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企业管理论文开题报告的文章

发布时间:

企业管理论文开题报告的文章

在当下社会,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整理的企业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选题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提供,还是上缴税收以及提供就业岗位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和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测算,目前全国各类中小企业达4400万户(含个体工商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8%以上,完成了全国50%的税收,创造了60%的国内生产总值,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因此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来说,该地区中小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不仅解决了大量的城市人口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推进了西部的城市化进程。虽然该地区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融资难、市场准入条件背刻、人才引进等诸多不利条件,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家工业转型升级的推进,西部地区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推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流动和重组,一方面,这有利于中小企业借助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的良机,全方位的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贸易,参与国际分工,全面提升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和沿边开发开放水平。另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态势也从国内企业间的国内市场竞争转变为与国外企业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展开更直接、更全面、更激烈的竞争。从国内看,《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提到,要加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全面推进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建设,依托中心城市,开展对外经贸合作,开拓国际市场等。另外还要推动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要加大向西开放力度,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全面提升沿边开发开放水平。

此外,国家《工业转型升级规划中指出,工业转型升级要着力优化工业空间布局,引导产业集聚要考虑主体功能区和重大生产力规划的要求。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综合考虑区域消费市场、运输半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等因素,合理调整和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主要依托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重大项目优先在中西部地区布局,同时要推进产业有序转移,支持西部地区增强产业承接能力。另外还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在国家审核公告的工业园区和国家重点规划的产业集聚区内创建产业示范基地,同时也要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这些政策给该地区中小企业的成长带来了好的发展机遇,西部欠发达地区有资源优势、地缘优势以及政策倾斜等有利条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条件把握住机遇来不断成长壮大是摆在该地区中小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总结和继承国内外关于中小企业成长的已有成果,结合该地区中小企业成长的现状来探讨有哪些因素影响中小企业的成长,以及这些企业有哪些成长方式可以选择,通过什么方法来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成长方式,期望能够对该地区其它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借鉴。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西部地区战略地位的不断上升,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这些企业将不断活跃在国际和国内舞台上,但同时这些企业也面临着一些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在于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成长壮大,以及如何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成长方式,以期能够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有利的借鉴。

本文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意义。理论意义:目前关于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成长方式的研究较少,关于西部地区的研究主要是宏观上对西部中小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关于中小企业成长的研究主要是中小企业成长理论、影响因素和企业成长性评价三个方面,而关于成长方式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成长方式的研究较少,本文的研究从理论上完善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实践意义: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西部地区市场的不断开放,更多的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将活跃在国内和国际舞台上,将本文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可以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以后的成长壮大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战略联盟最早是由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尔提出的。但目前的学者对战略联盟的概念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波特是从战略管理的角度进行界定的,他认为战略联盟是已经超过了正常的市场关系但是又没有达到合并的程度,于是企业间进行的长期联合协议。具体的方式有技术许可生产、供应协定、营销协定和合资企业。

2、威廉姆森是从组织性质的角度进行界定的,他认为企业联盟是介于市场交i易和各层组织之间的.中间边际状态组织,是一种对企业交易时契约不完备性的一种治理结构,是管理企业的一种特殊系统,是企业市场交易行为的一种补充。

3、蒂斯是从资源整合的角度进行界定的,他认为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目标而进行的.合作活动,这种活动是以承诺和信任为基础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形式:排他性的购买协议、排他性的合作生产、技术成果的互换、B&D协议、合作协议及共同营销等。

总之,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为了共同的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松散型组织。联盟实质上就是通过企业间的合作来实现优势资源的互补和风险共担,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马歇尔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这种聚集经济并提出了产业区理论。产业区具有如下特点:由当地小企业组成,投资和生产决策高度本地化;上下游企业间有牢固的交易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长期的合约或承诺;员工属于整个产业区,可以在企业之间频发流动,劳动力市场比较灵活;产业氛围和文化认同比较浓厚;专业服务网络较为发达;金融机构会提供基于信任的坚初成本。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重新审视了企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和价值,他认为企业集群的核心内容是其竞争力的形成和竞争优势的发挥,政府或非政府机构在集群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的政策对集群的形成、发展模式和发展周期都有重要的影响。北京大学教授王缉慈是国内企业集群研究领域中的一位比较有影响力的专家。她对企业集群的概括是大量专业化的产业(或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柔性聚集。石培哲对企业集群形成的因素和机制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资源享赋是集聚形成的最初诱因;人力资源是集聚发展的推动力量;交易成本的降低是集聚形成的市场决定因素;而创新网络经济的形成为集聚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

琼斯(Jones)在1971年提出了特定要素模型,他认为在两部门经济中,劳动作为流动要素可以自由流动,资本作为特定要素则不能自由转移,其他假设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贸易会提高一国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使得出口行业的特定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上升,而进口行业特定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则下降。1985年,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HelpmanandKrugman,1985)引入规模经济来分析比较优势,他们认为,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多样性的数目比较少,而进行自由贸易则会增加可供选的产品数量。戴维斯(Davis,1996)认为,即使在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技术上的差异也会引起同行业产品之间的贸易。彼原三代平(1955)认为经过扶持后起国的幼稚产业的比较成本是可以转化的,原来处于劣势的产品就有可能转化为优势产品,从而形成了动态比较优势,构成了动态比较费用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是绪论。明确论文选题的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分析国内外关于中小企业成长的相关研究现状,并对目前的研究进行文献述评,最后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等。

第二章是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综述部分。阐述了中小企业的概念界定、划分标准,以及企业成长的含义,然后对战略联盟理论、产业集聚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增长极理论进行了综合整理和评述,作为本研究的基础和分析工具。

第三章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分析。这一部分首先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困境。

第四章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成长方式选择分析。该部分首先分析了影响中小企业成长方式选择的因素以及适合该地区中小企业成长的具体方式,然后介绍了层次分析法以及如何采用层次分析法来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成长方式。

第五章是案例研究。该部分选取了W公司作为案例来具体说明如何结合企业成长影响因素和成长方式采用层次分析法来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成长方式。第六章是结论,介绍本文的研究结论及不足之处,并对进一步的研究进行展望。

五、写作提纲

致谢5—6

摘要6—7

ABSTRACT7

1引言10—24

研究背景10—11

研究目标及意义11—12

研究目标11

研究意义11—12

相关文献研究及述评12—22

国外研究现状12—14

国内研究现状14—22

文献研究述评22

论文研究方案22—24

主要研究内容22

主要研究方法22—24

2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综述24—31

相关概念界定24—27

、1中小企业及划分标准24—26

、2企业成长26—27

相关理论综述27—31

战略联盟理论27—28

企业集群理论28—29

比较优势理论29—30

增长极理论30—31

3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分析31—40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31—34

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34—37

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困境37—40

4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成长方式选择分析40—55

影响中小企业成长的因素40—46

内部影响因素41—43

外部影响因素43—46

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成长方式46—51

集群化成长46—47

创新型成长47—48

国际化成长48—49

虚拟化成长49

联盟型成长49—50

规模化成长50—51

基于AHP的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成长方式选择51—55

层次分析法51—54

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层次分析决策模型54—55

5案例分析55—64

公司介绍55—57

公司成长方式的选择57—64

6结论与展望64—66

主要结论64

未来研究展望64—66

参考文献66—69

六、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1]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

[2]中国中小企业年鉴编委会。中国中小企业年鉴2013[厘]。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12.

[3]亚当。斯密。国富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14

[4]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25

[5]钱德勒。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企业成本管理开题报告

很多人对于开题报告的撰写不太理解,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下面是我整理收集的企业成本管理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一、选题依据、意义和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

企业成本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理论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分支,成本管理是为解决企业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而存在的,成本管理理论得以存在和不断发展这一事实本身也印证了成本管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成本对企业起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富铁轨枕有限公司节约劳动耗费,增加生产,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盈利。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竞争能力提供保障。同时也为相关企业在成本管理问题上提供借鉴。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成本管理信息有用性和如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拓展成本管理功能、提高成本管理效率方面,特别是作业成本的应用和结合ERP的实施对成本管理的创新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英国教授罗宾-库珀(RobinGooperand)提出了以作业成本制度为核心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质是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体系中全面引入作业成本法,关注企业竞争地位和竞争对手动向的变化,从而构成了一种崭新的会计岗位--战略管理会计。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成本管理的理论界和企业界也开始加强对战略成本管理及其竞争情报的应用等研究,提出了具有代表意义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成本企划。这种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是从事物的最初点开始,实施充分透彻的成本信息分析,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比较,来设计产品的成本,从而使成本达到最低,其本质是一种对企业未来的利润进行战略性管理的情报研究过程。

国内:国有企业的成本预算内容不全面,不能发挥预算在成本管理中的指导作用。成本管理比较单一。成本管理的内容由产品成本逐渐向企业成本和战略成本管理发展,理论研究者和企业也在进行相关研究和实践。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拟采取的办法

研究内容:从富铁轨枕社会成本分析入手,针对富铁轨枕存在的成本管理的问题,找出影响富铁轨枕的成本管理的因素,并进行整理,结合理论所学和相关文献的理论支承,提出解决富铁轨枕成本管理问题的对策拟采取的办法:实地调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归纳分析、规范研究等。

四、课题研究中的主要难点及解决办法

难点:成本数据的失真,由于成本核算技术问题可能会导致相关数据偏离真实值。

解决:技术分析与逻辑分析,实地调查。

五、论文工作日程安排

第六周至第七周开题报告准备及开题答辩

第八周至第十周撰写论文提纲整理资料外文译文

第十一周论文初稿

第十二周至第十三周论文修改

第十四周至第十五周论文定稿、答辩准备

第十六周论文答辩

六、参考文献:

[1]冉秋红。战略成本管理的观念、方法与应用[J].中国软科学,2001,(05)。

[2]于婕。基于客户价值创造的营销成本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5.

