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泰国汽车市场价值及定位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泰国汽车市场价值及定位研究论文

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已经驶上了蓬勃发展的高速之路。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占世界汽车产量的比重逐年提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汽车市场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公路建设,重点工程建设,使我们国家汽车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由于我国汽车行业起步较晚,导致至今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行家规模小,汽车部件不能独立生产等,影响着我国专用汽车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市场优势;经营策略;营销策略

1 我国市场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一些列的优惠政策,促进了我国汽车发展影响国外市场,特别是现在的世界贸易中,我们一可靠性能高,价格便宜颇有竞争力,而且根据我的调查,在多年前,我们国企的汽车,都害怕能否在世界中生存,让我们了解下我国市场竞争的能力。

⑴原材料费用。我国大部分原材料费用,辅助材料、原材料、外购件材料,除外购件材料,我国都可以自给自足,但外购件进口导致国内汽车市场比国外价格高,以至于我国只好运用人世后进口原材料降格降低,致使汽车成本的影响消弱。

⑵劳动力成本。我国成产方式与国外不同,是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的的企业,外企的生产力度上也大量使用工人,但外企劳动力成本比过期成本所占比例颇多。

⑶技术费用。在技术含量较高处(公路管理、机场、高空坐夜车等),技术费用在制造成本中占一定的比例。

⑷海关运输费用与进口外企,除进口关税外,运输 保险 费用和海关费用等,而 其它 在国内企业没有这比费用,这也是我们国企的优势所在。

2 我国汽车市场的存在问题

生产企业过散过多

由于经济建设和高速公路建设,致使诸多企业粉粉进入厢式车、罐式车、自卸车和专用半挂车等为主的,汽车低中价值产品专业车的存在。

产品接口失衡,发展不均匀

常用汽车货车、客车专用化程度提高,促进运输与作业质量的提高,我国虽然经过多年发展,虽有一部分生产规模,但汽车的重要部分,还是缺乏技术含量,需要转向与中性化、专用功能强。技术含量高的方向发展。

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缺乏自出开发能力

汽车是一种高技术产品,它从各领域的先进技术模块化,从而实现一定的特定功能,国外专用车产品基本上都采用汽车领域的相关先进技术,而过我汽车在产量上虽然有一定规模,但多数是低技术含量产品。

专用汽车市场的拓展受到一定限制

随着国内外各大厂家不断采用新的生产技术,推出新的品种,我国专用汽车企业面临着较大压力。

产品品种和规模方面,我国专用车生产品种与国外差距很大,产业技术水平方面和管理方面。企业包袱沉重,售后服务方面 ,我国更缺乏先进的管理制度;由于我国加入WTO后,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的国外专用汽车生产企业,提高其售后服务水平。但国外企业建立售后服务网络还需要一段时间,我国专用汽车行业必须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建立自己的售后服务网络,完善管理制度。

3 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使国内外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虽然国产汽车和外产汽车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也应该看到国产车的优势,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廉,原材料也相对便宜,使得我国汽车成本比国外汽车成本价格更加优惠,国外汽车进入汽车市场还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而我国占中国销售量80%以上的普通型汽车,适合中国的道路情况和消费水平。

建立专用车生产的新格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专用汽车企业必将经历一场联合重组的产业结构调整,重新合理配置我国专用车行业的内部人才、设备等资源,使过散过多的局面得以改善。

产品应向高技术、多品种方向发展

运用平台技术,可以大大缩短专用车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充分提高产品的性能价格比,同时也能极大地减小制造难度,缩短制造周期,减少设计开发及采购和制造成本,行业管理必须尽快与国际接轨。

专用车人才市场加强

在大力开展自营出口工作的同时,还要处理好自营与代理的关系,通过各种 渠道 打入国际市场,要注重培养一批懂得项目管理、能组织人员进行开发设计的项目开发管理人才。

专用汽车的定位

根据国民经济的续修,制造特定专用车产品,生产一些新结果、价格地域而定,比较特别的车辆,多在专业汽车上下功夫。

专用汽车厂要与主机厂形成相互合作的关系

由于专用车行业是依附在底盘制造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专用车又表现为批量小、品种多、科技含量高的特点,与主机厂有着密切的关系。

4 总结

最后我们得出结论,我国专用汽车虽然存在很多主要问题,从价格、产品品种和规模、产业技术水平、生产及管理、售后服务等方面,但由于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会有利推进国民汽车发展的道路,产品多样化、重型化、大功率、多轴化;轻量化;厢式化和城市专用汽车的轻型化趋势;高技术、高附加值发展趋势;人性化、安全性和节能环保趋势;合资合作、资产重组趋势;区域化的产业集中趋势。

提要中国汽车市场在经历两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回调期。本文研究表明,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汽车销量增长率将逐步趋稳,我国汽车市场将度过政策周期的影响,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关键词:汽车;需求;增长率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汽车普及率迅速增长,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市场和消费市场,2009年在全球市场一片低迷的情况下,更一举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然而,在经历了两年的高速增长后,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的表现却差强人意,前七个月中国汽车市场的回落与调整速度,大大超过市场此前的普遍预期。2011年1~7月份,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别完成1,万辆和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和,销量增长率不仅远低于2009年的和2010年的,甚至低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2008年的。

按照发达国家 经验 ,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汽车消费将出现快速增长期,但是中国汽车市场在出现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伴随着“大起大落”的现象,对于这一现象,至今仍没有较为系统的学术分析。王辉宇(2006)认为信息不完全导致的供需不平衡是汽车市场波动的根本原因,人们对市场需求概念模糊以及对内在因素相互转化的原理缺乏了解产生的“需求假象”是导致2002年市场“井喷”和2004年市场相对低迷的根本原因。王福民(2009)引入“扩张系数K”(K=汽车产量增长率/GDP增长率)的概念研究汽车市场的波动规律,他认为在2010年前后中国汽车市场进入“第6次波动的扩张期”。钱振为(2009)研究了1998年经济危机发生后5年内美国、日本、韩国、泰国、阿根廷、印尼6国汽车产量数据,发现经济危机对不同成熟程度的市场影响不同,处于轿车消费高速增长阶段的国家,经济危机对汽车产业的打击尤为严重。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政策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影响。

二、2008年以后的中国汽车市场

受次贷危机的影响,2007年下半年中国汽车销量增长率开始出现小幅下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时,销量增长率开始出现急速下滑,从2008年8月份开始出现负增长,此轮下滑幅度较大、持续时间较短,并在2008年年底跌落至谷底,如图1所示。(图1)2009年初,在燃油税改革、以下车辆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及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刺激下,市场出现“V”型反转,并在2009年12月份达到反弹顶点,同比增长率超过90%。

2010年各项消费利好政策继续执行,汽车下乡及以旧换新政策继续执行,以下车辆购置税按征收,有力地保障了市场的持续增长。虽然2009年较大的市场基数使得同比增长率有所下滑,但仍实现了的同比增长。此轮增长收获最大的是自主品牌的发展,销量的增长促就了车企的网络扩张速度,更多网点被布局到二、三线城市,而这些地区的汽车消费刚刚启动。在二、三级市场的车市里,自主品牌销售占据了大多数,使得自主品牌销量能够占据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但是,密集的政策出台也打乱了汽车产业发展的正常规律,使得消费能力提前释放,汽车保有量的急速增长使各方面缺乏必要的应对准备,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日趋严重。而自主品牌过去重视产能的扩张,相对忽视了质量、服务方面的品牌建设,随着刺激政策的退出,被高速增长掩盖的潜在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从2010年12月份开始,销量增长率开始逐步下滑,2011年7月份销量同比增长仅为。

三、汽车市场未来发展走势分析

2009年开始实施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不到三年,原来的鼓励政策已逐渐退出完毕,新的限制政策不断出台,为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北京于2011年年初实施了购车摇号政策,对汽车市场的冲击最大,这点在2011年上半年汽车销量走势中可以看出。从短期看,政策退出后,市场出现波动和下降是必然,长期的刺激政策不具有持续性;从长期看,2000年我国汽车销量仅为208万辆,2010年已经达到1,806万辆,年平均增长率为,而我国人均GDP的快速增长才是推动汽车市场特别是轿车市场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

本文利用2006~2011年的销量增长率时间序列,通过ARIMA模型预测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销量增长率走势如图2所示。(图2)从图2中可以看出,从2011年8月开始我国汽车市场将逐渐呈现回升态势,并在2012年7月达到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我国汽车市场将渡过政策周期的影响,步入稳健增长期,2011年全年销量增长率将维持在5%左右,2012年有望实现10%左右的增长。(图2)

四、总结及建议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全球经济增长的大幅放缓,拥有庞大需求潜力的我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巨头争夺的焦点,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汽车工业若想在未来的汽车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仅仅依靠低水平下的扩产增长是不够的。从2011年上半年汽车市场的表现可以看出,当市场下滑时,品牌影响力较弱的自主车企最易受到冲击,而过去两年汽车行业的爆发式增长误导很多企业的投资热情,潜在的产能过剩将可能造成更大的影响。但是,自主品牌的发展依然拥有较大的发展机会,2010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庞大的汽车消费需求在较长的时间内仍将继续存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自主品牌更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 措施 应对。

首先,加强品牌建设。自主品牌在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中,更多的将注意力集中在销售层面,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售后服务的同步发展,在快速扩张的二、三级市场这一现象更加突出。维修保养资源匮乏、配件市场鱼龙混杂、技工水平参差不齐将严重影响消费者的信心。

其次,加大新能源汽车投入。汽车消耗了我国85%的汽油和20%的柴油,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超过50%,庞大的能源需求日渐难以为继,新能源汽车是今后汽车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再次,加快汽车金融公司建设。汽车金融服务体系对于促进企业资金效率的提高,实现企业业务创新和增加利润来源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水平还较低,还存在经营模式较为单一、高端人才缺乏、融资渠道单一等不足。随着车主年轻化趋势的发展,汽车金融作为新的消费方式,更容易得到青睐,为此需要得到自主品牌企业更多的关注。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辉宇.中国汽车市场波动现象解析[J].山西 财经 大学学报,.

[2]王福民.中国车市波动规律与第6次扩张期研究[J].上海汽车,.

[3]钱振为.汽车产业与经济危机[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汽车市场分析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汽车市场营销论文

2. 2016年汽车市场分析

3. 汽车市场营销论文

4. 2016汽车市场分析

5. 关于汽车市场营销的论文

6. 微型车市场现状及发展分析论文

7. 奔驰汽车市场分析

2月17日,长城汽车和通用汽车共同宣布,长城汽车将收购通用汽车的泰国罗勇府制造工厂。根据双方已签署的具有约束力的条款书,包括罗勇府汽车工厂和动力总成工厂在内的通用汽车泰国公司将移交给长城汽车,双方计划在2020年底完成交易和最终移交。

泰国罗勇府工厂概况

(一)整车制造工厂

通用泰国整车组装厂2000年投产,位于罗勇府自由贸易区,占地面积万平方米,有员工1500余人,最大年产能万。

1. 两款在产车型:雪佛兰科罗拉多(皮卡)和雪佛兰开拓者(SUV)

2. 自2000年投产以来,泰国罗勇府工厂作为区域制造中心,已生产了近140万辆汽车,销售至十余个市场,包括东南亚各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中东和南美地区。

3. 罗勇府工厂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本地团队

(二)发动机制造工厂

通用泰国发动机工厂2011年投产,位于罗勇府自由贸易区,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员工近400人。

1. 生产和涡轮增压4缸柴油发动机

2. 所产发动机25%用于泰国市场,75%用于出口

3. 自2011年以来,已生产40万台发动机

泰国汽车工业概况

泰国汽车业的繁荣在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之后开始,汽车行业是泰国最重要的行业之一,占2018年泰国GDP的9%,也是泰国最大的出口行业,占出口总值的15%,出口占泰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7%。因此,泰国也是大多数制造商的基地

(三)泰国市场倾向于皮卡和SUV

1. 泰国市场对皮卡和SUV需求较强。

2. 由于经济复苏,以及上届政府首次购车计划下购车的5年禁售期结束, 2019年泰国汽车产销万辆,其中出口万辆;

3. 由于政府的税收优惠和柴油补贴,皮卡一直是市场的主导,其成为泰国农村人口的理想选择,同时SUV市场份额有所增加。

(四)丰富的熟练劳动力和相对低廉的成本

1. 鉴于汽车是泰国最大的出口部门,该国拥有大量的汽车行业工人,涵盖了汽车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2. 泰国有29所大学和学院为该行业的员工提供汽车、机械工程培训项目

4. 与其他主要汽车生产国相比,泰国工厂是一个低成本的生产基地,而工资水平低于泰国的国家缺乏泰国汽车工业培育的基础设施和供应商。

(五)有利的潜在经济和地理趋势

1. 泰国是一个发展中市场;

2. 泰国人口已经超过7000万;

3. 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4. 第25大经济体。

1、长城汽车为何选择在泰国投资,出于怎样的考虑?未来该工厂将兼顾出口哪几个国家?

泰国是发展中的汽车市场,也是前景可观、潜力巨大的市场。进军泰国市场是长城汽车进军东盟市场的关键一步,也是长城汽车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举措。

具体而言,泰国拥有世界一流的汽车制造和供应基地。汽车行业是泰国最重要的行业之一,占2018年泰国GDP的9%,也是泰国最大的出口行业,占出口总值的15%。2019年泰国汽车产销万辆,其中出口万辆。同时泰国市场对皮卡和SUV需求较强,由于政府的税收优惠和柴油补贴,皮卡一直是市场的主导,且泰国经济复苏下,SUV市场份额也有所增加。

第二,泰国拥有丰富的熟练劳动力和相对低廉的制造成本。泰国拥有大量的汽车行业工人,且与其他主要汽车生产国相比,泰国工厂是一个低成本的生产基地。

第三,宏观环境层面,泰国具备有利的潜在经济和地理优势,其是一个发展中市场,位列全球第25大经济体,人口超过7000万,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呈增长态势。对于投资者而言,泰国还拥有有利的贸易协定和政府激励措施, 其与主要出口伙伴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和奖励计划。同时汽车行业是泰国经济在2018年创造390亿美元经济价值的关键因素,在税收优惠计划上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未来长城汽车将依托泰国罗勇府工厂,以泰国为中心辐射整个东盟地区,将产品出口到东盟其他国家及澳大利亚等国。

2、长城汽车为何选择收购通用的泰国罗勇府工厂?

长城汽车选择收购通用的泰国罗勇府工厂,主要是看重工厂的整车和发动机生产能力、本地化团队运营能力,以及其优势的地理位置,这与长城汽车进军泰国市场的战略布局需求相契合。

罗勇府汽车制造工厂于2000年投产,位于罗勇府自由贸易区,占地面积万平方米,有员工1500余人,最大年产能万。自2000年投产以来,泰国罗勇府工厂作为区域制造中心,已生产了近140万辆汽车,至今已销售至十余个市场,包括东南亚各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中东和南美地区。发动机工厂于2011年投产,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员工近400人,已生产40万台发动机。

在运营层面,罗勇府工厂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本地团队,对当地市场有较强的了解,可以监督运营。同时工厂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位于泰国自由贸易区,享有诸多税收优惠和出口贸易优势。

3、2000年投产的罗勇府工厂其工艺先进性能否满足长城汽车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将会对工厂做哪些升级改造工作?将生产什么车型?

罗勇府工厂无论是工艺生产线还是空间设施,均处于先进水平。自2000年投产以来,泰国罗勇府工厂作为区域制造中心,已生产了近140万辆汽车,销售至十余个市场。生产的车型为雪佛兰科罗拉多和雪佛兰开拓者,两款车型均为工艺先进的车型,对生产线的要求较高。

此次收购计划在2020年底完成交易和最终移交,未来长城汽车将立足罗勇府工厂现有的生产线,结合自身实际生产需求,决定是否将开展对工厂的规划改造工作。

未来工厂生产的车型情况目前尚未确定,相信随着全球化战略的持续深入,长城汽车旗下全球化车型将日益增多和丰富。

4、在泰国和东盟市场,长城在产品和品牌上将会做哪些本地化调整?

根据市场需求的不同,长城汽车在产品和品牌上一定会做出不同的调整,制定更符合当地市场的策略。例如在泰国市场,皮卡和SUV需求旺盛,由于政府的税收优惠和柴油补贴,皮卡一直是市场的主导,其成为泰国农村人口的理想选择。另一方面,由于泰国经济的复苏,以及上届政府首次购车计划下购车的5年禁售期结束,泰国SUV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增加。长城汽车将充分立足泰国消费者的需求偏好进行本地化调整。例如,泰国市场是右舵车,我们在车型生产上也会做出调整。

同时对于要出口的东盟其他国家市场,长城汽车也会根据市场需求偏好,做好产品和品牌的本地化策略。

5、作为全球化一部分,长城是否有计划收购核心零部件企业?或者蜂巢科技是否有计划同步出海?

长城汽车具备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配套能力,未来是否收购将视企业战略需求而定。

2019年的法兰克福车展,蜂巢易创、蜂巢能源、诺博汽车系统、曼德电子电器携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首次登陆这一全球瞩目的行业盛会。前不久的印度车展,长城汽车再次将多项核心零部件产品引入世界舞台,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

此次泰国罗勇府工厂,同样具备发动机制造能力,长城汽车有能力凭借自身多年来的技术积累,打造符合泰国国情的,具有竞争力的优质产品。

6、目前,长城汽车在全球化方面都做了哪些布局和计划?未来全球化布局重点和目标是什么?

全球化战略,不仅是长城汽车今年重点的战略规划,更是长城汽车未来长期坚持,并不断聚焦贯彻的战略。全球化是中国汽车企业唯一的出路,长城汽车一定要走出去。

目前,长城汽车已经构建了人、研、产、销、供的全球化布局。在研发层面,长城汽车已先后在日本、美国、德国、印度、奥地利和韩国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构建了以保定总部为核心,涵盖欧洲、亚洲、北美的“七国十地”研发格局,并汇集了全球顶尖汽车工程师、设计师和IT专家,组建了全球化的自主研发团队。

在生产布局方面,长城汽车已经形成了“9+5”的全球化生产布局。2019年,长城汽车海外首个全工艺整车工厂——俄罗斯图拉工厂正式投产。2020年,长城汽车全球化战略加速推进。2020年初,长城汽车又收购了通用汽车的印度塔里冈工厂和泰国罗勇府汽车工厂及动力总成工厂。至此,长城汽车已在国内形成了保定、徐水、天津、重庆永川、平湖、泰州、日照和张家港8个全工艺生产基地;在海外拥有俄罗斯图拉、印度塔里冈和泰国罗勇府3家全工艺整车工厂,以及拥有分布在厄瓜多尔、马来西亚、突尼斯、保加利亚等国的5个海外KD组装厂。

在渠道建设方面,长城汽车目前已在俄罗斯、澳大利亚、南非、印度、泰国及美国等国家设立全资子公司。依托俄罗斯、澳大利亚、南非、南美、中东5大区域营销中心,畅销俄罗斯、澳大利亚、南非、智利、沙特、阿根廷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超过500家优质经销商网络。

7、发力全球战略,长城汽车团队情况有哪些发展变化?

想要真正实现全球化,打造本地化团队是重要一环。

中国汽车品牌的全球化,面临的是能否有足够的全球布局、全球驾驭的能力。为此,长城汽车在俄罗斯、南非、印度、东盟、北美等地都设立了相应的子公司,由专业的团队负责。未来在泰国,我们会打造有能力且了解泰国市场的出色团队,助力长城汽车在泰国乃至东盟市场的发展。

