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山东省优秀毕业论文名单

发布时间:

山东省优秀毕业论文名单

关于2022年山东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山东省青年导师访学研修项目推荐结果的公示经个人申请、学院推荐、学校组织专家评审,我校2022年山东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推荐工作已经完成。现将推荐结果予以公示: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推荐名单序号姓名论文题目学科名称1田晨璐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建筑用能数据分析研究建筑学(绿色建筑技术及其理论)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推荐名单序号姓名论文题目学科或专业学位名称1魏方旭框架结构外围护墙酚醛板保温饰面层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研究结构工程2周子尧基于双重治理视角的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组织韧性影响机制研究管理科学与工程3袁鹤桐行业转型背景下工程总承包企业能力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工业工程4刘丰盛MOFs固体酸的调控合成及其催化酯化制备生物柴油的特性研究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5徐君污水换热管内污垢沉积特性及对热泵性能影响研究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6路伟多井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研究建筑与土木工程(暖通方向)7唐文捷炭素生产工艺能效分析及余热换热器设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8李沛洁PAC吸附-催化氧化对超滤净水效能及膜污染的影响研究建筑与土木工程(市政方向)9李亚男两亲性壳聚糖改性微气泡强化气浮除藻效能及机理研究市政工程10徐凯鲁中南地区典型山地村落空间形态研究建筑学11武文婷基于图式语言的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城镇型运河聚落景观体系研究风景园林12王永华基于GIS的城市森林综合效益评价与生态补偿研究——以济南市南部山区为例风景园林13林瑞枫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公园景观优化设计研究——以大庆市黎明河公园为例艺术设计14陈晨考虑参数不确定性的高速电梯轿厢系统水平振动鲁棒控制研究机械设计及理论15王红高速电梯轿厢系统水平振动预测滑模控制研究机械设计及理论16王恒斌基于多特征融合和深度学习的纹理图像检索研究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17周长庚深度堆栈模糊系统设计方法研究建筑设备智能化与能效管理18刘慧莹BiFeO3基多层铁电薄膜老化机制研究材料科学与工程19刘依凡几种新型二维材料的电子结构、输运及光学性质研究凝聚态物理20殷成龙城市建成区边界提取与时空演化研究—以中国中东部地区为例测绘工程注:按电话簿内学院排序,学院内排序不分先后。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推荐名单序号姓名成果名称学科或专业学位名称成果类别1曹清双功能纳米材料消除复杂组分废气污染物原位吸附/催化反应机理研究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术学位2杨霄王乐天许传臻多模态医学图像表示学习方法研究计算机应用技术学术学位3薛洁新型气浮与紫外高级氧化工艺研发应用市政工程学术学位4任晓倩预制装配式桥梁连接构造力学性能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交通运输工程学术学位5汲永帅于钰隆孟宋萍中央空调机组优化控制与智能故障诊断研究控制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6郭妍馨安淇何心雨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的绿色基础设施格局构建与优化调控研究风景园林学学术学位7赵小茹建设工程项目组织韧性涌现多重复杂性的形成机理、测度模式与作用机制研究管理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8连锦川基于高价态铁中间体的藻源膜污染缓解技术市政工程学术学位9杨哲夏冲王玉帅高速公路采空区新型水泥粉煤灰-改性水玻璃注浆材料研发与应用交通运输工程学术学位10李兆通冯燕吴忠林高性能热挤压模具表面激光增材修复及强化研究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11陈曦李冬雁生物信息识别预测算法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12王博瀚 吴雨航 付延新主题性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艺术设计专业学位13巩汝龙赓续大河文明,传承齐鲁风韵风景园林专业学位14谭霄鹏郭文尧景鹏虎分级多孔碳应用于储能领域关键技术研究土木水利专业学位15王晗东营市东郊湿地公园规划设计风景园林专业学位16王港地下支护自动化安装装备研发关键技术土木水利专业学位注:按成果类别专家评审结果排序。山东省青年导师访学研修项目推荐名单序号姓名性别政治面貌专业技术职务所在学院专业1李坤男中共党员副教授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2井敏女中共党员副教授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学注:按电话簿内学院排序。公示时间为2022年12月3日—12月5日。公示期间若对结果有异议,可以书面形式向研究生处实名反映。监督电话:86367551 研究生处 2022年12月3日

山西省优秀学位论文名单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山西省青年学科带头人,山西省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入选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候选人。山西省第八届“山西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第十一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1992 年至2002年在山西大学分别获得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9 年起受聘为山西大学教师,2000 年任职讲师,2003 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5年受聘为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语言哲学、社会科学哲学。2002 年至2003 年为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访问学者。曾短期赴香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进行短期学术访问。兼任山西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所长,全国青联社科联谊会常务理事,《中国哲学年鉴》编委、《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杂志编委、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和科技史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目前已经出版《哲学对话的新平台》、《科学哲学教程》、《走向21世纪的科学哲学》等专著、教材、译著10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哲学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共22项,其中国家级9项,省级13项。2000年以来获得国家、省部级各类学术奖励10项。博士学位论文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选为“2004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受到国内媒体多次专访和报道:《山西日报》2004年5月26日第一版,《山西日报》2006年5月7日第一版,《中国教工》杂志2006年4期,《太原日报》2004年10月9日第二版,《三晋都市报》2006年5月12日第一版,《山西共青团》杂志2006年5期,《新晋商》杂志2007年5月。

如果是评职称用,还是公开发表的论文好用,论文获奖证书大多数地方基本不承认了。专业发表各类职称论文,非诚勿扰。

性 别 : 男出生年月 : 1974-11-01职 称 : 副教授硕导 : 是博导 : 是具体工作单位 : 表面工程研究所硕导专业1: 材料加工工程硕导研究方向: 等离子表面合金化 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省第四届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山西省高教工委高级专家。1995年毕业于太原工业大学并获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留校从事九五期间国家重大关键“863”项目“双层辉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中试基地的表面处理设备的检修与研制。1997年,进入到金属热处理及材料表面改性领域,主要致力于钛合金表面合金化研究工作。2000年硕士学位论文 “钛合金双层辉光离子渗Mo及Mo-N共渗层组织性能研究” 获山西省优秀论文奖。2007年获“材料加工工程”博士学位。作为骨干参加完成过多项国家、省级项目。在微动摩擦学研究领域参加完成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0371060,主要骨干),对钛合金的微动摩擦失效机理进行了探讨,为提高表面摩擦学性能提出并实施在钛合金表面制备Mo基扩散层的新方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501016,主持)资助下,进一步研究钛合金渗Mo、N过程中生成相可控性研究。目前,参加 863计划专题课题(2007AA03Z521)“表面高性能钛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担任课题副组长。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3篇。2007年获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称号。2009年获山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研究兴趣:1. 钛合金表面合金化、摩擦磨损性能及其表面防护的研究;2. 等离子表面合金化的物理过程及机理研究;3. 金属基表面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研究、计算模拟及设计;4. 特殊表面性能检测仪器的开发与利用。 科研奖项:1. “钛合金表面典型失效行为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2009年,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 ,金属表面形成TiB*陶瓷复合材料的方法,. ,热电子增强离子渗硼装置及工艺,文章:合金渗镀Cr-Mo表面改性层组织结构及其耐磨特性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 38(12):合金渗镀Mo-N表面改性层在不同腐蚀环境下的抗磨损行为研究.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8,37(4),p725-728 . 国家863探索导向类课题(2007AA03Z521,97万),表面高性能钛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副组长2.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50771070,30万),“硬质涂层磨损-腐蚀协同行为及机制探讨”,主要骨干3.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50501016,24万),“钛合金低温等离子Mo-N合金化成分及相设计可操控性研究”,负责人4. 省青年科技基金项目(2006021023,5万),“固态供硼等离子渗硼研究”,负责人5. 太原市大学生创新创业科技项目(3万),“一种节能环保的渗硼新技术”,负责人

2019山东省优秀毕业论文

这个根据学校的不同,规定也不同。

例如河北工业大学优秀博士、硕士论文的奖励为:

