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广告杂志订阅

发布时间:

广告杂志订阅

《包装与设计》双月 单价25元 全年150元 邮发代号46-273;《现代广告》 月刊 单价16元 全年192元 邮发代号82-658;《国际广告》 月刊 单价15元 全年180元 邮发代号82-705;《广告大观》(综合版) 月刊 单价20元 全年240元 邮发代号28-292;《广告大观》(理论版) 双月 单价20元 全年120元 邮发代号28-359;《声屏世界。广告人》 月刊 单价15元 全年180元 邮发代号44-62.这些杂志可到邮局订阅,也可到报亭预定。

专门办的杂志现在好像已经没落了。更多人是装个flipboard之类的软件,然后自己找喜欢的内容提供者,比如博客、财经新闻、美食网站。。。这些东西的rss,用flipboard整合成杂志的形式。

创办于1994年的《现代广告》杂志是中国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由国家工商管理总局主管、中国广告协会主办,也是唯一享有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广告监管文件政策法规首发权的杂志。首先你要去一些相对大型一点的邮局 ,因为小邮局可能订阅不了,然后还得知道这本杂志的邮政代号,每月还得去邮局拿杂志,很麻烦。如果是我的话,就去包年优品 等等 杂志网上直接订阅了,又快又方便。

杂志订阅广告

销售心理学10大原则

身为销售人员,你知道销售的原则吗?下面销售心理学10大原则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锚定效应

自然学家康拉德洛伦茨发现,刚出壳的幼鹅会深深依赖它们第一眼看到的生物(虽然一般情况下来说,那个生物就是他妈)。但是事情的转折来了,某一次洛伦茨无意在一次实验中被刚出壳的幼鹅们第一眼看到,它们从此就紧跟着他直到长大。

由此,洛伦茨就证明了幼鹅不仅根据它们出生时的初次发现来做决定,而且决定一旦形成,就坚持到底。洛伦茨把这个现象叫做“印记”。(说白了就是第一印象)

这个效应在经济中体现得很明显,行为经济学有个词叫“锚”,大致意思就是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某个商品,第一眼留下印象的价格(或我们第一次决定用某一个特定的价格购买某一样特定的商品时的价格)将在此后对购买这一产品的出价意愿产生长期影响,这个价格,就是“锚”。

黑珍珠产自于一种黑边牡蛎,在上世纪70年代时即使价格低廉,也还没什么市场,经过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宝石商人的“策划”后,才终于大放异彩。

他将黑珍珠放置于纽约第五大道的店铺橱窗展示、并标上令人难以置信的高价,同时在一些印刷华丽的高影响力杂志上刊登广告,广告中黑珍珠在砖石、红宝石和绿宝石映衬下,熠熠生辉。他还把黑珍珠戴在了纽约当红歌剧女星的脖子上,在曼哈顿招摇过市。

就这样,原来不知价值几何的东西,一下子成了稀世珍宝。这位精明的商人就是一开始把黑珍珠与世界上最贵重的宝石“锚定”在一起,此后它的价格就一直紧跟宝石。

价格本身就是一种品牌定位,它绝非是理性的仅仅由供给和需求两种独立力量取得平衡进而共同决定的。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是很容易被操纵的。也就是说,不是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市场价格,而是市场价格本身反过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2、互惠原则

在《影响力》一书中,罗伯特·B·西奥迪尼博士介绍了“互惠”概念。对他人的某种行为,我们要以一种类似的行为去加以回报。

西奥迪尼在书中写道,当服务员递给顾客账单时不给薄荷糖,顾客将主观地依据服务水平给小费。而如果服务员给了一颗薄荷糖,小费则增加;如果给了两颗,小费则破天荒地增加约20%。

营销中有许多方式利用互惠原则,你不需要赠送贵重的东西,小礼品就很好。运动衫、电子书、甚至像手写便条这样简单的东西都能长久地建立互惠关系。切忌还没赠与他人免费品,就考虑相应的回报。

“拒绝——退让”这个策略是一个很高明的策略,这个策略其实是互惠原则的延伸:如果第一个要求和第二个要求提得恰当,那么对方会认为第二个要求是你做出的让步,因而觉得自己有义务做出相应的让步。

