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促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他们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了解,从而来实现的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更好地结合起来,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和价值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实践论文,供大家参考。
1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功能
1社会实践激发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使大学生突破学校教育的时空限制,到社会的大舞台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断进行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对自我的人格进行重新塑造。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有效地将学校的各个部门、各种师资力量、学生所学习的系统知识与社会有机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在社会中得到社会身份的强化,培养学生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能不断地接受来自社会的一手知识,认识到自身某方面的不足,教育者根据社会需求的视角不断对教育方式做出调整,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所以,高校应该努力鼓励学生多去进行实践,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2社会实践整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
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整合学工部、教务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校办、团委、宣传部等部门的师资力量,实现学校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可以有效整合校内相关学科资源与社会资源,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环境[2]。通过各方面的力量相互联络、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形成合力,不仅能将学生所学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更能影响和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使社会实践教育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与目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高校会不断加强硬体与软体环境建设,在学生的自我发展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3社会实践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社会实践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目标,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基础上,让社会共同参与,这不但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时间,还有利于实现教育的多元化,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平台。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等方式,不仅能把学生送到校外实习,还可以把社会上相应成功人士邀请到学校与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这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效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2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实困境
尽管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实施过程仍不够理想,存在着以下问题:
1全体参与性的制度建设不完善
任何教育行为的落实都需要以制度机制作为保障,否则难以可持续发展,社会实践也是如此。目前很多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度设计不够,对师生参加社会实践相对缺乏应有的制度建设、过程管理、实践经费与激励评价机制等,因此,整体的实践效果缺乏制度性保障。作为人才培养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不是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单独完成的事情,更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与全面参与,目前高校缺乏各部门的有效沟通协调机制。根据调查,部分学生把参加社会实践作为一个额外任务,对社会实践缺乏整体性认识,实际表现为缺乏主动性。他们认为调查报告交上去也没人看,只要能拿到学分就万事大吉,甚至有的学生弄虚作假,随便找个单位盖章了事。还有,部分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高校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2社会实践的参与面窄,参与程度较低
当前高校执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精英实践”模式。主要以高校的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优秀学生等为主体开展社会实践,这种模式有专门的实践场所与组织者,有专项实践经费,是学校或者院系统一安排的假期社会实践。这种模式由于学校重视、经费有保障等原因能取得较好的成效,但能参加这种模式社会实践的学生非常有限。在当前学生参与意识逐步增强、重视个体发展的今天,这种组织模式正不断地暴露出局限性。因为社会实践本来应是普遍性的,是应该有更多的人参与的,而这种模式仅仅把实践的机会集中在小部分学生身上,在大众化教育模式下,这种“精英实践”的模式忽略了普通学生的发展需求,不能有效满足社会对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要求[3]。另一种是“大众实践”模式,这是全校学生共同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由高校团委和院系学工部门在学生寒暑假前所确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假期中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自行联络实践单位参加的社会实践,学校仅进行巨集观管理与调控。这种实践模式可以使全体学生参与进来,但在实际执行中,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
3社会实践内容、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目前,部分高校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任务来执行,对社会实践的内涵缺乏真正的理解,对待社会实践活动消极被动。具体表现为实践活动设计的规划笼统,实践活动的形式缺乏创新,实践的内容相对单调,实践的实施仅仅流于形式。目前高校采取社会实践的内容仅仅是假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勤工助学等形式,而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相联络的社会实践活动相对较少。很多高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案多年不变,没有特色,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个性发展空间,这样使社会实践缺乏应有的凝聚力、吸引力,无法实现社会实践应有的效果,更别说将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了。社会实践活动要想取得真正的成效,就要结合社会现实,充分发挥所学专业的特长,积极为多数学生提供较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机会。
4缺乏有效稳定的社会实践平台。社会实践当前的困境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高校缺乏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平台。有的高校考虑的只是实践的计划能不能顺利完成,学生能否得到实际锻炼,而对社会上企事业单位的需要缺乏应有的考虑,结果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失去了外部支援的动力。由于没有了稳定的校内外社会实践平台,很多学生只能依靠自己的关系联络实践单位,实践地点比较分散,难以管理,这不利于教师及时指导和解决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往往不愿意参加实践活动或仅仅是敷衍应对,实践的效果可想而知。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也使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3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体系的对策
面对现实的困境,教育者必须考虑如何健全当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模式,以确保高校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援,需要 *** 与高校在实践制度建设、师资力量建设、实践平台建设与考核评估体系建设等方面努力,也需要学校内部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更需要大学生自觉、积极主动的参与。
加强全员参与的社会实践制度建设
在组织领导上,要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职能部门领导及院系分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为成员的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总体负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制度建设与组织开展等问题,高校要建立定期会议制度,研究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在实践中形成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执行机制。学校要建立学工部、教务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校办、团委、宣传部等部门的定期沟通协调机制,通力合作,共同处理在社会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另外 *** 与高校要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经费,根据实际的财政状况尽可能地满足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需求,并逐步加大投入,高校要把学生社会实践经费列入学校年度教育经费预算,确保专款专用。在以市场为基础的大环境下,教育者与大学生也可以想办法通过企业赞助,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金。
强化社会实践的师资力量建设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指导教师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应强化实践的师资力量建设。实践指导教师应在学校的统筹下,各部门通力合作,主要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政治辅导员、团委教师为主体,也可聘任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专业教师担任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同时也可聘请社会实践基地的校外专家担任社会实践的校外指导师。高校要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不断加强培训与指导,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与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能力,按照“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原则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同时把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具体表现和成绩与教师自身的职务晋升、职称评聘有机结合,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教师指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鼓励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课题立项、外出考察、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援。
构建有效的社会实践平台
专业实践平台的构建应以学生所学习的专业为依托,强调对学生的专业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构建社会实践平台要加强制度化建设,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个长期的任务不断加强,同时应注意加强各部门的协作。主要有以下措施:
①高校要明确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课、专业课结合的平台建设。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以思想教育与服务社会为主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借助产学研相结合,以具体科研专案为内容,建立“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大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度。
②建立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平台建设。通过设定勤工助学岗位、党支部共建、社团共建等形式开展活动,选聘优秀学生担任助理辅导员、心理咨询员等,选择心智相对成熟、综合素质相对全面的学生担任学生会干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困难等。
③以专业为依托加强校园文化与公益社团的平台建设。建立与专业紧密结合发挥专业优势的公益社团,并加强与其他院系与高校社团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公益社团能长期优化发展。
④建立与暑期社会实践结合的平台建设,并形成专业特色的实践品牌。根据调查,“志愿服务”是学生希望参加的实践活动形式之一,高校可形成志愿服务优化的联动机制,加强交流与合作,打造社会实践的品牌。
积极拓展校外社会实践
基地建立稳定的校外社会实践基地是高校社会实践得以顺利进行的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这需要地方 *** 、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 *** 应该建立相关制度,鼓励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并给予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其次,高校要积极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借助社会资源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帮助企事业单位解决实际困难,与企事业单位实现共赢。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在企事业单位中建立勤工助学岗位,并积极地把社会实践与大学生自身的专业学习与技术管理创新相结合,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制度化。最后,企事业单位增强社会责任感,转变用人观念和用人机制,主动为大学生提供成长期的就业实习等机会,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更多的平台。
建立科学的实践评估体系
建立科学的实践评估体系直接关系到高校实践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整合学校各个部门的有效资源。建立科学的实践评估体系,首先要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方案的制定、开展情况,学生撰写的社会实践的报告和社会实践论文的质量等环节都要建立可以量化的评估考核制度;其次要把对学生的考核成绩纳入到学生总评成绩中来,并记入学生档案;最后高校应建立一套可操作的奖惩制度,对在社会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与宣传,并给予相应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在学生毕业前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该生,同时对于表现优秀的指导教师也要给予表彰与奖励;对于没有完成社会实践或者完成不好的学生,要给予相应的处理等。建立一套科学的、操作性强的社会实践活动评估体系,对高校有效地开展实践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管理体制不到位
在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方式之一,虽然思想上有所重视,但组织保障体系不全。因学生安全、合作单位和经费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学生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在实践活动上,组织形式单一,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这一问题主要受到传统实践模式的影响,实践多是为了完成而完成,没有针对不同学生和专业量身定做合适的实践方式。这样,一方面难以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一方面学生的收获也会大打折扣。在指导方面,高职院校缺少专业教师的参与。特别是在全员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容易被“放养”。不少院校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精英的实践上,而对大多数分散返乡或自主活动的学生缺乏及时有力的培训指导和检查落实,实践活动常常流于形式。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相对滞后
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开展学生实践活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因为它能够有效的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但是与我国在校大学生的数量相比,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大学生高质量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另外,部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存在覆盖面较窄的问题,只能临时性的接收部分学生进行精英实践。
大学生对社会实践重视不够,参与目的不明确
大学生对社会实践重视程度不够,不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即使参加也多是简单应付任务。此外,部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不明确。虽然是想通过社会实践接触社会,增长见识,但并没有意识到社会实践可以培养自己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可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增长自己的社会阅历。
*** 作用发挥不充分,巨集观指导不足
当前, *** 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政策侧重制定,但并未创造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的条件,并未在社会领域形成全面支援社会实践的系统,实践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 要充分发挥巨集观调控作用,通过制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政策和具体办法,鼓励企事业单位接纳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创造有利条件。 *** 在加强资金投入的同时,更要注重政策引导,让社会各界全员参与,有动力参与。
二、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模式———以北京青年
政治学院宋庆龄故居社会实践为例宋庆龄故居是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社会实践基地,从2008年开始,已有500余名学生参加了社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院充分利用学校、实践基地、学生志愿者和 *** 之间的联动机制,实现了社会实践常态化,增强了实践活动的时效性。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对于宋庆龄故居社会实践的重视
为鼓励广大学生参与宋庆龄故居社会实践,按照学院制订的社会实践实施细则,将实践活动纳入到学分考评体系。学生毕业时,要完成32学时的社会实践,共计2学分。为保证实践活动真实有效落实,系部向每一位同学下发《社会实践活动手册》,要求按照指导内容填写手册,实践单位指导老师给与评分认定。学生实践结束,撰写实践报告并附实践视音讯资料。同时,系部为宋庆龄故居实践同学配备专门指导老师,对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与及时解答。同时,系部通过与故居指导老师的沟通,对于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与表彰,并作为学生入党推优的重要参考标准。
宋庆龄故居对实践活动给与支援和配合
为了实现宋庆龄故居实践全员参与,文秘系在宋庆龄故居成立了实践基地,学生利用每周末的时间到故居进行常态化志愿服务,岗位包括检票、咨询台服务和展厅讲解,每周都会有6名同学参与其中,每名同学参加4次。故居设立专门的指导老师,每次交接班,老师都会对新的志愿者给与培训,帮助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微笑服务意识和热情讲解意识。此外,故居鼓励学生参加主题实践活动,包括海棠文化节,“小先生”培训,菊石文化节,故居志愿者联合会联谊,《安多利恒花》电子期刊制作等,一方面加强了学生与他人的交流,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奉献精神。同时,文秘系学生党支部与宋庆龄故居党支部开展共建,通过暑期“红色1+1”活动,组织学生党员到故居聆听老志愿者讲宋庆龄精神,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党员增强志愿服务意识。
学生积极参与,将实践活动作为提升自身的机会
宋庆龄故居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青年接受爱国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来到故居,一方面可以重温宋庆龄先生的生活点滴,一方面接受宋庆龄先生伟大精神的薰陶,让他们乐于故居实践,志愿于故居服务。每次实践前期,负责同学都会将值班表发给同学,明确每天的工作职责。特别是学生党员实践,要求做到严要求、高标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每组实践结束,需要撰写心得体会,并不定期召开宋庆龄精神研讨会,让学生汇报交流实践心得。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受到了很好的爱国主义、革命理想信念、人生观教育;进一步强化了集体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增强了同学们的岗位责任意识,提高了学生们正确认识、处理、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接触社会、奉献社会的价值感和荣誉感也使同学们的自信心、自制力大大提升,学到了课本上不曾有的知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社会实践政策落实到位
相关政策规定各级党委和 *** 要为高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提供便利。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北京市 *** 把支援大学生社会实践列入 *** 财政,给予具体支援。每年暑假,北京市委宣传部、市教工委、文明办、市教委和团市委在市党委 *** 统一领导下,明确各自任务,形成工作合力。学院按照上级部门的巨集观指导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统筹安排,抓好落实。为确保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学院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安全预案,给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确保师生参加社会实践安全,并为活动提供资金保障。实践活动总结期间,学院鼓励社会实践成果申报北京市优秀成果。同时,首都文明办通过在学院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岗来鼓励宋庆龄故居的实践活动,为社会实践的长效性提供保障。
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使大学生的思想受到影响和冲击,这就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而社会实践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载体,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实践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大学生社群服务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和若干学校大学生社群服务社会实践的调查研究,将其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总结为以下几点。
1.大学生参加社群服务社会实践对自身提高
大学生更多的走出校园,参加社群服务,能够有效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健康发展。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更多的去对社会进行了解和适应也是他们日常学习的重要部分。大学生参与到社群服务的社会实践中来,能够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对于社群服务这一工作来说,它本身就是一种风险自身爱心的活动,大学生在参与这一活动的同时也能很好地奉献自己的爱心,向社会传递一种正能量。除此之外,大学生参与社群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也能很好地将自己平时在课堂上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实际运用,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是非常好的提升自身能力的方式。
2.大学生参加社群服务社会实践能引起广泛的社会效应
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社群服务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对于引导正确的社会风气、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方面也起到一个很好地推动作用。大学生参与到社群服务中来,能够有效对社会风气起到一定净化作用,将更为广泛的传播正能量,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八荣八耻观,也能很好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二、现阶段大学生社群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对于我国现阶段大学生社群服务社会实践活动来说,虽然其在发展过程中,陶冶了大学生的情操、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但是纵观整个发展过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总结如下。
1.一些院校对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充分重视。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现阶段我国大学在对人才的培养方面越来越多的关注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想精神方面的提高,对于课外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也更加重视,但是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仍然在我国根深蒂固,还是有很多院校对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充足的认识,这也是造成其发展脚步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2.现阶段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整体规划。
