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农业科技开发杂志官网

发布时间:

农业科技开发杂志官网

在我们当前的社会中,科学和技术是两个经常被联系在一起的名词,以至于社会上很多人都把二者合起来当成一个“高大上”概念。科技=科学+技术。通常人们认为科学是大学、研究所等非盈利的机构要做的事情;而技术是企业、公司等经济领域的各单元要做的事情。然而,就20世纪后的科技发展而言,科学和技术并不总是泾渭分明。例如,产业中时常提到的“研发”二字几乎成为不可分割的单个名词,以至于其中的“发”到底是“开发”还是“发展”,似乎也没有特别清楚的约定俗成。

在格外讲求科研成果产业化,提倡产业升级,以及高科技投资创业的当下,“科技”和“研发”都成为炙手可热的名词。我们的社会资源,除了一部分投入基础科学或者其他“纯科学”研究(“纯科学”和基础科学涵盖的范畴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大多都是和所谓的“科技”有关。然而对这些时髦概念的理解和使用却有很多混乱、矛盾之处,不仅影响进行社会资源配置的科技产业决策者和投资者,也影响到了科技工作者个人的人生事业抉择。故而要有个清醒的认知,澄清概念和误区。

厘清名词概念,并非本文的主旨。只是作为更深入讨论的基础,不得不“必先正名乎”。作为舶来品的科学(Science)和工程(Engineering )两个名词的意义是较为清晰的,我国教育界也早有来源于欧美苏大学教育体系的根深蒂固的 “理科”和“工科”之分。科学是探究自然现象背后的机制和联系。而工程则是利用综合的科学理论和知识为解决应用领域的问题而发展起来的系统理论和方法。这二者有自己的研究体系。

技术(Technology),本意是手工技艺一类的东西,对应于科学。这个概念并非舶来品。相反地,古代中国是众所周知的技术煌煌大国,且不说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等四大发明,都江堰大运河等古代水利工程、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都是我国古代技术领域的杰出代表。传统上,技术所对应的产品一般不是高大上的那种,比如铁路,船舶,而且并不强调应用前沿科技和前沿理论,因此也不要求技术的设计者和承担者必须接受过系统的工程学科教育。

现在常常把Technology一词译为“科技”,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现代社会的新技术,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科学和工程的知识而不是秘不示人的祖传绝技。这样“科技”这个汉语名词,就有了两个英语名词对应,一个是狭义的“技术”(technology),另一个是较为广义的“科学和技术”的综合(science and technology,我国很多“科技大学”校名中的“科技”属于此类。)本文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科技”指的都是这种狭义的技术,而以“科学和技术”表示二者的综合。

概念的清晰并不影响实际中的模糊。诺贝尔奖是技术领域的人设立的,奖励的是科学。但是得奖的贡献也有很多是属于技术范畴的,比如晶体管、蓝光LED、以及基因测序技术等。实际上,今天社会对科学和技术两个对立概念之间的分界模糊化,联系固化,反应了科学界整体对技术的越发重视。也就是说,现今的大量的“科研人员”实际上是狭义的“技术工作者”,他们的“科研作坊”的主要目的是以有限的资源做出某种产品指标,而不是解释一种自然现象。

除了文字概念的正名,这样的讨论意义在于:这个狭义的“科技”,遵循的是和科学不同的发展和管理模式。不管是传统的“技术”也好,现代的“科技”也好,本质并无区别。“技术”被请入传统的以神学、哲学和科学为主的大学校园,只是强调和促进了科学对于技术进步的作用。除了国防军事领域,科技的承担主体仍然是校园与研究所围墙之外的社会产业。产品的研发仍是企业行为,要遵循市场规律。

现在政府鼓励科研成果的转化,社会创新,科研人员下海创业。科研作坊培训出来的技术工作者,即使是终身留在研究机构,了解一个创新型社会中,技术人员的角色、工作性质、市场价值和面临的风险回报,也会对工作和个人职业发展有所裨益。

技术的终极评价是市场。科学能够推进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而技术一旦被市场抛弃就完全失去存在的意义。今天我们谈论科技人员的市场价值时,往往脑海中设想的典型情形是已经有了成熟的产品和市场,已知利润空间可观(或者有明确的战略价值),因而吸引投资者高薪挖来懂得know-how的技术专家,做出类似产品,以较低的价格出售。这里没有市场培育的成本,技术人员的价值在于能够大大节省产品开发的资金和时间成本,十分显著。

