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医院网络规划研究方法论文

发布时间:

医院网络规划研究方法论文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1  英诚医院内部网络需求分析 1   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 1   主要设计的目标 2 2  英诚医院内部网络整体设计 4   英诚医院内部网络整个架构 4   技术的选择 5   接入层的技术选择方案 5   汇聚层的技术选择方案 5   核心层的技术选择方案 5   网络安全技术选择方案 7   设备的选型 7   思科SW2960介绍 8   思科SW3560介绍 9   思科的Router大概介绍 9 3  英诚医院内部网络综合布线 11   信息点数量 11   设备间布局 12   耗材数量 12 4  英诚医院内部网络的配置和实施 14   划分VLAN 14   配置trunk 16   配置RSTP 17   配置SVI 17   配置GLBP 18   配置OSPF协议 22   配置OSPF下的发默认路由 24   配置NAT 24   配置出口备份默认路由技术 25 5  英诚医院内部网络测试与验收 26   测试与验收网络效果参数 26   测试阶段 31   测试门诊楼访问医技大楼 31 测试医院门诊楼访问急诊楼 31   测试医院医技大楼访问化验大楼 32   测试医院行政楼访问医技楼 32   测试医院医技楼访问网络服务器 32   测试医院门诊楼访问服务器 33   测试医院住院楼访问服务器 33   测试医院办公楼访问服务器 33   测试医技楼访问公网 34   测试急诊楼访问公网 34   测试住院楼访问公网 34   测试行政楼访问公网 35   验收阶段 35 总  结 36 参考文献 37 致 谢 38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英诚医院内部网络规模的不断发展,英诚医院内部网络服务的人群发生了许多变化。来自不同地区的不同模型。现有英诚医院内部网络存在数据交互延迟、安全接入等级低、通信实时验证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医院未来的发展和运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随着英诚医院内部网络应用需求的不断扩大,现有的网络结构和模式已不能满足现有的要求。 这次论文基于英诚医院内部网络,规划设计了整个英诚医院内部网络的拓扑设计、IP地址规划、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科室之间的VLAN划分。网关冗余和以太网通道配置、NAT私网地址和公网地址转换、网络安全和帧中继配置等构建了网络系统的硬件平台。基于已建立的网络硬件平台,配置DNS、DHCP等服务,以及域环境下的用户控制和管理,组策略应用,网络打印机,软件发布,磁盘文件管理和安全策略设置,WEB服务器,FTP服务器,MAIL服务器的设置,实现网络的整体规划设计。 关键词:医院网络;医院内部网络;网络规划;网络设计;拓扑结构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l network scale of Yingcheng Hospital, the population of the internal network service has undergone many models derived from different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existing internal network of Yingcheng Hospital, such as data interaction delay, low security access level, real-time communication verification, which directly affec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of th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network technology, and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internal network application needs of Yingcheng Hospital, the existing network structure and mode can no longer meet the existing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internal network of Yingcheng Hospital, which plans and designs the topology design, IP address planning, switch and router configuration, and VLAN division of the whole internal network of Yingcheng redundancy and Ethernet channel configuration, NAT private network address and public network address conversion, network security and frame relay configuration build the hardware platform of the network on the established network hardware platform, configure DNS, DHCP and other services, as well as user control and management in the domain environment, group policy application, network printer, software release, disk file management and security policy setting, WEB server, FTP server, MAIL server setting, realize the overall network planning and design. Key words: hospital network; hospital internal network; network planning; network design; topology 本文来自: 毕业作品网站() 详细出处参考:

中小企业实施网络营销手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着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发展尚未成熟,中小企业应当致力于完善营销策略,把握商机,以此来推动企业的进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网络营销策略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得到普遍应用,人们购买东西不一定要去实体店,在家上网就可以轻松完成购物,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需要的物品,因此这种方式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与追捧。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抱残守缺就意味着失败,我们一定要善于改变,用发展的角度看问题。

关键词:中小企业 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不同于以往的实体店购物,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手段,有其独特的优势,是实体店购物无法做到的。中小企业占据我国大部分市场,所以采取网络营销手段是必要的。下文探讨中小企业实施网络营销手段的优势,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

一、中小企业实施网络营销手段的优势

中小企业虽然公司规模不大,但在实施网络营销手段这一层面来说,并没有差距。英特网是全球通网络,网费不高,一般企业都能承担起。比广播电视和报刊杂志传递信息快速方便。在如今这个网络发达的社会,中小企业应当紧跟时代潮流,不被时代所抛弃,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网站来推销公司产品,让广大消费者全面了解产品,提高该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度,中小企业实施网络营销手段上并不亚于大型企业。

互联网是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相同,并无差异。网络营销不存在企业之间直接的竞争模式,具体表现为中小企业开拓市场的本钱降低了,没有巨额投入。也不需要广告宣传,公司也不需要招收大批员工,操作起来快捷方便。用质量和品牌征服顾客,用诚信和价格打动顾客,都在同一起跑线,谁都有机会赢取市场。

二、中小企业实施网络营销手段的弊端

虽然网络已经很发达,一些中小企业已经充分利用网络提高产品销售量,但有一些中小企业仍然未投入网络环境,只是关注市场动向。实际上实施网络营销手段的中小企业只是冰山一角,大部分中小企业尚未开始利用网络价值,并且已经实施网络营销手段的中小企业也未有巨额投入的,只是动用很少的资金打探市场。造成这种现象的起因很可能是中小企业不是太了解网络营销的环境,都害怕一下子投入过多资金而出现大程度的损失,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商业,竞争本来就异常强烈,只有抓住机遇,倾尽全力,才有可能一举取得成功。只有拥有魄力才有可能成大事。要是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是不会有什么大的回报的,投资本来就是存在很大风险的。

一些中小企业虽然投入网络营销大环境,但在激烈的竞争过程中由于经受不住而使企业整体陷入一种低迷状态。究其原因是没有真正探究顾客的心理问题,不知道顾客喜欢什么产品,没有一个确定的前进方向,一直徘徊不前。这样是不会有太大突破的,不能很好的带动产业发展。要有一定的方向性,有一条指名的道路才能少走弯路,更快在网络营销大环境中争得一席之地。说实话中国整体态势还是很弱,真正发现网络优势的中小企业几乎很少,但相对来说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一半都能很好的利用网络优势,为自己带来机遇。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们应该反思,认真思考。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对于网络营销概念了解的不是十分透彻,远远不及游刃有余的境界,也没有系统条理的管理模式,仍然是很乱的一锅粥。网络营销说实话最看重的是顾客的反映。只有抓住顾客的内心想法才能做出顾客满意的产品,那么自然就能获得长久利益了。所以,一定要对企业内部进行严格管理,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以此来推动行业的整体发展。

中小企业投入网络营销大环境只是近些年才开始,所以经验不是很丰富,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并未对员工进行网络营销工作实施系统培训工作。致使许多员工对工作环境不熟悉,不能得心应手,所以企业很难留住员工。这也是一些中小企业一直没能开展网络营销工作的原因。中小企业未能建立系统的规章制度来管理该企业网络营销工作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不单单影响管理这一方面,还牵连到销售,售后服务等一系列问题。还是那句话在如今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抱残守缺就意味着失败,意味着落后就是被时代远远甩在身后,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事态的严峻性,要及时做出调整。

三、中小企业发展营销的手段和措施

(一)加强对网络营销的舆论宣传

加强对网络营销的舆论宣传,使大众对网络营销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提高顾客对于网络营销的了解,渐渐接受并且喜欢通过网络购买商品。中小企业要加大对网络营销的宣传力度,实施这些符合大众心理和我国当前实施的手段,还要对企业员工加强对网络营销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以此来促进企业发展。网络营销对一个企业的整体实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企业应该注重企业文化的培养,一个企业的精神素养才是支撑它走下去的力量,我们必须注重,这也是吸引顾客的地方。

(二)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实际上我国中小企业引入网络是近几年的事,网络营销还没有特别系统,所以应该加强相关工作的进行。我国中小企业应该注重网络营销相关知识的培训,把我国的网络营销连成一个系统。此外还要通过广告宣传手段提高知名度,吸引广大顾客关注网络营销。

(三)注重网上银行建设

实施网络营销不可缺少的一步就是通过网络实行付款,主要方式是支付宝,电子收银机和电子钱包等形式。只要开通网银,在绑定银行卡,通过在银行卡中存储金钱就可以实施支付过程,这样虽然方便快捷,但是存在风险的,所以一定要加强管理,建立一个安全的网络支付系统,保障顾客的支付安全,这样才能赢得顾客的信任,为企业赢取信誉。只有让顾客信任,才能取得长久的发展,顾客就是上帝,只有让上帝满意,才是长久之道。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网络营销和实体店营销同样,都会存在顾客纠纷,尤其是网络营销还会有货物运输这一环节,还有可能顾客对货物不满意而退货,或者产品品质与描述不符等情况引起的纠纷,这都是可能发生的现象,所以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备的网络营销管理制度来维护顾客的权益。此外网络营销手段会导致税收情况复杂,如果没有系统的管理是不行的,所以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是必要的。

四、结束语

中小企业实施网络营销手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着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发展尚未成熟,中小企业应当致力于完善营销策略,把握商机,以此来推动企业的进步。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来保障顾客的消费安全与支付安全,赢得顾客的信任,为企业赢取信誉,从而获得利益。为了响应时代号召,要鼓励中小企业投到网络营销行列中,推动我国网络营销大环境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海鹰.电子商务下的网络营销渠道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1,02:113-114

[2]孙璐婧.基于网络消费心理的营销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1,02:25-26

[3]金日龙.试论我国中小型企业网络营销策略[J].中国商贸,2011,05:37-3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网络营销策略研究论文

医院网络规划设计毕业论文

网络工程专业是应用型目录外专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工程专业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网络工程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1GIS技术在国内广播电视网络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案例

本文根据汉佳公司的浙江嘉兴广电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利用GIS技术对其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再造,期望实现网络规划和设计标准化以及网络资源的动态化管理。

管理对象

当前广播电视网络资源管理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机房数据。主要包含设备信息和基础信息两个方面,前者主要包含入网设备、机架等数据设备,而后者以机房编号等为主。

②空间资源数据。包含区域信息,机房信息等。

③线路设备。主要包括光缆和电缆等设备。

④连接设备。主要包括分线盒、光交接箱等。

⑤项目数据。主要包括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各种数据,主要是指项目名称等。

⑥其他信息,比如逻辑资源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制开发。

开发平台

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属于大型系统,因此改造之前要对开发平台进行选择,主要包括对开发语言、GIS平台以及数据库开发平台的选择。当前应用的GIS开发平台有多种,比如在项目的开发中,可以选择超图公司运用成熟的Suoermap平台。

设计流程

GIS设计。SuperMap组件式GIS以标准的Ac-tiveX组件的方式,嵌入流行的可视化高级开发语言环境中进行开发,可以在多种开发工具中进行面向对象和可视化编程的设计,本文结合工程项目设计实际,充分结合了各种第三方ActiveX组件,对GIS功能进行无限扩展。功能设计。广播电视网络的资源管理系统涉及的范围较广,该步就应该结合实际,对这些功能进行组织并进行系统扩展,最好的措施是根据网络资源的结构特点,采取以工程为主线的数据更新机制对系统的功能进行分层组织,可以绘制出系统功能的分层图。数据结构设计。随着项目的实施,可以对数据结构进行细化和设计,比如可以把网络资源管理的对象信息分为项目信息、资源信息等。系统实现。做好以上各方面的设计后,便可以进行系统实现,这是整个项目的主要过程。该项目中很多的数据信息都包含地理信息成分,在这一步中就要结合局域网、工作站、服务器以及基础地图、文档等现有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以保障系统的实现。本文通过以上流程对嘉兴光电网络资源管理系统进行了整合,图1展示了该系统对管杆工程设备的管理,比如数量统计等。再如还可以对选择的区域进行统计,首先在地图工具栏-点击f(x)统计下拉菜单,选择区域统计,之后会出现小手指的图标。左键点击一下,出现确认对话框,确定后弹出选择窗口,将所需要统计的设备勾上。再次点击确定,就出现统计后的界面。

2结束语

综上所述,GIS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技术门类,将其应用在广播电视网络工程管理中,势必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使我国广播电视网络工程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

1农田灌溉水源工程情况

境内红卫灌区、炼上电灌站、南部联网集中供水工程、磨滩水库、西冶水库等一批集人畜饮水、农业灌溉用水、工业供水为一身的水源工程,水量充沛,效益明显。

2农田水利灌溉网络工程建设

张峰水库灌溉网络系统工程建设

张峰水库灌溉网络系统工程是利用张峰水库一干渠输水工程为该县农田灌溉提供的可靠水源保证条件,在全县范围内建设以张峰水库为主干、各乡镇区域为分支的树形网络与内部已形成的星形水利工程(董封灌区、红卫灌区、羊泉灌区、南部集中供水工程、炼上电灌站、西冶水库、驾岭乡温沟引水工程、蟒河镇红星供水工程、河北镇石窑引水工程、新建董封乡西哄哄引水工程、新建横河镇盘亭河引水工程)相互贯通的农田灌溉网络系统工程建设。该工程涉及13个乡镇,179个行政村,万hm2耕地。工程建成后,将大大提高受益区群众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可新增灌溉面积万hm2。

县域内其他农田水利灌溉网络工程建设

董封灌区改扩建工程工程主要由董封水库、上河引水工程、西哄哄引水工程(新建)、红卫水库等4处水源工程联网改造。以董封灌区为主,充分利用已建上河引水工程和兴建西哄哄引水工程增补的水量,与红卫水库联网改造,不仅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灌区缺水现状,而且扩大了灌区灌溉面积,特别是解决了董封灌区北部严重缺水问题,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基本保障。工程实施后,可新增灌溉面积万hm2。