对于现阶段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来说,造成其发展缓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上缺乏统一的整体规划,部分高校由于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年限较少,缺乏相应经验,因此,在对整个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上缺乏时效性,也没有明确的机制和规定来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单一的形式和间断的活动都是导致我国现阶段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三、社群内部实行大学生实践活动可行性
笔者通过对若干大学在校生的社会实践问题进行调查,并查阅了社会实践的相关文献资料,认为通过社群服务来实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社群可以作为大学生长期社会实践基地。
对于现阶段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从小学到大学,长期以来接受的都是理论知识的灌输,对于实践类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少,这对于他们的未来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大学生需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2.大学生进行社群实践能够解决社群内部人力资源短缺问题。
作为社群部门来说,大学生在其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也能很好地解决社群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现阶段在社群的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由于人力资源短缺而造成的工作难以继续进行的问题,特别是在社群教育这一方面,由于缺乏专业的人才,导致社群内部师资队伍严重不足,阻碍了社群发展。大学生在社群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能更好的满足社群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为其源源不断的提供智力支援,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四、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对于全方位人才的需求也开始与日俱增,传统“理论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针对当下大学生的社群服务实践活动进行了分析,做了可行性的研究,希望能在未来的工作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分析
许多高校没有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的教育管理体系中,缺乏相关的制度保障,只是简单停留在单纯组织开展的层次上,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只是被动接受;而由于缺乏统一部署,脱离了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学生在实践中无法获得专业学习,也起不到服务地方的作用,无法与实践单位有效融合,普遍存在应付敷衍的现象。同时,由于缺乏统一规划,高校普遍未对社会实践进行经费投入,而艺术类大学生的实践活动由于需要相关原料、器材美术类需要颜料等,而音乐类需要乐器等的投入,经费往往较高,许多学生也不得不放弃某些社会实践活动。
二、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实效性建议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发挥专业优势,结合地方事业需要,帮助学生长才干、长见识的重要手段。艺术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回归生活,服务于社会,因此,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来说,有效的社会实践尤显重要。艺术类高校对待社会实践应当提高思想认识,进行统一部署,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规划,不断完善组织形式、丰富实践内容、打造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建立稳定专业实践基地,并及时交流总结评价,引导社会实践向更深层次、更高质量迈进,扎实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一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规划,完成相关制度保障
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使之成为必修环节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完善社会实践课程和大纲,突出艺术专业特点,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学分制度,从制度上确定社会实践地位,使之成为人才培养的一项常态工作。完善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辅导员的有效配合,比如,将参与、指导社会实践作为评优的参考依据,有效核定工作量并采取相应奖励措施,切实提高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成立学校层面的领导机构,充分整合各方资源
学校应当成立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提高认识,改变以往社会实践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想,统筹学校整体资源,统一制订社会实践方案,如,进行实践基地建设、专业师资队伍打造、基金投入使用及配套措施等,从而做到从艺术学科的专业特点出发,构建起适应学生需求与发展的社会实践体系,从而实现社会实践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效。
三增强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有效结合的关键环节
1.结合专业、需求策划社会实践主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增强艺社会实践的实效性,首先在于课题的选择、计划。艺术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突出艺术的专业特点,寻找符合地方实际需求,进行策划选题,提前做好活动计划。因此,在进行实践活动选题时就要从实际出发,做具体分析,寻找社会实践活动、艺术与社会需求三者的结合点。可以由专业指导教师直接根据社会实践具体要求和地方需求,结合学生所学艺术专业特点,设计社会实践的多个课题以供学生参考和选择,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有的放矢地设计选题。
2.建立专业社会实践基地和团队学校还应积极为社会实践搭建平台,联络 *** 部门或者相关机构,为学生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搭建平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专门社会实践基地。通过社会实践,可以让艺术类大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践价值,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热情,认识到艺术回归生活的价值,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魅力,加深对艺术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社会实践团队的建设是保证活动实效性、长期性和影响力的基础,因此,学校和学院必须努力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教师指导团队,这样才能在学生中产生较强的影响力,形成文化氛围,实现稳定性、长期性。
3.加强社会实践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在艺术类教学中仍然以“师徒传授,手把手教学”为有效形式,专业教师有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也具备艺术学科理论的前瞻性,理应成为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践活动能围绕着艺术专业和社会需要展开;同时他们的科研优势和艺术敏感性也使得实践活动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利于实践内容的丰富和活动形式的创新。因此,艺术类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要想发挥艺术学科优势服务社会,同是达到提高学生自身专业能力的目的,必须要有专业教师的指导、支援,学校必须完善制度认真加强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4.做好评价激励和交流总结进行交流总结,完成评价激励,是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社会实践活动取得长远效果的措施。一方面,通过团队之间的交流总结会、实践成果展等形式进行实践活动的宣传与推广,鼓励更多老师、同学注重社会实践,不断深化实践成果,形成文化氛围,提高大家对社会实践的思想认识。另一方面,完善激励、评价体系,可以及时发现社会实践中的成果和失误,保证社会实践的良性发展,激发师生的积极性。综上,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来说,社会实践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切实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效,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巩固所学专业知识、艺术技法,塑造创新精神,培养艺术创造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从而达到增强完善自我,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自主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落实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服务艺术类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勇于尝试也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品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社会实践论文3000字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社会实践的目的是提早进入社会,感受社会生活,更多的时候,我们与社会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校园与社会环境有着很大的区别。刚好暑假可以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社会生活。
社会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中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我在实践中得到许多的感悟!
暑假回家后,我找了一份工作,做促销员。挂着实习生的牌子站在柜台旁,一脸幼稚、迷茫地站在那,不断地提醒自己要大胆地接近顾客,拉拢顾客,可好长一段时间站在那一声不吭的。但慢慢地放开胆去尝试,其实这种交流比想象的容易多了。
社会实践和在学校上课不同,在学校,每天有作息时间表约束你。课程表会告诉你,今天该干什么,明天又有什么事情要做。而在这里,你可以无所事事地像木瓜呆在那儿无所表现。在学校,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虽然这也存在的竞争,可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一般不会招来嫉恨与报复。可是在社会中,优胜劣汰,你的成功就是别人的失败,工作直接影响了他人的经济利益。在社会中接触各种各样的顾客、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有经验去处理。尽管存在竞争,我们还得不断学习别人优秀的地方,这需要我们有经验去调整自己的心态。而这些经验需要日积夜累,而不是在毕业后读本速成书便可成的。这些事情很多同学沉浸于学习与消遣还未来得及思考,便忽略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有了一些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
认识来源于实践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挣钱的不易
整天在超市辛辛苦苦上班,天天面对的都是同一样事物,真的好无聊啊!好无耐啊!不管你喜不喜欢,都要面对。社会的规则就是这样的,挣钱更是不容易。
管理者的管理
在公司里边,有很多的管理员,他们就如我们学校里边的领导和班级里面的班干部.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管理,就必须要有好的管理方法,就要以艺术性的管理方法去管理好你的员工,你的下属,你班级里的同学们!要想让他们服从你的管理.那么你对每个员工或每个同学,要用到不同的管理方法,意思就是说:在管理时,要因人而异!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在这次实践中,让我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 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 ,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有经验去处理。尽管存在竞争,我们还得不断学习别人优秀的地方,这需要我们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在一个最佳的状态下,才能很好的工作,吸取经验。而这些经验需要日积夜累,而不是在毕业后读本速成书便可成的。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这次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学会自信
在社会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当你在多次的接触顾客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毫无阻碍和人沟通就是你自信的表现,当你没有足够的自信心,你根本就不能很流畅的和他人交流。你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所以没有必要感到自卑。你的自信有时能够感染其他的工作伙伴。
【编后语】:这篇暑假实习报告基本上是来自于实习者的真实想法,社会实践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去实习,而是从实践中增长见识,可能会碰见自己从未遇见过的情况,当面对这些的时候,怎么处理,如何应对,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成长。这也是社会实践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吧!
一、实践目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由于有些老人的子女工作繁忙,无暇照顾老人,有的是子女常年出门在外,很少回家,老人们孤独寂寞,行动不便,又无人照顾,即使住进了养老院,内心也感受不到很多温暖,他们渴望得到家人和社会的更多的关怀。因此,通过实践,希望可以呼吁社会关注这群被遗忘的人,关爱这些老人,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一声问候,一个笑脸,一份爱心,让我们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温暖老人们的心窝,使他们爱的天空不再是灰色,而是充满了欢言笑语。开展献爱心活动,树敬老之风,促社会文明,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二、实践过程
1、送出爱的礼,走进爱的心
一大早,阳光明媚,我和几个同学就一起带着爱心礼物来到了养老院,我们把小小的礼物送到他们手里,却把大大的温暖送到了他们心里。老人们都很感动,和蔼可亲的,有的还和我们谈起心来!
有一位老爷爷是位退伍军人,老伴很早就过世了,他告诉我们,他的儿女常年在外,自己一个人很孤独,所以来敬老院找找朋友,找点安慰,让自己不再那么寂寞!老人和我们谈起了他参军的情况时,很是感动,慷慨激昂,仿佛又回到了部队,眼睛里流露出的是兴奋与不舍,但可以看出其中夹杂着这么多年来的辛酸泪,一个人的寂寞生活让他的面容更显憔悴了!
2、拉着爱的手,唱着爱的歌
让人难以忘怀的是80高龄的陈奶奶,老奶奶常年躺在床上,尽管行动不便,人老心不老,勤动手足脑;人老神不老,乐观精神好;人老气不老,烦愁被吓跑;人老志不老,奉献不能少;人老情不老,相伴乐陶陶;人老不服老,生活有目标;人老不摆老,学习永不骄;人老不怕老,困难吓不倒… …伴着动人的歌声,手着拉手,老奶奶露出了久违的笑,我们也笑了,笑得有点心疼,那一刻,真的很快乐。
3、进行深入调查
最后,我们找到了养老院的院长赵伯伯,聊起了养老院的近况。他告诉我们:“院里的老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还是有保障,也还算丰富,但精神生活就太贫乏了。老人们的内心其实也和孩子们一样,他们更加害怕孤独,更加渴望得到温暖!有的老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开朗,但他们内心的那扇门却把自己关了起来,最痛苦的是,当想到亲人时,只能自己独自一人在黑夜里默默流泪。”正如,有的老人拉着你的手,滔滔不绝地诉说着坎坷的经历和家事,情到深处时,泪如雨下。落寞惆怅衰飒,似乎充斥着他们的整个生命。连容纳幸福快乐的空间都挤不进去,鹿鸣思长草,愁人思故乡。我想他们一定很思恋那个自己曾经住过大半辈子的家,因为在这里,幸福快乐并不是会蔓延到每一个角落,也并不惠及每一位老人。走出大门时,我看出了大家的依依不舍,也看到了有的人在偷偷擦眼泪。
三、实践结果
通过这次的关爱老人活动,可以看出老人们其实很怕孤独,一点点的关爱都可以让他们冰封的心融化,感受到人间的温情,要多陪他们聊聊天,多关爱他们。当子女不在身边的时候,老人们最需要的是一份温暖的关怀和问候。
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我建议:
1.希望养老院可以建立老人活动中心,给老人们配备活动室,阅览室,保健室。老人可以到活动室里和别的伙伴们聊聊天,下下棋,活动室里还最好有健身器材,或者象棋,扑克,麻将等娱乐用品。活动中心还可以经常举办一些老年人活动,如老年人畅谈会,太极扇,太极拳比赛等等。
2. 进一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美化公园,花园等公共场所,使得老人们除了在空闲时间可以去活动中心活动。
3.对于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老人,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宣传法律知识,鼓励老人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4.希望政府部门能定期给这些老人发放生活补贴和置办生活用品,解决老人“老有所养”的问题。提高贫困老人的生活补助,为老人安置娱乐设施,即使是一台小小的电视机,也会使老人们身心愉悦,喜笑颜开的。
5.希望医疗机构组织能够定期上门给老人看病,提倡自愿服务,保障老人们得身体健康。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实践论文,供大家参考。
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起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三十余年历史,特别是1987年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处在一个持续深化阶段,在这个阶段,社会实践活动在组织形式“活动规模”活动内容和制度建设上都有较大发展。1997年开始明确了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建立完善了从中央到各省完整的推优评优制度。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分析
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开展多年,形式日益多元丰富,大量资料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本型别包括“课外家教”“社会调查”“社团活动”“志愿服务”“三下乡”“竞赛活动”“岗位见习”“创业活动”等。这些活动都从不同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在让学生体验生活的同时积累了经验,提升能力的同时服务了社会。这些活动为象牙塔里的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和生活提供了平台和机会。但尽管种类较多,但从参与人数比例和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问题。而且个别学生还存在着应付心理,只当成是完成任务,而未从根本上认识到社会实践对个人成长的意义。提升社会实践的整体质量,应该具有更高的目标指向性,也应该接受到更多专业化、个性化的指导。目前来看,能缓解就业压力的创业活动,所引起的重视还有待提升,这表明高校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更多地是一种示范行为,把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内容与培养普通大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有机结合的程度还不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要真正与“专业锻炼”“就业储备”紧密联络,还需要相关部门包括学校团委、学生工作部等学生服务管理部门为普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机会。
二、医学生开展特色社会实践活动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科学,她不仅因其简、便、验、廉的特点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保驾护航,也因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作为当代中医学子在复兴中医,发展中医的道路上更是任重而道远。应该高度重视实践的意义,积极把握实践机会,锻炼自我、服务他人。中医药院校学生应该重视自身专业的特色,不使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而是真正为自己成为合格的医生做准备。比较适合中医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特色治疗,为义诊型志愿服务提供途径。针灸、推拿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根针、一缕艾条、一双手便可轻松治疗多种疾病,因其操作简单、装置简便、见效快、效果好等特点非常便于中医外治疗法作为一种社会实践的型别走进社群、走进群众。中医学子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将知识学以致用,锻炼自己的医术技能,服务千家万户,是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社会实践方式。第二,寻师问道,寻找遗落民间的高手。数千年的历史造就了无数彪炳史册的苍生大医,但仍有沧海遗珠之痛,在民间存在着大量医道高手,他们或有祖传的一技之长,或对中医理论有独到见解,或在自己民族传承千年而不现于历史,这对立志于要传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的当代医学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大量的中医学生,借助社会实践的机会,寻访自己身边或者少数民族中隐藏在民间的医道高手。这既是开阔眼界、提升能力的方式,更能让遗落在民间随时可能失传的中医秘方为现代医学所用。第三,亲近自然,体会中医博大精深的奥妙。中医大夫看病,离不开理法方药,而支撑著中医学大厦的阴阳五行理论离不开象数理三位一体的理论,从取象于天地,到类比于人身,可以说,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而大自然的中药也是当代医学生所必修的一门课程,所以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来到产药的山区,来到大自然,随药农们一起,走进原生态的中医中药也是拓宽视野,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在理论联络实际的过程中,夯实自己的知识。
三、着力提高中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虽然,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但从教育部门的重视程度、实践教育发展趋势和广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来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人具有无限的潜力与重大的发展前景。所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医学子因其专业的特殊性,更应该大力挖掘社会实践对自身成长的意义和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坚持价值取向上以服务社会为目标,内容和形式上以提高技能为重点,实施体系上以机制建设为突破口,评估环节上以就业储备为核心,各个环节配合到位,才能够提升社会实践活动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学生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但在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仍然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援,要坚持努力把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的成长成才结合起来,努力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机制,以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使广大学生真正从内心接受社会实践,喜欢社会实践。
1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
如何厘清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位置关系,现实中还是有不同处理方式。过去传统普遍方式是重课堂理论教学轻社会实践教学,甚至于部分高校在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计划中根本就没有社会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和安排,课堂理论教学实效性往往因授课教师理论素养和授课风格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但总体上难改实效性不强的事实。近来年,随着上级有关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颁布了系列加强高校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指导性政策档案,强化和拓展社会实践教学地位和作用正成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有关领导和教务管理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之下,有些人认为要想切实提升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唯有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有效确保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需要大大加强社会实践教学在思政理论课教学环节体系中的地位,让其与课堂理论教学环节“平起平坐”,甚至“取而代之”。对此,笔者认为在这两者的关系的思考中,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走原来那种教师满堂灌输的教学方式为主导的“老路”肯定是不行,过度依赖社会实践教学以提升教学效果的做法也不可取,还是要基于课程概念的角度考虑,将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进行主次层面的有机结合。作为课程而言,其基本的推进过程应是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不可否认,理论传授部分主要是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完成的,课堂理论教学由于其能保证传授知识的连贯性,并且对于重要的基本概念的讲述系统、准确,对于提高学生理论水平有益处,为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提供重要理论基础。所有社会实践教学活动都是以课堂理论教学为指导而展开的,因此在开展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课堂理论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基础作用,更不能以社会实践教学来代替课堂理论教学。课堂理论教学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体系之中还应该是主线,发挥基础性本位作用。当然,对理论的接受和理解又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教学中的体验和感受来印证,在理解中接受,在体验中学习,因此社会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是课堂理论教学的深化、延展和完善,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重要性还不足以让其越位代主,舍弃或削弱课堂理论教学的社会实践教学只能是无源之水。
