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模板

发布时间: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模板

据2002年1月22日《科学时报》报导,在“中国自然科学期刊显示度排名表”中,《学报》被列入前100名。根据2003和2005年度“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2003)”统计结果,2004年12月和2006年10月《学报》分别被评为“第三届、第五届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学报》反映我国岩石力学与工程的新成就、新理论、新方法、新经验、新动向,促进海内外学术交流,特别欢迎国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重要项目的研究成果,倡导和鼓励有实践经验的作者撰稿,并优先刊用这些稿件,本刊也发表少数侧重于工程应用的土力学方面的文章。为尽快交流最新的学术信息,本刊还发表博士学位论文摘要、会议简讯、新书简介与相关的学术动态。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学报总被引频次:1997年103篇,1998年272篇,1999年346篇,2000年433篇,2001年557篇,2002年758篇,2003年1564篇,2004年2647篇,2005年2521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审稿意见主要有通过修改和退稿三种步骤为:1初审 2二次初审 3外审 4审稿意见综合 5作者可能提出的复审 6录用或退稿通知。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

CA 化学文摘(美)(2009)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EI 工程索引(美)(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孙志宇 刘长印 李宗田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

摘 要 采用大尺寸真三轴实验系统及CT扫描裂缝监测方法,直观有效地观察了微裂缝、孔洞发育的大尺寸火山岩露头岩样水力裂缝扩展规律,分析了不同主应力差、岩石孔隙、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对火山岩压裂裂缝扩展的影响,该方法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实验结果表明,火山岩质地坚硬,难以压开,压裂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泵压波动;裂缝扩展总体上受水平主应力状态控制,但天然裂缝空间位置、长度、熔孔发育程度及岩石特性会影响裂缝起裂、延伸压力及裂缝形态,形成复杂的裂缝系统:井筒附近的天然裂缝、孔洞会改变水力裂缝起裂次序及扩展方向,而火山岩独有的岩石特性又会使裂缝的空间展布较为扭曲。

关键词 CT扫描 裂缝扩展 物理模拟 火山岩

Research of Physical Modelling on HydraulicFracture Propagation by CT Scan in Volcanic Rocks

SUN Zhiyu,LIU Changyin,LI Zongtian

(SINOPEC Exploration &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Applying triaxial experimental system and CT scan monitoring method,the propagation rule of hydraclic fracture in large-size volcanic outcrop rock sample with lots of micro-cracks and holes can be observed effectively,also the effects of stress difference,rock pores and nature fractures on hydraclic fracture propagation can be analyzed,which is first used all over 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volcanic rock is very hard to crack,and the pump pressure fluctuates obviously in the treatment;the fracture propagation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horizontal principle stress but nature fractures location and length,rock pores size and rock characteristics also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fracture initiation,extension and fracture geometry to cause complex fracture system. Nature fractures and pores near wellbore may change the direction of fracture and the special rock characteristics of volcanic rock may cause the fracture tortuous.

Key words CT scan;fracture propagation;physical modelling;volcanic rock

针对大尺寸岩样水力压裂裂缝起裂和延伸的实验研究,前人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9],但是,这些实验都是针对均质的水泥块砂岩,不能用来反映火山岩压裂裂缝起裂、延伸规律,而且在对室内的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压裂裂缝的监测方面,传统的方法虽然可行,但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常规的观测方法是在压裂后用钢锯、铁钎等工具将试样劈开,从而观测裂缝的形状[5~9]。这种方法有两个缺点:一是在劈裂的过程中,原有的裂缝势必会遭到破坏,或者在原有的裂缝基础上产生新的裂缝,极大地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二是在多裂缝的观测方面,常规压裂后的观测方法是沿着主裂缝劈开试样,其结果是只能对主裂缝面进行观测,而其他的裂缝均遭到破坏。利用CT扫描仪和红外线热成像等技术对裂缝进行监测能够克服以上实验方法的弊端,直观、有效地观测到裂缝的扩展形态,分析主应力差、岩石孔隙、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对火山岩压裂裂缝的影响,探索与火山岩多裂缝、缝洞型油藏特点相适应的压裂裂缝起裂、延伸机理,指导火山岩现场压裂优化设计。

1 模拟试验

试验设备

试验采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设计组建的大尺寸真三轴模拟系统,该系统可以模拟真实地层条件下水力裂缝的起裂和扩展机理。模拟压裂试验系统由大尺寸真三轴试验架、MTS伺服增压泵、数据采集系统、稳压源、油水隔离器及其他辅助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试验设备及流程

