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与新型教室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与新型教室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班主任论文参考文献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班主任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牛海彬.赏识教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

[3]王柳珍.赏识教育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J].[EB/OL].2006

[4].苏霍姆林斯基着.杜殿坤编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5]金晓华.浅谈赏识教育[J].邵阳师专学报.2003,

[6]贺乐凡主编.中小学教育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P194—195.

[7]黄艳.赏识教育与“后进生”教育问题的探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201

[8]卢彬彬.赏识教育对小学生发展的有效性实证研究.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0501.

[9]程婷.近几年关于赏识教育的研究综述[J].沈阳.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

[10]韩丽萍.赏识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教育新论.2009,

[11]李海英.赏识教育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1,

[12]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

[13]邹惠芬.小学生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基础学科.2013,

[14]李小燕.小学赏识教育初探[J].新课程.2012,

[15]兰利.赏识教育的功能及实施方法[J].西华大学学报.2006,—65

[16]张永彬.浅谈赏识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57

[17]严俊辉.浅谈赏识教育[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24

[18]崔学鸿.赏识教育出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19]周泓.赏识你的孩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

[20]李睿鹏.简析赏识教育的心理学依据[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

[21]赖永健.“赏识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西部教育研究.2010,12第10卷第4期.P88

[22]贺乐凡主编.中小学教育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P194—195.

[23]骆舒洪、周卫红.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1年第11期.P8—9.

[24]贺乐凡主编.中小学教育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P31

[25]丁志强主编.教育管理心理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P45

[26]白铭欣主编.班级管理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P29—30

[1]现代心理学流派[M].出版.—61

[2]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54

[3]燕国材.素质教育论[M].—85

[4]叶澜主编.“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文集[J].1999

[5]叶澜著.“新基础教育”——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2006

[6]叶澜、卜玉华.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102

[7]邰江波.班级岗位轮换制——走向民主与公正的起点[J].中国教师.—45

[8].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M].—142

[9]李伟胜.班级管理新探索[M].—95

[10].学校管理实话[M].华东师范入学出版社.—152

[1]王枬,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

[2]王彦,王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3]张晓乐,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4]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第10期

[5]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年第2期

[6]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7]丁钢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年2月19日

[8]丁钢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9]田静曹芳与项目一同成长:一位村中心完小校长的个案[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10]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11]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

[12]刘云杉帝国权冲实践下的教师生命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3]黄向阳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教师的笔记[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4]丁钢教育叙述何以可能?[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5]耿涓涓教育理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探究[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6]许美德现代中国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辑

[17]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8]鞠玉翠走进教师的生活世界——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19]肖正德山村小学青年教师需要的叙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

[20]余丽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

[21]康永久,施铁如,刘良华等整理教育叙事:来自广州的视角[J],《教育导刊》2003年12月

[22]李明汉,教师校本科研与教育叙事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12月12期

[23]韦桂美,教育叙事研究:教育科研回归生活的方式[J],《教书育人》

[1][苏].苏霍姆林斯基着,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苏].苏霍姆林斯基着,赵玮译.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3]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萧宗六.学校管理学(第四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法]卢梭着;李平沤译.爱弥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美]马斯洛着;成明编译.马斯洛人本哲学[M].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2003

[7]郭毅.班级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8]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编.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9]耿玉明.学校实施量化管理模式的利弊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10]徐生娥.中学班级管理中的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11]王志君.普通高中班级管理柔性化改革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12]庄惠玲.走向学生自主管理[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13]刘军宁.高一班级管理实效性的调查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2

[14]范海强.科学—人文管理与民办中学的师资队伍建设[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9

[15]常虹.大职业教育视野下的校园文化建设[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16]何志燕.苏霍姆林斯基校园文化思想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6

[17]谢玥.量化管理理论基础探源[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2(3)

[18]谭明进.对高中班级实行量化管理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

[19]刘彩凤,常桂英.班级量化管理初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1999(2)

[20]王俊江.量化管理与自我教育——班级管理中的经验和体会[J].教学与管理,2001(10)

[21]王随仁.怎样开展班级量化管理[J].河南教育,2000(4)

[22]崔为民.小议班级量化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3)

[23]范玉敏,李锋.关于中专学校班级量化管理的质疑及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0(8)

[24]庞云凤.班级量化管理中谨防"过度理由效应"[J].河南教育,2000(7)

[25]李丽华,孙小芹.班级量化管理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3(6)

[26]霍永丽.班级量化管理的补充——班级软管理[J].班主任,2005(1)

[27]段炼,朱育婷.班级量化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教学与管理,2008(12)

[28]孙华.量化管理应体现人本管理思想[J].教育导刊,1998(11)

[29]曾祖斌.浅议中小学班级量化管理的利弊[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12)

[30]宁学功.学校班级量化管理刍议[J].教学与管理,2002(23)

[31]高琪,张锐.班级量化管理必须明确的几个问题[J].班主任之友,2004(4)

[32]莫熙朝.班级量化管理的'背后[J].广东教育,2007(5)

[33]范学谦,吴国萍.奖惩预警机制在班级量化管理中的应用[J].班主任,2007(2)

[34]张明芹.我们的态度"评优"不是班级管理的目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7)

[35]任语静.学校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人格修养[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7(3)

[36]臧美莹.浅析硬件设施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3)

[37]张春来.如何制定和执行班级规则[J].教师之友,2001(11)

[38]陈学梅.人治为主、法治为辅、刚柔并济——班级公约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

[39]曹红英.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班级管理策略研究[J].新教育,2014(24)

[40]刘明伟.论学校教育中量化管理的弊端[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7)

[41]王豫.对学校管理工作中量化管理扩大化的质疑[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2)

[42]陆梅芳.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新模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43]张铤.论高校"量化—柔性"学生管理新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

[44]徐鉴民.浅谈"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J].甘肃农业,2006(7)

[45]柳士彬,谭业云.环境潜教育:潜教育的实施型态[J].山东教育(中学版),2000(10)

[46]荣炳新.构建和完善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J].时代教育,2014(2)

[47]黄正平.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要处理好三个关系[J].班主任,2011(9)

[48]贺桂平.以"法"治班初体验[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6)

[49]劳凯声.重新界定学校的功能[J].教育研究,2000(8)

[50]陈志利.帕夫雷什中学的成功奥秘:一种文化视角的解读[J].基础教育,2011(4)

[51]陈志利,张新平.自下而上:苏霍姆林斯基校长学的思维及贡献[J].基础教育,2012(4)

[52]刘建设.对我国教育量化研究的若干思考[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53]龚舟.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伦理缺失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大理学院学报,2011(1)

[54]贾永儒.以学生为本,让班级管理人性化、民主化[J].才智,2012(2)

[55]刘永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的量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5)

[56]黄崴.20世纪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及其模式的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

[57]韩秀元.量化积分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与反思[J].中小学教育,2011(8)

[58]杜永芳.班级量化管理的好处[J].青海教育,2007(5)

[59]龙永钊.谨防班级量化管理异化育人行为[J].班主任,2006(1)

[60]刘艳萍.浅谈班级管理的目标定位[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1)

[61]叶澜.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断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

[62]王效美,杨红艳.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创新与途径[J].素质教育,2013(7)

[63]李可.数字量化:发展还是桎梏?[N].光明日报,2010,10(8):11

[64]杨柳.河北衡水中学的真实一面:半军事化管理,带橘子进教室要受警告[N].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7(18):12

[65]林祺,匡怡蒙."超级高考工厂"争议中前行[N].重庆晨报,2014,4(23):6

[1]袁佩奇.班主任工作细节之:感恩教育[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0).

