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东方丛刊杂志

发布时间:

东方丛刊杂志

1、《理性的觉醒与悲剧的诞生》杨乃乔,《文学评论》1989年第4期,12000字。2、《对既成的屈原美学界定模式之求异性思考》杨乃乔,《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13000字。3、《“功能圈”:禁锢与超越》杨乃乔,《文论报》1993年1月30日第4期,6000字。4、《华夏文化血缘谱系与屈原的先祖崇拜意识》杨乃乔,《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14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6期,第36-44页。5、《神话三界与华夏神话的生成》杨乃乔,《江西社会科学》1993年第2期,10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6期,第29-40页。6、《巫舞:华夏舞蹈的滥觞──从语言符号释义学看华夏舞蹈审美形态的发生》杨乃乔,《舞蹈艺术》1993年第2期,6000字。7、《关于舞蹈本体论建构的反思》杨乃乔,《舞蹈》1993年第2期,8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音乐、舞蹈研究》1993年第6期,第72-73页。8、《美的欺性和虚伪性──西方美学本体反思系列之一》杨乃乔,《文论报》1993年9月4日第35期,8000字。9、《从校园文化中孤独出的一脉文学思潮──学院派文学》杨乃乔,《大学生》1993年第10期,8000字。10、《在两种理论冲突的表象背后》杨乃乔,《文艺报》1993年11月第45期。11、《大众艺术的媚俗性与波普艺术的人文主义精神》杨乃乔,《东方论坛》1994年第1期,7000字。12、《萨伊德和他的后殖民主义文艺批评理论》杨乃乔,《文艺争鸣》1994年第2期,7000字;转载于《文艺报》1994年第36期。13、《经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形态生成的内在文化关系》杨乃乔,《南方论坛》1994年第4期,7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4、《神话的本体反思──关于希腊神话与华夏神话审美形态悖立的比较研究》杨乃乔,《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5期,12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5、《中华民族最高文化血缘先祖的追寻》杨乃乔,《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12000字。16、《中国八、九十年代的学院派诗歌》杨乃乔,《现代与传统》1995年第3期,9000字。17、《20世纪末的“文化复古”与两个层面的贫困──文化转型期当代世纪末情绪的反思》杨乃乔,《河北学刊》1995年第4期,8000字。18、《经学的学术宗教地位和“经世致用”》杨乃乔,《求索》1995年第5期,7000字。19、《经学与儒家诗学──从语言论透视阐释主体在经典文本上的“立言”》杨乃乔,《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6期,16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论道家诗学对‘六经’经典文本的颠覆与解构》杨乃乔,《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13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1、《儒道与理心──从儒道诗学的互补透视“内儒外道”人格类型的构成》(一)杨乃乔,《辽宁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6000字。22、《儒道文学理论在言意冲突中走向互补的学术文化背景》杨乃乔,《社会科学辑刊》1996年第3期,11000字。23、《新时期文艺理论的后殖民主义现象及理论失语症》杨乃乔,《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4、《偏见与误读──文学阐释学的哲学反思》杨乃乔,《文艺争呜》1996年第4期;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转载于《东方丛刊》1996年第2期。25、《“经”与“道”:两种诗学本体论的悖立与冲突──魏晋“言意之辨”前期学术语境的描述》杨乃乔,《学术季刊》1996年第4期,13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6、《经学中心主义与逻各斯中心主义──论德里达解构策略在东方语境下的使命》杨乃乔,《东方丛刊》1996年第4期,14000字。27、《王弼的阐释学思想与经学玄学化的破坏性误读──兼论儒道诗学的“内道外儒”人格构成》杨乃乔,《浙江学刊》1996年第5期,12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8、《视域的融合与意义的让位──在经学玄学化的破坏性误读中走向自觉的中国古典诗学》杨乃乔,《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6年11月冬季卷,18000字。29、《功底深厚·匠心独具:评〈古朴的文学〉与〈朦胧的文学〉》杨乃乔,《新闻出版报》1996年9月16日第1443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主办。30、《儒道与理心──从儒道诗学的互补透视“内儒外道”人格类型的构成》(二)杨乃乔,《辽宁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6000字。31、《互补与整合──论刘勰文学理论体系的“内儒外道”人格类型构成》杨乃乔,《江海学刊》1997年第1期,11000字。32、《批评的中心指涉结构与阐释的破坏性误读──论经学的玄学化与中国古典诗学走向自觉的阐释学景观》杨乃乔,《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13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33、《古代文学研究与两种方法论的整合》杨乃乔,《文艺研究》1997年第3期,7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34、《隐逸精神原型与魏晋隐逸文学》杨乃乔,《美学与文艺学研究》1997年第3集,12000字。35、《后现代艺术景观下追寻一种奉献精神──话剧〈保尔·柯察金〉再度公演备忘录》杨乃乔,《信息市场报·文化副刊》1998年1月9日。36、《在“我注六经”的基础上“六经注我”》杨乃乔,《文艺争呜》1998年1期,第8000字;转载于《世纪论语·文艺争鸣获奖作品选》贺雄飞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507-513页。37、《后现代性、后殖民性与民族性──在世纪之交,艺术创作与批评应该追寻一种比较的视野》杨乃乔,《东方丛刊》1998年第1期,13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音乐、舞蹈研究》1998年第8期,第66-76页。38、《西方的后民族主义与东方的民族性──关于世纪之交艺术话语权力的争夺》杨乃乔,《民族艺术》1998年第1期,13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39、《崛起的比较艺术学》杨乃乔,《文艺研究》1998年第2期,6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1998年第7期,第27-30页。40、《玄学误读的暴力文化与儒家诗教之“鼎”的坍蹋》杨乃乔,《文艺争鸣》1998年第2期,13000字。41、《“立言”与“立意”:从经学透视儒道诗学的冲突与互补》杨乃乔,《人文杂志》1998年第3期,第128-136页,11000字。42、《经学与儒家诗学》杨乃乔,《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98年第4期,相当于汉语16000字。43、《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向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退却──在疯狂和毁灭中崛起的大陆学院派文学》(上篇)杨乃乔,《河北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10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现代、当代文学研究》。44、《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向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退却──在疯狂和毁灭中崛起的大陆学院派文学》(下篇)杨乃乔,《河北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10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现代、当代文学研究》。45、《德里达诗学理论解构的终极标靶──论西方诗学文化传统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杨乃乔,《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1期,第120-132页,14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46、《“诗言志”:一个关涉隐喻的诗学命题》杨乃乔,《浙江学刊》1999年第1期,第146-151页,13000字。47、《论儒家诗学的向日情结》杨乃乔,《学会科学辑刊》1999年第1期,第120-125页,13000字。48、《终极缘光:西方诗学本体论的“向日式隐喻”》杨乃乔,《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第62-73页,14000字。49、《“诗言志”与批评的话语权力──论儒家诗学的隐喻对经学的承诺》杨乃乔,《天津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第93-103页,12000字。50、《是后殖民主义还是新殖民主义?──兼论殖民主义文学批评与东方主义的崛起》杨乃乔,《人文杂志》1999年第1期,13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51、《人,究竟在那里可以诗意地栖居──写在博士后出站报告之前及比较诗学方法论感想》杨乃乔,《东方丛刊》1999年第2期,15000字。52、《从文化冲突到后殖民主义消解》杨乃乔,《中华文化论丛》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2辑,第459-465页,8000字。53、《知识分子的选择》杨乃乔,《21世纪》1999年第4期,第38-41页,7000字。54、《中国古典文学的现代研究是历史的必然》杨乃乔,《文学前沿》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期,第253-258页,5000字。55、《世纪之交的反思:再论“中国古典文论的现代转换”》杨乃乔,《文学理论学刊》2000年第1辑,第313-341页,20000字。56、《种族、时间与现代性》(上篇)杨乃乔译,《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第77-86页,13000字。57、《种族、时间与现代性》(下篇)杨乃乔译,《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第76-83页,13000字。58、《钱钟书的生存境界与人格力量》杨乃乔,《文艺争鸣》2000年第3期,第74-75页,5000字。59、《文人:士大夫、文官、隐逸与琴棋书画》杨乃乔,《人文中国学报》(香港)第4期,中华书局(香港)2000年版,第49-108页,33000字。60、《从文学与文化的张力关系透视人的选择与较量》杨乃乔,《中外文化与文论》2000年第7辑,第130-135页,6000字。61、《诗者与思者:一位在海外漂泊的华裔诗人及其现代汉诗书写》(上篇)杨乃乔,《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第81-85页,12000字。62、《诗者与思者:一位在海外漂泊的华裔诗人及其现代汉诗书写》(下篇)杨乃乔,《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第84-88页,12000字。63、《诗者与思者:一位在海外漂泊的华裔诗人及其现代汉诗书写》杨乃乔,《人文杂志》2002年第10期(马来西亚出版),第118-138页,24000字。64、《批评的职业性与话语的专业意识――论电影批评的文学化倾向及其出路》杨乃乔,《文艺争鸣》2001年第2期,14000字。65、《中国学术的国际化倾向与比较文学的本科建制》杨乃乔,《中华读书报》2001年7月4日,4000字。66、《后殖民批评及其世界宗教背景》杨乃乔,《中华读书报》2001年7月18日,4000字。