在人才建设方面,长城汽车打造了万人规模的工程技术团队,其中海外专家1000余人,围绕产品开发,从组织规划和硬件设施为整车产品开发和产品验证工作提供强有力保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中国汽车工业也到了转折的重要关口。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了汽车消费结构的变化,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流通体制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加人wT0,无疑成了加速这些变化的催化剂。因此,尽快建立起符合市场运作规律的中国汽车工业营销新模式,是迎接“人世”挑战的重要一环。推行品牌营销,是实现汽车流通体制现代化,增强汽车工业市场竞争力,同国际接轨,保证汽车工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品牌与品牌营销 品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在中国汽车市场发育和发展的过程中,品牌的概念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对许多汽车经营者来说,品牌概念又是十分模糊的,他们往往十分重视企业形象的塑造,重视产品的促销,而忽视了品牌的价值和作用。就一个企业而言,企业形象处于第一层次,品牌形象处于第二层次,产品形象处于第三层次。一个品牌必须存在于企业中,必须依托在有形的产品(服务)上,但是,这个品牌又可以独立于它所代表的企业之外,独立于它所依托的产品之外。因为企业可以被兼并、联合或重组,也可能破产倒闭,产品可以换型或更新,但品牌的价值却是永恒的,是不断增值的。同一个产品,换一块牌子就可以身价百倍,这充分说明了品牌的重要价值。“兰博基尼”跑车无论在被德国大众公司收购前还是收购后,品牌形象的核心价值并没有因为企业间的购并而发生改变。因此,开发、塑造和管理品牌,是企业形象的根本,是产品价值人格化的体现。 对汽车中具有强烈个性的轿车而言,品牌意味着市场定位,意味着产品质量、性能、技术、装备和服务等等的价值,它最终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品牌形象来源于消费者对它的认同,是“正加正”的价值链而不是“正加负”的扁值链。这种价值链受人们“口碑传播”和“使用效果”双重驱动。如果不建立起消费者沟通的渠道,不能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品牌价值就等于零。 品牌是有灵魂、有个性的,有环境特征的,是活生生的。品牌形象的核心和归宿是用户满意度。用户满意度最大的直接驱动力来源于对产品使用效果满意的程度。来源于产品的价值定位和由此生成的物超所值的感受,正是这些因素促使企业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提高技术装备的科技含量,不断降低成本,换句话说就是不断地技术进步。轿车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具有高价格、重复使用、多次投入的特点。因此,用户满意度的另一个更重要的驱动因素是营销体系的服务水平和功能多样化,也就是说,经销商是品牌塑造的具体体现者,不能仅仅具备产品售卖并取得利益这样的单一功能,还应该具备市场开发、备件供应、维修保养、车辆美容、保险上牌、融资租赁、分期付款、旧车整备再交易、信息反馈等许多功能。营销渠道是构筑品牌直接同用户沟通的桥梁,是提高用户满意度的重要领域。 传统的营销体系不可能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塑造品牌形象。因为它们是横向、多元、非整合的。就经销商而言,无品牌或多品牌销售的结果必然是向横向发展,功能单一化,延伸到其它经营领域经营,这样一来,风险大,难管理,无形象。 汽车品牌营销的重要性是由品牌的价值链决定的,它引导经销商必须向纵深发展,通过多功能一体化和整合的服务来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利益。对整车企业来说,品牌营销,有利于集中人力和精力研究市场、开拓市场,有利于规划、发展和管理营销网络,有利于增加经销商的服务功能,有利于市场同产品开发和生产的衔接和配合,有利于对市场进行前瞻性的规划,有利于制定灵活的营销政策等等。它可以稳定市场、开发市场,可以划分区域、控制价格,可以使经销商成为市场竞争的有力帮手。 目前,别克、本田、奥迪的营销网络正在向纵深发展。它们的基本特征是经销商经营上具有排它性,也就是专营特定品牌的产品,经销商具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法人地位,具备独立财务核算功能,多功能一体化,统一形象,整个网络体系呈现扁平结构,直接面向终级用户销售等。 二、中国汽车流通体制——从非品牌经营向品牌营销转变 中国汽车流通体制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1953—1979年),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汽车市场管理的高度集权。国家对汽车资源进行集中统一分配。 第二阶段是双轨制时期(1979—1985年),汽车的产销管理权转入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体制,资源配置实行“国家调节市场、市场指导企业”的模式。 第三阶段是市场化时期(1985—1997年),企业逐步成为市场化的生产经营者,市场需求呈现区域性,买方市场开始出现。这一阶段又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轿车卖方市场,后期是买方市场。 以上几个阶段的最本质特征都是无品牌经营,特别是市场化时期,经销商多,机构不独立,帐目不清,功能单一,市场混乱,层层批发,市场坚挺时一哄而起,争夺资源,市场疲软时,压价竞争。 第四个阶段是向品牌经营过渡时期(1997年至今),中国轿车市场开始进人品牌经营的起步阶段,特别是1999年以上海通用别克、广州本田雅阁、一汽—大众奥迪等品牌人市后营销体制的建设为标志,中国轿车市场加快了品牌营销的发展步伐。它们对经销商网络实施了从外观形象到内部布局、从硬件投入到软件管理、售前售中售后等一系列服务程序,都有统一的规范、统一的标识、统一的形象、统一的管理并实施严格的培训。品牌经营不仅可以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市场管理,避免过度或恶性竞争,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品牌形象 一汽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之一。1997年,将捷达轿车作为试点,开始了品牌营销的尝试。尝到甜头之后,红旗、解放和奥迪也相继开始品牌营销,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以捷达轿车为例,在实施品牌经营以前的5年问,年均销售量始终在一万辆到二万辆之间徘徊,1997年成立一汽—大众销售公司以后,当年就超过4万辆,之后,每年以2万辆的速度增加,1999年1—10月,已经销售捷达轿车62896辆,市场占有率达到%,而1997年品牌经营前的市场占有率只有5%左右。尤其是这几年,正是轿车市场彻底转入买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候,取得这样的成绩更加不易,可见品牌营销的巨大作用。 当然,一汽集团公司的品牌经营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历史的包袱以及诸多矛盾和问题。这是今后必须克服的困难。对捷达轿车来说,经营商网络的品牌营销还刚刚开始,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 从品牌经营的结果来看,同非品牌经营相比,营销质量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解决了以往售后服务、备件供应与销售分离的局面,其它服务功能例如上牌、保险、车辆美容等得到加强。上述环节分离的结果是利益难以协调,缺乏通过不同部门的平稳的信息反馈渠道,缺乏对特定品牌的关注。 2、划定了经营的区域范围,统一价格政策,有利于其向纵深经营发展。过去在一个区域内分散众多的经销商,导致价格、服务等无序,不能对专一品牌进行市场开发。 3、结束了层层批发式的多环节销售,转人了直接面向终级用户的销售,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 4、结束了“小门面”“摊位式”的经营模式,转向程序化、高投入的经营。这无疑对有形的汽车交易市场提出了挑战。 5、现款交易或有保证的质押,规避了风险。 6、结束了单一新车的销售,分期付款、1日车置换、车辆融资租赁等开始受到关注。 7、初步建立起客户管理系统,跟踪用户使用情况,提高用户满意度。 我国汽车工业面临跨世纪的挑战,轿车市场在不断地分化与擅变之中。我们认为,构造一个以品牌营销为核心的汽车流通框架体系,是跨世纪中国汽车市场营销的基本模式和必然选择。品牌经营的基础是建立起新型的工贸关系,使工贸之间形成一个适度分工的定位,演变成在整车企业领导下金融机构参与的以品牌营销为核心的流通体制。工贸之间应该是一对咬合十分紧密的齿轮,整车企业是主动轮,而经销商是从动轮,它应该在主动轮的带动下稳定和谐地运转。 三、对品牌营销的几点政策建议 1、关于汽车流通制度。推行品牌经营,在实践中存在着很多困难,急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其中包括: (1)车辆报废更新制度——变以年限里程限制为车辆性能、安全、环保、能耗限制。(2)保险制度——变消极、等额、高额的保险为积极、阶梯型的保险。 (3)税费——减免或取消消费税;允许企业抵扣或直接减免运费和对经营商返利的增值税。 (4)目录和落籍——加快新政策的出台。 2、关于汽车流通形态。 (1)小轿车经营权。过去,小轿车经营权是由整车企业推荐,国家工商管理部门批准。由于没有限定品牌,由这家推荐的经销商不销售本企业产品而销售其它企业产品的事时有发生。有的经销商利用几家的产品倒资金,严重损害整车企业利益,扰乱市场。此外,轿车经营权目前几乎是终身制的,能进不能出,无经营能力和经营资格的经销商不能得到清理。因此,建议国家对小轿车经营权进行清理,变无品牌授权为有品牌注册;变终身制为有限年制,到期根据企业推荐重新确认。 (2)营销功能。变经销商经营多样化为功能多样化。支持有能力的经销商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和融资租赁业务,允许有能力的经销商开展旧车整备和置换业务,解决车辆评估、转籍、保险等方面的问题。 3、关于流通体制。应加快以品牌营销为核心的营销模式的建设步伐。此外,企业开拓市场的前提是了解市场,准确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尽管目前的信息手段日益现代化,但一些对市场决策至关重要的基础信息却不能及时准确完整地取得。例如,各地的轿车保有数量、新车上牌数量和车型、用户结构等,在国外属于公共信息,企业可以方便地取得并加以有效利用。但在我国却无法得到。经销商对当地的这些数据资料也不可能得到,即使有也是零散的,不准确的。国家应该通过立法的形式尽快解决共有数据资料共享问题。最后,品牌是无国籍的。“耐克”卖的是“牌子”而不仅是“鞋子”,不论在那里生产,消费者的感受都是一样的,轿车品牌也如此。如何理解目前轿车品牌的概念,在认识上是有一定差距的,这与如何认识民族汽车工业有关。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得益于国外品牌的引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特别是“入世”后,中国轿车市场的国际化也是大势所趋,这正是国外轿车公司开始向中国输入新的产品和技术的主要原因。因此,引进品牌在未来的中国轿车市场必将继续唱主角。但是,在建立品牌营销体系时,我们应该注意保护自己,防止跨国公司利用品牌的无国籍性销售其它产品,这是应该弓[起我们注意的大问题,对保护我国的汽车工业至关重要。

从2002年我国加入WTO以来,汽车市场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和调整式增长两个阶段。2002~2003年汽车总需求年均增长40%左右,2004年乘用车市场率先进入调整阶段,2005年商用车市场进入调整阶段。但是,2005年的汽车市场在成因、特征等方面与2004年有很大的不同。 一、2005年汽车市场形势分析与评价 2005年我国宏观调控上实施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发展由快速上升期转入稳定增长期,商用车市场因此受到了明显影响,但我国汽车市场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积极的变化。 (一)汽车总体市场在激烈竞争中保持了适度快速增长,中国汽车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到新高度 2005年1~11月份我国国产汽车销量达到万辆,同比增长%;汽车整车进口量达到123,914辆,同比增长%;汽车总销量达到526.15万辆,同比增长%(见图1)。 2005年全年汽车总需求达到575万辆左右,中国已成为与日本相比的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见表1)。 我国汽车市场的连续快速增长和总规模的不断扩大,使我国汽车市场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我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市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汽车销量占全球汽车总销量的比例,已经由2001年的%提升到2004年的%,2005年进一步提升到%。全球每年汽车销量的增量中我国占25%左右,我国已经成为推动全球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我国汽车市场不仅成为大众、通用、本田、现代等在中国已经具有重大影响的跨国公司的战略市场(见表2),而且还将成为丰田、日产、标致雪铁龙、福特等跨国公司决战全球的战略支点。即使奔驰、宝马这样生产高档车的厂商对中国市场,也给予了足够重视。 现代汽车公司已将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到2010年乘用车在华产能达到100万辆,使中国成为其四大海外工厂中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海外工厂;同时,以汽车生产销售为中心,通过制造、服务、金融等汽车相关产业的扩大,来达到2010年200亿美元的销售目标;此外,现代还计划进军中国的商用车市场,有可能与江淮携手建立商用车生产基地,计划在2010年前形成年产五万台小型商用车发动机、一万辆客车和九万辆货车的生产能力。 福特汽车公司未来在中国将不断加强投入与合作力度,争取取得轿车市场10%的占有率,生产能力将实现从原有的四万辆达到40万辆的巨大转变,并实现大部分车辆生产本地化。 丰田汽车公司全球生产布局显示,除日本本土外,北美地区(特别是美国)和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是丰田在海外投资最大的地区。美国和中国已经成为丰田在海外主要的生产基地,丰田公司的总体市场目标是到2010~2012年在中国拥有10%的市场份额。 本田汽车公司计划未来获得中国10%的市场份额,并计划将生产能力由现在的27万辆扩大到2006年下半年的53万辆(含出口5万辆)。 (二)汽车市场的成长由双动力转变为单动力,导致汽车总体需求增长速度继续下降 从2000年以来我国国产乘用车和商用车历年的销量可以看出(见表3),2001年以来商用车和乘用车的销量每年都在增长,即两个增长动力。而2005年商用车的销量却出现下降。因此,虽然乘用车销量增长速度比2004年明显回升,但汽车总销量的增长率,却比2004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 深入分析可以发现,2005年商用车销量的下降,主要是重型货车下降过快所致(见图2),其他六种商用车中有三种保持增长,2005年1~10月份重型货车、商用车销量合计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 (三)二、三级区域市场开始启动,标志着汽车市场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北京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私家车发展最早、最快的地区,也是最近几年我国汽车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区。但是,从2005年开始江苏、浙江、山东等二级市场和河北、福建、四川、河南等部分三级市场增长速度明显加快,销量也提到较高水平。这些省份正在接续北京、广东等成为我国汽车市场新的推动力。二、三类地区具有人口多、经济总量大的特点(见表4),而且人均GDP是分层次的(见表5),这种特征导致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不会出现断层现象,可以保持长时间的持续发展。 (四)经过多年积累,自主品牌竞争优势全面提升,预示着汽车工业将以两种方式推动经济发展(推动GDP增长和推动出口产品结构升级) 我国多数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开始于2000年前后,总体发展比较顺利,尤其是我国加入WTO的前两年,增长更为迅速,为自主品牌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由于宏观调控的影响,2004年5月份起乘用车总体市场出现滑坡,自主品牌受影响更大(见表6)。然而,经过自主品牌企业自身的艰苦努力和国家相关政策支持,自主品牌的竞争优势在2005年得到了全面提升,以奇瑞为代表的自主品牌销量大幅度增长(见表7)。 由于自主品牌的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出口能力显著增强,多年来汽车进口大于出口的局面在2005年首次得到扭转(见图3)。 2005年l~10月份汽车工业累计出口162.6亿美元,同比增长55.67%,汽车业累计进口120.8亿美元,同比下降%,出口大于进口42亿美元。2005年1~11月份汽车累计出口量达到13万辆,累计进口量为12.8万辆,出口数量首次大于进口数量。几个自主品牌,如奇瑞、吉利等都有较大量的出口。 二、2006年汽车市场形势判断与预测 (一)汽车价格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近几年,尤其是加入WTO以来我国汽车价格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乘用车价格已经连续四年以较大幅度下降。2006年影响价格的因素将继续发生变化,不同种类汽车的价格必将继续有所调整。 1.进口轿车价格将在平稳中出现小幅度下降。 首先,2006年进口轿车关税将从2005年的30%,分两次下调到25%(见图4)。根据理论测算,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关税每下降1个百分点,轿车价格下降0.3~0.4个百分点,据此测算,关税因素将导致进口轿车价格2006年下降~个百分点。 其次,人民币升值压力将有利于进口车价的下调。2005年7月份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次性升值2%,之后的半年时间内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又升值了%,而且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继续存在。如果2006年人民币继续小幅度升值,将直接促成进口车成本的下降。 再次,2006年也存在一系列导致进口车价格上升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落地征税政策的全面实施,由此加大了经销商的经营成本。总体来讲,2006年促进进口车价格下降和导致进口车价格上升因素的力度都比较弱。但比较而言,促成价格下降的因素略大于价格上升的因素,而且价格下降是大趋势。由此判断,2006年进口车价格将以小幅度下降为主要特征。 2.国产轿车价格仍将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如果没有人民币的大幅度升值,进口轿车价格下降对国产轿车的价格压力已经很小,2006年引起国产轿车价格下降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国内厂商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产能过剩导致的供过于求。但是产能过剩并不一定直接带来价格下降,如美国、日本等国家汽车工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而这些国家的轿车价格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在逐年缓慢上涨。之所以判断2006年国产轿车价格将继续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主要是目前我国轿车市场运行中既有价格下降的必要性,又存在价格下降的现实可能性。 从2002年我国加入WTO以来,汽车市场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和调整式增长两个阶段。2002~2003年汽车总需求年均增长40%左右,2004年乘用车市场率先进入调整阶段,2005年商用车市场进入调整阶段。但是,2005年的汽车市场在成因、特征等方面与2004年有很大的不同。 一、2005年汽车市场形势分析与评价 2005年我国宏观调控上实施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发展由快速上升期转入稳定增长期,商用车市场因此受到了明显影响,但我国汽车市场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积极的变化。 (一)汽车总体市场在激烈竞争中保持了适度快速增长,中国汽车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到新高度 2005年1~11月份我国国产汽车销量达到万辆,同比增长%;汽车整车进口量达到123,914辆,同比增长%;汽车总销量达到526.15万辆,同比增长%(见图1)。 2005年全年汽车总需求达到575万辆左右,中国已成为与日本相比的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见表1)。 我国汽车市场的连续快速增长和总规模的不断扩大,使我国汽车市场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我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市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汽车销量占全球汽车总销量的比例,已经由2001年的%提升到2004年的%,2005年进一步提升到%。全球每年汽车销量的增量中我国占25%左右,我国已经成为推动全球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我国汽车市场不仅成为大众、通用、本田、现代等在中国已经具有重大影响的跨国公司的战略市场(见表2),而且还将成为丰田、日产、标致雪铁龙、福特等跨国公司决战全球的战略支点。即使奔驰、宝马这样生产高档车的厂商对中国市场,也给予了足够重视。 现代汽车公司已将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到2010年乘用车在华产能达到100万辆,使中国成为其四大海外工厂中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海外工厂;同时,以汽车生产销售为中心,通过制造、服务、金融等汽车相关产业的扩大,来达到2010年200亿美元的销售目标;此外,现代还计划进军中国的商用车市场,有可能与江淮携手建立商用车生产基地,计划在2010年前形成年产五万台小型商用车发动机、一万辆客车和九万辆货车的生产能力。 福特汽车公司未来在中国将不断加强投入与合作力度,争取取得轿车市场10%的占有率,生产能力将实现从原有的四万辆达到40万辆的巨大转变,并实现大部分车辆生产本地化。 丰田汽车公司全球生产布局显示,除日本本土外,北美地区(特别是美国)和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是丰田在海外投资最大的地区。美国和中国已经成为丰田在海外主要的生产基地,丰田公司的总体市场目标是到2010~2012年在中国拥有10%的市场份额。 本田汽车公司计划未来获得中国10%的市场份额,并计划将生产能力由现在的27万辆扩大到2006年下半年的53万辆(含出口5万辆)。 (二)汽车市场的成长由双动力转变为单动力,导致汽车总体需求增长速度继续下降 从2000年以来我国国产乘用车和商用车历年的销量可以看出(见表3),2001年以来商用车和乘用车的销量每年都在增长,即两个增长动力。而2005年商用车的销量却出现下降。因此,虽然乘用车销量增长速度比2004年明显回升,但汽车总销量的增长率,却比2004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 深入分析可以发现,2005年商用车销量的下降,主要是重型货车下降过快所致(见图2),其他六种商用车中有三种保持增长,2005年1~10月份重型货车、商用车销量合计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 (三)二、三级区域市场开始启动,标志着汽车市场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北京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私家车发展最早、最快的地区,也是最近几年我国汽车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区。但是,从2005年开始江苏、浙江、山东等二级市场和河北、福建、四川、河南等部分三级市场增长速度明显加快,销量也提到较高水平。这些省份正在接续北京、广东等成为我国汽车市场新的推动力。二、三类地区具有人口多、经济总量大的特点(见表4),而且人均GDP是分层次的(见表5),这种特征导致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不会出现断层现象,可以保持长时间的持续发展。 (四)经过多年积累,自主品牌竞争优势全面提升,预示着汽车工业将以两种方式推动经济发展(推动GDP增长和推动出口产品结构升级) 我国多数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开始于2000年前后,总体发展比较顺利,尤其是我国加入WTO的前两年,增长更为迅速,为自主品牌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由于宏观调控的影响,2004年5月份起乘用车总体市场出现滑坡,自主品牌受影响更大(见表6)。然而,经过自主品牌企业自身的艰苦努力和国家相关政策支持,自主品牌的竞争优势在2005年得到了全面提升,以奇瑞为代表的自主品牌销量大幅度增长(见表7)。 由于自主品牌的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出口能力显著增强,多年来汽车进口大于出口的局面在2005年首次得到扭转(见图3)。 2005年l~10月份汽车工业累计出口162.6亿美元,同比增长55.67%,汽车业累计进口120.8亿美元,同比下降%,出口大于进口42亿美元。2005年1~11月份汽车累计出口量达到13万辆,累计进口量为12.8万辆,出口数量首次大于进口数量。几个自主品牌,如奇瑞、吉利等都有较大量的出口。 二、2006年汽车市场形势判断与预测 (一)汽车价格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近几年,尤其是加入WTO以来我国汽车价格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乘用车价格已经连续四年以较大幅度下降。2006年影响价格的因素将继续发生变化,不同种类汽车的价格必将继续有所调整。 1.进口轿车价格将在平稳中出现小幅度下降。 首先,2006年进口轿车关税将从2005年的30%,分两次下调到25%(见图4)。根据理论测算,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关税每下降1个百分点,轿车价格下降0.3~0.4个百分点,据此测算,关税因素将导致进口轿车价格2006年下降~个百分点。 其次,人民币升值压力将有利于进口车价的下调。2005年7月份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次性升值2%,之后的半年时间内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又升值了%,而且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继续存在。如果2006年人民币继续小幅度升值,将直接促成进口车成本的下降。 再次,2006年也存在一系列导致进口车价格上升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落地征税政策的全面实施,由此加大了经销商的经营成本。总体来讲,2006年促进进口车价格下降和导致进口车价格上升因素的力度都比较弱。但比较而言,促成价格下降的因素略大于价格上升的因素,而且价格下降是大趋势。由此判断,2006年进口车价格将以小幅度下降为主要特征。 2.国产轿车价格仍将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如果没有人民币的大幅度升值,进口轿车价格下降对国产轿车的价格压力已经很小,2006年引起国产轿车价格下降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国内厂商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产能过剩导致的供过于求。但是产能过剩并不一定直接带来价格下降,如美国、日本等国家汽车工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而这些国家的轿车价格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在逐年缓慢上涨。之所以判断2006年国产轿车价格将继续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主要是目前我国轿车市场运行中既有价格下降的必要性,又存在价格下降的现实可能性。 从必要性来看,主要有四个直接诱因: 一是国产轿车价格体系出现了新的不平衡,市场份额也由此发生了大的变化。以A级车为例,2005年5月份奇瑞公司较大幅度调低了旗云和风云的价格,带来了市场份额同步大幅度提升的明显效果。而宝来、伊兰特等车型的厂家指导价还是2004年下半年确定的,一直没有调整,因此2005年开始尤其是下半年市场份额逐步下滑。 二是部分市场影响力大的车型其市场成交价不仅大大低于厂家指导价,甚至已经低于厂家给予经销商的批发价。如伊兰特1.6GL手动挡,2005年12月份的厂家指导价为万元,而市场成交价已经降到万元。捷达CIF自动挡舒适型车的厂家指导价为万元,而市场成交价已经降到万元。可以肯定,厂家指导价与市场成交价之间的差已经远远大于厂商给经销商的毛利。换句话说,经销商在赔钱销售,这种状况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 三是后进入中国市场的大跨国公司急于追赶与扩张,在价格上寻求竞争力。福特公司作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厂商,目前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与其地位很不相称,从2005年开始明显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运作力度,福克斯的最低价为万元,作为一款欧美车型很有竞争力,销量增长迅速。丰田汽车公司也适当改变了做法,在稳步推进的主旋律中加快了步伐。2005年年初花冠、威驰降价只是起步,有竞争力的新产品还将不断推出,价格也更具竞争力。 四是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上市,而且惯例是以有杀伤力的价格切入市场。本田将于2006年推出“思域”,本田在产品战略上一贯坚持“产品定价要一步到位”的策略,雅阁、飞度、CRV等车型的上市均采取了这样的策略,有理由相信本田将以有竞争力的价格推出“思域”。另外马自达的新M3将于2006年上市,而且是由福特公司统一运作。福特公司从2005年开始明显是在运用价格手段来获取竞争力以尽快扩大市场份额。 从可能性来看,也有四个主要的直接诱因: 一是汽车零部件平均关税下降和人民币升值压力。2005年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平均关税为13%,2006年将降到10%(见图5),下降了3个百分点,这对合资企业降低成本有一定的作用。同时,2006年人民币仍将面临升值的压力。据了解,2005年几大合资公司都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得了或多或少的利益。 二是汽车厂商对成本的重视程度和控制力增强。大众公司提出南北大众2005减少成本41亿元。“奥林匹克计划”中明确宣布,大众将在2008年前停止产面的投资,并力求将成本降低40%。2005年6月2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中验室成立,该实验室的投入使用将大大简化并加快南北大众生产的产品采用本土材料的认证流程。据估计,在中国设立中心试验室,检验成本至少降低一半。通用汽车公司2005年8月将其全球的研发软件安装至中国市场200多位供应商那里,这将大大缩短通用产品本土化的研发流程,即通用研发一款适应中国市场的新车型所需时间将缩短到一年。 三是国产化程度提高。大众、福特等汽车公司纷纷加速在中国国产化步伐。2005年一汽大众发动机(大连)有限公司成立。据了解,一汽大众发动机公司原材料主要是在中国采购,最终国产化率将达到90%,批量投产在2007年年初,最终达到年产能30万台,且可能首次把2.0L以上大排量发动机引入国内生产,从而使产品线覆盖大众在华投产车型所需的所有发动机,并借此提高大排量车型的国产化率,降低整车成本。长安、福特、马自达发动机合资公司也已经成立。世界各汽车零配件行业巨头,也纷纷做出了增资中国的计划,美国固特异轮胎橡胶有限公司将其亚太总部迁至上海,博世也要在中国追加投资。 四是合资公司外方母公司对合资公司的控制政策有所松动。2005年10月,大众公司公布了全新的中国市场发展策略——“奥林匹克计划”,首次明确表态,积极支持合资企业生产中国自有品牌产品。 3.商用车价格调整将以下降为主调,但有些车种价格有上升的可能。由于市场竞争的激化,各厂家将继续通过价格手段来获取竞争力,但由于能源与资源价格的上涨、商用车价格已经低于国际市场的现实,可降价的空间已经有限,下降幅度不会很大。有些车型如具有一定垄断地位的商用车企业,所生产的主流轻型货车的价格已经降到了无利可图的地步,价格有可能出现上升。 (二)汽车总需求增长速度将继续下降,但仍将保持较快速度,需求总量将达到新的高度 1.商用车市场将由2005年的负增长转变为2006年的正增长。商用车市场的变化取决于四个因素,即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的变化、行业政策和环境。从2006年的情况看,其他三个方面都不会出现较大影响的变化,商用车市场的变化将主要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据国际国内主要权威机构预测,预计2006年经济发展速度虽然仍比较高,但与2005年相比有所下降,按照国家信息中心预测,2006年GDP增长率为%,比2005年下降个百分点,其他机构的预测值也大体相当(见表8)。 从商用车需求与GDP增长率的关系来看有这样的规律:当经济处于景气上升期时,商用车需求增长率远远高于GDP增长率;而当经济处于景气下降期时,商用车需求增长率的下降幅度远远大于GDP增长率的下降幅度。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在一轮经济周期中,经济增长升降幅度越大,商用车需求增长率的变化幅度也就越大,而且在景气下降期商用车的需求往往会出现负增长(见图6)。 在我国这一轮经济周期中,GDP增长率未出现大起,当然也难以出现大落,因此商用车在2006年不会出现大落。但是由于GDP增长率会出现0.6个百分点的落差,所以从经济增长速度的角度看,2006年商用车需求的增长率将低于2005年。当然这一判断主要适用于重型货车以外的其他6种商用车合计,这6种商用车2005年增长速度比2004年下降了13.3个百分点,下降到7.2%,预计2006年将继续下降。而2006年的重型货车市场可能并不遵循上述趋势,因为重型货车市场在2004年的大起和2005年的大落,主要是治理超限超载政策导致的,而不是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重型货车经过大起和大落后,其2005年的需求量已经略低于2003年的水平,预计2006年仍是调整年,需求可能略有增长(见图7)。 由于重型货车市场止跌回升或保持稳定,所以,尽管其他六种商用车需求合计的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商用车的总体需求水平将由2005年的负增长转变为正增长,预计增长速度在4%左右。 2.乘用车需求增长速度将比2005年有所下降,但仍将保持15%左右的增长。2006年乘用车市场发展态势可以从长期趋势和短期因素两个方面来考察。从长期发展大趋势看,在未来15年内我国轿车市场将长期处于快速增长区间,轿车需求增长速度应大体相当于GDP增长率的~2倍。这个结论主要来自于R值(车价/人均GDP)规律。 首先,轿车先导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当R值达到2~3时轿车开始大规模进入家庭,轿车普及率迅速提高,轿车市场开始进入成长期,日本和韩国基本具有同样的发展曲线。进一步研究表明: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R值的变化与轿车市场的发展,都有明显的上述对应关系。到目前为止只有新加坡和香港这样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型国家或地区例外。 其次,我国轿车消费先导地区市场的发展,也同样遵从了R值规律。我国轿车率先进入家庭的地区都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基本在2000年前后开始进入家庭大量购买轿车的阶段,而这时正是其R值达到3左右的时点(见图8) 注:轿车平均车价源于53个城市私车家庭调查。 我国的人口密度、国土面积都不是新加坡、香港的特征,我国政府在私家车消费上不可能也不应该采取那样严格控制的政策,可以肯定,R值规律在我国同样适用。 未来我国R值将不断地向靠近3的时点转化,从而为轿车大量进入家庭提供了保证。从R值的公式知道,R值的变化是由价格和人均GDP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未来价格仍有下降的空间与压力,人均GDP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因此, R值将继续快速降低,初步预计我国的R值将在2009年前后达到3左右(见图9)。国际经验表明,在R值达到3以前的几年,轿车需求增长速度是比较快的,当R值低于3以后,千人保有量将快速提升,意味着每年的增量将是很大的,持续快速增长的整个过程在15~20年。据此判断,我国乘用车市场至少还将保持15年左右的快速成长。 从短期的发展趋势看,2005年的乘用车市场已经摆脱了2004年的颓势,正在处于上升趋势(见图10)。 从长期趋势和短期因素两方面看,我国乘用车市场2006年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但是增速比2005年将有所减缓。这一判断主要基于三个原因:一是2006年GDP增长速度比2005年将减慢个百分点。二是降价车型向A级及以上车型转移,而2005年A00级即入门级车降价幅度较大,降价对促进需求增长的效果不如2005年大。三是不再存在2005年这样的一个大约相当于8万辆车的等待人群。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06年国产汽车总需求在633万辆左右,其中乘用车需求为360万辆,其他各细分车型国产车销量预测结果(见表9)。 预计2006年汽车进口量为12万辆,汽车总需求(国产加进口)将达到645万辆,比2005年增长11%左右,其中乘用车总需求为370万辆左右,比2005年增长约15%。 2005~2006年汽车市场分析与预测 徐长明

