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华硕薪酬管理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华硕薪酬管理研究论文

科学有效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能够激励员工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薪酬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进一步探索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的科学方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研究薪酬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系统以满足员工的有关需求,使企业的薪酬系统及其管理过程规范透明,员工通过该薪酬系统能有较好的内部和外部的公平感,从而保持企业组织的高效运作以及持续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

关键词:中小企业;薪酬管理

一、薪酬管理的一般原则

薪酬管理工作面临较大的难度和较多的矛盾冲突,但还是有一些基本原则可以遵循。实践也证明凡是一些成功的薪酬管理方案都是在遵循以下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指员工对企业薪酬体系以及薪酬管理过程公平性、公正性的看法或感知。薪酬管理的公平原则既要求过程公平,也要求结果公平。过程公平是指薪酬分配的过程要公正合理,结果公平可以分为三种情况:自我公平、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

(二)有效原则。有效原则是指薪酬系统能否适应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实现预定的战略目标。薪酬的有效原则要求企业在制定薪酬系统时要结合考虑企业的战略规划,力求战略目标的顺利完成。

(三)合法原则。薪酬的合法原则是指企业的薪酬系统及其管理过程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企业在制定薪酬系统时,严格执行国家或地方在这方面的法律规定是最起码的要求。就目前的情况看,国内的部分企业特别是不太规范的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

(四)激励原则。激励是激发人行为动机的导向和强度的心理过程。激励的过程是从个人的需要开始的,由于员工之间的需求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别,所以对员工激励的方法和措施也就多种多样,但是到目前为止,对员工激励最直接有效的办法还是薪酬。

二、当前我国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资体系管理混乱。企业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工资体系是薪酬管理的最基本工作,然而国内部分中小型企业没有认识到薪酬管理的重要性,企业为了生存忙于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没有精力或没有专业人才在薪酬管理上开展细致有效的工作。在工资体系管理方面存在着工资体系不规范、透明性差、弹性差,工资体系内部一致性欠缺,工资水平没有真正与绩效挂钩,工资体系方案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调整等问题。

(二)福利体系不完善。企业要与员工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除工资报酬等硬手段外,还得有效地运用福利措施。由于国内中小型企业管理粗放,不够重视员工的福利待遇,造成福利体系很不完善,法定福利不健全,公司福利全凭管理者一时高兴或企业效益较好时临时确定,没有从制度层面上的保障,对员工没有长期的激励作用。

(三)非经济性报酬的忽视。国内很多中小型企业在设计薪酬系统、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时往往不够重视员工的非经济性报酬。非经济性的报酬包括舒适的工作环境、便利的条件、工作的挑战性、责任感和成就感、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等。经济性报酬被看成是对员工付出劳动的回报,而非经济性报酬则是对员工的关怀,是对员工精神上的激励。

(四)高管人员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待遇差距过大。近几年来,国内中小型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待遇与普通员工之间差距较大,而且这种差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公司内部的待遇差距拉得过大之后,会引起其他员工的强烈不满,引发新的矛盾。

三、我国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的对策

分析我国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薪酬管理的成功规律并结合国内中小型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对策如下:

(一)强调薪酬系统的内部透明性原则上,一个公平合理的薪酬系统应该是公开的。公开的薪酬系统能为企业内部的每位员工提供一个明确的职业发展道路。一个有效的薪酬系统不仅要反映每个员工的绩效和岗位价值,还应该能够让每个员工明确自己在企业内部的发展方向。通过薪酬的上升通道反映员工的职业上升空间,使企业内的每个员工都能有职业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激励员工为达到目标而不断付出努力。同时,要求企业内部不同系列的职业发展道路对每个员工都是公开和透明的,保证大家对自己职业发展的选择权利。员工正是在不同系列的薪酬上升通道的比较和选择过程中,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所以一个公开的薪酬系统能够保证企业和员工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二)保持薪酬系统的适度弹性国内中小型企业在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时,应保持薪酬系统的适度弹性。薪酬系统的弹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中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性质上的员工之间的薪酬水平要有一定的合理差距;二是具体某一位员工的薪酬水平应随着员工本人的工作绩效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变化而有所起伏。弹性薪酬系统的另一方面内容是要有弹性的福利制度。由于不同员工的需求和爱好越来越多元化,传统单一的福利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多数员工的需求。就福利的激励作用分析,能对员工起激励作用的是福利的形态而不是福利的水平,也就是说如果福利项目选择不好的话,即使企业花了较多的钱也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三)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薪酬系统一个薪酬系统在其制定之初难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执行过程中会逐渐反映出不够科学合理的一面。另外,即使薪酬系统在制定之初是比较合理的,也会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逐渐失去其合理性。这些情况都需要企业对薪酬系统加以调整。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薪酬的重新调查和员工的薪酬座谈会等形式来了解薪酬系统的合理性,如果存在不科学和不够完善的地方,应该选择适宜的时机进行调整优化。

(四)提倡全面薪酬管理制度经济性报酬会在中短期时间内激励员工并调动其积极性,但经济性报酬的激励作用并非长期持续有效,非经济性报酬对员工的激励才是最根本的。所以,国内的中小型企业在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时应把经济性和非经济性的报酬结合起来激励员工,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并看到自己的发展前景,为企业努力工作,这就是全面推进工资体系、福利体系和非经济性报酬项目的建设。

(五)合理确定高管人员的薪酬待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待遇差距太大的话,会引起广大员工的不满,有可能引发内部矛盾,给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带来隐患。确定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只要能平衡有关方面的利益,又能达到激励高管人员的目的就可以。在确定高管人员的薪酬待遇时,要考虑遵循如下原则:高管人员的薪酬待遇要由董事会或第三方确定;确定高管人员的薪酬待遇要充分兼顾中层和基层员工;高管人员薪酬待遇的主要部分应从企业的效益增量中解决。研究薪酬管理,尤其是针对国内目前中小型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中小型企业的共同特点,进一步探索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的科学方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研究薪酬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系统以满足员工的有关需求,使企业的薪酬系统及其管理过程规范透明,员工通过该薪酬系统能有较好的内部和外部的公平感,从而保持企业组织的高效运作以及持续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浅谈中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张莎;人力资源管理2010-06-08

2、中小企业战略性薪酬管理模式构建研究梁建川;商场现代化2010-03-10

摘要:自Excel软件上市至今,已经成为被广大办公者所熟悉且公认的功能强大的电子表格办公软件,其特征决定了其能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小企业;薪酬管理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计核算由传统的手工核算时代进入了电算化时代,大量的财务会计软件被应用到财务会计管理系统中。Excel软件虽然不是专业的财务会计软件,但却因具备强大灵活的数据处理功能而被广泛应用到财务会计工作当中,特别是在薪酬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关注并研究如何将Excel软件的功能运用到会计信息系统当中。其中,国外研究大多侧重于探讨利用Excel得出结果背后的经济意义,很少将Excel与财务会计当中的薪酬管理部分具体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利用Excel软件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开发问题上,也有较多学者对Excel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研究。将Excel软件与薪酬管理结合起来的学者包括了刘秀琴、胥家萍、方长红等等,他们的研究给企业使用Excel进行薪酬管理带来了许多思考。然而,这些研究仍旧存在不完善之处,没有详尽对Excel在薪酬管理中的作用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薪酬管理的概述及现状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大体而言,薪酬管理是根据国家劳动法规和政策,对职工薪酬的实行计划、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薪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密切联系着每一名员工的切身利益,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有效的薪酬管理能够有效地激励着每一名员工,调动广大干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降低工资成本,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为更长远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会计信息化的一般流程,薪酬管理一般包括初始化设置,日常业务输入,工资与福利的计算、结算、分配、输出,以及薪酬的分析等等。最早的薪酬管理核算工作是在传统的手工方式下开展的,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人员的增加使得薪酬管理中信息和数据量也不断增加,如果仍旧采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核算则将花费财会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由于大量数据需要处理使得核算的准确性大大降低。因而,将电子计算机技术运用于薪酬管理中,由计算机代替人工执行工资计算、工资分类汇总、工资查询等环节是当今薪酬管理势不可挡的趋势。在大量的计算机软件当中,Excel软件以其便于操作、理解,灵活性强,能同时满足财务部门、人事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工资数据管理需要等特点,给薪酬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因而经常被应用于薪酬管理的工作当中。

三、Excel在薪酬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在薪酬管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建立一张人员基本情况表,对人员的基本信息进行记录,同时为后续的薪酬管理工作包括工资表、工资条等的制作、部门工资的归集、工资情况分析等提供信息。为提高薪酬管理工作中的公平公正与准确性,在建立了人员基本信息表后,需要制作人事数据表,用以记录人员当月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及出勤情况等信息,作为工资核算的依据。人事数据表可分为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表、员工出勤表、绩效考核表、员工福利表、员工保险公积金扣缴表等表格。这些表格通常由人力资源部门与财务部门共同完成。使用Excel建立薪酬管理相关表格运用到的Excel功能包括了“数据有效性”、函数(包括:DATEDIF和TODAY函数、IF函数、INDEX()函数等)、合并邮件等等。例如,在建立人员基本信息表时,工龄项目可通过DATEDIF和TODAY函数计算出来,具体公式为“=DATE-DIF(单元格,TODAY(),“Y”)”;出生日期可使用MID函数从身份证号码项目中所对应的位置进行取数;在计算所得税时,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对公民个人所得税的规定,使用公式“=IF(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0,0,IF(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1500,(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IF(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4500,(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IF(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9000,(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IF(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35000,(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IF(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55000,(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IF(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80000,(应发工资单元格-3500)*,“复合应发工资”)))))))”进行计算。而在编制工资条时,主要有公式填充法、Word邮件法和VBA宏代码法三种方法,每种方法都各具其特色。使用Excel软件进行薪酬管理除了制作人员基本信息表、人事数据表、工资表、工资条外还可以进行薪酬分类汇总及薪酬分析,主要通过数据透视表与数据透视图来实现,具体操作主要为:打开工资表,选择“数据”菜单下的“数据透视图和数据透视表”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数据透视图(及数据透视表)”后单击“下一步”并选择数据所在的区域;单击“完成按钮”,并依据要汇总、比对及分析的项目依次拖入数据透视图与数据透视表中相应的位置。

四、Excel在薪酬管理中应用的优势与局限性

(一)Excel在薪酬管理中应用的优势

首先,Excel是专业的报表处理软件,具备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薪酬管理是一项数据量较大的工作,Excel表格中大量的公式与函数及填充功能能够迅速地将工资核算中的许多项目包括应发合计、个人所得税、实发合计等项目精准地计算出来,同时能够通过公式自动实现工资条中的格式设置。Excel具备了排序筛选功能,能够及时对工资项目进行分类、汇总,以便进行后续的费用归集和分配。同时,Excel电子表格还能够能够迅速地定位要查询的工资项,某个员工的工资明细也能够迅速地查询出来。第二,相比其他财务软件较强的专业性以及固定的模板,将Excel表格应用到薪酬管理中具备了较强的灵活性。各个单位的薪酬管理虽然都依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但具体的管理方式、规定都存在区别,Excel电子表格在项目设置时具备了灵活性,单位可以根据自己在薪酬管理时的特点对Excel表格进行相关的设置,使之灵活化、个性化,以便于单位更好、更便捷、更直观的进行薪酬管理。同时Excel软件的工作界面以及工作环境都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喜好自定义工作环境,美化Excel工作表,从视觉上有助于财务工作者在工作中保持愉悦的心情,提高工作的积极性。第三,将Excel表格应用于薪酬管理具有较强可理解性和易操作性。Excel软件制作的工资表格一目了然,工资核算人员很容易就能理解使用Excel编制的各种工资管理表格,并且Excel软件的操作易于学习,当前工作者大都掌握Excel软件的使用方法,即使是年长一些的工作者也能够熟练的使用Excel电子表格。可以说,在建立好人员基本信息表、人事数据表、工资表、工资条的模板之后,薪酬的日常管理、每个月对表格的填列示非常简单、易懂、易操作的。第四,相对于其他财务会计软件而言,使用Excel软件进行薪酬管理有利于节约单位的成本,也具备着较高的性价比。购买一些大型的会计核算软件时,企业往往面临着价格较为昂贵、许多功能用被闲置、不能适应自身业务特点等困扰,同时大型的会计核算软件往往还需要对员工使用软件的培训费以及日后的修理维护费等费用的支出。使用Excel进行薪酬管理可以减少单位在正版薪酬管理软件上的花费同时能够较有针对性的完成薪酬管理的一些工作。

(二)Excel在薪酬管理中应用的局限性

尽管将Excel应用到工资核算中给单位的薪酬管理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仍旧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从Excel的定位看,Excel是单文件的电子表格软件而是不是数据管理软件。因此当我们使用Excel设定了大量的表格,记录的大量的数据之后,会存在着运行速度较慢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存在打开一个Excel表格需要花上15分钟左右的时间,这一问题不仅影响着办公效率也影响着工作人员的情绪。从安全性和人员管理的角度来看,Excel软件在数据安全性和人员管理中还存在着不足。大多数的Excel电子表格在打开时并不需要输入密码,有的需要输入密码但密码也非常容易破解,这使得单位的薪酬管理等数据容易外泄,给单位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同时,Excel软件无法对使用人员进行管理,登陆Excel软件时无需识别人员的身份,这就使得普通员工和管理层员工在使用Excel表格时看到的是一样的内容,可操作的权限也相同,同时也无法有效识别工资核算管理者是否能准确完成自己的工作,存在工作成果遭到篡改的可能性。然而,这些局限性都可以通过一些针对性措施来减少影响甚至解决。

