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关于急性心梗的论文课题研究

发布时间:

关于急性心梗的论文课题研究

呵呵……1,结构上,第一部分说心脏病,第二部分说心脏疾病与猝死,第三部分预防猝死,那么你如何定义猝死呢?2,第一部分里,分先天性/后天性没有错,风湿性心脏病和肺(源)性心脏病是否也属于后天性呢?心肌病你如何分类呢?3,先天性心脏病多数为散发,所以2应该也加上可能4,呵呵……有医学背景尚且很难知道所有跟心脏有关的疾病,况且你个没有医学背景的?好多表述不清,术语不对……“主动脉夹层”可以累及冠脉,“川崎病”一类表现就是累及冠脉,很多目前尚认识不了的各种综合症:21三体就不说了,Noonan,Marfan,等等等等5,心脏外伤呢?感染性心内膜炎呢?6,预防猝死……猝死没有明确定义……先天性心脏病可能猝死,大量心包积液可以猝死,外伤不说了,肥厚性心肌病可以猝死,主动脉夹层可以猝死……7,最关键的,你写这篇文章想要说个啥问题?最后结论如果是感冒运动与心源性猝死,大可不必铺这么大范围。

护理风险是指从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所有各类不安全事件的总和。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心血管内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84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减轻患者痛苦,缓和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护理方法;人性化护理

为进一步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方法,本文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84例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结果 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8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其中男51例,女41例,年龄在54~76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6例,高血压4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2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其中男50例,女42例,年龄在55~77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5例,高血压4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2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等一般资料方面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可以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法。

对照组 常规护理包括:①住院环境护理,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②做好必要的皮肤护理,防止发生褥疮等并发症或出现皮肤感染等;③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注意控制患者饮食摄入量和营养摄入[1];④加强夜间巡视,防止患者夜间出现坠床、呼吸困难等症状;⑤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严禁治疗期间随意更改药品种类和用药量;⑥辅助长期卧床患者进行咳嗽、咳痰,防止出现坠积性肺炎。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自身病情不了解,很多患者对病情的治疗和康复持悲观态度,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甚至抗拒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就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结合患者的学历、生活习惯等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等,满足患者心理需求[2],从而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②加强与患者的沟通[3]。护理人员要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通过沟通交流掌握患者存在的问题,并尽早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干预解决,提高治疗、护理效果;③加强 健康知识 宣传 教育 [4]。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心血管疾病发病特点、发病机制、常见诱因等,并对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改正,督促患者戒烟、戒酒,从而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患者生活质量;④出院护理。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恢复状况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和家属治疗康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同时叮嘱患者定期回院进行复查,一旦在康复过程中出现不适要及时入院接受检查、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出院随访,及时解决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分为:满意(90分以上);基本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以下)。护理满意度=基本满意率+满意率。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具体结果见表1。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身体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居于首位。而除了对心血管疾病进行药物、手术治疗,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也能对患者的预后和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

人性化护理方式是以患者为本,从患者的需要出发,在心理、生理、社会需要等各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5],通过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方式,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另外,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还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医院护理环境。

由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护理都较为复杂,患者住院期间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治疗和护理,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掌握必要的护理方法,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十分重要,它不仅能使患者摆脱不良心态和情绪,同时还能使护理工作进行更加顺利。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充分说明了,对心血管病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缓和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阮杏菲,钟华,邓建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5):66-67.

[2]陈幼嫦.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4):621-622.

[3]叶小红,陈伟琼,黄惠香.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6):733-734.

[4]曹云.优质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274.

[5]吕宗霞,徐文利.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3,4(8):1856.

【摘 要】目的:根据心血管内科病人的临床特征和用药治疗特点,探讨和分析安全用药和临床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87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患者为观察对象,在上述选取对象用药治疗时,采取有针对性的 措施 对患者的用药反应进行护理,观察和记录用药的不良反应,并 总结 安全用药心得,提出有效的措施处理护理用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结果:通过对87例患者的用药观察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除一例患者因为降血糖药物使用过多而引发低血糖症状外,其余患者在用药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根据心血管病人的临床特征,在进行用药护理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不仅能有效的避免用药不良反应发生,同时,还能提升用药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观念,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关键词】心血管;安全用药;用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1004―7484(2013)09―0474―01

心血管疾病作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内科疾病,其临床治疗该病的药物越来越多,而不同类型的药物在进行联合治疗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配伍禁忌,因此,做好临床用药观察,在用药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安全用药护理,不仅能保证用药安全,同时也保证了治疗疗效。我院通过对87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安全问题进行观察,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护理,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用药安全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整理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87例于2011年1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为观察对象,这87例选取对象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跨度在27-69岁,平均年龄(±)岁。选取的87例观察对象中,其中22例为高血压患者,17例为冠心病患者,15例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2例为慢性风湿性瓣膜病,10例为肺源性心脏病,7例为扩张性心肌病,其余4例为其他心血管疾病。上述患者在住院期间,分别根据患者各自的病症以及临床主要表现,采取相应的临床药物进行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主要给予ACE抑制剂联合长效钙通道阻滞剂进行治疗,其余病症患者根据病情给予利尿剂以及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冠心病患者病情发作时,若是心绞痛的症状较为严重,及时给予消心痛以及硝酸甘油进行治疗,缓解患者的疼痛[1-2]。对于心率每分钟在120次的患者,应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病症严重程度酌情给予一定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而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给予磺脲类药物进行治疗,降低该类型患者的血糖浓度。在对上述患者进行给药治疗的过程中,均安排相应的护理人员对上述患者实施护理,观察患者用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通过对87例患者的用药观察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除1例患者自行增加降血糖药物使用剂量而引发低血糖症状外,其余患者在用药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2 用药观察以及护理体会

用药前的评估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前,首先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况做好用药前的护理准备,根据医嘱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了解治疗目的和用药剂量,对于高危病人应该给予特殊的护理服务,同时对使用药物进行了解,查看是否存在药物禁忌[3],对于用药障碍的患者应该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帮助患者合理、及时、按照依据进行用药,叮嘱患者及患者家属不擅自增减用药剂量,保证用药安全。

洋地黄类药物的用药观察及护理

在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最常使用的一种药物就是地高辛,该药物的临床使用量在中毒量的60%左右,因此,在使用该药治疗患者时,护理人员一定注意把控治疗剂量,以免发生中毒症。同时,由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脏器功能较青年或中年患者差,所以在对该类病人进行用药护理时,一定要考虑药物耐受力下降等因素,严格保证剂量在中毒范围外,同时教导老年患者了解使用该类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增加老年患者不良反应的自我观察力,保证用药安全。

利尿药物的安全用药观察和护理

长期使用利尿药物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很容易使得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发生紊乱,酸碱代谢失衡,因此,护理人员在遵循医嘱使用该种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体征变化,防止患者因为酸碱失衡,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而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加重患者的病情,这不利于提升治疗效果。同时 ,老年心血管患者的神经敏感性会下降,因此,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会出现一定延迟,而擅自加强该类型药物的服用剂量,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也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教育,详细讲解该类药物的副作用,增强患者的安全用药意识,并及时记录和了解患者的相关不良症状发生情况,测量患者的尿量和体重,并进行记录。

降压药物的安全使用观察和护理

在治疗高血压患者中,常常使用降压药物来避免患者体内血压过高。而护理人员在使用降压药物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使用剂量,否则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同时对治疗效果也会产生较为不良的影响。患者在服用该类药物后,护理人员应该密切的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血压,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脸色苍白、心悸、心律失常等症状,同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及药物不良反应,若是有不良反应出现,应该及时汇报医师,进行处理。

硝酸酯类药物的安全观察和护理

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发生时,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产生较为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以及病症程度,适当给予硝酸甘油以及消心痛等药物进行治疗,临床上常常采取舌下含服或者静脉注射等方式进行治疗。而长期使用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耐药性,进而降低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在给予该类药物进行治疗时,应该注意用药间隔,并在停药后减少剂量,直到完全停用,避免发生反跳现象。同时告知患者不要擅自停止用药,应该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保证用药安全。

做好静脉输液的观察和护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肝脏功能衰竭症状,因此,心脏的贮备能力较其他患者差,在进行静脉输液的过程中,输液速度不能过快,也不能过多,应该叮嘱患者不要擅自调节输液速度,并加强巡视,杜绝因输液过快而引发不良反应的现象。

3 讨论

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药物治疗,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不仅关系到患者病症的治疗疗效,同时也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治疗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前避免用药失误的产生,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用药护理,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观念,这不仅能有效的降低用药失误率,同时也是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药物的治疗过程,应该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用药中的作用,保证临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并根据患者使用药物的类型采取相应的护理,加强巡视观察,强化心血管疾病治疗用药的安全,这样不仅能保证治疗疗效,同时也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综上,加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安全观察力度,总结有效的用药护理措施,不仅能保证治疗效果,同时也能有效避免因用药事故而产生医疗纠纷的现象,这同时也能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意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屠娟花,周娟华,程晓涛.心血管病人用药安全及护理质量管理[J].医院管理论坛,2012(6):47-48

[2] 陈登高.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管理及护理质量管理[J].吉林医学,2010(30):5456

[3] 蒋倩,过勇,罗粤.分析联合用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问题[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7):1752-1752

心血管内科论文范文三: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研究

【摘 要】目的:对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护理进行简单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 50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治疗患者的同时,对其进行人性化护理,并重点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其中包括了对疾病的认识、饮食习惯、合理用药等方面的教育。结果:针对护理中存在的两大因素提出改进的措施。结论:分析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特征,简述护理要点。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疾病;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多。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与循环系统有关的疾病,循环系统是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及微血管),又可按照起病的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但是大多数都与动脉硬化有关系。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急性心梗等。因为心血管疾病存在种类多、病因复杂、病情变化快等特点,所以使其成为医院的高风险专科,护理的内容也因此变得繁重、风险增大。[1]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入院后,除了给予患者所需必要的医学治疗和护理之外,还应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给予精神上、情感上的服务和关怀。这对在院病人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定2011年至2012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48岁。高血压23例,低血压11例,心力衰竭16例。

方法: 以问卷的方式对选取的50例患者进行调查,了解疾病的诱发因素,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内科护理,针对性的做健康教育(心血管疾病的 疾病知识 、合理用药、饮食习惯的建立、规律运动等)以及心理护理,增加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 结果 通过内科护理干预以及对心血管疾病诱因的预防与治疗,患者的各种医疗保健知识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有了明显的认识,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同时,患者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 讨论