2教师与学生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师生互动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积极参与,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也不例外。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必须在思政理论课教师主导和组织下进行。但由于社会实践教学组织难度较大,部分教师对社会实践教学基本上是放任自流,学生也敷衍了事,结果是导致社会实践教学效果较差。因此,必须充分调动教师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理论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到了社会实践教学环节,规模庞大的学生群体“新主角”上位,教师则由台前走到“幕后”,这一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把社会实践任务布置下去,完全由学生“自主”进行,少作过问,则社会实践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因此,在社会实践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教师要对社会实践环节的主题确定、提纲拟定、报告撰写、优秀报告选定成册等各个环节进行具体安排和明确要求,尽可能避免学生随便应付走过场,甚至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相互“借用”以应付的现象;二是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全程跟踪,及时指导。学生的整个社会实践过程都与教师密切联络,教师始终在幕后引导启发、传道解惑。在定题阶段,教师要与同学保持联络,在尊重学生自主选题的基础上依据社会实践要求和学生实际能力等因素帮助他们选题。学生实施社会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社会实践程序,及时予以指导,协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前,教师要求学生先写一份比较详细的提纲,这份提纲必须得到教师认识或按照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修改后,学生方可着手拟定实践报告。在成绩评定和优秀报告选定成册过程中,教师不仅是评分细则的制定者,而且是评优成册的评委和编辑组重要成员,自始至终参与、协调和监督。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角”,发挥主体性功能,社会实践教学实效如何最终还是取决于“主角”如何“唱戏”。社会实践教学是学生充分参与践行的过程,他们的主体性功能体现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主题确定、拟订计划、组织实施到成绩评定等,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进行。虽然社会实践主题是由教师主导的,但学生在具体选题时并不是完全被动接受。教师给出总的要求或范围,只要在教师要求的范围之内学生即可自行拟题,这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事。这样学生选择范围比较广,自主性较强,积极性也较高。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度,全过程均由学生自行掌控,当然期间教师要学生保持联络,在他们需要帮助或有疑惑时及时提供支援。在成绩评定、选优成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参与其中,成立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为主体的成绩评定组,评定过程保持公开与公正,这样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总之,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潜能,取得理想的社会实践教学效果。
3内容与形式
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是影响其实效性的重要因素。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既包括教师根据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制定的教学准备、实施和总结活动,又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自身实际情况的各种具体活动。社会实践教学的形式是指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能够理论联络实际的各种方式或手段。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要相互配合,在内容中突出形式,在形式中反映内容,从而使学生的社会实践内容丰富多彩,组织和实施要环环相扣,结果务实而不空泛。如何完善和创新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这是高校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中需要共同探讨和解决的问题。科学规划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为此,要面向社会现实,在紧密关注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要与学生专业学习和生活实际情况相结合,便于他们开展实施社会实践活动;要明确体现思政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内容,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开放性和多层次性决定了仅仅靠教师是很难达到要求的,还必须有其直观性、实践性、便于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配合,如实地参观、社会调研、访谈等。在社会实践教学的形式上,应坚持小型多样、灵活方便,在可行性上下气力,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要因时、因事、因地地选择灵活多样的实践形式,切勿千篇一律,宜集体活动的则统一组织,宜小组调研的则分组进行,宜个体活动的则单独进行。同时充分结合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两个时间和空间维度,系统规划实施。在处理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要树立如下几个方面认识:首先,实践不是实验。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不同于一般的实验教学,它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泛性,要从实际出发探索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整体推进的模式;其次,务实不是务虚。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学生主体不是被动地务虚性简单完成任务,而是要主动务实性地参与其中,真正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最后,形散不是神散。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开启的不是有形的教室之门、校园之门,而是学生的思想之门、心灵之门。要充分运用师生交流、课内与课外的联结、校园与社会的接触,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促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他们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了解,从而来实现的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更好地结合起来,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和价值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实践论文,供大家参考。
1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功能
1社会实践激发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使大学生突破学校教育的时空限制,到社会的大舞台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断进行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对自我的人格进行重新塑造。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有效地将学校的各个部门、各种师资力量、学生所学习的系统知识与社会有机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在社会中得到社会身份的强化,培养学生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能不断地接受来自社会的一手知识,认识到自身某方面的不足,教育者根据社会需求的视角不断对教育方式做出调整,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所以,高校应该努力鼓励学生多去进行实践,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2社会实践整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
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整合学工部、教务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校办、团委、宣传部等部门的师资力量,实现学校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可以有效整合校内相关学科资源与社会资源,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环境[2]。通过各方面的力量相互联络、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形成合力,不仅能将学生所学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更能影响和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使社会实践教育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与目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高校会不断加强硬体与软体环境建设,在学生的自我发展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3社会实践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社会实践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目标,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基础上,让社会共同参与,这不但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时间,还有利于实现教育的多元化,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平台。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等方式,不仅能把学生送到校外实习,还可以把社会上相应成功人士邀请到学校与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这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效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2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实困境
尽管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实施过程仍不够理想,存在着以下问题:
1全体参与性的制度建设不完善
任何教育行为的落实都需要以制度机制作为保障,否则难以可持续发展,社会实践也是如此。目前很多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度设计不够,对师生参加社会实践相对缺乏应有的制度建设、过程管理、实践经费与激励评价机制等,因此,整体的实践效果缺乏制度性保障。作为人才培养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不是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单独完成的事情,更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与全面参与,目前高校缺乏各部门的有效沟通协调机制。根据调查,部分学生把参加社会实践作为一个额外任务,对社会实践缺乏整体性认识,实际表现为缺乏主动性。他们认为调查报告交上去也没人看,只要能拿到学分就万事大吉,甚至有的学生弄虚作假,随便找个单位盖章了事。还有,部分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高校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2社会实践的参与面窄,参与程度较低
当前高校执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精英实践”模式。主要以高校的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优秀学生等为主体开展社会实践,这种模式有专门的实践场所与组织者,有专项实践经费,是学校或者院系统一安排的假期社会实践。这种模式由于学校重视、经费有保障等原因能取得较好的成效,但能参加这种模式社会实践的学生非常有限。在当前学生参与意识逐步增强、重视个体发展的今天,这种组织模式正不断地暴露出局限性。因为社会实践本来应是普遍性的,是应该有更多的人参与的,而这种模式仅仅把实践的机会集中在小部分学生身上,在大众化教育模式下,这种“精英实践”的模式忽略了普通学生的发展需求,不能有效满足社会对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要求[3]。另一种是“大众实践”模式,这是全校学生共同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由高校团委和院系学工部门在学生寒暑假前所确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假期中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自行联络实践单位参加的社会实践,学校仅进行巨集观管理与调控。这种实践模式可以使全体学生参与进来,但在实际执行中,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
3社会实践内容、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目前,部分高校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任务来执行,对社会实践的内涵缺乏真正的理解,对待社会实践活动消极被动。具体表现为实践活动设计的规划笼统,实践活动的形式缺乏创新,实践的内容相对单调,实践的实施仅仅流于形式。目前高校采取社会实践的内容仅仅是假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勤工助学等形式,而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相联络的社会实践活动相对较少。很多高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案多年不变,没有特色,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个性发展空间,这样使社会实践缺乏应有的凝聚力、吸引力,无法实现社会实践应有的效果,更别说将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了。社会实践活动要想取得真正的成效,就要结合社会现实,充分发挥所学专业的特长,积极为多数学生提供较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机会。
4缺乏有效稳定的社会实践平台。社会实践当前的困境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高校缺乏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平台。有的高校考虑的只是实践的计划能不能顺利完成,学生能否得到实际锻炼,而对社会上企事业单位的需要缺乏应有的考虑,结果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失去了外部支援的动力。由于没有了稳定的校内外社会实践平台,很多学生只能依靠自己的关系联络实践单位,实践地点比较分散,难以管理,这不利于教师及时指导和解决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往往不愿意参加实践活动或仅仅是敷衍应对,实践的效果可想而知。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也使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3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体系的对策
面对现实的困境,教育者必须考虑如何健全当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模式,以确保高校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援,需要 *** 与高校在实践制度建设、师资力量建设、实践平台建设与考核评估体系建设等方面努力,也需要学校内部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更需要大学生自觉、积极主动的参与。
加强全员参与的社会实践制度建设
在组织领导上,要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职能部门领导及院系分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为成员的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总体负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制度建设与组织开展等问题,高校要建立定期会议制度,研究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在实践中形成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执行机制。学校要建立学工部、教务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校办、团委、宣传部等部门的定期沟通协调机制,通力合作,共同处理在社会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另外 *** 与高校要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经费,根据实际的财政状况尽可能地满足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需求,并逐步加大投入,高校要把学生社会实践经费列入学校年度教育经费预算,确保专款专用。在以市场为基础的大环境下,教育者与大学生也可以想办法通过企业赞助,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金。
强化社会实践的师资力量建设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指导教师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应强化实践的师资力量建设。实践指导教师应在学校的统筹下,各部门通力合作,主要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政治辅导员、团委教师为主体,也可聘任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专业教师担任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同时也可聘请社会实践基地的校外专家担任社会实践的校外指导师。高校要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不断加强培训与指导,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与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能力,按照“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原则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同时把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具体表现和成绩与教师自身的职务晋升、职称评聘有机结合,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教师指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鼓励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课题立项、外出考察、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援。
构建有效的社会实践平台
专业实践平台的构建应以学生所学习的专业为依托,强调对学生的专业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构建社会实践平台要加强制度化建设,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个长期的任务不断加强,同时应注意加强各部门的协作。主要有以下措施:
①高校要明确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课、专业课结合的平台建设。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以思想教育与服务社会为主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借助产学研相结合,以具体科研专案为内容,建立“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大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度。
②建立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平台建设。通过设定勤工助学岗位、党支部共建、社团共建等形式开展活动,选聘优秀学生担任助理辅导员、心理咨询员等,选择心智相对成熟、综合素质相对全面的学生担任学生会干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困难等。
③以专业为依托加强校园文化与公益社团的平台建设。建立与专业紧密结合发挥专业优势的公益社团,并加强与其他院系与高校社团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公益社团能长期优化发展。
④建立与暑期社会实践结合的平台建设,并形成专业特色的实践品牌。根据调查,“志愿服务”是学生希望参加的实践活动形式之一,高校可形成志愿服务优化的联动机制,加强交流与合作,打造社会实践的品牌。
积极拓展校外社会实践
基地建立稳定的校外社会实践基地是高校社会实践得以顺利进行的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这需要地方 *** 、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 *** 应该建立相关制度,鼓励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并给予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其次,高校要积极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借助社会资源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帮助企事业单位解决实际困难,与企事业单位实现共赢。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在企事业单位中建立勤工助学岗位,并积极地把社会实践与大学生自身的专业学习与技术管理创新相结合,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制度化。最后,企事业单位增强社会责任感,转变用人观念和用人机制,主动为大学生提供成长期的就业实习等机会,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更多的平台。
建立科学的实践评估体系
建立科学的实践评估体系直接关系到高校实践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整合学校各个部门的有效资源。建立科学的实践评估体系,首先要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方案的制定、开展情况,学生撰写的社会实践的报告和社会实践论文的质量等环节都要建立可以量化的评估考核制度;其次要把对学生的考核成绩纳入到学生总评成绩中来,并记入学生档案;最后高校应建立一套可操作的奖惩制度,对在社会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与宣传,并给予相应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在学生毕业前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该生,同时对于表现优秀的指导教师也要给予表彰与奖励;对于没有完成社会实践或者完成不好的学生,要给予相应的处理等。建立一套科学的、操作性强的社会实践活动评估体系,对高校有效地开展实践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管理体制不到位
在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方式之一,虽然思想上有所重视,但组织保障体系不全。因学生安全、合作单位和经费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学生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在实践活动上,组织形式单一,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这一问题主要受到传统实践模式的影响,实践多是为了完成而完成,没有针对不同学生和专业量身定做合适的实践方式。这样,一方面难以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一方面学生的收获也会大打折扣。在指导方面,高职院校缺少专业教师的参与。特别是在全员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容易被“放养”。不少院校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精英的实践上,而对大多数分散返乡或自主活动的学生缺乏及时有力的培训指导和检查落实,实践活动常常流于形式。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相对滞后
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开展学生实践活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因为它能够有效的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但是与我国在校大学生的数量相比,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大学生高质量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另外,部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存在覆盖面较窄的问题,只能临时性的接收部分学生进行精英实践。
大学生对社会实践重视不够,参与目的不明确
大学生对社会实践重视程度不够,不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即使参加也多是简单应付任务。此外,部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不明确。虽然是想通过社会实践接触社会,增长见识,但并没有意识到社会实践可以培养自己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可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增长自己的社会阅历。
*** 作用发挥不充分,巨集观指导不足
当前, *** 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政策侧重制定,但并未创造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的条件,并未在社会领域形成全面支援社会实践的系统,实践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 要充分发挥巨集观调控作用,通过制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政策和具体办法,鼓励企事业单位接纳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创造有利条件。 *** 在加强资金投入的同时,更要注重政策引导,让社会各界全员参与,有动力参与。
二、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模式———以北京青年
政治学院宋庆龄故居社会实践为例宋庆龄故居是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社会实践基地,从2008年开始,已有500余名学生参加了社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院充分利用学校、实践基地、学生志愿者和 *** 之间的联动机制,实现了社会实践常态化,增强了实践活动的时效性。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对于宋庆龄故居社会实践的重视
