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地理课堂目标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地理课堂目标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在校时间的80%都是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度过的,因此,它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 如何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密切师生关系,共建和谐课堂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我们老师要注重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联络感情。 我认为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初中地理对于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它要求学它的人有敏捷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严密的逻辑分析、表达能力。在地理课上,要耐心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而这两种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掌握的,所以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对其不明白的地方要耐心指导、讲解。学生如果一时犯错,不要激动,给予其犯错的机会,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慢慢改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地理当中慢慢成长。 随着社会民主进程的加快,学生对平等的渴望远远甚于其它群体或组织,老师要从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做学生可以信赖的朋友。作为学生,理解老师,尊重老师,要虚心的学,取老师之长补己之短。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都处在一种融洽和谐的气氛中,相信这样的课堂应该是高效率的。 二、协调学生关系,发展和谐课堂 人们常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而在很多外国人的眼中,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一群中国人就是一条虫。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人单打独斗能力很强,而合作互助能力欠缺,这与我们过去课堂中过于强调独立思考有关。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学生间的关系应体现:平等、互助、合作、竞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这就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重点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在地理课堂上,我们总能发现部分优生是教师的“宠儿”,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的“主角”,而大部分学生则是学习的“配角”。因而在同一堂课上,天赋高的学生往往比天赋低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假如这种“不和谐”充斥着我们的课堂,将影响大部分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同学积极地互助学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兴趣贯课堂,让学生感到有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较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或负担过重的感觉。兴趣贯课堂是课堂上教师自始自终凭借课堂动态生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活动等有意义的信息或技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怎么做呢? (1)灵活的运用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教师要千方百计创造情境,创造机会,引发学生求知欲,唤醒学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以地理课为例,课的预习阶段:可用疑问启思、练习启疑等方式激趣,使“课伊始,趣味生”;课的展示阶段:可用任务分配、讨论交流、亲身示范、比较对照、举一反三等方式激趣,使“课正行,趣正浓”;课的反馈阶段:可用向他挑战、质疑问难、讨论延伸、系统提高等方式激趣,使“课已尽,趣犹存”。教师呈现信息技能有意义,学生对上课富有亲切感,怎能不激起内心的涟漪,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2)多样的教学手段。 地理课程有其特殊性,一堂课大部分时间是在读图,我也经常和同学们说:“学会了看图,你就学会了地理。”抽象的地图,对于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犹如一道鸿沟,而长时间的读图,也会产生审图疲劳。因此,必须创设条件,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运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上台表演地球的公转、自转;用橡皮泥或泥土制作山地不同部位的形态示意图;动手绘制七大洲的轮廓图并剪下自己动手拼图;充当天气预报员,预报天气;通过辩论,了解人口增长过快或出现负增长带来的利与弊,从而认识看待事物需看到它的两面性,这些都远比让学生对着那一张张呆板的平面图来得形象、生动、有趣。 (3)幽默的教学表达 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并给人以启迪,其主要表现在老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适时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和有效。有时面对学生的差错,也不必声色俱厉,幽默地纠错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比如,在“地图上的方向”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我发现学生总是把“东、西”说成“右、左”,把“南、北”说成“下、上”。有一次当学生说:“北京在益阳的上面,广州在益阳的下面”时,我突然走出教室,然后回来跟同学们说:“老师刚才出去看了一下,发现我们这跟其他地方一样,上面是天空,下面是大地。”全班哄堂大笑。当下次再有学生说上面和下面时,全班竟然一起说:上面是天空,下面是大地。这样一来二去,终于使学生领悟到:上下左右与东西南北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4)学生的主动参与 现在的地理课堂应全方位交给学生。预习时,学生或阅读,或沉思,或讨论,或请教,找重点、析难点;展示时,学生或陈述,或补充,或归纳,或表演,即分工,又合作;反馈时,学生或提问,或反思,或挑战,或总结,成系统,共提高。学生参与了,被肯定了,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空前高涨,大胆质疑、自主探究,孩子们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习也变得异常的快乐和轻松。 实验研究表明,课堂教学在高兴、愉快的情绪中进行,学生当堂的学习效果比一般情绪下的学习效果要高得多。因此,要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就必须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地理课程这三个因素协调相处,使之和谐。和谐,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更是我们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

地理教学模式对地理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架起了地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地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地理论文 范文 一:学伴互助式地理教学分析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有优势。但时代在发展,学生在成长,如果教师及他(她)的 教学 方法 一成不变,就会使其劣势凸显出来,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势必要进行课改,但是改向何方,怎样改,有很多先锋已经进行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也有各种各样的效果。详细记录了在课改过程中的观念、做法、 反思 ,很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课改;学伴互助;地理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常常是通过以下教学模式来进行的:(1)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被人们称为“满堂灌”或者叫“填鸭式” 教育 ,这种教学模式是最常见的。(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这是“满堂灌模式”的一种变形。这些教学模式有优势,但是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扼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潜能的发挥。在传统与新兴的矛盾冲突中,学校领导站位高,思想新,提出了我校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义不容辞首当其冲进行课改。在我的地理课堂上,确定为问题导学—学伴互助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

课改首先是理念的改变,要改变传统的思想,确定以生为本的课堂。学生学习的地方过去叫学堂,现在叫学校,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定教,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主导,要做好导的工作,定位应该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随机生成的课堂才是真实的、精彩的,有生命力的。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这是合作学习的优点,但是合作学习也存在弊端,人数较多的小组在进行学习和展示时,通常是一人做主角,其他人做配角。所以我校的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选择两人为一个学伴小组。

二、学伴之间角色的定位

我校的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是以两个人为一小组(特殊情况也可三个人组成小组),这两个人互为学伴,优势突出一些的被称为“学长”,成绩弱一些的被称作“学友”,他们之间是朋友、伙伴的关系,比起“师傅”和“徒弟”,学生的心理上舒服了很多。学伴的组合不是固定的,一个阶段以后会进行微调。

三、问题导学

(一)导学题的编制

1.导学题的设置具有指导性。初中的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的能力不是很强,需要引导,导学题则相当于这节课的脉络,把大块的课文分解为小的问题,将图片融入课文,引导学生顺着脉络,紧扣知识的重难点去分析去思考。

2.导学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具体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来进行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要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精练,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难,纠正错误,完善认知结构。

3.导学题的设置不能离开图。地理课堂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图多,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设置的导学题目也不能离开图,地图功能十分巨大,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4.导学题的设置要体现 学习方法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这个培养是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把学生养成“看到新知,联想旧知;应用已知,探究未知”,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了,在没有我们设置的导学题时,他们也能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这才达到了我们的目的。所以在设置导学题时,应更多地思考: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

(二)问题导学-学伴互助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我在课堂上,先出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然后出示导学题,使学生在自学课本时有一个抓手,在自学过程中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主学习,第二阶段是课改的中心,学友向学长汇报自学情况,学长指导学友。学长不会的内容可以与其他小组的学长交流,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巡视指导。自学结束,以学伴为单位进行展示,一般是学友回答问题,学长评价,学伴自己也可以根据情况而定谁来回答。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必再重复,教师根据巡视以及学生展示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重点知识师生交流完毕,一定要留出当堂训练的时间,巩固学习成果。

四、课堂评价

在学伴互助的课堂上,学长学友是一个学伴小组,他们共同学习,但展示的时候主要由学友来进行,学友展示的好,说明学长真正起到了帮助的作用,二者共同加分,如果学长单独回答展示,则没有学友得分高,这一点对于学友的激励是很大的。除了关注学伴们在展示时的表现,其实更重要的是注重学习过程中对学长学友的评价和鼓励,观察学伴之间是否和谐互助,否则还应进行调整。

五、效果初显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凸显出来:学生能够做到由被动地听老师讲转为主动的学,从旁观者变成了拓荒者;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了,有了展示自己的空间,从旁听者变成了演讲者;成绩不太理想的学友有了在课堂上表现、表达的机会,而这些原来都是被学长统领着;学长由回答问题的踊跃者,成为了小老师,有了质的变化,他们不仅能够完成课堂的学习内容,还得到了更高层次的锻炼。当然我的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还在摸索与改进中,但是作为教师在经历了课改之后,有了对比,更加坚定了我将课改之路走下去的决心,放手也是一种爱,我甘愿做他们的铺路石,送他们走向更远的前方,而不仅仅是教给他们如何去应付考试。

参考文献:

[1]__刚.我们的课改.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4.

[2]范志国.初中地理教学评价.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

[3]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2.

地理论文范文二:初中乡土地理教学研究

摘要: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拉近学生与地理之间的距离。本文主要针对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关键词:乡土地理;初中;地理教学;运用

初中地理主要就是让学生对自然环境以及一些人体和自然规律进行认知学习,所学的内容和实际生活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地理学习涉及到的内容比较抽象,一些学生感觉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无法融入到地理学习中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些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了乡土地理的元素。所谓乡土地理也就是利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学习。

一、结合乡土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比不上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先要让学生对于地理学习产生兴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结合自身熟知的事物进行学习。由于自身对于乡土地理比较熟悉,所以从心理上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强的自信心,加上乡土地理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可以真实感知到的,能够看见和感受到的事物,更会让学生产生熟悉感。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和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地势和地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乡土地理开展教学,提问“在自己家的附近都有哪些特殊的地方是小的时候最喜欢去的”。一些学生可能会说“山坡上,因为张家口的山还算是比较多的,所以家附近的小山就成了小伙伴玩乐的地方。”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张家口的山比较多呢?”学生可能就想到与地理相关的丘陵地形,联系张家口的实际情况,能够感受到地形对于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推广开去,中国还有很多其他的地区,不同的地形对于当地的人们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让学生对中国地形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想要知道其他地区人们生活的地形环境是怎样的,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乡土地理,进行德育素质教育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学习的内容与自身的实际生活并没有太大的联系,这些地理知识和自身的生活有着遥远的距离感,因此学习的兴致并不是很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融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家乡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有清晰的了解,在学习与自身生活相关的内容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由于每个学生对于家乡都会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对于家乡发生的变化也会格外关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总之,以乡土地理作为学习的载体,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神奇魅力,通过一些真实事例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比如,在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北农村地区的环境以及土壤比较适合棉花、辣椒等作物的生长,所以当地的人们因地制宜地发展这些农作物的 种植 ,取得了很好的收益,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引进了五彩棉花的种植,更是使得农业种植提升了一个层次。这样的实际发展状况让学生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同时也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分析,为自己的家乡开发一些新的农业作物,以带动当地的农业发展,表达自身对家乡的热爱。

三、开展乡土实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学习和感受地理知识,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调查探究,涉及到人文、地理知识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乡土地理进行分析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还能够对当地的地理环境有更清楚的了解。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探索的同时,能够对教材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时,其中包括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的学习,如果根据教材进行笼统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乡土实践,对当地的土壤状况以及水利资源状况等进行实际的分析调查,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当地的土壤、水资源进行取样调查,通过实际的学习分析 总结 当地的资源状况。从本土地区的资源状况着手,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当前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这样的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融入乡土地理知识,让学生对熟知的事物进行分析理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君政.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张德海.让地理融入生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的感受[J].教师,2013(3).

[3]陈雪梅.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才智,2014(17).

地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大学地理论文范文

2. 大学地理论文

3. 地理教育论文

4. 初中地理教育论文

5. 地理调查报告范文3篇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从构建 高效课堂 入手,使课堂教学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高,进而满足初中地理教学需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初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现状研究 》

摘要:研究性学习与地理教学相辅相成,但是当前研究学习顺利开展面临一些障碍。本文对主要问题进行归纳 总结 ,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地理教学现状与对策

研究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学习是为了接受知识,而知识创新离不开研究。研究性学习可以将二者有机整合[1]。但目前学校 教育 中将学习与研究分离,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创新。这样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兴趣自然衰减。如果能在地理学习中加入研究性学习,则将极大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有助于学生 学习 方法 和能力全面提升,也有助于课程情感培养。

一、问题

目前研究学习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存在很多问题。调查研究并归纳梳理,发现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

1.课程未开设或开设不足

根据笔者对本区几所学校的调查发现,目前地理教学实施中主要存在研究性学习课程未开设,已开设的存在开设课时不足,或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开设,或每周仅安排一两节课时等情况,未能针对单一学科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更不用说地理学科。

2.研究性学习指导不到位

由于大部分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胜过能力培养,因此缺乏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指导。课堂由教师掌控,学生是受动者[2]。学生确定研究课题的方式不科学,且大部分课题由教材、学校或教师直接给出,尽管学生会从中挑选,却少了自主探索、选择确定研究课题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仅限于完成作业,忽视研究过程。

3.研究性学习评价方式不完善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或多或少地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研究结果评价未给予足够重视。学校忽视对教师指导工作的评价,这样学生对开展工作的程度与效果缺乏清醒认识,影响研究效果。

4.学习时间安排与会考时间安排存在矛盾

由于会考与地理研究性学习时间上的冲突,师生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应付考试,同时时下盛行的主副科观念使地理学科不受重视,更不会重视研究性学习在地理中的应用。5.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资料、设备资源由于我区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比较落后,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家庭对教育的投入也比较欠缺,导致学生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必要资料与设备缺乏,影响研究进度与效果。

二、对策

1.开齐开足地理研究性学习课程

由于升学压力,学校对研究性学习课程未开设或者安排课时不足,加上初中阶段地理成绩不纳入录取总分评价,使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困难重重。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教育观念,认真督促检查学校研究性学习开展情况,将任务落实到学校和教师个人。

2.科学指导、规范选题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是学生从教师统一制定的课题中选择,学生不能体验“发现问题”的过程。

3.完善评价过程与方式

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完成情况如果未加以监督评价,则将对学生后续研究产生阻碍,严重影响学生研究主动性。学校不应一味强调应试教育,而应重视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不仅将其当做任务。确保评价至少具备过程与结果评价两部分,根据学生研究成果与既定目标进行对比评价,并可采取个人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

4.合理安排课时,优化教学流程

调查发现,有的学校为完成教学进度、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挤占研究性学习课程课时安排。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当前存在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学校和教师都有责任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抽出相应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符合新课标理念,还贴合现代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3]。

5.培训师资、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与保障力度

访谈发现,大部分教师没有受过研究性学习培训,也没有指导过研究性学习。很多师生认为开展研究学习所需的资料、设备及经费缺乏。由于电脑房开放时间有严格规定,限制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因此,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研究学习师资培训,购买开展活动必需的书籍、器材,定时开放电脑房。同时,学校应大力与周边社区、单位对接,为学生开展研究学习提供资源。目前,研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开展还面临很多问题。但是,教师只要有梦想、有担当、勇于挑战,就能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将有助于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地理新课程研究性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6.