汽车市场研究的论文

进入21世纪,我国的汽车 市场营销 状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汽车营销活动日新月异,与国际汽车营销接轨的步伐正在加快,日趋复杂的汽车市场,对今后我国汽车生产、销售、服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汽车市场营销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奇瑞汽车自上市以来就注重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展非常迅速。美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奇瑞汽车开拓美国市场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对其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入初期将追求时尚但收入不高的年轻人市场定为目标市场,并提出了相应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

关键词:奇瑞汽车;美国市场;营销策略;市场定位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于1997在安徽注册成立,经过多年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奇瑞公司的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得到迅速提升。2006年10月,“奇瑞”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并入选“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第62位。同年11月,奇瑞公司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第11位,成为我国唯一进入此排行榜前25位的国内汽车制造企业。

奇瑞汽车从产品上市伊始就注重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本着“无内不稳,无外不强,以外促内,形式灵活”的原则,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我国第一个将整车、CKD散件、发动机以及整车制造技术和装备出口至国外的轿车企业。2001年年底第一批奇瑞轿车开始出口,随后每年成倍增长;2005年出口近万辆,2006年出口突破5万辆,占全国轿车出口70%以上,占奇瑞公司当年销售总量16%。截至2005年已向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轿车出口量连续四年居中国第一[1]。2006年3月,奇瑞公司向美国出口1万多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实现了中国汽车企业向发达国家大批量出口发动机的“零”的突破。

一、奇瑞汽车开拓美国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处于高度成熟期的汽车消费市场,其特点是总体销量保持基本稳定。美国2005年销量万辆,2006年销量万辆[2],2007年为1610万辆[3],虽然这三年销售量有点萎缩,但在全球各大市场的销售排名中仍居榜首。雷诺—日产联盟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表示,他不认为目前的局面会一直持续下去,美国汽车市场不会长久处于衰退之中[3]。据有关专家估计,在未来几年美国汽车销量将会上涨,2015年销量将达1830万辆。美国的汽车标准严格,市场中云集了世界汽车企业龙头,美国汽车的严格要求和市场的激烈竞争都会加速奇瑞汽车本身的成熟和完善。

近些年,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美国人的汽车消费观开始发生转变,从喜欢高耗能的SUV、皮卡逐渐转向节能环保型的微型汽车,这个战略性机会给奇瑞留下了很好的空间;在营销方面,奇瑞和美国梦幻公司、克莱斯勒公司都已经开始了合作事宜,为自己进入美国市场作好了准备;中国政府相关部门非常支持奇瑞汽车的出口,给予了优惠的贷款政策。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已经在北京签署了《出口信贷支持国际经营合作协议》,协议金额为50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支持奇瑞公司在未来三年内的机电产品、成套设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及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等“走出去”项目[4]。这笔信贷有利于奇瑞降低融资成本,加速海外扩张步伐。

二、奇瑞汽车开拓美国市场的SWOT分析

美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是美国本土车、欧洲车、日本车和韩国车之间的竞争。近几年美国本土三大汽车公司惨淡经营,销售业绩每况愈下,日系车及韩系车以其省油及成本低的优势在美国市场上销售与日俱增。

1.优势分析

奇瑞汽车与欧洲汽车相比,价格便宜是奇瑞汽车最突出的优势;设计新颖、外观靓丽也是奇瑞汽车与欧洲车相区别的方面;但是,奇瑞汽车在技术、质量水平和安全性方面都不如欧洲车。奇瑞汽车与美国本土车相比,奇瑞汽车具有价格便宜、省油等优势,但在制造技术、舒适性、安全性和质量方面都不及美国车。

奇瑞汽车的优势主要是:(1)性价比比较高。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使得奇瑞汽车成本低,从而能够制定比日系、韩系车更低的价格,提高性价比;(2)设计新颖有个性。奇瑞汽车在对美国市场作了充分调查基础上,新设计了五款外型非常独特的汽车,预计会深受年轻人的喜欢;(3)经济省油。奇瑞人在设计汽车时一直本着节油的原则,实践中表现相当成功。

2.劣势分析

奇瑞汽车劣势主要是:(1)质量不够好。由于奇瑞公司成立至今才十余年时间,在质量控制方面 经验 不够,从而使得奇瑞汽车的质量普遍不高;(2)国外销售经验不足。奇瑞汽车进入国外市场到现在不过六年,而且还没有进入过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市场;(3)成本控制不够好。奇瑞公司的规模和生产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而让生产成本进一步得到控制。

3.机会分析

美国市场为奇瑞汽车的进入提供了以下机会:(1)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享有物美价廉的美誉,这无形中为奇瑞汽车的进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美国梦幻汽车销售公司愿意协助奇瑞汽车进军美国,梦幻公司在美国有很大的销售网络,销售经验丰富。

4.威胁分析

奇瑞汽车进入美国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日系车和韩系车。日系、韩系车省油、价低,而且舒适性、安全性都高,它们目前正是美国汽车市场的主角。面对价格更低的奇瑞汽车,日韩汽车预计会进一步降价,可能导致价格战。美国本土汽车为了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势必会采取一切 措施 给新的进入者制造障碍。

三、奇瑞汽车在美国的市场细分和营销策略

(一)奇瑞汽车在美国的细分市场选择

奇瑞汽车在国内上市时将目标细分顾客群确定为收入不高但有知识有品位的年轻人,兼顾有一定事业基础、心态年轻和追求时尚的中年人,采取低价格、高质量的策略,使得奇瑞轿车很快渗入市场。奇瑞汽车在美国市场上的定位可以借鉴这一成功方式。进入初期将追求时尚但收入不高的年轻人市场定为目标市场,争取通过保证产品质量、交货期限及良好的售后服务来树立信誉,逐步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取得一定的资本积累。同时,积极学习其他发达国家的设计、制造和销售经验,利用美国的技术和信息优势,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开拓中高端市场打下基础。(二)奇瑞汽车开拓美国市场的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

在市场营销战略中产品战略是最根本的战略,一种产品要想在市场上站住脚,一靠质量,二靠个性。日本丰田在进入美国市场时,对美国市场作了充分的调查,在产品策略上以低成本、新技术、高质量、优售后服务取胜,成功进入了美国市场[5]。而韩国车在最初进入美国市场时,就没有制定具体的产品策略,从而被迫退出,最后花了很高的代价才改变韩国车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印象。奇瑞汽车应该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在进入这种技术水平和销售能力都堪称一流的市场时,首先要制定好产品策略,奇瑞公司应该把握三个方面:成本、设计和服务来制定战略,从而达到其顺利进入美国市场的目的。

在成本方面,要以低成本取胜。廉价劳动力是奇瑞汽车特有的优势,奇瑞汽车在利用这个优势的同时,还要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地降低成本。在设计方面,奇瑞汽车要突出自己的个性,可以借鉴奇瑞汽车最开始在国内的产品定位,将产品设计得时尚、新颖、个性,符合年轻一族追求个性的心理,从而避开锋芒,独树一帜。

汽车属于耐用商品,售前、售后服务以及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将对市场的开拓发展、巩固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开拓美国市场时,奇瑞公司需要通过服务在市场渗透期与客户迅速建立信任感和信誉度。奇瑞汽车要保证及时的零部件供应,技术、维修服务热线24小时开通。初始阶段可以选派国内技术工程师作为快速维修服务人员;随着业务拓展,聘用部分当地客户服务和技术服务人员,在最快的时间内为顾客提供服务;国内代步车的服务策略也可以推广到美国。

2.价格策略

奇瑞汽车制定价格策略时要着眼于长远利益,以短期内的低价格、低利润,来换取长期的高市场占有率,从而带来未来利润的大幅度增加。建议奇瑞向美国出口的首批小轿车在价格上比同档次的车低约30%,定在7000美元左右,让美国消费者认同价低是奇瑞汽车最大的优势。站稳脚跟后,积极开发新产品,逐步实现低中高档产品多层次发展,从而谋求更多的利润。

3.分销策略

奇瑞汽车初进美国市场,由于对美国市场上的流通习惯不了解,在营销 渠道 方面要充分依托和利用美国当地的销售资源,在有了一定的销量之后,再逐步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建立自己的销售分公司。梦幻公司是美国最大的汽车销售公司,曾成功将日本汽车引进美国市场,在汽车营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进入美国市场的头两年,奇瑞公司可以真诚地与梦幻公司开展合作,利用其销售网络扩大奇瑞汽车在美国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同时,奇瑞公司应当有长远规划,私下考察与其他汽车销售代理商在部分地区合作的可能性。奇瑞公司需要仔细设计对汽车销售代理商的激励与约束制度,既要保证销售代理商有足够的积极性,又要防止遭受或无法控制终端销售等状况出现。奇瑞公司需要保证与最终用户沟通渠道的畅通,以便及时收集市场信息。

4.促销策略

奇瑞QQ在国内上市时主要采取整合营销传播,形成市场互动的营销策略。QQ作为一个崭新的品牌,明确市场细分与品牌定位后,运用了立体化的整合传播。以大型互动活动为主线,主要包括QQ价格网络竞猜、QQ个性装饰秀大赛、QQ网络FLASH大赛等等;配合相关信息的立体传播为QQ大造声势,选择目标群体关注的电视、网络、报刊、杂志、户外 广告 等媒体,将QQ的品牌形象、品牌诉求等信息迅速传达给目标消费群体和广大受众,使QQ很快渗入市场[6]。

奇瑞汽车的五款新车定位于美国年轻人市场,与奇瑞QQ在国内上市时的市场定位类似。奇瑞公司可以将上述成功做法引进到美国市场,在导入期注重广告效应,利用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进行宣传;针对目标消费群制定一些互动措施,吸引他们积极参加一些公共活动;尽快让人们了解奇瑞汽车,购买并喜欢奇瑞汽车。

参考文献:

[1]熊桂喜.计算机网络:第3版[M].王小虎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美].防火墙技术大全[M].李昂,刘芳萍,杨旭,程鹏,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美].计算机网络[M].申震杰,王全伦,杜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美]ShaneStigler&系统管理技术内幕[M].李超,吴志滨,__刚,陈靓,等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5][美]WilliamStallings.数据与计算机通信[M].王海,张娟.蒋慧.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摘要:汽车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课程教学的关键就是与实践能力紧密结合,从师资队伍建设、课内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增加教学效果。通过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汽车;市场营销学;教学

一、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探索

(一)课内实践教学

1.案例教学。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大案例教学力度,对汽车市场营销活动的典型事件展开情景描述,通过学生对案例的思考、分析、研究和讨论,就某种营销现象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大型汽车企业案例,也可以是身边经常接触的一些营销现象,比如“从校园门口某某汽车销售或维修实体店的兴衰来看营销的实际应用”等,这样的案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更加生动,同时具有可操作性。教师还可大胆尝试主题性案例教学,根据汽车销售市场 热点 、社会热点问题设计学习的主题,分析实践案例, 总结 经验,升华为汽车营销的知识。教师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例的分析讨论,在学生分析讨论之后教师应该对案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梳理解读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景模拟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录像、幻灯片等对案例作情景描述,或选取、制作实际营销工作的情景片段介绍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施活动,小组内部各成员担任企业内部不同角色,其他小组进行评审。小组之间又在不同市场上进行对抗,经过几轮对抗之后,再来看看自身企业的竞争结果。从操作过程来看,情景模拟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即情景设置、情景分析、角色表演、同学评议和教师总结评价。

3.项目教学法。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参加实际项目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结合教师的科研或教研进行研究。该 教学 方法 主要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二)课外实践训练

1.参与大型展会。大型汽车展会(如省内汽车博览会)为汽车市场营销课程的课外实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组织学生参观、配合一些企业做参展准备工作等。通过本项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和汽车企业、近距离接触生产者市场,观察各种类型的展会的组织和宣传策划,同时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应用营销技巧知识的能力。

2.有效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汽车企业内部实践课程的讲授,讲授的地方为在企业内部,同时,让学生参与汽车企业的 营销策划 活动为企业献计献策,使学生的实践劳动可转化为现实成果为企业不断获得新的营销思路。这样培养的学生可以快速适应企业的要求,学生一 毕业 ,工作已完全能够上手,节省了企业的前期培训成本。

二、结束语

汽车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课程教学的关键就是与实践能力紧密结合,从师资队伍建设、课内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增加教学效果。通过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

关于汽车市场营销的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汽车市场营销论文

2. 汽车市场营销论文

3. 新能源汽车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

4. 关于市场营销专业的论文——营销策略

5. 关于市场营销论文范文

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已经驶上了蓬勃发展的高速之路。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占世界汽车产量的比重逐年提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汽车市场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公路建设,重点工程建设,使我们国家汽车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由于我国汽车行业起步较晚,导致至今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行家规模小,汽车部件不能独立生产等,影响着我国专用汽车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市场优势;经营策略;营销策略

1 我国市场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一些列的优惠政策,促进了我国汽车发展影响国外市场,特别是现在的世界贸易中,我们一可靠性能高,价格便宜颇有竞争力,而且根据我的调查,在多年前,我们国企的汽车,都害怕能否在世界中生存,让我们了解下我国市场竞争的能力。

⑴原材料费用。我国大部分原材料费用,辅助材料、原材料、外购件材料,除外购件材料,我国都可以自给自足,但外购件进口导致国内汽车市场比国外价格高,以至于我国只好运用人世后进口原材料降格降低,致使汽车成本的影响消弱。

⑵劳动力成本。我国成产方式与国外不同,是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的的企业,外企的生产力度上也大量使用工人,但外企劳动力成本比过期成本所占比例颇多。

⑶技术费用。在技术含量较高处(公路管理、机场、高空坐夜车等),技术费用在制造成本中占一定的比例。

⑷海关运输费用与进口外企,除进口关税外,运输 保险 费用和海关费用等,而 其它 在国内企业没有这比费用,这也是我们国企的优势所在。

2 我国汽车市场的存在问题

生产企业过散过多

由于经济建设和高速公路建设,致使诸多企业粉粉进入厢式车、罐式车、自卸车和专用半挂车等为主的,汽车低中价值产品专业车的存在。

产品接口失衡,发展不均匀

常用汽车货车、客车专用化程度提高,促进运输与作业质量的提高,我国虽然经过多年发展,虽有一部分生产规模,但汽车的重要部分,还是缺乏技术含量,需要转向与中性化、专用功能强。技术含量高的方向发展。

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缺乏自出开发能力

汽车是一种高技术产品,它从各领域的先进技术模块化,从而实现一定的特定功能,国外专用车产品基本上都采用汽车领域的相关先进技术,而过我汽车在产量上虽然有一定规模,但多数是低技术含量产品。

专用汽车市场的拓展受到一定限制

随着国内外各大厂家不断采用新的生产技术,推出新的品种,我国专用汽车企业面临着较大压力。

产品品种和规模方面,我国专用车生产品种与国外差距很大,产业技术水平方面和管理方面。企业包袱沉重,售后服务方面 ,我国更缺乏先进的管理制度;由于我国加入WTO后,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的国外专用汽车生产企业,提高其售后服务水平。但国外企业建立售后服务网络还需要一段时间,我国专用汽车行业必须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建立自己的售后服务网络,完善管理制度。

3 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使国内外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虽然国产汽车和外产汽车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也应该看到国产车的优势,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廉,原材料也相对便宜,使得我国汽车成本比国外汽车成本价格更加优惠,国外汽车进入汽车市场还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而我国占中国销售量80%以上的普通型汽车,适合中国的道路情况和消费水平。

建立专用车生产的新格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专用汽车企业必将经历一场联合重组的产业结构调整,重新合理配置我国专用车行业的内部人才、设备等资源,使过散过多的局面得以改善。

产品应向高技术、多品种方向发展

运用平台技术,可以大大缩短专用车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充分提高产品的性能价格比,同时也能极大地减小制造难度,缩短制造周期,减少设计开发及采购和制造成本,行业管理必须尽快与国际接轨。

专用车人才市场加强

在大力开展自营出口工作的同时,还要处理好自营与代理的关系,通过各种 渠道 打入国际市场,要注重培养一批懂得项目管理、能组织人员进行开发设计的项目开发管理人才。

专用汽车的定位

根据国民经济的续修,制造特定专用车产品,生产一些新结果、价格地域而定,比较特别的车辆,多在专业汽车上下功夫。

专用汽车厂要与主机厂形成相互合作的关系

由于专用车行业是依附在底盘制造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专用车又表现为批量小、品种多、科技含量高的特点,与主机厂有着密切的关系。

4 总结

最后我们得出结论,我国专用汽车虽然存在很多主要问题,从价格、产品品种和规模、产业技术水平、生产及管理、售后服务等方面,但由于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会有利推进国民汽车发展的道路,产品多样化、重型化、大功率、多轴化;轻量化;厢式化和城市专用汽车的轻型化趋势;高技术、高附加值发展趋势;人性化、安全性和节能环保趋势;合资合作、资产重组趋势;区域化的产业集中趋势。

提要中国汽车市场在经历两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回调期。本文研究表明,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汽车销量增长率将逐步趋稳,我国汽车市场将度过政策周期的影响,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关键词:汽车;需求;增长率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汽车普及率迅速增长,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市场和消费市场,2009年在全球市场一片低迷的情况下,更一举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然而,在经历了两年的高速增长后,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的表现却差强人意,前七个月中国汽车市场的回落与调整速度,大大超过市场此前的普遍预期。2011年1~7月份,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别完成1,万辆和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和,销量增长率不仅远低于2009年的和2010年的,甚至低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2008年的。

按照发达国家 经验 ,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汽车消费将出现快速增长期,但是中国汽车市场在出现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伴随着“大起大落”的现象,对于这一现象,至今仍没有较为系统的学术分析。王辉宇(2006)认为信息不完全导致的供需不平衡是汽车市场波动的根本原因,人们对市场需求概念模糊以及对内在因素相互转化的原理缺乏了解产生的“需求假象”是导致2002年市场“井喷”和2004年市场相对低迷的根本原因。王福民(2009)引入“扩张系数K”(K=汽车产量增长率/GDP增长率)的概念研究汽车市场的波动规律,他认为在2010年前后中国汽车市场进入“第6次波动的扩张期”。钱振为(2009)研究了1998年经济危机发生后5年内美国、日本、韩国、泰国、阿根廷、印尼6国汽车产量数据,发现经济危机对不同成熟程度的市场影响不同,处于轿车消费高速增长阶段的国家,经济危机对汽车产业的打击尤为严重。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政策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影响。

二、2008年以后的中国汽车市场

受次贷危机的影响,2007年下半年中国汽车销量增长率开始出现小幅下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时,销量增长率开始出现急速下滑,从2008年8月份开始出现负增长,此轮下滑幅度较大、持续时间较短,并在2008年年底跌落至谷底,如图1所示。(图1)2009年初,在燃油税改革、以下车辆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及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刺激下,市场出现“V”型反转,并在2009年12月份达到反弹顶点,同比增长率超过90%。

2010年各项消费利好政策继续执行,汽车下乡及以旧换新政策继续执行,以下车辆购置税按征收,有力地保障了市场的持续增长。虽然2009年较大的市场基数使得同比增长率有所下滑,但仍实现了的同比增长。此轮增长收获最大的是自主品牌的发展,销量的增长促就了车企的网络扩张速度,更多网点被布局到二、三线城市,而这些地区的汽车消费刚刚启动。在二、三级市场的车市里,自主品牌销售占据了大多数,使得自主品牌销量能够占据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但是,密集的政策出台也打乱了汽车产业发展的正常规律,使得消费能力提前释放,汽车保有量的急速增长使各方面缺乏必要的应对准备,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日趋严重。而自主品牌过去重视产能的扩张,相对忽视了质量、服务方面的品牌建设,随着刺激政策的退出,被高速增长掩盖的潜在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从2010年12月份开始,销量增长率开始逐步下滑,2011年7月份销量同比增长仅为。

三、汽车市场未来发展走势分析

2009年开始实施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不到三年,原来的鼓励政策已逐渐退出完毕,新的限制政策不断出台,为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北京于2011年年初实施了购车摇号政策,对汽车市场的冲击最大,这点在2011年上半年汽车销量走势中可以看出。从短期看,政策退出后,市场出现波动和下降是必然,长期的刺激政策不具有持续性;从长期看,2000年我国汽车销量仅为208万辆,2010年已经达到1,806万辆,年平均增长率为,而我国人均GDP的快速增长才是推动汽车市场特别是轿车市场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

本文利用2006~2011年的销量增长率时间序列,通过ARIMA模型预测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销量增长率走势如图2所示。(图2)从图2中可以看出,从2011年8月开始我国汽车市场将逐渐呈现回升态势,并在2012年7月达到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我国汽车市场将渡过政策周期的影响,步入稳健增长期,2011年全年销量增长率将维持在5%左右,2012年有望实现10%左右的增长。(图2)

四、总结及建议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全球经济增长的大幅放缓,拥有庞大需求潜力的我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巨头争夺的焦点,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汽车工业若想在未来的汽车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仅仅依靠低水平下的扩产增长是不够的。从2011年上半年汽车市场的表现可以看出,当市场下滑时,品牌影响力较弱的自主车企最易受到冲击,而过去两年汽车行业的爆发式增长误导很多企业的投资热情,潜在的产能过剩将可能造成更大的影响。但是,自主品牌的发展依然拥有较大的发展机会,2010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庞大的汽车消费需求在较长的时间内仍将继续存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自主品牌更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 措施 应对。

首先,加强品牌建设。自主品牌在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中,更多的将注意力集中在销售层面,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售后服务的同步发展,在快速扩张的二、三级市场这一现象更加突出。维修保养资源匮乏、配件市场鱼龙混杂、技工水平参差不齐将严重影响消费者的信心。

其次,加大新能源汽车投入。汽车消耗了我国85%的汽油和20%的柴油,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超过50%,庞大的能源需求日渐难以为继,新能源汽车是今后汽车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再次,加快汽车金融公司建设。汽车金融服务体系对于促进企业资金效率的提高,实现企业业务创新和增加利润来源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水平还较低,还存在经营模式较为单一、高端人才缺乏、融资渠道单一等不足。随着车主年轻化趋势的发展,汽车金融作为新的消费方式,更容易得到青睐,为此需要得到自主品牌企业更多的关注。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辉宇.中国汽车市场波动现象解析[J].山西 财经 大学学报,.