67、《论殖民文学与后殖民批评的宗教背景》杨乃乔,《人文杂志》2001年第5期,12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68、《从殖民主义到后殖民批评的学缘谱系追溯》杨乃乔,《后殖民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44000字。69、《比较文学是本体论而不是方法论》杨乃乔,《文艺报》2001年10月30日第161期,4000字。70、《评〈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杨乃乔,《人文中国学报》(香港)第8期,中华书局(香港)2001年9月版,5000字。71、《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身份与女性主义批评》杨乃乔,《开放与传播特刊》2002年5月,8000字。72、《解构的阐释与逻各斯中心主义――论德里达诗学及其解构主义阐释学思想》杨乃乔,《中国诗歌研究》第1辑,中华书局2002年出版,第287-312页,30000字。73、《比较文学概念的语言分析及五种相关学科概念的界分》杨乃乔,《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第68-81页,24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3年第2期,第111-124页;转载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1期。74、《劣质译著:我们遭遇另一种学术腐败》杨乃乔等,《中国教育报》2003年3月20日。75、《所指与能指的序列关系:在索绪尔与德里达之间——论在场形而上学及本体论的终极意义》杨乃乔,《人文杂志》2003年第4期,第94-103页,13000字。76、《比较视域与比较文学本体论的承诺》杨乃乔,《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第65-75页,16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3年第12期,第96-106页。77、《经学与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演变》杨乃乔,《文艺研究》2003年第5期,第151-152页,7000字。78、《智者与愚者的对话》杨乃乔,《蓦然回首文存——世纪印象:百名学者论中国文化》朱竞编著,华龄出版社2004年版,第150-162页,10000字。79、《比较文学教学中学科本体论意识的强化及其重要性:论比较文学属于本体论而不是方法论》杨乃乔,《中国比较文学教学与研究》刘献彪、孟昭毅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卷,第140-143页,3000字。80、《文学院比较文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杨乃乔,《中国比较文学教学与研究》刘献彪、孟昭毅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卷,第482-500页,16000字。81、《比较文学系总体教学改革》杨乃乔,《中国比较文学教学与研究》刘献彪、孟昭毅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卷,第501-510页,12000字。82、《学术文化电影〈德里达〉:一个解构主义者及其思想的视觉化叙事》(上)杨乃乔,《中华读书报》2004年9月8日,4000字。83、《学术文化电影〈德里达〉:一个解构主义者及其思想的视觉化叙事》(下)杨乃乔,《中华读书报》2004年9月22日,4000字。84、《比较文学概念的语言分析及五种相关学科概念的界分》杨乃乔,《跨文化语境中的比较文学》汪介之、唐建清主编,艺林出版社2004年5月版,第486-504页,10000字。85、《关于“poetics”的意义及其误读》杨乃乔,《中华读书报》2004年12月8日,4000字。86、《“博导”制度是否有利于青年才俊》杨乃乔,《光明日报》2004年12月22日,3000字。87、《图象与叙事:论诸种叙事及知识分子的小叙事者身份》杨乃乔,《文艺争鸣》2005年第1期,第29-41页,23000字;《文艺报》2005年3月版第二版《理论与争鸣·学术新见》介绍,题目为《视图远没有取代语言成为时代文化的出场者》);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三期,第79-80页;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5年第5期,第13-25页;转载于《21世纪年度文学批评论文选:2005文学评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转载于《新世纪文艺学的前沿反思》张未民,朱竞编200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转载于《北大年选2005理论卷》陈晓明、李杨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78-402页。88、《论中西学术语境下对“比较诗学”产生误读的可能性》杨乃乔,《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第1期,第24-39页,12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5年第6期,第50-60页。89、《论中国诗学文化传统的写意语境──从语言学的视角为中国古典诗学研究提供一个语境背景》杨乃乔,《汉语的危机》朱竞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261-286页,18000字。90、《高校的比较文学与英语教学归属》杨乃乔,《光明日报》2005年10月19日,3000字。91、《平淡中的厚重与朗净中的纯粹》杨乃乔,《文艺争鸣》2006年第1期,第150-152页,4000字。92、《比较文学:一种无可回避的国际学术研究现象》杨乃乔,《求是学刊》2006年第2期,第106-109页,4000字。93、《全球化时代的语际批评家和语际理论家——谁来评判刘若愚及其比较文学研究读本》杨乃乔,《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第11-16页,8000字。94、《诗学与视域——论比较诗学及比较视域的互文性原则》杨乃乔,《文艺争鸣》2006年第2期,第31-41页,18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转载于《跨文化研究:什么是比较文学》严绍璗、陈思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08-424页。95、《论中西学术语境下对“poetics”与“诗学”产生误读的诸种原因》杨乃乔,《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第106-111页,10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6年第11期,第83-87页。96、《从文艺理论走向比较诗学——论6卷本〈向峰文集〉学术视域的汇通性》杨乃乔、秦兰君,《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第2卷第3期,第257-261页,10000字。97、巴尔登斯伯格的《比较文学:名称与实质》杨乃乔、钟厚涛,《中外比较文学名著导读》乐黛云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76-286页,13000字。98、韦勒克的《比较文学的名称与实质》杨乃乔、钟厚涛,《中外比较文学名著导读》乐黛云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57-366页,13000字。99、《论比较诗学及其他者视域的异质文化与非我因素》杨乃乔,《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第104-113页,16000字;转载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2期学术卡片;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3期,第147-148页;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7年第6期,第66-74页;转载于《比较文学研究》吴光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100、《今天,艺术何为?美于何方?》笔谈,《复旦青年》复旦大学团委主办,复旦青年报社出版,2007年4月18日,第11版,2000字。101、《比较诗学的诠释态度:互文关系与交集理论》杨乃乔,《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第31-33页,5000字。102、《踏着谢阁兰的足迹》杨乃乔,《中华读书报》2007年7月4日,3000字。103、《摧毁:都市雕塑及其内部空间外翻的视觉冲击文化》杨乃乔,《美与时代》2007年第6月下,总第314期,第24-26页,8000字。104、《比较诗学研究的困境及其策略性突围》杨乃乔、钟厚涛,《中华读书报》2007年7月18日,3000字。105、《比较文学中的文化研究》杨乃乔,《人民日报》2007年8月16日,2000字。106、《西方的汉字偏见与东方的汉字精神》杨乃乔,《中华读书报》2007年9月12日,3000字。107、《后现代都市的栖居与反抗》杨乃乔,《香港商报》2007年09月16日。108、《文学性的叙事与通俗化的经典——论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的书写策略》杨乃乔,《学术月刊》2007年第12期,第105-113页,17000字;转载于《全球化进程中文化问题探究》杨生平、叶险明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10年版,第124-142页。109、《边界的危机与学科的死亡:比较诗学在比较文学的“去边界化”中领受的本质》杨乃乔,《人文杂志》2008年第1期,第119-122页,6000字。110、《两极对话:杨乃乔与方世聪》杨乃乔、方世聪,《中华儿女·书画名家》2008年第1期,第69-74页,3000字。111、《方世聪的油画精神及其对汉语画者“去中国化”的抵抗》杨乃乔,《中华儿女·书画名家》2008年第1期,第75-76页,3000字。112、《21世纪中国美术批评跌向道德底线后的困惑与拯救》杨乃乔,《中华儿女·书画名家》2008年第2期,第6-7页,3000字。113、《为艺术而痴狂的人们》杨乃乔,《济鲁晚报》2008年7月3日,3000字。114、《路径与窗口:论刘若愚及在美国学界崛起的华裔比较诗学研究族群》杨乃乔,《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第67-76页,16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9年第5期,第32-41页。115、《天真的纯粹与平静的简单:评江衡的“后卡通”油画系列及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全然失忆》杨乃乔,《艺术家·图像志》马钦忠主编,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年版,第28-33页,8000字。116、《多元文化研究的“大通”视域及对学术山寨文化的抵抗》杨乃乔,《东方丛刊》2009年第1期第2-7页,7000字.117、《唐代经学阐释学与两种文学观念的悖立》杨乃乔、李丽琴,《学术月刊》2009年第4期,第86-95页,21000字;转载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4期。118、《“红色记忆”:从延安走向国际画坛的中国军旅画家》杨乃乔,《美与时代》2009年第9期,第20-23页,8000字。119、《第三文化空间:兼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发展命脉》杨乃乔,《文艺争鸣》2009年第11期,第43-50页,10000字。120、《中西学术文学交汇中的诠释学:论中国经学诠释学的建构》杨乃乔,《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第14-24页,23000字;转载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第1期。121、《〈比较文学概念〉教学须坚持本学科的理论深度》杨乃乔,《现代教授报·教材周刊》2009年12月4日第3版,2000字。122、《历史的沧桑与千年的庆典:中华世纪坛的建筑美学原则》杨乃乔,《美与时代·创意》2010年第1期,第21-25页,8000字。123、《复旦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生与博士生精英化培养规划》本专业全体教师制定、杨乃乔执笔、陈思和审订,《中国比较文学研究》2010年第1期,第11-23页,15000字。124、《无主义时代的女性身体绘画及后波普艺术》杨乃乔,《文艺争鸣》2010年第2月号下半期,第103-107页,8000字。125、《从〈干妈〉到〈剪出的四季〉——民间剪纸艺术的生态美学原则》,杨乃乔,《文艺争鸣》2010年第3月号下半期,第4-12页,22000字。126、《是技艺学诠释学还是存在论诠释学——论中国诠释学的主脉:经学诠释学》,杨乃乔,《天津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第113-116页,5000字。

