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测土配方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测土配方论文参考文献

1概念所谓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这个概念强调的是必须经过田间实验掌握作物需肥规律等,然后根据土壤肥料多少,科学制定合理配方改善土壤肥料比例,达到作物健康生长的目的。2、如何做好测土配方施肥(1)田间试验田间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技术、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通过田间试验,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物优化施肥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农作物需肥参数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2)土壤测试土壤测试是制定肥料配方的重要依据之一,随着我国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高产作物品种不断涌现,施肥结构和数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土壤养分库也发生了明显改变。通过开展土壤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养分测试,了解土壤供肥能力状况。(3)配方设计肥料配方设计是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核心。通过总结田间试验、土壤养分数据等,划分不同区域施肥分区;同时,根据气候、地貌、土壤、耕作制度等相似性和差异性,结合专家经验,提出不同作物的施肥配方。(4)校正试验为保证肥料配方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配方肥料批量生产和大面积应用的风险,在每个施肥分区单元设置配方施肥、农户习惯施肥、空白施肥3个处理,以当地主要作物及其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比配方施肥的增产效果,校验施肥参数,验证并完善肥料配方,改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5)配方加工配方落实到农户田间是提高和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最关键环节。目前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模式,其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具有市场前景的运作模式就是市场化运作、工厂化加工、网络化经营。这种模式适应我国农村农民科技素质低、土地经营规模小、技物分离的现状。(6)示范推广为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够落实到田间,既要解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市场化运作的难题,又要让广大农民亲眼看到实际效果,这是限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瓶颈”。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为农民创建窗口,树立样板,全面展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效果,是推广前要做的工作。推广“一袋子肥”模式,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物化成产品,也有利于打破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坚冰”。(7)宣传培训 技术宣传培训是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意识,普及技术的重要手段。农民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最终使用者,迫切需要向农民传授科学施肥方法和模式;同时还要加强对各级技术人员、肥料生产企业、肥料经销商的系统培训,逐步建立技术人员和肥料商持证上岗制度。(8)效果评价农民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最终执行者和落实者,也是最终受益者。检验测土配方施肥的实际效果,及时获得农民的反馈信息,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同时,为科学地评价测土配方施肥的实际效果,必须对一定的区域进行动态调查。(9)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保证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长效性的科技支撑。重点开展田间试验方法、土壤养分测试技术、肥料配制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的创新研究工作,不断提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平。

测土配方是指根据科学的手段(主要运用化学分析手段)对某一地区地块的肥力、酸碱性、微生物等情况进行分析,最终总结出该地区地块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或者对所种植的农作物各肥料需要用量的科学定论。是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科学种田的有效手段。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包括“测土、配方、配肥、供应、施肥指导”五个核心环节、九项重点内容。

摘要:文章就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酒泉市项目区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该项技术的特点、效益以及工作中的问题。关键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施肥;施肥配方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5-0035-05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科学施肥工作的具体落实形式,它不仅涉及肥料施用技术、推广服务形式,还包括与肥料有关的管理工作。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肃北、阿克塞县及农林场的实施,为项目区测土配方技术推广与应用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项目区的发展情况回顾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酒泉市于1979年1月开始至1985年9月结束,历时六年时间的玉门、酒泉、敦煌、金塔、瓜州、肃北、阿克塞七县(市)第二次土壤普查,为全市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奠定了人力、物力和技术基础。这次普查,组建了地区土壤普查办公室及土壤普查队,建立了土壤肥料分析化验室,配备了相应的技术人员和分析化验人员,按照土壤类型及地力水平的差异,取农化分析样品4 350个。通过样品化验分析,数据整理发现,全市土壤养分状况是:低氮、贫磷、钾无余、有机质缺乏。肃北县土壤有机质平均为 g/kg,全氮 g/kg,速效磷 mg/kg,速效钾164 mg/kg。阿克塞县土壤有机质平均为 g/kg,全氮 g/kg,速效磷 mg/kg,速效钾156 mg/kg。按照不同区域产量水平及养分丰缺指标,指导农民施肥,对肃北、阿克塞县及农林场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到了90年代酒泉市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等科学施肥技术的试验与示范推广。通过多点试验、建立农作物施肥效应方程式,根据土样化验结果,开出施肥配方,指导农民施肥,在全市每年推广13万hm2左右,为指导肃北、阿克塞县及全市科学施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目前项目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2000年以后,在科学施肥技术推广的同时,土壤肥料管理体系和监测体系初步建立,土壤监测工作已持续了20年,初步形成了市、县监测体系的基础,为掌握和了解全市及项目区耕地质量的动态变化情况,指导项目区耕地培肥及施肥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现状 2009年,酒泉市农技中心将肃北、阿克塞县及农林场打捆包装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现了测土配方施肥在全市的全面覆盖。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全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技术规程》的总体要求采集土样2 820个,并进行了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缓效钾、速效钾、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铁、pH值等14个项目的化验,取得化验数据万项次,采集植株样品168个。安排60个肥料效应田间试验,60个田间校正试验,取得了大量的调查、化验和试验数据,掌握了肃北县、阿克塞县及农林场的耕地质量和养分基本情况。通过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产生的大量田间调查、农户调查、土壤和植物样品分析测试和田间试验等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对这些数据的质量进行了控制。在全面收集整理第二次土壤普查等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规范的县域耕地资源基础数据库,对测土配方施肥及相关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和规范化管理,建立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3测土配方施肥主要成果及运用 逐步摸清土壤养分现状 通过对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09年项目区 2 820个土壤样本化验与数据整理,项目区土壤养分含量有了明显的变化。肃北县耕灌灰棕漠土、阿克塞县耕灌风沙土和玉管局灌淤土区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 g/kg、 g/kg、 g/kg,相对提高了 %、 %、 %;上坝下河清片耕灌灰棕漠土和三墩银达片潮土区农场大部分为新垦农场,有机质含量较低,分别为 g/kg、 g/kg;项目区有机质总体平均为 g/kg,与1985年全市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较,下降了 g/kg,降低 %。全氮变化规律与有机质相似,但变幅较小。项目区速效磷总体平均值与肃北县耕灌灰棕漠土、玉管局灌淤土变化较为一致,均呈增加趋势,分别提高 mg/kg、 mg/kg、 mg/kg; 上坝下河清片耕灌灰棕漠土和三墩银达片潮土区农场大部分新垦农场,速效磷含量分别为 mg/kg和 mg/kg;阿克塞县耕灌风沙土速效磷平均值与85年相比较下降 mg/kg,降低 %。速效钾含量除上坝下河清片和三墩银达片大部分新垦农场之外,项目区总体平均值、肃北县耕灌灰棕漠土、阿克塞风沙土、玉管局灌淤土均呈下降趋势,分别降低 mg/kg、29 mg/kg、 mg/kg、 mg/kg,下降 %、 %、 %、 %。土壤微量元素中,除有效锌增加 mg/kg外,有效锰、有效铜、铁均呈减少趋势,微量元素增加幅度的差异,是由于推广施用了锌肥,而锰肥、铜肥、铁肥很少施用的原因。 针对项目区土壤养分现状,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掌握土壤养分丰缺指标,调整N、P、K的比例,确定合理施肥用量,合理布局区域化种植。通过加大有机肥积造力度,秸秆还田,增加有机物肥料等措施,培肥地力,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提高耕地质量。 初步建立主要作物施肥指标体系 在现有生产条件下,通过田间肥料效应试验和田间校正试验得出:三墩银达潮土区小麦氮、磷、钾的最大施肥量分别为 kg/hm2、 kg/hm2、 kg/hm2,对应产量为7 kg/hm2,最佳施肥量分别为 kg/hm2、 kg/hm2、 kg/hm2,对应产量为7 kg/hm2;上坝下河清灰棕漠土区小麦氮、磷、钾的最大施肥量分别为 kg/hm2、 kg/hm2、 kg/hm2,对应产量为7 kg/hm2,最佳施肥量分别为 kg/hm2、84 kg/hm2、 kg/hm2,对应产量为7 kg/hm2;玉门石油管理局灌淤土区小麦氮、磷、钾的最大施肥量分别为 kg/hm2、 kg/hm2、 kg/hm2,对应产量为8 kg/hm2,最佳施肥量分别为 kg/hm2、 kg/hm2、 kg/hm2,对应产量为7 kg/hm2;阿克塞县风沙土区小麦氮、磷、钾的最大施肥量分别为 kg/hm2、 kg/hm2、 kg/hm2,对应产量为8 kg/hm2,最佳施肥量分别为 kg/hm2、 kg/hm2、 kg/hm2,对应产量为8 kg/hm2。

