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红色文化元素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红色文化元素毕业论文

你好 论文的格式你可以去查 很容易查到 不阐述了 论文主要就是 你明白了格式 把你的调查成果 你的好文采 你的 引经据典 证据 还有情感 当然 论述证据 最重要 这不是作文 说这个就是告诉你 你明白了格式 往里面套 证据够多 格式够准 就好了 科学发展观 这个一直是我国大力宣传的 所以去查并不十分困难 明白了科学发展观 请花时间去了解一下 还有红色旅游 这个就是爱国情怀 发展旅游促进爱国主义教育 与当地发展和你所理解的科学发展的结合 这两点不冲突 所以并不难结合 记住 按照格式写 因为这是论文不是诗歌 这是我的看法 论文的格式很好查 谢谢

给1000块钱 是吗 怎么个意思

江西是一片神奇的红色土地。在这块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安源,等等。这一个个红色经典的称号与地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已化作一颗颗与日月同辉的星辰,在红色中国气势磅礴的交响乐中,奏响雄浑激越的华彩乐章。江西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从安源工人运动到秋收起义,从八一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开创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到红军长征,从赣南三年游击战争到上饶集中营茅家岭,一系列重大革命活动都发生在江西。特别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指1927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江西成为全国最为重要的革命中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其中著名的有赣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宁冈、永新、莲花3县和吉安、安福、遂川与湖南酃县的一部分)、湘赣革命根据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包括弋阳、横峰、贵溪、德兴、余江、万年、上饶、铅山等县,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以及包括铜鼓、修水、万载、宜丰等县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赣南和闽西地区有21县(包括江西的瑞金、安远、信丰、广昌、石城、黎川、宁都、兴国、于都、会昌、寻乌等11县),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此成立,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故瑞金有红都之称。据统计,1955年至I965年、被授军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西籍将帅人物共325位,占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总数的20%。据统计,全省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25万余人,约占全国烈士总数的六分之一。无名烈士更难以计数。江西人民前赴后继,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永不磨灭的贡献和极其光荣、伟大的牺牲。江西是毛泽东革命生涯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场所。在毛泽东伟大的一生中,江西是他足迹所到最多的一个地方。从萍乡安源到井冈山,从新余罗坊到吉安东固,从广昌、宁都到瑞金、兴国、于都,从庐山到南昌,足迹几乎遍布全江西。许多地方他还不止一次到过,他曾十次赴萍乡,建国后二次上庐山。1921年秋,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后不到五个月,毛泽东就来到了江西。在萍乡的安源煤矿,他下矿井,办夜校,访贫问苦,宜传马列主义真理。次年,毛泽东再次来到安源,与李立三、刘少奇一起,发动和组织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从此掀开了中国工人运动史的光辉一页,1927年月,大革命失败,到处腥风血雨,全国被白色恐怖所笼罩。在这危难时刻,毛泽东奔走于湘赣边界,组织和发动了著名的秋收起义。他走铜鼓,下修水,跑萍乡,率领千人的秋收起义部队,沿着罗霄山脉,经莲花、永新、宁冈,于1927年的10月把红旗插上了井冈山。在井冈山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缔造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战略。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照耀了中国革命,点燃了亿万中国人民心中的希望。大井的故居、茨坪的田野、茅坪的八角楼……井冈山的名字永远是与毛泽东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1929年初开始,毛泽东把井冈山的革命烽火燃向赣南闽西的辽阔大地,在更大范围内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红色风暴。他率领红军“横扫千军如卷席”,战东固,打吉安;他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分地真忙”;他在兴国、寻乌等地进行农村调查,写出了指导中国革命的不朽篇章。在那火热的岁月里,毛泽东儿乎走遍了赣南的山山水水。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38岁的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他率领中央苏区的军民,一次又一次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地共产党人的革命斗志。中华苏维埃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是中国的希望。这期间,毛泽东曾受到“左”倾错误路线的排挤和打击,但他仍以大局为重,依靠军民,坚持斗争。瑞金沙洲坝的红井,是他永远与江西人民心连心的见证。1934年11月18日傍晚,他跨过于都贡江上的浮桥,和主力红军一起,开始了万里长征,从此北上抗日,一别江西多年,但正是在江西这块红上地上,毛泽东的革命军事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发展。毛泽东在江西的的革命实践,是真理的求索,是不懈的奋斗,他的伟大足迹正如他的诗篇所云“无限风光在险峰”。红色的江西,犹如一个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搏物馆,赣鄱大地,革命旧址、故居及纪念建筑物数量多、分布广,其中,井冈山革命旧址群、瑞金革命命旧址群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两处革命旧址。截止2005年7月,江西共有9个由中宣部命名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60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68个县、市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个革命纪念馆分布于全省各地。全省登记在册的革命旧居旧址有1500多处,已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达4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9处共40个点。属省级重点义物保护单位的有76处。江西红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因拥有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中国“红色摇篮”井冈山、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始发地、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诞生地等众多中国革命之最,江西发展红色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做强做大红色旅游产业,江西于2001年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提出了“弘扬井冈精神,兴我美好江西”的总体目标。在全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上,将按“一个龙头、四个基点、两个集散中心、六条精品线路”来布局,即以井冈山为龙头,以南昌、瑞金、萍乡、上L饶为基点,以南昌、赣州为集散中心,以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等六条精品线路为骨架(即:1、中国红色旅游概念线路“上海-嘉兴-南昌-井冈山-瑞金-长汀-高州-遵义-延安-西柏坡-北京”;2、江西红色文化旅游金牌线路“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3、赣湘红色义化旅游精品线路“南昌或井冈山-萍乡-韶山-长沙”;4、赣闽粤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赣州-瑞金-长汀-龙岩-梅州-广州”;5、赣浙沪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南昌-龙虎山-上饶-三清山-杭州-嘉兴-上海”;6、赣鄂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武汉-黄冈-九江(庐山)-共青城-南昌-井冈山”)。同时,打造一批成熟的红色旅游产品,如红色文化研习游、革命摇篮体验游、红色故都寻访游、长征之路觅踪游、人民军队寻根游、工人运动探源游、秋收起义访习游等。并重点加强包括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秋收起义纪念地、井冈山革命纪念地、中央苏区政府根据地、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方志敏纪念馆、永新三湾改编旧址等八大景区建设。“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内涵。江西是井冈山精神的发祥地,江西人民对于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具有自己特殊的使命。建国之初,毛泽东同志就为革命老区人民题词:“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1965年7月他重上井冈山时又谆谆教导我们:“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邓小平对江西这片红土地有着浓厚的情谊,他于1972年深秋来到井冈山,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井冈山精神是宝贵的,应当发扬。”改革开放一开始,他就郑重向全党提出恢复遭到“文化大革命”严重歪曲和破坏的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并要求“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文明的主要支柱”。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又题写了“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和强调发扬井冈山的革命传统,1989年10月来江西视察时,挥笔题写了“继承和发扬光荣的井冈山革命传统”,并精辟地指出“中国革命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发扬井冈山精神”。江西是中国“红色旅游”的故乡。在国内,江西最先建立红色旅游区,最先提出红色旅游口号,最先举办“心连心”《红色之旅》节目。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2000年江西就开始打“红色旅游”牌;2001年建党80周年时正式提出“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口号;2004年10月20日起程,行程一万多公里的“2004中国红色之旅万里行”活动,成为我省旅游发展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国家旅游局领导评价说:“这不但是亲身实践和宣传推广红色旅游的一个创举,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壮举。”红色,正成为江西旅游的主色调;红色旅游,正在被打造成江西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热线!2004年,江西“红色旅游”大步向前,全省红色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达1350余万人次,红色旅游总收入77亿元,占全省按待国内游客总数、旅游总收入的近三分之一,红色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2004年,革命圣地井冈山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增长;红都瑞金市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增长;而上饶集中营名胜区接待人数则同比增长60%以上。2005年2月21日,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13家单位联合公布了《全国红色旅游条精品线路录》和《全国红色经典景区名录》。在全国红色旅游30条精品线路和123个经典景区名录中,江西“四线五景”榜上有名。四条精品线路分别是:1、南昌-吉安-井冈山线;2、赣州-瑞金-于都-会昌-长汀-上杭-古田线;3、井冈山-永新-茶陵-株洲线;4、黄山-婺源-上饶-弋阳-武夷山线。在全国红色旅游123个经典景区名录中,江西占5个,即:1、南昌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2、萍乡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3、井冈山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4、赣州市、吉安市、抚州市中央苏区政府根据地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5、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目前,中央正在大力建设的全国爱国注意教育基地的三个“一号工程”中,江西的井冈山就位列其中(另外两个为韶山、延安)。在红色旅游的交通条件方面,江西近年来有了很大改观,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开辟了更多的国际航线,井冈山军用机场改扩建为旅游机场,现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航线;经过瑞金的赣龙铁路已通车,吉井铁路也正在抓紧建设中;高速公路建设更是突飞猛进,三年增加1000公里,全省高速公路达1500多公里,使井冈山、南昌、瑞金、萍乡、上饶等红色旅游景区都有高速公路相通。发展红色旅游是“瞻仰一次圣地、净化一次灵魂”的政治工程;是“挖掘一种内涵、铸就一种精神”的文化工程;是“开发一方红,致富一方人民”的经济工程;是“三位一体”、利国利民的重大工程。从党中央、国务院到江西省委、省政府,对红色旅游都十分工视。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加快发展红色旅游做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04年12月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同月,《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也出台实施。2004年10月21日,由江西省旅游局和大江网联合评选的江西“十大红色旅游景点”出炉。这十大红色景点分别是:井冈山黄洋界综合景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安源景区、瑞金叶坪综合景区、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永新三湾改编旧址、万载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旧址、于都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旧址、秋收起义修水策源地、景德镇新四军改编旧址。

