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人民文学杂志头条

发布时间:

人民文学杂志头条

现代散文学家。浙江吴兴人。原名商寿,1914年10月15日生于一个教师家庭。曾就读于苏州东吴大学文学院。1931年开始写诗,1934年开始发表诗作《寄》、《沉重的BUS》、《诗拔萃》等,后结集为《二十岁人》。1936年起陆续发表散文《歌剧院及其它》、《贝多芬之恋》、《理想树》等,后收入《美文集》、《狂欢之夜》。徐迟早期创作受欧美现代派影响。特别是他的诗作,追求意象的蕴蓄,节奏的跳跃,有些作品较为难懂。散文创作则因受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影响,稍趋明朗,叙写细腻,富于诗情。正如作者所说:“已经具有自己的一些特色,写入散文中的诗味比我的诗中的更加浓郁。”(《自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迟创作勤奋。50年代的前七年,他两次到朝鲜战场,4次去鞍钢,6次到长江大桥工地。诗集《美丽‧神奇‧丰富》、《战争‧和平‧进步》和《共和国的歌》,特写集《我们这时代的人》、《庆功宴》,论文集《诗与生活》等,是他这一时期的创作收获;1957年至1960年的四年间,他担任《诗刊》副主编。1960年定居武汉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报告文学的创作,写成《火中的凤凰》、《祁连山下》、《牡丹》等作品。记述两个爱国知识分子常书鸿、孙健初的《祁连山下》,发表后受到广泛好评。1976年以后,徐迟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反映自然科学领域的生活,写出了《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生命之树常绿》、《在湍流的涡漩中》等一系列反响强烈的作品。《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以及反映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刑天舞干戚》,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徐迟以诗人气质写报告文学,特别是写知识分子题材的作品,常能熔政论、诗和散文于一炉;结构宏大,气势开阔,语言华美而警策,独具风格。著作有《哥德巴赫猜想》(报告文学选)、《徐迟散文选集》、散文集《法国,一个春天的旅行》,论文集《红楼梦艺术论》、《文艺和现代化》等。1996年底因患抑郁症而在武汉一家医院内跳楼自杀,震动全国。徐迟与《哥德巴赫猜想》作者:浙江日报 周明 更新时间:2008-03-141978年发表在《人民文学》第1期的轰动一时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至今仍被文学界和读者常常提及和谈论。30年过去了,这篇报告文学的作者徐迟和主人公陈景润皆已去世,他们曾经感动和激励着一代人为“科学的春天”而奋斗,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而奋斗,两位先生长垂史册。当时,我正在《人民文学》杂志社工作,那么,这篇作品是怎样产生的呢?说来话长。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花大气力拨乱反正,正确评价知识分子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党中央还决定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科学大会的召开,意味着中国文化的新方向,预示科学的春天即将到来。获此信息,《人民文学》编辑部的同志们深受鼓舞,同时也就想到《人民文学》如能在这个时候组织一篇反映科学领域的报告文学,呼吁人们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读者一定会喜欢看的。然而,写谁好呢?又请谁来写呢?编辑部内展开了讨论。突然间我们想起当时流传的一个故事,即有个外国代表团来华访问,成员中有人提出要见陈景润教授。因为,他从一本国际权威科学杂志上看到了陈景润攻克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的学术论文,十分敬佩。我国有关方面千方百计寻找,终于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发现了这位数学家。谁也不知道他取得的这一了不起的成果。陈景润慑于文革中对他所谓走“白专”道路的严厉批判和打击,甚至一度要自杀,但他挺了过来,冒着风险,埋头潜心于论证。平日他将自己封闭在一间仅6平方米的宿舍里,刻苦钻研,悄悄地攻关,不事张扬。可他领先突破了一道世界难题,惊动了国际数学界!应该说,这是一位有贡献的科学家。然而同时又传出他的许多不食人间烟火的笑话和“自私”的行为,据说他是一个“科学怪人”。编辑部的同志一致认为,就写陈景润吧!不管怎样,他是有贡献的。那么,找谁来写好呢?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徐迟。我挂长途电话到武汉,寻找久违了的诗人。时值1977年深秋,这年诗人已63岁……听得出,徐迟在电话里的声音是多么激动!对于我们邀请他来京采写陈景润一事,他很高兴,但只是说,“试试看”。为什么说“试试看”呢?一是他觉得数学这门学科他不熟悉更不懂;二是听说陈景润是个“科学怪人”。因此,他有些犹豫不定。果然,他抵京后不几天,接触到几位老朋友,大家一听说他来写陈景润,也都好心劝他换个题目,认为陈景润是个有争议的人,何必惹这个麻烦呢?这时,我告诉他,我已同中国科学院有关方面联系,得到了院领导方毅同志的支持。