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集教学论研究》你可以看看。 《芭蕾术语词典》
你这篇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甚至百度文库都有!==================论文写作方法===========================论文网上没有免费的,与其花人民币,还不如自己写,万一碰到人的,就...【每天都有】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类似的文章,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参照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探讨芭蕾表演中美感意识的形成与体现芭蕾由于有着不可摧毁的审美定势、严格的舞蹈规范、一套完整、科学的训练体系,以及所有动作符合美学审美的张力感,成为美丽的象征,被奉为“舞蹈艺术的皇冠之珠”。 文章旨在对舞者在芭蕾表演中外部动作研究的基础上,对美感意识的形成与体现是如何贯穿着外部动作表现力的研究。 ——题记 “芭蕾”是法文“ballet”一词的音译,是欧洲古典舞剧的统称。芭蕾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后来传入法国。路易十四国王的提倡和皇家舞蹈学院的精心整理使芭蕾形成了一套体现古典主义审美理想的舞蹈动作和舞姿规范。而自19世纪,被世人称为“第一个在脚尖上跳舞的人”的法国芭蕾皇后玛丽·塔丽奥妮的出现之后,为芭蕾舞艺术带来了一场飞跃性的革命,并使足尖舞几乎与芭蕾画上了等号,成为舞蹈艺术中最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所具有的特性构成了其形式美,达到了其他艺术所无法比拟的美学境界。芭蕾舞是一种虚拟程式性很强的艺术,要求规范化,动作姿态也有一定的程式和规格。“开、绷、直、立”被称为芭蕾的四大技术原则。作为一种视觉表演艺术,足尖舞的出现使芭蕾增强了舞姿的雕塑感及对空间的冲击力,延伸了肢体线条并强化了舞者的轻盈与柔美感,使之具有了超凡脱俗的幻觉和幽灵般的动感,将人类带入到一个亦实亦虚的、充满幻想的超脱世界。 一、芭蕾美感意识的形成 意识,即人类特有的、能够反映客观存在的、最高级的一种思想形式。美感是由审美对象身上客观存在的美在审美主体心中所引起的喜悦、欣赏心理及对其做出审美评价的心理过程。而美感意识,在此即是指芭蕾舞表演艺术家在审美活动中各种心理现象的综合。吕艺生教授的《舞蹈学导论》中说到,自芭蕾诞生以后,经过长时间的规范,形成最基本的腿部外开即脚的五个位置以及后来脚尖技术。作为芭蕾审美标志,这两者使芭蕾建立了最不易被推翻的审美定势,芭蕾的审美是不可摧毁的。这要归功于芭蕾具有完整的一套舞蹈规范,即合乎舞蹈动作审美规律的标准、法式、规格,它带有模范性和典范性。也正由于有了这些,才产生了芭蕾舞的形式美。 此外,还有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方面,即芭蕾舞蹈动作中的张力美对芭蕾美感意识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欧建平老师在《西方舞蹈鉴赏》中写到倡导形式论芭蕾美学的美国哲学家和舞蹈理论家戴维·麦克尔·列文是这样评论的:“重量与无重量间的张力应是芭蕾艺术的核心,当这个核心适当地被孤立,被展示,即被释放时,它的自身便完全可以具有细腻的表现力。”他极力主张芭蕾从自身的运动规律“重量与无重量间的张力”这个“芭蕾艺术的核心”出发,并去独立展示和释放这个核心,那动作本身的细腻变化和对比的表现力便在其中了。就像人体运动力学这样解释张力:若将人体看作一个力学系统,则人体内部各部分相互作用的力称为人体内力,如肌肉张力、韧带张力、关节约束力等,其中肌肉张力是人体内力中的主动力。张力在芭蕾舞足尖技术中的作用如下,脚尖向下与地面顽强地对抗,寻找一种穿透力,在它的作用下,身体向地心引力不断挑战,用力向上提升,以减轻身体对腿和脚的压力,使其能够在空中自由舞动,在获取有力量的支撑力的同时,又有意识地拉长了腿部的线条;与此同时,四肢以身体中段为核心,像太阳光线一样以不可阻挡的力量竭力地向四面八方放射延伸,最大限度地占有舞台空间,加强对空间的冲击力。如果运用这种意识训练出来的肌肉呈长线条的,充满力量,富有柔韧性,那么就应该具备应付具有高难度的芭蕾舞舞步和技巧动作的能力。反之,如果舞者缺乏运用这种肌肉张力的意识,所展示在观众面前的动作就是松散、笨重、机械而又缺少生命力的。由此可见,要想达到芭蕾足尖艺术这种与其他艺术所难以比拟的动感魅力的形式美,就要在舞蹈训练及表演过程中特别强调张力的运用,它是芭蕾舞艺术的核心,是构建芭蕾美感意识的重要因素。 各门艺术之间的审美意识是相通的。在探讨芭蕾动作张力感时,笔者发现,它恰巧与美术形式效应中的张力学说相符合。在美术形式效应中,芭蕾动作张力感被看作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性质。它是这样被解释的:运动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常所指的某一物的位置移动,另一种是从不存在物体运动的地方观察到的运动,这就是张力。它产生的方向总是同中轴线的趋向一致,表现为定向运动的扩张感,是具有倾向性的张力。比如欧洲的哥特式建筑,典型的尖顶直插青天,强化了高耸入云、引向天国的意境。这是从审美的视觉心理效应的角度上说的。芭蕾中的足尖舞,以脚尖面积为支点支撑起整个身体,正是从视觉上强化了双腿修长的感觉。整个身体能量内聚上提,加强了身体的挺拔向上的感觉,绷直的脚尖使原本带有自然状态的松弛、弯曲的腿部线条拉长、延伸到想象中更远的空间,从而获取更修长飘逸、优美典雅的舞姿。那种轻盈、敏捷和对空间的冲击力,为芭蕾开创了一种新风格,形成了崭新的审美标准。例如在古典芭蕾舞中最典型的,最能体现古典芭蕾优美线条和风格的舞姿,立足尖的主力脚动作,就是要有一种顽强的上升感,是依靠脚踝的弹推,膝关节的屈伸以及胯部位的托提,合力完成将承受身体重量的脚推立到脚尖上的动作,但这绝不意味着大功告成,而是感觉在已形成的舞姿上不断持续地顶足脚背,寻找脚尖向下的穿透力,膝关节的伸展力,及胯部包括髋、臀、腰和腹部的肌肉群收紧向上的提拔力。充满张力的高高扬起的后腿以优美的线条向后有力地伸展,呼吸带动双臂微微扬起,纱裙随之飘舞,刹那间舞姿上的停顿,实现了人类对自然的超越,把人们带入了如梦如幻的境界。这恰恰是与美术形式效应中的张力相吻合。 艺术的基本属性就是美。舞蹈作为一门时间性和空间性的艺术,与其他表演艺术的最大不同是,它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动作是其最基本的元素,动作性是其非常重要的基本特征,它是使舞蹈具有美感形式的最基本的条件和主要因素。芭蕾舞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形成一种独立的、完整的艺术形式,创造了足尖舞技巧,发展了各种腾空跳跃、打击和旋转技巧,并产生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与我国戏曲中的舞蹈“曲、圆、收”、民间舞的“三道弯”的审美标准有很大的区别,“开、绷、直、立”成为芭蕾美学中的技术原则。挺拔优雅的舞姿,轻盈飘逸的跳跃,婷婷袅袅的脚尖旋转,极富生命力的张力感等,有这些美感意识的形成,才使得芭蕾的艺术魅力能够给予人们更强烈的审美感受。 二、芭蕾美感意识的体现 在获得以上芭蕾美感意识的过程中,舞者先是以审美主体的身份,对芭蕾舞艺术的美学原则、动作等有较深刻、透彻的分析和理解,形成一种整体的美感意识,然后舞者再由审美主体转化、过渡到审美客体,通过自身作为表演艺术的物质材料与手段,即表演者的身体和动作,对其表演作艺术美的净化,使之成为有意味的美的形式,引发观众获得审美满足,这就是美感意识的体现。每一个舞者如果没有加强对芭蕾舞美感意识的训练,那就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缺少灵魂的舞蹈机器、舞蹈匠人,而无法达到芭蕾足尖所营造的那种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完美地向人们展示芭蕾所具有的独特的形式美。这必须要通过艰苦的训练,学会用身体去掌握芭蕾动作形式美的规律,以及对整个身体的控制力,获得稳定、灵敏、向上提拔的力量,使我们的身体能够协调运转,以获得最大的创造美感的自由度。 芭蕾表演是舞者身心的整体表演,在内外结合的技术上必须要把内在生命的动力和外在的舞姿、动作、技巧的表现中的作用、技法相互联系并融合在一起。