[2]周传刚.弘扬传统美德 实施感恩教育[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11).

[3]周容.寸草报春晖: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感恩教育[J].课外阅读,2010(7).

[4]刘昌起.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J].科技视界,2012(26).

[1]王荣德.现代教师人格塑造[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51.

[2]韩传信.德育原理教程[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

[3]蔡汀.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二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14.

幼儿园论文参考文献包括幼儿园的管理幼儿园的培养幼儿园的策划幼儿园的作文等等的幼儿心理这些论文都可以捐助。

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一)[1] 李雪晗. “幼儿园选择”问题的深层含义及其社会学思考[J]. 当代学前教育. 2009(03)[2] The 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Block Grant:Background and Fundin.[3] Sheridan,S.,Schuster, of pedagogical qualit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cross nation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 2001[4] and Childhood Programs. . 1989[5] 胡彩云,李志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6] 连玥,马玉俊. 浅析父母对托幼机构的教育需求[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1)[7] 李江帆,主编.教育服务产品理论研究[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8] 徐晓东,邵文其,洪仙瑜等着.社会转型与办学体制创新[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9] 朱家雄着.幼儿园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0] Jane King Teleki,Sherry Buck-Gomez. Child Care and Early Education: Satisfaction with Services Among Rural Families[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 2002 (3)[11] Bernard Spodek. Reform of Chinese kindergartens: the prepar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 1988 (1)[12] 张丽娟着.儿童教育与幼儿园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13] 比尔·约翰逊(BilJohnson)着,李雁冰主译.学生表现评定手册[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4] 潘月娟,刘焱. 美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研究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 2008(08)[15] 刘晓晔. 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4)[16] 邢利娅,白星瑞. 建国后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演变[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3)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二)[1] 亢晓梅. 师生课堂互动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 比较教育研究, 2001,(04) .[2] 俞国良,罗晓路. 教师教学效能感相关因素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1) .[3] 辛涛,申继亮. 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1) .[4] 伊文婷. 师范生教师职业信仰的近况、理由与对策[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5,(04) .[5] 俞国良,辛自强,林崇德. 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9,(04) .[6] 林正范,徐丽华. 对教师研究的认识[J]. 教师教育研究, 2006,(02) .[7] 高潇怡,庞丽娟. 教师的儿童学习观与其教育的关系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 2007,(03) .[8] 任淑萍. 新课标下历史教师的转变[J].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03) .[9] 史献平. 教师信仰: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动力[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1) .[10] 辛涛,申继亮,林崇德. 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 教育研究, 1994,(10) .[11] 石中英. 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 教育研究, 2006,(01) .[12] 肖川. 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J]. 辽宁教育, 2007,(Z1) .[13] 刘莉,杨艳芳. 教师教育信念研究综述[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12) .[14] 黄乾玉. 论教师的教育信仰及教师的教育幸福[J].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1) .[15] 吕国光,王嘉毅. 中小学教师新课程信念的调查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04,(13) .[16] 姜美玲. 课程革新情境中的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叙事探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05,(20) .[17] 王永跃. 从支配到支持:建构主义视野中的教师[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S1) .[18] 康武. 信念——数学教师的方向性不足[J]. 数学教育学报, 2003,(02) .[19] 林智中,张爽. 如何通过质化研究探求教师的信念[J]. 全球教育展望, 2008,(08) .[20] 任永泽. 我们现代需要样的儿童观[J]. 现代教育论丛, 2010,(04) .