内容摘要:发展红色旅游,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科学有效地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最大化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更好地实现社会、政治、经济、资源和环境效益,以促进红色旅游的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关键词:红色旅游 科学发展观 发展红色旅游,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先进文化和振奋民族精神,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加快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壮大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的一项政治、文化、经济和战略性工程。目前,经过地方政府的多年探索,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集中强势的宣传下,红色旅游已经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总结多年来我国红色旅游发展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教训,深入研究和探讨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科学有效地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最大化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促进红色旅游的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 红色旅游应遵循的发展规律 红色旅游承载着多元平衡的发展使命,它既是教育阵地,也是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综合性经济产业;既体现一种政治行为,又体现一种经济行为。有效地发挥红色旅游的各种功能,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来发展。 坚持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突出红色景点革命传统教育的属性。“红色”是红色旅游的内涵、资源、特色、品牌,是红色旅游的突出特质。红色旅游必须考虑资源特色和社会影响,保持红色资源的真实性、思想性、教育性和严肃性,这是由红色旅游发挥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等政治思想教育功能的需要所决定的。因此,发展红色旅游,一要力避轻视历史,红色旅游本身就是历史旅游,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二要力避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中,不要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真谛的媚俗文化。三要力避红色旅游景点重复建设和红色产品雷同开发。四要力避不切实际地盲目贪大求全。 坚持旅游经济的发展规律。红色旅游不仅仅是一种宣传教育性的政治活动,从本质上讲,它更是一项旅游活动、一个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因此,和开发其他旅游产品一样,必须牢牢把握旅游经济脉搏,按照旅游经济的规律,始终以市场需求和公众兴趣为导向来开发红色旅游产品。红色旅游消费需求如何满足,直接影响着资源向效益的转化,这是检验和评价红色旅游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应当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提升产品化水平。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只有把红色旅游的主题回归到历史文脉的人文精神和地域文化中,才能保证其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和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同时,红色旅游产品的生命力在于其吸引性。建好红色景点、红色基地、红色旅游线路的过程,也就是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要培育红色旅游的持久吸引力,就应当在保证思想性的前提下,从创新性、丰富性和整合性加以构建,努力提高其观赏性、趣味性和可参与性,达到寓教于游、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二是提高产业化水平。现在,世界各地都在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内涵,延长客人居留时间,将旅游产品中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变成可看、可欣赏的产品,并与娱乐休闲、购物、居住等多个要素搭配起来,使客人在愉快的消费中获得享受。因此,应当深度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形成行、游、住、食、购、娱相配套的产业体系,实现红色旅游产品从经营资源向经营文化升级,从追求数量规模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 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观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在不仅在国际上受到普遍关注,在我国也同样得到高度重视。勿庸置疑,旅游业的存在依托于对环境、资源、生态、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旅游业的存在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着天然的一致性。而以红色历史遗存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既是稀缺的、又是不可再生的和不可替代的,对其开发、保护和利用成为旅游业面临的可持续发展课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发展红色旅游必须抓住三个重点,处理好两个关系,实现五个效益。 抓住三个重点。一是科学开发。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红色旅游不可能长久发展。红色旅游有其特殊性,如何将当年的场景展现在世人面前,而又不破坏生态旅游资源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发展红色旅游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形成精品意识;必须注意适度硬开发,避免对红色旅游资源和周围环境造成无法恢复的破坏。二是永续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是一笔宝贵的社会财富,又是一个可持续开发的产品,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更多地、持久地利用。三是有效保护。发展红色旅游应当牢固树立保护红色旅游资源的意识,为此,要切实加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积极开展革命文物的收集整理研究,例如革命纪念馆和遗址维护修缮、革命纪念地环境的整治工作。同时,应当出台相关的规范与制度,使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制度化、规范化。 处理好两个关系。首先是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这是形成循环经济的原则,也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原则。应当尽快启动红色历史文化遗产工程,努力克服并消除开发、经营和使用的不当行为,在努力促进保护的同时,获得红色旅游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如何开发利用好红色旅游资源,是红色旅游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其核心问题是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红色旅游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要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必须以有效保护、科学开发和实现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革命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为保护和利用的对象,不应一味强调“保护第一”,而限制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应贪大求洋、将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旧建筑推倒重建;不应重开发利用而轻保护修缮。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是有利于保护传承的。要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积累更多的资金用于文物保护,使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实现双向互动,和谐统一,走上自我完善、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实现五个效益。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审视红色旅游资源的早期开发建设,会发现如下不足:普遍缺乏科学规划,对资源和环境的科学保护重视不够,同质性、低水平重复建设较多。这些问题反映出在今后,发展红色旅游不仅要关注数量的扩张,更要注重质量的提高;不仅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要努力寻求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最佳结合点,实现社会效益、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资源效益的五统一。发展红色旅游的实践证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政府主导,措施得力,红色旅游就能够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红色旅游的统筹协调发展 恶性竞争是红色旅游面临的一大难题。经过近几年的市场整合,目前,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渐成气候。推动红色旅游协调发展,不仅是促进相对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平衡地区差距、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而且是寻求新的增长点,实现我国红色旅游新突破的重要途径。 加强区域内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在区域内发展红色旅游,一方面,为满足旅游者自主化需要,要加强不同旅游形式之间的协调互动,增加丰富性,为旅游者提供完善的菜单式选择模式。另一方面,要借助其它旅游资源,有机整合相关资源,使其成为人文与自然结合的旅游产品形式,实现集聚效应。所以,在红色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既要突出红色主题,又要跳出红色局限,把红色旅游、绿色(自然生态)旅游和古色(历史文化)旅游、蓝色(海洋)旅游、风俗(民俗风情)旅游有机结合统一起来,形成优势互补,打造色彩斑斓的旅游产品组合, 满足日益个性化、专业化的旅游市场需求。加强区域间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红色旅游应当着眼于形成红色旅游大开放战略格局,统筹兼顾区域旅游合作,按照主题明确、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差异开发、优势互补的原则,统一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扩大红色旅游影响力,共同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使旅游各种生产要素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上自由、合理流动。加强营销和宣传上的联合、部门企业间以及旅游营销人员的培训、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 通过红色旅游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践证明,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红色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保护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培育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帮助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实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发展红色旅游能激发老区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艰苦奋斗、改变落后面貌的勇气和决心。其次,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多数红色旅游资源位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应当说,红色旅游的亮点就是生态保护的重点、扶贫开发的难点。红色旅游的开展可以使红色旅游真正成为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扶贫工程、富民工程。再次,可有效地扩大就业。开发红色旅游可以带动老区第三产业发展,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而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就业的百姓越多,百姓的生态保护和革命文物保护的意识越强。这也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第四,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红色旅游的兴盛可以改善当地交通、通讯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可进入性。 总结各地发展红色旅游的实践经验,应当重视三个层面的工作:一要善用优势谋发展。优势就是特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特色,在特色中注入新的活力元素,以特色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二要精益求精谋发展。发展就要有精品意识,要把自身的特色做到最好。这需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以及各级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发展好品牌。三要科学规划谋发展。发展红色旅游不能简单地把红色景点堆积起来,应当进行科学规划。国家对红色旅游的发展已有总体规划,在空间上照顾均衡,突出重点和主题。在时间上囊括了党的代表性历史,有利于在各地发展特色的基础上形成整体发展。当前,特别需要各区域发掘自身潜力,突出自身特点,展示区域独特性,确定符合旅游规律的高起点、高水平的发展方向,以形成具有吸引力、竞争力的产品。 建立发展红色旅游的协调机制。发展红色旅游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建立起一套高效灵活、富有成效的协调机制。这些机制包括:政府主导机制,将红色旅游准确定位,全面调控红色旅游的发展速度和方向。行业主管机制,实行旅游部门统一管理,相关部门密切协调,形成发展合力。市场运作机制,整合资源,组建旅游集团,鼓励和支持各种经济成分进入旅游业,形成多渠道投入红色旅游的发展格局。发展保障机制,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谷玉芬.红色旅游成功因素分析.商业经济, 2.范思立.市场增势强劲“红色旅游”预热2005年旅游市场.中国经济时报,2005-2-21 3.谷玉芬.红色旅游与红色资源关系解析.商业经济, 4.刘筱秋.把旅游业发展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产业.中国旅游报,2005-6-13