关于心血管疾病的诱因,我们通过问卷,了解到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运动量的突然增加以及情绪的变化。大多数患者在发病之前都出现过较为急速的运动或者伴随着情绪的波动,从而进一步的引发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②气候的变化。问卷中显示,当气候发生较大变化时,老年人的 户外运动 以及血液循环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③通过大量的临床数据积累可以看出,胆固醇升高是引起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而饱和脂肪酸的增加可以增加血小板的活性和血栓的形成,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最终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

预防 心血管疾病多为慢性疾病,治疗复杂,对患者身体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而且一旦发生急性的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等往往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后果。所以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最好治疗就是在疾病的发生前进行有效地预防。Yusuf的研究发现改变生活方式和恰当的药物治疗,如戒烟、健康饮食和加强可以使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降低80%[3]。

生活习惯 近年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高,每日早起晚睡的生活严重影响到大家机体及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加之很多人忙于工作而无时间做适量的有氧运动导致机体得不到适度的锻炼也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患者自身的心理调节 心血管疾病患者会出现多种不同的心理,忧虑心理会使患者每天唉声叹气,对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绝望心理会使患者对自身的疾病产生恐惧和抵触;猜疑心理和拮抗心理会由于各种不信任而加大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的难度;应激心理会引起平衡的失调和自身机体防御功能低下,导致病情发展加重[4]。

定期体检 中老年人、肥胖有高脂血症家族史的人、经常抽烟喝酒的应酬者以及精神高度紧张的工作者等人群都属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对象,需要定期的去医院体检以检查血脂、血压等心血管相关指标,对于早期诊断心血管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的体检,以上人群至少保持每年一次,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的采用药物或非药物治疗,避免病情继续发展和并发症的产生

4 护理

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本组研究的对象中,23例高血压病患者普遍存在头晕、眼花、心悸、 记忆力 衰退、易烦躁、手脚麻木等症状,大多数是因高级神经失调所致。到了后期,除血压较高外,还会有心、脑、肾等器官受损现象,轻则造成功能障碍,重则产生衰竭。这就要求在护理上干预和监督患者的生活方式: ①注意休息,患者休息要规律,保证睡眠质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②在饮食上,杜绝高盐高脂类食物,患者每天摄入的盐应少于 3 g,脂肪不超过 30 g,还要戒烟、戒酒。③适当的运动,每天坚持打太极、慢跑等运动 1 h,运动时的心率保持在170 次 / min以下,或身体稍微出汗,避免疲劳,每个星期至少运动 5 d,长期坚持不懈。④严格按照医嘱吃药,不随意停用或者私自调整药量、改用其他药方等,密切观察并记录血压的变化。⑤保持轻松稳定的情绪,避免情绪变化过大,心平气和,不冲动、少生气。

对低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作为研究对象的11例低血压患者中,有 5 例体位性低血压,5 例为症状性低血压,4 例属于无症状性低血压。护理时要求患者: 选择头高脚低的睡眠方式,增加血液循环和释放肾素; 避免长卧,时常转换体位,动作轻柔缓慢; 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 沐浴不用过热的水,防止滑倒; 若有晕厥等症状,就地躺下,医务人员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 属于心力衰竭的16例心血管疾病,早期症状有乏力、烦躁、失眠的特点[5]。这类患者夜间睡觉常因脑供血不足存在失眠、气喘或者憋醒、心跳加快、尿多等现象。对这类患者进行护理时,要叮嘱患者或者家属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心功能不好的患者,大多时间应卧床或半卧休息,情控制稳定后,可下床适当散步,避免体力衰退、肺部感染和下肢栓塞等现象。病情严重的,应长期卧床休息,减少心脏的负担。②对呼吸明显过急的患者,给予氧气袋辅助呼吸。不能咯出痰时,适当使用侧体引流。③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 3 g,低盐、易消化的饮食方式能减少心脏的负担。④禁止吸烟喝酒,不能食用刺激性的食物,控制好水分,避免体内水分浮肿增加心脏负担。⑤密切关注患者的心律与心率的变化,若有心房颤动的患者,应及时测量心率。发现病情有不寻常的变化时,立即通知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出院指导 出院前向患者交代专属用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注意按时复查随访。嘱患者在饮食及生活等方面要保持良好习惯[6]。

参考文献

[1] 刘桂玲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52.

[2] 陈梅仙 . 浅析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0,19:127.

[3] Yusuf S,Hawken S,Ounpuu S,et of potentially modifiable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52 countries(the INTERHE ART study):case-control study[J].Lancet,2004,364(9438):937.

[4] 刘海英 .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护理干预[J].亚太传统医药,2008,7:72-73.

[5] 林淑平 . 护理干预对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32):69-70

[6] 陈霞·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6):954-955.

心血管内科论文范文四:

你好啊,你的心肌梗死型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开题报告选题定了没?开题报告选题老师同意了吗?准备往哪个方向写?你的开题报告格式要求下载下来了没有?学校开题报告要求看了没有?因为每个学校开题报告格式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最后祝你选题顺利通过第一,你要写什么这个重点要进行已有文献综述,把有关的题目方面的已经有的国内外研究认真介绍一下(先客观介绍情况,要如实陈述别人的观点),然后进行评述(后主观议论,加以评估,说已有研究有什么不足),说现在有了这些研究,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其中要包括你选题将要探讨的问题。由于目前研究不足,所以你要研究。所以,你的硕士论文要写什么是根据文献综述得出来的,而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如果不做综述,很可能你的选题早被别人做得很深了。第二,为什么要写这个这个主要是说明你这个选题的意义。可以说在理论上,你发现别人有什么不足和研究空白,所以你去做,就有理论价值了。那么你要说清楚你从文献综述中选出来的这个题目在整个相关研究领域占什么地位。这就是理论价值。然后你还可以从实际价值去谈。就是这个题目可能对现实有什么意义,可能在实际中派什么用场等等。第三,如何写在开题报告里你还应当说清楚你选了这个题目之后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有了问题,你准备怎么去找答案。要说一下你大致的思路,同时,重点阐述你要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如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法、定量研究、实验研究、理论分析、模型检验等等。在上述三个方面中间,文献综述是重点。没有文献综述,你就无法找到自己的题目,也不知道这个题目别人已经做得怎么样了,所以你要认真进行综述。当然,综述的目的还是引出你自己的话题,所以不能忘记评述哟。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研究【摘要】目的:分析进行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本次所选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50例均入住我院治疗,抽样分组所选患者,25例对照组采取硝酸甘油治疗,25例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前提下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改善较为明显,P<。结论: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与心功能,值得应用。【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硝酸甘油;心力衰竭;心功能;心肌梗死有研究[1]表明急性心力衰竭发生原因一般是患者冠状动脉发生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导致心肌坏死的疾病,患者会出现剧烈并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甚至于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尤其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危险性比较高,需要引起临床工作人员的重视。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含硝酸甘油与重组人脑利钠肽。文章选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50例入住我院治疗的时间均是2017年08月份-2018年08月份,探讨了进行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安全性,总结如下:1.研究资料和方法研究的资料本次所选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50例入住我院治疗的时间均是2017年08月份-2018年08月份,抽样分组所选患者,25例对照组采取硝酸甘油治疗,25例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前提下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照组13例男,12例女;年龄60-79岁,均值(67±)岁。观察组14例男,11例女;年龄62-79岁,均值(67±)岁。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发现缺乏显著的差异,P>,可比较。方法全部患者在入院以后,都口服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并且按照个体化采取β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治疗,72小时以后采取米力农、洋地黄与多巴胺等药物。25例对照组采取硝酸甘油治疗,初始剂量是0μg/min,一分钟增5μg/in,一直到临床的效应用量平均值是40μg/min,然后维持5mg/d,静注,维持静脉滴注72小时。25例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前提下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用法用量为:选μg/kg的rh-BNP,实施静脉冲击,然后经μg/(kg•min)速度进行持续静脉的泵注,维持治疗一个疗程,也就是48小时。观察的指标(1)观察与如实记录两组患者心功能,其中主要包括LVEF(左室心射血分数)、NT-porBNP(N末端B型利钠肽原)[2]。(2)在治疗开始前、治疗结束后分别测定患者测定患者凝血指标,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都统计到excel表中,然后经统计学的软件进行处理,采取均数±的标准差()对计数类资料进行表示,同时采取t对是否存在统计的意义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主要采取百分比%来代表,同时采取卡方对是否存在统计的意义进行检验,若数据之间差异比较显著,则P<。2.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治疗前两组患者PT、APTT、PLT各项指标结果均没有明显差异,P>,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PLT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观察组的PT、APTT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APTT均明显高于组内治疗前,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P<,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变化比较(±s)分组时间PT(s)PLT(×109/L)APTT(s)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治疗以后,对照组LVEF为(±)%、NT-porBNP为(±)pg/ml,观察组LVEF为(±)%、NT-porBNP为(±)pg/ml,两组患者经过采取治疗措施以后,患者的LVEF、NT-porBNP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改善较为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风险也比较高,尤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威胁性极高。为了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需要临床工作人员重视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目前,临床药物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相关研究[3]中显示硝酸甘油药物能够使患者预后得到良好改善,然而,基于药物使用以后患者效果不够显著,导致临床应用受限。脑利钠肽(BNP)是经左心室进行分泌,不仅可以对心肌纤维进行抑制与扩张血管,而且可以在交感神经的系统激活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重组的人脑利钠肽(rhBNP)则是经生物重组的技术所合成类似于人类内源性的BNP结构药物,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前景比较好[4]。重组的人脑利钠肽并不是单纯血管的扩张剂,这种药物兼具不同的作用,能够促进钠排泄,具备利尿的作用,能够对RAAS系统以及交感神经的系统进行抑制,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演变过程恶性循环进行阻滞。并且重组的人脑利钠肽在冠状动脉上有显著扩张的作用,特别是在小冠状动脉的阻力血管上扩张作用明显,对于缺血状态下的心肌微循环的血供改善较为有利,能够将心肌耗氧量降低[5]。本次研究中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PT、APTT、PLT各项指标结果均没有明显差异,P>,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PLT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观察组的PT、APTT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APTT均明显高于组内治疗前,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P<;两组患者经过采取治疗措施以后,患者的LVEF、NT-porBNP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改善较为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综上,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与心功能,可推广。【参考文献】[1]王伟红,李萍,陈雨等.左西孟旦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18,40(14):2131-2134.[2]王伟红,李萍,陈雨等.左西孟旦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难治性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的疗效研究[J].河北医药,2018,40(16):2473-2476.[3]王小雯.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7):848-850.[4]张龄幻,于艳辉,朱晓萍等.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脑利钠肽及神经肽Y水平变化[J].临床儿科杂志,2015,21(6):539-542.[5]汪磊,洪飞.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BNP和肾功的影响及疗效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7,20(12):1388-1391.