1、《梁宗岱纯诗系统论》,《文艺研究》,2004年2期(cssci期刊)2、《边域小说中的现象:心理图式的顺应与同化》,《文学评论》,1990年第4期(cssci期刊)3、《艾芜早期小说的文化想象》,《文学评论》,2004年第5期(cssci期刊)4、《中国现代诗学与西方话语》,《文学评论》,2003年6期(cssci期刊)(合撰)5、《当代影视民族化问题小议》,《人民日报》,2003年4月1日6、《鲁迅研究的新著》,《人民日报》,2003年6月1日7、《接受与过滤: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5期(cssci期刊)(合撰)8、《样板戏中的英雄崇拜》,《文学评论》,99年青年学者专号(cssci期刊)9、《蓝星诗社对西方象征派诗美建构策略的化用》,《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3期(cssci期刊)10、《边域小说中的生态环境与文化》,《上海文论》,90年第6期11、《对女性命运乃至民族生态的历史性审视》,《广东社会科学》,93年第2期(cssci期刊)12、《洛夫现代诗的中西视野融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cssci期刊)13、《金钱和金钱崇拜》,《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1期(cssci期刊)14、《台湾诗歌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接受与变形》,《学习与探索》,2000年第6期(cssci期刊)15、《台湾20世纪文学与西方现实主义》,《贵州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cssci期刊)16、《二十世纪香港文学与西方现实主义》, 《中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3期(cssci期刊)17、《蓝星诗社对西方象征主义表情论的接受与化用》, 《诗探索》2002年第1期(cssci期刊)18、《民族生态环境和文化背景中的小说》,《民族文学研究》,91年第2期(cssci期刊)19、《现代性视野下20世纪中外文学的互动》,《社会科学辑刊》(cssci期刊)2005年第1期20、《<野草>的超现实主义倾向(上)》,《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11期(cssci期刊)21、《<野草>的超现实主义倾向(下)》,《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12期(cssci期刊)22、《台湾作家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接受方式及其局限》,《河北学刊》,2003年1期(cssci期刊)23、《大学生诗歌的先锋性和流行性》,《江汉论坛》,2003年8期(cssci期刊)24、《金钱与性视角下的文化景观》,《文艺评论》,2003年6期25、《新诗的意义危机与意义重构》,《江汉论坛》(cssci期刊)2004年8期26、《<野草>中的后现代主义显征》,《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1期(cssci期刊)27、《余光中现代诗的中西视野融合》,《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2期(cssci期刊)28、《整体性视野下的理性烛照》,《东方丛刊》,2004年2期(cssci期刊)29、《西方话语与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过滤机制》,《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cssci期刊)30、.《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评高擎洲的<中国现代文学论集>》,《当代作家评论》(cssci期刊)2007年1期31、《全球化语境下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1期(cssci期刊)(合撰)32、《原型批评视野下的新世纪新加坡华文文学》,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7期(cssci期刊)(合撰)33、《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目的论建构》,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8年第9期(cssci期刊)34、《屠格涅夫和沈从文小说中的自然人文景观》,《外国文学研究》,92年第3期(cssci期刊)35、《边域小说中的亲情美》,《中国文学研究》,91年第2期(cssci期刊)36、《边域小说中的生命形态》,《中国文学研究》,92年第3期(cssci期刊)37、《民族文学中的宗教——巫鬼文化》,《广州师院学报》,92年第3期38、《物质填不满心灵》,《台港文学选刊》,92年第3期39、《文坛热点:受阻和认同》,《理论与创作》,89年第4期40、《<野草>的狂欢化色彩》,《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年第4期(cssci期刊)41、《互文性:鲁迅的<野草>与<苦闷的象征>的译介》,《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年第4期(cssci期刊)42、《现象学视野下<野草>的意义生成》,《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cssci期刊)43、《当代香港文学中的英国形象》,《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cssci期刊)(合撰)44、《互文性视野下现代派诗歌翻译与诗歌创作》,《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5期(cssci期刊)45、《追忆流火年华》,《东南亚研究》,95年第1期(cssci期刊)46、《当代台湾小说在祖国大陆的批评性传播形态》,《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6期(cssci期刊)47、《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知性话语的理论维度》,《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cssci期刊)48、《身份冲突中家的建构与功能—余光中诗歌中家的文化功能》,《江汉论坛》,2009年第6期(cssci期刊)49、《二律背反:对传统文化的矛盾判断》,《江苏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cssci期刊)50、《变革与悖论》,《天津社会科学》,99年第3期(cssci期刊)51、《无目的的目的——20世纪中国唯美主义思潮》,《社会科学辑刊》,99年第4期(cssci期刊)52、《鲁迅小说的寓言性》,《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5期(cssci期刊)53、《消解与重构——“后新诗潮”诗歌对“本体”的瓦解与重建》,《当代文坛》,2000年第2期(cssci期刊)54、《四十年代文学中“家”的寓言》,《江汉论坛》,2000年第8期(cssci期刊)55、《<典论·论文>符号权力的三种维度》,《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09年6月第28辑(cssci期刊)(合撰)56、《香港文学与澳门文学“中国形象”的对读》,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0年第3期(合撰)57、《结构主义视野下白先勇<台北人>新读》,《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cssci期刊)58、《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艺术成就》,《社会科学战线》,(cssci期刊)59、《比较文学史观的建构与比较模式的新探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5期(cssci期刊)(合撰)60、《30年来当代台港小说在祖国大陆传播与接受的效果》,《社会科学辑刊》,(cssci期刊)61、《导师和学生,应是什么关系?》,《光明日报》,2011年3月23日62、《姚雪垠<长夜>对江湖世界的想象方式论》,《贵州社会科学》(cssci期刊)63、《跨区域华文诗歌中国形象的变异式想象论》,《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11期(cssci期刊)64、《跨区域华文诗歌中国形象的再现想象论》,《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2013年第5期全文转载65、《余光中诗歌二极对应结构论》 ,《文艺评论》,2005年第2期66、《跨区域华文诗歌的中国形象》主持人语 《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67、《当代台港澳新诗的人文中国形象》,《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合撰)68、《促进公安文学健康发展》,《文艺报》,2011年8月22日69、《接受美学视野下台湾现代诗社对西方纯诗话语的自我诠释》,《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70、《当代台港澳小说在祖国大陆的传播与接受三维发展论》,《华文文学》,2009年第1期71、《接受美学视野下台湾现代诗社符号诗的意义生成方式》,《华文文学》,2009年第2期72、《当代台湾小说在祖国大陆对应性选辑传播形态》,《华文文学》,2009年第4期73、《比较文学的主体间性论》,《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74、《文明对话与文化比较》主持人语,《深圳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cssci期刊)75、《亦真亦幻的女性天空》,《台港文学选刊》,91年第6期76、《横看成岭侧成峰》,《台港文学选刊》,92年第8期77、《旷达的背后是真诚》,《台港文学选刊》,91年第12期78、《张默诗歌的宇宙化倾向》,《华文文学》,2003年2期79、《香港现代主义文学三大母题论》,《华文文学》,2003年3期80、《台湾香港现实主义文学论》,《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10期81、《中国和世界文学中的台湾现代诗》,《中国诗学研究》,第1辑82、《跨学科文学研究》主持人语,《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83、《传奇性与哲理性相交融的历史画卷》,《理论与创作》,91年第4期84、《高尔基与艾芜早期小说比较》,《广州师院学报》,92年第1期85、《特区军族文学新态势探析》,《广州师院学报》,93年第4期86、《转型期的精神重建》,《广州文艺》,97年第12期87、《老子与湘西文化》,《旅潮》,91年第3期88、《王璞<扇子事件>剖析》,《共鸣》,92年第2期89、《香港闺阁诗人梦如》,《书报刊》,94年第12期90、《世纪之梦:灵魂的拯救与重塑——鲁迅、韩少功对传统文化的矛盾判断》,《广州师院学报》,96年第1期91、《超越苦难——试论香港作家蔡益怀小说中女性的直觉思维特性》,《广州师院学报》,96年第3期92、《当代台湾小说在大陆的影视改编及传播》,《香港文学》,2007年第11期93、《倾斜的象牙之塔——前期创造社、前期新月派文艺思想的悖论》,《广州师院学报》,99年第10期94、《洛夫诗二首欣赏》,《名作欣赏》,2005年第7期95、《狂欢化诗学视野中的贺敬之诗歌》,《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96、《错误也是一种心动》,《名作欣赏》,2005年第7期97、《历史的还原与还原的历史》,《诗探索》,2004年1-2期98、《当代台湾小说在大陆传播的动力机制》,《长江学术》,2006年第3期99、《台湾创世纪诗社对超现实主义技法的修正性接受》,《华文文学》,2009年第3期100、《寻求本原之家》,《湖北招生考试》,2003年11期101、《忧伤并不等于绝望》,《台港文学选刊》,91年第9期102、《洞穿成星空的灵魂》,《秋水》(台湾),92年第3期103、《洛夫对超现实主义的认同与修正》,《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104、《接受美学视野下台湾现代诗社对西方知性话语的误读》,《华文文学》2008年第6期105、《锁不住的清芬》,《华文文学》,99年第1期106、《疏离的执着》,《华文文学》,99年第1期107、《孤独的精神探索者——鲁迅与张承志论》,《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2期108、《自主、主动、创造》,《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7期109、《20世纪台港澳文学接受西方文学的特点》,《广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110、《魏源诗移情山水初探》,《广州师院学报》,94年第2期111、《<秃美人>的美学意蕴》,《文汇报》(香港),97年9月28日112、《理想主义者的情感独语》,《广州日报》,97年6月7日113、《执着与寂寞》,《南方日报》,94年10月12日114、《历史与未来之间的桥梁》,《广州日报》,97年9月6日115、《瞬间美丽的永恒》,《广州日报》,97年9月6日116、《<生寡>分析》,《羊城晚报》,94年12月17日117、《忧伤掩不住的赤诚》,《广州日报》,97年8月16日118、《当代文学入门》,《南方日报》,95年10月16日119、《朦胧与瑰丽》,《世界论坛报》(台湾),93年12月25日120、《信仰的力量和光辉——由<激情燃烧的岁月>说开去》,《文艺报》2002年11月14日4期121、《藏书与学问》,《南方日报》,94年8月6日122、《姓名与文化》,《南方日报》,94年6月11日123、《大师的标准》,《粤港信息日报》,94年12月27日124、《开书单与青年读书》,《南方日报》,95年6月2日125、《一部别开生面的文学传记》,《深圳特区报》,92年6月26日126、《旋转出来的恋歌》,《深圳特区报》,92年6月21日127、《史诗的魅力是无穷的》,《广州日报》,94年7月23日128、《重建文明与崇拜的家园》,《广州日报》,95年5期129、《巨人精神的美学意蕴》,《南方日报》,95年7月30日130、《当代综合思维与文化理论》,《广州日报》,95年8月29日131、《<今世也风流>与当代意识》,《广州日报》,95年11月21日132、《美丽总是忧伤的》,《港人日报》(香港),97年11月19日133、《水与火的二元意象》,《新晚报》(香港),96年12月1日134、《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中国形象话语重估》,《秘书》2013年第6期135、《两岸台湾文学史时空权力关系论》,《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136、《跨区域华文诗歌中国形象的类比想象方式论》,《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137、《穿越剧的创新性与消费性》,《长江文艺》,2014年第2期138、《大学需要强化语文教育》,《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9月28日

