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案例记录》
摘 要:学龄前阶段是幼儿合作、分享等行为养成的重要阶段,大量的学前教育成果表明:角色游戏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观察幼儿行为背后潜在心理的一种手段,本案例分析通过记录一次角色游戏中的常态现象,深入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行为方式,尝试找出此现象发生的主因并采取措施。
关键词:角色游戏;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154-02
案例背景:
新娘是美丽的,对于许多女孩来说,那是一生中最美的一天。而今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婚礼的举办,其中温馨与感人的画面,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平时与孩子们的接触中发现,大部分孩子都有随父母参加婚礼的经验,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孩子生活经验的丰富,他们对自己的经历有着独特的理解与视角,而角色游戏正是反映幼儿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它让孩子在游戏中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表达自己,在一次角色游戏中,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
案例记录:
孩子们选择好自己的角色后开始了游戏,娇娇如箭一般地挂上了顾客的游戏牌,冲到了理发店里,她大叫着“怎么还没有理发师上班呀?我要弄一个新娘头”,“来啦来啦,我是理发师,我来为你服务”这时,俊杰拿起了水管,让娇娇低下头。娇娇说“我不用洗头,你帮我做一个新娘头”。俊杰大声回应“好的”后,开始在娇娇的头上不停地摆弄,夹子反复拿下又夹起,几个来回后,娇娇站起来照了照镜子说:“真难看,我要弄新娘头,头发松松的卷在一起,可漂亮了”,“我不会弄,要不我们戴个假发试试看吧?”俊杰试探性的问着。于是娇娇又坐了下来,俊杰将娇娇头上的大蝴蝶结拿了下来,带上爆炸式假发,又将蝴蝶结夹在了假发上,弄好后,他咧着嘴问道“这次你满意吗?”娇娇看了一眼镜子后,两人突然一起大笑了起来。不一会儿,娇娇走到老师面前说“老师,这是俊杰给我弄的新娘头,我觉得好搞笑呀!”“是的,我觉得你还可以试试更多的发型”,我回答道。她的笑声吸引了更多的孩子看向她,大家都笑了起来。然然看见后,立刻走出了他的柜台,飞一般地坐在理发店的椅子上,大叫“俊杰,帮我也弄个发型”其他孩子看见后,纷纷挤到理发店,一时理发店人满为患,拥挤不堪。
案例分析:
指南中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本案例中的娇娇是我班的“小公主”,较爱美,能干,而俊杰的个性则相对温和,班级的氛围一直较轻松愉快。由此背景,我有以下分析:
1、有意识地选择角色、安排情节
不难发现,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与思考,他们的思维开始具体形象,有意性已经发展,随着注意力集中时间的增长,活动的目的性与主动性也随之增强,他们的活动更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和兴趣,在本案例中,娇娇是对游戏有规划的,她已经能够将自己生活中漂亮新娘头的经验迁移到了游戏中,并且在游戏前简单地安排好情节,在游戏情节按她的想法发展时,一直满足他要求的理发师生成了戴假发后夹发夹这一创造性的游戏内容,从而两人一起收获快乐。
2、尝试解决问题,共同协商
中班孩子能够依靠自己的思维,讨论、协商自己的角色以及任务,游戏时能够认真地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本次案例中,第一次娇娇并不满意俊杰给她做的发型,因为这与原来的她没有什么不同,在两个人你来我往的交谈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次,面对并不是真正新娘头的“爆炸头”,她并没有不满,相反,这种形象的反差,同伴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她觉得快乐与满足,并且这种快乐她愿意与人分享,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
3、社会性发展差异大、对角色理解肤浅
案例中的娇娇说话蛮横与直接,控制欲较强。而俊杰的个性温和,在同伴提出想法并用质问与命令的语气和他交流时,他还是非常礼貌地、不遗余力地满足对方的要求。由此可见,幼儿之间的社会性发展是有着差异的,这种差异在与人沟通时轻而易举地就能发现。这种现象的背后,有着不一样的家庭背景、教育方式和生活环境。同时,他们对角色的理解还较为肤浅,本案例中就出现了小问题:由于对奇怪发型的喜爱,然然脱离了自己的工作岗位,虽是游戏,但他暂时还不能理解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是何等重要。
4、面对新鲜事物易兴奋、材料玩法单一
理发店中的假发已经放置了一段时间,对于假发孩子们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新鲜感,正是因为这样,爆炸头与蝴蝶结的滑稽模样才让孩子们跃跃欲试,兴奋不已。可见,孩子们面对新鲜事物时,会暂时性地忘记了游戏规则。“爱热闹”也是大部分孩子的天性,这常常是幼儿园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同时也可以发现,在平时的游戏中,材料的投放是一方面,单一的材料如何玩出多样性的游戏,是值得我们教师思考的一个问题。
方法措施:
孩子的行为往往直接反映了教师的教育方式。孩子们玩得自主、快乐,却不一定玩得有价值,更多时候,游戏的价值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引导与帮助。本案例有以下解决措施:
1、发挥一日活动的整体教育功能,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体现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
2、善于挖掘各种游戏材料的教育价值,将游戏材料合理地投放,并积极地引导幼儿与材料互动,生成新玩法。
3、游戏中应该有意识的介入与指导,在发现幼儿的行为偏离正常游戏情境时,以适当的方式参与引导。
4、正视幼儿之间的各种差异,让幼幼之间互相学习,比如在娇娇以命令式的语气说话时,教师可以引导她:“我觉得俊杰说话特别有礼貌,他从来不大声喊叫,说话喜欢用请、谢谢,这样的孩子人人喜欢。”
5、向幼儿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在游戏中引导幼儿理解一份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坚守工作岗位的好品质。
参考文献:
[1] 方建华.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行为研究.《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08, Z1期:30-34.
[2] 陈国宁.中班角色游戏中幼儿合作行为培养的教师指导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 刘 源.不同游戏中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教师指导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发展中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幼儿通过交往,可以学会合作、分享、协调等社会交往技能。《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在《人的教育》中也说道:“儿童早期的游戏,是具有深刻意义的,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可见,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幼儿园中,角色游戏是最具社会性的一种交往形式。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体验并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排除自我中心,积极参与交往求得与环境的融洽和谐。
【正文】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我们的孩子面临的将是一个更加开放、竞争更为激烈、人际关系更趋多元的社会,这时仅仅靠智力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具有良好身心发展和较强社会交往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未来社会,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因此,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已得到我们的普遍关注。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一个人社会交往能力的迅速发展时期,是其实现社会化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幼儿通过交往,可以学会合作、分享、协调、助人等社会交往技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德国幼儿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福禄贝尔在他的《人的教育》中说道:“儿童早期的游戏,不是无关重要的。它的非常严肃,而且具有深刻的意义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就在游戏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中,在他最内在的倾向中发展和表现的。”正如福禄贝尔所说,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中,角色游戏最适合幼儿身心游戏发展的需要,是最具典型、最具特色、最具有社会性的一种交往形式。角色游戏中,儿童的角色游戏水平和他们在同伴心目的地位对他们社会性技能的形成有着显著的关系。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体验并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排除自我中心,积极参与交往求得与环境的融洽和谐。同时,游戏中出现的冲突又可能导致儿童认知过程的不平衡,引发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协调,并从中得以新的学习和发展,以进一步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中班年龄阶段,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关键时期。此时,无论是认知发展水平,还是交往的兴趣和需要都趋向于成熟。幼儿的视野已经不再局限于自我为中心的小世界里,他们会因为在游戏和同伴一起嬉戏而感到快乐;他们也会因为在游戏中成功地为同伴服务感到高兴。他们渴望与同伴交往,但是,很多时候却不知道怎样与同伴交往。发现这样的问题后,我仔细思考,最后决定从幼儿最乐于接受的角色游戏下手,引导幼儿通过角色游戏学习交往,掌握一些有效的交往方法。因为,角色游戏突出的特点在于,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等都是依照幼儿的兴趣、意愿、经验进行的,它非常符合幼儿交往的需要。可以说,角色游戏就是幼儿交往的乐园。
一、角色游戏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社会交往的机会。
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对幼儿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在交往中,幼儿逐渐熟悉、认识周围的人和事,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想法、行为、愿望与要求,理解他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学习与同伴分享、互相谦让、合作等人际交往技能。角色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学习怎样与同伴相处,怎样处理和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共同完成活动。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自己分配商量角色,谁来当妈妈,谁来当爸爸,谁来当宝宝。爸爸负责烧饭,妈妈负责带宝宝。每个人各尽其责,像一个家庭一样活动。再比如,玩小吃店游戏的孩子必须在选择游戏之后,互相商量决定,谁来扮演老板,谁来扮演服务员。必须自己商量决定老板负责做什么事,而服务员又应该负责做什么事。在这样共同商量决定过程中,幼儿学习相互配合,互相谦让,也发展了同伴之间的友好关系。也只有在角色游戏中,才可以让幼儿有这样相互间进行社会交往的机会。并且,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需要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通过扮演各种角色,来模仿成人的交往行为,体验着他们的交往中成功或不成功的感觉,来从中不断地积累,分辨正确的交往方式,从而有选择性地内化为自己的交往经验。
二、言语的发展,也为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条件。
维果斯基认为幼儿早期的自言自语对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而且具有交往意义。他认为这种自言自语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简练,但不会完全消失,只会变的更加内隐,最后转换成内部言语来调控自己的日常行为。中班幼儿,语言发展已经具备相对的稳定性,这就为幼儿间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条件。在幼儿的整个交往过程中,伴随着最频繁的就是语言间的交往。中班幼儿已经能意识到在和同伴交往时,要想让对方明确自己的行为意图,必须去用语言表达。而在角色游戏中,这种言语上的表达也是在幼儿已经具备一定表达能力经验基础之上的。通常,会和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关的,幼儿会模仿一些生活中成人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进行交往。我记得,小雨第一次在“银行”上班的时候,就知道要用语言去提醒取款的顾客排号队,不要推挤。并且,自己去搬了许多小椅子,请排队的人坐着等。
很明显,小雨一定和成人去过银行,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发展了游戏情节。小雨用清楚的语言提醒排队的顾客要遵守“银行”的游戏规则,而且也通过他的语言表达也为今天的顾客们传递了该游戏的经验。当然,小雨是语言能力很强的孩子,所以,他能够在角色游戏中用自己的最擅长的言语表达去和更多的同伴交往,来逐步发展自己的交往能力。
三、角色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心理活动环境,激发了幼儿交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幼儿时期正处在意识、随意注意、随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机能及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时期,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往往建立在游戏之中,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毫无压抑的环境,才能激发幼儿去主动交往。在角色游戏中,因为没有了成人的直接旁观或干预,幼儿的心理环境通常是比较宽松的,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游戏情境中,也大多流露出最自然、最真实的状态。观察中发现,无论是平常的性格外向还是内向的孩子,在情绪稳定的前提下,大多数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都乐于起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或是愉快地去接受同伴的主动交往。悦悦是个不大爱说话的小姑娘,她平常最喜欢选“娃娃家”游戏了,在游戏中,她会和爸爸一起商量烧什么饭菜,然后在周围的玩具中,去自己发现游戏材料来组装拼盘。“娃娃家”的爸爸也因此很喜欢和他一起玩。她喜欢抱着“娃娃家”去看小剧场看演出,会带生病的娃娃去“娃娃医院”看病。在游戏中,悦悦的语言表达虽然没身体动作表达的多,但是她能够主动去与其他游戏交往,交往的兴趣也会在一个个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很自然而然地被激发。我们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样一些游戏:娃娃家、超市、理发店、医院、快餐店、银行等。每天保证幼儿的游戏时间,游戏内容完全由幼儿自由选择。在幼儿主动游戏的过程中,就必然有主动的交往。在不断交往的过程中,丰富了游戏情节的发展。而与此同时,游戏情节的发展又能够增加幼儿在游戏中交往的频率。这样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激发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交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角色游戏中,生活化的物质活动环境,也为幼儿的交往创造了物质条件。
游戏的场所、设备和玩具材料是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物质环境,这些物质环境对激发幼儿的游戏愿望和兴趣,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也是有重要作用的。在开展角色游戏时,我们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材料与环境,以利于他们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在角色游戏中,我们所提供的材料,一部分是具备生活特征、实用性很强的器具。比如,医院里的医疗器械;娃娃家的锅碗瓢盆,这样的游戏材料能使幼儿很快理解每个区域的游戏主题,能很快参加进来并承担起相应的角色。另一部分游戏材料,也是生活中的一些废旧材料组成,但都是些真实程度低的简单物品和材料,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那么,对于已经具备一些社会认知经验的中班幼儿来说,生活化的游戏材料可以帮助幼儿把现实生活和想象中的角色联系到一起,通过游戏内容的提示,游戏材料的提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就容易顺利进入角色情境。又因为角色游戏的中各个游戏间相互联系的必然性大,其游戏环境和材料间的相互作用,也就使得幼儿间必然产生互动,即交往。
由此可见,角色游戏中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以及幼儿自身的语言发展,为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那么,作为教师,又该如何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呢?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发展游戏情节,使得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学会良性交往。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内容也就越充实、新颖,角色游戏中的交往也就越频繁。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出现交往行为的前提。幼儿的生活经验,主要来自于家庭和幼儿园。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教学活动、重大节日和外出参观等等活动中,采取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例如,外出参观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超市口海报上面的内容;观察超市、商场的货物摆放;观看收营员阿姨是怎样收营的。幼儿有了这感官经验,在以后的角色游戏中也就可能表现出来,但是游戏内容延伸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我们不仅引导幼儿知其然,还让幼儿知其所以然。帮助幼儿回忆参观内容,海报上是免费品尝超市某种食物的宣传画,再启发幼儿回忆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超市还可以有哪些服务?集思广益,又总结出了有送外卖、有免费装袋等等。这样,在平常的角色游戏中,幼儿也就有了更多可以模仿的内容,游戏情节进一步发展,也就可以进行更加丰富的交往活动。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交往频率的增加,当然是可喜的一个变化。但是,我又发现,在幼儿的交往行为中有良性的、积极的一面,也还有一些是负面的、消极的言行的出现。当然,这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每位幼儿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环境影响出来的孩子,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性是很明显的。作为教师,我们引导每一位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多用良性交往来进行。首先,教会幼儿良性交往的方法,何为良性交往?在角色游戏中,使用文明礼貌的语言;学会大家一起玩;学会尝试着和同伴共同商量决定一些事情,等等。这样,在不断丰富经验的前提下,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也就慢慢的能够做到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逐步养成良性交往的行为习惯。其次,向幼儿说明良性交往是正确的交往方式,也是同伴乐于接受的一种方式。引导幼儿树立良性交往的意识,告诉幼儿,只有采用良性交往的方式,才会交到更多的朋友。再次,就是要不断巩固幼儿良性交往行为的概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采用良性的方法进行交往的时候,我都会及时给予肯定,引导幼儿体验良性交往带来的快乐,以帮助幼儿巩固良性交往的意识。