然而这并非创新型的技术开发。近代以来,工业化是饱受外敌坚船利炮欺凌的中华民族超越一切的民族意志;随之而来的工程技术发展,都有明显的追赶模仿、填补空白的特征,技术路线已知,市场风险小。今天,这一进程仍未结束,但是市场创新性技术研发已经提上日程,成为影响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事业。

一个典型创新型社会企业的研发活动,有着“研(究)”和“(开)发”两个性质非常不同的方面。

开发是利用已有的资源,以实质性的投入,在设定的时间完成产品开发的预定目标。这个目标包括性能和可制造性(成本、生产周期和可控性等),可能是阶段性的。与科学研究的探索性质不同,企业产品开发非常像以有限兵力完成一项军事任务。作战的成败决定开发组成员甚至是整个企业的命运。即使在非常优秀的领导组织之下,失败的可能性仍然很高。

很多情况下,一个产品开发的成败,并非仅仅取决于技术优劣。有强大市场能力和技术影响力的企业可能推出技术上差一些的产品,通过不断完善而最终获得商业成功。由于技术之外因素的显著作用,资金和市场资源的价值占比扩大,产品的完整开发过程包含了市场培育和产品市场之间不断的互动,技术人员需要不断调整对自己角色功能的认识和价值期望。除了成功的回报之外,失败是更常见的结果。传统上我国社会的科技开发活动主要在体制内或者少数有实力的大型企业中进行,科技人员的物质生存和事业发展(职称,级别的提升)都有较好的保证。

而一个社会最活跃的技术创新动力,恰恰来源于众多的生存率很低的小微公司。

在一些小型的科技公司中,产品“开发”可能集中于初级阶段,其目标是将阶段性的成果出卖给更大的公司接盘,请后者完成后续阶段的开发工作。这样的公司的“开发”工作往往很接近研究所大学中的一些科研活动,区别仅仅在资金的来源和成果的归属。

一个社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机制支持不断流动的科技人员的个人事业发展前景,或者仅仅是最基本的物质生存保证,也影响科技人才群体对于创新和风险的态度。

建立创新社会,需要有系统性的价值评估和实现体系,即在技术、人才和资本层面要建立相应的市场体系。而这又要求技术和资本对科技研发的不同阶段和相应的不同性质有清楚的认识。

目前只是对产品进入市场之后的阶段有比较成型的认识(营收、市场占有率,等等)。比如说,初级阶段的开发风险最大,成功率最低,单项投入资源也最少,其目标设定管理和适合的技术人才类型也有自己的特点。社会需要对这一类的研发有广泛的关注,这包括对其知识产权的尊重和扶植,促使大企业和资本为减少未能掌握关键知识产权的风险而广泛投资初级阶段的开发;不成功的研发资料数据如果能够通过市场实现社会共享,不但可以减少社会整体资源浪费,还可以促进实现研发价值,减少风险,提升投入意愿。在自然科学研究中,无发表价值的研究工作主要通过研究者之间的私下交流而共享互益。在市场科技领域,应当有更好的机制。

与字面的意思不同的是,企业研发部门或者说研发活动中的“研(究)”,与纯科学研究甚至是研究院所一般的技术研究,则有天壤之别。

小的科技创新公司并无实质研究工作,或者说研究工作在确立开发项目时已经在科研机构中结束,之后完全是在市场上赌成败。而一般中型以上企业研发部门的研究,其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高前述技术开发活动的成功率,在技术上保证企业的生存,稳固和提高其市场地位。我们听到的一些大公司研发人员做出偏离这一目的基础性突破传奇故事(例如IBM研究人员对高温超导的突破),只能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例(例如贝尔实验室在某个时期进行的大量前瞻性研究工作),或者个别研发人员瞒着上级私下进行的个人行为,绝非常态。

如果说“开发”可以比喻为军事单元的作战行动,那么“研究”则是通过情报搜集分析,外交的纵横捭阖,以及其他相关资源和分遣调配,保障具体的战斗、战役获得胜利。

具体说来,“研究”的主要的工作有:对相关产品市场中技术动态的分析,从公开的偏基础性的研究结果,到竞争和潜在竞争对手的动态(专利布局和产品新闻发布,涉及技术资源知识产权组合的并购等);通过合作、联合等行为,广泛接触、利用外部社会资源,以最少内部资源引导促进社会进行前期基础性的研究进展,为后面自己进行具体实质性的开发进行有利铺垫;确认自己的技术积累,专利布局和具体的实质性开发的方向。

