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网上发现了一个叫“数学黑洞”的东西,我带着好奇心把网站打开了。原来,数学黑洞就是指的是某种运算,这种运算一般限定从某些整数出发,反复迭代后结果必然落入一个点或若干点。我先试了一个123数字黑洞。规则是设定一个任意数字串,数出这个数中的偶数个数,奇数个数,及这个数中所包含的所有位数的总数。我用了一个999999999试了一下,偶数有0个,奇数有9个。0+9=9新数就是099。接着,偶数有1个,奇数有2个。1+2=3新数就是123。然后就进入了循环期。就好像掉进了无尽的黑洞,永远出不来了。还有一个6174黑洞。规则是把一个四位数的四个数字由小至大排列,组成一个新数,又由大至小排列组成一个新数,这两个数相减,之后重复这个步骤。只要开始的四位数不重复,结果必得6174。我用了一个6789试了一下。最大9876,最小6789。9876-6789=3087。最大8930,最小0389。8930-389=8541。最大8541,最小1458。8541-1458=7083。最大8730最小0378。8730-0378=8352最大8752最小2578。8752-2578=6174。然后就进了循环期。数学世界真是奇妙啊!我赶紧将“战果”与爸爸“分享”,爸爸听了我的分析,频频点头,说:“这样神妙、变化莫测的数学黑洞可不少啊!”数学黑洞真有趣!
数学小论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有趣的鸡兔同笼,古怪的数学黑洞,在这之中我发现了一些奇妙的数学规律。 记得我有一次在做奥数题的时候遇到了一道方程题18X=20。当我用20除以18时发现得数是……,是一个纯循环小数。后来我写了分数九分之十。写完答案之后,我看着这道题的答案时,我就猜测:当被除数是整十数时,如果用这个数减去其十位上的数字,然后再用原来的数除以减得的数,得数就是……或分数中的九分之十。 当想到这时,我有些犹豫:这个猜测准不准确呢,不会有错吧?我半信半疑的带着这个疑问,开始用其他数来进行验算:用30先减去十位上的3等于27,再用30除以27。这时我发现得数还真是……和九分之十。后来我又分别用70和60来证明我的说法是否正确,果真我的想法是正确的,改成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正确的。 在此之后,我又继续用这种规律来验算整百位的题,又发现得出来的数是……或九十九分之一百,依照这种规律,那么整千位的数就可以得出……和九百九十九分之一千,整万位就可以得出……或九千九百九十九分之一万…… 在这奇妙的数学王国里,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探索和发现,就能发现不少有趣的同时不为我们熟悉的数学问题。猜想验证的方法是人类探索未知的一种重要方法,很多科学规律的发现,都是先有猜想,而后被不断的验证、再猜想、再验证才被认识。猜想验证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应当在听老师讲课时注意向老师学习该种思维方法,同时,还应该在平常的生活中尝试自我探索。
数学小论文 一、问题提出这个学期,我在数学课本里知道了数学黑洞,数学黑洞指的是自然数经过某种数学运算之后陷入了一种循环的境况。而且要四个不同的数字,组成一个最大和最小的数,用最大的数减去最小的数所得结果重复上述过程,最多不会超过7步,最后的答案必定是6174。于是我就想2位数到5位数有没有黑洞?二、研究思路 研究两位数到五位数里有没有黑洞? 三、研究过程 我先找来12这两个数字,把他们组成一个最大的数是21,最小的数是12,再把21-12=9,我认为一组数字证明不了数学黑洞,就又找了34这两个数,把它们也组成一个最大的数43,最小的数是34,然后把43-34=9。就这样,我就可以判定两位数的数学黑洞一定是9。 确认两位数后,我又向3位数前进,我找来246这三个数,把他们分别分成一个最大和最小的三位数,先把组成好的642-246=396,再把396组成一个最大的数963,再组成一个最小的数369,然后把963-369=594,接着在重复前面的步骤,发现最后总是得到495,于是又找来了852,把他们组成852和258,在相减,等于594,再重复前面的方法,还是的495。所以我确定三位数的黑洞是495。 我又找来4这五个数字,也把他们组成最大和最小的数:12345和54321,再把它们相减,等于41976,然后把41976组成97641和14679,也相减,等于82962,接着重复前面的步骤,发现还是得到61974;我决定再试一次,我把82465组成一个最大的数86542,组成最小的数24568,再相减,等于61974,再把61974组成97641和14679,相减,等于82962,接着重复前面的步骤,总是得到61974。我知道了五位数的黑洞是61974. 我发现:2、3、5都会有数学黑洞。、 四、研究结论 我发现其实数学是很有趣的,就比如这个数学黑洞,找到了规律后,就会感觉非常有意思。
有一天,我跟妈妈去逛商场。妈妈进了超市买东西,让我站在付钱的地方等她。我没什么事,就看着营业员阿姨收钱。看着看着,我忽然发现营业员阿姨收的钱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很奇怪:人民币为什么就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赶快跑去问妈妈,妈妈鼓励我说:“好好动脑筋想想算算,妈妈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为什么的。”我定下心,仔细地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我知道了,因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随意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样可以组成30元、40元、60元……”妈妈听了直点头,又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只是为了能随意组合的话,那只要1元不就够了吗?干吗还要2元、5元呢?”我说:“光用1元要组成大一点的数就不方便了呀。”这下妈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夸奖我会观察,爱动脑筋,我听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欢吃的冰激凌还要舒服。 在此,我也想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你多留心观察,多动脑思考,你就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不信你就试一试!