与办公室学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办公室作为一个沟通上下,联络所有机构的职能机构,办公室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我整理了,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篇一 浅谈企业办公室管理 摘 要:办公室是承上启下、沟通内外、协调左右、联络四面八方的枢纽。也是企业的一面旗帜,是形象的集中体现。近年来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为了寻求自身的健康发展,各企业也都努力找寻方法,由于企业办公室的管理水平也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所以,提高企业办公室管理水平非常重要。 关键词:企业 办公室管理 办公室是一个综合办事机构,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整体的职能不外乎就是“参谋、服务、协调”三大功能。这三大功能发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各级部门的正确决策,关系到各级 *** 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能否落到实处,关系到各级部门能否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地确保政令畅通。在新形势下,随着机构的变革和发展,办公室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任务日益加重,要求越来越高,决不是仅限于档案转发,来人接待,车辆管理等琐碎工作了。 一、办公室在企业中的作用 1.枢纽作用 主要是完成承上启下、档案吞吐、资讯集散的总枢纽。 2.助手作用 ***1***协助领导制定决策; ***2***协助领导实施各项领导或管理工作; ***3***为领导处理档案、资讯; ***4***完成领导交办的一切事宜。 3.参谋作用 4.资讯的反馈作用 5.沟通协调作用 二、办公室管理职责 办公室管理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征,所以,其职责范围也包括了很丰富的内容。 1.辅助领导决策。办公室工作不但要对来自上下、左右、内外的各种资讯、资料、情况等,进行收集、加工和综合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更要严把质量关,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及时高效,为领导的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强有力的保障。 2.协调内外关系。办公室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所涉及的方面各种各样。不论是单位内部之间的联络还是与外界之间的交流,这些都需要办公室去一一沟通、协调并组织落实,因此协调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一项任务也只能由办公室部门来承担。办公室应当把协调工作当作是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任务来完成。 3.健全规章制度。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是企业科学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制定以企业发展为中心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是办公室重要的工作任务。 4.业务档案管理。随着资讯科技的发展,企业不断壮大,企业办公室要根据自身特点搞好包括文书、人事、科技等档案的收集整理、统计保管,以便发挥企业档案的参评利用价值,搞好企业档案管理服务工作。 三、不断提高企业办公室管理水平 1.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建立规范化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可以确保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地运作,从而提高员工队伍的工作质量与效能。一要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做到管人管事。要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具体制度;要深化和推行政务公开,以公开促效率,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二要完善绩效考评办法,做到明岗明责。确定目标考核的原则、物件、内容、方法、评价依据及标准等。在此基础上,对岗位工作实行目标管理,根据各部门工作的计划任务和目标,按职能分解落实到人。三要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做到有力有效。要在狠抓制度的贯彻落实上下功夫,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制度的人和事,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努力使制度成为全体员工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2.提高企业办公室人员素质。办公室人员是进行办公室工作的主体,只有他们的素质得以提升,对办公室工作质量的提高才有所帮助。一是要注重实践锻炼,要提高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一靠学习、二靠实践。要加强员工的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二是通过开展技能竞赛,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轮岗交流等方式,促使办公室人员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办公人员工作效率。一是明确计划目标,理清工作思路。办公室作为综合 *** 部门,工作事务纷繁琐碎,既要辅助领导决策,又要搞好服务全域性工作,这就要求必须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保持清醒头脑,按照工作主次轻重,做到先急后缓。为了梳理好自身工作思路,在此建议大家准备一个随身笔记本,在上面可以列明每日工作计划和临时任务,一旦完成某项进行相应勾划,当天工作结束前通过核对勾划来检视一天工作完成情况。二是严谨方法策略,专注工作细节。办任何事都讲求方法原则,要想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就必须抱着严谨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环节,不因事小而怠慢,踏踏实实、精益求精。同时,工作时要专注办公,一心一意,尽量避免不良情绪影响工作,方可提高办事效率。 4.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的整理工作是一件既繁琐又需要重复整理的工作。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规定对各类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分类、调阅,建立系统的管理模式。对于上级发文,检查记录、政策性档案,在整理过程中,首先应对该档案进行鉴别,稽核档案属于哪一级别,充分地重视和利用先前的整理基础,以确定档案整理的任务和要求,不要轻易打乱重整。因此应按档案整理规范要求装订后进行传阅,阅办完毕后,已初步进入归档程式,进一步归整,以备平时查阅。 随着现代化企业的发展需求,以及新型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办公室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需要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推动企业办公室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开创企业高效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杨延东.新时期办公室管理工作的实践体 会[J].办公室业务,2011***07***. [2]吕凤利,浅谈对企业办公室管理的认识. [3]杨惠敏,论企业办公室管理工作,科技资讯,2009***22***. [4]褚春雨.新时期企业办公室管理工作探究. 篇二 办公室管理的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办公室作为一个综合、全面的办事机构,工作内容与方式方法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新时期新形势下对办公室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办公室工作唯有与之俱进、开拓创新,才能更好发挥作用。本文从办公室的职能出发,研究和探讨了新形势下做好办公室工作的实践措施。 【关键词】办公室;管理;改进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办公室工作及管理任务日益显得复杂和重要。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带来了越来越细的社会分工管理,因此办公室管理要从整体系统来把握,才能提高管理效率,而提高管理效率则主要靠部门协调、参谋助手、为群众服务等职能来实现。 一、办公室只能简析 综合协调是办公室管理人员的基本功。办公室作为一个沟通上下,联络所有机构的职能机构,综合协调作用是办公室的基本职责。办公室处于关键位置,与领导接触相对较多,同时与其他部门联络紧密。所以要不断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把握新动向,能及时掌握单位工作人员的思想动态。新形势下,由于各个部门所处的位置不同,也由于各类人员在思维方式、思想认识、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往往偏重于注意自身目标的实现,而忽视别的部门或别人的要求,使得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和处理不一致,以致于不能发挥整个组织的最大功能,不能形成最佳的合力。这就要求各级办公室要通过联络、沟通、调解、协商等方式来有效地统筹协调各部门之间各方面的关系,弄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绝不能把遇到的矛盾简单地上交给领导。特别要站在全域性的立场和高度对各部门进行综合平衡,集中多方意见,多方协商,求同存异,秉公处理,要以公正平和的心态调整、理顺和改善各单位之间、人际之间的关系,解决工作中的矛盾,从而带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参谋助手是办公室管理人员应尽的义务。在现代资讯社会,各种形势瞬息万变。作为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办公室人员要深人开展调查研究,经常给领导提供有关的统计资料和业务管理资讯,并依据党的方针和国的政策法规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地提出可行性建议,撰写出客观全面的、具有前瞻性的调研报告供领导参考,为领导作出正确决策服务。要克服“言多必失、言高盖主、言低丢面”的困扰,不以言轻而金口难开,要敢于进言,敢于献计,大胆进谏。要坦坦荡荡,出于公心,从大局出发,以事业为重,说真话,说实话。要大力创新,经常给领导提出深思熟虑、脱凡出新的参谋意见,成为领导必不可少的智囊团和参谋部。 做好服务是办公室的长期职责。办公室的服务工作要从观念、思维方式进行改变。以往多数办公室人员处于被动的工作状态,往往等待事务找上门来才作为,而不是主动帮助或从多层次、多角度去提供服务。新形势下,办公室服务工作的内涵更加丰富,要提高服务的质量就必须由传统的被动服务向积极主动服务转变。办公室人员必须树立创新的服务意识。要创新思想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增强中心意识、实效意识、质量意识和开放意识。办公室工作要紧紧围绕着党政中心工作部署:要建立资讯灵敏、反映快捷、优质高效的办公室工作机制,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办公,如自动化办公,网路化办公,无纸化办公等;要善于当高参、谋大事、顾全域性,为领导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要以开阔的视野,全方位、多角度地审视思考新问题,拓展思路,实现工作上的突破。要创新工作方法,如工作运转快且细致人微;能准确把握领导意图和思路,善于提出可行性意见供领导参考;树立精品意识,对各项工作一丝不苟,严格把关;督办事项要改变单纯奉命行事的方法,做到务实、踏实、落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时效性等。 二、强化办公室各项职能 首先,加强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要做好办公室的工作,关键在人。因此,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应该以德为先,即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修养、极强的责任意识和大局观念。通过加强学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立场和观点,养成良好的保密意识和服务意识。良好的服务意识是办公室工作人员做好工作的基础。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如何,不仅影响到本单位的工作效率,还会影响集体的形象和声誉。因此,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做到眼勤、手勤、腿勤,要有吃苦奉献的精神,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做到求实、务实、踏实。 其次,充分发挥协调机制。在 *** 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领导者协调工作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在日常工作中,应具体从政策协调和关系协调这两大类工作出发,做好协调工作。 其一,政策协调。办公室的中心任务是辅助领导决策。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决策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决策过程中,办公室要协助领导收集资讯、研究政策、提供决策方案,或者参与试点工作等。作为办公室人员在协助领导制定政策和规章时,要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从全域性、长远利益出发,根据具体情况,做好政策的协调工作。 其二,关系协调。办公室的协调工作按协调涉及的关系可分为领导成员之间的协调、上下关系的协调、左右关系的协调和人际关系的协调。办公室人员在参与协调领导成员之间的关系时,侧重于协调某些领导成员偏离党和 *** 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脱离实际的认识问题,侧重于协调领导成员之间的团结问题。由于领导成员各自分管业务工作的局限性和认识上的差异,以及彼此资讯传递的不同,往往在同一问题上产生不同的看法。办公室人员成天为领导服务,可凭借直观判断和经验,及时发现他们之间的矛盾,并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及时、灵活地进行协调。协调时,既要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又要沟通讯息、清除隔阂,努力设法促使他们相互了解、彼此信任,以达到融洽共事、团结一致的目的。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孤立的管理系统是不存在的,它总要与其他系统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这些关系有时看来并不直接对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发生影响,但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关键问题上,如能协调一致,同舟共济,对克服困难、搞好工作、完成重大任务,将起很大的作用。实践证明,哪里的横向关系搞得好,哪里的气氛就活跃,工作就有起色。办公室在协调时,一定要注意以诚相待,平等协商,力求做到协调一致,高效率地实现本单位的目标。人际关系的协调是指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认为,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办公室人员在跟各类人交往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物件,采用灵活多样的协调方法,力求具备“以不变应万变”的本领,学会和掌握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即在次要问题上适当让步,在文字协议中使用必要的模糊语言,在特殊条件下迂回前进,寻求最佳协调的艺术,这样就会应付自如,达到协调的目的。与此同时,要创设融洽和谐的人事环境,以达到配合恰当,同步运转的目的。 最后,建立健全办公室管理体制。办公室应根据实际出发,建立科学的行政目标管理体制,强调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使工作人员明确工作的目的性,能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管理方式。各部门应对具体业务内容进行再分工,对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适当调整,并制定工作计划,形成一套完善的目标管理体系。在体系制定完成后,再将目标细化,将任务分配到每一个工作人员,在工作人员明白工作职责之后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最后,对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这样既可以避免在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待遇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又能增加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让他们意识到竞争的压力,从而打消工作人员消极、懒散的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此外,领导应准确掌握办公室从业人员的需求,因时、因人、因需求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激励措施,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景军.企业办公室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城市经济,2012***02***. [2]刘恩玲.办公室工作精细化管理难点和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04***. [3]李贵其.从“四抓”入手提升办公室工作效能[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7***01***.