急性心梗的文献论文

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窦速伴有室性期前收缩,哪一个需要优先干预?

考虑应先干预窦速。

文献中:

2、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常是不祥预兆,反映了lv衰竭和低心排血量。

3、室性心律失常常见,veb见于大多数心肌梗死病人,但并不能成为治疗依据。

教材中:

持续性单形性室速不伴心绞痛、肺水肿或低血压,可选用利多卡因50-100mg静脉注射,每5-10分钟复一次,至室速消失或总量已达3mg/kg,继以1-4m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维持。也可用胺碘酮。

200分拿论文 除非百度分可以当RMB用并且汇率是1:10

护理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及范文

现如今,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及范例,欢迎阅读与收藏。

[1]李峰.韩杰临床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护理研究2010,24(lC):266-267

[2]谭静.朱京慈.鲁芳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11,(4):110-111.

[3]袁长蓉.王志红.陈国良.美国护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发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5):42-44

[4]黄金月高级护理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李霓,郑荣寿,张思维,等.2003~2007 年中国宫颈癌发病与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

[6]张锐,孙美榕,张正,等.基因治疗与人类健康[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 24(1):84-90.

[1]张波.桂莉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第三版:246-247

[2]刘翠华.重症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9-11

[3]罗德生.王慧.方敏.袁晓飞.ICU患者气管插管意外脱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3):459-461

[4]赵晶.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并发症的护理研究进展.全科护理.2013,11(1 中旬版):172-175

[5]赵士静.董立亭.张秀云等.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9-11

[6]孔磊.许立民.宋献丽.等.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护士进修杂志. 2013,28(3):219-221

[7]蒋超.徐丽华.ICU人工气道吸痰最佳护理实践标准研究现状及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2):18-20

[8]黄世英.李连梯.朱文平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有效吸痰的时机和方法[J].广东医学.2013,34(8):1308-1310.

[9]何秀曼.许倩茹.非定时吸痰技术及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4):335-336

[10]童亚林.缪洪城.冯小艳.等.加强呼吸道管理对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作用[J].中华烧伤杂志.2010,26(1):6-10

[11]刘广琴.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最佳时机的探讨[J].当代护士.2010,3(专科版):105-106

[12]江方正.李雪.叶向红等.持续加温湿化氧疗在气管切开患者脱机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28-130

[13]蔡瑞霞.介绍一种新的气管切开换药方法.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9):29

[14]毕娜,王建荣.静脉输液技术环节风险评价的研究.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1):761-763

[15]毕娜,吴冬梅,王建荣.我国静脉治疗护理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4):1613-1615

[16]毕娜.王建荣.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现状调查.护士进修杂志.

标准属于规范的范畴,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护理论文的标准化规范化是论文全面质量的重要方面。在实际工作中,笔者一方面深深体会到标准化在护理论文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时时感受着不“标准”、不“规范”的投稿论文。为此,笔者对2000年中华护理杂志经3审确定可刊用的部分投稿(原稿)进行了检查,对常见的标准化规范化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促进护理论文的标准化建设,使护理论文在信息时代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广阔的空间被传播、利用。

1材料和方法

在2000年中华护理杂志经3审可刊用的518篇护理论文中,抽取50篇含中文摘要、关键词的论文原稿进行检查和分析。

检查内容:①论文编写格式中的题名、摘要、关键词:论文编写格式包括的内容较多,限于篇幅在此只能就其前置部分的题名、摘要、关键词——文献检索的重要入口[1]进行讨论;②名词术语;③计量单位;④数字;⑤参考文献;⑥图表。

检查标准:题名、摘要、关键词以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和《文摘编写规则》为依据;名词术语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依据;计量单位以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定计量单位》为标准,要求以单位符号表示;数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为标准;参考文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其他内容以中华护理杂志2000年1期刊登的稿约要求为准。

2结果

一般情况50篇论文作者的年龄:20~29岁11人;30~39岁16人;40~49岁22人;50~60岁1人。作者职称:初级11人;中级30人;高级9人。50篇论文标准化方面的主要问题如表1。其中存在1个方面问题的论文6篇,2个方面问题的19篇,3个方面问题的27篇,4个以上方面问题的9篇,无1篇论文不存在标准化方面的问题。

具体表现

参考文献方面:在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上的问题主要有:2个以上作者,仅列第1作者;标点符号不符合要求;缺少文题、杂志名称或出版社名称、出版地点、期卷号及页码等。在文献使用上主要表现为:在论文核心内容如护理方法上标注参考文献,实际上仅是部分观点使用了参考文献;内部资料等非公开出版物做参考文献;缺少必要的参考文献,如“据报道”后无参考文献等。表150篇论文在标准化方面的常见问题问题次数百分率(%)参考文献3774数字3468名词术语2856计量单位2754中文摘要1428题名918图表816关键词714

数字方面:公历世纪、年代、月、日、时刻及计数、计量等未使用阿拉伯数字,或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混用,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应为20世纪90年代;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用表示概数时用错,如5、6个人,七、八十年代,正确的表示分别为五六个人,七八十年代。

名词术语方面:使用《医学名词》中明确规定不再使用的旧名(曾用名),如心肌梗塞(心肌梗死,括号内为规范名词,下同)、脑梗塞(脑梗死)、血液动力学(血流动力学)、周期性麻痹(周期性瘫痪)、人工晶体(人工晶状体)、眼底镜(检眼镜)、眼内压(眼压)、神志(意识)等;1篇论文中主要名词的使用不统一,如患者、病人混用;英文药名采用商品名(应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未注释的情况下,使用中、英文缩略语代替医学名词,如慢支(慢性支气管炎)、扩冠(扩张冠状血管)、心梗(心肌梗死)、AMI(急性心肌梗死)等。

计量单位方面:使用国家标准中已经废弃的非法定计量单位,如能(量)单位符号使用cal、血糖使用mg/L,国家标准分别为J和mmol/L;计量单位没有以单位符号表示,如8小时、2天,应分别为8h、2d;将单位名称或中文符号作为单位的符号,如把压力100pa改成“压力100帕”或“压力100帕斯卡”;同一篇论文中单位中文符号和国际符号混用,如mgkg-1天-1应改为mgkg-1d-1;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未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mg/kg/min应采用mgkg-1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mg/kgmin-1形式。

中文摘要方面:将前言内容作为摘要内容;简单地重复论文题名中已经表述过的信息;将医疗的方法、结果等作为摘要要素,未交代主要护理内容;开头冠以“本文”,未用第三人称。

题名方面用词不确切,如一般的临床观察或护理,用某某课题的研究,又如“护士在生命网中的作用”一文,只看题名很难明白“生命网”的意思,其实作者描述的是护士在冠心病二级预防网中的作用,因此生命网应以冠心病二级预防网代替;题名不能反映文章的核心内容;题目大、数据小,言过其实;或简写、或缩写,不符合规范要求等。

图表方面:主要表现为表中主谓语位置颠倒;图的纵标目未顶左底右,自下而上;说明性的资料未置于图表下方等。

关键词方面:不符合医学主题词表规范,使用不规范的主题词标引;将关键词写成一句内容全面的短语,如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急性某某中毒等;漏标或误标,使选择的主题词与论文主题概念不符或造成过度标引。

3讨论

护理论文在标准化方面较差的原因

护理学科的标准化较其他学科的范围大、研究浅:护理学科的标准化不仅受医学的影响,还受数理化及人文科学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大;对护理论文标准化方面的研究甚少,其标准又参考医学标准,并且无标准可循的情况也存在,故在执行时存在一定难度。

思想上不够重视:部分作者认为护理论文只要科研内容有创新、设计合理就可以了,标准化问题可忽略不计;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大家见怪不怪,更觉得不是问题;一些资深作者,往往采用已习惯的表达方式,不愿意接受新的标准、规范。

在标准化方面知识缺陷:我国于1979年才开始建立文献标准化工作,多数作者在校学习期间没有接受过该方面的教育;目前的大专以上护理教育对护理论文标准化的学习要求也不高,有些甚至列为自学内容;论文的作者大多数来自临床,对于复杂的理化单位和符号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理解,临床中一些与标准相驳的习惯用法更影响着作者对标准化的使用。所有这些决定了护理工作者在此方面知识不足,甚至知识缺陷。

护理论文执行标准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标准化源于科学与实践:某一领域在世界范围的统一是在科学和客观的基础上实现的。国际标准的制定与颁布也是如此,它是有科学和客观依据的。我国的国家标准是在参考国际标准的情况下,经过专家反复论证与无数次实践,由国家颁布的。因此,它具有权威性、标准性和严肃性。

学术要交流、学科要发展,必须执行标准化:现代科学活动已成为一项国际性活动,现代科学研究工作需要的情报、资料和信息是全球性的。在当前计算机网络与检索数据库广泛应用的情况下,护理论文只有遵循国际、国家的.有关标准和规范,才有利于其进入国内外文献检索系统及被有关的文献检索数据库收录,使国内外的读者更方便地进行查阅和检索,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统一的科技名词术语是一个国家发展科学技术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之一。护理学科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标准做规范,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护理论文只有遵循国家标准才能使自己的学科更严谨、更科学,才能保证其护理信息得以广泛的传播和利用。

对策

从基础教育入手,加强护理论文标准化学习:我国目前的大专以上护理教育虽然都设有护理科研课,但对护理论文的标准化学习重视不够,要求不高。这样的基础对护理工作者的论文撰写必然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护理论文的标准化学习应从学校基础教育开始,并将此做为考核内容,使学生既明白学习标准化的重要性,又知道其主要内容,为今后自觉认真地执行打下良好基础。

提倡自学,重视继续教育:对绝大多数已不再可能接受学校基础教育的护理工作者来说,自学将是必然之路。特别是在撰写论文之前,阅读杂志的稿约及相关标准将有助于护理论文标准化的学习与运用。医院、学校及各级学会的继续教育部门可通过讲座、培训班等形式传授护理论文标准化方面的知识,促进护理论文的标准化建设。