[3]张智洪。战略成本会计在黑龙江省制造业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

[4]韦德洪,王珊珊。成本管理系统的柔性研究[J].会计之友(下),2015,(01)。

[5]葛兆强。战略管理、银行成长与商业银行战略转型[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5,(01)

七、指导老师意见及建议:

签字: 年 月 日

选题背景介绍

经济发展的市场全球化和需求主导化使企业面临的市场压力日趋增大,如何创造自己的竞争优势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获利与持续发展,是企业管理理论和实务界一直在不断探讨的课题。

在信息高度发达、共享的后工业经济社会,企业要想依靠标新立异而树立长期行业屏蔽优势是很困难的。在产品无差异或者差异很小的前提下,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取得并保持成本领先,那它只要能使价格等于或接近产业的平均价格水平就会成为所在产业的佼佼者。可见,成本是企业生存发展中的一个关键要素。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一些先进制造技术的推广运用、资源的全球性配置,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使企业开始了对成本管理信息相关性的追求。 作业成本管理 (Activity一Based Cost Management,ABCM)与 成本企划 (Target Costing/Cost Design,TC/CD)等新的成本管理模式崛起,标志着成本管理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其中以作业成本管理影响最为突出。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企业数量日益增加、规模日益扩大,新产品层出不穷、新产业不断涌现。我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制造业基地。诸多产品在世界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在部分制造业领域产量已居于世界前列。然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传统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在提供更准确成本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更有效支持方面的乏力必将使我国制造企业在国际大市场中处于竞争劣势作业成本管理论文开题报告作业成本管理论文开题报告。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从而优化我国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提升制造企业续竞争能力,以确保其在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推进中的积极作用,成为理论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 撰写此文的目的是针对XX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作业成本管理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公司作业成本管理方面的调查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作业成本管理研究现状

最早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作业成本的是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Eri0Kohlor)教授。1941年科勒教授在《会计论坛》杂志发表论文首次对作业成本计算(Activity一Based Costing,以下简称ABC)进行了讨论。科勒的作业成本思想,主要来自于对20世纪30年代的水力发电业的思考。在水力发电生产过程中,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这里指水源)成本都很低廉,而间接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对很高,暴露了传统会计成本核算方法的不适应性问题。而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一Based Cost Management,以下简称ABCM)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七十年代初期乔治、斯坦布斯(George Stambus)教授的研究,1971年他在著作《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 cost一grand Input一output Accounting)一书中首次全面阐述了 作业 作业成本计算 作业投入产出系统 等相关范畴。此书被认为是理论上研究作业成本的第一部专著。他的另一著作《服务与决策的作业成本计算一决策有用框架中的成本会计》明确将ABC延展到了管理的高度。

詹姆斯、A、布林逊()在1991年编著的《作业会计:作业基础成本计算法》一书中讨论了理解作业会计的框架以及作业会计的推行和变化着的全球市场之间的'关系,提出并解释了许多新的成本会计概念,如作业分析、不增加价值的成本、增加价值的成本、作业生产成本等等。并阐述了作业成本的计算和如何追溯相关成本动因,以便合理利用之。这种规范化研究将作业成本法推进了一大步。

库柏和卡普兰教授在2015年《成本管理系统设计》中指出,先进的成本管理系统的应用需要作业成本系统和组织中的其他系统进行密集的信息交换,因此必须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的成本系统才能胜任。而卡普兰教授则被认为是作业成本法的集大成者,他强调作业成本法的本质就是以作业作为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引导管理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成本发生的原因及成本动因上,而不仅仅是关注成本计算结果本身,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算和有效控制,就可以较好地克服传统制造成本法中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点。

国内作业成本管理研究现状

余绪缨教授于《会计研究》1995年第7期上发表的《简论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是目前公认的引领我国理论界对作业成本研究热潮的先锋作业成本管理论文开题报告工作报告

尽管期间也有怀疑的声音,但肯定作业成本法的积极意义并论证其在我国实行的可能成为了主流,我们可以透过下图看到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受关注的程度。

进入新世纪,国内学者开始在系统梳理作业成本法概念体系的基础上,对作业成本的核心概念进行深入的剖析,并尝试将作业成本更多地应用到我国先进制造企业中,同时也逐渐将作业成本法的观念纳入非制造企业管理中。

研究目的

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运营成本过高会导致企业丧失竞争优势、产品市场萎缩、利润下降,最终会导致企业不能继续生存,因此,作业成本管理工作对企业的生命力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在日常的运营中应该十分重视成本管理,建立作业成本管理,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成本。但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起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这也导致企业在作业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弊端。

鉴此,本文以XX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实证调研,对其作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题目:论内部控制理论创新研究

一、课题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是:就新环境下,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影响,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特点,探讨内部控制理念的创新,以期达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内部控制质量。

二、课题研究意义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现代企业理论和管理实践表明,企业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从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开始的。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与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虚拟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提高起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势必要强化其内部控制。现如今,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日益广泛和深入,在企业中也是如此,利用信息技术来管理企业已变成主流,因此,对内部控制的理念创新研究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背景

XX年7月,财政部相关部门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着手建设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同时,证监会、国资委、上交所、深交所、银监会、保监会等单位也纷纷着手内部控制标准的制定及研究工作。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被置于一个空前的高度。但是,我国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与国外相比,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较大差距。

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手工管理方式在企业管理等需要大量事务处理的应用中已显得不相适应,采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势在必行。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传统的内部控制理念中的控制活动由对人控制转变为对人、机共同控制。这就要求我们在控制理念中有所创新。

四、课题研究内容

(一) 研究的主要内容

1.内部控制理念发展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趋势展望;

2.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3.内部控制理念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

4.内部控制理念创新:

(1)企业内部的观念创新:包括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注重企业人员的素质培养、注重企业文化的灌注、创造开发思维的学习环境等等。

(2)企业内部的制度创新:如因环境的改变对原有不和谐的制度加以删除、改革,在原有的制度上加以创新等。

(3)企业内部的管理创新:如管理层次、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等等。

(4)科学技术的创新:系统开发的控制、系统安全的'控制、系统维护的控制、防治病毒的控制等等。

5.内部控制观念创新之后对企业的影响。

五、论文提纲

前言

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在企业发展壮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实施情况的好坏,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的机遇与风险剧增,单纯依赖原有的内部控制理念已难以应对激烈多变的市场经济,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的理念需要得到创新。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

(二)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

1.控制环境

2.风险评估

3.控制活动

4.信息与沟通

5.监控

二、内部控制的发展简史

三、我国内部控制的现状

四、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影响

(一)控制环境得到改善

(二)控制风险加大

(三)控制活动发生变化

(四)信息与沟通方便快捷

(五)监控任务增加

五、内部控制理念的创新

(一)企业内部的观念创新

(二)企业内部的制度创新

(三)企业内部的管理创新

(四)科学技术的创新

六、创新点

1.建立信息技术运用到内部控制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针对信息技术,建立新的内部控制制度。

七、参考文献

1.王利彦、张继东 《企业内部控制》 机械工业出版社 XX年年8月出版;

2.示嫣红 《企业内部控制》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年1月出版;

3.颜梦玉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家天地》XX年年第11期;

4.李连华 《企业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链接与互动》 《会计研究》 XX年第2期;

5.张岳麓 《企业内部控制的创新》 《企业改革与管理》 XX年10月;

6.邹 歆 贤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 《大众科学》 XX年年第16期。

企业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EMBA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精选5篇)

难忘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开始做毕业设计了,在做毕业设计之前要先写好开题报告,那么开题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整理的EMBA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论文题目: 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拓展】EMBA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企业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

――听雪珥《晚清改革为什么崩溃》讲座有感

在课堂上,他讲到的一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记忆犹新。那就是他讲到的“社会的进步,要靠制度的完善来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和风气。这是技术层面的体制建立,需要有一个慢慢到位的过程。改革并非越快越好,因为管理好国家是个‘技术活’”,我之前也在他的一篇文章中看到过类似的观点,他说“中国很多问题,包括国家管理的很多问题就是一门技术,和企业管理是一样的”,这个观点刚好契合了我作为企业管理者多年来的一个想法――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

一、企业管理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它实现了科学、技术二者的联姻,是数千年来人类智慧发展的最微妙结晶。安娇妮·耶茨曾指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仅有技术是不够的,同样还需要拥有‘用新的方式来应用技术’的眼光”,从而实现管理在科学、技术与艺术方面的最佳耦合,把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整合发挥出来,让企业的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高效运转起来,最终达成企业的终极盈利目标,建立长青发展的基业,切实打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有机统一的“百年老店”。

看到有人说“企业管理不能算是一门技术,因为技术是机械的,重复的,是熟能生巧的技能,而管理是没有规则的,没有对错,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结果,最终老板要的是什么。在企业管理中,只有一种规律可循,有舍才有得,关键是要看你舍什么,舍多少,怎么舍”,这种说法既没有看到管理的科学性,也割裂了管理科学性与技术性之间的关系。管理失去了科学性将不称其为规范,管理不讲技术性业就没有了其初衷。

管理既有科学性,又有技术性。完美的管理应该是科学性与技术性的结合。 管理科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种,是长期以来人门在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和发展。人们将这些作以分析,整理并形成系统。成为理论,因此是当之无愧的科学。 管理要科学化,但管理者需要管理艺术,没有科学的管理就没有先进的企业,现在的企业都以创名牌为目标,没有科学管理就达不到这种效果,但科学管理也需要管理者的技术才能善于科学管理,也就是领导层的决策。

二、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的技术性的前提与基础。

笔者认为,要将管理工作做好,首先必须承认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主要依靠的是一套制度,尤其是评价制度与激励制度。在现实中,人们也可以发现,一个企业管理得好,那肯定是因为它有一套科学的评价制度与激励制度。判断评价制度与激励制度好坏的原则是:

(1)是否给企业利害相关人(所有者、经营者、职工、供应商、消费者、债权人、债务人、收税者等)带来方便;

(2)是否节约了企业制度运行的成本;

(3)是否使评价成本与激励、约束、监督成本较低;

(4)是否评价结果明确、公平,激励、约束功能很强等等。

根据这些原则,还可得出一些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设计方法:

(1)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模式,以高级知识分子为主的企业、强调创新的企业,要更多地采用民主管理;在高级知识分子比较少的企业里,严厉的层级制比较有效;

(2)上级管理人员要善于授权给下一级管理人员,不要事必亲躬,不能越级管理。管理的要义要于各级管理者之间有制度化了的权利与责任,管理越科学,这种权利与责任的划分就越细致;

(3)制定严密的评价和激励制度,要把评价和激励的标准落实到个人,才能真正起到激励—约束员工的作用;

(4)评价标准的选取,要考虑可控性,就是要看被评价者能否控制该评价标准,要将评价标准与被评价者的个人努力联系起来;

(5)评价标准的精细程度是管理水平的最主要标志。例如,在酒店中这种评价标准要精细到服务生鞠躬的度数、倒葡萄酒的姿势与数量、擦桌子的光洁程度等等。评价标准硬度越高,可以帮助员工形成明确的预期,效果就会越好。软标准,不但容易造成扯皮,而且难以服众,员工有时也会不知所措;

(6)要持之以恒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并不因为员工的高流动性而停止),让他们知

道达到标准的方法;

(7)奖惩要严,决不手软,太多的破例会影响员工的合理预期,从而增加交易成本;

(8)激励要以评价为基础,否则激励便不可能公平合理,达不到激励的目标;

(9)最强的激励是永远让员工充满希望,这种希望会一直激励着员工安心、努力工作;

(10)要有明确的升迁制度,尽量让较高层的管理者都有以下各层级工作的具体经验,避免越级提拔,也要避免以“英明领导”的管理(人治)代替制度的管理;

(11)评价与激励制度设计的总指导思想是,通过它缩小员工目标函数与企业目标函数的距离,这就离不开“利益均沾”,所以,既要精打细算,但该花的钱决不能节省;

(12)如果好的制度不能一步到位,那就分步改进,制度的变迁需要耐心和诸多准备工作。

只有有了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给职工稳定的预期,减少信息搜寻成本和由于不确定性所造成的损失。在此基础上企业家的人格魅力、聪明才智、创新精神才有发挥的土壤。如果只承认管理是一门艺术,而不承认管理是一门科学,就必然导致管理中的随意性、一言堂,甚至独裁与腐败。