大部分芭蕾舞基训动作从把杆到中间,从控制到跳跃、旋转等技巧,其目的之一就是训练身体的柔韧性、稳定性、灵敏性等力量。每一次的蹲、绷脚,每一次的跳跃和旋转都要做到身体的极限,为舞台表演做好充分准备。 在表演中,芭蕾的美感意识要自始至终地贯穿其中。芭蕾人体的“外开”,是人对身体自然的对抗,不仅是技术与功能问题,也成为审美意识的重要部分。“外开”完全违背人体自然规律,将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各自向外旋转90度,脚的五个基本位置也都处于绝对外开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让整条腿的幅度从前后运动扩展到任何方向的最大限度的运动,使舞蹈变得更加轻松优雅。同时,最重要的是通过“外开”将人体自然状态的曲线与弯曲隐藏在观众看不到的角度中,使人体翘起的臀部,圆润的小腿肚和突出的脚后跟等部位在观众的视线中消失,将人体自然曲线尽量拉长变为直线,将腿部的比例尽可能地延伸到最长。肩关节和胸部关节的柔软与外开,使手臂和身体连成一气,给人以优雅、轻盈、和谐、流畅、柔和的感觉,整个身体充满张力感,完美地体现出芭蕾审美意识。 作为芭蕾审美显著标志的足尖舞中,芭蕾舞美感意识的体现对舞者来说就意味着更进一步地加大了对身体训练的难度和要求。在做技术动作的时候,要调动所有主观上对足尖技巧的美感意识,将这种属于非视觉的心理内容,通过具体的技术动作,进行物态化的体现,创造出可视的、完美的艺术形象。立起脚尖时,肌肉要为抵抗重力的阻力做带有爆发性的提升、收紧,同时吸气;落地时整个身体继续保持向上的提升力以对抗重力在此时所起的加快加重的向下的自然动力作用。整个身体要感觉在尽量延缓落地的速度。一切似乎都在身体肌肉和呼吸的高度控制中悄然无声地完成,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个优秀芭蕾舞演员的技能及艺术涵养。如果在足尖的训练过程中能不断地加强每次轻盈的立起和有控制地落下,这种在不同状态下所需要的不同的肌肉控制力的意识,就可以在获得扎实的足尖基本功的同时,掌握对动作的艺术修饰能力,以便更好地炫耀华丽的技巧,展示芭蕾足尖舞的动作形式美。芭蕾舞中的脚是极富有表现力的。在舞蹈中的它总是处于兴奋的状态,可以随时随地地立起脚尖,把身体送往空中。这时就要充分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通过蹲,合理地运用全身的力量,把身体重量通过柔韧的脚腕及坚实、稳固的掌骨到达脚尖,吸气、提胯,只有这样,力量才能畅通,给人以举重若轻的感觉。由于足尖的运用,大大缩小了身体的支撑面积,使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心理效应:灵动、惊异、超脱、引人瞩目,由此,使芭蕾舞成为最有效的艺术表现手段之一。 作为一名舞者,要想达到艺术巅峰,除了要对身体进行符合专业需要的严格训练,还必须要有高标准的美感意识,才有助于使动作更加规范、严谨,使身体在动作过程中具有艺术的感染力和生命力,以及具备体现芭蕾那种具有超凡脱俗的幻觉和轻盈飘逸的美感意识的能力,最终达到体现完美的艺术表现的目的,以满足人们对芭蕾艺术的审美意识的不断更新、变异。 参考文献: [1] 运动生物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3月版.第205页. [2] 王令中著.视觉艺术心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8月.第95页. [3] 朱立人.芭蕾术语辞典.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第2页. 作者单位: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
《芭蕾教学法 》巴景侃 《西方芭蕾史》
你这篇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甚至百度文库都有!==================论文写作方法===========================论文网上没有免费的,与其花人民币,还不如自己写,万一碰到人的,就...【每天都有】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类似的文章,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参照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芭蕾教学法 》巴景侃 《西方芭蕾史》
《芭蕾舞集教学论研究》你可以看看。 《芭蕾术语词典》
芭蕾的诞生与欧洲文化的关系的论文
文艺复兴前期,芭蕾处于萌芽状态,汲取了古希腊的舞蹈,古罗马的拟剧,中世纪杂耍者的技艺。为早期芭蕾艺术提供了戏剧结构、演出形式和哑剧成分。这些养料和早期的萌芽状态,为后来芭蕾登上历史舞台并成为历史中的一种承担者的角色,奠定了基础。
文艺复兴,是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掀起的一次反对封建统治的思想文化运动。“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不只是复兴古代文化,而是要利用古代文化来创造与中世纪封建教会文化根本对立的文化。”①
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为旗号,而此时的芭蕾同样作为一种古代文化,在这个历史时期作为复兴古代的文化的一个小分支,承载了一定的历史发展使命。萌芽时期的芭蕾艺术注重个人情感的`表现和创造,这一特点正好与“人文主义”的实质相符合,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宣扬了“人文主义”所倡导的:尊重人志,尊重人的潜力,尊重人的自由创造力,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在文艺复兴的推动下,西欧各国的文学艺术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芭蕾同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意大利和法国在芭蕾的形成初期起到了奠基者的作用。芭蕾承载着文艺复兴所需要的文化资源,文艺复兴同样促进了芭蕾的进一步发展。
人们通常会把《王后的喜剧芭蕾》作为芭蕾的生日。在此之前,意大利还是一个城邦国家,各城邦君主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常常办节庆演出,其中也包括舞蹈演出。芭蕾发祥于意大利,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城邦君主炫耀财富的工具。正是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出现了“席间芭蕾”。随着意大利与法兰西的联姻与文化交流,“席间芭蕾”传入了法国,成就了1581年最受推崇的《王后的喜剧芭蕾》。在此时的法国宫廷中,芭蕾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是:喻护和护国。在这个时期,芭蕾从“城邦君主炫耀财富的手段”到“联姻的文化交流的工具”到“护国寓意的媒介”,在这一承载过程中,芭蕾自身也从“席间芭蕾”走向了“真正的芭蕾”。
在路易十四执政期间芭蕾承担了两种角色:路易十四为提高皇权和威望所用的手段,吕里和博尚在宫廷占有一定地位的根本原因。路易十四从小就热爱舞蹈,到后期他亲自批准了皇家舞蹈学院的章程和建院所需的经费,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由此而建立的芭蕾的基本技巧和训练体系历经了几个世纪发展至今仍是各个国家各个派系芭蕾的艺术的基础。路易十四之所以对舞蹈重视,是因为他深知艺术是可以用来提高他作为君王的威望。在路易十四统治时期的法国宫廷中,有两个对芭蕾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吕里和博尚。“吕里迎合了法国宫廷观众的口味,巧妙地运用了意大利职业喜剧的优秀成分,同时他又力图探索和创造新的形式,使芭蕾逐渐从“出场”锦集向独立的芭蕾舞剧发展变化。博尚的舞蹈反映了凡尔赛的风格和情感,他的‘出场’,使加沃特和小步舞在出色的曲线中一一展现。”②