[2]林培英,陈澄.初中地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5.

[3]马明,等.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田.教育探索,2005(6):29-30.

《 初中地理教学效率提高方法探析 》

摘要:地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新课标课程对地理的要求从曾经的了解变为今天的理解和应用,使得地理教学内容增多。但是很教师的 教学方法 依然不能完全满足当今社会对学生地理知识的需求。因此,如何提高初中的地理教学效率成为了如今正在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地理;效率;教学效率

一、研究背景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近年来,国家对初中地理的教学要求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状况也得到相应的改变。但是,有些学校的教学现状并不显得十分乐观,他们的教学方式依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初中生地理能力的要求。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地理能力得到相应的增强就显得迫在眉睫。

二、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学生充满好奇心,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很多初中学生并不了解地理,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不高,厌恶地理。这致使这些学生的地理成绩不够优异甚至跟不上平均水平,影响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二)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随着近年来新课标教育的推进,多数教师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要完成新课标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核心,围绕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并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学生积极的 学习态度 和正确的 思维方式 。但是,依然有很多教师没有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他们的思想传统、陈旧,依然沿用曾经的传统方式授课,致使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影响了学生的成绩和发展。

(三)学生学习方法存在不足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优秀的学生应该具有正确的学习方式。在教育改革之后,很多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找到了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式。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缺陷。有些学生课上不认真听讲,在他们看来,书上的内容看懂记住就相当于学会了一切,可他们全然不知书本只不过的一种工具,上面的知识是不足够为学生培养出强大的地理思维能力的。也有一些学生课上听课了,课下却不完成作业,他们只注重课上的教师授课,不注意课下自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和领悟。

三、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恰当应用多媒体。

恰当的多媒体教学可以深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实际上是一门生动形象的学科,图形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教师应该以此为出发点,恰当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备课时,在网上找一些相关的图片美景或小视频等,像导游一样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对这些地方充满向往。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一些贴合所讲内容的动画,更形象生动地引出课堂所需要讲解的内容。

2.提倡学生互助合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另一个方法就是组织学生互助合作。团队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之心。如果我们可以恰当运用他们这一点,通过互助合作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力思考,不断探索,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即将讲解“拉丁美洲”一课时,教师留作业让学生组成团队搜集相关于拉丁美洲的图片资料等,学生就会自己分工搜集不同方面的不同资料,激发他们对这个地区的学习兴趣。

3.适当应用游戏教学法。

在初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因为种种原因课堂上犯困或者走思等,这时,教师如果可以适时地制作出一些相关的游戏,就可以使学生清醒并且聚精会神地完成游戏,也更有助于教师的讲课。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两组学生进行猜国家游戏,一队人说出相关的风俗习惯、城市、种族等等,另一对人进行国家的猜测。这样既使学生课堂清醒、认真听讲,也能加强学生已学知识的温习,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二)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如今的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应该围绕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这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刻不容缓。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需要按步骤进行的,否则定会事半功倍。(1)充分了解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学习地理的规律,了解学生所做所想,认识到学生的疑惑和不足,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2)打造良好关系。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解答疑惑,了解学生所想,从自身出发,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2.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给爱学的学生打造出一个优良的学习空间,也可以带动不爱学习的学生一起学习。这既有利于好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加优异,也有利于较差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极大地帮助了所有学生的学习进步,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3.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初中地理是一门较为灵活的学科,授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而且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1)直观的教学手段。地理的研究内容很多时候都是直观、可观测的,因此,很多时候教师应该采取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丰富多彩性。

(2)生动、活泼的教学法。生动活泼的教学法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深刻,提高教学效率。

(3)注重新旧知识点结合。采用结合新旧知识点的方法,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据知识点的温习和记忆。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

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还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这个科目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初中生尚处在成长发育的时期,他们并不是十分了解自己,不一定能够正确快速地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地帮助不同的学生,研究他们的不同之处,帮不同的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地理的方法。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总结 经验 、不断摸索,寻找更好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为国家培养出具有一定地理能力的优秀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周慧.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评价[J].地理教育,2005(1):35.

[2]叶汝坤.基于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6):229.

《 初中地理教学探究式学习方法探析 》

摘要:作为初中教师,在教师学生地理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在为国家培养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学校教育需要有创新意识,地理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方案就是创新教育的一种体现。体验式学习教学方案适应我国教育大环境,适合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并且学生在体验中可以强化自己的认知能力与思考能力。所以,初中地理体验式教学方案是顺应当前教育模式的一大热潮。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初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法

1地理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探究式学习是一个整体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探究

式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开放探究式学习活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联系身边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以及获取应用知识的能力。探究式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参与、合作探究,形成一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教学方式。

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的学习使学生对学习地理失去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地理实践能力。

2探究式学习的优点

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升每位初中生的地理科学素养,而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提高初中生的地理科学素养离不开探究式教学,因此,应将探究式教学引入初中地理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从而给初中地理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在实践活动中搜集资料、获得知识,提高了地理学习效率:

探究式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探究,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搜集资料进而解决问题,从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知识,由于学生是自己发现问题,然后查资料或讨论得出的答案,所以更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发现我们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变化,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这样他们就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我们的环境会产生如此严重的问题呢?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在阅览室、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进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从中获得了知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增强了地理学习效率和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探究式学习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现象的原因和事物间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知识。探究式学习构建的是一种开放的、促进自己发展的、创造能力的环境,提供了多条获取知识的机会。同时,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学习精神。

3怎样把探究式学习引入到地理课堂

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转变观念是很重要的。美国著名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指出学生学习的本质:“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过去,不少教师把教学的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这样做其实把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忽略掉了。因此,广大初中地理教师应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来武装自己,做到与时俱进,这是把探究性学习引入地理课堂教学的关键。同时也要提高科研素养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做一个地理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研究者、开发者、指导者、合作者。依据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主要途径和设计要求,把探究式学习引入初中地理教学,属于课堂探究。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需要通过提问、讨论、演示等途径完成,这些活动的设计要求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探究性提问: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而且大多数提问的是记忆型的问题,

探究性讨论:

探究性讨论的问题具有开放性,这样会刺激学生萌发富有新意的联想,从而促进他们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发展,同时,探究性讨论重视小组合作,强调学生整体参与课堂。让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要他们重复教科书,参加讨论的学生,不必考虑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恰当,而是要求全体学生都平等地参与其中。成功的探究性讨论,有赖于教师精心设计讨论题,恰当的指导和帮助。选择什么样的问题作为讨论的主题关系到讨论能否取得理想的结果。例如:在讲“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这部分内容时,在对比分析基础上,说明区域内存在着自然、人文地理方面的不同,并根据材料讨论,归纳出主要地理差异,然后提出讨论题:请根据学过的内容,讨论时西北地区好还是青藏地区好,开展这种讨论题,事先要有充分准备,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引导让学生了解西北和青藏的优势、劣势并存的客观性,这样的讨论学生比较感兴趣,收获颇多。

探究性演示:

演示也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课堂探究途径,探究性演示应着眼于以归纳的方式进行,它是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容易引起学时思考、观察、分析并作出假设。另外,探究性演示更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及教师的指导作用,但不能取代学生的演示.探究式学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探究式学习特别注重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原则。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教师培训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陈澄.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第一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

[3]朱雪梅.从新课程标准谈地理实验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年02期

有关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推荐:

1.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2.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3.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4. 有关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5. 初中地理教育论文

6. 初一地理教学论文

7. 初中地理结业论文

8. 中学地理教育论文

朋友们好,你们想从我提供的网站上找几篇参考论文,真心希望你们有。如果你不满意我给你的一些网站,你也可以找到自己的,祝你好运!中文免费论文地址集1,综合类1,蓝韵论文,范畴比较完整。2、学生大论文中心3、蜜蜂往无忧论文网,范畴很完整。图4。纸张下载中心,全方位。5.征文帝国

跆拳道课堂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跆拳道以其变幻莫测,优美潇洒的腿法著名于世,被世人称为踢的艺术,这是跆拳道区别于其它格斗术的一个重要特点。跆拳道的腿法讲究变化多样和灵活多 端,对人体的柔韧性,大脑反应的灵敏性,身体运动的稳定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它是对人体机能和体能的综合考验。 跆拳道实战中脚踢进攻时一般使用的部位包括脚前掌,脚趾,脚背,足刀,脚后跟,脚后掌(脚跟底部)。利用这些部位可以进行站立踢,跳动踢,助跑踢,转身踢和飞踢等不同形式有踢法进攻,而且每种 踢法踢击的部位各有不同。实战过程中,运用脚踢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如对方所处位置,暴露的部位,防守的姿势以及双方的距离,选择不同的踢法。脚踢时要利用步法保持身体的平衡,并有效接近对方做出踢击动作。注意两臂的防守。踢击完成马上回到准备姿势,准备下一次的进攻和防守。腿的回位动作要快,以免被对方抓住或抱住。脚踢的练习方法主要是靠平时用各种腿法踢击悬挂的沙袋,经过反复练习提高踢的力量,速度和高度。 (1)前踢:实战姿势的基本姿势开始。右脚蹬地髋关节向左旋转,双手握拳置于体侧;同时,右腿以髋关节为轴屈膝上提。当大腿抬至水平或稍高时,关节向前送,向前顶,小腿以膝关节为轴快速向前上方踢出,力达腿尖,整条腿踹直。踢击后迅速放松,右腿沿原路线弹回,将右脚放置在左脚前面仍成实战姿势。 动作要领:膝关节夹紧,小腿放松,要有弹性;往前送,高踢时往上送;小腿回收与前踢的速度一样快。主要攻击部位有面部,下颏,腹部,裆部。前踢亦可用于防守。将前踢发力部位由脚尖改换为脚跟时,前踢动作就变为前蹬动作,动作方法要点相同,只是脚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2)侧踢:实战的基本姿势开始;右脚蹬地右腿以髋关节为轴屈膝提起,两手握 拳置于体侧;随即左脚以前脚掌为轴外旋180度,髋关节向左旋转,右腿以膝关节为轴向前蹬伸,右脚快速向右前上方直线踢出,力点在脚跟。发力后没起腿路线收腿,放松,重心落下(原处或向前均可),再次回到实战姿势。动作要领:起腿时大小腿,膝关节夹紧;踢出发力时头肩,腰,髋,膝,腿和踝成一直线;大小腿直线踢出,原路线收回。侧踢动作的主要攻击部位有膝部,腹部,肋部,胸部和头面部。 (3)后踢:实战姿势开始,转身后腿后撤背对对方。重心后移至左脚右脚蹬地后屈膝提起,右脚贴近左大腿,两手握拳置于胸前;随即左脚蹬地伸直,右脚自左大腿内侧向后方直线踢出,力达脚跟。踢击后右脚沿原路线快速收回,成实战姿势。动作要领:起腿后上体和大小腿折叠收紧;后踢时动作延伸要长,用力延伸;转身,提腿,出脚动作连续一次性完成,不能停顿;击打目标在正后偏右。后踢动作的主要攻击部位有膝部,腹部,裆部,胸部和头面部。 (4)下劈:实战姿势开始。右脚蹬地,重心前移至左脚。同时,右腿以髋关节为轴屈膝上提,两手握拳置于胸前;随即充分送髋,上提膝关节至胸部,右小腿以膝关节为轴向上伸直,将右腿伸直举于体前,右脚过头。然后放松向下以右脚后跟( 或脚掌)为力点劈击,一直到地面,成实战姿势。动作要领:腿尽量往高,往头后举,要向上送髋,重心往高起;脚放松往前落,落地要有控制;起腿要快速,果断;踝关节要放松。劈腿的主要攻击部位有头顶,脸部和锁骨。 (5)勾踢:实战姿势开始。右脚蹬地重心前移,右腿以髋关节为轴屈膝上提,两手握拳置于体侧;左脚以前脚掌为轴外旋180度,右腿以膝关节为轴继续向前上方伸成直线,顺势右脚的脚掌用力向右侧屈膝鞭打,顺鞭打之势上体右转,右腿屈膝回收,右脚落回原处,成实战姿势。动作要领:提膝,伸直,右侧屈膝鞭打动作要连贯快速,没有停顿;击打点在体前偏右侧,以脚掌为击打点;左脚旋转支撑在保持平衡,踹击后迅速将腿收回。摆踢攻击的主要部位是头面部和腹胸部。 (6)后旋踢:实战姿势开始。两脚以两脚掌为轴均内旋约180度,身体随之右转约90度,两拳置于胸前。上体右转,与双腿拧成一定角度。右脚蹬地将蹬地的力量与上体拧转的力量合在一起,右腿继续向右后旋摆鞭打,同时上体向右转,带动右腿弧形摆至身体右侧,右腿屈膝回收;右脚落到右后成实战姿势。动作要领:转身旋转,踢腿连贯进行,一气呵成,中间没有停顿;击打点应在正前方,呈水平弧线;屈膝起腿的旋转速度要快;重心在原地旋转360度。后旋踢攻击的主要部位有面额和胸部。 (7)推踢:实战姿势开始。右脚蹬地,重心前移,右脚以髋关节为轴提膝前蹬,用右脚脚掌向前蹬推,力点在脚掌,推力向正前方。动作要领:提膝后尽量收紧膝关节;重心往前移,利用身体的重量和力量;推的时候腿往前伸展,送髋;推的路线水平往前。推踢的主要攻击目标是腹部。 (8)横踢:实战姿势开始。右脚蹬地,重心前移至左脚,右脚屈膝上提,两拳置于胸前;左脚前脚掌碾地内旋,髋关节左转,左膝内扣;随即左脚掌继续内旋至180度,右腿膝关节向前抬至水平状态,小腿快速向左前横向踢出;击打目标后迅速放松收回小腿。右腿落回原地成实战姿势。动作要领:膝关节夹紧,向前提膝,尽量走直线;支撑脚外旋180度;髋关节往前顺,身体与大小腿成直线;严格注意击打的力点在正脚背;踝关节放松,击打的感觉是"面团","鞭梢"。横踢攻击的主要部位有头部,胸部,腹部和肋部。 (9)跳踢:指先跳起使身体腾空,然后在空中完成各种踢法的攻击技术。跳踢包括旋风踢,双飞踢,腾空后踢,腾空劈腿,腾空后旋踢,跳步横踢等多种方法,是跆拳道高难技术动作,在实际的教学篇中将专门进行分解教学和介绍练习方法 初学者,一般配以白带,学习跆拳道的紧基本的礼仪和基本知识。通常,跆拳道修习者在获得黑带资格之前,都被称为初学者(色带)。初学者可以参加一个月举行一次的“晋级考试”。如果考试合格便能晋升一级