五、关于企业将Excel运用到薪酬管理中的建议

Excel软件作为功能强大的数据处理软件,能够灵活、方便地应用于薪酬管理当中,同时又存在着局限性。为了更好的发挥优势,减少局限性带来的影响,使Excel软件更好的在企业薪酬管理中发挥其作用,可以做出以下几个努力。首先,企业应当将Excel软件在工资模板设定上的灵活性充分发挥出来。企业需要在熟悉国家针对员工薪酬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充分分析自身在薪酬管理中的特色,并针对这些特色对用来进行薪酬管理的Ex-cel表格进行相应的设计,突出企业薪酬管理中的重点与特点,使企业的管理者、财会人员以及员工更直观的获取薪酬管理的信息,提升薪酬管理效率。第二,企业应当在全体员工尤其是财务人员中普及Excel的使用方法,使员工能够熟练的进行Excel的操作,使Excel软件的丰富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培养一些能够进行表格设计、表格维护、宏编写的人才,以便Excel能在工资管理过程中顺利的运作,弥补Excel在运行操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第三,在使用Excel进行薪酬管理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区分原始数据和工资报表,以免造成混淆。使用Excel软件进行的薪酬管理流程不似专业财务软件能够严格的限制每一个财务操作流程,不符合会计准则和政策的操作是不允许的,也能够自动辨别各种工作表是否属于原始数据。因而在使用Excel软件进行薪酬管理时应该提高辨别能力,勿将原始数据当作工资报表填列,也勿将工资报表看作是原始数据。第四,在使用Excel进行薪酬管理表格设计及日常薪酬管理时,应当提高细致性。由于需要处理的工资数据较多,公式编写中细小的错误都有可能造成日后工资核算工作中的错误,影响工资的管理。因此在表格设计、模板制作的过程中应当保持高度的细致性与准确性,多次检查试验以保证模板中公式、项目、宏等编写100%的正确率;在使用Excel进行日常薪酬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也要耐心、细心,保证录入数据的准确性。第五,针对Excel在记录的大量的数据之后,会存在着运行速度较慢的情况。财务工作者应当定期整理电脑中的数据与文档,将一些时间较为久远的薪酬管理文档与数据统一拷贝、存放到统一的电脑、移动硬盘等存储设备中。同时定期进行扫描、杀毒、清理垃圾等计算机维护工作,为将Excel软件应用到薪酬管理系统中提供安全迅速的平台。另外,企业在薪酬管理相关表格编制完成后应当及时对生成的Excel电子表格进行拷贝,防止文件的丢失,也提高其安全性。第六,在安全性与人员管理方面的问题上,尽管Excel软件的密码保护仍不够强大,但使用的薪酬管理表格仍然需要使用密码进行一定的保护,财务人员在使用Excel软件进行薪酬管理时应当设置好密码,同时定期更换密码以提高密码的安全性。此外,为了防止工资报表被不熟悉表格的工作人员或不具备操作权限的人员进行误操作,使得模板的内容或格式发生变化,企业应当对工资表格设置保护,具体通过格式菜单下的单元格保护或隐藏以及工具菜单下的保护功能对Excel工作簿进行保护。最后,企业还可以将Excel对薪酬的管理与相关财务软件、薪酬管理软件的使用结合起来,作为薪酬管理的辅助表格,提高薪酬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六、结束语

自Excel软件上市至今,已经成为被广大办公者所熟悉且公认的功能强大的电子表格办公软件,其特征决定了其能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Excel软件在薪酬管理当中应用虽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但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电子表格设计的灵活性、易于理解及操作性终究使得Excel软件给工资管理核算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进一步发掘Excel电子表格的功能,增强工作人员使用Excel软件进行工资核算管理工作的能力,终将减轻财会人员薪酬管理工作中的压力与负荷,提高财会人员薪酬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企业的薪酬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浅谈中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张莎;人力资源管理2010-06-08

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探析论文

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对于企业影响越来越大。而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薪酬管理效率不仅仅影响着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同时对于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人民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远远高于精神需求,这就决定薪酬必然是影响企业职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创新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这已经成为了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此首先论述了薪酬管理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下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创新路径

一、关于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理论分析

(一)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概念

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指的是在相关的法律框架内,企业为了更好地调动职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企业发展目标,进而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和手段对薪酬管理进行设计的过程。具体来说,企业的薪酬管理主要包括薪酬发放标准、薪酬组成要素以及薪酬的分配结构等,这些因素对于企业职员工作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种类

一般来说,企业的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主要包含两种,即经济型薪酬管理和非经济型薪酬管理。经济型薪酬管理指的是依据职员在某一阶段的工作情况以及其为企业创造的价值,给予企业职员一定的物质奖励。这种奖励突出的表现在绩效工资以及奖金上,其对于职员的激励效果也最为明显,但是其激励的时效性较低。其次是非经济型薪酬管理。这主要是通过对职员的人文关怀以及其他精神奖励,使得企业职员对于工作具有更高的认同感,最终提升职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重要性

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首先良好的薪酬管理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职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当下员工选择企业的重要因素就是工资水平,这是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所决定的。企业良好的薪酬管理主要体现在科学、公平的薪酬体系,而这恰恰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职员的物质需求,同时减少其对于企业的不满。其次,有效地薪酬管理对于企业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意义重大。薪酬管理体系的制定和企业的发展目标以及经营水平紧密相关,一般来说企业薪酬激励会明显偏向同企业发展目标一致的行为,这就会对企业职员的工作努力方向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进而使得企业职员的努力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最终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愿景。综上所述,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创新薪酬管理的措施和手段在企业的经营中是十分必要的。

二、当前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薪酬管理过于注重报酬因素

薪酬管理不仅仅包含着报酬因素,其也包含一定的奖金、绩效工资等,只有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地整合,薪酬管理的重要价值才会被凸现出来。在企业的人员构成中人员的学历、技能和工作积极性都会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其不可能仅仅通过固定的报酬去涵盖全部的情况。这就需要企业在薪酬管理管理中注重按劳分配的原则,设置一定的绩效工资、奖金等。但是在当期很多企业的薪酬管理中主要注重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奖金在工资中占比相对较少,这就使得薪酬难以对企业职员产生影响,进而不利于职员工作积极性的调动,更不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

(二)没有实现薪酬管理与企业发展目标脱节

在很多企业管理中薪酬管理体系的设置是十分的粗放的,其主要是参考行业的基本工资标准,再结合企业职员的表现和企业经营业绩来制定,而并没有切实的考虑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愿景,这种情况在中小企业中最为常见。企业薪酬管理和企业的发展目标脱节,这不仅仅使得薪酬管理难以体现自身的导向价值,同时也会使得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实际经营相脱节。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不仅仅注重薪酬的公平性,同时其也会注重薪资和企业发展目标的相一致。但是由于这需要科学的薪酬管理设计,很多企业并不具备上述的`水平和能力,这就使得企业为了节省相关的成本和精力,在薪酬管理体系的设计上直接套用他人的模式,最终造成薪酬激励失效或者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三、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创新路径

(一)完善企业薪酬管理体系,注重多层次薪酬体系设计

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不仅仅包含基本工资,同时也包含绩效工奖金等薪资。因此,企业在进行薪酬体系设计的时候,其应该结合不同薪酬要素的价值和特性,对薪酬管理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例如在基本工资上应该以满足企业职员的基本需求为主,其在整个员工薪资构成中的占比不应该太高。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消除企业职员对于薪酬的不满,同时也为绩效工资等留下足够的空间。其次,在薪酬管理中绩效工资的设定不仅仅和职员的表现相一致,同时企业应该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只有这样薪酬管理才可以既满足激发职员工作积极性的要求,同时也可以使得企业职员的努力方向和企业目标相一致。最后,在薪酬管理中的奖金设计也应该注重激励作用。综上所述,对于企业来说应该设计多层次的薪酬设计体系,只有这样才可以最大程度上凸显薪酬管理的价值。

(二)薪酬管理和企业发展目标相结合

薪酬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企业的发展,所以薪酬管理应该和企业的目标保持一致。薪酬管理的重要价值之一就在于其对于职员行为的导向作用,良好的薪酬管理制度可以使得员工的努力方向和企业目标保持一致。对于员工来说其工作最主要的动机就是获取金钱,因此薪酬对于员工的引导作用无疑是最强的。所以在进行薪酬管理设计的时候,应该在绩效工资的设计上侧重于企业的目标,这样就可以使得企业职员自觉的和企业目标保持一致。当然在薪酬管理的设计中不应该仅仅考虑企业目标,同时管理者也应该和职员进行沟通,使得薪酬体系的设计在企业目标以及职员利益之间寻得平衡,进而避免由于过度重视企业的目标导致职员利益受损。

四、结语

薪酬管理设计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职员的工作积极性等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因素越来越重要,企业只有设计科学、完善的薪酬管理体系,其才可以在人才争夺战中抢得先机和宝贵的人才,进而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为企业薪酬管理水平的改善提供富有建设性的建议,使得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可以获得更加优质的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1]卢锦.浅议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J].管理观察.2014(29)

[2]宋界霖.浅论人力资源薪酬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4(01)

[3]王凤娟.试论人力资源的薪酬管理[J].现代商业.2014(09)

[4]沈静.从国有企业的视角研究薪酬管理[J].生产力研究.2010(02)

[5]贾惠棱,李维刚.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J].中国商论.2017(12)