正是靠了他,法兰西舞派在欧洲占据了优势。路易十四提高皇权的欲望和吕里、博尚对地位稳固的追求,对他们的承担者——芭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芭蕾,在这段历史中始终潜伏在历史事件的背后,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完成了不同的历史使命。在这样一次次的磨炼与洗礼中,芭蕾得到了一步一步的发展。芭蕾所得到的远大于芭蕾所付出的。所以说,早期芭蕾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使芭蕾的形成和良好发展成为一种必然。
我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芭蕾的这种历史承担是不自觉的,它只是在有了一定文化积淀后,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被所使用的文化艺术手段之一奠定了,而正是这种不自觉地承担,使得芭蕾在欧洲历史的发展中汲取了更多的历史意义。也正是在这种不自觉地承担过程中,芭蕾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发展,为以后成为一门历史悠久、保存良好、发展奠定了稳定的优秀艺术基础。
参考文献
①②朱立人:《西方芭蕾史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5月
你可以找这个。 《中国舞蹈史》作者:王宁宁,江东,杜小青等 讲述了多元发展的中国古典舞二、从“希望”中崛起的中国现代舞三、对人性的张扬与表达 请采纳
探讨芭蕾表演中美感意识的形成与体现芭蕾由于有着不可摧毁的审美定势、严格的舞蹈规范、一套完整、科学的训练体系,以及所有动作符合美学审美的张力感,成为美丽的象征,被奉为“舞蹈艺术的皇冠之珠”。 文章旨在对舞者在芭蕾表演中外部动作研究的基础上,对美感意识的形成与体现是如何贯穿着外部动作表现力的研究。 ——题记 “芭蕾”是法文“ballet”一词的音译,是欧洲古典舞剧的统称。芭蕾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后来传入法国。路易十四国王的提倡和皇家舞蹈学院的精心整理使芭蕾形成了一套体现古典主义审美理想的舞蹈动作和舞姿规范。而自19世纪,被世人称为“第一个在脚尖上跳舞的人”的法国芭蕾皇后玛丽·塔丽奥妮的出现之后,为芭蕾舞艺术带来了一场飞跃性的革命,并使足尖舞几乎与芭蕾画上了等号,成为舞蹈艺术中最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所具有的特性构成了其形式美,达到了其他艺术所无法比拟的美学境界。芭蕾舞是一种虚拟程式性很强的艺术,要求规范化,动作姿态也有一定的程式和规格。“开、绷、直、立”被称为芭蕾的四大技术原则。作为一种视觉表演艺术,足尖舞的出现使芭蕾增强了舞姿的雕塑感及对空间的冲击力,延伸了肢体线条并强化了舞者的轻盈与柔美感,使之具有了超凡脱俗的幻觉和幽灵般的动感,将人类带入到一个亦实亦虚的、充满幻想的超脱世界。 一、芭蕾美感意识的形成 意识,即人类特有的、能够反映客观存在的、最高级的一种思想形式。美感是由审美对象身上客观存在的美在审美主体心中所引起的喜悦、欣赏心理及对其做出审美评价的心理过程。而美感意识,在此即是指芭蕾舞表演艺术家在审美活动中各种心理现象的综合。吕艺生教授的《舞蹈学导论》中说到,自芭蕾诞生以后,经过长时间的规范,形成最基本的腿部外开即脚的五个位置以及后来脚尖技术。作为芭蕾审美标志,这两者使芭蕾建立了最不易被推翻的审美定势,芭蕾的审美是不可摧毁的。这要归功于芭蕾具有完整的一套舞蹈规范,即合乎舞蹈动作审美规律的标准、法式、规格,它带有模范性和典范性。也正由于有了这些,才产生了芭蕾舞的形式美。 此外,还有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方面,即芭蕾舞蹈动作中的张力美对芭蕾美感意识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欧建平老师在《西方舞蹈鉴赏》中写到倡导形式论芭蕾美学的美国哲学家和舞蹈理论家戴维·麦克尔·列文是这样评论的:“重量与无重量间的张力应是芭蕾艺术的核心,当这个核心适当地被孤立,被展示,即被释放时,它的自身便完全可以具有细腻的表现力。”他极力主张芭蕾从自身的运动规律“重量与无重量间的张力”这个“芭蕾艺术的核心”出发,并去独立展示和释放这个核心,那动作本身的细腻变化和对比的表现力便在其中了。就像人体运动力学这样解释张力:若将人体看作一个力学系统,则人体内部各部分相互作用的力称为人体内力,如肌肉张力、韧带张力、关节约束力等,其中肌肉张力是人体内力中的主动力。张力在芭蕾舞足尖技术中的作用如下,脚尖向下与地面顽强地对抗,寻找一种穿透力,在它的作用下,身体向地心引力不断挑战,用力向上提升,以减轻身体对腿和脚的压力,使其能够在空中自由舞动,在获取有力量的支撑力的同时,又有意识地拉长了腿部的线条;与此同时,四肢以身体中段为核心,像太阳光线一样以不可阻挡的力量竭力地向四面八方放射延伸,最大限度地占有舞台空间,加强对空间的冲击力。如果运用这种意识训练出来的肌肉呈长线条的,充满力量,富有柔韧性,那么就应该具备应付具有高难度的芭蕾舞舞步和技巧动作的能力。反之,如果舞者缺乏运用这种肌肉张力的意识,所展示在观众面前的动作就是松散、笨重、机械而又缺少生命力的。由此可见,要想达到芭蕾足尖艺术这种与其他艺术所难以比拟的动感魅力的形式美,就要在舞蹈训练及表演过程中特别强调张力的运用,它是芭蕾舞艺术的核心,是构建芭蕾美感意识的重要因素。 各门艺术之间的审美意识是相通的。在探讨芭蕾动作张力感时,笔者发现,它恰巧与美术形式效应中的张力学说相符合。在美术形式效应中,芭蕾动作张力感被看作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性质。它是这样被解释的:运动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常所指的某一物的位置移动,另一种是从不存在物体运动的地方观察到的运动,这就是张力。它产生的方向总是同中轴线的趋向一致,表现为定向运动的扩张感,是具有倾向性的张力。比如欧洲的哥特式建筑,典型的尖顶直插青天,强化了高耸入云、引向天国的意境。这是从审美的视觉心理效应的角度上说的。芭蕾中的足尖舞,以脚尖面积为支点支撑起整个身体,正是从视觉上强化了双腿修长的感觉。整个身体能量内聚上提,加强了身体的挺拔向上的感觉,绷直的脚尖使原本带有自然状态的松弛、弯曲的腿部线条拉长、延伸到想象中更远的空间,从而获取更修长飘逸、优美典雅的舞姿。那种轻盈、敏捷和对空间的冲击力,为芭蕾开创了一种新风格,形成了崭新的审美标准。例如在古典芭蕾舞中最典型的,最能体现古典芭蕾优美线条和风格的舞姿,立足尖的主力脚动作,就是要有一种顽强的上升感,是依靠脚踝的弹推,膝关节的屈伸以及胯部位的托提,合力完成将承受身体重量的脚推立到脚尖上的动作,但这绝不意味着大功告成,而是感觉在已形成的舞姿上不断持续地顶足脚背,寻找脚尖向下的穿透力,膝关节的伸展力,及胯部包括髋、臀、腰和腹部的肌肉群收紧向上的提拔力。充满张力的高高扬起的后腿以优美的线条向后有力地伸展,呼吸带动双臂微微扬起,纱裙随之飘舞,刹那间舞姿上的停顿,实现了人类对自然的超越,把人们带入了如梦如幻的境界。这恰恰是与美术形式效应中的张力相吻合。 艺术的基本属性就是美。舞蹈作为一门时间性和空间性的艺术,与其他表演艺术的最大不同是,它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动作是其最基本的元素,动作性是其非常重要的基本特征,它是使舞蹈具有美感形式的最基本的条件和主要因素。芭蕾舞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形成一种独立的、完整的艺术形式,创造了足尖舞技巧,发展了各种腾空跳跃、打击和旋转技巧,并产生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与我国戏曲中的舞蹈“曲、圆、收”、民间舞的“三道弯”的审美标准有很大的区别,“开、绷、直、立”成为芭蕾美学中的技术原则。挺拔优雅的舞姿,轻盈飘逸的跳跃,婷婷袅袅的脚尖旋转,极富生命力的张力感等,有这些美感意识的形成,才使得芭蕾的艺术魅力能够给予人们更强烈的审美感受。 二、芭蕾美感意识的体现 在获得以上芭蕾美感意识的过程中,舞者先是以审美主体的身份,对芭蕾舞艺术的美学原则、动作等有较深刻、透彻的分析和理解,形成一种整体的美感意识,然后舞者再由审美主体转化、过渡到审美客体,通过自身作为表演艺术的物质材料与手段,即表演者的身体和动作,对其表演作艺术美的净化,使之成为有意味的美的形式,引发观众获得审美满足,这就是美感意识的体现。