很多情形下,一个企业的研究部门的初期前瞻性研究的数据结果,往往是和同行共享的。如果评估认为进展水平已经到了实质开发阶段,(比如依靠内部研发资源两年内可能开发成功推向市场),就会完全保密。同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专利、技术机密等}。 除了自己内部团队的开发,也经常采取并购其他小公司的方式,获得技术。这种几乎纯粹是基于技术前景的估值并购,很大程度上是研发部门“研究”提议的结果。而各种方式获得的各种阶段的技术,只有一部分得以继续开发,在相对成熟时投入市场。

在很多情况下,占据市场绝对主导地位的企业,可以封存已有技术,完全控制相关市场技术发展的时间表,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具有技术主导地位的大企业的研究活动,其目和效果的可能恰恰是阻碍推迟社会技术的进步。只有在受到来自竞争者压力的时候,才拿出封存的技术产品投入市场,保卫自己的市场地位。一个明显例子是半导体芯片业中,以AMD公司为代表的竞争者出现后,刺激了处理器产品的升级换代。在很多情形下这些竞争挑战,一般地来自于试图以创新技术产品挑战主导企业固有优势的中小微企业。

从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企业的研发部门的“研究” 与“开发”有很大的不同,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完全不同。需要有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积累,了解诸多相关领域的科学和工程知识手段,尤其是新出现的技术可能;有完整的工业制造和开发经验,同时还需要对市场的深刻理解。

一般情况下,产品技术的开发,并非完全由企业自己当前的技术和制造资源完成,还需要考虑市场的因素。初代产品的成功可以收回资金和应用反馈,等于是借市场之力一起完成产品的研发;同时并购等因素对产品开发活动的影响也非常显著。曾几何时,笼罩技术领导者光环的明星主导企业以百分之几的营收从容研发新产品,期待市场和消费者喝彩,然而这个为一代人所熟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尽管大企业和投资者对新技术广泛采用广种薄收的策略降低风险,但是一些发展迅速的高科技领域(手机,通讯等)全球性主导大公司更替迅速,长期存活率低下,体现了技术、产品和市场互动的复杂性,即使掌握相当资源也难以确保长期生存发展。

我们可以以半导体IC行业的摩尔定律来体现技术发展的典型景象。摩尔定律的首要实质不是对技术发展进程的研究结论,而是一个行业公认的开发规范。有了这样的规范,半导体产品结构设计、工艺和设备商才能够减少开发投入的盲目性和风险,处理合作和竞争的关系。这样的规范才是技术领域“研究”的首要课题。而目前谈论得很多的一些所谓后摩尔时期的替代技术,实际上是还完全处于前瞻性探索阶段,需要产业界广泛的合作和巨大规模的投入,离产业开发实质开发阶段还有很长的路。与之前的摩尔时代是完全不同性质的工作。

科学研究的历史和规律,本身也是一门专门的学科。它影响着社会对科学研究的投入、管理和人才培养的模式。但是对市场环境下的科技创新,还缺乏系统研究。同时也缺乏对市场领域的科技人才的评估和培养体系。高层级的科技投入决策评估程序制度,是否能够充分提高决策的质量,降低盲目性,并无确定证据。市场的技术创新,对于所有其中的业者,仍然是一个粗放多变、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无序性,生存率很低的适者生存的丛林式生态;在近代历史上,重要的工业企业集中了一个国家工业技术资源,是其工业实力和综合国力的象征和体现;而现在,面对强大的金融资本,工业资本优势不在;仅仅是技术研发决策失误,就可以使得一个重要工业领域的主导企业消失。从社会整体看,这样的生态是意味着技术和资本等资源的优化组合,还是某种相当程度资源浪费,也需要研究量化评估。

撰文 | 何钧

何钧,北大物理系毕业。主要在海外半导体工业界从事器件工艺和设计研发工作,领域包括集成电路、MEMS、化合物半导体(砷化镓、磷化铟,氮化镓和碳化硅)微波、光电和功率器件。现为国内某上市公司研发部总监。

本文刊登在《今日科苑》杂志2016年1月刊《评论》栏目,首发于“科学家”公众号

阅读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科学家”公众号(微信号:kexuejia2016),查阅历史内容