华为薪酬管理论文

一、华为的薪酬管理思想 华为的薪酬管理思想,可简单总结为两句话“以贡献为准绳、向奋斗者倾斜”: 1、以贡献为准绳 “我们的待遇体系,是基于贡献为准绳的。我们说的贡献和目标结果,并不完全是可视的,它有长期的、短期的,有直接的、间接的,也包括战略、虚的、无形的结果。 因为只有以责任结果为导向才是公平的,关键过程行为考核机制,与此没有任何矛盾。关键过程行为与成功的实践经验,有价值的结果,是一致的。——任正非《2010人力资源管理纲要第一次研讨会上的发言》》 2、向奋斗者倾斜 华为在2011年4月14日组织专门的讨论,讨论中,任正非提出将华为的员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普通劳动者,第二类是一般奋斗者,第三类是有成效的奋斗者,华为要将公司的剩余价值与有成效的奋斗者分享,因为他们才是华为事业的中坚力量。 “我们在报酬方面从不羞羞答答,坚决向优秀员工倾斜。工资分配实行基于能力主义的职能工资制;奖金的分配与部门和个人的绩效改进挂钩;安全退休金等福利的分配,依据工作态度的考评结果;医疗保险按贡献大小,对高级管理和资深专业人员与一般员工实行差别待遇。”——任正非《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二、华为薪酬体系的发展历史 简单梳理,有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实行非物资薪酬的薪酬策略 在华为处于创业初期前八年,处于起步阶段,各种外部资源缺乏,采取与当时所处阶段最相适应的非现金式的员工激励政策。就是说,不论员工的年龄和资历,只要你对公司做出大的贡献,即使是刚刚毕业几年的大学生也能够管理几十个人的团队。据说在华为,年纪最小的高级工程师的记录是19岁,另一个记录,最短时间升任高级工程师所用的时间是加入公司的一周后。另外,为了缓解给予员工浮动收入或者奖金带来的现金压力。华为创业2年后开始陆续建立全员的股权激励制度,这在当时是市场上极其罕见的。 第二阶段:实行领先市场的薪酬策略 华为在随后的5年间,企业从创业阶段过渡到高速发展阶段,企业的内外资源非常“给力”,开始实施了领先市场的薪酬策略。当时华为每年新增的人才数量不少于 3000 人。为了能够保证足够多高质量的科技人才的及时到岗和留用,华为的薪酬策略从最初的非经济性薪酬转变为高薪酬 高压力 补助 加班费的模式。“有竞争性的薪酬”成了当时华为薪酬政策的代名词,对于应届生起薪和一般社会招工的薪资增长比率,都高出深圳一般公司的 20%左右。 另外,华为的薪酬长期激励制度开始演化为现在的虚拟受限股,开始的全体员工固定配股分红(截至2014年12月31日,华为员工持股人数为82471人) 第三阶段:实行获得分享制的薪酬战略 从2005年到现在,华为渐渐步入成熟的发展阶段,业务已经拓展到海外,并且国外的业务销售已经超过了国内销售额。相应的,华为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量开始增加,尤其是对一些级别比较高并且对公司起着关键作用的职位,比如高级法律顾问、销售总监、财务总监等。 此时,华为采取的薪酬策略实行基于能力的职能工资分配制,奖金的分配与团队和个人的绩效直接挂钩,退休金发放的多少依据平时的工作态度表现,医疗保险按照个人对公司的贡献度,对于公司高级别的重点职位和一般员工实施差别化待遇,从而使公司的薪酬战略同业务战略的发展阶段相匹配,达到最优化组合。 三、华为的薪酬构成 华为将报酬分为两大类,即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 外在激励:主要由基本工资、固定奖金、现金津贴、浮动收入、长期激励和福利待遇共同组成的以金钱形式给与报酬的全面薪酬; 内在激励:体现在工作内容、文化氛围和工作生活平衡度上的精神方面的感知。具体就是工作内容的挑战、培训发展的机会、文化氛围的和谐、公平透明的机制、同事的互助友爱等等一系列非物质方面的因素。 通常来说,五种主要的薪酬组成部分对员工在吸引加入、继续留任和激发激励三大功能上分别起着高、中、低三个不同作用。 当然,对保留员工影响最大的薪酬组成项属于长期激励,即股票认购。华为在每个财年开始之际,华为各个部门的高层管理人员开始确定新的年度符合认购股票资格的员工名单。 需要确定标准的维度是员工的入职时间、总工作年限、现岗位工作时间、岗位级别、上年度业绩表现、团队合作度和员工总评价,最终会得出确定符合条件的员工可以购买的股票性质以及股权数。 新进员工(需要一定的级别),即入职必须满一年的员工即可享有华为的内部职工股权,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购买、套现或者放弃这三种形式的选择。 对于工作年限比较久并且业绩比较好的员工,奖金和股票分红收入相比较一般员工而言会比较高。5年以上干得好的,年终奖(一般第二年年中发)可以达到10万 ,股票收入也能达到10万 。近几年的分红能达到30% 左右。 华为内部股的发放配额并非是固定不变的,通常会实时根据“能力、责任心、付出、工作积极主动性、风险担当”等因素作定期动态调整。 在华为的股本结构中:30%的优秀员工可享有集体控股,40%的骨干员工按照一定的比例控股,10%到20%的低级别员工和新入职员工只能视具体情况而定适当参股。 四、华为薪酬结构设计 华为薪酬结构的制定,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的: 1、在分析公司战略的基础上,确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需要的是高质量的高科技人才,因此,如何能够招聘到并留住这些高质量的高科技的人才,成为华为制定薪酬策略的出发点。 2、对公司内部所有的岗位定期进行岗位评估和分析评估最终得出相应的岗位总分,再按照分数把职位归放到相应的级别岗位,整理并更新完整的岗位说明书、岗位分类以及岗位编制。 3、借助外部薪酬咨询公司的市场调研报告,定期进行外部对标和内部诊断,使得企业薪酬水平的制定和调整都建立在内外部公平的基础之上。 五、华为的薪酬定位 目前市场超过百分之五十的企业都会把薪酬组成定位在中位置上,百分之三十左右的企业会定位在中位置到七十五分位值之间,这是企业用来招聘和留任员工的比较好的操作实践。 华为目前的薪酬定位是高于七十五分位的,验证了任正非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薪酬策略,这也确实为华为招揽了不少优秀人才。 在按照不同级别对薪酬定位时,市场上的普遍操作是中级管理层(包括中级管理层)以下的定位在中位置,中级管理层(包括中级管理层)以上的定位在中位置到七十五分位值之间。 华为目前是将中级管理层(包括中级管理层)以上的定位在七十五分位值以上,其余级别定位在中位置到七十五分位值之间。 华为这种明显高端与市场普遍定位的操作,是要跟企业的经营战略和价值观相符合的,即应对华为“高质量、高压力、高效率”的组织文化。 六、华为的薪酬一致性 薪酬一致性,就是说对所有部门和级别是采用一套架构体系还是区别对待。通常市场上会按照四种评判标准来决定是否有必要采用多套: ①按照运营类型来看,生产类型部门和非生产类型部门之间是否存在比较大的薪酬给予标准和管理方式; ②按照部门来看,是否要实施不同的标准,即生产、销售、研发和后勤行政,是否一致对待; ③按照城市或者国家划分,针对当地的政策或者环境,是否要区别对待; ④按照级别,管理层是否要比非管理层享受到更好的待遇。 华为在按照部门划分和级别划分上,实施了不同的薪酬体系; ①市场定位不同,华为在市场定位上对管理层和非管理层是不同的,决定了薪酬的不一致性; ②对于华为来说,研发部门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在研发部门上也体现出不同于其他部门的薪酬结构设计。 七、华为的薪酬公平性 在薪酬公平上,到底内部公平和外部竞争哪个更重要? 华为在处理公平上,大原则是尽量平衡双方面的考虑,如果出现矛盾时,会优先考虑外部竞争。 而在内部公平方面,华为的薪酬分配根据员工个人能力和对组织的贡献,激励奖金的多少要看个人和团队的绩效评估。 主要原则: 1、华为在薪资分配上坚定不移地向优秀员工倾斜。 2、华为的薪酬机制明确定岗定责、定人定酬, 3、华为对员工岗位的分配是严格按照岗位说明书进行的,以确保人岗匹配; 4、工资分配采用基于能力的职能工资制,对岗不对人,支付与员工岗位价值相当的薪水; 5、奖金的发放分配与部门和个人的绩效改进挂钩,多劳多得,以此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八、华为的薪酬支付形式 目前市场上薪酬支付通常有两种比较合适的方式,按岗定薪和按人定薪。按岗定薪的特点主要在于: 1、通过提高薪酬成本的可预测性而提供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2、相同或者性质类似的岗位的薪酬可以互相参考; 3、为了让员工的薪酬有明显的增长,必须晋升员工的级别或者转岗; 4、管理方式比较传统。 相比较而言按人定薪更加适合现代化企业的应用,它的优点在于: 1、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励员工获取更多的技能、承担更多的职责; 2、需要实行以技能、宽带为基础的薪酬和绩效管理与之相匹配; 3、管理方式相当灵活。 华为目前在薪酬支付将两种结合在一起进行管理,对于公司来说不会起决定性作用的岗位会采用比较简单的按岗定薪,对于研发岗位和销售岗位会稍微偏向按人定薪。 九、华为的薪酬项配比 华为对于具体报酬不同形式的分配是有规律的,按照级别来制定薪酬结构,即:从大的层面来看,公司共分为四个级别,即操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 这四个级别的薪酬项的配比是: 经实践证明,这是分配比例是比较科学合理的,既能够用灵活的长期激励机制留住高层管理人员,同时短期激励对于新员工有很大的鼓励作用,最大程度的充分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十、华为的薪酬浮动 薪酬浮动主要在于看是强调固定薪酬还是强调浮动薪酬。强调固定薪酬的特点在于: 1、基于绩效的薪酬激励较少; 2、提供员工更多的安全感和薪酬的可预见性; 3、可能成为公司长期的财务负担。 强调浮动薪酬的特点在于: 1、可以更好的根据公司盈利情况调整薪酬成本; 2、只给部分员工提供了薪酬的安全感和可预见性; 3、员工在公司经营好的时候期待很好的报酬,但在公司经营不佳的时候却难以接受下降的薪酬。 十一、华为的薪酬沟通 在薪酬沟通上,要明确是应该积极地和员工进行普及和互动还是消极被动的回答员工问题,如果需要对员工进行有选择性的沟通,要明确信息公开沟通的程度。具体可参照华为的如下的薪酬沟通模板: 另外,薪酬沟通中,向员工收集需要的方法可根据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潜在员工:为什么他们要申请我们公司的职位?为什么他们拒绝了我们的offer?为什么他们接受我们的Offer? 2、在职员工:员工敬业度调研,分组的员工的信息收集,员工建议箱; 3、离职员工:员工离职面谈。 十二、华为薪酬体系的启发 问题来了,我们从华为的薪酬体系借鉴到什么? 1、体现公司整体战略 华为员工按研发、生产、市场销售和客户服务划分四个体系,其中,研发部门和市场销售部门的薪资福利水平明显高过生产和客户服务部门,这也是由公司的战略决定的。 华为按照贡献和能力为员工定级别,华为的员工薪水级别分为10级,不同级别的员工薪资和福利不同,员工干满一定时间可持有企业股权。这种薪酬管理模式充分考虑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战略。 2、薪酬制度的创新性 华为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最具特色的毫无疑问是股权激励和任职资格体系。一般国内企业主要关注基本工资和奖金等中短期激励,但是对高科技知识型企业的核心人才来说,他们更关注的是股权或期权的长期激励。 华为的这种员工内部持股制度开创了中国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先河,同时在华为资金匮乏的时候,采取员工持股的激励方式大大调动了华为人艰苦奋斗的韧劲。 3、注重团队薪酬激励 华为的团队文化倡导“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薪酬体系也不例外。历次变革,都是以团队为基础来开展项目,针对团队统一设计有针对性的激励方案和薪酬策划,即便是销售人员拿到的浮动收入,也是根据团队乃至公司的整体业绩来考评发放的。 而我国的大多数同行仍然比较关注个人奋斗对企业的贡献度,由此薪酬制度的设计也都是基于个人来考虑。 4、海外薪酬本地化 针对海外员工薪酬体系的制定,华为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制度是否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能否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对当地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其次结合华为本身的经济支付能力,参照“对内公平性,对外竞争性“的标准来制定薪酬标准。 现在很多国内企业逐步开展跨国业务,对于海外员工的薪酬方案,如果盲目地照搬照抄,不考虑实际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

