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往年的时间推断!应届生论文准备在三月下旬到四月底。早期的论文答辩在四月下旬或者五一节后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6月中旬!当然,关于答辩能过与否也直接涉及到你答辩的最后时间期限!
1.应届生论文准备一般在三月下旬到四月底。2.早期的论文答辩在四月下旬或者五一节后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6月中旬!3.当然,关于答辩能过与否也直接涉及到答辩的最后时间期限!重庆科技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大学城。学院前身分别是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这是两所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在社会各界享有良好办学声誉的原中央部委直属学校,后者是全国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是原石油部门直属院校之一。2004年5月18日两校正式合并,经教育部批准设立重庆科技学院。学院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与国家三大石油公司共建高校,也是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是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截至2013年,该校承担了国家863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一批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科技开发和产品设计项目研究,该校科研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4项,授权专利116余项,该校主持国家级项目及子课题30项,其中国家哲学社科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7项,国家863项目子课题、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各1项,主持省部级课题230余项,其中2012、2013年科研经费均突破1亿元。迄今有660余篇论文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和《工程索引》(EI)检索和收录。该校科研团队承担的国家“863” 重大项目的“深水表层钻井泥浆密度动态调节装置”的研制,并且配置在“海洋石油981”平台。该科研团队研制的装置各项技术指标均超过国外DKD设备的数据,申请了4项专利。截止到2014年,该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石油与天然气实验教学中心、钢铁制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部级科研机构及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重庆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重庆高校石油天然气工程研究中心、重庆高校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工程研究中心)2个以及重庆市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重庆科技学院)1个。2010年,国家职业危害防护工程试验基地(金凤校区)以及中国科学院批准的“重庆安全工程及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发中心”正式落户重庆科技学院。基础英语获得国家级专科精品课程;热工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获得重庆市级专科精品课程;会计电算化获得校级专科精品课程;液压传动技术获得国家级本科精品课程;该校的油气集输工程、冶金传输原理、大学物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油层物理、电力电子技术、HSE风险管理、大学英语技能拓展综合实践获得重庆市精品课程;电子拖动基础、财政与金融、工程训练、应用写作、石油地质基础、过程控制系统及装置、经济学、计算机与网络、分析化学、化学原料、机械制图、高等数学、工程热力学、并控技术、数据结构与算法、现代物流学、拓展训练及户外运动、大学英语、金融学及热处理、理论力学获得校级本科精品课程。
重庆科技学院的本科毕业论文重复率为小于等于25%毕业论文查重复率,主要是为防止论文抄袭和学术不端行为。目前各高校均采取重复率限制的办法,保证论文的原创性。重庆科技学院规定,学士学位论文重复率小于等于25%,视为检测通过,可进行论文送审或答辩。重复率大于25%,视为检测未通过,责令作者对论文进行修改,经重新检测审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论文送审或答辩。
随着我国高等 教育 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高校后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下面是由我整理的高校后勤管理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3-2738(2011)11-0318-01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高校后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后勤管理工作如何应对新时期下的复杂局面,迎接挑战。作者认为改善旧的管理手段,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加强管理,是高校后勤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后勤现状进行分析,对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提出了加强后勤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都为后勤保障与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如何解决突出的 热点 、难点问题,如何不断创新、提高后勤保障与服务水平,如何促进高校后勤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成为广大后勤人员思考的问题。
一、现代高校后勤的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以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高等学校的招生数量不断增加,推进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物价上涨,给高校后勤工作带来许多新的困难和压力。后勤在高校每年的经费开支中占有相当大比重,是学校校园里的主要消费部门。高校资金紧缺和物价上涨,致使后勤工作的正常运转压力倍增。现代后勤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系统,内部各组成环节的协调失衡直接影响整体保障效能。[1]后勤管理成效如何不仅关系到后勤保障,且直接关系到校园的安全稳定。
二、高校后勤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科学、规范的资源配置,运行机制陈旧。
国内高校后勤普遍存在这一问题,后勤基础设施陈旧,硬件设施落后,难以为高校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二)人员思想陈旧,服务意识薄弱,自觉性不强。
后勤是服务高校师生强有力的后盾,是以服务为“根”的单位。然而高校后勤人员经常找不准自己的定位,服务意识薄弱,缺乏主动为学院正常教学秩序保驾护航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三)高校后勤普遍不受重视,队伍结构不完整,人员 文化 、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高校后勤长期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导致高校后勤始终墨守陈规,难以推陈出新、跳出以往陈旧的思维模式,创新意识滞后,难以可持续发展。
三、如何加强高校后勤管理
(一)转变观念,遵循后勤管理特点和规律,提高决策能力。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准确的判断,准确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要提高后勤管理决策质量,后勤管理者就应做到:
1.要善于辩证地思考问题。决策成败的关键在于认识上能否深入事物的内部, 从复杂的矛盾中找到主要矛盾,从相互的联系中找到本质的必然联系。
2.要按科学决策程序办事。进行决策时, 要掌握准确信息, 从实际出发, 加强预测论证, 更要树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科学决策观念。[2]
3.要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管理者思想观没有创新,后勤管理工作就难以取得质的飞跃。
(二)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利用后勤资源。加强后勤管理人员培训与学习,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利用后勤资源。在后勤服务过程中,后勤职工直接参与服务过程。后勤工作具有服务属性,后勤服务与管理工作中的“产品”交换过程是以人为载体的。所以产品质量的好坏实际上就是服务质量的好坏和满意率的高低。因此,要重视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后勤管理与服务质量。
(三)加强和完善高校后勤 财务管理 。采用现代化财务手段,保证高校后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后勤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完整性。根据内部财务核算,进行 总结 反思 ,制定详细的、合理的财务管理手段,开源节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1.强化“减付”是增加效益的观念,着力在“减付”上做文章。当前“钱少事多”是后勤保障的主要矛盾,“钱少要把事情办好”的正确途径主要是节流。[3]即通过节流来减少财力的支出, 在总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 谋求增加经费的潜在效益。
2.增强“节约是增收”的意识,注重在厉行节约上使真劲。节约工作表现在工作各个方面,节约工作抓得如何, 直接影响着高校后勤经济效益。因此, 要牢固树立“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思想, 增强“节约是增收”的意识。[4]良好的节约意识能够转化为―定的经济效益。强化后勤管理人员勤俭节约的价值观念, 教育要先行;要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并纳入高校整体规划之中。使广大后勤工作人员认清节约与部门发展的关系、节约与个人的关系。从而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
(四)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高校后勤发展的基本思路应该立足于高校发展实际,构建以服务于教育、科研、教学、校园文化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这也是高校后勤系统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明智选择。构建以服务为中心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后勤管理和服务质量。
(五)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管理与服务的功能。通过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和有效的考评机制,使后勤人员正确认识自身工作的意义,增强工作人员的事业感、责任感,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后勤人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一是,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调动后勤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在高校后勤管理中,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要充分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充分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断完善管理的激励机制,促使后勤全体员工能够全心全意投身改革的各项工作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研究,充分调动后勤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发掘人力资源的潜能。二是,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大胆创新,适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科学的、客观的、人性化的发挥并提升学校后勤管理效能。
