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项目导向实训课程设计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项目导向实训课程设计研究论文

浅析项目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具体应用教育教学论文

现如今,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浅析项目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具体应用教育教学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关于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项目教学法的目的是在教学中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在《分析化学》课程中的应用

《分析化学》是中职学校化工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动手能力,以达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必须探索的、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本文以讲授“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标准溶液的配制”为例,通过一定的项目让学生完成实验设计,通过实际操作,从中学习和掌握溶液配制方法、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分析天平的使用及容量瓶的使用。

1、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项目任务。项目教学法整个教学模式是以项目为中心,围绕达成项目的完成来组织教学过程,因此精心准备和策划设计恰当的项目,是实施项目教学的关键,所以在确定项目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所选项目应紧扣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在设计项目时,要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力求使大纲中的知识点融合到各个项目中去,学生通过操作项目后,可以概括性地了解所学的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及胜任这些工作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2)项目的难易程度应适宜。确定项目时,既要考虑教师的自身能力,也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恰当的项目应是教师自己能把握的项目,也是学生乐意去做的项目。

(3)项目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分析化学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了突出教学的实践性,项目的选择应该就地取材,即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确定项目方向。例如,“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标准溶液的配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会计算所需基准物质的质量,分析天平的使用和容量瓶的使用;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为将来从事化工生产打下基础。结合教学任务,需要配制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要求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方法,并根据资料按照操作步骤自己设计氢氧化钠标准溶液配制的具体步骤,并精确计算所配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因此,确定项目为“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

2、项目教学准备期

(1)教师的准备:项目教学法是一项系统工程,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过程更复杂,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因此,在实施项目教学之前,教师应精心进行课前准备工作。首先应对项目任务进行分析和研究,查阅大量的资料,收集相关的知识及案例,了解溶液配制所需的仪器;接着制定好项目工作计划和项目的操作流程等指导性的资料;最后要向学生作简要的实施动员大会,向学生说明项目的意义与作用,激发学生完成项目的兴趣。

(2)学生的准备: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方式,为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必须认真对待,提前阅读相关教材,准备一定的相关知识,注意预习相关课程,获取相关企业资料,为进入实验室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3、项目实施阶段。

第一步就是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也就是项目开发小组。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各方面不同的特点,如年龄、性别、个性、学习成绩、学习方法和语言能力等,把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促使来自不同个性、不同特点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建立相互信任、了解和欣赏。组员人数要适中,一般每个小组确定3~5个成员,每个小组由其成员推选一名组长,组长的职责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本小组的开发计划以及负责本组各成员的工作任务分配、监督实施等各个方面的工作。

第二步是按计划完成项目。这一阶段以学生的自学和相互协作为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尝试,此时学生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并站在角色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去分析决策,体验工作的艰辛,激发个人潜能和创新能力。同学相互之间进行技术交流和经验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矫正错误,共同探索完成任务的不同方法。每个模块完成后,教师根据实验项目的要点对学生完成的模块项目进行阶段考核,并及时评价。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首先分组,每一班级分成四个小组,由组长安排具体工作。组长召集全组成员召开小组会议,分派任务。然后项目小组各成员进入项目角色,努力完成项目任务,这些任务包括根据项目要求设计操作流程;根据操作流程首先计算所需基准物质氢氧化钠的质量;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所需氢氧化钠的质量,这就要求学生查阅电子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接着溶解转移至容量瓶,学生还必须查阅容量瓶的使用规则。

4、项目成果的提交与评价。当整个项目实施结束后要进行总评,总评应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应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总评的方式。评价还应结合不同项目的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将项目评价和学生个人评价有机结合。如“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项目评价根据实践经验制定了项目评价表和学生个人评价表,在评价过程中,参照评价表,兼顾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对项目完成情况和学生个人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相结合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不应只评出分数和名次,更应指出问题所在,并给出具体改进及修改建议,让学生在下一个项目学习中表现得更出色。