[2]王福民.中国车市波动规律与第6次扩张期研究[J].上海汽车,.

[3]钱振为.汽车产业与经济危机[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汽车市场分析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汽车市场营销论文

2. 2016年汽车市场分析

3. 汽车市场营销论文

4. 2016汽车市场分析

5. 关于汽车市场营销的论文

6. 微型车市场现状及发展分析论文

7. 奔驰汽车市场分析

[编辑本段]图书信息书 名: 汽车市场营销作 者:王琪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2-1ISBN: 9787111258278开本: 16开定价: 元[编辑本段]内容简介本书从介绍汽车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出发,紧密结合中国及世界汽车市场现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汽车营销基础、汽车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汽车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汽车市场调研与预测、汽车消费市场与消费者行为分析、汽车产品策略、汽车价格策略、汽车分销策略、汽车促销策略、汽车营销实务、二手车与汽车零配件营销业务以及国际汽车市场营销等汽车市场营销方面的内容。全书共分十二章,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较为系统、全面地掌握汽车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内容。本书在最后还附有精选的汽车营销案例以供学习者加深相关知识的运用和理解。本书既可以作为普通高等院校交通运输及汽车服务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的教材使用,也可供汽车市场营销从业人员参考阅读。[编辑本段]图书目录前言第一章 汽车营销基础第一节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节 经营与销售第三节 汽车市场第四节 汽车市场营销第五节 营销因素与市场营销组合复习思考题第二章 汽车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第一节 汽车市场营销环境概述第二节 汽车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分析第三节 汽车市场营销微观环境分析第四节 我国汽车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五节 人世对我国汽车市场营销环境的影响复习思考题第三章 汽车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第一节 汽车企业战略规划第二节 汽车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第三节 汽车市场营销计划复习思考题第四章 汽车市场调研与预测第一节 汽车市场营销信息系统第二节 汽车市场调研第三节 汽车市场预测复习思考题第五章 汽车消费市场与消费者行为分析第一节 汽车消费市场分析第二节 汽车消费者购买模式分析第三节 私人汽车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第四节 组织购车用户购买行为分析复习思考题第六章 汽车产品策略第一节 汽车产品及组合第二节 汽车产品的寿命周期及应用策略第三节 汽车品牌与商标策略复习思考题第七章 汽车价格策略第一节 汽车价格概述第二节 汽车产品定价方法第三节 汽车产品定价策略复习思考题第八章 汽车分销策略第一节 汽车销售渠道第二节 汽车分销渠道中的中间商第三节 汽车营销模式复习思考题第九章 汽车促销策略第一节 汽车促销与促销组合第二节 汽车人员促销第三节 汽车广告促销第四节 汽车公共关系促销第五节 汽车营业推广促销复习思考题第十章 汽车营销实务第一节 汽车营销及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第二节 4S店汽车营销模式第三节 汽车销售的基本法则和技巧复习思考题第十一章 二手车与汽车零配件营销业务第一节 二手车的鉴定与评估第二节 二手车营销业务第三节 汽车零配件营销复习思考题第十二章 国际汽车市场营销第一节 国际汽车市场的特点第二节 国际汽车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第三节 国际汽车市场营销方式第四节 国际汽车市场营销策略复习思考题附录 汽车营销案例案例一:奇瑞促销——为汽车“黑马”插上腾飞的翅膀案例二:上海大众帕萨特的定价策略案例三:广州本田的汽车专卖店销售模式案例四:上海通用的客户关系管理(cRM)的实施案例五:北京现代的促销策略案例六:奔驰营销的成功之路案例七:汽车“定制式”营销模式案例八:别克汽车的中国成功之路案例九:卡玛斯汽车销售新渠道的推出案例十:丰田汽车进入美国汽车市场的营销策略参考文献参考资料:图书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汽车产量逐年增加,2006年已达720万辆。我国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车型也越来越复杂。尤其是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一些新技术、新材料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后,给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增加了一定难度。本篇论文重点讨论轿车离合器的故障分析及维修方法。离合器是手动变速汽车必备的一个重要总成。没有离合器手动挡汽车将无法起步,并且难以实现挡位变换。在汽车使用中,离合器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直接影响汽车的正常运行。现在汽车迅速进入家庭,汽车私有化程度提高,所以汽车故障将会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分析研究离合器故障现象、原因、探索离合器故障的排除方法和离合器的维修工艺,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本文重点通过北京现代轿车离合器故障的探讨,正确认识离合器故障,更好的使用和维护离合器。2离合器概述在汽车上,离合器是手动汽车和电控换档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汽车传动系中的一个重要总成,是保证这样汽车能够起步和换档的一个必备的独立部件。离合器的功用及发展概况离合器的功用离合器安装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用来分离或接合前后两者之间动力联系。其功用是:1)使汽车平稳起步;2)中断给传动系的动力,配合换挡3)防止传动系过载离合器的发展概况现今所用的盘片式离合器的先驱的多片盘式离合器,它是直到1925年以后才出现的。多片离合器最主要的优点是,在汽车起步时离合器的接合比较平顺,无冲击。20世纪20年代末,直到进入30年代时,只有工程车辆、赛车和大功率的轿车上使用多片离合器。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技术上的改进使人们逐渐趋向与首选单片干式摩擦离合器,因为它具有从动部件转动惯量小、散热性好、结构简单、调整方便、尺寸紧凑、分离彻底等优点,而且在结构上采取一定措施,已能做到接合平顺,因此现在广泛用于大、中、小各类车型中。如今单片干式摩擦离合器在结构设计方面相当完善。采用具有轴向弹性的从动盘,提高了离合器接合时的平顺性。离合器从动盘总成中装有扭转减振器,防止了传动系统的扭转共振,减小了传动系噪声和动载荷,随着人们对汽车舒适性要求的提高,离合器已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断改进,乘用车上愈来愈多地采用具有双质量飞轮的扭转减振器,能更有效地降低传动系的噪声。离合器工作原理种类以及要求离合器的种类汽车离合器有摩擦式离合器、液力偶合器、电磁离合器等几种。液力偶合器靠工作液(油液)传递转矩,外壳与泵轮连为一体,是主动件;涡轮与泵轮相对,是从动件。当泵轮转速较低时,涡轮不能被带动,主动件与从动件之间处于分离状态;随着泵轮转速的提高,涡轮被带动,主动件与从动件之间处于接合状态。电磁离合器靠线圈的通断电来控制离合器的接合与分离。如在主动与从动件之间放置磁粉,则可以加强两者之间的接合力,这样的离合器称为磁粉式电磁离合器。目前,与手动变速器相配合的绝大多数离合器为干式摩擦式离合器,按其从动盘的数目,又分为单盘式、双盘式和多盘式等几种。摩擦式离合器又分为湿式和干式两种。离合器的工作原理离合器工作原理离合器的工作原理:离合器的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借接触面间的摩擦作用,或是用液体作为传动介质(液力偶合器),或是用磁力传动(电磁离合器)来传递转矩,使两者之间可以暂时分离,又可逐渐接合,在传动过程中又允许两部分相互转动。目前在汽车上广泛采用的是用弹簧压紧的摩擦离合器(简称为摩擦离合器)。摩擦式离合器工作原理:发动机飞轮是离合器的主动件。带有摩擦片的从动盘和从动盘毂借滑动花键与从动轴(变速器主动轴)相连。压紧弹簧将从动盘压紧在飞轮端面上。发动机转矩即靠飞轮与从动盘接触面之间的摩擦作用而传到从动盘,再由此经过从动轴和传动系统中一系列部件驱动车轮。弹簧的压紧力越大,则离合器所能传递的转矩也越大。摩擦离合器应满足的基本要求(1)保证能传递发动机发出的最大转矩,并且还有一定的传递转矩余力。(2)能作到分离时,彻底分离,接合时柔和,并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3)从动部分的转动惯量尽量小一些。这样,在分离离合器换档时,与变速器输入轴相连部分的转速就比较容易变化,从而减轻齿轮间冲击。

汽车国内外定价机制研究论文

这个我自己觉得是最完美的。非常符合你的需求1!!!〔参考文献〕〔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年鉴》(2002)。〔2〕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世界汽车技术发展报告》(2002)。〔3〕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编:《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2),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4〕赵英:《中国汽车的发展趋势和产业政策趋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领导参阅》,2002年第35期。以下为内容!!!你要多给点分啊!!!===============================一、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态势1 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规模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全年累计生产汽车32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8%;销售汽车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其中轿车产销均突破百万辆,分别达109万辆和万辆,比2001年分别增长55%和56%.商用汽车的增长也很可观。汽车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完成工业增加值1515亿元,同比增长;完成销售收入6465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利润总额431亿元,同比增长.汽车消费成为拉动2002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从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量看,已经居于世界第5位,2004年可能进入第4位。其中,轿车产量居于世界第8位。但是也要看到,世界第5位的生产规模与世界第1和第2位相差甚远。2001年居于世界第1位的美国汽车产量为1142万辆,居世界第2位的日本汽车产量为977万辆。需要指出的是,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量中以CKD 、SKD 方式组装的汽车在增加。2 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与企业规模世界汽车工业体系已形成了所谓“6+3”的格局。即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大众、丰田、雷诺、本田、宝马、雪铁龙等几大集团进行全球化生产。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仍然是分散的。具有法人地位的汽车生产厂有120余家。从控股关系来说,虽然有几十家汽车厂已经分别进入了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汽车集团,但从整体上看,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还是比较分散的。2002年,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汽车集团生产集中度为57%,比2001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中国轿车销量前3位的企业分别是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它们的销量占总销量的,比2001年前3名的市场份额下降了5个百分点。就单个企业规模而言,中国汽车工业的前4名一汽、东风、上汽、长安汽车集团生产能力在30万—60万辆之间,规模经济效益开始显现。尽管如此,与世界级的汽车生产企业相比较,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小,在世界大汽车公司中排名较后的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的生产能力为250万辆。就亚洲而言,中国也缺乏有影响力的汽车企业。就某些车型而言,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又是相当大的。例如,一汽、东风集团的中、重型卡车,生产能力和规模在世界上居于前列。2002年一汽集团的中、重型卡车销售量突破20万辆居世界第1位。一汽解放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和发展改造,形成世界卡车生产基地。中国的大客车、“皮卡”车、微型车的生产规模在世界上也是比较大的。中国的大汽车公司专业化程度与国际大汽车公司相比仍然较低。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仍然主要是围绕某一集团发展的,规模较小,尚未形成面向全行业甚至国际市场的大汽车零部件生产集团。2002年这一情况有了较大变化。中国主要汽车公司开始按照车型组织专业化的汽车公司,例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以原第一汽车制造厂主体专业厂为基础组建了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中、重型载重车的生产、销售,资产总额191亿元。中国的大汽车公司开始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独立出去,发展成为面向全行业的企业。例如,东风汽车公司把车桥厂独立出来,成立了东风车桥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车桥生产。3 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中国汽车工业的商用汽车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水平和经验,与世界先进水平有5—10年的差距。在产品系列化基础上,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已经可以做到每年都推出大量的新产品。以东风汽车公司为例,从2000年到2001年完成了新产品申报1215个。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已经能够进行某些轿车车身的开发设计,但尚不具有成熟的、较高水平的整体轿车开发能力。中国主要轿车生产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主要承担的是把跨国公司的车型本土化的工作,对某些产品具有了一定的升级改进能力,并且参加了某些联合设计。由于没有完整的轿车自主开发能力,中国的主要轿车产品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在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在某些中低附加值产品方面具有相当的开发能力;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大。许多关键零部件仅仅是外国产品的仿制。以汽车发动机为例,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的最先进发动机排放只能达到欧2标准,而发达国家则已经是欧4标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批量生产的发动机只相当于国际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2001年中国进口的各类汽车发动机为246087台,大大超过了汽车进口数量。需要指出的是,在决定21世纪国际汽车工业竞争的核心技术———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制方面,从政府支持的研究开发角度看,中国汽车工业几乎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处于同一水平上。如果能够把握好产业化层面的竞争路径,中国汽车工业可能在发动机研制方面实现跨越。4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市场运作能力随着中国加入WTO ,各个企业都加大了促销力度。2001年整个汽车行业的销售费用增速高出销售收入,增长近20个百分点。中国汽车企业在销售维修体系方面的建设也在加速。中国的大汽车生产企业已经在全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销售系统。尽管如此,与国际大汽车公司相比,中国汽车企业的销售服务仍然是比较落后的。国际上围绕汽车销售发展起来的信贷、金融、保险、租赁已经相当完善,发达国家大汽车集团都具有相当强的这方面的实力,而中国汽车企业在这些方面才刚起步。到目前为止,汽车的分销、售后服务,包括维修、汽车市场、汽车租赁、销售等方面手段比较单一,汽车分期付款也就是融资性的销售手段还没有完全开展起来。国内许多品牌汽车的产销与售后服务是脱节的。部分厂家与其经销商的关系不是利益共同体的关系,而是基本上把市场风险转嫁给了经销商,经销商主要收益靠厂家按销量给予的年终返利、奖励及新车销售的装饰、美容、保险等相应服务。中国的汽车经销商往往只注重销售网点和营业厅的建设,对于维修服务投入相应较少。代理商经销网点功能更为单一,许多汽车生产企业不得不重新构筑另一套维修站、维修配件交易网。经销商销车功能与维修服务功能分离,直接影响汽车生产企业扩大市场占有份额。5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制造能力从生产规模上来说,中国汽车生产企业逐步逼近国际汽车工业企业的最低经济规模。但是劳动生产率仍然较低。2002年东风汽车公司的劳动生产率为人均3辆,而1993年世界主要汽车公司人均产量:克莱斯勒辆、福特辆、通用辆、丰田辆。较低的生产率,在很多领域抵消了中国汽车工业低廉劳动力的优势。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引进车型国产化的努力迅速提高。相当一批引进车型在刚推向市场时,国产化率达40%左右。20世纪80年代一个引进车型国产化率从40%到80%,需7—8年,现在只需3—4年。中国汽车工业企业零部件配套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在中低附加值汽车零部件制造方面由于民营企业进入较多,对市场反应能力也在迅速增强。由于中国汽车工业企业与国际大汽车公司进行了全面的合资,在主要汽车生产厂,主要生产制造环节的工艺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相当多的合资企业生产线装备是按照跨国公司生产标准引进的。有些企业还引进了柔性焊接生产线。由于合资企业要按照跨国公司要求组织生产,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因此中国汽车企业在保证产品水平、质量的关键设备、工艺、管理制度等方面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6 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新产品投入市场速度加快,对产品的排放要求日益严格。北京市已经实行欧2排放标准,国家也对排放达到欧2标准的轿车、越野车和小客车减征30%的消费税。由于政府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对汽车产品技术要求提高,使中国汽车市场上汽车产品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跨国公司拿到中国的产品,要落后于国际市场2—3代,现在则要拿出与国际市场同步推出的产品。中国汽车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主要表现在轿车领域。中国民营企业正在加速进入轿车工业。跨国公司在2002年大规模进入中国轿车工业,跨国公司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二、中国汽车工业全面融入国际汽车工业体系1 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大举进入中国2002年随着中国政府落实加入WTO 的有关承诺,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加速进入中国。一汽与丰田、马自达公司联手;东风与日产全面合作,提升了与PSA 的合作层次。韩国现代汽车公司与北京汽车控股公司合资。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初始投资规模都比较大。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和起亚汽车公司分别计划在2005年和2006年向合资企业投资亿美元和3亿美元。目前,世界汽车工业前15名轿车生产商已全部在中国找到了合作伙伴。已经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都在原有规模上扩大了投资,增加产量。广州本田预计其2004年生产能力将翻两番达24万辆,而日产汽车和东风汽车的合资企业也将于2006年将产量提高到55万辆。本田和丰田公司都把占领中国汽车市场10%的份额作为其战略目标。主机厂进入中国的同时,跨国公司集团内的汽车零部件厂也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世界上绝大部分著名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已经通过独资、合资等方式进入了中国。丰田、大众、通用等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拥有几十家至上百家汽车零部件厂。随着本田公司进入中国,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也在广州成立,年产发动机12万—24万台。跨国公司加速进入中国汽车工业,使中国汽车工业重组不断加速。2002年,发生了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企业重组,天津汽车公司并入一汽,使丰田与一汽携手。东风与日产成立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以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集团分别携手2—3家跨国公司组成的大集团,初步形成中国汽车工业新的“3+9”的产业格局。即一汽、东风、上汽3大集团加上广州本田、重庆长安、安徽奇瑞、沈阳华晨、南京菲亚特、浙江吉利、哈飞、昌河和江铃汽车9个独立骨干轿车企业。在“3+9”中,一汽、东风、上汽3大汽车集团的产量约占全国汽车产量的50%,另外9个独立生产商的汽车产量合计约占全国的40%.“3+9”的汽车产量已占到全国的90%.以跨国公司和国内大集团为主,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的兼并重组,将在21世纪初使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趋于合理。2 中国汽车工业与国际汽车工业的融合不断深化(1)在合资较少的载重车制造领域,中国汽车企业开始全面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2002年,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合资成立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包括日产全系列乘用车和东风的重、中、轻型卡车及客车;东风集团与日产的全面合作,为其载重汽车产品高水平、高速度发展创造了条件;上海汽车公司与通用、日产合资生产重型卡车。(2)外国企业开始进入汽车制造装备、销售、维修服务、咨询、研究开发等领域。东风与日本大阪机工株式会社合作生产系列适应高速、高性能生产的卧式加工中心,可以满足中国汽车工业大批量零部件柔性加工的需要。加入WTO 前,中国汽车企业的销售渠道是不对进口汽车开放的。加入WTO 后,出现了合资的汽车销售企业。为企业进行战略咨询的外国公司也进入了中国汽车工业。政府有关部门即将推出《汽车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国内主要汽车生产厂商和福特、大众、通用等国际巨头都已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成立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申请,汽车金融开放已进入倒计时。2002年,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一般都承诺或者已经开始在合资企业中建立研究开发中心。3 中国汽车企业在跨国公司全球体系中的地位发生变化(1)开始成为跨国公司的区域性制造中心。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占领中国汽车市场。21世纪初,跨国公司开始把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部署中的区域性制造中心。其典型代表是,本田公司、东风汽车公司、广州汽车集团合资在广州设立了本田专门向亚洲、欧洲出口产品的加工生产基地,产品100%出口。上海通用已经开始大量向菲律宾出口别克GL8,向加拿大出口发动机,这是中国第一次向发达国家出口大排量的汽油发动机。中国作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制造基地,初露端倪。跨国公司在中国生产汽车并出口销售到其他国家地区,促使中国汽车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汽车零部件以较大规模进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汽车零部件全球化采购早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潮流。跨国公司通过零部件全球化采购,降低成本,减少风险,降低技术开发投入规模。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生产的汽车零部件正在加速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体系。例如,福特公司2002年4月在上海建立了采购中心,2003年有望在中国采购10亿美元的零部件,用于福特在欧洲和北美的市场。在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汽车公司的合作中,日产承诺将上海、十堰、襄樊等地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纳入其全球采购体系。(2)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全球扩张的战略重点。越来越多的汽车工业跨国公司把地区总部设在中国,标志着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高。2002年根据沃尔沃公司的全球战略,欧洲、北美、亚洲是其3大战略重点。沃尔沃公司决定其亚洲地区总部设在中国,意味着沃尔沃公司在亚洲立足于中国发展。2002年12月18日,德尔福、霍尼韦尔等8家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通过了上海市外经委和外资委的认定,获得了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的认定书。跨国公司在2002年纷纷宣布了他们在中国的战略目标。丰田、本田公司把占领10%的中国市场作为其战略目标。日产计划2004年在中国销售30万辆汽车。大众和通用则把中国市场作为他们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力图保持已经具有的优势。比较晚进入中国市场的马自达公司也宣布,中国是其“新千年计划的重要部分”。(3)中国汽车企业开始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围优化资源配置。中国汽车企业利用国际汽车工业体系中的专业设计公司,为自己开发新产品。例如,上海汇众汽车有限公司与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合作,聘请10多位汽车专家,并且吸纳国内来自各大汽车厂的研究开发人才,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载货车。长安汽车公司与意大利一家著名汽车设计商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PV 新车型。民营汽车生产企业吉利集团请意大利汽车项目集团、大宇国际株式会社帮助设计一系列轿车新产品。中国汽车企业也开始进行全球采购。例如,上海汽车集团建立了所属企业共用件联合采购制,组织企业按照统一品质规范,参与全球零部件采购。陕西汽车厂通过全球采购,以性能优良的发动机装备新车型,使其重型车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成为有竞争力的产品。中国汽车企业不仅在整车开发方面利用国际资源,在汽车零部件开发方面更是如此。2001年,民营企业浙江万向集团在国外成功收购了美国上市公司UAI 公司,开创了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使该集团获得了海外市场运作和技术开发的能力。一汽汽车研究所与德国FEV公司合作开发CA6DE 系列柴油机,使中国汽车工业柴油机有了新突破。(4)中国低廉的技术人力资本开始得到利用。跨国公司进入中国,除了占领中国市场之外,利用中国低廉的劳动力,重组自己的竞争优势也是重要原因。但是,20世纪跨国公司主要着眼于利用中国生产线上的劳动力,21世纪,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开始利用技术人才为自己进行产品开发。通用汽车公司不仅利用与上汽合建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为上海通用服务,同时也给通用北美部分提供技术服务。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母公司的某些技术开发项目拿到中国来做。(5)合资方式发生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投资是单向的,即外国企业向中国汽车工业投资。2002年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开始向外国企业投资。上汽集团持股韩国大宇10%,开了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世界汽车资本市场的先河,标志着中国汽车企业开始积极主动地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上海通用作为一家合资企业以50%的股权重组烟台大宇,创造了国内汽车兼并的新模式。合资方式也由双方变成了多方。五菱、上汽集团、通用汽车公司共同组成了新的汽车公司;东风、广州、本田共同组成了本田的汽车出口基地。合资企业中有些实际上是外资占有控股地位。如“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公司占25%股份,江苏悦达汽车公司占25%股份,韩国起亚汽车公司占50%股份。目前,已形成了中国3大汽车公司分别与多家跨国公司合作的局面。 三、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及其融入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1 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1)根据中国汽车产品进出口计算中国汽车工业贸易竞争指数:2000年为,2001年为,2002年为.中国汽车工业仍然是一个基本上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从产业规模、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看,中国汽车工业也是一个整体上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在相当长时间内,中国汽车工业仍然是一个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产业。(2)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分工体系中,从整体看位于加工制造环节,尽管与单纯搞组装的国家相比,处于较高层次,但是仍然属于比较低的层次。(3)中国汽车工业有着巨大的、迅速发展的市场,低廉的劳动力,完整的、较强的制造业配套能力,较强的、较完备的技术开发体系,中国汽车工业可以在21世纪取得比较迅速的发展,规模、技术水平、竞争力都具有迅速提高的条件与可能。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对跨国公司有着较大的依赖,但由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具有种种有利条件,中国汽车工业有可能最终成为具有独立开发能力、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4)经过一段较高速度的增长,2010年前后,中国汽车工业可望成为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基地之一,其后逐步成为全球商用汽车的主要生产基地,成为面向发展中国家和某些发达国家的商用汽车、中低档轿车的主要供应者,成为全球汽车工业某些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中心。2 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发展趋势(1)中国汽车工业加速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随着跨国公司对中国汽车企业投资规模进一步的扩大,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企业进入跨国公司的系统之内,中国的大汽车企业也必将与跨国公司更加紧密地进行合作。跨国公司不仅在整车生产领域的兼并重组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中,也将起到重要作用。随着中国汽车企业销售体系的对外开放,跨国公司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高。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相互依存必将日益紧密。国外汽车厂商和中国汽车企业战略结盟的方式更趋灵活开放。中国汽车企业与跨国公司将长期全面合作,又全面竞争。(2)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开发世界市场和中国市场,分享利益。2002年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世界发展最迅速的新兴市场。到2010年中国轿车的需求年增长率将保持11%—13%的速度。随着中国逐步降低关税,汽车生产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轿车价格还会以较快速度降低,进入轿车消费领域的人会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将与中国合作伙伴分享中国汽车市场不断扩大带来的利益。中国汽车工业的零部件将更多地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系统,中国汽车工业将成为跨国公司某些整车产品的重要加工生产基地。跨国公司通过把生产制造转移到中国,获得成本优势,分散生产经营风险。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汽车分工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中国汽车工人的工资只相当于日本工人的1/10—1/15;在商用车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在某些劳动力密集的汽车零部件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在大批量生产的普及性轿车生产方面可望有一定竞争力;在技术开发方面也具有低成本的优势;对于中国的汽车市场,中国企业非常熟悉,跨国公司具有技术优势,具有全球生产、经销的优势。(3)中国汽车企业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将逐步提高。在汽车工业发展的资本、市场、劳动力、技术诸要素中,中国最需要的是技术,由于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之间存在着较大技术差距,因此向中国转移技术,不会对跨国公司形成威胁。作为跨国公司重要的生产环节,中国汽车工业实力的增强,可以使跨国公司更加有效地利用在中国获得的低廉劳动力,获得国际竞争力。随着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技术开发能力的逐步获得,跨国公司对中国技术人才的利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技术外溢效果,中国汽车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技术开发能力,中国汽车工业的繁荣吸引中国高技术产业的高级人才,中国汽车企业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会逐步提高。由跨国公司设计,中国企业生产的模式会逐步改变。一是转为中国企业参加设计(与跨国公司或者专业的外国汽车设计公司);二是以中国企业设计人员为主进行设计;三是跨国公司把某些设计开发工作委托给中国的设计人员,但是跨国公司掌握核心技术;四是中国汽车企业开发出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较高水平的产品。这一过程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如果中国汽车企业能够抓住汽车工业新技术革命的机遇,这一过程还可以大大缩短。总之,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开发设计能力将逐步提高,最终将形成整个汽车企业与跨国公司在研究开发方面的分工合作。四、政策建议1 加速出台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2002年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已经超过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目前,在轿车消费方面仍然存在着中间环节收费过多、过滥的情况。为了保持国民经济及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政府有必要尽快推出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地方在制定有关环境保护政策时,也要考虑到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状况,留有充分的余地,以免对汽车需求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2 在政府支持下对汽车工业重大共用技术项目进行攻关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生产制造能力超前于技术开发能力。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已经不是资金和市场,而是技术。中国汽车工业如果长期在技术上依赖跨国公司,就不可能改变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较低的地位。世界汽车工业目前正处于一场技术革命之中,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从技术上看,已经完成了主要的突破,目前主要是商业化、产业化的推进。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技术已经成熟,日本的丰田和本田公司都有新型混合动力轿车投放市场。燃料电池技术发展迅速。2002年1月,美国政府支持的《自由合作汽车研究计划》(FREEDOMCAR)出台,该计划目标是开发具有商业前景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及氢气供应基础设施,以极大地改善环境,目标是加快实现汽车燃料电池商品化。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应当对汽车工业面临的技术革命有充分的认识,及时地介入有关研究。中国政府应当针对汽车工业中共用的重大新技术项目、基础研究项目组织联合攻关,同时制定有关政策,促进新技术的产业化。3 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是中国汽车工业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但也是最有希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环节。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对于专业化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给予政策性扶植,鼓励外国大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兼并重组。4 运用WTO 有关机制保护中国汽车工业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业绩甚佳,汽车进口配额对中国汽车工业发挥了重要保护作用。随着进口关税进一步下调,配额不断增加,国内汽车贸易体系对外国公司的进一步开放,中国汽车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竞争形势。因此,仍然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保护政策。由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汽车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关税下调速度较快。因此,运用WTO 有关机制保护汽车工业,主要应着眼于汽车零部件工业,通过对关键性汽车零部件产业损害监测,及时对有关企业提供保护。 〔参考文献〕〔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年鉴》(2002)。〔2〕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世界汽车技术发展报告》(2002)。〔3〕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编:《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2),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4〕赵英:《中国汽车的发展趋势和产业政策趋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领导参阅》,2002年第35期。