比如:如果你想买套房子,对方出价为150万,你的心理价位是120万,那么你绝不能出120万。基本上在谈判中,彼此都会预设一个空间,如果你的第一出价是120万,那么对方会认为你的底线在130万或更多。这个时候,如果死咬住120万,那么很可能谈判就会告吹。所以合适的做法是,先出个100万,看看对方的反应,然后慢慢让步。

但罗伯特·B·西奥迪尼也提到,使用“拒绝——退让”策略有一个注意点,就是你的第一个要求必须合理。一旦对方觉得你的第一个要求不是真诚的,那么它就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比如这个case里,你说你要5万买这房子,对方可能直接拂袖而去……

3、社会认同原则

大部分营销人员已经意识到这个概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社会认同指人们会采取他们喜欢或信任的人的观点和行动,也就是从众效应。

比如在募捐的场所,如果我们看到里面已经有钱,我们就会更有可能往里面放钱;如果里面没有钱,我们反而更不可能往里面放钱。

这背后的心理活动就是:里面有钱时,我们会告诉自己,别人也觉得这个东西该捐钱,我不如也捐;里面没钱时,我们会告诉自己,这个东西别人都不捐,估计不靠谱。

商家营造并炒作“热销”假象,往往就会造成真正的热销结果。制造热销的现场感,是常见的方法。另外也可以通过对热销的宣传,增加“火上交油”的效果,比如广告上常用的“累积销量XXXX”、某饮料“环绕地球XX圈”、“连续N年销量第一”等等。

即使没有具体数据或数字,还可以通过广告画面中呈现无数人在某场景下,同时正在使用或追捧某品牌产品来暗示产品的受欢迎程度,王老吉、可口可乐等很多品牌广告都长期使用这种暗示手法。

这种“羊群效应”的影响,不仅仅只发生在排队现场和接触广告的那一刻,这种体验或印象被我们记忆存储后,以后在消费同类商品时,我们往往还可能再次选择使用羊群效应技巧的品牌。

4、诱饵效应

在价格模型中常见此效应,其中一个价位故意来吸引人们选择最贵的价位。丹·艾瑞里曾做过一个著名的TED演讲:“我们控制自己的决定吗?”,其中有个《经济学人》杂志订阅的广告案例:

①电子订阅:59美元。

②纸质订阅:125美元。

③电子和纸质订阅:125美元。

订阅电子和纸质杂志的价格和只订阅纸质杂志的价格一样,他们为什么会提供这样的选择?这正是艾瑞里考虑的问题,他联系了《经济学人》的内部人士,但没有从他们那里得到直接回答。因此他决定亲自实验,找出答案。他给100名麻省理工学生提供了上述价格表,询问他们购买的选择。当三个选项都在时,学生选择了混合订阅;当去掉125美元的纸质订阅选项时,学生选择了最便宜的选项。

这意味着中间选项不全是无效的,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参照,他们通过对比会发现混合订阅非常划算,从而刺激他们花更多的钱订阅杂志。

对价格而言,相对的百分比,比绝对的金额更容易产生激发行动的诱惑力。这就是我们消费行为中常见的相对论,凭相对因素做决策是我们自然的思考方式。

5、稀缺原则

西奥迪尼提出的稀缺原则概念:机会、内容或产品越少,其价值就越大。

机会越少,价值就越高。可能会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在人们的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害怕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比渴望得到某种东西的想法对人们的激励作用更大。

短缺原理在商业上的应用就更多了,比如告诉顾客某种商品数量有限,不能保证一直有货。值得注意的是,“时间”也是一种资源,所以“截止日期”、“抢购”、“秒杀”等等销售手段,同样能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解释留学界那句振聋发聩的名言:“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

为何短缺原则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原因有两点:

①人类习惯于用获得一件东西的难易程度来判断它的珍贵程度,一件东西越难获得,它的价值往往也就可能越高,因此,短缺性会刺激我们对其奋力争取。

②当某种原本唾手可得的东西变得越来越难得,我们就失去了一部分选择的自由。人类都有一种维护既得利益的愿望,于是这种不自由的可能性使我们产生了强烈的抗拒心理,从而主动做出某些行动,以避免失去这件东西。

8、捆绑损失原则

为什么经常看到很多商家会说“买3999元电脑,送耳机、送高档鼠标垫、送免费1年上门维修”,而不是把耳机、上门维修等价格都包在3999元里面?同样是花3999买了这一堆产品和服务,为什么要把某些部分说成是“免费”的?