四、结束语
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提高管理水平, 对于后勤管理者来说, 必须确立系统意识和全局观念,同时, 后勤管理内容复杂, 涉及面广, 必须建立健全以 岗位职责 为中心目标的管理责任制。各级各类后勤人员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 在职责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做到事事有人抓, 处处有人管, 各人有各人的重点, 人人都能做出一番成绩。 要解决当前高校后勤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根本出路,只有靠后勤人自己的努力,所以必须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思想,抢抓机遇,扎实进取,才能使高校后勤管理建设和发展依法、有序、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陈建雄.论高校后勤管理的创新[J].科技创业月刊,2008(2)。
[2]刘晓青.浅谈高校后勤的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
[3]赵景新.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刍议[J].中国科技信息,2010(16)。
[4]王志刚.浅谈加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活力,2010(1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高校后勤管理论文
您可以百度搜索:优秀代写网。我找他们写过的.ULY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探讨大学行政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变革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行政管理中注重对现代技术的运用,通过将网络技术运用于大学行政管理中,不仅改变了大学行政管理模式,还提升了大学行政工作的管理效果。互联网背景下,为了稳步提升行政管理水平,及时采用网络技术、信息化手段改进管理方式,积极应对互联网环境下对大学行政管理带来的挑战,促进行政管理变革。关键词:互联网环境;行政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应对措施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行政管理中,严格遵照《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导意见》的规定,及时明确互联网在行政管理中运用的必要性。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行政管理人员及时认识到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行政管理环节的重要作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行政管理方案,注重体现互联网在大学行政管理过程的战略地位和指导作用。行政管理中,相应人员及时了解当前大学行政管理现状,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行政管理模式,提高大学行政管理能力。1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行政管理面临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为行政管理提供了新技术当前大学行政管理中,管理人员逐渐意识到将互联网技术引入行政管理的必要性,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云联网技术在行政管理中的渗透途径和主要方法。互联网背景下,在某大学行政管理环节中,先了解云联网在行政管理中运用的主要途径和具体过程,促进学校行政管理过程的流程化和规范化,便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互联网的运用为大学行政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促进大学行政管理质量的稳步提升。 互联网为行政管理提供新的管理手段互联网环境下,大学行政管理中相应人员先分析如何创新行政管理方式的问题,仍实际情况出发,注重改进行政管理手段。现阶段行政管理过程中,某些人员及时借助互联网背景开展大学行政管理活动,运用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手段,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大学行政管理手段,由此推动大学行政管理活动的高效开展。 互联网的运用有助于提升行政管理效率互联网背景下,某大学行政管理活动中,相应人员从思想上意识到:互联网技术渗透于行政管理中的必要性,高度重视行政管理效率提升方案的优化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行政管理方案,注重行政管理中关于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借助互联网背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提升行政管理效率,这有助于大学行政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2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行政管理面临的挑战 行政管理中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行政管理中,缺乏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比如行政管理信息的采集和管理不合适追,行政工作信息的发布不及时,不能及时为大学行政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某大学行政管理中,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作为保障,现行制度无法为大学行政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平台信息的发布布不及时,无法及时体现互联网时代行政部门信息传播的特点和优势,还是以官方网站发布为主,未能展示出行政管理制度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性作用。 管理人员对互联网技术的掌握不够互联网技术能够促迚大学行政管理工作的稳步开展,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互联网背景,某大学行政管理人员将主要精力都集中在提高行政管理速度方面,缺乏对互联网技术运用方面的了解和掌握。当前大学行政管理人员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不够、没有及时把握互联网技术在行政管理中运用的有效途径,部分人员自身掌握的互联网技术有限,这无法为行政管理提供准确、科学的参考信息,影响学校行政工作的高效运行。 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不够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行政管理人员还意识不到个人能力与行政管理效果的直接联系,认识不到个人能力提升的必要性,现阶段工作中,对行政管理工作内容及管理任务的掌握不够,某些人员的专业能力无法满足岗位工作需求。由于个人工作能力不够,某些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不够高,无法为行政管理工作提供专业的参考意见,个人能力不够,仍而影响整体工作的有效进展。3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行政管理面临的挑战的应对措施 完善行政管理信息大学行政管理中,相应人员充分借助互联网背景发展自身,扩展行政管理的服务渠道,保证行政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克行政管理信息失真。为了扩大行政管理工作信息的传播渠道,管理人员提出将云联网渗透于行政管理中的创新思路,注重云联网在行政管理中的运用,为行政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意见。行政管理人员积极发挥个人的职能,利用云联网技术将行政管理信息直接传递至决策层,帮助决策人员实时掌握行政管理信息,根据行政管理现状,改善行政管理斱案,借助云联网技术最大限度地采集行政部门信息。行政管理人员高度重视云联网技术在行政管理信息完善中的运用,仍而确保行政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和完善性。 创新行政管理斱式大学行政管理环节,管理人员首先仍思想上意识到,行政管理方式创新的必要性,并加强行政管理信息的采集和补充,平时工作中以改变行政管理模式为主。改变行政管理斱式的环节,及时渗透互联网技术,借助云联网背景创新大学行政管理模式,增强现代网络技术在大学行政管理中的运用实敁。鼓励行政部门人员参与其中,扩大学校行政管理队伍,提高云联网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服务范围,便于增强学校全体人员对行政管理工作的全面认知。改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广泛利用网络平台发布学校的行政部门工作信息,改变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方式和工作进度,保证行政部门人员对相应信息的知情权,积极发挥互联网在行政管理环节的指导性作用。 建立并健全行政信息公开制度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行政管理过程中,相应人员及时将大数据运用于行政管理中,根据大学行政管理现状,及时考虑行政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的必要性。利用大数据加快行政部门信息共享,及时建立并健全行政部门信息公开制度,利用完善、有效的行政信息公开制度,有效约束并规范行政部门人员,利用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为行政部门人员提供真实、完整的工作信息。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及时考虑行政部门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作用,在互联网辅助下,部门人员逐渐意识到行政部门信息公开的必要性,保证行政部门信息的透明化和真实性,实时把握行政部门工作内容,进一步提升学校行政管理质量。 提高行政部门人员的综合能力学校行政部门人员主动参与到集体培训中,借助统一培训的机会提高自身,在培训环节主动接受专业知识和行政部门工作模式创新的有效方法。行政部门人员利用培训机会增强专业技能,在平时工作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主动掌握与行政管理方面的知识,以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为主,将个人工作目标融入行政管理中,利用云联网技术广泛开展大学行政管理活动,在培训的过程中注重行政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的相互结合,采取融合形式改变行政管理模式,将大数据、多媒体等广泛运用于行政管理部门培训环节,由此创新行政管理知识的培训斱式,增强行政管理知识的培训质量,便于增强大数据在行政部门知识培训中的渗透效果。4 结束语本文以某大学的行政管理为例,分析互联网背景下某大学行政管理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提出有效的改善策略,注重对互云联网技术的学习和吸收。相应人员充分借助云联网背景发展自身,利用云联网技术将行政管理信息直接传递至决策层,提高现代网络技术在大学行政管理中的运用实效,平时工作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重视大数据在行政管理培训中的运用,由此提升大学行政管理质量。参考文献:[1]罗睿.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机遇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6):126-127.[2]张琳,曹卫,刘真,等.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的挑战、机遇和发展策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4-57.[3]陈媛媛.互联网+政务服务:现状、挑战及发展思路[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3):88-93.[4]刘广.基于云计算的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2):156-157.[5]杜汉东.浅谈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中的不足和改善措施[J].智富时代,2018(4):239-239.[6]邓文,潘君.放管服视域下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困境及出路[J].当代经济,2018,474(6):121-123.