每一个舞者如果没有加强对芭蕾舞美感意识的训练,那就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缺少灵魂的舞蹈机器、舞蹈匠人,而无法达到芭蕾足尖所营造的那种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完美地向人们展示芭蕾所具有的独特的形式美。这必须要通过艰苦的训练,学会用身体去掌握芭蕾动作形式美的规律,以及对整个身体的控制力,获得稳定、灵敏、向上提拔的力量,使我们的身体能够协调运转,以获得最大的创造美感的自由度。 芭蕾表演是舞者身心的整体表演,在内外结合的技术上必须要把内在生命的动力和外在的舞姿、动作、技巧的表现中的作用、技法相互联系并融合在一起。大部分芭蕾舞基训动作从把杆到中间,从控制到跳跃、旋转等技巧,其目的之一就是训练身体的柔韧性、稳定性、灵敏性等力量。每一次的蹲、绷脚,每一次的跳跃和旋转都要做到身体的极限,为舞台表演做好充分准备。 在表演中,芭蕾的美感意识要自始至终地贯穿其中。芭蕾人体的“外开”,是人对身体自然的对抗,不仅是技术与功能问题,也成为审美意识的重要部分。“外开”完全违背人体自然规律,将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各自向外旋转90度,脚的五个基本位置也都处于绝对外开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让整条腿的幅度从前后运动扩展到任何方向的最大限度的运动,使舞蹈变得更加轻松优雅。同时,最重要的是通过“外开”将人体自然状态的曲线与弯曲隐藏在观众看不到的角度中,使人体翘起的臀部,圆润的小腿肚和突出的脚后跟等部位在观众的视线中消失,将人体自然曲线尽量拉长变为直线,将腿部的比例尽可能地延伸到最长。肩关节和胸部关节的柔软与外开,使手臂和身体连成一气,给人以优雅、轻盈、和谐、流畅、柔和的感觉,整个身体充满张力感,完美地体现出芭蕾审美意识。 作为芭蕾审美显著标志的足尖舞中,芭蕾舞美感意识的体现对舞者来说就意味着更进一步地加大了对身体训练的难度和要求。在做技术动作的时候,要调动所有主观上对足尖技巧的美感意识,将这种属于非视觉的心理内容,通过具体的技术动作,进行物态化的体现,创造出可视的、完美的艺术形象。立起脚尖时,肌肉要为抵抗重力的阻力做带有爆发性的提升、收紧,同时吸气;落地时整个身体继续保持向上的提升力以对抗重力在此时所起的加快加重的向下的自然动力作用。整个身体要感觉在尽量延缓落地的速度。一切似乎都在身体肌肉和呼吸的高度控制中悄然无声地完成,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个优秀芭蕾舞演员的技能及艺术涵养。如果在足尖的训练过程中能不断地加强每次轻盈的立起和有控制地落下,这种在不同状态下所需要的不同的肌肉控制力的意识,就可以在获得扎实的足尖基本功的同时,掌握对动作的艺术修饰能力,以便更好地炫耀华丽的技巧,展示芭蕾足尖舞的动作形式美。芭蕾舞中的脚是极富有表现力的。在舞蹈中的它总是处于兴奋的状态,可以随时随地地立起脚尖,把身体送往空中。这时就要充分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通过蹲,合理地运用全身的力量,把身体重量通过柔韧的脚腕及坚实、稳固的掌骨到达脚尖,吸气、提胯,只有这样,力量才能畅通,给人以举重若轻的感觉。由于足尖的运用,大大缩小了身体的支撑面积,使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心理效应:灵动、惊异、超脱、引人瞩目,由此,使芭蕾舞成为最有效的艺术表现手段之一。 作为一名舞者,要想达到艺术巅峰,除了要对身体进行符合专业需要的严格训练,还必须要有高标准的美感意识,才有助于使动作更加规范、严谨,使身体在动作过程中具有艺术的感染力和生命力,以及具备体现芭蕾那种具有超凡脱俗的幻觉和轻盈飘逸的美感意识的能力,最终达到体现完美的艺术表现的目的,以满足人们对芭蕾艺术的审美意识的不断更新、变异。 参考文献: [1] 运动生物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3月版.第205页. [2] 王令中著.视觉艺术心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8月.第95页. [3] 朱立人.芭蕾术语辞典.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第2页. 作者单位: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
《芭蕾教学法 》巴景侃 《西方芭蕾史》
芭蕾艺术是集舞蹈、音乐、文学、戏剧、美术等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下面我为您收集整理了 芭蕾舞 的鉴赏论文,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看看哦!
要学会欣赏芭蕾艺术,同样也要多少了解一些芭蕾基本知识,多看几场演出,或多听一些录音,多看一些录像,那样你也可能会成为芭蕾舞迷。那么芭蕾到底有哪些基本特征呢?这里我们可以把它们简单地归纳为开、绷、直、立、轻、准、稳、美八个字,这八个字可以说是每个芭蕾演员的基本功,是必须掌握的技巧,也是我们欣赏芭蕾外在和内涵美时必须明白和了解的要领。
开。是指腿的外开性,也就是要把腿从大腿根处向外转开到最大限度。这既是芭蕾的基本美学特征,也是人们从人体构造出发逐步研究出来的科学成果。人的腿向外转开后可以大大增加它的空间活动范围,能做出在正常情况下根本做不出来的许多动作。比如,在上身保持与地面垂直的情况下把腿向旁抬到
而在正常情况下腿只能抬到90°,芭蕾中有五个脚的基本位置,它们都是以上开为前提的
因此许多芭蕾演员“染上”了一种职业病,走路有点像卓别林,脚向外撇,呈大八字。
绷。是指要绷脚,最好使脚面能凸出来,以增加脚形的美和脚的表现力。同时绷脚的练习能增加脚腕关节的力量和灵活性。比如在跳跃动作中两只脚在离开地面时都要绷得非常直,非常尖,使整条腿的线条显得非常漂亮,非常流畅。这与体操和跳水运动员的脚的要求是一样的。
直。是指主立的腿(支撑腿)和伸出的腿(动力腿)的膝盖要伸直。换句话说是把两条腿的肌肉拉长到最大的限度。以芭蕾最常见的舞姿——第一阿拉贝斯克为例 右腿支撑腿)要尽量向外转开,膝盖伸直,左腿抬到后面90°,也要尽量向外转开,膝盖伸直,伸直膝盖主要是为了使芭蕾中的许多舞姿达到舒展、长线条、完美的视觉造型。这里所说的伸直,还可参阅第二、三、四阿拉贝斯克舞姿的插图,
立。是指身体要直立、挺拔,并把身体重心准确地放在两条腿或一条腿的重心上。要求演员收腹、展胸,绝对不能撅臀部或驼背。演员身体形态或身体重心的不正确都会影响各种舞蹈动 作和技巧的准确完成。
轻。是指跳舞要轻盈、自如。比如在做跳跃动作时,推地和落地最好不要听到什么声音。同时舞起来要轻松自如,即使演员很用力、很累,也尽量不要让观众看到和感觉到。
准。是指准确完成每个动作和舞姿的规格要求。比如芭蕾中手臂的移动是有严格规定的路线的。即使在做高难度的技巧时也要求演员的手臂严格按规定的路线走动,绝不能乱了方寸,乱动胡挥。又如芭蕾男演员经常做的空中转两圈 的技巧,它要求演员从准确的五位起跳,完成空中720°转体后又要准确地落到五位上。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动作要干净、准确。
稳。是指动作要做得稳健扎卖。比如芭蕾中有许多旋转动作要求演员在旋转时保持好稳定性,结束旋转时也要稳稳地停在一个舞姿上。如果演员转动时东倒西歪,停的时候也没有停稳,那这个旋转动作不但不是美的,而且是失败的。又如女演员需要经常在单腿脚夹舞姿上停一会儿,那么如果她还没有停稳就掉下来,也会破坏观众美好的印象。
美。是指跳舞要美,一举一动,每个舞姿造型,每个动作的过程都要美。芭蕾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它既像时间艺术——音乐那样受时间的制约,又像空间艺术——雕塑那样占有一定的空间。同时它又是一种视觉艺术,有很强的观赏性。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芭蕾是一门对美要求最高的艺术,也是人类迄今所创造的最美的艺术。要在最美的艺术中达到比较高的境界当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芭蕾也是一门非常残酷的艺术。人们一般都认为跳舞很开心,蹦蹦跳跳,轻松快活,实际却不然。由于芭蕾对演员的身体要求很高,所以选材非常严格。我国的芭蕾专门学校一般招收
9~11岁的孩子入学,要求他们身体匀称、细长、头小、颈长,软度好,外开性好,脚面高,四肢长,腿形漂亮,臀部小,外貌可爱,漂亮等等。甚至要了解他们的父母身材高矮、胖瘦来作为预测学生今后成长的参考。即使每年在全国范围内的招生也很难找到20个理想的苗子。
芭蕾是技术性很强的艺术