这么些、::你们。你是否会有所?你要去找 gfufyìyytx四个地方需要懂gdajòdfkryeymsj人不够敢说出的话就不知道仍然坚持✊!你的手机没有信号?在线的
数学小论文:年龄问题四年级300字今天,我在做题时被一道应用题给难住了。这道题的题目是:小华今年3岁,今年爸爸26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妈妈回来了,我就请教妈妈。妈妈帮我分析:根据这个题目的条件可知,今年爸爸和小华的“年龄差”是26-4=24(岁)。再根据“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这一关系,画张图试试。我们俩就开始画了起来。画了图之后,我马上明白过来了:他们俩过了几年后,“年龄差”还是24岁。再根据差倍问题的解法求出几年后小华的年龄,用几年后小华的年龄减去2岁,就可以求出中间经过了几年了。解是:26-2=24(岁)24÷(3-1)=12(岁)12-2=10(年)答:1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妈妈又让我验算一下,1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不是小华的3倍。(26+10)÷(2+10)=36÷12=3耶!我答对了。看来做题先得画图,画了图就能就一目了然了。
关于数学的小论文:
数学,是一门有趣而又很有学问的学科。生活中存在着无穷的数学故事,与你我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一个游戏的宝塔。
记得,刘老师曾经说: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开始不是太明白,后来听刘老师讲过才知道其中的意思:就是说,四年中只有一个闰年,等到一百年的那年就不是闰年了,等到400年整的时候又是闰年。因为只有在用年除以四商是整数,没有余数的时候才是闰年。听了刘老师的讲解,我终于知道该怎么去推算平年闰年了。
还记得刘老师讲过的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明明等8人,明明和8人的问题,其中只有一个字的差别,等就表示8个人包括了明明自己。和呢,表示8个人加明明自己就是9个人了。我开始怎么都没有弄明白,后来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去想其中的意思,才终于明白过来。
在生活中,我们只要肯钻研,肯发现,我们就会明白很多的道理的。
数学小论文一 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数学小论文二 各门科学的数学化 数学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说,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在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同其他科学一样,数学有着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认识它的过去,就是为了了解它的现在和未来.近代数学的发展异常迅速,近30多年来,数学新的理论已经超过了18、19世纪的理论的总和.预计未来的数学成就每“翻一番”要不了10年.所以在认识了数学的过去以后,大致领略一下数学的现在和未来,是很有好处的. 现代数学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各门科学都在经历着数学化的过程. 例如物理学,人们早就知道它与数学密不可分.在高等学校里,数学系的学生要学普通物理,物理系的学生要学高等数学,这也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了. 又如化学,要用数学来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温度等作为变量,用方程表示它们的变化规律,通过方程的“稳定解”来研究化学反应.这里不仅要应用基础数学,而且要应用“前沿上的”、“发展中的”数学. 再如生物学方面,要研究心脏跳动、血液循环、脉搏等周期性的运动.这种运动可以用方程组表示出来,通过寻求方程组的“周期解”,研究这种解的出现和保持,来掌握上述生物界的现象.这说明近年来生物学已经从定性研究发展到定量研究,也是要应用“发展中的”数学.这使得生物学获得了重大的成就. 谈到人口学,只用加减乘除是不够的.我们谈到人口增长,常说每年出生率多少,死亡率多少,那么是否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每年的人口增长率呢?不是的.事实上,人是不断地出生的,出生的多少又跟原来的基数有关系;死亡也是这样.这种情况在现代数学中叫做“动态”的,它不能只用简单的加减乘除来处理,而要用复杂的“微分方程”来描述.研究这样的问题,离不开方程、数据、函数曲线、计算机等,最后才能说清楚每家只生一个孩子如何,只生两个孩子又如何等等. 还有水利方面,要考虑海上风暴、水源污染、港口设计等,也是用方程描述这些问题再把数据放进计算机,求出它们的解来,然后与实际观察的结果对比验证,进而为实际服务.这里要用到很高深的数学. 谈到考试,同学们往往认为这是用来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的.