护理期刊身体力行,促进护理论文标准化:护理期刊是护理信息的重要传播媒体,期刊编辑要把宣传和使用标准化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与作者交流、修改稿件、约稿、编撰护理书刊及讲座等形式传播标准化的重要性与内容,使护理论文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取得成效。

重视研究护理论文标准化方面的新问题:护理专家及有关管理部门对标准化在护理论文运用中出现的问题,新理论、新概念、新技术不断出现产生的新名词、新表达方法等要及时进行研究、规范,以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4结论

标准化是护理论文的重要方面之一,对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当前护理论文中的标准化问题较多,需要学校、医院及各级学会相关部门的重视,更需要广大护理工作者从自身作起,加强此方面的学习,使相关标准化知识在护理论文中得到准确与广泛的运用,以促进护理学科的交流与发展。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论文的基本结构及撰写要求。方法:凡是护理科技论文,资料真实可靠,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文题简明并醒目,文章的论点明确,主要反映出文章的主题。结果:护理科技论文的结构好与否,它是护理科研程序中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及成果质量。结论:要撰写出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的护理科技论文,必须掌握护理论文的基本结构和撰写要求。

关键词:护理论文;结构;撰写要求

【中图分类号】GB7713-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502-01

凡是护理科技论文,其论点要明确,资料真实可靠,数据准确,层次清楚,具有科学性、实用性,书写工整,文字精练、规范。文题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为了提高护理科技论文撰写的质量,笔者将自己撰写论文的体会及看法浅谈如下。

1 文题的命名

命题的类型:一般用护理方法、用护理结果、用研究对象进行命名。

文题的具体要求:文题历求简明、醒目、文字应高度精练,能概括文章主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中间尽量不用标点符号,但末尾不能用标点符号,文题中间避免使用非规范化词或代表号。

2 作者及单位

实质性参与并能解答有关论文问题者称为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顺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改。作者单位名称应位于作者下一行,用括号注明“省、单位、邮政编码”,并附第一作者的简历。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它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各个答辩,并最终同意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

3 摘要

摘要内容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个要点,每个要点的内容要具体,简明扼要,关键性资料、数据与结果,采用第三人称明确标出。中文摘要可简略些,200字左右,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400个实词左右。

4 关键词

关键词代表全文核心内容里的名词和词组,一般由作者从论文题目、摘要和正文中抽选择出来3-5个医学名词(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英文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如:题目“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进针速度对比”(华夏医学2005年18卷第5期,论著695-696页)。关键词:新生儿 慢速进针 快速进针 对比。

5 引言(前言)

6 材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是文章的第一大层次。一般的资料应交待清楚研究涉及的材料和用具,化学品与仪器,应有来源和产品号等内容,以便重复实验时能得到验证。临床资料以研究的对象和病例为主,要清楚交待研究对象及病例的全部情况,实验方法及统计方法的来源。

方法:应交待论文所用实验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与方法、观察指标。

7 结果

用文字叙述、表格或绘图说明,只将主要结果列出,不要予以分析讨论。如:“静脉推注时防止微量空气进入血管的方法探讨”,(华夏医学,2005年18卷第5期),作者用普通组与实验组进行对比,列出每组在静脉推注时有空气进入血管的是多少例,无空气进入血管是多少例,各组的成功率是多少,再来一个对比,从效果上既清楚又明了,给人印象很深。

8 讨论

主要对本文研究的结果进行评价、阐明和推理,不能只重复结果,也不应结果归结果,讨论归讨论。讨论内容:①用已有的理论对自己研究的结果进行讨论。②指出结果及结论的意义。③该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动态及独特之处。④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本课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努力方向。

9 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

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文献,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以文中出现的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排列于文末,一般在10篇以内,引用公开、近期出版的原著。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之间用逗号隔开,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中文期刊用全名,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按规定)。

[期刊] 序号 作者 文题[J] 刊名 年份 卷(期):起止页。

[1] 谭建兰.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探讨[J].现代临床护理,2005,4(2):54-55

[2] 李爱车,方小君,李琼妹等.心脏裂伤的抢救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5,4(2):14-15

[书籍] 序号 作者(主编) 书名[M] 版次(第一版不标出)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起止页。

[1] 裘法祖.外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56-263

10 标题层次

标题层次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两个数字符号之间加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后面不加标点。标题层次划分一般不超过4节,第一级标题为1.,第二级标题为,第三级标题为,第四级标题为,各级标题序号均顶格书写,序号后空一字后再写标题或具体内容。

参考文献

[1] 过慧谨.护理科技论文的基本结构及撰写要求.护士进修杂志,2001,16(增刊):6

[2] 侯睿,刘宇.护理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4,19(9):771-773

[3] 蒋晓莲.护理理论.护士进修杂志,2005,20(2):100-102

顶一楼不要把别人的热心帮助当成不劳而获的有效途径哦。

脑桥急性梗死研究论文

脑梗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 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者。前者称为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atherothrombotic brain infarction,ABI),占本病的40%~60%,后者称为脑栓塞(cerebral embolism,CE)占本病的15%~20%。此外,尚有一种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系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引起的脑部动脉深穿支闭塞形成的微梗死,也有人认为少数病例可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崩解导致的微栓塞引起,由于CT和MRI的普及应用,有人统计其发病率相当高,约占脑梗死的20%~30%。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者,约占75%,病死率平均10%~15 %,致残率极高,且极易复发,复发性中风的死亡率大幅度增加。 该病属中医学卒中、中风、类中风、偏枯、半身不遂等范畴。脑梗塞属中医“中风”范畴,中医学认为“血瘀内阻,血行不畅,气机不通,故而百病丛生”。脑梗死好发者为50~60岁以上的人群,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约25%的患者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起病前多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起病一般较缓慢患者多在安静和睡眠中起病多数患者症状经几小时甚至1~3 天病情达到高峰 脑梗死发病后多数患者意识清醒,少数可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一般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如果大脑半球较大面积梗死、缺血、水肿,可影响间脑和脑干的功能,起病后不久出现意识障碍甚至脑疝、死亡如果发病后即有意识不清,要考虑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 1.主要临床症状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出现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常见的症状有: (1)主观症状: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2.脑梗死部位临床分类脑梗死的梗死面积以腔隙性梗死最多,临床表现为:亚急性起病、头昏、头晕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少数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也可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部分患者没有定位体征 中等面积梗死以基底核区侧脑室体旁丘脑、双侧额叶、颞叶区发病多见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头痛、眩晕、频繁恶心呕吐、神志清楚,偏身瘫痪或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失语等。 大面积梗死患者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危重可以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甚至四肢瘫、脑疝、昏迷等 (1)颈内动脉闭塞:颈内动脉闭塞可以没有症状。有症状的闭塞可以引起类似于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表现如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减退同向偏盲,优势半球受累可产生失语颅内或颅外颈内动脉闭塞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1/5 在颈内动脉动脉硬化性闭塞的病例中,近15%的病例有先兆,包括TIA和同侧视网膜动脉缺血引起的单眼盲。由于颅底动脉环的作用使颈内动脉闭塞的症状复杂,有时颈内动脉闭塞也可不出现局灶症状这取决于前后交通动脉眼动脉、脑浅表动脉等侧支循环的代偿功能。也可伴有一过性失明和Horner征。 (2)大脑中动脉闭塞:由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最常累及的地方发生的临床征象取决于累及的部位。 ①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发生在大脑中动脉发出豆纹动脉的近端因为整个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全部受累此为该动脉闭塞发生脑血管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主干闭塞的临床表现是引起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优势半球侧动脉主干闭塞可有失语、失写失读。如梗死面积大时,病情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压增高、昏迷、脑疝甚至死亡。 ②大脑中动脉深支或豆纹动脉闭塞:可引起病灶对侧偏瘫,一般无感觉障碍或同向偏盲优势半球受损,可有失语 ③大脑中动脉各皮质支闭塞:可引起病灶对侧偏瘫以面部及上肢为重优势半球可引起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失读、失写失用非优势半球可引起对侧偏侧忽略症等体象障碍。 (3)大脑前动脉闭塞:大脑前动脉闭塞并不多见可能因为来自颅外或心脏的栓子更倾向进入管径大、血流大的大脑中动脉一侧大脑前动脉近端闭塞时,如前交通动脉循环良好可无症状前交通动脉后闭塞时可有: ①皮质支闭塞:产生病灶对侧下肢的感觉及运动障碍,伴有尿潴留 ②深穿支闭塞:可致病灶对侧中枢性面瘫、舌肌瘫及上肢瘫痪亦可发生情感淡漠欣快等精神障碍及强握反射。 (4)大脑后动脉闭塞:大脑后动脉闭塞引起影响对侧视野的同向偏盲,但黄斑视觉保留因为双支动脉(大脑中后动脉)供应支配黄斑的皮质同大脑中动脉区域的梗死引起的视觉缺损不同,大脑后动脉引起的更加严重 ①皮质支闭塞:主要为视觉通路缺血引起的视觉障碍,病灶对侧同向偏盲或上象限盲。 ②深穿支闭塞:出现典型的丘脑综合征病灶对侧半身感觉减退伴丘脑性疼痛对侧肢体舞蹈样徐动症等。 此外,在中脑水平的大脑后动脉闭塞可引起的视觉障碍包括垂直凝视麻痹动眼神经麻痹、核间型眼肌麻痹和垂直眼球分离当大脑后动脉闭塞累及优势半球枕叶皮质时,患者表现为命名性失语。 (5)基底动脉闭塞:由于基底动脉主要供应脑干小脑、枕叶等的血液所以该动脉发生闭塞的临床症状较复杂 常见症状为眩晕、眼球震颤复视、交叉性瘫痪或交叉性感觉障碍、肢体共济失调若基底动脉主干闭塞则出现四肢瘫痪眼肌麻痹、瞳孔缩小,常伴有面神经、展神经、三叉神经、迷走神经及舌下神经的麻痹及小脑症状等,严重者可迅速昏迷中枢性高热去脑强直、消化道出血,甚至死亡椎-基底动脉因部分阻塞引起脑桥腹侧广泛软化,则临床上可产生闭锁综合征,表现为患者四肢瘫痪,面无表情,缄默无声,不能讲话,但神志清楚能听懂人们的讲话,并以眼球活动示意理解 (6)小脑后下动脉闭塞:小脑后下动脉主要供应延髓背外侧血液,当闭塞时可引起延髓外侧部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震,同侧面部感觉缺失,同侧霍纳(Horner)征,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同侧肢体共济失调,对侧面部以下痛、温觉缺失。小脑后动脉的变异性较大故小脑后下 脑梗死 动脉闭塞所引起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和多变,但必须具备2条基本症状即:一侧后组脑神经麻痹对侧痛、温觉消失或减退才可诊断。 3.临床表现类型根据脑梗死发生的速度程度病情是否稳定以及严重程度,将脑梗死分为以下5种类型 (1)完全型脑梗死:指脑缺血6h内病情即达到高峰常为完全性偏瘫一般病情较重 (2)进展型脑梗死:指缺血发作6h后病情仍在进行性加重,此类患者占40%以上。造成进展原因很多如血栓的扩展、其他血管或侧支血管阻塞、脑水肿、高血糖高温、感染心肺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多数是由于前两种原因引起 (3)缓慢进展型脑梗死:起病2周内症状仍在进展 (4)稳定型脑梗死:发病后病情无明显变化者倾向于稳定型脑卒中,一般认为颈内动脉系统缺血发作24h以上,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发作72h以上者,病情稳定,可考虑稳定型脑卒中此类型脑卒中脑CT扫描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的梗死灶机会多,提示脑组织已经有了不可逆的病损 (5)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RIND):是指缺血性局灶性神经动能障碍在24~72h才恢复,最迟在4周之内完全恢复者不留后遗症脑CT扫描没有相应部位的梗死病灶。

