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智能农业与精细农业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智能农业与精细农业论文参考文献

您的毕业设计具体是什么题目呢有什么要求呢论文是需要多少字呢开题报告 任务书 都搞定了不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现代化智能灌溉技术推广困难与发展方向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现代化智能灌溉技术推广困难与发展方向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本文阐述了农业灌溉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对物联网、无线传感器、大数据以及智能感知等人工智能技术与灌溉技术相结合,实现农业灌溉的智能化、规模化管理,以及农业生产的灌溉环节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做出了深入的分析,对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智能灌溉;传感器;无线;物联网;大数据;

农业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各项技术不断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智慧农业”以智能感知、物联网、大数据和机器学习为依托,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方向。

水资源的储备和利用技术与现代农业的发展休戚相关,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甚至浪费,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瓶颈。另外,水资源的地域分布不均和季节分布不均,干旱缺水与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是水资源严重不足,一方面是不科学的灌溉方式,这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也是现代化智能灌溉要面临的挑战。气候变化会导致水质的下降,水和土壤盐分的增加,进而加大灌溉需求,最终导致农业生产成本的提高。

农业智能化灌溉技术通过基于无线传感器技术的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集智能感知、智能预报、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为一体,为农业生产灌溉提供智能预测与决策方案,达到精确化灌溉的目的,是高品质农作物产品生产的重要一环。

因此,发展农业智能化灌溉技术,实施旨在改善水资源管理的技术创新,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能够实施水肥一体的灌溉技术的革新,在大幅减少灌溉水用量的同时,能够降低农作物生产成本,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是目前我国农作物生产的一个战略目标。

1、我国农业灌溉技术的现状

灌溉行业发展迅速,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有了成熟的应用。以滴灌、喷灌为主的水肥一体化灌溉模式在国外已经非常普及,但国内,农业生产企业总体上对于水肥一体化的认知程度还是不够。

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北部地区,由于干旱气候决定的资源性缺水比较严重,而中部地区则同时面临着严重的水质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即使是南方地区,也存在季节性缺水的情况,给农业生产发展带来了阻碍。同时,气候环境、温室效应等因素也使得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渐显现,在一定程度限制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繁荣。

目前,农业生产灌溉技术主要采取滴灌、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措施,虽然相对于大水漫灌而言,已经实现了较高的效率,但从综合效果看,还无法根据农作物的生产环节进行按需灌溉,精细化程度远未满足当下生产的需要。公开资料显示,生产一公斤粮食耗水量高达800公斤,相对于先进国家,生产一公斤粮食耗水量约为500公斤,差距还是很明显。

传感器的兴起使农业生产更加精准和安全,比如,现在许多灌溉公司正在开发跟气候环境、土壤环境相关的传感器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来实现对农业灌溉的精细化管理和控制,但目前,特别是国内,对这些技术的应用,还处于探索初级阶段。

为了全面实现我国农业高效灌溉系统的建设,必须要大力推广基于物联网结合无线传感器技术的农业灌溉应用,建立基于物联网和传感器等新技术基础上的节水灌溉体系。

2、实施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智能化物联网灌溉技术的意义

实施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智能化物联网灌溉技术,为实现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是解决我国农业灌溉作业中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最佳途径。

农业生产中,灌溉环节是最为重要、也是人力成本花费较高的环节。智能化物联网灌溉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节约灌溉用水,还能够最大化降低人力成本。

实施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智能化物联网灌溉技术,能够对植物生长的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的监控,提高作物产量;另外,结合水肥一体灌溉技术的应用,还有利于提高和改善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实施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智能化物联网灌溉技术,能够实现灌溉的自动控制、远程控制,减少人为操作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提升农业灌溉的综合管理水平,改变原先粗放式的灌溉模式,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为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生产奠定基础,有效地缓解我国灌溉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综上所述,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智能化物联网灌溉技术,必然成为今后农业智能化灌溉发展的趋势。

3、现代化智能灌溉技术推广的困难

商业型智能灌溉设备系统成本高昂,中小农业商户承担不起费用,无法使用智能灌溉系统,比如:典型商业传感器非常昂贵,因此提供可连接到节点的低成本传感器用于灌溉管理和农业监控系统,成为推广智能灌溉的一个挑战。

不同土壤类型和土地所需的灌溉水量不同,如果没有因地制宜地实施灌溉方案,使用过多或过少的水量都有可能造成产量损失或质量达不到要求。在过多灌溉的情况下,径流会导致营养物的流失以及水资源的浪费;水量过少,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使用智能灌溉调度系统可以帮助用户确定最佳的灌溉方案,有效提高生产力并减少这些不利的环境影响,也是农业灌溉智能化地必要途径,由于前期需要高投入,农民地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致使新技术的实施进展缓慢。

基于物联网和无线传感器的智能灌溉技术,涵盖了农业科学,电子科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技术,比如,不同类别的的作物对土壤环境和温湿度环境的要求是不同的、地下根部分和地上茎叶部分对水分要求也不同,有的作物的价值在根部,有的作物价值在叶部,因此,就需要灌溉系统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灌溉方式。因此,智能化灌溉技术的实施,有比较高的挑战。

4、现代化智能灌溉技术的发展方向

基于物联网和无线传感器等智能感知技术的现代智能灌溉技术,利用无线传感器技术,采集土壤的温度、湿度、酸碱度以及土壤的水分含量、二氧化碳浓度等土壤墒情信息,结合气候环境传感器采集的温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信息,实时监测周围环境的变化,甚至能够监测到作物表面的水分等作物生理信息,并通过物联网无线通讯网络,将采集的原始信息传送到云端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存储,实现信息互通与共享。再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灌溉实行智能化的判断,制定出最适宜作物生长的灌溉方案,根据需要实时、自动驱动相应的灌溉设备,对农作物实施智能化、精细化的灌溉,灌溉阶段完成后,作物生长监控系统可以对灌溉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供更合理的灌溉调整方案,形成闭环,最大化减少人工干预,使得各功能模块达到互相协作的目的,有效帮助农业生产者计划和管理灌溉的时间、灌溉的频率和用水量,将作物生长需要的水分和土肥环境调整到最优状态,减少水的浪费,节约生产成本,并最大程度地减少过量灌溉,从而确保灌溉的准确性与高效性。另外,通过土壤传感器对土壤成分的分析,进行灌溉系统施肥操作,实现水肥一体的灌溉作业,是现代化智能灌溉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随着农业物联网平台的建设的不断推进,结合气候预报信息和相关传感器收集的气候信息,对可能发生的气候灾害采取预防性措施,例如:针对干旱气候,可以提前布局,储蓄水量,以备干旱来临,有充足用水,实施预防性灌溉,提高农作物抵抗灾害的能力。

综上所述,构建一个多功能,高效率、低能耗的基于智能灌溉技术的节水灌溉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未来物联网智能化灌溉发展的必然趋势。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技术不断出现,智能灌溉技术融合到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形成完整的闭环系统,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是现代化智能灌溉技术发展总的方向。

5、结论

物联网结合无线传感器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的高度集成与综合性应用,已经成为了当今科技发展的战略发展方向之一。我国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农业发展的需要,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物联网与农业的相结合,为农业信息化技术与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农业生产也为互联网技术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应用平台,尤其是智能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直接有效地解决当前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强劲的动力,实现高效的精准化灌溉,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建设我国农业高效智能化灌溉体系,必须要大力推广基于物联网结合无线传感器技术的农业灌溉应用,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水资源的利用率,保证粮食生产和消费用水的充足和节约。

6、参考文献

[1]赵庆建,王昌海,丁胜,等.农业智能灌溉系统关键技术研发[J].江苏科技信息,2018(2):59-61.

[2]杨彦鑫,阮解琼,黄兆波,等.基于ZigBee的智能农业灌溉系统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7(4):66.

[3]徐一,江昊.智能节水灌溉技术在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9(4):72.

[4]王健.现代农业智能灌溉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广东蚕业,2019(4):26-27.

农业技术参考文献

农业推广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技推广队伍整体素质,那么,关于农业技术专业参考文献有哪些?

[1]樊锡聪.加快现代农业科技进步的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311-312.

[2]贺警钟、牟筱玲.论农业高等教育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00,(4)35-36.

[3]邓振营.农业高等教育与现代农业发展关系思考[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9)86-87.

[4]董成森.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以湖南省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8)8-9.

[5]张令宏.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0)288-289.