二、角色游戏中,教师适时地指导、启发,是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重要手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指导游戏就需要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去,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从而提高游戏质量,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学会观察幼儿的角色游戏。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交往的内容得以拓展。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能否促进幼儿的交往,幼儿的交往行为是否为良性交往等等。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促进他们的交往,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其次,要运用正确的方法来指导幼儿的游戏,对于交往能力不同的幼儿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他们的游戏。“米其”服装店里,我们提供了各种质地的彩纸和挂历纸,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画、剪、贴的方法制作出各种时装来出售。结果,游戏在进行了一个月之后,无人问津。这时,我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非常漂亮的衣服,并且装饰的色彩很鲜艳,卖给了小剧场的演员们。看到这样的情形,第二天服装店便又挤满了人,幼儿们又活跃了起来,忙着做各式服装卖给顾客。我采用的是平行式介入方法,这种暗示指导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以达到游戏间相互联系,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目的。而对于角色游戏中不同的游戏情境,通常可以采取的指导方法也是不一样的。笑笑今天选择的是“哆睐咪”小剧场游戏,在一次次尝试着跟着音乐扭秧歌,她终于成功了,到处找她的小伙伴来看,可是大家都在忙。这时,我立刻搬张椅子过去,坐下来看她表演。看到笑笑一遍遍地成功,我连忙鼓起掌来。我的掌声吸引了其他的幼儿,来看表演的人多了,我赶紧向观众说明需要买票才能看表演,他们纷纷向我做出买票的姿势,才坐下来看表演。从此,小剧场看表演时,演员规定:要买票才能进入看表演。这样的游戏指导方法属于交叉式介入方法。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情节发展的作用。从而,促进幼儿在游戏间的交往,帮助幼儿明确一些社会规范,以便幼儿在游戏中更加有序地交往。
三、同伴的影响作用,是幼儿交往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由出生时的自然人到后来成为一个社会人,是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化的结果。影响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同伴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角色游戏中,也不难看出来幼儿的交往行为与同伴的行为方式有诸多的联系。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说同伴是吸引幼儿参与到游戏交往中的积极因素之一。而且,幼儿的交往模式,除了从生活中的成人那里模仿学习之外,绝大部分内是从同伴那里学习来的。在游戏中,幼儿间的交往处于一种平等的气氛中,这种交往环境吸引着他们之间互相模仿、学习对方的行为,并在共同的活动中,形成一定的交往模式。每天,在一个区域内进行游戏的几个幼儿的交往能力肯定是有区别的。在观察中我发现,即使平常在集体中,不善于表达、交流的杰杰,在游戏中,因为有了好朋友天天的共同游戏,有了游戏情境的渲染,他也会很主动、大方地和同伴交往。这当然要归功于的同伴长期的、积极的影响,因为天天的交往行为方式是他所能够接受、认同的,甚至是喜欢的,所以能被杰杰在游戏中无形地吸收。在和同伴共同游戏中,会让幼儿在逐渐释放自己,产生向同伴学习的动力和愿望,在不断地模仿行为之后,幼儿自身也会习得到一些比较认可的交往经验从而内化为自己所用,这也就是同伴作用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体现。
四、游戏后的有效评价,帮助幼儿分享交往经验,能够促使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
对于思维方式还不是很具备逻辑性、系统性的幼儿来说,在游戏过程中,很少能有意识地去总结自己的交往经验,及游戏中的收获的。于是,游戏后的评价环节也就必然不可或缺。教师对幼儿进行游戏评价,不仅可以了解幼儿现阶段的交往水平,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指导幼儿游戏,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本阶段,我们班的观察重点是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情况。所以,在游戏评价中,除了针对当日游戏的指导重点来和幼儿来分析、提出一些好的观点和看法之外,我们还着重去引导幼儿来相互之间交流自己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行为,出现了哪些问题,并启发幼儿以多种形式来共同商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多个角度,来分享自己的游戏经验。比如,游戏结束后,我们鼓励幼儿先不收拾游戏材料,直接带着自己的角色来参与到评价中。实践证明,这样评价的意义很大。幼儿的情境感还很强烈的时候评价,能够帮助幼儿联想到自己在游戏中的一些行为表现,而且也更容易去发现自己在游戏中的问题。比如,今天的评价中,我们重点讨论,“银行存款的顾客多了吗?”这时,我引导幼儿看到头上贴贴花的孩子,就很明显地知道,今天在银行采取的“存款送贴花”的活动很成功,促进了幼儿与银行“存款”的游戏情节的交往。通过这样的评价,让更多的幼儿了解到最近游戏中的一些变化,进一步增强幼儿在各个游戏间的交往意识。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更多交往的信息,弥补在游戏中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缺憾,又对幼儿的交往情况进行了总结、概括,帮助我自己更加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指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行为。
角色游戏符合了幼儿爱玩、爱模仿、爱表现的天性,角色游戏的过程是幼儿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过程,它把游戏和幼儿的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幼儿在观察周围世界地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世界。通过这一阶段的观察、实践,我发现:角色游戏真的是可以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一座无与伦比的乐园!
参考文献:
1.李幼穗《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
2.李淑贤姚伟《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
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交往能力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直接反映幼儿社会交互性的渠道,如果能够实现幼儿与同伴的成功交往,就能通过受欢迎程度响应其同伴交流敏感性及带来的种种影响。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帮到各位读者,更多内容请浏览()。
摘要: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对于幼儿未来的成长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角色游戏,正好为幼儿提供了很好的交往契机。教师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提供良好的游戏环境,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得幼儿掌握交往技能,从而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 角色游戏 交往能力
引言
在现实生活中,交往是不可避免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项人生体验,尤其是自幼儿时期开始就应该注重交往,适应个体发育与成长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实现个体化到社会化的转变。幼儿可以经由社会交往来进一步加深对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理解程度,降低任性性格的养成可能,改善过分自我的不良行为,有助于扩展社会活动范围,增强调节能力,顺利张扬适宜适度的个性化,实现社会行为与社会要求相统一的良性循环。通过大量理论和实践可以得出,幼儿能够通过角色游戏实现现实生活的创造性反映,以游戏过程中的各种角色身份,再现不同环境的社会生活,使其能够尽早体会成人经历,深化社会理解,促进相互交往。因此可以说,角色游戏的特殊性在于增益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本文以此为基础,逐步展开角色游戏的内涵,探讨其对于幼儿的社会交往意识和相应能力的培养功能。
一、 相关概念简述
交往是贯串我们一生的活动,幼儿却是我们一生的起点站。因而在这一时期,他们的行为就变得非常的具有意义。而接下来,我们也会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幼儿交往能力
交往能力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直接反映幼儿社会交互性的渠道,如果能够实现幼儿与同伴的成功交往,就能通过受欢迎程度响应其同伴交流敏感性及带来的种种影响。学界专家定义的幼儿交往能力,主要指的是参与交往活动时幼儿所感受到的同伴关系,并对其加以处理、协调和适应的能力之统称。对于成人来说,交往能力包括了各种各样成熟化的交往技能与策略,想方设法地扩展与巩固人际关系。而幼儿显得比较稚嫩,基本上是以分享与合作等较少冲突的方式来锻炼交往能力。幼儿交往能力反映出该阶段交往策略的初级化,仅仅指向浅层次的交往认知,并未延伸出高水平的个体交往技能。
(二)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富有相当广泛的创造性,幼儿可以借助角色扮演,结合大胆的想象与模仿,反映出自己理解的现实生活。角色游戏主要包括主题、游戏规则、情境假设、游戏动作、物品假想和角色扮演。受限于生活范围,幼儿多会扮演自己比较熟悉的人物,如小伙伴、老师和爸爸妈妈等。老师在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要强化幼儿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设定好主体情境与游戏规则之后,交由幼儿进行角色把握,合理演绎。
二、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意义
(一)幼儿交往能力的意义
如果幼儿不知道怎样与他人相处,那么他会不断徘徊在孤独寂寞的道路上,同时还会形成强烈的自卑感,这会为他未来的成长造成巨大的阻碍作用。实际上,人在社会生活中习得正确、良性的交往技能是非常关键的。幼儿处于人类成长的萌芽阶段,在对其开展启蒙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视关于其交往技能的培育活动。
(二)角色游戏的意义
幼儿园一般都会设立各种各样的游戏,其中,最受儿童欢迎的当属角色游戏,进行这样的游戏时,儿童会表演和再现日常生活的相关场景,模拟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并从中获得社会交往的经验和技巧,增强人际智能水平。不仅如此,开展游戏活动时,幼儿也能够了解怎样保障自身的合理权益,如何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从而使游戏顺利进行。所以,笔者经常会开展各式各样的角色游戏,提升幼儿园小班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
三、培养幼儿交往能力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培养幼儿交往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1.幼儿自身的智力心理因素
现在,幼儿在和同龄儿童开展交往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将自己摆在最为主要的位置上。每个人都具有自我意识,但这种意识过于膨胀就会严重阻碍其形成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这类群体往往仅凭自身的喜好和利益而行动,不能理解他人,因此无法有效地与其进行交流。对于幼儿来说,外在表现为固执己见,不能关爱他人,难以和谐相处。
没有分享的理念,也不善于协作。在实习期间,通过观察,发现极少数幼儿具备良好的交往技能,并且大部分幼儿还没有形成交往的概念,不善于分享与协作。因为幼儿在幼儿园中,一般只会关注自己有兴趣的玩具内容,排斥与他人共同分享。开展集体游戏时,往往也难以一致,从而阻碍了交往。
2.幼儿园管理引导因素
交往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摩擦。幼儿园里经常会出现幼儿因争抢玩具、言行激烈而出现摩擦。在这一过程中,谁都不愿意忍让对方,严重的还会造成大大出手的后果,假若他们具备正确的交往技能,就可以有效防止摩擦的产生。不过因为幼儿的思维与行动还处于成长过程中,因此教师要对其不良行为加以指正,使幼儿学会恭谦礼让、团结友爱,形成温和的性格。
(二)造成幼儿交往能力匮乏的原因
1.家庭原因与社会原因
我国目前大量的家庭都奉行独生子女政策,导致很多幼儿被父母等长辈过于宠溺,并将这种自我中心的心态代入了和同龄人交往的环境下,一旦无法满足自身需要,就会变得任性而暴躁。
同时,目前在整个社会环境中很多人都认为在幼儿时期就应该让幼儿学习更多的知识,而不是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他们觉得幼儿的交往能力是不需要培养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步提升,这样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
2.幼儿园环境原因
托儿所和幼儿园是幼儿最早加入的集体生活环境,对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环境,对教师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未能与幼儿建立起亲密、融洽、协调的关系,就会导致幼儿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造成幼儿与同伴交往的不协调。如果教师不注意爱抚、关心、尊重和认可幼儿,甚至经常冷落或惩罚幼儿,就会使幼儿产生不安全感,从而产生心理压力,进而形成孤僻、冷漠、不合群等特征。
四、利用角色游戏培养幼儿交往的措施
(一)养成愿意与人交往的习惯
交往的重要部分是语言,应创造条件,让幼儿学会一些基本的交往语言,大部分幼儿不善于与人交往,就是因为不会如何与之交谈。教师可与幼儿扮演亲属关系的角色,例如教师扮演妈妈,幼儿扮演孩子,教师再以角色的身份主动与幼儿进行交谈,从而教会幼儿一些基本的交往语言,如打招呼、告别、表示感谢、接受以及拒绝时常用的语言。
(二)学会与人交往的技能
前文提出,现如今,大多数幼儿属于独生子女,以至于幼儿的交往对象大多数为成人,特别是家人。家人溺爱孩子,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造成了幼儿任性、以及自我的性格。所以,在游戏中,常常与同伴之间出现矛盾:
1. 角色分配
几个幼儿想扮演同一个角色,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引导幼儿轮流或者是进行猜拳来解决,让幼儿自己进行协商。
2. 材料分配
游戏时,出现了一些新玩具,这些玩具,会成为幼儿争夺的焦点,每个幼儿都想得到新玩具,在这里就发生的争抢,从而造成玩具的损坏。这时,教师应进行引导,玩具是如何坏的?现在玩具坏了,不可以玩了,应该怎么做?让幼儿进行讨论,得出应该轮流玩玩具的结论。
3. 角色交往
这是最困难的一点,需要产生矛盾的双方达成一致的想法,最终再提出合适的方案。所以在这里,教师可先不出来解决矛盾,把机会让给幼儿,让他们在解决的过程中学会交往的技能。如果幼儿无法解决,教师可适当地提示幼儿该如何做。
(三)开展角色游戏,塑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进行角色扮演,并从中学习和锻炼行为技能。幼儿能够在角色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切身的体验,感受到各种角色所包含的情感。幼儿也可以在角色游戏力学习到不同的劳动技能,从而更加切实地了解劳动者,明确劳动的辛苦。通过角色当中所存在的行为约束,能够达到对幼儿坏习惯加以约束的目的,从而排除阻力,顺利地完成任务。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幼儿社会交往的技能,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了幼儿的良好品质。
鼓励幼儿主动地参与不同地游戏,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在幼儿园中,最为常见的活动就是游戏,在幼儿当中受到广泛的欢迎,对于幼儿交往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幼儿来说,角色游戏是一个重要的交往平台。幼儿能够在角色游戏里跟同伴之间进行深入地交往,同他们进行有效的交流,并共同合作。在角色游戏里,能够教会幼儿去遵守纪律,并且要积极地履行义务。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交往机会,对他们自身的想法加以调整,学会对别人的观点加以适应,从而掌握交往技巧,学会正确地竞争,以及如何合作,从而切实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在角色游戏结束以后,需要教师对幼儿加以正确地引导,促使幼儿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以及所见所闻,积极地同大家交流意见。如此一来,既可以增加游戏的吸引力,又能为幼儿提供一个双向交流的平台,进行平行学习,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游戏期间,教师需要对代表性较强的情节加以及时地捕捉,抓住时机,在幼儿具有良好的想象力还有创造力的时候,及时地讲评,对游戏内容加以丰富。并引导幼儿对游戏细节进行回顾,并针对中间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共同需求解决办法。
依据幼儿兴趣,进行游戏环境的创设。幼儿在生活里积累实际经验的主要途径就是对大人行为进行观察,并加以学习和模仿,进而扮演起社会角色。幼儿通过角色游戏将自己所看到的世界反映出来。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说,最为基础的就是环境,如果幼儿处在一个良好的环境当中,那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幼儿积极地同同伴之间进行交往,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为他们营造一个愿意并且敢于表达自己看法的环境。
引导幼儿产生交往意愿,促使他们积极地进行交往。成长过程中,幼儿首先接触的是家庭环境,在这个环境中自己处于中心的地位,然后又会处于集体环境中,这是需要和同伴之间共同相处,这称得上是幼儿的一个成长转折点。要想让幼儿积极主动地交往,就需要教师对其加以有效地激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此外,教师还能够鼓励外向的幼儿多接触内向幼儿,从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五、结论
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进行情感沟通,传递相互间的思想;在幼儿不断实现社会化期间,与同伴之间的交往可以起到极为有效地作用。角色扮演游戏能够加强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加深彼此间的了解,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此外,在交往过程中,可以帮助幼儿愉快地成长,形成积极的交往意识,掌握交往技巧,从而提高幼儿的社会化能力,能够在社会当中得心应手地处理人际关系,保持正确的心态,积极地面对一切。
参考文献:
1.陆宝凤 浅析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2.陈培兰 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交往能力