技术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方法原理,是指人们利用现有事物形成新事物,或是改变现有事物功能、性能的方法。技术应具备明确的使用范围和被其它人认知的形式和载体,如原材料(输入)、产成品(输出)、工艺、工具、设备、设施、标准、规范、指标、计量方法等。技术与科学相比,技术更强调实用,而科学更强调研究;技术与艺术相比,技术更强调功能,艺术更强调表达。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遵循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技能和手段的总和,但是也需在实际中多多练习才能掌握。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 1977 年版的《供发展中国家使用的许可证贸易手册》中,给技术下的定义:“技术是制造一种产品的系统知识,所采用的一种工艺或提供的一项服务,不论这种知识是否反映在一项发明、一项外形设计、一项实用新型或者一种植物新品种,或者反映在技术情报或技能中,或者反映在专家为设计、安装、开办或维修一个工厂或为管理一个工商业企业或其活动而提供的服务或协助等方面。”这是至今为止国际上给技术所下的最为全面和完整的定义。知识产权组织把世界上所有能带来经济效益的科学知识都定义为技术。中文名技术;外文名 Technology;拼音 jì shù;本质科学知识。当技术的使用在现代社会无所不在,一套共同的特性可以用来现代技术上。许多的作者,如 McGinn(1991)和 Winston(2003)列了下列一些关键的特性:复杂度,指大多现今的工具都很难以了解的特性(即需要一连串对制造或使用的事先训练)。一些较相对简单使用,但却相对困难去理解其来源和制造方法,如餐刀、棒球及高加工食品等。另外也有很难使用且很难理解的,如拖拉机、电视、电脑等。依赖性,指现今工具多依赖著其他的现代工具,而其他的现代工具又依赖着另外的其他现代工具的事实,不论是在制造、使用上面。例如,车子便有一巨大且复杂的制造及维护工业持撑著。而使用也需要有一复杂的公路、街道、高速公路、加油站、保养厂和废弃物收集等设备。多样性,指相同工具的不同类型和变异。想象今日所存在的众多汤匙和剪刀。即使是更复杂的工具也通常有许多的形状和样式,如建筑起重机或挖掘机。普及性,规模,指现代技术的普及。简单地说,技术似乎在每一个角落。它支配了现代的生活。另外,规模亦指许多现代技术计划的范围,如手机网络、因特网、飞机航行、通讯卫星及其对地球上人们的影响。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加强对农业科技开发工作的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针对农业科技开发的特点,制订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农业科研院(所)、高、中等农业院校和各级技术推广单位等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以下简称科教机构)的科技开发工作。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农业科技开发是指科教机构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的有偿服务、生产和经营活动。第四条农业科技开发工作,以应用本单位的科技成果、技术、人才为主,亦可引进先进、成熟技术(含科学知识、技术信息和方法)消化吸收后进行开发。科技开发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同时兼顾本单位的经济效益,以增强科教机构的实力、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第五条农业科技开发工作,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涉及保密和国家安全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第六条各级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鼓励和支持科技开发,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相应政策,协助疏通科技开发所需资金与物资渠道,协助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对农业科教机构申请生产、经营自己培育、引进并经过审定的试验成功的优良品种种子、疫苗,凡符合条件的应发给许可证。第二章农业科技开发工作的管理第七条农业科技开发工作要实行技术合同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规定签订合同,明确科技开发的形式、技术经济标的、权利、义务、债权、债务等。技术合同当事人双方认为有必要进行鉴证和公证的,可向技术供方所在地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农业科技开发的技术合同,须向技术合同登记机构办理登记手续。第八条农业科教机构依法持有(所有)的科技成果,由单位组织开发,任何个人进行开发或转让时,必须经本单位授权。第九条农业科技开发项目的经费收支,按财务制度分项核算,按有关政策规定提取奖、酬金,并接受财务监督和审计。第十条农业科教机构可根据需要和条件,设立科技开发管理机构,组织和管理本单位的科技开发工作。第十一条农业科教机构要注重科技开发、经营人才的培育,通过人才流动或培训,逐步建立一支有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技术开发、经营队伍,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应主要根据科技成果转化的经济效益和实绩。第三章农业科技开发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第十二条农业科技开发主要包括下列方面:(一)为各级政府农业科技攻关、工程建设、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工作的决策提供技术咨询或解决技术关键;(二)按有关规定生产和经营各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禽、鱼、果树、蔬菜、食用菌、花卉等种子、种苗、种畜、种禽,以及农副产品贮藏、保鲜、加工装备及其产品;(三)各种饲料(饵料)、肥料、农药、兽药、疫苗、诊断液等技术配方、使用技术及其产品的开发经营[疫苗限省级以上农科院(所)和高等农业院校自己研制的产品];(四)接受有关部门委托进行新品种、新材料等的计量、测试、化验、分析、鉴定,以及接受委托研究、规划设计或新产品的技术开发;(五)结合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经营相关的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等农业生产资料;(六)为有关部门和生产单位提供农业技术经济信息,进行情报和检索服务,新技术资料的翻译与整理以及计算机的开发应用服务等;(七)接受有关部门和生产单位委托进行技术培训等;(八)根据本单位优势和其他有利条件开展的其他科技开发工作。第十三条农业科技开发的形式主要有: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入股联营、兴办技术经济实体、建立科研生产联合体、组织技术开发集团等。第四章农业科技开发的费用、收入分配和税收第十四条农业技术及其开发产品的价格除国家规定的价格外,实行市场调节,技术交易双方可根据技术研究开发成本、难易程度、应用后的社会经济效益、使用期限以及分享成果的权利和承担的风险责任等因素议定,支付方式由双方商定。第十五条农业科技开发应按照国家科委、财政部颁发的《科研单位会计制度》和经济核算制的规定,进行成本核算。第十六条农业科技开发收入在扣除成本后,即可按规定提取酬金。但从农业研究开发周期长、社会效益大而本单位直接收入较低的实际情况出发,酬金比例可提高到30%左右。对在老、少、边、穷地区进行的扶持性质的科技开发,政策上应给予优惠,适当提高酬金比例。