三、管理的技术性是管理的科学性的补充与提高

在承认管理的科学性的前提下,讲管理的技术性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管理制度是经营者与职工之间的一些契约,包括正式的契约与非正式的契约、书面契约与口头契约、强制性契约与诱致性契约等等,而这些契约都不可能是完备的。例如,规定工资与生产的产品成正比,这一看似明确的契约实际上包括着很多不完备的地方:工资有没有包括资金,有没有包括实物工资?生产不同产品的职工之间,产品如何比较?产品的质量如何界定?由于请假、工伤、公务、不可抗力而导致生产的产品减少,如何扣减工资?而涉及到度量(如产品质量度量)方面,更是不可能绝对精确,简单到一张桌子有多长,我们也不可能精确量出(总是有误差)。而涉及到概念,也是不可能绝对明晰。由于度量是不精确的、概念是模糊的,所以任何制度都不是完备的,在制度不完备的地方,就需要管理者的技术性。可以这样说,管理技术是对管理制度的补充,在管理制度规定到的地方,是不可以假管理技术之名违反管理制度的。如果管理制度本身不合理,那么就需要修订管理制度,而不是以管理技术去代替不合理的管理制度。

当前,少数管理者总是以为自己具有大智慧并谙熟管理技术,别人都是比较不够聪明的。因此过分迷信自己的管理技术,造成权大于法,这种思想不纠正,中国从人治为主的社会走向法治社会的路还很长。其实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早就告诉我们,人都是理性的,都知道趋避害,在制度与技术(约束条件)既定的情况下,他们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会活得最好,别人最好不要充当救世主或警察。人们的这种趋利避害的行为模式都差不多,关键是约束条件(从中短期看主要是制度,从长期看才涉及法律),约束条件(制度)变了,人们的行为自然会改变。因此,要引导人们的行为,激励职工努力工作、安全生产、保证产品质量等,靠的主要是制度,只有制度没有规定到的地方,才需要管理者的创新与灵感(技术)。管理是在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中的一项职能,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有管理学、管理方法、管理理论等形态;从技术角度来看,则有具体的管理技术,特别是在度的把握以及在具体应用时一些微妙的变化??所以说管理是科学也是技术。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技术,管理像一台运转的机器,它遵循着它的运作模式,但是在机器陈旧的时候就需要改进和维护,从而为企业进行更好的服务,这时就产生了技术,而管理步伐中的细小环节,模式所不能解决的它就必须有新的方式,新的手段,新的做法去解决,根据环境和问题的不同,作出不同的结论,这本身也是技术,所以管理是科学,但是它同时也是一门技术。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安徽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的副经理PYX,能够有机会代表同学们站在这里,我感到非常荣幸。

今天是我们参加安徽科达EMBA研修班学习结业的日子,也是值得我们全体学员大家铭记的日子。

EMBA研修班是科达公司与东南大学联合为我们员工打造的学习成长的平台,在此我们全体学员首先要感谢公司领导的用心良苦,提供给了我们这样一次提升自己的机会。

两年的学习时光转瞬即逝,EMBA学习生活就要画上圆满的句号,但东大赋予我们的却是一生受益不尽的财富!此刻,我们的心情是激动!是喜悦!同时又饱含着无限的留恋和感激!在今天的结业典礼上,我非常荣幸的代表科达EMBA研修班的全体学员对两年来给予我们经验与启迪的学校领导、各位教授和老师,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挚的感谢!你们以渊博的知识、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使我们深刻体会了 “止于至善”的东大精神。

两年前,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怀着对知识的渴求从科达各个部门相聚在这里,组建了EMBA研修班这个班集体。同学们共同携手,一路走来。在每一单元的学习中收获知识,努力成长!

通过多个单元的学习,我们系统地完成了EMBA的全部课程,铜鼓著名教授授课,启发互动式的教学,课堂上下的交流沟通使我们对经营管理有了系统、深入地了解,同学们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丰富了理论,提升了自我。

我们忘不了老师们个性风趣的授课和精彩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感谢东大经管学院的各位领导和老师,是你们赋予我们这两年中最有意义的收获,你们渊博的知识带领我们走进神圣的知识殿堂,你们博大的胸怀给予我们最无私的关怀和奉献。我们将永远感激和尊敬你们!

感谢所有的同学,是科达和东大的缘分让我们走到一起,我们一定会永远把这份友谊珍藏,把这段美好的经历记起!EMBA的学习生活将成为我们每一位同学终身难忘的记忆!

各位学员,研修和相聚是短暂的,而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今天的典礼不仅仅代表着EMBA学业的结束,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崭新的开始,我们一定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在各自的工作、事业上不断进取,创造辉煌!不辜负公司和学校对我们的期望。

最后,衷心祝愿东大的明天桃李芬芳,海纳百川!东南大学同科达公司的友谊长青!祝在座的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尊敬的 院长,尊敬的各位教授,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家人:

大家中午(晚上)好!

在这个春暖花开、播种希望的季节,迎来了我们2011 届EMBA总裁班学员的毕业盛典,这也是我们每个学子的一个终生难忘的节日,因为我们是今天这场盛会的主角。过去的一年时光,每一个熟悉而亲切的笑容,每一堂课,每一次活动,每一处留下我们足迹的地方,都从我们的记忆深处浮出,化成此时此刻更加深刻的感受:有回忆更有留恋,有激动更有自豪,责任在肩,充满自信,充满继续前行的力量!

一年前我们共同选择了内大,作为具有国际化视野,培养草原英才的摇篮——内大始终坚持将西方管理理念与中国企业的实践相结合,立足本土,放眼全球,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金融管理人才。在内大认真、创新、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中我们相知相识,在这里我们收获了智慧,收获了情谊,也收获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和一段难忘的记忆。内大给了我们追求卓越的高远眼见,给了我们勇于担当的宽阔胸怀。

毕业是感恩的时刻,首先我代表内大2011届总裁班的学员对给予我们经验与启迪的学院领导、教授、老师,给予我们悉心关照的教务人员表示深深的感激,你们以渊博、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使我们懂得了海纳百川,胸怀天下。感谢内大2011届总裁班为各行的精英们搭建起相识、相知的桥梁,在这里我

们不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且EMBA成为我们探讨业务发展、合作共赢的平台。我相信,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将相互影响、相互合作,“一年同窗,一生友谊”将成为未来我们共筑友谊和成功的见证。

当今我们所处的世界发生剧烈变化,市场风云瞬息万变,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对我们以及我们的企业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年前苹果之父乔布斯以一句“求知若饥,虚心若愚”的话激励斯坦福学生,我们也因如此。我们应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秉承内大总裁班的理念不断学习,不断突破,胸怀天下,努力成为企业发展的领导者,社会责任的承担者,管理变革与创新的实践者,以及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今天我们即将分别,但此时的分别不是一段辉煌的结束,而是无数辉煌的开始,我们把内大总裁班收获的财富带到新的工作中,以更前瞻的眼光做强我们的企业和事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和社会价值,为社会大众谋福祉。

我们期待2001EMBA的一家人,友谊长存、事业有更大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大力量、承担更大的责任。也祝愿培养我们的母校取得更大发展、基业长青、桃李满天下,祝愿老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愿各位同学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emba学员们:

今天,我们相聚在一起,共同见证我校首届emba学员毕业这一神圣而又辉煌的时刻。我和大家一样,心情非常激动,特别是看到你们——来自海内外业界的精英们,你们是交大的骄傲。我想,在你们成长的历程中,曾参加过多次毕业典礼;但今天这一典礼,尤其值得纪念。因为你们是在平均毕业十余年后,在事业已经取得相当成就的情况下,在繁忙工作的同时,完成了标准高、要求严的学业。所以,我再次代表学校党政领导,祝贺你们,并向你们的家人表示亲切的慰问。

在你们即将离开学校之际,我谈三点想法,和大家共勉:

第一,珍惜你们的选择。你们在入学前,就是所在企业的领导者和骨干。跨入上海交大,你们选择的是一次挑战,选择的是一个品牌,选择的是一种责任。交大是一所享誉中外的百年名校,emba项目在XX年初,就被评为首届中国市场最具领导力emba品牌前三强。昨天,又从北京传来喜讯,我校emba晋升为第二名,并获得最具人气奖!交大emba一路走来,成绩斐然。创新的理念、高质量的教学、学生的一致认同,社会的高度评价形成了emba项目的坚实支撑。我也深信,交大emba的良好声誉必能通过在座的你们,在社会上代代相传。同时,我想告诉大家,打上"交大人"的烙印,当更有一份为经济社会和国家奉献的自觉性,为本企业的发展、为经济腾飞、国家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衷心祝贺大家完成学业。两年中,我相信你们中的每一位,在就读过程中都克服了许多困难,凭借顽强的毅力,执着的精神,最终圆满地完成了学业。"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你们从交大校门走出,更增加了一份自信,更有了一番豪迈和从容。

第三,真诚希望大家"追求卓越、崇尚奉献"。追求卓越是一种工作态度,是一种精神境界;崇尚奉献是一种人生追求,是一种价值取向。在中国逐渐富强起来的过程中,在上海逐步走向世界的征程中,希望你们在全球范围内证明自己的优秀,长袖善舞,体验巅峰人生。

借此机会,我还要向安泰管理学院王方华院长和季建华书记,向emba项目主任徐飞教授,向所有为该项目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老师、行政管理人员和后勤支持人员,向关心帮助支持 emba项目的广大海内外校友、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表示由衷的谢意!同时,也希望我们首届毕业的emba学员们常回家看看。

谢谢大家!

凤凰花灼灼其华之际,厦门大学EMBA毕业典礼暨厦门大学EMBA鼓浪屿名家论坛在厦门人民会堂隆重举行。

上午,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教授做客厦门大学EMBA鼓浪屿名家论坛,以《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未来30年的前景》为题,揭秘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之策,把脉中国未来30年发展契机之法。厦门大学EMBA2003—2005级毕业学员和来自社会各界的名流俊士齐聚一堂,聆听张教授谈危论机,思辨今朝前沿动态,共谋中国未来发展!论坛由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沈艺峰院长主持。

下午,厦门大学EMBA毕业典礼隆重举行。

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邓力平,厦门大学党委书记朱之文、校长朱崇实,厦门市副市长詹沧洲,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福建恒安集团董事长许连捷,福建省国资委副主任林文生,福建省审计厅副厅长王光远等省市领导、企业和社会嘉宾、厦门大学校院领导和教师等莅临会场。典礼由厦门大学吴世农副校长主持,朱之文书记、詹沧洲副市长先后致辞向EMBA2003—2005级毕业学员表示祝贺,2003级厦门班班长黄光同学代表毕业生发言后,厦门大学校长为获得硕士学位的EMBA学员授学位和拨穗。2003—2005级EMBA学员共同募集130多万元善款,用于捐建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际头村厦门大学EMBA希望小学。学员黄朝阳的中骏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捐赠100万元,用于设立厦门大学管理学院贫困学生助学金。

至此,厦门大学EMBA毕业典礼圆满落下帷幕。

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在论文书写的时候都需要进行开题报告的撰写,开题报告大部分院校也需要进行答辩。开题报告也就是对你自己的研究内容做一个大概的说明,对论文的进度安排作出详细的解说。然后经过专家组来判别是都论文的研究工作具有可行性。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有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

篇一:企业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企业文化建设开题报告

一、课题来源:

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在导师的指导下定此题目。

二、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选题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上与实践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企业要想发展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选题的意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长足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市场经济的完善和良性循环的发展,意义更是深远重大。本文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介绍入手,阐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建设途径,指出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

三、分析思路:

第一部分:分析背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部分: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第三部分: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四部分:如何解决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四、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论文的创新点:本论文从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从中总结出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通过这些研究分析解决企业文化建设的长足发展。

论文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缺乏一定的`数据。

五、预期结论:

通过学习与实践,使理论知识深化,专业技能延伸,并为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实施建议。

六、参考文献:

[1]王兰洁.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D].大理学院,2014.