总之,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教和学的模式,它集中关注某一课程的中心概念和原则,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以现实的学生生成的知识和培养起来的能力为提高成就的目标。因此,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要不断地根据最新的化学工艺发展情况对各项目的教学加以完善,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摘要 :文章通过对《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分析, 提出项目教学法是适合该课程的方法之一。在分析项目教学法的教学依据和特点的基础上, 通过对“市场营销调研”这一项目教学的过程进行设计, 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实际应用, 提出了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与评价方案。

关键词 : 项目教学法; 市场营销; 应用

《市场营销》课程是高校经济贸易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等的专业课或者专业基础课, 主要研究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分析市场营销环境, 研究市场购买行为, 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组织和控制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市场营销管理问题的实践能力, 使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实践的需要。《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是以实践教学为主线, 以学生为主体, 把学生的专业岗位技能和社会能力培养从理论教学中细分出来, 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建立“教、学、做、考”合一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实施和评价模式, 让学生在形象、仿真的环境中主动思维和探索, 并通过积极的评价和检查方法, 切实提高学生专业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实际应用能力。[ 1 ]

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应当积极推进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 项目教学法无疑是一种适合的方法, 因为这种教学法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一些现实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及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 。

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 以实际的项目为对象, 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 并作适当的示范, 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分组按照问题的要求搜集、选择信息资料, 通过小组的共同研究, 协作学习, 努力去解决问题, 得出结论或完成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 2 ]项目教学法的评价是通过评价项目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 其实质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的设计、履行和管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并架起学习新知识的支点, 然后运用知识迁移、协作、讨论来完成对知识的意义构建,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从而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达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目的。

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为主体的局面, 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学生划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 按照项目任务的要求, 通过小组的分工协作, 学生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 完成项目任务。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仅仅起一个指导和辅助的作用。项目教学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 使其独立学习, 独立思考, 团结协作, 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效地锻炼和提高了自身的社会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

在《市场营销》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 其中的项目设计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所设计的项目都应包括六项内容, 即项目课题、项目背景、学生应完成的任务要求(包括个人独立完成或小组共同完成的任务) 、培养能力(即通过本次设计要培养和考察学生哪些具体能力) 、项目评价标准、项目完成时间。现以《市场营销》课程的“市场营销调研”为例加以说明, 课题项目名称为“在校大学生对××商品的消费调查”。

市场营销调研针对企业特定的营销问题, 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系统、客观地收集、整理、分析、解释和沟通有关市场营销各方面的信息,为营销管理者制定、评估和改进营销决策提供依据。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不仅应当掌握如何设计调查计划、设计调查问卷、处理样本数据、统计分析, 还要能出色地与调查对象进行沟通, 就统计结果得出调查结论, 顺利完成市场营销调研的全过程。

市场营销调研的具体步骤包括六个阶段:

1、学生分组, 明确调查的问题, 确定调查目标;

2、确立任务, 制定调查计划(设计调查方案) ;

3、实施计划、搜集资料;

4、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5、撰写调查报告;

6、口头阐述, 评价项目。

市场营销调研的具体要求则包括以下几点:

1、组织分工:

(1) 将学生进行分组, 每组6- 8人, 每组推荐组长和考核代表各一名。[ 3 ]

(2)确定小组的工作思路: 集体确定调查的问题和调查计划→分工完成问卷的发放、回收和整理统计→共同完成调查报告→成果展示及问题答疑→由教师及各组推荐的考核代表组成考核小组进行考核。

(3) 提出项目的完成要求: 团队合作融洽、小组成员分工明确、仪表得体、态度诚恳、表达清楚流畅、谈吐自然、动作协调、应变能力强、资料搜集较全面充分、能运用多种资料搜集手段; 调查计划设计清晰合理, 并能在各阶段中合理体现市场营销调查的技巧和方法; 在规定的10- 15分钟内完成整个调查的过程介绍, 过程连贯, 并使考核小组感到满意。

(4) 各小组遇到疑难问题可以与老师及时联系。

2、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 1) 准确确定调查目标、调查对象、调查范围和调查方法。

(2) 有详细的小组分工计划。

3、调查问卷的撰写: 问卷设计合理。

4、成果展示及问题答疑:

(1)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在规定的10 - 15分钟内完成整个调查过程的阐述;