1、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者奖励现金40万元,奖励导师及指导小组现金40万元,奖励所在学院博士点建设经费20万元;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者奖励现金20万元,奖励导师及指导小组现金20万元,奖励所在学院博士点建设经费10万元。

2、获得“省级优秀博士论文”者奖励现金2万元,奖励导师及指导小组现金2万元,奖励所在学院博士点建设经费1万元。

3、获得校级优秀博士论文者奖励现金5000元,奖励导师及指导小组现金5000元。

4、获得“省级优秀硕士论文”者奖励现金5000元,奖励导师及指导小组现金5000元。

5、 获得“校级优秀硕士论文”者奖励现金2000元,奖励导师及指导小组现金2000元。

扩展资料:

评选方法及程序

1、培养单位推荐。各培养单位召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会议根据优秀硕士论文分配名额(附件2),投票产生校级优秀论文推荐名单,并且按照优秀程度进行排序。

2、培养单位公示。各培养单位将初选结果予以公示,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3天公示期满无异议后,确定各培养单位的校级优秀论文候选名单并报研究生院。

3、学校审议。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候选校级优秀论文进行审议,如果没有异议则同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结果,如果委员对部分论文存在异议,则投票表决,获同意票三分之二以上者具备校级优秀论文资格。

4、学校公布。研究生院将拟获得校级优秀论文名单进行公示,3天公示期满无异议,由学校发文公布。

5、确定省优参评名单。根据各培养单位上报的排序名单和分配名额,在已经获得校级优秀的论文中,产生各培养单位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参评名单。

6、报送材料。研究生院将根据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结果,向湖北省教育厅报送省级优秀学位论文参评材料。