任何艺术都有它自己的技术、技巧,然而芭蕾的技术、技巧被世人公认为难度最高,也是最难练的。比如芭蕾女主角经常要完成的原地
32个挥鞭转。她在单腿脚尖上要连续转32圈,另一条腿要连续做32次挥鞭似的动作。在转的过程中脚尖着地面积只比5分的硬币稍大一点,而且一点也不能移动地方,还要做得很规格,很美。这个技巧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了。
芭蕾的技术、技巧包括旋转技术、跳跃技术、脚尖技术、控制技术、双人舞托举技术等。一个出色的芭蕾舞蹈家要全面掌握这些技术,同时还须具备很高的艺术素质,如音乐感、舞蹈感、表演感,不能只顾技术而忘了艺术,也不能强调艺术而没有技术,在完成高难度技巧时还不能留有紧张的痕迹,这实在是很难很难的。我们在欣赏芭蕾舞时也可以注意到演员完成技术、技巧的熟练程度和水平,并依此来评价他们技术和艺术素质的高低。很显然,如果演员做动作失误多,那么他的技术水平不过硬,或者演员动作完成得很好,但跳得很木,又不会表演,那么他的艺术素质就比较差,缺乏艺术细胞。这些问题一般观众在欣赏中是比较容易发现并做出正确的判断的。
芭蕾是一门多媒体和综合性的艺术
芭蕾艺术是集舞蹈、音乐、文学、戏剧、美术等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我们欣赏和理解它。许多芭蕾舞剧是根据文学名著或神话故事、传说改编的,而这些文学名著或故事大家也都比较熟悉。因此观众较容易看懂这些舞剧的戏剧情节。即使是自己不甚熟悉的舞剧,演出之前在剧场一般都可以买到节目单或说明书,我们只需花三五分钟看看说明书也就可以大致了解舞剧的内容。
另外,舞剧的布景和灯光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剧情发生的环境和时间。比如,剧情是发生在茂密的森林中还是在美丽的花轩里,是在舒适的家中还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是在清晨还是在深夜,是现代还是古代等等。演员的服装和 化妆 也能提示我们人物形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是王子还是农民,是黛玉还是鸣凤等等。而舞剧音乐中各种人物的主题旋律和情绪变化,更是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启示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剧情的发展、人物的情绪起伏变化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天鹅湖》中的王子有他自己的音乐主题旋律,白天鹅奥杰塔也有她自己的音乐主题旋律。当我们听到这些旋律时就会知道他们即将出场。而这些主题旋律时而温柔抒情,时而焦急不安,时而高亢悲壮。通过这些变化我们就能捕捉住主人翁内心情绪的变化,把握住戏剧情节的脉络。又如《天鹅湖》第四幕中有一场叫《风暴》。作曲家通过急速起伏的音乐创造出风暴的氛围,舞台上的布景和灯光更增添了这种危急的气氛,有如我们置身于天鹅湖畔的暴风雨之中与王子和奥杰塔一起经受一场严峻的考验。这样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各种感受,我们便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会这一悲剧性的场面。
正因为芭蕾是一门多媒体的、综合性的艺术,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它与音乐、美术相比就更容易理解和欣赏。因此,我们的青年朋友大可不必把芭蕾视为一种高深莫测、神秘飘渺的艺术望而却步。
芭蕾是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艺术
任何事物,包括艺术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芭蕾(包括其他舞蹈)是最能表现情感、善于抒情的,但它又是最不能直接表现某种思想或者直接叙述一个故事的艺术。比如我们无法用舞蹈直接说出“我热爱自己的祖国”这一极简单的思想,而只能通过舞蹈把对故乡土地的眷恋,对祖国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的深情间接地表达出来。这也许是人们在欣赏它时会感到有些吃力的原因。我们每个人在欣赏芭蕾时就如同听音乐、看戏剧、读文学作品那样,也都可以来参与它的创作过程。一个芭蕾作品首先要由 编导 进行创作,即经过一度创作。舞蹈演员要通过排练和演出在实现 编导 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而当编导和演员把作品展现在观众面前时我们便进入三度创作阶段,即在接受从舞台上传递的信息的同时借助于自己的生活 经验 感受和想像力尽情地自由发挥。重要的在于参与,重要的在于你得到了一次艺术享受、美的熏陶和精神上的满足。我们用不着强求自己成为一个无所不知的芭蕾舞迷,不过我们也相信只要你能多看几次芭蕾舞就一定会迷上它,因为芭蕾是最美、最崇高、最富有魅力、最能让你心旷神怡的艺术!
探讨芭蕾表演中美感意识的形成与体现芭蕾由于有着不可摧毁的审美定势、严格的舞蹈规范、一套完整、科学的训练体系,以及所有动作符合美学审美的张力感,成为美丽的象征,被奉为“舞蹈艺术的皇冠之珠”。 文章旨在对舞者在芭蕾表演中外部动作研究的基础上,对美感意识的形成与体现是如何贯穿着外部动作表现力的研究。 ——题记 “芭蕾”是法文“ballet”一词的音译,是欧洲古典舞剧的统称。芭蕾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后来传入法国。路易十四国王的提倡和皇家舞蹈学院的精心整理使芭蕾形成了一套体现古典主义审美理想的舞蹈动作和舞姿规范。而自19世纪,被世人称为“第一个在脚尖上跳舞的人”的法国芭蕾皇后玛丽·塔丽奥妮的出现之后,为芭蕾舞艺术带来了一场飞跃性的革命,并使足尖舞几乎与芭蕾画上了等号,成为舞蹈艺术中最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所具有的特性构成了其形式美,达到了其他艺术所无法比拟的美学境界。芭蕾舞是一种虚拟程式性很强的艺术,要求规范化,动作姿态也有一定的程式和规格。“开、绷、直、立”被称为芭蕾的四大技术原则。作为一种视觉表演艺术,足尖舞的出现使芭蕾增强了舞姿的雕塑感及对空间的冲击力,延伸了肢体线条并强化了舞者的轻盈与柔美感,使之具有了超凡脱俗的幻觉和幽灵般的动感,将人类带入到一个亦实亦虚的、充满幻想的超脱世界。 一、芭蕾美感意识的形成 意识,即人类特有的、能够反映客观存在的、最高级的一种思想形式。美感是由审美对象身上客观存在的美在审美主体心中所引起的喜悦、欣赏心理及对其做出审美评价的心理过程。而美感意识,在此即是指芭蕾舞表演艺术家在审美活动中各种心理现象的综合。吕艺生教授的《舞蹈学导论》中说到,自芭蕾诞生以后,经过长时间的规范,形成最基本的腿部外开即脚的五个位置以及后来脚尖技术。作为芭蕾审美标志,这两者使芭蕾建立了最不易被推翻的审美定势,芭蕾的审美是不可摧毁的。这要归功于芭蕾具有完整的一套舞蹈规范,即合乎舞蹈动作审美规律的标准、法式、规格,它带有模范性和典范性。也正由于有了这些,才产生了芭蕾舞的形式美。 此外,还有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方面,即芭蕾舞蹈动作中的张力美对芭蕾美感意识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欧建平老师在《西方舞蹈鉴赏》中写到倡导形式论芭蕾美学的美国哲学家和舞蹈理论家戴维·麦克尔·列文是这样评论的:“重量与无重量间的张力应是芭蕾艺术的核心,当这个核心适当地被孤立,被展示,即被释放时,它的自身便完全可以具有细腻的表现力。”他极力主张芭蕾从自身的运动规律“重量与无重量间的张力”这个“芭蕾艺术的核心”出发,并去独立展示和释放这个核心,那动作本身的细腻变化和对比的表现力便在其中了。就像人体运动力学这样解释张力:若将人体看作一个力学系统,则人体内部各部分相互作用的力称为人体内力,如肌肉张力、韧带张力、关节约束力等,其中肌肉张力是人体内力中的主动力。张力在芭蕾舞足尖技术中的作用如下,脚尖向下与地面顽强地对抗,寻找一种穿透力,在它的作用下,身体向地心引力不断挑战,用力向上提升,以减轻身体对腿和脚的压力,使其能够在空中自由舞动,在获取有力量的支撑力的同时,又有意识地拉长了腿部的线条;与此同时,四肢以身体中段为核心,像太阳光线一样以不可阻挡的力量竭力地向四面八方放射延伸,最大限度地占有舞台空间,加强对空间的冲击力。