为鼓励广大学生参与宋庆龄故居社会实践,按照学院制订的社会实践实施细则,将实践活动纳入到学分考评体系。学生毕业时,要完成32学时的社会实践,共计2学分。为保证实践活动真实有效落实,系部向每一位同学下发《社会实践活动手册》,要求按照指导内容填写手册,实践单位指导老师给与评分认定。学生实践结束,撰写实践报告并附实践视音讯资料。同时,系部为宋庆龄故居实践同学配备专门指导老师,对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与及时解答。同时,系部通过与故居指导老师的沟通,对于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与表彰,并作为学生入党推优的重要参考标准。
宋庆龄故居对实践活动给与支援和配合
为了实现宋庆龄故居实践全员参与,文秘系在宋庆龄故居成立了实践基地,学生利用每周末的时间到故居进行常态化志愿服务,岗位包括检票、咨询台服务和展厅讲解,每周都会有6名同学参与其中,每名同学参加4次。故居设立专门的指导老师,每次交接班,老师都会对新的志愿者给与培训,帮助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微笑服务意识和热情讲解意识。此外,故居鼓励学生参加主题实践活动,包括海棠文化节,“小先生”培训,菊石文化节,故居志愿者联合会联谊,《安多利恒花》电子期刊制作等,一方面加强了学生与他人的交流,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奉献精神。同时,文秘系学生党支部与宋庆龄故居党支部开展共建,通过暑期“红色1+1”活动,组织学生党员到故居聆听老志愿者讲宋庆龄精神,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党员增强志愿服务意识。
学生积极参与,将实践活动作为提升自身的机会
宋庆龄故居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青年接受爱国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来到故居,一方面可以重温宋庆龄先生的生活点滴,一方面接受宋庆龄先生伟大精神的薰陶,让他们乐于故居实践,志愿于故居服务。每次实践前期,负责同学都会将值班表发给同学,明确每天的工作职责。特别是学生党员实践,要求做到严要求、高标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每组实践结束,需要撰写心得体会,并不定期召开宋庆龄精神研讨会,让学生汇报交流实践心得。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受到了很好的爱国主义、革命理想信念、人生观教育;进一步强化了集体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增强了同学们的岗位责任意识,提高了学生们正确认识、处理、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接触社会、奉献社会的价值感和荣誉感也使同学们的自信心、自制力大大提升,学到了课本上不曾有的知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社会实践政策落实到位
相关政策规定各级党委和 *** 要为高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提供便利。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北京市 *** 把支援大学生社会实践列入 *** 财政,给予具体支援。每年暑假,北京市委宣传部、市教工委、文明办、市教委和团市委在市党委 *** 统一领导下,明确各自任务,形成工作合力。学院按照上级部门的巨集观指导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统筹安排,抓好落实。为确保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学院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安全预案,给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确保师生参加社会实践安全,并为活动提供资金保障。实践活动总结期间,学院鼓励社会实践成果申报北京市优秀成果。同时,首都文明办通过在学院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岗来鼓励宋庆龄故居的实践活动,为社会实践的长效性提供保障。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实践论文,供大家参考。
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起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三十余年历史,特别是1987年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处在一个持续深化阶段,在这个阶段,社会实践活动在组织形式“活动规模”活动内容和制度建设上都有较大发展。1997年开始明确了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建立完善了从中央到各省完整的推优评优制度。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分析
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开展多年,形式日益多元丰富,大量资料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本型别包括“课外家教”“社会调查”“社团活动”“志愿服务”“三下乡”“竞赛活动”“岗位见习”“创业活动”等。这些活动都从不同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在让学生体验生活的同时积累了经验,提升能力的同时服务了社会。这些活动为象牙塔里的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和生活提供了平台和机会。但尽管种类较多,但从参与人数比例和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问题。而且个别学生还存在着应付心理,只当成是完成任务,而未从根本上认识到社会实践对个人成长的意义。提升社会实践的整体质量,应该具有更高的目标指向性,也应该接受到更多专业化、个性化的指导。目前来看,能缓解就业压力的创业活动,所引起的重视还有待提升,这表明高校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更多地是一种示范行为,把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内容与培养普通大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有机结合的程度还不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要真正与“专业锻炼”“就业储备”紧密联络,还需要相关部门包括学校团委、学生工作部等学生服务管理部门为普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机会。
二、医学生开展特色社会实践活动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科学,她不仅因其简、便、验、廉的特点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保驾护航,也因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作为当代中医学子在复兴中医,发展中医的道路上更是任重而道远。应该高度重视实践的意义,积极把握实践机会,锻炼自我、服务他人。中医药院校学生应该重视自身专业的特色,不使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而是真正为自己成为合格的医生做准备。比较适合中医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特色治疗,为义诊型志愿服务提供途径。针灸、推拿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根针、一缕艾条、一双手便可轻松治疗多种疾病,因其操作简单、装置简便、见效快、效果好等特点非常便于中医外治疗法作为一种社会实践的型别走进社群、走进群众。中医学子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将知识学以致用,锻炼自己的医术技能,服务千家万户,是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社会实践方式。第二,寻师问道,寻找遗落民间的高手。数千年的历史造就了无数彪炳史册的苍生大医,但仍有沧海遗珠之痛,在民间存在着大量医道高手,他们或有祖传的一技之长,或对中医理论有独到见解,或在自己民族传承千年而不现于历史,这对立志于要传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的当代医学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大量的中医学生,借助社会实践的机会,寻访自己身边或者少数民族中隐藏在民间的医道高手。这既是开阔眼界、提升能力的方式,更能让遗落在民间随时可能失传的中医秘方为现代医学所用。第三,亲近自然,体会中医博大精深的奥妙。中医大夫看病,离不开理法方药,而支撑著中医学大厦的阴阳五行理论离不开象数理三位一体的理论,从取象于天地,到类比于人身,可以说,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而大自然的中药也是当代医学生所必修的一门课程,所以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来到产药的山区,来到大自然,随药农们一起,走进原生态的中医中药也是拓宽视野,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在理论联络实际的过程中,夯实自己的知识。
三、着力提高中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虽然,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但从教育部门的重视程度、实践教育发展趋势和广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来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人具有无限的潜力与重大的发展前景。所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医学子因其专业的特殊性,更应该大力挖掘社会实践对自身成长的意义和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坚持价值取向上以服务社会为目标,内容和形式上以提高技能为重点,实施体系上以机制建设为突破口,评估环节上以就业储备为核心,各个环节配合到位,才能够提升社会实践活动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学生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但在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仍然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援,要坚持努力把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的成长成才结合起来,努力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机制,以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使广大学生真正从内心接受社会实践,喜欢社会实践。
1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
如何厘清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位置关系,现实中还是有不同处理方式。过去传统普遍方式是重课堂理论教学轻社会实践教学,甚至于部分高校在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计划中根本就没有社会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和安排,课堂理论教学实效性往往因授课教师理论素养和授课风格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但总体上难改实效性不强的事实。近来年,随着上级有关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颁布了系列加强高校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指导性政策档案,强化和拓展社会实践教学地位和作用正成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有关领导和教务管理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之下,有些人认为要想切实提升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唯有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有效确保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需要大大加强社会实践教学在思政理论课教学环节体系中的地位,让其与课堂理论教学环节“平起平坐”,甚至“取而代之”。对此,笔者认为在这两者的关系的思考中,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走原来那种教师满堂灌输的教学方式为主导的“老路”肯定是不行,过度依赖社会实践教学以提升教学效果的做法也不可取,还是要基于课程概念的角度考虑,将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进行主次层面的有机结合。作为课程而言,其基本的推进过程应是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不可否认,理论传授部分主要是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完成的,课堂理论教学由于其能保证传授知识的连贯性,并且对于重要的基本概念的讲述系统、准确,对于提高学生理论水平有益处,为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提供重要理论基础。所有社会实践教学活动都是以课堂理论教学为指导而展开的,因此在开展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课堂理论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基础作用,更不能以社会实践教学来代替课堂理论教学。课堂理论教学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体系之中还应该是主线,发挥基础性本位作用。当然,对理论的接受和理解又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教学中的体验和感受来印证,在理解中接受,在体验中学习,因此社会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是课堂理论教学的深化、延展和完善,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重要性还不足以让其越位代主,舍弃或削弱课堂理论教学的社会实践教学只能是无源之水。
2教师与学生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师生互动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积极参与,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也不例外。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必须在思政理论课教师主导和组织下进行。但由于社会实践教学组织难度较大,部分教师对社会实践教学基本上是放任自流,学生也敷衍了事,结果是导致社会实践教学效果较差。因此,必须充分调动教师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理论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到了社会实践教学环节,规模庞大的学生群体“新主角”上位,教师则由台前走到“幕后”,这一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把社会实践任务布置下去,完全由学生“自主”进行,少作过问,则社会实践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因此,在社会实践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教师要对社会实践环节的主题确定、提纲拟定、报告撰写、优秀报告选定成册等各个环节进行具体安排和明确要求,尽可能避免学生随便应付走过场,甚至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相互“借用”以应付的现象;二是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全程跟踪,及时指导。学生的整个社会实践过程都与教师密切联络,教师始终在幕后引导启发、传道解惑。在定题阶段,教师要与同学保持联络,在尊重学生自主选题的基础上依据社会实践要求和学生实际能力等因素帮助他们选题。学生实施社会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社会实践程序,及时予以指导,协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前,教师要求学生先写一份比较详细的提纲,这份提纲必须得到教师认识或按照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修改后,学生方可着手拟定实践报告。在成绩评定和优秀报告选定成册过程中,教师不仅是评分细则的制定者,而且是评优成册的评委和编辑组重要成员,自始至终参与、协调和监督。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角”,发挥主体性功能,社会实践教学实效如何最终还是取决于“主角”如何“唱戏”。社会实践教学是学生充分参与践行的过程,他们的主体性功能体现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主题确定、拟订计划、组织实施到成绩评定等,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进行。虽然社会实践主题是由教师主导的,但学生在具体选题时并不是完全被动接受。教师给出总的要求或范围,只要在教师要求的范围之内学生即可自行拟题,这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事。这样学生选择范围比较广,自主性较强,积极性也较高。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度,全过程均由学生自行掌控,当然期间教师要学生保持联络,在他们需要帮助或有疑惑时及时提供支援。在成绩评定、选优成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参与其中,成立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为主体的成绩评定组,评定过程保持公开与公正,这样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总之,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潜能,取得理想的社会实践教学效果。
3内容与形式
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是影响其实效性的重要因素。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既包括教师根据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制定的教学准备、实施和总结活动,又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自身实际情况的各种具体活动。社会实践教学的形式是指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能够理论联络实际的各种方式或手段。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要相互配合,在内容中突出形式,在形式中反映内容,从而使学生的社会实践内容丰富多彩,组织和实施要环环相扣,结果务实而不空泛。如何完善和创新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这是高校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中需要共同探讨和解决的问题。科学规划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为此,要面向社会现实,在紧密关注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要与学生专业学习和生活实际情况相结合,便于他们开展实施社会实践活动;要明确体现思政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内容,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开放性和多层次性决定了仅仅靠教师是很难达到要求的,还必须有其直观性、实践性、便于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配合,如实地参观、社会调研、访谈等。在社会实践教学的形式上,应坚持小型多样、灵活方便,在可行性上下气力,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要因时、因事、因地地选择灵活多样的实践形式,切勿千篇一律,宜集体活动的则统一组织,宜小组调研的则分组进行,宜个体活动的则单独进行。同时充分结合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两个时间和空间维度,系统规划实施。在处理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要树立如下几个方面认识:首先,实践不是实验。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不同于一般的实验教学,它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泛性,要从实际出发探索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整体推进的模式;其次,务实不是务虚。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学生主体不是被动地务虚性简单完成任务,而是要主动务实性地参与其中,真正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最后,形散不是神散。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开启的不是有形的教室之门、校园之门,而是学生的思想之门、心灵之门。要充分运用师生交流、课内与课外的联结、校园与社会的接触,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大学经常要写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那调研报告怎么写呢?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会实践调研论文3000字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了解社会,深入基层,深刻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此次实践之行,是系科给了我学习实践的机会,是系科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和信任,我们作为国家的后继力量,只有懂得全面的发展自己,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才能对得起养育我们教育我们影响我们的祖国。
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同基层领导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我是一名大三学生,即将走上社会,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理想。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就是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通过实践,原来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原先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在短短三天的实践活动中,汗水淋湿了我们的衣裤,泪水模糊了我们的眼睛。但我们选择了坚持。我们把淮师人永争第一的精神带去了社区,把淮师学子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社区人民的心底留下了美丽的印象。七月,我们走进火热社会,用汗和泪谱写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这是爱的奉献,这是我们的无悔选择。七月,我们撒播希望,同时拥抱丰收,就如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曙光城也给社区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多年来,社会实践活动已在我校蔚然成风。
这个假期我没有选择自己所学的专业去实践,而是在一个亲戚开的店里帮忙,过的十分充实。在此次实践过程中我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你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回味无穷。也对自己一直十分想了解的电脑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社会实践作为广大青年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服务大众的重要形式,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次假期实践我以“善用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假期生活”为宗旨,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这次的社会实践收获不少。我认为以下四点是在实践中缺少的。
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工作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与同事的沟通也同等重要。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二.在社会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在多次的接触顾客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开始放假的时候,知道要打假期工时,自己就害怕了。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的,自己的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使自己觉得很渺小,自己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几次的尝试就是为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如哥哥所说的“在社会中你要学会厚脸皮,不怕别人的态度如何的恶劣,也要轻松应付,大胆与人对话,工作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不怕了。”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尝试过吃了亏就害怕,当你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是关键,如某个名人所说:“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四.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知识。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大学是一个教育我、培养我、磨练我的圣地,我为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荣幸。社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基地,能将学校学的知识联系于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笔者对所在的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二、调查方式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查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镇义务教育的大计。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可以影响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分别和一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三、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概括出了我镇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仅占gdp 2%的比例。就这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笔者在一篇教育调研报告中看到了一个仅有60万人口的小县,不顾百姓的反对,不惜斥资近亿元将原本就修建得相当不错的一所重点中学易地重建。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
现状二:师资力量薄弱
笔者所处的乡镇,六处完全小学中,除了中心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雄厚一点外,其他小学,没有几个是个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转公”。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通过查阅所在乡镇的教师档案资料,发现全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7岁,其中,50岁以上占。不仅年龄老化,而且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六处小学中,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几乎为零;初中学校,稍有改观。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一支队伍担负着我镇中小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谈何容易?!