他说:“那太好了!”并说,他也向一位老同志谈了,征求意见,那位老同志说:“陈氏定理了不起啊!应该写。”这位老同志是谁呢?我事后才知道,原来是徐迟的姐夫、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伍修权将军。将军的支持,坚定了徐迟的决心。一个艳阳秋日里,我陪同徐迟到了北京西郊中关村的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接待我们的是数学所党支部书记李尚杰同志。在办公室,老李动情地向我们讲述着“小陈”钻研科学的故事。不一会儿,他离开办公室,带进来一个个头儿不高、面颊红扑扑,身着一套普通旧蓝制服的年轻人。老李向我们介绍说:“这就是小陈,陈景润同志。”我和徐迟同志没有想到这么快见到陈景润,一个十分朴素的数学家。我们随意交谈起来。我们问他最近还在考虑什么问题,他说,最近收到一个国际会议的邀请,领导让他自己考虑去不去的问题。接着,他告诉我们,不久前他收到国际数学联合会主席先生的一封邀请函,邀请他去芬兰参加国际数学家学术会议,并作45分钟的学术报告。他说,据主席先生在信中介绍,出席本次会议的有世界各国的学者三千多人,但确定作学术报告者仅十来名,其中,亚洲只两名,一个是日本的学者,一个便是中国的陈景润。经过认真考虑和调查研究之后,陈景润很快写了一封回信。信里大致有如下三点内容:第一、感谢国际数学会主席先生的盛情邀请;第二、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省,而目前台湾占据着数学会的席位,因此,我不能参加;第三、如果驱逐了台湾代表,我可以考虑出席。回答是何等富有原则而圆满!简直出乎我们意料之外!他绝不像传说中的那样“傻”,那样“痴”,而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的科学家。他还向我们述说了一些他在“文革”中被残酷批斗的惨状,以及他如何施计躲避参加斗争他的老师华罗庚教授的情景。听到这些令人感动的故事后,我和徐迟同志增进了对他的了解,消除了某些误解。当然他也的确有些怪癖,但多半属于性格所致。徐迟动情地悄声对我说:“周明,他多可爱,我爱上他了!就写他了。”为了写好这篇报告文学,徐迟就住在中关村,白天黑夜都排满了采访日程。采访中,有讲陈景润好的,也有对陈景润有看法的,正反两方面意见他都认真地倾听。他说:“这样才能做到客观地全面地判断一件事物、一个人。”这期间,他花了很多工夫硬“啃”了陈景润的学术论文。在数学研究所,徐迟去了陈景润经常出入的图书馆,去了他的办公室,跟他一起进食堂,一块儿聊天,还去看了“文革”中陈景润被毒打而滚下楼的那个楼梯。很快,他和陈景润成了知心的朋友。但是唯独没有看到过一个重要的地方——陈景润解析“哥德巴赫猜想”的那间6平方米的房间。如果不看看这间小屋,势必缺少对他攻关的环境氛围的直接感受,那该多遗憾!为此,我们一再向李尚杰同志表达这个小小的愿望。老李说:“小陈可是从来不让人进他那间小屋的!他每次进了门就赶紧锁起来,使得那间小屋很神秘。我倒是进去过,如果你们要进去,只能另想办法,要不,咱们搞点‘阴谋诡计’试试看。”经策划,这天,我和徐迟、李尚杰三人一同上楼,临近陈景润房间时,老李去敲门,先进屋。我和徐迟过了十分钟后也去敲门,表示找李书记有急事,然后争取挤进屋去。当我敲响门,陈景润还未反应过来,李尚杰抢先给我们开了门,来了个措手不及。我和徐迟迅速跨进了屋,他也只好不好意思地说:“请坐,请坐。”其实,哪里能坐呀!我环顾四周;室内一张单人床,一张简陋的办公桌和一把椅子。墙角放了两个鼓鼓囊囊的麻袋,一个装的是他要换洗的衣服,另一个全是计算题手稿和废纸。办公桌上除了中间常用的一小片地方,其余桌面上落满了灰尘。他有时不用桌子,习惯将床板的一角褥子撩起,坐个小板凳趴在床上思考和演算。真可谓“艰苦奋斗”啊!徐迟经过深入采访,经过一番梳理、思索和提炼,反复斟酌,几番修改,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终于完成。《人民文学》以醒目的标题,刊发在1978年1月号头条位置。当时,中央关于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决议尚未做出,而人们积压已久的愤懑被徐迟痛快地说了出来。一时间《哥德巴赫猜想》飞扬神州大地,几乎家喻户晓。陈景润,也因此名声大噪。此后,诗人徐迟和报告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发而不可收,陆续写作并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一系列反映四个现代化、描写科学家的优秀报告文学。他漫游在科学的王国里,继《地质之光》、《哥德巴赫猜想》、《在湍急的漩涡中》、《生命之树常绿》等之后,于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期间,他又开始涉足于高能物理,直到生命止息。寻找徐迟张抗抗今年早春时在哈尔滨,去看望一位一直关心着我的文联老领导、诗人方行老师。方老祖籍浙江湖州,虽然已在东北住了几十年,一开口,浓重的浙江口音依然。方老年过八旬,虽然腿脚有些不便,精气神儿却好,头脑也极清爽。聊过一会,忽然问我可曾读过徐迟先生写的长篇小说《江南小镇》。我说知道这本书但一直没有见过,方老有些黯然。告辞时,出于礼貌,我问他可有什么事情需要在北京办,我会尽力。方老迟疑片刻,说你要有空,帮我找一本《江南小镇》寄来,听人说写得好,我想看看,但哈尔滨的书店怎么也买不到。心想不就是一本书嘛,别的事情办不了,弄一本书还是绰绰有余吧,当即满口应承下来。回到北京,凡去书店书城,便不忘去找《江南小镇》,记得几年前看过介绍,封面是江南小镇的水墨画,很是淡雅宁静。但想不到几次出入书店,这本《江南小镇》竟是遍寻无着。一段时间耽搁下来,方知这种几年前出版的“旧书”,在新书如潮的书店,早已“退位”,一时十分失望。