华为人力资源体系最成功的是三点,一点是人力资源储备,一是人员长期激励,一是强势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建立和贯彻。1,在1999年,华为开出的本科薪水是4000,还包括800的饭补,应该是优于绝大多数的企业的,对当时上学一个月消费300块的我们来说,是有巨大诱惑的。公司在2001年左右更是开始了所谓海量招聘,优秀大学的相关专业甚至出现一锅端的现象,人才的争夺本质上是企业竞争第一,也是根本的环节。2,人员长期激励,现在华为中层年收入百万以上的,我认为肯定是以千记的,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长期的股权激励。华为有一套非常“刺激的”期权激励计划,曾经一度每股分红3块多。这些长期的激励为华为留住了大量的人才。3,华为的企业文化是上两点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当一个企业一年新招几千名本科生的时候,必须要有强大的企业文化来影响,规范,培训这些职场新人的行为。吃得多不是本事,消化的好才是:)其实华为政策里没有海量招聘海量淘汰的东西存在,过去十年华为的人员增长了10倍,每个培养过的人都很有价值。组织基础建立一个人力资源体系,首先面临的是组织基础问题。各级人力资源部门怎样设置、怎样管理,选什么样的人做人力资源管理者?华为的HR组织基础十分独特,三个关键词是:人力资源委员会、行政与业务关系分离、懂业务的HR。人力资源委员会华为实行委员会制,分为五级,公司层面由总裁、副总裁组成,二级委员会由业务部门主要决策层的经理们组成,如此往下,直到由事业部的主任、副主任,业务经理组成的五级委员会。委员会是决策和评价的机构,通过集体决议来贯彻公正、公平的理念。委员会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发出声音,因此是公平的;但如同这个故事所表现的,它同时也要服从华为的另一个关键原则:从贤不从众。行政与业务关系分离华为的人力资源部门分多个层次,从功能齐全的公司层面人力资源部,到各事业部、职能部门内的干部部。人力资源总部和各部门人力资源部的关系是“行政与业务关系分离”。各级干部部的行政隶属关系归各所属事业部或职能部门,其个人的业绩考核、工资与奖金由所属部门直接负责,而其人力资源业务管理归总部人力资源部直接领导。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各级部门HR们在业务归属上被认为是人力资源总部自己的人,这令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人力资源总部中,从而加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否则,各部门HR们会把人力资源工作看成是“上面”的要求,工作就很难落到实处。另外一个原因是,各个部门的考核指标是不同的,由本部门内的人力资源部来定,也能更有针对性。懂业务的HR什么样的人能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首先,人力资源总监应该是本系统的二把手,也就是“一把手管业务,二把手管干部”。其次,人力资源者必须懂业务,必须“沉”到战略决策过程中去,才能成为企业的战略伙伴——事实上,目前流行全国的“战略伙伴”观念,在前些年彭剑锋剑锋教授为华为做咨询时就已经提出了。人力资源机构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集体决议、业务与行政与业务关系分离的基础上,简单的说就四个字:选育用留。没用顿号?确实没有,因为这四个职能是紧密联系的,渗透到人力资源各个部门中去。它们纠缠得如此紧密,以至于难以单独把每个功能抓出来谈。比如一个“选”字,就贯穿了招聘、调配、任职资格标准、绩效考核;而一个“留”字,则从新员工培训,到职业生涯设计、薪酬、荣誉激励,事实上还要算上“掠夺毕业生”的招聘策略……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又岂是4个字了得!不过,只要您真正了解了华为人力资源部的各个机构,这4个字就很容易理解了。当各级人力资源部门真正成为战略伙伴之后,各个机构便开始发挥自己的功能。公司层面的人力资源部包括招聘调配部、薪酬考核部、任职资格管理部、员工培训部这四大支柱,此外还有荣誉部和人事处等。每一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故事。它们因解决华为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而生,为华为企业文化的落地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公平与效率之源——考核薪酬处和其他很多快速成长的企业一样,最先挑战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是薪酬和考核。高薪策略:源自企业家精神的高效手段在华为工作标志着“高额收入”。在华为,只要是本科毕业,年薪起点就在10万元,这是招应届大学生的标准(从社会上特招过来的更高),至于工作一两年后达到20万元以上是很轻松的事。2002年后,内部股改为期权,新来的员工收入要少一些,但达到年薪15万元也不是难事。在华为,年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以千人计;其他人,虽没有年薪10万元,绝大多数也不会少于年薪5万元。本质上,华为的高薪来源于总裁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华为基本法》第六十九条:“华为公司保证在经济景气时期和事业发展良好的阶段,员工的人均年收入高于区域行业相应的最高水平。”一位评论家说:“任正非掌握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根本的东西,那就是价值分享,要敢于与他人分享财富和事业的价值。”高薪体现了华为高效率用人之道。杨东龙认为:“企业雇佣一个人,不仅是要雇身体、双手,更要雇心和脑,拿什么东西能够解决呢?就是钱。”工作与生活紧密不可分,如果员工为生活担忧得多一些,工作上用心就一定减少。给他3000元,只能发挥30%,给他5000元真的能发挥100%,甚至120%。华为的高薪,让人全身心全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员工成本除了支付薪水外,还有相当大的部分在于对管理的投入,无论员工产出多少,管理和沟通成本都不会明显变化。高薪便成为挖掘潜力的最好方式,同时,也避免了人才流失带来的损失。华为人虽然流动性也大,但往往是出去创业,很少是被“挖”走的!员工持股计划:知本主义华为很早便实施员工内部持股计划。一个刚刚毕业,一无所有的大学生,在华为工作一两年后就能获得股权。员工收入中,除工资和奖金之外,股票分红的收入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股票如何发,是综合员工的职位、季度绩效和任职资格状况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在华为看来,知识能产生巨大的增殖价值,让员工通过知识获取资本,可以极大地激励和凝聚员工,这就是“知本主义”的涵义。2001年前华为处在高速上升期,华为原薪酬结构中股票发挥了极其有效的激励作用,这段时间的华为有种1+1+1的说法,即员工的收入中,工资、奖金、股票分红的收入是相当的。其中股票是当员工进入公司一年以后,依据员工的职位、季度绩效、任职资格状况等因素按一元每股的价格派发,一般是用员工的年度奖金来购买。如果新员工的年度奖金还不够派发的股票额,公司会贷款给员工,而员工也是很乐意于这种贷款。员工凭什么能获得这些?凭借的是他的知识和能力,在华为,“知本”能够转化为“资本”。绩效考核:优劣分明,持续改进高薪和股权使华为的薪酬对外具有极大优势,但要保证内部公平性,考核不可或缺,它是重要的报酬决定因素之一。在薪酬考核部,绩效考核与报酬管理二位一体,他们的一个信念是:“决不让雷锋吃亏”。华为对学雷锋的文化假设是:雷锋精神的核心本质就是奉献,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奉献,踏踏实实地做好了本职工作的精神,就是雷锋精神。而绩效考核与报酬分配系统要保证使这种奉献得到合理的回报。另一个信念则是:“通过5%的落后分子促进全体员工努力前进”。跑得慢的会被吃掉。华为人并不是生来就是一条条狼。原华为副总裁兼人力资源总监张建国建国建国说:“要把一群食草动物转变为一个狼性组织,必须有狼的出现。也就必须有被狼“吃掉”的个体!”在华为公司,考评体系的建立依据以下假设:>> 华为绝大多数员工是愿意负责和愿意合作的,是高度自尊和有强烈成就欲望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点突出的人往往缺点也很明显。>> 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应该体现在工作绩效的改进上。>> 失败铺就成功,但重犯同样的错误是不应该的。>> 员工未能达到考评标准要求,也有管理者的责任。员工的成绩就是管理者的成绩。员工和干部的考评,是按照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对每个员工和干部的工作绩效、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的例行考核与评价。工作绩效的考评侧重在绩效的改进上,宜细不宜粗;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的考评侧重在长期表现上,宜粗不宜细。考核和薪酬紧密联系,并不意味着考核仅仅是为报酬服务。华为的绩效考核以绩效的改进为目标。主管要对下属进行辅导、检查,再做出评价。和下属的沟通列入了对各级主管的考评。员工职业化能力助推器——任职资格管理部1998年,任职资格管理的第一个使命,是解决秘书问题。1998年,意识到员工的职业化能力问题的,首先是秘书职位。华为的秘书基本是大学本科毕业的,一开始进华为往往图工资高,说自己什么都能做,便做了秘书。几个月后,觉得秘书好像就是打杂,便不想做了——但他们的职业能力实际上并没有提高。后来人力资源部便开始探索秘书的任职资格:打字速度、会议通知、会议所用的文具、会议过程管理、做会议纪要的方法,办公室信息管理、各个部门的流程的连接。比如开会前半小时打电话落实一下,职业化水平就体现在这样的细节中。资格体系做好后,秘书们终于明白了自己发展的方向。后来,华为的秘书一个顶仨。像电脑管理、文档管理、电话处理,别的单位得招3个人来做,在华为一人足矣。省下了工资、管理费用、工作空间,效率还更高。秘书问题解决后,人力资源部成立了两个任职资格研究小组,每组三人,开始制订其他人员的任职资格体系。全国各地选出了20名优秀的销售人员,研究小组人员跑到各办事处,和这些优秀销售人员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看他们怎样拜访客户,怎样谈判,最后订出一到五级的任职资格标准。后来正式成立了任职资格管理部。为了使员工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价值,有一个更大更广的发展空间,任职资格管理部设计了管理与专业技术双重职业发展通道。员工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结合业务发展,为自己设计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通道,逐步实现职业发展规划。华为,6个培训中心统统归属于任职资格管理部之下,乍看不可思议,其实顺理成章。许多企业都为之头痛的培训无效问题,往往是由于缺少任职资格体系,无法得知“现有”和“应有”的差距。而在华为,有了任职资格体系,从某一级升到上一级,需要提高的能力一目了然,培训便具有针对性。任职资格标准牵引推动,培训体系支持配合,强调开发功能,真正解决员工职业发展问题。到1999年,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架构基本成形,绩效管理体系、薪酬分配体系和任职资格评价体系互通互联,三位一体形成动态的结构。这套标准的优越性在于,华为对员工的评价、待遇和职位不一定具有必然的关联性,在摆脱利益裙带关系之后,职位只是企业中做事的一个简单标志。去除了官本位后的任职机制,员工上升通道自然打开。人与岗位的匹配——招聘调配部大量进人,大量出人是华为的特点——似乎也是很多招聘草率、留不住人的企业的特征。然而两者存在根本区别。华为进人多,是“集中优势力量压倒对手”的狼群方针的体现,具体的招聘过程非常严谨。华为在招聘和录用中,注重人的素质、潜能、品格、学历和经验。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在人才使用、培养与发展上,提供客观且对等的承诺。公司有严格的面试流程,一个应聘者经过人力资源部、业务部门的主管等四个环节的面试,以及公司人力资源部总裁审批才能正式加盟华为。为保证招聘质量,公司针对主要的岗位建立素质模型,对素质模型中的主要素质进行分级定义,统一各面试考官的考核标准,从而提高面试考核的针对性和准确性。有了标准,还得有执行标准的人才行。华为建立了“面试资格人”管理制度,对所有的面试考官进行培训,合格者才能获得面试资格。而且每年对面试考官进行资格年审,考核把关不严者将取消面试资格。人才进来后,会不断流动,能上能下,征伐四方。华为的调配和一般公司不同,往往不是把差的人调走,而是把最好的员工“发配”各地。一位华为的工程师在文章里写道:“我们开始都不理解,为什么公司派最好的人去农村、去基层……后来终于明白了任总的苦心:只有最好的人去,才能有感受,有学习,真正了解基层,回来以后才能真正改进工作。”另一位员工感言:“在华为的短短4年,我得到了难以想象的丰富经历,从研发、到市场、到服务,在其他企业是完全不可能的。”华为的人员调配致力于锻炼优秀者,搅活“沉淀层”。狼群训练营——员工培训中心事实上,华为人的心理契约,从进入公司的第一天就开始逐渐形成了。员工培训中心专门做新员工培训,主要针对应届毕业生。华为非常重视校园招聘,因为应届毕业生有自己天然的优势:充满活力、充满激情、容易培养,很快就能成为公司的骨干力量。华为1997年招聘应届生700人,1998年为2000人,1999年为4000人,到2000年竟达近7000人。关于华为“圈人”的气势,业内流传了一个传说,华为到一个知名高校,便说出这样的“狂语”:“工科硕士研究生全要,本科的前十名也全要。”华为的“洗脑”是出名的,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学校,还保留着大学生桀骜个性的新员工,如何就变成了像是一个模子出来的华为人呢?新“生”入职开始接受培训,首先进入一个大队接受企业文化以及相关的制度法规教育等综合性培训。这一环节最关键的是教授大家做人。通过普通员工和高层领导多次现身说法,“让你知道华为公司的理念,华为公司的做人方式”。让员工成为一个正直、诚实的人,一个有大事业的人。下一步是技能培训。做市场进入培训一营,不是教授销售技巧,而是教授产品,即使是文科生都要接受产品技术培训,从通讯原理开始,直到工厂参观。光让新人知道技术还不成,还要知道客户在想什么。3个月后,华为会把新人派到“用户服务”前线去,到地方,和用户服务工程师一起干。再3个月才能调回总部。进入二营,内容转为市场和客户服务,观看胶片和VCD,一遍一遍地听老师介绍,私下彼此辅助交流,被安排到客户服务展厅去,向客户讲产品。后面还会根据不同的岗位接受不同的考验。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新人几乎一年内“白吃白喝”,就是学习。华为光这一项培训投入花费就很可观。但这一步工作帮助了华为的新人“洗脑”。有人对这样的洗脑颇有异议,然而,如果一个人能够变得更加正直、更加积极,如果一个人的梦想和荣耀能够被重新点燃,那么,这样的洗脑有什么不好吗?

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也更加规范,而作为企业管理中一项关键的组成部分——薪酬管理,则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一个企业中有着合理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则为最大限度的招揽和吸引优质精英,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推动企业茁壮发展提供了保障。然而对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薪酬管理制度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形式单一、薪酬管理制度设计缺乏科学性、与企业发展战略不匹配等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广东深圳,主要经营业务范围包括无线电、微电子、通讯、路由、交换等,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在2013年超过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商。近年来,华为智能手机业务发展迅猛,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截止到2016年底,华为的员工总数达到17万人,其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解决方案在全球170个国家广泛应用,全球绝大多数运营商和一半以上的人口都享受到华为提供的服务。2016年8月,华为凭借亿元的年营业收入位列“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首位,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名列第27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之所以能发展如此迅猛,并跻身通讯行业前列,与其极富创新性,极具竞争力的薪酬管理体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华为的薪酬管理制度,希望能为我国其他企业提供借鉴。一、薪酬管理理论概述(一)薪酬和薪酬管理薪酬是指企业的受雇员工由于向企业付出劳动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经济收入、有形服务和福利。薪酬管理,是企业内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制定有关员工提供劳务应获得的报酬的标准、政策和分配方法的动态管理过程。(二)薪酬的构成薪酬包括经济性薪酬和非经济性薪酬,其中经济性薪酬包括直接经济薪酬(如:基本工资、加班费、奖金等)和间接经济薪酬(如:带薪休假、医疗保险、养老金等),非经济性薪酬包括满足感、赞扬与地位、雇佣安全、挑战性的工作机会、学习培训、升值空间等。(三)薪酬管理的内容1.薪酬的目标管理,即薪酬管理制度要和公司的经营战略、组织战略相匹配,符合发展要求,还要和员工的个人需要协调一致。2.薪酬的水平管理,即薪酬管理制度要随着企业发展状况适时更新和调整,员工的薪酬也要随着绩效的多少、经验的积累、技能的提高等动态调整。3.薪酬的体系管理,即薪酬管理制度要完整,内容要全面,不仅包括工资、奖金、股权等经济性薪酬的管理,还包括个人成长、职业发展、学习培训等方面的非经济性薪酬的管理。4.薪酬的结构管理,即薪酬管理制度的层级划分要适度,不同的工资级别之间的差距要合理。5.薪酬的制度管理,即薪酬管理制度如何设计、确定并实施,如何保证公平公开。二、华为的薪酬管理制度分析(一)华为公司薪酬管理制度的内容和措施:华为的经济性薪酬:工资、福利、加班费、奖金、股权等。1、基本工资华为员工刚入职时的基本工资是按照职位和学历来确定,但是这些因素影响都不是很大,尤其是进入华为1~2年后。华为内部建立了独特的任职资格评价系统,按照员工的业绩和考核将员工分为不同的级别,华为全体员工一共分为22级,工作2年可以升一级,在国外工作的话上升速度略快于在国内。刚毕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进入华为从13级开始,到了基层和中层管理人员就是17级、18级的水平,最高的21、22级就属于总裁级别了,比如任正非这样的。不同的级别相应的对应工资也有差别,2014-2015年华为对薪资基准进行了一次大幅度调整,13级月薪在11000左右,上下浮动为2000元,14级在15000上下,15级在19000上下,16级在23000上下,17级在27000左右上下,以此类推,级别越高,工资越多。18级以上,税前年薪都百万以上,在华为,国内员工和外派员工,光年薪百万者就高达数万人。在重金高薪的吸引下,大批高科技精英人才涌入华为。2、福利待遇除五险一金等基本法定保障福利外,还有出差交通补贴等福利,员工福利全部采用货币化的形式,交通补贴每月都直接发放到员工的工卡里,不得支取现金。只有在每年年底工卡里的福利数高于一定数额或者员工离职时才可以一次性全部取现,同时要扣除20%的个人所得税。平时工卡里的这笔钱职工可以用于购买车票、在公司餐厅就餐、在基地的所有服务设施(超市、理发厅、健身场所等等)消费等。公司还为全体员工提供诸如集体旅游、生日祝福、慰问生病员工等特别人性化的保障性福利。除此之外,公司基于职位、层级或绩效的不同,对部分员工提供额外的特殊福利。3、加班费在华为,员工加班是家常便饭。2016年,华为平均工作日加班时间达小时,更不必说周末和节假日有时候也要加班。不过加班时间长,加班费自然也越多,作为对员工放弃休息时间为公司做贡献的补偿。平时晚上的加班费是本人工资的倍,周末的加班费是其两倍,法定节假日则为三倍。

华为薪酬管理的特点就是多劳多得,统筹分化对有功劳的技术含量高的进行多分配辅助性行业就是稍微低一些

华为薪酬研究论文

华为薪酬管理思想】华为的薪酬管理思想,可简单总结为两句话“以贡献为准绳、向奋斗者倾斜”:1、以贡献为准绳“我们的待遇体系,是基于贡献为准绳的。我们说的贡献和目标结果,并不完全是可视的,它有长期的、短期的,有直接的、间接的,也包括战略、虚的、无形的结果。因为只有以责任结果为导向才是公平的,关键过程行为考核机制,与此没有任何矛盾。关键过程行为与成功的实践经验,有价值的结果,是一致的。——任正非《2010人力资源管理纲要第一次研讨会上的发言》》、向奋斗者倾斜华为在2011年4月14日组织专门的讨论,讨论中,任正非提出将华为的员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普通劳动者,第二类是一般奋斗者,第三类是有成效的奋斗者,华为要将公司的剩余价值与有成效的奋斗者分享,因为他们才是华为事业的中坚力量。“我们在报酬方面从不羞羞答答,坚决向优秀员工倾斜。工资分配实行基于能力主义的职能工资制;奖金的分配与部门和个人的绩效改进挂钩;安全退休金等福利的分配,依据工作态度的考评结果;医疗保险按贡献大小,对高级管理和资深专业人员与一般员工实行差别待遇。”——任正非《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华为薪酬发展史】简单梳理,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实行非物资薪酬的薪酬策略在华为处于创业初期前八年,处于起步阶段,各种外部资源缺乏,采取与当时所处阶段最相适应的非现金式的员工激励政策。就是说,不论员工的年龄和资历,只要你对公司做出大的贡献,即使是刚刚毕业几年的大学生也能够管理几十个人的团队。据说在华为,年纪最小的高级工程师的记录是19岁,另一个记录,最短时间升任高级工程师所用的时间是加入公司的一周后。另外,为了缓解给予员工浮动收入或者奖金带来的现金压力。华为创业2年后开始陆续建立全员的股权激励制度,这在当时是市场上极其罕见的。第二阶段:实行领先市场的薪酬策略华为在随后的5年间,企业从创业阶段过渡到高速发展阶段,企业的内外资源非常“给力”,开始实施了领先市场的薪酬策略。当时华为每年新增的人才数量不少于3000人。为了能够保证足够多高质量的科技人才的及时到岗和留用,华为的薪酬策略从最初的非经济性薪酬转变为高薪酬+高压力+补助+加班费的模式。“有竞争性的薪酬”成了当时华为薪酬政策的代名词,对于应届生起薪和一般社会招工的薪资增长比率,都高出深圳一般公司的20%左右。另外,华为的薪酬长期激励制度开始演化为现在的虚拟受限股,开始的全体员工固定配股分红(截至2014年12月31日,华为员工持股人数为82471人)第三阶段:实行获得分享制的薪酬战略从2005年到现在,华为渐渐步入成熟的发展阶段,业务已经拓展到海外,并且国外的业务销售已经超过了国内销售额。相应的,华为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量开始增加,尤其是对一些级别比较高并且对公司起着关键作用的职位,比如高级法律顾问、销售总监、财务总监等。

记得薪酬管理的特点就是他一般是鼓励你做一些事情,用金钱来鼓励你,让你有很好的活力,对公司好出很大的

华为的基本工资是按到等级来定的,应届本科硕士入职13级,博士14级,内部公开查阅只显示至22级,超过22级总裁级别不公开显示级别。据多位华为员工透露,在2014-2015年大幅度提升工资基线后,每级工资差距大概在4000元。13级在9000-13000元,14级13000-17000元,15级17000-21000元,16级21000-25000元,17级25000-29000元,越往上工资薪酬差距越大。入华为五年后,年薪起码30万以上,当然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不同薪资。据说17年荣耀团队年终奖100万,这个当然要看部门效益了。华为工作四年或者五年的员工,年终奖会增长,股票每年增加配给。一个工作五年的普通员工年收入都在30万以上。市场海外更多,海外的员工第一年年薪近乎30万,而到了第五年就能达到50万左右了!