曲阜师范大学 1955年创建于济南,始称山东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5月,被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曲阜师范学院,同年9月迁址曲阜,开启了兴办本科教育的历程。1970年9月至1974年4月,与山东大学文科合并成为新的山东大学。1974年4月恢复曲阜师范学院建制。1981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确立为重点建设的六所高校之一;同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高校。1982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11月,学校更名为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建设日照校区。2003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成绩。2012年以来,先后入选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全国第二批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教育部实施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高校、全国创新创业教育典型经验高校50强、山东省首届文明校园、山东省“强特色”高水平大学、全国文明校园、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建校66年来,积淀形成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校训精神,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基础文理优势突出、文理工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培养卓越教师为鲜明特色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在、2021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先后位列国内高校第86位、73位,在2020、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先后位列全国地方高校第92位、80位。,学校拥有 ESI世界前1%学科5个(工程学、化学、数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山东省一流学科6个(工程学、数学、中国史、化学、物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山东省高水平学科4个(其中,教育学为“高峰学科”,体育学、中国史、数学为“优势特色学科”),17个学科入选软科2020“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教育学学科位居全国前10%。设有博士一级学科1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硕士一级学科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本科招生专业69个,形成了涵盖文、理、工、法等10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学科专业体系。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建有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5个,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山东省“十三五”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级重点智库,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山东省政府在我校设有8个省部级研究基地。,学校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为名誉校长;现有教职工 2545人,其中教授305人,副教授657人;现有双聘院士2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级人才项目25人次,国家教学名师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1人,国家和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4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8人,省智库高端人才专家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7人,全国模范教师5人,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5人,凝聚了一支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学校占地面积 亩(含在建曲阜校区扩建项目),固定资产总值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447万册、电子图书236万册;公开出版《齐鲁学刊》(第二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优秀期刊)、《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学数学杂志》和《现代语文》等学术刊物。,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了过硬的教育教学质量。建校以来,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毕业生 50万余人,广大毕业生以“基础厚实、作风朴实、业务扎实”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十三五”以来,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山东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13项;在第一至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连续获得一等奖,与北大、复旦、南开等高校为连续获得一等奖的高校;在2013至2020年举办的八届山东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六次获得一等奖数量和获奖总数的“双料冠军”;520人次获“互联网+”、挑战杯、数学建模等全国竞赛奖项;本科生1600余人次参与发表科研论文;在全国第三批汉字应用水平测试中,我校一级甲等通过率在试点单位中名列第一;原创舞蹈作品荣获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表演银奖;英语专业八级通过率高达85%,高出全国平均通过率35个百分点;法学专业司法考试通过率达到42%;连续13年入选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省属高校前列;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学校历来重视科学研究,取得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的重要成果。建校初期的 “公社数学”曾受到毛主席的赞扬,离子交换法制备碳酸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高性能晶体偏光器件获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承担了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内的一大批高层次科研项目,在应用数学、激光偏光、电气信息、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土地规划、物理化学、孔子儒学、教育科学、体育科学等学科领域达到了较高水平。“十三五”以来,累计承担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969项,科研经费近2亿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0项,包括重大招标项目2项、重大招标滚动资助1项、重点项目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5项,山东省重大科技项目4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4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45项。特别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2020年以第一单位获得第八届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居省属高校第1位,打破了山东省属高校12年来一等奖空缺的局面;近五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总数居省属高校前3位,连续10年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自然科学方面,2019年,获山东省属高校唯一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9、2020连续两年获省自然科学奖数量居省属高校第1位,自然指数排名全国83位。,学校秉承中国实学传统,切实履行大学服务社会职能。从上世纪 50年代的“土蒸馏釜”到70年代的“跳流鼻坎”最优解,到80年代的“长清模式”、90年代的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战略模式,对经济社会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我校运筹所的“优选法”和“统筹法”在支援成昆铁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于197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近年来,学校主动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积极对接“十强”产业,参与山东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鲁西经济隆起带建设,实施服务地方行动计划,在山东省新农村建设、土地利用规划、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南四湖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十三五”以来,获批横向课题230项,项目经费6000余万元,30余项智库咨询报告被省部级及以上政府部门采纳。,学校注重依托孔子故里独特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在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形成特色优势。坚持将传统文化的精华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立德树人,注重文化育人,构建了 “以文化人”通识教育体系,积淀形成了人文特色鲜明的优良教风学风校风。在孔子及儒学研究领域形成了特色和优势,建成了国内唯一的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儒学专门人才培养机制,以孔子儒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专门史(思想史)学科是博士学位授权点、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建有博士后流动站。与山东大学联合申报省部共建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建有“孔子与山东文化强省战略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中国外交遗产研究基地”等省部级研究基地3个。2013年以来,获批儒学与传统文化领域省部级以上课题192项,其中“历代孔府档案文献集成与研究及全文数据库建设”“《尚书》学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3项,5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3项研究入选首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首倡并规划建设了全国唯一的教师文化主题、师德教育特色的综合性专题博物馆——中国教师博物馆,入选全国十所“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之一,获批全国唯一的“中外青少年交流基地”。与省教育厅共建山东省教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指导中心。,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高校,是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山东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项目高校,先后入选公派留学 “省校联合培养计划”、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建有加拿大、韩国2所孔子学院。多年来,学校坚持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学术方针,以广阔的胸襟,开放的眼界,广泛吸纳多元文明成果,先后与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近20个国家87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在联合办学、教师和学生互派、文化学术交流等领域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高考过后就是填报志愿,有许多人从重要性上将其称之为第二次高考。还有更多的过来人坦言“考得好不如报得好”,每个想要报考曲阜师范大学同学和家长一定都想要了解曲阜师范大学怎么样和曲阜师范大学好不好就成了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十分关心的问题。下面是根据多方面资源信息整理的有关曲阜师范大学的评价,相信您看完以下评价,心里一定有数了。 曲阜师范大学简介 曲阜师范大学1955年创建于济南,始称山东师范专科学校。现有在校本科生3250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514人,成人教育在读生1610人,外国留学生81人,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贯通培养,远程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相互衔接的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为名誉校长,双聘院士2人;教职工2300余人,专任教师1461人。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55年 公立 师范 山东省教育厅 曲阜师范大学师哥师姐说 1、宿舍挺好,木地板有空调,有六人间有八人间,周边环境挺好,小摊什么的,没什么娱乐场所,交通的话你得看要去哪里了,学校门口有5路车到曲阜各个地方,我觉着离市中心不远,老师是曲师大本部的老师上课,考研率挺高的 2、还不错宿舍里有网线,也有电话木地板,木制或铁质的床,单个的学习桌(个人感觉挺可爱的)还有鞋柜、衣橱等基本的用品,也有风扇、空调、暖气 3、一个宿舍四张床空间还可以,通风也还行就是有点脏,但还是靠个人打扫了,我说的这是男生宿舍,女生的不知道 4、我就在这里上学,不得不说,这里的学习氛围真的很好,听我妹妹说,要比日照校区好每天早上都能看见在小树林,小亭子里背英语,政治,准备各种考试的同学你到综合楼教室去看一看,每天都有很多上自习的同学尤其是到考试周的时候,你在综合楼几乎就占不到座不过幸好,我在的院比较人性化,自习室比较多,大一大四的同学都有固定教室,我们不必为占座儿担忧学校的食堂有好几个,我...更多我就在这里上学,不得不说,这里的学习氛围真的很好,听我妹妹说,要比日照校区好每天早上都能看见在小树林,小亭子里背英语,政治,准备各种考试的同学你到综合楼教室去看一看,每天都有很多上自习的同学尤其是到考试周的时候,你在综合楼几乎就占不到座不过幸好,我在的院比较人性化,自习室比较多,大一大四的同学都有固定教室,我们不必为占座儿担忧学校的食堂有好几个,我都去吃过最便宜的是西公寓餐厅,教职工现在二楼的饭菜挺贵,不过今年刚装修的,环境很好,里面很干净,大家可以去看看说到学校,其实有很多很多想说的,一时半会也说不完,最好是大家能来看看,,欢迎大家来曲阜师范大学玩! 5、曲师大历史很好的,跟文学院在一起,还有国际政治专业,这边文化气氛很浓,校园也很美欢迎你来! 6、毓秀应该是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和济宁医学院学生居住的园区挺好的 7、最近发现同学们比较关注曲师大的宿舍条件,下面我将给大家介绍一下基本的一些信息本科生的住宿条件在省内高校中还是蛮不错的,条件虽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好,但是当你见到山大的宿舍和其他同等档次学校宿舍条件时,你会发现,师大的住宿并不如你所想的那么般曲阜校区的宿舍条件差别较大,北公寓宿舍有独立的卫生间和每人一个的书桌,北公寓是男女混住的公寓,但是男女不同楼中...更多最近发现同学们比较关注曲师大的宿舍条件,下面我将给大家介绍一下基本的一些信息本科生的住宿条件在省内高校中还是蛮不错的,条件虽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好,但是当你见到山大的宿舍和其他同等档次学校宿舍条件时,你会发现,师大的住宿并不如你所想的那么般曲阜校区的宿舍条件差别较大,北公寓宿舍有独立的卫生间和每人一个的书桌,北公寓是男女混住的公寓,但是男女不同楼中文、生物、物理系的男生基本上住在北公寓西北公寓和北公寓都在校外,但是也是一墙之隔,在繁华的商业街北住,一点在校外的感觉都没有,四年下来,你们会发现北公寓的住宿是最惬意的西北公寓也是男女混住公寓,人数比较少,条件和北公寓一样校内公寓在师大校园的东北角,一共有三四栋喽,其中条件最好的是八九号楼,两年前那边的宿舍还是八人间,后来改成了六人间,宿舍质量非常高校内公寓是条件最方便的一个公寓,管理人员都是校内的职工,比较贴心,态度比较好它和温馨的图书馆仅一路之隔,离公主餐厅才几十米远,九号楼后面有一片水杉树林,是清晨读书或者傍晚聊天的好去处,当然也是恋爱的绝佳场所从校内公寓到你来到之后最喜欢的一条街——东门的路两旁生长着高大的法桐树,夏天树荫庇护,整条路不见一片骄阳,舒爽极了校内公寓隔着图书馆,在西面就是综合楼,综合楼是上课和听讲座、自习的好去处,所以住在校内公寓你会感觉如此方便现在校内公寓一般住宿着生物系、中文系等几个院系的女生有一点是男同学们需要知道的,校内公寓的8、9号楼是公认的美女公寓,美女甲曲园下面谈谈西公寓,西公寓是校内人员住宿最多的公寓,有一号到六号楼供本科生住宿,其中的五号楼基本上没有普通本科住宿的西公寓里条件最差的一号楼,不过一号楼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老楼,可能你们老师曾经就住在那里一号楼二号楼六号楼是女生宿舍,三号楼和四号楼是男生宿舍,这些宿舍中,四号男生宿舍有独立的卫生间,但是没有独立的书桌,四号楼的一楼西部是女生高标宿舍,四人间,有空调,有单独的书桌,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女生可以考虑在那边居住,不过大学宿舍的感情要远远高于那么一间条件好的宿舍,一般请不要选择离开宿舍而居住二三号楼是条件不错的宿舍楼,因为地理位置好六号楼很大,除了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和空调,其他的基本上不缺值得提一点的是四号楼和六号楼的上铺都比较高,选择住上铺的同学晚上睡觉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因为曾经有些同学因此发生意外专升本的同学基本上住在化学系东面的新宿舍,那边虽然沿街居住,但是住宿条件和安全防护方面学校都考虑的非常到位,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说了这么一大通,我想和大家说的是,师大的宿舍还是可以的,几乎没有同学在离开校园的时候痛恨四年的住宿条件,而是感谢这么一个宿舍,给我带来了六个人的亲情大学是学习的地方,是磨练品质的地方,唯有能来曲园学习,才是你最大的期求,而非来曲园享受高档次的生活如果满意的话,还请提高悬赏,并采纳! 8、还不错也说不上封闭只是所在地有点小而已不过商店什么的还是比较齐全的银座华联各大专卖店都挺齐全的还有就是在曲阜消费水平比较低师资水平还可以当然越好的专业越强了硬件设施说得过去因为学校老校区建设的比较早可能建筑外表上不是那么华美但环境很好日照新校区倒是建设的不错总的来说曲师大还是可以考虑的 9、曲师大据说考研率相当的高,来到这儿感受了一下那种学习的氛围,果真名不虚传,学校挺大的,环境也不错,很清幽的感觉 10、日照校区比较好,曲阜校区相对差一点,网线可以自己拉,但是住宿及其他物价比大城市便宜很多,而且由于其旅游城市的身份,各种公共设施、购物娱乐等一应俱全,京沪高铁设站,交通很方便曲师曲阜校区刚刚毕业地说 曲阜师范大学历年排名 曲阜师范大学历年排名表

年度 全国排名 省内排名 分类 分类排名 总分

2016 253 11 师范 31 2015 227 9 师范 28 2014 206 8 师范 29 2013 199 8 师范 26 2012 195 8 师范 24

山东省本优秀毕业论文

这个很慢的,肯定是毕业之后,因为在毕业答辩后要评出学院优秀,然后报送学校评出学校优秀,最后报送省评出山东省优秀,所以,需要在每年的10--12月份才能出最终结果如果是急用这个荣誉的话,那么不好意思了。。。。

山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分为5等。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毕业论文评分分为五个等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每一等级内含有六个项目,每一项目分值相同,但权重不同:按权重、分值计算出六个项目所得总分,故山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分为5等。