现代酒店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构建及创新李樵摘要:我国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把人作为一种资源来对待;在人性化的管理中进行充分激励,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酒店;激励;机制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09)03-0126-02收稿日期:2009-01-07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酒店是旅游产业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酒店业在规模迅速扩张并朝着集团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瓶颈问题,而激励体系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因此,如何提高酒店员工的满意度,建立系统的激励体系,充分调动酒店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现企业的目标,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一、激励机制在酒店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第一,把握激励机制的人性化特点,是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酒店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靠人来进行的,因此,使参与酒店活动的人始终保持旺盛的士气、高涨的热情,是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把握激励机制的人性化特点,改变管理者的思维模式,建立起适应酒店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型的激励体系,提高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成为现代酒店业发展的关键。第二,正确使用激励机制,是提高酒店员工素质,完善酒店工作制度的重要手段。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员工与酒店一起成长。员工通过培训,可以改变其工作态度,增强素质和能力,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和销售业绩,从而完善酒店工作制度。第三,激励机制是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良性竞争机制。运用激励机制把竞争引入酒店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建立以竞争为主要形式的有效管理机制,是现代酒店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二、我国酒店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世界旅游组织(WTO)预测,21 世纪初期世界最大的旅游市场是中国, 中国酒店业能否适应21 世纪最大旅游市场的需要呢?WTO 专家费雷多先生在考察了我国14 个城市112 家涉外酒店后认为, 中国酒店的硬件———有形设施已赶上国际水平,但酒店人员的素质、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都落后于同行业的国际水平。酒店人力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就是要求酒店的各级管理者学会运用现代管理学、心理学的激励原理,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的潜在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使酒店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出尽可能大的作用。目前,我国酒店业的激励机制普遍存在如下问题:(一)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直接影响着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当前酒店业中普遍存在两种企业文化:一种是“以老板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另一种是“以顾客为上帝”的企业文化。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会培育出不同素质和理念的员工,因而在工作中会给客人以不同的感受。(二)缺乏培训与发展机会培训是酒店的一项关键工作, 它关系到酒店的生存和发展。酒店管理层对于员工的培训存在着矛盾的心理: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酒店经营的利润有所降低,而培训需要经费;另一方面,酒店业人员流动频繁,酒店决策者对培训的投入有所顾忌,不愿意为他人作嫁衣。这种矛盾心理限制了酒店对培训的投入,直接影响了酒店人员的素质提高。(三)薪酬福利缺乏竞争力经济的持续良性发展,给个人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国内多数酒店实行的是按岗定级定薪,一般员工的工资大体上由基本工资、效益工资以及福利三部分组成。员工在酒店中要提高报酬是不容易的,只有通过职位的升迁或极优秀的表现而得到奖励,在一般情况下,员工的工资只是被动地与酒店的经营状况相结合。薪酬结构的呆板,使得薪酬对于员工的激励作用不强,一些素质较高的人才纷纷流向更有发展前途的其它行业,从而放弃在酒店发展的机会。(四)对员工的潜能开发重视不够人们在选择职业时往往希望通过该职业获得一定的技能,即通过职业掌握技能, 但是对于服务行业尤其是酒店行业而言,属于人们常说的“吃青春饭”的职业,这使得人们在选择酒店职业时有所顾虑, 同时由于酒店对开发员工潜能重视不够,没能建立起适于员工主观能动性发挥的机制。三、我国酒店业激励机制的构建与创新(一)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酒店文化是酒店在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整合体, 是一种浓缩于酒店每个成员而又独立于酒店活动之外的酒店精神。优秀的酒店文化成就优秀的酒店,甚至可以成就百年老店。酒店文化没有好坏之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任何企业文化的价值本质都是以人为本,激发员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从而形成一种催人奋进的企业精神和良好的企业氛围。酒店文化更是如此,“以人为本”要贯彻到酒店文化建设的每一环节。如果酒店把“以人为本”作为企业管理的信念,那么,我们就必须创造出一个与“以人为本”一致的文化环境,即酒店员工的行为和企业倡导的价值观一致;顾客的反馈意见和企业的价值观所期望的结果相一致; 酒店对待员工的价值观和对待客人的价值观相一致。(二)建立科学的培训制度服务基本上是由人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的行为, 它是由服务人员提供的。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技能、服务心理对服务质量具有极大影响。要确保服务质量的一致性,就必须对酒店服务人员进行系统严格的培训。首先是酒店意识培训。它包括:(1)服务意识。服务意识是指酒店服务人员在与宾客交往中油然而生的一种为宾客提供服务的欲望。(2)服务质量意识。服务质量是酒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3)礼节礼貌意识。酒店员工是为绅士淑女服务的绅士淑女,礼节礼貌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4)团队协作精神。酒店服务是个整体,每个服务人员都处在服务链中的不同环节,需要其他员工的配合或支持。优质服务是各部门通力协作的结果。其次是服务技能培训。高质量的服务是酒店业追求的目标,而高质量的服务必须由高素质的服务人员来提供。良好的服务技能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无论是前台接待人员、收银人员还是餐厅服务人员、客房服务员,都必须经过服务技能培训,掌握娴熟的服务技能,才能为客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最后是职业感培训。职业感是指员工的敬业爱岗精神和对本职工作的高标准要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岗位荣誉感。在一些基本服务要求上, 员工职业感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新员工上岗后对一些基本制度如仪容仪表、礼节礼貌的遵守有时反而胜过一些老员工,原因是新员工初到岗位,对岗位的新奇、珍惜促使其更加努力地去做好本职工作。(三)建立富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制度薪酬福利是员工工作回报的主要组成部分, 也是影响员工满意度的直接因素,是员工最为关注的方面。根据我国酒店业的经营情况和社会环境, 笔者认为要完善员工的薪酬福利体系,加大对员工的投资力度,改善员工的生活配套设施和保险、医疗、假期等福利项目。1.建立科学的工资制度和工资结构。工资是员工对工作回报满意的第一感觉,也是酒店激励员工的基本手段。合理的工资制度和工资结构不仅可以节约酒店的人工成本, 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力,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工资制度方面,可采用浮动工资制,将员工工资与酒店总体经济效益直接挂钩,使员工收入与酒店收入紧密相连,创造“命运共同体”,激发员工努力工作。