[6]朱明芬.杭州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估与提升对策研究[J].杭州科技,2007(5),45—47.

[7]徐鹤群.浅议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因素及解决对策[J].农业科技开发与装备,2013(12)67.

[8]徐荃子.西部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9]余春友.我国基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改善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316—317.

[10]马志强、朱永跃.美、日等发达国家科技评估的实践对我国科技评估管理的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07(12)122—123.

[11]苏国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D].河南,河南农业大学,2011,(6)1-44.

[12]冯永晔.河北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状况及对策研究[D].河北,河北农业大学,2005,(6)1-72.

[13]肖黎.眉山市农业科技推广现状与对策研究[D].四川,四川农业大学,2013,(5)1-58.

[14]徐晶.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苏,扬州大学,2005,(5)1-85.

[15]王冰.浅谈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的论证评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8)37-38.

[16]朱明芬.杭州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估与提升对策研究[J].杭州科技,2007(5),45—47.

[17]钟蔚.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评估体系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国中冶科学院,2001.

[18]许毅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运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

[19]高志勇.福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联度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2.

[20]满佳.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渤海大学,2013

[1]蔡荣,王学渊. 农业合作社的集体行动困境: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 农业经济问题,2013,04:69-75+111-112.

[2]秦愚. 中国农业合作社股份合作化发展道路的反思[J]. 农业经济问题,2013,06:19-29+110.

[3]黄祖辉.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8-9.

[4]邓宏图,王巍,韩婷. 转型期农业合作社的现实与逻辑:来自山东寿光的经验观察[J]. 中国农村经济,2014,07:27-38.

[5]谭银清,王钊,陈益芳. 西方农业合作社演化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异化的启示[J]. 现代经济探讨,2015,05:74-78.

[6]刘颖娴. 当前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困境与发展方向——“2012国际合作社年:农业合作社的国际趋势与中国实践”国际研讨会综述[J]. 中国农村经济,2013,03:89-96.

[7]秦愚. 农业合作社的资本问题——基于相关理论与实践的思考[J]. 农业经济问题,2015,07:60-72+111.

[8]本报记者 高伟山. 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的时代诉求[N]. 许昌日报,2012-10-12003.

[9]刘宇 王雷. 农业合作社对提高粮食产量至关重要[N]. 中国改革报,2012-10-19003.

[10]本报记者 何红卫 通讯员 余爱民 胡小芳. 农业合作社的“华丰样板”[N]. 农民日报,2013-10-28001.

[11]应瑞瑶,何军. 中国农业合作社立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02,07:2-7.

[12]应瑞瑶. 合作社的异化与异化的合作社——兼论中国农业合作社的定位[J]. 江海学刊,2002,06:69-75.

[13]扶玉枝. 农业合作社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2.

[14]常青,张建华. 丹麦与中国农业合作社之比较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11,02:25-31+110.

[15]刘洁,祁春节. 我国农业合作社制度创新的动力机制及完善对策[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02:192-195.

[16]雷兴虎,刘观来. 激励机制视野下我国农业合作社治理结构之立法完善[J]. 法学评论,2011,06:100-108.

[17]应瑞瑶. 论农业合作社的演进趋势与现代合作社的制度内核[J]. 南京社会科学,2004,01:13-18.

[18]米新丽. 美国农业合作社法初探[J]. 江西社会科学,2004,03:139-141.

[19]潘建国. 美国农业合作社面面观(上)[J]. 中国合作经济,2004,10:55-58.

[20]雷兴虎,刘水林. 农业合作社的法律问题探讨[J]. 中国法学,2004,05:90-98.

[21]黄胜忠. 农业合作社理论研究述评[J]. 商业研究,2009,03:175-179.

[22]周波,万小兵,朱朝晖,唐卫青,万洁. 国外农业合作社发展模式探析[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68-72.

[23]郑丹. 国外农业合作社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及启示[J]. 农业科技管理,2009,02:55-59.

[24]黄胜忠. 农业合作社的环境适应性分析[J]. 开放时代,2009,04:27-35.

[25]刘勇. 西方农业合作社理论文献综述[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54-63.

[26]李先德,孙致陆. 法国农业合作社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农业经济与管理,2014,02:32-40+52.

[27]秦愚. 组织成本视角下的农业合作社基本制度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14,08:45-56+111.

[28]林坚,马彦丽. 农业合作社和投资者所有企业的边界——基于交易费用和组织成本角度的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6,03:16-20+79.农业经济参考文献

[29]蔡润英. 农业合作社定义及其法律地位探析[J]. 企业经济,2006,03:158-160.

[30]柴效武,叶益东. “农业合作社+农户”——农村制度变迁过程中组织模式的抉择[J]. 浙江

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4:98-107.

[31]丁俊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合作社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4.

[32]徐小平. 中国现代农业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

[33]逄玉静,任大鹏. 欧美农业合作社的演进及其对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启示[J]. 经济问题,2005,12:46-48.

[34]米新丽. 论农业合作社的法律性质[J]. 法学论坛,2005,01:59-64.

[35]. 法国农业合作社及对我国的启示[J]. 农村经营管理,2005,04:43-46.

智能农业论文参考文献集

农业技术参考文献

农业推广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技推广队伍整体素质,那么,关于农业技术专业参考文献有哪些?

[1]樊锡聪.加快现代农业科技进步的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311-312.

[2]贺警钟、牟筱玲.论农业高等教育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00,(4)35-36.

[3]邓振营.农业高等教育与现代农业发展关系思考[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9)86-87.

[4]董成森.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以湖南省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8)8-9.

[5]张令宏.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0)288-289.

[6]朱明芬.杭州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估与提升对策研究[J].杭州科技,2007(5),45—47.

[7]徐鹤群.浅议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因素及解决对策[J].农业科技开发与装备,2013(12)67.

[8]徐荃子.西部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9]余春友.我国基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改善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316—317.

[10]马志强、朱永跃.美、日等发达国家科技评估的实践对我国科技评估管理的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07(12)122—123.

[11]苏国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D].河南,河南农业大学,2011,(6)1-44.

[12]冯永晔.河北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状况及对策研究[D].河北,河北农业大学,2005,(6)1-72.

[13]肖黎.眉山市农业科技推广现状与对策研究[D].四川,四川农业大学,2013,(5)1-58.

[14]徐晶.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苏,扬州大学,2005,(5)1-85.

[15]王冰.浅谈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的论证评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8)37-38.

[16]朱明芬.杭州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估与提升对策研究[J].杭州科技,2007(5),45—47.

[17]钟蔚.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评估体系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国中冶科学院,2001.

[18]许毅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运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

[19]高志勇.福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联度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2.

[20]满佳.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渤海大学,2013

[1]蔡荣,王学渊. 农业合作社的集体行动困境: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 农业经济问题,2013,04:69-75+111-112.

[2]秦愚. 中国农业合作社股份合作化发展道路的反思[J]. 农业经济问题,2013,06:19-29+110.

[3]黄祖辉.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8-9.

[4]邓宏图,王巍,韩婷. 转型期农业合作社的现实与逻辑:来自山东寿光的经验观察[J]. 中国农村经济,2014,07:27-38.

[5]谭银清,王钊,陈益芳. 西方农业合作社演化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异化的启示[J]. 现代经济探讨,2015,05:74-78.

[6]刘颖娴. 当前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困境与发展方向——“2012国际合作社年:农业合作社的国际趋势与中国实践”国际研讨会综述[J]. 中国农村经济,2013,03:89-96.

[7]秦愚. 农业合作社的资本问题——基于相关理论与实践的思考[J]. 农业经济问题,2015,07:60-72+111.

[8]本报记者 高伟山. 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的时代诉求[N]. 许昌日报,2012-10-12003.

[9]刘宇 王雷. 农业合作社对提高粮食产量至关重要[N]. 中国改革报,2012-10-19003.

[10]本报记者 何红卫 通讯员 余爱民 胡小芳. 农业合作社的“华丰样板”[N]. 农民日报,2013-10-28001.

[11]应瑞瑶,何军. 中国农业合作社立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02,07:2-7.

[12]应瑞瑶. 合作社的异化与异化的合作社——兼论中国农业合作社的定位[J]. 江海学刊,2002,06:69-75.

[13]扶玉枝. 农业合作社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2.

[14]常青,张建华. 丹麦与中国农业合作社之比较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11,02:25-31+110.