脑梗死是指脑局部供血障碍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坏死、软化,从而产生相应脑功能缺损症状的综合征,又称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可根据栓子的来源分为脑血栓及脑栓塞两类。

脑血栓的形成

脑血栓的形成:是指颅内外供应脑组织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改变,血管腔变狭窄或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常出现偏瘫、失语。脑栓塞的形成:是有各种栓子(血流中异常的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引起急性血流中断而出现相应的供应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

脑梗死是卒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约占其70%~80%,脑梗死的病死率约10%~15%,致残率极高且可复发。根据梗死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前循环梗死、后循环梗死和腔隙性梗死。脑血流供应来自两个动脉系统:颈内动脉系统以及椎基底动脉系统。颈内动脉系统供应额叶、颞叶、顶叶以及基底节等大脑半球前3/5部分的血流,故又称前循环,包括脉络膜前动脉、大脑前动脉以及大脑中动脉。椎基动脉系统主要供应脑后部的2/5、包括脑干、小脑、大脑半球后部以及部分间脑,故又称后循环,包括椎动脉、基底动脉以及大脑后动脉。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的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导致管腔闭塞,形成小的梗死灶。腔隙性脑梗死常见的发病部位有壳核、尾状核、内囊、丘脑及脑桥等,其为直径囊性病灶,呈多发性,梗死灶仅稍大于血管直径,坏死组织被吸收后可残留细小囊腔。

脑梗死病理分期

1.超早期。 脑梗死发生1~6小时。这时候脑组织变化还不明显。

2.急性期。 脑梗死发生6~24小时。这时候脑组织出现轻度肿胀,神经细胞有明显的缺血。3,坏死期。脑梗死发生24~48小时。大量神经细胞坏死,脑组织明显水肿。

3.软化期。 脑梗死发生后三天到三个礼拜。病变的脑组织液化,变软。

4.恢复期。 脑梗死发生3~4周以后,可持续数月至两年。液化组织被格子细胞清除,脑组织萎缩形成胶质瘢痕,或中风囊。

为什么会引起脑梗死呢

血管壁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常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各处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

脑动脉斑块

脑动脉斑块也可造成管腔本身的明显狭窄或闭塞,引起灌注区域内的血液压力下降、血流速度减慢和血液黏度增加,进而产生局部脑区域供血减少或促进局部血栓形成出现脑梗死症状。

高血压小动脉硬化

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引起的脑部动脉深穿支闭塞形成的微梗死。

脑动脉壁炎症

如结核、梅毒、结缔组织病等引起的动脉炎。

先天性血管异常

先天性血管畸形血管壁发育不良等也可引起脑梗死。

异常物体

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者。

血液成分改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黏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小板增多症、口服避孕药等均可致血栓形成。少数病例可有高水平的抗磷脂抗体、蛋白C、蛋白S或抗血栓Ⅲ缺乏伴发的高凝状态等,这些因素也可以造成脑动脉内的栓塞事件发生或原位脑动脉血栓形成。

其他

药源性、外伤所致脑动脉夹层及极少数不明原因者。

好发人群和诱因

好发人群: 根据脑梗死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本病最常发生在50-65岁的中老年人,与中老年人的高血压引发的小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相关。

诱发因素: 急剧的精神刺激引发的大的情绪波动会诱发患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房颤等病的患者发生脑梗。

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第一、急性起病。

第二、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一侧的面部或肢体无力和麻木、语言障碍,少数可有全面神经功能缺损及意识障碍症状和体征。

第三、以症状体征持续超过24小时为界限来诊断脑梗死。

第四、需要排除非血管性病因。脑CT核磁检查排除脑出血。脑梗死是血管性痴呆的病因之一。

该如何应对呢

就医指征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或语言障碍的症状,但过一分钟就好了,完全恢复正常。这种情况称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梗死发生的一个重要先兆。但这种情况很容易被忽视,脑梗死的病人大概有一半或者一半多在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的时候没注意,等完全偏瘫了这时候才来医院,错失治疗机会。

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人,24小时内20个人里面有一个人就会出现脑梗死,脑梗死发生率大概是在5%。如果是7天内,大概有8%至12%的患者可以变成脑梗死。在三个月内,大概有20%的患者会变成脑梗死。因此,对这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定要重视。

重点来了,如何预防复发

二级预防:五年内平均复发率在40%以上,一级预防(对未发生脑梗塞疾病的危险人群而言)和二级预防(对脑梗塞患者而言),脑梗塞二级预防,就是指对已经发生了脑梗塞的患者采取防治措施,目的是改善症状、降低病死病残率,同时防止脑梗塞复发。脑梗塞二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有两个:一个是寻找和控制危险因素;另一个是可靠持续的药物治疗。二级预防提倡"双有效",即有效药物、有效剂量。吃吃停停,停停吃吃,是脑梗塞二级预防的禁忌,不但效果不好,而且更危险。二级预防有两个"ABCDE",缺一不可。

*(一)ABCDE

A 、阿司匹林(Aspirine)

主要是抗血小板凝集和释放,改善前列腺素与血栓素A2的平衡,预防动脉硬化血栓形成,从临床上看,每天常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毫克,能够防止脑梗塞的复发。但阿司匹林有47%的人存在用药抵抗,所以常与长效中药一起服用,以增加疗效,降低副作用及抗药性。

B、血压血脂(Bloodpressurecontrol)

高血压可加快加重动脉硬化发展的速度和程度,血压越高发生脑梗塞或复发脑梗塞的机会越大;高血脂一方面使得血液粘稠,血流缓慢,供应脑的血液量减少,另一方损伤血管内皮,沉积在血管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直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属于原发性高危因素疾病,有效治疗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复发。

C 、中药防治(Chinesemedicine)

大复方道地取材的现代中药防治脑梗塞有确切而全面的临床效果,包括具有传统医药特色的活血化瘀芳香开窍,降脂抗凝类中药。

D、 控制糖尿病(Diabetescontrol)

80%以上糖尿病导致脂质代谢异常,常伴动脉硬化、高血脂并发心脑血管病,而且血内葡萄糖含量增多也会使血粘度和凝固性增高,利于脑梗塞形成。糖尿病患者宜低糖低热量饮食,适当用降糖药。

E 、康复教育(Education)

通过网络宣传、免费赠阅实用读物、定期康复指导等方式,加强脑梗塞、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预防知识的普及。积极干预危险因素,让患者能耐心接受长期的防治措施,主动配合药物治疗。

*(二)ABCDE

A 、积极运动(Accumulatesexercise)

适当的锻炼可增加脂肪消耗、减少体内胆固醇沉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对预防肥胖、控制体重、增加循环功能、调整血脂和降低血压、减少血栓均有益处,是防治脑梗塞(脑梗塞、脑栓塞、脑腔梗)的积极措施。脑梗塞患者应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选择,应进行适当适量的 体育 锻炼及体力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度。不宜做剧烈运动,如快跑、登山等,可进行慢跑、散步、柔软体操、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B 、控制体重(BMIcontrol)

保持或减轻体重,使BMI维持在,腰围

简单的说就是,血管不通了,没有血氧供应,脑部细胞。血管坏死

脑桥是脑干的一部分,连接中脑和延髓,颅神经中的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根还有三叉神经根都在脑桥部位。脑桥梗会出现脑桥综合征又称小脑桥脑角综合征该区病损会出现病侧三叉神经面神经外展神经听神经损害的症状幸福及小脑性共济失调若病损波及脑干时则可伴有病左右侧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瘫痪和对侧瘫痪、感觉障碍等,你的说话不清楚的症状和脑桥梗死有关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研究论文范文

像你介绍一些好的论文网站,一定有适合您的。 论文范文大全 学生大 中国知网 论文资料网 法律图书馆 法学论文资料库 中国总经理网论文集 mba职业经理人论坛 财经学位论文下载中心 公开发表论文_深圳证券交易所 中国路桥资讯网论文资料中心 论文商务中心 法律帝国: 学术论文 论文统计 北京大学学位论文样本收藏 学位论文 (清华大学)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论文中国 : 满意请采纳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考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

护理风险是指从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所有各类不安全事件的总和。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心血管内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84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减轻患者痛苦,缓和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护理方法;人性化护理

为进一步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方法,本文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84例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结果 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8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其中男51例,女41例,年龄在54~76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6例,高血压4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2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其中男50例,女42例,年龄在55~77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5例,高血压4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2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等一般资料方面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可以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法。

对照组 常规护理包括:①住院环境护理,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②做好必要的皮肤护理,防止发生褥疮等并发症或出现皮肤感染等;③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注意控制患者饮食摄入量和营养摄入[1];④加强夜间巡视,防止患者夜间出现坠床、呼吸困难等症状;⑤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严禁治疗期间随意更改药品种类和用药量;⑥辅助长期卧床患者进行咳嗽、咳痰,防止出现坠积性肺炎。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自身病情不了解,很多患者对病情的治疗和康复持悲观态度,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甚至抗拒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就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结合患者的学历、生活习惯等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等,满足患者心理需求[2],从而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②加强与患者的沟通[3]。护理人员要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通过沟通交流掌握患者存在的问题,并尽早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干预解决,提高治疗、护理效果;③加强 健康知识 宣传 教育 [4]。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心血管疾病发病特点、发病机制、常见诱因等,并对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改正,督促患者戒烟、戒酒,从而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患者生活质量;④出院护理。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恢复状况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和家属治疗康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同时叮嘱患者定期回院进行复查,一旦在康复过程中出现不适要及时入院接受检查、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出院随访,及时解决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分为:满意(90分以上);基本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以下)。护理满意度=基本满意率+满意率。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具体结果见表1。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身体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居于首位。而除了对心血管疾病进行药物、手术治疗,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也能对患者的预后和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

人性化护理方式是以患者为本,从患者的需要出发,在心理、生理、社会需要等各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5],通过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方式,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另外,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还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医院护理环境。

由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护理都较为复杂,患者住院期间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治疗和护理,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掌握必要的护理方法,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十分重要,它不仅能使患者摆脱不良心态和情绪,同时还能使护理工作进行更加顺利。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充分说明了,对心血管病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缓和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阮杏菲,钟华,邓建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5):66-67.