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摘 要:对我国目前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从观念上、政策上、技术上提出了对农业生产造成水体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以促进农村水环境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体环境污染;农业生产;污染防治措施 The Effects on Water Bodies of Corp Production and The Measures of Pollution Control XIA Yan (Huaiyin Distric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Huaiyin,jiangsu223300,China) Abstract:The curren crop productionon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water bodies in China were promot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water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the measures of pollution control are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cunceptions,policies and technologies. Keywords: pollution of water bodies; crop productionon; measures of pollution control 引 言 在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条件由于各种原因近年来呈日益恶化的态势,对农业生产长期持续和稳定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往昔的农家肥等有机肥料被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所取代。近20年来,我国化肥的亩使用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亩使用量的一倍多。并且,农药和地膜的使用量有逐年大幅提高的趋势。这不仅带来了土壤的板结、酸化、土质和肥力的恶化,更重要的是化肥、农药等污染物通过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地表水体,引起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与此同时,又渗入到地下水中,严重影响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另外,农村畜禽养殖业也会带来水环境的污染,对水域生态系统将会带来长期和潜在的 污染问题,从而引起水环境的全面退化。所以,由农业生产带来的水环境污染的控制与农村水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十分重要和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作者就农业生产对水环境污染的影响和防治措施方面作一些探讨,以促进农村水环境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产生污染的成因分析 化肥污染 我国是世界上施用化肥量较大的国家之一,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统计,2004年化肥年使用量高达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平均化肥使用量为411公斤/公顷,远远超过发达国家225公斤/公顷的安全上限。我国化肥利用率较低,平均约为35% 左右,而且产品结构与施用比例也不尽合理。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氨元素流失进入河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些河湖的富营养化。通过地表径流,从农田排放的氮、磷和通过农田渗漏进入地下水的氮已成为水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1980年以前我国农田有机肥加化肥的总投入与总产出(农作物带走的养分)相比,氮、磷、钾均为负值。而1980年以后,由于氮磷肥的大量使用,农田土壤中氮磷积累急剧增加,农田土壤中的氮磷随排水或雨水进入河流,使水体富营养化,直接影响了工农业供水和人畜饮水质量,给人体健康和水产养殖带来威胁。 农药污染 为了保证粮食生产,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农药的使用已十分广泛。化学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使用量最大、施用面积最广、毒性最 高的一类有毒化学品。随着各种农药的大量使用,结果往往是害虫、益虫一起消灭,而害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最后只好不断加大药量。真正作用与农业害虫的农药仅有10—30%左右,进入大气、水体的部分约为20—30%,残留在土壤中的约有50—60%。大量使用农药,或长期使用同一类农药,能够使许多害虫产生抗药性,连续使用农药还会杀死益虫、益鸟。所以,不合理的使用农药不但不能彻底解决农业病虫害问题,相反还会使许多原来危害不大或不难防治的虫害变得不易防治。这样就有可能使农药用量越来越多,形成恶性循环,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也将逐渐加重。据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药年用量为80—100万吨,其中,使用在农作物、果树、花卉等方面的化学有毒农药约占95%以上。这说明我国农产品农药污染已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被水冲进水源里的农药降低或增加了水体的酸度,使得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或导致大批繁殖,造成了当地鱼类的食饵不足,或是使水体 富营养化严重,含氧量下降,导致水生生物窒息死亡。渗入地表深处的农药污染了地下水,进而污染了井水、河水等饮用水源。 畜禽养殖污染 近年来畜禽养殖业从农户的分散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畜禽类的污染面明显扩大。畜禽粪便的淋溶性强,能通过地表径流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使水体变黑发臭,导致水中的鱼类或其他生物的死亡。另外,饲喂饲料添加剂的鱼类粪便中含有未被消化吸收的铜、钾、锌、硫等微量矿物质,使水的矿物质含量升高,水质发生改变,对人体和其他饮水动物造成一定的生理影响。据国家环保总局2005年在全国23个省市的调查,90%的规模化养殖场没有经过环境影响评价,60%的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相关的屠宰场、孵化场往往直接将动物血、废水、牲畜的粪便、蛋壳等倾倒入附近的水体,导致大量的氮、磷流失和河道的水体变黑,富营养化严重。相关研究表明,养殖业发达的地区,地面水的感观颜色已呈黄褐色,基本失去了人禽饮用功能。 农膜污染 到2005年,被农民欣慰地称为“白色革命”的农膜使用量已达万吨,据农业部门调查,虽然近年来农膜的回收率有所提高,但也不足30%。数据表明,全国农膜平均残留量为公斤/亩,最高达公斤/亩。这些废弃农膜不易降解,大量农膜残留飘落于河道中,阻塞河道,导致河道发黑散发恶臭。 2 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水环境是一个大系统,农村水环境是我国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如此严峻的农村水污染形式,我们应努力寻找解决方案和出路。 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防治必须着眼于大系统,必须按区域或流域进行综合防治,以防为主,防治并举。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宣传和监管力度,从源头上消除水体污染,从根本上治理水体污染。 (1)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生态经济”理念指导农村工作。 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的控制在于现代农业的规划及其相应可实现的生态环境效应目标,也即生态农业的推广与应用。较之传统农业而言,生态农业综合应用节水、节肥、节药等可持续农业技术,配套实施耕作制度的改革、施肥施药方法的革新、农业灌溉的新手段。而这些则是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从宏观上得于控制的关键。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控制中涉及流域管理、河流生态系统保护、景观格局的维护均离不开生态农业的应用。因此,在现代农业的中长期规划中,强调农业自身的生态环境效应也就提供了控制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的一条可利用途径。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清洁生产。 要积极实施农业标准化,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农药、饲料、兽(渔)药等农业投入品。要切实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在重点流域区域及饮用水源地等生态敏感区划定畜禽禁养区,确保畜禽养殖场的选址、布局达到环境保护要求。所 水环境是一个大系统,农村水环境是我国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如此严峻的农村水污染形式,我们应努力寻找解决方案和出路。 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防治必须着眼于大系统,必须按区域或流域进行综合防治,以防为主,防治并举。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宣传和监管力度,从源头上消除水体污染,从根本上治理水体污染。 (1)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生态经济”理念指导农村工作。 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的控制在于现代农业的规划及其相应可实现的生态环境效应目标,也即生态农业的推广与应用。较之传统农业而言,生态农业综合应用节水、节肥、节药等可持续农业技术,配套实施耕作制度的改革、施肥施药方法的革新、农业灌溉的新手段。而这些则是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从宏观上得于控制的关键。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控制中涉及流域管理、河流生态系统保护、景观格局的维护均离不开生态农业的应用。因此,在现代农业的中长期规划中,强调农业自身的生态环境效应也就提供了控制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污染的一条可利用途径。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清洁生产。 要积极实施农业标准化,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农药、饲料、兽(渔)药等农业投入品。要切实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在重点流域区域及饮用水源地等生态敏感区划定畜禽禁养区,确保畜禽养殖场的选址、布局达到环境保护要求。所 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均要实施排污申报、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鼓励采用生产沼气、有机肥料等形式,提高畜禽养殖粪便的资源化利用与污染物达标排放水平。 (3)大力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 正确引导农民合理用药、科学施肥。开发推广和应用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介绍有机农药的使用量,研究采用多效抗虫害农药,发展低毒高效低残留新农药;改善灌溉方式和施肥方式,减少肥料流失,增加有机复合肥的施用,大力推广生物肥料的使用,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池;培植和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经果、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种植与加工基地,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减轻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缔造区域优势品牌和龙头企业。 (4)加强农村环保宣教工作和环保管理能力建设。 要把提高全民环境意识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和主要内容,从治理城乡、家居环境脏、乱、差入手,通过组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和活动,破除陈旧的生产生活陋习,大力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积极创建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组)和绿色学校,促使生活垃圾的节约化、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走经济、社会、生态并重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创造“村容整洁”的新农村。要高度重视乡镇环保机构建设,逐步完善农村生态环境的监测网络,重点加强农村水环境监测,建立健全乡镇环境执法监督体系。 (5)积极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 多渠道争取和利用资金,逐步加大对农村环保的投入,着力解决制约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中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快建设农村地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改水改厕等基础工程,使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尽快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我们应学习发达国家建设“污水净化与资源化生态工程系统”——它是人类应用现代生态学、环境科学、系统工程和高效生态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设计建构的,具有使污水净化和资源化的人工生态系统,可以将污水处理生态工程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既可降低污水处理费用,又可增强土壤肥力。 3 结论 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而农村水环境问题则是与农村的经济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特别是在当今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农业生产带来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更不能被忽视,我们要充分重视农村等欠发达地区的水环境问题,必须对症下药,尽快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遏止这种不利局面的恶化,努力实现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环境保护的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少鹏,汒胜君.农村水体污染原因及防治对策研究.天工杂志,2006—07—19 [2] 白洋.农村水污染问题初探.2005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 [3] 黄媛媛,祖洪孝,洪鲲.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及防治对策.污染防治技术,2001,4 [4] 刘星,赵洪光.农业生产面源污染控制探讨. 污染防治技术,2006,1:40