[15]刘洁,祁春节. 我国农业合作社制度创新的动力机制及完善对策[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02:192-195.

[16]雷兴虎,刘观来. 激励机制视野下我国农业合作社治理结构之立法完善[J]. 法学评论,2011,06:100-108.

[17]应瑞瑶. 论农业合作社的演进趋势与现代合作社的制度内核[J]. 南京社会科学,2004,01:13-18.

[18]米新丽. 美国农业合作社法初探[J]. 江西社会科学,2004,03:139-141.

[19]潘建国. 美国农业合作社面面观(上)[J]. 中国合作经济,2004,10:55-58.

[20]雷兴虎,刘水林. 农业合作社的法律问题探讨[J]. 中国法学,2004,05:90-98.

[21]黄胜忠. 农业合作社理论研究述评[J]. 商业研究,2009,03:175-179.

[22]周波,万小兵,朱朝晖,唐卫青,万洁. 国外农业合作社发展模式探析[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68-72.

[23]郑丹. 国外农业合作社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及启示[J]. 农业科技管理,2009,02:55-59.

[24]黄胜忠. 农业合作社的环境适应性分析[J]. 开放时代,2009,04:27-35.

[25]刘勇. 西方农业合作社理论文献综述[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54-63.

[26]李先德,孙致陆. 法国农业合作社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农业经济与管理,2014,02:32-40+52.

[27]秦愚. 组织成本视角下的农业合作社基本制度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14,08:45-56+111.

[28]林坚,马彦丽. 农业合作社和投资者所有企业的边界——基于交易费用和组织成本角度的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6,03:16-20+79.农业经济参考文献

[29]蔡润英. 农业合作社定义及其法律地位探析[J]. 企业经济,2006,03:158-160.

[30]柴效武,叶益东. “农业合作社+农户”——农村制度变迁过程中组织模式的抉择[J]. 浙江

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4:98-107.

[31]丁俊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合作社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4.

[32]徐小平. 中国现代农业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

[33]逄玉静,任大鹏. 欧美农业合作社的演进及其对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启示[J]. 经济问题,2005,12:46-48.

[34]米新丽. 论农业合作社的法律性质[J]. 法学论坛,2005,01:59-64.

[35]. 法国农业合作社及对我国的启示[J]. 农村经营管理,2005,04:43-46.

现代化智能灌溉技术推广困难与发展方向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现代化智能灌溉技术推广困难与发展方向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本文阐述了农业灌溉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对物联网、无线传感器、大数据以及智能感知等人工智能技术与灌溉技术相结合,实现农业灌溉的智能化、规模化管理,以及农业生产的灌溉环节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做出了深入的分析,对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智能灌溉;传感器;无线;物联网;大数据;

农业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各项技术不断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智慧农业”以智能感知、物联网、大数据和机器学习为依托,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方向。

水资源的储备和利用技术与现代农业的发展休戚相关,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甚至浪费,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瓶颈。另外,水资源的地域分布不均和季节分布不均,干旱缺水与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是水资源严重不足,一方面是不科学的灌溉方式,这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也是现代化智能灌溉要面临的挑战。气候变化会导致水质的下降,水和土壤盐分的增加,进而加大灌溉需求,最终导致农业生产成本的提高。

农业智能化灌溉技术通过基于无线传感器技术的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集智能感知、智能预报、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为一体,为农业生产灌溉提供智能预测与决策方案,达到精确化灌溉的目的,是高品质农作物产品生产的重要一环。

因此,发展农业智能化灌溉技术,实施旨在改善水资源管理的技术创新,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能够实施水肥一体的灌溉技术的革新,在大幅减少灌溉水用量的同时,能够降低农作物生产成本,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是目前我国农作物生产的一个战略目标。

1、我国农业灌溉技术的现状

灌溉行业发展迅速,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有了成熟的应用。以滴灌、喷灌为主的水肥一体化灌溉模式在国外已经非常普及,但国内,农业生产企业总体上对于水肥一体化的认知程度还是不够。

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北部地区,由于干旱气候决定的资源性缺水比较严重,而中部地区则同时面临着严重的水质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即使是南方地区,也存在季节性缺水的情况,给农业生产发展带来了阻碍。同时,气候环境、温室效应等因素也使得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渐显现,在一定程度限制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繁荣。

目前,农业生产灌溉技术主要采取滴灌、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措施,虽然相对于大水漫灌而言,已经实现了较高的效率,但从综合效果看,还无法根据农作物的生产环节进行按需灌溉,精细化程度远未满足当下生产的需要。公开资料显示,生产一公斤粮食耗水量高达800公斤,相对于先进国家,生产一公斤粮食耗水量约为500公斤,差距还是很明显。

传感器的兴起使农业生产更加精准和安全,比如,现在许多灌溉公司正在开发跟气候环境、土壤环境相关的传感器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来实现对农业灌溉的精细化管理和控制,但目前,特别是国内,对这些技术的应用,还处于探索初级阶段。

为了全面实现我国农业高效灌溉系统的建设,必须要大力推广基于物联网结合无线传感器技术的农业灌溉应用,建立基于物联网和传感器等新技术基础上的节水灌溉体系。

2、实施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智能化物联网灌溉技术的意义

实施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智能化物联网灌溉技术,为实现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是解决我国农业灌溉作业中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最佳途径。

农业生产中,灌溉环节是最为重要、也是人力成本花费较高的环节。智能化物联网灌溉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节约灌溉用水,还能够最大化降低人力成本。

实施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智能化物联网灌溉技术,能够对植物生长的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的监控,提高作物产量;另外,结合水肥一体灌溉技术的应用,还有利于提高和改善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实施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智能化物联网灌溉技术,能够实现灌溉的自动控制、远程控制,减少人为操作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提升农业灌溉的综合管理水平,改变原先粗放式的灌溉模式,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为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生产奠定基础,有效地缓解我国灌溉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综上所述,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智能化物联网灌溉技术,必然成为今后农业智能化灌溉发展的趋势。

3、现代化智能灌溉技术推广的困难

商业型智能灌溉设备系统成本高昂,中小农业商户承担不起费用,无法使用智能灌溉系统,比如:典型商业传感器非常昂贵,因此提供可连接到节点的低成本传感器用于灌溉管理和农业监控系统,成为推广智能灌溉的一个挑战。

不同土壤类型和土地所需的灌溉水量不同,如果没有因地制宜地实施灌溉方案,使用过多或过少的水量都有可能造成产量损失或质量达不到要求。在过多灌溉的情况下,径流会导致营养物的流失以及水资源的浪费;水量过少,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使用智能灌溉调度系统可以帮助用户确定最佳的灌溉方案,有效提高生产力并减少这些不利的环境影响,也是农业灌溉智能化地必要途径,由于前期需要高投入,农民地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致使新技术的实施进展缓慢。

基于物联网和无线传感器的智能灌溉技术,涵盖了农业科学,电子科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技术,比如,不同类别的的作物对土壤环境和温湿度环境的要求是不同的、地下根部分和地上茎叶部分对水分要求也不同,有的作物的价值在根部,有的作物价值在叶部,因此,就需要灌溉系统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灌溉方式。因此,智能化灌溉技术的实施,有比较高的挑战。

4、现代化智能灌溉技术的发展方向

基于物联网和无线传感器等智能感知技术的现代智能灌溉技术,利用无线传感器技术,采集土壤的温度、湿度、酸碱度以及土壤的水分含量、二氧化碳浓度等土壤墒情信息,结合气候环境传感器采集的温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信息,实时监测周围环境的变化,甚至能够监测到作物表面的水分等作物生理信息,并通过物联网无线通讯网络,将采集的原始信息传送到云端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存储,实现信息互通与共享。再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灌溉实行智能化的判断,制定出最适宜作物生长的灌溉方案,根据需要实时、自动驱动相应的灌溉设备,对农作物实施智能化、精细化的灌溉,灌溉阶段完成后,作物生长监控系统可以对灌溉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供更合理的灌溉调整方案,形成闭环,最大化减少人工干预,使得各功能模块达到互相协作的目的,有效帮助农业生产者计划和管理灌溉的时间、灌溉的频率和用水量,将作物生长需要的水分和土肥环境调整到最优状态,减少水的浪费,节约生产成本,并最大程度地减少过量灌溉,从而确保灌溉的准确性与高效性。另外,通过土壤传感器对土壤成分的分析,进行灌溉系统施肥操作,实现水肥一体的灌溉作业,是现代化智能灌溉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随着农业物联网平台的建设的不断推进,结合气候预报信息和相关传感器收集的气候信息,对可能发生的气候灾害采取预防性措施,例如:针对干旱气候,可以提前布局,储蓄水量,以备干旱来临,有充足用水,实施预防性灌溉,提高农作物抵抗灾害的能力。