跆拳道心理学基础。。。我也不是太懂啦,不过,跆拳道里有很多类块,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可以写啊!腿法、品势都可以啊

呵呵 实验数据能提供啵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关于跆拳道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我国女子跆拳道优秀选手训练实施研究2、跆拳道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的特点及训练方法研究3、浅谈跆拳道的电教化实施4、青少年跆拳道训练方法探究5、跆拳道运动员快速力量的提升策略研究6、体育游戏在跆拳道教学中的作用7、跆拳道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及调节方法的研究8、跆拳道竞赛的电子化研究9、提升高校跆拳道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10、跆拳道业余训练对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目标的研究11、刍议跆拳道教学对学生创新型人格的培养12、协作教学法在高校跆拳道教学中的运用探微13、跆拳道礼仪对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14、跆拳道"人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15、跆拳道品势侧踢技术训练方法实验研究16、跆拳道录像审议的发展方向探索17、浅谈跆拳道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状况18、跆拳道馆的发展对高校跆拳道社团发展的启示19、太极拳对跆拳道主项学生非智力因素影响--基于稳定性的视角观察20、高校跆拳道教学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与应对建议思考

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研究论文摘要

民办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 大学英语 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

论文摘要: 时代要求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掌握较扎实的英语知识,而且能应用语言。而民办大学的学生自觉性相对缺乏,大学英语教学班额大,教学时数不足,教学硬件设施相对不足,不能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在这种情形下,大学英语教学需要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探讨了综合教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经倡导了很多年,但是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依然是“主体”,“不厌其烦”讲授知识,传授技能,学生或听,或“置若罔闻”。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之所以普遍存在,是有其原因的。对于教师而言,课堂上的一切都可“按部就班”,容易操控;对于学生而言,由于长久的应试教育的熏陶,他们已经习惯了老师讲,自己听。他们对于老师的评价常常是“课堂上讲得很仔细”,“教了我们很多的语言知识”。笔者曾经作过试验和调查,对某个单元让学生先预习课文,在课堂上只带领学生分析篇章的构造,欣赏美妙的表达,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分析写作特色,然后让学生自己归纳语言点,并对语言点进行检测。最后对于这种教学方式作者做了调查,结果是:在预习阶段和课后语言点自己归纳阶段,不能真正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比例较大,访谈时学生表达的愿望是希望老师详细地讲解语言点,甚至有学生说教师应该深挖某些重点词的知识和用法。如果老师不讲解语言点,就觉得没学到什么东西。

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授法效果如何呢?笔者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难忘的经历,在大一新生上第一单元的课文时,笔者“深挖”过reference这个单词,告诉学生此词有“提及、涉及”之意,还有“查阅”、“推荐人、推荐信”等等之意,当时给他们举了很多例子,学生听得认真,几乎所有的人都做了笔记,表现出很满意的样子。可是四个星期之后学生在一篇阅读文章中碰到了这个单词,在阅读文章中其意为“推荐人、证明人”之意,结合语境是很容易读懂的,可是一个中级班(笔者所在的学校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共分2个级别中级班和高级班,中级班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几乎没有学生能回答出其意思。这一经历引起作者对教学的反思,大学生如果还停留在等待教师传授阶段,那么大学对其没有多少意义。学生应该在运用中学习知识,或者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未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一、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宗旨

所谓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的结构方式[1]。笔者在这里所探讨的是课堂教学模式,即在课堂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的结构方式。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好的课堂教学可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理念,好的学习方法,锻炼学生的各种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特别是大一新生的课堂教学直接影响着他们在课外的自主学习。民办大学虽然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不断在提升,但是存在的突出矛盾是课时不足及班额太大。民办大学的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尤其是听说能力差,特别缺乏自主性,且教学硬件设施不足。在这样的条件下,没有实效的课堂教学,是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锻炼能力的。笔者曾在10级第一学期结束时做过一次问卷调查,“经过一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你的英语水平是前进了还是后退了,原因是什么?”在3个班的32份回收的有效卷中,竟然有21位同学回答退步了,在这21位回答退步的同学中,几乎都提到了退步的原因是英语学习时间相比高中太少了,课外活动太多,也没太多精力在课外学习英语。究其原因还是学生的自主性太差,英语学习就指望少而又少的课堂学习。在这种情景下,课堂教学就显得弥足珍贵了,教师需要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促使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所以笔者将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寻找适合民办大学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10级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课题。

我们的改革宗旨是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采取各种措施促使学生慢慢学会规划课外英语学习,长期坚持课外自主学习,自己主动通过一定途径获取知识,能够主动创设一定的语言学习环境听、说、读、写,并能将所学语言主动进行应用,将以“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一)小组合作

实践和研究证明,大班教学环境中小组合作是最有效的教学管理方式。组内合作、组际竞争对个体的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在10级第一学期结束时,笔者在3个班32份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对于问题“你认为你们小组在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吗?”持肯定回答的有30份,这说明93%的同学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对他们的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笔者也做了访谈,发现那些组长认真负责,小组活动开展得好的组员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认可度很高,他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能为他们创造一定的英语应用语境,能够让组员互相督促互相鼓励等,是英语学习较好的组织方式。笔者所研究的教学模式都是基于小组合作的环境进行的。

(二)规划和计划

规划指长期的,比如一个学期的整体规划,计划指短期的,比如以一个单元为限的短期计划。在学期之初,将所有需要同学们在本学期完成的听说读写的各项任务全部告知学生,将资源包括课本和补充资源全部交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整体审视这些教学任务同时以组和个人2个层面做规划。

而具体到每个单元与学生共同商定本单元应该完成的听说读写等任务以及任务完成和检测方案。

(三)教学模式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会因课型、内容、教学硬件等不同而不同,综观起来有稳定的结构形式。

1.单元计划阶段

这个阶段是在一个单元的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和负责本单元的小组先分别备课。然后教学小组和教师在一起商定本单元的教学的内容结构。其中有2个过程是每个单元都要必须认真完成的,不可更改:预习阶段的生词的背诵和组内检测,复习阶段的语言点的概括和小组检测。这是保证学生掌握最基本语言知识的必备环节,是学生语言学习的底限,是哪种教学模式都绕不过的环节。然后教学小组将师生共同备课所确定下来的本单元教学计划制作成标准文档以纸质和电子版的形式发放到各个小组,要求小组按教学计划在课外完成各部分的任务。一般单元教学计划包括:用英语集体讨论与单元相关的辩论题或者观点表达题或者现象描述题等;在上课之前,将所有的生词背熟,组长听写并批改,将听写结果记录在小组记录本上;将文章重要的语言点提前找出来;将重点句子自己分析如有疑问集体讨论;将课后习题集体讨论解决;找出文中值得模仿的句型,并说明值得模仿的理由;找出文中表达美的句子;找出文中与某一个语法点相关的句子,比如找出虚拟语气的句子,复习相关的语法知识;将文中的存在的疑问以邮件或者纸质形式交给教学小组或者老师;文章写作特点的归纳等等。

2.预习阶段

这也是小组协作完成上述计划的任务的阶段。那么小组自己有权决定是小组集体谈论学习还是先由组员个人完成然后再集中一起讨论或者采用别的方式,但是要求是一定要完成任务,准备迎接课堂检测,每一种任务都有一定的形式检测。

3.课堂教学阶段

此阶段是非常关键的阶段,学生在预习阶段所作的一切在课堂上将得到评判,所完成的任务都要进行展现,并伴随有教师和同伴的评价,教学小组和教师要做好记录;分析文中值得大家高度关注的内容,有时是写作特点的概括,有时是美句欣赏,有时是结构概括,有时是理解句里行间的隐含的意义等等,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进行设定;分析有难度的习题的答案,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讲解难于理解或者难以区别的语言点。让教学小组总结概括语言点。,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起着引导和解疑和组织的作用。

在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要布置学生课后复习和巩固的任务。任务包括: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归纳语言点,将语言点记录在自己的.自主学习本上,自主学习本每个单元教学小组负责收集并批改,将批改记录交给老师并给老师汇报;针对有些文章还有一些特殊任务,比如将课文改变成话剧并进行表演;仿照文章的结构写文章等等。

4.巩固和检测

学生在上完课以后以个人或者小组形式根据领受的任务和自己的语言水平进行复习和巩固,然后在上新课之前,教师再做一次全面的检测,或者让学生用学到的东西进行与主题相关的输出,比如演讲,比如写作。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分析

如前所述,笔者所作的教学模式的改革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活动都让学生富有成效地参与,每一节课的容量是相当大的,根据笔者的观察,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热情极高,在高级班几乎百分百的同学参与到课堂的各项活动之中,中级班相对于别的课型来说,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参与比率明显高。

学期末笔者做了调查。在回答“你觉得是传统式的讲授式的模式好还是本学期所实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好?”在回收的32份有效问卷中,只有一份问卷回答“传统的讲授模式好,因为我们不太自觉”。而其他问卷均表达这种模式好,理由概括起来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锻炼了综合素质等等。可见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改革的宗旨。

此种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有些小组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充分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情形下传统课堂教师详细的讲授会弥补学生预习阶段的不足,而本文所倡导的教学模式会让这些学生觉得一堂课下来学不到什么东西,只能是看客。这种情形如果师生双方不及时沟通、调整会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尤其模式开始实践阶段,教师应该从各个层面,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了解认识、认同这种模式,积极参与。笔者在10级实施此种教学模式之初,尤其在中级班受到极大的阻力,因为每每到了课堂展示阶段和检测阶段效果极不理想,通过沟通笔者了解到学生本身就比较缺乏自主性,那段时间学校全校性的课外活动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不能很好地平衡学习与社团活动之间的关系等等主客观原因,但是究其本质还是因为学生刚从应试气氛极浓的高中来,不能很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针对这些,笔者采取很多措施:树立榜样小组,对比讲授模式和新模式之间的利弊,和需改进的小组进行私下沟通,利用学生干部的力量,增强检测手段等等,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对于教师而言,此种模式需要教师有更强的管理教学的能力,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针对不同的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的较为全面的方案,要对学生所完成的任务及时并且系统性地反馈,工作量比传统模式要大很多,需要教师付出很多。

四、结语

大学英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讲授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对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笔者所研究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课外长期坚持自主学习虽有待完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既引导学生自己学习了语言知识,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贡美芳.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整合与应用[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9(4).

[2]罗立胜等.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教学模式概述[j].外语界,2001(4).