[2]金爱兰. 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 铁道经济研究,2013,(Z1):46-48.

[3]袁航. H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4]张冠男. 当代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哲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2.

[5]孙保全. 基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员工满意度提升策略[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04):127-128.

[6]章登庆. 企业文化建设落地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二:企业文化与薪酬管理开题报告

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许多企业的薪酬管理都已经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大多是在其创立初期就开始制定了薪酬体系,并一直沿用下来。目前,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以上问题,正逐步建立激励型、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薪酬文化。本文的选题背景是有感于目前企业如何处理好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文化与员工的薪酬之间的关系!在企业内部各岗位间薪酬的简单横向对比与各自的能力水平与自己对企业的贡献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企业的文化需要员工的认同,使员工有归属感;另一方面企业的薪酬是否能让员工感到满足,本文针对企业这一现象进行探讨,对于企业文化与薪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这将有助于企业领导改善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用人效率。

2.研究的基本内容 论文提纲:

总述:

在进行薪酬管理时,改变传统的薪酬理念,建立起灵活的奖励和福利制度,建构一套新的有效的绩效薪酬制度,使企业的薪酬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紧密相连。有许多构筑成功的薪酬管理体系与企业文化和谐发展的措施,包括搭建企业与员工的双向沟通渠道、提高学习培训机会等非经济性报酬等等,总的说来,一个好的并具有导向性的薪酬制度应当与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相适应,并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及企业文化的变革。

正文: -----

绪论: -----

高绩效的业文化让“加薪非必然”成为现实。干得好加薪是必然的——企业文化与薪酬制度之间的关系已经改变了以往的以严格的等级官僚制度内部公平性以及低风险性为特征的企业薪酬管理制度了,新的薪酬管理制度在不断地更新!

一.企业中一般加薪的条件以及大家普遍认同的加薪原因

a. 企业中一般加薪的条件

b. 大家普遍认同的加薪原因

c. 企业的薪酬制度

二.企业文化与薪酬之间的关系

a. 什么是企业文化

b. 企业文化与薪酬制度的一致性

c . 薪酬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三.对于企业文化与薪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a. 对于企业文化与薪酬中存在的问题

b. 解决办法:

(1) 渠道的薪酬攀升通道,形成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

(2) 键绩效指标体系,发挥企业战略导向对员工的牵引作用。

c. 其他的解决方法

四.小结

3.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企业文化与薪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于企业文化与薪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5.预期研究成果

为公司提供好的管理意见,进一步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

6.参考文献:

[1]邓芳. 浅谈薪酬管理与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J]. 经济研究导刊,2012,(13):161-162.

[2]李光. 企业战略性薪酬管理的策略研究[D].山西大学,2011.

[3]陈兰芬. 基于企业文化的员工薪酬制度设计[D].武汉科技大学,2008.

[4]宋程鹏. 薪酬战略管理中的企业文化问题[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08,(04):72-74.

[5]陈朝腾,叶民强. 薪酬管理与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J]. 科技创业月刊,2008,(02):105-106.

[6]王泼. 民营企业薪酬管理模式及其文化基础研究[D].暨南大学,2006.

[7]项荣. 薪酬文化——现代企业薪酬管理的核心内容[J]. 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09):114-115.

[8]马丽敏,何锐鹰. 企业薪酬管理与员工满意度问题分析[J]. 价值工程,2003,(04):4-6.

篇二: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xxx

姓名:

学号:XX 03030331

指导教师:

班级:服设

所在院系:设计xxx

报告内容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

视觉营销的根本目的在于争取目标顾客、扩大市场影响和突出品牌形象,因此,绝不能只满足于热热闹闹的促销宣传和心血来潮的煽情手段,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及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同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一样,视觉营销也必须坚持既定的理念和一贯的策略,并且在设计上予以充分体现。

意义:

视觉营销并不是新的"武器",而是一门被我们遗忘了的"武器"。作为一种直观的营销手段,它其实一直默默"呆"在每个终端的幕后台角,人们对它的作用了解甚少,如同一个被"雪藏"的歌手,开题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及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近几年当我们重新审视和了解它的作用后,"视觉营销"就开始从幕后走到了前台。而其更大的意义是:商家们已经开始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掘它的潜在威力,同时在终端中进行系统的运用。

课题的主要任务;研究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研究主要任务:

1.论述服装视觉营销的含义和范畴。

2.针对一个服装店而言,在色彩、造型、声音这些相关的影响视觉注意力方面进行分析

3.服装视觉营销塑造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4.整合视觉营销,提升销售业绩。

可能遇到的问题:

1.现有资料和信息不足;

2.对现在服装卖场中的视觉营销的应用与服装本身认识不足。

3.视觉营销的应用于卖场销售是否成功。

解决方法及措施:

积极到阅览室,图书馆等有价值的位置查阅;学习研究,向指导老师请教;从自己实习单位的情况为起点,然后再到各大中小型服装卖场中更好的了解服装视觉营销对服装服装卖场的影响状态,从实际出发,慢慢学习服装视觉营销在卖场中的作用的认识和了解,逐渐完善课题。

论文

大纲

摘要

众所周知,人们所感受的外部信息有83%是通过视觉传达到人们心智的。也就是说,视觉使人们接受外部信息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通道。现代营销知识告诉我们,视觉营销是作好营销必不可少的营销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从服装卖场角度来阐述服装视觉营销的作用和影响。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题目:论内部控制理论创新研究

一、课题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是:就新环境下,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影响,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特点,探讨内部控制理念的创新,以期达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内部控制质量。

二、课题研究意义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现代企业理论和管理实践表明,企业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从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开始的。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与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虚拟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提高起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势必要强化其内部控制。现如今,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日益广泛和深入,在企业中也是如此,利用信息技术来管理企业已变成主流,因此,对内部控制的理念创新研究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背景

XX年7月,财政部相关部门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着手建设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同时,证监会、国资委、上交所、深交所、银监会、保监会等单位也纷纷着手内部控制标准的制定及研究工作。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被置于一个空前的高度。但是,我国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与国外相比,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较大差距。

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手工管理方式在企业管理等需要大量事务处理的应用中已显得不相适应,采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势在必行。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传统的内部控制理念中的控制活动由对人控制转变为对人、机共同控制。这就要求我们在控制理念中有所创新。

四、课题研究内容

(一) 研究的主要内容

1.内部控制理念发展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趋势展望;

2.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3.内部控制理念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

4.内部控制理念创新:

(1)企业内部的观念创新:包括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注重企业人员的素质培养、注重企业文化的灌注、创造开发思维的学习环境等等。

(2)企业内部的制度创新:如因环境的改变对原有不和谐的制度加以删除、改革,在原有的制度上加以创新等。

(3)企业内部的管理创新:如管理层次、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等等。

(4)科学技术的创新:系统开发的控制、系统安全的'控制、系统维护的控制、防治病毒的控制等等。

5.内部控制观念创新之后对企业的影响。

五、论文提纲

前言

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在企业发展壮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实施情况的好坏,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的机遇与风险剧增,单纯依赖原有的内部控制理念已难以应对激烈多变的市场经济,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的理念需要得到创新。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

(二)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

1.控制环境

2.风险评估

3.控制活动

4.信息与沟通

5.监控

二、内部控制的发展简史

三、我国内部控制的现状

四、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影响

(一)控制环境得到改善

(二)控制风险加大

(三)控制活动发生变化

(四)信息与沟通方便快捷

(五)监控任务增加

五、内部控制理念的创新

(一)企业内部的观念创新

(二)企业内部的制度创新

(三)企业内部的管理创新

(四)科学技术的创新

六、创新点

1.建立信息技术运用到内部控制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针对信息技术,建立新的内部控制制度。

七、参考文献

1.王利彦、张继东 《企业内部控制》 机械工业出版社 XX年年8月出版;

2.示嫣红 《企业内部控制》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年1月出版;

3.颜梦玉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家天地》XX年年第11期;

4.李连华 《企业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链接与互动》 《会计研究》 XX年第2期;

5.张岳麓 《企业内部控制的创新》 《企业改革与管理》 XX年10月;

6.邹 歆 贤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 《大众科学》 XX年年第16期。

企业业绩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同行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以下是我整理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1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各个企业都将面临着竞争的挑战,如何化解压力并在竞争中发展壮大,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如何分析企业盈利能力越来越重要,这关系到企业的管理战略与生存发展,它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成本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

我国自建立证券交易市场以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许多上市公司的利润大量来自于非经常性损益,尤其是一些亏损公司为了避免特殊处理、或为了避免退市,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获取利润,想方设法粉饰经营结果,盈利质量一直很低。

为了引导和促使企业搞好主业,真正提高企业经营业绩,应当对当前的衡量企业盈利能力标准进行改革或加以完善。首先,衡量公司亏损与否以利润表上“营业利润”项目为准,不再以“利润总额”为准,这样可以引导公司管理当局在企业主营业务上下工夫,切实提高公司业绩,避免企业在非经常性损益上做文章,也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变当前仅以“利润”单一指标衡量的方法,采用多指标衡量的方法,对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综合考虑。

研究意义

盈利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点,是企业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财务结构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等分析工作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改善企业财务结构,提高企业偿债能力、经营能力,最终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最终可通过企业的盈利能力来反映,无论是企业的管理层、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利益相关者都非常关心企业的获利能力。因为企业获利能力的强弱,与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债权人的资金安全、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乃至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等都息息相关。债权人十分关心企业的资本结构和偿债能力,从而衡量他们能否收回本息的安全程度,通过盈利能力分析,可以反映企业是否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的发展趋势,能够衡量债权人投人资金的安全性;因为两权分离、代理问题的存在,通过盈利能力分析,能反映企业的业绩,对经营者进行监督,促使他们更努力为投资者工作,从而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Hirohiko Arai(2013)中明确指出明确指出利润是企业内外有关各方都关心的中心问题,利润是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债权人收取本息的资金来源,是经营者经营业绩和管理效能的集中表现,也是职工集体福利设施不断完善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十分重要。