2012年《文化对艺术的影响机制——兼及艺术的文化学阐释路径》艺术百家2012年《古代唱论的历时性展开——由<师乙篇>引发出的声乐美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理论特点》交响 2010年《音乐文化中自体守护与异体欣赏的统一如何可能?——从“多元”与“一元”的互含关系所作的论证》乐府新声 2010年《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建设的几个问题》交响 2009 年《古琴演奏中的“技”与“道”——从庄子“庖丁解牛”谈起》艺术百家2009年《对音乐内在张力的精心营构——马友德教授二胡教学与演奏理论浅识》音乐与表演2009年《20世纪艺术美学理论的维度转换——从主客间性与主体间性所作的考察》艺术百家 2009 年《嵇康“声无哀乐”思想形成的理论背景》中国音乐2008年《“保存”与“生存”的双重使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特殊性》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找回艺术学的真正“自我”——从艺术学的独特对象所作的学科定位》艺术学研究2008年《中国艺术表现中的“含蓄”辨微》美与时代2008年《探寻历史上的金陵琴派》乐府新声2007年《走向主体间性的音乐美学——兼及音乐美学研究中的文化学维度》艺术学研究2007年《中国音乐美学的逻辑形态——从内涵逻辑解读中国音乐美学的理论特点》中国音乐2007年《中国音乐美学的主体间性——中国传统音乐中人与对象的关系》中国音乐2007年《我们如何对待传统?》音乐与表演2007年《文化对音乐意义的限定——“文化影响音乐的机制”研究之三》乐府新声2006年《文化在音乐中的复制——“文化影响音乐的机制”研究之二》乐府新声2006年《从艺术与文学的关系谈艺术学门类学科的设置》美术与设计2006年《文化对音乐的功能预设——“文化影响音乐的机制”研究之一》乐府新声2005年《文人琴与艺人琴关系的历史演变——对古琴两大传统及其关系的历史考察》中国音乐2005年《对江南丝竹音乐形态特征的文化诠释》中国音乐2005年《古琴造型与装饰之美》美与时代2005年《中国传统文化对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的价值》(合作)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年《中国文人艺术的审美取向》(合作) 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溪山琴况>结构新论》音乐与表演2004年《南宋浙派对后世琴派的影响及其脉络》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音乐文化学学科化的理由与意义》乐府新声2004年《音乐“意境”的空间营造》中华艺术论丛2004年《古琴年代的鉴别》(9-12期连载) 乐器2003年《中国传统音乐的“情感”母题及其文化意蕴》乐府新声2003年《中国传统音乐的“自然”母题及其文化意蕴》中国音乐2003年《古琴的含蓄美及其人格内涵》艺术探索2003年《文人琴与艺人琴的不同旨趣及其走向》东方丛刊2003年《从学科结构看当前的音乐文化研究》音乐与表演2003年《不丽而妙者,韵也——中国艺术的审美品格》教育文汇2003年《古琴音乐的发展手法及其特点》音乐研究2003年《古琴神秘性探源》中国音乐2002年《中西宗教精神的不同及其文化内涵》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中国传统音乐的“自然”母题及其文化意蕴》中国音乐学2001年《古琴发展问题剔微》中国音乐2001年《走向阐释学的音乐美学》黄钟、音乐舞蹈研究2001年《古琴美学的历时性架构》黄钟2001年《也谈音乐与文化——答胡自强先生》乐府新声2001年《化“中西”为“多元”——从音乐发展战略看音乐的中西关系》人民音乐2001年《园林城市的文化定位》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庄子哲学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意义——从“庄子阐释”课引发的思考》教育与现代化2000年《文体变迁的背后──从生命本体看中国文学的文体变迁》东方丛刊2000年《古琴演奏之道》音乐与表演2000年《古琴表现力抉微》中国音乐学2000年《人文素质课的教学特性》教育与现代化1999年《艺术教育中审美阐释的新层面》教育与现代化1999年《古琴的文化审美内涵》黄钟1999年《古琴韵味辨微》中国音乐1999年《古琴的审美意蕴》七弦琴音乐艺术1999年《园林城市的文脉营构》中国园林1999年《以文化激活音乐──音乐教育中审美阐释的新层面》人民音乐、音乐舞蹈研究1998年《潇洒与飘逸的极致──对绝句艺术的美学分析》东方丛刊、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8年《韵:中国艺术的灵性所在》文史杂志1998年《中国人的“乐”——中国哲人对“快乐”的理解》绿色美学的崛起1998年《人类如何才是“主体”?——传统主体观批判》绿色美学的崛起1998年《绿的文化意蕴》绿色美学的崛起1998年《“道中庸”而“致中和”──对郭因美学思想的理论轴心的诠释》安徽大学学报1997年《素质与知识的关系及其在教学中的意义》教育与现代化1997年《原典阅读:培养原创力的重要途径──从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谈起》教育与现代化1997年《远:审美空间的时间化》文史杂志1997年《哲学是一种胸襟》哲学大视野1997年《趋于意义状态与趋于生命状态──中西艺术本体状态比较》东方丛刊1997年《中国艺术的最高审美范畴:韵》学术界、美学1997年《中西音乐形式的差异及其文化内涵》黄钟、音乐舞蹈研究1997年《中国艺术之韵的时间表现形态》文艺研究1997年《对现代人“身不由己”状态的揭示——钱钟书〈围城〉意蕴之辨析》文学研究1996年《审美的感官化与文化原初功能的消解》美学与艺术学研究1996年《乐器神韵与历史氛围——对中国乐器的演进轨迹及其机制的考察》乐府新声、音乐舞蹈研究1996年《中西乐器的音色特征及其文化内涵》乐器1996年《向心灵深处的开掘——对现代主义演变轨迹的一次尝试性描述》合肥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中国艺术的“月神”精神与“玩味”思维》哲学大视野、文史杂志1996年《在文化、历史与生命的律动中阐释美——中国音乐欣赏课教学思路》黄钟1996年《从与意、味、气之关系看中国艺术中的韵》文艺研究1995年《宋明道学对人生三大和谐的综合》合肥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从文化传统看中西音乐传统的不同》黄钟1994年《谈闻一多对〈也许〉诗的修改》青年诗人1994年《中国弹拨乐器的历史氛围散论》中国音乐1994年《中西音乐美感特征的比较》中国音乐、音乐舞蹈研究1994年《中国古代乐器发展漫谈》(上、下)文史知识1994年《唐宋诗词中“愁”的内涵及其演变》合肥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试论三大和谐的全息效应》安徽大学学报、自然辩证法研究、新华文摘1993年《从“完形”看艺术审美与科学创造的深层联系》美育新论1990年《从本体论到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的新架构》西部学坛1989年《从“味”到“趣”——元散曲的审美特征》文史知识1987年《美的形态与形式化审美机制——表现论美学大纲》西部学坛、美学