北留水轮泵站灌区与磨滩水库联通工程北留水轮泵站灌区是以沁河水为水源的万亩中型机电灌站,曾为该受益区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近年来受特殊气候条件的影响,灌区内灌溉用水得不到保证,而磨滩水库充足、可靠的水源与两者间有利的地理位置条件为2处水利工程联网改造提供了保障。工程涉及润城镇、北留镇、东冶镇3个乡镇,可发展灌溉面积万hm2。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1  英诚医院内部网络需求分析 1   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 1   主要设计的目标 2 2  英诚医院内部网络整体设计 4   英诚医院内部网络整个架构 4   技术的选择 5   接入层的技术选择方案 5   汇聚层的技术选择方案 5   核心层的技术选择方案 5   网络安全技术选择方案 7   设备的选型 7   思科SW2960介绍 8   思科SW3560介绍 9   思科的Router大概介绍 9 3  英诚医院内部网络综合布线 11   信息点数量 11   设备间布局 12   耗材数量 12 4  英诚医院内部网络的配置和实施 14   划分VLAN 14   配置trunk 16   配置RSTP 17   配置SVI 17   配置GLBP 18   配置OSPF协议 22   配置OSPF下的发默认路由 24   配置NAT 24   配置出口备份默认路由技术 25 5  英诚医院内部网络测试与验收 26   测试与验收网络效果参数 26   测试阶段 31   测试门诊楼访问医技大楼 31 测试医院门诊楼访问急诊楼 31   测试医院医技大楼访问化验大楼 32   测试医院行政楼访问医技楼 32   测试医院医技楼访问网络服务器 32   测试医院门诊楼访问服务器 33   测试医院住院楼访问服务器 33   测试医院办公楼访问服务器 33   测试医技楼访问公网 34   测试急诊楼访问公网 34   测试住院楼访问公网 34   测试行政楼访问公网 35   验收阶段 35 总  结 36 参考文献 37 致 谢 38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英诚医院内部网络规模的不断发展,英诚医院内部网络服务的人群发生了许多变化。来自不同地区的不同模型。现有英诚医院内部网络存在数据交互延迟、安全接入等级低、通信实时验证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医院未来的发展和运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随着英诚医院内部网络应用需求的不断扩大,现有的网络结构和模式已不能满足现有的要求。 这次论文基于英诚医院内部网络,规划设计了整个英诚医院内部网络的拓扑设计、IP地址规划、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科室之间的VLAN划分。网关冗余和以太网通道配置、NAT私网地址和公网地址转换、网络安全和帧中继配置等构建了网络系统的硬件平台。基于已建立的网络硬件平台,配置DNS、DHCP等服务,以及域环境下的用户控制和管理,组策略应用,网络打印机,软件发布,磁盘文件管理和安全策略设置,WEB服务器,FTP服务器,MAIL服务器的设置,实现网络的整体规划设计。 关键词:医院网络;医院内部网络;网络规划;网络设计;拓扑结构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l network scale of Yingcheng Hospital, the population of the internal network service has undergone many models derived from different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existing internal network of Yingcheng Hospital, such as data interaction delay, low security access level, real-time communication verification, which directly affec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of th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network technology, and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internal network application needs of Yingcheng Hospital, the existing network structure and mode can no longer meet the existing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internal network of Yingcheng Hospital, which plans and designs the topology design, IP address planning, switch and router configuration, and VLAN division of the whole internal network of Yingcheng redundancy and Ethernet channel configuration, NAT private network address and public network address conversion, network security and frame relay configuration build the hardware platform of the network on the established network hardware platform, configure DNS, DHCP and other services, as well as user control and management in the domain environment, group policy application, network printer, software release, disk file management and security policy setting, WEB server, FTP server, MAIL server setting, realize the overall network planning and design. Key words: hospital network; hospital internal network; network planning; network design; topology 本文来自: 毕业作品网站() 详细出处参考:

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对策分析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对策论文摘要:本文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对应的改进和防范措施。随着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普遍应用到日常工作、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比如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社区及家庭等。但随之而来的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也受到全所未有的威胁,计算机病毒无处不在,黑客的猖獗,都防不胜防。本文将着重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1、技术层面对策在技术方面,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实时扫描技术、实时监测技术、防火墙、完整性检验保护技术、病毒情况分析报告技术和系统安全管理技术。综合起来,技术层面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包括系统管理员和用户在内的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对重要部门和信息,严格做好开机查毒,及时备份数据,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2) 网络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它是保证网络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访问控制涉及的技术比较广,包括入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控制、目录级控制以及属性控制等多种手段。3)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是数据库管理员维护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操作。备份是恢复数据库最容易和最能防止意外的保证方法。恢复是在意外发生后利用备份来恢复数据的操作。有三种主要备份策略:只备份数据库、备份数据库和事务日志、增量备份。4) 应用密码技术。应用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核心技术,密码手段为信息安全提供了可靠保证。基于密码的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是当前保证信息完整性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密码技术主要包括古典密码体制、单钥密码体制、公钥密码体制、数字签名以及密钥管理。5) 切断传播途径。对被感染的硬盘和计算机进行彻底杀毒处理,不使用来历不明的U盘和程序,不随意下载网络可疑信息。6) 提高网络反病毒技术能力。通过安装病毒防火墙,进行实时过滤。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进行频繁扫描和监测,在工作站上采用防病毒卡,加强网络目录和文件访问权限的设置。在网络中,限制只能由服务器才允许执行的文件。7) 研发并完善高安全的操作系统。研发具有高安全的操作系统,不给病毒得以滋生的温床才能更安全。2、管理层面对策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不仅要看所采用的安全技术和防范措施,而且要看它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和执行计算机安全保护法律、法规的力度。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才能使计算机网络安全确实有效。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包括对计算机用户的安全教育、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不断完善和加强计算机的管理功能、加强计算机及网络的立法和执法力度等方面。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加强用户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观念,提高计算机用户的安全意识,对防止计算机犯罪、抵制黑客攻击和防止计算机病毒干扰,是十分重要的措施。这就要对计算机用户不断进行法制教育,包括计算机安全法、计算机犯罪法、保密法、数据保护法等,明确计算机用户和系统管理人员应履行的权利和义务,自觉遵守合法信息系统原则、合法用户原则、信息公开原则、信息利用原则和资源限制原则,自觉地和一切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维护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安全,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除此之外,还应教育计算机用户和全体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为维护系统安全而建立的一切规章制度,包括人员管理制度、运行维护和管理制度、计算机处理的控制和管理制度、各种资料管理制度、机房保卫管理制度、专机专用和严格分工等管理制度。3、物理安全层面对策要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必须保证系统实体有个安全的物理环境条件。这个安全的环境是指机房及其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计算机系统的环境条件。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腐蚀度、虫害、振动和冲击、电气干扰等方面,都要有具体的要求和严格的标准。2) 机房场地环境的选择。计算机系统选择一个合适的安装场所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选择计算机房场地,要注意其外部环境安全性、地质可靠性、场地抗电磁干扰性,避开强振动源和强噪声源,并避免设在建筑物高层和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还要注意出入口的管理。3) 机房的安全防护。机房的安全防护是针对环境的物理灾害和防止未授权的个人或团体破坏、篡改或盗窃网络设施、重要数据而采取的安全措施和对策。为做到区域安全,首先,应考虑物理访问控制来识别访问用户的身份,并对其合法性进行验证;其次,对来访者必须限定其活动范围;第三,要在计算机系统中心设备外设多层安全防护圈,以防止非法暴力入侵;第四设备所在的建筑物应具有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设施。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技术、设备、管理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安全解决方案的制定需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是综合各种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将安全操作系统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护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扫描技术等综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协调一致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我们必须做到管理和技术并重,安全技术必须结合安全措施,并加强计算机立法和执法的力度,建立备份和恢复机制,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此外,由于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犯罪等技术是不分国界的,因此必须进行充分的国际合作,来共同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和计算机病毒等问题。参考文献:[1] 张千里.网络安全新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2] 龙冬阳.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3] 常建平,靳慧云,娄梅枝,网络安全与计算机犯罪[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hsdpa网络规划研究论文