(2010)中指出企业盈利能力存在的问题,她指出企业盈利能力高低的判断,取决于企业提供的利润信息,企业利润的多少,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说,在资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利润越多,企业盈利能力相应越好,反之,企业利润越少,企业盈利能力越差。因此,很多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非常重视利润数量的多少。然而,企业的利润额由于受会计政策的主观选择,资产的质量、利润的确认与计量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质量风险问题。只看重利润的多少,不关心利润的质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利润信息及盈利能力的真实性,从而有可能导致财务分析主体的决策缺乏准确性。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80年代以产值和利润为主的盈利能力以及90年代的综合性的盈利能力分析。

黄长艺(2011)提出企业常用盈利能力分析的主要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和每股收益等。这些指标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企业的风险特征、理财行为特征及投资价值,为相关利益人提供多种多样的盈利能力信息,从而有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投资和信贷的决策,也为评价企业绩效提供有效基础。

张春林(2013)指出了获利能力能够以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管理水平,乃至预期它的发展前途,关系重大,为了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实现企业的目标;也为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相关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企业经营者正视现有力量,挖掘企业潜力提供决策依据,必须运用科学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比较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是财务分析的核心指标,企业只有具有良好获利能力,才能良性循环,不断发展,实现企业目标。

张辽远(2013)指出由于上市公司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盈利能力除了可通过一般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分析外,还应进行一些特殊指标的分析,特别是一些与企业股票价格市场价值相关的指标分析。如每股收益、普通股权益报酬率、股息发放率、价格与收益比率等指标。由于会计分期假设和权责发生制的使用,决定了某一期间的利润并不一定具有可持续性、利润带来的资源并不一定具有确定的可支配性,从而使以上所述的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不能反映企业现金流入的盈利状况,存在着只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数”量,不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质”量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在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要充分考虑到影响企业盈利能力质量的因素,决定盈利能力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现金净流量及利润的构成情况等。

张衡(2013)指出了上市公司的盈利需要具备多种条件,在某些特种的条件下,在保证盈利能力质量的前提下面,才能具备盈利的基础。

3 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

主要内容

(1)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以及对企业盈利能力概念和指标的研究,确保我们对企业盈利的概念及分析方法有一个正确认识,从而来了解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的作用和意义。本课题主要是对万科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通过对万科股份有限公司的盈利能力的分析,让我们掌握万科股份有限公司内部的财务盈利状况。

1.绪论

万科公司概况介绍

盈利能力分析理论

2.万科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盈利能力相关数据分析

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运用杜邦分析法分析万科盈利能力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分析

对总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的分析

对销售净利率的分析

对总资产周转率的分析

3.万科盈利能力评价及对策建议

万科盈利能力评价

对策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文的理论研究是通过查阅大量有关万科股份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的文献资料,全面掌握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为实际应用做理论铺垫。

(2)案例分法。结合实际案例,而实例研究主要目的对于深圳万科股份有限公司盈利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其企业是否存在问题,并对问题提出相对建议。

4 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选题、定题阶段(2015-10-15—2015-11-15);

第二阶段:搜集资料、形成论文提纲、撰写开题报告(2015-11-16—2016-01-10);

第三阶段:撰写初稿(2016-01-10—2016-3-31);

第四阶段:论文修改、定稿(2016-4-01—2016-4-15);

第五阶段:毕业论文预答辩(2016-4-18—2016-4-19);

第六阶段:论文修改、评审(2016-4-20—2016-5-20);

第七阶段:毕业论文正式答辩(2016年6月上旬);

第八阶段:相关资料上交(2016-6-01—2016-6-10)。

5 论文主要文献

[1]Hirohiko Arai, Kazuo Tanie, and Susumu Tachi. Dynamic Control of a Manipulator with Passive Joints in Operational Space. 2013(04):12-19

[2]. Capital structure, assetutilization, profitability and growth in the Greek manufacturing sector .Applied Economics, 2010,(3) :1379-1388

[3]孙立杰.财务报表及财务报表综述.时代经贸,2008,12(102):12-13

[4]黄长艺 企业资金管理概述 北京:中国外资企业财务状况. 2011(04):5-8

[5]周宏甫. 会计基础.当代商业出版社. 2012(04):3-4

[6]姜继海,宋锦春,高常识.财会管理学概述.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04):58-89

[7]张春林,曲继方,张美麟.企业管理学.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04):13-16

[8]钱平. 经济管理学概述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2(04):13-18

[9]张辽远. 经济管理学.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13(04):3-4

[10]刘锦风、袁强.杜邦分析系统在万科上市公司的应用.会计之友,2008

[11]黄长艺,严普强.会计学基础.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04):6-18

[12]张桓,陈作模.企业资金周转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04):5-9

[13]王昆,何小柏,汪信远.财务部门资金的支出与保留.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04):3-4

[14]徐锦康.会计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04):13-14

[摘要] 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用两套标准、两个体系分别进行部门绩效与部门内员工绩效的考核)在部门内员工个体绩效之和等于部门整体绩效时,其两个标准下绩效考核的结果具有较强的显性相关性(有可比性);而当部门内员工个体绩效之和大于或小于部门整体绩效时,其两个标准下绩效考核结果的相关性就处于隐性状态(无可比性)。当今的社会化大生产使个人的价值不能脱离组织系统而单独体现,因此员工的绩效考核应建立在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之上。应用平衡记分卡建立职能部门与员工的双层绩效考核体系,使之既能反映企业战略、又能分别反映部门员工的工作绩效,最终实现将员工的个体行为转化为企业战略行为。[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绩效考核 职能部门 平衡记分卡平衡记分卡作为被《哈佛商业评论》誉为75年来最伟大的管理工具,被引入到战略管理工具领域之后,弥补了单纯依据财务指标进行绩效考核的缺陷,适应了现代企业满足顾客需求、承担社会责任等新的功能要求。平衡记分卡“化战略为具体指标管理行动”功能,使传统的绩效考核采用两套标准、两个体系分别对部门绩效与部门内员工绩效进行考核方式的弊端凸现出来,也使传统的采用两套标准、两个体系分别对部门绩效与部门内员工绩效进行考核的方式面临重大的突破与改革。一、现行绩效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目前的绩效考核方式将部门考核和部门内员工的考核割裂开来,将他们视为两个独立的体系,没有考虑到二者的内在相关性。这种绩效考核方式在部门内员工个体绩效之和等于部门整体绩效时,其两个标准下绩效考核的结果具有较强的显性相关性;因此,两个部门之间的业绩一旦具有可排序性,不同部门的员工之间就有可比性,即当:A部门排序权重×A部门甲个人排序权重≈B部门排序权重×B部门乙个人排序权重时,甲、乙二人处于绩效考评的同一等级上。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单位在考核员工绩效时,在不考核基层部门的部门整体绩效的前提下,一律按照统一的标准划定优劣率,这样就会在实际的员工考核过程中,出现业绩优异的部门排位稍微靠后的员工反而不如业绩不良部门的排在前位的员工。这样不仅使得考核结果与实际绩效情况严重不符,绩效考核失去了应有的公允性;而且,也不能起到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作用,打击了优异部门广大员工努力工作的积极性,鼓励了业绩不良部门少数员工(部门领导)的懈怠行为。当今的社会化大生产已经使个人价值不能脱离组织系统而单独体现,因此员工的绩效考核应建立在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之上。如果当部门内员工个体绩效之和大于或小于部门整体绩效时,说明该部门员工的工作(业绩)处于功能耦合状态,每个员工的工作均为特定功能且没有可比性(非同质)。此时,部门考核和部门内员工考核(在两个标准下)的绩效的相关性就处于隐性状态。因此,即使两个部门之间的业绩仍然具有可排序性,但不同部门的员工之间也不会有可比性。现实生活中的情形就是这样。在同一部门内的员工,由于他们处在不同的岗位、分工不同,有着不同的职能和工作内容;但现行的绩效考核制度为了所谓的公平,只能考核他们之间相对共性的东西,忽略了他们岗位的特定功能,进而不能区分出每个岗位的特定功能的好坏。当我们将评优、选先进的目光聚焦在员工之间相对共性的东西——人际关系、公益活动、性格品德等因素上时,考评就已经逐渐偏离绩效考核的目的与意义。因此,这种绩效考核的方式不仅没有起到激励员工和提高组织功效的作用,反而加大了组织内部的功效下降,人为地加大了组织的内耗与不和谐。二、员工绩效考核与部门绩效考核的相关性人力资源的价值即员工的价值是通过他的岗位职能与业绩而体现出来。当每个员工独立完成各自的工作并形成可以比较的业绩时,对每个员工的绩效评估是简单而明确的,此时,部门整体价值就等于每个个人价值之和;而在分工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中,员工个人在其特定的岗位上只能完成特定功能,个人的特定功能只具有耦合属性而不具有可比属性,因此个人工作的价值不能独立存在。此时,个体价值之和与整体价值不再相等,员工的个体业绩只有通过整合后的整体功能的实现才能体现出来,而在没有实现部门功能之前对员工业绩的评价不具有任何意义。因此,只有当组织呈现良好绩效时才能反映个人的良好绩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有把员工绩效考核建立在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员工业绩评价。要对员工绩效进行评价,需要首先评价部门绩效,之后才能分解到员工个人。员工绩效考核必须是建立在部门绩效考核基础之上的,两者的评价在逻辑上具有一致性。因此,已经成功应用在员工绩效考核上的“平衡记分卡”,同样可以应用到部门绩效考核中,从四个重要方面来评价企业业绩:财务角度、客户角度、内部经营流程、学习和成长。这个四维度的衡量体系在绩效考评中,既涵盖了企业与个人现有能力的实绩,又增加了能力增长的驱动因素,进而可以将实绩同企业的发展战略(愿景)联系起来;反之,平衡记分卡又通过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可度量的具体行为指标,进而约束着每个部门、员工的具体工作,使其相互促进、整合成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发展战略。三、利用平衡记分卡设计职能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平衡记分卡的原理使我们得到部门绩效考核的合理方法,即首先评估企业整体绩效,然后再根据部门特定功能的“权重”将企业整体绩效分解为部门绩效。当企业整体功能确定之后,各职能部门应将整体功能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首先应反映战略,与战略保持一致,由战略目标来评价部门绩效的有效性;同时,部门绩效指标体系的权重也应由战略功能决定。当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企业自身的规模与实力等各种因素发生改变时,战略便会随之调整。在不同的战略时期,考核指标的权重也应根据战略的不同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考核指标体系的时效性,才能最精确地反映战略的需要,使企业按照战略的轨道发展。其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也应反映部门的客观实际。每个部门会有各自不同的客观情况,例如功能设置、人员情况等,同时,各部门在整个企业中也会处于不同的战略地位,具有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设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客观因素,使不同部门的考核指标具有针对性。根据企业的整体战略,利用平衡记分卡对各部门进行系统目标整合,同时考虑职能部门自身的特点,我们可以从组织成本、纵向计划控制、横向业务协调配合以及发展潜力等四个角度思考这一战略目标的推进。首先,从组织成本这一角度来看,要实现企业的整体战略,职能部门应根据自身部门的功能来设计组织结构,在完成部门功能、保证业务范围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组织的运营成本降到最低;其次,从纵向计划控制的角度来看,各部门需要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并将企业的战略任务转化为部门的计划指标,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获得良好控制;从横向业务协调配合的角度来看,各部门之间应进行沟通与合作,提高业务质量,实现各部门之间业务的协调与配合;最后,从发展潜力的角度来看,必须不断培养、提高员工的组织学习能力,并通过学习与反馈,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建立一支可持续发展的优秀团队。我们把以上四个角度连成一起,便形成职能部门的战略逻辑关系图,如表所示。在设计出平衡记分卡指标体系之后,根据各指标对于公司的战略和目标的重要性程度的不同,衡量各指标对战略目标的贡献,赋予不同的权值,重要者赋予较大的权值。这样就形成一套完整的职能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应用这一体系,可以为不同的部门设定统一的考核标准,利用平衡记分卡进行统一打分,得分结果便清晰明确地显示了不同部门之间的绩效对比情况,这样就可以找出不足的部门,确定出部门之间功能耦合中的短线,从而对其实施强化管理以弥补不足。四、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基础上的员工绩效考评在将企业整体战略分解至各职能部门并对部门绩效进行评价之后,便可根据各部门之间的绩效对比情况,将部门业绩乘以等级系数,然后按照各部门的内部组织结构将该等级业绩进行进一步分解,直到分解至每一位员工,并完成对员工个人实施绩效考核(如果简单操作的话,也可以将原来部门每个员工绩效考核的分数分别乘以部门的等级系数)。建立在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基础上的员工绩效考评如下:首先,从组织成本这一角度来看,员工个人应控制成本费用率,以使部门的运营成本降到最低;其次,从纵向计划控制的角度来看,各员工之间需要与部门计划目标保持一致,并将部门的计划指标转化为各个员工的岗位职责,从而保证部门的计划得到顺利实施;从横向业务协调配合的角度来看,各员工之间应进行沟通与合作,提高业务质量,实现员工之间业务的协调与配合,从而高效的实现部门的目标;最后,从发展潜力的角度来看,员工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提高业务素质,不断增强自身的发展潜力。将员工绩效考核建立在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之上,能够改变传统绩效考核的原有缺陷。具体来说,它的改革优势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了以往考核中部门与员工绩效考核结果不相关的局限性,真正实现两者之间的衔接关系,将部门之间的实际业绩差异反映在员工个人的绩效考核结果中,实现了不同部门的员工之间的客观与公平;2.通过建立部门绩效等级与员工个人绩效等级之间的相关性,为部门员工建立一个共同的目标,有利于加强员工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每个员工的责任心以及与部门总体目标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团队的整体功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3.客观、公平的绩效考评使得考评结果具有较强的可信度及参考价值,人力资源部可根据考评结果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合理调配人才,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效率;4.企业可根据考评结果发现各部门中业绩较为薄弱的部门,即木桶原理中的短线,实施强化管理以弥补不足,有利于企业组织结构的充分耦合、均衡,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参考文献:[1]罗伯特.S.卡普兰大卫.P.诺顿.综合记分卡——一种革命性的评估和管理系统[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2]罗伯特.S.卡普兰,大卫.P.诺顿.战略中心型组织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3]世界500强企业管理标准研究中心.绩效测评与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在当下社会,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整理的企业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选题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提供,还是上缴税收以及提供就业岗位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和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测算,目前全国各类中小企业达4400万户(含个体工商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8%以上,完成了全国50%的税收,创造了60%的国内生产总值,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因此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来说,该地区中小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不仅解决了大量的城市人口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推进了西部的城市化进程。虽然该地区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融资难、市场准入条件背刻、人才引进等诸多不利条件,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家工业转型升级的推进,西部地区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推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流动和重组,一方面,这有利于中小企业借助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的良机,全方位的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贸易,参与国际分工,全面提升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和沿边开发开放水平。另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态势也从国内企业间的国内市场竞争转变为与国外企业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展开更直接、更全面、更激烈的竞争。从国内看,《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提到,要加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全面推进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建设,依托中心城市,开展对外经贸合作,开拓国际市场等。另外还要推动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要加大向西开放力度,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全面提升沿边开发开放水平。