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事业人员编制的制约,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
现状三: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镇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笔者所在地是一处偏僻的农村小镇,老师们早晨5:30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辅导,晚上初中部的老师还要辅导到9:30。一天下来,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现状四:德育教育令人堪忧。
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纵容和支持。不少学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财物、出入网吧、集结团伙、侮辱师生等现象绝无仅有。记得不久前有报道称:某地某校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中学生“灭门惨案”。由此可见,造成一些农村中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严重缺失。
现状五: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
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据有关统计资料,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或外出打工。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就连劳动技能课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一些初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孩子,宁可融入了滚滚打工洪流,也不愿到职成教育学校学习深造。因而出现了“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教育怪圈。
现状六:“国有民办”教育举步维艰,学生家长选择处于两难
笔者所处的滨城区堡集镇,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几年前,一所由多方筹措资金、集九年教育于一体的“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应运而生了。这所学校,办学经费和教师工资全部是“公办”性质,并且整合了全镇最优秀的师资资源,全部充实到了实验学校。而收费标准则是“私立”性质的,导致原本并不富裕的当地农民家庭更加不堪重负,为了给予子女较好的受教育机会,而又别无选择。纵然,这所学校在一定时期受到了应有的关注,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办学效益。然而,举债千万元办学基础上的高收费教育,一方面给义务教育学校和学生、家长造成了人为的不公平,加重了当地百姓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恶意争夺了那些名副其实的民办学校的教育资源,限制或者扼杀了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国家强制施行义务教育的今天,暴露出了这类所谓民办教育的种种问题。
农村家长往往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学更多的知识,走出农村,而将孩子们送入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学习,放弃收费较低甚至免费的公办学校。从而得知,国家支持农村的大量教育经费,并没有从实际意义上给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反而使他们中一部分家庭的实际负担较往日大大加重了。恐怕,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由于农村学校的公用经费拨付不够及时到位,致使很多农村学校向学生家长等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据调查,笔者所在的乡镇实验学校,截至目前,尚有1600多万元的不同债务。可见,农村学校尤其是“国有民办”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面对两种性质的学校,面对两种相差悬殊的教育质量,面对掌上明珠的儿女和捉襟见肘的家庭境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处于两难境地。那就是,如果读免费的公办学校,家长将无经济负担,但由于本乡镇最优质的师资被强行抽调到“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因此孩子要付出自己的前程;如果读“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孩子得到较为优质的教育,但家长要却付出具大的牺牲。这种两难境地,正是目前农村教育的困境。随着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逐步完善,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尤其是中考制度的改革,象笔者家乡这样的“民办” 学校面临的冲击和生存的风险与日俱增。
现状七:初中学生流失现象死灰复燃
除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这一主要客观原因外,还有教师敬业精神差、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质量低下等,也是导致学生厌学进而流失的一些主要原因。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引进和稳定人才普遍重视了提高教师待遇,却往往放松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意识淡薄,追逐个人名利、动辄跳槽厌教的现象时有发生。
教师厌教的表现不仅不利于良好校风的建立,同时也是导致学生厌学之风的重要诱因之一。家长们认为孩子升学无望,纷纷通过各种关系把孩子转到区直学校就读,家庭条件较差的便索性让孩子辍学。
四、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策略
根据调查的情况,笔者建议,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应当采取以下策略:
对策一: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农村中小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待遇落实情况,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完善对农村教育投资的监督机制,严防中间环节的克、挪、卡、要,确保专款专用,并且还要力保各校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从而逐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对策二: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清退或分流不合格教师,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完善农村教育资源尤其师资资源配置,促进农村教育的公平正义。
对策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教师“减负”。在我国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由于受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曾经风靡一时的推行所谓的“末位淘汰”机制,广大农村教师因担心自己本就来之不易的“铁饭碗”砸在质量上、丢在“末位”上,不惜起早贪黑长时间同学生泡在一起,致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一些学生由此产生厌学、逃学的现象。有的教师生怕下岗,便以透支身体健康为代价,长期自主加压,延长工作时间,更有甚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据调查,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由于担心教学质量而整日吃不好睡不香者大有人在,尤以45岁左右中年教师最为突出。此外,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半边户”(夫妻只有一人有固定工作)由于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个人收入有限,他们往往身心俱疲。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身上大力弘扬人文精神,落实人文关怀,不遗余力地为他们减轻工作压力,消除心理障碍,为在广大农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铺平道路。
对策四: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和谐发展。
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学生德育工作,首先要把握好中小学教育阶段青少年身心成长发育的特点,把握好不同学生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学业基础,从而有的放矢的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标。抓紧这时期的德育工作,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社会生活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正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击,致使现阶段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一时无所适从。因此,我们的德育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有机结合传统美德,把握新时代特点,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教育的全过程。要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形式,把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努力营造出宽松、和谐、愉悦的“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环境,为培育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策五:深化教育改革,彻底改变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局面。农村中小学教育要与农村实际相结合。国家要着力改革农村中小学课程,设置一些体现农村教育特点的实用性课程,使之在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同时还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对策六:针对我镇“国有民办”实验学校举债办学、举步维艰,而且对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冲击较大,造成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的状况,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在充分征求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意见的基础上,依法进行收购,恢复公办学校的名分,并且将优质的师资资源与另外几所义务教育中小学进行平衡的基础上重新整合,分期偿还建校债务,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促进我镇义务教育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进程。
对策七:针对初中学生辍学现象死灰复燃的现象,一方面要加大义务教育宣传和实施力度,确保困难学生不会因贫失学;一方面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乐学善学,确保学生不会因厌学而辍学。同时,要完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机制,切实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序列并不断提高评价指数。从而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一盘棋工程,最大限度的控制学生流失。
五、调查过程中的收获与反思: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不仅对家乡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有了较为明晰的了解和分析,而且对改革发展家乡农村义务教育提出了粗浅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增强了发奋学习、顽强拼搏的信心和毅力,为日后报效家乡、报效祖国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可以说,受益匪浅。在此,真诚感谢学院团委给予我这次难得的接受锻炼教育的机会,真诚感谢家乡父老给予的配合支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珍惜火热的青春年华,珍惜书声琅琅的大学时光,在学院党委和团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恩师谆谆教诲和学友的相互勉励下,发奋苦学,顽强拼搏,待学有所成,为创建和谐社会无私奉献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社会实践 对于在校大学生具有加深社会以及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 职场 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多方面意义。我精选了社会实践 报告 800字_社会实践报告通用版 范文 5篇,一起来看看吧。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社会实践报告”的 文章 ↓↓↓
★★ 护理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
★★ 医学生社会实践报告1500字 ★★
★★ 暑假支教社会实践报告2021 ★★
★★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
★★ 2021暑假超市社会实践日记 ★★
社会实践报告1
暑假如期而至,这个暑假是我中学生活的第一个暑假。想充实下暑假生活,必须在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社会 经验 ,而且可以在 人际交往 方面可以得到提高,扩大自己的社会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 毕业 后能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的处理个方面的问题。
而这个暑假我在一个日用品有限公司里打工,由于每个暑假都会出来打工进行社会实践,所以对此并不陌生,但从未在暑假打过工,在这个天寒地冻的的节气里,为干活增添很多麻烦,我所在的部门是餐具包装,对于以出口为主的公司来说,各方面要求都很严格,这就要求我们工作必须做到极为细心。
我们负责把后面制成的餐具进行机器清洗、包装,孰能生巧在各个环节都很重要,熟练才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也许刚开始工作很难适应,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去掉“学生味”不把因为还是学生作为做错事的借口。但毕竟打工比在学校要累好多。比如我们要早早起床吃早饭去上班,这对平时爱睡懒觉的我们也是个考验。晚上,下班时都天黑了。每天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去,再累也咬紧牙关,因为不肯服输,这是我的性格。
通过这次暑假实践,让我在冬季寒风中理解了父母的辛劳,打工的不易。明白了更多道理,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应该要求我们把在学校的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践中去,是自己所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我们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与实践相结合,为将来找工作打下基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练习。与同事的沟通也同等重要。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的接受。
我们不仅要学习学校所学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来武装自己,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己,表现自己,很多在学校读书的人说宁愿出去工作,不愿在学校读书,而已在社会的人,宁愿回炉再造,我们上学,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为的都是将来更好的融入社会,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今天的我们应该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明天才能为社会更好的绽放自己的光芒。
社会实践报告2
打工只是一种磨练的过程。对于结果,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胸襟: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一定非要用成功来作为自己的目标和要求。人生需要设计,但是这种设计不是凭空出来的,是需要成本的,失败就是一种成本,有了成本的投入,就预示着的人生的收获即将开始。
小草用绿色证明自己,鸟儿用歌声证明自己,我们要用行动证明自己。打一份工,为以后的成功奠基吧!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没有人能轻轻松松成功。
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板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的走向社会,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记得老师曾说过学校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所以一定要特别小心谨慎,而且一旦出错并不是像学校里一样老师打个红叉,然后改过来就行了总之,这个暑假的社会实践是丰富而又有意义,一些心得和体会让人感到兴奋,但却决不仅仅用兴奋就能描述的,因为这是一种实实在在收获,是对“有经验者优先”的感悟。……
我也从工作中学习到了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技巧。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能看到自身的价值。人往往是很执着的。可是如果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么你一定会交得到很多朋友。对待朋友,切不可斤斤计较,不可强求对方付出与你对等的真情,要知道给予比获得更令人开心。不论做是事情,都必须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成功要有信心,要学会和周围的人沟通思想、关心别人、支持别人。
打工的日子,有喜有忧,有欢乐,也有苦累,也许这就是打工生活的全部吧。我不知道多少打工的人有过这种感觉,但总的来说,这次的打工生活是我人生中迈向社会的重要一步,是值得回忆的。现在想来,二十四天的打工生活,我收获还是蛮大的。我所学到的生活的道理是我在学校里无法体会的,这也算是我的一分财富吧。
在这次寒期的工作中,我懂得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获益良多,这对我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启发。这次的打工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起点,我相信这个起点将会促使我逐步走向社会,慢慢走向成熟
社会实践报告3
暑假一转眼就过去了,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里我体会到很多,感受也很深。通过这个暑假的社会实践使我从内心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光荣。
我做的活动是帮助居委会清除乱贴的 广告 纸。现在的乱涂乱画现象很严重,有些人只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不顾城市的美观,不折手段的在墙上,到处乱贴广告。他们难道那样乱贴会使整个城市不美观吗?他们知道,但他们还是那么做了。看那些环卫工人每天那么辛苦的收拾着那些广告,难道他们不知道环卫工人的辛苦吗?他们肯定知道。我在清理那些广告纸的同时,也在边骂那些乱贴广告的人。我用铲子把他们刮下来,好累哦!真的好累,手都软了,可想而知那些环卫工人的辛苦。学校让我们做这个活动的原因,也是为了让我们更多的接触生活,在生活中体会到一些东西。做社会实践也是为了锻炼我们的能力,让我们的能力充分展现出来。在做这个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只有用心去做,才能把广告纸刮干净,这也是为了培养我们做事要认真的能力。曾经看过一则材料,有一个年轻人在前面吃香蕉边往后面不断的扔香蕉皮,环卫工人边跟着在后面打扫,真的很费劲,而且环卫工人是个很老的老伯。那些年轻人真是太不懂事了,我觉得应该增强对年轻人的 教育 。为了城市的美观,我们应该更少的在城市的地板上增添一些垃圾,那样的城市会更好看。我们现在的孩子生活太好了,都不知道多动手做一些家务了,做这个社会实践,也是为了让我们多做一些有利于我们成长的事情对于我们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好处,以后能在社会上更好的立足。平时,我们在家里应该多帮助父母做一些 家务活 ,现在的学生过于懒惰,不知道父母的辛苦,如果不加强锻炼以后出社会后,要怎么去面对更多的考验。
在劳动的过程中,我知道劳动人们的辛苦和艰辛。每年有很多的人在外当志愿者,在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发宣传弹,宣传“保护环境,爱护环境”。我们周边的环境是美丽的,如果不加以保护,环境将会恶劣,我们就将失去我们生存的地方,地球是我们唯一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应该加以保护。
通过做社会实践,可以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让我们从实践中发现很多的小问题。学校让我们做这个活动就是为了培养我们的能力,还有从细微的生活琐事中去发现一些问题。没有实践就不会得到真理,很多的真理都是通过实践的来的。
现在我们的学习科目——物理、化学、生物,都要通过很多的实验来得出最终的结果,可以得到我们原先不知道的一些东西。只有做了实践才能得到这些道理,不是吗?1978年,中国共产党说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些都证明,只有真真正正的去实践过,才能的出真道理。
我们现在已经是高中生了,我们应该知道实践的重要性了,在很多时候都需要去实践。希望学校以后多做一些实践活动,以便增强我们的能力。
社会实践报告4
1月22日,天气一改前几日的温和,变得格外的冷,不知不觉每个人都又加上了厚厚的外衣,但再冷的天气也驱散不了我们每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学心中的热情。此次的实践活动任务是服务济宁银座购物广场,主要的活动有三个,分别是:1.电梯口导购 2.超市分装购物袋 3.采访管理人员。我很荣幸的参加了前两项活动。
先 说说 导购吧,由于去的比较晚,我并没有从头至尾的完成这项工作,所以感受不是多么强烈,只是听同行的马敬文讲述了工作的经历。她告诉我,导购是一项十分累而又十分有挑战的工作。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你必须对商场十分的熟悉,其次,你还要考虑到你将面临形形色色的顾客,而且面对每位顾客时都要面带笑容,鞠躬问候像“欢迎光临”、“您慢走,欢迎下次光临”之类的话,做起来有时难免显得畏手畏脚。但庆幸,我们都顺利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对我印象最深的算是分装塑料袋了。每个人都要协助一个售货员完成收款工作,我被分配到一个面容和善的大姐姐的柜上。技术娴熟的她在收款之余和我聊了许多,当他得知是学生会组织的这项活动时,顿时变得热情了许多,
“我初中时也是学生会的一员,当时担任宣传部的部长,在学校里感觉十分的光荣啊!”