3.陈韶瑜 在自主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4.邵珊花 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目录 一、角色游戏概念的界定 2 (一)角色游戏概念的界定 2 (二)角色游戏目标的界定 2 二、 角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存在的误区 3 (一)教师对设计角色游戏的地位认识不足 3 (二)教师设计的角色游戏适用性不强 3 三、 角色游戏的科学设计 3 (一) 活动材料的准备 3 (二) 活动的准备 5 (三) 活动过程 5 (四) 活动过程中的指导 6 (五) 评价反思 7 四、角色游戏实施的策略 8 (一)指导幼儿游戏必须坚持的原则 8 (二)教师将要采取的引导措施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3幼儿园角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郭基丽摘 要:角色游戏又被称作角色扮演,即幼儿园的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角色扮演游戏是一种通过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反映出幼儿的印象的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也是幼儿园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对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交往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设计实施角色游戏所追求的并不是一时的效果,而是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以此来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 目前我国幼儿园对角色游戏的重视度还不够,存在着幼儿对游戏适应性不强、对游戏角色认知度不够等问题。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幼儿园的角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着重分析了教师要热河把教育目标作为基础,有计划地去设计实施角色游戏。让参与到角色游戏的幼儿都能根据自身的意愿来选择游戏的内容与伙伴并且使得幼儿能够主动对周边的事物进行探索。 关键词:幼儿;角色游戏;设计;实施目录一、角色游戏概念的界定 2 (一)角色游戏概念的界定 2 (二)角色游戏目标的界定 2 二、 角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存在的误区 3 (一)教师对设计角色游戏的地位认识不足 3 (二)教师设计的角色游戏适用性不强 3 三、 角色游戏的科学设计 3 (一) 活动材料的准备 3 (二) 活动的准备 5 (三) 活动过程 5 (四) 活动过程中的指导 6 (五) 评价反思 7 四、角色游戏实施的策略 8 (一)指导幼儿游戏必须坚持的原则 8 (二)教师将要采取的引导措施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3幼儿园角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郭基丽摘 要:角色游戏又被称作角色扮演,即幼儿园的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角色扮演游戏是一种通过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反映出幼儿的印象的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也是幼儿园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对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交往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设计实施角色游戏所追求的并不是一时的效果,而是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以此来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 目前我国幼儿园对角色游戏的重视度还不够,存在着幼儿对游戏适应性不强、对游戏角色认知度不够等问题。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幼儿园的角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着重分析了教师要热河把教育目标作为基础,有计划地去设计实施角色游戏。让参与到角色游戏的幼儿都能根据自身的意愿来选择游戏的内容与伙伴并且使得幼儿能够主动对周边的事物进行探索。 关键词:幼儿;角色游戏;设计;实施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ole play inkindergartenGuo JiLiDepartment of education, Yibin University, Yibin, Sichuan, 192001774Absrtact: role play is also called role play, that is, kindergarten children play different roles. Role play is a kind of game that reflects children's impression through children's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Role play is the most typical and characteristic game in early childhood,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cognitive and social interaction ability. Kindergarte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ole-playing game is not the pursuit of temporary effect, but hope to provide a good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 for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in this way, so as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ability in all aspects. At present, China's Kindergartens do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role-playing.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children's weak adaptability to the game and insufficient recognition of the role of the game.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ole-playing games in kindergartens, focusing on the analysis that teachers should design and implement role-playing games on the basis of educational goals. Let the children who participate in the role-playing game can choose the content and partners of the game according to their own wishes, and make the children actively explore the surrounding things. Key words:Children;role play;design;Implement 一、角色游戏概念的界定 近年来,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也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家长们希望幼儿在幼儿园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能在幼儿园的游戏中学到知识。如何设计和实施角色游戏是摆在我国学前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角色游戏的概念 角色游戏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与幼儿的发展水平,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从而创设活动环境,使得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能够按照自己意愿选择学习的内容与合作的伙伴,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也能够自主的进行操作与探索。对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交往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幼儿的健康发展起着很大的帮助。 (二)角色游戏的目标 角色游戏是一种能够让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通过角色扮演,在游戏中完成自主学习的活动。每一个游戏都有目标,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目标。角色游戏也一样,目的包括了五大领域语言、科学、社会、艺术、健康。小朋友的模仿能力很强,学习能力也很强,角色游戏就是希望让幼儿能够在参与游戏的同时学习到更多有用的知识,还能够通过角色游戏活动的延伸加强小朋友的知识。角色游戏的展开能够使得幼儿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能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优势和获得成功经验的机会。 角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存在的误区 (一)教师对设计角色游戏的地位认识不足 有的老师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只是在幼儿旁来回走动以保证幼儿的安全;或是在幼儿游戏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会直接亲自去解决幼儿遇到的困难;有的来时在幼儿进行角色有字的过程中甚至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去完成游戏,不管幼儿的心理动态及现阶段的幼儿对于游戏的认知与操作的阶段都不了解。 下面是我九月到十二月在Y市J幼儿园接近四个月的实习中所观察到的情况进行简单的阐述,我所在的是J幼儿园新园,教师大多以实施教学和布置相关主题的环创为主。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教师一边做手头工作一边观看幼儿游戏,对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未予以及时的纠正,没有给幼儿正确的引导。例如:有一位幼儿的个性比较要强,在玩角色游戏餐厅主题扮演时,该幼儿每次都是安排其他幼儿扮演自己不愿意扮演的角色,很多幼儿都跑去向老师告状。而此时老师只顾着做自己手上的事情,轻描淡写的在口头上提醒这个幼儿要与其他幼儿协商,老师并未付出实际行动去及时、正确的引导幼儿。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学习、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二)教师设计的角色游戏适用性不强 有的老师在角色游戏中“角色”的设定不合理,导致幼儿对游戏角色的适应性不强。适应性不强主要表现在幼儿对自己的角色不满意,想换角色;有的幼儿甚至没有角色的选择权。如有的教师在班级设计的消防员角色、美容师角色,由于幼儿对角色的认知度不够,则不想参与。例如:中班的幼儿在参与美容师角色的游戏时,幼儿担任小小美容师的角色,一名幼儿担任美容小顾客的角色。第一个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全程一直用毛巾给小顾客擦脸,擦了一会脸,没过一会儿注意力就转移到小顾客的头发上去了,就开始偏离美容师的游戏主题。而躺在沙发上充当顾客的幼儿逐渐开始了不耐烦,对游戏失去兴趣。很快两名幼儿就结束了小小美容师的角色游戏。因此,教师在角色的创设时要考虑幼儿的兴趣、生活经验等,创设适用性强的角色。 角色游戏的科学设计 活动材料的准备 角色游戏的物质基础与载体就是活动材料的准备,幼儿能够在主动操作玩偶的过程中获得信息概念的积累与发展动手能力。科学地投放角色游戏当中的各种材料能够充分地挖掘其教育价值。开设角色游戏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进行游戏中的扮演与玩偶的选择,如小班的角色区可投放厨师用的废纸杯、超市的奶盒、文具店的彩带、超市的双面胶、医生的听诊器等鼓励幼儿自己根据材料来想象角色。通过利用角色区丰富的材料,来提高幼儿的合作交往、自信心、想象力与思维能力。幼儿游戏离不开玩具,正是由于玩具的吸引幼儿才会对游戏产生浓厚的兴趣。游戏情节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玩具,玩具的投放与提供显得尤其重要。 给幼儿提供多种低结构的材料和工具,鼓励幼儿自己拓展或者以物代物。未成型玩具即是指玩具的形象性低。比如医生所用的体温计只是一根小棒,菜市场的称只是一个圆盘。未成型玩具适合在中大班幼儿提供,让幼儿发挥想象的基础上,使用玩具。当幼儿生成新的游戏主题或情节时,百宝箱的提供正是解决没有玩具的方法。在百宝箱内提供纸笔油画棒绳子剪刀等工具,让幼儿当场创作玩具。如在小吃店的游戏中,小楠小朋友想要吃面条,可是店里面刚好没有面条,聪明的厨师忠宝马上到百宝箱找了一块橡皮泥,用所学过的技能“变”出了面条,在这个游戏中,橡皮泥就属于未成型的玩具。 在幼儿熟悉的游戏环境中加入新的材料,往往会让幼儿对所熟悉的游戏情节形成挑战,促使幼儿尝试新的玩法,发展出新的情节。因此,教师可以发动幼儿一起参与材料的准备工作。幼儿是游戏的主人,需要哪些材料,材料的收集及运用,幼儿自有他们的想法,让幼儿参与材料准备工作,能更好推进幼儿游戏。如:为幼儿提供游戏半成品或原材料,幼儿在游戏前获得了对材料探究的机会,在游戏中,他便开始用这些材料来代替,也就开始真正的游戏了。可见,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有助于幼儿探究的材料,可以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自信和成功感。 (二)活动的准备 幼儿的年龄小,接触社会的时间短,社会经验少,又受其知识水平的限制,无法像成人一样从书中获取知识。因而,教师必须要丰富幼儿相关的经验,使幼儿在经验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游戏水平,具体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经验。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内容越丰富,游戏内容就越充实、新颖,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幼儿对外界的事物有了较丰富而深刻的印象,为幼儿在游戏中发展想象力、创造性提供了条件。否则组织游戏只能是教师的一厢情愿。生活其实就是一本书,这本书正因为它的通俗易懂,让孩子容易接受。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如在玩娃娃家之前,我们可以让孩子在家里观察爸爸妈妈在家里做什么事,看看妈妈是怎样洗碗、洗菜,看看爸爸下班了做一些什么事。在这之后,娃娃家的爸爸便懂得了在下班后,看看报纸,看看电视。而妈妈也懂得了如何照顾娃娃,如何做家务。 第二,教师要有目的丰富幼儿的经验。除了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外,我们还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知识。比如中班的孩子想开理发店,可以组织幼儿到附近的理发店参观。让孩子看看理发师如何理发,如何接待客人,让孩子认识理发的工具。孩子有了知识经验,在游戏中会有更好的表现。在一次游戏中,我以一名顾客的身份观察理发店的游戏情况。负责招待的小云马上请我坐下,并拿出了许多的发型图为我选发型,接着又带我去洗头发,最后请理发师志星小朋友为我理发。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对真实生活的反映。 (三)活动过程 1.确定游戏主题:在确定角色游戏主题与内容时,要充分听取孩子们的意见,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讨论确定游戏主题。 2.制定游戏规则: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首先指导幼儿制定游戏规则。例如:游戏前正确引导孩子们讨论:扮演的角色在游戏中要做些什么,要怎样做等,保证游戏有序地进行。 3.帮助儿童丰富有关各行各业的知识:可通过故事、讨论、图片展示、社区参观等形式,丰富幼儿关于各行各业的知识经验,促使游戏不断地向更深层次发展。 4.灵活选择间接参与或直接参与的形式进行角色游戏指导:角色游戏中,教师应以间接指导方法为主,帮助幼儿组织和开展游戏,还可直接参与到游戏中,扮演角色,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在角色游戏中教师既是活动的引导者,又是活动的支持者,因此,教师要巧妙地转换好自己的角色,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游戏的发展。 (四)活动过程中的指导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的细心观察很重要,只有观察每个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才能很好地有效指导角色活动。但是很多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并没有做到细心观察。有的教师则完全和孩子打成一片,忽视了自己的指导作用,教师应随时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水平。幼儿在遇到问题而无法解决时,教师的介入能促使角色游戏继续开展。许多幼儿到了幼儿园之后,才真正有了与同龄伙伴进行交往交流的活动。然而幼儿在交往中或多或少地会发生冲突,此时,教师可以在一旁仔细观察,让幼儿在冲突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并且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当幼儿无法通过自己的方式解决冲突时,教师再提供建议帮助幼儿消除冲突。 角色游戏是存在一定难度与挑战性的,他们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会发生冲突,不知道该如何才能玩下去,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们状态。例如,在一个班的角色区,幼儿A在扮演建筑师用积木搭“高楼”,而幼儿B则在扮演飞行员在幼儿A旁边玩飞机,每当幼儿A的“高楼”。终于搭好时,幼儿B的“飞机”就开过来,撞倒了幼儿A潜心搭建的“高楼”,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进行仔细的观察,判断幼儿B的行为是否是一种真正的“攻击性”或“破坏性”行为。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发现幼儿B的行为并没有引起幼儿A的“不悦”,每当“高楼”被撞倒以后,幼儿A就迅速地又开始搭“高楼”,似乎在等待着幼儿B飞机的到来。他们俩的这种表现,告诉了我们两个男孩现在正在默契地玩一种合作的“游戏”。如果我们对幼儿的行为不进行仔细观察,把幼儿B的行为错误地判断为一种“攻击性行为”而加以制止,中断了幼儿的合作游戏,构成了不必要的干扰。 教师的指导要注意方式方法,也要注意介入的时机,让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可以自由的进行讨论和交流。充分利用幼儿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教育资源,促进幼儿角色游戏有效性的提高。 (五)评价反思 幼儿往往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在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评价是发展幼儿自信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积极地采用纵向评价能够使得幼儿在每次活动后都有一种成功感。也可以通过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的交流,让幼儿共同分享角色游戏的体验,主动地去探讨角色游戏中的问题,提高角色游戏水平。教师也可以在幼儿反思的基础上,让表现优异的幼儿来讲述自身是怎样玩。怎样选角色的;教师还可以讲评引导幼儿讨论解决角色游戏中存在的问题,让幼儿自助地想办法改进角色游戏的布置,通过开放式讲评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对角色游戏中幼儿产生的问题进行合理教育。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幼儿在游戏中发生的问题进行随机教育,给幼儿留出自主学习与思考的时间。教师应该好好利用角色游戏中地这一现象,使幼儿在随机教育中获得经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解决问题能力,体验成功和愉悦。 教师还应该注重创造角色游戏中宽松的环境与氛围,做到充分尊重幼儿,让孩子们按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自由交换角色,创设宽松、和谐、自由的活动氛围,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案例:在大班角色游戏中开展“我是小小演员家”的角色扮演。小演员家一直是孩子们的最喜爱的,教师可以在角色扮演区里投放了大量的头套、手偶、帽子,各式各样的服装等。几次活动,幼儿们都扮演了好多自己想当的角色,也有了一定的游戏经验。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在游戏之前老师可以激发孩子们大胆的设想:“扮演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人”。