此外,国家《工业转型升级规划中指出,工业转型升级要着力优化工业空间布局,引导产业集聚要考虑主体功能区和重大生产力规划的要求。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综合考虑区域消费市场、运输半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等因素,合理调整和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主要依托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重大项目优先在中西部地区布局,同时要推进产业有序转移,支持西部地区增强产业承接能力。另外还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在国家审核公告的工业园区和国家重点规划的产业集聚区内创建产业示范基地,同时也要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这些政策给该地区中小企业的成长带来了好的发展机遇,西部欠发达地区有资源优势、地缘优势以及政策倾斜等有利条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条件把握住机遇来不断成长壮大是摆在该地区中小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总结和继承国内外关于中小企业成长的已有成果,结合该地区中小企业成长的现状来探讨有哪些因素影响中小企业的成长,以及这些企业有哪些成长方式可以选择,通过什么方法来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成长方式,期望能够对该地区其它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借鉴。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西部地区战略地位的不断上升,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这些企业将不断活跃在国际和国内舞台上,但同时这些企业也面临着一些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在于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成长壮大,以及如何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成长方式,以期能够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有利的借鉴。

本文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意义。理论意义:目前关于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成长方式的研究较少,关于西部地区的研究主要是宏观上对西部中小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关于中小企业成长的研究主要是中小企业成长理论、影响因素和企业成长性评价三个方面,而关于成长方式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成长方式的研究较少,本文的研究从理论上完善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实践意义: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西部地区市场的不断开放,更多的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将活跃在国内和国际舞台上,将本文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可以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以后的成长壮大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战略联盟最早是由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尔提出的。但目前的学者对战略联盟的概念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波特是从战略管理的角度进行界定的,他认为战略联盟是已经超过了正常的市场关系但是又没有达到合并的程度,于是企业间进行的长期联合协议。具体的方式有技术许可生产、供应协定、营销协定和合资企业。

2、威廉姆森是从组织性质的角度进行界定的,他认为企业联盟是介于市场交i易和各层组织之间的.中间边际状态组织,是一种对企业交易时契约不完备性的一种治理结构,是管理企业的一种特殊系统,是企业市场交易行为的一种补充。

3、蒂斯是从资源整合的角度进行界定的,他认为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目标而进行的.合作活动,这种活动是以承诺和信任为基础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形式:排他性的购买协议、排他性的合作生产、技术成果的互换、B&D协议、合作协议及共同营销等。

总之,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为了共同的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松散型组织。联盟实质上就是通过企业间的合作来实现优势资源的互补和风险共担,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马歇尔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这种聚集经济并提出了产业区理论。产业区具有如下特点:由当地小企业组成,投资和生产决策高度本地化;上下游企业间有牢固的交易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长期的合约或承诺;员工属于整个产业区,可以在企业之间频发流动,劳动力市场比较灵活;产业氛围和文化认同比较浓厚;专业服务网络较为发达;金融机构会提供基于信任的坚初成本。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重新审视了企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和价值,他认为企业集群的核心内容是其竞争力的形成和竞争优势的发挥,政府或非政府机构在集群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的政策对集群的形成、发展模式和发展周期都有重要的影响。北京大学教授王缉慈是国内企业集群研究领域中的一位比较有影响力的专家。她对企业集群的概括是大量专业化的产业(或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柔性聚集。石培哲对企业集群形成的因素和机制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资源享赋是集聚形成的最初诱因;人力资源是集聚发展的推动力量;交易成本的降低是集聚形成的市场决定因素;而创新网络经济的形成为集聚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

琼斯(Jones)在1971年提出了特定要素模型,他认为在两部门经济中,劳动作为流动要素可以自由流动,资本作为特定要素则不能自由转移,其他假设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贸易会提高一国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使得出口行业的特定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上升,而进口行业特定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则下降。1985年,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HelpmanandKrugman,1985)引入规模经济来分析比较优势,他们认为,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多样性的数目比较少,而进行自由贸易则会增加可供选的产品数量。戴维斯(Davis,1996)认为,即使在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技术上的差异也会引起同行业产品之间的贸易。彼原三代平(1955)认为经过扶持后起国的幼稚产业的比较成本是可以转化的,原来处于劣势的产品就有可能转化为优势产品,从而形成了动态比较优势,构成了动态比较费用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是绪论。明确论文选题的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分析国内外关于中小企业成长的相关研究现状,并对目前的研究进行文献述评,最后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等。

第二章是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综述部分。阐述了中小企业的概念界定、划分标准,以及企业成长的含义,然后对战略联盟理论、产业集聚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增长极理论进行了综合整理和评述,作为本研究的基础和分析工具。

第三章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分析。这一部分首先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困境。

第四章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成长方式选择分析。该部分首先分析了影响中小企业成长方式选择的因素以及适合该地区中小企业成长的具体方式,然后介绍了层次分析法以及如何采用层次分析法来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成长方式。

第五章是案例研究。该部分选取了W公司作为案例来具体说明如何结合企业成长影响因素和成长方式采用层次分析法来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成长方式。第六章是结论,介绍本文的研究结论及不足之处,并对进一步的研究进行展望。

五、写作提纲

致谢5—6

摘要6—7

ABSTRACT7

1引言10—24

研究背景10—11

研究目标及意义11—12

研究目标11

研究意义11—12

相关文献研究及述评12—22

国外研究现状12—14

国内研究现状14—22

文献研究述评22

论文研究方案22—24

主要研究内容22

主要研究方法22—24

2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综述24—31

相关概念界定24—27

、1中小企业及划分标准24—26

、2企业成长26—27

相关理论综述27—31

战略联盟理论27—28

企业集群理论28—29

比较优势理论29—30

增长极理论30—31

3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分析31—40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31—34

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34—37

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困境37—40

4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成长方式选择分析40—55

影响中小企业成长的因素40—46

内部影响因素41—43

外部影响因素43—46

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成长方式46—51

集群化成长46—47

创新型成长47—48

国际化成长48—49

虚拟化成长49

联盟型成长49—50

规模化成长50—51

基于AHP的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成长方式选择51—55

层次分析法51—54

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层次分析决策模型54—55

5案例分析55—64

公司介绍55—57

公司成长方式的选择57—64

6结论与展望64—66

主要结论64

未来研究展望64—66

参考文献66—69

六、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1]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

[2]中国中小企业年鉴编委会。中国中小企业年鉴2013[厘]。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12.