华为薪酬管理的特点,他将新城市逐渐形成一个阶梯式的,也就是说,只要你越有创意能够为公司提供更多的发展潜力的工资薪酬就会越来越高。

薪酬管理论文研究背景

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民营企业要吸引并留住高素质的人才,在世界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做好企业的薪酬管理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薪酬管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薪酬是企业中重要的部分之一,更是企业员工及管理者最关注的问题,完善的薪酬制度能够帮助企业吸引人才并激励员工更好的为企业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发展;薪酬管理;研究对策

薪酬关乎企业员工,企业的薪酬制度对员工的行为态度有着重要影响,是激励员工为企业更好的创造价值的重要因素。薪酬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本文对于企业薪酬的制定和管理进行阐述.

一、企业薪酬管理的原则

完善的薪酬管理是以公平为基础原则的,此处所谓的公平既有企业内部的公平性也有企业外部的公平性。企业内部的公平性是指企业员工的薪酬奖励应与其对企业的贡献度成正比,即员工对企业的贡献越大,其薪酬应随之增加,由此产生的薪酬差别也成起到了激励员工更好的为企业工作和奉献的重要作用。外部的公平性则是指在企业所处的相同领域或相同行业以及地区的差异应求同存异,同样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经验的员工,其薪酬奖励应基本相同。为了保障企业薪酬管理的公平性,企业的管理层应建立统一的规范制度,但也要注重企业员工的创造能力,并为企业员工提供发展平台,营造公平竞争、奖罚分明的工作环境,由此来更好的为企业吸引人才、稳定员工队伍。

二、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企业薪酬管理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薪酬管理弹性差。现如今,我国许多企业并没有形成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且管理办法落后,弹性较差,员工的薪酬标准主要由以往的经验决定或一味的根据职位决定,并未考虑到员工的能力大小以及发展前景,因此,员工也不能根据收入来评断自己的自身价值。另外,员工的劳作多少与薪酬关系不大,且绩效与企业盈利并未直接挂钩,因此,员工的薪酬波动较少,没有起到激励作用,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经济市场中,容易引起人才流失、员工不满等不良影响,降低企业的竞争能力。

2.薪酬管理缺乏公平性。使薪酬与绩效建立联系是进行科学的薪酬管理的基础,但部分企业往往只根据员工的工龄、学历、职称、职位级别等来确定员工的薪酬,而不是以员工的工作内容以及贡献程度作为主要考虑因素。由此可以看出,这与多劳多得的绩效分配原则相差甚远,因此,员工的薪酬往往停留在了“大锅饭”程度,导致了薪酬管理的不公平,也是引发员工不满的主要原因。

三、企业薪酬管理的研究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拔地而起,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生活所需,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企业的快速成长和崛起也推进了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间接的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现有的企业由于数量众多,竞争力大,在资金、规模等方面往往限定了企业的当前发展情况,因此,众多企业正面临着人才流失或员工不满的严峻挑战。

1.提高薪酬管理竞争力。企业的薪酬高低是影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势强弱的主要因素,企业应定期对所在地区以及该领域的人才需要程度以及劳动市场的平均薪酬进行了解,尤其是竞争企业的薪酬水平,以便及时调整企业员工的薪酬,保障企业的竞争力。除此之外,企业的管理者应抛弃主观认定的思想,客观的对员工的能力大小进行评判,并制定相应的薪酬激励制度,稳定员工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推进企业发展。

2.优化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既可以评判员工的能力大小,也可以激励员工更好的为企业做出贡献。制定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是提高员工自身素质以及能力的需要,也是增加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进行考核时,不仅与员工的学历、职称、工龄等挂钩,也要充分考虑员工的自身潜能和贡献多少进行评定,防止了“大锅饭”现象的出现,积极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平台。综上所述,我国对薪酬管理的研究较少,起步较晚。目前,众多企业的薪酬制度管理与当前的企业经营环境和劳动市场变化并不适合,未能与时俱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薪酬管理应更加注重员工的思想变化,并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平台,改革薪酬管理模式和方法制度,更好的推进国家的发展和企业的进步。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首先研究了企业薪酬管理的原则并对企业薪酬管理的现存问题重点阐述,提出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薪酬管理对策,为我国企业的薪酬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海,曾品红.中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3(2)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人才竞争成为了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企业只有充分发挥企业人才优势才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只有建立起一套合理规范的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机制才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本文从我国现如今的企业现状出发,总结了企业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人才激励薪酬管理

提高企业人才竞争力在现如今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拥有高素质创造力强的综合性人才才能为企业注入新的生命力。在人类现如今的资源领域,人才资源是最为重要和宝贵的资源。企业重视和不断完善企业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机制具有着双重重要意义,对企业来说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还可以促进人才找到适合的发展平台。

一、我国企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现状和问题

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最新时期,在宏观调控大背景下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都在不断受到冲击,竞争激烈,如果想提高企业发展速度,争取到更好的业绩,企业必须更加重视团队合作,提高企业的整体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如何能做到激励员工投入日常工作,提高工作积极性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在现如今的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必须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创新思维,借鉴和学习国际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从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企业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方式,在此指导下实现企业的繁荣和发展。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存在着明显的企业员工积极性不强,对待工作不够认真,松散慵懒的局面,探究其原因主要就是企业未能建立起一套合理完善的企业文化,这使得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明显不足,无法充分发挥企业年轻员工的活力和年轻人的创造力。同时企业管理不够人性化,企业的自身凝聚力不足,企业有很多的年轻人,所以并不缺乏具有活力和斗志的青年,主要是因为企业管理模式僵化,企业员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独立思考创造的工作结果无法得到认同和尊重,由此缺乏创造热情,影响企业发展。企业的文化构建如果不能适应企业员工发展需要,很难让企业员工有强烈的归属感,也会让企业的核心凝聚力得不到提高,导致员工跳槽频繁,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进步和发展。目前企业的人才激励和人才管理上就存在着很大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历至上,文凭为主。

现在很多企业过于重视文凭和学历,限制了企业招聘的条件。然而实践却充分表明了企业需要的是真正有水平和能力的综合人才。当然,学历和文凭是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标准,企业人事部门应该多方面考量竞聘者,实现学历和人才综合能力的双重筛选,同时结合岗位实际工作需求、薪酬等,综合判断能否给予人才更多的学习和晋升空间,多方面多标准选择人才。

2.重视人才引进,忽视内部培养。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人才稀缺,合适的岗位人才招聘困难,单一想通过高薪酬和优质待遇吸引竞聘者,然而企业对自身优秀有潜力的员工缺乏培养,不够重视,这种情况下对企业发展非常不利,企业自身的原有人才流失,员工整体素质发展停滞不前,内部人才得不到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企业管理的严重漏洞。实现内部人才培养,外部人才配合才能为企业发展做好人才准备。

3.企业对人才的主观主义认识。

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固定问题由来已久,企业管理阶层的领导者作风和态度也对人才培养影响重大,年轻员工如果有自己的独到看法,提出个人对企业或者工作中的建议和意见。如果领导者单纯认为这是对领导者的不信任和不服从,把人才的合理意见曲解成“不合群”或者毛病多,这会让有个人思想的员工和人才对企业认同感下降,没有企业归属感,从而影响人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长此以往不利企业自身发展。

二、企业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办法及意义

1.企业人才激励具体办法和意义。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分析研究表明,新时期的竞争无论是国家间还是企业间,人才的竞争才是核心所在,拥有优秀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企业发展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的个性化发展,充分发挥人才创造性优势,实现企业发展的具体目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应该逐步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人才管理办法,能够吸引和激励并留住优秀人才实现长久稳定发展。这种人才激励办法的实施和推广是企业人才资源充分利用和发挥实效的重要制度保障,能够在人才管理方面做出重大贡献。企业只有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建立起形式丰富、灵活自主的企业人才激励体系才能实现企业人才管理上的新进步。人才激励顾名思义就是要实现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理解、信任、相互促进。领导者能够及时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意见建议,认真听取理智对待。在对员工的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采取相应办法,采取积极并针对性强的激励措施和鼓励办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自身潜能。采取比如物质奖励或者精神鼓励等多种激励手段,充分做到满足员工的合理诉求要求,实行绩效奖励,对于表现优秀和提出创造性意见的员工积极奖励和表扬,靠贡献和个人能力获得奖励和报酬,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运用环境激励办法也是企业实现人才激励的重要手段,环境激励其实就是一种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激励方法。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形成和谐奋进的企业竞争环境发挥重要作用,让企业员工认同和喜爱自己的工作,能够自觉遵守企业规章要求同时积极参与到企业建设中来。

2.企业薪酬管理具体办法和意义。

员工薪酬追根到底就是企业对员工贡献的回报和员工工作的认可,是人才市场价值的重要体现,薪酬激励是企业的一个重要人才激励办法之一,具有明显性和直观性。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薪酬对员工的激励意义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企业薪酬的作用最大化,实现对人才的认可和回馈,从而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企业实现薪酬管理的科学化管理方法多样,例如运用绩效结果和员工薪酬的结合管理,由此可以积极实现人才激励作用。对于不同阶层采用不同的薪酬管理策略,中高层管理者根据具体管理成绩,整体业绩水平为评判标准,超额利润分层奖励。对于一线工作生产者,薪酬管理的主要重视方面就是注意体现公平、合理,绩效工资,多劳多得,同时根据产品质量和合格率综合考虑。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实现底薪提成:不同需要,不同选择。底薪体现的是保证员工的基本生活,实现人员的稳定,给人以安全感和归属感,减少企业员工的大量人员流动,相应的配合员工绩效考核措施,防止员工工作出现懒惰和散漫,提高员工学习积极性和紧迫性。员工在保证基本业绩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业绩提成,鼓励多劳多得。合理的薪酬管理方法体现重大作用的一个重要例子就是销售行业,销售类工作中,合理的薪酬和奖励机制是实现员工主动思考,主动研究如何创造业绩的重要方法。销售人员会通过比较考量自己在公司中的收入情况,对于较大的收入差距会激发销售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差异较大的薪酬现状下也是公司考量人员工作状况和工作态度认真程度的重要手段。合理规范的薪酬管理制度还可以提高企业新人的认同感和工作关注度,推动企业人才企业自身共同进步。

三、结语

企业人才团队的培养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只有充分分析我国目前企业的人才激励和薪酬管理现状并从中归纳问题所在,才能找到合理方法鼓励人才发展,提高企业软实力。企业要建立起和谐公平的竞争平台,给予人才更多的关注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引导和培养人才在工作中不断进步,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人才动力。

参考文献:

[1]刘喆.企业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体系设计[J].苏盐科技,2013,03:34-35+39.

[2]陈代友.企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3:63-64.