由于你并未说明论文是用作高中、职专抑或大学,在此我先推荐几篇相关专题较优秀的论文,你根据个人要求比较选择(本人比较欣赏第二篇,如果不能满足或不符你的需要,本人可以补充提供)由于无法上传word文档,只好全部粘贴上来,你就费点眼睛吧1、新时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初探(1949字)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实质上是向全国高校的英语教师发出了开展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号令。这个重要文件的颁布体现了教育部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决心。由此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全国各个高校纷纷展开,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主要在课堂,这样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也就尤为重要。大学英语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进行英语语言输入、输出的重要场所,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得到具体的体现。因此,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需要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以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为突破口,探索和建立有效的教学方法体系。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将教材与教学软件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实现了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等多种互动模式,重在培养综合应用能力,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抛开了传统教学中以阅读为主的教学思想,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理念,教学重点放在强化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上。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组织方法的改革。传统的外语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主宰了课堂中的一切活动。而在现代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是教学生知识和评判他们的学习,教师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课堂活动的协商者、参与者、合作者及心理支持者。教师通过鼓励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必要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可以采取启发、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调查、探究的形式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力争处理好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学习的关系,从而发挥教师的管理、组织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1.进行“兴趣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丰富的网络资源提供的英美影视片段和英语歌曲生动有趣、丰富多彩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精美的图片和动画展现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尤其是英语国家当代社会的流行文化;听说训练具备角色扮演功能,既可以解决大班上课学生开口机会少的矛盾,又能避免学生当众羞于开口的状况。教学软件和网上资源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很强,它能有效地刺激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能力,可以辅助地解决语法和阅读理解问题,扩充学生英语文化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软件系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要及自己的时间等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2.进行“互动式教学”,加大学生的英语输入和输出过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师生生命活力的系统,是一个以学生为认知、实践、发展主体的特殊认识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人际沟通、交往的过程。课堂交往实际就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形成人际互动,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过程中不断积累文化科学知识及社会经验,改善自己的不良行为,修正和提高自我认识,逐步学会正确判断和评价自己的言行,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使之符合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这就是说,要把课堂教学当作实际的语言交际过程,大力加强师生互动,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确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3.进行“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英语知识。网络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实现了情景教学,英语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由于学生总是不断地接触大量实用生动的语言材料,学生通过原有的英语知识系统与新的语言知识输入间的相互作用建构他的语言知识结构和能力,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就成了不断建构的过程。新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自身主动选择、理解和吸收输入的信息,有助于英语学习者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知识结构,加大语言知识的积累。4.进行“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时敢于活动、乐于活动,具有较大的思考和实践空间,学生可以尽量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自觉、积极主动获取语言知识,主动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2916字)摘要:课堂提问是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师生双边活动的桥梁。课堂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强化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促进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本文讲就课堂提问中产生的普遍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堂提问;主动性;有效性 I. 引言 问与答是人类最基本的交际方式,也是大学英语课堂中最主要的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外语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师生双边活动的桥梁。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同时教师能从中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检验教学效果,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但是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笔者将就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谈几点认识。 II. 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 问题设计不合理 调查表明一些老师的提问过于简单。学生的回答只不过是“yes”或"no"或是单个字。比如“Do you like it”。这些问题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提问收不到效果 2. 不能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老师提问之后,不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就叫学生回答,造成了学生回答不出的情况。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弱了学生的自信心。 3. 提问机会不平等 有些老师总是叫少数人回答问题。为了答案的正确性或活跃气氛,有些老师总是叫少数学习好的学生回答,忽视了其他学生,从而造成了两极分化。1.忌偏食不少教师只喜欢向成绩好的学生提问,不愿意向成绩中差的学生提问——既担心答不出影响教学进度,又害怕他们不愿意答问。根据调查,各种基础的学生都有答问的愿望,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对教师是否提问特别敏感,认为提问是教师信任的表现,对教师提问时忽视他们的存在很有意见,他们强烈要求一视同仁。偏爱使提问艺术失去魅力。 III. 解决方法 1. 设计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 教师应该思考提问什么样的问题,对学生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教师所提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思考和回应,启迪学生思维。要能引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Long and Sato 将教师提问分成两类:display questions(展示问题) 和 referential questions(参考问题)。Display questions (展示问题)是那种提问者知道答案的问题。(例如提问者拿本书问“Is this a book?” 或者Teacher:?Can you speak Japanese? Student:?Yes, I can. Teacher:?Can you type? Student:?Yes, I can. )Referential questions (参考问题)是那些提问者不知道回答者如何回答的问题。(例如How do you spend your free time?或者Suppose you win $50,000.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ith it? )Display questions (展示问题)是在引出答案,而referential questions (参考问题)是在寻求答案。如果我们比较两种问题就会发现两种之间的区别。对display questions (展示问题)的回答相对来说多为短句,只是“ Yes, it is” 或“ No, it isn’t”。 而对referential questions (参考问题)的回答多为长句。如“ I enjoy reading /listening to music /dancing/etc. in my free time.”。当学生面对referential questions(参考问题) 时,他们要思考,并组织语言句子结构,做出相对复杂的答案,就产生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因此教师应增加referential questions(参考问题) 的数量。 2. 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教师提出问题后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这称为等待时间(waiting time )。Rowe 发现,教师一般只给学生一秒钟的时间思考问题就会叫学生回答。而给予学生回答的时间也只有一秒钟。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想要的答案,教师就会叫另外一位学生回答。实际上对于一个学习第二外语的学生来说,等待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需要时间用第二外语来理解问题和组织答案。一般情况下,发问时应给学生留3-5 秒组织答案的时间。时间不能太短,但最多不要超过20秒。 3. 给所有学生平等的机会均匀分布提问对象。 研究表明教师总是倾向于让固定的学生来回答问题。而学习好的学生比学习差的学生得到提问的机会更多。教师要给所有的学生平等的机会,提问的对象应面向整个教室的全体学生。教师应对问题的难易及学生的水平高低做到事先心中有底,让问题的难易与学生的语言能力强弱成正比,这样就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IV. 教学实施 1.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回答问题可以建立评估机制 以往纯粹以考试成绩如期末的学业考试成绩作为评估学生学习情况的做法,仅仅局限于终结性的评估。缺乏全面性,难以有效、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应取消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估学生学习情况的做法,制定新的评估机制,从学习者在小组中完成学习任务过程的表现、课堂互动情况、作业成绩等多方面对学习者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为了调动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课堂活动中提问的积极性,将学生提问次数和问题质量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善于思考、爱提问题而且所提问题质量较高的学生,除了口头表扬外,拟提高学期末总评成绩;对因基础差而回避提问的学生,教师应激发、引导、鼓励他们多问答;对惰性强、不思考、惯于依赖他人,帮助、教育无效的学生,平时成绩为零。 2. 组建学习小组 组建学习小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建立相对稳定的8个学习小组,每组5人。分组后,建立各小组以及个体学习档案。内容包括各小组共同信息和组员个人信息,如提问次数和问题质量、教师评定等级等。教师课前布置自主学习任务,然后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再由小组代表在课上回答老师的问题。教师要注意的是每个小组的学生应轮流回答问题,得到的成绩应作为小组成员的共同分数。而课上独立思考回答问题的分数应作为学生的个人分数。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真正“动”起来了。主动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行为。 V.需要解决的问题 1.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向学生提问, 的学生因害怕发言犯错误丢面子,担心会受到教师的责备或遭到同学的讥笑而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为了保全面子,他们往往一言不发。有的学生说:“当老师开始点名提问时,我害怕点到我的名字,我尽量把头埋在课桌底下,不让老师看见。当老师点到我名字时,我真希望钻到地洞里去。”就我们了解,学生极其渴望回答和提出问题,以展现自我。因此老师应多鼓励,引导学生。不要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就否定他的答案。可以与学生进行探讨,找出学生回答的不足。 2.学生口语能力亟待提高 虽然建立了评估机制,有的学生仍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主要原因是他们的语言基础薄弱,勉勉强强可以用英语表达,甚至无法用英语回答问题。但是如果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用汉语问答,英语教学就失去了意义。提问时,表述不清,提问的积极性就会受挫。让学生真正成为大学英语课堂提问的主体,关键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值得欣慰的是的学生渴望用英语回答问题和提问。因此亟待提高大学生的口语水平。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习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不是单纯的知识积累。大学英语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有限的课时内竭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多让学生进行语言输出活动,如小组讨论、对话、复述课文、扮演角色、情景对话等,以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地主动发言和提问,克服他们害羞以及害怕说错而被笑话的心理障碍。 总之,提问是一门艺术,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交流方式,具有一定的技巧性。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在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外语教师要充分认识提问的功能,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充分了解并掌握这门技巧,才会极大地推动英语课堂教学,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Brown. H. Douglas.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3. [3]胡青球、埃德·尼可森、陈纬.大学英语课堂提问模式调查分析[J].外语界,2004(6):22-37。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论文2000字

论文题目: 浅谈初中英语有效课堂导入法

摘要: 俗话说“良好胡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犹如一本小说中的“引子”、一首交响乐中的“序曲”、一部电视剧中的“序幕”,起着提领主题、渲染气氛、抓住人心、提升效果的作用。导入设计得巧妙、合理,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即将进行的课堂教学产生兴趣与求知欲,消除学生对新课、对学业的恐惧、怀疑心理,为高效的课堂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就是对英语课堂导入所进行的探讨。

关键词: 英语课堂 导入 意义 基本要求 方法

俗话说“良好胡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犹如一本小说中的“引子”、一首交响乐中的“序曲”、一部电视剧中的“序幕”,起着提领主题、渲染气氛、抓住人心、提升效果的作用。导入设计得巧妙、合理,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即将进行的课堂教学产生兴趣与求知欲,消除学生对新课、对学业的恐惧、怀疑心理,为高效的课堂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就是笔者对英语课堂导入所进行的探讨。谈一谈肤浅的感悟。

1英语课堂导入的意义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一个人去认识事物、探求事物的一种重要动机,是一个人学习和生活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教师在上课伊始如果能运用好的导入方法,循循善诱,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意义,便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是课堂教学良好的开端。

课堂导人,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虽占用的时间不长,但“牵一发而动全身”。新颖而富有时代性的课堂导入能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到课堂中去,形成对新学习内容的“兴奋”,把其注意力快速地集中到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中来,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能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恰当的导入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新款课导入时,教者首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定不同的导入方法,力求课课有变、堂堂出新,使学生在每节课中都感到新鲜而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因此,导入要求教师讲究艺术,如果能做到巧妙导入、以趣启思,便能使学生在心理和知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激发其学习兴趣,唤起其学习动机,从而集中精神学习新内容。

2英语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

学习的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导入是教学的起点,所以其关键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的针对性

课堂导入不能千篇一律,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导入方式,但前提必须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服务于课堂教学,切忌单纯为了“导入”而“导入”。

“奇”招的新颖性

导课形式要多样化要出“奇”招,“出奇制胜”。新颖有趣的导课,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21世纪的初中学生不仅富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且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新颖而富有时代性的导入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会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就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们的注意力,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使课堂的教学气氛变得更加轻松活泼,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积极探索,我在实施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上找到了多种方法。

3英语课堂导入的方法

角色表演法

学生分角色表演不仅很适用而且很具有吸引力和可操控性。是一种经过提炼、升华的交际活动形式。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既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又能把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亲身体验,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在做中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如在教学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Unit7《 What does he look like?》时,可以让学生扮演有不同外貌特征的人物上台表演,这样导入:

Teacher:Oh,Tom,you look so cool.

Student A: have a new look.

Teacher(to other students):What does he look like?

Student B:She is she has black straight hair.

Student C:She´s of medium height.

再如在讲七下Unit5 I´m watching TV 中,如jump,run, clean, swim, talk on the phone等,让学生做,老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来介绍现在进行时态,学生会更好理解。

在表演中,学生会揣摩不同身份的人物的心理,模拟出各种不同的语言、动作、神态。这种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训练,可以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书本知识交际化,课堂活动生活化,在“润物细无声”中,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得到了显着提高。

直观导入法。

教师通过实物、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维进入新的学习内容。

例1.对初学者用实物介绍一些人或事物名词和新句型是非常必要的。

如:教师(指着书):What´s this?

学生:It´s a book/pen/pencil.

再如:学习七上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这一新句型时,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用事先准备好的实物,banana, pear, apple.

T: What´s this in English? (熟句型)

S: It´s a banana/pear/apple.

T: Do you like bananas? (过渡)

S: Yes/No.

又如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 也可用实物导入。

例2.图片对于一堂英语课导入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

如学习七下Unit1 Where´s the post office? 用求先准备好的一张城市平面图,建筑物的关系一目了然,路线图也能看的清清楚楚。

歌曲导入法。

教育心理学表明:音乐教育与智育教育相辅相成。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和动听的曲词活跃和丰富听者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学生在这音乐声波刺激下思维活动处于敏捷和活跃状态。唱歌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Bodylanguage时我用If you´re happy ,clap your hands《如果高兴,你就拍拍手》这首歌导入课文;在导入形容词的比较级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The more we get together,the happier we will be《人越多,越高兴》这首简单易学的英文歌,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对语法点的认识加深了,教语法let sb do sth , see sb do sth和can 等情态动词后接动词原形时, 课堂就引用《挥着翅膀的女孩》导入,let me fly,I´m singing in the sky believe me, I can fly…… see me fly…

我发现优美的歌声能引导体验学习中的乐趣,学习兴趣剧增,学习也就由被动转主动了。

谜语(Guess riddles)导入法

人们总是对自己不知道的事物感兴趣,尤其是十三四岁的孩子,教师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利用谜语导入新课是一条较好的途径。

如在教学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5 Why do you like pandas?教师教学动物类单词时:

Teacher: They´re black and white. They´re from chengdu. They eat bamboo.

What kind of animal is it?

Students: They are pandas.