论校园网络规划设计的若干问题摘 要:本文简要地讨论了校园网络规划设计中涉及到的网络技术、规划设计方法、网络性能及应用分析等问题,为校园网络的规划、设计和升级改造等方面在技术及应用上提供参考,以使在建或规划中的校园网络具备较高的整体性能。关键词:校园网络 规划设计 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各种数据形式的信息需求和交流的不断增长,使得当今的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从传统的数据处理设备(如计算机)和管理工具中驳离出来,担当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与获取、共享和交流信息的主要工具,并成为人们在当今社会生活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经过了几年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在很多方面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工作和生活方式……Web浏览、E-mail、QQ(上网聊天)、VOD(视频点悉播)、文件传输、远程诊断、电子商务、网络大学及虚拟学校等无一不与计算机网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基于网络的各种应用,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展,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校园网络(CAN ,Campus Area Network)与其它园区局域网络一样,由于它属于单位自有,学校拥有自我建设、自我管理和自我使用的权利,因此,受经费、技术水平及其它方面的影响,校园网络在规划设计、资源建设和应用上很不平衡,差别很大,特别是在IT界目前还未实施网络工程监理的条件下,在建的或已建的校园网络的“豆腐渣”工程为数不少,造成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校园网络的规划设计有多种解决方案,依学校的类型规模和性质的不同,以使网络的设计方案有所不同,体现在技术、应用上更是不同。在传统的语音服务(诸如电话、蜂窝移动电话)无法满足人们的各种信息需求的今天,对图形、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已成为人们依赖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的重要资源。学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对一个高速的、资源丰富的和应用多方面的校园网络的需求是迫切的、必需的。也是网络规划设计者永远追求的目标。教育部最近实施的“西部大学网络工程”及“关于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对校园网络的规划、设计及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么一个高速、高效而又安全、资源丰富、应用广泛的校园网络在规划设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1.建立近、中和长期发展规划依据本校建网资金的安排,在听取校内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校教学科研的内容及其发展的需要,制定一个在未来十年中的近期、中期及长期的建设规划,以保持网络建设的延续性,并保护先前的投资(含各种硬件、软件及信息资源),能融入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和新应用。2.IP地址资源的利用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地址是在Internet上的站点及相关设备的地址,它是由Internet指定数字委员会(IAAA)确定的,确保了它在世界上的唯一性。在IPv4技术应用于互联网的今天,IP地址资源到2010年将近枯竭,在Ipv6技术应用之前,我们要合理使用IP地址资源。当申请到一个建网的IP地址之后,必须合理地划分子网,每个子网中的IP地址要合理使用,既要满足当今的需要,也要预留将来网络扩展时所需,以便有足够的各类服务器连入Internet。3.建立相关机构,有计划地培养网络管理员及培训部门用户学会使用信息制作,发布的工具。建网单位应该设有一个“网络信息化领导小组”,对网络的规划实施起指导和决策作用。按照建网单位的网络规模,按不同时期的需要,配置专业的网络管理员。针对网络技术应用的日新月异,加上校园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繁重任务,要加强对师生的应用培训,适应网络新技术的应用及安全控制,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和安全。4.注重需求分析网络的规划设计是一个系统建立和优化的过程,建设网络的根本目的是在Internet上进行资源共享与通信。要充分发挥投资网络的效益,需求分析成了网络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它提供了网络设计应到达的目标,并有助于设计者更好地理解网络应该具有的性能;结合学校的办学规模、管理需求和师生对教学科研的需要,确立一个性能较高的网络计算平台,如图1。同时,经过系统的需求分析,网络的设计者还能更好地作出决策,评价现有的网络,提供移植的功能及给所有校内师生更为合适的资源。5.组网技术的选择目前,可用于校园LAN(局域网)的技术有Ethernet(以太网)、Fast Ethernet(快速以太网)、 Gigabit Ethernet(千兆位以太网)、Token-Ring(令牌环网)、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和ATM(异步传输模式)。从网络应用、维护、安全和扩展方面而言,Fast Ethernet和ATM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采用。同时,Gigabit Ethernet技术已成为大型Fast Ethernet的升级目标。虽然Fast Ethernet和Gigabit Ethernet因采用CSMA/CD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而广泛地存在着“广播风暴”的问题,但可以更好的传输介质和交换设备予于克服,其实出的优点是兼容先前的设备投资,师生的网络应用及培训更易进行,网络的可管理性和扩展性也很好。ATM是一种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它在WAN(广域网)上体现的强大功能和在LAN上的成功应用,均以事实说明了它的技术的先进性。在ATM中,不同速率的各种数据,如语音、图像、视频都被分成标准的53字节的信元,以光纤作为传输通道,避免了以太网中的“广播风暴”,提升了网络的整体性能。但是ATM不兼容以往的以太网投资,其管理和操作有异于传统的以太网平台,故不适用于以太网的升级改造。6.校园网络的设计模式一个良好的设计方案除体现出网络的优越性能之外,还体现在应用的实用性、网络的安全性、易于管理性和未来的可扩展性。因此,设计时要考虑以下问题:① 要适应未来网络的扩展和拓扑结构的变化。② 要能为特定的师生用户或用户组提供访问路径。③ 要保证网络能不间断地运行。④ 当网络扩大和应用增加时,变化的网络结构要能应付相应的带宽要求。⑤ 使用频率较高的应用能够支持网上大多数的师生用户。⑥ 能合理地分配用户对网内、网外的信息流量。⑦ 能支持较多的网络协议,扩大网络的应用范围。⑧ 支持IP的单点传送和多点广播数据流。要达到以上这些设计要求,分层的设计功能及星型、树型和交叉型的拓扑结构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如图2。7.网络硬件的选择除网络上的工作站使用普通的PC机外,主机的选择应使用专业的高性能服务器。连接介质的选择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各交换机(switch)之间(楼与楼之间,楼层之间)及网络出口干线选择光纤,第二部分为从访问层的交换机到用户的PC桌面选择超五类双绞线。如今,交换机的价格已是很低了,应尽可能选择交换机而不用集线器。网络连接的关键设备是路由器(Router),无论是Internet接入,异地网络连接还是大型网络广播域的划分,都离不开路由器,因此,路由器的性能较为重要,选择Cisco公司和3Com公司的产品,就能体现出极高的性能。数据存储设备,除可选择大容量硬盘外,还可选磁带机、磁盘阵列、光盘阵列,这些外存设备,均可用于储存海量网络数据,如图书资料,多媒体素材及课件学生学籍和成绩管理等。8.ISP的选择选择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Internet服务提供商)对不同类型的校园网络至关重要。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形成了以CSTNET(中科院的科学技术网)、CERNET(国家教育部的教育与科研网)、ChinaNet(中国电信网)和ChinaGBN(中国金桥网)为主的四大网络体系,伴随着IT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广泛需求,近年来ChinaUNICOM(中国联通)、CRC(铁通)、CNC(中国网通)、JiTong(吉通)的接入服务也快速地增长。由于中国的互联网服务商以各自网络体系的发展为主,不同种类的大网之间缺乏协调机制,故它们之间的网络带宽问题没能较好地解决。对用户而言,在线某类网络时再链接另一类网络,“瓶颈”问题就突现出来,如图3。相信ChinaNet的用户在调用CERNet的网上资源或CERNet用户在调用ChinaNet的网上资源时,就出现过这样的问题。作为校园网络,无论师生有哪些需求,都离不开以教学、科研为主的信息资源,90%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CERNet上,故校园网络在选择ISP时,就要重点考虑CERNet。9.带宽的申请和使用分配校园网络需要多少带宽呢?别忘了,ISP是以带宽资源作为经营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网络的“流量”,在网上你随时都可能被“断流”或“欠流,“畅流”的时段不会是很多,这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存在的客观原因而造成的。然而,不是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合理地申请接入带宽和在网上作好带宽分配会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和效率。网络界曾经有一个争议很多的80/20规则,就是在一个局域网内有80%的通信量在网段内传播,剩下20%沿干线传播,今天,人们对互联网络的需求已大大超过80/20规则,而应成为20/80规则了。如何申请足够带宽而又不至于浪费呢?太大的带宽会意味着要向ISP支付更多的费用。计算的依据就是要考虑校园网的规模,在出口链接Intermet的高峰期约有多少台电脑(一般拥有总量的60~70%),以每台机的带宽为100kb/s(比PPP拨号方式的56kb/s moden快些)计算,总需求在多少MB,再考虑20/80规则,以确定整个校园网的接入带宽,出于数据安全的考虑,一些装有重要而又保密的数据的主机,如财务数据、人事档案数据,只许在网段内使用,不宜链接Internet。10.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网络操作系统(Net Operation System)的选择关系到网络的应用、安全和管理。目前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有:Unix、Linux、Netware、Windows 2000 Server/Advanced Server /Datacenter Server,下面作一简单介绍:UNIX UNIX操作统是一个多用户、多进程的分时操作系统,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它就被融入了许多网络技术和通信协议,它的可移植性及安全性能极好,被广泛地用于微型机、小型机、超小型机和大型计算机上。今天,它仍然作为Internet上各类服务器主选的网络操作系统,并深得金融、电信、保险行业的青睐。Linux 它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类UNIX操作系统,其功能体系现与UNIX有许多共同点,最新发行的版本包含了文件管理、用户账号管理、网络管理等许多工具,对互联网络的应用有很好的支持。Netware Netware是Novell公司开发的网络操作系统,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发展了十几版本,新版本体现了高度的开放性和安全性,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局域网操作系统。Windows NT 它是一个抢先式多任务的网络操作系统,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开放性,它具有让企业有多种应用管理的强大功能,如数据库服务、电子邮件,能联合多种网络进行通信。它能支持较多的应用软件,工具,文件共享和网络打印服务,也是一个功能卓越的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Windows 2000是Microsoft公司耗费巨资开发的一个产品,其服务器版有Windows 2000 Server、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 和Window 2000 Datacenter Server等三个版本。它们是由Windows 98和Windows 的优良功能融合而成,它们拥有全面的Internet应用软件服务、增强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及强大的端对端管理等性能。综合以上这些网络操作系统的特点与对网络应用的支持,你就可选择一个或几个适合于校园网内各子网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以适合各类应用、安全控制和管理。总之,校园网络的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同的规划设计方案,可使网络存在较大的性能差异,它不仅体现在网络本身具备的技术特性和应用特点上,也体现了不同用户的各种需求,从根本上而言更是体现了信息化社会的基础。参考文献:[1]网络设计基础,21世纪计算机网络工程丛书编写委员会编,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2]Cisco互联网络设计,[美]Matthew 编著,潇湘工作室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3]Internet核心技术精解,[美]John R .Levine 著,管伟等译2001年第一版。[4]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指导意见,教育基〔2001〕16号。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1. Lang Weimin, Yang Zongkai, Cheng Wenqing, Tan Yunmeng. An Improved Ring Signature Scheme based on Identity.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March 2005, 6 (2): 10~15(EI收录)2. Lang Weimin, Yang Zongkai, Cheng Wenqing, Tan Yunmeng. A new improved ID-based proxy ring signature scheme from bilinear pairings.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uly 2005, 9 (4): 37~40(EI收录)3. Lang Weimin, Yang Zongkai, Cheng Wenqing, Tan Yunmeng. A New ID-Based Proxy Blind Signature Scheme.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 May 2005, 10(3): 345~349(EI收录)4. Lang Weimin, Cheng Wenqing, Yang Zongkai, Tan Yunmeng. An Efficient Authentication Scheme based on One-Way Key Chain for Sensor Network.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7, 11(4): 22~26(EI收录)5. Lang Weimin, Tan Yunmeng, Yang Zongkai, Peng Bing. A New Efficient Proxy Blind Signature Scheme. In: 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EEE Symposium on Computers and Communications. Washington: IEEE Computer Society, August 2004, 21~25(EI收录)6. Lang Weimin, Yang Zongkai, Cheng Wenqing, Tan Yunmeng. A New Efficient Micropayment Scheme against Overspending. 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EEE Symposium on Computers and Communications. Washington: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4, 50~55(EI收录)8. Lang Wei-min, Zhong Jing-li, Li jian-jun, et al. Research on the Authentication Scheme of WiMAX.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and Mobile Computing (WiCOM2008). Washington: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8,889~892(EI收录)9. Lang Wei-min, Wu Run-sheng, Wang Jian-qiu. A Simple Key Management Scheme based on WiMAX. Proceedings of 2008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Computational Technology (ISCSCT2008) . Washington: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8,3~7(EI收录)10. Lang Weimin, Yang Zongkai, Peng Bing, Tan Yunmeng. An Improved Identity-Based Ring Scheme. Asia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4, 3(9): 752~75511. Lang Weimin, Yang Zongkai, Wu Shizhong, Tan Yunmeng. An ID-based Blind Signature Scheme from Bilinear Pairings. Asia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4, 3(10): 814~81712. Yang Zongkai, Lang Weimin, Tan Yunmeng. Fair Micropayment System based on Hash Chain.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2005, 10 (3): 328~333(EI收录)13. Fu Xiong, Lang Weimin, Yang Zongkai, Tan Yunmeng. A New Efficient Mobile Micropayment Scheme.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 November 2004, 9(6): 935~939(EI收录)14. Yang Zongkai, Lang Weimin, Tan Yunmeng. A New Fair Micropayment System Based on Hash Chain. 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Technology, e-Commerce, and e-Service. Washington: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4,125~127(EI收录)15. Cheng Wenqing, Lang Weimin, Yang Zongkai, Tan Yunmeng. An Identity-based Blind Signature Scheme. In: 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EEE Symposium on Computers and Communications, Washington: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4, 72~77(EI收录)16. Liu Gan, Lang Weimin, Ruan Youlin, et al. Qos-Guaranteed Call Admission Scheme for Broadband Multi-Services Mobile Wireless Network. 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EEE Symposium on Computers and Communications. Washington: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4, 54~59(EI收录)17. Liu Gan, Lang Weimin, Ruan Youlin, et al. Optimal Stochastic Control for Multi-Services Call Admission in Mobile Wireless Networks.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IT'04). Washington: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4, 575~580(EI收录)18. Liu Gan, Lang Weimin, Ruan Youlin, et al. Precise bandwidth allocation scheme in broadband wireless multimedia networks. Proceedings of 2004 IEEE 60th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VTC2004-Fall). Washington: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4, 1550~2252(EI收录)19. Liu Gan, Lang Weimin, Ruan Youlin, et al. Fair multi-services call admission in cellular networks using stochastic control. Proceedings of 2004 IEEE 60th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VTC2004-Fall). Washington: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4, 3354~3358(EI收录)20. 郎为民, 杨宗凯, 吴世忠, 谭运猛. 一种具有可恢复性的离线电子支付方案.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4, 25 (12): 2286~2288(EI收录)21. 朱广堂, 郎为民, 谭运猛. 一种基于概率投票的新型高效微支付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32 (5): 31~34(EI收录)22. 朱广堂, 郎为民, 谭运猛. 基于Merkle树的微支付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04, 32 (6): 27~32(EI收录)23. 谭运猛, 郎为民,付雄. 一种基于多PayWord链的新型高效微支付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32(5): 29~31(EI收录)24. 