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是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的核心,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我把整理好的薪酬管理论文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

薪酬管理的论文

第一章 知识型员工的含义与特征

一、 知识型员工的含义

关于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学术界尚无公认的定义,相近的提法有知识工作者、知识劳动者、知识工人、知识员工等等。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首先提出了“知识型员工”这一概念,他将知识型员工描述为“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他当时指的是某个经理或执行经理。50多年后,知识型员工实际上己经被扩大到大多数白领,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个新兴阶层,并且必将成为企业组织中的一个特殊团体。加拿大著名学者弗朗西斯·赫瑞比(Frances Horibe, 2000)认为:“知识型员工就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她认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销售人员都属于知识型员工的范畴。

本文所探讨的企业知识型员工是指在企业中从事生产、创造、扩展和应用知识的活动,为企业(或组织)带来知识资本增值并以此为职业的人员。这一概念有三方面的内涵:一是自身必须具备、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术;二是直接致力于与知识相关的活动;三是以知识工作为职业,为实现企业(或组织)知识资本增值为目的。具体指研发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专业人员(财会人员)等。

二、 知识型员工的特征

知识型员工劳动复杂性程度高,劳动过程难以监控,劳动成果衡量难度大。知识型员工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思维性活动,依靠大脑而非肌肉,劳动过程往往是无形的,而且可能发生在每时每刻和任何场所。加之工作并没有确定的流程和步骤,工作 说明书 及固定的劳动规则越来越没有用,其他人很难知道应该怎样做,固定的劳动规则并不存在。因此,对劳动过程的监控既没意义,也不可能。

知识型员工自我意识高,工作主动性强,创造性能强,流动意愿也比较高。知识型员工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他们能力越强,独立从事某项工作的意识越强。知识型员工由于拥有知识资本,具有某种特殊技能,依据这种心理,主观上不愿意受制于人,客观上不情愿受制于物。因而在组织中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他们对自己职业感觉和发展前景有着强烈的追求,他们不希望终身在一个组织中工作,所以他们由追求终身就业的职位转向追求终身就业的能力,由忠于自己所在的企业转向忠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这种追求的转向必然导致人才的频繁流动。

知识员工追求高薪,但关心薪酬的差别程度高于关心薪酬水平。知识型员工因为他们获取知识所投入的成本高,他们自然想以获取高薪来补偿,另外,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所以也必然要求高薪水。但是,有专家研究后发现,他们追求公平的天性使他们关心薪酬的差别程度高于关心薪酬水平。

知识员工具有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愿望。知识型员工的需求一般在比较高的层次上,他们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且强烈期望得到单位和社会的认可。因此他们更热衷于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渴望自我价值的最大展现。

第二章 企业知识型员工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从观念上看

虽然很多管理层已经开始逐步认识到资源、尤其是知识型员工对企业创造的重要意义,但是还没有形成对知识型员工的深人认识,对他们的工作动机和工作方式还缺乏必要的了解,不可能接受让知识型员工参与价值分配的制度安排,不可能通过企业的激励机制设计对知识型员工的人力资本进行充分补偿,从而导致管理上对知识员工与一般员工的一视同仁。

(二)从机制上看

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有效的业绩评估机制,考核结果与薪酬管理缺乏联系,知识型员工的劳动成果缺乏保障,这就使薪酬的长期激励效果得不到体现和发挥。因而我国知识型员工 离职 率普遍较高。特别是30岁以下知识型员工。据有关统计,我国30岁以下员工中,平均每3一4年就要换一个单位。

(三)薪酬内容上缺乏创新,依然以货币形式为主,缺乏对员工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

薪酬的激励缺乏长久的支持力。虽然近几年也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股权激励”新气象,但是,依然没有脱离金钱激励的老套路,而且在今天国际经济大滑坡的背景下,股权激励的激励效果更加难以发挥,对全面薪酬的实施还巫待加强。

(四)从手段上看

以高薪为留人的主要杠杆。忽视了薪酬设计的基本原则,即对外具有竞争性和对内具有公平性以及对个人的激励性。所以有些企业就走上了另一个极端,以高薪来吸引和留住一部分高层管理人员,甚至不惜以“天价”来博得他们的眷顾,这对其他知识型员工则显失公平。

(五)从战略上看

缺乏宏观指导,不能通过薪酬设计来关注和反映企业目标,不能有效地激励员工行动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

第三章知识型员工薪酬管理策略

(一)更新观念,引入全面薪酬理念,指导知识型员工薪酬设计

全面薪酬战略就是外在的薪酬和内在的薪酬紧密结合、相互补充的薪酬支付战略,这是目前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薪酬支付方式。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是对不同的人员要用不同的薪酬激励 措施 ;二是将现金性薪酬和非现金性薪酬结合起来运用;三是适当缩短常规奖励的时间间隔、保持激励的及时性,有助于取得最佳激励效果。

(二)引入报酬风险机制,明确薪酬的激励导向功能

这就要求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资占全部报酬的比例,一般而言,基本工资应占全部报酬的40%一50%,如果基本工资偏低,对于员工利益会有损害,影响工作积极性,属激励性报酬的奖金和股权部分要明确发放方式和标准,如果采取一定的公式计算,根据经营业绩,由于个人努力而增加绩效的按规定发放奖金,而如果绩效是由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则可用股权及分红的方式让员工共享。一个明确公平的奖金分配方式,是把员工的目标与企业目标联系起来的最佳途径。

(三)切实加强薪酬管理基础工作,建立科学全面的绩效考核机制,并把考核结果落实到薪酬管理中,加强薪酬的长期激励功能

第一,必须建立工作评价制度。通过职位分析、岗位测评,调整和精简机构、岗位、人员,确定劳动差别,为确定薪酬收人的差别提供量化依据;第二,建立内部竞争上岗、岗上竞争的机制,逐步形成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格局。在进行薪酬制度改革当中,要注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配套实行人事、用工制度改革;第三,建立简便易行的业绩考核制度。任何优秀的薪酬管理若想成功,必须有一个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和考核办法,多数企业由于绩效考核管理的漏洞使良好的薪酬管理功亏一赘。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公平、公开、公正、易于量化、便于操作的绩效考核体系。

(四)实现价值分配要素的多元化

在当今社会,价值分配的要素远远超出了有竞争力的薪酬本身。比较而言,机会是激励知识型员工创造、传播和应用知识的更具影响力的要素。知识型员工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尊重需求的强烈,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能力与工作绩效得到组织的认可和赏识,非常重视所在组织管理者对自己的评价,因此,企业还有必要在引人多元化价值分配要素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体系与价值分配体系,使企业能够全力地创造价值,科学地评价价值,合理地分配价值。

(五)及时了解知识型员工的需求,实行差别化管理

企业在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激励时应充分了解、掌握他们需求及需求特征,只有对知识型员工实行按需激励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按需激励有两方面的施展空间:一方面,发现需求—按需激励;另一方面,引导需求一一按需激励。尤其是后者,一改以往被动迎合员工需求状况,而改为引导员工向更健康、更高层次需求发展,组织再依此进行激励,往往会达到另一番绝妙境地。满足企业知识型员工的需求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基础,根据前面对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研究分析,企业应重视知识型员工需求的满足,引导知识型员工的需求,最后要依据他们需求特征来实行差别化管理,切忌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对待所有企业知识型员工,否则必将造成知识型员工需求难以满足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夏兆敢,<人力资源管理>(CIP). 上海 财经 大学出版社,

2. 左葆瑜.透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S).IT经理世界.

薪酬管理论文: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研究

摘要: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薪酬管理制度与分配方案,成为每个中小企业当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在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薪酬 薪酬管理

0 引言

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九层以上,在满足人们多层面需求、实现社会化专业协作、增加社会就业总量、缓解了社会压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高。由于中小企业在资金、规模、稳定性、企业知名度和 企业 文化 等方面同大企业相比处于劣势,往往导致企业吸纳不到人才或留不住人才。其中原因之一是很多中小企业薪酬体系不合理,在 企业管理 中对员工没有起到激励作用。

薪酬是一般员工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直接关系到其生活水平和和质量,也是员工地位和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薪酬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应服务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发展战略,根据企业不同时段的生产经营目标,设计制定出科学的薪酬制度,通过薪酬制度的贯彻和落实,来调整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稳定员工队伍,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薪酬的决策和管理对于企业员工队伍建设、经营管理和保持竞争优势等影响极大。

1 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薪酬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其经营和管理目标。但是一些企业在进行薪酬设计的过程中,薪酬管理理念相当滞后,薪酬设计缺乏战略思考,只是就薪酬论薪酬,没有考虑如何发挥薪酬的功能和作用,或只对与生产相关方面具有投资热情,对提高员工薪酬水平却很不情愿,认识不到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统一关系。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仍旧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欠缺现代薪酬管理 方法 与技术,薪酬制度很不规范,薪酬弹性较差。员工的工资标准约定俗成或由企业领导随意确定,员工的各种工资性项目的核算缺乏明确的依据和科学的方法,员工无法通过薪酬制度来了解自己的收入状况。另外薪酬结构中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员工的工资水平等级较少、工资体系中与员工绩效或企业效益挂钩的项目较少、员工之间的工资差距较小、员工的工资起伏小等现象,薪酬自然就没有起到激励作用。随着企业的逐步壮大和外界竞争的加剧,管理者们面对瞬息万变复杂市场,如果采用创业初期方式方法来划分员工绩效等级,随意发放员工薪酬显然已不合时宜,急需专业人才为其提供系统的现代薪酬设计方案。

薪酬与绩效挂钩是制定科学合理薪酬制度的基本原则,薪酬制度要有效发挥其激励作用就必须建立在公平基础上。有些中小企业工资的分配主要依据工龄、学历、职称、行政级别等,而没有以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对组织的贡献以及外部市场等为综合依据的工作评价。这种制度看上去似乎很公平,但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员工工作岗位的差异性及对实现企业目标贡献大小的区别,影响到薪酬的内在公平性。薪酬与工作绩效的关联度太低,实际上是对工作价值的否定,其结果只能是平均主义的“大锅饭”。有些中小企业虽然制定了绩效考核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掺入很多主观因素进去,导致员工极不满意。

一个企业所支付的薪酬水平高低无疑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取劳动力的能力强弱。薪酬调查是了解市场工资水平的手段,即调查本地区、本行业、尤其是竞争对手的薪酬状况,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后,为企业制定和调整薪酬福利政策提供有效依据。它是解决企业薪酬对外竞争性和公平性问题的途径之一。很多中小企业只是粗略地考察市场总体薪酬水平,薪酬设计并未考虑市场的竞争性。经营者对员工的薪酬水平依据个人的主观判断,经常随意变动,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很多中小型企业在设计薪酬方案时往往只重视外在薪酬,不够重视员工的内在薪酬,有的甚至是完全忽略。外在薪酬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被看成是对员工付出劳动的回报。而内在薪酬则是对员工精神上的激励,包括工作保障、身份标志、挑战性工作、晋升、成绩的认可、培训机会等。

2 中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根据我国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按照薪酬管理的成功规律和结合国内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应采取应对措施。

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战略规划、行业特征、用人机制、企业文化等特殊情况。企业薪酬体系构建首先应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并与企业的中长期目标相一致。由于企业的战略发展决定了要开发人力资源,吸引优秀人才,因此,薪酬体系的规划就必须符合这一要求。为所有员工提供一般意义薪酬激励的同时,还应设计出有重点、有区别的薪酬政策,以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其次要不断优化公司薪酬管理体制,规范员工薪酬标准,达到有法可依,并与市场接轨。中小企业通过 市场调查 来确定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政策,企业应合理分配有限的人工成本,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对于重要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可以将薪酬水平定位于市场水平之上;对于一般工作岗位的人员,由于人数多,替代成本低,则薪酬水平可与市场平均水平相近或略低,以保证企业有能力支付给重要岗位人员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水平。根据企业的支付能力、生活费用和物价指数、地区、行业间薪酬水平及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来确定薪酬标准;以务实为前提,以个人技能、岗位能力需求和工作贡献为配置,本着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合理、公平、公正地进行利益分配;打破固定薪酬制度,将岗位津贴、绩效工资从固定工资中分离出来。加强绩效考核,制定一套完备而科学的绩效评价系统公正地将报酬与绩效挂钩引导和激励员工的行为,根据员工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所在的岗位和职务、个人的技术、水平、工作环境与强度、工作责任、工作业绩和贡献等综合因素来确定薪酬分配依据。 再有中小型企业在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时,应保持薪酬系统的适度弹性。为了使员工之间的薪酬水平有合理的差距,企业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正确评估每个岗位的价值并对全体员工确定合理的层级。不同层级和不同岗位之间的薪酬差距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需要企业在市场薪酬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同时员工个人的薪酬水平也应有所变化起伏,这种变化的依据是一个考核周期内员工的工作量多少、完成工作的质量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效益情况等。

另外在员工需求日趋复杂化的今天,中小企业经营者应该在重视外在薪酬的同时,给予内在薪酬更多的关注。在生产力水平和员工素质日益提高的今天,薪酬制度的重心理应转移到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精神激励上。目前,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愿意进入中小企业,寻求个人发展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小企业如果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挑战感、责任感,就会吸引这些人才为企业服务,促进企业的发展。员工需求是有差异的,不同的员工或同一员工在不同时候需求都可能不同。如果领导者想使对下属激励水平达到最大化,就必须对员工的需要有充分的了解,看重他们的需求,并做出积极的反应,并针对这些需要设计出相应的制度,从而保障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真正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最后要提高薪酬管理的透明度。薪酬方案应该公开让员工了解自己得到的利益,并且了解所得利益与其贡献、能力、表现的联系,以充分发挥物质利益的激励作用,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刘昕.中小企业职位分析的障碍及基本对策[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7.(11).

[2]杜海玲.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策略探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8).