这是因为人对损失和收益的感知并不是线性的,假设你获得100元能得到某种快乐,而想得到双倍的快乐可能需要400元,而不是200元。同样,损失100元受到的某种痛苦,可能要损失400元才能感受到双倍的痛苦。

所以,如果把所有的成本折到一起,给用户一个总价,让用户一次支出3999,而不是感觉到多次支出(为电脑支出3000,为耳机支出200,为维修支出200……),用户就觉得付出这些金钱没有那么痛苦。

所以,无数商家会说“买3000元电脑,包邮”,而不是说“总共3000元,其中电脑你花了2995,邮费5元。”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移动倾向于用“月套餐”让用户一次性支出一大笔,而不是每次电话短信流量都要重新付费。这也就是为什么健身房一直坚持年费会员而不是按照次数收费,用户觉得年费会员比每次都花50元更加优惠,但是实际上他们高估了自己将来的使用程度。

同样,如果把“好处分散”,用户感知到的“好处”也就会增加。

所以商家不会说“卖给你了一大推套装,其中包括电脑鼠标等”,而是说“买电脑,送鼠标耳机,送高档鼠标垫和维修”。就像泰勒在《营销科学》杂志中发文说的:“别把圣诞礼物放在一个盒子里”。

总之,为了让你觉得你受到了优惠,商家们会千方百计地捆绑损失,同时分散好处。

7、折中效应

如你去买橙汁,下面有两种橙汁可以供你选择:A橙汁,600ml,12元;B橙汁,600ml,25元。结果显示,各有50%的人选择了A和B。

下面看另一种情况:A橙汁,600ml,12元;B橙汁,600ml,25元;C橙汁,600ml,58元。此时,选择B的人大大增加了,大约有70%的人选择了B,20%的人选择了A,10%的人选择了C。

这个现象就是“折中效应”,当人们偏好不确定的情况下做选择时,往往更喜欢中间的选项,因为中间的选项看起来更安全,不至于犯下严重的决策错误。

很多时候我们买东西的时候都喜欢选取中间的价格,因为太高的,我们自身消费能力有限,太低的.吧,又看不上。这就要求你对自己的人群需要把控好,精准的去进行定价。

折中效应还体现在餐馆的菜单上。我们发现很多饭店往往前几页的东西非常贵,常常是几百甚至几千的奢侈菜品,但是你继续往下翻,看到中间几页时,心里的石头稍稍落地了。因为你看到不少虽然价格很高但是仍然可以接受的菜,例如98元的羊排,80多元的烧鹅等,你再往后翻翻往往会发现二三十元的家常菜。

这个其实也是折中效应,如果你请人吃饭,你肯定会想点二三十的太没面子了,但是几千的又太贵,还是点八九十的吧,不太贵但是又有面子。

8、预期效应

我们对事物已有的印象,会蒙蔽自己观察问题的视线。而对一件事物的预期,会影响到我们对其的态度和体验。如果我们事先相信某种东西好,那么它一般就会好,反之亦然。

国外的一个实验证明,将同样的咖啡放在高档次的器皿和一般的器皿中,人们会普遍觉得高档次器皿中的咖啡味道更好些。一件产品的包装形式和设计,也会营销到人们对包装内产品的品质认知。

另一个研究是用加了醋的啤酒做的实验,当参与者们被事先告知酒中加了醋时,因为有了预期,他们就始终不觉得这啤酒好喝;而另外一组在喝完酒后觉得味道不错,在被告知酒中加了醋后,评价还是正面的。事实上,事后知道真相的参与者与根本不了解实情的人对加醋啤酒的喜爱程度是一样的。

这表明,预期的确会影响人的行为乃至知觉。一些餐饮店在菜名前加一些带点异国情调的、时髦的词语,比如“阿拉斯加鳕鱼”,我们还没有吃到,就似乎已感觉到这菜要比普通的鳕鱼味道要来得更鲜美些!