楼主是找这篇文章吗?呵呵 楼主你可以直接在“文发网”上搜索,你需要的文章都可以找到的《办公自动化》课程教改研究摘要:当今的办公自动化课程是以计算机、通信等技术为支柱的发展迅速的综合性学科。该文通过对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手段、实验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提出了教学中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词:办公自动化;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办公,包括了在一定的时间、地点、范围内,由一部分人直接或间接地处理、管理、控制人、机器和信息的活动。办公自动化直接地被人认为是人们利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成果,不断地使这些活动的效率更高,质量更好,人们自身感觉更和谐。因此,当今的办公自动化课程应该是一门以系统科学、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等科学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技术为技术支柱的发展迅速的综合性学科[1]。在办公自动化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根据这门综合性学科的特点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目前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环节能否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文章结合这些问题经过总结后,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对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1 办公自动化课程的教学现状我校的《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主要掌握常用办公设备的原理、计算机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设计等,办公设备的原理包括了传真及的原理,复印机的原理,计算机网络主要包括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的体系结构、局域网和最新计算机网络知识。办公自动化系统设计包括了设计的原则,系统的基本功能等。由于《办公自动化》课程主要是面向文科班的学生,是部分院系的必修课和全校性的公选课,文科学生对办公中使用的机器和网络知识比工科学生缺乏,学习较为吃力,并且在观念上,办公自动化是理工科的专业课程,这个观点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因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不足,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难点。由于没有工作经验,学生很难从实际的工作情况上考虑问题。而且《办公自动化》课程可选教材有限,所有的教材都是偏理论性的,教学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导致教师授课时趋向于理论教学,由于面向的是文科学生,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质量不尽人意。2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改研究 教学观念的更新[2]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自我为中心、注重教学的结果的观念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一步步的与教师配合,共同完成教学要求。必须从教师权威式教授转向师生平等互动,共同发展,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在这一前提下,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教学中的积极因素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式的学习方式。第一步必须让学生意识到办公自动化对企业甚至国家的发展产生的正面影响,并且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具有的意义和作用。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可能更好的进行后面的学习。 教学内容的改革由于本课程的开设是为适合社会需要,特别是适合当地企业的需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应用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普及,信息系统的作用越来越大。各级政府、公司和企业为了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因此,计算机网络(尤其是局域网的应用)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合理设计对提高生产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需从原来教授办公设备为主,转向教授计算机网络(尤其是局域网的应用)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设计为主。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压缩课堂讲授学时,留给学生更多的自学空间和思考、实践机会,才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办公自动化课程并非专业的网络课程,而是主要面对文科学生,所以教授课程时候可以以如何构建一个办公局域网为例,并先提出问题,例如按什么方式将计算机连接起来;计算机网络包括哪些硬件设备;计算机之间按什么规则进行通讯;如何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控制。提出只要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即可构建办公局域网,并在后面的授课中分别对其进行解决,学生就可以带着疑问和目的性进行学习。而实践是本课程不可缺少的部分,实验内容既是对课堂内容的消化,又要具有一定的知识连贯性。我校已建好了校园网,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我带领学生参观网络中心,让他们了解校园网的概念,几种服务器的不同应用、配线架、交换机的应用及校园网的构建思想。尽管这种了解不是很具体,但对学生来说,可以对整个计算机网络的学习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和概念,是对现有知识的扩充,起到了知识融会贯通的作用,效果很好。谈到办公自动化系统设计,学生一直接受的都是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和数据库类的课程,所以形成了功能强大的软件就是优秀的软件、界面美观与否、功能是否合适无所谓的观念[3]。让他们知道现代办公自动化软件,应包括哪些基本功能,还有这些功能的具体情况。并以一些实例来说明这些功能在现实系统中的体现,可以举例我校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其他国内、外出名的系统,让学生知道系统在实际运作。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上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现代的电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初期,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教师可以从学生所熟知的知识里提出问题,如大多数学生对如何上网很熟悉,但是并不了解其原理,不能上网了,是由什么原因造成,如何检查出错误等等,从这些问题出发,激发学生对网络的兴趣,对后面的原理性内容的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开设办公自动化领域前沿课题的专题讲座,有效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获取国际上最近发展信息。开设讨论课,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式学习,并适时的引导学生,完成点评工作。依托校园网,建设校内精品课程网站,可包含三个模块,新闻发布系统、论坛、在线测评。新闻发布系统主要是发布《办公自动化》课程的教案、课件及有关的信息等,实现开放式教学。论坛可促进教师与学生在线交流,解答学生的疑问,探讨共同关心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其它方面的动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在线测评,包括章节测试、专题测试和在线综合测试等方式,章节测试和专题测试可以帮助学生对具体章节和专题内容的掌握进行自测。在线综合测试可由服务器自动随机生成试卷,学生提交后能自动评分。而且网站中可收集与课程有关的优秀的国内外网站,为学生进行课程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的网络资源。在教学手段上,主要运用现代的电化教学手段。通过采用投影仪、幻灯机、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减少教师的课堂板书内容,节省时间增加课堂讨论内容;制作CAI课件,在课件中多引入动画、动态视频、声音等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观,使抽象的信息形象化,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3 实验教学环节的改革现在我校的教学大纲中都忽略了实验的环节,办公自动化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同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必须添加适量的实验环节,使到学生通过实验训练能更好掌握和深入理解办公自动化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并和实际办公环境结合起来,以便学以致用。办公自动化实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办公设备;计算机网络;OA系统设计。开设基础的计算机网络实验,例如双绞线的制作,Windows环境下的TCP/IP服务的配置和管理;利用学校的设备,让学生实地操作办公设备,如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等,观察它们的运作情况,并打开机器内部观察其结构;OA系统设计方面,可让学生写一份办公自动化系统设计书,写明如何实施,实施方案,功能模块等。另外,学生可以采用小组实验的形式,通过共同探讨和实践完成这类实验,从基础验证性试验、综合性试验、创新性实验直到能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实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过层次化的创新实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循序渐进地得到培养[4]。4 结束语通过对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的探讨,我们深切的体会到教学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在课程教学中通过运用现代的电化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实现师生中的有效互动,增强课堂的生动。参考文献:[1] 谭胜兰.办公自动化实用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2] 胡晓娅.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改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8(4).[3] 袁宜英.《软件界面设计》课程教改初探[J].大众科技,2008(5).[4] 乔维德.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模拟电子技术》情景探究式教改实验[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8(4).

与新年新味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论文中的参考文献该如何引用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一个构成部分,其引用原则是,用你自己的语言来总结其他作者的研究 发现,然后注明引用的出处。在一篇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论证自己的观点或者理念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别人已经研究过的内容,我们便不需要重复的实验研究,通 过参考文献的引用,便能简要的体现我们想要表述的内容。

但并非一篇论文的内容都由参考文献堆积便可,正确的选用参考文献至关重要。那么,我们在写作论文时参考文献怎么引用才合理?我们又该如何正确选用参考文献呢?