[3]黄健.论中小企业的人才管理策略探析[J].企业家天地.2007.(9)

[4]滕兴乐.浅析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的常见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7,(4).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提供的薪酬管理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薪酬管理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

现代市场经济中,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主要最敏感的管理环节之一,对企业的竞争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逐步转换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企业内部的工资分配制度逐渐由政府行为转变为企业的自身行为。当企业真正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之后,如何搞好企业利润在自我积累与员工分配之间的关系,从而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又能保证员工从薪酬中获得经济上、心理上的满足,激活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已成为企业自身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本文以一家小型外贸公司——上海卫利公司为例,从简单问题的发现,分析以及如何完善公司的薪酬体系,并总结出了薪酬管理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目标。对其组织架构和现有薪酬管理体系进行了剖析和问题的诊断,并在此基础上按照不同的员工类别重新改进设计了薪酬管理的方案,从而使其在工资及福利方面更完善。企业在进行薪酬体系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认可性、公平性、竞争性、激励性、经济性、合法性以及完整性等基本原则。一个完善的薪酬福利制度将会大大提高一个企业的社会竞争能力。

2 文献综述

薪酬以及与之相关的收入分配问题,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市场经济国家,无论是在宏观层面还是在微观层面,都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事实上,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各个阶段上,对企业内部收入分配机制的探索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如果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实现薪酬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以及系统化造成了很大障碍的话,那么,今天这种市场经济环境已经为企业薪酬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即使对私营企业来说也是如此。

本文在写作准备过程中,收集与参考了一些资料。

其中,兰斯·A·伯杰(Lance ),是斯·A·伯杰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总裁,这是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在薪酬和变革管理领域中业绩较佳。他写的《薪酬手册》无论是在美国国会,还是在美国管理协会,以及美国薪酬协会中,他都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具有很多实际性的案例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而文跃然写的《薪酬管理原理》是目前国内最新的具有一定原创性的薪酬管理教材,是作者根据中国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及薪酬管理的实践,以及多年的讲课积累和给国内许多著名企业咨询经验编写而成。全书从战略的.角度论述了薪酬管理新的理念、技术和流程。

张建国著的《薪酬体系设计》,则是总结了作者多年置身于中国著名企业中在薪酬制度设计方面的实践经验,尤其是深刻领悟到中国在现代化企业从小到大发展过程中的陷阱,以及跨越陷阱的成功方法。

加里.德斯勒的《人力资源管理》一书的目标一直是为学生以及实践中的管理人员以易读、实用的方式,对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和人力资源管理技巧进行完整而全面的阐述。而其他的学者对薪酬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见,薪酬管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问题。于是我选择了这个论题来探讨我工作的公司的实际薪酬管理上出现的问题。

3 研究路径/论文(设计)框架

一、薪酬管理的概述

(一)薪酬管理的基本概念

(二)薪酬管理的原则

(三)薪酬管理的难点

二、卫利公司薪酬管理的现状

(一)卫利公司概况

(二)卫利公司现有薪酬体系状况

(三)薪酬发放

三、该公司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四、完善该公司薪酬管理的建议

五、结论

4 参考文献

[1]兰斯.A.伯杰等,《薪酬手册》(第4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1 版

[2]文跃然,《薪酬管理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3]张建国,《薪酬体系设计》,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1 版

[4]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第10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5]王学力,《现代企业薪酬设计技术》,1999年

[6]孙海法,《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

[7]约瑟夫·J. 马尔托奇奥,《战略薪酬: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电大数字图书馆)

[8]石金涛,《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电大数字图书馆)

[9]王琪,《浅谈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制度》,西安教育信息网

[10]龙朝双、张梅珍,《国企经营者薪酬创新激励的微观分析》,中国知网空间

[11]叶仁荪、王亚平,《国有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的选择与创新》,维普资讯网

[12]侯清麟,《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激励机制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

[13]董建斌,《浅析企事业薪酬制度的激励作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

薪酬管理论文研究现状

薪酬管理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

现代市场经济中,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主要最敏感的管理环节之一,对企业的竞争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逐步转换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企业内部的工资分配制度逐渐由政府行为转变为企业的自身行为。当企业真正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之后,如何搞好企业利润在自我积累与员工分配之间的关系,从而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又能保证员工从薪酬中获得经济上、心理上的满足,激活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已成为企业自身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本文以一家小型外贸公司——上海卫利公司为例,从简单问题的发现,分析以及如何完善公司的薪酬体系,并总结出了薪酬管理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目标。对其组织架构和现有薪酬管理体系进行了剖析和问题的诊断,并在此基础上按照不同的员工类别重新改进设计了薪酬管理的方案,从而使其在工资及福利方面更完善。企业在进行薪酬体系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认可性、公平性、竞争性、激励性、经济性、合法性以及完整性等基本原则。一个完善的薪酬福利制度将会大大提高一个企业的社会竞争能力。

2 文献综述

薪酬以及与之相关的收入分配问题,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市场经济国家,无论是在宏观层面还是在微观层面,都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事实上,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各个阶段上,对企业内部收入分配机制的探索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如果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实现薪酬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以及系统化造成了很大障碍的话,那么,今天这种市场经济环境已经为企业薪酬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即使对私营企业来说也是如此。

本文在写作准备过程中,收集与参考了一些资料。

其中,兰斯·A·伯杰(Lance ),是斯·A·伯杰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总裁,这是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在薪酬和变革管理领域中业绩较佳。他写的《薪酬手册》无论是在美国国会,还是在美国管理协会,以及美国薪酬协会中,他都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具有很多实际性的案例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而文跃然写的《薪酬管理原理》是目前国内最新的具有一定原创性的薪酬管理教材,是作者根据中国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及薪酬管理的实践,以及多年的讲课积累和给国内许多著名企业咨询经验编写而成。全书从战略的.角度论述了薪酬管理新的理念、技术和流程。

张建国著的《薪酬体系设计》,则是总结了作者多年置身于中国著名企业中在薪酬制度设计方面的实践经验,尤其是深刻领悟到中国在现代化企业从小到大发展过程中的陷阱,以及跨越陷阱的成功方法。

加里.德斯勒的《人力资源管理》一书的目标一直是为学生以及实践中的管理人员以易读、实用的方式,对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和人力资源管理技巧进行完整而全面的阐述。而其他的学者对薪酬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见,薪酬管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问题。于是我选择了这个论题来探讨我工作的公司的实际薪酬管理上出现的问题。

3 研究路径/论文(设计)框架

一、薪酬管理的概述

(一)薪酬管理的基本概念

(二)薪酬管理的原则

(三)薪酬管理的难点

二、卫利公司薪酬管理的现状

(一)卫利公司概况

(二)卫利公司现有薪酬体系状况

(三)薪酬发放

三、该公司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四、完善该公司薪酬管理的建议

五、结论

4 参考文献

[1]兰斯.A.伯杰等,《薪酬手册》(第4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1 版

[2]文跃然,《薪酬管理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3]张建国,《薪酬体系设计》,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1 版

[4]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第10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5]王学力,《现代企业薪酬设计技术》,1999年

[6]孙海法,《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

[7]约瑟夫·J. 马尔托奇奥,《战略薪酬: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电大数字图书馆)

[8]石金涛,《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电大数字图书馆)

[9]王琪,《浅谈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制度》,西安教育信息网

[10]龙朝双、张梅珍,《国企经营者薪酬创新激励的微观分析》,中国知网空间

[11]叶仁荪、王亚平,《国有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的选择与创新》,维普资讯网

[12]侯清麟,《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激励机制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

[13]董建斌,《浅析企事业薪酬制度的激励作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

外商企业薪酬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随着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和政府优惠政策的降低,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普遍面临困境,吸引、保留人才更加成为竞争的焦点,而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是企业形成人才优势的重要环节,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AK公司作为外商投资企业的代表,分析其薪酬管理中存在的薪酬结构单一、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分离、晋升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薪酬管理改进措施,以期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外商投资企业;薪酬结构;浮动薪酬;晋升制度

外商投资企业,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中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共同投资或仅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随着经济发展的日渐成熟和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正在向新常态趋势迈进。但近年来,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业绩不佳,发展面临困境,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压缩外企的利润空间;二是外企原本享受的优惠政策的调整及我国税收制度的改革,给外企带来一定经营压力;三是本土企业的实力提升,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四是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严厉打击商业贿赂及垄断等行为。在此境况下,我国部分劳动密集型外商投资企业向南亚、东南亚等地区转移。一些外商投资企业积极调整应对,促进自身转型升级,更多的技术密集型及资产密集型外商投资企业迁入中国。与此同时,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着其在中国的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优秀人才成为企业永葆生命力、创造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吸引、保留人才发挥着有效的激励作用。因此,本文以AK公司为例,就外商投资企业薪酬管理方面展开研究。

一、AK公司及其薪酬管理现状

AK公司是一家外商独资的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它是XX集团全球战略化的生产基地,总员工人数达600余人。公司以总部的技术支持和中国的生产基地作为发展保障,目前公司产品涉及生物诊断、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销售遍布全球140多个国家,并且已成功开发血糖仪、血红蛋白分析仪等医疗器械及相应检测试剂等快速诊断产品。AK公司作为一家正在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型的公司,与当前我国大多数外商投资企业所处境况一致,因此以AK公司作为外商投资企业的典型代表,其研究结果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中国投资建厂初期,AK公司主要以生产加工产品为主,组织结构较为简单。但随着客观环境及自身实力的不断变化,AK公司将部分技术研发等工作向我国转移,技术研发人才的流入使其组织规模不断壮大。因此,AK公司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形成了目前的薪酬体系,具体内容如下:从员工工资水平来看,AK公司个人月平均收入在5000元左右。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杭州市的月平均工资为7608元,相比之下个人月平均收入在区域范围内处于较低位置。从薪酬结构来看,包括固定薪酬、浮动薪酬和福利三大部分。其中,固定薪酬包括基本工资、津贴等;浮动薪酬包括绩效工资及奖金提成;福利包括五险一金、年假等。AK公司根据组织结构及员工类型的不同,决定采取混合型薪酬策略。其中对技术及研发人员采取市场领先型薪酬策略,企业希望以此吸引大量优秀人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自身转型;对营销业务人员采取绩效激励制薪酬水平,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对从事财务、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等基础日常性工作的人员采取跟随型薪酬战略。根据以上对AK公司薪酬现状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AK公司在薪酬管理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也正是当前外商投资企业在薪酬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AK公司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薪酬结构单一,经济性报酬较低

AK公司的薪酬由固定薪酬、浮动薪酬、福利三部分构成,其中固定薪酬以基本工资为主,每年保持5%的涨幅;浮动薪酬以奖金为主,年终奖依据职位的不同给予1-2个月的工资奖励;福利包括法定社保和年假,缺乏具有高激励效果的措施,因此员工满意度普遍较低。究其原因,一方面,AK公司于上世纪末进入中国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及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然而企业的薪酬制度并未进行改革创新;另一方面,近年来部分外企在中国的发展面临困境,成本增加导致净利润减少,工资无法保证原有10%-20%的涨幅,经济性报酬难以提高。因此,目前的薪酬制度陈旧,缺乏外部竞争力,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二)薪酬激励与绩效考核结果相分离

依据企业自身情况,将薪酬管理与绩效考核有机结合,有利于挖掘员工潜能,发挥薪酬激励的最佳效果[1]。然而,AK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薪酬管理与绩效考核联系不密切,浮动薪酬在总体薪酬中占比较低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公司以同工同酬作为薪酬设计的原则,因此无法拉开同等职务员工的薪资差距,难以反映不同能力水平的员工对公司做出的不同贡献。虽然AK公司形成了自身的绩效考核制度及评价标准,但是由于考评工具不完善、考评人员能力欠缺以及考核结果不对薪资及晋升产生巨大影响,使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走形式”的现象,这违背了设置浮动薪酬项目的初衷,导致公司资源的极大浪费,增加内耗,降低了整体运作效率。

(三)薪酬晋升制度设置不合理,出现职业天花板

玻璃天花板比喻企业中女性工作者想要达到高层所面临的无形的障碍[2]。虽然在以往的研究中,“玻璃天花板”现象发生在女性身上,但是随着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的实践发展,其内部本土优秀员工的职业发展,也出现了“玻璃天花板”现象。例如:AK公司是垂直管理型组织结构,管理职位较为集中,在此条件下中高层管理人员大多是从总部派遣而来,只有基层及中层极少数职位是通过招聘甄选,由本土员工担任,由此必然导致部分优秀人才在进入公司1-2年后申请离职的现象发生。因此造成人才流失的原因,除了经济性报酬较低外,还包括企业未能为员工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员工晋升途径及路线单一等。AK公司存在的上述问题及原因,对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薪酬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针对AK公司薪酬管理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也对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薪酬管理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三、AK公司薪酬管理对外商投资企业薪酬管理的启示

(一)树立全面薪酬理念,注重内外薪酬结合

所谓全面薪酬,是指公司为达到组织战略目标对做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的系统奖励。在设置薪酬体系时,既要关注内部薪酬设计也要关注外部薪酬设计,将传统的薪资项目与新型的奖赏项目相结合,依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全面薪酬体系。如AK公司一样,很多外商投资企业正处于转型时期,急需技术研发人才和管理储备人才来维持组织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针对外部薪酬,应进行系统的薪酬调查,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科学专业的分析,依此设置各职位的基本工资,以提高薪酬的外部竞争性;针对内部薪酬,首先应改善工作环境及办公设施,尤其是高新技术设备的引入;其次,依据员工的能力水平,制定个性化的培训项目,提升员工的各项能力;接着,定期对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表彰和嘉奖,增强其对组织的归属感,发挥模范作用;最后,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及外出旅游等项目,加强企业的人文关怀及员工的交流沟通,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满足员工的心理报酬需要。

(二)增加浮动薪酬比例,促进内部公平

在浮动薪酬的设置中,首先应增设月度或季度奖金,将员工的个人绩效与薪资相结合[3],实现薪酬短期激励的目的。其次,应制定收益利润分享计划,加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企业须在年初设定各部门的绩效目标,并保留一定弹性,在年终依据企业盈利状况及各部门的绩效完成情况,确定部门利润分配比例,实现薪酬长期激励的目的。在此之前,企业需对原有的绩效考核制度进行精简优化,利用科学化、专业化的考评工具,制定适合企业特性的全新绩效考核制度。除此之外,企业需将绩效考评结果及部门业绩成果进行公示,以保证公开透明,并由人力资源部对整个绩效考核过程进行监督核查。由此,既能使企业在外部环境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发展增加收入,又能极大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增强企业凝聚力,确保薪酬的内部公平性。

(三)重视员工长远发展,培养留住人才

依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企业制定科学可行的晋升管理制度,为员工量身设计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都是在满足员工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类似AK公司的外商投资企业可以设置多通道的晋升模式,比如针对技术人员,既可以选择向技术路线发展,也可以选择向管理路线发展,企业为员工提供多种晋升选择,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的能力,匹配最为合适的职位,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除此之外,企业应调整自身组织结构,适当增加组织层级,减少“空降兵”的使用频率,当出现空缺职位时,优先考虑提拔内部员工,这样既能缩短员工适应新职位的磨合期,又能使本土员工看到职业发展前景,降低离职率,进而有利于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 参考文献 ]

[1]苏弋.基于激励机制绩效薪酬制度的构建浅议[J].现代商业,2015,(15):117-118.

[2]白东红,赵新元,范欣平.外资企业“玻璃天花板”与本土员工离职倾向:易变性职业生涯的调节效应[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7,(04):22-31.