红色文化论文素材

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随着耳畔的国歌,那面鲜红的五星红旗正迎着朝阳缓缓升起,我望着那面鲜红的五星红旗心中无比自豪当然,不是随便定定目标就可以实现的。新中建立的背后是有多少流血甚至牺牲。这些老一辈的革命战士是用鲜血与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不能辜负了这些老英雄对我们的期盼。那大雪山,沼泽地真的就像一个小泥丸吗?答案并非那样。四川西部的大雪山,高入云霄,终年积雪,山上空气稀薄,呼吸都很困难,但英勇的红军战士们踏着积雪,迎着狂风顽强的翻过了一座又一座雪山,过了大雪山,又是一望无际的草地,草地上有很多死水潭,看上去是草地,一踏上去人就陷下去了,粮食又短缺,只能吃些野菜来填填肚子。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1936年10月,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了。东方沉睡的雄狮被唤醒,它将谱写辉煌历史的新篇章。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正在前进着,一步步的脚印无不见证着新中国的成长经历

红色的革命圣地学校:嘉峪关市胜利路小学班级:五年四班姓名:梁浩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老师们常说的一句话,然而,打仗打得多了,革命圣地也就多了。像井冈山,西柏坡这些革命圣地是众所周知的吧。井冈山是一个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的好地方。毛秉华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井冈山红色文化的形成得益于他的光荣历史。秋收起义失败后,毛主席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湖南中西长沙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进军,放弃了城市包围农村的战略,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1927年10月,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西柏坡是一个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地方,他的这些优点都值得我们学习。西柏坡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独特的贡献,这里被誉为“革命圣地旅游家境”。西柏坡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市的一个普通山村,1948年5月,毛主席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和党和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这一段时间,毛泽东在这个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里演绎了精彩非凡的战争乐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永远荡漾在我心中。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了为祖国出一份力。

我的红色革命记忆 今年的清明,适逢新中国60华诞。60年家国巨变,把我的思绪带回60年前的沧桑岁月,无数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赴汤蹈火的志士仁人,革命先烈形象活生生如在眼前。我似乎一下就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岁月,似乎又看到了苦命的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奋战疆场的情景。有英名长存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奋力堵枪眼、刘胡兰英勇屠刀下,还有我们学习的课文《金色的鱼钩》中的没能留名老班长和《丰碑》中的军需处长等等先烈。是呀,从嘉兴南湖上的一次秘密会议,宣告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往无前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此后28年间,近2000万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前赴后继,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那是栏杆拍遍、易水悲歌般的呼号,是折戟沉沙、慷慨赴义的悲壮,是铁马冰河、枕戈待旦的苦战,是红旗漫卷、所向披靡的豪迈……腔腔热血、铮铮铁骨、首首绝唱,谱写出中华民族从苦难中百死后生的壮丽诗史,凝结成五星辉耀的红色记忆。 想起一位作家说过:“生活在本质上是精神的,而不是物质的。”我认为这是一条相对真理。尽管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尽管缺了衣食住行生活就无从说起,但人类的生活在本质上确实是精神的。佛争一柱香,人争一口气。在基本生理要求得到保证之后,人活的就是一口气。这就是精神,就是追求,就是思想境界。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必然要坚守某种精神。要争一口气。这气不是别的,是浩然正气之“气”。人类从蒙昧蛮荒时代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等发展到今天的现代文明社会,除了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之外,重要原因就是受到一种正气的引导。尽管历经曲折,人类社会朝向最终的合理目标的步伐不可阻挡。正气左右规律,规律决定成败,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活在本质上是精神的,精神的支柱就是一股正气。 有人说,改革以后之所以呈现经济繁荣景象,主要原因是承认了个人利益的合理性,运用利益杠杆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这话有一定道理,但它只看到了事物的一个方面。利益固然重要,信念和精神追求往往更为重要。辩证唯物主义从来不否认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否则无法解释当年人们从国统区奔赴延安土窑洞效力的现象。成千上万的青年,其中不乏富家子弟、名人之后,辗转几千里,历尽艰辛来到延安,那里没有个人利益,没有享受,没有高薪,他们却坚定不移,虽九死而不悔。 这些是不能忘记的。忘记就意味着背叛。这就是《永远的丰碑》和“追忆课文里的红色记忆”还能够感动我们的原因。曾经影响了几代人成长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仍将激励我们前进,并不因时移世易而稍有改变。这也是《永远的丰碑》和“追忆课文里的红色记忆”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经历风霜雨雪,历经苦难坎坷,我们的祖国母亲在岁月的长河中,一步一步,艰难的挪动脚步。直到1949年,她甩开了脚镣,挺直了胸膛,祖国母亲用大步前行为我们赢得了今日的幸福生活。祖国母亲却已经六十周年了。 我们在星光灿烂下倾听时代的钟声,我们在漫漫长夜中等待黎明的曙光,多少次,我们心潮难平,多少次,我们辗转难眠,多少次,我们都是为了这不同寻常的一天——祖国母亲六十年华诞! 仰望长空,历史的星光依然闪烁!我们的中国古老而伟大,我们的中国壮丽而永生!蔡伦纸上书写着她的智慧,指南针上旋转着她的方向,刀光剑影下她一次次回归和平,精神劫难中又一次次积薪自焚,重获新生。为了祖国的成长,无数人前仆后继,呕心沥血,为了祖国的富强又有多少人燃尽了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即使在那封建主义的绞杀下,即使在那帝国主义的炮火中,中国人依然用自己的脊梁挺起了中华古老的长城。五十年前的十月一日,我们的祖国振翅一飞,再度冲上云霄,向全世界发出了最为雄健豪壮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巨人的呐喊,震荡环宇,让群山响应,大海回波! 从那以后,一代新的天之骄子站立起来,他们用自己的灵魂之火温暖了祖国一度冰冷的身躯,用青春的热血点燃了祖国曾经暗淡的灵魂,用激越的歌声纺织了祖国的一身彩霞。 试想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青少年,享受的先辈们用血肉开创的基业,沐浴着前辈血泪建设的和平小康生活,我们又承载起了多少责任呢?每次班级值日都有人溜号,学习中不交作业,不认真听课,不尊敬师长,不体贴家长,过着呼风唤雨的“小皇帝”生活,我们又如何面对先烈们的鲜血和遗愿呢?清明节唤起的红色记忆,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努力学习,练好本领,建设祖国。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相信,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中国一定将取得更大的,让人瞩目的成就!!