测土配方毕业论文

测土配方是指根据科学的手段(主要运用化学分析手段)对某一地区地块的肥力、酸碱性、微生物等情况进行分析,最终总结出该地区地块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或者对所种植的农作物各肥料需要用量的科学定论。是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科学种田的有效手段。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包括“测土、配方、配肥、供应、施肥指导”五个核心环节、九项重点内容。

测土配方施肥成分及原理

一、概念

所谓测土配方施bai肥技术,是以土壤测试和肥du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zhi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使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这个概念强调的是必须经过田间实验掌握作物需肥规律等,然后根据土壤肥料多少,科学制定合理配方改善土壤肥料比例,达到作物健康生长的目的。

二、如何做好测土配方施肥

1、田间试验

田间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技术、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

通过田间试验,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物优化施肥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农作物需肥参数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2、土壤测试

土壤测试是制定肥料配方的重要依据之一,随着我国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高产作物品种不断涌现,施肥结构和数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土壤养分库也发生了明显改变。通过开展土壤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养分测试,了解土壤供肥能力状况。

3、配方设计

肥料配方设计是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核心。通过总结田间试验、土壤养分数据等,划分不同区域施肥分区;同时,根据气候、地貌、土壤、耕作制度等相似性和差异性,结合专家经验,提出不同作物的施肥配方。

4、校正试验

为保证肥料配方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配方肥料批量生产和大面积应用的风险,在每个施肥分区单元设置配方施肥、农户习惯施肥、空白施肥3个处理,以当地主要作物及其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比配方施肥的增产效果,校验施肥参数,验证并完善肥料配方,改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

5、配方加工

配方落实到农户田间是提高和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最关键环节。目前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模式,其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具有市场前景的运作模式就是市场化运作、工厂化加工、网络化经营。这种模式适应我国农村农民科技素质低、土地经营规模小、技物分离的现状。

1概念所谓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这个概念强调的是必须经过田间实验掌握作物需肥规律等,然后根据土壤肥料多少,科学制定合理配方改善土壤肥料比例,达到作物健康生长的目的。2、如何做好测土配方施肥(1)田间试验田间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技术、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通过田间试验,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物优化施肥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农作物需肥参数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2)土壤测试土壤测试是制定肥料配方的重要依据之一,随着我国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高产作物品种不断涌现,施肥结构和数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土壤养分库也发生了明显改变。通过开展土壤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养分测试,了解土壤供肥能力状况。(3)配方设计肥料配方设计是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核心。通过总结田间试验、土壤养分数据等,划分不同区域施肥分区;同时,根据气候、地貌、土壤、耕作制度等相似性和差异性,结合专家经验,提出不同作物的施肥配方。(4)校正试验为保证肥料配方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配方肥料批量生产和大面积应用的风险,在每个施肥分区单元设置配方施肥、农户习惯施肥、空白施肥3个处理,以当地主要作物及其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比配方施肥的增产效果,校验施肥参数,验证并完善肥料配方,改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5)配方加工配方落实到农户田间是提高和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最关键环节。目前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模式,其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具有市场前景的运作模式就是市场化运作、工厂化加工、网络化经营。这种模式适应我国农村农民科技素质低、土地经营规模小、技物分离的现状。(6)示范推广为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够落实到田间,既要解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市场化运作的难题,又要让广大农民亲眼看到实际效果,这是限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瓶颈”。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为农民创建窗口,树立样板,全面展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效果,是推广前要做的工作。推广“一袋子肥”模式,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物化成产品,也有利于打破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坚冰”。(7)宣传培训 技术宣传培训是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意识,普及技术的重要手段。农民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最终使用者,迫切需要向农民传授科学施肥方法和模式;同时还要加强对各级技术人员、肥料生产企业、肥料经销商的系统培训,逐步建立技术人员和肥料商持证上岗制度。(8)效果评价农民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最终执行者和落实者,也是最终受益者。检验测土配方施肥的实际效果,及时获得农民的反馈信息,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同时,为科学地评价测土配方施肥的实际效果,必须对一定的区域进行动态调查。(9)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保证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长效性的科技支撑。重点开展田间试验方法、土壤养分测试技术、肥料配制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的创新研究工作,不断提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平。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毕业论文