[3]陈丹.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应对策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

作者:张鹏 郑雪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是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的核心,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我把整理好的薪酬管理论文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

薪酬管理的论文

第一章 知识型员工的含义与特征

一、 知识型员工的含义

关于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学术界尚无公认的定义,相近的提法有知识工作者、知识劳动者、知识工人、知识员工等等。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首先提出了“知识型员工”这一概念,他将知识型员工描述为“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他当时指的是某个经理或执行经理。50多年后,知识型员工实际上己经被扩大到大多数白领,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个新兴阶层,并且必将成为企业组织中的一个特殊团体。加拿大著名学者弗朗西斯·赫瑞比(Frances Horibe, 2000)认为:“知识型员工就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她认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销售人员都属于知识型员工的范畴。

本文所探讨的企业知识型员工是指在企业中从事生产、创造、扩展和应用知识的活动,为企业(或组织)带来知识资本增值并以此为职业的人员。这一概念有三方面的内涵:一是自身必须具备、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术;二是直接致力于与知识相关的活动;三是以知识工作为职业,为实现企业(或组织)知识资本增值为目的。具体指研发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专业人员(财会人员)等。

二、 知识型员工的特征

知识型员工劳动复杂性程度高,劳动过程难以监控,劳动成果衡量难度大。知识型员工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思维性活动,依靠大脑而非肌肉,劳动过程往往是无形的,而且可能发生在每时每刻和任何场所。加之工作并没有确定的流程和步骤,工作 说明书 及固定的劳动规则越来越没有用,其他人很难知道应该怎样做,固定的劳动规则并不存在。因此,对劳动过程的监控既没意义,也不可能。

知识型员工自我意识高,工作主动性强,创造性能强,流动意愿也比较高。知识型员工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他们能力越强,独立从事某项工作的意识越强。知识型员工由于拥有知识资本,具有某种特殊技能,依据这种心理,主观上不愿意受制于人,客观上不情愿受制于物。因而在组织中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他们对自己职业感觉和发展前景有着强烈的追求,他们不希望终身在一个组织中工作,所以他们由追求终身就业的职位转向追求终身就业的能力,由忠于自己所在的企业转向忠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这种追求的转向必然导致人才的频繁流动。

知识员工追求高薪,但关心薪酬的差别程度高于关心薪酬水平。知识型员工因为他们获取知识所投入的成本高,他们自然想以获取高薪来补偿,另外,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所以也必然要求高薪水。但是,有专家研究后发现,他们追求公平的天性使他们关心薪酬的差别程度高于关心薪酬水平。

知识员工具有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愿望。知识型员工的需求一般在比较高的层次上,他们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且强烈期望得到单位和社会的认可。因此他们更热衷于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渴望自我价值的最大展现。

第二章 企业知识型员工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从观念上看

虽然很多管理层已经开始逐步认识到资源、尤其是知识型员工对企业创造的重要意义,但是还没有形成对知识型员工的深人认识,对他们的工作动机和工作方式还缺乏必要的了解,不可能接受让知识型员工参与价值分配的制度安排,不可能通过企业的激励机制设计对知识型员工的人力资本进行充分补偿,从而导致管理上对知识员工与一般员工的一视同仁。

(二)从机制上看

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有效的业绩评估机制,考核结果与薪酬管理缺乏联系,知识型员工的劳动成果缺乏保障,这就使薪酬的长期激励效果得不到体现和发挥。因而我国知识型员工 离职 率普遍较高。特别是30岁以下知识型员工。据有关统计,我国30岁以下员工中,平均每3一4年就要换一个单位。

(三)薪酬内容上缺乏创新,依然以货币形式为主,缺乏对员工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

薪酬的激励缺乏长久的支持力。虽然近几年也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股权激励”新气象,但是,依然没有脱离金钱激励的老套路,而且在今天国际经济大滑坡的背景下,股权激励的激励效果更加难以发挥,对全面薪酬的实施还巫待加强。

(四)从手段上看

以高薪为留人的主要杠杆。忽视了薪酬设计的基本原则,即对外具有竞争性和对内具有公平性以及对个人的激励性。所以有些企业就走上了另一个极端,以高薪来吸引和留住一部分高层管理人员,甚至不惜以“天价”来博得他们的眷顾,这对其他知识型员工则显失公平。

(五)从战略上看

缺乏宏观指导,不能通过薪酬设计来关注和反映企业目标,不能有效地激励员工行动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

第三章知识型员工薪酬管理策略

(一)更新观念,引入全面薪酬理念,指导知识型员工薪酬设计

全面薪酬战略就是外在的薪酬和内在的薪酬紧密结合、相互补充的薪酬支付战略,这是目前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薪酬支付方式。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是对不同的人员要用不同的薪酬激励 措施 ;二是将现金性薪酬和非现金性薪酬结合起来运用;三是适当缩短常规奖励的时间间隔、保持激励的及时性,有助于取得最佳激励效果。

(二)引入报酬风险机制,明确薪酬的激励导向功能

这就要求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资占全部报酬的比例,一般而言,基本工资应占全部报酬的40%一50%,如果基本工资偏低,对于员工利益会有损害,影响工作积极性,属激励性报酬的奖金和股权部分要明确发放方式和标准,如果采取一定的公式计算,根据经营业绩,由于个人努力而增加绩效的按规定发放奖金,而如果绩效是由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则可用股权及分红的方式让员工共享。一个明确公平的奖金分配方式,是把员工的目标与企业目标联系起来的最佳途径。

(三)切实加强薪酬管理基础工作,建立科学全面的绩效考核机制,并把考核结果落实到薪酬管理中,加强薪酬的长期激励功能

第一,必须建立工作评价制度。通过职位分析、岗位测评,调整和精简机构、岗位、人员,确定劳动差别,为确定薪酬收人的差别提供量化依据;第二,建立内部竞争上岗、岗上竞争的机制,逐步形成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格局。在进行薪酬制度改革当中,要注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配套实行人事、用工制度改革;第三,建立简便易行的业绩考核制度。任何优秀的薪酬管理若想成功,必须有一个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和考核办法,多数企业由于绩效考核管理的漏洞使良好的薪酬管理功亏一赘。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公平、公开、公正、易于量化、便于操作的绩效考核体系。

(四)实现价值分配要素的多元化

在当今社会,价值分配的要素远远超出了有竞争力的薪酬本身。比较而言,机会是激励知识型员工创造、传播和应用知识的更具影响力的要素。知识型员工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尊重需求的强烈,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能力与工作绩效得到组织的认可和赏识,非常重视所在组织管理者对自己的评价,因此,企业还有必要在引人多元化价值分配要素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体系与价值分配体系,使企业能够全力地创造价值,科学地评价价值,合理地分配价值。

(五)及时了解知识型员工的需求,实行差别化管理

企业在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激励时应充分了解、掌握他们需求及需求特征,只有对知识型员工实行按需激励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按需激励有两方面的施展空间:一方面,发现需求—按需激励;另一方面,引导需求一一按需激励。尤其是后者,一改以往被动迎合员工需求状况,而改为引导员工向更健康、更高层次需求发展,组织再依此进行激励,往往会达到另一番绝妙境地。满足企业知识型员工的需求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基础,根据前面对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研究分析,企业应重视知识型员工需求的满足,引导知识型员工的需求,最后要依据他们需求特征来实行差别化管理,切忌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对待所有企业知识型员工,否则必将造成知识型员工需求难以满足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夏兆敢,<人力资源管理>(CIP). 上海 财经 大学出版社,

2. 左葆瑜.透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S).IT经理世界.

薪酬管理论文: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研究

摘要: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薪酬管理制度与分配方案,成为每个中小企业当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在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薪酬 薪酬管理

0 引言

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九层以上,在满足人们多层面需求、实现社会化专业协作、增加社会就业总量、缓解了社会压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高。由于中小企业在资金、规模、稳定性、企业知名度和 企业 文化 等方面同大企业相比处于劣势,往往导致企业吸纳不到人才或留不住人才。其中原因之一是很多中小企业薪酬体系不合理,在 企业管理 中对员工没有起到激励作用。

薪酬是一般员工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直接关系到其生活水平和和质量,也是员工地位和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薪酬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应服务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发展战略,根据企业不同时段的生产经营目标,设计制定出科学的薪酬制度,通过薪酬制度的贯彻和落实,来调整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稳定员工队伍,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薪酬的决策和管理对于企业员工队伍建设、经营管理和保持竞争优势等影响极大。

1 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薪酬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其经营和管理目标。但是一些企业在进行薪酬设计的过程中,薪酬管理理念相当滞后,薪酬设计缺乏战略思考,只是就薪酬论薪酬,没有考虑如何发挥薪酬的功能和作用,或只对与生产相关方面具有投资热情,对提高员工薪酬水平却很不情愿,认识不到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统一关系。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仍旧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欠缺现代薪酬管理 方法 与技术,薪酬制度很不规范,薪酬弹性较差。员工的工资标准约定俗成或由企业领导随意确定,员工的各种工资性项目的核算缺乏明确的依据和科学的方法,员工无法通过薪酬制度来了解自己的收入状况。另外薪酬结构中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员工的工资水平等级较少、工资体系中与员工绩效或企业效益挂钩的项目较少、员工之间的工资差距较小、员工的工资起伏小等现象,薪酬自然就没有起到激励作用。随着企业的逐步壮大和外界竞争的加剧,管理者们面对瞬息万变复杂市场,如果采用创业初期方式方法来划分员工绩效等级,随意发放员工薪酬显然已不合时宜,急需专业人才为其提供系统的现代薪酬设计方案。

薪酬与绩效挂钩是制定科学合理薪酬制度的基本原则,薪酬制度要有效发挥其激励作用就必须建立在公平基础上。有些中小企业工资的分配主要依据工龄、学历、职称、行政级别等,而没有以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对组织的贡献以及外部市场等为综合依据的工作评价。这种制度看上去似乎很公平,但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员工工作岗位的差异性及对实现企业目标贡献大小的区别,影响到薪酬的内在公平性。薪酬与工作绩效的关联度太低,实际上是对工作价值的否定,其结果只能是平均主义的“大锅饭”。有些中小企业虽然制定了绩效考核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掺入很多主观因素进去,导致员工极不满意。

一个企业所支付的薪酬水平高低无疑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取劳动力的能力强弱。薪酬调查是了解市场工资水平的手段,即调查本地区、本行业、尤其是竞争对手的薪酬状况,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后,为企业制定和调整薪酬福利政策提供有效依据。它是解决企业薪酬对外竞争性和公平性问题的途径之一。很多中小企业只是粗略地考察市场总体薪酬水平,薪酬设计并未考虑市场的竞争性。经营者对员工的薪酬水平依据个人的主观判断,经常随意变动,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很多中小型企业在设计薪酬方案时往往只重视外在薪酬,不够重视员工的内在薪酬,有的甚至是完全忽略。外在薪酬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被看成是对员工付出劳动的回报。而内在薪酬则是对员工精神上的激励,包括工作保障、身份标志、挑战性工作、晋升、成绩的认可、培训机会等。

2 中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根据我国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按照薪酬管理的成功规律和结合国内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应采取应对措施。

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战略规划、行业特征、用人机制、企业文化等特殊情况。企业薪酬体系构建首先应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并与企业的中长期目标相一致。由于企业的战略发展决定了要开发人力资源,吸引优秀人才,因此,薪酬体系的规划就必须符合这一要求。为所有员工提供一般意义薪酬激励的同时,还应设计出有重点、有区别的薪酬政策,以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其次要不断优化公司薪酬管理体制,规范员工薪酬标准,达到有法可依,并与市场接轨。中小企业通过 市场调查 来确定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政策,企业应合理分配有限的人工成本,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对于重要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可以将薪酬水平定位于市场水平之上;对于一般工作岗位的人员,由于人数多,替代成本低,则薪酬水平可与市场平均水平相近或略低,以保证企业有能力支付给重要岗位人员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水平。根据企业的支付能力、生活费用和物价指数、地区、行业间薪酬水平及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来确定薪酬标准;以务实为前提,以个人技能、岗位能力需求和工作贡献为配置,本着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合理、公平、公正地进行利益分配;打破固定薪酬制度,将岗位津贴、绩效工资从固定工资中分离出来。加强绩效考核,制定一套完备而科学的绩效评价系统公正地将报酬与绩效挂钩引导和激励员工的行为,根据员工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所在的岗位和职务、个人的技术、水平、工作环境与强度、工作责任、工作业绩和贡献等综合因素来确定薪酬分配依据。 再有中小型企业在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时,应保持薪酬系统的适度弹性。为了使员工之间的薪酬水平有合理的差距,企业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正确评估每个岗位的价值并对全体员工确定合理的层级。不同层级和不同岗位之间的薪酬差距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需要企业在市场薪酬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同时员工个人的薪酬水平也应有所变化起伏,这种变化的依据是一个考核周期内员工的工作量多少、完成工作的质量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效益情况等。

另外在员工需求日趋复杂化的今天,中小企业经营者应该在重视外在薪酬的同时,给予内在薪酬更多的关注。在生产力水平和员工素质日益提高的今天,薪酬制度的重心理应转移到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精神激励上。目前,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愿意进入中小企业,寻求个人发展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小企业如果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挑战感、责任感,就会吸引这些人才为企业服务,促进企业的发展。员工需求是有差异的,不同的员工或同一员工在不同时候需求都可能不同。如果领导者想使对下属激励水平达到最大化,就必须对员工的需要有充分的了解,看重他们的需求,并做出积极的反应,并针对这些需要设计出相应的制度,从而保障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真正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最后要提高薪酬管理的透明度。薪酬方案应该公开让员工了解自己得到的利益,并且了解所得利益与其贡献、能力、表现的联系,以充分发挥物质利益的激励作用,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刘昕.中小企业职位分析的障碍及基本对策[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7.(11).

[2]杜海玲.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策略探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8).

[3]黄健.论中小企业的人才管理策略探析[J].企业家天地.2007.(9)

[4]滕兴乐.浅析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的常见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7,(4).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提供的薪酬管理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