其实考试手段(口试、笔试等等)以及试卷本身也是有质量高低之分的.现代的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就是通过效度、难度、区分度、信度等数量指标来检测考试的质量.只有质量合格的考试才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 至于文艺、体育,也无一不用到数学.我们从中央电视台的文艺大奖赛节目中看到,给一位演员计分时,往往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就剩下的分数计算平均分,作为这位演员的得分.从统计学来说,“最高分”、“最低分”的可信度最低,因此把它们去掉.这一切都包含着数学道理.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关肇直先生说:“数学的发明创造有种种,我认为至少有三种:一种是解决了经典的难题,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工作;一种是提出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其实在历史上起更大作用的、历史上著名的正是这种人;还有一种就是把原来的理论用在崭新的领域,这是从应用的角度有一个很大的发明创造.”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正是第三种发明创造.“这里繁花似锦,美不胜收,把数学和其他各门科学发展成综合科学的前程无限灿烂.” 正如华罗庚先生在1959年5月所说的,近100年来,数学发展突飞猛进,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个方面,无处不有数学”来概括数学的广泛应用.可以预见,科学越进步,应用数学的范围也就越大.一切科学研究在原则上都可以用数学来解决有关的问题.可以断言:只有现在还不会应用数学的部门,却绝对找不到原则上不能应用数学的领域. 数学小论文三 数学是什么 什么是数学?有人说:“数学,不就是数的学问吗?” 这样的说法可不对。因为数学不光研究“数”,也研究“形”,大家都很熟悉的三角形、正方形,也都是数学研究的对象。 历史上,关于什么是数学的说法更是五花八门。有人说,数学就是关联;也有人说,数学就是逻辑,“逻辑是数学的青年时代,数学是逻辑的壮年时代。” 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学呢? 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通过深刻分析数学的起源和本质,精辟地作出了一系列科学的论断。恩格斯指出:“数学是数量的科学”,“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根据恩格斯的观点,较确切的说法就是:数学——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叫纯粹数学,一类叫应用 数学。 纯粹数学也叫基础数学,专门研究数学本身的内部规律。中小学课本里介绍的代数、几何、微积分、概率论知识,都属于纯粹数学。纯粹数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以纯粹形式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例如研究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至于它是梯形稻田的面积,还是梯形机械零件的面积,都无关紧要,大家关心的只是蕴含在这种几何图形中的数量关系。 应用数学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有人说,它是我们的全部知识中,凡是能用数学语言来表示的那一部分。应用数学着限于说明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是纯粹数学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桥梁。大家常说现在是信息社会,专门研究信息的“信息论”,就是应用数学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 数学有3个最显著的特征。 高度的抽象性是数学的显著特征之一。数学理论都算有非常抽象的形式,这种抽象是经过一系列的阶段形成的,所以大大超过了自然科学中的一般抽象,而且不仅概念是抽象的,连数学方法本身也是抽象的。例如,物理学家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论,而数学家则不能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定理,非得用逻辑推理和计算不可。现在,连数学中过去被认为是比较“直观”的几何学,也在朝着抽象的方向发展。根据公理化思想,几何图形不再是必须知道的内容,它是圆的也好,方的也好,都无关紧要,甚至用桌子、椅子和啤酒杯去代替点、线、面也未尝不可,只要它们满足结合关系、顺序关系、合同关系,具备有相容性、独立性和完备性,就能够构成一门几何学。 体系的严谨性是数学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数学思维的正确性表现在逻辑的严谨性上。