她显得心有所思但却不影响工作,仍然熟练的收款。
“可是,后来我的成绩下降很厉害,学校里停止了我的职务,我当时变得十分的迷茫,以至于从那之后一蹶不振。”
她看看我,见我听得很认真,便接着说:“你们这群小孩幸福得很啊,先说是不用愁吃愁穿,然后,你们又能在一中这样好的学校学习,好好努力将来就能成就大业啊。你再看看我们,从天明到天黑、从早到晚都没有时间歇着,只得是不停的干啊干啊,时光就这样挥霍掉了。”
我听了也十分的受感动,“那你现在也可以在奋斗啊,争取取得好的业绩来给自己的工作争光添彩。”
“呵呵,没有你想得这么容易,要是真的这么好干,大家不早就升官了,这是个多么辛苦又多么艰巨的工作啊,而且我们是临时合同,指不好哪一天又被炒掉了。你们小孩啊,现在就得好好学习,不要留下什么遗憾!”
我也陷入了沉思……
很快,下午的工作结束了,说不上辛苦,只感觉收获不少,以至于现在写这篇小记得时候还心有余悸。人生的旅途漫漫,即无法预见将来也无法改变历史,只能抓紧现在,抓紧脚下,一步一步地踏实前进。真的要从那个姐姐身上学到点什么,正像她说得,不要给人生留下遗憾,不要到失去了才后悔当初!我们现在正是人生中最艰苦的时刻,但每个人又必须坚持,必须清楚,如果不好好珍惜现在,将来就要面临更艰苦的岁月。
这可能就是社会实践所能带给我们的最珍贵的东西吧,我喜欢这样的活动!
我很高兴也很荣幸有机会加入社会实践基地,我是一个乐于实践乐于展现自己的人,对于社会实践这种提高自己素质、培养自己能力、服务社会、服务学校的活动十分积极,十分向往。因此,我很希望能给我一个加入的机会,来品味这种美好与喜悦,从而展现自我,体现自己的价值,为这样优秀的集体争光添彩!
社会实践报告5
七月的骄阳,沸腾了我们青春的热血;无悔的选择,辉煌了我们年轻的岁月。我们带着朝气蓬勃来到了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奉献我们的美丽青春,燃烧我们的激情岁月;我们微笑的脸庞和飒爽倩丽的英姿,伴随着这短暂而充实的七天社会实践,定格在时间的长廊中,亘古不变。
社会实践,让我们更多去关注社会,了解形势与政策的动态,认识自身,认识社会,是一个提升自我,锻炼自我的宝贵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离开了大学这个象牙塔,来到了现实的社会中体验社会,体验生活,体验人生;社会实践,让我们更多贴近社会,去感受最真实的社会生活,体味最真实的人生。
烈日炙烤的大地,滚烫、灼人,却有这样一群人,无论炎热,无视辛劳,坚持做战于一线,他们就是义修队的同学。他们用全面专业的知识与耐心细致的态度为人民解决困难,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好评。一丝不苟地工作态度,让他们可以将工作最大限度地做到最好,让人民最大限度地满意。还有义教组的同学,他们用爱与知识在孩子们的心里播撒希望和梦想的种子,他们用心捧起那些渴求知识的孩子们,让他们看到湛蓝的天空,看到梦想的高度。还有各种调研活动的成员,他们在与群众的接触中,了解到人民的需求,在 文化 、经济、教育、卫生等方面深入调查,通过以调查问卷的方式为媒介,互相交流沟通为主体,得到人民最宝贵、最真实的回答与反馈,并 总结 出最全面、最具说服力的信息。文娱汇演绚烂多姿,每个节目辉煌多彩,都深深吸引了当地人民,将我们大学生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完美呈现在他们面前,这一切的一切,都凝聚着文娱组每位成员的辛勤汗水,他们的辛勤付出为社会实践划上绚烂的一笔。还在一群这样的人,高调做人,低调做人,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时候都能发现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就是通讯摄影组和后勤组。实践之旅,多姿多彩,通讯摄影组见证每个宝贵的画面,并把它定格下来,他们忙碌在活动的最前端。后勤组,无论在什么时候,他们都在默默的付出,为我们提供一个最坚强的后盾,他们隐藏在后端,却提供最强有力的保障和信念,他们是一群最可爱的人。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不仅仅得到提升与锻炼,更重要的是收获到了许许多多最真诚的友谊,无论在什么时候,我都能发现那一张张真诚的笑脸,给了我莫大的支持与信心,让我更坚定前进在社会实践的道路上。小明的经典口头禅,玉兰的经典语录,阿山的经典身材,还有许许多多的人还有画面,都定格在我的脑海中,亘古不变。
社会实践:“传服务火炬,颂无悔青春”,我们挥洒青春,收获了精神上的升华和珍贵的友谊,它将永远珍藏在我们记忆中,成为人生宝贵的一笔财富。
体育学术论文范文篇二 关于对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学的关系分析 摘要:体育文化和体育文学均与体育相关,在社科研究持续拓展,信息传播技术大力发展的新形势下,体育文化和体育文学既有不同之处,也有相同之处,因而很容易引发混淆。本文对体育文化和体育文学分别进行了解读,阐述了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提出了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学的结合途径。 体育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体育文学诞生于远古时期,对后世的体育文学具有极大的影响,而体育文学的创作又随着全球各国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而得到了发展。假如说体育事业将会万古长青,那么体育文学和体育事业将会得到共同发展。在如今体育文学和体育文化共同发展的形势下,体育文学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新的变化。就体育文学作品的内涵来看,作家们已不再限于从金牌来看,而是从更为广阔的生活面来获取更多的信息,让体育价值在不同意义上显现出来。体育文学作品立足于剖析体育问题,让体育在各不相同的价值层面上表现为文化现象。因此,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体育作品当中的文化,而且要让体育文学从冠军文学当中摆脱出来,立足于文化,开辟出更为广阔的文化发展空间。 对体育文化和体育文学的解读 体育可以说是人类文化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是一种运用身体运动来求得个体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具有竞技性、娱乐性以及教育性等特点的社会活动,而体育文化则是一种以人类的体育行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现象,是出于人对于体育之所需,在现实中对各类体育活动和活动组织形式所采取的活动规范以及设施之构成。所谓体育文化,主要是指关系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以及精神文化的综合。其主要包括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道德、体育制度以及体育物质条件等。一般来说,体育文化由体育物质文化、体育制度文化以及体育观念文化三个部分构成。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体育文化不但应当满足人类自然本质之所需,而且还应当满足现代人对于体育文化之需要,所以,体育和人之间能够构成较为稳定的价值关系。假如应用文化的定义,体育文化即为人类社会活动与体育活动当中所设置起来的一整套规范化价值体系,主要用于满足人的自身需要与改造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类型。 体育文学将体育与文学进行很好的结合。体育文学随着文学与体育的形成而不断发展,而从体育文学出现之日起,人类的运动就成为了文学中的重要主题。文学可以把体育运动当中原本的辉煌切实转变成永恒的美,不但能够抒发出从自由体育运动所激发出来的情感,并且能够揭示出体育和社会之间更为深刻与复杂之联系。远古时期的体育和军事、祭礼、娱乐以及生产劳动等活动结合在一起;现代社会范畴内的体育是锻炼人的身体以及增强体质的各类活动,主要有田径、体操、游泳、武术、登山、滑雪、摔跤以及自行车等多个项目。实际上,当前体育的范围已经大大超出了身体锻炼的范围。如今,还包含身体锻炼、游戏等竞争要素的各类身体运动均为体育。 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学的相同点 1.两者产生的根源一致 体育文化和体育文学均源自于人们的体育运动。一是体育文化主要来自于体育运动。体育是人类社会创造出来的一种身体文化的样式,也是人体运动发展之后的产物。人在满足了自身的基本物质生活要求之后,身体运动已经从采集、狩猎与捕鱼等物质生活需求物的得到与生产的体力劳动当中脱离开来,摆脱了纯生物性以及物质功利性。一旦人们将身体运动视为一种形式、一种手段,有目的和有选择性地挖掘人体的潜力,并且积极地促进身心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之后,其身体运动也就具有了体育文化的含义。 2.两者的发展轨迹一致 体育文化和体育文学均伴随着体育活动之发展而得到发展,所以说发展的轨迹是一致的。体育文化之产生是在人们从动物性转化为人性过程当中各类因素进行综合演化之结果,即体育文化是人在改造自我时,从动物的本能转变为自觉行为人性时,将原始的野性和进攻性运用劳动、游戏、教育和合理竞争关系逐步加以形成的特有文化现象,这就是体育文化。体育史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同样悠久。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之中,体育文化始终是一个逐渐加以发展的漫长过程,也是人类文化十分重要的组成内容之一。但是,在人和自然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于体育文化的认识尚不清晰。有资料证明,人类真正感受到体育文化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所造成的直接影响,还是在19世纪中期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后,尤其是20世纪中叶以来,伴随着全球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体育科技人员得到了大量新发现,由此而更多地从体育哲学与人文社会学视野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逐渐从感性认识向理性方向发展。虽然早期体育因为人们所生活的地域环境、生活习惯等存在差异,但是其所创造出来的体育形态、性质与目的大体上是一致的。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人类学会了跑、跳和攀爬等大量技能以及生产知识,并且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代代传承下来,而且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逐步形成了如今绚烂多姿的体育文化。 3.两者均具备民族性 体育文化是以民族形式为基础不断发展起来的,对于民族体育之产生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各个社会生活共同体之中,语言、宗教、道德、艺术以及民族气质的稳定性等共同构建起各类传统文化,从而证明了一种传统文化迥异于另一种传统文化具备相对的独立性;各民族因传统文化之影响,在体育文化上均显示出一定的差异,而且是各自相对独立地发展的,从而表现出很强的民族性,体育文学同样如此。因为民族在产生与发展中所产生的语言、性格、民族风貌、风土人情、传统道德以及生活方式等,让各民族文学均打上了本民族的印迹,而体育文学作为文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自然也就具备了民族特性。 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学的不同点 1.两者具有不同的特征 体育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类形式:其一是健身性,也就是为了健康的身体而选择参与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其二是竞争性。竞争为体育之灵魂,缺少竞争也就意味着没有超越,自然也就不会有创新与发展;其三是休闲娱乐性。休闲体育不但能强化人们的健康意识,而且还能让人原本高度紧张的神经有所放松,从而调节现代人的情绪与心理;其四是教育性。这是因为体育竞技场中的体育道德也是社会公德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2.两者具有不同的特点 体育文化之特点可分成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与西方体育文化的特点两类。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非常显著的整体性思维特征,主要表现为强调追求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练神和练形之间的和谐统一、人和社会之间的和谐意识。西方体育文化所具备的最大特点是规则清晰明确、竞争公平公正、尺度客观标准、评价合理准确,所以也被称为物理体育。西方国家的体育运动往往能让人感受到十分强劲的竞争,激发人们勇于进取,运用不同的技术和战术来攻击对方,并且更加合理地满足人所具有的原始动力,也就是具有攻击性的宣泄,与此同时,也能造就现代人强烈的竞争意识。 体育文学具有迥然不同的特点:一是体育文学作品是作家出于直接受到源自于体育的灵感而精心创作出来的作品。体育文学以体育为主要题材,包含了许多具体的体育项目。二是,体育文学作品的主人公多为体育界人士,且着重表现人物的坚忍不拔和顽强不屈的精神。体育文学作品情节的展开和体育活动自身是息息相关的,而且作品中孕育了对体育精神的高度赞美与歌颂。体育文学作品通常会涉及某一项具体的体育运动,然而作者在创作的意图上并无十分明确的体育意识。体育文学作品的主人公一般与体育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但是该人物的性格发展往往与作品所描述的体育运动间缺少必然联系,而且体育文学作品情节会促进体育活动的开展,还会更加注重在社会与人性的层面进行深入的挖掘,却不执意表现出某种体育精神。 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学的结合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现代文化对于我国文学影响的不断深入,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学之间从冲突走向了结合。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了每次文化交流与结合均能带来文学的发展与繁荣,立足于推动交流与融合,为体育文学之发展增光添彩。 1.体育文化促进了体育文学的发展 人类运用体育竞技能够持续不断地挑战自身的体能、心理以及精神之极限,这正是人类能够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从而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体育的基本精神就是让个人在精神、肉体与道义上得到整体协调发展,使其成为完善的人。作为体现人类的理想追求,体现人的心灵文学和体育精神理想是一致的。自从我国体育全面登上世界体坛以来,就在1982年的德黑兰亚运会上首获金牌榜第一名,在1984年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金牌榜第四名,让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这样一来,就在当时的社会上掀起了一股体育热潮。文学始终是和时代、和生活同步的,体育热必然会很好地促进体育文化事业之发展,而同一时期的体育文学作品则紧紧地跟上了时代的需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情感联系在一起。在1984年奥运会前后,我国著名文学家冰心、严文并、臧克家、田间、苏叔阳等就撰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为我国体育健儿的优秀战绩欢呼不已,比如,臧克家撰写了《欢情――女排凯旋》,冰心则在《人民政协报》上发表了《使我感动和鼓舞的女排“三连冠”》等。我国体育健儿的巨大成就甚至已经超越了体育本身,形成一股强大的“冲击波”,影响了包括作家在内的广大群众,推动他们写出了大量反映体育健儿拼搏历程的优秀体育文学作品。 2.西方现代文化思潮实现了体育文学的繁荣 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加强,西方各类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大量涌进中国,一些作家开始认识到生活的视野应当不断扩大,从而提升与加强了文化方面的意识,并以清醒的理性精神来重新审视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让新形势下的体育文学发展到了新的阶段。这类作品能够开阔我国作家的视野以及思路,加快了我国体育文学题材和主题等的丰富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20世纪80年代体育文化的促进,批判性创作理念才真正为作家们所接受与共享,促使其创作出诸多精品力作,让我国体育文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比如,作家刘心武所撰写的《5・19长镜头》、作家赵瑜所撰写的《兵败汉城》就是受到西方现代思潮影响所创作出来的体育文学佳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学是两个差异甚大的概念,然而两者均源于体育运动,而且随着体育运动的逐步发展而得到发展。鉴于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现代体育的持续发展,体育文学与体育文化的融合趋势变得更加显著,也必然能够得到更快发展,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5). 【2】席焕久.体育人类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3】童昭岗.孙麒麟.周宁.人文体育――体育演绎的文化【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 【4】董海琳.陈俊玉.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碰撞与交融【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5】魏一峰.新时期体育兵败与报告文学【J】.成宁学院学报,2007(4). 【6】韩坤.对中西体育文化“融合论”的质疑【J】.体育学刊,2008(5). 看了“体育学术论文范文两篇”的人还看: 1. 大学体育论文范文 2. 大学体育毕业论文范文 3. 体育论文范文 4. 大学体育教育论文范文 5. 初中体育教学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撰写内容一、 题目来源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三、 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四、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五、 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六、 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七、 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八、开题报告参考文本: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778论文在线 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一、题目来源社会实践二、研究目的和意义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如果一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但如果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主观困难,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同时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具有一定的意义。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1]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 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4(35)[3] 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4(18):77-78[4] 谢月芳.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5] 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2004年第4期[6] 丁文武.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网博雅刊第二期[7] 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2(19):107-108[8] 浅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121学校体育网(理论研究)[9] 缪本海,叶条凤.我院新生体育课的兴趣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77-78[10] 王天惠.体育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济宁师专学报.1999,6(20):52[11] 杨宁宏.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青海教育.2004年第1-2期[12] 卫洪斌.体育课激趣体会[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97-98[13] 杨国红.体育兴趣与培养[J].理论观察.2004,5[14] 叶钢.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陕西教育.2005,12[15] 尚立文.鼓励性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妙用[J].青海教育.2004年第1-2期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很多,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提出的三大定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很有价值。在日本,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从组织教法和安排上,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美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尽情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国家的体育课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现在国内对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相关的研究很多,如:谢月芳在《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中分析了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她认为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而关于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杂。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本课题的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从中学体育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对于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的较新观点,以便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2.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3.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需重点研究的是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并积极主动的去参与体育活动。六、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1.查阅相关文献,要求图书馆对我们开放。2.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校机房对我们开放,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七、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本课题的研究时间期限为五个月左右,2006年1月开题,2005年5月结题。研究进度分为查阅指导教师指定及其它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资料整理、最后成文四个阶段。2006年1月 查阅文献资料阶段。2006年2月 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阶段。2006年3月—4月 资料整理阶段。2006年5月 最后成文阶段。 来源 : 最近在帮人整论文,这里下了不少写好的论文范本,如果需要可以给你
体育论文范文1500字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体育论文范文15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随着现代教育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理念的不断进步,应紧跟时代脉搏,转变教学模式,加快改革步伐,整合现代教育装备资源,实现体育教学的最优化,全面落实教学目标,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现代教育资源;体育教学;体育素养;电子白板;自制教具
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应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在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的同时,要关照学生的身心素质和体育素养的培养。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推陈出新,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越来越得到一线教师的认可与推广。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被提高到一定程度。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把抽象的体育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大大提高学生的认知、理解和分析问题等能力。
1、加强业务学习,转变思想观念,全面落实体育教学现代化
当今社会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伴随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体育教学的现代化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形象直观、生动趣味等特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点,综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改变教学模式,真正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收到很好的教学实效。
2、开展专题活动,改变考核机制,培养学生体育学科素养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体育教学更应这样,学生能够通过体育学习,了解体育发展史,理解学习体育的用途,掌握操作技巧,自觉理解强身健体、为国争光的深刻内涵。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更加有效地优化了学生学习的环境,优化学生学习的技巧,提高学习效能,确实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学科素养。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优化学习环境