是的吧,上次发表的论文评职称时还用上了的。

农业工程技术杂志官网

1、全国一、二级农业和生物学术性刊物上发表的相关文章,有权威;下面刊物发表有经常性。2、《中国蔬菜》双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2326/S邮发代号82-131。3、《农产品加工·学刊》与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贮藏分会合办,特聘...山西省农业产业化协会 编辑单位: 《农产品加工》杂志社 社 长: 樊亮云 主 编: 张成龙 4、农业部 主办单位: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编辑单位: 《农业工程技术》杂志社 社 长: 王应宽5、《果蔬贮藏加工》由《广西轻工业》编委会主编。

农业类核心期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湖南农业大学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河北农业大学学报、作物学报、中国水稻科学、麦类作物学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灌溉排水学报、农业机械学报,等等。

一、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56年9月,是经中共江苏省委文化教育部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

据2018年11月《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官网显示,《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第九届编辑委员会(2018年—2023年)共有顾问2人、编委52人。

二、浙江大学学报

浙江大学学报由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A辑:应用物理与工程、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B辑: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组成。

三、麦类作物学报

《麦类作物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作物学会联合主办的麦类作物学术专刊。

据2018年12月《麦类作物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麦类作物学报》第五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学术顾问12人,委员57人。

四、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全国唯一的一种有关油料作物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79。

五、农业工程学报

《农业工程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

1985年,《农业工程学报》创刊;2000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05年,改为月刊;2012年,改为半月刊。

据2018年4月《农业工程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农业工程学报》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有委员120人、海外委员18人、顾问委员15人、编辑5人。

《华北农学报》(双月刊)《农业现代化研究》《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双月刊)

农业工程技术多长时间网上可查,在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杂志官网注册投稿,稿件审理状态随时在线查询。农业工程技术杂志审稿速度还可以,2个多月,审稿速度跟你做的领域有关,观察思考方面还是比较快的,杂志属于中等水平。

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社官网

刊名:农村经济与科技Rural Economy and Science-Technology主办: 《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社;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周期: 月刊出版地:湖北省襄樊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7-7103CN: 42-1374/S邮发代号: 38-206现用刊名:农村经济与科技创刊时间:1990 《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是农业综合类中文科技期刊,创办于1990年,月刊,大16开,内文64页。本期刊由《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社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是学术探讨和论文发表的权威刊物之一,是湖北省省级农业经济科技学术刊物,万方数据系统、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全文收录期刊来源期刊。融知识性、理论性、指导性、权威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可读性强,转载率高,深受广大专家、学者及作者、读者的好评。 《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是湖北省农科院主管,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与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社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类农业科技期刊。国内刊号CN42-1374/S,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7103,邮发代号38-206。本刊侧重对农村经济与科技热点问题的研究,探讨国内外农村经济与科技发展新动向,关注“三农”问题,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撑,为振兴农村经济献计献策。 社长:李光河主编:李浩 主要栏目有:农业基础科学、农艺·园艺、植物护理学、水产养殖、林业科学、农业工程、资源与环境科学、畜牧·兽医、食品科学、农业经济(含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管等问题研究)栏目,涵盖了农业科技、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简介你看书页面的后面就能看到了