[2]陈幼嫦.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4):621-622.

[3]叶小红,陈伟琼,黄惠香.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6):733-734.

[4]曹云.优质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274.

[5]吕宗霞,徐文利.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3,4(8):1856.

【摘 要】目的:根据心血管内科病人的临床特征和用药治疗特点,探讨和分析安全用药和临床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87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患者为观察对象,在上述选取对象用药治疗时,采取有针对性的 措施 对患者的用药反应进行护理,观察和记录用药的不良反应,并 总结 安全用药心得,提出有效的措施处理护理用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结果:通过对87例患者的用药观察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除一例患者因为降血糖药物使用过多而引发低血糖症状外,其余患者在用药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根据心血管病人的临床特征,在进行用药护理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不仅能有效的避免用药不良反应发生,同时,还能提升用药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观念,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关键词】心血管;安全用药;用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1004―7484(2013)09―0474―01

心血管疾病作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内科疾病,其临床治疗该病的药物越来越多,而不同类型的药物在进行联合治疗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配伍禁忌,因此,做好临床用药观察,在用药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安全用药护理,不仅能保证用药安全,同时也保证了治疗疗效。我院通过对87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安全问题进行观察,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护理,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用药安全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整理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87例于2011年1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为观察对象,这87例选取对象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跨度在27-69岁,平均年龄(±)岁。选取的87例观察对象中,其中22例为高血压患者,17例为冠心病患者,15例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2例为慢性风湿性瓣膜病,10例为肺源性心脏病,7例为扩张性心肌病,其余4例为其他心血管疾病。上述患者在住院期间,分别根据患者各自的病症以及临床主要表现,采取相应的临床药物进行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主要给予ACE抑制剂联合长效钙通道阻滞剂进行治疗,其余病症患者根据病情给予利尿剂以及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冠心病患者病情发作时,若是心绞痛的症状较为严重,及时给予消心痛以及硝酸甘油进行治疗,缓解患者的疼痛[1-2]。对于心率每分钟在120次的患者,应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病症严重程度酌情给予一定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而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给予磺脲类药物进行治疗,降低该类型患者的血糖浓度。在对上述患者进行给药治疗的过程中,均安排相应的护理人员对上述患者实施护理,观察患者用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通过对87例患者的用药观察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除1例患者自行增加降血糖药物使用剂量而引发低血糖症状外,其余患者在用药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2 用药观察以及护理体会

用药前的评估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前,首先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况做好用药前的护理准备,根据医嘱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了解治疗目的和用药剂量,对于高危病人应该给予特殊的护理服务,同时对使用药物进行了解,查看是否存在药物禁忌[3],对于用药障碍的患者应该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帮助患者合理、及时、按照依据进行用药,叮嘱患者及患者家属不擅自增减用药剂量,保证用药安全。

洋地黄类药物的用药观察及护理

在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最常使用的一种药物就是地高辛,该药物的临床使用量在中毒量的60%左右,因此,在使用该药治疗患者时,护理人员一定注意把控治疗剂量,以免发生中毒症。同时,由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脏器功能较青年或中年患者差,所以在对该类病人进行用药护理时,一定要考虑药物耐受力下降等因素,严格保证剂量在中毒范围外,同时教导老年患者了解使用该类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增加老年患者不良反应的自我观察力,保证用药安全。

利尿药物的安全用药观察和护理

长期使用利尿药物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很容易使得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发生紊乱,酸碱代谢失衡,因此,护理人员在遵循医嘱使用该种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体征变化,防止患者因为酸碱失衡,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而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加重患者的病情,这不利于提升治疗效果。同时 ,老年心血管患者的神经敏感性会下降,因此,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会出现一定延迟,而擅自加强该类型药物的服用剂量,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也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教育,详细讲解该类药物的副作用,增强患者的安全用药意识,并及时记录和了解患者的相关不良症状发生情况,测量患者的尿量和体重,并进行记录。

降压药物的安全使用观察和护理

在治疗高血压患者中,常常使用降压药物来避免患者体内血压过高。而护理人员在使用降压药物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使用剂量,否则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同时对治疗效果也会产生较为不良的影响。患者在服用该类药物后,护理人员应该密切的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血压,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脸色苍白、心悸、心律失常等症状,同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及药物不良反应,若是有不良反应出现,应该及时汇报医师,进行处理。

硝酸酯类药物的安全观察和护理

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发生时,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产生较为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以及病症程度,适当给予硝酸甘油以及消心痛等药物进行治疗,临床上常常采取舌下含服或者静脉注射等方式进行治疗。而长期使用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耐药性,进而降低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在给予该类药物进行治疗时,应该注意用药间隔,并在停药后减少剂量,直到完全停用,避免发生反跳现象。同时告知患者不要擅自停止用药,应该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保证用药安全。

做好静脉输液的观察和护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肝脏功能衰竭症状,因此,心脏的贮备能力较其他患者差,在进行静脉输液的过程中,输液速度不能过快,也不能过多,应该叮嘱患者不要擅自调节输液速度,并加强巡视,杜绝因输液过快而引发不良反应的现象。

3 讨论

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药物治疗,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不仅关系到患者病症的治疗疗效,同时也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治疗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前避免用药失误的产生,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用药护理,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观念,这不仅能有效的降低用药失误率,同时也是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药物的治疗过程,应该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用药中的作用,保证临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并根据患者使用药物的类型采取相应的护理,加强巡视观察,强化心血管疾病治疗用药的安全,这样不仅能保证治疗疗效,同时也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综上,加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安全观察力度,总结有效的用药护理措施,不仅能保证治疗效果,同时也能有效避免因用药事故而产生医疗纠纷的现象,这同时也能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意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屠娟花,周娟华,程晓涛.心血管病人用药安全及护理质量管理[J].医院管理论坛,2012(6):47-48

[2] 陈登高.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管理及护理质量管理[J].吉林医学,2010(30):5456

[3] 蒋倩,过勇,罗粤.分析联合用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问题[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7):1752-1752

心血管内科论文范文三: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研究

【摘 要】目的:对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护理进行简单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 50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治疗患者的同时,对其进行人性化护理,并重点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其中包括了对疾病的认识、饮食习惯、合理用药等方面的教育。结果:针对护理中存在的两大因素提出改进的措施。结论:分析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特征,简述护理要点。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疾病;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多。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与循环系统有关的疾病,循环系统是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及微血管),又可按照起病的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但是大多数都与动脉硬化有关系。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急性心梗等。因为心血管疾病存在种类多、病因复杂、病情变化快等特点,所以使其成为医院的高风险专科,护理的内容也因此变得繁重、风险增大。[1]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入院后,除了给予患者所需必要的医学治疗和护理之外,还应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给予精神上、情感上的服务和关怀。这对在院病人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定2011年至2012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48岁。高血压23例,低血压11例,心力衰竭16例。

方法: 以问卷的方式对选取的50例患者进行调查,了解疾病的诱发因素,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内科护理,针对性的做健康教育(心血管疾病的 疾病知识 、合理用药、饮食习惯的建立、规律运动等)以及心理护理,增加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 结果 通过内科护理干预以及对心血管疾病诱因的预防与治疗,患者的各种医疗保健知识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有了明显的认识,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同时,患者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 讨论

关于心血管疾病的诱因,我们通过问卷,了解到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运动量的突然增加以及情绪的变化。大多数患者在发病之前都出现过较为急速的运动或者伴随着情绪的波动,从而进一步的引发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②气候的变化。问卷中显示,当气候发生较大变化时,老年人的 户外运动 以及血液循环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③通过大量的临床数据积累可以看出,胆固醇升高是引起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而饱和脂肪酸的增加可以增加血小板的活性和血栓的形成,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最终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

预防 心血管疾病多为慢性疾病,治疗复杂,对患者身体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而且一旦发生急性的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等往往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后果。所以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最好治疗就是在疾病的发生前进行有效地预防。Yusuf的研究发现改变生活方式和恰当的药物治疗,如戒烟、健康饮食和加强可以使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降低80%[3]。

生活习惯 近年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高,每日早起晚睡的生活严重影响到大家机体及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加之很多人忙于工作而无时间做适量的有氧运动导致机体得不到适度的锻炼也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患者自身的心理调节 心血管疾病患者会出现多种不同的心理,忧虑心理会使患者每天唉声叹气,对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绝望心理会使患者对自身的疾病产生恐惧和抵触;猜疑心理和拮抗心理会由于各种不信任而加大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的难度;应激心理会引起平衡的失调和自身机体防御功能低下,导致病情发展加重[4]。

定期体检 中老年人、肥胖有高脂血症家族史的人、经常抽烟喝酒的应酬者以及精神高度紧张的工作者等人群都属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对象,需要定期的去医院体检以检查血脂、血压等心血管相关指标,对于早期诊断心血管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的体检,以上人群至少保持每年一次,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的采用药物或非药物治疗,避免病情继续发展和并发症的产生

4 护理

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本组研究的对象中,23例高血压病患者普遍存在头晕、眼花、心悸、 记忆力 衰退、易烦躁、手脚麻木等症状,大多数是因高级神经失调所致。到了后期,除血压较高外,还会有心、脑、肾等器官受损现象,轻则造成功能障碍,重则产生衰竭。这就要求在护理上干预和监督患者的生活方式: ①注意休息,患者休息要规律,保证睡眠质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②在饮食上,杜绝高盐高脂类食物,患者每天摄入的盐应少于 3 g,脂肪不超过 30 g,还要戒烟、戒酒。③适当的运动,每天坚持打太极、慢跑等运动 1 h,运动时的心率保持在170 次 / min以下,或身体稍微出汗,避免疲劳,每个星期至少运动 5 d,长期坚持不懈。④严格按照医嘱吃药,不随意停用或者私自调整药量、改用其他药方等,密切观察并记录血压的变化。⑤保持轻松稳定的情绪,避免情绪变化过大,心平气和,不冲动、少生气。