[3]亚当。斯密。国富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14

[4]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25

[5]钱德勒。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企业中层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小企业成本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中小企业成本管理论文范文一:中小企业成本管理思想与方法研究摘要: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成本管理工作对中小企业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逐渐被企业重视起来。从本文的分析我们看出,当前中小企业成本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在未来的时间里,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完善措施,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中小企业;成本管理一、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思想与国有企业不同,中小企业大多以民营企业为主,无论是企业的建设还是发展,对于资源和要素的获取都是以市场方式实现的,这也直接导致了中小企业具有经营规模小、中小投资者为投资主体以及经营不确定性等特点。成本管理作为中小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发展中的很多因素都会对管理水平造成影响,因此,树立科学完善的成本管理思想是非常重要的。1、明确自主创新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是生产型中小企业,其发展对于自主创新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其不仅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主要途径。但是,在新技术的研发中,由于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企业在此方面的投入具有很大的风险,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取舍,同样是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技术的创新主要是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服务的,所以,在对技术进行研发和创新中,企业必须尽可能降低不确定性对企业资金造成的风险,将技术研发的成本控制在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做到技术领先水平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达到相互支持,各方均有所兼顾。2、意识到中小企业长期面临着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就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普遍面临着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中小企业自身财务管理上缺乏科学性和完善性,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资金浪费现象严重;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发展对中小企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大力支持,使得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面临诸多阻碍,导致资金无法实现有效循环使用,加上政府部门政策性关注点都集中在了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发展上,更是加剧了中小企业资金周转的困难程度。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小企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我完善,但资金供给不足的现象却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充分认识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之间的管理对成本管理思想的重要意义在当前中小企业成管理工作中,能够对管理水平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说业务量、利润等,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首先是要对本量利关系中的相关性进行正确认识,所谓“相关”,从理论上来看指的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已经达到的业务量水平,成本、业务量以及利润安排与实施要以“相关”作为前提,即相关的成本、相关的业务量和相关的利润。对于相关的研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对中小企业经营和发展中的业务范围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的业务范围主要以民用品为主,在确保产品生产质量的前提下,维持企业长期而又稳定的发展。不仅对于技术具有较高要求,而且还要确保技术的更新速度和完善性。其次,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比较困难的业务,中小企业可以将其顺利完成,比如说咨询业中介组织和建筑的规划与设计等。最后,对于中小企业发展来说,内部相关条件涉及了多个方面的内容,比如说技术、资金、人才和管理等,要实现以上要素之间的有效协调和平衡,突出可控性,合理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进而将企业发展的目标顺利实现。二、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1、强化成本意识,实行全员成本管理成本意识是各项成本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提高成本管理的整体水平,首要任务就是强化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无论是企业的主管、生产职工,还是财务负责人,都要树立成本意识。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实行全员成本管理,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成本管理工作并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整个企业甚至整体集团的事情,所以,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提高成本管理的整体效率和质量,中小企业管理层就必须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带领全体员工和部门积极参与到成本管理工作中,做到将成本管理工作全面化、具体化,进而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加大成本分析力度,建立科学完善的成本管理机制,近年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发展,企业成本管理也逐步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为成本管理工作的信息处理提供了高效的工具,而且从根本上提高了成本管理的整体水平,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单单做到这些还是不够的,企业还应该将成本管理结果进行合理应用,这是成本管理工作价值的最终体现,就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来看,很多环节都与成本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说利润调节、成本调节、税负控制等,所以,成本管理成果一旦使用不正确,势必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还会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对成本管理及结果进行正确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2、将水平性成本管理方法融入到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中所谓水平性成本管理方法,主要是指将企业发展中与成本相关的各项因素综合起来统筹考虑,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系统。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水平成本管理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成本的管理范围由最初的制造成本管理逐步扩展到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企业的成本管理不单单只是包括制造成本,而且包括了与产品相关的所有支出,比如说研发、订货、供应和销售等,甚至售后服务的成本也应该考虑到成本管理中。以上所介绍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给产品的成本管理水平造成影响,这也是构建水平性成本管理方法的意义;(2)企业成本的管理与控制还应该从运营角度出发,将成本贯穿于整个运营过程中。运营管理作用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赋予成本更多的整体企业内外资源,选择企业发展路径,甄别企业追求速度和增加积累等项功能,从而进一步增强成本管理的内在活力;(3)对于生产型中小企业来说,作业链的有效整合对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作业链的有效整合,可以使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无缝对接,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尽可能避免资金长时间占用的情况发生。从水平性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看,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中所涉及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标准都是实现成本目标的重要措施,他们都是企业成本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为企业价值增值服务,而目标成本管理无疑成为了该体系中统筹全局的关键所在。所以,建立以目标成本管理为中心的水平性成本控制方法,是中小企业推行成本管理整合的现实选择。

我私信你了,收到没

中层管理者的职责是领会领导的工作意图,把决策层的战略方向具体转化成实际任务,并分配给下属的基层管理者,安排他们进行实际实施落地。同时也要提高基层管理者的执行能力和其他相应技能水平,提高绩效达成的水平。所以意义就从这些方面来谈,提高中层管理者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的意识,提高管理下属、指导下属的工作能力,从而提高其个人绩效,达到提升公司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2021年企业管理开题报告论文

企业成本管理开题报告

很多人对于开题报告的撰写不太理解,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下面是我整理收集的企业成本管理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一、选题依据、意义和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

企业成本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理论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分支,成本管理是为解决企业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而存在的,成本管理理论得以存在和不断发展这一事实本身也印证了成本管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成本对企业起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富铁轨枕有限公司节约劳动耗费,增加生产,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盈利。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竞争能力提供保障。同时也为相关企业在成本管理问题上提供借鉴。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成本管理信息有用性和如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拓展成本管理功能、提高成本管理效率方面,特别是作业成本的应用和结合ERP的实施对成本管理的创新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英国教授罗宾-库珀(RobinGooperand)提出了以作业成本制度为核心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质是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体系中全面引入作业成本法,关注企业竞争地位和竞争对手动向的变化,从而构成了一种崭新的会计岗位--战略管理会计。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成本管理的理论界和企业界也开始加强对战略成本管理及其竞争情报的应用等研究,提出了具有代表意义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成本企划。这种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是从事物的最初点开始,实施充分透彻的成本信息分析,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比较,来设计产品的成本,从而使成本达到最低,其本质是一种对企业未来的利润进行战略性管理的情报研究过程。

国内:国有企业的成本预算内容不全面,不能发挥预算在成本管理中的指导作用。成本管理比较单一。成本管理的内容由产品成本逐渐向企业成本和战略成本管理发展,理论研究者和企业也在进行相关研究和实践。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拟采取的办法

研究内容:从富铁轨枕社会成本分析入手,针对富铁轨枕存在的成本管理的问题,找出影响富铁轨枕的成本管理的因素,并进行整理,结合理论所学和相关文献的理论支承,提出解决富铁轨枕成本管理问题的对策拟采取的办法:实地调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归纳分析、规范研究等。

四、课题研究中的主要难点及解决办法

难点:成本数据的失真,由于成本核算技术问题可能会导致相关数据偏离真实值。

解决:技术分析与逻辑分析,实地调查。

五、论文工作日程安排

第六周至第七周开题报告准备及开题答辩

第八周至第十周撰写论文提纲整理资料外文译文

第十一周论文初稿

第十二周至第十三周论文修改

第十四周至第十五周论文定稿、答辩准备

第十六周论文答辩

六、参考文献:

[1]冉秋红。战略成本管理的观念、方法与应用[J].中国软科学,2001,(05)。

[2]于婕。基于客户价值创造的营销成本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5.

[3]张智洪。战略成本会计在黑龙江省制造业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

[4]韦德洪,王珊珊。成本管理系统的柔性研究[J].会计之友(下),2015,(01)。

[5]葛兆强。战略管理、银行成长与商业银行战略转型[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5,(01)

七、指导老师意见及建议:

签字: 年 月 日

选题背景介绍

经济发展的市场全球化和需求主导化使企业面临的市场压力日趋增大,如何创造自己的竞争优势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获利与持续发展,是企业管理理论和实务界一直在不断探讨的课题。

在信息高度发达、共享的后工业经济社会,企业要想依靠标新立异而树立长期行业屏蔽优势是很困难的。在产品无差异或者差异很小的前提下,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取得并保持成本领先,那它只要能使价格等于或接近产业的平均价格水平就会成为所在产业的佼佼者。可见,成本是企业生存发展中的一个关键要素。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一些先进制造技术的推广运用、资源的全球性配置,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使企业开始了对成本管理信息相关性的追求。 作业成本管理 (Activity一Based Cost Management,ABCM)与 成本企划 (Target Costing/Cost Design,TC/CD)等新的成本管理模式崛起,标志着成本管理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其中以作业成本管理影响最为突出。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企业数量日益增加、规模日益扩大,新产品层出不穷、新产业不断涌现。我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制造业基地。诸多产品在世界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在部分制造业领域产量已居于世界前列。然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传统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在提供更准确成本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更有效支持方面的乏力必将使我国制造企业在国际大市场中处于竞争劣势作业成本管理论文开题报告作业成本管理论文开题报告。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从而优化我国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提升制造企业续竞争能力,以确保其在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推进中的积极作用,成为理论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 撰写此文的目的是针对XX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作业成本管理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公司作业成本管理方面的调查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作业成本管理研究现状

最早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作业成本的是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Eri0Kohlor)教授。1941年科勒教授在《会计论坛》杂志发表论文首次对作业成本计算(Activity一Based Costing,以下简称ABC)进行了讨论。科勒的作业成本思想,主要来自于对20世纪30年代的水力发电业的思考。在水力发电生产过程中,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这里指水源)成本都很低廉,而间接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对很高,暴露了传统会计成本核算方法的不适应性问题。而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一Based Cost Management,以下简称ABCM)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七十年代初期乔治、斯坦布斯(George Stambus)教授的研究,1971年他在著作《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 cost一grand Input一output Accounting)一书中首次全面阐述了 作业 作业成本计算 作业投入产出系统 等相关范畴。此书被认为是理论上研究作业成本的第一部专著。他的另一著作《服务与决策的作业成本计算一决策有用框架中的成本会计》明确将ABC延展到了管理的高度。

詹姆斯、A、布林逊()在1991年编著的《作业会计:作业基础成本计算法》一书中讨论了理解作业会计的框架以及作业会计的推行和变化着的全球市场之间的'关系,提出并解释了许多新的成本会计概念,如作业分析、不增加价值的成本、增加价值的成本、作业生产成本等等。并阐述了作业成本的计算和如何追溯相关成本动因,以便合理利用之。这种规范化研究将作业成本法推进了一大步。

库柏和卡普兰教授在2015年《成本管理系统设计》中指出,先进的成本管理系统的应用需要作业成本系统和组织中的其他系统进行密集的信息交换,因此必须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的成本系统才能胜任。而卡普兰教授则被认为是作业成本法的集大成者,他强调作业成本法的本质就是以作业作为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引导管理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成本发生的原因及成本动因上,而不仅仅是关注成本计算结果本身,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算和有效控制,就可以较好地克服传统制造成本法中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点。