红色文化毕业论文

你好 论文的格式你可以去查 很容易查到 不阐述了 论文主要就是 你明白了格式 把你的调查成果 你的好文采 你的 引经据典 证据 还有情感 当然 论述证据 最重要 这不是作文 说这个就是告诉你 你明白了格式 往里面套 证据够多 格式够准 就好了 科学发展观 这个一直是我国大力宣传的 所以去查并不十分困难 明白了科学发展观 请花时间去了解一下 还有红色旅游 这个就是爱国情怀 发展旅游促进爱国主义教育 与当地发展和你所理解的科学发展的结合 这两点不冲突 所以并不难结合 记住 按照格式写 因为这是论文不是诗歌 这是我的看法 论文的格式很好查 谢谢

我国红色旅游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要保持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走开发与保护同步的路子,着重进行制度创新。文章在红色旅游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红色旅游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软”、“硬”障碍,提出了加大投资、改进基础设施、加强区域合作、搞好与区域绿色旅游、扶贫旅游的多产品结合,做好区域整体营销策划,打造好红色旅游品牌的建议措施。认为可采取以下方面的具体措施:政府主导,综合协调;规划先行,科学打造红色旅游精品;加大对红色旅游基地的基础配套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引导红色旅游消费和社会投资;宣传造势,尽快扩大市场和培育品牌;加强对红色旅游区(点)的服务管理和人员培训;红绿蓝结合,培育大产业、大市场;进行红色产品的延伸和红色文化的挖掘;保护好红色资源,避免大规模无序开第 2 页发。将红色旅游和传统旅游紧密结合,将红色旅游资源整体化、系列化,为最终实现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提供可靠的途径。

海南红色旅游开发的困境与出路梁 科摘要: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红色旅游是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既有爱国爱党的宣教功能,又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目前海南红色旅游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如何讲好海南革命故事,加强海南红色文化的开发,是下一步发展红色旅游的重点。关键词:红色旅游 发展战略旅游业在海南产业布局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海南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海南旅游开发,主要是优越自然环境吸引游客,椰风海韵,白浪沙滩,自然之美固然让人心旷神怡,旅游更应该挖掘人文之美,人文之美到达人的心灵深处,是更高层次的审美。人文之美,除了挖掘海南历史文化与民族风情之外,海南红色文化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海南革命是中国革命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孤岛奋战,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在全国都极为罕见。由中国工农红军女子军特务连英雄事迹改编的电影《红色娘子军》更是家喻户晓,成为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讲好海南革命故事,开发红色旅游,是海南旅游往纵深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海南红色旅游发展现状海南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开发不足。海南红色旅游资源多,内涵丰富,开发现状却不容乐观。据2009年省委党史研究室最新的普查数据,海南省境内红色资源有革命遗址和其他遗址598个,其中,革命遗址有501处。革命遗址覆盖面广,全省每个市县均有分布,无论是沿海平原地区,还是中部山区;无论是汉族聚居地区,还是少数民族地区,都有革命遗址存在。纪念性楼堂馆所方面,目前条件比较好的有海南史志馆、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张云逸将军纪念园、周士第将军纪念馆,陵水苏维埃政府旧址,定安母瑞山革命纪念馆。其余楼堂馆所的情况不容乐观,图片和实物资源比较少,对历史资料收集不全,文字组织相当零乱,没有体系,许多景点陈列的资料相互抄袭,展示历史的形式单一,多为橱窗式陈列。纪念性楼堂馆所缺乏专业的讲解员,讲解词没有经过专业党史研究者润色,基本停留在介绍基本情况的水平,对游客没有吸引力。海南红色旅游的游客数量占游客总量很少,处于“绿肥红瘦”的局面。与全国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占国内旅游总数1/4的成果相比,海南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数量在全省游客总数中的比例微乎其微[1]。已开发有一定游客规模的红色旅游景区,存在后劲不足的问题。海南红色旅游第一品牌是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纪念园位于高速路旁,区位极佳。电影《红色娘子军》使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家喻户晓,纪念园对全国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对红色文化挖掘不足,导游讲解词非常简单,领着游客半个小时浏览完毕,没有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坐车来纪念园的时间超过了游览时间,让很多游客觉得十分乏味。二、海南红色旅游开发不足的原因首先是海南红色旅游处于起步阶段,红色文化的宣传远远不够,没有讲好海南革命故事。目前全省除红色娘子军纪念园被世人知晓外,还有很多红色故事不为人知。一些游客听过洪常青不认识冯白驹,认识红色娘子军不知琼崖纵队,这说明,海南红色文化宣传还需要加大力度。海南的红色资源非常丰富,值得大力弘扬。海南党史研究与红色文化宣传要改变封闭保守、孤芳自赏、自说自话的孤岛状态,要走出海南讲好海南革命故事,让更多游客熟悉海南红色革命故事。其次是海南红色旅游普遍存在遗址遗迹保护不足的问题。红色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历史遗迹,中国传统文化有怀古忧伤的审美情趣,唐诗宋词中有大量怀古忧思的作品。革命历史遗迹遗址让游客产生时空交错感,身临其境进入一种共情模式,去理解革命者当年的信仰与激情,从而完成精神洗礼与审美熏陶。红色旅游比较红火的地区,都在遗址遗迹保护修复工作上比较成功,井冈山与延安都有大面积的遗址遗迹得到很好的修复。在遗址遗迹保持方面,海南红色旅游面临着严峻挑战,海南革命遗址遗迹,保存完整非常之少,使红色旅游开发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陵水苏维埃旧址保存完好、中共琼崖一大会址、冯白驹故居、云龙改编旧址得到较好修复,其他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情况不容乐观。以琼崖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琼岛井冈”的母瑞山革命根据地为例,保留下来的遗址遗迹几乎没有,原因是当年根据地条件非常艰苦,大部分建筑如红军医院、琼崖特委都是茅草屋,敌人进攻根据地时一把火就破坏殆尽。后来根据幸存的革命老人指认确定遗址遗迹的方位,修复却成了大问题,茅草屋虽然简陋,修复却不容易。不能修旧如旧,开发了很多现代设施,这样的设计游客并不满意,游客需要真实的历史遗迹,而不是山寨替代品。最后是海南红色旅游基础设施不足,游客旅游获得感低。海南红色旅游开发,还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没有形成全省统一规划,也没有一条完整具有历史逻辑的成熟路线。红色旅游景区一般都位于较为偏僻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普遍不完善。首先是交通不便,没有公共交通可以抵达,路况也不容乐观。其次是缺乏相关配套设施,基本的旅游配套设施跟不上。母瑞山革命纪念园,周围只有两个简陋旅馆供游客住宿。海南红色旅游项目单一,主要是听讲解,比较单调乏味,缺乏体验式旅游项目。现代人经过信息时代洗礼,单纯靠听觉接受信息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需要运用多媒体声光电等体验才能使游客做到情景交融,进而理解当时的历史场景,在这方面海南红色旅游普遍不足。三、海南红色旅游的出路红色旅游背后是红色文化,国内红色旅游比较红火的地区都在红色文化上挖掘深入,突出了地方特色。因此,破解海南红色旅游的困境关键是挖掘海南红色文化。首先要深入挖掘海南红色文化,讲好海南革命故事。海南革命最为经典的表述是聂荣臻元帅的题词:孤岛作战,艰苦卓绝,二十三年,红旗不倒。海南孤悬海外,长期远离中央,在空间狭小与物资缺乏的不利局面下,创造了海岛长期坚持革命并取得胜利的典范。海南革命的最大意义是琼崖地方党组织长期坚持武装斗争,在解放海南的过程中,接应解放大军,成功解放海南岛,维护了中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在解放海南岛的过程中,琼崖纵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没有琼崖纵队的有力接应,解放大军渡海作战抢滩登陆势必要付出重大伤亡,甚至有可能导致战役失败。解放海南岛,中国的生命线——南海就顺势回归。因此,从维护中国领土完整角度看海南革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海南革命不应被一些人所认识只是中国革命的支流,无足轻重,而应从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其次要加强红色旅游顶层设计,进行高起点开发。深入开展全省红色旅游资源调查和普查,切实摸清家底,找准特色,科学定位,全面发掘海南省有旅游开发潜力的各类革命遗址遗迹。注重把海南红色旅游景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设计、宣传推广,要连点成线,形成规模化集群效益。对部分有条件的景区如定安母瑞山、万宁六连岭纪念园要按国家A级旅游景区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开展标准化示范景点建设。高起点的开发,要改变过去只是把游客带到遗址遗迹听讲解的单一模式,红色文化要以多种形式呈现给游客。以红色娘子军纪念园为例,游客参观完毕,印象不深就离开,并没有达到深度旅游的目标。如果能开发夜间项目,让游客住下来看一场高水平的芭蕾舞《红色娘子军》,既能让游客留宿产生经济效益,又能通过艺术的形式让游客进一步感受红色娘子军精神,让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得益彰。最后,海南红色旅游开发要遵循市场化的路径,提高游客的获得感。红色旅游,基色是红色,旅游是本质,旅游要让人放松身心,获得审美享受。红色旅游不是意识形态说教,不能板着面孔教训人,要遵循旅游的本质、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开发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让红色旅游真正地产生效益,扩大影响。党的十九大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2]。海南红色旅游,要在政府的扶持下,实行企业化的运营模式,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产业链,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3]。旅游公司开发的红色旅游产品,要与其他旅游有机融合,使游客在海南旅游获得红色(革命)、绿色(生态)、蓝色(海洋)三种体验。陵水坡村是陵水第一任县委书记黄振士的故乡,是陵水革命的起源地。坡村吸引社会资金,以革命遗址、乡村风情、农家乐等方式建设红色旅游主题公园,既吸引外地游客,也使本地游客周末有很好的选择,是市场化开发的成功案例。海南红色旅游开发,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是重点,要加强党史基础研究,加强红色文化的推介与宣传;市场化开发是方向,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化开发让游客愉悦身心同时受到红色文化的感染熏陶;创新融合发展是灵魂,红色旅游要与其他旅游相得益彰,三管齐下,海南红色旅游的发展才能真正“红”起来。