预期不仅影响人们对于视觉、味觉和其他感官现象的认知与体验,还能够改变人们的主观甚至客观体验。

我们常见的另一种预期导致的偏见与价格高低有关。有一个实验:同样的饮料,分别以正常价格和正常价格的一半售卖给不同的实验者学生,然后让参与者答单次组合题。结果是“价格决定成绩”,喝了正常价格饮料的学生平均答题要高于买半价饮料学生28%。尤其是当在饮料瓶上标示出明确的“改善思维功能”的信息提示后,与价格威力相加,其威力更加强大。

事实上,质量也是个主观概念,价格也是质量象征的一部分。即使是同品类、同质量的产品,如果价格偏低,就会让人把它看得差了,最后,它也就真的差了。对医药、软饮料、化妆品和汽车等消费品来说,预期价值可能成为真正价值。所谓“便宜没好货”,就是我们对低价的一种无意识的反应。

广告等品牌传播手段的核心目的就是塑造人们对某产品、服务乃至企业组织的正面预期。这种预期一方面原因品牌本身的承诺,另一方也源自熟悉、口碑和信任。甚至说的更本质一些,广告就是在塑造一种认知预期的偏见。

9、损失规避

损失规避指一旦人们拥有某物就非常不愿意失去它,人都是害怕损失的。这是因为比起收益带来的快乐,我们更在意损失带来的不快乐。

假如你是一名医生在一个小村子里工作,现在村子里有600人同时患上一种致命的疾病。目前有两种疗法供你选择:采用A疗法你只能救活200人;采用B疗法,那么有1/3的几率你可以救活所有人,2/3几率一个人也救不了,你怎么选择?大部分人选择了A疗法,因为他们更愿意救活数量一定的一群人,而不愿意冒所有人都死去的风险。

同样的小故事,我们接下来换个说法试试:

假如你是一名医生在一个小村子里工作,现在村子里有600人同时患上一种致命的疾病。目前有两种疗法供你选择:采用A疗法一定会死400人;采用B疗法,那么有1/3的几率你可以救活所有人,2/3几率一个人也救不了,你怎么选择?这时候大多数人又选择了B,因为他们不愿意看到400人就这样死去。

同一个问题的两种逻辑意义相似的说法会导致不同的决策判断,当消费者认为某一价格带来的是“损失"而非“收益”时,他们对价格就会非常敏感。

当决定自己的收益时,人们倾向于规避风险,都有风险厌恶症。而当人们面对损失时,一个个都变的极具冒险精神,都是寻求风险的冒险家。

运用损失规避原则可以增加人们对免费产品的后续增值服务的使用。例如,你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免费开放产品的特定功能,到期后,顾客已经对该功能产生依赖,最终只能通过付费来享受这个功能。

再比如通过抢购和限时优惠营造的“稀缺感”,让我们觉得如果不参与这个促销,我们就失去了一次机会。而这种“失去感”激励我们想尽办法迅速下单购买。

10、心理账户

为什么现在电商越来越多地说“满1000减200”而不是“1000元后,打8折”?“满减策略”为什么大行其道?

首先假设这2种情境:

1、你某天因不小心剐蹭,修车花了1000元;心情不好,回到办公室,发现抽奖中了200元。

2、你某天因不小心剐蹭,修车花了800元。

这两种情境下,你觉得哪种情境你会心情更好?我想大部分人会猜是第一种,而实验结果也是这么证明的。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往往会为收益和损失设置不同的“心理账户”,并且往往用不同的方法来看待不同的“心理账户”。

修车花费是在我们心里的“意外损失账户”里,这时800和1000差异没有那么大,给我们带来的损失痛苦差不多。而“中奖”是在我们心里的“意外收获账户”里,200元比0要多很多,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

同样,满减策略也是用了这个原理。一件商品打8折,1000元的东西付出800就能买到,差异貌似没有这么大。但是如果是满1000减200,感觉是自己已经付出了1000块,(和800差异不大),然后又额外收获了200元(200比起0差异很大)。

更有甚者,很多商场采取满额返券的方式(比如满1000元,送你200元现金券,可以买任何东西),这更加强烈了区分了两个不同的心理账户,让消费者觉得自己获得的优惠更多。

其次,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理账户,你要别人买东西,其实就是要给他一个购买的理由来满足这个账户。可以先分析了解目标用户主要存在哪些心理帐户,普遍舍得在哪个帐户上花钱,然后运用情感化设计来突出强调,也就是为用户找一个冠冕堂皇的花钱理由,从而减少花钱的心理愧疚,促成购买。

例如同样一件标价为2千元的衣服,如果是给自己买可能觉得贵,舍不得买,但如果是送给心爱人的生日礼物,可能就会毫不犹豫地买了。这是因为用户把这两类支出归到了不同的“心理帐户”,衣服买给自己的是“日常衣物支出”,但是买给心爱人则会归为“人情或情感维系支出”,显然大多用户会更舍得为后者花钱。

我们发行了高尔夫传媒的《高球凡客》胡润百富的《百年财富》,现在广告价格非常划算,咨询类2P可以5折刊登!