求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及其前景论文一篇 在WTO架构下,中国汽车工业能否持续增长,取决于其国际竞争力的强弱。笔者认为,基于汽车工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呈现的新特征,应该把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作为制定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要着眼于中国汽车工业国家竞争优势的构筑。这是因为: 1、斯密指出,“┅┅分工的范围必然总是受到交换能力的限制,换言之,即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⑷在WTO架构下,中国汽车市场真正成为世界汽车市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然导致汽车工业及其相关产业之间的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化。一个汽车厂商甚至整个汽车工业都无法在一个自己可控制的区域内创造出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或产品组合。中国的汽车工业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必须依赖于政府、社会、相关行业及支持性行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才能生产出满足国际消费者偏好的拳头汽车产品组合。2、发达国家正在设置更高的汽车产品技术壁垒和环境壁垒,以占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并保护本国的市场。尽管发达国家的企业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某些技术,但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并不能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技术,如汽车新产品研发技术、关健系统总成制造技术等。于是,发展中国家在汽车市场竞争中将会长期处于不利地位。3、发达国家在实现汽车工业现代化之后,正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自己的汽车工业,使得他们的汽车工业日益信息化、知识化。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尚未实现汽车工业现代化,现在又面临着汽车工业信息化、知识化的挑战。单独依靠一个汽车厂商,不可能自主地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汽车工业,很难应对跨国垄断汽车集团的强有力挑战。二、构筑中国汽车工业国家竞争优势的路径依赖波特强调,“政府的政策其重要性不在于政策本身,而在于它对钻石体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⑸ 因此,政府应当通过改善汽车工业的“钻石体系”结构,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同时,汽车厂商作为汽车工业的微观基础,应当为国家竞争优势的构筑做出自己的贡献。(一)推动汽车工业制度良性变迁不少人强调技术创新对于汽车工业发展的强大作用。但是它是以制度不起作用、不存在交易费用为前提的。必须认识到,技术创新的绩效受一定的制度安排制约。诺斯指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增长的关键要素;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就在于发展了一种有效率的经济组织。”⑹因此,中国汽车工业国家竞争优势的构筑最终是由制度决定的。1、推动汽车工业宏观管理体制创新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汽车工业是为数不多的政府长期实行严格行政审批的领域。政府通过实行“目录制”来控制新汽车厂商准入、现有汽车厂商投融资以及汽车产品市场准入等微观市场行为。行政审批机制长期僭越市场机制,造成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缓慢且缺乏活力。目前国家经贸委已经用所谓“公告制”取代目录管理。然而,公告制的基础仍是目录管理,其本质并没有改变。应当加快推出汽车产品“型式认证”制度,尽可能地让汽车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复位。

面对国内汽车市场井喷背后的惊人利润所带来的巨大诱惑,也许越来越多的高级主管都在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对于希望进入国内汽车行业分一杯羹的企业来说,都需要莫大的勇气与足够的实力。汽车行业由于其固有的特点,投资风险以及投资壁垒可能远远超出以有的不确定条件下决策模型所能描述到的状况。单就汽车行业的进入壁垒而言,由于来自各方面力量的作用,使得该行业很多环节变得高不可攀。本文将针对进入中国汽车行业所存在的壁垒作出一个初步的分析: 在 策略大事迈克·波特的眼中,一个行业的新进入者的壁垒往往来自以下六个方面: 1.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这些领域要求新进入者必须以大规模生产的方式进入市场,否则将不得不面对成本劣势的现实。对于汽车行业而言,这一点体现的更为明确,由于汽车的巨额研发成本,所以当产品的产量不能达到一定的规模将难以摊消。同时汽车的规模经济还体现在管理与采购成本以及销售成本上。虽然对于国外汽车企业在华投资而言,规模经济这一因素可以被视为国外规模的一种延伸而被大大削弱,但如果没有一定的规模这种投资也必然是失败的:对于国内企业而言,规模经济的门槛将更加明显,尤其是那些曾经除了开车和坐车以外与汽车毫无瓜葛的企业。 2. 产品差异化(product differentiation):消费者对市场中原有品牌的认同会迫使新进入者不得不花费巨资来克服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虽然说中国是一个品牌文化并不发达的国家,因此在品牌忠诚度体现的并不明显,但对于汽车消费这样的高度参与的采购项目来说,品牌的重要性将体现的更加充分:根据慧聪国际多次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与品牌美誉度有关的同行介绍或者从众心理等因素都在购买者决策因素中名列前茅。而对于一个新进入者来说,这一块可能完全是一个空白,这一点只在那些在中国早已有了相当影响的国外品牌来说是一个例外。 3. 资金需求:当进入的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时,会对新进入者构成相当的障碍,尤其是在广告和研发等方面的有去无回投资,需要新进入者有足够的勇气。同时资金实力还会对顾客的信任、渠道的信心等方面构成很大的影响。对于汽车行业而言,本质上汽车业也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无论是研发、建厂还是购置生产线方面都存在着一般生产性行业所无法比拟的资金壁垒。从渠道信心方面看,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广告投入或者资金实力做后盾,渠道将很难搭建,更何况在国内轿车行业的品牌专卖制度下,要求经销商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在投资风险的压力下,投资汽车销售的经营者也必然会优先考虑那些实力更强的企业或品牌。 资金的壁垒体现在对新进入者的各个方面,如果企业对投资汽车行业没有破釜沉舟的信心,那么这笔投资很可能半途而废,但以目前国内企业的资金总量可能连汽车的门槛还没有摸到时,资金就已经蒸发掉了。目前国内很多家电行业,在家电整体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开始考虑或者已经进入了汽车领域,但这些企业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选择可能是一种性命相关的赌博。 4. 与规模无关的成本劣势:在波特的理论中,对这部分的描述运用了经验曲线(experience curve)的概念,它指的是原有企业通过经验的积累,劳动力学习曲线等方式所形成的新进入者所不具备的成本优势。同时构成与规模无关的成本劣势的因素还包括专利权、政府补贴以及由于通货膨胀或汇率变化所形成的设备初置价格上涨等情况。 经验曲线类似于学习曲线,对于这个行业的先进入者来说,他们在这个行业多年所积累下来的经验更有利于节约成本,而新进入者由于缺乏相应的熟练人才,虽然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但这种后发优势往往与那些老手比起来就幼稚的多了。对于汽车行业而言,中国虽然总体水平都不怎么样,但正是由于这样一种低水准,高成本的运作方式成就了中国汽车行业的整体文化,所以经验对于这些新加入者来说仍然存在一定的壁垒。 5. 获得经销渠道:新进入者除了需要将产品生产出来以外还必须构建通往消费者的渠道。在这方面新进入者往往存在一定劣势,比方说他们往往很难获得经销商的信任,而必须支付更昂贵的代价;进入超级市场的货架必须以打折、促销等方式才可能获得允许等情况。 对于汽车行业而言,销售渠道往往身兼数责,因此显得更为重要,毕竟目前的条件来看,所有的轿车企业都要自建渠道,这需要企业投入巨大的精力,况且在国内轿车新品牌与日俱增的今天,渠道资源将成为更为紧俏的资源之一。老品牌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渠道资源,而一旦汽车行业走过了这段高峰期的话,渠道将经历更惨烈的整合,那么新来者的渠道堡垒将更加高不可攀。 6. 政府政策:在很多国家政府往往构成了对某些行业的最大障碍,通过核发执照、原材料管制等方式为限制了资源的自由流动。在汽车方面,中国的国家管制更加明显,国内的政策对于本国民间资本向来带有歧视色彩,这一点反倒是在对待外资上更宽松一点。 超越迈克·波特的分析,我们会发现来自国内汽车行业的其他壁垒:首先由于国内汽车企业并没有自己的技术基础,因此在国内市场上他们最重要的竞争优势均来自于谁能拿到国外最先进的产品或者技术。而从国外企业来看,他们选择国内合作伙伴的标准往往也要考察该企业在国内汽车业的影响力,以及对政府审批的攻关能力,这样本身就构筑了对于非汽车行业投资人或企业的壁垒。其次由于进口车对国内采购的影响,尽管很多品牌并没有在华建厂,但已经构筑了对很多新进入者的壁垒,他们在国内的口碑已经足以支撑在华建厂所需要的条件,而这些实际上削弱了对其他品牌的需求。最后,国内企业本身的投机心理构成了对汽车行业的更糟糕的进入壁垒,汽车不是一般有钱的企业可以玩的转的领域,其投资期和回报周期也都相对较长,而国内大多数企业有存在投机性质的短期行为色彩过重的问题,这样的话,如果短期内看不到成果,国内企业投资的信心往往也会动摇,最终新进入者败在了自己手下。 对于有志于挤上汽车行业末班车的企业来说,选择合适的突破口以及合适的投资方式可能才是最关键的问题。在这里直接投资整车生产可能已经不再是明智之举,而国内零部件生产以及汽车相关服务领域目前并没有与整车市场同步启动,在这些领域中所潜藏的机会可能更适合于那些投资者,虽然他们并没有像春兰投资重型载货车那样风光。 入世后中国汽车业将呈十大趋势 9月3日,欧洲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在上海发布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分析预测"入世"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十大趋势。 这十大趋势是:一、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汽车工业首当其冲,受影响最大,但中国政府的"地方保护"仍然会发生作用。二、未来10年之内,中国将是全球轿车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私人购车将成为汽车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市场销量在2005年将达100万辆,2010年将达200万辆,其中增速最快的将是排量1-2升的私人用车。三、未来5年之内,中国汽车的生产能力仍然大大过剩,汽车行业的两极分化将随着竞争的深入而持续拉开,赢家通吃的故事将屡屡上演,但轿车市场的价格仍将比国外的同类产品高出一倍多。四、抢先进入中国市场的"先行者"在逐步形成高中低全系列产品的同时,还向市场销售和供应采购环节渗透。五、中外合资厂商5:5的股权结构将发生变化,10年后中国轿车市场将由3-4家全系列和1-2家针对细分市场的制造商主导。六、到2010年,经过大规模整合的中国零部件供应商的整体数量将减少70%。七、零部件市场前景远大,罗兰-贝格建议中国政府建立国家级的研发中心,整合零部件市场,提高零部件的核心竞争力。八、屈于市场压力、零部件市场的供求和价格将以每年8-10%的幅度下降,中资零部件供应商即将面临"雪上加霜"的局面。九、外资零部件供应商将立足于全球市场,从战略上进一步界定其在中国的业务发展,中国将成为全球零部件工业的生产基地。十、尽管90%的供应商对电子商务持消极态度,但未来3-5年内,电子商务在中国零部件供应商中的作用和地位将大大增强。 观察家们一致同意,汽车业是中国受未来加入WTO冲击最烈的行业之一。中美双方就中国加入WTO的协议为中国汽车业逐步开放留下了一个5--6年的缓冲期。不知道是因为觉得还有这五六年的缓冲期所以还可以继续悠闲一阵,还是因为焦虑压过了一切,至今未见国家权威部门公开出台中国汽车业的应对方略。 消费者清楚地选择了等待--实际利益的需求远远超过胸怀全局的理念。本来就不愿一味青睐国产轿车的公众盼只盼“缓冲期”尽快过去,物美价廉的进口车能早日驶入家中,要不然,就是国产车价格迅速降至国际水平。市场立刻感受到萧瑟。新千年开始后,汽车市场急剧滑坡。在一些被视为“晴雨表”的市场,轿车的销量减少了三成。中国汽车业的门尚未开,已经面临内部“价格逼宫”的窘境。 40年的襁褓期 中国的汽车业长期以来是一个受到政府高关税、进口限量审批的双重保护的产业。汽车整体平均税率38.8%,关键零部件最高税率50%,65个项目整车平均税率56%,其中,轿车80%至100%,甚至高于烟酒的税率。在非关税壁垒方面,汽车产品进口实行配额、许可证管理,约占国家配额产品目录的60%。在这种保护之下,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走了40年。如今汽车业年产值3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年产值2000亿元。据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测算,汽车厂一个工作机会,可以为上游原材料工业提供两个就业机会,为下游金融、服务、维修、交通等产业提供11个就业机会,可见其支柱性地位。但在另一方面,已过不惑之年的中国汽车工业仍身体孱弱,不得不寻求“幼稚工业”的身份,经过“缓冲期”方能直面开放。按照中美两国协议,中国加入WTO后,将于2005年1月1日取消配额和许可证管理等非关税保护措施。2006年7月1日起,轿车关税税率降至25%,零部件税率降至10%,轿车及相关零部件基期准入量为60亿美元,并以15%的增长率递增。据认为,中国汽车业获得5--6年的“缓冲期”,是13年来“入世”谈判中方最大的成果之一。即便如此,中国的汽车厂商嫌太短,消费者嫌太长。 比关税更可怕的 其实,降低汽车价格的关键不在关税。轿车的价格构成十分复杂,中国汽车价格的构成起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进口关税、各种费税、工厂的成本和利润。即使在今天,占轿车市场主体的引进车型只要达到规定的国产化要求,就享有25%至33%的低关税税率,与入关六年后的标准相近。而一些国产化达到百分之八九十的引进车型,如果仅从关税角度看,本来就不再有降价空间。据测算,现在一辆中档进口轿车虽然关税达80%到100%,但只占汽车销售价的29%,合资企业的产品关税所占整体价格的比例更低。因此,只要价格构成中其他各种税费居高不下,加入WTO之后的关税降低带动车价大幅度下调虽是美好的愿望,未必能够成为现实。从这个角度分析,应当认真分析加入WTO对于中国汽车价格的影响,有针对性地作出对策。一味煽起不计成本的“价格战”,并不是市场理性的回答。中国的汽车价格构成中各种税费比例之高,堪称世界之最。其中既有国家核定的合理税费,也有地方部门数以百计的乱收费乱摊派。 事实上,在WTO谈判中成为争议热点的进口轿车的高关税,比起国内税费反倒是小巫见大巫。目前,国内消费政策和不合理的收费是制约汽车购买,特别是私人汽车购买的主要因素。根据调查,中国居民中已经具备购买能力并有购车愿望的比例相当高,但是私人购买的轿车一年大约只有20万辆。各种权力部门把汽车消费当作一块“唐僧肉”,有的地方价外税费总额已经相当于整车购买价格,甚至超过车价的一倍以上。目前虽然政府正在整顿、清理这些收费,力求使购买时的税费负担在车价的30%左右,但是阻力之大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为汽车增加无端的税费可以有千万种理由,但根本原因是长期计划经济和官本位体制下形成的传统观念。多少年来,汽车在中国一直被视为一种奢侈品。就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利用发展汽车工业扩大人类时空半径、创造了惊人物质财富的同时,中国曾出现了长期限制汽车生产、封杀轿车消费的咄咄怪事。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千元级的家电产品之后,万元级的轿车自然成为消费热点,而10万元级的住房顺排其后,消费结构递次升级。中国由于跨过了汽车消费的台阶,结果万元级消费无热点,消费升级踏空。一方面造成内需的疲软,住房大量积压,通货紧缩;一方面造成城市中塔楼林立,交通拥堵,生存环境恶劣。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官方对于承认老百姓享有汽车文明的权力不那么情愿。直到今天,在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的热切鼓动中,中国汽车价格构成中仍然有3%到8%以限制消费为目的的消费税。因此,接受历史的教训,冲垮落后的观念,调整汽车的消费结构,清理各种价格内外的不合理收费,采取鼓励汽车消费的优惠政策,才是使汽车价格回落,扩大国产汽车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出路。 由于税费负担重,汽车价格扭曲,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能力过剩,中国汽车工业众多弊病缠身:一、投资分散,全国整车厂120家,年产超过万辆的12家,能力达到30万辆的只有3家;二、开发能力差,除了中型卡车外,不具备自主开发整车的条件和能力;三、生产成本高,好的轿车企业,出厂价格高于国际价格20%--50%。其中,1.6--2.0升的中级轿车高30%以上,3升的中高级轿车高40%以上;四,销售服务体系不完善,与发达国家根本无法相比。如果汽车业不能在有限的过渡期内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完成结构调整和重组,全军覆没决非危言耸听。 价格战:一个双输的策略 中国的汽车产业近年来尽管举步维艰,仍然奋力拼搏,几家轿车生产厂商1999年刚刚实现数量不多的赢利,但是降价空间有限。老百姓的持币观望,更让汽车企业预计到手的效益大减,本来准备用来技术改造,调整结构,开发产品,建立营销服务网络的预算大打折扣,迎战新千年的锐气和实力必然折杀不少。日前,国内10家轿车生产企业在上海集会,得出的共识是“不打价格战”。当然,随着生产批量的扩大,先进技术与管理的采用,中国汽车产品的价格必然会逐步合理回落。实际上,近4年来同类型国产轿车已经累计降价30%左右,今后降价的幅度还会继续加大。过去国内一些厂家为了降低价格扩大市场份额,或是牺牲消费者应该享有的优质的售后服务,或是“剜肉补疮”,降低产品标准。比如某种引进的吉普车为了降低价格,先是摘掉国内独一份的四轮驱动,然后是减配置,美其名曰经济型,但内在性能、配置、安全上都大打折扣。这种降格以求的行为已经引起成熟消费者的警觉,显然不可仿效。回避低水平的价格战,静下心自己设计自己的生路,恐怕才是中国汽车业的当务之急。 红旗模式:一种危险的选择 世界汽车产业并不是21世纪的夕阳产业,恰恰相反,汽车是网络时代最大的流动平台。以全球制造、全球采购、超精益生产方式、平台战略、当地化生产等为代表,全球化推动了世界汽车生产方式的变化。在技术制高点方面,各大公司正在争夺的是清洁燃料汽车和智能交通系统。21世纪汽车仍会是世界经济的支柱之一。目前世界汽车生产能力仍然呈上升趋势,控制市场主动权、抢占技术、规模制高点的竞争、兼并、重组日趋激烈。早在80年代初就有人预言,世界上最终将只存在数家大的汽车集团。1998年初,奔驰和克莱斯勒的合并震动了整个世界,紧接着又发生了宝马收购罗孚、大众兼并劳斯莱斯、福特收进沃尔沃轿车、雷诺同日产联手等重大兼并行动。业内人士几乎公认,在21世纪初,世界汽车工业将只剩下5到6家大公司,这些公司的产量规模都将在600万辆以上。1998年全球汽车生产能力达7000万辆,实际生产5000万辆,即使市场看好,销售也只能达到6000万辆,中国人均汽车保有量低,且有巨大潜在市场,因而吸引了国际上大的跨国汽车厂商竞相抢滩中国市场。那么,在将来的5到6家汽车集团格局中,中国汽车工业将以何种形态存在呢?有一种很权威的主张,是提倡像开发“红旗”轿车那样,追求“完全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的模式的。但更有诸多理性的声音在发问:“红旗模式”能使中国汽车业独占规模和技术的制高点吗?中国汽车业能成为世界第7大汽车集团吗?既然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有了宝贵的缓冲期,在走进2005年倒计时的时刻,如此巨大的战略性问题决不可以回避。 一个简单显而易见的事实却足以作出上面问题的注脚:今天,国际上新车型的开发--费用大,动辄数十亿美元;周期快,已快得不到三五年。以全国轿车总产量不足国外大公司一个车型的年产量,光是开发费用的分摊,就必然使中国的轿车的价格达到“天价”。国际竞争力无从谈起。应该说,中国汽车工业实际已经开始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开放取得的成果,人们已经说了很多;然而,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跨国公司也在把中国纳入自己的发展战略。以大众公司为例,在欧洲、北美、南美、亚洲其战略布局是早就规划好的,中国只是其中一块战略要地。大众公司的车型已经占领中国轿车市场的60%,为在今后保持这一成果,大众在未来5年里预备向中国再投135亿元人民币;增加生产品种,除高、中档车外,还将在中国生产经济型轿车。中国汽车业正视这类事实,主动搭上国际大集团的“顺风车”不失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何况这辆“顺风车”,正是20年来巨额投入和市场出让换来的机会。一汽大众是中国一汽和德国大众共同经营的一个企业,合资公司的5气门发动机,生产纲领是27万台,将由大众在世界范围内安排配套,向大众公司返销发动机。这已经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出口创汇,而是实实在在地参与了全球化。 从这个例子看,中国汽车工业是能够参与全球化的,而且大有可为。问题倒是上海和一汽两家与大众公司合资的中国企业有没有继续各自为战的必要与可能。 在“生存还是死亡”的险恶的抉择面前,低层次价格战的烟火恐怕不是低层次的围观者能够煽呼起来的。不然到头来,吃亏的还是渴望享受轿车文明的中国消费者