早在2000多年前,数学家就从几个最基本的结论出发,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将丰富的几何学知识整理成一门严密系统的理论,它像一根精美的逻辑链条,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得丝丝入扣。所以,数学一直被誉为是“精确科学的典范”。 广泛的应用性也是数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20世纪里,随着应用数学分支的大量涌现,数学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的科学部门。不仅物理学、化学等学科仍在广泛地享用数学的成果,连过去很少使用数学的生物学、语言学、历史学等等,也与数学结合形成了内容丰富的生物数学、数理经济学、数学心理学、数理语言学、数学历史学等边缘学科。 各门科学的“数学化”,是现代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 我也不知道你是几年级的,就给你弄了好多,你自己看看,删减删减,不过小学写论文?!我们初中还没写呢……o()^))o 唉,现在的教育水平开始抓学生了。。。
有一天,我跟妈妈去逛商场.妈妈进了超市买东西,让我站在付钱的地方等她.我没什么事,就看着营业员阿姨收钱.看着看着,我忽然发现营业员阿姨收的钱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很奇怪:人民币为什么就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赶快跑去问妈妈,妈妈鼓励我说:“好好动脑筋想想算算,妈妈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为什么的.”我定下心,仔细地想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我知道了,因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随意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样可以组成元、40元、60元……”妈妈听了直点头,又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只是为了能随意组合的话,那只要1元不就够了吗?干吗还要2元、5元呢”我说:“光用1元要组成大一点的数就不方便了呀.这下妈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夸奖我会观察,爱动脑筋,我听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欢吃的冰激凌还要舒服在此,我也想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你多留心观察,多动脑思考,你就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不信你就试一试!
快要过年了,妈妈准备买一盒巧克力送给亲戚。我们来到了超市。可是,巧克力品种多价格又多,包装也十分精美,真是让人眼花缭乱。最后,我们决定在费列罗中挑一盒。有一盒巧克力是16颗装元的,另外一盒巧克力是3颗装元的,还有一盒巧克力是24颗装70元的。
妈妈问我:“ 买哪种更合算呢?”我想到了两种方法。
方法一:算出每颗多少元。÷16=(元) ÷3≈(元) 70÷24≈3(元)元<元<3元
16颗装比较合算。方法二:算出1元可以买多少颗。16÷≈颗) 3÷≈(颗) 24÷70≈(颗) 颗>颗>颗 还是16颗装合算。
“妈妈,16颗装的最合算,我们把这一盒待会家吧!”“好,琪琪我们以后要省钱哦!”
于是,妈妈买了16颗装的巧克力,比3颗装每颗便宜了元,比24颗装每颗便宜了元,真合算,省钱实惠又好吃,下一次,买东西,我还要替妈妈省钱。
今天,妈妈在做家务而我在做家庭作业。
我发现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于是,我就空在那儿。哈,试卷做完了,我便开始慢慢思考这道题。题目是:“一间教室长8米,宽6米,用边长是4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地,需要这样的地砖多少块?”我想了一会儿,便明白了,在卷子上刷刷地写了几笔,可妈妈摇了摇头,缓慢地说:“不对,再想。”我绞尽脑汁,还是想不出来,于是便说:“妈妈,你就饶了我吧!”妈妈便开始认真地教我:“你说1米与1平方米能互相比较吗?”“不能啊!”我说。“这和题目有什么关系呢?”“那你除出来的就不对了,你看,你没有求出这块地砖的面积呀!不是吗?”我点点头,仿佛是明白了。于是,我又刷刷地在试卷上写着。
原来做数学题目不是光看数字的,它跟我们写作文是一样的,先要审题,再核题,把整个题目彻底搞清楚了,才能下笔去做题,这就是我在做数学题中的一点小发现!
今天,我在一本书中看到一个数学小问题:“小明一共有10个气球,如果一分钟放一个气球,他放10个气球一共用了几分钟?”我故意考考妹妹,刚上四年级的妹妹不假思索地说:“这个简单,10分钟呗。”我大笑一声,喊到:“错!” “嗯?为什么呢?”我耐心地解释着:“答案是9分钟,因为先放第一个气球,一分钟后,放第二个气球,一直放到第9个气球,所以,第九分钟后放第10个气球。”妹妹听了恍然大悟,说到:“原来如此,我上当了!”