说干就干,幼儿们开始了自己的分工:有的穿警察的服装当小警察;有的带上消防员的帽子扮演消防员叔叔;有的两三个一起合作开超市……这组小朋友在自由的扮演中有了重大的发现:要想扮演的最相像、最贴切,一定要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场景。他们扮演小警察、消防员、超市老板,幼儿还扮演起了新娘新郎,还让长得最小的幼儿坐在了花轿里,玩起了抬花轿的游戏。幼儿是在与同伴共同游戏的环境中不断进步的,角色游戏也是影响幼儿进步的重要关键。因此,教师平时应该注重给予幼儿自我发展的机会,同时要保证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儿童的自主创新及学习能力。 四、角色游戏实施的策略 (一)指导幼儿游戏必须坚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原则 在幼儿进行游戏之前教师就应该根据自己班上幼儿的特征来组织游戏,所以教师必须足够了解幼儿,能够分清楚幼儿的身心发展与成人的区别,并且能够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来开展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把承认的特点当做幼儿的特点,因此要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例:设计出类似“机器人服务员”之类的自始至终没有语言活动的角色,或让孩子坐着单调孤燥地重复某一动作,甚至教师一手操纵整个游戏的情节变化。这与其说是创造了一个幼儿的游戏世界,不如说是成人编导的一台戏。 教师还要避免过多地指责孩子的游戏行为,不要为了加强游戏的教育性,而动辄批评幼儿。例:认为民警应该始终站在岗位上,不得越雷池一步,否则斥之为不守纪律;看门人必须死守着门,不得干其他的事等。 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地尊重幼儿自身的意愿。最大力度的发挥出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从游戏主题的确定到角色的分配,再到情节的安排都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做选择。但是幼儿按自我意愿进行活动并不是指教育上的消极和被动,而是把细心管理和尊重幼儿作为核心。 指导游戏是通过游戏者与指导者之间具有共同的游戏体验才得以收效的。尤其在角色游戏中,那种对游戏设置种种清规戒律的命令式的指导方法,是不会让幼儿产生愉快的游戏体验的;同样,那种只会被动的跟在孩子后面,而当出现乱子时,只会责备孩子的消防员式的指导法,也会中断孩子的游戏体验,使孩子产生不快情绪。间接指导要求教师置身幼儿的游戏环境,但并非是自始至终与孩子一起游戏,而是之在孩子周围进行周密观察,在幼儿需要和教师认为必要时,以游戏角色的身份给予指点,使孩子及时得到暗示和引导,这种方法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二)教师将要采取的引导措施 由于幼儿对于危险因素认知不清晰,不具备抗危险的能力。由此,幼儿教学机构需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游戏活动开展领域。例如,装潢过程中,选用无污染的材料铺设教学设备,减少幼儿的刺激性。在设计过程中,应采用鲜明的色彩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良好的课堂气氛奠定基础。 教师应该注重开发幼儿想象力。幼儿有着天生丰富的想象力,只是内容表达不够具体。由此,培养幼儿将想象的事物表达出来,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机构应在幼儿园游戏课程中增加游戏内容,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教师还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实际教学中,大多数的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如果一直让幼儿玩一种游戏就不能满足幼儿的成长以及各类能力的发展需要,不利于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从而采取不同的游戏形式,并且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地修改游戏,不断地推出新的游戏。丰富了游戏的类型与方式就可以更好地吸引幼儿,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刘焱著.儿童游戏的当代理论与研究[M].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 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2]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3]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梁周全,尚玉芳主编.幼儿游戏与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6]丁海东.幼儿园游戏与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7]孙向阳.幼儿园区域活动全新指导[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8). [8]吴晓丹.学前儿童游戏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9]朱若华.幼儿园活动区域材料投放方式与儿童行为的研究[D].朱东师范大学.2005. [10]董素芳.结构游戏材料投放方式对儿童结构游戏行为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11]刘雪.角色游戏中幼儿使用物质材料状况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D].2007 [12]方建华.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南京师范大学[D].2008 [13]杨姗姗.幼儿园结构游戏材料配备与使用的评价研究.华东师范大学[D].2009. [14]张哲.教师介入幼儿区域游戏的现状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1. [15]李钦.游戏材料的不同投放方式对幼儿角色游戏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 [16]潘月娟.适宜开展角色游戏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J].教育导刊.2002. [17]王益文.张文新.3-6岁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11). [18]刘萍.角色游戏材料提供的策略[J].早期教育. [19]包建国,徐洪,严文琪.角色游戏材料的分类提供[J].2007 [20]阿正荣.角色游戏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学前教育课程. [21]黄红梅.注重发挥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开展角色游戏[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 [22]何翔.幼儿角色游戏的价值与作用[J]新课程(教研版),(2009. 6). [23]李燕.提高角色游戏质量促进幼儿主动发展[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0(10). [24]曹洁.角色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J].新课程(上),2017(10). [25]李艳.关于幼儿园教育中游戏环境创设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2013(4). [26]李建群.幼儿园角色游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现代教育科学,2013,(6). [27]赵玉洁.浅谈角色游戏中公共区域的开发和利用[J].教育百家.2013(7). [28]徐佳.浅谈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J].安徽文学.2013(10). [29]唐洪,戒色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手机号多少J],今日教育.2021,(05) [30]王勤,优化游戏材料投放促进角色游戏开展[J],基础教育,2021,(12)
试析如何提高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水平
论文摘要: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其中角色游戏是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是最适合小班幼儿的一种游戏,也是小班幼儿不可缺少的活动。小班幼儿因其年龄特点,活动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游戏内容也比较简单,为此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材料和适时的指导。
论文关键词: 小班幼儿 角色游戏小班幼儿最喜欢的角色游戏是"娃娃家",但是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幼儿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不贴近现实生活,角色之间也缺少语言交流,游戏气氛不够活跃。针对以上问题,我有意识地通过几种途径来发展幼儿的角色扮演能力。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扮演角色打下良好的基础。
1.参观大班的大哥哥、姐姐们的角色游戏。
小班幼儿最熟悉的就是自己的家,因此就从引导幼儿玩娃娃家的游戏开始,带他们到大班去看哥哥,姐姐们玩娃娃家游戏。看前先提要求,让幼儿了解娃娃家玩具的使用方法,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初步印象,让幼儿学会正确操作游戏材料。参观之后让幼儿自己动手模仿操作,经过一个阶段,在玩具材料操作技能上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语言,动作的发展,娃娃家游戏的语言就丰富了,这样玩角色游戏的水平就有了提高。教师要为幼儿游戏提供时间,场地和玩具,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
2.模仿现实生活。
经过一个阶段,游戏具备了动作,但没有游戏的情节,为了让角色游戏的情节展开得丰富,第一让幼儿回去观察爸爸,妈妈的日常生活和劳动情景,丰富生活和模仿力。每天下午幼儿离园前,我们就提醒他们回去注意观察父母在家做的事情。第二天晨间谈话时,让幼儿说说所见所闻,然后再用游戏口吻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内容迁移到游戏中去。慢慢地,幼儿知道怎样做爸爸,妈妈,在家中该做些什么事了。第二,再把大班的大哥哥、大姐姐请来担任主要角色带领小班幼儿游戏,让小班幼儿模仿,经过这一阶段,幼儿角色游戏就有了一定的情节了。3.根据幼儿一日生活情节分类指导。
我们把生活情节分为七大类:盥洗、吃饭、上幼儿园、睡觉、打扫卫生、看病、外出游玩,根据主题活动及游戏情节的发展,分类对幼儿进行指导。如:"上幼儿园"这一情节,我先提问:"爸爸、妈妈送你上幼儿园,要你和老师说什么,和爸爸、妈妈说什么?来接你时,又要你和老师怎么说?"然后请幼儿看情境表演《送孩子上幼儿园》,最后布置游戏场景"幼儿园",引导幼儿分别扮演爸爸、妈妈送孩子上幼儿园。在分类别指导时,我特别注意指导方法的连续性,一次提的问题不太多,同一问题反复多次提出。目标达到后在提出下一个要求。4.给幼儿提供反馈生活经验的机会。
除了游戏前的谈话时间,我还利用晨间接待和下午游戏时间,有意识地和幼儿交谈,让他们讲述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这样的交流,丰富了幼儿的知识。如在交流"妈妈是如何烧饭"时,有的幼儿说妈妈先淘米,然后把米放在锅里烧;也有的幼儿说妈妈先掏米,把米放在锅里加点水再烧。哪一种说法更准确呢?我再让幼儿回去观察,观察后幼儿肯定了后一种说法,游戏时就很少出常识性的错误了。
二、巧妙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幼儿游戏的主动性。
1.教师要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并积极地参与游戏中去。
教师应该深入游戏之中,加强观察,不失时机地向幼儿提出要求,观察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言语,动作,表情,特别要注意细心倾听,研究幼儿的游戏语言,洞察幼儿游戏心理,进行个别教育。根据小班幼儿好模仿的特点,我以和幼儿一样的角色身份参与游戏,如都做"娃娃家"的妈妈,幼儿只会哄孩子睡觉,我则一边把孩子放在床上,摇着小床,一边唱《摇篮曲》。很快,我的这些动作被幼儿模仿去了。还有一次,发现"娃娃家"的物品摆放太乱,没有规律,小圆桌上既有电话又有锅碗,还有新买回来的饮料等。我没有直接指出,而是扮演"娃娃家"的客人说:"们家怎么这么乱呀?炊具应该放在哪里?"他们说:"应该放在厨房里。"然后他们就把炊具单独放在一张桌子上。
2.分配角色后,要启发幼儿理解角色,学会表演角色,明确角色的职责。
小班初期,我设立的是一人一家,即让幼儿一个人扮演角色照顾孩子。教师这时候也扮演角色,让幼儿模仿教师的语言和动作。到了小班中期,我开始设两人一家。这时教师担任游戏的主要角色,用游戏的'口吻指导和帮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如幼儿做爸爸,教师做妈妈,这样既可减少幼儿的孤单感,又可随时帮助他们明确所担任角色的意识。小班后期,随着游戏的深入,我提供了主题场景,如医院、幼儿园、商店等,这时候教师担任游戏的一般角色,引导幼儿和这些场景发生联系。如教师扮演的奶奶提醒"爸爸"送孩子上幼儿园,孩子病了,带孩子去看病。
3.细心地观察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指导空间。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发自生的游戏,必须确保幼儿有选择、交往、表现、创造的自由。角色游戏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适时适宜的指导,而观察又是指导的前提,观察就如教师工作的探路器,是为了更仔细更具体地了解幼儿游戏,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缺乏观察的指导,使教师走入盲区,武断的歧路,与自由自主的角色格格不入。没有观察而对游戏所谓的指导实际上是教师中心式干预,当教师并未了解幼儿想说什么就盲目指挥,必然抑制和挫伤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交流表演角色的经验,组织认真的讲评。
讲评时我让每个角色都有说话的机会,如让每一个家庭的"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角色身份,并说说为孩子做了哪些事。教师通过表扬那些会关心、照顾孩子的"爸爸""妈妈"来激励其他幼儿。对于某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不能表达自己行为的幼儿,我就让他们再现角色动作。这样的讲评,强化了幼儿的角色意识。
三、合适的材料,激发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
1.主题操作材料的投放。我首先给幼儿园提供角色扮演所必须的材料-娃娃,激发幼儿想扮爸爸、妈妈的愿望,然后再投放主题操作材料。如自制的小铲子、小炉子、小锅,这些自制用具都比较大而且摆放平稳,幼儿操作起来很方便,与之相应的动作也容易表现出来。同时我还给幼儿提供了大插花片,幼儿在游戏中可随意插自己需要的东西。如澡盆、电风扇、洗衣机等。以上主题操作材料的投放,大大激发了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
2.标记材料的提供。我把形状、颜色作为"娃娃家"的标记。游戏前给扮演爸爸、妈妈的幼儿挂一个与"娃娃家"标记相应的牌子,让他们根据牌子上的标记去找自己的家,确定游戏场地。为了帮助幼儿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我还给扮演爸爸、妈妈的幼儿挂一块小牌,上面是角色头像。如扮演爸爸的幼儿身上挂一个画有爸爸头像的牌子。用标记来提示幼儿,使他们一开始就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知道扮演的是谁,继而产生角色行为。这种做法提高了幼儿扮演角色的稳定性。
3.场景的创设。幼儿扮演角色总要反映一些社会活动,我就布置一些场景,如幼儿园、医院、商店、浴室等,并在场景内提供一些材料,让扮演爸爸的幼儿送孩子上幼儿园,扮演妈妈的幼儿去买菜。幼儿利用这些场景,游戏情节逐步扩展丰富,扮演角色的兴趣也越发浓厚。
总之,小班幼儿正是身心发展迅速的时期,是教育的基础时期,在角色游戏中既要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角色游戏在小班幼儿的全面发展上成为最有利的教育手段。
参考文献:
1.《小班角色区游戏初探》成功(教育版)2011(4)
2.《小班角色游戏情境创设的指导策略》金陵了望(教育)2010(5)
3.《如何挖掘小班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考试周刊2007(39)
4.《如何开展好小班角色游戏活动》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9(1)
5.《如何讲评大班幼儿的角色游戏》南北桥2011(5)6.《小班幼儿角色游戏初探》成才之路2010(32)
试析如何提高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水平
论文摘要: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其中角色游戏是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是最适合小班幼儿的一种游戏,也是小班幼儿不可缺少的活动。小班幼儿因其年龄特点,活动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游戏内容也比较简单,为此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材料和适时的指导。
论文关键词: 小班幼儿 角色游戏小班幼儿最喜欢的角色游戏是"娃娃家",但是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幼儿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不贴近现实生活,角色之间也缺少语言交流,游戏气氛不够活跃。针对以上问题,我有意识地通过几种途径来发展幼儿的角色扮演能力。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扮演角色打下良好的基础。
1.参观大班的大哥哥、姐姐们的角色游戏。
小班幼儿最熟悉的就是自己的家,因此就从引导幼儿玩娃娃家的游戏开始,带他们到大班去看哥哥,姐姐们玩娃娃家游戏。看前先提要求,让幼儿了解娃娃家玩具的使用方法,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初步印象,让幼儿学会正确操作游戏材料。参观之后让幼儿自己动手模仿操作,经过一个阶段,在玩具材料操作技能上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语言,动作的发展,娃娃家游戏的语言就丰富了,这样玩角色游戏的水平就有了提高。教师要为幼儿游戏提供时间,场地和玩具,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
2.模仿现实生活。
经过一个阶段,游戏具备了动作,但没有游戏的情节,为了让角色游戏的情节展开得丰富,第一让幼儿回去观察爸爸,妈妈的日常生活和劳动情景,丰富生活和模仿力。每天下午幼儿离园前,我们就提醒他们回去注意观察父母在家做的事情。第二天晨间谈话时,让幼儿说说所见所闻,然后再用游戏口吻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内容迁移到游戏中去。慢慢地,幼儿知道怎样做爸爸,妈妈,在家中该做些什么事了。第二,再把大班的大哥哥、大姐姐请来担任主要角色带领小班幼儿游戏,让小班幼儿模仿,经过这一阶段,幼儿角色游戏就有了一定的情节了。3.根据幼儿一日生活情节分类指导。
我们把生活情节分为七大类:盥洗、吃饭、上幼儿园、睡觉、打扫卫生、看病、外出游玩,根据主题活动及游戏情节的发展,分类对幼儿进行指导。如:"上幼儿园"这一情节,我先提问:"爸爸、妈妈送你上幼儿园,要你和老师说什么,和爸爸、妈妈说什么?来接你时,又要你和老师怎么说?"然后请幼儿看情境表演《送孩子上幼儿园》,最后布置游戏场景"幼儿园",引导幼儿分别扮演爸爸、妈妈送孩子上幼儿园。在分类别指导时,我特别注意指导方法的连续性,一次提的问题不太多,同一问题反复多次提出。目标达到后在提出下一个要求。4.给幼儿提供反馈生活经验的机会。
除了游戏前的谈话时间,我还利用晨间接待和下午游戏时间,有意识地和幼儿交谈,让他们讲述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这样的交流,丰富了幼儿的知识。如在交流"妈妈是如何烧饭"时,有的幼儿说妈妈先淘米,然后把米放在锅里烧;也有的幼儿说妈妈先掏米,把米放在锅里加点水再烧。哪一种说法更准确呢?我再让幼儿回去观察,观察后幼儿肯定了后一种说法,游戏时就很少出常识性的错误了。
二、巧妙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幼儿游戏的主动性。
1.教师要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并积极地参与游戏中去。
教师应该深入游戏之中,加强观察,不失时机地向幼儿提出要求,观察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言语,动作,表情,特别要注意细心倾听,研究幼儿的游戏语言,洞察幼儿游戏心理,进行个别教育。根据小班幼儿好模仿的特点,我以和幼儿一样的角色身份参与游戏,如都做"娃娃家"的妈妈,幼儿只会哄孩子睡觉,我则一边把孩子放在床上,摇着小床,一边唱《摇篮曲》。很快,我的这些动作被幼儿模仿去了。还有一次,发现"娃娃家"的物品摆放太乱,没有规律,小圆桌上既有电话又有锅碗,还有新买回来的饮料等。我没有直接指出,而是扮演"娃娃家"的客人说:"们家怎么这么乱呀?炊具应该放在哪里?"他们说:"应该放在厨房里。"然后他们就把炊具单独放在一张桌子上。
2.分配角色后,要启发幼儿理解角色,学会表演角色,明确角色的职责。