提问式导入法

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已学过的知识,以“连珠炮式的提问”、“突如其来的提问”等形式,使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例如,在讲过去时前,可以从提问现在时入手。

练习导入法

练习导入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适合于上语法课,我在上完成时态语法课时先出了一些与过去时态有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顾旧知识,然后再做一些完成时态的题。通过对比练习,学生对新时态有了初步印象,对语法也就不怕了。

4对英语课堂导入的感悟

总之,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变化无穷,但都异曲同工,其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心智,使学生重塑自信,觉得英语课好学、易学,产生兴趣,减少焦虑,达到事半功倍。为此,要成功地导入新课,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扩大知识面,提高英语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导入这一环节中做到游刃有余,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我愿同所有英语同行们协作努力、共同探讨,让“导入”这朵艺术鲜花在课堂上绽放得越来越绚丽!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2]莫幸华:《中小学外语教学》

[3]钱希洁:《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深加工”》

[4]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5]田萱:“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初探”,《中学外语教与学》,2004年第四期。

[6]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大出版社

[7]劳凯声:《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张厚 粲 :《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研究论文英语

小学英语教学研究论文

英语教学不仅是一门课程教学,还是一种新语言能力的教学、新思维方式的培养。下面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小学英语教学研究论文,欢迎大家浏览。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我国与世界不断融合,英语作为一门交际语言日益引起重视,小学英语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会对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当前小学英语在教学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英语教育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优化小学英语教学给予了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对相关人士产生裨益。

【关键词】

小学英语 教育困境 对策

目前小学英语在教学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比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英语环境不好,教学方法陈旧落后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走出教学困境,成为摆在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的研究和探讨。

一、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没有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有效举措之一,但当前很多小学并没有营造出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主要是缺乏“说”英语的环境,英语是一门语言,是语言就要在实际当中运用,但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根本就没有“说”英语的环境,除了教师在课堂上讲英语之外,学生们在课下根本就不用英语对话,更别提所谓的英语角了,致使学生学到的都是“哑巴英语”,口语能力极其低下。

(二)英语教师专业水平低下

英语教师自身专业水平不高,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并非科班出身,只是受到几个月的培训就上岗了,由于未接受正规的英语专业教育,致使很多教师英语发音不准确,对语法知识了解不透彻,而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时期,语言模仿能力也最强,英语教师发音不准确势必会对孩子们造成误导,造成他们语音语调不正确,进而影响他们未来英语的顺利学习。

(三)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低下

造成孩子们学习英语兴趣低下的原因有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校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多小学没有把英语置于和语文、数学同等的位置,致使英语课时被语文和数学老师无情地瓜分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机会较少,自然不会产生太大的兴趣;二是很多小学生在刚接触英语时,会感觉新奇、刺激,学习起来也会比较认真,比较有热情,但是随着英语神秘感的消失及学习难度的增大,很多学生开始对英语学习产生排斥、畏惧心理,激不起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陈旧落后

首先很多小学英语教学在授课过程中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直接灌输给学生音标、词汇等英语基础知识,极少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忽视学生感受和想法,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但缺乏新意,还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仍然把自身置于课堂的绝对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致使英语课堂常常出现这样的现状,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兴趣盎然,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

二、优化英语教学质量应该采取的举措

(一)教师要注意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要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教师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互动化的课堂语言环境,鼓励学生张开口说英语,引导学生与自己、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英语对话,尽力创设一个民主、和谐、轻松的交际气氛,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英语语言学习中去;二是教师可创设专门的英语角,让学生们在课下有用英语交流的氛围和环境,鼓励学生们合理恰当运用英语角进行英语学习。

(二)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兴趣,才能促使他们自觉进行探索和学习,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勇敢面对,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教师可以积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满足小学生喜爱发挥创造及表现的心理需要,比如可经常组织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口语比赛、英语作文比赛等,给予学生充足的表现机会,相信学生们的积极性一定会被充分调动起来,踊跃参加这些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二是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最强而注意力容易分散的阶段,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可采用直观教学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利用实物、模型、语言的形象来帮助学生对单词的理解,使学生对学习的单词、句子及其所指事物形成深刻清晰的表象或情感体验,进而达到正确理解的效果。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陈旧的教学模式及单一的教学方法给英语教学带来诸多弊病,因此对其进行改善势在必行,首先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中心和主体,关注学生的兴趣、个性及不足之处,尊重学生的感受和想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形成师生良好互动的氛围;其次要采用多种方式不断丰富课堂内容,比如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用英语朗诵、唱歌、讲故事等,这样既满足了小学生娱乐的需求,又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加强英语师资队伍建设

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基础和保障,没有充足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就是纸上谈兵,因此学校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采用优厚的福利待遇,面向社会广泛招聘英语科班出现的高素质人才,吸引英才投入到英语教学中来,此外还要加强对本校已有教师的业务培训,鼓励教师及时进修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

结语

从以上内容的论述中我们可知,要解决小学英语困境,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作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在实践中注意总结和探索,争取找出更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效果。

浅谈英语教学方法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浅谈英语教学方法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英语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科目,既有缜密的思维,又有随意的流动性;既有记忆的成分,又有规律可循的成分,是动与静的结合,是听、说、读、写的综合反映。如何处理英语教学中“难”与“易”这对矛盾,从而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

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的教学目的之一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全班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改变“只抓少数,忽视多数”的升学思想,要向“全面贯穿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素质教育转变。比如,英语课堂教学中,为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采取形式多样而有效的教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双人训练”、“小组练习”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增加每个学生口语练习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好地创造课内外学习英语的氛围。

二、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入手

这是问题的关键,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浓与淡,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初中学生已在生理上渐趋成熟,已经为自我培养广泛的学习兴趣和学科爱好创造了前提条件。作为教师,应该当好引路人,如给学生订阅英语报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实现“要我学——我要学——要学好”的转变。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英语的声像效果,让学生产生一种“好奇”的心理,进而循循善诱,促使学生对学习英语感兴趣。

三、从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入手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从而达到与外界的交流和认知。有些学生怕说,或说的是“中国式”英语,不能脱离母语。因此,作为教师,要把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作为一个关键。一些经常化的口语,教师首先要带头说起,比如:平时交流、上课前后的问候语、课堂的值日生汇报等,并且要做到字正腔圆,以免学生受到错误影响。

四、加强日常训练

这里所说的日常训练具体指的是听、说、读、写的训练。听,就是要求学生正确地发好音,实现英语的标准化,提高学生的辨音知音能力,使听者能理解说者所表达的中心意思。可以不定期地利用早读、课间、课堂播放英语磁带、英语电教片、英语歌曲等。说,就是在日常的交流中注重英语口语表达的养成,且要营造一种氛围,做到教者带头说,学者跟着说,尽量消除英语课堂上的“汉语化”。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读,就是要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理解对话、课文,加强对单词、词组、语法的理解和记忆。写,就是要勤用笔写。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要经常性地组织学生默写单词、词组,并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写一句话,或写一篇小短文,使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掌握能力在日常训练中得到提高。在发展听、说能力的同时注意读、写能力的培养,以求四种技能同时提高。平时可结合使用练习册,开展多种活动、竞赛等笔头训练,这对培养写的技能无疑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精讲”与“精练”相结合,提高教学的科学性

“精讲”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讲重点、难点、疑点。为此,要确定重点,找出难点,明了疑点。教学中,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精练”是指要练准、练巧、练好。通过练,扩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并把新知识及时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不断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好练习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利用课后习题挖掘其智力因素,发展智能,培养素质;二是有针对性、启发性、多样性地设计习题,注意面向大多数学生,又富有弹性,使优生吃得“好”,差生能保“底”,中间生吃得“饱”;三是让学生自己设计习题,这样更容易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在练习中,要注意及时反馈和调节,以便校正误区和强化绩效。

六、切合实际,施展教艺

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施展教学艺术,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如:可巧用“误导”原理,正确理解教材内涵,用“漏词法”、“调位法”、“误判法”等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下苦功。同时,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准确理解教材内容,如采用电视、实物、图片、挂图、幻灯、音乐等,不断刺激学生的眼、耳、心,使学生的多种感官一起“活动”。这样,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就会深刻起来,教师所教内容也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七、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

初中生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通过组织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活动,将英语教学深入活动之中,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和锻炼,这种活动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不断总结

总结是为了更好地进步。作为教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疑虑要善于思考,“晓其一而知其全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通过指导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对所教内容也要做到“课前能预习,课堂能会教,课后能提高”。

英语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适合自己及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摘要:

英语学习作为一种非母语学习,对农村小学生来讲,激发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主要探讨了小学英语教学方法。

关键词: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方法

一、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1.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应贴近生活,能充分反映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把所学的内容应用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中去。如,在教学away时,教学生An apple a day,keep the doctor away.学习名词dog时,我又告诉学生,含dog的词组或谚语也不少,而且很有趣,如a lucky dog(幸运儿),hot dog(热狗),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之日)。

2.教师应在课堂上,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下,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自然信心就增长了,也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

二、教学手段应形式多样,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与良好的语言环境

1.为了适应学习内容的灵活性,把英语变成开放、民主的交流现场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要想让课堂“活”起来,教师先要“活”起来。教师自始至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这就要求教师语调抑扬顿挫、语言风趣幽默、表情丰富、手势恰当,以此做出榜样,渲染气氛,感染学生。

2.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课堂教学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情景法、直接法、讨论法、练习法、视听法、交际法等,只要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都可采用。

三、运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1.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每个学生取得的成绩及点滴进步都予以肯定。可采用多种表扬和奖励的方式,如:我在上课时给认真听讲的学生发小贴熊,并将每节课时英语学得好一点的学生指命为当天的小老师,并发小贴熊,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在平常教学时,让他们用所学知识分组比赛,并由教师或其他同学给予评分,这也能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听讲。

总之,教师在教学时应采用各种有效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摘要:

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值得我们去研究。笔者从事英语教学多年,对于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有许多想法。在课堂上如何进行语法教学、怎样指导学生背诵、如何打好英语学习基础等都成为本文所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

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疑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场巨大变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成了教育界人士常常谈论的论题。

笔者在农村中学从事英语教学十七年,对于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有许多想法。“教学”一词中的教,在英文中为teach,有“给人示例”的意思。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指教师教得认不认真、教学内容有没有完成。关键在于看学生有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如何。如果学生学的糟糕,教师教的卖力、再辛苦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笔者在教学中,很注意向同行学习,注意平时的教学反思。一节好的英语课,需要教师细心雕琢、认真准备才行。听课及教学日志、或教学反思是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方法。

笔者通过实践、摸索,逐渐掌握了一套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现在写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商榷。

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时,笔者注意以下问题的处理:

(一)抓好语法教学

现行英语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多,课时又极有限。

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教材,在编写内容上重复的较多,如音标、字母、日常口语、对话等相当一部分七年级课本中的单词和句子,在小学课本中均已出现。中小学英语教材的衔接上存在着脱轨现象,严重地违反了教育学原理。

语法项目等比较复杂,学生不易掌握。

语法揭示了语言的内在规律。对于学习者来说,一定的语法知识有助于更正确和更标准地使用语言。而对于外语学习来说,语法学习则是掌握一门语言的捷径。

近些年英语教学方法不断翻新,英语课成了“四不象”。一部分教师,尤其是刚走上讲台的教师,容易走极端。在英语课上几乎不讲语法,上课就是全盘西化的授课方式,这种课实质上是很不走俏的课,费时低效不说,学生易“走火入魔”,或容易造成“两极分化”。

交际教学法是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在1972年提出的。后来在此理论基础上,肯纳尔(Canale)和斯温(Swain)进一步完善了他的理论,他们认为交际能力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

笔者认为: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不讲语法和语法讲的较少的作法是很危险的。英语对于学生们来说,有许多陌生的.地方,如单词难记,句子结构不容易掌握。所以,在教学中,要腾出时间补上语法教学这一课。语法教学,也不能脱离语境——如能将语法知识融入语言材料中,通过阅读材料分析重点内容、强化难点等方法,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内容。选取的材料应有趣: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小文章、诗词、对话等,都可以用。也可选取英美小说简易本中的东西,让学生读。网络上、报纸上许多与学生所学知识有关的材料也可以拿来用。

应该注意教材上每单元的Grammar Focus ,让学生明白句意,再出现一些例句,归纳词和句的用法。让学生象学古汉语那样,字词都一一去推敲。另外,让学生做点语法练习。这样做,有百益而无一害。语法教学在基础英语教学中不能缺少,方法应多样。学生通过贴近生活的感知、理解来学习和使用语法,而不是孤立的拿句子就事论事。

所以我们既不要谈语法“色变”,也不要脱离语言实践,而津津乐道于语法。

(二)加大背诵力度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从孩子一开始学英语,就要注意指导学生去背诵。

刚开始时,只需让学生背一两句话,逐渐地加大力度。由背句子,背对话,再到背诵长文章,教师要坚持每天督促学生朗读背诵。

学生一旦养成此学习习惯,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英语学习本无捷径可言,入门阶段需要死记硬背。想不费功夫,就牢记单词、脱口而出讲英语,恐怕是徒劳的。

许多英语名家都提倡学生背诵。如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梅仁毅先生就说过,“在基础阶段,或高年级,要努力背诵名篇,譬如说,背50—100篇,无论从语言还是从内容来说,这都是精华。背熟了,对了解西方文化和研究文字的运用都有好处。”