然而受人之托,总得尽心竭力才是,何况对方是位一生爱书嗜书的老者。正发愁,那日忽地灵机一动,心想既然书店里买不到,为什么不去找出版社直接购买呢。别的人不认识,出版社的编辑总还认识几个吧。刚刚一阵轻松,却发现了一个更大的难题——无论是我,还是方老本人,都不知道《江南小镇》究竟出于哪一家出版社。横下心给京城文友们一通乱打电话,热心人说知道知道是浙江文艺出版社,又有人说是上海文艺出版社,还有人说是长江文艺出版社。所有的出版社都成为与《江南小镇》有涉的嫌疑者,但没有一种说法切实可信。于是只好一个一个长途电话打过去,一个出版社一个出版社地细细询问,大有协助警方跟踪破案的架势。结果是在长途电话中与编辑朋友拐弯抹角海聊神侃一番,到最后说出打电话的缘由,才发现那些外地的出版社,竟没有一家出版过《江南小镇》。心有不甘,再三追问说真的没有?朋友说难道出版过的书都会不知道么?悻悻放下电话,这才算明白,寻找一本“过时”的好书,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惹上麻烦了。情急无奈中,想起京城名编周明先生,此人神通广大,以前与徐迟先生又有过交往,请他帮忙去查找一下《江南小镇》的出版社,应该是举手之劳了。周明兄果然侠义,几日后即回电话,告知此案已有线索——《江南小镇》为作家出版社出版,确凿无疑。但他自己却没有这本书,查找了中国现代文学馆的藏书库,《徐迟文集》中也没有收入这部长篇小说。周明安慰我说,既是京城的出版社,找起来就方便了。我心中大喜,连日来踏破铁鞋,却原来近在眼前,这下子,岂不是手到擒来,看你这神秘小镇还往哪里躲。当即给作家出版社副社长蒋翠琳女士打电话,又重复一遍那位哈尔滨的老诗人是如何如何想看这本书。请求她无论如何帮我“弄”一本,哪怕是高价购买也成。蒋大姐笑说有人喜欢我们出版的书,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没问题没问题。但真是应了好事多磨这句老话,问题马上就来了:派人去作家出版社书库里寻找《江南小镇》,那偌大的书库里,竟然已经连一本都没有了。蒋大姐抱歉说出版社的书库里都没有的话,那是真的没有了。也许以后什么时候会再次印刷,但眼下,恐怕暂时是没有办法了。一位诗人死后,有人想找他的书却如此之难,诗人若地下有知,会作何感想?心里就有些难过,一种说不上的哀伤在心里拂之不去,为那本失踪或是绝迹的书,为身前孤傲身后冷清的徐迟老,也为了写书的人。就在那一刻,我发誓一定要找到这本书,它一旦出世,就有了生命。它是由许多活的文字组成的,那些年代久远的小镇人物和故事、那些诗一般美丽的语言,是那个生命的细胞、肌肤和血液;诗人生前独立于世的品格与思想,是那个生命坚硬的骨骼。那是诗人生前最后的倾诉——魂牵梦萦的故乡南浔小镇,托付着他固执的纯真与残存的理想,我不相信它会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人会死去,但好书,应该比人活得长久。我开始同这本书较上了劲,执拗的天性在那些日子里死灰复燃。我近于疯狂地寻找那本书,不仅仅是为了方老,也不仅仅是为了徐迟,甚至也不是为了那本书。连我自己都不清楚,我何以花费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苦苦地搜寻着一切有可能同这本书、或是同徐迟老有关的人。问遍北京的朋友,不是由于人家搬家什么书都找不出来,就是根本没见过这本书,一次次扫兴而罢。又想,徐迟老生前在武汉工作,想必应当先从他生前熟识的人着手——我给湖北作家协会副主席,也是我在文学讲习所时的老同学刘富道、给湖北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的老朋友俞汝捷先生打电话,重复着我已经对许多人说过的那一套老话,拜托他们找一找徐迟先生生前的老朋友,或是同事、邻居,还有他作品的研究者,心里希望着总会有一个人,或许侥幸保存着他生前曾赠送给别人的这本《江南小镇》。但是没有。答复是找不到一个人拥有这本书。徐迟的女儿在国外,而一位徐迟作品的研究者,前几天刚刚出国探亲去了,而且要去较长的一段时间。所有返回的信息都令人心寒齿冷,也证明了我心里的推断,徐迟老生前是一个不擅交往的人,他甚至很少赠书予人。他蜗居于陋室,隐没于人群,埋头于纸堆,探究着心底关于人和宇宙的奥秘。他写书只是因为他需要写,书一旦出版就已完成了他的心愿,他并不特别在意那书后来的去向和命运。他把漂泊的灵魂交给了那些无翅无腿的作品,任由它们在世上行走悠荡,从不问它们的行踪和接收者的评价。在这个他既热爱又恐惧的科技时代,他把所有的孤独与疑惑,都交给了医院6层楼高窗外的天空……我知道自己寻找的已经不是《江南小镇》那本书,而是名叫徐迟的那个诗人。好像是,《江南小镇》已绝版,但徐迟却活着。一个令人绝望的早晨,我眼前突然出现了冯亦代和黄宗英两个名字。阳光从窗帘的缝隙里泄下一道亮光,我从床上跳了起来,冲到了电话机旁。宗英老师轻柔的声音,像翻动的书页,一页页传过来,我听出那声音是微笑着的。她说你怎么早不想到我,我当然有徐迟的书。每一种都有。不过你晓得我家的书架,堆成那个样子,我知道《江南小镇》放在哪里,不是找,不用找的,它就在那里。但你要给我一点时间,让我想办法把它拿出来。是的,不用找。我再也不必翻江倒海般地寻找徐迟,他,就在那里。在一个知他识他想他读他的老朋友,那一间拥挤而温暖的书房兼卧室里。几天以后,宗英老师告诉我,她已经请人将那本书全书复印好,直接挂号寄给哈尔滨市的方行先生了(想想吧,那么厚的一本书,一页页复印再邮寄,真是难为了她这样70多岁的人了)。她再三说,这样做只是为了怕把原书寄丢。你知道冯老,他是爱书如命的人,何况,这是徐迟先生生前留下的书。那个流浪独行的灵魂,终也是有一处栖身之地的,在老朋友的心里。后来方行的老伴王士媛老师打来电话,说《江南小镇》已经收到了,真不知道怎样感谢黄宗英和冯亦代先生。方老的眼神不济,却每天都捧着这部复印的书稿,一段段一页页地细读。方老非常喜欢这部书,他说这其实是徐迟先生的心灵自传。那个时刻我的眼前一片模糊。为所有的写书人。