内容摘要:发展红色旅游,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科学有效地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最大化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更好地实现社会、政治、经济、资源和环境效益,以促进红色旅游的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关键词:红色旅游 科学发展观 发展红色旅游,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先进文化和振奋民族精神,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加快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壮大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的一项政治、文化、经济和战略性工程。目前,经过地方政府的多年探索,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集中强势的宣传下,红色旅游已经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总结多年来我国红色旅游发展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教训,深入研究和探讨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科学有效地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最大化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促进红色旅游的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 红色旅游应遵循的发展规律 红色旅游承载着多元平衡的发展使命,它既是教育阵地,也是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综合性经济产业;既体现一种政治行为,又体现一种经济行为。有效地发挥红色旅游的各种功能,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来发展。 坚持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突出红色景点革命传统教育的属性。“红色”是红色旅游的内涵、资源、特色、品牌,是红色旅游的突出特质。红色旅游必须考虑资源特色和社会影响,保持红色资源的真实性、思想性、教育性和严肃性,这是由红色旅游发挥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等政治思想教育功能的需要所决定的。因此,发展红色旅游,一要力避轻视历史,红色旅游本身就是历史旅游,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二要力避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中,不要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真谛的媚俗文化。三要力避红色旅游景点重复建设和红色产品雷同开发。四要力避不切实际地盲目贪大求全。 坚持旅游经济的发展规律。红色旅游不仅仅是一种宣传教育性的政治活动,从本质上讲,它更是一项旅游活动、一个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因此,和开发其他旅游产品一样,必须牢牢把握旅游经济脉搏,按照旅游经济的规律,始终以市场需求和公众兴趣为导向来开发红色旅游产品。红色旅游消费需求如何满足,直接影响着资源向效益的转化,这是检验和评价红色旅游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应当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提升产品化水平。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只有把红色旅游的主题回归到历史文脉的人文精神和地域文化中,才能保证其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和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同时,红色旅游产品的生命力在于其吸引性。建好红色景点、红色基地、红色旅游线路的过程,也就是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要培育红色旅游的持久吸引力,就应当在保证思想性的前提下,从创新性、丰富性和整合性加以构建,努力提高其观赏性、趣味性和可参与性,达到寓教于游、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二是提高产业化水平。现在,世界各地都在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内涵,延长客人居留时间,将旅游产品中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变成可看、可欣赏的产品,并与娱乐休闲、购物、居住等多个要素搭配起来,使客人在愉快的消费中获得享受。因此,应当深度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形成行、游、住、食、购、娱相配套的产业体系,实现红色旅游产品从经营资源向经营文化升级,从追求数量规模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 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观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在不仅在国际上受到普遍关注,在我国也同样得到高度重视。勿庸置疑,旅游业的存在依托于对环境、资源、生态、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旅游业的存在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着天然的一致性。而以红色历史遗存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既是稀缺的、又是不可再生的和不可替代的,对其开发、保护和利用成为旅游业面临的可持续发展课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发展红色旅游必须抓住三个重点,处理好两个关系,实现五个效益。 抓住三个重点。一是科学开发。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红色旅游不可能长久发展。红色旅游有其特殊性,如何将当年的场景展现在世人面前,而又不破坏生态旅游资源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发展红色旅游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形成精品意识;必须注意适度硬开发,避免对红色旅游资源和周围环境造成无法恢复的破坏。二是永续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是一笔宝贵的社会财富,又是一个可持续开发的产品,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更多地、持久地利用。三是有效保护。发展红色旅游应当牢固树立保护红色旅游资源的意识,为此,要切实加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积极开展革命文物的收集整理研究,例如革命纪念馆和遗址维护修缮、革命纪念地环境的整治工作。同时,应当出台相关的规范与制度,使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制度化、规范化。 处理好两个关系。首先是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这是形成循环经济的原则,也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原则。应当尽快启动红色历史文化遗产工程,努力克服并消除开发、经营和使用的不当行为,在努力促进保护的同时,获得红色旅游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如何开发利用好红色旅游资源,是红色旅游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其核心问题是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红色旅游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要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必须以有效保护、科学开发和实现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革命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为保护和利用的对象,不应一味强调“保护第一”,而限制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应贪大求洋、将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旧建筑推倒重建;不应重开发利用而轻保护修缮。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是有利于保护传承的。要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积累更多的资金用于文物保护,使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实现双向互动,和谐统一,走上自我完善、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实现五个效益。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审视红色旅游资源的早期开发建设,会发现如下不足:普遍缺乏科学规划,对资源和环境的科学保护重视不够,同质性、低水平重复建设较多。这些问题反映出在今后,发展红色旅游不仅要关注数量的扩张,更要注重质量的提高;不仅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要努力寻求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最佳结合点,实现社会效益、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资源效益的五统一。发展红色旅游的实践证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政府主导,措施得力,红色旅游就能够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红色旅游的统筹协调发展 恶性竞争是红色旅游面临的一大难题。经过近几年的市场整合,目前,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渐成气候。推动红色旅游协调发展,不仅是促进相对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平衡地区差距、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而且是寻求新的增长点,实现我国红色旅游新突破的重要途径。 加强区域内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在区域内发展红色旅游,一方面,为满足旅游者自主化需要,要加强不同旅游形式之间的协调互动,增加丰富性,为旅游者提供完善的菜单式选择模式。另一方面,要借助其它旅游资源,有机整合相关资源,使其成为人文与自然结合的旅游产品形式,实现集聚效应。所以,在红色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既要突出红色主题,又要跳出红色局限,把红色旅游、绿色(自然生态)旅游和古色(历史文化)旅游、蓝色(海洋)旅游、风俗(民俗风情)旅游有机结合统一起来,形成优势互补,打造色彩斑斓的旅游产品组合, 满足日益个性化、专业化的旅游市场需求。加强区域间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红色旅游应当着眼于形成红色旅游大开放战略格局,统筹兼顾区域旅游合作,按照主题明确、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差异开发、优势互补的原则,统一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扩大红色旅游影响力,共同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使旅游各种生产要素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上自由、合理流动。加强营销和宣传上的联合、部门企业间以及旅游营销人员的培训、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 通过红色旅游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践证明,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红色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保护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培育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帮助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实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发展红色旅游能激发老区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艰苦奋斗、改变落后面貌的勇气和决心。其次,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多数红色旅游资源位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应当说,红色旅游的亮点就是生态保护的重点、扶贫开发的难点。红色旅游的开展可以使红色旅游真正成为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扶贫工程、富民工程。再次,可有效地扩大就业。开发红色旅游可以带动老区第三产业发展,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而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就业的百姓越多,百姓的生态保护和革命文物保护的意识越强。这也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第四,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红色旅游的兴盛可以改善当地交通、通讯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可进入性。 总结各地发展红色旅游的实践经验,应当重视三个层面的工作:一要善用优势谋发展。优势就是特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特色,在特色中注入新的活力元素,以特色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二要精益求精谋发展。发展就要有精品意识,要把自身的特色做到最好。这需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以及各级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发展好品牌。三要科学规划谋发展。发展红色旅游不能简单地把红色景点堆积起来,应当进行科学规划。国家对红色旅游的发展已有总体规划,在空间上照顾均衡,突出重点和主题。在时间上囊括了党的代表性历史,有利于在各地发展特色的基础上形成整体发展。当前,特别需要各区域发掘自身潜力,突出自身特点,展示区域独特性,确定符合旅游规律的高起点、高水平的发展方向,以形成具有吸引力、竞争力的产品。 建立发展红色旅游的协调机制。发展红色旅游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建立起一套高效灵活、富有成效的协调机制。这些机制包括:政府主导机制,将红色旅游准确定位,全面调控红色旅游的发展速度和方向。行业主管机制,实行旅游部门统一管理,相关部门密切协调,形成发展合力。市场运作机制,整合资源,组建旅游集团,鼓励和支持各种经济成分进入旅游业,形成多渠道投入红色旅游的发展格局。发展保障机制,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谷玉芬.红色旅游成功因素分析.商业经济, 2.范思立.市场增势强劲“红色旅游”预热2005年旅游市场.中国经济时报,2005-2-21 3.谷玉芬.红色旅游与红色资源关系解析.商业经济, 4.刘筱秋.把旅游业发展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产业.中国旅游报,2005-6-13