郎为民, 杨宗凯, 谭运猛. 一种可提升消费者匿名性的离线电子支付方案. 计算机工程, 2004, 30 (1): 30~3225. 郎为民, 杨宗凯, 吴世忠等. 一种基于ECC的可恢复性离线电子支付方案. 计算机科学,2004, 31 (10): 74~7626. 郎为民, 程文青, 杨宗凯, 谭运猛.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研究. 计算机科学,32 (5): 92~9727. 郎为民, 程文青, 杨宗凯, 谭运猛.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密钥管理方案。计算机科学,32 (4): 147~15428. 陈晴, 郎为民, 王建秋, 杨宗凯. ASON体系结构研究. 光通信研究, 2006, 12(3): 6~829. 杨少春, 郎为民, 谭珂科. 基于密钥预分配的传感器网络加密方案.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05, 6(4): 11~1430. 郎为民, 高俊伟, 杨宗凯. 一种高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认证方案.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06, 7(1): 14~1731. 郎为民, 雷承达, 彭芳. 射频识别(RFID)安全解决方案研究. 微计算机信息, 2006, 14(15): 14~2032. 程文青, 郎为民,杨宗凯, 谭运猛. 一种基于票据的新型微支付方案. 计算机科学, 2004, 31 (11): 135~13733. 郎为民, 程文青, 杨宗凯, 谭运猛. 一种基于PayWord的公平微支付系统. 计算机科学,2004, 31 (12): 86~8834. 郎为民. 基于身份和双线性对的代理盲签名方案. 军事通信技术, 2006, 27 (2): 16~1835. 郎为民, 靳焰, 王逢东. 软交换的业务功能分析. 军事通信技术, 2005, 11 (4): 20~2636. 郎为民, 刘克中, 张碧军, 杨宗凯. ASON标准化进展.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12 (10): 12~1737. 郎为民, 杨少春, 靳焰, 杨宗凯. TISPAN IMS标准化进展.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5, 9(11): 32~3838. 郎为民, 靳焰, 王逢东, 杨宗凯. 北电网络基于IMS的NGN解决方案.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5, 29(11): 9~1339. 郎为民, 杨宗凯, 付雄, 谭运猛, 熊志强. 基于GSM的移动微支付方案. 计算机科学, 32 (2): 105~10740. 郎为民, 靳焰, 王逢东, 杨宗凯. 软交换业务体系研究. 数据通信, 2005, 21 (9): 26~3241. 郎为民, 靳焰, 王逢东, 杨宗凯. 3GPP IMS研究. 信息通信, 2005, 7 (6): 11~1442. 郎为民, 高俊伟, 谢海涛, 杨宗凯. WCDMA标准化进展.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05, 22(1): 11~1443. 郎为民, 靳焰, 王逢东, 杨宗凯. CDMA2000标准化进展.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05, 21(12): 25~3044. 郎为民, 高俊伟, 谢海涛, 杨宗凯. TD-SCDMA标准化进展.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05, 22(3): 29~3345. 郎为民, 靳焰. 浅谈构建军队安全信息网络保障体系的对策. 军事通信学术, 2004, 16 (2): 86~8746. 郎为民, 雷承达, 彭芳. EPON技术原理. 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 2006, 10(4): 72~7847. 李旭, 郎为民, 彭芳, 杨宗凯. TISPAN组织的IP多媒体子系统研究. 广东通信技术, 2005, 9(11): 30~3648. 杨少春, 郎为民. 基于身份和双线性对的代理环签名方案. 微计算机信息, 2006, 14(12): 79~8149. 郎为民, 靳焰, 王逢东, 杨宗凯. ASON组网技术研究. 光电子技术与信息, 2006, 21(3): 12~1750. 郎为民, 陶少国, 杨宗凯. RFID标准体系结构研究. 物流技术, 2006, 18(6): 37~4151. 郎为民, 杨宗凯, 谭运猛. 基于双线性对的环签名方案. 计算机应用, 2005, 12 (7): 4~852. 郎为民, 刘克中, 张碧军, 杨宗凯.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 电信快报, 2006, 16(8): 21~2653. 郎为民, 靳焰, 付雄. 传感器网络及其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 通信战士, 2004, 21 (11): 36~3754. 朱广堂, 郎为民, 谭运猛. 基于Merkle树的微支付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04, 32 (6): 27~32(EI收录)55. 杨宗凯, 付雄, 郎为民,程文青,谭运猛, 熊志强. 安全电子支付系统研究. 计算机科学, 32 (1): 108~11056. 谭运猛, 郎为民,付雄. 一种基于多PayWord链的新型高效微支付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32(5): 29~31(EI收录)57. 谭运猛, 汤浩, 郎为民, 付雄. 一种基于双线性对的高效环签名方案. 微计算机信息, 2006, 14(12): 5~758. 孙海成, 郎为民. “非接触战争”对我军通信系统的影响及对策. 军事通信学术, 2003, 15 (1): 8~959. 郎为民, 吕小红, 王建秋. 一种改进的代理环签名方案. 微计算机信息, 2006, 13(15): 10~1260. 彭冰, 郎为民, 杨宗凯. 移动微支付系统研究. 微计算机信息, 2006, 13(1): 52~5461. 郎为民, 李旭, 王建秋. WCDMA组网技术研究. 微计算机信息, 2006, 13(3): 69~7162. 郎为民, 王军, 王建秋. MSTP体系结构研究. 山西电子技术, 2006, 8(1): 3~563. 郎为民, 高俊伟, 杨宗凯. 一种高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认证方案.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06, 7(1): 14~1764. 郎为民, 王逢东, 靳焰, 杨宗凯. 3GPP组织的IP多媒体子系统研究. 世界电信, 2005, 18(12): 47~5165. 郎为民, 靳焰, 周明, 杨宗凯.GPON体系结构研究.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06, 4(1): 42~4566. 陈欣, 郎为民, 王建秋. 射频识别技术安全问题. 电子技术, 2006, 31(4): 37~4067. 郎为民, 王建秋. MSTP的功能模型研究. 微计算机信息, 2006, 12(22): 14~1768. 郎为民, 杨宗凯, 谭运猛. 一种基于密钥预分配的传感器网络加密方案. 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 2006, 3(1): 40~4269. 郎为民, 王逢东, 靳焰, 杨宗凯. WCDMA系列标准研究.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5, 9(12): 11~1970. 郎为民, 靳焰, 王逢东,杨宗凯. CDMA2000系列标准研究. 邮电设计技术, 2006, 30(1): 15~2171. 郎为民, 靳焰, 王逢东, 杨宗凯. GPON技术研究. 电子与电脑, 2005, 10(12): 129~13472. 郎为民, 陶少国, 杨宗凯. 电子产品代码(EPC)标准化进展. 信息通信, 2006, 7(3): 8~1373. 郎为民. ISO/IEC的RFID标准化进展. 商品储运与养护, 2006, 28(3): 24~2774. 郎为民. CDMA2000组网能力研究. 移动通信, 2006, 30(2): 52~5875. 郎为民, 靳焰, 王逢东, 杨宗凯. 软交换互通能力的研究. 数据通信, 2006, 10(2) 22~2576. 李旭, 郎为民, 王逢东, 靳焰. TD-SCDMA系列标准研究. 电子科技, 2006, 17(5): 63~6877. 郎为民, 陶少国, 杨宗凯. EPCglobal组织的RFID标准化进展. 数据通信, 2006, 10(3) : 22~2578. 李建军, 刘建中, 郎为民. 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电脑与信息技术, 2006, 14(6): 41~4579. 郎为民, 陶少国, 杨宗凯. RFID标准化体系研究. 电子元器件应用, 2006, 16(8): 6~1080. 郎为民, 陶少国, 杨宗凯. UID中心RFID标准化进展.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6, 10(6): 41~4681. 郎为民, 姚建永, 杨宗凯. RFID标准体系结构研究. 物流技术, 2006, 18(6): 37~4182. 郎为民, 陶少国, 杨宗凯. 射频识别技术在城市交通管理领域的应用. 中国交通信息产业, 2006, 14(6): 136~13783. 郎为民, 杨宗凯. 软交换体系结构分析. 信息通信增刊, 2006, 8(增): 440~44384. 郎为民, 杨宗凯. 爱立信基于IMS的NGN解决方案. 信息通信增刊, 2006, 8(增): 340~34285. 郎为民, 谭珂科, 靳焰. Ad Hoc网络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 通信战士, 21(8): 37~3886. 郎为民, 刘克中, 张碧军. ASON标准化进展.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19(8): 37~4487. 郎为民, 刘克中, 张碧军. ASON系列标准研究. 世界电信, 2006, 19(6): 50~5688. 郎为民, 刘德敏, 李建军. RFID安全机制研究. 电子元器件, 2006, 21(5):32~3789. 郎为民, 刘德敏, 李建军. 泛在ID(UID)中心的RFID标准化进展. 商品储运与养护, 2007, 28(1): 18~2190. 郎为民, 刘克中, 张碧军. 电子产品代码网络研究. 信息与电子工程, 2006, 12(6): 23~2791. 郎为民, 李建军, 胡东华. UMTS业务体系研究. 数据通信, 2007, 23(2): 18~2192. 郎为民, 王金泉. 射频识别技术在信息管理领域的应用. 电子与电脑, 2007, 12(5): 43~4693. 郎为民, 王金泉. HSDPA中的高速传输技术. 现代通信, 2007, 18(4): 52~5694. 郎为民, 李建军, 宋壮志. 全IP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研究. 数据通信, 2007, 23(3): 41~4395. 郎为民, 姚建勇, 王建秋. 表面组装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电子元器件, 2007, 22(3):51~5596. 郎为民, 姚建勇, 王建秋. RFID技术安全性研究. 微计算机信息, 2007, 14(9): 61~6597. 郎为民, 王建秋, 嵇英华. 移动IP安全性研究.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7, 6(5): 5~998. 郎为民, 李建军, 胡东华. 下一代网络标准化进展.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07, 24(6): 10~1499. 郎为民, 王金泉. HSDPA技术研究.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7, 11(5): 41~46100. 郎为民, 王金泉. RFID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电子技术, 2007, 33(5): 37~40101. 郎为民, 王金泉. WCDMA系列标准研究. 中国科技发展精典文库, 2007, 7(5): 124~129102. 郎为民, 李建军, 宋壮志. UMTS体系结构研究. 数据通信, 2007, 23(4): 21~25103. 郎为民, 靳焰, 王逢东,杨宗凯. 全IP网络体系结构研究. 邮电设计技术, 2007, 30(1): 10~14104. 郎为民, 王金泉. HSDPA信道编码研究. 数据通信, 2007, 23(5): 27~31105. Lang Weimin, Wang Jianqiu. Research on the Security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第四届通信学会学会106. 郎为民, 李建军, 宋壮志. ETS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商品储运与养护, 2007, 28(5): 23~26107. 郎为民, 靳焰, 王逢东. 麦德龙的未来超市项目简介. 湖南农机, 2008(9): 10~11108. 郎为民. UMTS业务生成环境(SCE)研究. 电子技术, 2008(3): 43~47109. 郎为民, 张昆, 宋壮志. 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研究.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07(6): 25~29110. 郎为民, 王金泉. MWIF核心体系结构研究. 数据通信, 2008(2): 51~56111. 郎为民, 吴帆, 胡东华. UMTS性能增强技术研究. 邮电设计技术, 2008(1): 22~24112. 郎为民, 陈波, 杨宗凯. 下一代网络话音编码标准研究. 信息通信, 2008(1): 3~7113. 郎为民, 焦巧, 王逢东. UMTS无线接口协议体系. 电信网技术, 2008(1): 25~27114. 郎为民, 焦巧, 刘建中. WiMAX标准化进展. 数据通信, 2008(3): 61~65115. 郎为民, 焦巧, 马同兵. IP多媒体子系统(IMS)部署方案研究. 邮电设计技术, 2008(3): 10~16116. 郎为民, 焦巧, 祁向宇, 张颀. WiMAX标准体系研究.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8(5): 42~47117. 郎为民, 焦巧, 祁向宇, 张颀. WiMAX认证方案研究. 信息网络安全, 2008(9): 16~22118. 郎为民, 焦巧, 王逢东. UMTS无线接口协议体系. 电信网技术, 2008(1): 33~37119. 郎为民, 靳焰. IEEE : 2007和IEEE : 2007标准研究.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08(11): 54~60120. 郎为民, 靳焰.PKMv2协议研究. 数据通信, 2008(4): 68~74121. 郎为民, 靳焰, 祁向宇. IEEE 标准研究.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8(9): 32~37122. 郎为民, 李建军. 通指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浅析. 通指装备技术保障资源节约理论与实践会议论文集, 2008(9): 391~394123. 郎为民, 李建军, 吴帆. 移动环境中的无线接入技术. 数据通信, 2008(6): 15~20124. 郎为民, 孙月光, 祁向宇, 宋姗姗. WiMAX密钥管理方案研究. 邮电设计技术, 2008(10):23~27125. 郎为民, 孙月光, 孙少兰, 刘军. PKMv1协议研究. 信息网络安全, 2008(10): 4~10126. 郎为民, 汪霖, 熊华, 宋壮志. IP多媒体子系统框架结构研究.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08(5): 1~6127. 郎为民, 王逢东, 谭运猛. WiMAX密钥管理方案浅析. 国家信息安全测评, 2008(3): 25~29128. 郎为民, 王金泉. RFID标准化组织介绍. 数字通信世界, 2008(8): 37~40129. 郎为民, 王金泉.射频识别技术大有可为. 数字通信世界, 2008(2): 19~23130. 郎为民, 武建华, 祁向宇, 刘军. WiMAX应用研究. 数据通信, 2008(3): 11~15131. 郎为民, 武建华, 祁向宇. WiMAX与3G、WLAN的融合趋势. 通信世界, 2008(26): 78~82132. 郎为民, 武建华, 祁向宇. UMTS承载业务体系结构研究. 数据通信, 2008(5): 66~71133. 郎为民, 武建华, 祁向宇. 无线宽带(WiBro)技术研究. 邮电设计技术, 2008(6): 89~92134. 郎为民, 武建华. WiMAX接入控制方案研究. 数据通信, 2008(5): 77~81135. 郎为民, 武建华. WiMAX加密方案研究. 信息通信, 2008(5): 45~50136. 郎为民, 李建军, 高泳洪. 宽带无线多媒体发展研究. 邮电设计技术, 2007(12): 12~16137. 郎为民, 孙月光, 孙少兰, 刘军. WiMAX系统部署研究. 现代电信科技, 2008(12): 41~46138. 胡东华, 郎为民, 孙月光, 孙少兰. 射频识别技术在动物识别领域的应用.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35): 54~57139. 郎为民. WiMAX技术概述. 中国新通信, 2009(1): 44~47140. 郎为民. WiMAX密钥管理方案浅析. 国家信息安全测评, 2008(6): 33~37141. 郎为民, 孙月光, 孙少兰, 刘军. 韩国WiBro技术分析. 现代电子技术, 2008(3): 14~18142. 郎为民, 叶志清. 小型无线设备的Web业务技术研究. 电子技术, 2008(4): 39~44143. 郎为民, 胡喜飞. 指纹识别技术研究. 商情, 2008(9): 22~24144. 郎为民, 周展. WiMAX技术演进与应用领域研究. 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信息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讨论分会场论文集, 2008(12) : 114~118145. 郎为民, 孙月光, 孙少兰, 刘军. 3G组网技术研究. 现代电信科技, 2008(2): 21~24146. 郎为民, 胡喜飞. WCDMA蜂窝覆盖范围规划研究. 现代电信科技, 2008(2): 33~37147. 郎为民. WiMAX物理层简介. 中国新通信, 2009(2): 48~52148. 郎为民. WiMAX MAC层简介. 中国新通信, 2009(3): 55~60149. 郎为民. WiMAX网络架构简介. 中国新通信, 2008(4): 41~44150. 郎为民. WiMAX组网问题研究. 中国新通信, 2008(5): 66~72151. 郎为民. WiMAX应用问题研究. 中国新通信, 2008(6): 70~73152. 郎为民. WiMAX网络规划研究. 电信快报, 2008(12): 33~37153. 郎为民.一种基于软交换的NGN解决方案. 电信快报, 2009(4): 11~14154. 郎为民. 反台独应急作战通指装备准备问题研究. 提高我军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通信能力”论文集, 2008(12): 14~18155. 郎为民. 应急作战通指装备保障力量组织运用研究. 提高我军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通信能力”论文集, 2008(12): 18~21156. 郎为民. 军校立体化教材建设初探. 教材建设理论与实践论文集, 2008(12): 54~21157. 王金泉, 郎为民. 射频识别技术在商品储运领域的应用. 商品储运与养护, 2007(4): 12~15158. 郎为民, 王金泉.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研究. 中国新通信, 2007(8): 44~49159. 郎为民. 射频识别技术在信息管理领域的探讨. 商品储存与养护, 2007(6): 38~42160. 郎为民, 胡东华, 朱元诚, 张昆. ETC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商品储存与养护, 2007(5): 9~13161. 郎为民, 李建军, 吴帆. UMTS音频编码标准研究. 数据通信, 2007(5): 20~24162. 郎为民, 李建军, 吴帆. 射频识别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商品储存与养护, 2007(4): 33~37163. 郎为民, 李建军, 吴帆. 无线局域网(WLAN)安全问题研究. 电子技术, 2007(7): 18~23164. 姚建永, 郎为民. 表面组装技术的发展趋势. 电子元器件应用, 2007(9): 36~41165. 郎为民, 马同兵, 蔡理金. 美军联合全资可视化系统研究. 通信指挥学院学报, 2006(12): 12~14166. 郎为民, 孙月光, 孙少兰, 刘军. WiMAX网络规划研究. 数据通信, 2006(5): 20~25167. 郎为民, 马同兵, 蔡理金. WiMAX应用与发展. 数字通信世界, 2009(1): 46~49168. 郎为民, 孙月光, 孙少兰, 刘军. WiMAX关键技术研究. 数据通信, 2006(3): 55~60169. 郎为民, 王金泉, 邹乾友. WCDMA中的无线接入技术. 军事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2007(7): 42~47170. 郎为民, 王金泉, 万承贵. 音频编码标准研究. 军事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2007(7): 280~285171. 郎为民, 杨宗凯, 吴世忠, 谭运猛. 一种具有可恢复性的离线电子支付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第八届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3(10): 95~100172. 郎为民, 杨宗凯, 吴世忠, 谭运猛. 一种基于单向散列链的传感器高效认证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第九届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4(12): 95~100173. 郎为民, 杨宗凯. 下一代话音编码标准研究. 信息通信, 2009(1): 18~23174. 郎为民, 杨宗凯. 一种基于ECC的可恢复离线电子支付系统. 计算机科学, 2004, 31 (10): 74~76175. 郎为民, 杨宗凯. 北电网络公司的NGN解决方案. 邮电设计技术, 2005, 31 (11): 9~13176. 郎为民, 杨宗凯. MSTP组网技术研究. 通信管理与技术, 2006, 21(8): 18~23177. 郎为民, 杨宗凯. ASON组网能力研究. 量子电子学报, 2007(3): 92~95178. 郎为民, 杨宗凯. 软交换体系结构研究. 数字通信世界, 2007(2): 14~17179. 郎为民, 杨宗凯. 4G关键技术研究. 信息通信, 2007(3): 8~10180. 郎为民, 杨宗凯. UMTS性能增强方案介绍. 数字通信世界, 2008, 16(4): 10~13181. 郎为民. IP多媒体子系统部署方案研究. 邮电设计技术, 2008, 34 (3): 41~15182. 郎为民. WiMAX最新标准研究. 通信管理与技术, 2008, 12(4): 6~10183. 郎为民. 麦德龙的未来商店项目简介. 湖南农机, 2008, 23(9): 52~56184. 郎为民. UMTS环境中的无线接入技术. 数字通信世界, 2008, 16(12): 87~90185. 郎为民. IPTV的市场及优劣势分析. 邮电设计技术, 2008, 35 (1): 12~15186. 郎为民. IP多媒体子系统移动性管理研究. 数据通信, 2009, 16(1): 42~45187. 郎为民. 下一代网络的演进策略和路线. 现代电信科技, 2009(3): 21~25188. 郎为民. WiMAX网络频谱规划研究. 电信快报, 2009(2): 18~22189. 郎为民. WiMAX最新标准介绍. 信息通信, 2009, 12(1): 41~44190. 郎为民. 基于对称加密体制和散列链的新型公正微支付系统. 信息网络安全, 2009, 16(3): 14~18191. 郎为民. LTE系统IMS用户安全性研究. 数据通信, 2009, 16(2): 51~54192. 郎为民. PKMv1算法介绍. 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 2008, 8(5): 32~34193. 郎为民. 未来商店的构成. 数字通信世界, 2009 (4): 43~45