综上所述,构建一个多功能,高效率、低能耗的基于智能灌溉技术的节水灌溉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未来物联网智能化灌溉发展的必然趋势。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技术不断出现,智能灌溉技术融合到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形成完整的闭环系统,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是现代化智能灌溉技术发展总的方向。

5、结论

物联网结合无线传感器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的高度集成与综合性应用,已经成为了当今科技发展的战略发展方向之一。我国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农业发展的需要,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物联网与农业的相结合,为农业信息化技术与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农业生产也为互联网技术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应用平台,尤其是智能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直接有效地解决当前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强劲的动力,实现高效的精准化灌溉,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建设我国农业高效智能化灌溉体系,必须要大力推广基于物联网结合无线传感器技术的农业灌溉应用,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水资源的利用率,保证粮食生产和消费用水的充足和节约。

6、参考文献

[1]赵庆建,王昌海,丁胜,等.农业智能灌溉系统关键技术研发[J].江苏科技信息,2018(2):59-61.

[2]杨彦鑫,阮解琼,黄兆波,等.基于ZigBee的智能农业灌溉系统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7(4):66.

[3]徐一,江昊.智能节水灌溉技术在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9(4):72.

[4]王健.现代农业智能灌溉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广东蚕业,2019(4):26-27.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期刊

这个就多了,当代龙机还行。

大田作物研究,

主要从事数字农业与精细农业、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化检测与节能、管理信息系统与专家系统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国家863、国家自然基金、国家支撑计划及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论文380余篇, SCI收录160余篇,其中一篇论文入选ESI近10年农业科学高被引论文(国际农业科学中被引用排名578位、大陆作者为第一单位的排名第四位),另一篇论文入选ESI近2年55篇Hot Papers In AgriculturalSciences之一。出版著作和教材10多本,主编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各1本。获发明专利30多项、软件著作权20多项。获首届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浙江省第二届青年科技奖、浙江省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包氏基金、竺可桢北美基金、宝钢优秀教师奖、浙江省人才专项基金、第四届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担任《Food and BioprocessTechnology》(IF=)、《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Agriculture》(IF=)等10多本国际学术期刊副主编、编委、国内《农业机械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农机化研究》、《农业工程技术》、《现在农业装备》等8本学术刊物的编委,是Transactions of the ASABE等20多种国际学术期刊的审稿人。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农业工程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科技部国际合作计划评价专家、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国家级专家。担任国际亚洲精细农业学会常务理事、CIGR、美国IEEE、ASAE、ADSA会员,中国农机学会农机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系统工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农业机械学会理事。浙江省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20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分会场主席、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重点研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负责的《精细农业》课程荣获国家精品课程。获国家星火奖三等奖1项, 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主持)、二等奖9项(主持7项)、教育部科学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学校主办、承办有《中国机械工程》《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湖北工业大学学报》等科技期刊。其中,《中国机械工程》入选EI源刊目录,连续12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多次被评为“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全国百强科技期刊”。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积淀了“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形成了“学生为本,教师至上,自由发展,国际视野”的治学思想,凝练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开放活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健全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科技服务能力和国际交流合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报名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智能农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

现代化智能灌溉技术推广困难与发展方向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现代化智能灌溉技术推广困难与发展方向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本文阐述了农业灌溉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对物联网、无线传感器、大数据以及智能感知等人工智能技术与灌溉技术相结合,实现农业灌溉的智能化、规模化管理,以及农业生产的灌溉环节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做出了深入的分析,对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智能灌溉;传感器;无线;物联网;大数据;

农业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各项技术不断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智慧农业”以智能感知、物联网、大数据和机器学习为依托,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方向。

水资源的储备和利用技术与现代农业的发展休戚相关,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甚至浪费,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瓶颈。另外,水资源的地域分布不均和季节分布不均,干旱缺水与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是水资源严重不足,一方面是不科学的灌溉方式,这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也是现代化智能灌溉要面临的挑战。气候变化会导致水质的下降,水和土壤盐分的增加,进而加大灌溉需求,最终导致农业生产成本的提高。

农业智能化灌溉技术通过基于无线传感器技术的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集智能感知、智能预报、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为一体,为农业生产灌溉提供智能预测与决策方案,达到精确化灌溉的目的,是高品质农作物产品生产的重要一环。

因此,发展农业智能化灌溉技术,实施旨在改善水资源管理的技术创新,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能够实施水肥一体的灌溉技术的革新,在大幅减少灌溉水用量的同时,能够降低农作物生产成本,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是目前我国农作物生产的一个战略目标。

1、我国农业灌溉技术的现状

灌溉行业发展迅速,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有了成熟的应用。以滴灌、喷灌为主的水肥一体化灌溉模式在国外已经非常普及,但国内,农业生产企业总体上对于水肥一体化的认知程度还是不够。

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北部地区,由于干旱气候决定的资源性缺水比较严重,而中部地区则同时面临着严重的水质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即使是南方地区,也存在季节性缺水的情况,给农业生产发展带来了阻碍。同时,气候环境、温室效应等因素也使得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渐显现,在一定程度限制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繁荣。

目前,农业生产灌溉技术主要采取滴灌、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措施,虽然相对于大水漫灌而言,已经实现了较高的效率,但从综合效果看,还无法根据农作物的生产环节进行按需灌溉,精细化程度远未满足当下生产的需要。公开资料显示,生产一公斤粮食耗水量高达800公斤,相对于先进国家,生产一公斤粮食耗水量约为500公斤,差距还是很明显。

传感器的兴起使农业生产更加精准和安全,比如,现在许多灌溉公司正在开发跟气候环境、土壤环境相关的传感器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来实现对农业灌溉的精细化管理和控制,但目前,特别是国内,对这些技术的应用,还处于探索初级阶段。

为了全面实现我国农业高效灌溉系统的建设,必须要大力推广基于物联网结合无线传感器技术的农业灌溉应用,建立基于物联网和传感器等新技术基础上的节水灌溉体系。

2、实施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智能化物联网灌溉技术的意义

实施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智能化物联网灌溉技术,为实现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是解决我国农业灌溉作业中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最佳途径。

农业生产中,灌溉环节是最为重要、也是人力成本花费较高的环节。智能化物联网灌溉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节约灌溉用水,还能够最大化降低人力成本。

实施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智能化物联网灌溉技术,能够对植物生长的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的监控,提高作物产量;另外,结合水肥一体灌溉技术的应用,还有利于提高和改善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实施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智能化物联网灌溉技术,能够实现灌溉的自动控制、远程控制,减少人为操作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提升农业灌溉的综合管理水平,改变原先粗放式的灌溉模式,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为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生产奠定基础,有效地缓解我国灌溉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综上所述,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智能化物联网灌溉技术,必然成为今后农业智能化灌溉发展的趋势。

3、现代化智能灌溉技术推广的困难

商业型智能灌溉设备系统成本高昂,中小农业商户承担不起费用,无法使用智能灌溉系统,比如:典型商业传感器非常昂贵,因此提供可连接到节点的低成本传感器用于灌溉管理和农业监控系统,成为推广智能灌溉的一个挑战。

不同土壤类型和土地所需的灌溉水量不同,如果没有因地制宜地实施灌溉方案,使用过多或过少的水量都有可能造成产量损失或质量达不到要求。在过多灌溉的情况下,径流会导致营养物的流失以及水资源的浪费;水量过少,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使用智能灌溉调度系统可以帮助用户确定最佳的灌溉方案,有效提高生产力并减少这些不利的环境影响,也是农业灌溉智能化地必要途径,由于前期需要高投入,农民地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致使新技术的实施进展缓慢。

基于物联网和无线传感器的智能灌溉技术,涵盖了农业科学,电子科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技术,比如,不同类别的的作物对土壤环境和温湿度环境的要求是不同的、地下根部分和地上茎叶部分对水分要求也不同,有的作物的价值在根部,有的作物价值在叶部,因此,就需要灌溉系统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灌溉方式。因此,智能化灌溉技术的实施,有比较高的挑战。