红色文化论文开头素材摘抄

同乐咯来啦啊啦啦啦啦阿拉

“追忆红色经典,传承革命传统”班会主持人开场白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 ”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 ”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

①红色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与自由的历史进程中和新中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整合、重组、吸收、优化古今中外的先进文化成果基础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而生成的革命文化。②红色文化应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进程中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狭义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的解放与自由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中国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凝结而成的观念意识形式。③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其中,物质资源表现为遗物、遗址等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场所;非物质资源表现为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④红色资源是以红色革命道路、红色革命文化和红色革命精神为主线的集物态、事件、人物和精神为一体的内容体系。⑤将"红色文化"概括为革命年代中的"人、物、事、魂"。其中的"人"是在革命时期对革命有着一定影响的革命志士和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革命烈士;"物"是 革命志士或烈士所用之物,也包括他们生活或战斗过的革命旧址和遗址;"事"是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活动或历史事件;"魂"则体现为革命精神即红色精神。⑥综合各种理解,倾向于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认识红色文化的内涵。从文化的边界范围来看,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整个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的人类进步文明的总和。狭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形成发展的,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指向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兼收并蓄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成果而形成的文明总和。从文化的形态和形式来看,中国红色文化又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中国红色文化 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各种文明形态。狭义的则是特指以文化形态表现出来的,体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方向和目标的文明形态。红色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红色",它具有革命性和先进性相统一、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本土化与创新性相统一以及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相统一等特征。中国红色文化有一个形成、发展、积淀、丰富、创新的文化演进过程,已经经历或必将经历包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各个历史时期,直到共产主义最终实现的整个历史进程。

1、在万紫千红的世界里,我独爱红色,因为红色不仅色彩艳丽讨人喜爱,而且它具有独特含义,红色自小便注入到了我的血液中,注入到了我的精神中,注入了我的整个灵魂。打小,我们便在红色电影、红色故事以及红色歌曲的熏陶下茁壮成长,“红”串连了我们十几年的岁月;“红”装点了我们十几年的绚烂;“红”激励了我们十几年的斗志

红色文化论文

我可以给你写

如何将书区精神应用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当中去的红色文化论文字数600起,应该写一篇论文。