小班初期,我设立的是一人一家,即让幼儿一个人扮演角色照顾孩子。教师这时候也扮演角色,让幼儿模仿教师的语言和动作。到了小班中期,我开始设两人一家。这时教师担任游戏的主要角色,用游戏的'口吻指导和帮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如幼儿做爸爸,教师做妈妈,这样既可减少幼儿的孤单感,又可随时帮助他们明确所担任角色的意识。小班后期,随着游戏的深入,我提供了主题场景,如医院、幼儿园、商店等,这时候教师担任游戏的一般角色,引导幼儿和这些场景发生联系。如教师扮演的奶奶提醒"爸爸"送孩子上幼儿园,孩子病了,带孩子去看病。
3.细心地观察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指导空间。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发自生的游戏,必须确保幼儿有选择、交往、表现、创造的自由。角色游戏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适时适宜的指导,而观察又是指导的前提,观察就如教师工作的探路器,是为了更仔细更具体地了解幼儿游戏,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缺乏观察的指导,使教师走入盲区,武断的歧路,与自由自主的角色格格不入。没有观察而对游戏所谓的指导实际上是教师中心式干预,当教师并未了解幼儿想说什么就盲目指挥,必然抑制和挫伤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交流表演角色的经验,组织认真的讲评。
讲评时我让每个角色都有说话的机会,如让每一个家庭的"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角色身份,并说说为孩子做了哪些事。教师通过表扬那些会关心、照顾孩子的"爸爸""妈妈"来激励其他幼儿。对于某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不能表达自己行为的幼儿,我就让他们再现角色动作。这样的讲评,强化了幼儿的角色意识。
三、合适的材料,激发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
1.主题操作材料的投放。我首先给幼儿园提供角色扮演所必须的材料-娃娃,激发幼儿想扮爸爸、妈妈的愿望,然后再投放主题操作材料。如自制的小铲子、小炉子、小锅,这些自制用具都比较大而且摆放平稳,幼儿操作起来很方便,与之相应的动作也容易表现出来。同时我还给幼儿提供了大插花片,幼儿在游戏中可随意插自己需要的东西。如澡盆、电风扇、洗衣机等。以上主题操作材料的投放,大大激发了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
2.标记材料的提供。我把形状、颜色作为"娃娃家"的标记。游戏前给扮演爸爸、妈妈的幼儿挂一个与"娃娃家"标记相应的牌子,让他们根据牌子上的标记去找自己的家,确定游戏场地。为了帮助幼儿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我还给扮演爸爸、妈妈的幼儿挂一块小牌,上面是角色头像。如扮演爸爸的幼儿身上挂一个画有爸爸头像的牌子。用标记来提示幼儿,使他们一开始就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知道扮演的是谁,继而产生角色行为。这种做法提高了幼儿扮演角色的稳定性。
3.场景的创设。幼儿扮演角色总要反映一些社会活动,我就布置一些场景,如幼儿园、医院、商店、浴室等,并在场景内提供一些材料,让扮演爸爸的幼儿送孩子上幼儿园,扮演妈妈的幼儿去买菜。幼儿利用这些场景,游戏情节逐步扩展丰富,扮演角色的兴趣也越发浓厚。
总之,小班幼儿正是身心发展迅速的时期,是教育的基础时期,在角色游戏中既要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角色游戏在小班幼儿的全面发展上成为最有利的教育手段。
参考文献:
1.《小班角色区游戏初探》成功(教育版)2011(4)
2.《小班角色游戏情境创设的指导策略》金陵了望(教育)2010(5)
3.《如何挖掘小班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考试周刊2007(39)
4.《如何开展好小班角色游戏活动》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9(1)
5.《如何讲评大班幼儿的角色游戏》南北桥2011(5)6.《小班幼儿角色游戏初探》成才之路2010(32)
目录 一、角色游戏概念的界定 2 (一)角色游戏概念的界定 2 (二)角色游戏目标的界定 2 二、 角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存在的误区 3 (一)教师对设计角色游戏的地位认识不足 3 (二)教师设计的角色游戏适用性不强 3 三、 角色游戏的科学设计 3 (一) 活动材料的准备 3 (二) 活动的准备 5 (三) 活动过程 5 (四) 活动过程中的指导 6 (五) 评价反思 7 四、角色游戏实施的策略 8 (一)指导幼儿游戏必须坚持的原则 8 (二)教师将要采取的引导措施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3幼儿园角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郭基丽摘 要:角色游戏又被称作角色扮演,即幼儿园的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角色扮演游戏是一种通过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反映出幼儿的印象的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也是幼儿园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对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交往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设计实施角色游戏所追求的并不是一时的效果,而是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以此来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 目前我国幼儿园对角色游戏的重视度还不够,存在着幼儿对游戏适应性不强、对游戏角色认知度不够等问题。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幼儿园的角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着重分析了教师要热河把教育目标作为基础,有计划地去设计实施角色游戏。让参与到角色游戏的幼儿都能根据自身的意愿来选择游戏的内容与伙伴并且使得幼儿能够主动对周边的事物进行探索。 关键词:幼儿;角色游戏;设计;实施目录一、角色游戏概念的界定 2 (一)角色游戏概念的界定 2 (二)角色游戏目标的界定 2 二、 角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存在的误区 3 (一)教师对设计角色游戏的地位认识不足 3 (二)教师设计的角色游戏适用性不强 3 三、 角色游戏的科学设计 3 (一) 活动材料的准备 3 (二) 活动的准备 5 (三) 活动过程 5 (四) 活动过程中的指导 6 (五) 评价反思 7 四、角色游戏实施的策略 8 (一)指导幼儿游戏必须坚持的原则 8 (二)教师将要采取的引导措施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3幼儿园角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郭基丽摘 要:角色游戏又被称作角色扮演,即幼儿园的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角色扮演游戏是一种通过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反映出幼儿的印象的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也是幼儿园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对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交往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设计实施角色游戏所追求的并不是一时的效果,而是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以此来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 目前我国幼儿园对角色游戏的重视度还不够,存在着幼儿对游戏适应性不强、对游戏角色认知度不够等问题。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幼儿园的角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着重分析了教师要热河把教育目标作为基础,有计划地去设计实施角色游戏。让参与到角色游戏的幼儿都能根据自身的意愿来选择游戏的内容与伙伴并且使得幼儿能够主动对周边的事物进行探索。 关键词:幼儿;角色游戏;设计;实施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ole play inkindergartenGuo JiLiDepartment of education, Yibin University, Yibin, Sichuan, 192001774Absrtact: role play is also called role play, that is, kindergarten children play different roles. Role play is a kind of game that reflects children's impression through children's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Role play is the most typical and characteristic game in early childhood,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cognitive and social interaction ability. Kindergarte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ole-playing game is not the pursuit of temporary effect, but hope to provide a good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 for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in this way, so as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ability in all aspects. At present, China's Kindergartens do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role-playing.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children's weak adaptability to the game and insufficient recognition of the role of the game.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ole-playing games in kindergartens, focusing on the analysis that teachers should design and implement role-playing games on the basis of educational goals. Let the children who participate in the role-playing game can choose the content and partners of the game according to their own wishes, and make the children actively explore the surrounding things. Key words:Children;role play;design;Implement 一、角色游戏概念的界定 近年来,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也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家长们希望幼儿在幼儿园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能在幼儿园的游戏中学到知识。如何设计和实施角色游戏是摆在我国学前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角色游戏的概念 角色游戏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与幼儿的发展水平,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从而创设活动环境,使得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能够按照自己意愿选择学习的内容与合作的伙伴,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也能够自主的进行操作与探索。对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交往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幼儿的健康发展起着很大的帮助。 (二)角色游戏的目标 角色游戏是一种能够让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通过角色扮演,在游戏中完成自主学习的活动。每一个游戏都有目标,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目标。角色游戏也一样,目的包括了五大领域语言、科学、社会、艺术、健康。小朋友的模仿能力很强,学习能力也很强,角色游戏就是希望让幼儿能够在参与游戏的同时学习到更多有用的知识,还能够通过角色游戏活动的延伸加强小朋友的知识。角色游戏的展开能够使得幼儿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能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优势和获得成功经验的机会。 角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存在的误区 (一)教师对设计角色游戏的地位认识不足 有的老师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只是在幼儿旁来回走动以保证幼儿的安全;或是在幼儿游戏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会直接亲自去解决幼儿遇到的困难;有的来时在幼儿进行角色有字的过程中甚至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去完成游戏,不管幼儿的心理动态及现阶段的幼儿对于游戏的认知与操作的阶段都不了解。 下面是我九月到十二月在Y市J幼儿园接近四个月的实习中所观察到的情况进行简单的阐述,我所在的是J幼儿园新园,教师大多以实施教学和布置相关主题的环创为主。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教师一边做手头工作一边观看幼儿游戏,对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未予以及时的纠正,没有给幼儿正确的引导。例如:有一位幼儿的个性比较要强,在玩角色游戏餐厅主题扮演时,该幼儿每次都是安排其他幼儿扮演自己不愿意扮演的角色,很多幼儿都跑去向老师告状。而此时老师只顾着做自己手上的事情,轻描淡写的在口头上提醒这个幼儿要与其他幼儿协商,老师并未付出实际行动去及时、正确的引导幼儿。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学习、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二)教师设计的角色游戏适用性不强 有的老师在角色游戏中“角色”的设定不合理,导致幼儿对游戏角色的适应性不强。适应性不强主要表现在幼儿对自己的角色不满意,想换角色;有的幼儿甚至没有角色的选择权。如有的教师在班级设计的消防员角色、美容师角色,由于幼儿对角色的认知度不够,则不想参与。例如:中班的幼儿在参与美容师角色的游戏时,幼儿担任小小美容师的角色,一名幼儿担任美容小顾客的角色。第一个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全程一直用毛巾给小顾客擦脸,擦了一会脸,没过一会儿注意力就转移到小顾客的头发上去了,就开始偏离美容师的游戏主题。而躺在沙发上充当顾客的幼儿逐渐开始了不耐烦,对游戏失去兴趣。很快两名幼儿就结束了小小美容师的角色游戏。因此,教师在角色的创设时要考虑幼儿的兴趣、生活经验等,创设适用性强的角色。 角色游戏的科学设计 活动材料的准备 角色游戏的物质基础与载体就是活动材料的准备,幼儿能够在主动操作玩偶的过程中获得信息概念的积累与发展动手能力。科学地投放角色游戏当中的各种材料能够充分地挖掘其教育价值。开设角色游戏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进行游戏中的扮演与玩偶的选择,如小班的角色区可投放厨师用的废纸杯、超市的奶盒、文具店的彩带、超市的双面胶、医生的听诊器等鼓励幼儿自己根据材料来想象角色。通过利用角色区丰富的材料,来提高幼儿的合作交往、自信心、想象力与思维能力。幼儿游戏离不开玩具,正是由于玩具的吸引幼儿才会对游戏产生浓厚的兴趣。游戏情节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玩具,玩具的投放与提供显得尤其重要。 给幼儿提供多种低结构的材料和工具,鼓励幼儿自己拓展或者以物代物。未成型玩具即是指玩具的形象性低。比如医生所用的体温计只是一根小棒,菜市场的称只是一个圆盘。未成型玩具适合在中大班幼儿提供,让幼儿发挥想象的基础上,使用玩具。当幼儿生成新的游戏主题或情节时,百宝箱的提供正是解决没有玩具的方法。在百宝箱内提供纸笔油画棒绳子剪刀等工具,让幼儿当场创作玩具。如在小吃店的游戏中,小楠小朋友想要吃面条,可是店里面刚好没有面条,聪明的厨师忠宝马上到百宝箱找了一块橡皮泥,用所学过的技能“变”出了面条,在这个游戏中,橡皮泥就属于未成型的玩具。 在幼儿熟悉的游戏环境中加入新的材料,往往会让幼儿对所熟悉的游戏情节形成挑战,促使幼儿尝试新的玩法,发展出新的情节。因此,教师可以发动幼儿一起参与材料的准备工作。幼儿是游戏的主人,需要哪些材料,材料的收集及运用,幼儿自有他们的想法,让幼儿参与材料准备工作,能更好推进幼儿游戏。如:为幼儿提供游戏半成品或原材料,幼儿在游戏前获得了对材料探究的机会,在游戏中,他便开始用这些材料来代替,也就开始真正的游戏了。可见,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有助于幼儿探究的材料,可以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自信和成功感。 (二)活动的准备 幼儿的年龄小,接触社会的时间短,社会经验少,又受其知识水平的限制,无法像成人一样从书中获取知识。因而,教师必须要丰富幼儿相关的经验,使幼儿在经验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游戏水平,具体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经验。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内容越丰富,游戏内容就越充实、新颖,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幼儿对外界的事物有了较丰富而深刻的印象,为幼儿在游戏中发展想象力、创造性提供了条件。否则组织游戏只能是教师的一厢情愿。生活其实就是一本书,这本书正因为它的通俗易懂,让孩子容易接受。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如在玩娃娃家之前,我们可以让孩子在家里观察爸爸妈妈在家里做什么事,看看妈妈是怎样洗碗、洗菜,看看爸爸下班了做一些什么事。在这之后,娃娃家的爸爸便懂得了在下班后,看看报纸,看看电视。而妈妈也懂得了如何照顾娃娃,如何做家务。 第二,教师要有目的丰富幼儿的经验。除了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外,我们还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知识。比如中班的孩子想开理发店,可以组织幼儿到附近的理发店参观。让孩子看看理发师如何理发,如何接待客人,让孩子认识理发的工具。孩子有了知识经验,在游戏中会有更好的表现。在一次游戏中,我以一名顾客的身份观察理发店的游戏情况。负责招待的小云马上请我坐下,并拿出了许多的发型图为我选发型,接着又带我去洗头发,最后请理发师志星小朋友为我理发。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对真实生活的反映。 (三)活动过程 1.确定游戏主题:在确定角色游戏主题与内容时,要充分听取孩子们的意见,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讨论确定游戏主题。 2.制定游戏规则: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首先指导幼儿制定游戏规则。例如:游戏前正确引导孩子们讨论:扮演的角色在游戏中要做些什么,要怎样做等,保证游戏有序地进行。 3.帮助儿童丰富有关各行各业的知识:可通过故事、讨论、图片展示、社区参观等形式,丰富幼儿关于各行各业的知识经验,促使游戏不断地向更深层次发展。 4.灵活选择间接参与或直接参与的形式进行角色游戏指导:角色游戏中,教师应以间接指导方法为主,帮助幼儿组织和开展游戏,还可直接参与到游戏中,扮演角色,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在角色游戏中教师既是活动的引导者,又是活动的支持者,因此,教师要巧妙地转换好自己的角色,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游戏的发展。 (四)活动过程中的指导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的细心观察很重要,只有观察每个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才能很好地有效指导角色活动。但是很多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并没有做到细心观察。