1概念所谓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这个概念强调的是必须经过田间实验掌握作物需肥规律等,然后根据土壤肥料多少,科学制定合理配方改善土壤肥料比例,达到作物健康生长的目的。2、如何做好测土配方施肥(1)田间试验田间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技术、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通过田间试验,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物优化施肥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农作物需肥参数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2)土壤测试土壤测试是制定肥料配方的重要依据之一,随着我国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高产作物品种不断涌现,施肥结构和数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土壤养分库也发生了明显改变。通过开展土壤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养分测试,了解土壤供肥能力状况。(3)配方设计肥料配方设计是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核心。通过总结田间试验、土壤养分数据等,划分不同区域施肥分区;同时,根据气候、地貌、土壤、耕作制度等相似性和差异性,结合专家经验,提出不同作物的施肥配方。(4)校正试验为保证肥料配方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配方肥料批量生产和大面积应用的风险,在每个施肥分区单元设置配方施肥、农户习惯施肥、空白施肥3个处理,以当地主要作物及其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比配方施肥的增产效果,校验施肥参数,验证并完善肥料配方,改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5)配方加工配方落实到农户田间是提高和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最关键环节。目前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模式,其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具有市场前景的运作模式就是市场化运作、工厂化加工、网络化经营。这种模式适应我国农村农民科技素质低、土地经营规模小、技物分离的现状。(6)示范推广为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够落实到田间,既要解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市场化运作的难题,又要让广大农民亲眼看到实际效果,这是限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瓶颈”。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为农民创建窗口,树立样板,全面展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效果,是推广前要做的工作。推广“一袋子肥”模式,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物化成产品,也有利于打破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坚冰”。(7)宣传培训 技术宣传培训是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意识,普及技术的重要手段。农民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最终使用者,迫切需要向农民传授科学施肥方法和模式;同时还要加强对各级技术人员、肥料生产企业、肥料经销商的系统培训,逐步建立技术人员和肥料商持证上岗制度。(8)效果评价农民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最终执行者和落实者,也是最终受益者。检验测土配方施肥的实际效果,及时获得农民的反馈信息,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同时,为科学地评价测土配方施肥的实际效果,必须对一定的区域进行动态调查。(9)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保证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长效性的科技支撑。重点开展田间试验方法、土壤养分测试技术、肥料配制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的创新研究工作,不断提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平。

一、概念

所谓测土配方施bai肥技术,是以土壤测试和肥du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zhi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使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这个概念强调的是必须经过田间实验掌握作物需肥规律等,然后根据土壤肥料多少,科学制定合理配方改善土壤肥料比例,达到作物健康生长的目的。

二、如何做好测土配方施肥

1、田间试验

田间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技术、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

通过田间试验,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物优化施肥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农作物需肥参数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2、土壤测试

土壤测试是制定肥料配方的重要依据之一,随着我国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高产作物品种不断涌现,施肥结构和数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土壤养分库也发生了明显改变。通过开展土壤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养分测试,了解土壤供肥能力状况。

3、配方设计

肥料配方设计是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核心。通过总结田间试验、土壤养分数据等,划分不同区域施肥分区;同时,根据气候、地貌、土壤、耕作制度等相似性和差异性,结合专家经验,提出不同作物的施肥配方。

4、校正试验

为保证肥料配方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配方肥料批量生产和大面积应用的风险,在每个施肥分区单元设置配方施肥、农户习惯施肥、空白施肥3个处理,以当地主要作物及其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比配方施肥的增产效果,校验施肥参数,验证并完善肥料配方,改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

5、配方加工

配方落实到农户田间是提高和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最关键环节。目前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模式,其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具有市场前景的运作模式就是市场化运作、工厂化加工、网络化经营。这种模式适应我国农村农民科技素质低、土地经营规模小、技物分离的现状。

测土配方是指根据科学的手段(主要运用化学分析手段)对某一地区地块的肥力、酸碱性、微生物等情况进行分析,最终总结出该地区地块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或者对所种植的农作物各肥料需要用量的科学定论。是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科学种田的有效手段。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包括“测土、配方、配肥、供应、施肥指导”五个核心环节、九项重点内容。

测土配方施肥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

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通俗地讲,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

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

田间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技术、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通过田间试验,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物优化施肥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

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农作物需肥参数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中药配方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药学专业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所以就要求学生要为学好专业课而打下坚实的基础。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大专 毕业 论文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儿科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分析儿科用药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并结合问题所在探讨合理用药的有效 措施 。 方法 我院自2009年7月起,对儿科用药方面的合理性进行严格管制。研究从我院儿科科室2009年7月~2010年2月(执行用药规范管制后)收治的患儿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并选取2009年1月~6月(未执行用药规范管制前)收治6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通过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儿的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现象进行对比。结果经研究,从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合理应用药物,对保障药物治疗效果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儿科用药;合理性;不良反应;治疗效果

由于 儿童 年纪过小,生理上多方面功能均与成人有明显出入,如内分泌、神经、肝、肾等方面的功能,因此儿童在防御外界疾病方面的能力较弱,染病概率也较大[1]。此外,因为小儿肾功能仍未完全发育,因此在对于药物的代谢能力以及排泄能力较弱,所以在治疗儿科疾病时,若临床医师未指导儿童合理用药,极易引起药物副作用、药源性疾病等。研究通过分析实行用药控制前后的儿科用药情况,从而掌握儿科的用药特征,确保用药的合理性。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①观察组:本组60例研究对象为儿科于2009年7月~2010年2月收治的患儿,其中包括33例男性患儿与27例女性患儿,年龄6个月~12岁,平均为(±)岁;②对照组:本组60例研究对象为儿科于2009年1月~6月收治的患儿,其中包括30例男性患儿与30例女性患儿,年龄6个月~12岁,平均年龄为(±)岁;经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无统计学意义。

方法通过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比较两组患儿的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现象的差异情况,分析儿科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观察组所采用的的用药合理性管理方法。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在用药后,观察患儿有无呕吐、恶心、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有无肝功能不全的症状;有无咳嗽、鼻塞等呼吸系统症状;有无皮疹、泌尿系统受损、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不良症状。