在工资结构方面,可以使工资内容多样化,并且向员工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方面倾斜,从提高酒店营业收入,保证员工基本生活,稳定员工队伍,促进员工成长等方面多作考虑。2.福利待遇。随着企业人才竞争的加剧和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有实力的企业开始重新看待高薪与福利的关系。企业福利作为一项激励、吸引保留员工的手段,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首先,增加福利计划的透明度。企业有必要向员工介绍福利的内容和相应的货币价值, 简明易懂地介绍各种收入和各项额外的福利;企业应为员工制作福利手册,其中包括企业为员工提供的所有福利项目及其费用数额, 员工享受这些福利待遇的具体程序等。其次,设计更富吸引力的福利政策。目前,一些国内外的大酒店经常采用下列福利项目来吸引和保留人才:(1) 住房性福利:房租补贴、购房低息贷款。(2) 金融性福利:持股计划、储蓄计划等。(3)教育培训性福利:员工的脱产进修、短期培训、学费报销计划等。(4)文化性福利:为员工祝贺生日,集体旅游,提供体育锻炼设施、俱乐部会员卡等。(5)假期:按照员工的工作年限, 适当增加员工带薪年假天数。(6)安排员工奖励旅游:在企业预算允许的范围内, 可以针对一些需要长期留用的人才和业绩表现突出的员工采取上述做法, 使企业的福利制度成为有效的员工激励手段。(四)重视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人的最高层次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这种自我实现,体现了人的本性的最高价值。酒店的激励制度要想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前提就是因地制宜地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因此,酒店管理者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1.重视个人需求。了解员工的个人需求并尽可能地加以满足,这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每一个员工的需求各有侧重, 管理人员应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了解并满足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如工资和生活条件、福利待遇、住房问题、业余生活等等,尽管繁琐,酒店管理人员也应高度重视。2.适当放权,让员工参与管理。员工是否具有主人翁态度决定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对酒店的忠诚度等等。适当放权体现了酒店对员工的信任。让员工成为酒店的主人为酒店的经营决策出谋划策, 能提高员工的能力和自信心,对酒店管理层的信赖感也随之增强。同时, 酒店要建立起由下至上的沟通渠道, 及时反馈员工的意见与建议,形成酒店的民主化管理气氛, 客观上也满足了部分员工参与管理的愿望。3.建立合理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一个人进入职场以后,并不等于他(她)就能胜任这一职业,更不等于能获得发展。每个员工都会有从现在和未来的工作中得到成长、发展和获得满足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如果一个组织能够为自己的员工进行设计,让他(她)看到自己在这个组织的希望、目标,就能够达到稳定员工队伍的目的。有的员工希望通过努力晋升为管理者;有的则只想在专业上获得提升,因此,酒店应该采取双重职业途径的方法来满足不同价值观的需求, 但同时必须使每个层次上的报酬都将是可比的。参考文献:[1] 郭婧.我国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6).[2] 游上.新建饭店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J〕.饭店现代化,2008(1).[3] 田晓华.对饭店核心员工进行的激励管理〔J〕.饭店现代化,2007(7).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的专业
点我用户名,空间博文有介绍详细各种论文检测系统软件介绍见我空间各种有效论文修改秘籍
重庆科技学院是一所年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它是由两所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在社会各界享有良好办学声誉的原中央部委属学校——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全国示范性高工专重点建设学校)合并组建,并于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的。学院办学以工为主,石油、冶金、机电为特色,理、工、经、管、文多学科多层次协调发展,是一所区位优势突出、办学特色鲜明、朝气蓬勃、蕴藏着较大发展潜力的高等学校,学校占地2000余亩,建筑总面积50余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580余万元。位于重庆大学城占地1500亩的新校区东邻歌乐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西有缙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地理优势得天独厚。学习、生活和文化体育运动设施齐全配套,是重庆市“文明单位”和“园林式单位”,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42000多平方米,藏书60万余册,并拥有大批数字化信息资源。 学校现有教职工139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11人,专任教师中正副教授253余人,博士83人、硕士425人,在读硕士、博士16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省(直辖市)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学术带头人4人、学术带头后备人选2人、中青年骨干教师16人、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4人。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16000余人,来自全国31个省市(区)。学校依托石油、冶金行业办学,近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学校现设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安全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经济系、数理系、生物系、人文与社会科学系、艺术系、外语系、体育系等15个二级院系,并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和高等教育自考办公室。开设有石油工程、冶金工程、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汉语言文学、艺术设计等29个本科专业和钻井技术、油气开采技术、冶金技术、材料工程技术等29个专科专业。 其中,石油工程专业为国家级品牌专业,冶金工程专业为市级品牌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土木工程、会计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6个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 学校坚持以“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和“立足重庆、背靠行业、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办学思路,深入 实施“特色立校、文化兴校、人才强校”发展战略,确立了尽早把学校办成一所特色鲜明、国内知名、走向国际的高水平特色科技大学的奋斗目标。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办学和科学研究,近年来先后与重庆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燕山大学、西南石油大学、重庆工学院、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等建立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合作关系。依托行业,先后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一批冶金企业签定了产学研合作办学协议。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韩国昌原大学、美国库克大学、加拿大霍兰学院、日本立命馆大学、美国卡万塔能源公司、美国国际钻井承包商协会(IADC)等国外高校和国际行业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以教学工作为核心,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承担了一批国家863重点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研究,一批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科技开发和产品设计项目研究,2008年度的科研经费已超过4000万元。