内容摘要:发展红色旅游,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科学有效地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最大化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更好地实现社会、政治、经济、资源和环境效益,以促进红色旅游的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关键词:红色旅游 科学发展观 发展红色旅游,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先进文化和振奋民族精神,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加快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壮大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的一项政治、文化、经济和战略性工程。目前,经过地方政府的多年探索,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集中强势的宣传下,红色旅游已经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总结多年来我国红色旅游发展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教训,深入研究和探讨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科学有效地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最大化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促进红色旅游的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 红色旅游应遵循的发展规律 红色旅游承载着多元平衡的发展使命,它既是教育阵地,也是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综合性经济产业;既体现一种政治行为,又体现一种经济行为。有效地发挥红色旅游的各种功能,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来发展。 坚持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突出红色景点革命传统教育的属性。“红色”是红色旅游的内涵、资源、特色、品牌,是红色旅游的突出特质。红色旅游必须考虑资源特色和社会影响,保持红色资源的真实性、思想性、教育性和严肃性,这是由红色旅游发挥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等政治思想教育功能的需要所决定的。因此,发展红色旅游,一要力避轻视历史,红色旅游本身就是历史旅游,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二要力避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中,不要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真谛的媚俗文化。三要力避红色旅游景点重复建设和红色产品雷同开发。四要力避不切实际地盲目贪大求全。 坚持旅游经济的发展规律。红色旅游不仅仅是一种宣传教育性的政治活动,从本质上讲,它更是一项旅游活动、一个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因此,和开发其他旅游产品一样,必须牢牢把握旅游经济脉搏,按照旅游经济的规律,始终以市场需求和公众兴趣为导向来开发红色旅游产品。红色旅游消费需求如何满足,直接影响着资源向效益的转化,这是检验和评价红色旅游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应当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提升产品化水平。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只有把红色旅游的主题回归到历史文脉的人文精神和地域文化中,才能保证其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和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同时,红色旅游产品的生命力在于其吸引性。建好红色景点、红色基地、红色旅游线路的过程,也就是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要培育红色旅游的持久吸引力,就应当在保证思想性的前提下,从创新性、丰富性和整合性加以构建,努力提高其观赏性、趣味性和可参与性,达到寓教于游、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二是提高产业化水平。现在,世界各地都在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内涵,延长客人居留时间,将旅游产品中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变成可看、可欣赏的产品,并与娱乐休闲、购物、居住等多个要素搭配起来,使客人在愉快的消费中获得享受。因此,应当深度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形成行、游、住、食、购、娱相配套的产业体系,实现红色旅游产品从经营资源向经营文化升级,从追求数量规模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 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观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在不仅在国际上受到普遍关注,在我国也同样得到高度重视。勿庸置疑,旅游业的存在依托于对环境、资源、生态、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旅游业的存在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着天然的一致性。而以红色历史遗存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既是稀缺的、又是不可再生的和不可替代的,对其开发、保护和利用成为旅游业面临的可持续发展课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发展红色旅游必须抓住三个重点,处理好两个关系,实现五个效益。 抓住三个重点。一是科学开发。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红色旅游不可能长久发展。红色旅游有其特殊性,如何将当年的场景展现在世人面前,而又不破坏生态旅游资源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发展红色旅游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形成精品意识;必须注意适度硬开发,避免对红色旅游资源和周围环境造成无法恢复的破坏。二是永续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是一笔宝贵的社会财富,又是一个可持续开发的产品,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更多地、持久地利用。三是有效保护。发展红色旅游应当牢固树立保护红色旅游资源的意识,为此,要切实加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积极开展革命文物的收集整理研究,例如革命纪念馆和遗址维护修缮、革命纪念地环境的整治工作。同时,应当出台相关的规范与制度,使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制度化、规范化。 处理好两个关系。首先是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这是形成循环经济的原则,也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原则。应当尽快启动红色历史文化遗产工程,努力克服并消除开发、经营和使用的不当行为,在努力促进保护的同时,获得红色旅游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如何开发利用好红色旅游资源,是红色旅游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其核心问题是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红色旅游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要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必须以有效保护、科学开发和实现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革命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为保护和利用的对象,不应一味强调“保护第一”,而限制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应贪大求洋、将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旧建筑推倒重建;不应重开发利用而轻保护修缮。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是有利于保护传承的。要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积累更多的资金用于文物保护,使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实现双向互动,和谐统一,走上自我完善、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实现五个效益。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审视红色旅游资源的早期开发建设,会发现如下不足:普遍缺乏科学规划,对资源和环境的科学保护重视不够,同质性、低水平重复建设较多。这些问题反映出在今后,发展红色旅游不仅要关注数量的扩张,更要注重质量的提高;不仅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要努力寻求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最佳结合点,实现社会效益、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资源效益的五统一。发展红色旅游的实践证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政府主导,措施得力,红色旅游就能够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红色旅游的统筹协调发展 恶性竞争是红色旅游面临的一大难题。经过近几年的市场整合,目前,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渐成气候。推动红色旅游协调发展,不仅是促进相对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平衡地区差距、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而且是寻求新的增长点,实现我国红色旅游新突破的重要途径。 加强区域内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在区域内发展红色旅游,一方面,为满足旅游者自主化需要,要加强不同旅游形式之间的协调互动,增加丰富性,为旅游者提供完善的菜单式选择模式。另一方面,要借助其它旅游资源,有机整合相关资源,使其成为人文与自然结合的旅游产品形式,实现集聚效应。所以,在红色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既要突出红色主题,又要跳出红色局限,把红色旅游、绿色(自然生态)旅游和古色(历史文化)旅游、蓝色(海洋)旅游、风俗(民俗风情)旅游有机结合统一起来,形成优势互补,打造色彩斑斓的旅游产品组合, 满足日益个性化、专业化的旅游市场需求。加强区域间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红色旅游应当着眼于形成红色旅游大开放战略格局,统筹兼顾区域旅游合作,按照主题明确、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差异开发、优势互补的原则,统一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扩大红色旅游影响力,共同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使旅游各种生产要素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上自由、合理流动。加强营销和宣传上的联合、部门企业间以及旅游营销人员的培训、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 通过红色旅游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践证明,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红色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保护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培育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帮助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实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发展红色旅游能激发老区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艰苦奋斗、改变落后面貌的勇气和决心。其次,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多数红色旅游资源位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应当说,红色旅游的亮点就是生态保护的重点、扶贫开发的难点。红色旅游的开展可以使红色旅游真正成为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扶贫工程、富民工程。再次,可有效地扩大就业。开发红色旅游可以带动老区第三产业发展,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而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就业的百姓越多,百姓的生态保护和革命文物保护的意识越强。这也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第四,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红色旅游的兴盛可以改善当地交通、通讯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可进入性。 总结各地发展红色旅游的实践经验,应当重视三个层面的工作:一要善用优势谋发展。优势就是特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特色,在特色中注入新的活力元素,以特色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二要精益求精谋发展。发展就要有精品意识,要把自身的特色做到最好。这需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以及各级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发展好品牌。三要科学规划谋发展。发展红色旅游不能简单地把红色景点堆积起来,应当进行科学规划。国家对红色旅游的发展已有总体规划,在空间上照顾均衡,突出重点和主题。在时间上囊括了党的代表性历史,有利于在各地发展特色的基础上形成整体发展。当前,特别需要各区域发掘自身潜力,突出自身特点,展示区域独特性,确定符合旅游规律的高起点、高水平的发展方向,以形成具有吸引力、竞争力的产品。 建立发展红色旅游的协调机制。发展红色旅游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建立起一套高效灵活、富有成效的协调机制。这些机制包括:政府主导机制,将红色旅游准确定位,全面调控红色旅游的发展速度和方向。行业主管机制,实行旅游部门统一管理,相关部门密切协调,形成发展合力。市场运作机制,整合资源,组建旅游集团,鼓励和支持各种经济成分进入旅游业,形成多渠道投入红色旅游的发展格局。发展保障机制,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谷玉芬.红色旅游成功因素分析.商业经济, 2.范思立.市场增势强劲“红色旅游”预热2005年旅游市场.中国经济时报,2005-2-21 3.谷玉芬.红色旅游与红色资源关系解析.商业经济, 4.刘筱秋.把旅游业发展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产业.中国旅游报,2005-6-13