细心地妈妈在一旁听到了我们这番有趣的对话,笑着说:“其实,生活中还有好多像这样的问题,比如爬楼梯、排队、坐座位……,我来考你一个吧!妹妹从一楼到二楼用了9秒钟,那么她从1楼走到15楼要多少秒呢?”我拿出笔和约,认真地做了起来:妹妹从一楼到二楼用了9秒,妹妹走到十五楼,也就是走了十四层,14*9=126秒。
我把答案告诉了妈妈,她笑着说:“不错,思路很清晰,很会思考!”
是啊,生活中处处有数字,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个善于思索的头脑,那么,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今天,我在一本书中看到一个数学小问题:“小明一共有10个气球,如果一分钟放一个气球,他放10个气球一共用了几分钟?”我故意考考妹妹,刚上四年级的妹妹不假思索地说:“这个简单,10分钟呗。”我大笑一声,喊到:“错!” “嗯?为什么呢?”我耐心地解释着:“答案是9分钟,因为先放第一个气球,一分钟后,放第二个气球,一直放到第9个气球,所以,第九分钟后放第10个气球。”妹妹听了恍然大悟,说到:“原来如此,我上当了!”细心地妈妈在一旁听到了我们这番有趣的对话,笑着说:“其实,生活中还有好多像这样的问题,比如爬楼梯、排队、坐座位……,我来考你一个吧!妹妹从一楼到二楼用了9秒钟,那么她从1楼走到15楼要多少秒呢?”我拿出笔和约,认真地做了起来:妹妹从一楼到二楼用了9秒,妹妹走到十五楼,也就是走了十四层,14*9=126秒。我把答案告诉了妈妈,她笑着说:“不错,思路很清晰,很会思考!”是啊,生活中处处有数字,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个善于思索的头脑,那么,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数学小论文:年龄问题四年级300字今天,我在做题时被一道应用题给难住了。这道题的题目是:小华今年3岁,今年爸爸26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妈妈回来了,我就请教妈妈。妈妈帮我分析:根据这个题目的条件可知,今年爸爸和小华的“年龄差”是26-4=24(岁)。再根据“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这一关系,画张图试试。我们俩就开始画了起来。画了图之后,我马上明白过来了:他们俩过了几年后,“年龄差”还是24岁。再根据差倍问题的解法求出几年后小华的年龄,用几年后小华的年龄减去2岁,就可以求出中间经过了几年了。解是:26-2=24(岁)24÷(3-1)=12(岁)12-2=10(年)答:1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妈妈又让我验算一下,1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不是小华的3倍。(26+10)÷(2+10)=36÷12=3耶!我答对了。看来做题先得画图,画了图就能就一目了然了。
生活中的“奇妙等式”数学中有许多等式,比如“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几条数学与我的等式。生活中,我总结出这一等式:“我+父母=正确数学”。平时,我会经常遇到一些难题,但是,父母的工作十分繁忙,很少有时间陪我,每当我睡下时,他们还没回来,一家人唯一的沟通方法,就是那一本“留言本”。每次留下的题目,父母总会绞尽脑汁地为我解答。父母学习书上的例题,给我解答是最令我感动的。每次看到留言本上,父母给我留下的解题思路,我都会在心中默默地感谢他们。小时候,父母也为我总结出这一等式:“课本+生活=数学”。那时,父母工作都不是很忙,每次出去买东西,都会带上我。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上中班的时候,妈妈带我买菜的一件事。当时,正值秋季,妈妈见路边有些卖苹果的摊子,便和卖苹果的人讨价还价起来,最终,以一元一斤的价钱买了三斤。当时,妈妈转过头来,亲切地问:“赢赢,一元一斤的苹果,三斤多少钱?”我想了想,说:“是,是三块钱。”惹得周围的人直夸我聪明。回家后,妈妈又问我是怎么会的,我笑着说:“我是用1+1+1=3的。”直到现在,妈妈还经常提那件事,教育我说:“数学不光要学课本上的,还要学习生活中的。”“每晚三题=快乐数学。”这是我小学三年级时所立下的等式。每天晚上做三道思考题不多也不少,只要坚持不懈,一定能积累许多。现在,我依然坚持每天做三道思考题,有时间还能多做一点,两年多了,不知道自己已经做了多少了,也不知道自己写满了多少的本子,这种作业方式,使我受益非浅,让我在多次数学竞赛中获奖,品尝胜利的喜悦。“勤动脑+勤动手=成功,”这是我通过实际生活所悟出的道理,也是我一般的解题顺序。一般拿到题目,我总要先读懂题目,弄清资料,掌握其中的关系,然后根据关系列出算式,一步步地解答。有时,还可以通过画图的方法,根据已知数量画出线段图,便于理解题目。至于答完之后,再找几道类似的题目,巩固一下,对学习也有好处。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奇妙的等式,在等着我们去总结,去探索。