岩样采集与制备

实验采用的火山岩样来自于采集的松南火山岩现场露头,考虑到CT扫描设备的穿透尺寸,共制备200mm×200mm×200mm大尺寸岩石样品10块,取喷溢相上部亚相流纹岩、喷溢相下部亚相凝灰岩各两块进行实验,图2、图3分别为制备的流纹岩及凝灰岩岩样。室内测定流纹岩的单轴抗压强度为265 MPa,杨氏模量为,泊松比为,而凝灰岩的单轴抗压强度为172MPa,杨氏模量为 GPa,泊松比为,均高于常规砂岩,说明火山岩质地坚硬,脆性较强,延展性小。

图2 制备的流纹岩岩样

图3 制备的凝灰岩岩样

实验步骤

1)在实验岩样的正中钻出直径为14mm的井眼,井眼深度为140mm,然后把模拟井筒放入其中,用ETA公司生产的VMZ345型强力胶黏剂胶结,中间留出10mm的裸眼段便于水力裂缝的起裂。

采用水基胍胶溶液作为压裂液,压裂液中添加了红色示踪剂,压裂液的质量分数为1%,压裂液的黏度为135mPa·s(600转/min),压裂液排量为×10-9m3/s,4块岩样实验垂向压力都为20MPa,两个水平向围压根据实验岩样的不同而不同。

2)将岩样放置于真三轴模拟压裂试验架上,调整好位置,在岩样周围加上压力板,用起吊机将顶板放置于岩样顶部。

3)连接液压稳压源、压力板之间的管线;连接顶板(模拟井筒)、油水分离器、MTS液压源之间的管线;在三向模拟压裂装置的周围液压板上布置好声发射监测探头。

4)开启液压稳压源,选取其中的两个通道,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手动将通道压力增至预定压力。

5)将制备好的压裂液放入油水分离器。

6)开启MTS伺服增压器,开启与MTS控制器连接的计算机端注入压力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

7)缓慢增加注入压力,观察压力注入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观察压力-时间曲线和排量-时间曲线,判断试样破裂后停泵,并关闭液压稳压源,卸掉围压。

2 结果与讨论

岩样1实验

岩样1使用的是火山流纹岩,试验过程中垂向与水平围压分别为20、15、10MPa。

图4为岩样1的泵注压力曲线,压力曲线呈现明显波动形式,且幅度很大,初始压裂峰值压力达到了60MPa,之后峰值压力不断下降,压力曲线的下降说明压裂液进入较大的孔洞或使天然裂缝张开,当孔洞或天然裂缝被充满后,压力回升,而后又沟通新的天然裂缝或进入新的孔洞,如此反复。峰值压力持续下降说明有新裂缝张开,但将岩样取出后观察未见明显的水力缝,说明在60MPa的峰值压力下并没有将岩样贯穿,只可能在岩样内部形成了较小的裂缝,而这些裂缝可通过CT扫描的方式识别。

图4 岩样1压力曲线

压前对200mm×200mm×200mm火山岩岩样从上往下应用CT扫描200个横截面,每个截面间距为1mm。压裂后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岩样进行扫描,压前、压后火山岩样的CT扫描结果显示,只在其中很少的截面上(编号144-148)发现压裂后有新的水力缝产生。图5、图6分别为编号为144的截面在扫描前后的裂缝形态变化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压裂前在此截面上存在有一条天然裂缝,压裂试验后对同一截面扫描图观察发现,水力裂缝在天然裂缝处起裂,并不断延伸,说明在井筒天然裂缝处存在薄弱面,水压会首先使得天然裂缝张开,而并非沿着最大主应力方向起裂与扩展。

图5 压前144截面扫描图片

图6 压后144截面扫描图片

图7 146截面压后裂缝形态扫描图

图7为146截面压裂后裂缝形态扫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压裂缝在沿着天然裂缝的方向起裂与延伸一段距离后,逐渐转向与最大主应力平行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之中还可以看出,水力裂缝在进入孔洞发育区域时,并不继续沿着原方向向前延伸,而是在孔洞的某个弱面上产生新的裂缝,并向前扩展沟通其他孔洞。

从图7中还可以发现,在井筒另一侧还产生了一条平行于最大主应力的裂缝,长度大约有5cm,说明在一条裂缝延伸过程中,受裂缝近井筒扭曲效应的影响,井筒压力还是在不断增大,当井筒压力达到了地层的破裂压力时第二条裂缝起裂扩展,两条水力裂缝并非在井筒两翼同时产生并成相互对称的理想状态。