国内作业成本管理研究现状

余绪缨教授于《会计研究》1995年第7期上发表的《简论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是目前公认的引领我国理论界对作业成本研究热潮的先锋作业成本管理论文开题报告工作报告

尽管期间也有怀疑的声音,但肯定作业成本法的积极意义并论证其在我国实行的可能成为了主流,我们可以透过下图看到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受关注的程度。

进入新世纪,国内学者开始在系统梳理作业成本法概念体系的基础上,对作业成本的核心概念进行深入的剖析,并尝试将作业成本更多地应用到我国先进制造企业中,同时也逐渐将作业成本法的观念纳入非制造企业管理中。

研究目的

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运营成本过高会导致企业丧失竞争优势、产品市场萎缩、利润下降,最终会导致企业不能继续生存,因此,作业成本管理工作对企业的生命力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在日常的运营中应该十分重视成本管理,建立作业成本管理,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成本。但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起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这也导致企业在作业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弊端。

鉴此,本文以XX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实证调研,对其作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题目:论内部控制理论创新研究

一、课题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是:就新环境下,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影响,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特点,探讨内部控制理念的创新,以期达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内部控制质量。

二、课题研究意义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现代企业理论和管理实践表明,企业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从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开始的。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与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虚拟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提高起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势必要强化其内部控制。现如今,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日益广泛和深入,在企业中也是如此,利用信息技术来管理企业已变成主流,因此,对内部控制的理念创新研究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背景

XX年7月,财政部相关部门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着手建设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同时,证监会、国资委、上交所、深交所、银监会、保监会等单位也纷纷着手内部控制标准的制定及研究工作。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被置于一个空前的高度。但是,我国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与国外相比,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较大差距。

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手工管理方式在企业管理等需要大量事务处理的应用中已显得不相适应,采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势在必行。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传统的内部控制理念中的控制活动由对人控制转变为对人、机共同控制。这就要求我们在控制理念中有所创新。

四、课题研究内容

(一) 研究的主要内容

1.内部控制理念发展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趋势展望;

2.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3.内部控制理念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

4.内部控制理念创新:

(1)企业内部的观念创新:包括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注重企业人员的素质培养、注重企业文化的灌注、创造开发思维的学习环境等等。

(2)企业内部的制度创新:如因环境的改变对原有不和谐的制度加以删除、改革,在原有的制度上加以创新等。

(3)企业内部的管理创新:如管理层次、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等等。

(4)科学技术的创新:系统开发的控制、系统安全的'控制、系统维护的控制、防治病毒的控制等等。

5.内部控制观念创新之后对企业的影响。

五、论文提纲

前言

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在企业发展壮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实施情况的好坏,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的机遇与风险剧增,单纯依赖原有的内部控制理念已难以应对激烈多变的市场经济,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的理念需要得到创新。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

(二)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

1.控制环境

2.风险评估

3.控制活动

4.信息与沟通

5.监控

二、内部控制的发展简史

三、我国内部控制的现状

四、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影响

(一)控制环境得到改善

(二)控制风险加大

(三)控制活动发生变化

(四)信息与沟通方便快捷

(五)监控任务增加

五、内部控制理念的创新

(一)企业内部的观念创新

(二)企业内部的制度创新

(三)企业内部的管理创新

(四)科学技术的创新

六、创新点

1.建立信息技术运用到内部控制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针对信息技术,建立新的内部控制制度。

七、参考文献

1.王利彦、张继东 《企业内部控制》 机械工业出版社 XX年年8月出版;

2.示嫣红 《企业内部控制》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年1月出版;

3.颜梦玉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家天地》XX年年第11期;

4.李连华 《企业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链接与互动》 《会计研究》 XX年第2期;

5.张岳麓 《企业内部控制的创新》 《企业改革与管理》 XX年10月;

6.邹 歆 贤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 《大众科学》 XX年年第16期。

在当下社会,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整理的企业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选题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提供,还是上缴税收以及提供就业岗位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和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测算,目前全国各类中小企业达4400万户(含个体工商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8%以上,完成了全国50%的税收,创造了60%的国内生产总值,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因此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来说,该地区中小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不仅解决了大量的城市人口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推进了西部的城市化进程。虽然该地区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融资难、市场准入条件背刻、人才引进等诸多不利条件,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家工业转型升级的推进,西部地区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推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流动和重组,一方面,这有利于中小企业借助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的良机,全方位的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贸易,参与国际分工,全面提升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和沿边开发开放水平。另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态势也从国内企业间的国内市场竞争转变为与国外企业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展开更直接、更全面、更激烈的竞争。从国内看,《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提到,要加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全面推进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建设,依托中心城市,开展对外经贸合作,开拓国际市场等。另外还要推动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要加大向西开放力度,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全面提升沿边开发开放水平。

此外,国家《工业转型升级规划中指出,工业转型升级要着力优化工业空间布局,引导产业集聚要考虑主体功能区和重大生产力规划的要求。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综合考虑区域消费市场、运输半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等因素,合理调整和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主要依托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重大项目优先在中西部地区布局,同时要推进产业有序转移,支持西部地区增强产业承接能力。另外还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在国家审核公告的工业园区和国家重点规划的产业集聚区内创建产业示范基地,同时也要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这些政策给该地区中小企业的成长带来了好的发展机遇,西部欠发达地区有资源优势、地缘优势以及政策倾斜等有利条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条件把握住机遇来不断成长壮大是摆在该地区中小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总结和继承国内外关于中小企业成长的已有成果,结合该地区中小企业成长的现状来探讨有哪些因素影响中小企业的成长,以及这些企业有哪些成长方式可以选择,通过什么方法来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成长方式,期望能够对该地区其它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借鉴。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西部地区战略地位的不断上升,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这些企业将不断活跃在国际和国内舞台上,但同时这些企业也面临着一些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在于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成长壮大,以及如何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成长方式,以期能够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有利的借鉴。

本文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意义。理论意义:目前关于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成长方式的研究较少,关于西部地区的研究主要是宏观上对西部中小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关于中小企业成长的研究主要是中小企业成长理论、影响因素和企业成长性评价三个方面,而关于成长方式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成长方式的研究较少,本文的研究从理论上完善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实践意义: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西部地区市场的不断开放,更多的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将活跃在国内和国际舞台上,将本文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可以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以后的成长壮大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战略联盟最早是由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尔提出的。但目前的学者对战略联盟的概念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波特是从战略管理的角度进行界定的,他认为战略联盟是已经超过了正常的市场关系但是又没有达到合并的程度,于是企业间进行的长期联合协议。具体的方式有技术许可生产、供应协定、营销协定和合资企业。

2、威廉姆森是从组织性质的角度进行界定的,他认为企业联盟是介于市场交i易和各层组织之间的.中间边际状态组织,是一种对企业交易时契约不完备性的一种治理结构,是管理企业的一种特殊系统,是企业市场交易行为的一种补充。

3、蒂斯是从资源整合的角度进行界定的,他认为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目标而进行的.合作活动,这种活动是以承诺和信任为基础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形式:排他性的购买协议、排他性的合作生产、技术成果的互换、B&D协议、合作协议及共同营销等。

总之,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为了共同的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松散型组织。联盟实质上就是通过企业间的合作来实现优势资源的互补和风险共担,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马歇尔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这种聚集经济并提出了产业区理论。产业区具有如下特点:由当地小企业组成,投资和生产决策高度本地化;上下游企业间有牢固的交易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长期的合约或承诺;员工属于整个产业区,可以在企业之间频发流动,劳动力市场比较灵活;产业氛围和文化认同比较浓厚;专业服务网络较为发达;金融机构会提供基于信任的坚初成本。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重新审视了企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和价值,他认为企业集群的核心内容是其竞争力的形成和竞争优势的发挥,政府或非政府机构在集群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的政策对集群的形成、发展模式和发展周期都有重要的影响。北京大学教授王缉慈是国内企业集群研究领域中的一位比较有影响力的专家。她对企业集群的概括是大量专业化的产业(或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柔性聚集。石培哲对企业集群形成的因素和机制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资源享赋是集聚形成的最初诱因;人力资源是集聚发展的推动力量;交易成本的降低是集聚形成的市场决定因素;而创新网络经济的形成为集聚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

琼斯(Jones)在1971年提出了特定要素模型,他认为在两部门经济中,劳动作为流动要素可以自由流动,资本作为特定要素则不能自由转移,其他假设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贸易会提高一国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使得出口行业的特定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上升,而进口行业特定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则下降。1985年,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HelpmanandKrugman,1985)引入规模经济来分析比较优势,他们认为,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多样性的数目比较少,而进行自由贸易则会增加可供选的产品数量。戴维斯(Davis,1996)认为,即使在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技术上的差异也会引起同行业产品之间的贸易。彼原三代平(1955)认为经过扶持后起国的幼稚产业的比较成本是可以转化的,原来处于劣势的产品就有可能转化为优势产品,从而形成了动态比较优势,构成了动态比较费用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是绪论。明确论文选题的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分析国内外关于中小企业成长的相关研究现状,并对目前的研究进行文献述评,最后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等。

第二章是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综述部分。阐述了中小企业的概念界定、划分标准,以及企业成长的含义,然后对战略联盟理论、产业集聚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增长极理论进行了综合整理和评述,作为本研究的基础和分析工具。

第三章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分析。这一部分首先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困境。

第四章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成长方式选择分析。该部分首先分析了影响中小企业成长方式选择的因素以及适合该地区中小企业成长的具体方式,然后介绍了层次分析法以及如何采用层次分析法来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成长方式。

第五章是案例研究。该部分选取了W公司作为案例来具体说明如何结合企业成长影响因素和成长方式采用层次分析法来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成长方式。第六章是结论,介绍本文的研究结论及不足之处,并对进一步的研究进行展望。

五、写作提纲

致谢5—6

摘要6—7

ABSTRACT7

1引言10—24

研究背景10—11

研究目标及意义11—12

研究目标11

研究意义11—12

相关文献研究及述评12—22

国外研究现状12—14

国内研究现状14—22

文献研究述评22

论文研究方案22—24

主要研究内容22

主要研究方法22—24

2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综述24—31

相关概念界定24—27

、1中小企业及划分标准24—26

、2企业成长26—27

相关理论综述27—31

战略联盟理论27—28

企业集群理论28—29

比较优势理论29—30

增长极理论30—31

3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分析31—40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31—34

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34—37

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困境37—40

4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成长方式选择分析40—55

影响中小企业成长的因素40—46

内部影响因素41—43

外部影响因素43—46

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成长方式46—51

集群化成长46—47

创新型成长47—48

国际化成长48—49

虚拟化成长49

联盟型成长49—50

规模化成长50—51

基于AHP的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成长方式选择51—55

层次分析法51—54

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层次分析决策模型54—55

5案例分析55—64

公司介绍55—57

公司成长方式的选择57—64

6结论与展望64—66

主要结论64

未来研究展望64—66

参考文献66—69

六、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1]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

[2]中国中小企业年鉴编委会。中国中小企业年鉴2013[厘]。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12.

[3]亚当。斯密。国富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14

[4]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25

[5]钱德勒。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