0是一个神秘的数字,它像宇宙中的奥秘一样,让人捉摸不透。0也是一个重要的数字,如果你一不小心,多添了一个0或少加了一个0的话,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这次的数学考试,让我真正领略了0的重要性。当考卷发下来的时候,99分!我立即寻找错误点。结果令我目瞪口呆。原来是4500÷90这道题。“怎么可能这么简单的题我也会出错?”我心里嘀咕道。想起当时在口算45000÷90这道题时,我轻而易举地写下50,还十分自信,可到头来一计算原来得500,差了一个0。这是多少不应该的呀!不该错的也错了,想必0是多么重要呀!如果我以后当了公司的财务总经理,别人来提钱,本来要提10000元,我却多加了一个0--100000,在帐单上仍然记了10000元。那这90000元我向谁来要呀!这一切后果都得我承担啊。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在工作上、学习上都要一丝不苟,要不然后果非常严重。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500字! 今天,我和妈妈在做数学题。妈妈问我:“阳阳,你会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吗?”我自以为是地说:“当然会了,这么简单!”妈妈拿出8个完全相同小正方体,摆成一个正方形,问我:“总面积怎么算?”我用直尺量了量,一个正方形的一条边大约是3厘米,我说出算式:“一条边3厘米,那么一个正方形的一个面就是3×3=9(平方厘米),一个正方形有6个面,就是9×6=54(平方厘米),8个就是54×8=432(平方厘米)。”妈妈好像很沮丧,说:“你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既然是组合图形,有些面肯定会重合了!”我恍然大悟:“对哦。”我又重算了一下:重合了1、2、3、4、5……24个面,24×9=216(平方厘米),432-216=216(平方米)。现在对了吧? 过了一会,妈妈又摆出了另一种组合图形,这个图形上下8个,左右都是2个,前后都是4个,问我:“面积怎么算?”我说:“用 12×6=72(平方厘米)就是上面的面积,再用6×3=18(平方厘米)就是左边的面积,再用12×3=36(平方厘米)就是前面的面积,最后用(72+18+36)×2=252(平方厘米)。”妈妈说:“没有发现一些规律吗?”我看了看,真有嘞!“每个正方体它的上面是什么下面就是什么,左边是什么右边就是什么,前后也一样。”我有些感触。妈妈欣慰地笑了,说“我的女儿真聪明!” 哦,原来如此,组合图形的面积算好前面后面就不要算了,算好上面下面就不要算了,算好左边右边就不要算了。太好了,以后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就很方便了,你们学会了吗
数学的色彩 清晨,鲜红的太阳露出半个笑脸,和谐的阳光洒满人间,我的心情真是好极了。突然接到爷爷的电话,叫我巧算九块五加九十九块五,我马上告诉爷爷:九加九十九,再加一,不就等于一百零九吗?爷爷说我的算法还不算巧,如果凑整减零头就好算得多。我马上打断爷爷的话,告诉他:10+100-1=109(元)。这时爷爷夸我,说我还算灵巧。这是早晨的数学题,我把数学定为红色。 上午,爸爸从银行交完电费回来,叫我计算电费。用电量是从1079-1279(度),每度电单价是元,我用心算整好200度,我把单价变为分数是38/100,列式:200×(38/100),先约分再乘,等于76元。爸爸说没错,和电脑算得一样。我很得意,这时已近中午,我把数学定为黄色。 下午,我和妹妹在家里切西瓜,把半个西瓜再均匀地切两刀,其中的两份就是2/3,我问妹妹这两份是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妹妹开学才上一年级,当然不会算,我告诉她把西瓜整体看作1,第一分率是1/2,它的分率是2/3,相乘的结果就是这两份是整个西瓜的2/6,约分后就是1/3。这时我想爷爷曾说七色阳光为白色,那么,这个数学就定为白色吧。 夜晚在蓝色的星空下,我和妈妈在一起看电视,我怎么也弄不懂考古学家是怎样从腿骨的化石推算出大艾尔恐龙的身高呢?妈妈说这蓝色的数学等你长大了,本事大了自然就会了。 生活中的数学简直是太多了,真是绚丽多彩,它随时在你身边出现。我爱数学,我要学好数学。