有的教师则完全和孩子打成一片,忽视了自己的指导作用,教师应随时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水平。幼儿在遇到问题而无法解决时,教师的介入能促使角色游戏继续开展。许多幼儿到了幼儿园之后,才真正有了与同龄伙伴进行交往交流的活动。然而幼儿在交往中或多或少地会发生冲突,此时,教师可以在一旁仔细观察,让幼儿在冲突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并且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当幼儿无法通过自己的方式解决冲突时,教师再提供建议帮助幼儿消除冲突。 角色游戏是存在一定难度与挑战性的,他们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会发生冲突,不知道该如何才能玩下去,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们状态。例如,在一个班的角色区,幼儿A在扮演建筑师用积木搭“高楼”,而幼儿B则在扮演飞行员在幼儿A旁边玩飞机,每当幼儿A的“高楼”。终于搭好时,幼儿B的“飞机”就开过来,撞倒了幼儿A潜心搭建的“高楼”,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进行仔细的观察,判断幼儿B的行为是否是一种真正的“攻击性”或“破坏性”行为。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发现幼儿B的行为并没有引起幼儿A的“不悦”,每当“高楼”被撞倒以后,幼儿A就迅速地又开始搭“高楼”,似乎在等待着幼儿B飞机的到来。他们俩的这种表现,告诉了我们两个男孩现在正在默契地玩一种合作的“游戏”。如果我们对幼儿的行为不进行仔细观察,把幼儿B的行为错误地判断为一种“攻击性行为”而加以制止,中断了幼儿的合作游戏,构成了不必要的干扰。 教师的指导要注意方式方法,也要注意介入的时机,让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可以自由的进行讨论和交流。充分利用幼儿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教育资源,促进幼儿角色游戏有效性的提高。 (五)评价反思 幼儿往往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在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评价是发展幼儿自信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积极地采用纵向评价能够使得幼儿在每次活动后都有一种成功感。也可以通过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的交流,让幼儿共同分享角色游戏的体验,主动地去探讨角色游戏中的问题,提高角色游戏水平。教师也可以在幼儿反思的基础上,让表现优异的幼儿来讲述自身是怎样玩。怎样选角色的;教师还可以讲评引导幼儿讨论解决角色游戏中存在的问题,让幼儿自助地想办法改进角色游戏的布置,通过开放式讲评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对角色游戏中幼儿产生的问题进行合理教育。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幼儿在游戏中发生的问题进行随机教育,给幼儿留出自主学习与思考的时间。教师应该好好利用角色游戏中地这一现象,使幼儿在随机教育中获得经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解决问题能力,体验成功和愉悦。 教师还应该注重创造角色游戏中宽松的环境与氛围,做到充分尊重幼儿,让孩子们按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自由交换角色,创设宽松、和谐、自由的活动氛围,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案例:在大班角色游戏中开展“我是小小演员家”的角色扮演。小演员家一直是孩子们的最喜爱的,教师可以在角色扮演区里投放了大量的头套、手偶、帽子,各式各样的服装等。几次活动,幼儿们都扮演了好多自己想当的角色,也有了一定的游戏经验。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在游戏之前老师可以激发孩子们大胆的设想:“扮演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人”。说干就干,幼儿们开始了自己的分工:有的穿警察的服装当小警察;有的带上消防员的帽子扮演消防员叔叔;有的两三个一起合作开超市……这组小朋友在自由的扮演中有了重大的发现:要想扮演的最相像、最贴切,一定要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场景。他们扮演小警察、消防员、超市老板,幼儿还扮演起了新娘新郎,还让长得最小的幼儿坐在了花轿里,玩起了抬花轿的游戏。幼儿是在与同伴共同游戏的环境中不断进步的,角色游戏也是影响幼儿进步的重要关键。因此,教师平时应该注重给予幼儿自我发展的机会,同时要保证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儿童的自主创新及学习能力。 四、角色游戏实施的策略 (一)指导幼儿游戏必须坚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原则 在幼儿进行游戏之前教师就应该根据自己班上幼儿的特征来组织游戏,所以教师必须足够了解幼儿,能够分清楚幼儿的身心发展与成人的区别,并且能够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来开展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把承认的特点当做幼儿的特点,因此要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例:设计出类似“机器人服务员”之类的自始至终没有语言活动的角色,或让孩子坐着单调孤燥地重复某一动作,甚至教师一手操纵整个游戏的情节变化。这与其说是创造了一个幼儿的游戏世界,不如说是成人编导的一台戏。 教师还要避免过多地指责孩子的游戏行为,不要为了加强游戏的教育性,而动辄批评幼儿。例:认为民警应该始终站在岗位上,不得越雷池一步,否则斥之为不守纪律;看门人必须死守着门,不得干其他的事等。 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地尊重幼儿自身的意愿。最大力度的发挥出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从游戏主题的确定到角色的分配,再到情节的安排都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做选择。但是幼儿按自我意愿进行活动并不是指教育上的消极和被动,而是把细心管理和尊重幼儿作为核心。 指导游戏是通过游戏者与指导者之间具有共同的游戏体验才得以收效的。尤其在角色游戏中,那种对游戏设置种种清规戒律的命令式的指导方法,是不会让幼儿产生愉快的游戏体验的;同样,那种只会被动的跟在孩子后面,而当出现乱子时,只会责备孩子的消防员式的指导法,也会中断孩子的游戏体验,使孩子产生不快情绪。间接指导要求教师置身幼儿的游戏环境,但并非是自始至终与孩子一起游戏,而是之在孩子周围进行周密观察,在幼儿需要和教师认为必要时,以游戏角色的身份给予指点,使孩子及时得到暗示和引导,这种方法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二)教师将要采取的引导措施 由于幼儿对于危险因素认知不清晰,不具备抗危险的能力。由此,幼儿教学机构需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游戏活动开展领域。例如,装潢过程中,选用无污染的材料铺设教学设备,减少幼儿的刺激性。在设计过程中,应采用鲜明的色彩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良好的课堂气氛奠定基础。 教师应该注重开发幼儿想象力。幼儿有着天生丰富的想象力,只是内容表达不够具体。由此,培养幼儿将想象的事物表达出来,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机构应在幼儿园游戏课程中增加游戏内容,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教师还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实际教学中,大多数的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如果一直让幼儿玩一种游戏就不能满足幼儿的成长以及各类能力的发展需要,不利于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从而采取不同的游戏形式,并且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地修改游戏,不断地推出新的游戏。丰富了游戏的类型与方式就可以更好地吸引幼儿,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刘焱著.儿童游戏的当代理论与研究[M].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 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2]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3]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梁周全,尚玉芳主编.幼儿游戏与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6]丁海东.幼儿园游戏与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7]孙向阳.幼儿园区域活动全新指导[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8). [8]吴晓丹.学前儿童游戏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9]朱若华.幼儿园活动区域材料投放方式与儿童行为的研究[D].朱东师范大学.2005. [10]董素芳.结构游戏材料投放方式对儿童结构游戏行为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11]刘雪.角色游戏中幼儿使用物质材料状况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D].2007 [12]方建华.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南京师范大学[D].2008 [13]杨姗姗.幼儿园结构游戏材料配备与使用的评价研究.华东师范大学[D].2009. [14]张哲.教师介入幼儿区域游戏的现状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1. [15]李钦.游戏材料的不同投放方式对幼儿角色游戏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 [16]潘月娟.适宜开展角色游戏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J].教育导刊.2002. [17]王益文.张文新.3-6岁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11). [18]刘萍.角色游戏材料提供的策略[J].早期教育. [19]包建国,徐洪,严文琪.角色游戏材料的分类提供[J].2007 [20]阿正荣.角色游戏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学前教育课程. [21]黄红梅.注重发挥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开展角色游戏[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 [22]何翔.幼儿角色游戏的价值与作用[J]新课程(教研版),(2009. 6). [23]李燕.提高角色游戏质量促进幼儿主动发展[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0(10). [24]曹洁.角色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J].新课程(上),2017(10). [25]李艳.关于幼儿园教育中游戏环境创设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2013(4). [26]李建群.幼儿园角色游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现代教育科学,2013,(6). [27]赵玉洁.浅谈角色游戏中公共区域的开发和利用[J].教育百家.2013(7). [28]徐佳.浅谈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J].安徽文学.2013(10). [29]唐洪,戒色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手机号多少J],今日教育.2021,(05) [30]王勤,优化游戏材料投放促进角色游戏开展[J],基础教育,2021,(12)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发展中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幼儿通过交往,可以学会合作、分享、协调等社会交往技能。《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在《人的教育》中也说道:“儿童早期的游戏,是具有深刻意义的,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可见,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幼儿园中,角色游戏是最具社会性的一种交往形式。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体验并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排除自我中心,积极参与交往求得与环境的融洽和谐。
【正文】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我们的孩子面临的将是一个更加开放、竞争更为激烈、人际关系更趋多元的社会,这时仅仅靠智力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具有良好身心发展和较强社会交往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未来社会,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因此,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已得到我们的普遍关注。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一个人社会交往能力的迅速发展时期,是其实现社会化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幼儿通过交往,可以学会合作、分享、协调、助人等社会交往技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德国幼儿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福禄贝尔在他的《人的教育》中说道:“儿童早期的游戏,不是无关重要的。它的非常严肃,而且具有深刻的意义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就在游戏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中,在他最内在的倾向中发展和表现的。”正如福禄贝尔所说,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中,角色游戏最适合幼儿身心游戏发展的需要,是最具典型、最具特色、最具有社会性的一种交往形式。角色游戏中,儿童的角色游戏水平和他们在同伴心目的地位对他们社会性技能的形成有着显著的关系。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体验并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排除自我中心,积极参与交往求得与环境的融洽和谐。同时,游戏中出现的冲突又可能导致儿童认知过程的不平衡,引发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协调,并从中得以新的学习和发展,以进一步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中班年龄阶段,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关键时期。此时,无论是认知发展水平,还是交往的兴趣和需要都趋向于成熟。幼儿的视野已经不再局限于自我为中心的小世界里,他们会因为在游戏和同伴一起嬉戏而感到快乐;他们也会因为在游戏中成功地为同伴服务感到高兴。他们渴望与同伴交往,但是,很多时候却不知道怎样与同伴交往。发现这样的问题后,我仔细思考,最后决定从幼儿最乐于接受的角色游戏下手,引导幼儿通过角色游戏学习交往,掌握一些有效的交往方法。因为,角色游戏突出的特点在于,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等都是依照幼儿的兴趣、意愿、经验进行的,它非常符合幼儿交往的需要。可以说,角色游戏就是幼儿交往的乐园。
一、角色游戏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社会交往的机会。
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对幼儿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在交往中,幼儿逐渐熟悉、认识周围的人和事,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想法、行为、愿望与要求,理解他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学习与同伴分享、互相谦让、合作等人际交往技能。角色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学习怎样与同伴相处,怎样处理和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共同完成活动。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自己分配商量角色,谁来当妈妈,谁来当爸爸,谁来当宝宝。爸爸负责烧饭,妈妈负责带宝宝。每个人各尽其责,像一个家庭一样活动。再比如,玩小吃店游戏的孩子必须在选择游戏之后,互相商量决定,谁来扮演老板,谁来扮演服务员。必须自己商量决定老板负责做什么事,而服务员又应该负责做什么事。在这样共同商量决定过程中,幼儿学习相互配合,互相谦让,也发展了同伴之间的友好关系。也只有在角色游戏中,才可以让幼儿有这样相互间进行社会交往的机会。并且,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需要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通过扮演各种角色,来模仿成人的交往行为,体验着他们的交往中成功或不成功的感觉,来从中不断地积累,分辨正确的交往方式,从而有选择性地内化为自己的交往经验。
二、言语的发展,也为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条件。
维果斯基认为幼儿早期的自言自语对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而且具有交往意义。他认为这种自言自语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简练,但不会完全消失,只会变的更加内隐,最后转换成内部言语来调控自己的日常行为。中班幼儿,语言发展已经具备相对的稳定性,这就为幼儿间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条件。在幼儿的整个交往过程中,伴随着最频繁的就是语言间的交往。中班幼儿已经能意识到在和同伴交往时,要想让对方明确自己的行为意图,必须去用语言表达。而在角色游戏中,这种言语上的表达也是在幼儿已经具备一定表达能力经验基础之上的。通常,会和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关的,幼儿会模仿一些生活中成人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进行交往。我记得,小雨第一次在“银行”上班的时候,就知道要用语言去提醒取款的顾客排号队,不要推挤。并且,自己去搬了许多小椅子,请排队的人坐着等。
很明显,小雨一定和成人去过银行,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发展了游戏情节。小雨用清楚的语言提醒排队的顾客要遵守“银行”的游戏规则,而且也通过他的语言表达也为今天的顾客们传递了该游戏的经验。当然,小雨是语言能力很强的孩子,所以,他能够在角色游戏中用自己的最擅长的言语表达去和更多的同伴交往,来逐步发展自己的交往能力。
三、角色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心理活动环境,激发了幼儿交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幼儿时期正处在意识、随意注意、随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机能及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时期,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往往建立在游戏之中,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毫无压抑的环境,才能激发幼儿去主动交往。在角色游戏中,因为没有了成人的直接旁观或干预,幼儿的心理环境通常是比较宽松的,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游戏情境中,也大多流露出最自然、最真实的状态。观察中发现,无论是平常的性格外向还是内向的孩子,在情绪稳定的前提下,大多数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都乐于起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或是愉快地去接受同伴的主动交往。悦悦是个不大爱说话的小姑娘,她平常最喜欢选“娃娃家”游戏了,在游戏中,她会和爸爸一起商量烧什么饭菜,然后在周围的玩具中,去自己发现游戏材料来组装拼盘。“娃娃家”的爸爸也因此很喜欢和他一起玩。她喜欢抱着“娃娃家”去看小剧场看演出,会带生病的娃娃去“娃娃医院”看病。在游戏中,悦悦的语言表达虽然没身体动作表达的多,但是她能够主动去与其他游戏交往,交往的兴趣也会在一个个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很自然而然地被激发。我们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样一些游戏:娃娃家、超市、理发店、医院、快餐店、银行等。每天保证幼儿的游戏时间,游戏内容完全由幼儿自由选择。在幼儿主动游戏的过程中,就必然有主动的交往。在不断交往的过程中,丰富了游戏情节的发展。而与此同时,游戏情节的发展又能够增加幼儿在游戏中交往的频率。这样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激发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交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角色游戏中,生活化的物质活动环境,也为幼儿的交往创造了物质条件。