很少的数字。。。摘要第1章前言第2章需求分析校园网的背景校园网组织结构校园网现有设备状况校园网建设的目标和原则校园网的网络系统的整体规划及拓扑图校园网的网络规划校园网的网络拓扑图校园网的网络设备.........有这个范文的爱的通风噶为国防v

城市电网规划方法研究论文

1、前言县城电网是县城范围内为县城供电各级电压等级电网的总称,它包括高压送电网、高压配电网、中压配电网和低压配电网。县城电网具有负荷密度大、用电量集中、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近几年,随着县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县城面积迅速扩展,但由于电网建设资金不足、管理体制不顺等原因,县城电网发展较为缓慢,明显落后于城市建设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整体部署,今后几年将加大县城电网建设改造力度,扩大县城电网供电能力,以适应城市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2、县城电网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各县(市)城镇用电量迅速增长,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最近颁布的《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和国电安运[1998]418号《关于加快城市电网建设改造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目前县城电网急需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1)地方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县城电网供电能力存在严重不足。随着地方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对县城电网供电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电网建设资金紧张、管理体制不顺等原因,县城电网发展较为缓慢。据统计,2002年全局县城110kV系统容载比约为,10kV配变容量与110kV主变容量比约为,明显低于城市规划设计导则的要求。"十五"计划期间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将大幅度提高,县城电网将成为我国今后5~10年主要电量增长点,预计我局各县(市)"十五"计划后3年县城电量年均增长率将达19%,县城电网供需矛盾将十分突出。(2)县城高、中压配电网络结构薄弱,多为辐射网,供电可靠性较低。目前县城电网110kV高压配电网络仍比较薄弱,单主变、单回路供电较多,变电所之间转供电能力差,保护配置复杂,安全水平较低等。如2002年全局有14座110kV变电所为单主变或单电源供电,占全局变电所30%.目前中压配电网络多为辐射网,环网供电方式极少,负荷转移能力差,事故、检修停电范围大。据统计,2002年我局各县(市)县城供电可靠率为~,但实际情况略低于统计值。(3)县城电网电能质量低,线损率居高不下,企业供电效益较差。由于县城用电负荷高速增长,现有中压配电网因导线细、回路数少,配变布点不足、无功补偿容量欠缺等原因,县城电网电压合格率普遍较低。如2002年全局各县(市)县城10kV配网电压合格率为~,而低压电网电压合格率更低。同时,因10kV网架不完善,县城中压配电网线损率居高不下,2002年全局10kV配网线损率为.(4)县城电网技术落后,设备陈旧,自动化水平低下。目前县城电网技术、设备普遍落后,虽然近几年引进并使用了一些新技术、新设备,但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差距很大,设备档次普遍较低,自动化水平不高。如2002年全局县城10kV配网电缆化率只有,绝缘化率为(含电缆)。县城配网自动化还处于规划阶段。3、县城电网建设改造问题的探讨建设改造目标根据原水电部和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电网规划设计导则》和国家电网公司最近颁布的《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要求,结合本地区县城电网实际情况,建设改造目标为:(1)加强县城电网建设,提高电网整体供电能力,根除供电"卡脖子"现象。(2)优化网络结构,提高县城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增强抗御自然灾害和事故能力,县城电网供电可靠率达以上。(3)提高电能质量,降低电能损耗,县城电网电压合格率达95%以上,10kV综合线损率6%以下,低压线损率9%以下。(4)提高县城电网配网自动化水平,县城电网设备选择应注重小型化、无油化、自动化、免维护、少维修。建设改造问题的探讨根据本地区各县(市)城镇电网现状及用电水平,县城电网在建设与改造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技术问题:(1)简化110kV电网,减少电压等级,优化高压配电网络结构。随着220kV系统网络的发展与完善,其供电可靠性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新技术、新产品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如SF6断路器、全封闭组合电器及微机保护等),以及网络结构、网络布局日趋合理,增强了供电区域之间互为备用能力,减轻了对单个变电所可靠性的依赖,为简化110kV高压配电网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结合本地区高压配电网结构,110kV城(镇)变电所一般按终端变设计,一次接入系统以线路变压器组或"双T"内桥接线为主,单台主变容量选用40~50MVA,最终主变规模2~3台,按n-1电网供电安全准则配置。简化电压等级,减少电压层次,减少重复降压,有利于县城电网的管理和经济运行,根据本地区县城电网负荷密度(4000~000kW/km2),高压配电网将逐步取消35kV电压等级,原则选用220/110/10kV电压等级。(2)强化10kV配电网建设,中压配电网尽量做到环网接线、开环运行,提高配电网络供电可靠性。中压配电网承担着向千家万户直接供电的任务,是县城电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几年,由于投资体制等原因,中压配电网的建设明显落后于高压电网的发展,强化10kV配电网建设已迫在眉睫。中压配电网一般按辐射网和环网2种形式设计,在县城电网建设改造过程中尽可能按环网方式考虑,一般以单环网设计,对市中心区或负荷密度较高的供电区域以双环网为主。中压环网线路应设置若干个分段点(负荷开关或开闭所),一般以3~4段为宜,每段10kV线路装接的配变容量控制在2500~3000kVA以内,如10kV线路装接总容量超过10000kVA应首先采取分流措施,以满足中压配电网n-1安全准则要求。(3)提高县城电网线路电缆化、绝缘化率,是县城电网建设与发展的方向。随着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负荷密度的提高,在架空线路通道受限制情况下,解决高负荷密度地区(市中心区)供电的途径不能只靠增加导线截面,此时唯一办法是实现线路电缆化。由于电缆化建设投资大、涉及面广,在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情况下,应以县城电网发展规划为指导,分步实施,量力而行,对高负荷密度的市中心区、商业密集区应结合老城改造逐步实行电缆化建设,在老城改造过程中应尽可能敷设好电缆管线,条件不允许的,应留有足够的电缆线路通道。(4)科学规划环网点,合理选择环网设备,努力实现配电网n-1安全准则。架空配电网以柱上分段断路器作为环网设备,柱上断路器应优先选用体积小、容量大、可靠性高、维护工作量少、操作简单的新型设备,如SF6负荷开关、真空负荷开关等,并留有配网自动化接口。电缆配电网环网设备形式多样,有10kV开闭所环网柜、高压电缆分接箱、高压配电室环网设备等。当配电网发生故障时,高压环网设备能快速、有效地将故障点隔离,确保非故障段正常供电,实现配电网络n-1的要求。(5)缩短供电半径,提高功率因数,努力降低低压电网线损率。在县城电网建设改造过程中,应优先选用S9及以上新型低损耗变压器,315kVA及以上变压器要试点采用非晶合金配变。同时,应根据县城电网负荷密度,合理布点、科学配置10kV配变容量,尽可能缩短低压供电半径,确保低压供电半径不超过350m(不含接户线)。同时应注重低压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无功补偿宜采用分散设置,分级补偿,做到无功就地平衡。低压无功补偿容量一般按配变容量的5%~10%设计,对特殊用户应根据实际功率因数大小、无功的分布情况,采用线路、配变相结合的补偿办法,使补偿后配变负荷功率因数达~.随着城乡电网"同网同价"的实施,低压电网线损电量将占总线损电量30%~35%,加强低压电网管理,努力降低低压电网线损率,将成为电网管理的重点之一。(6)积极稳妥推进电压时间型10kV线路馈线自动化建设,尽可能减少中压配电网故障停电时间。电压时间型10kV线路馈线自动化只需对现有的柱上断路器进行改造,就可以就地完成故障隔离、恢复送电,不依赖通讯和主站系统,其方式投资少、可靠性高、运行方便、见效快,是目前提高架空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有效途径。经我局对两条手拉手的10kV线路进行试点表明,该系统设备运行可靠、效益明显。为此,在县城电网建设改造中应积极推广使用。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浅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基本概念,并对系统结构、通讯方式和能实现的基本功能及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 自动化系统 结构 功能 一、 概述 电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整个电网的一、二次设备信息进行综合利用,对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大的意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一项提高变电站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服务的一项措施。随着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一方面综合自动化系统取代或更新传统的变电站二次系统,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保护本身也需要自检查、故障录波、事件记录、运行监视和控制管理等更强健的功能。发展和完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电力系统发展的新的趋势。 二、 系统结构 目前从国内、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开展情况而言,大致存在以下几种结构: 1.分布式系统结构 按变电站被监控对象或系统功能分布的多台计算机单功能设备,将它们连接到能共享资源的网络上实现分布式处理。系统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分散给多台计算机来完成。分布式模式一般按功能设计,采用主从CPU系统工作方式,多CPU系统提高了处理并行多发事件的能力,解决了CPU运算处理的瓶颈问题。各功能模块(通常是多个CPU)之间采用网络技术或串行方式实现数据通信,选用具有优先级的网络系统较好地解决了数据传输的瓶颈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分布式结构方便系统扩展和维护,局部故障不影响其他模块正常运行。该模式在安装上可以形成集中组屏或分层组屏两种系统组态结构,较多地使用于中、低压变电站。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自问世以来,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目前,还存在在抗电磁干扰、信息传输途径及可靠性保证上的问题等。 2.集中式系统结构 集中式一般采用功能较强的计算机并扩展其I/O接口,集中采集变电站的模拟量和数量等信息,集中进行计算和处理,分别完成微机监控、微机保护和自动控制等功能。由前置机完成数据输入输出、保护、控制及监测等功能,后台机完成数据处理、显示、打印及远方通讯等功能。目前国内许多的厂家尚属于这种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有以下不足: (1) 前置管理机任务繁重、引线多,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若前置机故障,将失去当地及远方的所有信息及功能。 (2) 软件复杂,修改工作量大,系统调试烦琐。 (3) 组态不灵活,对不同主接线或规模不同的变电站,软、硬件都必须另行设计,工作量大并且扩展一些自动化需求的功能较难。 3.分层分布式结构 按变电站的控制层次和对象设置全站控制级——变电站层(站级测控单元)和就地单元控制级——间隔层(间隔单元)的二层式分布控制系统结构。也可分为三层,即变电站层、通信层和间隔层。 这种结构相比集中式处理的系统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 (1)可靠性提高,任一部分设备故障只影响局部,即将“危险”分散,当站级系统或网络故障,只影响到监控部分,而最重要的保护、控制功能在段级仍可继续运行;段级的任一智能单元损坏不应导致全站的通信中断,比如长期霸占全站的通信网络。 (2) 可扩展性和开放性较高,利于工程的设计及应用。 (3) 站内二次设备所需的电缆大大减少,节约投资也简化了调试维护。 三、常见通讯方式 目前国内常采用以太网通讯方式,在以太网出现之前,无论RS-232C、EIA-422/485都无法避免通信系统繁琐、通讯速度缓慢的缺陷。现场总线的应用部分地缓解了便电站自动化系统对通信的需求,但在系统容量较大时依然显得捉襟见肘,以太网的应用,使通讯问题迎刃而解。常见的通讯方式有: 1) 双以太网、双监控机模式,主要是用于220-500kV变,在实现上可以是双控机+双服务器方式,支撑光/电以太网。 2) 单以太网,双/单监控机模式。 3) 双LON网,双监控机模式。 4) 单LON网,双/单监控机模式。 四、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能实现的功能 1. 微机保护:是对站内所有的电气设备进行保护,包括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电容器保护及备自投,低频减载等安全自动装置。各类保护应具有下列功能: 1)故障记录浅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2)存储多套定值 3)显示和当地修改定值 4)与监控系统通信。根据监控系统命令发送故障信息,动作序列。当前整定值及自诊断信号。接收监控系统选择或修改定值,校对时钟等命令。通信应采用标准规约。 2.数据采集及处理功能 包括状态数据,模拟数据和脉冲数据 1)状态量采集 状态量包括:断路器状态,隔离开关状态,变压器分接头信号及变电站一次设备告警信号、事故跳闸总信号、预告信号等。目前这些信号大部分采用光电隔离方式输入系统,也可通过通信方式获得。 2)模拟量采集 常规变电站采集的典型模拟量包括:各段母线电压、线路电压,电流和有功、无功功率值。馈线电流,电压和有功、无功功率值。 3.事件记录和故障录波测距 事件记录应包含保护动作序列记录,开关跳合记录。 变电站故障录波可根据需要采用两种方式实现,一是集中式配置专用故障录波器,并能与监控系统通信。另一种是分散型,即由微机保护装置兼作记录及测距计算,再将数字化的波型及测距结果送监控系统由监控系统存储和分析。 4.控制和操作功能 操作人员可通过后台机屏幕对断路器,隔离开关,变压器分接头,电容器组投切进行远方操作。为了防止系统故障时无法操作被控设备,在系统设计时应保留人工直接跳合闸手段。 5.防误闭锁功能 6.系统的自诊断功能 系统内各插件应具有自诊断功能,并把数据送往后台机和远方调度中心。对装置本身实时自检功能,方便维护与维修,可对其各部分采用查询标准输入检测等方法实时检查,能快速发现装置内部的故障及缺陷,并给出提示,指出故障位置。 7.数据处理和记录 历史数据的形成和存储是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它包括上一级调度中心,变电管理和保护专业要求的数据,主要有: 1)断路器动作次数; 2)断路器切除故障时截断容量和跳闸操作次数的累计数; 3)输电线路的有功、无功,变压器的有功、无功、母线电压定时记录的最大,最小值及其时间; 4)独立负荷有功、无功,每天的峰谷值及其时间; 5)控制操作及修改整定值的记录。 根据需要,该功能可在变电站当地全部实现,也可在远动操作中心或调度中心实现。 8. 人机联系系统的自诊断功能 系统内各插件应具有自诊断功能,自诊、断信息也像被采集的数据一样周期性地送往后台机和远方调度中心或操作控制中心与远方控制中心的通信。 9. 本功能在常规远动“四遥”的基础上增加了远方修改整定保护定值、故障录波与测距信号的远传等,其信息量远大于传统的远动系统。还应具有同调度中心对时,统一时钟的功能和当地运行维护功能。 五、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变电所综合自动化对于实现电网调度自动化和现场运行管理现代化,提高电网的安全和经济运行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它将能大大加强电网一次、二次系统的效能和可靠性,对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大的意义。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硬件软件环境的改善,它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体现出来。■