对低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作为研究对象的11例低血压患者中,有 5 例体位性低血压,5 例为症状性低血压,4 例属于无症状性低血压。护理时要求患者: 选择头高脚低的睡眠方式,增加血液循环和释放肾素; 避免长卧,时常转换体位,动作轻柔缓慢; 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 沐浴不用过热的水,防止滑倒; 若有晕厥等症状,就地躺下,医务人员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 属于心力衰竭的16例心血管疾病,早期症状有乏力、烦躁、失眠的特点[5]。这类患者夜间睡觉常因脑供血不足存在失眠、气喘或者憋醒、心跳加快、尿多等现象。对这类患者进行护理时,要叮嘱患者或者家属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心功能不好的患者,大多时间应卧床或半卧休息,情控制稳定后,可下床适当散步,避免体力衰退、肺部感染和下肢栓塞等现象。病情严重的,应长期卧床休息,减少心脏的负担。②对呼吸明显过急的患者,给予氧气袋辅助呼吸。不能咯出痰时,适当使用侧体引流。③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 3 g,低盐、易消化的饮食方式能减少心脏的负担。④禁止吸烟喝酒,不能食用刺激性的食物,控制好水分,避免体内水分浮肿增加心脏负担。⑤密切关注患者的心律与心率的变化,若有心房颤动的患者,应及时测量心率。发现病情有不寻常的变化时,立即通知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出院指导 出院前向患者交代专属用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注意按时复查随访。嘱患者在饮食及生活等方面要保持良好习惯[6]。

参考文献

[1] 刘桂玲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52.

[2] 陈梅仙 . 浅析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0,19:127.

[3] Yusuf S,Hawken S,Ounpuu S,et of potentially modifiable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52 countries(the INTERHE ART study):case-control study[J].Lancet,2004,364(9438):937.

[4] 刘海英 .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护理干预[J].亚太传统医药,2008,7:72-73.

[5] 林淑平 . 护理干预对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32):69-70

[6] 陈霞·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6):954-955.

心血管内科论文范文四:

急性心肌梗塞毕业论文

心肌梗塞又称为急性心肌梗死,近年在我国有上升趋势,要预防心肌梗塞,我们应该要了解心肌梗塞的发病原因,假如身边的朋友突发心肌梗塞,我们要知道该如何做应急治疗。

心肌梗塞的治疗

心肌梗塞一旦发生,应马上把患者送往医院治疗,送院前做好相应处理。

1、院前急救措施

(1)急性心肌梗塞时,应马上让患者卧床休息,绝对禁止各类活动,避免一切干扰,尽量减少噪音,并保持环境安静。

(2)对于典型患者,应立即以予止痛、减轻紧张过激情绪,假如患者有携带急救药物,应马上帮助患者口服安定片、硝酸甘油片或吸入亚硝酸异戊脂雾剂。假如能帮助患者立即给予肌注吗啡或杜冷丁则更好。

(3)对非典型患者,也应按以上措施处理,并且应注意是否有并发症出现。

(4)假如在家里备有或在抢救现场附近有急救站、流动救护车等,应迅速给予患者吸氧,并尽可能采取正规严格的抢救措施,争取时间,极有利于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在进行院前抢救的同时应同时联系专科医生,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2、送院监护和一般治疗

假如患者无并发症,急性期需要绝对卧床1~3天,并保持吸氧,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变化及血压和呼吸,低血压、休克患者在必要时需要监测肺毛楔入压和静脉压。无并发症患者3天后可逐步过渡到坐在床旁椅子上吃饭、大小便,进行适量的室内活动。一般可在2周内出院。假如患者有出现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低血压等症状,卧床时间和出院的时间需要酌情延长。

3、再灌注治疗,缩小梗死面积

再灌注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最主要的治疗措施。在发病12小时内开通闭塞冠状动脉,恢复血流,可有效缩小心肌梗塞面积,减少死亡机率。越早使冠状动脉再通,患者获益越大。因此,针对所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就诊后必须尽快做出诊断,并尽快做出再灌注治疗的策略。

4、家庭康复治疗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医院度过急性期后,假如病情平稳、无并发症,可允许回家继续进行康复治疗,包括:

(1)按时服药,定期复诊;保持大便通畅;坚持适度体育锻炼。

(2)不要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和避免吃得过饱。

心肌梗塞的症状

1、疼痛。心肌梗塞最先出现的症状是患者会感到疼痛,而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常发生于安静或睡眠时,疼痛程度较重,范围较广,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疼痛的同时,患者常感烦躁不安、大汗淋漓、恐惧,并有濒死之感。

2、全身症状。心肌梗塞发作的时候,患者会出现全身症状,主要包括发热,伴有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症状,这些症状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程度与梗塞范围常呈正相关,同时患者的体温一般在38℃上下,很少超过39℃,这种发热会持续一周左右。

3、胃肠道症状。有部分疼痛的患者,在发病早期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肠胀气等症状,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4、低血压和休克。在心肌梗塞患者的疼痛期中,会出现血压下降的症状,一般可持续数周,其后再上升,但一般不能恢复以往的水平。假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低于80mmHg,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神志迟钝、甚至昏厥、休克等症状。

5、心律失常。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后1~2周内,尤其24小时内会出现心律失常的症状,患者的心电图可呈现弥漫性异常。

6、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可在起病最初数日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出现,为梗塞后心脏收缩力显著减弱和顺应性降低所致。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紫绀、烦躁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或者进而发生右心衰竭的表现,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肿痛和水肿等。右心室心肌梗塞的患者,一开始即可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

心肌梗塞的原因

心肌梗塞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因为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者中断,导致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而引起心肌梗塞的常见的诱因一般有过劳、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吸烟喝酒等。

1、过劳。过重的体力劳动、过度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过劳,都可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引起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再充分扩张,因而造成心肌缺血。另外,剧烈的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塞。

2、激动。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也可诱发心肌梗塞。

3、暴饮暴食。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会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会形成血栓,从而引起心肌梗塞。

4、寒冷刺激。突然的寒冷刺激也可能会诱发心肌梗塞。冬春寒冷季节是心肌梗塞发病率较高的时间段,冠心病患者在此期间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

5、便秘。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塞的老年人并不少见,因此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老年人应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五谷杂粮。

6、吸烟、大量饮酒。吸烟和大量饮酒可通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心肌梗塞。

除了上述的六大原因之外,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超重和肥胖、糖尿病等也可能成为心肌梗苏的诱因,因此有这些疾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注意。

心肌梗塞吃什么好

心肌梗塞患者在选择饮食时,因尽量选择易消化、能防止大便秘结的食物,多吃粗纤维的食物,戒烟戒酒,少吃带刺激性的食物。

1、膳纤饮食

水溶性的食物纤维有助于降低血胆固醇的含量,这类食物包括:大麦、豆类、糙米、水果、葡萄糖甘露醇、燕麦等,适量食用可有效预防心肌梗塞。

2、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

维生素C能帮助加强血管的弹性、韧性和防止出血,微量元素碘可减少胆固醇脂和钙盐在血管壁的沉积,阻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海产品含碘丰富),镁可提高心肌兴奋性,有利于抑制心律紊乱(镁在绿叶菜中含量较多),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摄取。

3、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对健康是相当重要的。不仅心肌梗塞的饮食要多补充,健康人也应经常注意摄取,因为必需脂肪酸是在体内无法合成,而必须靠食物供应。三种必需脂肪酸分别是亚麻油酸、次亚麻油酸及花生四烯酸。

除此之外,还应多食用低温压缩植物油,像橄榄油、花生油、葵花子油、大豆沙拉油、亚麻仁油、樱草油、黑醋粟油等等,均含不饱和脂肪酸,属于多不饱和脂肪,也是好的食用油。

4、有治疗心肌梗塞作用的草药

白屈菜、蒲公英、茴香、银杏(白果)、山楂果、蛇麻草、山梗菜、香芹、红苜蓿、玫瑰实等天然草药,都对心肌梗塞的治疗具有帮助,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体质、在中医的指导下煎服使用。

心肌梗塞检查

心肌梗塞一般可以从临床症状中得到初步判断,患者一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胸痛、不适、发汗、虚弱、晕眩、呕吐、甚至昏迷等症状,但小的心肌梗塞往往不易被患者发现,因此症状很容易会被忽略而导致患者得不到治疗,其结果可以是突然死亡或心力衰竭。因此要进行完整的诊断除了需要看患者的病史,还要结合患者的心电图和验血来测定心肌损害。

1、心电图

心肌梗塞在心电图中会表现出ST段升高和T波变化。心肌梗塞后往往可以看到受损的心组织特有的Q波。假如ST段不升高的话心肌梗塞则需要通过诊断心酶的水平来确定。

2、验血

过去要结合病史、心电图和验血等检查,经过全部验证才能诊断心肌梗塞,不过目前的验血检查已经非常可靠,其酶的上升本身就可以看作是心肌梗塞的证明了。不过一般情况下还是需要通过心电图来帮助确定心肌损伤的位置,通过病史来作以后的验血和心电图检查结果的比较数据。

3、血管造影术

假如患者的心肌梗塞的情况比较严重,或者需要干预恢复患者血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血管造影术。血管造影术是指使用插入患者动脉的导管,鉴别患者受堵塞或狭窄的血管,同时作为治疗方法。但是使用血管造影术的经验要求较高,尤其在紧急状态下非常困难,不是总可以在数小时内完成,因此一般需要专业的心脏学家来进行。

心肌梗塞预防

预防心肌梗塞,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避免心肌梗塞的诱因,因此特别建议大家应做到以下几点:

1、避免过度劳累。假如需要长时间劳动,且劳动强度较大,应注意休息,或者寻求别人的帮助,切勿过度劳累,尤是要避免搬抬过重的物品。过劳是目前一个很主要的心肌梗塞诱因,日常生活应注意避免。

2、注意放松精神。过大的压力、激动的情绪、大喜大悲的心情都有可能会诱发心肌梗塞,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愉快生活,对任何事情要能泰然处之。每天可以抽时间散散步,缓解压力。