东方丛刊是什么级别的期刊

序号 性质 题目 角色 刊物及出版单位 发表时间 备注【专著】1 专著 中国志人小说史 独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1.102 专著 魏晋风度 独著 东方出版社 1992.10 96年重印3 专著 中国小说流派漫话 参写 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3.4 专著 阮籍 独著 新蕾出版社 1993.65 专著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副主编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4.10 6 专著 世说新语与中古文化 独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5.6 7 专著 水浒传趣谈与索解 独著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7.108 专著 刘义庆与世说新语 独著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9.1 9 专著 漫话水浒传 独著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0.910 专著 名著漫话丛书 主编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0.911 专著 传神阿堵 游心太玄 独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专著 魏晋士人人格精神 独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 专著 水浒别裁 独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专著 华夏文化大观 主编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专著 魏晋名士风流 独著 中华书局 专著 水浒闲谭 独著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专著 名著闲谭丛书 主编 中国文史出版社 【工具书】1 工具书 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 独著 齐鲁书社 1996.122 工具书 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 参写 中国大百科全书 1993.4 3 工具书 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 参写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8.74 工具书 中国古典小说艺术鉴赏辞典 编委 北京师大出版社 1991.4 5 工具书 中外小说大辞典 参写 现代出版社 1990.2 6 工具书 中国历代小说辞典 参写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3.5 7 工具书 古代小说百科大辞典 参写 学苑出版社 1991.128 工具书 古代小说鉴赏词典 参写 上海辞书出版社 工具书 中国古代小说总目 编委 山西教育出版社 工具书 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 三作者之一 人民文学出版社 工具书 先唐叙事文学故事主题类型索引 独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 【教材、古籍整理、作品选、资料编纂】1 教材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部分)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0年2 教材 中国文学通识 第一作者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3年3 教材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世纪文库 主编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3年4 教材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明清部分)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年5 作品选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参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6 教材 实用大学语文读本 主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7年7 古籍整理 世说新语 注评 凤凰出版社 2010年8 资料编纂 六朝小说学术档案 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1年【论文】1 论文 六朝笔记小说拾遗 独著 中华文史论丛 1985.4辑 2 论文 关于李垕南北史续世说 独著 文史知识 1985.11期3 论文 古镜记臆说 独著 辽宁教育学院 1986.3期4 论文 明清轶事小说述论 独著 辽宁师大学报 1986.6期5 论文 香祖笔记的小说价值 独著 许昌师专学报 1987.1期6 论文 论三言对通俗文学与文人文学的融合 独著 南开学报 1987.5期 7 论文 水浒传民族心理特征探迹 独著 河北大学学报 1988.1期8 论文 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观念成熟的标志 独著 天津师大学报 1988.5期 9 论文 “世说体“初探 独著 古典文学论丛 1990.10 论文 新见清代传奇金琬钗 独著 文献 1988.2辑11 论文 山海经与中国奇幻思维 独著 南开学报 1994.3期12 论文 世说新语审美距离二题 独著 固原师专学报 1994.3期 13 论文 世说新语审美距离二题 独著 固原师专学报 1994.4期 14 论文 水浒传与中国绿林文化 独著 文学遗产 1995.2期 15 论文 中国隐士文化的产生与源流 独著 社会科学战线 1995.2期16 论文 中国文言小说研究综述 独著 中国小说研究会报 文史知识 1995.2期 1996.2期17 论文 志人小说界限之我见 独著 中国语文论丛 总第八辑 18 论文 南吴旧话录考 独著 南开学报 1996.2期 19 论文 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前言 合著 南开学报 1996.2期20 论文 中国古代文人群体人格的变异 独著 南开学报 1997.2期 21 论文 从《世说新语》到《儒林外史》 独著 明清小说研究 1997.2期22 论文 诸子文章流变与六朝小说的产生 独著 南开学报 1998.4期23 论文 文言小说界限与分类之我见 独著 明清小说研究 1998.4期24 论文 神话传说的社会化走向与六朝小说的产生 独著 东方丛刊 1998.4期25 论文 六朝小说界说 独著 中国语文论译丛刊 总第二号 26 论文 论史书的“凭虚”流向对六朝小说生成的刺激作用 独著 天津师大学报 1999.3期27 论文 诗赋散体化对六朝小说生成的作用 独著 天津大学学报 1999.2期28 论文 《世说新语》的蓝本演变与魏晋文人精神的认识过程 独著 呼兰师专学报 1999.2期29 论文 《西游记》主人公形象的原型精神 独著 南开学报 1999.4期30 论文 《解人颐》的版本及异同 独著 明清小说研究 1999.2期31 论文 《世说新语》中的围棋文化 独著 人民政协报·学术家园版 2000.1.21 32 论文 刘义庆的身世境遇与《世说新语》的编纂动因 独著 湖北大学学报 2000.1期33 论文 时代学风的印记与思考-三部《世说新语》研究著作述评 独著 社会科学 2000.2期33 论文 妙笔生花的神仙世界-读道教小说《十洲记》 独著 文史知识 2000.2期34 论文 《世说新语》中樗蒲的文化精神 独著 盐城师院学报 2000.1期35 论文 《世说新语》中的流品意识 独著 呼兰师专学报 2000.1期 36 论文 《世说新语》类目设定的思想旨归何在 独著 天津社会科学 2000.2期37 论文 从《世说新语》看士族的社会地位和精神归宿 独著 文学与文化(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年3月 39 论文 《世说新语》成书的社会氛围 独著 东方丛刊 2000年2期40 论文 周穆王与西王母是恋人关系吗? 