147、148截面压前、压后裂缝扫描显示,压前井筒附近截面上无裂缝显示区域压后出现水压裂缝,说明是144截面裂缝起裂后扩展到147、148截面的,但此两截面两翼裂缝长度逐渐减小,说明裂缝在144面起裂后,向下方呈近似楔形扩展,因扫描切面不同而观察到的裂缝长度不同。

岩样2实验

岩样2使用的是火山凝灰岩,实验过程与岩样1相同,垂向与水平围压分别为20、15、12MPa。在压前CT扫描截面图上,可明显观察到一条近似水平向天然裂缝,从第2面开始出现一直到106面消失,期间与井筒沟通,而在跨过井筒后,几乎横切整个岩样(图8)。

图9为岩样2的泵注压力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明显的破裂显示,但破裂压力只有22MPa,远低于前面流纹岩的60MPa,破裂后压力逐渐稳定,结合压前的CT扫描分析及压裂后压力曲线,认为压裂液只是使得井筒附近的那条天然裂缝开启,而没有产生新的水力缝,22MPa是天然裂缝开启的压力。

通过CT扫描观察,对于相同截面,天然裂缝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展(图10),压后的CT扫描图中裂缝明显比压前清晰,但实验后未发现新的其他裂缝产生。理论上,在试验2的围压情况下,应该有垂直的新缝产生,但由于这条天然裂缝的尺寸与岩样2相比已足够大,它对于水压裂缝的影响已超过了主应力对裂缝走向的影响,因此试验后只发现了天然裂缝的扩展。

岩样3实验

岩样3使用的样品岩性与岩样1相同,都是火山流纹岩,试验过程与岩样1相同,为了尽可能压开裂缝,垂向与水平围压分别为12、7、2MPa。实验进行过程中始终未见明显破裂显示,压力上升很快,几分钟内达到70MPa,被迫停泵,停泵后在岩样外侧未见压裂液滤失痕迹,说明岩样未压开(图11)。

图8 岩样2压前CT扫描图

图9 岩样2泵注压力与时间曲线

分析原因认为,所取火山岩岩样质地坚硬,破裂强度大,所用的试验设备难以达到压开此火山岩样需要的压力和排量,这与松南现场很多压裂井破裂压力高,甚至难以压开情况相吻合。

岩样4实验

对凝灰岩4#试样实验中所施加的模拟地应力分别为σv=15MPa,σH=3MPa,σh=,从开启MTS增压泵注入压裂液开始,至压裂实验结束所维持的时间为8 min,得到的压力曲线见图12。

图10 岩样2压前压后CT扫描对比

图11 岩样3泵注压力与时间曲线

由图12可知,凝灰岩4试件的破裂压力为。实验初始阶段压力很平缓地上升,随着压裂液的不断泵入,压力急剧升高至峰值 MPa,之后又快速地下降,反映了试件内水力裂缝开启的现象。之后压力曲线呈现波动变化,反映了水力裂缝向前扩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新裂缝或者是与天然裂缝相遇。综合压力曲线的整体形态,说明凝灰岩4#试件内压开形成了水力裂缝(图13)。

实验后对试件进行CT成像扫描,结合CT图像对试件的水力裂缝形态进行观察,可以进一步认识和检验上述结果。

图12 岩样4(凝灰岩)试件的压力曲线

图13 岩样4(凝灰岩)试件施加的三向围压和实验后图片

通过对比岩样4#试件的压前和压后CT图像,可获得该试件的水力裂缝起裂和扩展情况,见图14。

图14 岩样4(凝灰岩)压前和压后CT图像对比

从图14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在岩样4#试件中主要形成了两条主要水力裂缝,图中用线段表示出。这两条裂缝的起裂位置在井筒部位是近似对称的,呈170°左右。而且这两条裂缝扩展的方向近乎与实验中所施加的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一致,与最小水平地应力的方向垂直。在垂直方向上,裂缝高度与试件的高度近似相等,即试件内的这两条裂缝为贯穿试件的垂直主裂缝。

图15是岩样4压裂后CT图像三维重建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试件内形成了两条压裂主裂缝,裂缝为垂直缝并贯穿整个试件,裂缝面空间展布较为扭曲。