配电网络规划 配电网络的规划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电网规划既要保证电网安全可靠,又要保证电网经济运行,所以配电网络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可行技术的条件下,为满足负荷发展的需求,制定可行的电网发展方案。 1 负荷预测 网络规划设计最终目的是为满足负荷需求服务的,负荷的发展状况足以影响网络发展的每个环节。网络规划的发展步骤要以负荷发展状况为依据,使用各馈线负荷数据可以掌握负荷发展情况,将过去的负荷进行分析,掌握负荷的发展规律。要对负荷进行分析,确定最高用电负荷时间和负荷率,得出最高用电负荷时间和负荷值,这些数据是预测未来负荷的基本资料。配电网络规划可以使用两种常用的预测方法。外推法就是基于用电区域的历史数据,假设负荷发展率是连续变化的,根据原来的负荷发展率推移以后各时期的发展状况。在一个用电区域里,初期负荷发展比较快,但土地资源逐步使用,用电负荷逐步趋于稳定,负荷发展率从大到小变化,最终负荷达到饱和或稳步发展状态。但对于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负荷发展率并不是连续变化的,而是呈现跳跃式的增长,用外推法显得有一定的误差。而仿真法与外推法有互补的作用,仿真法是以用电区域每年的用电量为依据的,通过调查每个用电负荷类型和每个类型用户的数量来计算负荷预测值。任何负荷预测方法都不可能完全准确,当掌握更新的负荷发展数据后,就必须对原有的负荷预测值进行修正。 2 确定网络的系统模型 确定网络的系统模型,包括确定网络是采用架空线路还是电缆供电,确定导线截面大小,网络接线方式,负荷转移方案,网络中有关设备的选型,网络在运行期间遇到不适应要求时应如何进行改造,系统保护功能,配网自动化规划等。 (1)在负荷分散或发展缓慢地区应使用架空线供电。在负荷密度比较大、发展迅速或基于城市环境美化建设考虑,应使用电缆供电。 (2)导线截面大小的选择确定了导线的输送容量,要选择足够大的导线保证线路满足网络规划的要求,例如:负荷发展时期,不应经常更换导线截面。在线路故障时,可以将故障线路的负荷转由临近馈线供电,而不会过负荷运行。另外,导线截面的选择要保证线路末端电压降处于合格的范围内。在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也能承受故障电流。所以导线截面要比最大负荷电流所需的截面大,但同时截面的选择要符合经济原则,在导线输送容量与工程投资之间作比较。 (3)具有灵活接线方式的规划,可以使供电网络最大地发挥功能。对于架空线网络,最有效的方式,是将馈线与邻近变电所或同一个变电所的不同母线段的出线在线路末端联网,两回馈线也分别装上分段负荷开关和隔离刀闸。在其中一回馈线出现故障时,可通过分段开关将故障段隔离出来,对于电缆网络接线方式可以采用两回馈线组成互为备用网络,或采用三回馈线相互联络组成一个供电区域,其中两回带负荷,一回空载,作为两回负荷线的备用线。馈线之间可以组成大环网,一条馈线的负荷之间也可以组成小环网,形成大环套小环的形式。在负荷密集地区还可以建设开关站,变电所与开关站通过电源线连接,再由开关站向附近负荷供电,其作用是将变电所母线延长至用电负荷附近。 (4)制定负荷转移方案的原则是减少停电范围,尽量减少停电时间。在发现回馈线发生故障时,必须尽快查找到故障点,并将故障点前后的负荷转由邻近馈线供电,以使故障点的负荷隔离出去。 (5)国内外对各种电气设备都制定了详细标准,为设备选型提供了可靠依据。作为配网规划应选用运行效益好,损耗低,可靠性高,免维护的设备。对于开关设备应选用具备配网自动化功能,在设备中先安装配网自动化设备或者为以后发展预留空间。有些新型设备的购置费用虽然高,但运行可靠性高,故障率低,维护费用少,总体经济效益是相当理想的。 (6)配电网络规划在实施过程中随着负荷的发展状况稳定,在馈线负荷超出安全电流或没有足够的备用容量时,应该增加馈线,对用电区域的馈线正常供电范围进行调整。同时,配网规划内容也应作相应修改。 (7)为确保电网正常运行,必须建立健全的保护系统,在系统出现故障时,通过最少的操作次数将故障点隔离,保证非故障点尽早恢复用电。现在常用的系统保护方法有: ①用熔断器或过电流继电器实现过流保护,熔断器在超过熔断电流时自动熔断,迅速切断电流、保护用电设备,熔断器主要用于变压器保护。过电流继电器用于线路保护。 ②接地故障保护用于消除接地故障,对直接接地或通过不可调阻抗接地的系统,可以把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接到接地故障继电器上,或者把过流继电器与接地故障继电器集中使用。对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或通过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由于接地故障会造成系统电压和电流不对称,继电器可根据基本判据来确定是否控制相应的断路器动作断开。 ③单元保护,用于对系统中一个单元的保护,根据正常运行两侧电压相同的电路,流入的电流和流出的电流是相同的,通过比较两侧电流大小可以判断是否出现故障。但是单元保护要使用通讯线路,在保护线路太长的地方,很难将数据完整地集中起来进行比较。使用距离保护法可以打破这种局限性,在距离保护方案中,根据故障距离与故障阻抗成正比的原理,采用线路的电压和电流来计算故障距离。 ④自动重合闸装置的方法是利用继电器控制断路器去执行不同的跳闸与闭合顺序。线路中有大部分故障是可以自动消除或暂时性的,使用自动重合闸装置可以自动恢复供电。⑤电力系统中,有时出现运行电压远远超过额定电压值的情况,例如:开关操作瞬间或系统受雷击时,都会产生过电压现象。加强各设备绝缘强度和绝缘水平,或在网络中安装过电压保护设备,可以使过电压降低到安全水平,例如使用空气间隙保护或安装避雷器作保护。 (8)配电网络自动化管理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将自动控制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结合起来,建立系统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为全面管理网络安全和经济运行提供依据。配网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可以分成四个组成部分,第一是电网运行监控和管理功能,包括电网运行监视,电网运行的控制,故障诊断分析与恢复供电,运行数据统计及报告。第二是运行计划模拟和优化功能,包括配网运行模拟,倒闸操作计划的编制,各关口电量分配计划和优化。第三是运行分析和维护管理功能,包括对电网故障和供电质量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确定系统薄弱环节安排维修计划。第四是用户负荷监控和报障功能,包括用户端负荷和电能质量的遥测,用户端计量设备的控制,用户故障报修处理系统。 3 效益评估 配网规划经济效益评估,包括电网投资与增加用电量所产生收益的比较,以及为了使电网供电可靠性,线损率,电压合格率达到一定指标与所需投入费用之间的比较,采用投资与收益的研究可以确定使用那一种供电方式。 加快电力建设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电网投资与增加的用电量作比较,以此确定这些投资是否值得。所以电网投资要以分地区分时期发展,用电量发展快的地方相应电网投资也大,用电量发展慢的地方,相应电网投资也少一些。 对于用户来说,供电可靠性越高越好,但相应电网的投资也会大大增加。对于大用电量或重要用户,为确保有更高的可靠性,可以加大电网投资,因为减少停电时间可以同时减少用户和供电企业的损失。线损率是用来反映电能在电网输送过程中的损耗程度,公共电网中的损耗是由供电企业来承担的,通过对电网设备的技术改造,可以让供电企业直接得到经济效益。为了使供用电设备和生产系统正常运行,国家对供电电压质量制定了标准,对电压的频率、幅值、波形和三相对称性的波动范围作了规定。稳定的电压质量可以使供用电设备免受损害,让用户能正常生产,相比之下用户得到的好处会更多。

旅游规划论文研究方法

我在一家规划设计院工作,前年帮单位申请到了旅游规划设计乙级资质.我认为你的硕士论文宜结合一些具体旅游景区进行研究,纯理论的东西又难写又空洞,还容易给评委挑刺。论文思路可结合具体旅游景区可以谈一些景区成功和不足,由此挖掘精华提升为理论。广东等地曾出现不少人造景区,投资都不小,但成功的不多。建议你不妨以《人造旅游景区规划及景区开发创新途径》开题进行研究,研究可比较诸如广州世界大观园(以世界建筑为主题但建筑粗糙、形式单一)、飞龙世界(形式单一)等景区开发失败教训和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环境优美、相关内容丰富、经营灵活)、深圳欢乐谷(超大型游乐场、游乐设施先进)成功经验,探讨成功景区的旅游资源、产业间的整合、区域合作、保护与开发的平衡、自主与配套开发的关系、客源市场、社会效益等问题,深入分析旅游资源特色,采用科学方法研究旅游者的心理特点、价值取向、消费水平等。要有新意还可着重研究景区分期开发和创新项目推出时间控制与旅游消费者心态,适当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模拟评估。祝你论文顺利!:)