独著 文史知识 2000年7期 41 论文 《世说新语》书名与类目释义 独著 文献 2000年3期42 论文 《世说新语》何以不收陶渊明 独著 天中学刊 2000年3期 43 论文 从《世说新语》看维摩在家居士观念的影响 独著 南开学报 2000年4期44 论文 《世说新语》成于众手说详证 独著 中华文史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 第63辑 2000/945 论文 《世说新语》中的士族婚姻观念 独著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中华书局 第六辑2000/10 46 论文 《世说新语》与士族佛学 独著 人民政协报2001/8/14学术家园版 47 论文 金庸小说的“武侠”底蕴与雅俗属性 独著 中国文化报2001/9/15理论版 48 论文 金庸·武侠·雅俗文化问题笔谈 合著 南开学报 2001年5期 49 论文 从《世说新语》看士族佛学的学术精神 独著 南开大学古籍所《文史论集》二集 2001年9月 50 论文 玄学“有无”之辨与士人名教自然之择 独著 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国学研究》第八卷 2001年10月 51 论文 从《世说新语》看服药的士族精神 独著 南开学报 2002年1期 52 论文 正史与《世说新语》:士族文人政治心态对比论 独著 南开大学中文系《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文化论文集》2002年8月53 论文 《世说新语》中的服妖现象 独著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四辑 (商务印书馆2002年10月)54 论文 《世说新语》中的僧人故事与佛教士族化 独著 南开大学文学院《文学与文化》第四辑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55 论文 “道”、“器”之间的沟通——《中国审美文化史》述评 合著 《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6期56 论文 从《世说新语》看围棋的文化内涵变异 独著 南开大学文学院《文学与文化》第五辑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57 论文 《世说新语》与古代文学的精神史研究 独著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58 论文 四大名著的文化价值取向及其逻辑关联 独著 明清小说研究 2005年第2期59 论文 《世说新语》中的裸袒之风 独著 中华文化论坛 2005年第3期60 论文 从《世说新语》看人物品藻活动的内涵变异独著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61 论文 先秦两汉人物品藻活动的内涵嬗变 独著 南开大学文学院《文学与文化》第六辑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62 论文 《世说新语》与人物品藻的范畴演变 独著 文艺理论研究 2005年第6期63 论文 寻找学术与大众文化的结合部 独著 中国图书评论 2005年第8期64 论文 从“物我两冥”到“不二法门”——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的嬗变独著 佛学研究2005卷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65 论文 女娲造人(造物)神话的文学移位 独著 东方丛刊 2006年第2辑66 论文 从“得意忘言”到“语默齐致” 独著 文史知识 2006年6期――从《世说新语&S226;文学》“三语掾”故事看维摩名言观的影响67 论文 近五十年来中国古代文学“人神之恋”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合著 山东大学学报 2006年4期68 论文 女娲补天神话的文学移位 独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06年第5期69 论文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重要典籍推介 独著 出版人·图书馆与阅读 2006年3期70 论文 古代文学与通识教育笔谈四篇 合著 中国大学教学 2006年12期71 论文 尘故庵藏《三国演义》版本述略 独著 明清小说研究 2006年第4期72 论文 主题学与中国叙事文化学的构建 独著 中州学刊 2007年第1期73 论文 女娲女皇神话的夭折 独著 山西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74 论文 从《世说新语》看围棋的文化内涵变异 独著 大连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75 论文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族婚姻观念变化 独著 广州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76 论文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的嬗变独著 盐城师院学报 2007年第2期77 论文 人境·仙境·心境——桃源故事的流变及其文化意蕴合著 宁夏师院学报 2007年第2期78 论文 《世说新语》中士族的经济生活与精神归宿独著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79 论文 六朝小说概念的“Y”走势 独著 山西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80 论文 尘故庵藏《西游记》版本述略 独著 淮海工学院学报2007年第5卷第2期81 论文 孟姜女故事的演变及其文化意蕴 独著 文史知识 2008年第6期82 论文 古代小说版本研究的重大突破 独著 明清小说研究 2008年第3期83 论文 从《世说新语》看玄学才性异同向“无累于情”的过渡 独著 人文论丛(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 2007年卷 84 论文 《世说新语》与《晋书》中“服妖”现象解析 独著 山西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85 论文 孙悟空叛逆性格的神话原型与文化解读 独著 文艺研究 2008年第10期86 论文 关于构建中国叙事文化学的设想 独著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87 论文 绿珠故事的演变及其文化内涵 合著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88 论文 女娲神话的文学移位 独著 文学遗产 2009年第3期89 论文 死而复生观念与“鲧腹生禹”故事的历史根源 合著 中国文学研究 2010年第1期90 论文 木斋《古诗十九首》研究与古代叙事文学研究的更新思考独著 社会科学研究 2010年第2期91 论文 木斋《古诗十九首》研究的方法论解读 独著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92 论文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神仙观念的嬗变 独著 南开学报 2010年第1期93 论文 三国历史的不同记载——《世说新语》与《三国志》诸书对比举隅独著 三峡论坛 2010年第4期94 论文 用传统文化诊断“浮躁病” 独著 人民论坛 2010年第10期95 论文 《世说新语·雪夜访戴》赏读 独著 名作欣赏 2011年第上旬第3期96 论文 《聊斋志异》与清初文化价值取向 独著 明清小说研究 2011年第2期97 论文 “警车开道”的历史气场 独著 人民论坛 2011年7月上98 论文 胡士莹学术生涯与《话本小说概论》(删节版)独著 中华读书报 2011-12-06 99 论文 胡士莹先生的学术生涯与《话本小说概论》独著 明清小说研究 2011年第4期100 论文 《太平广记》会校本的价值和意义 独著 中华读书报 2012-5-23101 论文 故事主题类型研究与学术视角换代——关于构建中国叙事文化学的学术设想 独著 山西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102 论文 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为什么要“以中为体,以西为用”?——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丛谈之一 独著 天中学刊 2012年第四期103 论文 中国叙事文化学与西方主题学异同关系何在?——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丛谈之二 独著 天中学刊 2012年第六期104 论文 先秦至六朝人物品藻活动的内涵嬗变 独著 百越论丛 第四辑(2012年6月)