真是至理名言。在教学中教师们应注意对孩子背诵能力的培养。

(三)努力用英语组织课堂

用英语教英语,这应当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要求之一,应倡导。

尽量用英语讲课,语速自然停顿恰当,不给学生在大脑中进行英汉转换的时间。

课堂上,教师如果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刚开始学生可能不太适应,但如果坚持做下去,学生的听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就会逐渐增强,这个笔者深有感触。

刚走上讲台时,因为用英语教英语,招来同事、学生以至领导的不解,但笔者顶了下来。刚开始时,课上允许说汉语。慢慢地,等学生适应了,尽量减少汉语的出现。学生称笔者为“洋老师”,说我的课有趣,他们喜欢这种授课方式。

课堂力应求形式多样。

每天课前热身对话,让不少学生抛弃“害羞、怕开口”的毛病。课前几分钟的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课堂气氛,对学生起帮带作用。热身对话以新颖愉快的方式拉开教学帷幕,以迅速简洁的形式整合学生思维,从而把学生带入轻松活泼的教学活动中。

在笔者的课上,采用最多的是表演课。让学生对话表演,谈论图片、说喜欢的事物、讲故事等,把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联系起来。让英语课真正成为学生十分向往的兴趣天地。

(四)打好基础

基础很关键。在刚开始英语教学时,应当抓好学生的语音关、书写关。

1、过语音关。

教学生国际音标的读音、元音字母和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让学生朗读单词。反复认真的模仿及大声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对学生进行看、听训练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反复模仿,养成良好的语音习惯。对于长词、长句的语音训练,要分音节和语段训练。大声朗读对学生语感的形成,帮助会很大。

2、重视书写

要从刚开始就要抓好学生的书写,对学生的作业应该严格要求,不能听之任之。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作业要当面订正、指导。书写差的,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的书写,图快不认真的,让他重做;抄袭作业的,提出批评,坚决杜绝抄袭现象。

(五)注意文化教学

中国古时候儿童入私塾读书,读《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此外还读《千家诗》《唐诗三百首》,意在让儿童早期接触我国传统文化。

学英语也一样,让学生通过英语文章、材料等的学习,了解西方人说话、做事等礼仪知识,了解其风土人情。

在课堂内外,可以抽出时间去介绍西方礼仪和节日的知识。如:在谈及西方的感恩节、圣诞节时,可通过VCD、多媒体、图片、书报资料等,让学生观看节目和阅读文字,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平时在开课前播放音乐、英文歌、对话材料,营造语言学习气氛。

教师可在课外组织各种文化专题讲座。如外国节日、宗教习俗、餐桌礼仪、小费、问候语、禁忌语、体态语和手势语等。教师也可帮助学生阅读一些英文故事、报纸杂志文章,促使学生留心并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这将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英语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情感,把学习过程真正交给学生——但是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把“对话”当做问答,把“自主”变成“自流”。独自学习、探究学习等有名无实。

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笔者这里所提到的问题,可能对于其他同行有参考和借鉴作用。因限于篇幅,就写到这里。

最后笔者想借别人的话结束本文——“在英语教学中,应当还孩子们说的权利。让民主像一座桥一样搭在师生的心灵至上。做老师的人,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做他们的好朋友。”让你的英语课堂成为孩子们心灵所向往的最快乐的地方吧!

“讲学之功,贵在心悟;施教之功,在于诱导。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

教学是一门科学,只要我们肯下功夫研究,会找到解决各种问题的突破口的。

参考文献:

【1】张丹主编,《初中英语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

【2】王道福主编,《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4月第一版.

【3】于勇主编,《教学技能训练》(中学英语),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

【4】胡春洞主编,《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第一版.

【5】包天仁主编,《基础英语教改论坛》(初中教师卷·第三集),吉林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一版.

英语课堂教学的论文

一、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1.知识面、信息量是衡量教师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

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的素质高,专业知识面宽,信息量大,驾驭教材教法的能力就强,课堂授课就生动,学生就肯学,愿学。教师的素质低,各方面的能力受限制,所讲的知识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不光不喜欢这个教师,还可能因为不喜欢这个教师而不喜欢这个学科。为此,要想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这样,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使学生也受益终生。

2.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教学大纲

英语教学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外语教学法等理论便是这些规律的总结和体现,英语教师只有学好并掌握这些理论,才能形成鲜明的指导思想和实现正确决策。教学大纲是教师从事教学和对学生进行考核的基本依据。只有吃透大纲精神,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并在备课、上课过程中自觉地贯彻,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不研究大纲,只研究教材、教法,便很难实现教学目的。

丰富的信息量、广阔的知识面、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教学大纲这些都是经验丰富教师的武器,教师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并实现师生课堂教学的灵活互动。

二、师生课堂教学的灵活互动

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是搞好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但是,对于教学来说,仅靠自身水平的提高是不能很好的搞好课堂教学的。要搞好课堂教学,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实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只有师生互动这一环节的成功进行,才能最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如何搞好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注意。

1.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配合教师的主导性

(1)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础。学生在教与学这对矛盾的统一体中是矛盾的主体,只有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率才能大幅度提高。为此,一要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让他们认识到学英语的重要性,从而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以调动;二要善于运用鼓励、表扬等手段,帮助学生克服英语难学的畏难心理,树立起学习好英语的自信心;三是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学习,提高对知识的吸收率;四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若能运用有趣的实物、简笔画或幽默的语调、动作、表情,必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是学生迅速掌握知识的关键。以学生为主体,配合以教师为主导,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教学中要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现有的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取知识,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同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这样才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英语教学是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完美结合。在英语教学中,外语教师除了发挥自己的.授课才能外,还应让学生广泛参与,如开展演讲、节目表演等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教师教法的灵活性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至关重要。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首要环节。学生学习目的愈明确,学习态度愈积极,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愈高。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确掌握英语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所起的巨大作用,使之明确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追求和向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国加入WTO,我们可以明确感到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根本原因应该说是与社会需要和教师对学生学习好英语重要性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其次,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在英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产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可利用学生自身的好奇心,对成功的渴望、好动等。采用相应的辅助手段以达到目的。比如,课堂内容和多媒体教学想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和英美国家的国情地理生活习惯相结合。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又能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同时也激起了学生们学习的热情与动机。

(2)讲究教学艺术,影响学生的学习情感。灵活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思想上愿意、在行为上主动、在方法上科学地学习。为此,我们要努力做好以下两点:一是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二是要做到因材施教。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同时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师必须在教材的取舍组合上下功夫,对所讲内容的详略、先后顺序、讲练如何结合等必须作出精当的安排。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来确定,诸如听录音、看录像、搞表演等,采用哪些方式方法,应予以精心安排。

关于因材施教,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曾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就是“因材施敦”一词的来源。因材施教原则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有利于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因材施教,要把优化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要搞好英语教学,需要多方面做工作,而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师生课堂教学的灵活互动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把这两个方面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才能有保证。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方式的思考和探索在教学实践中,由于一些地理教师对新课程的把握不准,对新理念的解读有误,因而在地理教学方式的定位上出现偏差,在教学中出现了“知识多,能力少;讲解多,延伸少;沉闷多,活跃少;堆积多,归纳少;提问多,质疑少”等一些现象,为此要适应新课程,要实现地理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要提高地理课堂质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一、多激励、活氛围根据新课程理念,地理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和问题、人格和个性;鼓励学生提问与概括、假设与陈述”的课堂氛围,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地理课堂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和探究,也要在情感上与学生进行不断的心灵之间的交流,心灵之间的交流能够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师生之间具有融洽的感情,并使学生处于心情振奋的心理状态之中,这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发挥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师生双方情感上的接近与默契,从而减少了人际间的心理冲突,因此“和谐的氛围、积极的情感”是成功教学的重要环节,应该值得教师们的关注,为此地理教师应该充分调动情感因素,时时处处从“尊重人、爱护人、促进人”的角度,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如果以爱为出发点,必然得到的是学生爱的回应,如果能够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如果在课堂上充满“和谐的情感、心灵的沟通”,那么学生也就能够感受有趣的课堂,能够感受教师的关爱,学生也就会产生尊师情感和爱学的热情,如果能达到这一点,地理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会得到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得到激发。例如,自然地理有很强的思维理性,尤其是学习“日照图、气候、洋流”等思维难度的内容,地理教师要尽可能做到,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教师应该用一弯理解的微笑、一种耐心的态度,来化解学生的焦虑;当学生破解难题时,教师应该用一缕嘉奖的眼神、一种热心的祝贺,来焕发学生上进的动力,教师的这种积极的评价与适时的激励,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感受到课堂的趣味。二、多架桥、建联系新课程地理教材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知识之间的跨度大,这无疑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和思维的难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地理教师应该应通过“区域地图、地理略图”等途径来架桥铺路,来建立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能够达到破解难点的效果。由于图文转换能力是地理学科的一项重要能力,许多地理知识、规律可以通过地理简图来表示,许多地理原理可以通过地理简图(原理示意图)来直观呈现,为此在地理教学中就可紧紧围绕地理略图,进行知识整合,而通过地理简图的应用,有利于学生明确和理解地理知识的联系。例如,利用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简图进行知识的梳理和归类整合。1.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与昼夜长短判断。2.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与太阳高度大小判断。3.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与季节、日期判断。4.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与南北半球及直射点将要移动方向判断。5.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与纬度范围的判断。例如2000年文综高考题第36题6.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与风带气压带的移动规律。7.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通过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规律的知识联系,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前后联系、因果联系、逻辑联系以及横向联系、纵向联系等)和理解知识难点,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升华、能力的提高。三、多引导、促探究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如何让知识走向学生,如何在给定时间内完成知识的传递,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何种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其实知识掌握的过程,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如果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探究性不重视,甚至忽略了,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也就难以得到真正的、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个性也就难以得到发展与解放。为此在地理教学中要积极开展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要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因此教学时地理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要让学生有充分思考和探讨的时间和空间,围绕地理的主干知识,提出一些有利于学生思维培养的,特别是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得出结论。例如,气温分布和等温线是高中地理的重点,教学中就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度的引导和启发,从而得出以下一些重要结论。1.等温线的分布:(1)等温线分布规律:等温线的温度数值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即无论一月,还是七月,无论陆地还是海洋气温都是由低纬向两极递减)。(2)不论陆地还是海洋,如果表面状况较均一,等温线大致平行于纬线(即等温线与纬线基本一致,说明影响该地气温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南半球因陆地面积小、水域面积大,等温线较平直,大致与纬圈平行,说明影响南半球气温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3)北半球1月份等温线比7月份等温线密集(即南北向水平温度梯度冬季大于夏季,南半球相反),但是其数值仍然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2.等温线的凸向:(1)一月全球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海洋等温线均向北凸;七月正好相反。(2)由于受洋流的影响,海洋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的流向一致。3.等温线分布影响因素简析。由于受海陆分布、地形、洋流、季风等的影响,等温线与纬线不完全平行。(1)许多沿岸地区等温线近于与海岸平行。(2)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说明受地形的影响,如果等温线闭合,则说明受山脉(等温线数值由外向内递减)或谷地(等温线数值由外向内递增)的影响。在这种质疑与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科学性大大地增强了,同时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也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四、多设疑、缓坡度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问题的愿望,是创新教学的前提,地理教师要创造性地设置问题的情境,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地理有很大的作用,还要引起注意的是,提出的问题不能跨度太大,要遵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问题的坡度要缓,要在渐进中不断加深。当然地理设疑应该掌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在新课开始时设疑。在上新课之前可通过地理小故事、热点事件来设疑,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因为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二)在思维分散时设疑。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不可能在一节课内,都集中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变化教学情境或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以调节学生的注意力。(三)在思维疲劳时点拨。教学中如果始终是一种枯燥的内容和平淡的氛围,如果长时间学习同一内容或长时间思考同一问题,学生的思维容易出现倦怠和疲劳,从而出现厌恶或不思的状态。因此在地理课堂中应该增加知识的趣味性和提高思维的含金量,以活跃学生的自主思维和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四)在课堂小结时设疑。一堂好课也应设疑而终,使其完而未完,意味无穷。例如在学习了高一《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后,让学生总结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1)中低纬大洋西岸为暖流,东岸为寒流。具体地说,中低纬太平洋西岸为日本暖流和东澳大利亚暖流,大西洋西岸为墨西哥湾暖流和巴西暖流,印度洋西岸为马达加斯加暖流和莫桑比克暖流;中低纬太平洋东岸为加利福尼亚寒流和秘鲁寒流,大西洋东岸为加那利寒流和本格拉寒流;(2)中高纬大洋西岸为寒流(太平洋西岸为千岛寒流,大西洋西岸为拉布拉多寒流),东岸为暖流(太平洋东岸为阿拉斯加暖流,大西洋东岸为北大西洋暖流)。在此基础上继续设疑:除了同学们总结的规律外,还能够概括出哪些分布规律(如中低纬洋流呈反气旋型流动;中高纬洋流呈气旋型流动等)?在一堂课结束时,通过提出新的问题,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为学生课后进一步的思维,也可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五、多归纳、显规律地理知识总体比较抽象,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学生显得无所适从,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浮于教材的表面,而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知识的内在的线索和规律,从而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例如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规律、昼夜更替周期的长短变化规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纬度分布规律、海水表层温度分布呈现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分布规律、洋流的纬度分布规律、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水平、垂直分布规律)等。通过这种规律的总结,并进行知识的联系和思维的拓展深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盐度分布规律,当然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六、多训练、辅方法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发展性和创新性,关注的是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因此地理教学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介绍其结果。在地理教学中应该讲练结合,并要处理好练习的强度和适度的关系,并应该让学生在训练中总结和体验思维方法,从而真正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例如、在高中地理的主干知识中,有关区位因素的知识主要有以下一些: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影响工业的因素(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气候、河流、地形、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和宗教)、影响港口的区位因素(航道条件、港区建筑条件、经济腹地条件)、铁路机场等交通枢纽和工程建设的因素(水域条件、陆域条件、经济腹地、城市依托、国家政策)、影响商业网址布局的因素(商品的供给条件、交通条件、客流量的多少、人群消费能力)、旅游资源开发的区位因素(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旅游的环境承载量)等等。在地理教学中就可结合一些典型试题,进行思维方法的提炼和总结,从中得出思维方法:1.问题归类。认真阅读试题要求,明确试题的考查意图和问题的属性即考查的是工业区位还是其它区位问题;2.区位展示。如果是考查工业,则展示工业区位因素“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等;3.综合分析。按照试题的要求,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与评价,应该结合具体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来深入分析,抓住关键信息、突出主导因素、把握动态因素。通过这种有意识的思维流程和解题方法的提炼和总结,不但能够促进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还能够帮助学生搭建知识间畅通联系的渠道,从而为学生自己的灵活解题奠定基础。由于在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新课程理念发生激烈的碰撞和冲突,一些陈旧的教学观念仍在持续地影响地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为此地理教师必须主动更新理念,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地理教学方式的探索和研究,从而通过教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的变革来带动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的改变。参考文选1.《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走进新课程》希望对您有帮助。