《如何从新的角度来探讨民俗的发展》 一、如何认识民俗旅游 (一)民俗旅游的范畴 民俗旅游是当今的热点,其作为一种无形文化资源,代表的价值呈现出巨大的吸引力。民俗旅游能将自然文化、社会生活、观览体验、传统现代等结合起来,反映着民俗区域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彩的生活情趣。“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以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俗事项和民俗活动为旅游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鲜明突出的民族性和独特性、在心理上满足游客追求“新异乐知”的需求欲望的一种旅游形式。针对民俗旅游的范畴问题,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见解,其中就有关于上层文化中的宫廷文化(诸如宗教历史遗迹、佛教寺庙景观等)是否被纳含于民俗旅游资源(大数来源于民间下层文化)之中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时代的迁移,上层的宗教仪典等已经成为当地的民俗文化传统,所谓的“神圣”已经加了民俗的基调与内容,把上述归为民俗旅游的范畴有其可行性与合理性:符合时代的变迁性质,保留历史原有的上层文化;丰富旅游文化的内涵,顺应民俗旅游发展趋势;共同参与并了解,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之博大精深。 (二)“旅游民俗”的分类 “旅游民俗”是个广泛的概念,其分类的标准与角度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有所出入。总的来讲,分类应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来分别定位。 1.从宏观的角度来区分,旅游民俗又可依照其涉及的民俗性质、产品层次等可作出不同的类型划分。周霄认为以民俗性质为标准,旅游民俗可分为“物质型”、“社会型”、“口承语言型”和“信仰型”四种类型;以产品层次为标准,旅游民俗还可分为“静态陈列型”、“动态表演型”和“互动参与型”三种类型。此外,谢科还根据民俗旅游资源的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可将旅游民俗分为三种形式:物质民俗旅游资源(包括生产民俗、消费民俗和流通民俗)、社会民俗旅游资源(家庭民俗、村落民俗、民间组织民俗、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和精神民俗旅游资源(信仰祭祀民俗、口承语言民俗、民间艺术民俗、民间游戏娱乐民俗)。巴兆祥在论及民俗旅游时根据旅游者的行为动机把民俗旅游分为消遣观光型、参与型、考察型和娱乐性。 2.从微观角度来区分,旅游民俗的分类可根据地方的具体情况,不拘泥于一种格式。如大理旅游民俗主要包括服饰、手工艺品、歌舞、节日、宗教信仰这几类;又如喀纳斯斯湖景区图瓦旅游民俗有物质民俗文化、意识民俗文化和社会民俗文化3大类、11亚类和41小类。根据调查,图瓦人文化在畜牧民俗、农耕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社会民俗文化、交通民俗、婚俗民俗、寿庆民俗、丧葬民俗、传统节日、现代节日、乡里民俗、竞技民俗、工艺民俗、自然崇拜、生活禁忌、宗教信仰上具有特色。 二、民俗旅游的研究内容(价值体系研究) 本人通过万方数据库、google academic搜索引擎、中国期刊网等搜索到了近万篇关于民俗旅游的论文,再加之导师指定的论文,发现关于对民俗旅游的研究至今在这样的一个范围中反复讨论,同时加深加宽。民俗旅游的研究内容大多数集中在民俗旅游概念、特点和分类研究;民俗旅游规划、开发及开发模式的研究;民俗旅游的有关文化方面的研究;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旅游发展研究;民俗旅游与市场、经济相关的研究;民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民俗旅游的中外对比研究等等。探讨诸如此类问题的论文比比皆是,但是从民俗旅游本身的价值角度出发的文章并不多见,纵观民俗旅游的研究内容,其实质上主要探讨了民俗旅游的价值体系,其主要包括了以下几方面的价值内容: (一)文化价值观 1.文化的不和谐现状:旅游业往往被称之为“无烟”产业,然而在其发展过工程中对其赖以生存的旅游资源环境所造成的伤害, 从某种程度上看, 丝毫不亚于工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由于过于关注民俗文化的形式,常常导致民俗文化精神内核的丧失,出现大量的伪民俗,破坏了旅游地民俗文化的和谐性,促使旅游地民俗文化出现与外来文化快速趋同的趋势,使民俗文化的特色日渐消失。民俗旅游是在丰厚的民间文化土壤上发展起来的旅游形式,本应有利于民间文化的传承,但在不少地方,旅游开发却使民间文化受到了伤害,导致民族风情徒具形式,手工艺品艺术价值降低,文化的多样性渐趋丧失。孙天胜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开发者和旅游者的功利主义,为此我们应强调民俗旅游对文化保护的责任,在发挥其经济功能的同时不忘其对文化传承应有的意义。田茂军从“没有科学地处理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和“没弄明白民俗文化保护与开发的主体问题”两个角度对民俗旅游文化进行了反思。周霄(2002)还引进了“文化殖民”这个概念,等等。 除此以外,还有学者认为中国当代文化巨变的明显特点是物质生活习俗与社会生活习俗、信仰生活习俗的两极化发展,即一方面在物质生活方式上疾速追逐超越时空和国情的消费与享受,甚至不加选择地套用外来文化模式,或错误地引进西方文化的败笔来填补鄙弃传统生活方式的空缺,另一方面在家族习俗、人生礼仪及信仰行为与观念上不加区别地全面恢复古旧的宗法性礼俗,无论外来的风俗还是本土的习惯,都处在冲撞、融合或重整再造之中。此外,现时风俗打上了“时尚”的印记,研究时尚这种能够趋同性行为模式的形成、时尚的不断更替等则成为民俗学者们的主要任务。 2.文化的协调发展:民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看似经济性问题的文化冲突,实则是深层次文化冲突的外现。所以旅游开发的实践中,不仅应该对一个地区的旅游开发进行技术经济论证,而且应该寻找文化冲突中的均衡,培养文化调协的概念。陶犁认为,其协调内容应含有民俗旅游者文化求异与文化认同间、民俗旅游的本质与民俗旅游产品形式间、民俗旅游中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自决性与互动性间、民俗旅游中接待地居民文化心态间、民俗旅游的开放性与限制性间、民俗旅游中文化与生态经济间的调协。吴忠军在论述广西民俗文化的时候也涉及了“整体文化开发设想与局部文化建设并重”的协调思想。卡哈尔-吾甫尔针对新疆民俗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增强区域协作、联合促销并尽快建立和完善新疆黄金旅游走廊的思路。 其实文化协调性的现行核心问题是民俗旅游本真性与商品性的协调问题。其实民俗旅游的本真性与商品化并非绝对对立,如民俗旅游开发以旅游业为驱动力,商品化则无法避免,我们应该寻求本真性与商品化的内在张力以获得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同时不协调的关键实质上不在于民俗旅游商品化本身,而在于对商品化的肤浅理解和低级运用。民俗旅游中的“本真性”侧重于旅游者所经历的“真实”,通过市场运作来为旅游者提供一个体验民俗文化的机会。因此,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具有经济的“外壳”和文化的“内涵”。因此,民俗旅游的开发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又要遵照文化法则。置文化内涵于不顾的随心所欲、粗制滥造,实际上违反了商品化原则,是不可持续的发展,也不可能获得长远的经济效益。同时,在旅游开发中一定要把握商品化的“度”,不把旅游的经济效益把再过高的位置,商品化也未尝就是坏事,相反商品化还可以有效的传播和推广民俗文化,旅游也将成为民俗文化传播的使者。所以只有本着旅游本真性与商品性的均衡发展才会真正实现大范围的文化协调。 (二)经济价值观 作为文化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俗旅游,在经济效益方面已经显有成效: 1.显性效应:民俗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吸引旅游者、增加客源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2.隐性效应: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民俗旅游是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同时民俗旅游也扩大了当地的知名度,在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的同时,还可以吸引众多的投资者为当地经济建设宣传服务。 殷群从民俗旅游的供给与需求方面出发,指出民俗旅游需求的边际效用递减,因此开发中要防止民俗旅游的泛化,同时要注意民俗旅游的供给具有民族性和民间性,此外,作者也对民俗旅游进行了消费效用分析。陈建设等指出民俗旅游能给民俗地区带来经济收入实为一种帮助扶贫、充分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文化的经济激励,同时提出以扩大市场增加收入、建立合理的经济补偿机制、多种激励方式相结合的建议对原有的经济激励进行了改进。在实证性研究论文当中,张旭亮等对图瓦民俗旅游进行了研究,以外部性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图瓦民俗旅游开发所产生的外部性不经济性,并针对这些外部不经济性提出了一些可消除图瓦民俗旅游开发外部不经济性的建议。 (三)社会价值观 民俗旅游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特色旅游,其独特性与生动性使其充满了商机,当然作为社会整体中的一个侧面写照,我们也不可忽略其社会价值。彭谊认为通过民俗旅游,可以为弘扬民族文化提供了契机和条件,促进了生态环境、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城乡的美化,同时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此外,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社会控制”问题也炙手可热,民俗旅游拉动了旅游地经济的增长。当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资源等因素不足以支持其向前发展时,外部的政治机构和经济集团以“投资者”或“扶贫者”的姿态介入并成为旅游战略的制定者和经营运作的操控者。众所周知,投资者关心的往往是其资金收回与效益问题,这种思路极易导致民俗旅游开发中的短视行为,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以当地自然文化生态的破坏为代价。因此,在关于当地民俗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原则性问题上,地方政府需重新争取主动而坚定立场,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计。 三、民俗旅游的研究方法 民俗旅游是一门新兴的旅游主题,它的热潮引起了众多学术研究的紧跟而上,研究方法也是如此,大量篇幅的研究方法此起彼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并总结。具体而言,民俗旅游的研究方法可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般分析法、跨学科分析法、整体—局部分析法和跨区域分析法。 (一)一般分析法 从民俗旅游的资源开发和市场开发两个角度, 提出了调查法、比较法、综合法、形象定位法、市场预测法。胡海胜使这五个方面具体化:调查法——对民俗旅游资源、市场和开发过程的调查;比较法——相似和相异比较;综合法——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旅游资源的评价(分等定级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和对民俗旅游景点的综合开发(景点内综合开发、民俗风情与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的结合、点线面相结合);形象定位法:领先定位、比附定位、逆向定位、空隙定位、重新定位;市场预测法:定性(类比预测法、集合意见预测法)、定量(时间序列预测法、回归分析预测法、试销法)。 (二)跨学科分析法 对民俗旅游的研究与对相关学科的研究是相通的,此类相关学科包括社会学、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人口学、生态学等等。只有通过类比或对比才能在学科研究间找出共性与特性,关于民俗旅游的论文中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并不多,但也不乏有人创新开拓,如周霄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系统阐述了旅游民俗的概念体系与类型,以及民俗旅游的本质与特征,并从文化变迁、组织重构、角色认同和社会控制等方面对民俗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又如刘晓春从哲学的意识形态方面分析,认为民俗旅游是全球化背景下权力政治、资本与地方性文化之间共谋的结果,是一种后现代文化现象,服务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诉求。此外,民俗学与心理学的结合也可为创新之举,王德刚等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来考察旅游者对民俗旅游商品的需求特征,包括追求时代性、追求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统一、追求消费多元性与需求多样化、追求消费个性化和追求携带的方便性等。 (三)整体—局部分析法 这种方法实质上也可称作整面—焦点分析法。 1.运用整体(整面)分析法的文章占了论文总数中相当一部分,其从宏观把握问题,审视我国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同时展望今后的发展动向,等等。 2.局部(焦点)分析法则从微观的角度来具体分析某一个地区的民俗旅游发展情况,其研究领域涉及中国东西南北中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研究的层次由省及村。论文研究内容以具体地域状况为基点来探讨,分析了民俗旅游发展的历史成因、开发模式及意义、现状及内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等,以小范围的诠释扩展到大范围的展望。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多,地域涉及广泛,如在文献总数(根据数据库精选出的112篇文献资料)中,分析新疆、广西、云南、内蒙古、山西、辽宁、天津、湖南、四川、重庆、江西、甘肃等北方及中西部省份,或诸如昌平、新疆喀什、恩施州、北京怀柔区官地村、湘南地区、张家界、甘南地区等小区县的论文数较多,而针对东南沿海诸如上海、南京等地关于民俗旅游开发方面的文章较少;此外,民俗旅游深入研究与少数民族紧紧相连,大量的文献围绕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开发而展开,如西南三省少数民族的旅游民俗开发等。 (四)跨区域分析法 也称之为区域比较法,此分为两种情况:1.国内不同区域间的比较分析法;2.跨国界比较分析法。针对1种情况,海峡两岸曾在02年于北京对关于两岸观光休闲农村与乡村民俗旅游召开了研讨会;“06中国旅游发展论坛-北京对话”也以跨省市的手法来比较分析乡村民俗旅游的发展异同。针对两种情况,周春光等从介绍日本“里山”现象入手,通过对目前京郊地区民俗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议,并积极主张营造有中国特色的乡土自然文化和民俗旅游发展模式。 (五)其他方法(创新构想) 包括“经典罗列法”和“历史阶析法”。 1.“经典罗列法”指在罗列出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典型案例来分析民俗旅游的发展模式与发展前景等,陈景辉等在论及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成功模式中就罗列出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典型的三种模式:泸沽湖地区的纳西族摩梭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西安以仿古入城式盛大典礼欢迎克林顿;深圳华侨城大打民俗旅游品牌,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对内蒙古民俗旅游的开发意见。 2.“历史阶析法”指利用民俗旅游发展中不同历史阶段的典型性特征来纵观民俗旅游的发展进程与改进措施。这两个创新构想出的方法在研究中的具体运用情况不多,即使出现也以综述的形式,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去完善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从而提高研究成果的可信度。 四、民俗旅游的创新思路 (一)处理民俗旅游与相关主题旅游的关系 随着“旅游可持续化发展”口号的提出,以“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旅游”为主题的旅游形式纷纷兴起。民俗旅游作为近年来旅游新的增长点,各地方踊跃的打起“民俗”的旗号、以当地的民俗特色吸引游客来发展当地的旅游经济。其实民俗旅游与其他几种旅游形式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同步性与相关性,具体体现在: 1.民俗旅游中的“民俗”特质贯穿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的内容之中,呈现出地域上与内容上的相互包揽性,具有“民俗搭台,生态、红色、乡村唱戏”的特征; 2.均为新兴的旅游形式,其形成机制与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四个主题互为兼容,互为补充; 3.旅游发生地大部分集中在边远山区和偏僻乡村,上述几种形式的旅游均顺应形势,有效地宣传了当地特色文化、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维护了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注重都市民俗旅游与乡村民俗旅游、农业民俗旅游的并肩发展 民俗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如何更好地丰富民俗旅游的内容、展现丰富旅游文化,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问题。“和谐”理论的提出要求我们在旅游的生态可持续方面也做出贡献,农村民俗旅游与农业旅游是民俗旅游可持续化的发展重点,它们是伴随着中国古代农村或农业经济生活而产生的文化现象,也是我们如今发展民俗旅游中的重中之重。然而社会的进步与旅游发展的多样化要求民俗旅游不局限于一个小范围内。迄今为止,仍有不少民俗旅游论文还在沿用早期英国人类学派的观点,把大量注意力投向古老的民俗事象,因而过分关注市场尚不成熟的民族或乡村区域,纷纷开发出一系列无“度”的民俗旅游项目,而同时国内都市所吸引的客源在旅游市场上至今还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为都市民俗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我们的研究余地还很大。比如,邱扶东等在考察上海都市民俗特征基础上,提出了上海都市民俗旅游开发模式,并从都市文化与旅游氛围、旅游产品、旅游商品等方面评价了都市民众旅游开发的作用。总之,要把民俗旅游做大做好,就要结合都市与农村等地域的民俗特色,做到地域间民俗旅游的和谐发展,达到互为补充、互为增色的效果,使游客选择余地更大,从根本上完成民俗旅游的多样化建设。 (三)解决民俗旅游的传统性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与“三农问题” 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涉及的内容很广,有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构成。 1.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可用来指导民俗旅游的产供销活动,从而解决供需矛盾; 2.社会、文化的可持续要求民俗旅游开发中加强对传统民俗文化价值的宣传, 要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 激发起对所在社区和地方文化的自尊、自爱和自豪感, 提高其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对游客要加强尊重接待地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宣传教育等等; 3.环境的可持续主要在于加强环境保护和开展各种形式的针对民俗旅游开发者、管理者、旅游者以及当地人们的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 如今民俗旅游展开地中相当一部分集中在农村,“三农问题”也就成了“可持续发展问题”中的核心问题。李万佰以北京昌平市为例,提出了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和政府扶持为措施的“三农问题”解决方案。李琳桂等认为“农家乐”民俗旅游在“三农”问题上可以有效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解决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加快农业市场化、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四)发挥民俗旅游的“特色化”营销 “特色化”主要包括营销客体(民俗产品)的特色化和营销介体(营销手段)的特色化。 1.营销客体(民俗产品)特色化:指的是地方根据当地的民俗特色,设计出符合游客需要的旅游民俗产品。如昌平以“酒”为题材发掘其民俗旅游之“酒文化”;满族人民依据其民族特色开发传统食品,使“萨其玛”等品牌产品名扬天下;辽宁对民俗旅游中的纪念品开发颇有独到之见;此外,“民族高校开发民俗旅游”的构想成了旅游界的热门,等等。 2.营销介体(营销手段)特色化:即为营销的方式,其实关键在于怎样去广告宣传自身的特色产品。肖建春对四川重庆一带的民俗旅游作了广告分析,提出广告必须充分利用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寻求整体规模效应、并在本土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国际化,等等。总之,民俗旅游广告宣传的原则性在于以内容真实、特色鲜明、形式多样为基点,利用媒介通过艺术的手段将产品推向市场、面向国际化。 (五)提倡民俗旅游教育扩大化问题 1.加大“人才教育”力度:民俗旅游人才(尤为管理和经营人才)的不足成为社区民俗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合理保护和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需要民族界的精英人才,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拓深民俗研究的内涵。所以旅游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旅游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利用高校、大专、中专、职校、旅游培训中心构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地,通过岗位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可引进一些急需的高级管理或经营人才以满足民俗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全面要求。此外,民族地区的教育颇为特色,张洁提出民族小学除了对外界开放,让游客了解当地民俗外,在教学中还应根据民族地区具体情况,在某些教育内容中体现民族特色。 2.培养“社区参与”理念:其主要强调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发展决策获得经济社会等方面利益的同时,加强旅游地社区居民参与有关旅游知识的教育培训来提高其旅游意识和环保观念,达到由受教育前居民被动接受环保而与环境形成的主客体被动关系转化为受教育后居民主动自觉的环保观念而与环境形成的主客体对等关系的目标,从而使旅游地居民深知如何自觉去维护环境的健康发展,形成了一组循环性良性效应。 (六)创新民俗旅游的现代化建设 民俗旅游的古朴性与承传性并不排斥民俗旅游中的现代化建设。科技的进步,交通的发展使原来封闭但具有丰富民俗特色的区域开始面向外部世界;经济的融通与信息的交流使民俗旅游的发展趋向于现代化,但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化的提出是建立在不损耗当地生态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过度的商品化与经济化只会导致民俗文化的消亡于随之而来的经济衰退,这是一种我们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的恶性循环。与此同时,在良性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引进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创造当地人们的数字化生活,为民俗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开辟、实现市场和效益的规模化等提供便捷性。 五、总结与展望 目前,我国民俗旅游研究的整体水平不高,深度不够但发展势头较好,其处于起步探索时期,问题较多,需要我们进一步钻研。面对目前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缺乏理论体系,达不到体系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比例失衡;忽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滞后于实践;案例分析太简化,分析问题不深入;不关注热点问题,缺乏热点问题间的思维链接;缺乏问题主观性因素和客观性因素的结合,把“人”本身问题放于次要地位;思路单一化,创新性少等等。当然,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在我们审视这些问题的同时也要思索我们的改进与提高步骤,那才是关键问题,近年来我们的研究也在逐步地进步,从不同的维度探讨了民俗旅游的热点,并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拓宽思路,培养一种前卫的思维模式。我们拭目以待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这将成为旅游经济新一轮的亮点,同时也是一种挑战。