4、现代化智能灌溉技术的发展方向

基于物联网和无线传感器等智能感知技术的现代智能灌溉技术,利用无线传感器技术,采集土壤的温度、湿度、酸碱度以及土壤的水分含量、二氧化碳浓度等土壤墒情信息,结合气候环境传感器采集的温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信息,实时监测周围环境的变化,甚至能够监测到作物表面的水分等作物生理信息,并通过物联网无线通讯网络,将采集的原始信息传送到云端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存储,实现信息互通与共享。再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灌溉实行智能化的判断,制定出最适宜作物生长的灌溉方案,根据需要实时、自动驱动相应的灌溉设备,对农作物实施智能化、精细化的灌溉,灌溉阶段完成后,作物生长监控系统可以对灌溉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供更合理的灌溉调整方案,形成闭环,最大化减少人工干预,使得各功能模块达到互相协作的目的,有效帮助农业生产者计划和管理灌溉的时间、灌溉的频率和用水量,将作物生长需要的水分和土肥环境调整到最优状态,减少水的浪费,节约生产成本,并最大程度地减少过量灌溉,从而确保灌溉的准确性与高效性。另外,通过土壤传感器对土壤成分的分析,进行灌溉系统施肥操作,实现水肥一体的灌溉作业,是现代化智能灌溉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随着农业物联网平台的建设的不断推进,结合气候预报信息和相关传感器收集的气候信息,对可能发生的气候灾害采取预防性措施,例如:针对干旱气候,可以提前布局,储蓄水量,以备干旱来临,有充足用水,实施预防性灌溉,提高农作物抵抗灾害的能力。

综上所述,构建一个多功能,高效率、低能耗的基于智能灌溉技术的节水灌溉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未来物联网智能化灌溉发展的必然趋势。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技术不断出现,智能灌溉技术融合到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形成完整的闭环系统,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是现代化智能灌溉技术发展总的方向。

5、结论

物联网结合无线传感器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的高度集成与综合性应用,已经成为了当今科技发展的战略发展方向之一。我国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农业发展的需要,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物联网与农业的相结合,为农业信息化技术与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农业生产也为互联网技术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应用平台,尤其是智能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直接有效地解决当前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强劲的动力,实现高效的精准化灌溉,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建设我国农业高效智能化灌溉体系,必须要大力推广基于物联网结合无线传感器技术的农业灌溉应用,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水资源的利用率,保证粮食生产和消费用水的充足和节约。

6、参考文献

[1]赵庆建,王昌海,丁胜,等.农业智能灌溉系统关键技术研发[J].江苏科技信息,2018(2):59-61.

[2]杨彦鑫,阮解琼,黄兆波,等.基于ZigBee的智能农业灌溉系统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7(4):66.

[3]徐一,江昊.智能节水灌溉技术在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9(4):72.

[4]王健.现代农业智能灌溉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广东蚕业,2019(4):26-27.

基于PLC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的设计摘要:温室环境系统是一个非线性、时变、滞后复杂大系统,难以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常规的控制方法难以获得满意的静、动态性能。根据温室环境控制的特点,设计了一个基于PLC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关键谝:PLC;智能控制:温室控制智能温室系统是近年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资源节约型高效设施农业技术。本文在吸收发达国家高科技温室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对温室温度、湿度、CO,浓度和光照等环境因子控制技术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PLC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1智能温室控制算法的研究1.1温室环境的主要特点温室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建立精确的控制模型很难实现。由于作物对环境各气候因子的要求并不是特别的精确,而是一个模糊区间,比如作物对温度的要求,只要温度在某一时间段在某一区间内,该作物就能很好地生长,因此,也没有必要将各种参数进行精确控制。温室气候环境作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有以下特点:非线性系统、分布参数系统、时变系统、时延系统、多变量藕合系统。1.2智能温室控制对象微分方程智能温室温度微分方程为:式中,为智能温室的放大系数;为智能温室的时间常数;为智能温室内外干扰热量换算成送风温度的变化量;为智能恒温室室内温度。2系统总体结构与硬件设计2.1系统总体结构2.1.1控制系统设计目标温室控制系统是依据室内外装设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CO,传感器、室外气象站等采集或观测的温室内的室内外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CO,浓度等环境参数信息,通过控制设备对温室保温被、通风窗、遮阳网、喷滴灌等驱动/执行机构的控制,对温室环境气候和灌溉施肥进行调节控制以达到栽培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最适宜的生态环境,以大幅度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2.1.2控制模式以时间为基准的变温管理。根据一天中时间的变化实行变温管理,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将l天分成4个时间段,4个时间段中根据不同的控温要求对温室进行控制。1天中4个时间段的分段方法用户可以灵活的更改,而且4个时间段中的温度设定值用户也可以设定修改。不同季节的控制模式不同,只是自动控制系统启动的调节机构不相同,但不同季节的控制目的是相同的,即将环境参数调控到设定的参数附近。随着季节的变化,以及随作物生长阶段的变化,各时间段所需要的温度也是变化的,这时可通过修改设定温度值来调整温室的温度控制目标。2.1-3控制方案本系统采用自动与手动互相切换控制两种方式来实现对温室的自动控制,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在运行时可通过按钮对这两种控制方式进行切换。手动控制简单可靠,由继电器、接触器、按钮、限位开关等电气元器件组成。自动控制模式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通过传感器对环境因子进行监测,并对其设定上限和下限值,当检测到某一值超过设定值,便发出信号自动对驱动设备进行开启和关闭,从而使温室环境因子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其运行成本较低,可大大节约劳动力,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2.2系统的硬件组成为了实现智能温室的环境监控,本设计建立了温室环境控制参数的长时间在线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温室内温度、湿度、CO,浓度、光照强度等参数的长期监测。并可根据智能温室温湿度的需求,对天窗、侧窗、降温湿风扇、风机、湿帘、内外遮阳网等设备自动控制。采用计算机作为上位机安装有组态t6.02监控软件,能将数据汇总、显示、记录、自动形成数据库,并实现了温室调控设备的自动设置与远程监控。为了确保系统的可靠性,温室设备的控制采用手动/自动切换方式,即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系统可以切换成手动,使用灵活方便。3系统的软件设计3.1温室控制系统PLC软件的设计根据基本要求和技术要求列出以下几点:(1)防止接点误动作:可利用自锁电路加以解决;(2)系统自诊断功能:PIG本身具有此项功能;(3)风机控制:温室设有一组风机,能同时启动与停止,当温室内的温度超出预定值时,受PLC的控制先是4个侧窗自动打开,延时5s后风机启动,再延时5s后湿帘水泵启动,从而使温室的温度降低;(4)侧窗控制:温室中设有4个侧窗,侧窗受电机控制,通过电机限位的设定来控制侧窗行程。解决方法类似上一点,但考虑到程序的精炼性,可配合PGI的中断功能命令加以解决;(5)系统自动/手动控制:可利用一个开关量作为PLC的输入信号,实现控制程序的转换;(6)湿帘泵控制;(7)遮阳网控制;(8)CO,补气(控制;(9)补光灯控制;(1O)可扩展性:在PLC中预留一定的存储空间和端口即可解决。3.2控制系统软件设计系统中对风扇、天窗、侧窗、环流风机、遮阳幕和湿帘泵的控制是通过PLC发出开关指令,通过交流接触器控制相关机构的启停。由于PLC检测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把温室内的扰动快速反应出来,同时由于温室较大的传递滞后,执行机构动作频繁,从而影响使用寿命。为此,在程序中加有时间可调的延时模块,使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延时,使控制效果达到最佳。3.3系统的组态监控软件的设计组态软件是可从可编程控制器以及各种数据采集卡等设备中实时采集数据,然后发出控制命令并监控系统运行是否正常的一种软件包。其主要功能如下:(1)远程监视功能。它可以通过通讯线远程监视多座温室的当前状态,包摇‘户外温度、光照强度、风速、风向、雨雪信号、室内温度、室内湿度、控制器温度、三组独立通风窗的位置和开关状态、内外遮阳幕的位置和开关状态以及一级二级风扇、湿帘、微雾、加热器、环流风扇、补光灯、C0,补气阀、水暖三通阀的状态和多种形式的报警监视,还能监视各灌溉阀的照强度、风速、室内温度、室内湿度、CO,浓度、水暖温度等全月的、全周的、全日的和本时段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3)温室设备运行记录功能。它能在线记录各温室设备状态变化时的时间、当前状态和位置、当前目标温度、室内温度、目标湿度和室内湿度,并能打印输出。(4)远程设定功能。可以通过通讯线远程修改可编程控制器的全部设定参数。(5)生成曲线图功能。它能以平面图或立体图的方式同时绘制任意时刻的户外温度、光照强度、风速、目标温度、室内温度、目标湿度、室内湿度、CO,浓度、水暖温度等全年的、全月的、全周的、全日的变化曲线并打印输出。4结语本文通过分析温室执行机构的相应动作对环境因子的影响,将可编程控制技术、变频技术、组态监控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应用于温室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了基于PLC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圜状态(2)数据统计功能。它可以统计任意时刻的户外温度、光[2]。它可以统计任意时刻的户外温度、光14O[参考文献】邓璐娟,张侃谕,龚幼民.智能控制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现代化农业,2003(12):1~3申茂向等.荷兰设施农业的考察与中国工厂化农业建设的思考.农业工程学报,2000,16(5)