图15 岩样4裂缝CT图像三维重建图

3 结论与建议

1)建立大尺寸火山岩岩样CT扫描及压裂模拟实验方法能直观、有效地分析岩样内部裂缝起裂、扩展规律,真实地反映裂缝形态和空间展布。

2)火山岩质地坚硬难以压开,压裂过程受微裂缝和熔孔发育程度及岩石特性影响,裂缝起裂压力和延伸压力差别比较大,压力曲线呈现明显波动形式。

3)火山岩压裂水力形成裂缝系统比较复杂,在井筒附近的天然裂缝会造成水压裂缝并非同时起裂,呈非对称状扩展并最终转向最大主应力方向;较大的天然裂缝在水压作用下会直接开启,并沿原方向扩展,从而使形成的水力裂缝不再沿最大主应力方向扩展;对于井筒附近天然裂缝及孔洞不发育的情况,水力裂缝会同时起裂,并沿最大主应力方向延伸,呈近似对称状,但空间展布较为扭曲。

4)对于火山岩储层现场压裂施工,射孔位置要集中在微裂缝和熔孔发育层段,选择支撑剂粒径相对小些,施工砂比不宜太高并考虑应用前置多级段塞技术。

参考文献

[1]Blair S C,Thorpe R K,Heuze F E,et observations of the effect of geological discontinuities of hvdrofracture propagation[R]UCRL-99662,1989:1~12.

[2]Beugelsdijk L J L,de Pater C J,Sato hydraulic fracture propagation in a multi-fractured medium[R].SPE 59419,2000,1~8.

[3]BlantonT experimental study of interaction between hydraulically induced and pre-existing fractures[R].SPE,10847,1982:1~13.

[4]Zeng Zheng-wen,Roegiers observation of injection rate influence on hydraulic fracturing behavior of a tight gas sandstone.[R].SPE,78172,2000:15~21.

[5]周健,陈勉,金衍,等.裂缝性储层水力裂缝扩展机理试验研究[J].石油学报,2007,28(5):109~114.

[6]陈勉,庞飞,金衍.大尺寸真三轴水力压裂裂缝模拟与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19(增):868~872.

[7]赵益忠,曲连忠,王幸尊,等.不同岩性地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规律的模拟实验[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3):63~67.

[8]孟庆民,张士诚,郭先敏.砂砾岩水力裂缝扩展规律初探[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10,32(4):119~123.

[9]姚飞,陈勉,吴晓东,等.天然裂缝性地层水力裂缝延伸物理模拟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08,30(3):83~86.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与sci

目前还不是啊,只不过质量很高,还在冲EI,现在只被Scopes收录

《岩土工程学报》是EI检索,但不属于SCI检索。两种学报各有所长,关键是根据自己需要。

《岩土工程学报》是ei检索,但不属于sci检索。两种学报各有所长,关键是根据自己需要。

土木工程期刊目录全专业包括:1、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现代结构理论学科2、岩土工程学科3、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4、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学科期刊名称—————种类—————专业东南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清华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湖南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华南理工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天津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同济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土木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西安交通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中国科学.A——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中国科学.B——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中国科学.C——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中国科学.D——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中国科学.E——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科学通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自然科学进展——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核心期刊——全专业华中科技大学学报——核心期刊——全专业北京工业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东北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上海交通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西北工业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CSCD——全专业浙江大学学报.理科版——CSCD——全专业北方交通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中国科学基金——CSCD——全专业大连理工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土木建管建筑科学——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土木建管混凝土——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土木建管重庆建筑大学学报——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土木建管爆炸与冲击——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工程力学——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振动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振动与冲击——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地震学报——CSCD——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噪声与振动控制——CSCD——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应用数学和力学——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建筑结构——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建筑结构学报——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力学进展——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计算结构力学——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力学与实践——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应用力学学报——CSCD——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固体力学学报——CSCD——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实验力学——CSCD——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应用数学学报——CSCD——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工程勘察——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岩土工业建筑——核心期刊——结构、防灾、现代结构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CSCD——防灾自然灾害学报——CSCD——防灾灾害学——CSCD——防灾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道桥中国公路学报——CSCD、核心期刊——道桥公路——核心期刊——道桥桥梁建设——核心期刊——道桥公路交通科技——核心期刊——道桥现代隧道技术——核心期刊——道桥国外桥梁(改名为:世界桥梁)——核心期刊——道桥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核心期刊——道桥中外公路——核心期刊——道桥河海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岩土水利学报——CSCD、核心期刊——岩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岩土岩土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岩土岩土力学——CSCD、核心期刊——岩土中国港湾建设——核心期刊——岩土港工技术——核心期刊——岩土长江科学院院报——核心期刊——岩土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核心期刊——岩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核心期刊——岩土岩石学报——CSCD——岩土地质力学学报——CSCD——岩土工程地质学报——CSCD——岩土西南交通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交通铁道工程学报——核心期刊——交通路基工程——核心期刊——交通城市规划汇刊——核心期刊——交通城市规划——核心期刊——交通中国铁道科学——CSCD——交通管理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管理科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管理世界——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系统工程——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中国工业经济——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建筑技术开发——核心期刊——土木建管建筑经济——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管理现代化——核心期刊——土木建管工业技术经济——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经营与管理——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经济与管理研究——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经济管理——核心期刊——土木建管施工技术——核心期刊——土木建管建筑技术——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系统仿真学报——CSCD——土木建管系统工程学报——CSCD——土木建管中国管理科学——CSCD——土木建管具体发表期刊要求,可以咨询我。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好么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和《岩土工程学报》(包括《岩土力学》)是岩土界的3大王牌期刊。据我投稿经验:录用难易程度《岩土力学》<《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是本行业最权威的学报。