如果运用这种意识训练出来的肌肉呈长线条的,充满力量,富有柔韧性,那么就应该具备应付具有高难度的芭蕾舞舞步和技巧动作的能力。反之,如果舞者缺乏运用这种肌肉张力的意识,所展示在观众面前的动作就是松散、笨重、机械而又缺少生命力的。由此可见,要想达到芭蕾足尖艺术这种与其他艺术所难以比拟的动感魅力的形式美,就要在舞蹈训练及表演过程中特别强调张力的运用,它是芭蕾舞艺术的核心,是构建芭蕾美感意识的重要因素。 各门艺术之间的审美意识是相通的。在探讨芭蕾动作张力感时,笔者发现,它恰巧与美术形式效应中的张力学说相符合。在美术形式效应中,芭蕾动作张力感被看作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性质。它是这样被解释的:运动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常所指的某一物的位置移动,另一种是从不存在物体运动的地方观察到的运动,这就是张力。它产生的方向总是同中轴线的趋向一致,表现为定向运动的扩张感,是具有倾向性的张力。比如欧洲的哥特式建筑,典型的尖顶直插青天,强化了高耸入云、引向天国的意境。这是从审美的视觉心理效应的角度上说的。芭蕾中的足尖舞,以脚尖面积为支点支撑起整个身体,正是从视觉上强化了双腿修长的感觉。整个身体能量内聚上提,加强了身体的挺拔向上的感觉,绷直的脚尖使原本带有自然状态的松弛、弯曲的腿部线条拉长、延伸到想象中更远的空间,从而获取更修长飘逸、优美典雅的舞姿。那种轻盈、敏捷和对空间的冲击力,为芭蕾开创了一种新风格,形成了崭新的审美标准。例如在古典芭蕾舞中最典型的,最能体现古典芭蕾优美线条和风格的舞姿,立足尖的主力脚动作,就是要有一种顽强的上升感,是依靠脚踝的弹推,膝关节的屈伸以及胯部位的托提,合力完成将承受身体重量的脚推立到脚尖上的动作,但这绝不意味着大功告成,而是感觉在已形成的舞姿上不断持续地顶足脚背,寻找脚尖向下的穿透力,膝关节的伸展力,及胯部包括髋、臀、腰和腹部的肌肉群收紧向上的提拔力。充满张力的高高扬起的后腿以优美的线条向后有力地伸展,呼吸带动双臂微微扬起,纱裙随之飘舞,刹那间舞姿上的停顿,实现了人类对自然的超越,把人们带入了如梦如幻的境界。这恰恰是与美术形式效应中的张力相吻合。 艺术的基本属性就是美。舞蹈作为一门时间性和空间性的艺术,与其他表演艺术的最大不同是,它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动作是其最基本的元素,动作性是其非常重要的基本特征,它是使舞蹈具有美感形式的最基本的条件和主要因素。芭蕾舞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形成一种独立的、完整的艺术形式,创造了足尖舞技巧,发展了各种腾空跳跃、打击和旋转技巧,并产生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与我国戏曲中的舞蹈“曲、圆、收”、民间舞的“三道弯”的审美标准有很大的区别,“开、绷、直、立”成为芭蕾美学中的技术原则。挺拔优雅的舞姿,轻盈飘逸的跳跃,婷婷袅袅的脚尖旋转,极富生命力的张力感等,有这些美感意识的形成,才使得芭蕾的艺术魅力能够给予人们更强烈的审美感受。 二、芭蕾美感意识的体现 在获得以上芭蕾美感意识的过程中,舞者先是以审美主体的身份,对芭蕾舞艺术的美学原则、动作等有较深刻、透彻的分析和理解,形成一种整体的美感意识,然后舞者再由审美主体转化、过渡到审美客体,通过自身作为表演艺术的物质材料与手段,即表演者的身体和动作,对其表演作艺术美的净化,使之成为有意味的美的形式,引发观众获得审美满足,这就是美感意识的体现。每一个舞者如果没有加强对芭蕾舞美感意识的训练,那就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缺少灵魂的舞蹈机器、舞蹈匠人,而无法达到芭蕾足尖所营造的那种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完美地向人们展示芭蕾所具有的独特的形式美。这必须要通过艰苦的训练,学会用身体去掌握芭蕾动作形式美的规律,以及对整个身体的控制力,获得稳定、灵敏、向上提拔的力量,使我们的身体能够协调运转,以获得最大的创造美感的自由度。 芭蕾表演是舞者身心的整体表演,在内外结合的技术上必须要把内在生命的动力和外在的舞姿、动作、技巧的表现中的作用、技法相互联系并融合在一起。大部分芭蕾舞基训动作从把杆到中间,从控制到跳跃、旋转等技巧,其目的之一就是训练身体的柔韧性、稳定性、灵敏性等力量。每一次的蹲、绷脚,每一次的跳跃和旋转都要做到身体的极限,为舞台表演做好充分准备。 在表演中,芭蕾的美感意识要自始至终地贯穿其中。芭蕾人体的“外开”,是人对身体自然的对抗,不仅是技术与功能问题,也成为审美意识的重要部分。“外开”完全违背人体自然规律,将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各自向外旋转90度,脚的五个基本位置也都处于绝对外开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让整条腿的幅度从前后运动扩展到任何方向的最大限度的运动,使舞蹈变得更加轻松优雅。同时,最重要的是通过“外开”将人体自然状态的曲线与弯曲隐藏在观众看不到的角度中,使人体翘起的臀部,圆润的小腿肚和突出的脚后跟等部位在观众的视线中消失,将人体自然曲线尽量拉长变为直线,将腿部的比例尽可能地延伸到最长。肩关节和胸部关节的柔软与外开,使手臂和身体连成一气,给人以优雅、轻盈、和谐、流畅、柔和的感觉,整个身体充满张力感,完美地体现出芭蕾审美意识。 作为芭蕾审美显著标志的足尖舞中,芭蕾舞美感意识的体现对舞者来说就意味着更进一步地加大了对身体训练的难度和要求。在做技术动作的时候,要调动所有主观上对足尖技巧的美感意识,将这种属于非视觉的心理内容,通过具体的技术动作,进行物态化的体现,创造出可视的、完美的艺术形象。立起脚尖时,肌肉要为抵抗重力的阻力做带有爆发性的提升、收紧,同时吸气;落地时整个身体继续保持向上的提升力以对抗重力在此时所起的加快加重的向下的自然动力作用。整个身体要感觉在尽量延缓落地的速度。一切似乎都在身体肌肉和呼吸的高度控制中悄然无声地完成,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个优秀芭蕾舞演员的技能及艺术涵养。如果在足尖的训练过程中能不断地加强每次轻盈的立起和有控制地落下,这种在不同状态下所需要的不同的肌肉控制力的意识,就可以在获得扎实的足尖基本功的同时,掌握对动作的艺术修饰能力,以便更好地炫耀华丽的技巧,展示芭蕾足尖舞的动作形式美。芭蕾舞中的脚是极富有表现力的。在舞蹈中的它总是处于兴奋的状态,可以随时随地地立起脚尖,把身体送往空中。这时就要充分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通过蹲,合理地运用全身的力量,把身体重量通过柔韧的脚腕及坚实、稳固的掌骨到达脚尖,吸气、提胯,只有这样,力量才能畅通,给人以举重若轻的感觉。由于足尖的运用,大大缩小了身体的支撑面积,使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心理效应:灵动、惊异、超脱、引人瞩目,由此,使芭蕾舞成为最有效的艺术表现手段之一。 作为一名舞者,要想达到艺术巅峰,除了要对身体进行符合专业需要的严格训练,还必须要有高标准的美感意识,才有助于使动作更加规范、严谨,使身体在动作过程中具有艺术的感染力和生命力,以及具备体现芭蕾那种具有超凡脱俗的幻觉和轻盈飘逸的美感意识的能力,最终达到体现完美的艺术表现的目的,以满足人们对芭蕾艺术的审美意识的不断更新、变异。 参考文献: [1] 运动生物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3月版.第205页. [2] 王令中著.视觉艺术心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8月.第95页. [3] 朱立人.芭蕾术语辞典.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第2页. 作者单位: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
你可以找这个。 《中国舞蹈史》作者:王宁宁,江东,杜小青等 讲述了多元发展的中国古典舞二、从“希望”中崛起的中国现代舞三、对人性的张扬与表达 请采纳
《芭蕾教学法 》巴景侃 《西方芭蕾史》
芭蕾艺术是集舞蹈、音乐、文学、戏剧、美术等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下面我为您收集整理了 芭蕾舞 的鉴赏论文,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看看哦!