3、洗澡注意事项。大家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洗澡的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冠心病程度较严重的患者洗澡时,应在他人帮助下进行。

4、气温变化要当心。突然的寒冷刺激会诱发心肌梗塞,在严寒或强冷空气影响下,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而诱发急性心肌梗塞。因此大家要注意天气预报,每当遇到恶劣天气、气温急降的时候,大家特别是冠心病患者应注意保暖或适当防护。

5、注意定期体检。体检能帮助我们发现一些没有明显症状的疾病,并且及早对症治疗。像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超重和肥胖、糖尿病等疾病都有可能成为心肌梗塞的诱因,因此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于预防心肌梗塞是十分重要的。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於心脏的冠状动脉硬化。有些节段太狭窄,血流被阻塞,引发局部心肌急性坏死。故称〝急性心肌梗塞〞。若坏死面积太大,心脏失去活动能力,会导致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是危险的急症,应立刻在重症病室急救,不能单靠药物治疗的。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常见的诱因如下:

1、过劳

过重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缺血。剧烈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2、激动

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

3、暴饮暴食

不少心肌梗死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扩展资料:

预防:

1、避免过度劳累

尤其避免搬抬过重的物品。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可能诱发心肌梗死。

2、放松精神

愉快生活,对任何事情要能泰然处之。

3、洗澡时要特别注意

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冠心病程度较严重的患者洗澡时,应在他人帮助下进行。

4、气候变化时要当心

在严寒或强冷空气影响下,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所以每遇气候恶劣时,冠心病患者要注意保暖或适当防护。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夏季如何预防急性心肌梗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急性心肌梗死

我婆婆也做了两个支架,有时血压也是80-60,但同济里的教授说还好,她平时一般以清淡的东西为主,但瘦肉\鱼也吃一点,建议你最好去医院复查一下!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液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在临床上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心肌酶升高以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演变,并可出现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心肌梗塞的原因,多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在此基础上血栓形成,造成血管管腔堵塞所致。而情绪上的危机、营养过剩的一餐、或运动过度及举重等因素也可能诱发潜在的病源。 按照病因、病理、心电图和临床症状等不同,心肌梗塞可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除上述共有的表现外,各有其特殊性。 ●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诊断常根据病史、心电图及血清酶的变化而作出。典型的病史是出现严重而持久的胸痛。有时,病史不典型,疼痛可以轻微,甚或没有,可以主要为其他症状。 心电图的肯定性改变是出现异常、持久的Q波或Qs波以及持续一天以上的演进性损伤电流。当心电图出现这些肯定性变化时,仅凭心电图即可作出诊断。血清酶的肯定性改变和不肯定性改变。 如是出现肯定性心电图改变或肯定性酶学变化,即可诊断为明确的急性心肌梗塞。当序列、不肯定性心电图改变持续超过24小时以上,伴有或不伴有酶的不肯定性变化,均可诊断为可能的急性心肌梗塞。 ●陈旧性心肌梗塞 陈旧性心肌梗塞常根据肯定性心电图改变,没有急性心肌梗塞病史及酶变化而作出诊断。如果没有遗留心电图改变,可根据早先的典型心电图改变或根据以往肯定性血清酶改变而诊断。 心肌梗塞重在预防,必须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加以注意,以下是家庭预防和治疗的基本措施: 家庭防治措施 ●绝对不搬抬过重的物品 搬抬重物时必然要弯腰屏气,其生理效应与用力屏气大致类似,是老年冠心病人诱发心肌梗塞的常见原因。 ●放松精神 愉快陕生活保持心境平和,对任何事物要能泰然处之;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但应避免竞争激烈的比赛,即使比赛也应以锻炼身体增加乐趣为目的,不以输赢论高低。 ●适度锻炼 一般来说,要达到锻炼的目的,每周至少要有三次认真的体育锻炼,每次不少于20分钟,但也不宜超过50分钟。开始时要先活动一下身体,如举臂、伸腿等。锻炼结束时要做一些放松活动,不应立即停止活动,更不应锻炼后马上上床休息,否则容易引起头晕,对心脏不利。在参加体育锻炼之前,应该先测定体力耐受程度。运动锻炼不要过度,过度会导致血压急剧上升,使左心室过度疲劳和促使发生心力衰竭。运动量一般可视年龄和健康状况而定。如果是心、肺功能都正常的人,可以根据锻炼后的最高心率限度来定。具体计算方法是,从220减去年龄数,再乘以O.75。例如您今年60岁,那么(220—60)x0.75:120次,如果超过120次,则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 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水温太高可使皮肤血管明显扩张,大量血液流向体表,可造成心脑缺血。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洗澡间一般闷热且不通风,在这样环境中人的代谢水平较高,极易缺氧、疲劳,老年冠心病病人更是如此。冠心病较严重的病人应在他人帮助下进行洗澡。 ●要注意气候变化 在严寒或强冷空气的影响下,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并继发血栓而引起急性心肌梗塞。气候急剧变化、气压低时,冠心病病人会感到明显有不适。资料表明,低温、大风、阴雨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诱因之一。所以每遇气候恶劣时,冠心病病人要注意保暖,或适当加服扩冠药物进行保护。 ●做好曰常保护 冠心病人日常生活中各种保护措施非常重要,同时,还要懂得和识别心肌梗塞的先兆症状并给予及时处理。 ●应急措施 如果出现心肌梗塞的先兆症状,千万不要惊慌,首先病人应立刻卧床,保持安静,避免精神过度紧张,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立即请医生上门,就地诊治。同时做好送往医院的准备。交通工具必须平稳舒适。病人应避免走动,情况相对稳定时以担架运送。运送途中可持续或间断使用硝酸甘油等扩冠药。症状严重心电图变化时按心肌梗塞处理。梗塞先兆得到及时处理的病人,有的可免于急性心肌梗塞,有的即使发生心肌梗塞,梗塞范围也较小,症状较轻,并发症少,易于康复,存活率明显提高。 营养与饮食疗法 ●采取寓纤饮食 据研究,水溶性的食物纤维有助于降低血胆固醇的含量。这类纤维见于大麦、豆类、糙米、水果、葡萄糖甘露醇、guar树胶、燕麦。燕麦麸及糙米糠中,是降低胆固醇的最佳选择。因为纤维会吸收食物中的矿物质,因此需额外补充矿物质,但勿与纤维同时使用。下列食物也是很好的选择:杏仁果、啤酒酵母、谷类、生羊奶及生羊奶产品、芝麻。 ●尽量减少维生素D的摄取 勿由高脂的乳品中获取维生素D,这类食品易促成动脉堵塞。应避免均质化的产品,例如牛奶及其他乳制品。这些均质化产品含有黄嘌呤氧化酶,会破坏动脉及导致动脉硬化。 ●勿喝酒及咖啡 酒、咖啡、町乐、香烟及其他刺激性物质,均应剔除。避免鱼肝油,尤其当喝酒时。尽量少喝饮料,仅喝蒸馏水。 ●喝大麦水 大麦水有益健康。用约3升的水加l杯大麦,煮沸3小时,经常啜饮。 ●勿食红肉、精致调味品 猪、牛、羊肉和精致调味的食物、糖、白面粉都不宜食物。精制糖引起血糖的各种变化,使所有的细胞产生有害的反应。血糖忽高忽低的骤变,将威胁到细胞内糖分的稳定性。红肉中所含的胆固醇是动脉硬化病人的大忌。 ●补充必需蹭肪酸 必需脂肪酸对健康是相当重要的。必需脂肪酸即体内无法自制而无须靠食物供应的脂肪酸。三种必需脂肪酸分别是亚麻油酸、次亚麻油酸及花生四烯酸。 ●食用低温压缩植物油 好的脂肪是多元不饱和脂肪,即所有在室温里呈液态的植物油。仅使用低温压缩油,所谓低温压缩即指制造过程中未曾加热超过43℃,这是酵素开始毁坏的温度。橄榄油、花生油、葵花子油、大豆沙拉油、亚麻仁油、樱草油、黑醋粟油等等,均含不饱和脂肪酸,属于多不饱和脂肪;也是好的食用油。 ●补充营养素 ① 胆碱、卵磷脂及肌醇 用量依产品指示;卵磷脂于用餐前服用1汤匙。这些物质协助去除肝及血液中的脂肪。 ②辅酶Q10 每天100毫克。改善心肌的氧和作用。 ③ 晒和铜 每天300微克和3毫克。心脏疾病与缺乏硒和铜有关。 ④ 维生素E 胶囊或液体或乳剂都可以,起初200IU,渐增至每天800IU。 ⑤钙及镁(箝合剂) 每天1500毫克和1000毫克。分成数次,在两餐之间及睡前服用。对维持心律及血压正常有帮助。 ⑥蒜头精胶囊 2粒,每天3次。有益心脏,并促进血液循环。 每种每日500毫克。减少血脂肪以预防心脏疾病。高脂肪含量是冠状动物病变共同的前兆。 ⑧不饱和脂肪酸(樱草油或鲑鱼油) 用量依照产品指示。保护心肌细胞。 ⑨维生素A乳剂 用量依照产品指示。重要的抗氧化剂。 ⑩锌箝合剂 每天50毫克。锌是平衡铜及促进硫胺素所必需的。 ⑩ 维生素c加生物类黄硐 每天300~600毫克。有助于清血,预防血凝块。 ⑩ 维生素B群添加硫胺素(B1)及胆碱 维生素B群50毫克,每天3次。胆碱每天1000毫克。心肌缺乏硫胺素将导致心脏疾病。 ●有帮助的天然药草 黑萝卜、假叶树、白屈菜、蒲公英、茴香、银杏(白果)、山楂果、蛇麻草、木贼、爱尔兰苔、山梗菜、香芹、红苜蓿、玫瑰实,它们都对心肌梗塞的治疗具有帮助。 ●危险信号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约70%有先兆症状,主要表现为: *突然明显加重的心绞痛发作。 *心绞痛性质程度较以往重,使用硝酸甘油不易缓解者。 *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或明显心动过缓者。 *心绞痛发作时出现心功能不全,或原有的心功能不全因此而加重者。 *心电图示盯段一时性上升或明显压低,T波倒置或高尖,或伴有~律失常。 *老年冠心病病人突然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心衰、休克、呼吸困难或晕厥等。 心肌梗塞先兆症状多在发病前一周出现,少数病人甚至提前数周,约40%的病人发生于梗塞前1-2天。有的病人可不止一次。因此,上述症状一旦发生,必须高度重视,应立即与医生联系,尽快送医院抢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