肖复兴,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肖复兴是中国八十年代以来创作较为活跃,收获颇为丰厚的作家之一。作者的作品朴实无华,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看上去颇为平常的故事。而正是在这一系列似乎谁都可能经历的故事中,作者写出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观感,写出了人的处境,人的精神渴求,写出了社会在其演进发展过程中的细微变化。 肖复兴的散文创作涉猎范围很广,有有关风土人情、自然境界及音乐艺术的记述作品。在作品中,作者文笔细腻,意味隽永,写出了水之经典、山之精魂、音乐之永恒,引导读者漫游于自由广阔的艺术天地。 肖复兴,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铁凝,祖籍河北赵县,1957年9月生于北京,1975年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1982年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一个农村少女香雪在火车站用一篮鸡蛋向一个女大学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 盒,表现了农村少女的纯朴可亲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作品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它真实描写一个少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纯真美好的品格。1984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84年 铁凝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现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 期。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间的较量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 祖籍河北赵县,1957年9月生于北京,1975年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1982年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一个农村少女香雪在火车站用一篮鸡蛋向一个女大学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 盒,表现了农村少女的纯朴可亲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作品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它真实描写一个少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纯真美好的品格。1984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84年 铁凝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现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 期。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间的较量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 祖籍河北赵县,1957年9月生于北京,1975年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1982年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一个农村少女香雪在火车站用一篮鸡蛋向一个女大学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 盒,表现了农村少女的纯朴可亲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作品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它真实描写一个少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纯真美好的品格。1984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84年 铁凝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现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 期。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间的较量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 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 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诸城县逄戈庄(今属高密市)人。清乾隆、嘉庆两朝重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峭直敢谏闻名于世。其书法味厚神藏,有廊庙气度,是清代最有名的帖学大家,作书喜用浓墨,故世人又称其“浓墨宰相”。 刘塘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中进士,一年后散馆,授编修,进入仕途,再迁侍讲。乾隆二十年(1755)十月,其父刘统勋(时任陕甘总督)因办理军务失宜下狱,刘墉受株连而遭逮治,旋得宽释,降为编修。次年六月,充广西乡试正考官。十月,提为安徽学政。任职期间,针对当时贡监生员管理的混乱状况,上疏“请州县约束贡监,责令察优劣”,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补救办法,“部议准行”。 乾隆二十四年(1759)十月,调任江苏学政。在任期间,他又上疏:“生监中滋事妄为者,府州县官多所瞻顾,不加创艾。(行政官员)既畏刁民,又畏生监,兼畏胥役,以致遇事迟疑,皂白不分,科罪之后,应责革者,并不责革,实属阘茸怠玩,讼棍蠹吏,因得互售其奸。”这一看法深刻而又切中时弊,因此深受乾隆皇帝的赏识,称赞其“知政体”,并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任命他为山西省太原府知府。 乾隆三十年(1765),升任冀宁道台。第二年,因任太原知府期间,失察所属阳曲县令段成功贪侵国库银两,坐罪革职,判死刑。乾隆帝因爱其才,特加恩诏免,发军台(清代西北两路传达军报及官文书的机构,即邮驿)效力赎罪。次年赦回,命在修书处行走。乾隆三十四年(1769),授江宁府知府,有清名。第二年,迁江西盐驿道。乾隆三十七年(1772),擢陕西按察使。第二年,其父刘统勋病故,回家服丧。 乾隆四十一年(1776)三月,刘墉服丧期满还京,清廷念刘统勋多年功绩,且察刘墉器识可用,诏授内阁学士,人直南书房。十月,任《四库全书》馆副总裁,并派办《西域图志》及《日下旧闻考》,任总裁。次年七月,充江南乡试正考官,不久,复任江苏学政。在任期间,曾劾举秦州举人徐述夔著作悖逆,要求按律惩办。是年底(乾隆四十三年),刘墉以劾举徐述菱著作悖逆事有功和督学政绩显著,迁户部右侍郎,后又调吏部右侍郎。 乾隆四十五年(1780),授湖南巡抚。时值湖南多处受灾,哀鸿遍野,无灾州县也盗案迭起,贪官污吏猖撅,百姓怨声载道。刘墉到任后,一面查明情由,据实弹劾贪官污吏,建议严办;一面稽查库存,修筑城郭,建仓储谷,赈济灾民,井准许民间开采硝石。仅一年余,库银充实,民粮丰足,刘墉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乾隆四十六年(1781),迁刘墉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次年三月,仍入直南书房;不久,又充任三通馆总裁。此时,御史钱沣弹劾山东巡抚国泰结党营私等。刘墉奉旨偕同和珅审理山东巡抚舞弊案。刘墉至山东,假扮成道人,步行私访,查明山东连续三年受灾,而国泰邀功请赏,以荒报丰。征税时,对无力缴纳者,一律拿办;并残杀进省为民请命的进士、举人9人。及至济南,经审问,查清国泰已知贪赃案发,遂凑集银两妄图掩饰罪行。刘墉如实报奏朝廷,奉旨开仓赈济百姓,捉拿国泰回京。此时皇妃已为国泰说情,有的御史也从旁附和,和珅亦有意袒护国泰。刘墉遂以民间查访所获证据,历数国泰罪行,据理力争,终使国泰伏法。在处理国泰一案上,刘墉不畏权要,刚正无私,足智多谋,与钱沣一起挫败了皇妃及和珅等人的阻挠而成功地执行了大清律法,为民除了害。后来,民间曾据此事写成通俗小说《刘公案》,对这位“包公式”的刘大人大加颂扬。 国泰案结,刘墉被命署吏部尚书,兼管国子监事务。不久授工部尚书,仍兼署吏部,并充任上书房总师傅。乾隆四十八年(1783)六月,命署直隶总督。八月,又调吏部尚书,不久,充顺天乡试正考。是年底,充经筵讲官。次年五月,复兼理国子监事务。六月,授协办大学士。乾隆五十一年(1786),充玉牒馆(修帝王族谱之处)副总裁。 乾隆五十四年(1789)四月,以上书房阿哥师傅们久不到书房,刘墉身为总师傅而不予纠正,被降职为侍郎。不久,授内阁学士,提督顺天学政。乾隆五十六年(1791)初,迁都察院左御史,旋擢礼部尚书,并再次兼管国子监事务。五月,又署吏部尚书。嘉庆二年(1797)四月,授刘墉为体仁阁大学士。五月,奉旨偕同尚书庆桂到山东办案,并察看黄河决口的情况。察看黄河之后,他上疏请求于秋后在决口处“堵筑”,下游“宽浚”。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嘉庆四年(1799)三月,加太子少保。后奉旨办理文华殿大学士和珅植党营私、擅权纳贿一案。刘墉不畏权势,很快查明和坤及其党羽横征暴敛、搜刮民脂、贪污自肥等罪行20条,奏朝廷。皇上处死了和珅,没收了他的家产。 嘉庆四年底,刘墉上疏陈述漕政,对漕运中的漏洞体察至深,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嘉庆皇帝看后,深以为然。嘉庆六年(1801),刘墉充任会典馆正总裁。 刘墉不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书法家,是帖学之集大成者,是清代四大书家之一(其余三人为成亲王、翁方纲、铁保)。清徐珂在其《清稗类钞》中称赞刘墉道:“文清书法,论者譬之以黄钟大吕之音,清庙明堂之器,推为一代书家之冠。盖以其融会历代诸大家书法而自成一家。所谓金声玉振,集群圣之大成也。其自入词馆以迄登台阁,体格屡变,神妙莫测。”刘墉是一位善学前贤而又有创造性的书法家,师古而不拘泥。刘墉书法的特点是用墨厚重,体丰骨劲,浑厚敦实,别具面目。刘墉之书,尤善小楷。后人称赞他的小楷,不仅有钟繇、王羲之、颜真卿和苏轼的法度,还深得魏晋小楷的风致。刘墉兼工文翰,博通百家经史,精研古文考辨,工书善文,名盛一时。著有《石庵诗集》刊行于世。 嘉庆七年(1802),皇上驾幸热河,命刘墉留京主持朝政。此时,他八十有余,却轻健如故,双眸炯然,寒光慑人。 嘉庆九年(1804年)十二月,刘塘卒于官,享年85岁。卒后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入祀贤良祠,谕祭葬。