一、参考文献怎么引用才合理

(1)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较多,主要有专著[M], 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析出文献[A]等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期刊文章。

(2)引用参考文献的数量

一般学术文章的参考文献数量以20-40篇为宜,综述类文章的参考文献一般会比研究类参考文献数量多。除综述外,其他文章的参考文献超过40则说明相对于你的研究结果而言,讨论和前言部分所涉及的内容有可能过多,需要删减。

(3)参考文献正文中的引用格式

正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以不同的学校要求为准,但不外乎数字编号和人名。

数字编号比较简单,仅仅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给所出现的文献一一编号即可。万一中间需要添加或删除参考文献,后面的所有数字就会改变。如果我们手动录入参考文献,那是十分麻烦的。这时候就需要用到endnote软件或者其他相关参考文献引用的软件帮助。

还 有一种正文引用是人名的引用。一般而言,文献是一位作者的,直接写这位作者的名字即可;如果是两位作者,则这两位作者中间用and连接;若是三位或三位以 上作者,则输入第一作者的名字后面加et al.表示。由于et al.是拉丁文的“等”的意思,需要斜体,又是缩写,所以后面要加点号。

有时候正文中我们会提及作者的名字,此时参考文献的引用位置往往紧跟名字的后面。如It is reported by Li et al.[Li et al., 2010] that …….

(4)参考文献的内容与引文一致

引用之处的内容必须是出自所引参考文献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参考文献的题目来大致判断是否正确引用。那种驴唇不对马嘴的引用肯定是错误的,遇到这样的引用必须做出修改。

(5)尽量引用原始文献

好多学生为了省事,拿来一篇文献引用里面的句子的同时,再次引用这篇文章所引用的其他参考文献,这就是二次引用。二次引用的危害在于在引用过程中,肯定会有人曲解了原文的意思,一错再错,这跟以讹传讹的道理是相似的.。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查阅二次引用的原始文献,看原始文献是如何描述的,看引用的这句话是否符合原始文献的内容。确保无误的情况下再引用,才能避免错误引用。

(6)尽量选择较新的文献

这 一点不是绝对的,倘若我们写的这篇论文确实是早些年有研究,中断了一段时间之后,重新研究。这时难免会引用早些年的文献。再者,有的文献确实是经典的,提 出的理念至今都是说的通的,此时引用这些文献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毕竟这两种情况是少数,大部分的研究还是基于最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引用参考文献也 必须有几篇较新的参考文献,才能显示我们的研究的意义及重要性,特别是引言部分的描述。

(7)参考文献的档次

参考文献的档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咱们所写文章的档次。我们的引文大部分都是2-5分左右的文章,那么我们的文章差不多也可以发2-5分左右,当然审稿老师并不会注意这个问题,因为没人会一一核实你所引用的文献的影响因子。

二、如何正确选用参考文献

(1)避免选用脱离论文主题的参考文献

选 择参考文献必须紧紧围绕主题,为表现和论证主题服务。凡是能有力地说明、突出、烘托主题的就选用,否则就舍弃,这是选择参考文献的一个基本原则。有些论文 在运用参考文献时常常犯不忍割爱的毛病,将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参考文献,写进文章里,参考文献与主题脱节,影响了主题的表达。

甚至于有些论文只是为了体现论文的参考文献的新颖,直接使用了与论文主题无关的最新参考文献,这不但没能体现论文的参考文献新颖,反而是内容累赘、多余。

(2)选择参考文献不够典型

所谓典型参考文献,是指那些最有特征、最有代表性,能有力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能集中地表现论文主题的参考文献。围绕主题选材,但没有必要,事实上也不可能把与主题有关的参考文献都写进去,必须精选典型参考文献。

对于十分经典的参考文献,要考虑是否过旧,过旧的参考文献或者广为人知的参考文献,我们应该简要概述。即便是十分典型的参考文献,太旧或者已广为人知的参考文献虽然能论证我们的主题但是却让文章的内容显得不够新颖。

(3)选择的参考文献不够真实

论 文中用的参考文献只有真实,才有力量。所谓真实,是指参考文献确是客观存在的,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论文中所运用的参考文献真实,论点才站得住,才 有说服力。而有些论文选材不准,没有鉴别真伪,引用的历史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引文等等没有认真地核对,出现误差。

在引用参考文献的时候,对于参考文献的详细内容,我们要细心做到每个细节都不能出错,对于数字的摘写要绝对的准确,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原本准确无误的真实参考文献变成了错误参考文献或者非真实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般是写论文中所有参考到的文献。那么,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呢?下面我来教你写论文的参考文献。

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1.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

5.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出版日期.

6.科技报告:[序号]著者.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

8.报纸文章:[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9.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选择参考文献时应该注意的因素

通读备选参考文献并掌握研究范围

在最终确定你需要的参考文献之前,务必摸透每一篇文献的精髓。在信息化尚未如今天这般发达之前,论文作者一般需要亲自前往图书馆翻阅装订厚厚的过刊,并搞到副本之后方能决定最终需要的参考文献,最痛苦的莫过于还得通读全文。

不过,现在在线数据库资源已经非常发达,我们可以通过很多软件或者平台(比如EndNote、RefWorks或者 Mendeley)将可能需要的参考文献直接下载到自己的账户当中即可。

但不幸的是,很多论文所选择的参考文献和作者所讨论的课题相关性不大,有时甚至不存在相关性,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有一个早期的调查(Paper Trail Reveals References Go Unread by Citing Authors. DOI: )指出,论文作者真正通读过的参考文献数量只占所有参考文献数量的25%。

这种情况会对读者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比如说,读了你的论文的人会误认为那些与你所讨论研究课题不相关的参考文献有参考价值,因此这些不具备针对性和相关性的参考文献就被引用到了下一篇文章当中。

好好的文献本来与你无冤无仇,不适当的引用的话,你就会成为始作俑者。

使用正确的`引用格式

确保参考文献信息的完整,要包括作者姓名、期刊名以及分页等。与文献的原始发行版本进行比对,以核对信息的准确性。如果数据库中原版信息条目有误且被引用之后,这些错误信息就会像病毒一样扩散。

常见的引文格式有APA、CELL、Chicago、Harvard、MLA、Nature以及Science。下面我们就同一篇文章,列举出这七种引文格式。为了阅读便利,我选了一个较短的文章标题。

论文题目: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APA格式

Sitko, R., Zawisza, B., & Malicka, E.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CELL格式

Sitko, R., Zawisza, B., and Malicka, E.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Chicago格式

Sitko, Rafal, Beata Zawisza, and Ewa Malicka.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November): 33–43. doi:.

Harvard格式

Sitko, R., Zawisza, B., Malicka, E., 2013.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doi:

MLA格式

Sitko, Rafal, Beata Zawisza, and Ewa Malicka.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2013): 33–43.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Web.

Nature格式

, R., Zawisza, B. & Malicka, E.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2013).

Science格式

1. R. Sitko, B. Zawisza, E. Malicka, Graphene as a new sorben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rAC -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51, 33–43 (2013).

自引的管理

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引用自己发表论文作为参考文献的数量。我们心里都非常清楚自己的文章被引用的重要性,因为以前发表的文献提供的信息包括早期发现、实验程序以及与目前工作相关的分析。自引也可以帮助期刊的编辑、审稿人以及读者确定你目前发表的研究结果不仅仅是前期工作的增量推进。

但是作者自己发表的论文不应该占据所有参考文献的支配地位,将自引数量保持在20%至25%以下是比较理想的程度。自引使用过渡的话,你对h指数的功利心便昭然若揭。

比如一位教授的论文引用情况为,共发表了30多篇SCI论文,共被引用为455次,其中他引达432次,也就是自引为23次,他引率超过95%!应该说这个他引率很高。显然,过高的自引率不好,但是,过高的他引率就一定好吗?