智慧温室大棚蔬菜种植自动控制系统的具体应用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智慧温室大棚蔬菜种植自动控制系统的具体应用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生活模式与需求,以传统塑料大棚为例,不仅产量很低,也会带来较大的污染,且人员管理非常繁琐,不利于蔬菜种植效益的提升。智慧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模式优势较多,相比于传统塑料大棚能够大幅度扩展蔬菜种植发展空间,也改变了现代农业、新型农村的格局。该文简述了智慧温室大棚蔬菜种植的优势,然后分析了智慧温室大棚建设方案,最后介绍了智慧温室大棚蔬菜种植自动控制系统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

智慧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引言:

在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下,农民的浇水、施肥和打药等农业劳动过程主要借助已有经验进行。在温室大棚蔬菜种植中,需要关注浇水的时机,准确把控农药浓度,且保证温湿度、光照、氮元素等处于适宜的状态。由于无法量化指标,通常依赖于人为判断,因而经常发生误差,也无法提高温室大棚蔬菜种植的产量和质量。要想解决传统农业中低效率、低产能等现象,需要积极引入智慧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将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改进环境条件,促进蔬菜的正常生长。

1、传统大棚蔬菜种植的危害气体

传统大棚蔬菜种植会释放很多有害气体,如氮气,引起有害气体含量超标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人员操作不当、肥料质量不合格等因素。若是施肥方法不科学,施用含量超标的肥料,将引起氮气排放的增加,当温室大棚内氮气含量超出一定限度后,将导致叶片枯死,特别是对黄瓜、西红柿、西葫芦等蔬菜来说,对氮气更加敏感。此外,还会存在亚硝酸气体,当土壤呈弱酸性后,即pH值未超过5,某些菌体的作用效果将持续减弱,形成大量的亚硝酸气体。亚硝酸气体含量的增加,会让蔬菜绿叶发生白色斑点,黄瓜、西葫芦、青椒和西芹等蔬菜对亚硝酸气体较为敏感[1].冬季严寒,很多农民常用煤球升温取暖,在燃料不充分燃烧的情况下,将形成大量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温室大棚中碳元素也会超标,不利于蔬菜产量与质量的提升。

在预防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做到施肥的科学性。温室大棚中施用的有机肥必须需要发酵腐热,以优质化肥为主,尿素要与过磷钙混施。基肥要深施15~20cm,追施化肥深度至少为12cm,施后及时覆土浇水。

(2)通风换气。在天气条件较好的情况下,要根据温度要求及时通风换气,遇到雨雪天气时也应该做好通风换气工作。

(3)农膜与地膜不能产生毒性,温室大棚中废旧塑料品等需第一时间清理干净。

2、智慧温室大棚蔬菜种植的优势

在蔬菜种植中需要控制好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和水肥条件,才能保证蔬菜生长的品质,实现产量提高的目的。因此要通过精准化控制各项环境因素,改善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品质,确保经济效益逐步提升。智慧大棚主要在温室大棚蔬菜种植中引入自动化控制系统,发挥最新生物模拟技术的作用,对棚内蔬菜生长最适宜的环境进行模拟。同时也设置了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和光照度传感器,对温室大棚内多项环境指标进行感知,并利用微机完成数据分析,实现对棚内水帘、风机和遮阳板等设施的全面监控,最终有效改善大棚内蔬菜生长环境。

在科技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各种智慧大棚控制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实行精细化管理模式,温室大棚内的茄子、辣椒、黄瓜和西红柿等蔬菜都能快速生长,能够帮助种植户创造丰厚利润,也促进了智慧温室大棚的发展。在智慧大棚控制系统中主要应用了物联网技术,设置农业物联网传感器,管理中物联网系统能够有效采集实施环境数据,其中包含了光照、空气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信息,在网络支持下向控制平台传输[2].系统结合获得的数据信息完成智能判断,远程控制温室大棚中的各项设备,达到及时调节棚内环境的目的,确保满足大棚内蔬菜生长的要求。在温室大棚蔬菜种植中引入智慧大棚控制系统,大幅度提升了温室大棚生产自动化和管理智能化水平。

智慧大棚控制系统除了可以在温室环境方面实现精准管理以外,还具备大面积统一管理的优势。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能够为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提供精细化的智慧管控服务,实现对设施农业管理效果的不断优化。这样不仅能让温室大棚管理效率大幅度提升,也有效减少了管理成本的投入,为大棚蔬菜种植创造了诸多便利,能够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温室大棚蔬菜种植也能逐步发展为稳定型和持续增收型产业。在中国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智慧大棚控制系统将在农业智能化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农业全面升级打牢基础。

3、智慧温室大棚建设方案

在智慧温室大棚建设过程中,需要由多个环境监测节点完成组网,才能实时采集环境信息,达到精准控制的目的。在各环境监测节点上需要安装传感器,控制设备主要有补光照明设备、排风设备、灌溉设备以及报警设备等。各节点也设置2节干电池保证电能供应,因为节点功耗不高,所以电池使用寿命很长,在智慧温室大棚中供电非常安全与便利。各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向上位机传输过程中,上位机除了可以实时显示、控制与存储,并自动生成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节因素变化曲线图以外,也可以借助网关与Internet服务器进行连接,达到手机远程监测和控制等目的。建设智慧温室大棚后,能够实现对温室大棚蔬菜生长情况的远程视频监控,也能将相关信息实时存储下来,为农业生产科学化管理创造条件。

在智慧温室大棚功能设计上,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身份识别功能。借助RFID射频识别技术将个人信息显示在上位机,用户在系统刷卡登记后才能完成相应操作。

(2)自动报警功能。要想农业生产更加安全可靠,在大棚中发生烟雾、明火以后,利用烟雾传感器与火焰传感器进行检测,能够第一时间让蜂鸣器报警得到控制,在GPRS模块支持下为用户发送短信或者是打电话,并在屏幕上清晰完整呈现大棚报警信息。

(3)远程监控功能。登录网页端,即实现对智慧温室大棚蔬菜种植的远程监控。

(4)无线信息采集与传输功能。为提高大棚蔬菜种植的产量与质量,要实时监测和控制大棚内蔬菜生长环境。环境监测节点主要由光照、空气温度、土壤温湿度以及二氧化碳传感器等构成,能够精确采集相关信息数据[3].

(5)定时防治病虫害功能。利用臭氧发生器,能够在高压、高频电等电离作用下,让空气内氧气转化为臭氧,并定时进行杀菌,达到对温室大棚蔬菜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功能。这种方式不仅具有安全、高效等优点,还降低了成本与农药使用量,能够达到无污染、无残留的要求,不断推动智慧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增值提效。

4、智慧温室大棚蔬菜种植自动控制系统

在农业自动化发展过程中,除了应用计算机技术以外,也涉及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光电技术等,尤其对蔬菜种植自动控制系统而言,它们是智慧温室大棚蔬菜种植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对该系统而言,主要结合蔬菜温室控制要求建设的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属于可扩展、可操作的硬件与软件系统。利用无线通信方式与蔬菜温室管理中心的计算机联网,能够让蔬菜温室单元得到实时调节与控制。

蔬菜种植自动控制系统主要构成如下:

(1)无线传感器,分别为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光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等设备。

(2)控制器,主要有温湿度控制器、光强控制器和土壤温湿度控制器等,可以集中处理各传感器传输的数据信息,并由计算机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

(3)触摸屏,能够显示各种数据,以及风机、加湿、加热电磁阀等现场设备的远程控制,各种数据报表的打印等。

(4)遥控终端,通常包括手机、计算机等。

对蔬菜种植自动控制系统功能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1)检测系统:设置多种无线传感器,将蔬菜生长环境中的温度、湿度、pH值、光照强度、土壤养分和二氧化碳浓度等物理参数及时采集起来。

(2)信息传输系统:利用本地无线网络、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等通信网络,为数据传输、转换等创造有利条件,能够提高智慧温室大棚内环境信息传输效率。

(3)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系统和信息路由设备传输到控制中心,各节点能够自由匹配,任意监控,互不干扰。

(4)控制系统:增加摄像头,对各温室大棚进行监测,并借助监控计算机对环境调整的全过程进行监控。蔬菜生长环境信息数据等进行实时监测,将各节点数据采集起来,通过存储、管理后能够动态呈现各测点信息。同时结合掌握的信息数据自动灌溉、施肥、喷施、降温和补光等,发挥历史数据存储、查询、报警和打印等作用[4].