学校科研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5项,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8项,国家专利21项,有40余篇论文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和《工程索引》(EI)检索和收录。 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全面发展,遵循规律,以法治校的教育理念,致力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和研究环境,先后为社会输送了六万余各级各类建设人才。文化艺术节、科技创新节、体育文化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大学生文艺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及“红五月·青年成才”主题系列活动、英语演讲比赛、计算机技能大赛、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丰富多彩。学生在全国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与制作以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和体育竞技舞蹈等相关竞赛中获得了120余项国家、省市级奖励。 2007年,我校女子足球队获得全国大学生女足锦标赛亚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肩负新的历史使命。重庆科技学院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高水平特色科技大学宏伟目标,重庆科技学院是伴随教育改革发展和重庆直辖的历史进程应运而生,也必将与重庆“新特区”一起腾飞。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重庆科技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由原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原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两所学校均已具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在地方和行业享有良好的办学声誉,培养了大批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突出贡献。原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51年。当年7月,为了适应全国冶金工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决定筹建“西南工业部钢铁工业管理局专修科”,选址于原巴县马王乡(今属九龙坡区)。1952年4月,改校名为“西南工业部冶金工业学校”。 1952年 11月 12日,万里同志(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签署命令,将学校名称改为“重庆钢铁工业学校”。1953年由中央重工业部拨款,易地复兴村(今大渡口区钢铁村)兴建校舍,翌年春学校迁此办学。1959年6月,根据贺龙同志(时任西南局第一书记)命令,学校搬迁至杨家坪原西南工会干部学校旧址(即南校区现址)。1980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专。1984年实行冶金部与重庆市双重领导,以部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1985年,由冶金部和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重庆钢铁专科学校”。1992年,国家教委又将校名调整为“重庆钢铁高等专科学校”。1998年7月,学校划转至重庆市,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重庆市地方管理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1999年2月,经重庆市人民政府同意并报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原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51年。为培养新中国石油工业急需人才, 1951年9月 20 日,经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批准,正式建立“西南石油工业专科学校”,隶属于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校址选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化龙桥。当年招收专科生,与重庆大学合作办学。为了适应国家对一线应用人才的需求,学校于1953年由专科改为中专,更名为“重庆石油工业学校”。1955年石油工业部成立后,更名为“石油工业部重庆石油学校”,校址由化龙桥迁到大坪(即北校区现址)。1978年 9月,学校领导体制改为部、省双重领导,以石油工业部为主,校名为“重庆石油学校”。1980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专。1994年3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学校由中专升格为专科,更名为“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1998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遴选为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1988年、1998年石油工业部先后改制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3年学校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转重庆市人民政府管理。实行重庆市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共建,以重庆市为主的管理体制。2004年5月18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重庆科技学院。 [编辑本段]【现任领导】党委书记:魏世宏 党委副书记、校长:严欣平 [编辑本段]【校徽】 xiao hui(一)校徽外形取材于重庆市市花山茶花、长江滚滚的波涛和重庆连绵起伏的山丘,校徽打破了惯用的单调图章形式,具有高等学府严谨、庄重、厚实的底蕴;围绕中心标志的108颗小圆点象征学校的人才源源不断、桃李满天。(二)校徽的中心主体标志形象取材于初升太阳映照下挺拔的油井、钢厂、城市的剪影。(三)校徽标志的圆形底色部分以初升的太阳和经纬线的构成,寓意学校处于新时代、新起点、新校区和新的发展坐标;两组对称的、向上生长的碑柱,寓意1951年建立的石油、钢铁学科在新的起点上齐头并进、蓬勃发展、奔向新的高峰。 [编辑本段]【校标】 由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鹏先生书写 [编辑本段]【校训】厚德、博学、砺志、笃行八字校训从品德、学业、精神、实践四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其释义如下:厚德,崇高的道德情操和理想追求,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出自于《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博学,学识广博,即宽厚的基础理论、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娴熟的基本技能;文理兼容,百科兼纳,专业领域游刃有余,高质量、复合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出自于《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和《论语》:“君子博学于文”。砺志,磨砺坚强意志,志向专一,坚忍不拔、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注重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出自于苏 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笃行,实事求是,崇尚实干,忠贞不渝,执着追求,身体力行,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问思辨贵在笃行。出自于《礼记·中庸》:“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编辑本段]【校庆】校庆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特殊的校园文化现象。她是一个学校一定历史时期办学历史的总结,办学成果的展示,办学特色的体现,办学形象的塑造,办学理念的升华。概言之,是一个学校校园文化的总演示。重庆科技学院是由1951年11月建校的原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1951年9月建校的原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于2004年5月18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因此,经学校研究决定,将重庆科技学院的建校年代确定为1951年,校庆纪念日确定为5月18日。