高他引率可表示所开展研究工作受到关注或认可度较大,但同时也可能表示其研究工作的离散性大或系统性差。

因此,他引率可能并不是越高越好,至于多高的他引率才比较好,这可能与发表文章的数量和研究内容有关,难以定量推算,但从感性上说,对于发表一定数量论文(如几十篇以上)的作者来说,如果他引率高过95%,可能说明其工作的系统性不够好,如果他引率低于50%,可能说明其工作被别人认可度不高。

在“新”与“旧”之间取舍

这里要讨论的就是如何在开创性论文和目前渐进性论文之间做平衡和取舍。

时代久远的文章提供了概念的起源,会给创造概念、方法和分析的作者一定的信誉度。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近期发表的论文则体现了这个领域内的研究兴趣。

这里要为大家提个醒:如果你选择的参考文献全部都发表于十年前,则意味着你想研究的课题已经被淘汰了。

与新闻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如果参考文献是新闻,可算做“报纸文章”类,其格式为:[序号]□作者. 题目[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为空格。

新闻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现如今,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新闻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 王黎明. 区域可持续发展[M].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8, 04: 148- 156

2. 王德业主编. 区域形象浪潮[M]. 新华出版社, 1998, 06: 35- 39

3. 罗志英. 地区形象论[M].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7, 01: 66- 67

4. 禹贡, 常立新. 论区域形象识别系统—— 兼论常德区域形象设计问题[J].武陵学刊, 1995, 5: 100- 103

5. 赵定涛, 李丰. 当代宏观管理新课题——区域形象管理及其展望[J].预测,1997

6. 格伦. 布鲁姆等人著,有效的公共关系[M], 华夏出版社2002年

7. 斯劳拉.里斯著《公关第一广告第二》[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版

8. 王飞,冯年华,曾剐.区域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师,2006(3)

9. 陈先红. 基于关系生态管理的公共关系理论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36.

10. 李莉莉. 青岛荣膺最具软实力城市[ N ] . 青岛日报,2009206227.

11. 田书芹. 青岛城市企业品牌形象塑造的经验及启示[J ]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12. 何修猛. 现代公共关系学[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01

13.孙迎光, 韩秀景. 组织形象塑造[M]. 上海三联书店,2009,07

14.董璐. 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9

15.郑生勇, 乜瑛. 公共关系学[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01

16.刘晓辉,贵州发展休闲农业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2)

17.刘婵婵,孙秀茹,白玉华.区域形象战略研究—— 兼论广西区域形象战略[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18. 于光远. 地区形象设计与建设[N]. 广州日报, 1996- 4- 9

1、杨步国张金海著《整合一报业集团化背景下的报业广告经营》,2005年l月第一版,武汉大学出版社。

2、朱海松:《麦肯的方法》,2002年4月第一版,广东经济出版社。

3、黄升民等著:《数字电视产业经营与商业模式》,2002年第一版,中国物价出版社。

4、高振强:《全球著名媒体经典案例剖析》,2003年l月第一版,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5、钟海帆:《走进美国广电传媒》,2003年4月第一版,南方日报出版社。

6、曹璐胡正荣等著:《卫星电视传播》,1997年4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7、喻国明:《解析传媒变局》,2002年9月第一版,南方出版社。

8、郭庆光:《传播学教程》,1999年n月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张海鹰腾谦著:《网络传播概论》,2001年5月第一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10、周伟:《媒体前沿报告—一个行业的变革全景和未来走向》,2002年3月第一版,光明日报出版社。

11、郑保国:《论媒体经济与传媒集团化发展(论文集)》,2003年9月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胡正荣主编:《中国传播论坛2001一变动中的全球广播电视》,2003年8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3、冯广超方饪纯:《数字电视广告》,2004年2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4、周鸿铎:《电视节目营销策略》,2000年10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5、曾华国:《媒体的扩张》,2004年1月第一版,南方日报出版社。

16、米歇尔·森格特瑞:《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2000年,华夏出版社。

17、陆地:《中国电视产业的危机与转机》,2002年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8、周鸿铎胡传林刑建毅著:《传媒经济》,1997年4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菲利普·科特勒加里·阿姆斯特朗:《营销学导论》(俞利军译),1998年第一版,华夏出版社。

20、赵曙光禹建强张小争:《中国著名媒体经典案例剖析》,2002年n月第一版,新华出版社。

【1】阿尔文·托夫勒【美】.未来的冲击【MI.孟广均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2】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秦格龙【加】.麦克卢汉精粹【MI.何道宽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1

【3】菲利普·科特勒【美】.市场营销导论【M』.俞利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1

【4】桂敬一【日】.多媒体时代与大众传播【M】.刘雪雁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

【5】杰克·富勒【美】.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观【M】.陈莉萍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6】罗杰·费德勒【美】.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M』.明安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

【7】尼克·史蒂文森【英】.认识媒介文化【M』.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3

【8】马克·波斯特【美】.信息方式【MI.范静哗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

【9】萨尔坦·科马里【美】.信息时代的经济学【M』.姚坤何卫红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1

【1】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美】.传播学概论「MI.陈亮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11】伊丽莎白切尔【英】.企业家精神:全球化、创新与发展〔M】,北京:中信出版社,24

【121约瑟夫·斯特劳巴哈,罗伯特·拉罗斯【美】.信息时代的传播媒介「MJ.熊澄宇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2

【13】丁和根.传媒竞争力—中国媒体发展核心方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5

【14】杜骏飞.弥漫的'传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2

【15】黄旦.新闻传播学【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

【1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7】胡钮.大众传播效果:问题与对策【M】.北京:新华出版社,2

【18】金暗.报业经济学.【Ml.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2

【19】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Ml.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20】李良荣.新闻学导论【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1】凌昊莹.媒介经营管理【MI.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2

【22】刘海贵.中国报业发展战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6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3】骆正林.传媒竞争与媒体经营【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8

【24】陆小华.新媒体观〔Ml.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8

【25】陆小华.整合传媒:传媒竞争趋势与对策.四】.北京:中信出版社,22

【26】沙莲香.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7】邵培仁,陈兵.媒介战略管理【Ml.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3

【28】邵培仁.媒介经营管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29】孙燕君.报业中国【明.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2

【30】唐绪军.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31】吴飞.大众传媒经济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3

【32】喻国明.媒介的市场定位【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

【33】喻国明.解析传媒变局【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2

【34】喻国明.传媒影响力—传媒产业本质与竞争优势【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35】张国良.现代大众传播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6】张国良.新闻媒介与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1

【37】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38】赵曙光,史宇鹏.媒介经济学—一个急速变革行业的原理和实践【间.长沙:湖南出版社,23

【39】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外国新闻传播史【MI.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40】朱春限现代传媒产品创新理论与策略【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5

【41】朱春限传媒营销管理【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9:

【42】宋健武.竞争与融合闭.新闻与写作,28(l)

【43】朱丛艳,许冠英.论报纸的网络化生存【J】.新闻理论探讨,26(2)

【44】张丽萍.新媒体时代新闻业务形态的变革明.新闻实践,28(l)

【45】谢石山.正确估价网络媒体对报纸的冲击阴.湖南社会科学,21(4)