(5)远程控制系统:移动电话终端用户能够了解蔬菜棚的工作状态,借助手机实时发布指挥控制设备。

蔬菜种植自动化控制系统不仅安全可靠,适应性也很强,能够提高蔬菜种植智能化水平,为绿色健康蔬菜种植奠定了良好基础。蔬菜自动种植控制系统融合处理大量的农业信息,确保技术人员可以完成多个蔬菜棚环境的监控与智能管理,让蔬菜生长环境得到改善,真正实现增产、提高质量、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等目标,也达到集约化农业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的[5].

5、结语

总之,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蔬菜栽培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与应用上有着更高的要求,产品附加值越来越高,经济效益也不断提升。通过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土壤等监测与自动化控制,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也是智能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作用的体现。实行智慧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为蔬菜种植技术提供量化指标作为参照,这样蔬菜种植产量与品质得到保障,可操作性也大幅度提升,不仅可以实现增产创收的目的,也为产业链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胡琼香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技术[J]江西农业,2019(14):13-17.

[2]刘欣"互联网+"设施蔬菜智慧决策管理系统设计与验证[J.江苏科技信息,2018,35(29):62-64.

[3]孙通农业气象物联网在蔬菜大棚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20(16):164-171.

[4]何淑红设施大棚蔬菜生产技术与发展趋势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0(08):11-12.

[5]胆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试析[J]农民致富之友,2020(13):50-50.

1.王家启 现代奶牛养殖科学 2006 2.徐勇;高雅;刘艳华 农业过程本体及其构建方法:以玉米为例 [期刊论文] -农业网络信息2009(11) 3.徐勇;甘国辉;牛方曲 农业信息协同服务总体架构解析 [期刊论文] -农业网络信息2009(09) 4.斐成发 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思考 [期刊论文] -情报学报2000(02) 5.鲜国建;孟宪学;常春 基于农业本体的智能检索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期刊论文] -中国农学通报2008(06) Bechhofer;Ian Horrocks;Carole Goble OILEd:a Reason-able ontology editor for the semantic web 2001 7.徐建军;梁邦勇;李涓子 基于本体的智能Web服务 [期刊论文] -计算机科学2002(12) N Formal Ontology:Conceptual analysis and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1995(2/3) 9.彭隽;朱德海 农业信息系统在不同平台上性能的比较 [期刊论文] -农业工程学报2006(09) 10.苏晓路;钱平;赵庆龄 农业科技信息导航知识库及其智能检索系统的构建 [期刊论文] -情报学报2004(06)

人工智能农业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农业技术参考文献

农业推广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技推广队伍整体素质,那么,关于农业技术专业参考文献有哪些?

[1]樊锡聪.加快现代农业科技进步的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311-312.

[2]贺警钟、牟筱玲.论农业高等教育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00,(4)35-36.

[3]邓振营.农业高等教育与现代农业发展关系思考[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9)86-87.

[4]董成森.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以湖南省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8)8-9.

[5]张令宏.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0)288-289.

[6]朱明芬.杭州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估与提升对策研究[J].杭州科技,2007(5),45—47.

[7]徐鹤群.浅议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因素及解决对策[J].农业科技开发与装备,2013(12)67.

[8]徐荃子.西部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9]余春友.我国基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改善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316—317.

[10]马志强、朱永跃.美、日等发达国家科技评估的实践对我国科技评估管理的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07(12)122—123.

[11]苏国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D].河南,河南农业大学,2011,(6)1-44.

[12]冯永晔.河北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状况及对策研究[D].河北,河北农业大学,2005,(6)1-72.

[13]肖黎.眉山市农业科技推广现状与对策研究[D].四川,四川农业大学,2013,(5)1-58.

[14]徐晶.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苏,扬州大学,2005,(5)1-85.

[15]王冰.浅谈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的论证评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8)37-38.

[16]朱明芬.杭州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估与提升对策研究[J].杭州科技,2007(5),45—47.

[17]钟蔚.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评估体系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国中冶科学院,2001.

[18]许毅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运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

[19]高志勇.福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联度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2.

[20]满佳.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渤海大学,2013

[1]蔡荣,王学渊. 农业合作社的集体行动困境: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 农业经济问题,2013,04:69-75+111-112.

[2]秦愚. 中国农业合作社股份合作化发展道路的反思[J]. 农业经济问题,2013,06:19-29+110.

[3]黄祖辉.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8-9.

[4]邓宏图,王巍,韩婷. 转型期农业合作社的现实与逻辑:来自山东寿光的经验观察[J]. 中国农村经济,2014,07:27-38.

[5]谭银清,王钊,陈益芳. 西方农业合作社演化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异化的启示[J]. 现代经济探讨,2015,05:74-78.

[6]刘颖娴. 当前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困境与发展方向——“2012国际合作社年:农业合作社的国际趋势与中国实践”国际研讨会综述[J]. 中国农村经济,2013,03:89-96.

[7]秦愚. 农业合作社的资本问题——基于相关理论与实践的思考[J]. 农业经济问题,2015,07:60-72+111.

[8]本报记者 高伟山. 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的时代诉求[N]. 许昌日报,2012-10-12003.

[9]刘宇 王雷. 农业合作社对提高粮食产量至关重要[N]. 中国改革报,2012-10-19003.

[10]本报记者 何红卫 通讯员 余爱民 胡小芳. 农业合作社的“华丰样板”[N]. 农民日报,2013-10-28001.

[11]应瑞瑶,何军. 中国农业合作社立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02,07:2-7.

[12]应瑞瑶. 合作社的异化与异化的合作社——兼论中国农业合作社的定位[J]. 江海学刊,2002,06:69-75.

[13]扶玉枝. 农业合作社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2.

[14]常青,张建华. 丹麦与中国农业合作社之比较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11,02:25-31+110.

[15]刘洁,祁春节. 我国农业合作社制度创新的动力机制及完善对策[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02:192-195.

[16]雷兴虎,刘观来. 激励机制视野下我国农业合作社治理结构之立法完善[J]. 法学评论,2011,06:100-108.

[17]应瑞瑶. 论农业合作社的演进趋势与现代合作社的制度内核[J]. 南京社会科学,2004,01:13-18.

[18]米新丽. 美国农业合作社法初探[J]. 江西社会科学,2004,03:139-141.

[19]潘建国. 美国农业合作社面面观(上)[J]. 中国合作经济,2004,10:55-58.

[20]雷兴虎,刘水林. 农业合作社的法律问题探讨[J]. 中国法学,2004,05:90-98.

[21]黄胜忠. 农业合作社理论研究述评[J]. 商业研究,2009,03:175-179.

[22]周波,万小兵,朱朝晖,唐卫青,万洁. 国外农业合作社发展模式探析[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68-72.

[23]郑丹. 国外农业合作社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及启示[J]. 农业科技管理,2009,02:55-59.

[24]黄胜忠. 农业合作社的环境适应性分析[J]. 开放时代,2009,04:27-35.

[25]刘勇. 西方农业合作社理论文献综述[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54-63.

[26]李先德,孙致陆. 法国农业合作社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农业经济与管理,2014,02:32-40+52.

[27]秦愚. 组织成本视角下的农业合作社基本制度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14,08:45-56+111.

[28]林坚,马彦丽. 农业合作社和投资者所有企业的边界——基于交易费用和组织成本角度的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6,03:16-20+79.农业经济参考文献

[29]蔡润英. 农业合作社定义及其法律地位探析[J]. 企业经济,2006,03:158-160.