游戏的场所、设备和玩具材料是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物质环境,这些物质环境对激发幼儿的游戏愿望和兴趣,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也是有重要作用的。在开展角色游戏时,我们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材料与环境,以利于他们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在角色游戏中,我们所提供的材料,一部分是具备生活特征、实用性很强的器具。比如,医院里的医疗器械;娃娃家的锅碗瓢盆,这样的游戏材料能使幼儿很快理解每个区域的游戏主题,能很快参加进来并承担起相应的角色。另一部分游戏材料,也是生活中的一些废旧材料组成,但都是些真实程度低的简单物品和材料,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那么,对于已经具备一些社会认知经验的中班幼儿来说,生活化的游戏材料可以帮助幼儿把现实生活和想象中的角色联系到一起,通过游戏内容的提示,游戏材料的提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就容易顺利进入角色情境。又因为角色游戏的中各个游戏间相互联系的必然性大,其游戏环境和材料间的相互作用,也就使得幼儿间必然产生互动,即交往。
由此可见,角色游戏中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以及幼儿自身的语言发展,为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那么,作为教师,又该如何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呢?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发展游戏情节,使得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学会良性交往。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内容也就越充实、新颖,角色游戏中的交往也就越频繁。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出现交往行为的前提。幼儿的生活经验,主要来自于家庭和幼儿园。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教学活动、重大节日和外出参观等等活动中,采取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例如,外出参观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超市口海报上面的内容;观察超市、商场的货物摆放;观看收营员阿姨是怎样收营的。幼儿有了这感官经验,在以后的角色游戏中也就可能表现出来,但是游戏内容延伸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我们不仅引导幼儿知其然,还让幼儿知其所以然。帮助幼儿回忆参观内容,海报上是免费品尝超市某种食物的宣传画,再启发幼儿回忆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超市还可以有哪些服务?集思广益,又总结出了有送外卖、有免费装袋等等。这样,在平常的角色游戏中,幼儿也就有了更多可以模仿的内容,游戏情节进一步发展,也就可以进行更加丰富的交往活动。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交往频率的增加,当然是可喜的一个变化。但是,我又发现,在幼儿的交往行为中有良性的、积极的一面,也还有一些是负面的、消极的言行的出现。当然,这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每位幼儿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环境影响出来的孩子,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性是很明显的。作为教师,我们引导每一位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多用良性交往来进行。首先,教会幼儿良性交往的方法,何为良性交往?在角色游戏中,使用文明礼貌的语言;学会大家一起玩;学会尝试着和同伴共同商量决定一些事情,等等。这样,在不断丰富经验的前提下,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也就慢慢的能够做到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逐步养成良性交往的行为习惯。其次,向幼儿说明良性交往是正确的交往方式,也是同伴乐于接受的一种方式。引导幼儿树立良性交往的意识,告诉幼儿,只有采用良性交往的方式,才会交到更多的朋友。再次,就是要不断巩固幼儿良性交往行为的概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采用良性的方法进行交往的时候,我都会及时给予肯定,引导幼儿体验良性交往带来的快乐,以帮助幼儿巩固良性交往的意识。
二、角色游戏中,教师适时地指导、启发,是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重要手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指导游戏就需要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去,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从而提高游戏质量,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学会观察幼儿的角色游戏。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交往的内容得以拓展。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能否促进幼儿的交往,幼儿的交往行为是否为良性交往等等。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促进他们的交往,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其次,要运用正确的方法来指导幼儿的游戏,对于交往能力不同的幼儿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他们的游戏。“米其”服装店里,我们提供了各种质地的彩纸和挂历纸,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画、剪、贴的方法制作出各种时装来出售。结果,游戏在进行了一个月之后,无人问津。这时,我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非常漂亮的衣服,并且装饰的色彩很鲜艳,卖给了小剧场的演员们。看到这样的情形,第二天服装店便又挤满了人,幼儿们又活跃了起来,忙着做各式服装卖给顾客。我采用的是平行式介入方法,这种暗示指导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以达到游戏间相互联系,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目的。而对于角色游戏中不同的游戏情境,通常可以采取的指导方法也是不一样的。笑笑今天选择的是“哆睐咪”小剧场游戏,在一次次尝试着跟着音乐扭秧歌,她终于成功了,到处找她的小伙伴来看,可是大家都在忙。这时,我立刻搬张椅子过去,坐下来看她表演。看到笑笑一遍遍地成功,我连忙鼓起掌来。我的掌声吸引了其他的幼儿,来看表演的人多了,我赶紧向观众说明需要买票才能看表演,他们纷纷向我做出买票的姿势,才坐下来看表演。从此,小剧场看表演时,演员规定:要买票才能进入看表演。这样的游戏指导方法属于交叉式介入方法。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情节发展的作用。从而,促进幼儿在游戏间的交往,帮助幼儿明确一些社会规范,以便幼儿在游戏中更加有序地交往。
三、同伴的影响作用,是幼儿交往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由出生时的自然人到后来成为一个社会人,是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化的结果。影响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同伴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角色游戏中,也不难看出来幼儿的交往行为与同伴的行为方式有诸多的联系。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说同伴是吸引幼儿参与到游戏交往中的积极因素之一。而且,幼儿的交往模式,除了从生活中的成人那里模仿学习之外,绝大部分内是从同伴那里学习来的。在游戏中,幼儿间的交往处于一种平等的气氛中,这种交往环境吸引着他们之间互相模仿、学习对方的行为,并在共同的活动中,形成一定的交往模式。每天,在一个区域内进行游戏的几个幼儿的交往能力肯定是有区别的。在观察中我发现,即使平常在集体中,不善于表达、交流的杰杰,在游戏中,因为有了好朋友天天的共同游戏,有了游戏情境的渲染,他也会很主动、大方地和同伴交往。这当然要归功于的同伴长期的、积极的影响,因为天天的交往行为方式是他所能够接受、认同的,甚至是喜欢的,所以能被杰杰在游戏中无形地吸收。在和同伴共同游戏中,会让幼儿在逐渐释放自己,产生向同伴学习的动力和愿望,在不断地模仿行为之后,幼儿自身也会习得到一些比较认可的交往经验从而内化为自己所用,这也就是同伴作用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体现。
四、游戏后的有效评价,帮助幼儿分享交往经验,能够促使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
对于思维方式还不是很具备逻辑性、系统性的幼儿来说,在游戏过程中,很少能有意识地去总结自己的交往经验,及游戏中的收获的。于是,游戏后的评价环节也就必然不可或缺。教师对幼儿进行游戏评价,不仅可以了解幼儿现阶段的交往水平,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指导幼儿游戏,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本阶段,我们班的观察重点是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情况。所以,在游戏评价中,除了针对当日游戏的指导重点来和幼儿来分析、提出一些好的观点和看法之外,我们还着重去引导幼儿来相互之间交流自己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行为,出现了哪些问题,并启发幼儿以多种形式来共同商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多个角度,来分享自己的游戏经验。比如,游戏结束后,我们鼓励幼儿先不收拾游戏材料,直接带着自己的角色来参与到评价中。实践证明,这样评价的意义很大。幼儿的情境感还很强烈的时候评价,能够帮助幼儿联想到自己在游戏中的一些行为表现,而且也更容易去发现自己在游戏中的问题。比如,今天的评价中,我们重点讨论,“银行存款的顾客多了吗?”这时,我引导幼儿看到头上贴贴花的孩子,就很明显地知道,今天在银行采取的“存款送贴花”的活动很成功,促进了幼儿与银行“存款”的游戏情节的交往。通过这样的评价,让更多的幼儿了解到最近游戏中的一些变化,进一步增强幼儿在各个游戏间的交往意识。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更多交往的信息,弥补在游戏中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缺憾,又对幼儿的交往情况进行了总结、概括,帮助我自己更加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指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行为。
角色游戏符合了幼儿爱玩、爱模仿、爱表现的天性,角色游戏的过程是幼儿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过程,它把游戏和幼儿的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幼儿在观察周围世界地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世界。通过这一阶段的观察、实践,我发现:角色游戏真的是可以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一座无与伦比的乐园!
参考文献:
1.李幼穗《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
2.李淑贤姚伟《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
幼儿园游戏幼儿园角色游戏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哥哥我可以给你完整的都是以前自己用过的来取
《给孩子树立自信心》
摘 要:幼儿时期孩子的自我评价、个性等都还处于初步形成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有极重要的意义,必将使孩子终生受益。“自信”是成功之后的“良性情感”,可以引导我们继续做有利于我们存在的事情。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期自信心的培养对一个人的一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教育 自信心 培养策略
当今社会的独生子女生活在家长的“保护”下,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来到集体中后,孩子们有的害羞、有的霸道、有的胆怯、有的好强、有的沉默寡言、有的落落大方……孩子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幼儿园会遇到或大或小的挫折,如何让孩子们正确面对这一切呢?自信心是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基石,是学习过程中的润滑剂,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勇气。“有自信心”是《新纲要》社会领域中的一条重要目标,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特征,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深刻的影响。然而目前大多数家长只重视培养幼儿的智力素质,而忽略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导致许多幼儿表现胆小、懦弱,缺乏自信心。因此,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充满自信地走向未来,成为新时期高素质的人才,是幼儿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和任务。
一、自信心的意义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一位哲人说:“谁拥有了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幼儿期是个性品质可塑性较强的时期,从小培养幼儿相信自己力量的心理品质,无论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是对提高群体素质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自信”是成功之后的“良性情感”,可以引导我们继续做有利于我们存在的事情。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期自信的培养对一个人的一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自信心的培养
(一)自信是捧出来的。
1.鼓励与赞赏是培养幼儿自信的重要手段。
一位教育家说:“赏识带来愉快,愉快导致兴趣,兴趣带来干劲,干劲带来成就,成就带来自信,自信带来更大的成就。”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学会赏识孩子,用欣赏、信任、期待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给孩子以鼓励和力量,使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大胆地进行创造、想象和活动。同时,老师应及时肯定、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和优点,哪怕在成人眼中只是微不足道的成功,也不要轻易放过,因为老师的鼓励和积极评价是孩子获得自信心的重要途径。“你真棒”、“你的进步真大”、“你真聪明”、“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等正面鼓励性的评价语言,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愿望,从而更主动、积极地学习。
2.让孩子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
我们要善于抓住孩子身上的长处,以鼓励孩子克服自身的不足,让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和满足,树立自信心。对于一些能力较差、缺乏自信的小朋友,我们更应多接近他们,根据他们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多为他们提供锻炼、交流和表现的机会,发现问题,及时帮助他们分析、找出原因,并适当降低难度和要求,循序渐进,不包办代替,敢于放手,相信孩子。一旦他们取得进步和成功,老师要马上给予热情的赞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树立自信心。
(二)正确对待孩子的失败与挫折。
当遇到失败或其他挫折时,孩子最需要的绝对不是父母劈头盖脸的一顿训斥或者阴阳怪气的嘲讽。他们不需要父母无原则的安慰与同情,最需要的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的理解、支持与鼓励。很多家长在孩子考试失败或遇到其他挫折时,首先会觉得孩子给自己丢了面子,非常生气。但这恰恰极大地损害了孩子的自信心,对于承受着失败打击的孩子的幼小心灵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这时家长最需要做的是冷静地对待孩子的挫折与失败,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谈谈,找出孩子失败的原因,鼓励孩子继续努力。父母必须首先对孩子有信心,然后孩子才能对自己有信心。当父母满怀信心和热情地鼓励孩子时,会极大地激发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三)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游戏能充分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起孩子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的愿望,使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发展。
在区域活动中,我请乐乐当“妈妈”,完成“搓洗”、“拧干”、“晾晒”的整个“洗衣”过程,再到“幼儿园”接“孩子”。分析:让乐乐当“大人”模仿妈妈“洗衣”的过程,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她体会当“大人”的成就感,又使她懂得关心和爱护其他同伴(特别是对弱小同伴的关心),达到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互相关心、有责任感等良好思想品德的目的。在角色游戏中,让乐乐当“邮递员”跑来跑去执行送信任务。因为乐乐性格较内向,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交往,我让她当“邮递员”为同伴送信,受同伴的影响,她也对游戏产生了兴趣,于是在大伙的鼓励下,她接受了此角色,慢慢地她的情绪高涨了,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也多了,性格逐渐开朗了。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仅仅靠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配合。老师应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幼儿为主体,通过多种途径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加强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使他们在自信中学习,在自信中成长。总之,帮助孩子走上成功之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自信往往是一个人获得成功、成为强者的重要条件之一,自信心就像催化剂,能开发人的潜能,使人百折不挠,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美]阿尔伯特·班杜拉.叶浩生主编.社会学习理论.福建教育出版社.