在常规体育活动课上,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事先给学生演示动作要领,之后大胆放手,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能让学生完成的任务或动作就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不包办学生课堂上的一切活动。这样教学,有利于规范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电子白板软件库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进行技巧性、过程性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选取合适的图片或者视频,利用电子白板演示每一个动作要领,优化学习环境,突破教学难点;为了减轻教师的语言工作,方便节拍的播报,可以利用智能语音教具系统制作广播操的有声课件,通过点读笔的点触,直接播放音乐和节拍,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充满活力。
改革测评机制,提高学生体育技能水平
体育教学是国家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也是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因素。几年来,唐山市一直进行中考体育加试,并且考试项目不断改变。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按新课标的要求,开全课程,把每一个知识点科学准确地传授给每一个学生,对每个理论知识点或者动作要领,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发展的情况,及时调整训练方案,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例如,利用Excel表格给每个学生建立电子档案,对学生的训练成绩、测评成绩全部输入表格,进行数据分析,查找学生的不足之处,再“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如女生的800米、仰卧起坐,男生的1000米、立定跳远等项目,对每次训练或者测评成绩进行统计汇总,及时了解学生实际水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必能取得好的测试成绩,提高体育技能水平。
3、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结构,彰显体育教学特色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确实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效益,优化了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氛围,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体育教学,彰显体育教学的特色。
发挥现代教育资源作用,科学突出教学难点
很多体育课程是过程性知识,对这些过程中的动作技巧教学难度很大。由于教师在演示动作时时间短、连贯性强,学生表象思维很难形成,学习效果较差。尤其是那些危险性较大的动作,或者是年龄较大的教师很难演示这些动作过程时,教师只能用语言去描述,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如果教师利用动画课件进行细节展示,能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各个环节的技术要领。通过控制播放速度,或者进行暂停回放等操作,使学生对某个动作观察得更仔细,突出体育教学特色。
例如,在技巧训练“鱼跃前滚翻”的教学时,教师在示范动作时一气呵成的,学生看不清每个动作环节的具体要求。因此,本节课上大部分学生的动作或者不对,或者不完整,很多学生不能体会到“鱼跃”的成功感,教学效果极差。对此,在这类课型的`教学时,笔者制作Flash课件进行展示,在每个细节处进行暂停,对于学生理解较为困难的地方可以回放,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整个活动过程的要领,深刻理解鱼跃前滚翻的起跳、手撑低头、团身翻、蹲立这四个环节的基本要求,通过这样教学顺利突破教学难点,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整合现代教育资源,辅助体育竞技比赛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学会和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锻炼学生的毅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竞技比赛为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提供了平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体育竞技比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使比赛更具有活力,更科学规范,突出了体育教学特色。
例如,传统的体育比赛,赛场上只是学生努力地跳着、跑着、投着等,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现在体育竞技比赛现场活灵活现,鼓舞声、助威声、喝彩声不绝于耳,竞技场上一片沸腾,场面壮观热烈。尤其是位移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自动计时器的运用,更增加了体育比赛的精度和准度,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竞技热情,更能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和素养。
发挥体育自制教具优势作用,增强体育教学效果
自制教具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走进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自制教具制作简单,价格便宜,取材广泛,应用方便,收到很好的教学实效。尤其是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发挥体育自制教具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或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探究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例如,在投掷实心球的教学时,可以叫学生用细沙和高密度苫布制作实心球,学生在家里就可以随时进行投掷练习,有利于学生成绩的稳步提升。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到学校后找到老师或者同学探讨,综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再如,立定跳远是每年中考体育加试的必考内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简易刻度尺,用直木板或者细绳制作即可,量程是2m,分度值是1cm的。这样学生在家里或者是课间都可以自行测试,时刻了解自己的成绩,便于巩固提高。体育自制教具的运用,综合增强体育教学效果。
总之,体育教学应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设计,增加学生的主体地位,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体育课堂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使体育的各项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春良.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J].新课程,2011(11).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促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他们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了解,从而来实现的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更好地结合起来,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和价值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实践论文,供大家参考。
1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功能
1社会实践激发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使大学生突破学校教育的时空限制,到社会的大舞台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断进行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对自我的人格进行重新塑造。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有效地将学校的各个部门、各种师资力量、学生所学习的系统知识与社会有机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在社会中得到社会身份的强化,培养学生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能不断地接受来自社会的一手知识,认识到自身某方面的不足,教育者根据社会需求的视角不断对教育方式做出调整,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所以,高校应该努力鼓励学生多去进行实践,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2社会实践整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
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整合学工部、教务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校办、团委、宣传部等部门的师资力量,实现学校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可以有效整合校内相关学科资源与社会资源,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环境[2]。通过各方面的力量相互联络、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形成合力,不仅能将学生所学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更能影响和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使社会实践教育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与目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高校会不断加强硬体与软体环境建设,在学生的自我发展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3社会实践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社会实践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目标,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基础上,让社会共同参与,这不但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时间,还有利于实现教育的多元化,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平台。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等方式,不仅能把学生送到校外实习,还可以把社会上相应成功人士邀请到学校与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这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效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2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实困境
尽管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实施过程仍不够理想,存在着以下问题:
1全体参与性的制度建设不完善
任何教育行为的落实都需要以制度机制作为保障,否则难以可持续发展,社会实践也是如此。目前很多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度设计不够,对师生参加社会实践相对缺乏应有的制度建设、过程管理、实践经费与激励评价机制等,因此,整体的实践效果缺乏制度性保障。作为人才培养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不是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单独完成的事情,更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与全面参与,目前高校缺乏各部门的有效沟通协调机制。根据调查,部分学生把参加社会实践作为一个额外任务,对社会实践缺乏整体性认识,实际表现为缺乏主动性。他们认为调查报告交上去也没人看,只要能拿到学分就万事大吉,甚至有的学生弄虚作假,随便找个单位盖章了事。还有,部分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高校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2社会实践的参与面窄,参与程度较低
当前高校执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精英实践”模式。主要以高校的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优秀学生等为主体开展社会实践,这种模式有专门的实践场所与组织者,有专项实践经费,是学校或者院系统一安排的假期社会实践。这种模式由于学校重视、经费有保障等原因能取得较好的成效,但能参加这种模式社会实践的学生非常有限。在当前学生参与意识逐步增强、重视个体发展的今天,这种组织模式正不断地暴露出局限性。因为社会实践本来应是普遍性的,是应该有更多的人参与的,而这种模式仅仅把实践的机会集中在小部分学生身上,在大众化教育模式下,这种“精英实践”的模式忽略了普通学生的发展需求,不能有效满足社会对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要求[3]。另一种是“大众实践”模式,这是全校学生共同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由高校团委和院系学工部门在学生寒暑假前所确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假期中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自行联络实践单位参加的社会实践,学校仅进行巨集观管理与调控。这种实践模式可以使全体学生参与进来,但在实际执行中,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
3社会实践内容、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目前,部分高校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任务来执行,对社会实践的内涵缺乏真正的理解,对待社会实践活动消极被动。具体表现为实践活动设计的规划笼统,实践活动的形式缺乏创新,实践的内容相对单调,实践的实施仅仅流于形式。目前高校采取社会实践的内容仅仅是假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勤工助学等形式,而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相联络的社会实践活动相对较少。很多高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案多年不变,没有特色,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个性发展空间,这样使社会实践缺乏应有的凝聚力、吸引力,无法实现社会实践应有的效果,更别说将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了。社会实践活动要想取得真正的成效,就要结合社会现实,充分发挥所学专业的特长,积极为多数学生提供较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机会。
4缺乏有效稳定的社会实践平台。社会实践当前的困境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高校缺乏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平台。有的高校考虑的只是实践的计划能不能顺利完成,学生能否得到实际锻炼,而对社会上企事业单位的需要缺乏应有的考虑,结果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失去了外部支援的动力。由于没有了稳定的校内外社会实践平台,很多学生只能依靠自己的关系联络实践单位,实践地点比较分散,难以管理,这不利于教师及时指导和解决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往往不愿意参加实践活动或仅仅是敷衍应对,实践的效果可想而知。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也使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3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体系的对策
面对现实的困境,教育者必须考虑如何健全当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模式,以确保高校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援,需要 *** 与高校在实践制度建设、师资力量建设、实践平台建设与考核评估体系建设等方面努力,也需要学校内部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更需要大学生自觉、积极主动的参与。
加强全员参与的社会实践制度建设
在组织领导上,要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职能部门领导及院系分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为成员的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总体负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制度建设与组织开展等问题,高校要建立定期会议制度,研究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在实践中形成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执行机制。学校要建立学工部、教务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校办、团委、宣传部等部门的定期沟通协调机制,通力合作,共同处理在社会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另外 *** 与高校要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经费,根据实际的财政状况尽可能地满足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需求,并逐步加大投入,高校要把学生社会实践经费列入学校年度教育经费预算,确保专款专用。在以市场为基础的大环境下,教育者与大学生也可以想办法通过企业赞助,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金。
强化社会实践的师资力量建设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指导教师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应强化实践的师资力量建设。实践指导教师应在学校的统筹下,各部门通力合作,主要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政治辅导员、团委教师为主体,也可聘任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专业教师担任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同时也可聘请社会实践基地的校外专家担任社会实践的校外指导师。高校要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不断加强培训与指导,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与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能力,按照“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原则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同时把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具体表现和成绩与教师自身的职务晋升、职称评聘有机结合,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教师指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鼓励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课题立项、外出考察、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援。
构建有效的社会实践平台
专业实践平台的构建应以学生所学习的专业为依托,强调对学生的专业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构建社会实践平台要加强制度化建设,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个长期的任务不断加强,同时应注意加强各部门的协作。主要有以下措施:
①高校要明确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课、专业课结合的平台建设。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以思想教育与服务社会为主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借助产学研相结合,以具体科研专案为内容,建立“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大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度。
②建立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平台建设。通过设定勤工助学岗位、党支部共建、社团共建等形式开展活动,选聘优秀学生担任助理辅导员、心理咨询员等,选择心智相对成熟、综合素质相对全面的学生担任学生会干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困难等。
③以专业为依托加强校园文化与公益社团的平台建设。建立与专业紧密结合发挥专业优势的公益社团,并加强与其他院系与高校社团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公益社团能长期优化发展。
④建立与暑期社会实践结合的平台建设,并形成专业特色的实践品牌。根据调查,“志愿服务”是学生希望参加的实践活动形式之一,高校可形成志愿服务优化的联动机制,加强交流与合作,打造社会实践的品牌。
积极拓展校外社会实践
基地建立稳定的校外社会实践基地是高校社会实践得以顺利进行的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这需要地方 *** 、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 *** 应该建立相关制度,鼓励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并给予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其次,高校要积极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借助社会资源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帮助企事业单位解决实际困难,与企事业单位实现共赢。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在企事业单位中建立勤工助学岗位,并积极地把社会实践与大学生自身的专业学习与技术管理创新相结合,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制度化。最后,企事业单位增强社会责任感,转变用人观念和用人机制,主动为大学生提供成长期的就业实习等机会,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更多的平台。
建立科学的实践评估体系
建立科学的实践评估体系直接关系到高校实践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整合学校各个部门的有效资源。建立科学的实践评估体系,首先要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方案的制定、开展情况,学生撰写的社会实践的报告和社会实践论文的质量等环节都要建立可以量化的评估考核制度;其次要把对学生的考核成绩纳入到学生总评成绩中来,并记入学生档案;最后高校应建立一套可操作的奖惩制度,对在社会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与宣传,并给予相应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在学生毕业前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该生,同时对于表现优秀的指导教师也要给予表彰与奖励;对于没有完成社会实践或者完成不好的学生,要给予相应的处理等。建立一套科学的、操作性强的社会实践活动评估体系,对高校有效地开展实践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管理体制不到位
在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方式之一,虽然思想上有所重视,但组织保障体系不全。因学生安全、合作单位和经费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学生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在实践活动上,组织形式单一,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这一问题主要受到传统实践模式的影响,实践多是为了完成而完成,没有针对不同学生和专业量身定做合适的实践方式。这样,一方面难以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一方面学生的收获也会大打折扣。在指导方面,高职院校缺少专业教师的参与。特别是在全员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容易被“放养”。不少院校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精英的实践上,而对大多数分散返乡或自主活动的学生缺乏及时有力的培训指导和检查落实,实践活动常常流于形式。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相对滞后
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开展学生实践活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因为它能够有效的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但是与我国在校大学生的数量相比,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大学生高质量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另外,部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存在覆盖面较窄的问题,只能临时性的接收部分学生进行精英实践。
大学生对社会实践重视不够,参与目的不明确