本科毕业论文获得省级推优的好处 本科论文评优是在你第一次毕业论文答辩时选出几个分比较高的 比如90分以上的会进行推优 如果评不上就还是你原来的分数 不可能出现不及格・・・・ 评优只是给你一个荣誉或者会有奖金再或者你的论文选入什么什么杂志或者学校的论文库啥的 本科论文很少有非常非常好能得到你们学校以外的荣誉 因为本科论文论述的相对浅薄一些 至于怎么评优谁来评会根据学校的不同有不同的形式 但一般不会出现走过场的局面・・・越重点的学校推优会越严格一些 本科评为优秀毕业生有什么用? 记录档案的,考公务员会用到。其次,貌似外地落户有加分政策。 大学期间每年在什么时候入党啊,每次有几个名额啊 我们学校有蛮多次的定一班34人入三人左右。你想入党跟你们系部的支部书记汇报下,或者跟辅导员讲下,这样让他们知道你很想加入到这个组织中来。 本科优秀毕业论文有什么用?评上有啥好处? 一点好处都没有。还是想想找一份好的工作,更现实。 普通高等院校校级优秀本科毕业生是什么意思 以山东省为例: 关于做好2010年非师范类普通大中专学校优秀毕业生评选工作的通知 2009-12-09 09:03:36 来源: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点击次数:815 .............................憨........................................................................................................................................... 各市人事局,各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 为表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毕业生,切实做好优秀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现就2010年度非师范类大中专学校优秀毕业生评选工作通知如下: 一、 评选范围及比例 (一)评选范围:省内各普通高等学校(含电大、高职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国家计划内招收的非师范类应届毕业研究生,本、专科毕业生,中专毕业生。 (二)评选比例:高等学校为毕业生总数的5%,中等专业学校为毕业生总数的2%。 二、评选条件 (一) 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 *** 思想、 *** 理论和“ *** ”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二)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在校期间未受过纪律处分; (三) 学习认真刻苦,理论基础扎实,成绩突出,在历年思想品德评定和综合测评中成绩优秀; (四)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心各种公益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身心健康; (五) 在校期间获得校级(含校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称号,有突出的获奖成果或优秀论文,在重大活动中为学校争得荣誉。 三、评选办法及审批程序 (一)各学校根据优秀毕业生的评选条件,在综合测评和民主评议的基础上,按照公开、公正的原则,在规定的比例范围内确定初选人员。 (二)为确保优秀毕业生评选工作的公正合理,各学校要将初选名单张榜公示,广泛听取意见,接受监督。对不按规定程序评选、弄虚作假的,取消评选名额,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优秀毕业生初选人员确定后,各学校要认真组织填写“优秀毕业生评审表”(样式见附件1),并写出评选工作报告。 (四)优秀毕业生报批时间为2010年1月5日开始,至3月底结束。请各学校将评选工作报告和“2010年省级优秀毕业生(初选)人员名单”(见附件2)形成学校正式文件,同时将“ 2010年省级优秀毕业生(初选)人员名单”生成Excel文件存于软盘,连同 “优秀毕业生评审表”(一式2份,附历年成绩表原件),一并报我厅审核。经审核通过的优秀毕业生名单在“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上公示。 四、奖励 经公示合格、审核批准的优秀毕业生,授予“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2010届优秀毕业生”、“ 山东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010届优秀毕业生”称号,颁发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制的优秀毕业生证书。 各市、各学校要认真做好省级优秀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对毕业时未落实就业单位的省级优秀毕业生,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要重点推荐,保证其尽快就业。在企、事业单位录用人员招考中可采取适当加分等形式给以政策倾斜,切实体现优秀毕业生优先就业的原则。 对毕业离校前考试成绩有一门不及格、结业,以及触......>> 请问本科毕业评优秀论文有什么用吗? 本科生的论文在优秀也没啥用,毕业了就结束了,而且我们以前好像优秀论文有可能被抽到二次答辩,。。 优秀毕业生有什么作用 我认为有以下好处: 1.获得优秀毕业生说明你大学期间表现还是不错的,这是一种肯定; 2.有优秀毕业生对毕业后面试应聘有一定帮助; 3.证书越多越好。 优秀毕业生有什么好处 在学校可能能顺利点毕业,但出了学校没有任何好处 本科毕业论文写的很优秀有什么好处? 没什么好处 你如果想推免研究生还有点用 要是直接毕业 一点用也没有 校级优秀毕业生有什么用 5分 校级优秀毕业生在以下方面更加有优势。 1就业更有竞争力 2入党可以优先 3公务员的录取可以优先考虑 校级优秀毕业生作为学校毕业班中最优秀的一批学生,必须具备好的品质以及优异的学习成绩才能获得这个称号。是成为优等生的一大筹码,优等生就是在学校表现出色的学生。他们的优秀表现在各个方面。他们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攻的高级专门人才。