2000年以来出版著作及发表论文等科研成果情况 (一)著作《韩非子趣读》,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0年8,台湾先智出版2002年11月再版,23万字,独立。《中国审美文化史·先秦卷》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0年10月,29万字,独立。《先秦文学史》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年5月,20万字,独立。《诗骚考古研究》,香港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23万字,独立。《先秦两汉文学考古研究》(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学习出版社2007年5月,52万字,独立。《英汉对照诗经》山东友谊出版社 2000年1月,31万字,二人并列。《中国文学精神·先秦卷》2003年12月,24万字,二人并列。《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四卷本)2002年3月,120万字,位次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卷本)2004年5月,80万字,位次2。《中国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105万字,位次3。《中国审美文化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58万字,位次2。《经典常读: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三十本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38万字,参撰。《诗骚分类选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参撰。《中国古代文学跨学科研究》(位次2),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二)论文《“于我心有戚戚焉”:读〈孔子答客问〉》,《孔子研究》(CSSCI)2000年第2期, B类《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文学遗产》(CSSCI) 2000年第2期, B类《还原孔子生命的新作》,《文论报》2000年7月1日。《风诗古今接受异同说》,《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7月,10000字,第1位。《高亨老子研究的考古新证》,《山东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11000字, B类(该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1期转摘,被人大复印资料【B5】全文复印),《说孟子的傲气》,《齐鲁名人》2001年第4期,5000字。《论山海经的原始征兆信仰及其文化考察价值》,《人文述林》第四辑,2001年8月,10000字《复原〈诗经〉名物的生命》,《诗经研究丛刊》第一辑,2001年7月,5000字,独立。《从人本、人伦到人情:论先秦诗歌情理激荡的内在驱力》,《文艺报》,C类《“乐亡(毋)离情”:〈孔子诗论〉“歌言情”说》,《文艺研究》(CSSCI) 2002年第2期, A类(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J2】全文复印)。《〈离骚〉代言及其三歌考索》,《东方丛刊》2002年第4期,12000字,B类。《王国维的“新发现”与“文学考古学”》,《人文述林》第五辑2002,10000字。《“文学考古”刍议》,《光明日报》,5000字,独立,B类《周代“采诗说”的文物新证》,《民俗研究》,7000字,B类《思孟学统、孟子之傲及其遗响》,《人文述林》第六辑,9000字《人本、人伦与先秦偏于主观表达的文学精神》,《人文述林》,10000字《出土文物与屈原创作的认定》,《东方丛刊》2005年第1期,B类(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J2】2005年第8期全文复印)《厅堂说唱与汉乐府艺术特质探析》,《文史哲》(CSSC) 2005年第3期,A类(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J2】2005年第9期全文复印)《庄子与老子关系的再审视》,《理论学刊》2005年第11期,C类(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B5】2006年第1期全文复印)《考古释“鱼”》,《第六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5年《考古发现与论语释惑》,《人文述林》第八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诗经研究多维视角的拓展与交汇》,《诗经研究丛刊》,2006年《含蕴深婉,环环相扣》,《中学生阅读》2006年第1期《先令券书与孔雀东南飞释疑》,《中国文化研究》(B,CSSCI)夏之卷《论山海经的原始征兆信仰及其民俗文化考察价值》,《民俗研究》(B,CSSCI)2006年第3期《筮人掌三易及〈周易〉在先秦的传播》,《周易研究》(CSSCI)2006年第5期, B类《“说”“传”“语”:先秦“说体”考索》《文学遗产》(CSSCI)2006年第6期,B类(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J2】2007年第4期全文复印)《诗经与汉乐府传播方式的比较研究》,《人文述林》《考古与嫦娥奔月研究新证》,《人文述林》《“对话式”与“表演式”:〈诗经〉、汉乐府初始传播方式的比较研究》,《诗经研究丛刊》第十四辑,2008年1月《文学考古:文学史的复原与拓新》,《社会科学报》《解读济南》,《海内此城古,济南名士多》,山东画报出版社《〈庄子〉寓言三种与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学刊》2008年第4期,C类《一种凸显着“逻辑”的历史描述——读〈中华审美文化通史〉》,《出版广角》2008年第6期《中和:〈诗经〉的审美理想与中国文化的基本品格》,见《名家品诗经》,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年1月《汉代俗赋与中国古代小说发生研究》,《理论学刊》2009年第5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J2】)2009年第9期全文复印)《厅堂说唱与汉乐府艺术特质探析》,《文艺民俗学论文集》,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年7月《高亨文献考据的治学方法及其学术价值》,《文学遗产》2009年第6期(B,CSSCI)《出土文献与〈两汉全书〉之“全”》,《东岳论丛》2010年第8期(B,CSSCI)《“说”“传”“语”:先秦“说体”考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从卦象爻位看〈周易〉阴柔阳刚的两仪分合》,《周易研究》2011年第1期(B,CSSCI)《〈诗经〉“葛藟”考辨》,《船山学刊》2011年第3期(CSSCI扩展版)《馨香的庄重与浪漫:〈诗经〉芳香植物解读》,《理论学刊》2011年第4期(CSSCI扩展版)《楚简〈缁衣〉、子思子与引〈诗〉证说》,《诗经研究丛刊》第二十辑,学苑出版社《学思并重,不罔不殆:说说我们的师承和学统》,《山东大学报》2011-10-15《行吟泽畔:屈辞传播方式考索》,《中国楚辞学》第17辑(2011年12月)《楚简〈缁衣〉、子思子与引〈诗〉证说》,《中国文化研究》2012年第1期(春之卷)(B,CSSCI)《〈汲冢琐语〉与先秦“说体”考察》,《理论学刊》2012年第4期(CSSCI)