大学生对社会实践重视程度不够,不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即使参加也多是简单应付任务。此外,部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不明确。虽然是想通过社会实践接触社会,增长见识,但并没有意识到社会实践可以培养自己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可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增长自己的社会阅历。
*** 作用发挥不充分,巨集观指导不足
当前, *** 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政策侧重制定,但并未创造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的条件,并未在社会领域形成全面支援社会实践的系统,实践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 要充分发挥巨集观调控作用,通过制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政策和具体办法,鼓励企事业单位接纳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创造有利条件。 *** 在加强资金投入的同时,更要注重政策引导,让社会各界全员参与,有动力参与。
二、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模式———以北京青年
政治学院宋庆龄故居社会实践为例宋庆龄故居是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社会实践基地,从2008年开始,已有500余名学生参加了社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院充分利用学校、实践基地、学生志愿者和 *** 之间的联动机制,实现了社会实践常态化,增强了实践活动的时效性。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对于宋庆龄故居社会实践的重视
为鼓励广大学生参与宋庆龄故居社会实践,按照学院制订的社会实践实施细则,将实践活动纳入到学分考评体系。学生毕业时,要完成32学时的社会实践,共计2学分。为保证实践活动真实有效落实,系部向每一位同学下发《社会实践活动手册》,要求按照指导内容填写手册,实践单位指导老师给与评分认定。学生实践结束,撰写实践报告并附实践视音讯资料。同时,系部为宋庆龄故居实践同学配备专门指导老师,对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与及时解答。同时,系部通过与故居指导老师的沟通,对于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与表彰,并作为学生入党推优的重要参考标准。
宋庆龄故居对实践活动给与支援和配合
为了实现宋庆龄故居实践全员参与,文秘系在宋庆龄故居成立了实践基地,学生利用每周末的时间到故居进行常态化志愿服务,岗位包括检票、咨询台服务和展厅讲解,每周都会有6名同学参与其中,每名同学参加4次。故居设立专门的指导老师,每次交接班,老师都会对新的志愿者给与培训,帮助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微笑服务意识和热情讲解意识。此外,故居鼓励学生参加主题实践活动,包括海棠文化节,“小先生”培训,菊石文化节,故居志愿者联合会联谊,《安多利恒花》电子期刊制作等,一方面加强了学生与他人的交流,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奉献精神。同时,文秘系学生党支部与宋庆龄故居党支部开展共建,通过暑期“红色1+1”活动,组织学生党员到故居聆听老志愿者讲宋庆龄精神,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党员增强志愿服务意识。
学生积极参与,将实践活动作为提升自身的机会
宋庆龄故居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青年接受爱国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来到故居,一方面可以重温宋庆龄先生的生活点滴,一方面接受宋庆龄先生伟大精神的薰陶,让他们乐于故居实践,志愿于故居服务。每次实践前期,负责同学都会将值班表发给同学,明确每天的工作职责。特别是学生党员实践,要求做到严要求、高标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每组实践结束,需要撰写心得体会,并不定期召开宋庆龄精神研讨会,让学生汇报交流实践心得。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受到了很好的爱国主义、革命理想信念、人生观教育;进一步强化了集体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增强了同学们的岗位责任意识,提高了学生们正确认识、处理、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接触社会、奉献社会的价值感和荣誉感也使同学们的自信心、自制力大大提升,学到了课本上不曾有的知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社会实践政策落实到位
相关政策规定各级党委和 *** 要为高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提供便利。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北京市 *** 把支援大学生社会实践列入 *** 财政,给予具体支援。每年暑假,北京市委宣传部、市教工委、文明办、市教委和团市委在市党委 *** 统一领导下,明确各自任务,形成工作合力。学院按照上级部门的巨集观指导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统筹安排,抓好落实。为确保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学院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安全预案,给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确保师生参加社会实践安全,并为活动提供资金保障。实践活动总结期间,学院鼓励社会实践成果申报北京市优秀成果。同时,首都文明办通过在学院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岗来鼓励宋庆龄故居的实践活动,为社会实践的长效性提供保障。
大学经常要写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那调研报告怎么写呢?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会实践调研论文3000字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了解社会,深入基层,深刻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此次实践之行,是系科给了我学习实践的机会,是系科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和信任,我们作为国家的后继力量,只有懂得全面的发展自己,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才能对得起养育我们教育我们影响我们的祖国。
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同基层领导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我是一名大三学生,即将走上社会,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理想。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就是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通过实践,原来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原先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在短短三天的实践活动中,汗水淋湿了我们的衣裤,泪水模糊了我们的眼睛。但我们选择了坚持。我们把淮师人永争第一的精神带去了社区,把淮师学子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社区人民的心底留下了美丽的印象。七月,我们走进火热社会,用汗和泪谱写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这是爱的奉献,这是我们的无悔选择。七月,我们撒播希望,同时拥抱丰收,就如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曙光城也给社区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多年来,社会实践活动已在我校蔚然成风。
这个假期我没有选择自己所学的专业去实践,而是在一个亲戚开的店里帮忙,过的十分充实。在此次实践过程中我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你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回味无穷。也对自己一直十分想了解的电脑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社会实践作为广大青年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服务大众的重要形式,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次假期实践我以“善用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假期生活”为宗旨,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这次的社会实践收获不少。我认为以下四点是在实践中缺少的。
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工作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与同事的沟通也同等重要。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二.在社会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在多次的接触顾客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开始放假的时候,知道要打假期工时,自己就害怕了。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的,自己的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使自己觉得很渺小,自己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几次的尝试就是为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如哥哥所说的“在社会中你要学会厚脸皮,不怕别人的态度如何的恶劣,也要轻松应付,大胆与人对话,工作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不怕了。”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尝试过吃了亏就害怕,当你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是关键,如某个名人所说:“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四.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知识。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大学是一个教育我、培养我、磨练我的圣地,我为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荣幸。社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基地,能将学校学的知识联系于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笔者对所在的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二、调查方式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查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镇义务教育的大计。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可以影响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分别和一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三、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概括出了我镇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仅占gdp 2%的比例。就这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笔者在一篇教育调研报告中看到了一个仅有60万人口的小县,不顾百姓的反对,不惜斥资近亿元将原本就修建得相当不错的一所重点中学易地重建。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
现状二:师资力量薄弱
笔者所处的乡镇,六处完全小学中,除了中心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雄厚一点外,其他小学,没有几个是个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转公”。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通过查阅所在乡镇的教师档案资料,发现全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7岁,其中,50岁以上占。不仅年龄老化,而且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六处小学中,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几乎为零;初中学校,稍有改观。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一支队伍担负着我镇中小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谈何容易?!
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事业人员编制的制约,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
现状三: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镇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笔者所在地是一处偏僻的农村小镇,老师们早晨5:30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辅导,晚上初中部的老师还要辅导到9:30。一天下来,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现状四:德育教育令人堪忧。
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纵容和支持。不少学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财物、出入网吧、集结团伙、侮辱师生等现象绝无仅有。记得不久前有报道称:某地某校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中学生“灭门惨案”。由此可见,造成一些农村中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严重缺失。
现状五: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
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据有关统计资料,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或外出打工。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就连劳动技能课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一些初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孩子,宁可融入了滚滚打工洪流,也不愿到职成教育学校学习深造。因而出现了“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教育怪圈。
现状六:“国有民办”教育举步维艰,学生家长选择处于两难
笔者所处的滨城区堡集镇,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几年前,一所由多方筹措资金、集九年教育于一体的“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应运而生了。这所学校,办学经费和教师工资全部是“公办”性质,并且整合了全镇最优秀的师资资源,全部充实到了实验学校。而收费标准则是“私立”性质的,导致原本并不富裕的当地农民家庭更加不堪重负,为了给予子女较好的受教育机会,而又别无选择。纵然,这所学校在一定时期受到了应有的关注,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办学效益。然而,举债千万元办学基础上的高收费教育,一方面给义务教育学校和学生、家长造成了人为的不公平,加重了当地百姓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恶意争夺了那些名副其实的民办学校的教育资源,限制或者扼杀了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国家强制施行义务教育的今天,暴露出了这类所谓民办教育的种种问题。
农村家长往往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学更多的知识,走出农村,而将孩子们送入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学习,放弃收费较低甚至免费的公办学校。从而得知,国家支持农村的大量教育经费,并没有从实际意义上给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反而使他们中一部分家庭的实际负担较往日大大加重了。恐怕,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由于农村学校的公用经费拨付不够及时到位,致使很多农村学校向学生家长等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据调查,笔者所在的乡镇实验学校,截至目前,尚有1600多万元的不同债务。可见,农村学校尤其是“国有民办”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面对两种性质的学校,面对两种相差悬殊的教育质量,面对掌上明珠的儿女和捉襟见肘的家庭境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处于两难境地。那就是,如果读免费的公办学校,家长将无经济负担,但由于本乡镇最优质的师资被强行抽调到“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因此孩子要付出自己的前程;如果读“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孩子得到较为优质的教育,但家长要却付出具大的牺牲。这种两难境地,正是目前农村教育的困境。随着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逐步完善,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尤其是中考制度的改革,象笔者家乡这样的“民办” 学校面临的冲击和生存的风险与日俱增。
现状七:初中学生流失现象死灰复燃
除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这一主要客观原因外,还有教师敬业精神差、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质量低下等,也是导致学生厌学进而流失的一些主要原因。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引进和稳定人才普遍重视了提高教师待遇,却往往放松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意识淡薄,追逐个人名利、动辄跳槽厌教的现象时有发生。
教师厌教的表现不仅不利于良好校风的建立,同时也是导致学生厌学之风的重要诱因之一。家长们认为孩子升学无望,纷纷通过各种关系把孩子转到区直学校就读,家庭条件较差的便索性让孩子辍学。
四、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策略
根据调查的情况,笔者建议,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应当采取以下策略:
对策一: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农村中小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待遇落实情况,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完善对农村教育投资的监督机制,严防中间环节的克、挪、卡、要,确保专款专用,并且还要力保各校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从而逐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对策二: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清退或分流不合格教师,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完善农村教育资源尤其师资资源配置,促进农村教育的公平正义。
对策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教师“减负”。在我国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由于受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曾经风靡一时的推行所谓的“末位淘汰”机制,广大农村教师因担心自己本就来之不易的“铁饭碗”砸在质量上、丢在“末位”上,不惜起早贪黑长时间同学生泡在一起,致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一些学生由此产生厌学、逃学的现象。有的教师生怕下岗,便以透支身体健康为代价,长期自主加压,延长工作时间,更有甚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据调查,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由于担心教学质量而整日吃不好睡不香者大有人在,尤以45岁左右中年教师最为突出。此外,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半边户”(夫妻只有一人有固定工作)由于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个人收入有限,他们往往身心俱疲。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身上大力弘扬人文精神,落实人文关怀,不遗余力地为他们减轻工作压力,消除心理障碍,为在广大农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铺平道路。
对策四: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和谐发展。
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学生德育工作,首先要把握好中小学教育阶段青少年身心成长发育的特点,把握好不同学生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学业基础,从而有的放矢的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标。抓紧这时期的德育工作,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社会生活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正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击,致使现阶段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一时无所适从。因此,我们的德育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有机结合传统美德,把握新时代特点,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教育的全过程。要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形式,把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努力营造出宽松、和谐、愉悦的“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环境,为培育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策五:深化教育改革,彻底改变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局面。农村中小学教育要与农村实际相结合。国家要着力改革农村中小学课程,设置一些体现农村教育特点的实用性课程,使之在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同时还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对策六:针对我镇“国有民办”实验学校举债办学、举步维艰,而且对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冲击较大,造成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的状况,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在充分征求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意见的基础上,依法进行收购,恢复公办学校的名分,并且将优质的师资资源与另外几所义务教育中小学进行平衡的基础上重新整合,分期偿还建校债务,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促进我镇义务教育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进程。
对策七:针对初中学生辍学现象死灰复燃的现象,一方面要加大义务教育宣传和实施力度,确保困难学生不会因贫失学;一方面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乐学善学,确保学生不会因厌学而辍学。同时,要完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机制,切实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序列并不断提高评价指数。从而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一盘棋工程,最大限度的控制学生流失。
五、调查过程中的收获与反思: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不仅对家乡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有了较为明晰的了解和分析,而且对改革发展家乡农村义务教育提出了粗浅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增强了发奋学习、顽强拼搏的信心和毅力,为日后报效家乡、报效祖国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可以说,受益匪浅。在此,真诚感谢学院团委给予我这次难得的接受锻炼教育的机会,真诚感谢家乡父老给予的配合支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珍惜火热的青春年华,珍惜书声琅琅的大学时光,在学院党委和团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恩师谆谆教诲和学友的相互勉励下,发奋苦学,顽强拼搏,待学有所成,为创建和谐社会无私奉献自己全部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