山东省优秀毕业论文2017

1、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973):重大疾病相关的若干重要难检活性小分子细胞内纳米传感研究,, 2013-2017。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活细胞内分子事件过程示踪的荧光成像探针的探索性研究, 2011 -2014。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适用于单细胞内活性小分子物种检测的荧光分析仪, 2013-2016。 唐波教授现已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Funct. Mater., ., Biomaterials, Lab Chip, ., Chem. Eur. J.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40余篇,影响因子大于的论文有90余篇,引用5000余次。代表性论文有:1. Wei Zhang, Wei Liu, Ping Li*, Haibin Xiao, Hui Wang, and Bo Tang*. A Fluorescence Nanosensor for Glycoproteins with Activity Based on the Molecularly Imprinted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Target and Boronate Affinity. Angew. Chem. Int. Ed., 2014, 53, . Wen Zhang, Ping Li, Fan Yang, Xiufen Hu, Chuanzhi Sun, Wei Zhang, Dezhan Chen, and Bo Tang*. Dynamic and Reversible Fluorescence Imaging of Superoxide Anion Fluctuations in Live Cells and in Vivo. J. Am. Chem. Soc., 2013, 135, . Na Li, Chenyang Chang, Wei Pan, Bo Tang*. A Multicolor Nanoprobe for Detection and Imaging of Tumor-Related mRNAs in Living Cells. Angew. Chem. Int. Ed., 2012, 51, . Bo Tang*, Fabiao Yu, Ping Li, Lili Tong, Xia Duan, Ting Xie, and Xu Wang, A Near-Infrared Neutral pH Fluorescent Probe for Monitoring Minor pH Changes: Imaging in Living HepG2 and HL-7702 Cells. J. Am. Chem. Soc., 2009, 131, . *, Yanlong Xing, Ping Li, Ning Zhang, Fabiao Yu, and Guiwen Yang , A Rhodamine-Based Fluorescent Probe Containing a Se-N Bond for Detecting Thiol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Living Cells. J. Am. Chem. Soc., 2007, 129, . Yu-Bin Dong,* Peng Wang, Jian-Ping Ma, Xia-Xia Zhao, Bo Tang* and Ru-Qi Huang, Coordination Driven Nanosized Lanthanide ‘Molecular Lantern’ with Tunable Luminescent Properties. J. Am. Chem. Soc., 2007, 129, . Yu-Bin Dong,* You-Yun Jiang, Jie Li, Jian-Ping Ma, Feng-Ling Liu, Bo Tang,* Ru-Qi Huang, and Stuart R. Batten, Temperature-Controlled Synthesis of Metal-Oragnic Frameworks Based on Acyclic Crown Ether Bridging Tetradentate Ligand with Bidirectional Coordination Donors. J. Am. Chem. Soc., 2007, 129, . Yu-Bin Dong,* Qiang Zhang, Li-Li Liu, Jian-Ping Ma, Bo Tang* and Ru-Qi Huang, Cu(C24H22N4O3)CH2Cl2: A Breathing Discrete Metallamacrocycle Showing Selective Reversible Guest Adsorption with Retaining Single-Crystallinity. J. Am. Chem. Soc., 2007, 129, . Na Li, Zhengze Yu, Wei Pan, Yaoyao Han, Tingting Zhang, and Bo Tang*. A Near-Infrared Light-Triggered Nanocarrier with Reversible DNA Valves for Intracellular Controlled Release. Adv. Funct. Mater., 2013, 23, . Xu Wang, Juan Sun, Weihong Zhang, Xiaoxu Ma, Jianzheng Lv and Bo Tang*. A near-infrared ratiomateric fluorescent probe for rapid and highly sensitive imaging of endogenous hydrogen sulfide in living cells. Chem. Sci., 2013, 4, . Kehua Xu, Mingming Qiang, Wen Gao, Ruixian Su, Na Li, Yan Gao, Yanxia Xie, Fanpeng Kong and Bo Tang*. A Near-infrared reversible fluorescent probe for real-time imaging of redox status changes in vivo. Chem. Sci., 2013, 4, . Hui Xu, Qian Li, Lihua Wang, Yao He, Jiye Shi, Bo Tang* and Chunhai Fan*. Nanoscale optical probes for cellular imaging. . Rev., 2014, 43, . Wen Gao, Lifei Ji, Lu Li, Guanwei Cui, Kehua Xu, Ping Li and Bo Tang*. Bifunctional combined Au-Fe2O3 nanoparticles for induction of cancer cell-specific apoptosis and real-time imaging. Biomaterials, 2012, 33, . Yu Ma, Hao Su, Xuan Kuang, Xiangyuan Li, Tingting Zhang, and Bo Tang*. Heterogeneous Nano Metal-Organic Framework Fluorescence Probe for Highly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Detection of Hydrogen Sulfide in Living Cells. Anal. Chem., 2014, 86, 11459-1146315. Haiyun Liu, Lu Li, Qian Wang, Lili Duan, and Bo Tang*. Graphene Fluorescence Switch-Based Cooperative Amplification: A Sensitive and Accurate Method to Detection MicroRNA. Anal. Chem., 2014, 86, . Lu Li, Qian Wang, Jie Feng, Lili Tong, and Bo Tang*. Highly Sensitive and Homogeneous Detection of Membrane Protein on a Single Living Cell by Aptamer and Nicking Enzyme Assisted Signal Amplification Based on Microfluidic Droplets. Anal. Chem., 2014, 86, . Na Li, Yanhua Li, Yaoyao Han, Wei Pan, Tingting Zhang, and Bo Tang*. A Highly Selective and Instantaneous Nanoprobe for Detection and Imaging of Ascorbic Acid in Living Cells and in Vivo. Anal. Chem., 2014, 86, . Ping Li, Wen Zhang, Kexiang Li, Xiao Liu, Haibin Xiao, Wei Zhang, and Bo Tang*. Mitochondria-Targeted Reaction-Based Two-Photon Fluorescent Probe for Imaging of Superoxide Anion in Live Cells and in Vivo. Anal. Chem., 2013, 85, . Lu Li, Feifei Gao, Jian Ye, Zhenzhen Chen, Qingling Li, Wen Gao, Lifei Ji, Ruirui Zhang, and Bo Tang*. FRET-Based Biofriendly Apo-GOx-Modified Gold Nanoprobe for Specific and Sensitive Glucose Sensing and Cellular Imaging. Anal. Chem., 2013, 85, . Haiyun Liu, Lu Li, Lili Duan, Xu Wang, Yanxia Xie, Lili Tong, Qian Wang, and Bo Tang*. High Specific and Ultrasensitive Isothermal Detection of MicroRNA by Padlock Probe-Based Exponential 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 Anal. Chem., 2013, 85, . Wei Pan, Huijun Yang, Tingting Zhang, Yanhua Li, Na Li*, and Bo Tang*. Dual-Targeted Nanocarrier Based on Cell Surface Receptor and Intracellular mRNA: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Cancer Cell Imaging and Therapy. Anal. Chem., 2013, 85, . Xuan Kuang, Yu Ma, Hao Su, Jine Zhang, Yu-Bin Dong, and Bo Ta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Enantioseparation of Racemic Drugs Based on Homochiral Metal-Organic Framework. Anal. Chem., 2014, 86, . Zhenzhen Chen, Qingling Li, Qianqian Sun, Hao Chen, Xu Wang, Na Li, Miao Yin, Yanxia Xie, Hongmin Li and Bo Tang*.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and Nitrogen Species in Mitochondrial Compartments of Apoptotic HepG2 Cells and PC12 Cells Based On Microchip Electrophoresis–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Anal. Chem., 2012, 84, . Ping Li, Shan Zhang, Nannan Fan, Haibin Xiao, Wen Zhang, Wei Zhang, Hui Wang, and Bo Tang*. Quantitative Fluorescence Ratio Imaging of Intralysosomal Chloride Ions with Single Excitation/Dual Maximum Emission. Chem. Eur. J., 2014, 20, . Xu Wang, Jianzheng Lv, Xueying Yao, Yong Li, Fang Huang, Mengmeng Li, Jie Yang, Xiuyun Ruan and Bo Tang*. Screening and investigation of a cyanine fluorescent probe for simultaneous sensing of glutathione and cysteine under single excitation. Chem. Commun., 2014, 50, . Sujuan Ye, Yanying Wu, Wen Zhang, Na Li and Bo Tang*. A sensitive SERS assay for detecting proteins and nucleic acids using a triple-helix molecular switch for cascade signal amplification. Chem. Commun., 2014, 50, . Wen Gao, Wenhua Cao, Huaibin Zhang, Ping Li, Kehua Xu and Bo Tang*. Targeting lysosomal membrane permeabilization to induce and image apoptosis in cancer cells by multifunctional Au-ZnO hybrid nanoparticles. Chem. Commun., 2014, 50, . Na Li, Huijun Yang, Wei Pan, Wei Diao and Bo Tang*. A tumour mRNA-triggered nanocarrier for multimodal cancer cell imaging and therapy. Chem. Commun., 2014, 50, . Ping Li, Haibin Xiao, Yinfang Cheng, Wen Zhang, Fang Huang, Wei Zhang, Hui Wang and Bo Tang*. A near-infrared-emitting fluorescent probe for monitoring mitochondrial pH. Chem. Commun., 2014, 50, . Hongyan Zhang, Yanhong Wang, Qingling Li, Fumiao Zhang and Bo Tang*. A size amplified immune magnetic microbeads strategy in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rapid detection. Chem. Commun., 2014, 50, . Yingqiang Zhao, Ming-Yue Ma, Guan-Wei Cui*, Xi-Feng Shi, Feng-Yun Han, Xin-Yuan Xia, Bo Tang*. A New Strategy to Realize Efficient Spacial Charge Separation on Carbonaceous Photocatalyst. Carbon, 2014, 73, . Xi-Feng Shi, Na Li, Ke Zhao, Guan-Wei Cui, Ying-Qiang Zhao, Ming-Yue Ma, Ke-Hua Xua, Ping Li, Yu-Bin Dong*, Bo Tang*. A dye-sensitized FeOOH-CNT photocatalyst with three electron transfer channels regulated by hydrogen bonding. Appl. Catal. B: Environ., 2013, 136-137, 334-340. 1、山东省科技厅项目:新型、高效农药、医药中间体原料的合成,2003年鉴定,成果水平为国际领先。2、山东省技厅项目:中间体三氟甲基水杨酸研究,2003年鉴定,成果水平为国际领先。3、山东省科技厅项目:固定化床催化生产腈类、酮类农药、医药中间体的新工艺,2003年鉴定,成果水平为国际领先。4、山东省教育厅项目:高效低毒医药农药中间体2-羟基-4-三氟甲基苯甲酸的合成,2003年鉴定,成果水平为国际领先。5、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新型双波段光能转换薄膜材料的研究与应用,2004 年鉴定,成果水平为国际先进。6、济南市青年科技明星计划:加强农作物光合作用的新材料研究及应用,2004年鉴定,成果水平为国际先进水平。7、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发展项目:复合与单核双波段光能转换材料的中试生产及生态棚膜新产品的研发,国际先进水平。20078、山东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含氟中间体电化学合成清洁生产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国际领先水平。