首先,这能充分体现办学历史的传承性。一个学校的办学历史,是一个学校的无形资产,是一个学校的办学财富,必须珍惜,必须传承。一般来讲,一个学校办学历史越长,她各方面的积淀就越厚实,被社会认可的程度就越高,就越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更何况,办学历史是一个过程,是一种传承,是客观存在,无法割裂,就象婴儿不能割裂与母体的关系一样。因此,谈重庆科技学院的校史,就必然会谈到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就必然会谈到这种历史的传承,必然会谈到自1951年以来,走出工专和油专的六万多名校友,必然会谈到这些校友为社会所作出的贡献。这种必然,不仅是对过去办学历史总结和肯定的需要,更是办好重庆科技学院,外树形象,内聚人心的现实需要。因此,从工专和油专建校之日算起,重庆科技学院建校年代确定为1951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重庆科技学院办学历史的传承性。其次,这能更好地体现校园文化的厚重性。什么是文化?简言之,文化可以理解为一组人类群体行为规范的稳定预期和共同信念。显然,这种稳定预期和共同信念决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形成的,她是长期沉淀的结果,是厚积薄发的产物。校园文化的形成也是这样的,没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没有长时间的文化积淀,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要体现出校园文化的厚重,体现“厚德”的文化氛围是不可能的。应该说,没有工专和油专50多年校园文化的厚积,就不可能有重庆科技学院今天“厚德、博学、砺志、笃行”的薄发。因此,把重庆科技学院的建校年代确定为1951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重庆科技学院校园文化的厚重性。再次,这能切实体现未来发展的延伸性。谈办学历史的传承也好,谈校园文化的厚重也罢,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告诉社会,告诉师生,重庆科技学院是建立在有50多年悠久办学历史和厚重文化积淀基础上的,有着美好发展前景和巨大发展空间的一所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她有着辉煌的过去,更有着光明的未来。她体现了现实的需要,时代的呼唤和教育发展的规律。因此,将重庆科技学院的建校年代确定为1951年,是对学校发展轨迹和发展指向的最好诠释,切实体现了重庆科技学院面向未来的信心、底气和竞争力。最后,这能有效地体现校园文化的融合再生性。原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校庆纪念日为11月1日,原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的校庆纪念日为9月3日。而重庆科技学院是2004年5月18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重庆科技学院成立之日,既是两种校园文化实质性融合的开始,也是一种新的校园文化诞生的标志。为了有效体现校园文化的这种融合,以及在融合基础上的再生性,有效地体现新生的重庆科技学院的校园文化的理念和特质,从而形成新的文化积淀,展示新的校园文化风采。因此,将5月18日确定为重庆科技学院的校庆纪念日【重庆科技学院论坛】“重科论坛- ”以学术交流为主要内容,为用户提供学习、工作和生活信息服务。自2009年3月10号建站以来,“重科论坛”一直致力于发掘和引领重庆科技学院的校园网络文化,致力于和谐校园和网络文明的建设。她一直有着平等,自由,和谐的氛围,是重科同学们交流的好地方,是重科同学们的网上之家。“重科论坛”本着“共建共享”的宗旨,通过网上交流,为师生之间、师生与学校之间搭建了一个网络上的交流平台。 [编辑本段]【通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重庆大学城重庆科技学院邮政编码:401331邮箱:copyright@ 2008
貌似25%以下
重庆科技学院的本科毕业论文重复率为小于等于25%毕业论文查重复率,主要是为防止论文抄袭和学术不端行为。目前各高校均采取重复率限制的办法,保证论文的原创性。重庆科技学院规定,学士学位论文重复率小于等于25%,视为检测通过,可进行论文送审或答辩。重复率大于25%,视为检测未通过,责令作者对论文进行修改,经重新检测审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论文送审或答辩。
我校2023年上半年自考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性环节报名报考工作将于近期开始进行,为妥善、有序开展该项工作,现对有关事宜作如下安排。一、报名报考工作安排(一)报名报考条件1.考生报考某门课程的实践性环节,原则上必须该门课程的理论成绩合格方可报考。2.报考专科段的“综合作业”课程,原则上必须该专业计划内的所有课程(理论和实践)全部合格方可报考。3.考生报考本科段的“毕业设计(论文)”课程,原则上须专业计划内的所有课程(理论和实践)全部合格方可报考。(二)报名报考时间毕业设计(论文)报名时间:2022年12月5日至31日。实践性环节报名时间:2022年12月5日至2023年3月5日。(三)报名报考方式及流程1.助学考生由各助学单位统一组织报名报考,按要求在重庆市教育考试院平台提交数据,并在规定日期前报送学校自考办(附件2)。2.社会考生在线报名报考。具体报名报考流程如下:第一步进入指定QQ群(群号:1071010163),及时修改群名片为“专业名称+姓名”;第二步了解本专业需考核课程及对应收费标准;第三步及时缴纳报名报考费用,截图缴费信息并上传。第四步认真在线填报报名报考信息(含考生基本信息、报考课程、缴费情况)。二、考试(考核)工作安排(一)考试(考核)时间实践性环节:2023年4月毕业设计(论文)及毕业答辩:2022年1月-4月(二)考试(考核)阶段安排及具体要求另行通知!(三)成绩公布、查询实践性环节成绩、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在重庆市招生自考办公室公众信息网上公布,考生可上网查询,网址。三、自考办联系人、联系方式及办公地点(一)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王老师:杜老师:李老师:(二)办公地点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东路20号-重庆科技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博学楼F123)附件:1.重庆科技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及对应实践课程一览表2.重庆科技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23年上半年实践性环节(或毕业设计(论文))报名报考表附件【 重庆科技学院关于2023年上半年自考实践性环节及毕业论文(设计)报名报考工作安排】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根据往年的时间推断!应届生论文准备在三月下旬到四月底。早期的论文答辩在四月下旬或者五一节后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6月中旬!当然,关于答辩能过与否也直接涉及到你答辩的最后时间期限!
自考论文的成绩一般在答辩后一到两个月内公布,自考毕业论文一年内可以申请两次,凡按专业考试计划取得本科规定的全部课程(含笔试及课程实践考核)合格成绩的考生,可在规定的时间携带相关证明到自考办进行资格审定。
重庆科技学院的本科毕业论文重复率为小于等于25%毕业论文查重复率,主要是为防止论文抄袭和学术不端行为。目前各高校均采取重复率限制的办法,保证论文的原创性。重庆科技学院规定,学士学位论文重复率小于等于25%,视为检测通过,可进行论文送审或答辩。重复率大于25%,视为检测未通过,责令作者对论文进行修改,经重新检测审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论文送审或答辩。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是指对产品立体和平面的几何形状设计,产品外观的设计必须按照美学的原则符合人们对美的需求,并且要依据人机工程学对产品外观进行具体设计,以符合人们使用的视觉化形象。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
摘要:首先介绍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的内涵、意义、地位和作用,即此设计是解决人造物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本文对此设计技术的前沿和发展趋势进行论述。最后简述此技术具有可实现综合性产品开发软件环境和周期短、造型风格多等发展特点。
关键词:造型设计技术数字化技术高感情设计 文化 力
1.概述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的内涵