崔道怡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高才生,一九五六年,二十二岁的崔道怡分配到《人民文学》杂志当小说编辑。当时,恰逢《人民文学》杂志的繁荣期,王蒙写了《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望着血气方刚的崔道怡,《人民文学》杂志社的人开玩笑说咱们编辑部也来了个年轻人。刚一上任,他就从自然来稿中发现了李国文。李国文当时是铁路文工团的业余作者,一口气写了六个短篇小说寄给了《人民文学》。崔道怡觉得小说写得很精彩,就给李国文写信热情肯定了他的作品,并约他来编辑部见面。李国文接到信激动万分,马不停蹄赶到《人民文学》杂志。崔道怡对他说:“这六篇小说写得都不错,但《改选》写得最好。你修改一下,我先发这篇,往后再慢慢发那些。”李国文按照崔道怡提出的意见修改了小说,《改选》在一九五七年七月号的《人民文学》头条发表了。从此,文坛上升起了一颗新星。直到现在,李国文仍然保存着崔道怡写给他的第一封信。崔道怡开玩笑说:“国文,把我的信还给我吧,怎么说我也是原创啊。”李国文说:“我复印一份给你,原件我要永远珍藏。你知道一个名牌杂志的大编辑给一个小小的业余作者写信意味着什么,你是我文学上的摆渡人啊!”一九六二年,党的文艺政策调整,崔道怡又从自然来稿中发现一个叫汪曾祺的作者。他的小说《羊舍一夕——四个孩子和一个晚上》,不仅题目充满诗意,而且内容很有味道。他及时把小说上报主编,编发时还提出请画家黄永玉为之插图。很快,汪曾祺的这篇小说就刊登在《人民文学》杂志。十八年后,汪曾祺又写出小说《受戒》,崔道怡激动万分,称之为可以传世的精品。由于种种原因,这篇作品未能获奖,崔道怡便将《受戒》收进自己编辑的“获奖以外佳作选本”中,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鼓励汪曾祺。汪曾祺不负众望,很快又写出了佳作《大淖记事》,荣获一九八一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有人认为这篇作品结构不完美,崔道怡却觉得结构别出心裁。事隔多年,汪曾祺深有感触地说:“我的作品能得到老崔的欣赏,我就像喝了瓶老酒似地从心里往外舒坦。”六十年代初期,一封来自内蒙古的来稿信引起了崔道怡的兴趣,作者叫玛拉沁夫,崔道怡觉得小说的生活气息浓郁,但艺术上还欠火候,就给作者写了一封信谈了自己的意见,希望他能修改。玛拉沁夫说:“崔编辑,我实在不知道应该怎么修改,我在呼和浩特熟人太多,根本静不下心来。干脆咱俩躲到包头,您指导我改好吗?”那时候的编辑就是这么敬业,为了一篇好稿可以踏破铁鞋。崔道怡和玛拉沁夫住进了包头宾馆一个套间,玛拉沁夫住在里屋,崔道怡住在外屋。有崔道怡在身边,玛拉沁夫觉得有了主心骨。他写一段,崔道怡看一段,提一段意见,两人边讨论边研究如何改写,桌子上散落着雪片般的稿纸,两个年轻人的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在崔道怡的帮助下,玛拉沁夫很快就修改好小说《腾格里日出》,刊登在一九六四年第十期《人民文学》的头条。“文革”期间,文坛百花凋零,《人民文学》停刊了,编辑们各奔东西。一九七五年,李季主编把原来《人民文学》的编辑都调回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筹备《人民文学》复刊。崔道怡从《天津文学》杂志发现有个叫蒋子龙的人写东西不错,就约他到出版社见面。蒋子龙高高兴兴来到出版社,崔道怡得知他是天津重型机械厂的工人,就建议他写点最熟悉的工厂生活。那年头名牌编辑接见业余作者是件很荣耀的事情,受到鼓舞的蒋子龙一鼓作气写出了小说《机电局长的一天》,描写一个工厂的中层干部大胆抓生产的事。崔道怡鼎力相助,这篇小说于一九七六年一月刊登在《人民文学》复刊号上。那时候“四人帮”还在台上,帽子棒子满天飞,在黑白混淆的日子里,这篇小说遭到批判,说是应合了右倾翻案风。作为小说组副组长和责任编辑的崔道怡挺身而出,替蒋子龙抵挡风雨。粉碎“四人帮”后,蒋子龙欢欣鼓舞,写出了《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一批重量级的小说,成了全国家喻户晓的著名作家。崔道怡广泛浏览各地的文学报刊,一个叫刘心武的新人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觉得刘心武的文章中有一种特立独行的东西,便写信向他约稿。刘心武当时是北京十三中学的老师,接到《人民文学》编辑的来信很受鼓舞,他把自己写的小说《班主任》寄给崔道怡。崔道怡看后非常激动,立刻给刘心武回信说:“稿子写得很好,我已提交给主编审阅。”刘心武接到崔道怡的信心潮起伏,因为稿子才寄走一个礼拜就收到了编辑肯定的来信!但没想到小说在编辑部引起了争议,有人认为这篇作品太危险,当时中央文件还没有正式否定“文革”,这篇小说会不会捅娄子?崔道怡据理力争,在主编与几位同行的支持下,《班主任》于一九七七年夏天刊登在《人民文学》杂志上,立刻在全国掀起巨大反响。那时候的《人民文学》杂志发行量达一百八十万份,在读者中有很高的威望。那时候的中国人对文学的热情空前高涨,人们喜欢从文学作品中看政治动向。《人民文学》独领风骚,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和刘心武的《班主任》振聋发聩,在拨乱反正思想解放运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启蒙作用。从《班主任》之后,《人民文学》杂志发起建立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评奖,极大地促进、繁荣了新时期的文学创作。崔道怡有着四十二年的编辑经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极高,很少看走眼。所以很多著名作家都把崔道怡对自己作品的鉴赏,视为一种重要评价。王蒙曾经在一篇《关于<夜的眼>》的文章中写道:“当时没有几个大家注意它,最好的也不过说你再试着创新吧。只有《人民文学》的崔道怡对之赞不绝口。他坚持把它收到建国三十年小说选里去了。当时与中国关系并未正常化的苏联很快把它译成俄语,选到他们的《外国文学》杂志里。八十年代美中第一次作家对谈时,美国人带来了他们的一个中国当代文学译本,收了这篇小说,对它作了好的评价……”崔道怡一生甘为绿叶,不愿抛头露面,可他却得到了大家发自内心的尊重。正如李国文所说:“一些赫赫有名的作者,一些脍炙人口的作品,都和崔道怡的发现分不开的。”