有《岩石力学学报》么?我只知道《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哦,它与《岩土工程学报》都为EI检索,且均不是SCI。。。。前者基本是关于岩的文章,后者岩、土皆有,侧重于岩

必须是核心期刊,而且EI检索

高等水平。《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杂志创刊于1982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面向发行的的统计源期刊(月刊),是高等水平,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获得荣誉情况: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论文

[1]叶金汉主编.岩石力学参数手册.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501

[2]李华晔,黄志全,刘汉东等.岩基抗剪参数随机——模糊法和小浪底工程 C、 φ 值计算.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7,16(2):155~161

[3]夏明诚.抗剪强度统计方法的现状与讨论.岩土力学,1998,19(1):90~93

[4]周维垣,杨若琼.岩石力学数学模拟的现状与发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17(增):937~939

[5]尤明庆,华安增,李玉寿.缺陷岩样强度和变形特性的研究.岩土工程学报,1998,20(2):97~101

[6]尤明庆,华安增.岩石试样的强度准则及内摩擦系数.地质力学学报,2001,7(1):53~60

[7]尤明庆.岩样三轴压缩的破坏形式和Coulomb 强度准则.地质力学学报,2002,8(2):179~185

[8]尤明庆,李化敏.试验数据回归结果的评价方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7):1191~1195

[9]尤明庆,苏承东,周英.不同煤块的强度特性及回归方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12):2081~2085

[10]胡宣达.数理统计初步.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

[11]黄国民,周廷振,顾士亮等.徐州矿山压力规律及控制技术.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38

[12]尤明庆,苏承东.对砂岩试样室内试验结果的分析.见: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82

[13]Jaeger J failure at lower confining ,1960,189:283~284

[14]尤明庆,苏承东.具有沉积弱面试样的剪切拉伸破坏及强度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增2):3618~3622

[15]李银平,王元汉,肖四喜.岩石类材料中压剪裂纹的相互作用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4):552~555

[16]郭少华,孙宗颀,谢晓晴.压缩条件下岩石断裂模式与断裂判据的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2,24(3):304~308

[17]李新平,刘金焕,彭元平,等.压应力作用下裂隙岩体的断裂模式与强度特性.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增):1942~1945

[18]尤明庆.岩样三轴压缩的破坏形式和Coulomb 强度准则.地质力学学报,2002,8(2):179~185

[19]李东旭,周济元.地质力学导论.北京:地质出版社,~84

[20]钟嘉猷.实验构造地质学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59

[21]许江,鲜学福,王宏图.关于岩石基本力学参数关系的一些讨论.见:第六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46

[22]吴玉山,李记鼎.确定岩石强度包络线的新方法——单块法.岩土工程学报,1985,7(2):85~91

[23]苏承东,尤明庆.单一试样确定大理岩和砂岩强度参数的方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18):3055~3058

[24]尤明庆.两种晶粒大理岩力学性质的研究.岩土力学,2005,26(1):91~96

[25]周国林,谭国焕,李启光等.剪切破坏模式下岩石的强度准则.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20(6):753~762

[26]陈卫忠,李术才,朱维申等.考虑裂隙闭合和摩擦效应的节理岩体能量损伤理论与应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19(2):131~135

[27]尤明庆.岩石非均匀变形破坏和承载能力的研究.徐州:中国矿业大学,~66

[28]尤明庆.复杂路径下岩样的强度、 变形特性.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1):23~28