所谓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是工业设计技术的核心,其内涵和意义随工业设计技术而发展。从技术领域的角度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是解决人造物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例如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美观性和工作、生存环境与空间的合理性等。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是从人造物与人的关系出发,尤其是从人的需求、市场的需求,从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与质量的角度出发,全面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而不向工程设计那样,主要是解决人造物中“物与物”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机械、设备、交通工具的结构设计,具体地说:如汽车的汽缸与活塞、机床的刀具与工件等之间的运动关系等)。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是指一个构思与表达的过程。设计构思是受 市场营销 学、普通心理学、消费心理学、人机工程学、技术美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等因素的约束而形成的。表达设计即传达设计思想的 方法 为表现技法:可以从简单、传统手工绘制的效果图和外观模型到复杂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效果图、电子模型和以快速成型方式完成的精确效果模型。同时此技术是典型的多方案设计技术。技术应用的成效取决于设计技术和手段的完善以及设计师的设计创新能力和文化艺术修养等。
意义、地位和作用
工业设计是我国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是科学与艺术浑然一体的专业技术,在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提高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树立产品形象、企业形象和创造知名品牌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当今我国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设计技术体系,创造中国自己的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树立中国产品形象的地位,发展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设计造型风格,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将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最先应用于大规模制造业的,是美国的一些大型公司企业:如通用电器(GE)、柯达(KODAK)、福特(FORD)、波音(BOEING)等。到上世纪90年代,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和工业设计 教育 已形成体系,并为工业制造业和跨国公司竞争提供了相关的技术和人才,为此受到各国政府和私人企业的重点资助。由于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是解决人造物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其技术内涵来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工业产品不仅是工程技术的载体,而且是文化艺术的载体,因此,该设计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工作,而是与人类生存休戚相关的重要设计内容。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既有独特性又有与 其它 技术的相关性。因此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需要不断完善与相关技术的配套和协调,从而构成有效的设计体系。
2.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前沿分析
当前需要
影响现代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的基本因素包括:现代技术条件、现代生产条件、现代经济和市场状况、现代文化艺术风格和现代社会价值标准等。因此当前对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的需求将取决于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现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市场调节与市场竞争,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则是面向人和面向市场的技术。世界各大跨国公司以其雄厚的才力物力和世界知名品牌的优势,迫使我国务必要全面提高设计品质,以在全球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为此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发展趋势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发展特别注重设计方法及设计手段的现代化,现代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方法和设计技术是建立在电脑技术、人机工程、价值工程、技术美学、设计方法学和设计管理等学科基础上的。特别是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AID)将成为该设计不可缺少的工具。
CAID 的基础是对现代设计技术的深入研究。科学方法特别是数理统计(如多元分析)方法将大量应用于设计分析和市场分析,如大众审美模型、舒适性模型、色彩形象尺度模型和用户模型等。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方法的技术对象将从单个产品的造型设计发展为产品的研发(Research &Development)策划技术,使产品开发始终围绕市场和人的需求,特别注重企业无形资产的开发,如品牌、形象等。
3.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的发展特点
第一,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是工业产品造型设计领域的前沿,这不仅意味着设计手段的改变,同时改变了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 思维方式 。特别是国际上的一些软件公司推出一批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的 CAD 软件。这些软件大都能完成三维造型、上色、赋予材料质感、三维动画、工程制图、工程分析、CAD/CAM 转换等功能等,为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提供了良好的软件平台。在这些工作平台上开发的应用软件,可进行各类机械产品的设计,实现从产品概念、零部件设计、结构设计、机构设计、装配、外观造型及动画演示直到工程制造全部过程计算机化。因此,在此类软件平台上实现 CAID/CAE/CAM 三位一体的综合性产品开发软件环境是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
第二,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技术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设计周期越来越短,造型风格多样化。因此,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要求更详细的市场定位,更大规模的数据库和更快速的信息传递。
参考文献:
[1]陈洁,刘垂玖,杨秀梅.虚拟技术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2]张荣强.产品造型设计特征建模技术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5,(12).
[3]王琪,刘永贤,刘彪.协同设计环境下的产品造型技术[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6,(9).
[4]何风梅,赵灿.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在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及制造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11).
[5]王伟.基于产品工艺性的造型设计方法分析[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7,(3).
[6]郭琦,赵江洪.产品造型设计中理性与感性结合的设计方法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5).
浅析产品造型设计三要素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是指对产品立体和平面的几何形状设计,产品外观的设计必须按照美学的原则符合人们对美的需求和依据人机工程学对产品外观进行具体设计以符合人们使用的视觉化形象。影响产品外观的因素很多,例如产品的加工工艺、构造、材料、形态、色彩、结构等都可以决定产品的外观,所以对产品进行外观造型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以上要素。
产品设计是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产品是功能的载体,产品失去功能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也就是形式必须依据功能而存在,在现代产品设计中,产品造型设计师必须掌握巧妙的将产品的功能与形式结合才能设计出完美的产品造型。