题目: 新款车上市的营销策略摘要当今市场竞争环境更加激烈,而目前新车型推出较快,又找不到一种好的营销方案,使得很多推销员在面对新车上市问题上很头疼。所以有一套好的新车营销策略,是新车上市最重要的前提。而运用现代的市场营销理念来指导汽车生产与汽车营销的企业是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唯一法宝。本文通过大量的在网上、书籍上搜集资料,整理出了当今社会对新车营销一套比较有效的营销方案,也查找了一些现行营销策略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相应了改进建议过去几年中国汽车市场环境处于爆发的阶段,加之有价格优势又具备独特的服务,使得一些车已经在市场站的很稳,然而,在消费税调整之后,一些车不仅失去了价格优势,同时盲目扩张服务品牌的效应也在流失。所以我们必须总结出一套顺应时代的营销策略关键词:营销 新车 市场 策略 方案第一章绪论课题研究背景对于众多跨国汽车制造商而言,中国市场既让他们梦寐以求,又让他们水土不服。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国市场也给他们带了与众不同的挑战。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相信多数合资汽车会高歌"本地化开发"的基调,越来越多欧美在华合资汽车已被披上本地化开发的面纱。这显然"在表面上"符合国家强调自主立国的政策精神。但汽车营销面临诸多困局的夹攻,严重阻滞了市场的发展。因此制造商们为了挽回一点局面,新车上市定价的怪圈游戏不断上演着。对商家而言,新的一年如何重新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以稳定而合理的价格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以独特的眼光制定一套完美的销售方案,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内新车上市所采用的营销策略以及市场销量纵观目前市场上的新车上市宣传活动,一般都是采取新闻发布会的方式,就是邀请全国的媒体,在一起见证该款车型的上市活动。然后通过媒体的宣传,将该款车型的上市信息传递给目标受众。我国汽车市场主要是由生产资料市场,消费品市场及服务市场构成的商品市场流通体系。其主要特征有:1、政策性强 2、技术新高 3、需用资金多 4、商品车维护复杂 5、汽车经营风险大我国汽车市场主要是由生产资料市场,消费品市场及服务市场构成的商品市场流通体系。其主要特征有:1、政策性强 2、技术新高 3、需用资金多 4、商品车维护复杂 5、汽车经营风险大2010年上市车型在2011年上半年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国际金融危机双重影响,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增幅明显放缓。2010年,我国汽车销量938万辆,增长,为近10年来最低增速。2011年上半年,由于国家一些好政策的促进作用,国内汽车市场销量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在经过了上半年连续4个月单月产销超百万辆之后,我国汽车上半年的产销量分别为万辆和万辆,同比分别增长和,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据中汽协预测2011年国内车市销量将达1100万辆,整个保有量达到7000万。近几年我国汽车销售走势如图1:图一 04年-09年汽车月度销售走势新车销售所遇到的阻碍没有完整的供应链条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概念,是目前中国汽车营销体系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汽车市场假冒伪劣行为屡禁不止,消费者一些基本权益得不到保护的根本原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汽车已进入越来越多的百姓家庭,成为普通人出行的代步工具。然而,与冰箱、彩电等任何一样大件商品进入家庭的初期相同,消费者关于汽车的投诉与日俱增,成为新的投诉热点。汽车投诉的大幅上升固然与百姓购车热有关,但它更反映出汽车消费整体环境不良,在许多方面,汽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正受到侵害。而及时总结、分析汽车投诉情况并向有关部门、单位积极反馈,将不仅有助于我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还将对完善汽车消费法律法规、维护汽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起到促进作用。近几年,经济的发展让越来越多逐渐富裕起来的普通百姓,过上了车来车往的生活。就在汽车开始进入家庭的同时,有关汽车的消费者投诉不断出现,从一年几件、十几件、几十件到上百件、几百件……各地消费者组织受理的汽车投诉数量在快速增加,成为新的投诉热点。,从一些市场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下面的10个问题困扰着购车消费者。 其中质量问题居首位,其后的还有销售环节弄虚作假 、合同违约进口车多 、价格陷阱防不胜防 、贷款购车纠纷突出 、举证鉴定难上加难、保修期内服务欠佳 、维修市场鱼龙混杂 、退车不易退费更难 、三包召回呼唤实施国内新车销售存在的弊端2006年汽车投诉统计,汽车投诉案件达7761件,同比增长,排名增长速度第三位。而在汽车产品投诉中,汽车质量问题成为汽车投诉的重点,占5276件,接近汽车投诉总量的7成。在315投诉网等网站所做的汽车投诉调查也显示,12万元以下车型投诉比例占调查总量的77%,经济型车和合资品牌车逐渐成为投诉重点。由次可以看出新车质量是新车销售的一大弊端,专家指出:各种新车频频上市,但大范围、高速度的车型更新和扩产也让部分车型在质量上埋下问题隐患。目前服务领域内的一些弊端主要是法律法规不配套导致的,目前只能依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条款对汽车类产品消费进行判定,本文研究内容本文以提高汽车市场销售竞争力为目的,对现行营销政策加以系统的分析,查阅的大量的资料,获得很多重要的信息,并作了一下分析研究:一、对现行新车上市营销策略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的策略。二、对新车上市的销量做了大量调查,就如何提高新车产量找出解决办法。第二章 完善我过现行的新车营销策略在中国加入WTO已成为现实的今天,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是与国际汽车市场接轨的必然。更重要的是,中国汽车企业要想在世界汽车工业中占由一席之地,除了要努力提高汽车制造技术外,同时还应不断地改进汽车市场营销方法,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成功的经验,进而跻身世界汽车工业的前列。国内新车营销所受到的影响虽然有些汽车营销企业已成功建立起从中高档到中低端的庞大的产品结 构体系,车型基本涵盖了各个轿车价位,满足了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激 烈,尤其是在2000 年以后,各轿车生产厂商产能提高,新品迭出,他们的产品虽然销 量不断提高,有的还保持在产销量全国前列的地位,但市场占有率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一、 政治影响政治对国内汽车市场营销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这只体制和意识形态两方面发挥作用的。一定的政治体制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一般来说,政治对汽车营销的 影响大多是通过经济体制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表现出来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的变迁,包括新企业进入、个企业的产出规模、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合并等,从来不是市场竞争和市场调节的产物,而完全是政府有关项目决策和计划管理的结果。政府决策是决定新厂商进入汽车工业与否及具体进入方式的关键因素。企业生产规模由政府计划决定。汽车产品价格及销售由政府决定,根本就谈不上是汽车市场营销。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以及它所表现出来的政治观、法律观、文化观、艺术观、哲学观和宗教观等。不但影响着汽车的结构如功能、造型、品牌、商标、包装以及售后服务等,而且会给企业的汽车定价、汽车分销,特别是促销策略的制定,如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广告宣传、公共关系等,纷纷打上意识形态烙印,并最终影响消费者的价值判断和购买选择。二、法律影响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的影响力,他与法令、规章、规则、条例一起构成法规,并以国家机器作保证。市场营销法律环境是指对企业市场营销产生重要影响的 各项法律之和。此外,产品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以及商业惯例等也是市场营销法律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对企业营销活动实行法律干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对企业营销活动的促进与限制。2、对消费者保护3、对社会利益维护无论法律的具体类型如何,都会对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偶成某种约束。从这种意义上说,早期的法律重心多为保护竞争,而现在法律重点则已移动到了保护消费者,把握这一点对企业开展市场营销业务尤为重要。不过,在企业立法方面一直存在着一个国际性的 争论,即何处才是管制成本与管制利益的均衡点。而且,立法的公正性与执法的公正性远不是一回事,这是法律经济学上的难题,也是市场营销活动中所要经常面对的问题。三 经济环境毫无疑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越了耐用消费品与生产资料生产阶段,正迈步走在出口制成品生产阶段,汽车消费已经日益清晰地成为大众消费的主要目标。在我国,公车消费相对于经济的发展而言,是一个缺乏弹性的市场;而私车消费则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就是说,真正可以表现为经济发展与汽车消费关系的是私车消费的轨迹。国家信息中心提供的资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私人汽车消费也呈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除此之外影响汽车营销的因素还有自然环境与汽车使用环境、人口环境、文化环境、科技环境。还有一下的直接影响因素:企业决定营销体系的制定。对于不同实力的生产企业,它们的生产规模、资本实力、产品开发能力、企业名声、产品品种等各方面都会存在差异,这就决定了它们的市场营销的策略会有较大的差别。综合实力强的企业就易于组建自销渠道,建立规模大、功能齐全、覆盖面广的汽车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不同的汽车种类导致其价格、产品储运和技术服务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围绕主导产品发展产品系列,以利于主导产品的市场营销。市场特性产品销售的地域,购买者的层次、分布状况和购买习惯,以及市场竞争状况等因素,也影响着市场营销的建立和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的规划建设情况也制约着汽车营销的发展,汽车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规划、公路建设以及交通网络,而汽车的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城市规划的发展、交通网络的完善,加快公路的建设,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汽车税收也是影响营销市场的一个因素,汽车税征收过高大大增加购车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影响消费者的购车意向,在我国严重影响汽车工业的发展的因素之一就是税费过高,养车的费用支出偏高。 完善我国新车营销策略的方案对策新车营销策略需要线上营销与线下营销整合来做,才有利于把营销传播效应最大化。不过,网络营销在新车上市推广中的"戏分"是越来越大。正因如此,汽车厂商才更应该在不同的营销阶段采取不同的网络营销方式。新车上市在前置期,主要上是进行新车即将上市信息告知,通过产品上市前期宣传与炒作,激发潜在目标客户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新车上市的期待。在这个阶段,汽车厂商主要有以下几大动作:新闻透风、媒体猜炒、互动活动。纵观目前市场上的新车上市宣传活动,一般都是采取新闻发布会的方式,就是邀请全国的媒体,在一起见证该款车型的上市活动。然后通过媒体的宣传,将该款车型的上市信息传递给目标受众。而新车上市的娱乐营销手段,则是近段时间兴起的新车上市的另一种营销方式。从效果和影响力来说,则会比单独的媒体发布会来得更加直接和有效。但是,对于新车上市,并不是说娱乐营销就是很好的方式。娱乐营销,即使从字面上来理解,它首先是娱乐,然后才是营销。而对于娱乐来说,大家普遍的看法只不过是"一笑而过"的谈资,任何娱乐活动都是以轻松和愉悦为主,注定了娱乐营销是快餐文化。而一款新车的上市,倾注了厂家的心血,甚至将决定厂家在未来一年的战略布局、利润指标以及市场占有率等关键性指标,对于厂家的影响是至关重大的。任何一个汽车厂家都希望,在举办新车上市发布会后,能让消费者对该款车型的关注度立即转化为实际的购买力。但这些效果,是娱乐营销的手段很难达到的。从发达国家的汽车营销发展历程来看,一般都经历了产品竞争,经销网络竞争和品牌竞争三个阶段。产品竞争的主要表现形式,实际上就是目前我国轿车市场竞争所反映出来的两 种方式:一是价格竞争,二是不断推出性价比更高的新品,但产品竞争只是竞争的初级阶段。一个汽车销售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在中国轿车市场的领先地位,应对来自竞争对手的 挑战,满足用户更高,更严格的需求,除了积极应对当前的产品竞争外,还应继续"领先一 步"地思考和制定更深层次的市场营销策略--经销网络策略和品牌策略。(一)经销网络策略未来的市场竞争将不再仅仅是产品和价格竞争,市场营销的核心竞争是网络竞争,因此营销的核心能力主要表现为经销商网络的竞争能力。上海大众要提高经销网络竞争能力,培 育、维护和发展一流的经销商队伍,尤其是产品、价格乃至广告"同质化"趋势加剧的今天, 只有通过经销网络才能真正创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1、明确网络建设思想,定义网络成员应具备的功能网络建设的主要思想:培育、完善、发展。 网络成员应具备的功能,也即四位一体的真正含义,上海大众根据自身特点,参照国际汽车行业对网络成员功能的界定方法,应明确为:"整车销售、零部件供应、售后服务与二 手车销售"的四位一体概念。2、衡量营销网络成功与否的指标(1)网络成员数量分布和功能结构是否合理(2)网络成员的日常经营管理行为是否规范(3)网络成员的硬件形象是否领先(4)网络成员的赢利能力是否合理(5)针对网络成员所开展的各类培训是否有效3、营销网络策略的制定和实施(1)完善网络部署一个完善的营销网络系统是企业实现最优销售、赢利最大化关键所在。对营销企业来说,营销网络代表着企业对社会、市场、客户的一项承诺,这个网络在关系到品牌利益的人 群中形成了一个长期的、巨大的关系网,透过该网络,消费者、客户能得到温情、细致而又 快捷的服务,使客户感受到品牌的精神张力,进而产生无比的信赖与忠诚。 通过科学的网点计算方法,规划网点合理布局,摒弃以前单纯靠销量和地区上牌量进行 分配计算的方法。在充分考虑销售增长的情况下,结合地区目前的该品牌轿车保有量 和市场占有率,通过对主要竞争对手的网点建设状况和市场占有率的调查研究,并分析地区 的人均收入和 GDP 的增长状况等宏观因素,并结合对当地目前经销商的销售能力和分布状况 的综合分析来计算销售网点的数量和规模。同时严格执行各项准入制度,通过入网前的资金 和销售实力的考核,把在当地真正有实力的成员吸收到网络中来。对于销售能力、销售行为 等不符合要求的网点,经整改仍不合格者,予以淘汰,既而再发展一家符合要求的网点取而 代之,以保持网络的新陈代谢与活力。对原已存在的单一功能的分销商或维修站,给予必要的技术支持,使之完善自身功能,尽快达到四位一体的要求,否则予以淘汰出网。 总之在规划网点布局时,以提高经销商的赢利能力,减少网络覆盖空白点,满足用户的需求 为目的。(2)规范网络管理参照德国大众对经销商管理的先进经验,并结合中国汽车市场的实际情况,汽车企业应全面推行标准化的业务管理,通过规范经销商的日常经营活动,确立企业和经销商 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整体营销战略为中心,协同作战,步调一致地进行市场运作, 进而实现网络增值,同时通过规范经销商的内部管理,有效地提升经销商的经营管理水平和 经销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增强整个营销网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通过提升用户满意 度,创建忠诚用户,构筑一个稳定、高效、忠诚的营销网络。但经销商和厂家的目标总是存 在差距的,管理标准的推行总会在具体执行中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把管 理标准真正落到实处,还应有一套严格的考评措施与之相配套,将考评结果和经销商的年终 奖励相结合。对经销商的考评体系可分为销售业务和形象维护两大模块,其中销售业务模块 的综合考评分为四个方面:一、销售目标;二、销售业如需更为详细的内容,请留下邮箱!