【46】靳更新.深度报道在报纸与网络竞争中的作用【J】.新闻传播,21(2)

【47】齐爱军,彭金凤.应对网络媒体—报纸寻求新的报道模式【J】.新闻记者,22(1

【48】任秋菊.左手办报,右手办网【Jl.青年记者,26,(24)

【49】严怡宁.美国报纸的网络化生存:优胜劣不汰【J】.中国报业27(5)

论文中引用网络新闻写参考文献的具体步骤如下:

我们需要准备的材料分别是:电脑、word文档。

1、首先我们打开需要编辑的word文档,点击打开“多级列表”,选择想要的编号类型。

2、然后我们点击需要引用参考文献的句子末尾,句号的前面。

3、然后我们点击打开引用中的“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择“编号项”,引用内容选择“段落编号”,之后选择相对于的编号,之后回车确定即可。

若引用网站上的文章,即电子文献,参考文献的格式为: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其中,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有以下几类: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M/CD]:光盘图书

[DB/OL]:网上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例如:

[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扩展资料

根据国家标准GB-3469的规定,通常以下列字母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1、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与新诗风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这个题目不知道怎么写,给你说下文献综述的格式吧: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毕业设计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必须是多样性,但总的来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综述题目;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总结;参考文献。 (一) 题目 题目要认真选取,保证字数不是太多,并且能够准确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 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限200字以内。摘要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创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公式和非公知的符号、缩略语。摘要后须给出3-5个关键词,中间应用分号“;”分隔。 (三) 引言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研究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在综述的引言(或者导言、介绍)部分要写清以下内容: (1)首先要说明写作的目的,定义综述主题、问题和研究领域。 (2)指出有关综述主题已发表文献的总体趋势,阐述有关概念的定义。 (3)规定综述的范围、包括专题涉及的学科范围和时间范围,必须声明引用文献起止的年份,解释、分析和比较文献以及组织综述次序的准则。 (4)扼要说明有关问题的现况或争论焦点,引出所写综述的核心主题,这是广大读者最关心而又感兴趣的,也是写作综述的主线。 (四)主题部分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文献发表的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引言部分所确立综述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主题内容根据综述的类型可以灵活选择结构安排。 主题的层次标题应简短明了,以15字为限,不用标点符号,其层次的划分及编号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不含引言部分),一般用两级,第三级上用圆括号()中间加数字的形式标识。 插图应精选,具有自明性,勿与文中的文字和表格重复。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 表格应精心设计,结构简洁,便于操作,并具有自明性,内容勿与正文、插图重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但不能用斜线和竖线。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五) 总结部分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与前言部分呼应,指出现有研究中主要研究方法上的优缺点或知识差距,若作者对所综述的主题已经有所研究,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六)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参考文献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要求不少于30篇。

初唐诗歌是唐代诗歌走向兴盛的准备阶段。初唐大致是指从唐初到唐玄宗先天时期(618-712)。初唐前期诗歌受南朝齐梁诗风的影响较大。贞观时期聚集在唐太宗周围的宫廷诗人虞世南、李百药等,他们的创作日趋宫廷化、贵族化,多是奉和应制之作,琢磨技巧,雕饰辞藻,齐梁积习犹存。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官体”,成为当时宫廷诗人创作的典范。初唐后期诗歌虽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但出现了新的转机。“四杰”的创作开创了不同于宫廷诗人的新诗风,在内容题材、审美追求和风格上都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文章四友”、“沈宋”虽也都是宫廷诗人,但对律诗的定型和成熟作出了贡献。陈子昂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转变唐代诗风的重要人物,他力反齐梁诗风,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的兴寄传统,并且实践了这个主张。总而言之,初唐诗歌显示了过渡和创新的特点。

在艾青的诗歌中最经常出现的基调就是悲剧色彩的,并且带有忧郁气质的。

艾青诗歌文学中的悲剧精神【1】

摘 要:在中国新诗的发展史上,艾青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

同时,艾青也是在郭沫若和闻一多之后起到了推动新一代诗风的诗人。

不仅在我国的诗坛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世界上还享有很高的声誉。

艾青的诗歌的风格是带有由于和悲剧的色彩的。

而在她的诗歌中这种摆脱不掉的忧郁也是构成艾青诗歌的艺术个性的基本要素。

这也被称为“艾青式”的苦难。

然而艾青的诗歌中为何充满了这种悲剧精神,我们将从本文中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艾青 诗歌 悲剧精神

一、悲剧精神来源的历史背景

在艾青的诗歌中最经常出现的基调就是悲剧色彩的,并且带有忧郁气质的。

在他的诗歌中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意向和句子:“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像哲学也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啊”(《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薄雾在迷蒙着旷野啊……”,“你悲哀而旷达,辛苦而又贫瘠的旷野啊”(《旷野》),在这诗中浸透了诗人的灵魂中永远摆脱不掉的忧郁气质,同时这也是构成艾青诗歌艺术个性的基本要素之一,可称之为“艾青式”的悲剧精神。

艾青在回忆自己的人生的时候,艾青说道,他是在一位乳母的怀中长大的,这位乳母甚至溺死了自己的女孩,来专门哺育艾青。

因此,艾青一直觉得自己的生命是抢夺了另一个孩子的生命得到的。

因此,这件事一直令艾青感觉到非常的愧疚和痛苦。

正是由于这样一段的特殊的经历,所以在艾青很小的时候就感染了农民的忧郁和苦难的气质。

后来艾青经常徘徊在巴黎的街头,一直过着近似于流浪汉的生活,而与此同时他自己又置身于一个疯狂的、怪异的、陌生的资本主义的世界当中,内心中饱尝着异国游子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中,艾青难免会产生一些非常忧郁的情感以及不断涌来的失落感都将孤身一人在异国的艾青淹没。

当他的这种情绪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正好这种浓厚的情绪与西方文学思潮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因此艾青就在这样的情绪之中找到了归属感,这也就能很合理的解释为什么艾青早期的作品之中充满着一种流浪汉式的“漂泊的情愫”。

后来在抗日战争打响的时候,艾青又辗转的回到了祖国,当他真实的站到了祖国的土地上的时候,看到那被鲜血染红的大地,看到那被战争所折磨的人民,艾青从此时深刻的理解到了在那土地上痛苦的重压,这一切眼前所见到景象都与他忧国忧民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契合,因此,从小就在他的体内所孕育的那种农民的忧郁的苦难的气质得到了新的升华。

而这种苦难的精神和忧郁的气质是渗透在作者的骨髓和心灵里面的,所以在他进行创作的时候,这样的气质就自然而然的表现在了他的诗歌中。

在这苦难的精神中不仅包含着艾青自身忧国忧民的情绪,同时还有他对祖国无比深沉的爱和深刻的眷恋。

更表现了是人对生活的忠实与思索。

二、在艾青的诗歌中经常出现的几个苦难的意象

(一)芦笛:被喻为一支忧郁的苦难之歌

艾青的一生为了祖国人民的苦难而感到忧心忡忡,他曾经为那些在土地上痛苦挣扎的人民呼唤呐喊过,同时写过那澎湃于心中的热气。

他用自己的心声,用自己的诗句来表达对于人民悲苦不堪的日子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太阳带以人民的温暖的感激,同时也渴求着黎明的到来。

作为诗人,艾青绝不仅仅是冷眼旁观着这一切,他想要和广大的人民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够成为人们最真实的呼声。