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陈旧观念已落伍于时代。为了期刊的昌盛,期刊的主办者应加大自我宣传力度,做好广告文章。那么,期刊如何做好广告文章呢?期刊无论从种类、性质上,还是从内容、读者群上进行广告宣传,都要着力体现推销作用及文化作用。推销作用:期刊的任何一则广告在最初酝酿阶段,大都是为了用最具诱惑力的语言,把刊物介绍给读者,使读者一看就产生强烈的订阅欲望,以达到推销的目的。如一应试辅导杂志,常用的广告语言是:“导向无差,连年都发中的矢;实用有效,今朝更立见影竿。”这样有明显推销目的的广告,在报纸广告中也常出现,如“中国电视报,生活真需要”的广告就如是。文化作用:文化是企业的营销之魂,广告又是文化的具体再现。广告用语只有经过社会文化意蕴的浸染,才可能塑造出完美的期刊形象;期刊广告散发出的那种春风化雨般的文化气息只有长久地伴随读者,才能真正营造出发行和广告紧密结合的灿烂辉煌。如《理科考试研究》杂志,在每期封面上都刊出:“研究考试规律,提供考试信息,探索应试策略,指导升学复习。”从这些广告语言中,读者会觉得该杂志有一定的档次。期刊广告的角度不同,其广告语言的生成和运用也是不同的。单个的字词不过是广告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只有它们的连接、组合,才会生发出单个字词原本不具备的新含义,使读者感受到意想不到的情趣。因此,运用语言艺术来塑造刊物的形象,传递刊物的信息,应充分体现出通俗性、简明性、生动性、新奇性和准确性。通俗性:期刊广告语言的通俗性要求创作者多采用生活气息或感情色彩的词语,让读者读之亲切有味,易于记忆,雅俗共赏。如《时代姐妹》的广告用语:“是女人,你一定要看,世界属于你;是男人,更不能不看,世界另一半——《时代姐妹》全新版。”这则广告用通俗的语言突出了刊物的内容,也道出了应该有广大读者群的缘由。简明性:期刊广告语言的简明性,一般是指两方面的要求。其一是广告标题应简短扼要,要起到点明主题、引起兴趣、加深印象、促进订阅等作用。其二广告正文应简明易懂,交代明白。广告正文的长短,一般并无具体规定,写作要求应是长而不拖沓,短而不晦涩。如“精选全国优秀中篇,荟萃文苑中篇精华”的《中篇小说选刊》的广告语言就简练明白。生动性:广告语言的生动性是指通过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强化读者的注意力,引发起好奇心。如“汇世界体坛盛事,展全球明星风采”的《体育画报》及《家庭生活指南》的“为心情苦恼者排忧解愁,为生活美满者增辉添彩”的广告语言,发人雅兴,富有情趣。新奇性:广告语言的新奇性则是要求广告用语应具有体现刊物信息的鲜明个性,显示出颇具特色的创意。如《深圳青年》的“这里的握手比较有力,这里的微笑比较持久”的广告,就显得新奇。再如“它能黏合一切,除了一颗破碎的心”的水泥广告,这些广告用语别致,具象各呈,异彩缤纷。准确性:广告语言的准确性则是强调情真、言真,即表义明确,避免歧义,防止误导。“大地人间真情陪伴,万水千山一页相连”的《八小时以外》的广告,“男人的朋,女人的友”的《女友》广告,感情真切,给人一种亲合力。相反地,一本指导中学生复习的杂志,曾用了“一网打尽”的广告,不免有言过其实之嫌。而《中学化学》的“学化学的助手,教化学的参谋”广告,显得朴实,也正是由于《中学化学》这无华的刊风,使得越来越多的读者接受了《中学化学》。另外,曾在电视台上多次播放过的“威力洗衣机,够威够力”;“长城电扇,电扇长城”等,这些广告表义不明,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期刊走向市场,应重视自己的广告宣传,要宣传得准,要宣传得巧,广告出刊物的特色,广告出刊物的风格,广告出刊物的品位。