统计学方法采用t或χ2检验两组数据,以百分比表示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若(P<)则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研究,两组患儿在用药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症状,如皮疹、泌尿系统受损、咳嗽、急性肾功能衰竭、肝功能异常以及呕吐、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见表1。

由表1可看出,观察组患儿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上药物的滥用情况依旧大量存在。因为患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患儿的机体生长发育不完善,对药物具有远远高于成人的敏感性,其药物依从性也相对较差,不稳定、不规律用药的情况突出,在临床的治疗方面,临床医生常常选择几类药物联合应用,这样就使药物在应用的过程中泛滥存在。滥用药物对于患者会出现许多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而药物间协同作用效率被降低。许多药物经由肝肾代谢之后排出,而药物滥用则会大大增加药品对肝肾脏器的功能损害。

儿科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未正确掌握用药剂量:儿科临床医师在选择用药剂量时,仅依据自身临床诊断 经验 进行判断,此为引起用药不良反应的一个主要原因[2]。小儿的胃酸浓度通常较低,加上胃部排空的时间比较长,使肠蠕动缺乏一定的规律,因此在药物吸收方面较为容易。若临床医师未注意到小儿的实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易引起泌尿系统受损的情况。②滥用药物:相比起成人,儿童生理上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对于药物的敏感性较高,相应的对于服用药物的顺从性也较差,常有用药不稳定的情况,而临床治疗中,多种药物共同使用的情况较为多见,普遍存在滥用药物的情况。

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激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药物的滥用。此类情况不仅会导致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还会提高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③忽视了药物剂型:贴剂、注射液、栓剂、喷雾剂、颗粒冲剂、口服液、分散片、控释片、缓释片等均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药物剂型。其中,部分剂型若分散使用则会导致治疗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如缓释片等。

儿科临床用药分析

在临床用药不断进步的环境下,具有耳毒性、发育毒性等毒性的抗生素在临床上的使用频率逐渐减少,也降低了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率。近几年,有相关医学研究表明,抗生素可分为3类[3]:①时间依赖类;②浓度依赖类;③时间依赖+浓度依赖类;对于儿科用药而言,此种分类方法对改变用药的间隔时间、疗效、毒性等起到了直接影响,成为临床上无法忽视的问题。抗生素的后效应(PostantibioticEffect,PAE)属于抗生素在浓度依赖、时间依赖等方面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抗生素的后效应是指细菌接触了抗生素后,抗生素中的血清浓度的降低值虽然低于抑菌最低浓度或是消失,但药物对于微生物仍可维持短时间的抑制效果。对于革兰阳性细菌而言,临床上的抗菌药物通常均具备不同程度的抗生素后效应,但是多种抗菌药物中,以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浓度依赖类抗生素的PAE较为可靠。浓度依赖类抗菌药物的效果由血药峰浓度值所决定,药物持续时间对于药效的影响不明显。然而,在儿童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因此现阶段儿科用药中采用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的情况较为少见。对于β-内酰胺类药物等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药物峰浓度对于药效的影响不大,儿科临床上多是通过控制用药的间隔时间以及剂量确保用药合理性。

用药管理措施

从2009年7月起,我院从三个方面入手,严格管制儿科的用药情况:①药物选择。在选择药物时,若仅使用一种药物即可达到治疗的目的,则不采取联用其他药物的做法,尤其是抗生素方面,需准确掌握患儿的适应证,若患儿受染情况处于可控制状态,可通过培养细菌后,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在治疗时尽可能使用毒性较低与窄谱的药物;②剂型选择。原则上,可通过口服给药进行治疗则尽量避免采用注射治疗。积极研制口感较好的药物,以降低患儿对药物的排斥性。尽量给予患儿半衰期较长的药物,从而通过缩短用药时间以及用药频率,增强患儿对口服药物的依从性;③剂量选择。进行用药治疗前,应指导患儿进行相关检查,如肝功能、肾功能等方面,从而掌握患儿的机体情况,确保用药方面的合理性。

4结论

随着临床用药的管理强度增加,临床上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已经有效降低。研究表明,抗生素的分类对于患儿用药的效率产生很大的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医生要认真选择用药。而抗生素的后效应则与药品浓度密切相关。而浓度依赖性药物的使用会产生较多的并发症,而时间依赖型药物如β-内酰胺类药物的临床作用则主要取决于血与药物浓度在组织中高于MIC的时间,药物峰浓度不会对此产生太大的影响。因此临床上常常遵循着"缩短给药时间,减小给药剂量"的原则对患儿进行用药。

参考文献:

[1]姚冰,潘洁,王远光,等.儿科用药现状与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1):41-44.

[2]张法.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与合理用药[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8):179-180.

[3]王爱英,窦传斌.加强合理用药规范儿科抗生素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 教育 ,2010,8(5):147-148.

中医处方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 总结 中医处方用药中存在的某些突出问题,探讨怎样从根本上保证中医处方用药做到科学、安全、有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中医处方1000张,从中药的品种来源及其药效成分、药理作用或临床疗效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危害。结果:存在超量用药、药味偏多、同类药合用、脚注遗漏、别名滥用及名称书写混乱。结论: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依靠临床医师与药房两个方面的协作配合。

【关键词】中医处方用药;中药品种

中医处方是临床医师为患者治疗或预防疾病而开给药房配方用药的重要书面文件,既是给中药调剂人员的书面通知,又是中药调剂工作的依据,也是计价、统计的凭证,且有法律意义。处方用药的科学正确与否,事关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用药安全。笔者从药剂专业毕业后曾从事中药配方工作7年,从历年的调剂工作中发现中医处方用药存在某些较突出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1999年-2006年中医处方1000张,存在问题的处方有32张,不合格处方率达。其中有些处方同时有多处问题存在,特挑选有代表性的处方分析如下。

1.超量用药

超量用药是目前中医处方十分普遍的现象,指处方中药味的量明显超出《中国药典》规定的常用量。从本质上讲,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是其所含的有效化学成分(药效成分)。中医在诊治中按辨证论治的原则为患者所开具的处方,不仅其药物组成,而且各药味的用量大小都直接与药效成分的发挥相关。但不是量越大越好,如细辛的使用自古有“不过钱”之说,即临床用量超过3g时,有使用不安全问题,现已证实其地上部分含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故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细辛药用部位为根,删除了含毒性成分的地上部分。而在临床的处方中,却用到了20g,马兜铃酸虽中毒缓慢,但严重时可出现肾功衰竭、尿毒症而死亡。

不少中医药人员认为,当前中药存在炮制不规范、人工栽培养殖品增多等问题,引起质量下滑,只有增加用药量才能保证药效。这种看法是片面的。首先,随着中药材生产及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不断加强,中药质量在不断提高[1]。况且中医常用的很多大量品种,数百年或更长时间以来就使用人工栽培品,不存在质量下降的问题。

2.药味偏多

处方药味偏多,即每剂药方由近20味药甚至更多的药味组成,在抽查的处方中发现,由于药味偏多,处方平均用药剂量均高达约200g/剂甚至以上[2],最重有达457g/剂。用药味数偏多使“君、臣、佐、使”的规律难以体现,不仅影响到中药疗效发挥,而且在煎药时由于众多化学成分的干扰或相互作用,可能产生不利的化学变化,导致中药的不良反应,同时也是对药材资源的一种浪费。