肖复兴 肖复兴,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肖复兴是中国八十年代以来创作较为活跃,收获颇为丰厚的作家之一。作者的作品朴实无华,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看上去颇为平常的故事。而正是在这一系列似乎谁都可能经历的故事中,作者写出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观感,写出了人的处境,人的精神渴求,写出了社会在其演进发展过程中的细微变化。 肖复兴的散文创作涉猎范围很广,有有关风土人情、自然境界及音乐艺术的记述作品。在作品中,作者文笔细腻,意味隽永,写出了水之经典、山之精魂、音乐之永恒,引导读者漫游于自由广阔的艺术天地。 肖复兴,曾经当过十年的记者。 作者语:“人其实是很脆弱的,伤怀往事,尤其是蹉跎的青春往事,心里的感受无可言说。我知道,无论过去是对是错,是可以伤感,还是可以悔恨,都是不可追回的了。人可以回过头往后看,但路却总是要往前走。过去的路是一张弓,只能弹射得我们向前飞奔,这就是我们无法逃避又不可选择的命运。” 代表作: 线上作品阅读 报告文学 啊,老三届 当金山的母亲 中短篇小说 面的司机 今冬无雪 远在天边 影壁肖复兴,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肖复兴是中国八十年代以来创作较为活跃,收获颇为丰厚的作家之一。作者的作品朴实无华,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看上去颇为平常的故事。而正是在这一系列似乎谁都可能经历的故事中,作者写出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观感,写出了人的处境,人的精神渴求,写出了社会在其演进发展过程中的细微变化。 肖复兴的散文创作涉猎范围很广,有有关风土人情、自然境界及音乐艺术的记述作品。在作品中,作者文笔细腻,意味隽永,写出了水之经典、山之精魂、音乐之永恒,引导读者漫游于自由广阔的艺术天地。 在新的一届作协全委会上,作家铁凝当选为新一任的全国作协主席。现年49岁的铁凝生于河北,从事文学创作30年,出任中国作协主席之前担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代表作有《大浴女》、《麦秸垛》、《铁凝日记》、《笨花》等。 在铁凝之前,中国作协共有两位主席,分别是茅盾(1949年至1981年)和巴金(1984年至2005年)。铁凝1957年生于河北,现年49岁。与前两任相较,茅盾在53岁时走马上任,巴金则以80高龄担任该职;本届作协主席年龄首次降至50岁以下,同时也成为担任这一职务的首位女性作家。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 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 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作家简介: 刘墉,1949年生,号梦然,祖籍北京,现任纽约圣若望大学专任驻校艺术家及副教授,著名的散文家及画家。其作品以教导读者如何面对人生为己任,行文穿插各种小故事及自己的人生体会,虽无特别的哲理智慧但却颇有寓教于乐的功效,是较高雅的都市文化快餐。 作品年表:

经理人杂志今日头条

介绍自己经常订阅杂志的一个包年杂志订阅网朋友搜一下“包年优品”就能找到了!

在身处寒冬的中国400多万中小企业生死考验之际,《经理人》杂志第11期推出《软重生——经济衰退期企业12种活法》超大型策划,用最新案例及最鲜活商业思想,为中国中小企业的转型和重生,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著名管理学家郎咸平日前在接受《经理人》采访时指出的,中国企业运用原料成本优势创造价值的能力已经越来越低,要在产业链竞争的时代取胜,必须掌握产业链中的核心技术,提高“软实力”,这种“软实力”包括产品的创新能力、高效生产的能力、快捷的物流、便利的仓储、营销渠道的掌握以及全面的客户信息管理等。400多万中国企业要实现永续发展,必须提高“软实力”,实现“软重生”!“硬扩张”模式全面终结然而,在这风云突变的年份,大批企业猝然倒闭,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统计表明,2008年上半年,全国仅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就有万家倒闭。并且,倒闭破产的不仅仅是中小企业,大部分中国企业都经营压力,400多万中小企业更是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今年以来,中国倒闭的知名企业名单就有长长的一串:国内最大的工业缝纫机厂商——飞跃集团倒闭;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合俊集团旗下在(广东)东莞樟木头的两家工厂,合俊玩具厂和俊领玩具厂同时宣布倒闭;中国最大的印染企业江龙控股因欠下巨债和工人工资而宣布破产。如果单个企业的破产不能充分说明问题的话,可以从行业来看,三鹿死了。曾经的成长标杆伊利、蒙牛出事了,作为高速扩张的朝阳行业的乳业,一夜之间大踏步倒退了。中国国际商会纺织行业商会高级项目经理韩佳升说,“截至今年年底,将有5万家纺织行业企业倒闭。”早有专家预计,如果房地产企业不改变原因原有“空手套白狼”的商业模式,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被淘汰。现在看来,仅浙江省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就有1/7已经吊销营业执照。以上是过去30年各行各业的中国企业“硬扩张”模式失效的缩影。所谓“硬扩张”,是指企业一切以股东利益为中心,不顾自身创新与管理能力,不顾社会责任和诚信,简单追求规模,依靠简单初级的技术、超低成本的劳力、廉价土地资源和资金投入,不惜对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压榨,不惜对环境进行破环,不惜大量浪费,对市场进行掠夺式开发的扩张模式。中国企业过去30年实施这种“硬扩张”的发展模式,最终带来的恶果是,企业定位不准,产品不值钱,高端上不去,品牌打不响,原有市场萎缩下滑,新兴市场很快被破坏做烂,产品国际声望低落,外贸不振,成本居高不下,融资受阻,商业模式陈旧,产品存在问题,社会责任缺失,人才难寻。很多行业由于这种“硬扩张”。整个产业链条都出了问题。400万企业期待“软重生”

《武汉金融》,经济类中文核心,可以推荐发表。

《现代商业》、《中国外资》、《商业经济》、《现代商贸工业》、《商场现代化》、《中国商贸》、《中国经贸导刊》、《经济问题》、《经济导刊》、《兰州学刊》、《大众商务》如果你想发表,我可以帮你联系我吧,我们聊聊。

求是杂志最新头条

《求是》杂志副总编朱铁志的死因是自杀,据介绍,他是在所在单位的地下车库自缢身亡的。朱铁志去世的消息,也让众多的文学爱好者感到非常惋惜和痛心。

事情发生于二零一六年六月二十五日,朱铁志被发现在所在单位的车库自缢身亡,享年五十六岁,就在六月二十九日,朱铁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对于朱铁志为何会在车库自杀,官方也没有给出公告,外界也是不好猜测的。但是,对于这样一位大作家,竟然选择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是让人感到非常惋惜和痛心。那么,朱铁志是怎样一个人?