20079、山东省教育厅重点项目:药物中间体三氟甲基苯胺催化法绿色生产新工艺研究,国际先进水平。200710、调控光合作用仿生态光能转换材料的研制及其在农作物种植中的应用,国际领先。2008 一、 发展提出绿色化工理论模型和创新生产工艺发展了美国科学家Trost的原子利用率理论,提出了原子利用率有效值理论模型,并将这一理论模型应用在污染排放严重的化肥及精细化学品生产领域。建立了40余种产品的新的清洁生产技术,从源头上最大程度减少了污染物排放。1.磷矿粉直接法生产N、P、K硫基或氯基三元复合肥新工艺研究研制开发出“磷矿粉直接法生产N、P、K硫基或氯基三元复合肥新工艺”。该技术解决了传统生产工艺的磷石膏堆积的环境污染问题,原子利用率有效值达到100%,成为复合肥清洁生产工艺的典范。累计创产值亿元,利税亿元,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当时高品质N、P、K复合肥依赖进口的问题,极大促进了复合肥行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农民增收。项目实施地山东省临沂地区,已成为全国复合肥生产基地。唐波教授因此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和省“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成为首批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重要农药、医药中间体的绿色化工生产技术集成研究唐波教授课题组通过新型高活性、长寿命催化剂及反应助剂的研制和新型清洁电合成工艺的应用,完成了38种重要农药、医药中间体的清洁生产,实现了原子利用率有效值的最大化,最大程度上控制了产品生产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截至2006年已累计创产值亿元,利税亿元。项目的实施为精细化学品清洁生产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该成果2004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获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山东省发明创业特等奖、国家第三届发明创业奖。唐波教授因此荣获2007年“山东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二、“光生态”新型棚膜应用于农业生产,实现现代生态农业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原理,研究开发出“光生态”新型棚膜,减少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解决了现有转光膜发光单一、透光率降低、因生产成本高推广应用受限等问题。2010年,该产品已在我国山东、安徽、河南、山西等地推广应用,累计实现农作物种植面积4万多亩,农产品收入6亿元,以增产15%计算,农户增收900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科技兴农,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生态农业具有重要意义。该成果获山东省“百千万富民工程杯”金奖,山东省专利奖二等奖;2010年,项目获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三、应用于生物成像的分子及纳米荧光探针的合成与应用致力于新颖实用的分子、纳米荧光探针研究,并将成果用于细胞及活体组织内多种重要生命相关物质的成像检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等世界知名的化学类综合期刊,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研究成果被., Chem. Rev., Proc. Natl. Acad. Sci. USA,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等著名期刊多次引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东京大学、美国农业部林产品实验室、法国、德国等多个科研机构来函索要所合成的探针。研究成果获2008年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指导博士后10余名,已培养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14名,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90余名,毕业的硕士生中有5人的毕业论文评选为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有1人的科研成果被评为2006年山东省首届研究生优秀科研创新成果一等奖,有多人考入佐治亚州立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开大学、南京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或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首届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现设有土木工程系、建筑系、市政工程系、力学部、实验中心5个教学单位;学院现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10门。 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和建筑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2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在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建筑节能与设计、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工程力学等8 个二级学科方向(含2 个目录外二级学科)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设有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 4 个本科专业。其中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山东省品牌专业,结构工程为校级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专业为学校品牌专业,2012年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业评估,积极实施“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力争到2015年,申请土木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加强建筑学学科建设工作,力争申请获得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力争在1~2个二级学科实现省级重点学科的突破。 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面向海内外广揽优秀人才,重点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加大高层次学历人员培养力度,鼓励和支持在职年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或到博士后流动站学习,每年选派部分老师到国外著名大学进修或科研合作,提高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近年来,引进培养博士17人,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由30%提高至70%以上;学院现有师资队伍中有教职工85 人,其中高级职称41 人,硕士以上学位61 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2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3人、国家一级注册规划师1人、中国城镇供排水协会(CWA)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委员1名、中国核心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理事1名、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3人,学校优秀教学奖获得者3名,学校青年教学能手4名,8名教师具有国内外著名高校访学经历,一支高层次的学术梯队和骨干教师队伍已基本形成。力争到2015年教师总量达到100名左右,高层次学科带头人达到2名左右,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30名左右,具有海外访学背景的教师达到15名左右。名师简介于衍真女,1957年7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给水排水专业。1999年获教授任职资格,同年受聘教授职务。现任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全面主持学院党务工作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三八红旗手,济南大学市政工程、环境工程学科硕士生导师,任济南市饮用水安全研究会常务理事、济南市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济南市土木建筑学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卫生厅涉水产品评审专家、济南市自主创新产业重大专项评审专家、山东省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委员会理事、山东省建筑学会教育委员会理事。在教学方面,任国家精品课程、山东省精品课程——《水力学》课程负责人,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水力学》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山东省品牌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负责人。济南大学特聘岗——重点岗教师,环境工程学科及市政工程学科的建设中,做出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作为市政工程学科的学科建设负责人,积极承担教学与科研工作,担任了《水力学》、《水质工程学》、《城市市政工程规划》、《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等多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教学,教学认真、教学质量好,教学效果优秀,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好评,在2004年济南大学第一届教学工作会议上被评为济南大学第一届优秀教学奖(共10名),多次被评为济南大学优秀教师。在教学中主持了“强化土建类学生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实践”、“适应开放式教学需要的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等多项国家、山东省的教学研究项目,并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获山东省优秀学士论文指导教师,主持的水力学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主编教材《水工艺处理技术与设计》、参编《钢铁工业环保技术手册》,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 在科研方面,申请人围绕着环境保护的课题,科研方向明确,积极探索废渣的综合利用与废水处理的研究,其科研成果在环境学科及市政学科领域里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废渣的综合利用与废水处理的研究中,创新性地提出了以废治废的科研思路,为环境保护领域开辟了一个新的发展前景。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与完成了国家自然基金“氧化聚硅铁协同介孔磁性滤料BAF脱氮除磷机理及生物相原位分析”,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高藻引黄水库水常规工艺强化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子课题——藻渣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活化沸石曝气生物滤池中生物相分析及净化效能机理研究”等国家、省级研究课题十多项;并完成了多项与企业联合的项目,获得了山东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及市级科研奖励十多项,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 》、《中国给水排水》等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近20篇学术论文被SCI、EI、ISTP收录。邱立平男,教授,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院长,分管学院学科建设、科研、研究生教育及国有资产管理等工作。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博士后,市政工程学科教授、学位点负责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工程学科博士生联合指导教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给水排水研究会理事、山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市政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山东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山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卫生厅涉水产品评审专家,美国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给市政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讲《废水处理理论与工艺》、《水质工程学》、《给排水工程管道系统》、《水处理微生物学》、《水及废水处理工艺系统》、《环境生物化学》等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2008年获山东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奖,目前主持《水质工程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多年来致力于废水生物处理理论与技术、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及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在研项目,完成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校科研计划等多项课题研究工作,完成省级鉴定2项,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 、EI 等收录20余篇,已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目前重点关注及感兴趣的领域:1)水及废水的生物过滤处理理论与技术;2)水及废水的物化-生化组合处理技术;3)微污染水源水处理;4)回用水的深度处理技术;5)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刘增夕男,硕士学位,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副院长。1986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1995年6月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建筑工程系。主讲《结构力学》,《有限元法》,《高等结构动力学》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FRP加固混凝土结构性能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的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强化土建类学生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已结题,2位),主持济南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深入贯彻学分制全面提高学院教学教务管理效率》。近年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完全学分制下高等教育技术问题》,《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督、反馈体系的构件》等。