合作经济与科技期刊好。合作经济与科技期刊和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两个都是经济类的期刊,《合作经济与科技》质量要高一些,当然价格也要高些。《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由河北省供销合作总社主管,河北省供销合作总社与河北省供销合作经济学会共同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创刊于1990年,是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主管,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社主办的专业性学术刊物。

农科技杂志网站

全国农业核心期刊 中国农业协会主管

《中国农业科技》杂志是由科学技术部主管、中国农业协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业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0364;国内统一CN 11—3908/S。办刊宗旨:主要刊登农牧业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论文: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耕作栽培•生理生化;植物保护;土壤肥料•节水灌溉•农业生态环境;园艺;贮藏•保鲜•加工;畜牧•资源昆虫;兽医;综述与专论;研究简报;简讯等。全面反映我国当前农业领域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成果。为广大农、林、牧、畜、渔等科研人员,展示和交流农业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搭建平台。本刊内容丰富、印刷精美、雅俗共赏,集理论性、指导性、前瞻性和实用性于一体,读者遍布国内外农林牧渔企事业单位及城乡各地,在全国农业系统有较高知名度,权威性强,内容包含农、林、牧、畜、渔等各种农业类学术稿件,是发表论文的理想刊物。

《中国农业科技》杂志社的网站是可以打开的,但是是非法刊物,它没有国际和国内期刊号,这是正规刊物必需的

《中国农业科技》杂志是由科学技术部主管、中国农业协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业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0364;国内统一CN 11—3908/S。 中国农业科技网是中国市场学会农业科技市场发展委员会的官方网站。《中国农业科技》是一款Android平台的应用。应用介绍中国农业科技手机平台是国内领先移动互联网手机应用。

林业科技杂志社官网

中国公众科技网 全球华人科学网 新能源门户网站 中国科学技术网 学生科技网 中国科技成果网 北方科学技术网 中国应用技术网 科技日报网 中国科技论文网 中国科技研究所 中国科技协会网 辽宁科技信息网 科技中国网 中国食品科技网 中国科学馆网站 西安科技信息网 中国农业科技网 上海科技网 中国建设科技网 绿盟科技信息网 中国电子科技网 国家科技项目网 林业科技网 中国科学奖励网 联合科技信息网 中国金属科技网 上海青少科教网 城乡建设网 中国科技合作网 中国农技入户网 中国科技统计网 中国科学教育网 科技杂志社 中国航天科技网 科技兴贸信息网 海口科技信息网 江山科技信息网 安徽科技网 中山科技信息网 国家科技奖励网 科技部落信息网 中国天津科技网 科技资讯网

本刊于1987年3月由国家林业局科技司与南京林业大学创办。创办的目的就是要改变当时学术性期刊偏多而真正面向林业生产的技术指导性期刊偏少的局面,改变当时重学术研究轻技术推广的状况,办一份真正属于林业生产一线科技工作者自己的刊物。为此,提出了以“面向全国、注重开发、推广成果、服务生产”为宗旨的办刊方针,并提出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编辑指导思想,逐步形成综合性广、实用性强、信息量大的编辑特色。本刊报道内容范围包括:经济林、用材林、防护林、园林绿化以及木竹材加工、人造板制造方面的最新成果与经验,同时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如最新专利的介绍、科技鉴定消息、林木种苗信息等。本刊适合于从事林业科研、技术开发、生产经营、行政管理等各类人员阅读参考,同时对木材加工企业、林业院校的师生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本刊为双月刊,大16K,120页,全国公开发行,国内刊号CN32-1160/S,国际刊号:ISSN1000-8101,邮局发行代号28-103,单价:10元/册,全年60元,逢单月25日出版。欢迎各位读者到当地邮局(所)订阅,若订阅不便或错过征订期,亦可直接向本刊发行组订阅。本刊地址:南京市龙蟠路159号《林业科技开发》杂志社邮编:210037 专论综述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经验经营管理地方林业产业开发风景园林 江苏省一级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主办单位:南京林业大学主编:施季森ISSN:1000-8101CN:32-1160/S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龙蟠路159号南京林业大学内邮政编码:210037

陕西林业科技期刊很好。《陕西林业科技杂志》注重性、学术性,努力做到风格清新、雅俗共赏,创刊于1973年,经新闻总署批准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CN61-1092/S,创刊以来一直是各种农业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