要学会欣赏芭蕾艺术,同样也要多少了解一些芭蕾基本知识,多看几场演出,或多听一些录音,多看一些录像,那样你也可能会成为芭蕾舞迷。那么芭蕾到底有哪些基本特征呢?这里我们可以把它们简单地归纳为开、绷、直、立、轻、准、稳、美八个字,这八个字可以说是每个芭蕾演员的基本功,是必须掌握的技巧,也是我们欣赏芭蕾外在和内涵美时必须明白和了解的要领。
开。是指腿的外开性,也就是要把腿从大腿根处向外转开到最大限度。这既是芭蕾的基本美学特征,也是人们从人体构造出发逐步研究出来的科学成果。人的腿向外转开后可以大大增加它的空间活动范围,能做出在正常情况下根本做不出来的许多动作。比如,在上身保持与地面垂直的情况下把腿向旁抬到
而在正常情况下腿只能抬到90°,芭蕾中有五个脚的基本位置,它们都是以上开为前提的
因此许多芭蕾演员“染上”了一种职业病,走路有点像卓别林,脚向外撇,呈大八字。
绷。是指要绷脚,最好使脚面能凸出来,以增加脚形的美和脚的表现力。同时绷脚的练习能增加脚腕关节的力量和灵活性。比如在跳跃动作中两只脚在离开地面时都要绷得非常直,非常尖,使整条腿的线条显得非常漂亮,非常流畅。这与体操和跳水运动员的脚的要求是一样的。
直。是指主立的腿(支撑腿)和伸出的腿(动力腿)的膝盖要伸直。换句话说是把两条腿的肌肉拉长到最大的限度。以芭蕾最常见的舞姿——第一阿拉贝斯克为例 右腿支撑腿)要尽量向外转开,膝盖伸直,左腿抬到后面90°,也要尽量向外转开,膝盖伸直,伸直膝盖主要是为了使芭蕾中的许多舞姿达到舒展、长线条、完美的视觉造型。这里所说的伸直,还可参阅第二、三、四阿拉贝斯克舞姿的插图,
立。是指身体要直立、挺拔,并把身体重心准确地放在两条腿或一条腿的重心上。要求演员收腹、展胸,绝对不能撅臀部或驼背。演员身体形态或身体重心的不正确都会影响各种舞蹈动 作和技巧的准确完成。
轻。是指跳舞要轻盈、自如。比如在做跳跃动作时,推地和落地最好不要听到什么声音。同时舞起来要轻松自如,即使演员很用力、很累,也尽量不要让观众看到和感觉到。
准。是指准确完成每个动作和舞姿的规格要求。比如芭蕾中手臂的移动是有严格规定的路线的。即使在做高难度的技巧时也要求演员的手臂严格按规定的路线走动,绝不能乱了方寸,乱动胡挥。又如芭蕾男演员经常做的空中转两圈 的技巧,它要求演员从准确的五位起跳,完成空中720°转体后又要准确地落到五位上。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动作要干净、准确。
稳。是指动作要做得稳健扎卖。比如芭蕾中有许多旋转动作要求演员在旋转时保持好稳定性,结束旋转时也要稳稳地停在一个舞姿上。如果演员转动时东倒西歪,停的时候也没有停稳,那这个旋转动作不但不是美的,而且是失败的。又如女演员需要经常在单腿脚夹舞姿上停一会儿,那么如果她还没有停稳就掉下来,也会破坏观众美好的印象。
美。是指跳舞要美,一举一动,每个舞姿造型,每个动作的过程都要美。芭蕾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它既像时间艺术——音乐那样受时间的制约,又像空间艺术——雕塑那样占有一定的空间。同时它又是一种视觉艺术,有很强的观赏性。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芭蕾是一门对美要求最高的艺术,也是人类迄今所创造的最美的艺术。要在最美的艺术中达到比较高的境界当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芭蕾也是一门非常残酷的艺术。人们一般都认为跳舞很开心,蹦蹦跳跳,轻松快活,实际却不然。由于芭蕾对演员的身体要求很高,所以选材非常严格。我国的芭蕾专门学校一般招收
9~11岁的孩子入学,要求他们身体匀称、细长、头小、颈长,软度好,外开性好,脚面高,四肢长,腿形漂亮,臀部小,外貌可爱,漂亮等等。甚至要了解他们的父母身材高矮、胖瘦来作为预测学生今后成长的参考。即使每年在全国范围内的招生也很难找到20个理想的苗子。
芭蕾是技术性很强的艺术
任何艺术都有它自己的技术、技巧,然而芭蕾的技术、技巧被世人公认为难度最高,也是最难练的。比如芭蕾女主角经常要完成的原地
32个挥鞭转。她在单腿脚尖上要连续转32圈,另一条腿要连续做32次挥鞭似的动作。在转的过程中脚尖着地面积只比5分的硬币稍大一点,而且一点也不能移动地方,还要做得很规格,很美。这个技巧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了。
芭蕾的技术、技巧包括旋转技术、跳跃技术、脚尖技术、控制技术、双人舞托举技术等。一个出色的芭蕾舞蹈家要全面掌握这些技术,同时还须具备很高的艺术素质,如音乐感、舞蹈感、表演感,不能只顾技术而忘了艺术,也不能强调艺术而没有技术,在完成高难度技巧时还不能留有紧张的痕迹,这实在是很难很难的。我们在欣赏芭蕾舞时也可以注意到演员完成技术、技巧的熟练程度和水平,并依此来评价他们技术和艺术素质的高低。很显然,如果演员做动作失误多,那么他的技术水平不过硬,或者演员动作完成得很好,但跳得很木,又不会表演,那么他的艺术素质就比较差,缺乏艺术细胞。这些问题一般观众在欣赏中是比较容易发现并做出正确的判断的。
芭蕾是一门多媒体和综合性的艺术
芭蕾艺术是集舞蹈、音乐、文学、戏剧、美术等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我们欣赏和理解它。许多芭蕾舞剧是根据文学名著或神话故事、传说改编的,而这些文学名著或故事大家也都比较熟悉。因此观众较容易看懂这些舞剧的戏剧情节。即使是自己不甚熟悉的舞剧,演出之前在剧场一般都可以买到节目单或说明书,我们只需花三五分钟看看说明书也就可以大致了解舞剧的内容。
另外,舞剧的布景和灯光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剧情发生的环境和时间。比如,剧情是发生在茂密的森林中还是在美丽的花轩里,是在舒适的家中还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是在清晨还是在深夜,是现代还是古代等等。演员的服装和 化妆 也能提示我们人物形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是王子还是农民,是黛玉还是鸣凤等等。而舞剧音乐中各种人物的主题旋律和情绪变化,更是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启示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剧情的发展、人物的情绪起伏变化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天鹅湖》中的王子有他自己的音乐主题旋律,白天鹅奥杰塔也有她自己的音乐主题旋律。当我们听到这些旋律时就会知道他们即将出场。而这些主题旋律时而温柔抒情,时而焦急不安,时而高亢悲壮。通过这些变化我们就能捕捉住主人翁内心情绪的变化,把握住戏剧情节的脉络。又如《天鹅湖》第四幕中有一场叫《风暴》。作曲家通过急速起伏的音乐创造出风暴的氛围,舞台上的布景和灯光更增添了这种危急的气氛,有如我们置身于天鹅湖畔的暴风雨之中与王子和奥杰塔一起经受一场严峻的考验。这样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各种感受,我们便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会这一悲剧性的场面。
正因为芭蕾是一门多媒体的、综合性的艺术,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它与音乐、美术相比就更容易理解和欣赏。因此,我们的青年朋友大可不必把芭蕾视为一种高深莫测、神秘飘渺的艺术望而却步。
芭蕾是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艺术
任何事物,包括艺术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芭蕾(包括其他舞蹈)是最能表现情感、善于抒情的,但它又是最不能直接表现某种思想或者直接叙述一个故事的艺术。比如我们无法用舞蹈直接说出“我热爱自己的祖国”这一极简单的思想,而只能通过舞蹈把对故乡土地的眷恋,对祖国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的深情间接地表达出来。这也许是人们在欣赏它时会感到有些吃力的原因。我们每个人在欣赏芭蕾时就如同听音乐、看戏剧、读文学作品那样,也都可以来参与它的创作过程。一个芭蕾作品首先要由 编导 进行创作,即经过一度创作。舞蹈演员要通过排练和演出在实现 编导 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而当编导和演员把作品展现在观众面前时我们便进入三度创作阶段,即在接受从舞台上传递的信息的同时借助于自己的生活 经验 感受和想像力尽情地自由发挥。重要的在于参与,重要的在于你得到了一次艺术享受、美的熏陶和精神上的满足。我们用不着强求自己成为一个无所不知的芭蕾舞迷,不过我们也相信只要你能多看几次芭蕾舞就一定会迷上它,因为芭蕾是最美、最崇高、最富有魅力、最能让你心旷神怡的艺术!