一般而言,产品的形式也可以理解为造型,产品造型设计师的主要职责是在现代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运用美学原理给用户带来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产品造型设计正是在综合考虑设计材料、色彩及形态前提下,结合运用现代美学、人机工程学等学科,秉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旨在为客户提供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
一、设计材料
产品造型设计首要要素是与产品造型存在很大关系的设计材料,设计材料作为产品造型的基础和根本,一个合格的产品造型设计不是单单的产品形态上的设计,同样包括造型设计能不能达到设计的目的,材料的选择能不能满足产品的功能。例如,用于高温环境中的产品与用于常温环境中的产品在设计材料选择上就应该不同。作为一个合格的产品设计师在进行产品造型设计时就应该综合考虑如何选择设计材料,材料的加工工艺,成型技术的应用,这些要素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外观,在目前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设计材料也日新月异,材料的特性及材料的加工方式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产品设计师要掌握各种不同材质的特性及加工方式。
同时,材料自身的质感对产品设计的造型装饰起决定性的作用,很多产品造型设计往往就是运用设计材料的自身材质特性达到实用和美观的设计目的。例如,时下流行的很多设计为不锈钢设计,不锈钢材质本身强烈的明暗对比,突显产品的豪华,使得它成为了造型设计的第一设计材料,同时,对不锈钢材料的加工制作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如对需要加工的不锈钢板可采用冲孔、弯曲、铆接、冲压、腐蚀、激光 雕刻 、切割、表面处理(氧化、喷砂、抛光、涂饰、拉丝)等手段加工工艺,就会使产品的表面形成不同的产品形象的视觉效果。
在产品造型设计过程中,设计师惯用的手法是采用材质本身的质感完成功能与美观结合,例如,材质的冷暖(不锈钢与木材的结合)、材质的软硬(皮革与金属的结合)、材质的光滑与粗糙(橡胶与玻璃的结合)等,这样的设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时常可以发现。
作为优秀的设计师必须掌握设计材料的选择原则:一、从产品的功能和性能方面出发,有的产品造型对设计材料要求比较高,有的产品造型对设计材料要求比较低,这些要求设计师从材料的寿命、物化性能、加工工艺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材料;二、从产品的视觉表现因素而定,如对产品形态要求,有的材料加工成型简单,有的材料加工不容易成型。例如,金属加工相对而言难以曲面成型,所以我们很少看到运用金属加工成多曲面的成品,而塑料作为产品造型设计的主要设计材料,它加工相对简单通过模具能出复杂的曲面,故目前看到的复杂曲面产品几乎全是塑料制品,这就是为什么塑料成为了工业造型设计的第一设计材料。
忽略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单纯从产品的视觉效果来看,同一产品可以选用不同的材质,然后通过后期的处理可以达到相同效果。这就是产品造型设计的要素二色彩的美观作用。
二、色彩
色彩在产品形象设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视觉传达中它更快速、更感性和更直接,它通过消费者的感官直接将设计师的设计信息传达给消费者,对消费者是否想占有产品起到根本的作用。
色彩在产品造型设计中主要通过使用涂料来获得,包含在产品成型加工过程中添加颜料和后期的涂装。
色彩在产品造型设计中发挥的作用主要有保护材料和对产品造型的装饰,在工业造型中,很多产品的造型采用金属和塑料,金属材料在外界环境中的作用下,很容易被氧化、侵蚀和腐蚀,塑料材料长期受到阳光的照射而老化、变脆、很容易被破坏,因此,作为造型设计的主要设计材料,金属和塑料都要通过涂料来保护,以到达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的目的。工业产品造型的美观程度除了产品造型形态外,色彩的运用对产品造型美观程度起到很大的作用,色彩在现代产品造型设计中已经成为人类情感的需求,它美化产品,美化人类心理,所以在产品造型设计过程中,要很好的利用色彩,灵活多样的色彩组合设计,使得一款产品对消费者而言有了更多的选择,从而,增加了产品的竞争力。
色彩的手法主要有刷涂、擦涂、喷涂、浸涂、淋涂、电泳涂、粉末涂等,不同的涂装方法在产品形象设计中形成和产生不同的视觉,例如:刷涂工艺,工效较低,涂装效果较差,表面色彩附着力弱,容易剥落;喷涂工艺,产品的表面色彩着色比较均匀细腻,色彩附着力弱,容易剥落;浸涂工艺使产品表面色彩光滑,但由于加工工艺的原因,涂料上色不均匀,有波纹状;淋涂工艺能使产品表面色彩质感厚重;电泳涂装工艺可以使产品的涂装色彩产生较强的附着力,获得细致、精密、光亮的表层外观;粉末涂工艺可以使产品的色彩具有与电泳涂装工艺相同的具有较强的附着力,还可以出一些其他涂装工艺达不到的效果,例如,增加产品表面的粗糙度等。
产品造型设计中的色彩选择原则:满足产品功能的需求,例如校车为了强调安全,选用黄色作为主色调,黄色鲜明,在很远处就能引起人的注意;满足人机工程学,色彩设计应使操作者心情愉快、有安全感,我们就要从人机出发,考虑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心情,如色彩搭配不当,很容易造成较差的效果。
例如,医疗设备,很多场合是要为病人提供相对平静的心态所以很多医疗器械是白色或蓝色,如果采用红色会造成病人心情紧张反而不利于治疗;满足产品使用环境的要求,产品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使用的,从产品系统设计角度出发,我们的设计就必须与环境相协调,但不是一味的不考虑产品的实际使用环境,单独对产品进行设计,毕竟产品要被使用才能实现设计的价值;
色彩的选择要符合美学的原则,设计过程中要讲色彩的对比与协调、稳定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原则有效的运用;符合大众时代的审美要求,一个产品从很多方面反映产品设计时代的信息,我们可以从众多方面了解产品的时代审美观念,作为产品造型设计师要紧跟时代特征,将时代信息融入到设计过程中,包含于产品造型中,把色彩作为产品造型反映时代信息的主要因素,时代变化导致人们对色彩的审美标准也随之变化,没有绝对的时代色,只有变化的时代主色;色彩的选择要与色彩工艺加工成本相联系,现代的产品造型设计一般只有一到二种色彩(不考虑 儿童 产品的造型设计),主要原因与工艺和成本有关,例如,注塑成型的产品,一个色彩就需要一套模具,一套模具的成本就很高,所以从制造商角度出发,节约制作成本也就是尽可能使用一种或者两种色彩来完成产品,这是受制约于加工工艺的原因。
通过采用以上这些原则使得产品色彩的搭配能满足大众的心理需求,符合绝大部分消费者的喜爱,降低产品设计研发的成本,从而有效的提高产品竞争力。
三、形态
产品造型设计的核心是产品的形态美设计,它是在设计师系统地对市场调研材料分析的前提下,对产品造型设计精确定位的基础上开展的设计,虽然对设计而言,设计手段多种多样,但它遵循美学特点和规律,例如:
稳定性,产品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稳定性,一个产品如果从视觉上存在头重脚轻的感觉,给顾客的第一反应自然是产品不可靠,通常在进行产品设计时,我们通常通过加大、加宽、加重底盘的方式来降低产品的物理中心和视觉中心,从而让产品更稳定、更可靠;
独创性,旨在强调在进行产品造型设计时不是一味的去模仿复制,而是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使得产品给人独特新颖的感觉,它通常在形态、材料、结构等方面反应;秩序性,在统一中寻找变化,在变化中追求统一,在开展工业造型设计从产品形态变化的要素中找到统一,它强调是一种整体美,我们常见的有组合化设计;
体量感,产品造型设计的出发点是人机工程学,它强调产品必须符合使用者的要求,让使用者使用更方便,更舒适,很多产品的设计受到体量感的限制,譬如,一个手握式的操作方式的产品操作部位就不超过手的活动范围,一旦超过范围使用者就不能舒适的使用;动感性,产品形态的设计往往被设计师赋予很强的动感,目前很多产品采用流线型设计,小到鼠标大到飞机,流线型设计越来越广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动感,这里不排除其他要素,例如,飞机的流线型出于空气动力的需求。
产品造型形态设计可采用基本的造型规律:分割、聚集(组合),分割是以基本几何体为母体,对立体表面的分割产生新的形态,而聚集(组合)是通过将各种基本体进行集聚以产生新的几何状物体,它可以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基本体,也可以使用完全不同的基本体进行集聚。
结语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不再是简单的脱离实际的纯艺术、纯美术,它是运用与工业生产对产品的设计和加工提供一个可行、可靠的技术方案,也就是“能设计出就能生产出”,毕竟产品造型设计源于生产,高于生产,如果产品造型脱离以上要素,它将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工业造型设计,而是纯美术,对实际的工业生产和加工不提供有效的信息,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桂元龙,徐向荣.工业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刘国余,沈杰.产品基础形态设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李瑞姣.产品外观设计三要素[J].时代内刊,2010(2).
猜你喜欢:
1. 产品设计论文范文
2. 浅谈工业设计论文范文
3. 工业产品设计毕业论文
4. 工业设计造型论文
5. 工业设计论文的范文
6. 工业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