因此,可以这么说,在艾青诗中所体现的苦难悲伤的情感,并不是为了自己感到悲伤,而是为了人民的痛苦生活而感到悲伤和苦痛。

他的欢笑也不是因为自己的欢乐,而是因为人民迎来了幸福的生活。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前期的苦难精神风格的代表作。

由于艾青在幼年时期缺乏来自家庭的关爱,少年时又饱尝了在异国他乡流浪漂泊之苦,并且还有三年的囚徒生涯让他感到悲愤万分,以及中国民族面临着巨大的苦难,人民每一天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所有的一切,就成为了艾青心中苦难的基调。

这些血泪以及控诉就自然而然的流露在他的诗歌当中。

在这首诗中,艾青用了大量细腻的笔触,用了丰富的感情和口语化的语言将这些经历以及蕴藏在心中深深的情感娓娓道来。

凄楚地叙写了自己的身世经历,并怀着虔诚而深切的情感,回忆了自己深爱的乳母大堰河生前的凄苦和死后的悲凉。

表现了诗人“对于母性的不幸的人的爱”,对自己家庭所属地主阶级和整个不公道世界的强烈不满和诅咒。

(二)土地:深沉而又悲伤的苦难恋曲

艾青诗中最让人感到震撼人心的部分,并不仅仅是他对于自身命运和社会不公所表现出来的单纯的忧郁和伤感,而更多的这种为了国家民族深切的关怀,为了人民所遭受的苦难而感觉到万分痛苦的精神。

与艾青之前的“土色的忧郁”与:农民式的忧郁“相对应的是对于时代的苦难和民族的苦难所表现出来的忧郁和伤感。

特别是在《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诗中,艾青多次吟诵,表达了对于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反复的倾诉着民族的苦难与不幸。

中国的路,

是如此的崎岖,

是如此的泥泞呀。

……

饥馑的大地,

朝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授的

抖的两臂。

在这里,诗人用一种比拟的方式,表达出了一种对于现实深沉的哀思。

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人民的思考,他用极富暗示以及象征的手法先是铺陈了一个极其悲伤的基调,然后再带给人悲伤和暗示。

希望能用这种方式让那些还在沉睡的人民意识到现在生活的痛苦和苦难,让人民能够觉醒,来打破这样的局面。

并且在艾青的诗歌中还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让人们在这样的苦难之下仍然能看见未来的美好。

艾青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观点是“苦难比幸福更美”。

这种对苦难美的追求,正是一个伟大的人民诗人爱国深情、民族忧患意识的最终体现,同时这也是诗人面对苦难的时候的误会的选择。

他说,“最伟大的诗人,永远是他所生活的时代的最忠实的代言人;最高的艺术品,永远是产生它的时代的情感、风尚、趣味等等之最真实的纪录。”

参考文献:

[1]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二十五章,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艾青《诗论》,引自《中国现代诗论》上篇第361页,花城出版社1987年版。

[3]艾青《艾青诗选》第1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4]艾青《艾青诗选自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艾青诗歌悲剧艺术的特点【2】

摘 要:艾青的诗歌悲剧形象具有“刚性美”。

这一美学大量地经常地体现在具有悲剧色彩的诗篇中,这种创作出来的抒情形象,常常是豪迈壮阔,具有时代英雄的豪气和魄力。

具有“立体感”。

艾青的抒情诗常常通过一个富有典型性的生活片段,或一个场景,甚至只是一个人物的肖像,把悲剧冲突表现出来。

具有“理想化”。

艾青作为一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诗人,其笔下的悲剧性抒情形象,更多地被涂上了理想主义的色彩。

关键词:艾青诗歌;悲剧艺术;刚性美;立体感;理想化

读艾青的诗,常常会产生一种神圣的崇高感,情不自禁地要为艾青诗中所表现的献身精神和乐观主义深深感动,从而产生一种与艾青诗中的抒情形象一起慷慨悲歌,或者为光明,为事业,为理想而赴汤蹈火的高尚情感,得到一种心灵的净化和感情的升华。

本文就此,对艾青诗歌的悲剧艺术作一初浅探讨,看看他的诗歌悲剧艺术有哪些特色。

一、诗歌悲剧形象的“立体感”

艾青在用抒情诗表现悲剧时,常常通过一个富有典型性的生活片断,或一个场面,或一个情景,甚至只是一个人物的肖像,把悲剧冲突表现出来。

这实际上是借用绘画和雕塑的一些艺术手段。

艾青早年学画,他非常懂得“仅用一人特征,一句话,就能够把你写上十来本书也无法表现的东西生动而充分地表现出来” 的道理。

他说“一首诗是一个心灵的活的雕塑。”他正是借用了姐妹艺术的一些长处,在抒情诗中表现悲剧的。

他主要用如下三种方法达到悲剧形象的立体感。

1.善于用富有典型性的生活片断来表现悲剧冲突。

《吹号者》是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

这首诗作者没有详细地具体地写吹号者的一生,而只写了“他”在一天中的战斗生活以及他渴望战斗、忠于职守,最后殉身于崇高事业的一个片断。

这个片断是用一种浮雕的手法来体现:

我们吹号者

以生命所给与他的鼓舞

一面奔跑,一面吹出了那

短促的,急迫的,激昂的

在死亡之前决不中止的冲锋号

……

他被一颗旋转过他的心胸的子弹打中了!

他毅然地倒下去

没有一个看见他倒下去

他倒在那直到最后一刻

都深深爱着的土地上

然而,他的手

却依然紧紧地握着那号角

――《吹号者》

这种立体感就非常形象地体现了悲剧冲突,以吹号者为代表的正义和勇敢倒毙在敌人的邪恶的子弹下。

2.善于用一个场面或一个情景来表现悲剧冲突。

这种手法在艾青诗中可以说俯拾即是。

请看脍灸人口的《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象刀切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这首诗描绘礁石面对海洋的狂暴而巍然屹立的情景,是惊心动魄的。

艾青在写礁石的这种悲剧性格时,并未展开大海和礁石之间的矛盾冲突,仅用一个电影特写般的镜头,就把礁石的这种悲剧性格充分地立体化了。

3.善于用人物的肖像来体现悲剧冲突。

大堰河的肖像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再如描写乞丐:

在北方

乞丐用固执的眼

凝视着你

看你在吃任何食物

和你用指甲剔牙齿的样子

在北方

乞丐伸着永不缩回的手

乌黑的手

――《乞丐》

这是一幅出色的肖像画,它把乞丐饥饿、困顿、卑琐的悲剧性格用那只“伸着永不缩回的手”来体现。

这种用质感很强的肖像画体现悲剧性的手法,在艾青是相当娴熟的。

二、诗歌悲剧形象的“理想化”

艾青是一个很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诗人。

艾青笔下的悲剧性抒情形象,更多地被涂上了理想主义的光彩。

他们个性中英雄的、崇高的因素被提到了首要的地位,而人的性格的个别特征被推到了次要的地位。

在这些悲剧形象身上体现出来的战斗性和乐观主义精神,正是作为革命的现实主义者艾青的人格的体现。

他把自己的献身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完全糅合进他笔下的悲剧形象中去了。

他自己曾这样评价《吹号者》:“《吹号者》是比较完整的,但这好象只是对于‘诗人’的一个暗喻,一个对于‘诗人’的太理想化了的注解。”这首诗的最后一节充分体现了乐观主义精神和追求理想的执着信念: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