济南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2006年教学管理先进个人。近年来主要从事加固混凝土结构性能研究及设计理论研究工作。主持济南大学科研基金《C/GFRP加固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第1位;高性能碳纤维复合筋-CFRP 筋的开发及利用(省教委科技攻关项目,第 4 位);唐山市陡江电厂灰坝工程对李家峪村房屋开裂影响原因分析(部级鉴定,第3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用于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抗震加固技术,山东省科技厅鉴定,第2位;高性能碳纤维复合筋-CFRP的开发及利用,山东省科技厅鉴定,第4位。徐新生男,1963年3月生,博士,济南大学A4级教授,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学科硕士生导师,济南大学第二、第三届重点岗教师,济南大学第二届优秀教学奖获得者,兼任山东省土木建筑学会鉴定加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混凝土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时被聘为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专家。主讲土力学、基础工程、结构CAD等课程,参与编写教材2部,主持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1项、省级精品课程1门和校级精品课程1门,主要参与3项省级教改项目,获得省级教学三等奖2项。近年来主要从事FRP筋混凝土结构性能及设计理论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EI收录5篇,ISTP收录5篇,主持省教委科技计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累计投入研究资金120余万元。其中一项获得省级鉴定,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年度科研经费60万元以上。刘俊岩男,现任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土木系副主任、院聘教授,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济南大学城市环境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山东省土木建筑学会施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校施工学科研究会理事。20多年来一直从事建筑施工、管理以及岩土工程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在教学方面,为本科生、研究生主讲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学”、“高层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等多门课程,并承担了指导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生产管理实习等教学任务。在科研方面,刘俊岩教授主要围绕着工程建设标准、现代施工技术等课题,积极探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标准,其科研成果在国内建设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基坑工程的研究方面成果较为丰富,著有《深基坑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高层建筑施工》(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等学术专著;主编完成的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基坑工程监测的专项技术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还担任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的编制组长,推动了我国基坑工程监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基坑工程安全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刘俊岩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建设部专项课题研究项目2项、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厅级科技项目多项。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山东省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 在社会服务方面,刘俊岩教授利用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积累的工程实践经验,积极为社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近年来主要在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监测、桩基工程、地基处理与加固、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等方面承担了多项工程项目和技术服务,并担任了工程建设标准的咨询专家和宣贯教师,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彭晓彤男,1973年10月生,2005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结构工程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钢结构。主要从事钢结构稳定理论、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方法、节能方向的研究。主持和参加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钢结构设计规范组项目、济南大学博士基金等项目研究,在国内外重点期刊上发表论文十多篇,多篇被EI检索。彭亚萍女,中共党员,教授,工学博士,结构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主要从事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以及结构工程、抗震减灾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2004年获济南大学首届青年教学能手荣誉称号。目前任土木工程专业校级品牌专业负责人,“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位点负责人。燕彬男,1997年硕士毕业于天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得硕士学位;2001-2004年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攻读结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9年晋升教授职称,2005被批准为结构工程专业的硕士生导师。土木工程学科负责人,主讲《高等土力学》、《基础工程》、《土力学》等课程。胡伟男,本科,教授,第一批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山东省土木工程学会理事,结构工程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层混凝土结构设计、结构抗震、建筑结构可靠度分析评估、建筑物改造与加固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承担山东省建设厅科技攻关项目数项,获得《后装组合锚具》、《现浇混凝土肋梁楼盖用石膏模板》实用新型专利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盖开洞改造技术》发明专利。发表论文数十篇。目前主要从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杨令强男,工学博士,1972年9月出生,现为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结构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结构工程和生命线工程的破坏分析与安全评价,2003年6月毕业于天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获博士学位,主讲《有限元及大型程序设计》、《混凝土非线性原理》等研究生课程和《混凝土原理》、《结构抗震设计》和《特种结构》等本科生课程,主持和参加“利用水弹性模型研究小湾拱坝坝踵的破坏”(国家电力公司)、“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拱坝温控措施优化和横缝开度仿真计算研究”(96-221-05-0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拱坝强度裂缝的产状研究和人工缝的理性设置”(59778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拱坝系统破坏过程的计算机仿真研究”(5907938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拱坝变协调、变维、非保守系统的随机分析”(59449003)等国家级科研项目,云南省章鸠河调水、糯扎渡导流洞分析、天津市引滦入津模型试验、地下防渗墙研究、日照水库加固效果研究等省部级研究课题,在国内外重点期刊上发表论文四十多篇,多篇被SCI、EI检索。付英女,1970年生,辽宁开原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山东大学博士后。现任济南大学副教授,市政工程系主任,水处理技术研究所所长,市政工程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美国UMBC高级访问学者。民革山东省优秀党员。德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顾问,山东土木工程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市政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水工艺设备基础》、《专业导论》、《水工艺与工程新技术》、《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及《专业外语》等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在科研上始终致力于混凝剂制备及应用技术、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及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应用技术的研究。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的授权,在国内外主要学术期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近60篇,其中近30余篇被SCI、EI收录。段琪庆男,1964年出生,1986年7月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后在山东省测绘局工作,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局长业务助理等职。1997年7月在济南大学工作,任建筑系系主任,高级工程师。山东省建设厅、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国土厅专家组成员,山东测绘学会理事,山东省测绘学会教育分会副主任委员。主讲测量学、测量实习、地理信息系统、摄影与航空、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学、电力电讯规划等多门课程。刘寒芳女,1969年出生,1987年就读于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1991年分配至山东省纺织设计院,1993年被派往上海,与香港A1建筑事务所合作,2002年调至济南大学土建学院任教。担任的主要课程有: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中国古典园林等。现为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学教研室主任。谢群男,1979年2月出生,山东聊城人,副教授,同济大学工学博士,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结构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建筑物鉴定加固改造以及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研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编“十一五”精品规划教材一部,发表教研论文两篇。主讲《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高层建筑结构》等专业课程,并指导土木工程专业高层建筑框剪结构毕业设计。刘燕女, 1978年4月生,2001年毕业于山东建筑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青岛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2007年在同济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讲基础工程、建设法规、土木工程施工等课程,近年来主要从事地下建筑结构与基坑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14篇,其中EI、ISTP收录共4篇。目前承担一项院级教学研究课题,1项校级博士基金项目秦磊男,1974年7月生,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土木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结构检测加固、建筑结构可靠度分析评估;发表论文10几篇,其中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多篇、SCI收录论文3篇、EI多篇,承担济南大学博士基金1项;张守彬男,1980年生,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市政工程系教师。先后承担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给水排水管道系统》(Ⅰ)、《给水排水管道系统》(Ⅱ)、《水质工程学》(Ⅱ)、《水处理生物学》、《专业外语》、《工业水及废水处理》、《水工艺仪表与控制》以及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Ⅰ)等本科教学任务;作为组长或骨干教师承担承担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本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理论与技术研究。在曝气生物滤池填料开发、处理机理研究、脱氮除磷效能及工艺特性研究方面取得了优异成果,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申请2项(第二位)。目前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5篇,IWA(国际水协)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王晓东男,1971年生,工学博士,现为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市政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高等水化学》等研究生课程,以及《专业外语》、《水分析化学》等本科生主干课程;以水处理理论与技术为研究方向,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的理论研究工作及示范工程建设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其中SCI、EI、ISTP收录多篇。张刚男,1975年生,山东桓台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学博士,现为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市政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给水处理工艺理论》、《水处理反应动力学与数值模式》等研究生课程,以及《水质工程学》、《给水排水管道系统》、《水工程经济》等本科生主干课程;以水处理理论与技术为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接触絮凝机理及动力学方面的理论研究,以及高效固液分离技术与装备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的理论研究工作及示范工程建设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多篇。