3.同类药的合用问题

这里的同类药合用是指中医常将两种药性与疗效特别相近的药味相互 配对 使用或相须为用,目的是增加疗效。如合用“二芽”(麦芽、谷芽)以提高消食健胃作用,并用“乳、没”(乳香、没药)以增强活血止痛生肌作用。但对于有毒性的药物,如川乌与草乌,因二者均主含乌头碱(aconitine)等多种毒性脂型生物碱成分,《中国药典》本身规定其内服时均应先煎或久煎(以降低毒性),如在不减小用量的情况下合用,极可能使毒性成分含量超过药用安全范围。故笔者认为毒性成分相同的药味不可盲目合用。

4.脚注遗漏

这是一个常见而又议论较多的问题。中医处方的“脚注”是指在处方药名前、后注示说明性术语,用以对该药味的来源或产地、规格、炮制加工、煎法用法等情况作出说明。目的是保障用药准确、用药质量及服用后的疗效与安全。一是说明药材的来源或产地,如川贝母、北山楂、怀地黄、川黄柏等,二是控制饮片的特殊质量,如黄芩开“条芩”或“子芩”(指黄芩中较嫩的根)时,则所含药效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等的量比老根“枯芩”中为高,三是指明炮制要求,如生首乌与制首乌,生用治疗肠燥便秘、降血脂,制用补肝肾、填精血、乌发强筋骨;四是说明特殊煎法服法,如矿石、贝壳、甲壳类药味须注明“先煎”,以便使难煎出的药效成分充分溶出,大黄、番泻叶及含芳香性挥发油类成分的药味应标明“后下”,以免久煎降低疗效或使挥发性有效成分散失。此外,还有另煎、包煎、冲服、烊化等等特殊要求,均有利于患者服用或疗效发挥。

二、讨论与小结

综上所述,中医处方用药是一项十分严谨的技术工作,事关防病治病安全有效的大事,不仅要求书写认真、细致规范,还要求临床医师彻底弄清每一处方药味的品种规格、炮制加工、药效成分、理化性质、毒副作用,以及正名与别名等方面的异同。处方用药涉及到医与药两个方面,在临床医师辨证论证、理法方药完全正确的前提下,还要求药房配方时做到准确无误,药房人员应该能够在用药品种来源、药材饮片的理化性质等方面对医师用药给予咨询建议及监督。此外,医院还应定期组织医药人员学习新的药物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技术。这样方可从根本上保证中医处方用药的准确、科学、有效与安全。

参考文献

[1] 万定荣,陈科力.近年武汉市区中药材原料与饮片质量调查与分析[J].中药材,2003,26(10):766.

[2] 姜翠敏,王洪泉,蔡玉凤.上海市部分医院中医处方用药剂量调查[J].中成药,2001,23(12):907.

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一)论文名称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三)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五) 论文写作的目标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六)论文的基本内容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七)论文写作的方法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八)论文写作的步骤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希望我们可以帮你。

1、麻黄药材原植物资源和市场品种调查2、连作地黄的生理生态响应与品质评价3、地黄内生真菌促生作用的初步研究4、冬虫夏草与其混淆品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研究5、中药山茱萸SCAR标记的研究6、红芪不同生长时期的剪根剪茎处理对其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研究7、乌头母根、子根、须根多糖的比较8、微波萃取快速分析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9、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用于白芍配方颗粒原料药材质量控制的研究10、桂皮酸类壳聚糖接枝物的制备及抗氧化活性