[29]蔡美峰.岩石力学与工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30

[30]尤明庆,李化敏,纪多辙.试验数据回归结果的评价方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7):1191~1195

[31]尤明庆,苏承东.大理岩试样的长度对三轴压缩试验的影响.见: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

集,北京:科学出版社,~337

[32]尤明庆.基于粘结和摩擦的岩石变形与破坏的研究.地质力学学报,2005,11(3):286~292

[33]刘允芳.水压致裂法三维地应力测量.见:夏熙伦编.工程岩石力学.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7

[34]徐芝纶.弹性力学(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94

[35]蔡美峰.地应力测量原理和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46,234~244

[36]周维垣.高等岩石力学.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99

[3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38]Haimson B C,Cornet F Suggested Methods for rock stress estimation—Part3:hydraulic fracturing(HF)and/or hydraulic testing of pre-existing fractures(HTPF). .,2003,40(7/8):1011~1020

[39]Lee M Y,Haimson B evaluation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stress measurement .,1989,26(6):447~56

[40]Rutqvist J,Tsang Chin-Fu,Stephansson in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estimated from hydraulic fracturing measurements due to the presence of the induced .,2000,37:107~120

[41]Cappa F,Guglielmi F,Rutqvist J,Tsang Chin-Fu,Thoraval modelling of pulse tests that measure fluid pressure and fracture normal displacement at the Coaraze Laboratory site, .,2006,43:1062~1082

[42]陈群策,毛吉震,侯砚和.利用地应力实测数据讨论地形对地应力的影响.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3):3990~3995

[43]谭成轩,石玲,孙炜锋等.构造应力面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3):3970~3978

[44]张彦山,梁国平,丁建民等.由井壁崩落估算水平主应力量值的研究.见: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编.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北京:地震出版社,~139

[45]谢富仁,孟宪梁,祁英男.内昆线天星场至仙水段构造应力场分析.见: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编.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北京:地震出版社,~69

[46]Pine R J,Tunbridge L W,Keakwa stress measurement in the Carmenellis test at South Crofty mine at a depth of 790 .,1983,20(2):51~62

[47]Anderson C,Christianson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rock stress measurements and comparison of triaxial overcoring results made in the same :Katsuhiko Sugawara et :A A Balkema,~320

[48]陈颙,黄庭芳.岩石物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37

[49]陈庆宣,王维襄,孙叶等.岩石力学与构造应力场分析.北京:地质出版社,~105

[50]Rummel F.断裂力学应用于水压致裂应力测量.见:阿特金森 B K 编.岩石断裂力学.尹祥础,修济刚等译.北京:地震出版社,~253

[51]范天佑,断裂理论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83

[52]尤明庆.水压致裂法测量地应力方法的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5,27(3):350~353

[53]Amadei B,Stephansson stress and its :Chapman & Hall,~173

[54]刘允芳.在同一钻孔中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与套钻孔应力解除法测量成果的比较.见:夏熙伦.工程岩石力学.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21

[55]尤明庆,周少统,苏承东.岩石试样在围压下直接拉伸试验.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6,25(4):255~261

[56]郭启良,丁立丰.岩体力学参数的原地综合测试技术与应用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3):3928~3931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还发稿酬的,如果你的论文录用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辑部向作者一次性酌致稿酬,稿酬含著作权转让费。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论文一经录用,自本授权书签署之日起,上述论文全体作者同意将该论文之著作权中的全部财产权(包括但不限于各种介质、媒体以及各种语言出版如与CNKI合作双语出版的使用权等)、汇编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发行权和电子版复制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在该论文著作权的有效期内在全世界范围转让给《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论文录用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辑部向作者一次性酌致稿酬,稿酬含著作权转让费。1 在签署本著作权授权书时,全体作者作如下保证并对本论文负全部责任:(1) 上述论文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研究成果,论文内容无一稿多投,不涉及国家保密及其他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侵权行为;(2) 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3) 本文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著作权或任何其他权利。2 同时,作者还承诺:(1) 今后不考虑以任何形式在其他地方发表该论文;(2) 签字作者保证其本人具有签此授权书并做出承诺之全权;(3) 有证据能证明未签字之作者授权签字作者代表其签署本授权书,本授权书对全体作者均有约束力;(4) 本论文第一作者及第一单位在任何时候不予发生变更。3 其他事项:(1) 若该文属基金产文时,提供相应的基金证明复印件或扫描件;(2) 全体作者签名(按照论文作者先后排序):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