荣光启作品有:《海子最美的抒情短诗100首》(湖南文艺出版社,2009年7月);《海子第一本诗集:〈小站〉》(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9)。

荣光启,男,农历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廿日生于安徽省枞阳县。1995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1997年5月通过硕士论文答辩后留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

人生拾穗:

1、研究方向:在中国新诗研究方面,融理性研究与感性研究于一体,尤其注重对诗歌文本的解读。同时,其研究领域广泛,兼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各个方面。

2、散论杂陈:相关文章散见于《文学评论》、《福建论坛》、《广东社会科学》、《南方文坛》、《长江学术》、《东方丛刊》、《芙蓉》、《诗刊》、《星星诗刊》、《诗探索》、《诗歌月刊》、《诗潮》、《诗林》、《中国诗人》、《扬子江诗刊》等刊物。

书法丛刊杂志订阅

我非常喜欢看的一本书法杂志,就是一个书法家他主编的叫做大书法的杂志,这个杂志就是教一些特别基础的书法入门字。

可以邮政订阅啊。《书法》杂志 邮发代号:4-250 电话:《中国书法》杂志 邮发代号: 2-879

可以订阅一些《中国书法》,《书法》吧,这两个杂志都是一个很不错的推荐,就是里边有很多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的练习。

要说比较好的书法杂志有非常的多,就比如说我经常看的《书法》《中国书法》《书法丛刊》都是比较好的书法杂志,里面有很多关于书法的技巧和对书法大家的介绍。

了望东方周刊杂志

去当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嘹望东方周刊》 邮发代号4-757 单价6圆 写好你家的地址以及联系电话,到时候投递员会和你联系。订阅不会优惠。

看看书上的邮局代码``去邮局订就OK了

这种周刊有啥子看头洗洗睡吧,里面的记者想干点事都要掂量下……

1、瞭望东方周刊是《瞭望》周刊社的杂志,《瞭望》周刊社是新华社的直属事业单位。而新华社是国务院直属的14个事业单位之一,是正部级。2、所以《瞭望》周刊社的行政级别应该为正厅级。

东方娃娃杂志过刊

还不错,一个月一本有cd有dvd,可以听可以看,对话比较多,然后还有贴纸练习 有音乐舞蹈配合,一本杂志基本上分为四节内容,一周进行一节,我家宝宝很喜欢,我都是在当当网买的过刊,基本上60元一套半年合订本,这玩意没时效性没必要订现刊,现刊基本上一本都20

视情况而定,每个书籍都有正版专用的版权记录,可以来辨真伪。可以在购买前让卖家出据正版证明。有些东方娃娃过刊是卖家自己购买看过后不需要了,这种一般是正版的;有的是卖家在一些地方淘的,这种有可能是非正版的。购买的时候自己注意。《东方娃娃》是国民级幼儿绘本期刊,22年期刊经验,19项童书大奖,100万+家庭订阅,书的内容不错,很适合孩子读。

《东方娃娃杂志》是由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和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创办的一种婴幼儿杂志。该杂志针对0~8岁宝宝家庭发行。《东方娃娃》系列杂志有以下几种:《东方娃娃》,分为智力刊和绘本刊;每月一期两本,适合3~7岁宝宝阅读;智力刊涵盖四大内容,分别是科学知识、文学故事、民歌童谣、益智游艺。绘本刊每期一个绘本故事,非常适合亲子阅读。《东方娃娃》全年价168元。邮发刊号28-258《东方宝宝》,分为智力刊、绘本刊、亲子刊外加一张CD;每月一期三本+1CD,适合0~4岁宝宝阅读。智力刊包括文学启蒙、科学探索、智力创意;绘本刊每月一个绘本故事;亲子刊,专家指导,科学育儿,亲子共读;宝宝CD包含从零岁开始音乐启蒙、原创歌谣、古诗、睡前故事、名曲欣赏、培养宝宝高雅情操,专为0~4岁婴儿打造的童声CD。《东方宝宝》全年价180元。邮发刊号28-200《创意美术》适合3—7岁 8元/期 全年96元 不干胶贴纸、大手工、自制玩具材料。邮发代号28-230《绘本英语》适合4—8岁儿童20元每月。全年240元 绘本故事、CD、VCD、亲子指南。邮发刊号28-208《游戏大王》适合4—8岁 14元/期 全年168元 游益卡片。邮发刊号28-204《保育与教育》教师专用 10元/期 全年120元 提供专业交流平台、评职称的有力依据。邮发刊号28-202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