[2]姚云.家庭教育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三 幼儿园给幼儿培养良好的常规教育是在给幼儿生活、行为等方面打好良好的基础,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我认为幼儿的习惯是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由身边的抚养人在生活的言传身教,然后到幼儿园就是由幼儿园和家庭共同教育孩子。 幼儿园中,一个班级的纪律和常规可以看出这个班级教育怎样?幼儿园的班级常规可以直接的影响到幼儿的成长,没有建立好常规教育的班级无法让幼儿好好的学习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教学中一个班级常规教育好。就能给幼儿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的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逐步进步,好的常规有利于老师开展教学活动。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他们的每日常规的要求就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突破。为了给幼儿创造出良好的常规教育环境,让他们愉快的生活。家长应积极配合如何教育幼儿的工作。家长要在思想上就要认识幼儿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来说有着多么大的意义,从而使家长努力配合教师的幼儿园的常规教育。 一、 幼儿园常规教育分析 (一) 常规教育的作用 1. 什么是“规矩”? 什么是“规矩”?在字典里面解释这一词语就是“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在幼儿园里也是需要一定的标准、法则和习惯。幼儿园常规就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幼儿发展的特点来定位的。 2. 幼儿园常规的作用? 幼儿园常规作用就是幼儿们的一日生活中基本要求。我们要把这些要求制定出一个完整的计划,我们要让幼儿非常清楚的明白他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把幼儿培养成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自主能力,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没必要的困扰。幼儿园常规的作用就是让幼儿的一日生活变得丰富、规律、多姿多彩,教师要积极调动幼儿在生活中的自主性的积极性。 3.常规教育的内容 生活常规贯穿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是根据幼儿园的生活环节制定的活动规则。它包括入园、盥洗、饮水、入厕、进餐、午睡、起床、离园等环节的常规。幼儿应该形成的生活常规包括:遵守作息时间,有良好的进餐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有良好的坐、站、走姿势,以及有良好的物品收放习惯等。各年龄阶段会对幼儿的常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存在的误区 1.强调有序性,忽视了自主性 常常说到幼儿园常规教育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常规教育就是为了“保持课堂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偶尔会让幼儿参与讨论。其实教师完全控制着讨论的最终结果,这样的做法限制了幼儿的思想,幼儿园常规教育对幼儿的行为失去了引导作用。教师都努力强调幼儿的有序性都没有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特点。 2.强调共性,忽视差异性 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教师在上课的主要问题还是课堂纪律,教师上课时的说课内容过于活泼,幼儿也会克制不住自己跟着混乱起来,这时教师该如何是好呢?掌握不了课堂纪律就草草收场?作为教师你缺乏课堂纪律的 经验 外,最重要的是要把常规教育当作一种活动活动而开展,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不是一味的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遵循幼儿的想法来帮助他们自主学习。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过分强调幼儿学习的有序性,忽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过于强调常规教育中幼儿的共性,忽视遵守常规教育中幼儿的个体差异。” (二) 常规教育内容方面的问题 1.常规教育的限制性 幼儿教师和保育老师的任务都是一样重,压力也很大。但是幼儿教师他们面临的是一群不懂事的孩子,容易对孩子强压的进行说教、情绪行为控制、命令等语言指令已经让幼儿的思想方面限制。他们没有考虑过幼儿的感受,没有站在幼儿角度想问题,让幼儿处于被动状态,幼儿收到的都是“命令”。幼儿按照老师要求做事,训练幼儿各种常规训练。幼儿心里老师就是“皇帝”,说出来的就是“圣旨”,不管对与错都必须服从。幼儿的思维得到限制,剥夺他们想象自由。 2.常规教育的方法单一 常规教育应该实施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要把握每一个环节,让幼儿能更好的融入。可是,有的教师不会把握在一日活动中的环节,那么他们大多都是把常规教育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幼儿明白,然后就是每天不断的提醒,督促。最后幼儿违反了常规就用惩罚的方式教育幼儿。对于幼儿来说这样教育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他们觉得这些都是老师强调他们去遵守的秩序,他们心里就会产生“规矩关我什么事?为什么要遵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常规落实到幼儿的心理。 (三) 如何进行常规教育 ①小班 幼儿园常规是幼儿活动的保证,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比较好动,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保教活动就不能很好的实施。那么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必要的常规教育呢?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对幼儿园的环境、生活不熟悉,不习惯按相对一致的要求去行动。因此,我们必须从常规培养开始,使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从而逐渐养成习惯。若能在小班时期形成良好的常规,那就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经过实践,我认为进行小班常规教育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出发点: 一.建立帮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常规。 小班幼儿好模仿,易受暗示,自我意识刚形成,第一反抗期的来临,良好的常规能使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比较协调,这样就不会束缚和限制幼儿。比如在带领幼儿进行洗手、喝水等生活活动时,如果先让幼儿分批洗手后,然后坐回椅子,再组织幼儿分批去喝水,我以为这样的常规就限制了幼儿。小班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差,让他们等待的时间过长,势必会造成常规的混乱,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我认为可以让幼儿洗完手后自由去喝水,然后给幼儿一点自由活动的时间,这样下一个环节活动时幼儿的注意力就比较容易集中,如此有松有紧的常规比较适合小班幼儿。 又如我们在安排幼儿座位时,通常是排马蹄形位子,带过小班的老师不难发现孩子为了这个椅子经常发生矛盾,不是你挤我,就是我挤你,针对这样的现象,我觉得可以在地板上用线做上相应的标志,固定幼儿椅子的位置,便与幼儿放好椅子。地上的线可以给孩子暗示,而小班幼儿正是最容易受暗示的……如此的常规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 二、常规教育必须从幼儿的需求出发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小班幼儿更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重点。所以,我们在进行常规教育时要让幼儿直接参与。以洗手为例:一般如果是徒手的示范讲解,由于小班孩子头脑中没有表象,这种方法比较难以接受。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分批带幼儿进入盥洗室,让幼儿看见水龙头,肥皂,毛巾,再亲眼看到老师的具体示范,这样使幼儿看到具体的行为标准,以及达到这个标准所使用的方法后,便于幼儿的掌握。 我们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在他们能力范围内的自理,教师适当的帮助是必须的。比如,冬季要求小班幼儿将衣服塞在裤子里,由于孩子手臂短,穿的又多,因此只能将前面几件衣服塞好,而身后的衣服很难整理好,这时就需要老师给予适当的帮助。所以,在常规教育时,不能考虑到方便老师,而是要从幼儿需求出发,怎样做有利于幼儿,就采取怎么的做法。 三、在活动中建立常规 由于小班幼儿及容易进入角色,我们设计的活动就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如果只是单纯的说教或是机械地重复练习,孩子马上会厌倦,于是,我们可以用“小孩小孩快回家”、“小鸟小鸟快回家”或者“小兔小兔快回家”等游戏,来建立体育活动中站位的常规。在活动中建立常规是由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只有在活动中采用具体形象,让幼儿亲身体验行为的方式,才能建立稳固的常规。 幼儿的常规意识,需要不断地进行强化,才能巩固,这就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教育,并反复进行练习,不断地强化,督促。例如在培养洗手常规时,我们除了交给幼儿正确地洗手方法外,还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洗手的程序编成儿歌,让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这样他们很快掌握了正确地洗手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在活动中建立常规,还必须考虑到三个基本要素: 1、 内容少,分解细: 再以洗手为例,以前我们在教幼儿洗手时,总是教师完整的示范并讲解一下洗手的整个过程,然后让幼儿操作,但孩子们很难达到要求,原因是他们不知道怎么样才算两只小手冲湿了,怎么样才算手上都擦上了肥皂,怎么样才算搓出了肥皂泡等等。因此,我们不能粗线条的教,而必须细化某一个环节。比如,一般幼儿擦肥皂都是一擦了事,于是我在指导幼儿擦肥皂时,对幼儿说:“肥皂要和你的小手做朋友,先和手心做朋友(用肥皂在手里擦一擦),然后和手背做朋友(用肥皂在手背擦一擦),最后和你的手指做朋友(用肥皂擦手指两面),这样,你的手心、手背和手指上都有了肥皂,才算是做了好朋友”。这样,在十分具体的边讲边做的过程中,就比较容易掌握擦肥皂的要领。同时,由于幼儿记忆的特点,中班幼儿可以同时提两个要求,大班幼儿可以同时提出三个要求,而小班幼儿在一次活动中只能有一个要求,即一个重点,因此,在对小班幼儿提常规要求时,切记一次提一个要求,同时要把这样要求讲细讲透。 2、 考虑仔细、周全: 教师考虑的周到,教的仔细,就有利于良好常规的建立。比如在安排午餐的位置时,既要考虑桌子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方便幼儿的进出,又要考虑幼儿进餐时情绪,将食欲好进餐快的幼儿于食欲差进餐慢的幼儿坐在一起,这样可以起到以快带慢的效果。如果教师只是随意摆放桌子,根本不考虑桌子与桌子之间的距离等问题,势必会造成孩子之间的许多矛盾,出现冲撞、将椅子举起来或顶在头顶等现象,这样就破坏了安静吃点心的常规,同样也破坏了搬椅子的常规。因此,在安排教育设施时,每个教育环节都要适合幼儿,以免使幼儿之间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3、语言要慢、轻、短。 在常规的建立中,必定有要求,有检查。我认为我们只需要轻声的语言和动作的暗示,从正面引导,以榜样作用激励幼儿,多督促幼儿。对小班幼儿讲话我们要做到慢、轻、短,即语速慢一些,声音轻一些,语句短一些,尤其是小班幼儿很容易进入角色。我们应该注重拟人化语言的运用,这在成人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对于中、大班孩子来说效果可能还不怎么样,但是,在小班幼儿来讲确是必须的。例如小朋友在放杯子时,老师要求他们轻放,但发现孩子们没有做到这一要求时。老师可以说:“听,是哪一只杯子在吵架啊?这些杯子都是好朋友,应该这样说话(教师示范轻放杯子,并请出错的孩子模仿一下)对,现在他们是轻轻讲话了,才是好朋友。”按这样的方式提出要求,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总之,只有立足于小班的特点,细化稳固在生活中建立的常规,才能使幼儿常规活动不乱,达到我们预期的教育效果。 ②中班 一.如何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的教育 在一个班上如果没有很好的生活常规,这个班将会是乱哄哄的,同时在这个小细节上也存在着许多不安全隐患。每当幼儿过了一个假期后,回到集体生活就会表现:做事不认真、不踏实;老师提要求要么没听见;要么是听见做不道;导致老师不断地提醒着,分散老师注意力来维持班上纪律,同时也会影响到幼儿正常活动。为此开学第一周我班把工作重点放在常规培养。首先,三位老师要求上、下午保持一致;其次老师提要求明确、简洁,帮助幼儿记住和落实;第三加强老师和值日生检查力度;请每天值日生协助老师管理、检查。如:每天都会有值日生选择不同值日,每位值日小朋友都有自己任务;闻手香检查小朋友洗手是否用香皂;擦手摘毛巾检查小朋友是否把小手擦干净并收放到相应位置准备消毒;每天小朋友也都有自己任务:来园前放值日生或劳动图片,提示自己晚间所从事的劳动;为了帮助幼儿养成收放好习惯, 3月4日经三位老师共同商讨后,请幼儿在晚间劳动后自觉地把劳动图片收好,这无形之中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看似简单生活常规,需要老师付出很多心血帮助幼儿建立,只有家园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 (一)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是指对幼儿的良好品行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巩固其良好品行的教育方法。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比如:为了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每天幼儿穿、脱衣服和叠被子等环节用数数方法鼓励做事快幼儿,同时认真观察全班做事情况,并提出相应要求,如:安静做事,不要因说话影响自己做事速度,在老师引导下,发现幼儿做事速度明显加快了,他们也逐渐发现做事快了,会有更多时间玩。个别做事“慢”(边说边做)幼儿,发现老师每天都在关注他(她)们,也能很快完成自己事情,加入到后面游戏中来。所以每位幼儿都是非常有潜力,只要我们给他们锻炼机会,并学会用鼓励话语激励他们,相信进步更快。 (二)引导法 故事引导法实际上也是一种榜样教育,但这种教育方法主要是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启发幼儿向文艺作品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教师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比如:利用餐前、午睡前等环节给幼儿讲故事,引导幼儿向身边榜样学习。讨论:这位小朋友遇到问题怎么做的?怎么解决问题?3月4日星期五是我班评选“小小气象员”的日子,卢树柏推荐:孙准小朋友,理由是他帮助我把写的名字放在柜子里,(卢树柏柜子高,自己放不了请哥哥帮忙)到大二班住宿帮拿拖鞋、脱鞋、拿牙刷,帮助我弄不哭(什么意思) 孙缘缘说:哄他。孙准和杨添淇用自己行动帮助身边小弟弟,他们的行为很让老师感动,老师会以此来引导全班小朋友向他们学习,学会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小朋友。 (三)生活体验欣赏法 生活体验欣赏法是指经常组织幼儿进行生活方面的自我服务活动,在活动达到目的之后,组织幼儿观赏和评价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从中欣赏规范生活的美感和进行良好的情绪体验。当幼儿能够正确欣赏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时,不仅会对生活常规教育要求产生迎合的心理,而且能够使幼儿获得成功感,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比如:每天晚间劳动,幼儿都会非常自觉参与到劳动中,闫一冉很认真地把第一层鞋柜里鞋一双双摆出来后擦柜子,然后第二层第三层,最后她还把全班鞋按男孩和女孩分类码放到鞋柜里,最可贵的是动画片都开演了,别的小朋友把手中劳动布放到盆里马上跑来,只有她直到把自己事做完她才过来。对于这样幼儿我们引导全班幼儿要学会欣赏别人身上闪光点,使班上幼儿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自豪感,以此为榜样用这种良好的生活体验欣赏教育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四)巩固法 行为巩固法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在行为巩固教育时,教师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四 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也是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因此逐步认识理解和正确掌握这些常规不但是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 那么,如何帮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老师对孩子提出的常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让孩子执行的水平上,教师应该用语言和行动具体地向幼儿说明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同时常规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有耐心,贵在坚持。 二、创设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1.游戏激发,行为巩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在游戏中巩固幼儿的常规行为。因此,我充分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如:刚入园的小班孩子,睡午觉时脱下的鞋子总是随意乱放。起床后经常会穿错鞋或找不到鞋子,经常会把我们弄得手忙脚乱,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有时还得趴在地上帮孩子找鞋,费时又费力。所以养成午睡的常规很重要。于是我就尝试着用孩子能乐意接受的游戏口吻教育孩子,帮助他们学习放好鞋子的方法。有一天午睡前,我用游戏的口吻地对孩子说:“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两只鞋子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喜欢在一起说悄悄话,如果我们睡觉时,把它们东一只,西一只分开乱放,它们就找不到好朋友了,心里会非常难过。所以我们午睡的时候脱下鞋子,一定要把两只鞋子靠拢摆整齐,让两个鞋子朋友永远亲亲热热地在一起。”我一边说,一边把正确的方法示范给孩子看。果然,孩子们上床午睡时,都非常认真地把自己的鞋子放在了一起,有的孩子还拉着我去看,指着自己放整齐的鞋子说:“老师,你看,我把两个好朋友放在一起了。”就这样,孩子开始饶有兴趣地学习摆放鞋子的常规,通过每天地坚持和经常地提醒,这一常规很快就建立起来了。 2、故事引导,儿歌记忆。充分发挥故事、儿歌的引导作用,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事例,启发幼儿向故事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教师充分利用故事这一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 三、坚持说服和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正面引导幼儿 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师讲的对,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四、重视孩子的个性化教育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孩子,而且他们每个人的个性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孩子的个性差异,针对孩子的性格、兴趣、 爱好 等特点来开展教育工作。 从幼儿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地实现《纲要》的有关要求。在具体要求和指导方法上,也要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如对小班幼儿培养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时,要着眼于“教”。教师要以极大耐心,不厌其烦地采取多种形式,示范并结合具体讲解指导,通过游戏进行练习,重点放在幼儿学会技能上。而中班,则在小班基础上,着眼于“形成行为习惯”,可较多利用语言进行督促、检查、表扬和批评。对大班,则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其“自觉”。在指导幼儿日常生活活动时,还必须看到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这些差异除了受家庭或幼儿园的教育影响外,还有受到体质的好坏、智力发展状况、精神状况和意志性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区别对待。 五、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 榜样激励是指为幼儿提供正确的行为典范,激励幼儿去模仿。为幼儿提供的榜样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直接的榜样主要是指成人和同伴,间接的榜样有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有人说: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要让孩子怎样做,首先自己要做好榜样。老师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很大的,她们常常在家里、或游戏情景中模仿老师。做为老师我们更要规范好自己的言行,做孩子们的榜样示范。教师要以身作则,千万不可不拘小节。老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时时注意自己举止言行的规范,才能留下正确的教育影响。 六、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积极的师幼关系能让孩子的被动遵守规则行为变为自觉自愿行为,当孩子们对规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他们有了自己制定规则的想法。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如:午睡前要脱衣服,小班的幼儿有的坐在地上脱,很不卫生。对于这个问题,我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儿脱?怎么脱?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在桌子上,有的说在床上„其中王晓婷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椅子上脱,脱好后就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当天中午,所有的幼儿都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脱衣服(有的需要老师过去帮忙),并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如此看来,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七、重视家园配合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家长在了解了我们的常规工作后,很乐意参与我们的教育活动,帮助孩子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区角材料,这样既方便了我们的教学又节省了我们的财力。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培养良好、稳定的常规。 猜你喜欢: 1. 关于幼儿园教育方面的论文 2.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3. 浅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论文 4. 有关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