你好,关于地理的论文,这个太笼统,你看你对那一个感兴趣。高中地理论文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活力的探讨杜桥中学 何林林[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使地理课堂符合新课程的理念,适应新课改的浪潮,焕发新的活力,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有效载体。主要涉及民主氛围的营造,课堂情境的创设,生活中地理知识的挖掘和应用,以及评价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希望通过此次初浅的探讨,能为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课堂形式提供参考,为实现新课程目标服务。[关键词]:新课程;民主合作;焕发活力;自主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就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学生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地理课堂焕发新的生命力呢?笔者以为:一、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愉悦时,观察较敏锐,记忆效果好,想象丰富,思维敏捷。而人在沮丧时,这一切都将受阻。”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而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良好的情绪和美好的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才能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心情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一)师生平等,民主合作 新课程下的教师应当从传统的、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旧框框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谋”、“助手”、“服务者”和“配角”,构建一种新型的、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惟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交流的“沙龙”。(二)学会倾听,多角度的赏识学生 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育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鼓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探索的态度对教师提出质疑乃至争辩,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其整体素质的“教学对等”的“关系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此,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再则教师还要做个性张扬的激励者,让每个学生在教师不断的激励中得到尊重,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切实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习地理的兴趣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说明,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热情很高,思维也会非常活跃。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讨、发现的时间,将枯燥无味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形象生动的一幕幕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积极健康的心态,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满腔热情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思维和情感,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那么教师就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地理思维能力,形成独特的地理语言,逐步掌握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合作的情境与机会,营造出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们自己互相帮助,摸着石头过河,体会与人合作的乐趣与价值。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修正意见,是学习者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最好机会。比如在教学《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文,我给学生提供了临海医药化工招投标的具体材料,分组让同学们作为各乡镇代表来投标,提出自己承办这一项目的优点,并明确自己存在的缺点及解决办法,客观指出对方的不足。对于这样的一节课,学生热情高涨,积极的参与讨论。当然我事先提供了学生该思考的方向,这样可以避免讨论的范围太多太大,离题太远。这可以使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再比如在知识疑难处进行交流,在知识辨析时与人交流,可以更明确事物的本质特征,分清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对于《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文我以模拟法庭的形式,让人类成为被告,其他生物作为原告,学生分组分别扮演这些角色展开辩论,这些别开生面的课堂形式让学生的激情得以释放,思维的灵光不断闪现。三、生活融入课堂,体味学习地理的乐趣我一向主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地理从生活中走来,再有目的地将地理问题提炼出来,让地理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活力源泉。(一)生活实例融入地理 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地理课堂,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地理课堂大起来。城市的高楼,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家乡的小河,农民的菜地,以及阳光雨露等等,如此亲切,如此触手可及,全成了学习地理的素材。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地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二)地理问题回归生活 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地理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教学《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问“我们生活的城市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能否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呢?”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甚至有学生写成文章提交给相关部门。又如在《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教学中,提前一周让学生去了解临海灵湖湿地的相关情况,同时撰写保护湿地的倡议书,并在上课时提出自己关注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提炼出教材中的观点后再修改自己的倡议书,其中不乏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既对地理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的课堂的活力,同时也达到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四、优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课堂活力的有力保证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以结果的正确与否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地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要看课堂内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思考时是否积极,小组讨论时是否投入,能否倾听别人的意见,有没有创新精神等。有的学生上课思维积极、敢于打破常规,有的学生解法比较简易、独特等等,教师应结合这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要打破教师评价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把自评、互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使地理评价“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只有这样,学生在评价中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 比如:教师在一堂课结束前,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问题:(1)、你认为今天课堂上有什么收获?你在课堂上哪些方面有了提高?(2)、你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哪一环节感到最满意,哪一环节感到最不满意?为什么?这样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及原因,回顾一节课的学习过程,客观地评价这一节课的得失,使学生正确地看待学习。五、总结 曾经的高中地理课堂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只是单纯的传递知识,机械、沉闷、缺乏生命的活力,而新课改下的地理课堂必将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使课堂变得精彩纷呈,同时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成功感、满足感及地理学的美感,从而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地理;人人都获得必需的地理;不同的人在地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难道不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地理课堂的魅力吗?参考文献:1、《现代教育思想》、苏立康主编、北大出版社,2001年;2、《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3、《创新教育与教师的教育创新》、湖南省特级教师蓝忠武、2005年;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家教育部颁发。二、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灵活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摘要: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对目前进行正在进行的新课改而言,注重探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地理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许多高中学生比较难以适应,部分学生对地理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因此对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来说,加强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分析高三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角度, 尝试探讨如何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关键词:生活实际 地理思维 欠缺 1 引言 对许多刚进入高三的文科学生来说,地理很难,甚至在有些老师当中也会形成这么一种认识“学好地理就等于学好了文科”,地理之难,许多同学会一致推举人教版高一地理的必修上册和区域地理分析这部分。为什么许多同学会学不好这部分的内容呢。经过连续三年的高三地理教学,本人以为出现这种现象的症结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2 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一般表现 在地理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造成了这些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地理学不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够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这样表述地理学科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1]。这两种特性决定了对高中地理思维需要转化,对地理问题的认识需要全方位考虑,但长期以来,许多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仅仅把地理局限于文科,再加上初中教育对地理知识形成的不全面,造成长期以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取依赖死记硬背,依赖于对地理结论的掌握,忽视对地理原理的探究,从而造成学生在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束手无策。比如对地方时的分析,教材中仅仅提到偏东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早,但没有涉及到偏东的地方到底可以定为几点钟,所以导致许多学生仅仅局限于会计算时间,而我们许多老师开展教学的时候也没有特意分析时间是怎么定出来的,从而产生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障碍,做一些普通一点的题目不难,但对较难的题目就开始头脑迷糊起来了。 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综合分析鉴别能力差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但是不少学生却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导致学生容易在地理学习中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无法形成全面的认识。比如学生对光和热的理解,认为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能强烈,这个地方的热量一定充足,但热量又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学生又不太清楚。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分析一些特殊现象如青藏地区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的现象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正常的思维。又如在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许多学生就只能干瞪眼了。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思维的逻辑性不强,易受思维定势束缚在地理学习中,常有这种情况:有的学生虽然具备了解决某一问题的知识,但由于思维过程条理不清,违反了某些逻辑规则,结果得出的却是错误的结论。如对热力环流,有的学生没有充分认识由冷热不均引起的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而导致对高低气压的产生原因分辨不清,从而产生大气垂直运动是由低压流向高压的错误结论。又比如在一幅经纬网的地图上(如右图),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使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地球自转方向和判断某地点准确的经纬度。 3 运用生活实际 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针对学生出现的地理思维缺陷,特别对高三学生而言,由于直接面临高考,而许多高考题目都是全新的,没有良好的地理思维有时候是很难正确解决这些题目。本人经过长期的尝试,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地理教学,特别是运用生活实际,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的帮助更大。 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得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如在分析地貌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有对全球地貌形成的一些零碎的认识,如知道有大陆漂移说这种理论,但具体这种学说支持的依据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时老师就应该深入挖掘,提出问题,大陆为什么会飘移,要解决几个问题呢?学生就会逐步去分析,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大陆水平漂移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地方,为什么长期朝一个方向,二是大陆这么重,为什么还会飘移。然后学生会提出一系列的假设,最后归结到目前比较成熟的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也能充分理解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别。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打基础进入高三复习,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学生是很难进行正确的地理思维。因此在高三地理教学中,要足够重视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的内容,对这么内容教师要有充分的思考,甚至要动用全教研组的力量来思考,然后实施教学。如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就结合高一地理的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已。如果遇到一些相关的学科,则更要请教一些相关学科的老师,这样学生的地理思维才能建立得比较全面。如对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数目的分析,即要定位一个物体,需要几颗卫星,就需要和物理中的相关知识配套。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理解。同时为完善地理知识结构,地理教师可以采取在高三的最后阶段尝试让学生去记忆教材的大标题和黑体字的方法,因为教材的编排往往按照一定的地理思维来进行的。 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实际上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对地理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如对时间问题的分析,在高三地理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个对时间计算的完整思路和概念,因此没有必要在这个地方花太多的精力,也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做很多的难题,本人以为关键在于让学生思考时间的定义,如地方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分析其来源,缺陷以及补救措施,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地方时—区时—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思维脉络。又比如在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为什么低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先分析粮食低产的原因有哪些,属于地理地原因又有哪些,符合该地区的会有哪些原因,这些原因又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解决等等。由此及彼,学生就可以用来分析一系列的地理原因了。 4 结语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一)一、地理板书的作用1.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是随着板书的不断呈现和不断更新而转移的。因此,板书可以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2.能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和“活”化地理板书是以纲目、图表和表格等形式把教学内容概括化和具体化的,并随着教学进程而逐渐呈现、一再更新,而使教学内容活化起来,有利于学生学习。3.为学生编拟读书提纲做出示范教师的板书是学生编拟学习提纲的范例,学生通过抄写板书,可以逐步学会编拟读书提纲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地理教科书的能力。二、设计地理教学板书应遵循的原则1.板书设计要体现科学性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是一门具有较强科学性的学科,教师传递给学生的地理知识应当是客观的、准确的。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设计板书时也应遵循科学性的基本原则,这样的板书才能为学生提供准确的科学的知识和信息。此外,板书是学生获得学习内容的渠道之一,因此,教师要保证板书中的字、词、符号等信息准确无误,以免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障碍和困难。2.板书设计要具有启发性板书对学生来说具有指引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板书时要在依照科学性的基础上,体现出一定的启发性,这样就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够充分将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以及判断推理等,进而得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使自己的地理知识之树更加繁茂。要体现板书的启发性,就要求我们高中地理教师认真研读教材,找出基本脉络,并精心设计出能够反映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提示地理事物规律的具有启发性的板书。3.板书设计要有整体性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每节课所讲的内容应当是一个或者几个重点问题,这就决定了每课时的教学内容都是相对完整的整体,这就要求板书也具有整体性,而不能成为没有联系的几个板块的简单罗列。高中地理教师在书写板书时应充分体现出知识间的联系性,并要考虑到整体布局情况,板书的重心应尽量与黑板的中心重合,上下左右要留出适宜的宽度,同时还要注意板书的布局不能“一头沉”,以免破坏布局的完整性。4.板书设计要体现艺术性优秀的板书不仅是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直观清晰的,还要能够给学生视觉上的享受,学生对乱涂乱画的板书不会有好的印象,更不用谈从板书中获得有效信息了。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文字、图标、表格等形式设计板书,体现出书法美、结构美,展现出艺术性的效果,这样才能使学生赏心悦目,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三、地理板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从以上论述中,我们知道了地理教学中板书设计的作用和重要性,但是要想设计出优秀的板书,不仅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还要注意一些具体的问题,这样才能使板书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1.教材内容是板书设计的依据地理教师在设计板书时,要遵循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不能为了形式上的美观、色彩,而使教学内容失真,或者遗漏某些知识要点。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板书形式,并使其保持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样的板书设计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才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倘若板书设计只重形式而忽略内容,将会弄巧成拙,使板书成为教学的干扰因素,影响教师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知识获取。2.处理好板书书写与讲解的关系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什么阶段书写,也是值得教师研究和思考的。有时教师可以边讲边写;有时可以先写板书,然后师生一起分析;还有的时候是教师先分析、归纳,然后再板书,具体采用哪种形式需要教师视教学的需要而定。另外,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讲解而忘记板书,然后再去补写,或者因过多板书而影响讲解时间的现象应该避免,要坚决克服板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3.处理好板书设计与运用的关系板书设计是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而事先设计的,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在实际教学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进而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例如,有时板面不够写,有时来不及书写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要求地理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外,还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必要的试写。另外,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和调整,但必须讲究板书的完整性。综上所述,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应当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出布局合理、重点突出、新颖独特、充满美感的优秀板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二)一、课堂教学如果把教学比作建设一座高楼,那么课前准备是为建设准备物资,课堂教学就是将各种物资进行整合,进行真正的建设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课堂导入万事开头难,好的课堂导入无疑会让整节课有一个好的开头,进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这里只对其中的三种进行简单介绍:趣味导入、材料导入和直接导入。所谓趣味导入即是用一些有趣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导入方式。比如,我们在介绍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情况时,就可以将地图或地球仪展示给学生,让其自己动手寻找;而在地貌学习模块中,我们可以将风蚀地貌模型、黄土地貌模型展示给学生看。材料导入的材料可以是一个小故事、一篇文章,甚至是带有地理知识的一句话。材料可以是教师准备,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比如,我们可以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黄梅雨里一人行”等诗句材料来导入即将学习的梅雨知识。趣味导入、材料导入形象生动,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直接导入就是开门见山,比如,“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等,这种不做任何铺垫的导入方式更加直接,也更适合高中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模式。(二)优化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首先,优化教学手段。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播放视频和幻灯片或者利用地理教学模型来进行模拟教学等方式来吸引学生,将学生的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其次,教师应时时刻刻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教师个人的授课特点、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情况、每个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水平等。在课堂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多提问、敢提问,不要怕出错,不要怕被嘲笑。同时,教师还应在适当的时候加大课堂传授的信息量,针对学习比较优秀的、学习能力一般的、学习比较困难的不同类别的学生分类进行不同量知识的传授。再次,倡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几个人一小组,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讨。教师要多鼓励学习小组对一些地理现象(可以是生活中的,也可以是学习中遇到的)进行观察、实践、探讨、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最后,改良考核机制。考核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教师的考核,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考核。对教师的考核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分数、升学率等教学成果,也应把教学模式、教学创新等方面考虑在内。对于传统的只凭分数对学生进行片面评判的评判标准我们应及早抛弃,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评判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仅仅限于考试分数,将学生按成绩进行等级划分,这样不仅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更不要说为国家培养更高水平的人才了。因此,我们在评判学生是否优秀时,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比如其课堂表现和反应等,当然,学习成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并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当的鼓励和指导。二、课后巩固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在抓好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的同时万万不能忽视课后的巩固。课后巩固主要是通过教师布置作业来进行的,那么课后巩固的效果也就主要在于作业的质量。第一,教师可以合理降低作业的难度,从而让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有充足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第二,教师要对作业量进行合理安排,避免由于过于繁重的作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避免学生为了做作业而做作业,使学生的地理学习变成一件很痛苦的事。第三,教师要因地制宜,多布置一些和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关的地理课后作业,从而使地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学生在课后也应根据自身实际的学习情况和个人学习兴趣,自行进行各种形式的课后巩固与知识的拓展。比如,自己去图书馆借阅相关地理书籍等方式。最后一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时时注意反思、总结、巩固课堂上所教学的知识,从而切实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呈现出全新的面貌。然而路还很长,我们应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在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入手,抓好高中地理教学的课前、课堂、课后,从而让高中地理教学越来越好,焕发出勃勃生机。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三)一、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的上课气氛和课外的上课气氛是不一样的。相比较而言,课外的上课气氛比课堂的上课气氛要更加浓烈一些,学生在课外上课会比在课堂上更加地积极主动。所以,教师应该多多开办一些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去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当教师将书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讲解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开展课外认识活动,促使学生更深一步地理解这些理论内容。当讲到野外辨别方向的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去,并根据书本上说过的内容来辨别方向。例如,可以看树叶的茂盛程度的不同来辨别方向,长得比较茂盛的那一边就是朝着太阳的,或者是看树轮的密集程度,树的年轮之间的间隙越窄就说明树轮就越密集,而朝着北边的树轮一般都比朝着南边的的树轮要密集,也就是说,树轮长得比较密集的那一边就是北边,比较稀疏的那一边就是南边。二、结合多媒体来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来给学生上课,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兴趣可以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内容,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教师要把提高学生的兴趣作为上课的前提条件,这可以使学生更加专心、用心地听课,能更好地掌握教师所讲的知识了。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了,课堂反馈就多了,教师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得到了提高。例如,教师可以结合电影来学习书上的内容,可以播放有关地震的电影给学生看,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地震对我们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地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震是如何形成的,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科普片。这些科普片将地震的形成过程用电脑制作了出来,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地震形成的过程了。教师也可以借地震的形成过程来给学生讲解影响地震的因素有哪些,这样地震的形成、影响因素和对我们生活所造成的影响等内容就都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出来了。结合多媒体来教学,教师的讲解就会变得更加具体化了,学生也就能更好地接受知识了。三、结合当地的地理情况来进行教学国家根据不同的地理情况划分了不同的地区,每个地区的地理情况都不一样,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结合当地的地理情况来进行教学。例如,我们国家大部分都位于亚热带,而非洲位于热带,所以当教师讲述亚热带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我们国家的情况来讲解,当讲到热带的时候就可以根据非洲的情况来讲解。如果位于高原地带,那么,教师在讲述高原地带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当地的一些情况来讲解书上的内容,如高原地带的气候是怎样的,空气的稀薄程度是怎样的等。四、结合书上内容来解释当地的一些特殊地理现象教师要想调动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积极性,就要告诉学生学习地理是有用的,对实际生活是有帮助的。教师可以用地理知识来解释一些常见的地理现象,并根据教学内容来提问一些问题,如沿海地带就经常遇到台风,那么台风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台风所造成的影响有多大?新闻上经常说到的风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台风眼又是什么?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问题来听课,当教师讲到相关的内容的时候,他们就会很认真地听课,这就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地理虽然有点枯燥,但是不能否认它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高中地理作为有着实际生活意义的科目之一,学生应该好好地学习它。教师也要注重教学的效率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和所受到的最强烈批评就是教学无效和低效的问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巩固课程改革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关键。教学效率是指单位时间里课堂教学的效果。具体地说,是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增幅三者之和所达到的效果。它不但是预期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综合反映,而且是评价教学优劣的重要指标和整个教学过程运作状态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志。