朱铁志于1960年出生于吉林省通化市,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之后长期供职于《求是》杂志社。在学术上,朱铁志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学者,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北京市杂文学会常务副会长。事实上,朱铁志一生著述甚丰。著有杂文集《固守家园》、《自己的嫁衣》、《思想的芦苇》、《被亵渎的善良》、《精神的归宿》、《浮世杂烩——小人物系列杂文》、《你以为你是谁》、《克隆魂》、《沉入人海》、《理智的勇气》等十余部。

除此之外,朱铁志还主编了《20世纪中国幽默杂文》、《中国当代杂文经典》、《中国杂文大观》(第四卷,合作主编)、《真话的空间》、《中国新文学大系》杂文卷、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最佳杂文年选》等杂文书籍。朱铁志的作品曾荣获鲁迅文学奖、中国新闻奖等多种奖项,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深受全国众多读者的喜爱。

朱铁志始终忠诚于中国杂文事业并作出了非凡的业绩和巨大的贡献,他不仅对杂文理论有所建树,而且对杂文文体创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朱铁志精准地将杂文概括为“文明之文、文化之文、文学之文、文雅之文”,并将“独立人格、独到见解、独特表达”奉为其创作的圭臬,为读者捧出了两千多篇或震聋发聩或脍炙人口的佳作。

朱铁志在离世之前,曾留下了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即便我做不到‘生如夏花之绚烂’,但我期待‘死如秋叶之静美’。如果我死,决不希望别人为我写什么生平事迹之类的东西。我的生平早已用我的行动写在我生命轨迹上,用我的文字写在我的作品里。‘荣’不因外在材料而多一分,‘辱’不因外在评价而少一毫。乞求高评价,说明缺乏底气,没有自知之明,无异于自取其辱。假作谦虚状,显得故作姿态、装模作样,也不免贻笑大方。”

总而言之,《求是》杂志副总编朱铁志去世,去世的原因是自杀。

《求是》杂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官方月刊,主要发表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党和国家最新动态,以及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等内容。杂志以“求是、实事求是”为宗旨,关注党和国家重大政策问题,报道党和国家最新动态,深入分析当前热点话题,反映全国各地党组织和党员的实际工作,以及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成果展示等。

求是杂志讲的是什么答案如下:求是杂志讲的是生活中总是不经意的出现挫折,我们没有办法躲开。但是可以选择尝试努力改变,小月的爸爸从来没有抱怨过命运的不公,在他的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不放弃的豁达。

军事杂志最新头条

<<兵器知识>>,还有<<陆海空天惯性世界>>这两本相当不错!! 在综合性军事杂志里最好. 特别是后者,杂志做工精良,内容详实,见解深刻.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到现在已出了90期.适合那些对军事有一定基础的人读. 另外如果你在航空方面有特别的兴趣的话推荐你买<<航空知识>>航空方面很权威的杂志.

根据LZ要求,那我建议您看一下《世界军事》和《环球军事》这两本杂志。因为它们一本是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主办的一份综合性军事期刊、另一本是由解放军报社主办,所以这两本杂志没有什么胡言乱语,点评也不过激,并且有许多专业性的军事知识(今天我还在根据《世界军事》上建立的模型推断核潜艇在阵地伏击可控制多大海域)。不过像LZ这样可能是初步接触军事(说错请见谅),我建议最好先只看《世界军事》这一本,因为《环球军事》专业性很强,不适合初步的军事爱好者。 《世界军事》坚持权威性、真实性、时效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近年来,《世界军事》曾有大量文章被海外诸多报刊转载,包括世界权威军事期刊《简氏防务周刊》等。他的总编辑可是一位大校军衔的解放军!

西方国家军事打击易凡特伊斯兰共和国的极端武装

到车站买啊!那些偏激的,秘密的很多的,都是盗版的,看着很长志气…

妇女生活杂志头条

你好楼主,因为很多优秀的女性,她们在事业上都是非常成功的,被人称之为女强人。而女强人的话很有可能是离婚率比较高的。但是这只不过是我们的意义中感觉一种刻板印象而已,并不是所有优秀的女性都是离过婚的。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女性,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是他们的婚姻也是非常和睦的。所以感觉优秀的女性多数都离过婚,这只不过是我们的一个错觉。一种刻板印象而已。

因为很多女性都是遇到渣男以后才知道成长的。谁也不想成长,但是你的经历让你不得不成长。

因此,当你遇见一个优秀的女性,请记得她也曾经天真过,也曾全心全意的依赖过别人。只是现实告诉她,只有自己才能给自己安全感。

都是过去穷时的说法,猫对食物蛋白质含量要求比狗高,穷人家没法养,或猫找机会就走了。 现在无所谓啦,鸡鸭鱼肉吃都吃不过来,猫狗都是当宠物养。我看身边养狗的人,多数都是穷人,还一天悠哉乐哉牵着个狗儿到处逛,美其名曰遛狗,有钱人养狗俺就不说了,因为人家有那个实力精力而我所见到的一些穷人呢,就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住个房子还贷款,吃个饭三餐基本没有吃饱过,穿个衣服简单又朴素,买菜斤斤又计较,出去玩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从来都是公交来公交回,都舍不得打一回的。可他们偏偏喜欢养狗,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一到晚上马路上,草坪里,广场里除了人就是狗,稍微文明一点的人还牵着狗,其他的就放任自流,到处乱窜狗屎遍地,尤其是看见一些女人抱着狗儿又搂又亲的,女人就不必说了因为他们天生就有一种喜欢和弱小的动物接触的特质,可是有的身高马大的大男人的举动就让我难以理解了,时不时也抱着个狗儿卿卿我我的,让人一身鸡皮疙瘩往下掉。把狗儿当着自己的儿子,女儿天天喊,叫得那个真是优雅的很,很多年前俺就闹了一个笑话,和一漂亮女子相亲外出吃饭,吃完之后此女子找来一袋子装鸡骨头,问她作什么?她说拿回家给儿子吃,我听了愕然的说不出话来,俺心想你怎么会有儿子了呢?莫不是来相亲是假,给你儿子找爹才是真哟?即使有儿子了也不应该给他吃骨头啊,我心里那个一直纳闷啊!就这样一句话把我和她至今相隔甚远。

补充:郑州广播电视报工人路颖河路口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