中药和中药现代化的内涵、现状和发展(张守元 山西太原 山西医科大学)摘要:中药现代化就是将中国传统医药的优势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 继承传统,走出传统,走向现代。我国的中药现代化虽然发展的比较快,优势比较明显,但同时存在很多问题,如中药新药病证选择存在的问题,中药新药处方来源存在的问题, 中药小复方精选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当今中药现代化基本可以凝练为以下四个方向:现代中药的开发,传统中药的开发,经典名方二次开发,老中医的验方开发。关键词:中药;中药现代化 ;现状;方向引 言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其有效的实践和丰富的知识中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满足时代发展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中药现代化是指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满足时代发展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中药现代化是一件功在民族,利在国家,造福人类,继往开来的伟大事业,对中药产业发展有着的巨大推动力。1.中药现代化的含义中药现代化长期以来是中医药工作者努力的方向。数十年来,无数专家、学者孜孜以求探索着中药的现代化之路。近年来国家发布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更加掀起了中医药学者致力于中医药现代化的热情。然而何为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观点。不少人认为中药现代化就是要弄清中药的有效成分,搞植物提取物,进入世界主流医药市场,与国际接轨。甚至于认为,中药现代化就是要开发结构清楚、药理药效明确的I类中药。这在近年已形成了些“共识”,因而国家有关政策提出“中药现代化就是要研究开发象青蒿素这样的I类新中药”,“十五期问重点支持三、五个结构清楚、药理药效明确的I类中药创新药物的临床研究”等。另有一些人认为,在这样的观点指导下,中药将逐渐演变成脱离中医药理论指导的“现代天然药物”。如果这就是中药的现代化,那在今后的发展中究竟需不需要中医?这实在是中医药存亡的大事!这实际上是中药西化,使中医药的发展走人误区,正在把中医药逼进死胡同。所谓中药,是指纳人中医药理论体系、能够按中医理论使用的药品。我们认为,中药现代化就是把当代最新科技、手段、方法、设备融人中药研究、生产、应用,从而发展完善中医药的一个过程,其目的不是要把中药西化为“西药”。中药配方颗粒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现代技术与设备,将传统饮片的剂型进行改良,以充分保留原饮片的性味与功效为前提,既保留了传统中药饮片的精华,又对之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与补充,充分体现了“继承不泥古,发展不离宗”的学术思想,适应了当今社会发展与医疗发展的需求。虽然现在仍有不少反对的意见,阻力还很大,但我们坚信中药配方颗粒的出现为中药的现代化带来了曙光,应该成为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中医药学与西医药学各为两大医疗保健体系。两者理论与实践完全不同,不能相互作为证伪的标准,更不能拿西医药当作中医药的历史评判标准。我们希望改变长期以来对中医药的政策歧视,从政策、经费投入等诸多方面真正让中医药与西医药同步。为使中药更好地走向国际化,在中药质量标准与规范上,我们必须制定适合于中药,而又明确区别于西药的标准。积极探索制定既符合中药特点,又能为国际普遍认可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中药现代化与现代中药科技产业化,不仅是一场传统中药的新技术革命,更是一次现代中药的新文化运动。中药的现代化必须在遵循中医药传统理论精髓和继承中医药临床实践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一切人类生命科学发展的成果和现代高科技手段,多学科融合、多技术结合,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医药理论体系,为中药研究开发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促进传统中医药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的同时,突出体现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的独特文化内涵。[[1] 焦广明 .中药现代化的含义探析[J].2008,3(6): 342.][1]2.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我国的中药现代化虽然发展的比较快,优势比较明显,但同时存在很多问题,现总结如下。 中药新药病证选择存在的问题适应病证的选择是中药新药研制决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药新药病证选择存在的问题主要是:① 西医疾病辩证规范前后结果的差异性:② 相关西医疾病辩证规范的关系问题:③ 西医疾病辩证规范依据的症状体征存在的问题。无论早期围绕中医疾病所做的辩证规范,还是近年来基于西医疾病建立的辩证标准,客观上均存在严重的逻辑和科学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冲击了中医辩证论治体系,而且制约了中药干预的疗效。[3] 中药新药处方来源存在的问题处方从哪里来,一直是中药新药研制早期涉及的受持方人知识结构和学术背景制约的重要学术问题。中药新药处方的来源主要有4种:① 临床经验方:② 基于中医药理论、通过实验确认的科研方;③ 在中成药基础上的二次开发;④ 依据有效成分、组分的生物活性组成的处方。中药新药开发研究的基本现状是:中药单体或组分类新药研究虽然药昧少,制备工艺和剂型的科技含量较高,但适应病证选择比较困难,也不够准确,疗效并不理想,且整个研究过程基本脱离了中医药理论的指导:而中药6类新药研究虽然大体坚持了中医药理论指导,但普遍存在处方大而杂、选药不精的问题,因而制备工艺和剂型的选择难以采用先进技术,质量标准的建立也比较困难,服药量通常较大,整个研制过程的科技含量较低。目前学术界旨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不断推出高效、速效、长效中药新品种的努力正面临两难的选择。面对处方来源的4种渠道 人们似乎别无选择,可供选择的新药处方主要来源为① 古代方剂数据库管理系统研究;② 古代方剂数字化、智能化知识挖掘系统研究。而少数有识之士已开始探索新的处方来源方式。 中药小复方精选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中药小复方体现了中医药特色的选药组方方法,在初步选定后,后续的筛选评价包括制备工艺考查、剂量配比优选、方剂结构优化等。在这些环节中,制备工艺的选择尤为重要,现已成为影响中药疗效充分发挥、制约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技术问题。近年来,人们开始重视中药剂量配比的比较研究,出现了不同的剂量配比设计方法,这是学术进步的具体体现。中药小复方最佳药物剂量配比的比较研究,亟待解决的是方法学问题。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中药对照药的选择一般应坚持四项原则。一是法定中药品种;二是功能主治相同品种:三是给药途径相同;四是择优遴选。对于中药新药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有以下七方面认识问题首先需要澄清。① 中医疗效评价指标和方法研究与辩证规范研究的关系:② 中、西医疗效评价指标和两者之间的关系;③ 把中医的证作为所有疾病疗效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问题;④ 证的诊断指标与证的疗效判断指标之问的关系;⑤ 证与量表在疗效评价方面的关系:⑥ 证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客观存在的问题:⑦ 建立中医疗效评价指标和方法体系与提高中医药疗效的关系。由于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方式不同,研究的思路方法不同,选择的切入点不同,至今未能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针对提高中药疗效的某一环节单独调整研究思路,无助于全面解决问题,而要进行整体调整,必须理清各个环节的启承关系和因果关系。孤立地讨论中药现代化问题,将其与中医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割裂开来,不可能找到科学合理的一揽子解决办法。中药现代化需要一系列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的创新,尽快理清研究思路,建立相关的方法学创新平台是比较理性的选择。[[4]3.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战略措施3.1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1)加强多学科交叉配合,深入进行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理、方剂配伍规律等研究,积极开展中药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研究。(2)重视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研究与创新,特别是与中药现代化发展密切相关的理论研究,如证候理论、组方理论、药性理论,探索其科学内涵,为中药现代化提供发展源泉。3.2 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1)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建立野生资源濒危预警机制;保护中药种质和遗传资源,加强优选优育和中药种源研究,防止品种退化,解决品种源头混乱的问题。(2)建立中药数据库和种质资源库,收集中药品种、产地、药效等相关数据,保存中药材种质资源。(3)加强中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研究,加强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加强植保技术研究,发展绿色药材。(4)加强中药材新品种培育,开展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替代品研究,确保中药可持续发展。3.3 加快构建中药农业技术体系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绿色无公害技术、中药材质量系统评价、珍稀濒危品种保护、繁育和替代品等研究。在进行中药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中药材种质库、基因库、化学样品库等。按照中药材生产的特点,借鉴现代农业和生物技术,完善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技术,使中药农业向现代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3.4 加强中药工业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开展中药饮片传统炮制经验继承及炮制工艺与设备现代化研究;中药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剂、辅料生产技术集成创新的研究;借鉴现代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质量控制技术,加强符合中成药生产特点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研究开发,提高中药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3.5 开展以中药为基础的相关产品的研发重点开展疗效确切的传统中药的“二次开发”和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相对明确的现代中药研发,包括用于生育调节和生殖保健产品的开发研究;以中药为基础的保健品、日用品、化妆品、食品添加剂和以中医诊疗技术为基础的医疗保健器械、以及中药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绿色产品的开发研究。3.6 构建体现中药特点的研发技术平台充分吸纳各方面力量,建立和完善现代中药研究开发平台。加强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药国家工程和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加强中药研究开发支撑条件平台建设。3.7 中药标准规范研究(1)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研究,建立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及有害物质限量标准。(2)加强符合中药特点的科学、量化的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提高中成药、中药饮片(包括配方颗粒)、中药新药等的质量控制水平。以中药注射剂为重点,逐步扩大指纹图谱等多种方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3.8 中药产品创新研究选择经过长期中医临床应用证明疗效确切、用药安全,具有特色的经方、验方,开发中药现代制剂产品;改进中药传统制剂,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发展疗效确切、质量可控、使用安全的中药新产品;根据国际市场需求,按照有关国家药品注册要求,进行针对性新药研究开发,实现在发达国家进行药品注册,促进我国中药进入发达国家药品主流市场。3.9 优势产业培育加强中药提取、分离、纯化等关键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中药大品种、大市场、大企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一批产品新颖、技术先进、装备精良、管理有素、具有开拓精神的中药核心企业。3.10 建立中药信息系统建立中药市场信息系统和中药研究开发信息系统。3.11 培养复合新型中医药人才拓展中医药进入国际医药市场的渠道培养多学科结合的学术带头人、跨领域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精通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外语人才、熟悉国内外专利及药品注册法规的专门人才,逐步在国外建立或合作建立中药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机构;在主要国家联合开办中医医院,以医带药;与主要国家联合办学,开设中医药专业课程;编写中医药外语教材和制订译释规范。3.12 强化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内容,强化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研究出口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5]4.中药现代化的方向当今中药现代化基本可以凝练为以下四个方向:现代中药的开发。以西方天然药物开发模式为主体,结合中药临床实践经验,加强中药的物质基础研究,重视有效部位,有效成分,推行西药新药的研究方式和评价方法开发新药。如:青蒿素的研制。 传统中药的开发。以中医药理论体系为主体,与时俱进,结合社会、自然环境的变化,发展中医药理论.完善中医药防治体系,优化经方、验方.创立新方。如王永炎院十“毒损脑络”理论的创立。 经典名方二次开发。随着科技的发展,不管从制造技术、物质基础研究、药理药效研究等各方面都不能同日而语,因此,引入新技术、新方法对经典名方进行二次开发。将在安全性、疗效、稳定性上取得质的飞越。如: 白云山和记黄埔的复方丹参片。 名老中医的验方开发。随着邓铁涛等名老中医的年事己高.将其积累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中医理论进行有效的传承已经迫在眉睫:随着第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名中医(60年代出生)的崛起,他们的验方开发显得非常有意义。[[6]综上所述,中医药现代化不仅仅是自身发展的问题,更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国际社会和人类健康的需要。为实现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这一目标,我们要走的路很长,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和国际间的相互支持与协作,最终达到全人类的资源共享、文化共享。参考文献[1] 焦广明 .中药现代化的含义探析[J].2008,3(6): 342.[2] 苏 珊 .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环球中医药,2008,1(5): 61.[3] 方圣鼎.中药现代化的思考[J].中草药,2007,38 (5):641—646.[4] 梁茂新.中医药的科学研究[J].科技导报,2007,25 Q2):73.[5] 蔡宝昌 .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措施与相关思考[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5): 334.[6] 张霄潇 .中医药的定位和中药现代化方向[J]. 环球中医药,2008,1(5):38-39作者简介:张守元,男,山东菏泽人,1986年生,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天然药物化学。通讯地址: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 030001E-mail:

论文参考文献检测功能怎么匹配

是的,一般都是需要上传的,这样才能精准的检测你的论文,你可以使用paperrater论文检测进行检测

论文查重参考文献格式怎么设置?作为论文中的一个重要存在,其特殊作用是检查软件不同,检查要求不同,根据其要求设置参考文献,其次是论文查重软件计算参考字数。最后,确定学校要求的格式。paperfree小编给大家。 1.论文查重软件不同,查重要求也不同。 似乎有些学校每年都会更换论文查重检测软件,所以很难确定论文查重检测系统的具体情况,但现在正式的论文查重检测软件属于智能重复检查参考文献直接抛出,所以如果学校使用正式的论文查重检测软件,参考文献部分不需要担心查重检测的问题。除了使用引号外,还需要脚注来确定这部分是参考文献,并在论文末尾显示参考文献,使论文合格,格式没有问题。论文查重检测软件将计算参考字数。 学生不必太担心论文检查的参考文献部分。只要格式正确,符合学校的要求和标准,参考文献的内容就不会被标记为红色,但整篇论文不能引用参考文献的内容。他们应该有自己的讨论观点。如果你看到论文查重软件给出的论文检测报告,你会发现它实际上会检查参考文献部分,并在检查报告中写出论文的参考文献部分有多少单词。 3.确定学校要求的格式。 只引用一两句参考文献,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自己写的,所以红色标签的情况会大大降低。只要论文的重复率能降低,就要选择一些基本的修改和调整方法。论文查重参考文献的问题主要是格式,因为如果格式不正确,肯定会有大面积的红色标签。 然而,有些单词的数量不会被视为重复,只是给出相应的单词数量,所以我们不需要太担心参考文献部分的问题,特别是本科论文,事实上,参考文献部分将被抛出,只要格式修改和调整可以。参考文献是看看如何设置检测软件,你可以发现每个学校使用的查重软件都是不同的。

很多同学都会带着这样的疑问去找论文检测老师咨询:“知网查重时我明明标注了引用为什么还是被标红算抄袭了”。其实很多同学的引文都是按照学校的参考文献标准来标注的,很多时候检测老师也很难完美的解答这类问题。今天我们来仔细分析下知网查重如何正确标明引用:写论文时,有意引用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 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手法叫引用。如何正确标明引用是每个毕业生论文必讨论的话题,然而对于知网查重来说,引文并不能降低重复率,因为知网查重的结果——总文字复制比包括引用和抄袭两部分重复率的和。引用的作用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一、知网检测系统识别参考文献的标准:1. 有明显的“参考文献”标记,参考文献4个字独占一行,下面是各个参考文献条目;2. 每个参考文献有明显的标号,标号可以是以下任意一种:【Num】、[Num]、(Num);3. 标号可以是Word自动生成也可以手工书写;4. 标号内不要添加标点符号,例如:不要[Num.]或(Num、)等;5. 每个参考文献中最好有时间休息或者URL或《》书目信息;6. 一条参考文献内及在此条参考文献没有结束时不要有手动换行或者回车符(即顺其自然,满行后会自动换行,请勿人为!)二、引用文献来源必须是知网虽然参考文献格式非常标准,但是引用的文献来源必须是知网,因为我们99%的高校采用的是知网检测系统,对比的是知网数据库,因此参考文献标注的引用文献名称必须来源知网数据库。如果不是知网里的文献,比如古籍图书,知网检测系统根本检测不到不会标红更不会算重复,更不要谈什么引用啦!三、引用内容不能过短引用内容过短知网检测系统就不能够精准的搜索到引文,比如“我爱雷锋”这样一句话,每个学生都可能写过这样的话,知网数据库太多了,根本对不上是谁写的,引文就检测不到。引用尽量整段或者句子比较长才有可能检测到引用。四、引用内容必须完全一样如果引用的内容是经过自己转述或者白话,甚至标点符号有所变化都有可能检测不到引用。总结:论文中的引用如何正确的标识,必须同时满足以上4个条件才有可能检测到引用(少数系统自动识别引用除外)。值得说明的是对于知网查重来说,总文字复制比包括抄袭率和引用率,也就是说不管是引用还是抄袭都算重复率的。因此并不需要太刻意的添加引用。加和不加引用不影响知网查重总结果。适当标明引用可以显的文章高水平,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但也不能过度引用。目录是论文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门,净溪知网查重前面讨论过“论文中如何生成正确的目录?”

1.要尽量避免引证份额太大

假如引证的份额过大的话,相同也会被看作是抄袭,因而在写论文的时分,也不能够过度的引证,不然的话,这篇论文就会被视为是抄袭著作。

2.要正确运用引号

假如想使自己引证的内容,经过知网体系,那么就必需要运用引号,将引证的常识标示出来,这样的格局才是正确的,假如没有呈现减号,而和数据库傍边的内容会重复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呈现标红,所以在引证论文常识的时分,必定要注意运用引号标示,别的引号必定要运用全面,假如只运用一半的话,知网体系没有办法辨认,相同会将你引证的这段常识看作是抄袭。

3.我们要确定究竟是不是引证

关于引证常识,必定要看一下知网查重体系傍边是否包括这篇文献,假如这种传统体系没有录入这篇文章的话,那么这种引证常识就不太威望了,所以很有可能也被判为抄袭的现象,所以在运用这些常识的时分,必需要确保在文献库内也包括这篇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