2017两会精神形式与政策论文怎样写,两会精神形势与政策论文的格式是什么。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两会精神形势与政策论文,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 更多两会精神形势与政策论文相关内容,总有你需要的???

???2017年全国两会精神贯彻 学习心得 体会???

???关于中国 梦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2017年大学生两会形势与政策论文???

???2017形势与政策时事论文800字???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两会帷幕落下,代表委员的声音犹历历在耳;他们揭露现实,他们痛砭时弊;他们雷雨说笑,他们建言良策。他们的声音可以产生力量,可以带来改变。作为一名政治老师,我深刻地感受到两会的重要性。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阐释中国梦,称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他说:“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在首场“记者会”上答记者问,并分享心得“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他说:“人民要过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不能以牺牲环境,换取人民并不满意的增长。” 两会上,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代表委员们的好提议。比如山东省人大代表赵东苓、政协委员葛剑雄、人大代表钟南山院士等,他们良言妙策,他们有思考,他们有智慧,除了批评,他们更多的是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推动行动的实现,改变不合理的现状。政协委员崔永元被媒体称赞是“著名炮手”,媒体呼吁,希望委员像崔永元一样“直来直去有干货”,说实在话,做实在事。< 文章 来源:莲~山 课件 >

《尚书》有曰:“功崇惟志业广唯勤”。这样的声音在历史和民族的关节点提出,但它既不遥远,也不宏大,他与我们相关,他是每一个公民微笑愿望的达成:立志建功,精勤改变,便可梦想成真,人生出彩。

通过对政府 工作 报告 、主席重要讲话和记者见面会讲话有关精神的学习,对国家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有了新的了解。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想,只有怀揣梦想,才能丰富自己的人生。心中有梦,内心明亮。为了能更好了实践两会精神,发挥党员先进带头作用,在思想上,我将继续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锻炼。在工作的同时,除了自觉学习重要思想和两会精神外,我还计划经常阅读有关党建、党史及党员先进 事迹 的书籍和报刊等,不断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使本人在工作上有更大的精神动力,做到学以致用,而不盲目;使自己能够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的侵蚀,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工作上,我要不断的勤奋努力。当今社会处于一个以信息作为重要生产力的时代,谁掌握的知识,谁就拥有了进步的阶梯。因此,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某个领域的精深程度,争取做到独当一面,保证高效率地完成任务。我还将及时认真地为自己充电,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把最前沿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使自己不会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落伍,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更大的潜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国梦”愈来愈近的“两会”非比寻常,行进在复兴征程上的中国,正面临不同寻常的历史节点——这是党的后的开局之年,是“十二五”进程过半之年,也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的重要一年,

全国两会精神学习 心得体会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华民族离伟大复兴的梦想从未如此之近。中国走过了一个又一个五年,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等各方面 犹如走台阶一样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阳春三月,几日来北京的天气格外的晴朗,备受全国人民关注的“两会”也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拉开了帷幕。广场鲜艳的红旗随风飘扬,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耀眼。

已经记不太清楚自己真正关注两会是从哪一年开始的,但是每一年新年刚过全国人民开始期待着两会的召开,期待着国家能出台一些对百姓有利的新政策。“两会”上从不缺乏亮点,无论是国家出台的新政策,还是代表委员们献计献策以及争相报道采访的各国记者等等,无一不成为人们关注“两会”的理由。 首先,对过去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这五年,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万亿元增加到万亿元,跃升到世界第二位;公共财政收入从万亿元增加到万亿元。

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87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最后,展望未来,伟大祖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让我们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领导下,万众一心,奋发图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整个工作报告从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相信坐在电视机前关注“两会”的全国百姓心里应该是很开心,会议中提出了很多百姓所期望看到的新政策,对于这次会议的内容,百姓心里的感受用几个词概括可能是“自信”,“好、快”,“中国梦”。 这次两会对我触动是挺大的,一个国家为了发展制定出“五年”计划,并按照这样一个计划一步一步走上强国之路。试想,如果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规划中也是由这样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而组成,我们的事业、生活可能会更美好。所以,我想个人强,中国一定会很强。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强大起来,这个国家也一定会强大。

很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今年的一个重要工作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报告指出,“当前,物价上涨较快,通胀预期增强,这个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政府将继续将稳定物价放在宏观调控的首要位置,通过开通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等有效 措施 ,切实保障物价稳定,维持人民基本生活的稳定,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关怀人民,真正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是国家之福、人民之福。 其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仍然十分关注“三农”问题。报告中强调要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不断提高农民收入。解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办好这件大事。是的,我们的党和政府已经以行动和成效向我们表明,相信我们的党,相信我们的政府,在我们党的带领下,我国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世界农业强

国,农民生活富足而幸福,农业生产高科技高效率高产出,农村被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新农村。

再有,在报告中说:今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提高10%,城乡低保和优抚对象补助标准也进一步提高。要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 儿童 福利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但是,我已经切身体会到了党和政府正在付出的努力。我的外祖父母参加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 保险 ,不用自己缴费,每年都会领取一定的养老金,两位老人乐的合不拢嘴,直夸党和政府的政策好,我由衷地为我外祖父母一类的农村老人感到高兴,也为自己是我们党的队伍中的一员感到光荣。

作为一个积极分子,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党校学习后我觉的自己不论在思想,工作,学习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让我感觉到共产党是一个先进的政党,是一个先进分子云集的地方,在党的领导下更加注重民生问题,特别是在两会上提出来的一些关于老百性的生活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让我认识到共产党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他在抵制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方面的工作以及今年 春节 和广大群众一同共抗雪灾更说明了这一点。这更坚定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念。通过两会的学习我有一些想法和感悟向党组织说明汇报。

我在网上认真收听收看了本次“两会”的新闻专题报道,我相信随着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的选举产生和开展工作,我们的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将更上一层楼,资料库网中华民族的未来也更加充满希望。在本届会议上,选举产生了新的国家领导人,顺利地实现了新旧领导人交替,国家领导层变得更加年轻化、知识化与务实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这令全国人民感到欢欣鼓舞和振奋人心。 一定会把握重要的历史机遇,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解决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国必定能赢得宝贵的发展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必将变为现实。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作为一名即将走出学校走上岗位的新时期大学生,我深为自己所处的盛世感到自豪和兴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大业为我们每个青年知识分子施展自己的抱负,展现自己的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十分感谢这些年来国家、社会和母校为培养我们这些学子所付出的财力、物力和精力,我也将竭尽自己所能,把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用于果博东方开户办理日常工作和 社会实践 ,时时刻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决不辜负学校和单位同事们的期望和嘱托。更值得一提是作为一民预备役军官,更应该具有伟大的抱负,更应该严格的要求自己。为此,本人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同事,努力在工作中做到将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给母校工大大争取更大的荣誉。

在思想上,我将继续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锻炼积极加入党组织的各项活动,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尽管自己在大学三年里系统学习了很多专业的理论知识,但到了工作单位,我将面临一个全新的领域和天地,尤其是要从事党委各部果博东方代理网址的思想 文化 军事工作,因此,除了自觉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精神外,我计划经常阅读有关党建、党史及党员先进事迹的书籍和报刊等,不断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使本人在工作上有更大的精神动力,做到学以致用,而不盲目;使自己能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鉴定好与坏、甄别正与邪;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的侵蚀,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工作上, 我将以实现****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作为坚定信念时刻鞭策、鼓励自己,使自己对工作始终保持信心和干劲。虽然部队工作与大学

时所学的机械专业在知识结构的要求上有所不同,学然后而知不足。因此,我不会灰心或气馁,而是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钻研业务,加强学习,注意积累 经验 ,虚心请教、认真揣摩。我工作在一个非常平凡的岗位上,不可能象许多著名的企业家、政治家那样轰轰烈烈的干一番大事业,但我坚持认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一个平凡的人,照样可以一样能发光、发热。凡事预则立,因此,能否实现自己的理想,关键就在于我们个人是否能够始终如一地坚持信念,是否能够满怀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

在学习上,我认为要做到边工作边学习,终身学习。当今社会处于一个以信息作为重要生产力的时代,谁掌握的知识,谁就拥有了进步的阶梯。因此,我觉得到了工作岗位,要从头开始,虚心学习业务知识,尽早融入工作单位的果博东方首存优惠集体中。除此之外,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某个领域的精深程度,争取做到独当一面,保证高效率地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我还将与母校工大保持密切的联系,她是果博娱乐城官网国内一流高等学府,拥有迅速更新的知识、尖端新兴的科技,同时她也是我们每个工大大人的精神家园,我将及时认真地为自己充电,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把最前沿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使自己不会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落伍,以便在工作中发挥自己更大的潜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更加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将在部队的各项工作中,都走在前列,在各个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使自己不失为一个积极分子。

以上是我在认真听取和解读了两会报告和学习了党的精神后,最近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汇报,在临近 考研 毕业 之际,我将一如继往地、再接再励完成在校期间的最后使命,把学习和工作抓好,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部队、踏上工作岗位。请党组织进一步考验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