汽车租赁市场研究论文

制约我国汽车消费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 汽车开始进入国内家庭,汽车消费已成为扭动内需新的极具活力的增长点,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开始凸显。然而,我国还存在着汽车消费环境不佳的一些问题,限制和阻碍了国内的汽车消费。在当前世界经济下滑的形势下。这些现象与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不相符合。针对问题,本文从9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汽车消费环境的对策,其中包括汽车消费信用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汽车消费的服务体系、拓展汽车售后市场、完善消费者权益保障体系等。期望通过此文,消费者以积极、开放的姿态迎接汽车消费时代的到来。 关键词 消费环境;汽车消费;对策 我国汽车产业、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完善,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汽车消费时代,汽车消费将直接带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我国私人汽车消费水平总体上仍然偏低。虽然私人汽车拥有量增长加快,但与国外相比,无论总量还是人均汽车拥有量都有明显差距。从国内一些城市横向比较来看,也存在着私人汽车的消费水平(每百户家庭的汽车拥有量)与经济发展速度、人均GDP水平和居民的实际收入不相符合的情况。这说明我国还存在着一些汽车进入家庭的消费环境障碍问题。家庭汽车消费潜能的释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消费环境与条件的改善。据在广州抽样调查显示,在目前没有购车的家庭中,有33%的计划在近5年内购车(其中大部分是计划在3年内购车),还有%的人表示“不确定”。计划购车和对购车计划“不确定”的家庭都可以看作是潜在的消费者。汽车消费环境的状况(包括用车费用、道路交通及停车条件、汽车服务体系等)对这一部分消费者的汽车消费计划有很大的影响。现阶段制约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发展的瓶颈问题得不到解决,汽车消费市场将不能按照市场演变的规律发展,这也将给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同时,公务用车制度的改革也将成为私人小汽车市场重要的影响因素。 汽车消费环境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概念,涉及用车费用、汽车消费政策、汽车消费信贷、汽车售后服务、交通基础设施等有关汽车消费的各个方面。 一、我国汽车消费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用车成本高。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与一般消费品不同的是它有各种使用成本。消费者的用车成本主要包括油费、养路费、路桥费、停车费、保险费、年检费、保养费、维修费、还有各种违章的罚款等。后两种费用情况比较复杂,我们这里谈的养车成本不包括在内。 市场典型调查表明,在广州市区内高档、中高档、经济型3种不同类型的家庭轿车的月平均养车费用是3800元。即使一辆上海大众生产的POLO这种比较省油的纯家庭用的轿车,一个月的养车费用也将近2500元。抽样调查结果也表明,在拥有汽车的居民中,平均每月的养车费是2235元。如果再算上购车的各种费用与折旧以及维修费,汽车的消费仍然是非常昂贵的。在有车族中普遍流行着“买得起车养不起车”的说法。 高昂的养车费已经成为我国家庭或个人汽车消费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抽样调查显示,在已买车的居民中有%的人认为养车费高。在没有买车的居民中,有%的人是因为养车费用太高。准备在5年内买车居民能接受的养车费用平均为1100元左右,与实际费用有较大的差距。 (二)汽车信贷体系建设滞后。一是贷款手续烦琐,由于个人信用体系没有建立,银行为规避风险,制定了一系列复杂的核查、担保手续。购车人必须先找一个有稳定收入和当地常住户口的人作为担保人,带上双方的身份证、户口薄、收人证明,才能到银行指定的汽车经销商处选车,在交付首纳金后,再要经销商派人到税务部门交纳汽车购置税才能提车。获得一份普通的汽车贷款至少需要经过银行、保险、税务、车管所等7个环节,需要近一个月时间。二是首付比例高,还款期短。一般首付30%,还款期为3年。三是担保方式少。由于保险公司退出车贷险,对汽车消费信贷影响较大。据在广州抽样调查表明,已经购车的居民中%的居民是选择一次性付款,在计划近年内购车的居民中%打算一次性付款,其中一个原因是信贷手续烦琐。 (三)消费者的权益保障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一是消费者在汽车使用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如信贷、保险、维修、交通事故等,有些问题投诉无门,或出了问题互相推诿。二是由于汽车维修市场良莠不齐,无证经营的维修店用假冒伪劣配件以次充好,损害消费者利益,甚至引发交通事故。三是有些保险公司在理赔上拖延时间,或在合同上做手脚。四是有的经销商不能履行卖车时承诺,甚至以次充好。五是有的停车场乱收费,甚至出现丢车。六是有些消费者出了交通事故得不到及时处理,或损害得不到赔偿等等。消费者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直接影响汽车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汽车市场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汽车市场体系由新车交易市场、零配件市场、二手车市场、汽车租赁市场、汽车后市场(包括维修、维护等)组成。目前新车销售市场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二手车市场、租赁市场、售后服务市场均显得滞后,整个市场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同时,售后服务需要健全的服务机制和保障制度,需要高素质汽车经纪人和维修技术人员,显然我国售后服务体系的建设跟不上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需要。 二、完善汽车消费环境的对策 (一)降低汽车消费的成本和费用 要推动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降低养车成本,让老百姓买得起车也养得起车。降低养车成本可从以下方面人手: (1)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取消养路费和车船费,改收燃油费。去年底燃油税的实施已初见成效。 (2)降低路桥费。一方面降低市内路桥费,另一方面将已经收回投资的高速公路和大桥费用降低或取消。现在全国收费的路桥多,收费高,应该呼吁国家有关部门专门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3)调整和降低停车场收费。降低停车场的收费标准应及早纳入物价部门的议事日程。应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出合理的,即有利于消费者也有利于投资者的停车费的标准。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地点,对停车位的需求不同,应细化停车场的收费标准,给消费者选择空间。同时,及时清理依附在停车场的各种收费,彻底取消那些不该收取的费用,切实减轻停车场经营者的负担。 (4)清理汽车消费其他环节的不合理或乱收费现象。 (二)加快汽车消费信用体系的建设 (1)加大汽车消费信贷的力度。汽车消费信贷对于汽车消费者而言,可以缓解资金压力,促进合理消费,对于汽车生产者可以减少资金占用,对于汽车经销商可以向银行转移欠款风险,对于银行则可以开辟新的业务。所以,汽车消费信贷被称作启动汽车消费市场的“金钥匙”。目前,全球汽车销售量中,70%是通过融资贷款销售的。近年来,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呈迅猛发展态势,是仅次于个人住房贷款的第二大信用市场。但通过贷款销售出去的汽车占新车销售总额的比例不足20%,与国外的70%相距甚远。 各金融机构应该积极研究国家已出台的汽车消费信贷政策,根据市场需要不断创新信贷消费品种,拓展服务对象,加大汽车消费贷款的力度。要进一步简化程序,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服务。在首付比例、担保方式上多为消费者提供选择。积极探索、开展二手车的消费信贷业务。 (2)整合“银行+保险+汽车经销商”的信贷链。1998年底国内保险公司推出了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后,汽车消费贷款业务迅速发展,既加快了汽车消费的增长,也为国内保险业拓展了发展空间。但其风险也开始显露,主要来自一些人的恶意欠资和有预谋的,导致汽车消费信贷及保证保险陷入困境。有关数据显示,目前私车贷款约30%违约还贷,10%的汽车贷款难以收回,多数保险公司在车贷险上亏本,最终导致该业务停办。我国应加快“银行+保险+汽车经销商”信贷链的整合,加快制度创新与政策创新,以推动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3)加快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目前,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严重阻碍了汽车消费市场发展。在信用体系中,个人信用处于基础地位,是一种基本支撑力量。由于我国个人信用体系未建立起来,缺乏信用评价机制和对失信者的惩罚机制,无论是汽车消费贷款、车贷保险、二手车交易还是汽车租赁市场的发展都受到严重制约。从汽车消费信贷来说,消费者普遍抱怨的信贷手续烦琐、抵押登记过长、担保方式太少等等,从银行来说是为防范风险不得已的举措,因为没有健全的个人信用资料,银行很难掌握客户的综合信用情况,只能靠不断提高“门槛”来防范风险。车贷保险也遇到同样问题。同时,二手车交易、汽车租赁等市场的发展也受到个人信用体系的制约。 加快建立个人资信征集系统。建立个人资信的征集系统是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问题。建立个人资信的征集系统必须靠政府来推动,因为构成个人信用的信息包括个人资产、个人收入、公用事业的付款记录、个人消费信贷、信用卡还款记录、诉讼记录等,分别掌握在银行、公安、公用事业单位、法院、人事等部门手中。现行的公民身份证、户口信息由公安户籍部门管理,房屋产权信息由房管部门管理,而汽车牌照等信息由公安车管部门管理。个人信用的信息还涉及到商检、海关、税务、教育、卫生保健等部门。所有这些信息资源都是一个个孤岛,无法在部门之间沟通和共享。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制有关部门和社会有关单位将个人资信以商业化或义务的形式贡献出来。 同时,加快培育资信市场的主体。资信公司是社会信用体系的载体,它的任务是以市场运作的形式,汇总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其他信用信息资源所拥有的信用信息,建立完备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对外提供信用相关的产品,并以市场化的方式形成全社会有效的自动惩戒机制。权威的资信公司出现,需要政府与金融机构共同努力。 近期,应尽快在公检法、工商、税务、金融等领域实施个人资信的资源共享。也可考虑,在汽车信贷业务中建立一个专门对汽车消费信贷风险进行管理的中介机构。这个机构可以通过专门收取服务费用,接受银行或保险公司的委托,对个人信用进行调查评价,并对信贷、保险合同的履行进行有效的管理。 (4)筹建汽车金融公司。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主体是商业银行,而在国外,汽车信贷服务的主体是专业性的汽车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是一种专门从事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并提供相关汽车金融服务的专业机构,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汽车与一般消费品不同,售前、售中、售后都需要专业的金融服务。汽车金融公司与银行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专业化,它的业务核心就是汽车金融服务,不仅为用户提供首期贷款购车、上牌照、保险等一条龙的服务,还能提供汽车保养、维修及远程求助等多项服务。汽车金融公司的重要作用还表现在它为汽车生产厂商拓展与维护销售体系、提供市场信息等,为汽车经销商提供存货融资、营运资金融资、保险等业务。汽车金融公司在整个汽车消费的链条上,成为联系各方的润滑剂。 (三)建立和完善汽车消费的服务体系。改善汽车消费环境,必须加快汽车消费的服务体系建设。汽车消费服务体系,涉及到汽车消费的整个过程,从售前的咨询服务到信贷、保险、上牌、技术咨询、售后服务、维修、保养等环节。目前大的汽车交易市场和汽车专卖店开始重视服务体系的建设。由于汽车消费的特殊性,培养高素质的服务人才显得非常重要。 一是培养高素质的汽车经纪人。汽车是很复杂的商品。专业性强,普通的汽车消费者很难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汽车刚进入普及的时候。目前购车的消费者中有60%的人对汽车、购车环节和各种利益保障不熟悉,而大部分汽车销售顾问都达不到售前咨询,售中保险、信贷、上牌,售后的理赔、维修、保养、汽车俱乐部等方面的服务要求,接受过系统培训的汽车经纪人不到从业人员的1/4。因此,培养高素质的汽车经纪人,不仅是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完善汽车消费的服务体系,推动汽车消费市场发展的需要。 二是提高汽车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汽车是高科技的结晶,目前新车型的零部件大多是高科技的电子产品,修理时若不懂得控制原理,不懂得使用电脑手段来判断故障,寸步难行,特别是一些运用高科技系统的车辆。某汽车俱乐部年度满意度调查的数据显示,在汽车修理工人中真正掌握汽车故障诊断能力的优秀技工不足20%。快速提高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是提高汽车售后服务水平的关键。 (四)完善消费者权益保障体系。随着汽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随之而来的纠纷也凸显出来。关于汽车消费方面的投诉主要涉及到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的保障、配件交易的隐患,还有二手车市场中的欺诈行为、停车场管理混乱造成的问题等。据有关资料显示,由于维修质量引发的交通事故有80%来自配件,直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甚至是生命安全。完善消费者的权益保障体系,是改善我国汽车消费环境的重要方面。 建立消费者的权益保障体系,首先要使消费者投诉有门,当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有投诉的渠道。其次,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三是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惩罚机制。 (五)整顿和规范汽车消费市场的秩序。整顿和规范汽车消费市场的秩序,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方面。贸易、工商、公安、交通、质量监督、物价等部门要紧密配合,坚决打击走私进口汽车、拆解、拼装报废汽车等违法行为;加强对汽车配件销售、汽车清洗、汽车美容等行业的清理整顿;严厉打击不法企业以次充好,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利用假冒、不合格配件进行汽车修理、服务等违法行为;规范汽车经销商的中介行为,查处和纠正汽车经销商在兼业代理保险、上户、按揭过程中的不合理收费、违规收费、自设项目收费等违法行为。 (六)拓展汽车后市场 (1)汽车后市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所谓汽车后市场,就是指汽车实现销售以后,围绕使用和维修保养而形成的服务市场。有关专家指出,当消费一辆汽车时,购买汽车的费用只占整个汽车从购买到报废所需支出费用的20%,后续使用过程中还需要支付80%的费用。按这个比例计算,汽车后市场这块蛋糕的规模是汽车销售的4倍。随着汽车销售利润的不断下降,汽车后市场正在成为我国汽车市场的“第二桶金”,汽车生产企业的营销方式将从单一的产品推广向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营销过渡,汽车后市场的竞争将加剧,世界一些大的汽车维修商、养护商,纷纷看好中国市场,有些已抢滩登陆。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要充分重视汽车后市场,利用本土优势抢占市场先机,以战略眼光积极开拓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 (2)提高汽车维修维护市场的规模和水平。国外汽车售后服务发展主流是4s形式,即整车销售、售后服务、零件供应、信息反馈四位一体,销售和服务是结合在一起的。售后服务的另一个趋势是从事后的修理转向汽车的定期维护保养,注重对用户的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在国外,汽车保养业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而完善的服务和技术质量经营体系,形成了一个有着巨大市场和丰厚利润的行业。在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汽车养护企业已占到整个汽车保修行业的80%以上,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减少车辆报废率达%。 (3)拓展汽车休闲、文化、娱乐市场。汽车消费是综合性的消费,并形成了独特的汽车消费文化,从而形成一系列有关汽车文化的产业。如汽车娱乐,包括音响系统、CD系统、电视接收系统、DVD系统、电子游艺系统等。汽车娱乐系统的营业额可能超过汽车本身,因为一套高档音响中心的价值就要超过汽车本身的价值,而人们驾车里程越多就越需要消遣。还有汽车俱乐部,汽车俱乐部有多种形式,如品牌俱乐部、车迷俱乐部、越野俱乐部、维修俱乐部、救援俱乐部等,在国内方兴未艾。汽车文化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汽车模型、汽车体育、汽车知识、汽车报刊、汽车书籍、汽车影视、民间风俗、国际交往、服装服饰、车迷、汽车与社会等。 随着汽车进入百姓家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有关汽车休闲、文化、娱乐、运动的市场需求将日益显现出来,市场前景广阔。我国应该积极鼓励和扶持汽车休闲、文化、娱乐市场的发展。 (七)充分发挥汽车消费者协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随着汽车消费群体的扩大,诸如汽车消费者协会、汽车俱乐部、私家车协会、驾驶员协会、旅行房车俱乐部、汽车维修工程师协会等民间组织已出现并且将会有大的发展。这些民间组织发展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并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技术培训、交通安全教育、信息交流等职能,对于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如广州市私家车协会自2002年5月成立以来,已有会员4800多人,与42个汽车维修站签订了合同,会员可在签约的维修站享受优惠服务。对汽车消费者协会等民间组织应给予积极支持和引导,充分发挥这些民间组织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推动汽车消费市场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八)制订鼓励和方便外籍人士购车的政策。目前外籍(包括港澳地区)人员在我国境内购车,需要办理暂住证,并且居住一年后才能购车。一些在境内工作的外籍人士感到购车不方便,有的采取变通方式如借用本地居民身份证购车。目前,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大多落户中国,有相当多的国家和地区客商在我国设立了多个办事机构和研发中心。在中国内地就业和生活的外国人以及港澳台同胞越来越多,这是一个消费实力很强的群体,如果在购车条件上有所放松,如放宽居住的时间,手续更简便,将有利于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 (九)逐步开展公务用车制度的改革。在计划经济时代,公款汽车消费占绝对主导地位,在我国现有的汽车消费群体中,公务用车仍然占主导地位。由于汽车的购置与使用均由公款包揽,各种费用都很高。公务用车虽然有定编管理,由于是财政出钱,各单位都千方百计争指标,公车消费队伍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财政负担越来越沉重。由于公务用车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公车私用、私车公养比较普遍,既加重了财政负担,也易滋生腐败。同时,日益庞大的公车消费队伍,也严重制约了私人汽车的发展。无论是从反腐倡廉的角度,还是从节约政府开支的角度,公务用车走向市场的意义重大。公务用车市场化也将成为轿车进入家庭的催化剂。 三、结语 在当前世界经济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下,将汽车消费作为拉动我国内需新的增长点并将汽车消费市场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坚持汽车消费市场与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汽车消费与汽车生产和流通联动发展,做大做强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建立和完善汽车市场体系,营造汽车消费市场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汽车消费市场全面发展。

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已经驶上了蓬勃发展的高速之路。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占世界汽车产量的比重逐年提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汽车市场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公路建设,重点工程建设,使我们国家汽车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由于我国汽车行业起步较晚,导致至今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行家规模小,汽车部件不能独立生产等,影响着我国专用汽车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市场优势;经营策略;营销策略

1 我国市场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一些列的优惠政策,促进了我国汽车发展影响国外市场,特别是现在的世界贸易中,我们一可靠性能高,价格便宜颇有竞争力,而且根据我的调查,在多年前,我们国企的汽车,都害怕能否在世界中生存,让我们了解下我国市场竞争的能力。

⑴原材料费用。我国大部分原材料费用,辅助材料、原材料、外购件材料,除外购件材料,我国都可以自给自足,但外购件进口导致国内汽车市场比国外价格高,以至于我国只好运用人世后进口原材料降格降低,致使汽车成本的影响消弱。

⑵劳动力成本。我国成产方式与国外不同,是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的的企业,外企的生产力度上也大量使用工人,但外企劳动力成本比过期成本所占比例颇多。

⑶技术费用。在技术含量较高处(公路管理、机场、高空坐夜车等),技术费用在制造成本中占一定的比例。

⑷海关运输费用与进口外企,除进口关税外,运输 保险 费用和海关费用等,而 其它 在国内企业没有这比费用,这也是我们国企的优势所在。

2 我国汽车市场的存在问题

生产企业过散过多

由于经济建设和高速公路建设,致使诸多企业粉粉进入厢式车、罐式车、自卸车和专用半挂车等为主的,汽车低中价值产品专业车的存在。

产品接口失衡,发展不均匀

常用汽车货车、客车专用化程度提高,促进运输与作业质量的提高,我国虽然经过多年发展,虽有一部分生产规模,但汽车的重要部分,还是缺乏技术含量,需要转向与中性化、专用功能强。技术含量高的方向发展。

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缺乏自出开发能力

汽车是一种高技术产品,它从各领域的先进技术模块化,从而实现一定的特定功能,国外专用车产品基本上都采用汽车领域的相关先进技术,而过我汽车在产量上虽然有一定规模,但多数是低技术含量产品。

专用汽车市场的拓展受到一定限制

随着国内外各大厂家不断采用新的生产技术,推出新的品种,我国专用汽车企业面临着较大压力。

产品品种和规模方面,我国专用车生产品种与国外差距很大,产业技术水平方面和管理方面。企业包袱沉重,售后服务方面 ,我国更缺乏先进的管理制度;由于我国加入WTO后,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的国外专用汽车生产企业,提高其售后服务水平。但国外企业建立售后服务网络还需要一段时间,我国专用汽车行业必须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建立自己的售后服务网络,完善管理制度。

3 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使国内外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虽然国产汽车和外产汽车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也应该看到国产车的优势,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廉,原材料也相对便宜,使得我国汽车成本比国外汽车成本价格更加优惠,国外汽车进入汽车市场还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而我国占中国销售量80%以上的普通型汽车,适合中国的道路情况和消费水平。

建立专用车生产的新格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专用汽车企业必将经历一场联合重组的产业结构调整,重新合理配置我国专用车行业的内部人才、设备等资源,使过散过多的局面得以改善。

产品应向高技术、多品种方向发展

运用平台技术,可以大大缩短专用车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充分提高产品的性能价格比,同时也能极大地减小制造难度,缩短制造周期,减少设计开发及采购和制造成本,行业管理必须尽快与国际接轨。

专用车人才市场加强

在大力开展自营出口工作的同时,还要处理好自营与代理的关系,通过各种 渠道 打入国际市场,要注重培养一批懂得项目管理、能组织人员进行开发设计的项目开发管理人才。

专用汽车的定位

根据国民经济的续修,制造特定专用车产品,生产一些新结果、价格地域而定,比较特别的车辆,多在专业汽车上下功夫。

专用汽车厂要与主机厂形成相互合作的关系

由于专用车行业是依附在底盘制造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专用车又表现为批量小、品种多、科技含量高的特点,与主机厂有着密切的关系。

4 总结

最后我们得出结论,我国专用汽车虽然存在很多主要问题,从价格、产品品种和规模、产业技术水平、生产及管理、售后服务等方面,但由于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会有利推进国民汽车发展的道路,产品多样化、重型化、大功率、多轴化;轻量化;厢式化和城市专用汽车的轻型化趋势;高技术、高附加值发展趋势;人性化、安全性和节能环保趋势;合资合作、资产重组趋势;区域化的产业集中趋势。

提要中国汽车市场在经历两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回调期。本文研究表明,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汽车销量增长率将逐步趋稳,我国汽车市场将度过政策周期的影响,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关键词:汽车;需求;增长率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汽车普及率迅速增长,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市场和消费市场,2009年在全球市场一片低迷的情况下,更一举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然而,在经历了两年的高速增长后,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的表现却差强人意,前七个月中国汽车市场的回落与调整速度,大大超过市场此前的普遍预期。2011年1~7月份,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别完成1,万辆和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和,销量增长率不仅远低于2009年的和2010年的,甚至低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2008年的。

按照发达国家 经验 ,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汽车消费将出现快速增长期,但是中国汽车市场在出现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伴随着“大起大落”的现象,对于这一现象,至今仍没有较为系统的学术分析。王辉宇(2006)认为信息不完全导致的供需不平衡是汽车市场波动的根本原因,人们对市场需求概念模糊以及对内在因素相互转化的原理缺乏了解产生的“需求假象”是导致2002年市场“井喷”和2004年市场相对低迷的根本原因。王福民(2009)引入“扩张系数K”(K=汽车产量增长率/GDP增长率)的概念研究汽车市场的波动规律,他认为在2010年前后中国汽车市场进入“第6次波动的扩张期”。钱振为(2009)研究了1998年经济危机发生后5年内美国、日本、韩国、泰国、阿根廷、印尼6国汽车产量数据,发现经济危机对不同成熟程度的市场影响不同,处于轿车消费高速增长阶段的国家,经济危机对汽车产业的打击尤为严重。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政策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影响。

二、2008年以后的中国汽车市场

受次贷危机的影响,2007年下半年中国汽车销量增长率开始出现小幅下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时,销量增长率开始出现急速下滑,从2008年8月份开始出现负增长,此轮下滑幅度较大、持续时间较短,并在2008年年底跌落至谷底,如图1所示。(图1)2009年初,在燃油税改革、以下车辆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及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刺激下,市场出现“V”型反转,并在2009年12月份达到反弹顶点,同比增长率超过90%。

2010年各项消费利好政策继续执行,汽车下乡及以旧换新政策继续执行,以下车辆购置税按征收,有力地保障了市场的持续增长。虽然2009年较大的市场基数使得同比增长率有所下滑,但仍实现了的同比增长。此轮增长收获最大的是自主品牌的发展,销量的增长促就了车企的网络扩张速度,更多网点被布局到二、三线城市,而这些地区的汽车消费刚刚启动。在二、三级市场的车市里,自主品牌销售占据了大多数,使得自主品牌销量能够占据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但是,密集的政策出台也打乱了汽车产业发展的正常规律,使得消费能力提前释放,汽车保有量的急速增长使各方面缺乏必要的应对准备,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日趋严重。而自主品牌过去重视产能的扩张,相对忽视了质量、服务方面的品牌建设,随着刺激政策的退出,被高速增长掩盖的潜在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从2010年12月份开始,销量增长率开始逐步下滑,2011年7月份销量同比增长仅为。

三、汽车市场未来发展走势分析

2009年开始实施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不到三年,原来的鼓励政策已逐渐退出完毕,新的限制政策不断出台,为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北京于2011年年初实施了购车摇号政策,对汽车市场的冲击最大,这点在2011年上半年汽车销量走势中可以看出。从短期看,政策退出后,市场出现波动和下降是必然,长期的刺激政策不具有持续性;从长期看,2000年我国汽车销量仅为208万辆,2010年已经达到1,806万辆,年平均增长率为,而我国人均GDP的快速增长才是推动汽车市场特别是轿车市场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

本文利用2006~2011年的销量增长率时间序列,通过ARIMA模型预测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销量增长率走势如图2所示。(图2)从图2中可以看出,从2011年8月开始我国汽车市场将逐渐呈现回升态势,并在2012年7月达到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我国汽车市场将渡过政策周期的影响,步入稳健增长期,2011年全年销量增长率将维持在5%左右,2012年有望实现10%左右的增长。(图2)

四、总结及建议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全球经济增长的大幅放缓,拥有庞大需求潜力的我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巨头争夺的焦点,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汽车工业若想在未来的汽车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仅仅依靠低水平下的扩产增长是不够的。从2011年上半年汽车市场的表现可以看出,当市场下滑时,品牌影响力较弱的自主车企最易受到冲击,而过去两年汽车行业的爆发式增长误导很多企业的投资热情,潜在的产能过剩将可能造成更大的影响。但是,自主品牌的发展依然拥有较大的发展机会,2010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庞大的汽车消费需求在较长的时间内仍将继续存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自主品牌更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 措施 应对。

首先,加强品牌建设。自主品牌在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中,更多的将注意力集中在销售层面,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售后服务的同步发展,在快速扩张的二、三级市场这一现象更加突出。维修保养资源匮乏、配件市场鱼龙混杂、技工水平参差不齐将严重影响消费者的信心。

其次,加大新能源汽车投入。汽车消耗了我国85%的汽油和20%的柴油,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超过50%,庞大的能源需求日渐难以为继,新能源汽车是今后汽车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再次,加快汽车金融公司建设。汽车金融服务体系对于促进企业资金效率的提高,实现企业业务创新和增加利润来源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水平还较低,还存在经营模式较为单一、高端人才缺乏、融资渠道单一等不足。随着车主年轻化趋势的发展,汽车金融作为新的消费方式,更容易得到青睐,为此需要得到自主品牌企业更多的关注。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辉宇.中国汽车市场波动现象解析[J].山西 财经 大学学报,.

[2]王福民.中国车市波动规律与第6次扩张期研究[J].上海汽车,.

[3]钱振为.汽车产业与经济危机[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汽车市场分析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汽车市场营销论文

2. 2016年汽车市场分析

3. 汽车市场营销论文

4. 2016汽车市场分析

5. 关于汽车市场营销的论文

6. 微型车市场现状及发展分析论文

7. 奔驰汽车市场分析

汽车租赁是指在约定时间内租赁经营人将租赁汽车交付承租人使用,以取得租赁费用,不提供驾驶劳务的经营方式。 世界汽车租赁业起源于是20世纪的美国,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全球营业额近千亿美元的一个重要行业。在中国,随着整个社会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租赁从无到有取得了快速发展,虽然仅有十几年的历史,但也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特别是汽车租赁业所具有的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汽车流通业、传统运输业,以及旅游业等相关行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更是其他行业所无法比拟的。从另一方面看,汽车租赁业在中国尚属起步阶段,租赁营业额较低,行业相关政策法规不配套,而且租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汽车租赁业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功能和优势尚未发挥出来。 纵观国内外租赁市场状况,对我市汽车租赁市场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如下分析: 一、存在问题 1.行业政策、法律法规不完善,造成行业管理滞后,使企业运作起来无章可循。 2.企业规模小,经营方式单一,管理水平低下。唐山较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租赁企业经营规模小。汽车租赁业作为资金密集型、科技密集型行业,小作坊式的规模带来的弊端显而易见。车辆周转期短,得不到很好的维护,加之配套设施较差,安全隐患较大。由于服务质量难有大的突破,相互间只能拼价格,造成恶性竞争。科技含量不足,企业或企业间网络化经营难以开展。此外,企业规模偏小,抵御市场经营风险能力也较弱。 3.外部环境制约租赁业发展。这里所讲外部环境一是指社会经济状况,租一辆车的费用每天不少于是200元,对于普通工薪阶层,难以承受,应急而已;二是指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治安和公民素质,这些因素关系到经营风险和管理难度,这是多年来汽车租赁企业难以回避的问题,也是制约该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租、盗、逾期不还车、逾期不交费、租金无法收回、超出约定范围行使等屡有发生。在唐山几乎每家租赁企业都遇到过这些事件,有的中小企业因承受不起打击而导致企业倒闭或陷入困境。目前的防范办法就是不断增加对租车者的信誉考证条件使得租赁行业的市场被压缩在极少数消费群体上,但这不仅限制了业务发展,而且仍难以摆脱上述风险的阴影,整个业务过程却由此复杂化,工作效率降低。 二、解决对策 1.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努力,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创造公平、公正的宏观发展环境。管理部门本着“总量控制,规范管理,规模经营,扶优限劣”的原则开展管理工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前提下,增大科技含量。一方面大力培育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另一方面加大打击非法经营和服务质量低劣的力度,净化竞争环境。同时争取其他相关国家部门的政策扶持,如物价、税务、公安、金融、保险、修理业。只有这样,汽车租赁业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新兴产业,为整个国民经济服务。 2.汽车租赁业要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提高人员素质,努力改善汽车租赁业自身发展环境,积极与国内其他城市及国际汽车租赁业接轨。加强全国性的联网工作,争取做到属地租车,异地还车业务,加强网络化联系,形成规模,杜绝车欠费等现象的发生,使企业朝着规范化、规模化、正规化、网络话的理念向前发展。 3.汽车租赁业与汽车生产企业之间要加强行业间协作,以利汽车更新换代。如果汽车生产企业与汽车租赁企业能够加强合作,可以说两全其美,互利互惠。对于汽车租赁企业来说,如果汽车生产企业可以像发达国家一样以削价、分期付款等方式销售给汽车租赁公司,将有利于汽车更新换代,提高了竞争力,租赁公司将乐此不疲。另一方面生产企业增大了销售额,也受益匪浅。就目前而言,令租赁公司最头疼也最害怕的事就是汽车降价问题,今天更新的车,明天就可能大幅降价,令公司捶胸顿足,抑制了汽车更新换代。如果生产企业对租赁公司有倾斜政策,能很好地协作,对双方都将很有利。 4.汽车租赁行业应加强自我宣传力度,大力挖掘市场潜力。首先利用媒体等多种手段宣传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租赁汽车可以解决人们有照无车与出行需要之间的矛盾;可以有效地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可以带动汽车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可以缓解现阶段政府机关、单位用车之间的矛盾,节约用车费用;可以满足对社会车辆总量控制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拥挤;可以解决婚丧嫁娶、外出旅游、公务商务、会议等用车之急;可以免去购车资金、不必支付保险费、养路费和维修保养费,甚至不需要车库。这一系列好处都要通过宣传让大家了解认可,不断扩大汽车租赁业的知名度,使其像出租车一样走进千家万户。 在中国飞速前进的新时代里,汽车租赁业也一定能够占有一席之地,让我们共同来拓展这条道路。