随着我校从中等师范向普通高中的转型,在分析为我校办学传统、师资优势和生源的质量等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学校把“秉承我校的优良传统,突出学校在文科和艺术教育方面的优势,坚持走以艺术类学生为突破口的特色办学之路”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事实上,大多数学生的地理成绩不高,成为我校文科学生和艺术类考生成绩不够理想的重要障碍。可以说,学生地理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考文科综合考试成绩的好坏,高考文科综合成绩的好坏决定着学生能否考取理想的大学。为此,真正吃透地理课程标准,重视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法学法研究,对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地理课标》)指出,“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高中地理课程是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要使学生高质量地实现学习地球科学、掌握地理学习与地理研究的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目标,确实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必须从调查分析地理“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入手,研究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存在的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薄弱知识点”,找准学生学习地理的“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了解学生的学习地理的需要、动机、态度、兴趣、信心、方法、能力等的非智力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采取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学案、以直观形象为手段的多媒体课件、以形式多样的发展性评价等措施,不断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提高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和综合性,强化地理练习的针对性和合理性,增强地理教学评价的自觉性和有效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端正学生的态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教学的历史则是教学工作者不断追求教学活动效率的过程而已。换言之,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始终坚持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使绝大多数学生在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方面效果更好。面对在学

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缺陷的“学困生”较为普遍,学习动力不强、学习热情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够的“陪读生”越来越多的学习状况,积极探索地理教学方法,认真研究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一)课题的研究意义

1.有助于促进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化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师生涯当中。在长期的与教育环境的互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满足自身不同层次的需求,从而表现出与特定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教师角色行为。本研究的课题负责人先后在西北师大学习心理教育专业(本科)和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由于学校的转型,现从事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专业理论知识,但在地理学科教学中需要长期艰辛的付出、学习和研究,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参与本课题的研究的两位地理教学同行,毕业于西北师大地理教育专业(本科),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但也需要研究高中地理教学,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由于课题组成员在地理教学中具有教育理论与专业知识互补性的搭配组合,面对着水平基本相当的学生,有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促进专业成长的迫切愿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促进研究者专业成长意义深远。

2.有助于推动地理学科的.教学改革

近两年来,我校在教学中大力推行“精讲多练,提倡反思”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改革,可在现实的教学中,由于教师形成的教学惯性,理论灌输为主的教学现象仍然存在,教学效率仍然不高。针对目前的地理教学现状,在学习内容多、任务重、考点细、要求高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我们研究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确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运用地图、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同时,不断延伸课堂教学的“触角”,开展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基本技能,不断巩固地理教学改革的成果。

3.有助于完善地理课程的知识整合

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难点在于对地理课程内容的整合。《地理课标》强调,“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注重信息技术在地理课程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针对大多数高中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空间想象能力欠缺,而地理课程知识面广、知识记忆任务重、图表材料比较抽象等特点,本课题组在准确掌握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

研究设计有利于整合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效率的学案,研究制作有助于课程重点内容综合化、直观化、形象化的多媒体课件,对完善地理课程的知识整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4.有助于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教学效率,就必须从教学过程的各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抓起。本课题通过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尤其是地理“学困生”)学习地理课程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挖掘和培育学习者学习地理的潜质和多元智力,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一段时期的参与性研究,在对地理课程标准、教材等内容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地理学案研究和地理多媒体课件制作,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强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提高我校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意义重大。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1.全面掌握地理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

基于对地理课程性质与要求的认识,对我校学生学习基本状况的分析,对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本研究试图通过了解分析地理“学困生”的学习心理,研究形成地理“学困生”的主客观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研究适合学生现有水平,开展符合最近发区要求的课堂教学改革,从而努力促进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内在发展和外在发展。所谓“内在发展”,即通过地理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的怀疑、批判和探究意识,懂得地理知识是永远发展的,没有哪一种知识不需要质疑和发展,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永远值得关注和学习,即智慧发展。所谓“外在发展”,即一种以追求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和掌握为标志的发展,通过各种形式的的教学评价手段教学检测。

2.研究制定有利于突破地理教学难点的“学案”

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点。综合分析各组成要素从而揭示客观规律是地理学研究的优势。这些因素涉及范围很广,有自然因素,也有人文因素;有空间因素,也有时间因素。在自然方面,要考虑岩石、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因素。在人文方面,要考虑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因素。例如,研究某地气候状况,就要从该区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下垫面状况,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此外,由于地理学研究中所使用的时空概念与其他学科不同(在地理学研究中时空不具有可逆性),因此,地理学研究很难像数学那样抽象,很难像物理学、化学或生物学那样进行一定条件下的实验,而必须通过对一个个具有独特特征的区域进行综合考察和研究之后,才能去洞察和透视整个地域的空间结构,才有可能获取到某些一般性规律。为此,本研究将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作符合学生学生实际水平的“学案”, 强化地理课程的知识整合,培养学生自主提取地理学习中的主要知识信息的能力。

3.研究制作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学效率的多媒体课件

地理规律和一些抽象的地理概念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一般说来,地理规律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很大,单凭文字的描述或挂图,学生理解是非常困难的。而对于一些抽象的地理概念,我们能做一些简单的演示原理的动画,利用计算机、录像机、投影仪播放或演示表现地理现象、描述地理事物、揭示地理规律等内容的课件,可通过声音、图片、影片、动画等形式进行,由于是直观的表现形式,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为此,我们将对地理学习中“地球运动――自转与公转”、“光照图”、“全球大气环流”、“世界洋流的成因及分布”、“世界气候类型与分布”、“世界地理分区”等重点难点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传递和灌输而来,而是建构而来;强调用真实复杂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解决问题的环境;强调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强调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

2.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内在动机的激发,趋使学生探究扑朔迷离的表象下所隐藏的原理、规律、方法与技巧,借以挑战他人和自己;注重学生的自我发现;注意信息的提取。

3.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提倡学生学会学习,倡导内在学习与意义学习,注意弘扬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功能和创造力的培养,强调建立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最佳的教学心理氛围。

四、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截至目前,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研究很多。有些研究主要关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有些研究重视“学案”的应用,有些研究实施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有些研究关注地理教学评价改革。本研究在借鉴、学习、归纳、反思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我校学生学习地理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开展有利于提高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尤其是地理“学困生”比较普遍的现实,试图在课题组成员的行动研究中,解决我校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也希望对生源质量相对薄弱的兄弟学校有所帮助。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借鉴和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

(2)行动研究法:通过行动研究,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总结得到高中地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对策。

(3)个案分析法:针对课题实施过程的需要,实施班级和学生个案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

(4)调查法:学生问卷、访谈等形式,采集数据,分析反馈,对地理学案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教学评价改革等措施的实际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本研究将主要采用以上方法在我校2008级、2009级分别选取4个班级进行研究。

五、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一)课题准备阶段(2009年7月―12月)

资料文献的准备、信息的收集,课题目标的构建和课题内容的确立,设计问卷调查,撰写课题开题报告。

(二)课题实施阶段(2010年1月―2011年12月)

1.前期分析阶段:通过入学不久和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之后对学生分别进行地理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并进行样本分析,撰写《高中地理“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对高一、二学生此阶段的学习现状作分析汇总,为今后的对策研究提供了事实依据。

2.研究实施阶段:按照学生学习现状确立课题研究方案,通过研究完善实施地理教材重点章节“学案”,制作实施地理难点章节“多媒体课件”,探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机制,探索提高学生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教学期间召开座谈会,听取学生、教师对地理教学的反馈,并根据反馈做相应调整。

(三)结题阶段(2012年1月―3月)对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对课题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最终撰写研究工作总结(课题结题报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