[30]柴效武,叶益东. “农业合作社+农户”——农村制度变迁过程中组织模式的抉择[J]. 浙江

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4:98-107.

[31]丁俊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合作社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4.

[32]徐小平. 中国现代农业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

[33]逄玉静,任大鹏. 欧美农业合作社的演进及其对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启示[J]. 经济问题,2005,12:46-48.

[34]米新丽. 论农业合作社的法律性质[J]. 法学论坛,2005,01:59-64.

[35]. 法国农业合作社及对我国的启示[J]. 农村经营管理,2005,04:43-46.

现代化智能灌溉技术推广困难与发展方向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现代化智能灌溉技术推广困难与发展方向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本文阐述了农业灌溉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对物联网、无线传感器、大数据以及智能感知等人工智能技术与灌溉技术相结合,实现农业灌溉的智能化、规模化管理,以及农业生产的灌溉环节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做出了深入的分析,对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智能灌溉;传感器;无线;物联网;大数据;

农业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各项技术不断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智慧农业”以智能感知、物联网、大数据和机器学习为依托,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方向。

水资源的储备和利用技术与现代农业的发展休戚相关,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甚至浪费,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瓶颈。另外,水资源的地域分布不均和季节分布不均,干旱缺水与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是水资源严重不足,一方面是不科学的灌溉方式,这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也是现代化智能灌溉要面临的挑战。气候变化会导致水质的下降,水和土壤盐分的增加,进而加大灌溉需求,最终导致农业生产成本的提高。

农业智能化灌溉技术通过基于无线传感器技术的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集智能感知、智能预报、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为一体,为农业生产灌溉提供智能预测与决策方案,达到精确化灌溉的目的,是高品质农作物产品生产的重要一环。

因此,发展农业智能化灌溉技术,实施旨在改善水资源管理的技术创新,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能够实施水肥一体的灌溉技术的革新,在大幅减少灌溉水用量的同时,能够降低农作物生产成本,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是目前我国农作物生产的一个战略目标。

1、我国农业灌溉技术的现状

灌溉行业发展迅速,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有了成熟的应用。以滴灌、喷灌为主的水肥一体化灌溉模式在国外已经非常普及,但国内,农业生产企业总体上对于水肥一体化的认知程度还是不够。

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北部地区,由于干旱气候决定的资源性缺水比较严重,而中部地区则同时面临着严重的水质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即使是南方地区,也存在季节性缺水的情况,给农业生产发展带来了阻碍。同时,气候环境、温室效应等因素也使得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渐显现,在一定程度限制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繁荣。

目前,农业生产灌溉技术主要采取滴灌、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措施,虽然相对于大水漫灌而言,已经实现了较高的效率,但从综合效果看,还无法根据农作物的生产环节进行按需灌溉,精细化程度远未满足当下生产的需要。公开资料显示,生产一公斤粮食耗水量高达800公斤,相对于先进国家,生产一公斤粮食耗水量约为500公斤,差距还是很明显。

传感器的兴起使农业生产更加精准和安全,比如,现在许多灌溉公司正在开发跟气候环境、土壤环境相关的传感器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来实现对农业灌溉的精细化管理和控制,但目前,特别是国内,对这些技术的应用,还处于探索初级阶段。

为了全面实现我国农业高效灌溉系统的建设,必须要大力推广基于物联网结合无线传感器技术的农业灌溉应用,建立基于物联网和传感器等新技术基础上的节水灌溉体系。

2、实施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智能化物联网灌溉技术的意义

实施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智能化物联网灌溉技术,为实现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是解决我国农业灌溉作业中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最佳途径。

农业生产中,灌溉环节是最为重要、也是人力成本花费较高的环节。智能化物联网灌溉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节约灌溉用水,还能够最大化降低人力成本。

实施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智能化物联网灌溉技术,能够对植物生长的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的监控,提高作物产量;另外,结合水肥一体灌溉技术的应用,还有利于提高和改善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实施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智能化物联网灌溉技术,能够实现灌溉的自动控制、远程控制,减少人为操作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提升农业灌溉的综合管理水平,改变原先粗放式的灌溉模式,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为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生产奠定基础,有效地缓解我国灌溉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综上所述,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智能化物联网灌溉技术,必然成为今后农业智能化灌溉发展的趋势。

3、现代化智能灌溉技术推广的困难

商业型智能灌溉设备系统成本高昂,中小农业商户承担不起费用,无法使用智能灌溉系统,比如:典型商业传感器非常昂贵,因此提供可连接到节点的低成本传感器用于灌溉管理和农业监控系统,成为推广智能灌溉的一个挑战。

不同土壤类型和土地所需的灌溉水量不同,如果没有因地制宜地实施灌溉方案,使用过多或过少的水量都有可能造成产量损失或质量达不到要求。在过多灌溉的情况下,径流会导致营养物的流失以及水资源的浪费;水量过少,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使用智能灌溉调度系统可以帮助用户确定最佳的灌溉方案,有效提高生产力并减少这些不利的环境影响,也是农业灌溉智能化地必要途径,由于前期需要高投入,农民地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致使新技术的实施进展缓慢。

基于物联网和无线传感器的智能灌溉技术,涵盖了农业科学,电子科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技术,比如,不同类别的的作物对土壤环境和温湿度环境的要求是不同的、地下根部分和地上茎叶部分对水分要求也不同,有的作物的价值在根部,有的作物价值在叶部,因此,就需要灌溉系统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灌溉方式。因此,智能化灌溉技术的实施,有比较高的挑战。

4、现代化智能灌溉技术的发展方向

基于物联网和无线传感器等智能感知技术的现代智能灌溉技术,利用无线传感器技术,采集土壤的温度、湿度、酸碱度以及土壤的水分含量、二氧化碳浓度等土壤墒情信息,结合气候环境传感器采集的温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信息,实时监测周围环境的变化,甚至能够监测到作物表面的水分等作物生理信息,并通过物联网无线通讯网络,将采集的原始信息传送到云端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存储,实现信息互通与共享。再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灌溉实行智能化的判断,制定出最适宜作物生长的灌溉方案,根据需要实时、自动驱动相应的灌溉设备,对农作物实施智能化、精细化的灌溉,灌溉阶段完成后,作物生长监控系统可以对灌溉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供更合理的灌溉调整方案,形成闭环,最大化减少人工干预,使得各功能模块达到互相协作的目的,有效帮助农业生产者计划和管理灌溉的时间、灌溉的频率和用水量,将作物生长需要的水分和土肥环境调整到最优状态,减少水的浪费,节约生产成本,并最大程度地减少过量灌溉,从而确保灌溉的准确性与高效性。另外,通过土壤传感器对土壤成分的分析,进行灌溉系统施肥操作,实现水肥一体的灌溉作业,是现代化智能灌溉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随着农业物联网平台的建设的不断推进,结合气候预报信息和相关传感器收集的气候信息,对可能发生的气候灾害采取预防性措施,例如:针对干旱气候,可以提前布局,储蓄水量,以备干旱来临,有充足用水,实施预防性灌溉,提高农作物抵抗灾害的能力。

综上所述,构建一个多功能,高效率、低能耗的基于智能灌溉技术的节水灌溉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未来物联网智能化灌溉发展的必然趋势。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技术不断出现,智能灌溉技术融合到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形成完整的闭环系统,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是现代化智能灌溉技术发展总的方向。

5、结论

物联网结合无线传感器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的高度集成与综合性应用,已经成为了当今科技发展的战略发展方向之一。我国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农业发展的需要,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物联网与农业的相结合,为农业信息化技术与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农业生产也为互联网技术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应用平台,尤其是智能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直接有效地解决当前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强劲的动力,实现高效的精准化灌溉,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建设我国农业高效智能化灌溉体系,必须要大力推广基于物联网结合无线传感器技术的农业灌溉应用,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水资源的利用率,保证粮食生产和消费用水的充足和节约。

6、参考文献

[1]赵庆建,王昌海,丁胜,等.农业智能灌溉系统关键技术研发[J].江苏科技信息,2018(2):59-61.

[2]杨彦鑫,阮解琼,黄兆波,等.基于ZigBee的智能农业灌溉系统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7(4):66.

[3]徐一,江昊.智能节水灌溉技术在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9(4):72.

[4]王健.现代农业智能灌溉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广东蚕业,2019(4):26-27.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