中国旅游消费研究进展及其主攻方向一、旅游消费的早期研究工作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旅游消费的专门研究较为少见,主要的工作是附带在相关专题或系统研究中进行的。从国外100 余年的旅游研究史来看,尚未找到专门系统研究旅游消费的著作。从近期研究动态来看,也未将注意力摆在旅游消费的系统研究上来。从国内的旅游科学研究情况来看,旅游消费的系统研究已经起步,但从严格意义上来看,相关学科所作的工作更多。旅游消费的研究,已有工作大致可从两条线索中追溯:一是从消费经济学的角度,二是从旅游科学研究中附带或从其他相邻科学角度所从事的专题研究。1.从消费经济研究中产生的旅游消费研究成果从消费经济角度探讨旅游消费问题,在我国是尹世杰教授最先敏锐地感觉其意义,并率先倡导的。还是在80年代初期,尹世杰教授就指导研究生从事过这方面的研究,同时他也认为董辅@①较早就具有旅游消费经济思想,主要是旅游资源价值问题和旅游资源开发保护问题的研究。实质上,在80年代就有从基本理论研究入手进行探讨的,如龚晓宽、宋维真的研究,但是总的说来未形成体系,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主要从消费文化的角度,涉及了旅游消费的研究,1994年底,由《消费经济》杂志社首先发起的消费文化的讨论中,就出现了许多观点,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了旅游消费的研究,如尹世杰教授认为消费文化包括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人们精心创造的实物生活资料和精神文化产品,以及富有创造性的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的消费行为;周淑莲等则认为与旅游密切相关的茶文化、酒文化、服饰文化等是消费文化在消费品上的表现,风俗、风格、地方特色等是在消费方式上的表现。这些认识,与国内国外旅游文化研究的范畴有十分类似之处,当然,也是各有侧重。值得指出的是,消费文化对旅游文化的较细致的研究也有成果,如梁琦对生态旅游消费的研究;近年来兴起的闲暇消费研究,也有不少涉及了旅游消费问题,如曹茉莉的工作;从旅游消费的分析入手进行部分预测的研究工作也有开端,如池进的工作。2.从旅游科学进行的旅游消费研究的成果从旅游科学的角度研究旅游消费现象,已有较多的成果。主要工作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旅游消费供给与旅游消费需求的研究。旅游消费供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地的规划和区域旅游开发两个方面,可以说近20年来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是最丰富多彩的,仅90年代以来从地理学角度进行的研究,相关论文就多达千余篇,论著和教材达30余部。据统计分析,1980 ~1993年旅游地理论文的%为旅游资源与区域开发内容。 旅游供给的研究有过以国内国外两种对象的研究,面向国外旅游市场的研究,如谢彦君的工作;面向国内的研究又有两类,一类是传统的和旅游资源非常优越的旅游地的开发研究,这是主要的;另一类是旅游资源不是很优越的旅游地的开发研究,这是一个重要的有希望的新研究领域,如许春晓的系列研究。从旅游科学角度研究旅游消费需求的专题论文较为缺乏,谢彦君作过国际旅游市场对中国旅游消费需求的研究工作,但旅游经济学中的旅游消费研究以及旅游市场研究等领域,就是为了揭示这一类问题的。值得一提的是牛亚菲在这方面的突出的有特色的工作,将旅游消费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特征研究推向地域空间,将旅游地与旅游市场的空间组织模式及动态平衡关系揭示了出来,并以大城市为中心分析了不同地域的旅游供需关系。②旅游消费力与旅游消费关系的研究。关于旅游消费力的研究,国内一般用人均GNP水平与旅游消费关系来探讨, 并已成为一个经典范式。许春晓提出“四力诠释”(资源吸力、城市挤力、收入动力、时间助力)观点,细分了形成机制;旅游消费力的实证研究,往往与其它研究夹在一起进行,常见于其它标题下的论文之中。对于旅游消费关系的研究,近年来成为热点,一方面,继续对旅游消费的正面影响给予充分肯定和更加深入的研究,甚至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措施研究,如蔡雄等和陆林的工作;另一方面,对旅游消费的负面影响,旅游开发对旅游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冲击的研究,这一课题近年来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注意,有不少研究成果,如全华等的工作。③关于旅游消费模式的研究。首先是旅游消费的行为模式研究,率先工作是陈传康教授指导的硕士生研究课题,之后又有许多更深入的研究,如吴必虎等的工作以及曾尊固教授指导的陆林博士的工作;其次是旅游消费组织形式的研究,目前对团队和散客两种形式都有较多的研究。现代旅游业最初的旅游消费都是力图通过团队形式去组织的,进而在90年代以前大多把研究注意力放在团队组织上,有一批成果,如阎纲的工作。自90年代始,旅游消费观念明显的变化,散客市场迅速扩大,研究工作随之出现,如李海瑞和向才德的工作。更有人开始了自助式旅游的研究。④旅游消费水平和旅游消费效果的研究。旅游消费水平高低的研究,确实是一个少有人深入的研究领域,目前的工作还停留在旅游消费的人均花费分析及其原因探究上,这些工作也较为分散,可见于旅游开发的现状描述和前景分析的研究工作中,如刘德谦的工作;当然,对旅游消费群的扩大速度及其旅游消费总需求的研究,也可在一些对旅游业发展的预测性研究工作中见到,但也不深入。主要工作如苏敬之和石建国的研究。关于旅游产品的精细化以适应提高了的旅游消费水平的研究,有两方面工作比较突出:一方面从旅游地的形象定位角度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如陈传康等的工作以及李蕾蕾博士论文的部分内容;另一方面,对旅游产品加工和包装的研究,如马永立和王晓云的工作。关于旅游消费中审美情趣高尚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研究,近年来虽有人涉足,如陈光照的工作,但尚不多见,是一个应加强的研究方向。关于旅游消费效果优化的研究,集中于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和战略研究,如谢彦君、沈兵等的工作;对于旅游地开发后各种关系的调查及其协调途径的研究,有部分成果,如李海瑞的工作。⑤旅游消费结构的研究。旅游消费结构研究主要分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是旅游消费结构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有旅游消费的类型划分和层次认定,如陈传康的工作;旅游消费结构的形成机制研究,如李中的工作;也还有旅游消费结构的研究方法的探索,如卫海英的工作。第二是旅游消费结构的实证研究和发展趋势研究,专门研究较为少见,多夹于旅游市场分析和区域旅游开发的有关文章中,如陈传康的许多区域旅游开发研究就涉及这类工作。二、旅游消费研究的近期热点鉴于旅游业迅速发展和旅游消费研究的现状,1997年6月, 在尹世杰教授的倡导下,由《消费经济》编辑部和湖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湖南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了中国首次旅游消费学术研讨会,会议收到了30余篇论文(主要论文由《消费经济》陆续发表),到会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及湖南省社会科学界的代表,湖南省政府及旅游局也派了代表,会议汇集了旅游管理职能部门的主管领导、旅游实业家和经济、哲学、旅游、地理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大会的主要论文和讨论的热点问题,反映着旅游消费研究的近期热点。1.旅游消费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以尹世杰教授《略论旅游消费》的发言为主线,就旅游消费的作用、当前我国旅游消费的主要问题、如何提高旅游消费质量等进行了具体的讨论,同时引发了旅游消费概念、对象、内容的讨论,如彭明朗教授提出了对旅游消费的初步定义,并划分了旅游消费的几种类型,其余专家也各持己见,因没有这方面的专题论文,未能深入而形成相对一致的看法,肯定了旅游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文化活动的说法;翟辅东教授《旅游消费问题浅议》的发言,对旅游消费形成条件、特点、存在问题及引导途径进行了论述,研究生黄芳《浅析旅游消费有关特点》一文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些理论问题的讨论特别热烈,在以下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意见:旅游消费作用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人的发展有很大作用,赞同其具有经济性、闲暇性、异地性、文化性;旅游消费问题有基础设施、环境污染、软环境落后、产品类型少等;旅游消费质量的提高途径要针对问题采取措施,特别强调了服务质量和旅游消费者素质提高两方面的作用。2.关于旅游消费趋势的讨论以许春晓《香港回归与湖南旅游消费趋势》的发言为引子,对香港回归后湖南旅游消费趋势,湖南旅游发展的新机遇及其旅游消费趋势下的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特别是旅游消费趋势问题,引起了观光旅游的命运、旅游消费热点演替问题的深层次探讨;讨论后基本同意旅游消费趋势为旅游消费供给和旅游消费需求开始转型并渐渐趋向平衡,旅游消费力增强且旅游消费关系进一步改善,旅游消费模式将现代化并且旅游消费内涵化将明显,旅游消费水平提高而且旅游消费效果将优化,旅游消费结构将变化,具体是观光旅游形式、自然风光旅游产品消费份额将下降,商务、度假、生态等旅游形式和文化旅游消费份额将上升,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观光旅游还将占大份额,自然风光旅游产品还是主体。梁琦通过对中国国际贸易中旅游业份额的增长趋势的分析,谈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3.关于旅游消费和文化消费问题的讨论以赵学增教授《旅游与文化消费》的发言为主线,认为旅游是文化消费的基础形式之一,旅游管理的核心是文化管理,并就旅游的文化内涵和特征作了深刻论述,认为其有复合性、情景文化、本性复归、路上文化、移植文化五大特征;郑炎博士等也就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4.关于旅游消费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讨论以曾坤生《生态旅游消费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言为代表,既强调旅游本身的发展,也强调旅游资源的保护,认为生态旅游的发展为中西部发展提供了机遇,区域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