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千米),=(千米),×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千米),=(千米),×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千米),=(千米),×2=261(千米)和45×=(千米),=(千米),×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动物数学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理现象和投出的点数也不一定是相同的。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这一天,Lorenz想更进一步了解某段纪录的后续变化,他把某时刻的气象数据重新输入电脑,让电脑计算出更多的后续结果。当时,电脑处理数据资料的数度不快,在结果出来之前,足够他喝杯咖啡并和友人闲聊一阵。在一小时后,结果出来了,不过令他目瞪口呆。结果和原资讯两相比较,初期数据还差不多,越到后期,数据差异就越大了,就像是不同的两笔资讯。而问题并不出在电脑,问题是他输入的数据差了,而这些微的差异却造成天壤之别。所以长期的准确预测天气是不可能的。参考资料:阿草的葫芦(下册)——远哲科学教育基金会2、动物中的数学“天才”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毫米,误差极小。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的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生活时报)
生活中的数学“对我来说什么都可以变成数学。”数学家笛卡儿曾这样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我国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华罗庚也曾下过这样的结论。的确,正如两位前辈所说,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的脚步无处不在。 2006年已经接近尾声了,迎面而来的是新的一年——2007年。行走在繁华的大街上,随处可见商家打出的“满400送400”,“满300送300”的促销招牌。“这真实惠!”消费者们蜂拥而至,商场里人山人海,抢购成风。此情此景,真让人以为回到了物资短缺的年代。实际上商家心里早打好了如意算盘。俗话说:只有买亏,没有卖亏,“满400送400元券”只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其中暗藏着数学问题,暗藏着商业机密,暗藏着许多玄机。 去年,我们一家三口,也在新年之际在商场里“血拼”,当时是满400送400元券。我们先用980元买了一件苹果牌的皮夹克给爸爸,送来了800元购物券。我们并没有过分浪费,花了300元券买了一件298元藏青色的李宁牌棉袄,又用剩下的500元券中的488买了一件太子龙男装(由于是购物券,不设找零)。到底便宜了多少?298+488+980=1766(元)——这是原来不打折时需要花的钱。980/1776,所打的折扣大约是五五折。 我的姑姑和姑夫从前也做过服装生意,我对服装的进货成本与销售价的关系也有些了解。服装的进价一般只占建议零售价的20%~30%。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商场促销力度越来越大,为了保持利润,商家或厂家还不断地把衣服的建议零售价标高。就如前几天在电视中看见的一位消费者所说,某一品牌同一款式的一条尼料的裤子,三年前建议零售价还只是299元,今年标价变成了999元。这么一算,进价大概只有商场里售价的10%~20%。就算打了五五折,商家还稳赚三至五成的毛利。 广告,广告,便是广而告之。许多人一窝蜂似的赶来抢购、血拼,商场的人流量多了,商品销售量也快速增长。就按人流量是平时的三倍算,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数学问题。假设平时人流量少时,一件商品按8折销售。8折减去进价2折,标价部分的6成就成了毛利。虽然现在“满400送400元券”时同一件商品可能只赚三至五成,但销量起码是平时的三倍以上。就按三成毛利和三倍销量来计算,3×3=9,与平时的6成毛利相比,一天能多赚50%。虽说这样卖每件单位毛利率有所下降,毛利额却因销售量的增加而增长,更因大量销售而加快了资金周转,带来额外的收益。 商品标价和促销中有数学,购物消费中有数学,装修房子有数学,织毛衣中有数学……总而言之,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
dmo j l wo
这么些、::你们。你是否会有所?你要去找 gfufyìyytx四个地方需要懂gdajòdfkryeymsj人不够敢说出的话就不知道仍然坚持✊!你的手机没有信号?在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