《芭蕾教学法 》巴景侃 《西方芭蕾史》
你可以找这个。 《中国舞蹈史》作者:王宁宁,江东,杜小青等 讲述了多元发展的中国古典舞二、从“希望”中崛起的中国现代舞三、对人性的张扬与表达 请采纳
俄国芭蕾吸收了意大利、法兰西和丹麦三大学派的精华,在本国民族文学艺术的民主主义传统的基础上,结 合俄罗斯演员的形体特点,创立了俄罗斯芭蕾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的创立阶段,约翰松和切凯第作出了杰出的 贡献。约翰松( 1)人物简介原籍瑞典,1841年起担任彼得堡马利亚剧院的主要演员,以舞蹈洒脱、动作风格优美而著称。:1869年起专 门从事教学工作。在俄国进行表演活动达20多年之久,长期观察分析过俄罗斯演员和学生,所以能准确地抓住 俄国学生的特点,加上他是布农维尔的高足,熟悉丹麦学派,具备为俄罗斯学派奠定基础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2)主要成就培养出盖尔特、尼•列加特、克舍辛斯卡娅、普列奥勃拉仁斯卡娅、巴甫洛娃等著名舞蹈家。彼季帕也常常 到他的班上进修,并从他的练习组合中汲取养料,用于自己的编舞实践中。( 3)主要思想反对意大利学派片面追求高难动作的纯技术观点,但仔细借鉴吸收他们的舞蹈技巧,充实自己的课堂教学 内容。既反对把示范变成强制学生仿效的模式,而又强调教师必须亲自示范。( 4)教学法特点对学生因材施教,要求极其严格;在发挥学生的天生优异条件的同时更加注意克服他的缺陷,培养他摆脱舞台上的任何困境的能力;把技术当作表现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经常改进教学方法和创造性地对待教学。为了保持学生的鲜明的个人特色,往往不惜放弃古典学院派的严格规范。课程类型多样,不重复。切凯第(1) 人物简介幼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舞蹈学院学习,老师是勃拉齐斯的学生列普利。1870年进入“拉•斯卡拉”剧院。 以后又到过丹麦、荷兰、挪威、德国、奥地利等国。1892年被聘为马利亚剧院的排练者,后又兼任教师。他还 曾与彼季帕和伊凡诺夫合作,编导《》第一、三幕的舞蹈。( 2)主要成就1911-1921年他担任佳吉列夫芭蕾舞团的教师兼排练者,对西欧芭蕾的复兴起了很大的作用。好几代俄罗斯芭蕾演员,其中包括巴甫洛娃、卡尔萨文娜、瓦冈诺娃、里法尔、莫尔德金等都出自切凯第 的门下。( 3)“切凯弟体系”切凯第结合实际情况专门为俄国学生制定了一套很有特点的教学法,后来由英国舞蹈理论家西里尔•波蒙 特和伊济科夫斯基合作整理,1922年在伦敦刊印出版,书名是:《按照切凯第方法讲授古典戏剧舞蹈的理论与实 践的教材》,这就是通常称之为“切凯弟体系”的标准教科书。该体系的特色是对芭蕾主要动作进行分类、系统地整理,对每一个动作的性格和规格要点作出了比较细致 的讲解。直到现在,这项工作仍在进行,切凯第体系对英国乃至世界古典芭蕾有着巨大的影响。
中外舞蹈鉴赏类毕业论文文献包含哪些?掌桥科研学术指南分享海量文献资源,提供学术指南!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外舞蹈鉴赏主题相关的5篇毕业论文文献,为中外舞蹈鉴赏选题相关人员撰写毕业论文提供参考。1.【期刊论文】中外优秀体育舞蹈选手表演风格差异性评述期刊:《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 2021 年第 002 期摘要:体育舞蹈富有的大众化、社会化及市场化驱使其成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综合性国际体育项目,并加速了我国体育舞蹈事业的发展.作为舶来品的体育舞蹈虽受中国化元素洗礼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但由于体育舞蹈本质的西方化使中外选手的表演风格大相径庭.因此本文基于体育舞蹈的风格特点,以国内外四对知名优秀选手为研究对象,从基本技术、音乐选材、套路编排、情感表达分析其表演风格的差异性,力图将表演风格融入体育舞蹈的核心,进一步提高选手的表达能力.关键词:体育舞蹈;表演风格;差异性链接:.【期刊论文】应用型本科院校舞蹈鉴赏课“互联网+”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期刊:《艺术评鉴》 | 2021 年第 007 期摘要:舞蹈鉴赏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项课程,鉴于舞蹈技能和基训需要一定的基础,不仅舞蹈专业要通过舞蹈鉴赏观摩学习,音乐中非舞蹈专业如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也需要通过舞蹈鉴赏课学习一些舞蹈的基础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尤其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舞蹈鉴赏课虽然看似不属于应用型教学的范畴,但却是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舞蹈的学习并不能单纯依靠技能,更需要的是手脑并用,只有理论与实践共同进行才能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关键词:舞蹈鉴赏课;“互联网+”;高校;教学模式链接:.【期刊论文】中职学生舞蹈鉴赏能力的培养期刊:《科教文汇》 | 2021 年第 001 期摘要: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中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至关重要.该文主要围绕在中职舞蹈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展开分析和论述,首先介绍了当下中职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随后提出了加强中职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鉴赏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关键词:中职舞蹈教学;舞蹈鉴赏能力;存在问题;有效途径链接:.【期刊论文】课程思政融入舞蹈鉴赏的探讨——以革命题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为例期刊:《教育教学论坛》 | 2021 年第 022 期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已迈向了新的高度,在知识体系建设方面出现了创新型的构建模式,在素质教育方面逐步出现了体系式的变化.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同步出现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能够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及教育体系进行创新,提出改革意见或建议.立足于目前高校"舞蹈鉴赏"课程的教学现状,针对如何在课堂中有效融入课程思政进行了分析,并对教学内容、课时分配以及育人效果等方面尚存的问题,提出相对有效的解决方法.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开展相关课程实践以及利用"互联网+",优化课程思政入舞蹈的环境,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舞蹈鉴赏"课程当中,提升学生的舞蹈思想素质,升华艺术情感.关键词:课程思政;舞蹈鉴赏;文化自信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