汽车市场论文

好的,我给做的,好的,

嗯,这个可以做的

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中国汽车工业也到了转折的重要关口。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了汽车消费结构的变化,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流通体制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加人wT0,无疑成了加速这些变化的催化剂。因此,尽快建立起符合市场运作规律的中国汽车工业营销新模式,是迎接“人世”挑战的重要一环。推行品牌营销,是实现汽车流通体制现代化,增强汽车工业市场竞争力,同国际接轨,保证汽车工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品牌与品牌营销 品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在中国汽车市场发育和发展的过程中,品牌的概念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对许多汽车经营者来说,品牌概念又是十分模糊的,他们往往十分重视企业形象的塑造,重视产品的促销,而忽视了品牌的价值和作用。就一个企业而言,企业形象处于第一层次,品牌形象处于第二层次,产品形象处于第三层次。一个品牌必须存在于企业中,必须依托在有形的产品(服务)上,但是,这个品牌又可以独立于它所代表的企业之外,独立于它所依托的产品之外。因为企业可以被兼并、联合或重组,也可能破产倒闭,产品可以换型或更新,但品牌的价值却是永恒的,是不断增值的。同一个产品,换一块牌子就可以身价百倍,这充分说明了品牌的重要价值。“兰博基尼”跑车无论在被德国大众公司收购前还是收购后,品牌形象的核心价值并没有因为企业间的购并而发生改变。因此,开发、塑造和管理品牌,是企业形象的根本,是产品价值人格化的体现。 对汽车中具有强烈个性的轿车而言,品牌意味着市场定位,意味着产品质量、性能、技术、装备和服务等等的价值,它最终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品牌形象来源于消费者对它的认同,是“正加正”的价值链而不是“正加负”的扁值链。这种价值链受人们“口碑传播”和“使用效果”双重驱动。如果不建立起消费者沟通的渠道,不能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品牌价值就等于零。 品牌是有灵魂、有个性的,有环境特征的,是活生生的。品牌形象的核心和归宿是用户满意度。用户满意度最大的直接驱动力来源于对产品使用效果满意的程度。来源于产品的价值定位和由此生成的物超所值的感受,正是这些因素促使企业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提高技术装备的科技含量,不断降低成本,换句话说就是不断地技术进步。轿车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具有高价格、重复使用、多次投入的特点。因此,用户满意度的另一个更重要的驱动因素是营销体系的服务水平和功能多样化,也就是说,经销商是品牌塑造的具体体现者,不能仅仅具备产品售卖并取得利益这样的单一功能,还应该具备市场开发、备件供应、维修保养、车辆美容、保险上牌、融资租赁、分期付款、旧车整备再交易、信息反馈等许多功能。营销渠道是构筑品牌直接同用户沟通的桥梁,是提高用户满意度的重要领域。 传统的营销体系不可能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塑造品牌形象。因为它们是横向、多元、非整合的。就经销商而言,无品牌或多品牌销售的结果必然是向横向发展,功能单一化,延伸到其它经营领域经营,这样一来,风险大,难管理,无形象。 汽车品牌营销的重要性是由品牌的价值链决定的,它引导经销商必须向纵深发展,通过多功能一体化和整合的服务来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利益。对整车企业来说,品牌营销,有利于集中人力和精力研究市场、开拓市场,有利于规划、发展和管理营销网络,有利于增加经销商的服务功能,有利于市场同产品开发和生产的衔接和配合,有利于对市场进行前瞻性的规划,有利于制定灵活的营销政策等等。它可以稳定市场、开发市场,可以划分区域、控制价格,可以使经销商成为市场竞争的有力帮手。 目前,别克、本田、奥迪的营销网络正在向纵深发展。它们的基本特征是经销商经营上具有排它性,也就是专营特定品牌的产品,经销商具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法人地位,具备独立财务核算功能,多功能一体化,统一形象,整个网络体系呈现扁平结构,直接面向终级用户销售等。 二、中国汽车流通体制——从非品牌经营向品牌营销转变 中国汽车流通体制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1953—1979年),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汽车市场管理的高度集权。国家对汽车资源进行集中统一分配。 第二阶段是双轨制时期(1979—1985年),汽车的产销管理权转入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体制,资源配置实行“国家调节市场、市场指导企业”的模式。 第三阶段是市场化时期(1985—1997年),企业逐步成为市场化的生产经营者,市场需求呈现区域性,买方市场开始出现。这一阶段又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轿车卖方市场,后期是买方市场。 以上几个阶段的最本质特征都是无品牌经营,特别是市场化时期,经销商多,机构不独立,帐目不清,功能单一,市场混乱,层层批发,市场坚挺时一哄而起,争夺资源,市场疲软时,压价竞争。 第四个阶段是向品牌经营过渡时期(1997年至今),中国轿车市场开始进人品牌经营的起步阶段,特别是1999年以上海通用别克、广州本田雅阁、一汽—大众奥迪等品牌人市后营销体制的建设为标志,中国轿车市场加快了品牌营销的发展步伐。它们对经销商网络实施了从外观形象到内部布局、从硬件投入到软件管理、售前售中售后等一系列服务程序,都有统一的规范、统一的标识、统一的形象、统一的管理并实施严格的培训。品牌经营不仅可以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市场管理,避免过度或恶性竞争,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品牌形象 一汽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之一。1997年,将捷达轿车作为试点,开始了品牌营销的尝试。尝到甜头之后,红旗、解放和奥迪也相继开始品牌营销,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以捷达轿车为例,在实施品牌经营以前的5年问,年均销售量始终在一万辆到二万辆之间徘徊,1997年成立一汽—大众销售公司以后,当年就超过4万辆,之后,每年以2万辆的速度增加,1999年1—10月,已经销售捷达轿车62896辆,市场占有率达到%,而1997年品牌经营前的市场占有率只有5%左右。尤其是这几年,正是轿车市场彻底转入买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候,取得这样的成绩更加不易,可见品牌营销的巨大作用。 当然,一汽集团公司的品牌经营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历史的包袱以及诸多矛盾和问题。这是今后必须克服的困难。对捷达轿车来说,经营商网络的品牌营销还刚刚开始,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 从品牌经营的结果来看,同非品牌经营相比,营销质量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解决了以往售后服务、备件供应与销售分离的局面,其它服务功能例如上牌、保险、车辆美容等得到加强。上述环节分离的结果是利益难以协调,缺乏通过不同部门的平稳的信息反馈渠道,缺乏对特定品牌的关注。 2、划定了经营的区域范围,统一价格政策,有利于其向纵深经营发展。过去在一个区域内分散众多的经销商,导致价格、服务等无序,不能对专一品牌进行市场开发。 3、结束了层层批发式的多环节销售,转人了直接面向终级用户的销售,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 4、结束了“小门面”“摊位式”的经营模式,转向程序化、高投入的经营。这无疑对有形的汽车交易市场提出了挑战。 5、现款交易或有保证的质押,规避了风险。 6、结束了单一新车的销售,分期付款、1日车置换、车辆融资租赁等开始受到关注。 7、初步建立起客户管理系统,跟踪用户使用情况,提高用户满意度。 我国汽车工业面临跨世纪的挑战,轿车市场在不断地分化与擅变之中。我们认为,构造一个以品牌营销为核心的汽车流通框架体系,是跨世纪中国汽车市场营销的基本模式和必然选择。品牌经营的基础是建立起新型的工贸关系,使工贸之间形成一个适度分工的定位,演变成在整车企业领导下金融机构参与的以品牌营销为核心的流通体制。工贸之间应该是一对咬合十分紧密的齿轮,整车企业是主动轮,而经销商是从动轮,它应该在主动轮的带动下稳定和谐地运转。 三、对品牌营销的几点政策建议 1、关于汽车流通制度。推行品牌经营,在实践中存在着很多困难,急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其中包括: (1)车辆报废更新制度——变以年限里程限制为车辆性能、安全、环保、能耗限制。(2)保险制度——变消极、等额、高额的保险为积极、阶梯型的保险。 (3)税费——减免或取消消费税;允许企业抵扣或直接减免运费和对经营商返利的增值税。 (4)目录和落籍——加快新政策的出台。 2、关于汽车流通形态。 (1)小轿车经营权。过去,小轿车经营权是由整车企业推荐,国家工商管理部门批准。由于没有限定品牌,由这家推荐的经销商不销售本企业产品而销售其它企业产品的事时有发生。有的经销商利用几家的产品倒资金,严重损害整车企业利益,扰乱市场。此外,轿车经营权目前几乎是终身制的,能进不能出,无经营能力和经营资格的经销商不能得到清理。因此,建议国家对小轿车经营权进行清理,变无品牌授权为有品牌注册;变终身制为有限年制,到期根据企业推荐重新确认。 (2)营销功能。变经销商经营多样化为功能多样化。支持有能力的经销商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和融资租赁业务,允许有能力的经销商开展旧车整备和置换业务,解决车辆评估、转籍、保险等方面的问题。 3、关于流通体制。应加快以品牌营销为核心的营销模式的建设步伐。此外,企业开拓市场的前提是了解市场,准确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尽管目前的信息手段日益现代化,但一些对市场决策至关重要的基础信息却不能及时准确完整地取得。例如,各地的轿车保有数量、新车上牌数量和车型、用户结构等,在国外属于公共信息,企业可以方便地取得并加以有效利用。但在我国却无法得到。经销商对当地的这些数据资料也不可能得到,即使有也是零散的,不准确的。国家应该通过立法的形式尽快解决共有数据资料共享问题。最后,品牌是无国籍的。“耐克”卖的是“牌子”而不仅是“鞋子”,不论在那里生产,消费者的感受都是一样的,轿车品牌也如此。如何理解目前轿车品牌的概念,在认识上是有一定差距的,这与如何认识民族汽车工业有关。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得益于国外品牌的引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特别是“入世”后,中国轿车市场的国际化也是大势所趋,这正是国外轿车公司开始向中国输入新的产品和技术的主要原因。因此,引进品牌在未来的中国轿车市场必将继续唱主角。但是,在建立品牌营销体系时,我们应该注意保护自己,防止跨国公司利用品牌的无国籍性销售其它产品,这是应该弓[起我们注意的大问题,对保护我国的汽车工业至关重要。

题目: 新款车上市的营销策略摘要当今市场竞争环境更加激烈,而目前新车型推出较快,又找不到一种好的营销方案,使得很多推销员在面对新车上市问题上很头疼。所以有一套好的新车营销策略,是新车上市最重要的前提。而运用现代的市场营销理念来指导汽车生产与汽车营销的企业是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唯一法宝。本文通过大量的在网上、书籍上搜集资料,整理出了当今社会对新车营销一套比较有效的营销方案,也查找了一些现行营销策略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相应了改进建议过去几年中国汽车市场环境处于爆发的阶段,加之有价格优势又具备独特的服务,使得一些车已经在市场站的很稳,然而,在消费税调整之后,一些车不仅失去了价格优势,同时盲目扩张服务品牌的效应也在流失。所以我们必须总结出一套顺应时代的营销策略关键词:营销 新车 市场 策略 方案第一章绪论课题研究背景对于众多跨国汽车制造商而言,中国市场既让他们梦寐以求,又让他们水土不服。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国市场也给他们带了与众不同的挑战。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相信多数合资汽车会高歌"本地化开发"的基调,越来越多欧美在华合资汽车已被披上本地化开发的面纱。这显然"在表面上"符合国家强调自主立国的政策精神。但汽车营销面临诸多困局的夹攻,严重阻滞了市场的发展。因此制造商们为了挽回一点局面,新车上市定价的怪圈游戏不断上演着。对商家而言,新的一年如何重新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以稳定而合理的价格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以独特的眼光制定一套完美的销售方案,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内新车上市所采用的营销策略以及市场销量纵观目前市场上的新车上市宣传活动,一般都是采取新闻发布会的方式,就是邀请全国的媒体,在一起见证该款车型的上市活动。然后通过媒体的宣传,将该款车型的上市信息传递给目标受众。我国汽车市场主要是由生产资料市场,消费品市场及服务市场构成的商品市场流通体系。其主要特征有:1、政策性强 2、技术新高 3、需用资金多 4、商品车维护复杂 5、汽车经营风险大我国汽车市场主要是由生产资料市场,消费品市场及服务市场构成的商品市场流通体系。其主要特征有:1、政策性强 2、技术新高 3、需用资金多 4、商品车维护复杂 5、汽车经营风险大2010年上市车型在2011年上半年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国际金融危机双重影响,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增幅明显放缓。2010年,我国汽车销量938万辆,增长,为近10年来最低增速。2011年上半年,由于国家一些好政策的促进作用,国内汽车市场销量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在经过了上半年连续4个月单月产销超百万辆之后,我国汽车上半年的产销量分别为万辆和万辆,同比分别增长和,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据中汽协预测2011年国内车市销量将达1100万辆,整个保有量达到7000万。近几年我国汽车销售走势如图1:图一 04年-09年汽车月度销售走势新车销售所遇到的阻碍没有完整的供应链条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概念,是目前中国汽车营销体系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汽车市场假冒伪劣行为屡禁不止,消费者一些基本权益得不到保护的根本原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汽车已进入越来越多的百姓家庭,成为普通人出行的代步工具。然而,与冰箱、彩电等任何一样大件商品进入家庭的初期相同,消费者关于汽车的投诉与日俱增,成为新的投诉热点。汽车投诉的大幅上升固然与百姓购车热有关,但它更反映出汽车消费整体环境不良,在许多方面,汽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正受到侵害。而及时总结、分析汽车投诉情况并向有关部门、单位积极反馈,将不仅有助于我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还将对完善汽车消费法律法规、维护汽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起到促进作用。近几年,经济的发展让越来越多逐渐富裕起来的普通百姓,过上了车来车往的生活。就在汽车开始进入家庭的同时,有关汽车的消费者投诉不断出现,从一年几件、十几件、几十件到上百件、几百件……各地消费者组织受理的汽车投诉数量在快速增加,成为新的投诉热点。,从一些市场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下面的10个问题困扰着购车消费者。 其中质量问题居首位,其后的还有销售环节弄虚作假 、合同违约进口车多 、价格陷阱防不胜防 、贷款购车纠纷突出 、举证鉴定难上加难、保修期内服务欠佳 、维修市场鱼龙混杂 、退车不易退费更难 、三包召回呼唤实施国内新车销售存在的弊端2006年汽车投诉统计,汽车投诉案件达7761件,同比增长,排名增长速度第三位。而在汽车产品投诉中,汽车质量问题成为汽车投诉的重点,占5276件,接近汽车投诉总量的7成。在315投诉网等网站所做的汽车投诉调查也显示,12万元以下车型投诉比例占调查总量的77%,经济型车和合资品牌车逐渐成为投诉重点。由次可以看出新车质量是新车销售的一大弊端,专家指出:各种新车频频上市,但大范围、高速度的车型更新和扩产也让部分车型在质量上埋下问题隐患。目前服务领域内的一些弊端主要是法律法规不配套导致的,目前只能依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条款对汽车类产品消费进行判定,本文研究内容本文以提高汽车市场销售竞争力为目的,对现行营销政策加以系统的分析,查阅的大量的资料,获得很多重要的信息,并作了一下分析研究:一、对现行新车上市营销策略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的策略。二、对新车上市的销量做了大量调查,就如何提高新车产量找出解决办法。第二章 完善我过现行的新车营销策略在中国加入WTO已成为现实的今天,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是与国际汽车市场接轨的必然。更重要的是,中国汽车企业要想在世界汽车工业中占由一席之地,除了要努力提高汽车制造技术外,同时还应不断地改进汽车市场营销方法,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成功的经验,进而跻身世界汽车工业的前列。国内新车营销所受到的影响虽然有些汽车营销企业已成功建立起从中高档到中低端的庞大的产品结 构体系,车型基本涵盖了各个轿车价位,满足了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激 烈,尤其是在2000 年以后,各轿车生产厂商产能提高,新品迭出,他们的产品虽然销 量不断提高,有的还保持在产销量全国前列的地位,但市场占有率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一、 政治影响政治对国内汽车市场营销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这只体制和意识形态两方面发挥作用的。一定的政治体制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一般来说,政治对汽车营销的 影响大多是通过经济体制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表现出来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的变迁,包括新企业进入、个企业的产出规模、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合并等,从来不是市场竞争和市场调节的产物,而完全是政府有关项目决策和计划管理的结果。政府决策是决定新厂商进入汽车工业与否及具体进入方式的关键因素。企业生产规模由政府计划决定。汽车产品价格及销售由政府决定,根本就谈不上是汽车市场营销。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以及它所表现出来的政治观、法律观、文化观、艺术观、哲学观和宗教观等。不但影响着汽车的结构如功能、造型、品牌、商标、包装以及售后服务等,而且会给企业的汽车定价、汽车分销,特别是促销策略的制定,如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广告宣传、公共关系等,纷纷打上意识形态烙印,并最终影响消费者的价值判断和购买选择。二、法律影响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的影响力,他与法令、规章、规则、条例一起构成法规,并以国家机器作保证。市场营销法律环境是指对企业市场营销产生重要影响的 各项法律之和。此外,产品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以及商业惯例等也是市场营销法律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对企业营销活动实行法律干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对企业营销活动的促进与限制。2、对消费者保护3、对社会利益维护无论法律的具体类型如何,都会对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偶成某种约束。从这种意义上说,早期的法律重心多为保护竞争,而现在法律重点则已移动到了保护消费者,把握这一点对企业开展市场营销业务尤为重要。不过,在企业立法方面一直存在着一个国际性的 争论,即何处才是管制成本与管制利益的均衡点。而且,立法的公正性与执法的公正性远不是一回事,这是法律经济学上的难题,也是市场营销活动中所要经常面对的问题。三 经济环境毫无疑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越了耐用消费品与生产资料生产阶段,正迈步走在出口制成品生产阶段,汽车消费已经日益清晰地成为大众消费的主要目标。在我国,公车消费相对于经济的发展而言,是一个缺乏弹性的市场;而私车消费则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就是说,真正可以表现为经济发展与汽车消费关系的是私车消费的轨迹。国家信息中心提供的资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私人汽车消费也呈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除此之外影响汽车营销的因素还有自然环境与汽车使用环境、人口环境、文化环境、科技环境。还有一下的直接影响因素:企业决定营销体系的制定。对于不同实力的生产企业,它们的生产规模、资本实力、产品开发能力、企业名声、产品品种等各方面都会存在差异,这就决定了它们的市场营销的策略会有较大的差别。综合实力强的企业就易于组建自销渠道,建立规模大、功能齐全、覆盖面广的汽车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不同的汽车种类导致其价格、产品储运和技术服务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围绕主导产品发展产品系列,以利于主导产品的市场营销。市场特性产品销售的地域,购买者的层次、分布状况和购买习惯,以及市场竞争状况等因素,也影响着市场营销的建立和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的规划建设情况也制约着汽车营销的发展,汽车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规划、公路建设以及交通网络,而汽车的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城市规划的发展、交通网络的完善,加快公路的建设,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汽车税收也是影响营销市场的一个因素,汽车税征收过高大大增加购车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影响消费者的购车意向,在我国严重影响汽车工业的发展的因素之一就是税费过高,养车的费用支出偏高。 完善我国新车营销策略的方案对策新车营销策略需要线上营销与线下营销整合来做,才有利于把营销传播效应最大化。不过,网络营销在新车上市推广中的"戏分"是越来越大。正因如此,汽车厂商才更应该在不同的营销阶段采取不同的网络营销方式。新车上市在前置期,主要上是进行新车即将上市信息告知,通过产品上市前期宣传与炒作,激发潜在目标客户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新车上市的期待。在这个阶段,汽车厂商主要有以下几大动作:新闻透风、媒体猜炒、互动活动。纵观目前市场上的新车上市宣传活动,一般都是采取新闻发布会的方式,就是邀请全国的媒体,在一起见证该款车型的上市活动。然后通过媒体的宣传,将该款车型的上市信息传递给目标受众。而新车上市的娱乐营销手段,则是近段时间兴起的新车上市的另一种营销方式。从效果和影响力来说,则会比单独的媒体发布会来得更加直接和有效。但是,对于新车上市,并不是说娱乐营销就是很好的方式。娱乐营销,即使从字面上来理解,它首先是娱乐,然后才是营销。而对于娱乐来说,大家普遍的看法只不过是"一笑而过"的谈资,任何娱乐活动都是以轻松和愉悦为主,注定了娱乐营销是快餐文化。而一款新车的上市,倾注了厂家的心血,甚至将决定厂家在未来一年的战略布局、利润指标以及市场占有率等关键性指标,对于厂家的影响是至关重大的。任何一个汽车厂家都希望,在举办新车上市发布会后,能让消费者对该款车型的关注度立即转化为实际的购买力。但这些效果,是娱乐营销的手段很难达到的。从发达国家的汽车营销发展历程来看,一般都经历了产品竞争,经销网络竞争和品牌竞争三个阶段。产品竞争的主要表现形式,实际上就是目前我国轿车市场竞争所反映出来的两 种方式:一是价格竞争,二是不断推出性价比更高的新品,但产品竞争只是竞争的初级阶段。一个汽车销售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在中国轿车市场的领先地位,应对来自竞争对手的 挑战,满足用户更高,更严格的需求,除了积极应对当前的产品竞争外,还应继续"领先一 步"地思考和制定更深层次的市场营销策略--经销网络策略和品牌策略。(一)经销网络策略未来的市场竞争将不再仅仅是产品和价格竞争,市场营销的核心竞争是网络竞争,因此营销的核心能力主要表现为经销商网络的竞争能力。上海大众要提高经销网络竞争能力,培 育、维护和发展一流的经销商队伍,尤其是产品、价格乃至广告"同质化"趋势加剧的今天, 只有通过经销网络才能真正创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1、明确网络建设思想,定义网络成员应具备的功能网络建设的主要思想:培育、完善、发展。 网络成员应具备的功能,也即四位一体的真正含义,上海大众根据自身特点,参照国际汽车行业对网络成员功能的界定方法,应明确为:"整车销售、零部件供应、售后服务与二 手车销售"的四位一体概念。2、衡量营销网络成功与否的指标(1)网络成员数量分布和功能结构是否合理(2)网络成员的日常经营管理行为是否规范(3)网络成员的硬件形象是否领先(4)网络成员的赢利能力是否合理(5)针对网络成员所开展的各类培训是否有效3、营销网络策略的制定和实施(1)完善网络部署一个完善的营销网络系统是企业实现最优销售、赢利最大化关键所在。对营销企业来说,营销网络代表着企业对社会、市场、客户的一项承诺,这个网络在关系到品牌利益的人 群中形成了一个长期的、巨大的关系网,透过该网络,消费者、客户能得到温情、细致而又 快捷的服务,使客户感受到品牌的精神张力,进而产生无比的信赖与忠诚。 通过科学的网点计算方法,规划网点合理布局,摒弃以前单纯靠销量和地区上牌量进行 分配计算的方法。在充分考虑销售增长的情况下,结合地区目前的该品牌轿车保有量 和市场占有率,通过对主要竞争对手的网点建设状况和市场占有率的调查研究,并分析地区 的人均收入和 GDP 的增长状况等宏观因素,并结合对当地目前经销商的销售能力和分布状况 的综合分析来计算销售网点的数量和规模。同时严格执行各项准入制度,通过入网前的资金 和销售实力的考核,把在当地真正有实力的成员吸收到网络中来。对于销售能力、销售行为 等不符合要求的网点,经整改仍不合格者,予以淘汰,既而再发展一家符合要求的网点取而 代之,以保持网络的新陈代谢与活力。对原已存在的单一功能的分销商或维修站,给予必要的技术支持,使之完善自身功能,尽快达到四位一体的要求,否则予以淘汰出网。 总之在规划网点布局时,以提高经销商的赢利能力,减少网络覆盖空白点,满足用户的需求 为目的。(2)规范网络管理参照德国大众对经销商管理的先进经验,并结合中国汽车市场的实际情况,汽车企业应全面推行标准化的业务管理,通过规范经销商的日常经营活动,确立企业和经销商 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整体营销战略为中心,协同作战,步调一致地进行市场运作, 进而实现网络增值,同时通过规范经销商的内部管理,有效地提升经销商的经营管理水平和 经销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增强整个营销网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通过提升用户满意 度,创建忠诚用户,构筑一个稳定、高效、忠诚的营销网络。但经销商和厂家的目标总是存 在差距的,管理标准的推行总会在具体执行中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把管 理标准真正落到实处,还应有一套严格的考评措施与之相配套,将考评结果和经销商的年终 奖励相结合。对经销商的考评体系可分为销售业务和形象维护两大模块,其中销售业务模块 的综合考评分为四个方面:一、销售目标;二、销售业如需更为详细的内容,请留下邮箱!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