江西是一片神奇的红色土地。在这块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安源,等等。这一个个红色经典的称号与地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已化作一颗颗与日月同辉的星辰,在红色中国气势磅礴的交响乐中,奏响雄浑激越的华彩乐章。江西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从安源工人运动到秋收起义,从八一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开创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到红军长征,从赣南三年游击战争到上饶集中营茅家岭,一系列重大革命活动都发生在江西。特别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指1927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江西成为全国最为重要的革命中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其中著名的有赣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宁冈、永新、莲花3县和吉安、安福、遂川与湖南酃县的一部分)、湘赣革命根据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包括弋阳、横峰、贵溪、德兴、余江、万年、上饶、铅山等县,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以及包括铜鼓、修水、万载、宜丰等县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赣南和闽西地区有21县(包括江西的瑞金、安远、信丰、广昌、石城、黎川、宁都、兴国、于都、会昌、寻乌等11县),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此成立,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故瑞金有红都之称。据统计,1955年至I965年、被授军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西籍将帅人物共325位,占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总数的20%。据统计,全省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25万余人,约占全国烈士总数的六分之一。无名烈士更难以计数。江西人民前赴后继,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永不磨灭的贡献和极其光荣、伟大的牺牲。江西是毛泽东革命生涯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场所。在毛泽东伟大的一生中,江西是他足迹所到最多的一个地方。从萍乡安源到井冈山,从新余罗坊到吉安东固,从广昌、宁都到瑞金、兴国、于都,从庐山到南昌,足迹几乎遍布全江西。许多地方他还不止一次到过,他曾十次赴萍乡,建国后二次上庐山。1921年秋,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后不到五个月,毛泽东就来到了江西。在萍乡的安源煤矿,他下矿井,办夜校,访贫问苦,宜传马列主义真理。次年,毛泽东再次来到安源,与李立三、刘少奇一起,发动和组织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从此掀开了中国工人运动史的光辉一页,1927年月,大革命失败,到处腥风血雨,全国被白色恐怖所笼罩。在这危难时刻,毛泽东奔走于湘赣边界,组织和发动了著名的秋收起义。他走铜鼓,下修水,跑萍乡,率领千人的秋收起义部队,沿着罗霄山脉,经莲花、永新、宁冈,于1927年的10月把红旗插上了井冈山。在井冈山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缔造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战略。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照耀了中国革命,点燃了亿万中国人民心中的希望。大井的故居、茨坪的田野、茅坪的八角楼……井冈山的名字永远是与毛泽东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1929年初开始,毛泽东把井冈山的革命烽火燃向赣南闽西的辽阔大地,在更大范围内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红色风暴。他率领红军“横扫千军如卷席”,战东固,打吉安;他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分地真忙”;他在兴国、寻乌等地进行农村调查,写出了指导中国革命的不朽篇章。在那火热的岁月里,毛泽东儿乎走遍了赣南的山山水水。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38岁的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他率领中央苏区的军民,一次又一次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地共产党人的革命斗志。中华苏维埃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是中国的希望。这期间,毛泽东曾受到“左”倾错误路线的排挤和打击,但他仍以大局为重,依靠军民,坚持斗争。瑞金沙洲坝的红井,是他永远与江西人民心连心的见证。1934年11月18日傍晚,他跨过于都贡江上的浮桥,和主力红军一起,开始了万里长征,从此北上抗日,一别江西多年,但正是在江西这块红上地上,毛泽东的革命军事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发展。毛泽东在江西的的革命实践,是真理的求索,是不懈的奋斗,他的伟大足迹正如他的诗篇所云“无限风光在险峰”。红色的江西,犹如一个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搏物馆,赣鄱大地,革命旧址、故居及纪念建筑物数量多、分布广,其中,井冈山革命旧址群、瑞金革命命旧址群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两处革命旧址。截止2005年7月,江西共有9个由中宣部命名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60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68个县、市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个革命纪念馆分布于全省各地。全省登记在册的革命旧居旧址有1500多处,已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达4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9处共40个点。属省级重点义物保护单位的有76处。江西红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因拥有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中国“红色摇篮”井冈山、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始发地、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诞生地等众多中国革命之最,江西发展红色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做强做大红色旅游产业,江西于2001年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提出了“弘扬井冈精神,兴我美好江西”的总体目标。在全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上,将按“一个龙头、四个基点、两个集散中心、六条精品线路”来布局,即以井冈山为龙头,以南昌、瑞金、萍乡、上L饶为基点,以南昌、赣州为集散中心,以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等六条精品线路为骨架(即:1、中国红色旅游概念线路“上海-嘉兴-南昌-井冈山-瑞金-长汀-高州-遵义-延安-西柏坡-北京”;2、江西红色文化旅游金牌线路“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3、赣湘红色义化旅游精品线路“南昌或井冈山-萍乡-韶山-长沙”;4、赣闽粤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赣州-瑞金-长汀-龙岩-梅州-广州”;5、赣浙沪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南昌-龙虎山-上饶-三清山-杭州-嘉兴-上海”;6、赣鄂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武汉-黄冈-九江(庐山)-共青城-南昌-井冈山”)。同时,打造一批成熟的红色旅游产品,如红色文化研习游、革命摇篮体验游、红色故都寻访游、长征之路觅踪游、人民军队寻根游、工人运动探源游、秋收起义访习游等。并重点加强包括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秋收起义纪念地、井冈山革命纪念地、中央苏区政府根据地、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方志敏纪念馆、永新三湾改编旧址等八大景区建设。“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内涵。江西是井冈山精神的发祥地,江西人民对于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具有自己特殊的使命。建国之初,毛泽东同志就为革命老区人民题词:“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1965年7月他重上井冈山时又谆谆教导我们:“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邓小平对江西这片红土地有着浓厚的情谊,他于1972年深秋来到井冈山,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井冈山精神是宝贵的,应当发扬。”改革开放一开始,他就郑重向全党提出恢复遭到“文化大革命”严重歪曲和破坏的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并要求“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文明的主要支柱”。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又题写了“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和强调发扬井冈山的革命传统,1989年10月来江西视察时,挥笔题写了“继承和发扬光荣的井冈山革命传统”,并精辟地指出“中国革命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发扬井冈山精神”。江西是中国“红色旅游”的故乡。在国内,江西最先建立红色旅游区,最先提出红色旅游口号,最先举办“心连心”《红色之旅》节目。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2000年江西就开始打“红色旅游”牌;2001年建党80周年时正式提出“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口号;2004年10月20日起程,行程一万多公里的“2004中国红色之旅万里行”活动,成为我省旅游发展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国家旅游局领导评价说:“这不但是亲身实践和宣传推广红色旅游的一个创举,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壮举。”红色,正成为江西旅游的主色调;红色旅游,正在被打造成江西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热线!2004年,江西“红色旅游”大步向前,全省红色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达1350余万人次,红色旅游总收入77亿元,占全省按待国内游客总数、旅游总收入的近三分之一,红色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2004年,革命圣地井冈山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增长;红都瑞金市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增长;而上饶集中营名胜区接待人数则同比增长60%以上。2005年2月21日,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13家单位联合公布了《全国红色旅游条精品线路录》和《全国红色经典景区名录》。在全国红色旅游30条精品线路和123个经典景区名录中,江西“四线五景”榜上有名。四条精品线路分别是:1、南昌-吉安-井冈山线;2、赣州-瑞金-于都-会昌-长汀-上杭-古田线;3、井冈山-永新-茶陵-株洲线;4、黄山-婺源-上饶-弋阳-武夷山线。在全国红色旅游123个经典景区名录中,江西占5个,即:1、南昌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2、萍乡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3、井冈山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4、赣州市、吉安市、抚州市中央苏区政府根据地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5、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目前,中央正在大力建设的全国爱国注意教育基地的三个“一号工程”中,江西的井冈山就位列其中(另外两个为韶山、延安)。在红色旅游的交通条件方面,江西近年来有了很大改观,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开辟了更多的国际航线,井冈山军用机场改扩建为旅游机场,现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航线;经过瑞金的赣龙铁路已通车,吉井铁路也正在抓紧建设中;高速公路建设更是突飞猛进,三年增加1000公里,全省高速公路达1500多公里,使井冈山、南昌、瑞金、萍乡、上饶等红色旅游景区都有高速公路相通。发展红色旅游是“瞻仰一次圣地、净化一次灵魂”的政治工程;是“挖掘一种内涵、铸就一种精神”的文化工程;是“开发一方红,致富一方人民”的经济工程;是“三位一体”、利国利民的重大工程。从党中央、国务院到江西省委、省政府,对红色旅游都十分工视。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加快发展红色旅游做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04年12月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同月,《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也出台实施。2004年10月21日,由江西省旅游局和大江网联合评选的江西“十大红色旅游景点”出炉。这十大红色景点分别是:井冈山黄洋界综合景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安源景区、瑞金叶坪综合景区、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永新三湾改编旧址、万载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旧址、于都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旧址、秋收起义修水策源地、景德镇新四军改编旧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