《睇电视》周刊不错。

广角镜杂志订阅

读书的好处很多,消磨时间,增加知识,有益身心健康,等不胜枚举.至于读什么样的书好,这村看你自己的兴趣.爱好.除了自己专业的书,有益于工作.文学,科学,历史等都很有趣. 增加自己的多方面的知识,又如人间百象、新的政策法规、理财知识等;还有可以有助于修身养性,现在的人都比较浮燥,通过看看报,也可以平提高文才,增加阅历, 这两样素质是魅力的资本! 静下心情

电子的没有. 昭阳订阅可以订阅纸版, 价格也便宜.

现在是可以提前订阅2019年的杂志了,很多杂志网站都支持预定的,去专业的杂志网站啊,去书店肯定不好买啊,可以去杂志云啊这些,不介意速度慢的话,邮局也可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样,报纸对于人类的进步作用不亚于书籍,特别是我们教师-----作为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更应该多读书,多读报。尤其是一些教育类的报纸,开卷有益。《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等更应该成为我们的案头常备之物,成为我们的知音,成为我们的好朋友。一是为我们介绍了教育的新闻,让秀才不出门,便晓天下事。二是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新颖的观点,崭新的理念,让我们耳目一新,如获至宝。三是树立教师的形象,与王生英老师比一比,我们的工作条件可能好一些,可是我们的成绩是不是有人家大呢?四是叙说教师生活的点点滴滴,给教师一个说话的机会,让我们多了人生的感悟,增加了风雨的洗礼。以我为例,《教育时报(课程导刊)》给我的收获最多。通过他,我知道了张建平校长,了解了陶行知校长,结识了苏霍姆林斯基。有幸能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谢谢贵报。“课堂教学细节系列谈”让我认识到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可能是冬日的暖阳,也可能是暴风骤雨。太多了,以前是不学诗,无以言。现在是一天不读《课程导刊》,有可能错过一个深受教育的机会;有可能错过一个前进的阶梯。请多读报,必将会有收获。 UID758749 帖子18 精华0 积分9 注册2007-12-12 阅读权限10 威望0 E币0 查看详细资料

杂志征订广告

DM是英文Direct Mail advertising的省略表述,直译为“直接邮寄广告”,即通过邮寄、赠送等形式,将宣传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家里或公司所在地。亦有将其表述为Direct Magazine advertising(直投杂志广告)。

两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强调直接投递(邮寄)。 一般认为只有通过邮局的广告才可能称为DM广告。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5年的出版的全国广告专业技术岗位资格培训教材《广告专业基础知识》,把DM硬性定义为直销广告(Direct Market AD)' DM广告。

DM广告简介:

DM除了用邮寄投递以外,还可以借助于其他媒介,如传真、杂志、电视、电话、电子邮件及直销网络、柜台散发、专人送达、来函索取、随商品包装发出等。

DM与其他媒介的最大区别在于: DM 可以直接将广告信息传送给真正的受众,而其他广告媒体形式只能将广告信息笼统地传递给所有受众,而不管受众是否是广告信息的真正受众。

DM形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包括广告单页,如大家熟悉的街头巷尾、商场超市散布的传单,肯德基、麦当劳的优惠卷亦能包括其中;

狭义的仅指装定成册的集纳型广告宣传画册,页数在20多页至200多页不等,如金华的《映—时尚生活志》页数仅为28页,而济南的《精品广告》则有100多页。

1、受地区法律限制 DM广告杂志标价不能出售,不能收取订户发行费,只能免费赠送;

2、DM广告需有工商局批准的广告刊号才能刊登广告;

3、可以和邮电局的DM专送合作。

美国直邮及直销协会( DM/MA )对 DM 的定义如下: " 对广告主所选定的对象,将印就的印刷品,用邮寄的方法传达广告主所要传达的信息的一种手段。 "

分类:

首先,DM广告可按传递方式分为以下四类:

1、作为报刊夹页。与报社、杂志社或当地邮局合作,将企业广告作为报刊的夹页随报刊投递到读者手中,这种方式已为不少企业所采用。

2、专门信件寄送。例如对于大宗商品买卖,特别是从厂家到零售商,从批发商到零售商,可用顾客名录进行寄送。又如杂志社或出版社针对目标客户寄送征订单。

3、随定期服务信函寄送。如商业银行针对信用卡客户,每月随对帐单寄送相应广告。

4、雇佣人员派送。行业雇佣人员,按要求直接向潜在的目标顾客本人或其住宅、单位派送DM广告。例如大型超市针对附近小区居民定期派送优惠商品目录房地产销售商雇人派送宣传资料小区会所请物业人员派送宣传信函等。

特征:

案例中最后实际执行的营销计划可以被视作典型的DM行为,因为无论使用电视、报纸、展示还是直接邮寄,这些多渠道媒介的组合最后都达到一个量化的结果,而且是一种精确的量化。

精确地告诉了你每一种渠道的转化率和投入产出比,而且还间接或直接地告诉了你哪一种促销的诱导最受顾客欢迎。最重要的是,对于长期执行直复营销策略的企业,前后两次的营销战役之间也能进行横向比较,直至评估到每一次营销战役与理想值之间的差异。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DM的思想特征。强调信息传递的针对性,重视向特定人群的传播。

针对性可以有若干个理解:

一方面,信息传递的对象必须是产品或服务本身的目标顾客,他们是否对该产品感兴趣?他们是否能够支付得起这个价格,因此,中高档家俱厂商选择了高档住宅区的住户,而且在现场展示的目录派发中也选择比较容易产生购买冲动的中青年女性。

另外,针对性还强调信息传递的个性化,对于不同细分市场的顾客要传递不同的讯息;比如零售业往往拥有部分顾客的资料信息,对于经常光顾的老顾客和偶尔来店的顾客最好需要不同的沟通方式,甚至要给予不同的优惠幅度。

这种按照顾客价值度来细分市场的方法经常被描述为Recency-Monetary-Frequency Model(新鲜度-采购力-频繁度模型),用来说明最近购买,购买最多,购买最频繁的顾客是对商家最有价值的顾客。

直复营销的针对性特征在消费者需求多样化,消费者对被尊重和重视的需求增强的今天显得格外重要。DM广告,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和表现性,是广告类中比较受欢迎的一种,发展速度较快,优势明显。

百度百科-DM广告

2011年,订阅《读者》有更多便捷方式供您选择:☆全国各地邮局均可办理《读者》杂志订阅!·································☆登陆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轻松进行网络订阅!·································☆拨打11185,就有专人上门收订杂志!·································★拨打0931—96655亲情订阅热线,让《读者》代您向异乡的亲友送上诚挚的心意与祝福!·································推荐你选择最后一种方式,也就是亲情订阅的方式,可以给远在异乡的亲朋好友订阅杂志,还可以在杂志中夹带祝福卡片·······································如果你还有疑问,可以致电(读者杂志社电话)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邮政报刊杂志征订通知发法如下。1、按要求依次填写户名、电话、代号、刊名、起止定期、份数、金额,A4纸打印后上交收发室。2、杂志卡片填写单位、代号、刊号、份数。3、所填报刊金额以《2022年报刊目录》为依据,如有调整最终以中国邮政报刊征订系统的数据为准。4、根据邮局审核结果,资料员凭借款单到财务进行电汇(个人征订请准备好现金),然后告知收发室。收发室统一到邮局开具发票。5、各单位要集中一次订完,逾期不再补订。6、学院个人订户请在本单位交款,由资料员交与收发室,有开发票的请注明名头、金额。7、自行在外订阅或代投的用户,收发室负责投递、不接受查询。

订阅杂志报告

支付购买即可。订阅流程:注册会员。搜索杂志。加入购物车。填写信息。提交订单。支付完成。乡村振兴观察报告由乡村振兴局主办。关于乡村振兴的工作,中央十分重视,开始后时候是扶贫办负责,后来专门成立了乡村振兴局,专门负责乡村振兴工作。还没有成立乡村振兴局的地方,这项工作由农业农村局负责。总的这项工作由党委政府在负责。

这个申请可以这样写:某某领导,因业务需要,或其他原因,特申请订阅某某杂志,费用多少钱,详单见附件。

校办:我委要订阅《团中央机关报》《党的生活》等报刊杂志,需要资金2000元。特此报告学校团委。某年某月某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