(2) 其他组就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 发言小组所有成员解答疑问, 该过程的时间为5分钟;

(3) 由教师与考核小组就各组活动的组织表现、内容完成情况、成果展示效果三方面进行评分。

5、完成调查报告的内容需要大量时间发放、回收问卷, 要求各小组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完成时间为两周, 课堂展示时间为两课时。

在市场营销调研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 形成“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参与计划制定、信息搜集、任务实施、成果展示及评价整个过程, 共同讨论和承担不同的角色, 在互相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4 ]这样, 学生对于市场营销调研活动的每一具体环节都有所了解。同时, 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也是获得经验的过程, 因而市场营销实践能力会得以提高。

三、《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

《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应从职业活动和工作要求分析入手, 以培养实践能力为评价目标, 结合教学实施的模块和项目, 制定相应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逐步构建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一) 评价内容专业化。

老师根据市场营销课程的素质培养要求, 将学生在市场营销调研过程中应掌握的学习目标和能力目标进行罗列; 同时根据学生在课堂学习、完成调研和汇报等活动过程中的表现, 对学生所应具备的能力进行评价。通过对专业理论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评价, 我们不仅可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中, 还可检验学生是否具备职业岗位所需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从而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评价提出要求。

(二) 评价形式多样化。

《市场营销》课程评价系统应强调实践教学评价为主, 在评价考核的过程中实现模块评价、项目评价、过程评价、量化评价以及多主体评价的实施。

模块评价和项目评价是将《市场营销》的评价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及多个工作项目, 制定各项考核手册 , 通过具体、可操作的量化评价指标对学生在市场营销调研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的评价主体多以教师为主, 影响了学生参与评价分析及开展自我反省的积极性。新的评价系统由教师与学生考核代表组成的考核小组共同进行评价考核, 提高了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老师可邀请企业对一些项目成果进行评价或点评,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拉近了学生与实际营销环境的距离。

综上所述, 在《市场营销》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选取调查项目来创设“情景”, 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学习, 通过完成调查项目来达到意义构建, 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能解决学生身边的一些现实问题, 从而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能力的提升。透过项目教学法的学习, 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教师应用项目教学法, 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构建, 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 1 ] 陈春梅, 夏长清, 杨建朝。 项目教学法在《市场调研》实践课程中的应用[ J ]. 市场研究, 2008, (5) : 31 - 33.

[ 2 ] 于兰婷, 刘东宝。 项目教学法在市场调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J ]. 经济师, 2008, (2) : 136 - 137.

[ 3 ] 姚盛辉, 张超, 朱俊松。 《市场调查与预测》的教学与实践研究[ J ]. 中国商界, 2008, (8) : 245.

[ 4 ] 贺平。 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J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22) : 43 - 44.

高职院校法学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研究论文

如今我国的社会不断地变化发展,法学专业的市场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对人才的需求也有所变化。为了能够与这种变化相适应,作为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地投入到探索、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工作当中去,直接地提升学生所拥有的职业素质以及综合职业能力。“项目化教学”就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方式,它可以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提升学生们的职业水平,完成高职院校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最终教学目的。

当前在各高职院校当中,针对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经济法》课程中应用的具体“假论文”背后有什么真问题(共3篇)浅论学习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浅谈和谐文化理论形成的历史脉络探析经济学信息范式理论的基本假设与辨析怎样写研究性论文撰写方法(共3篇)运用政治理论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关于区分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意义试析受教育权理论发展综述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进行的“项目化教学”的改革工作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高职院校当中的法学课程往往是按照职业岗位需要从事的实际业务涉及范围提出的要求来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需要将职业作为重心,同时强调针对性以及对职业技能进行培养。由于学历所限,高职院校中学习法学专业的学生往往不能在毕业的时候获得司法资格,自然也就无法直接从事法学相关的职业。所以作为高职院校,特别是拥有法学专业的高职院校,需要针对社会的需求进行明确定位,并且适当地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而项目化教学在很多高职院校当中都有推行使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

一、何为“项目化教学”

所谓“项目化教学”,指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借助协作的方式来共同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项目化工作,并且通过它达到教学效果的活动。

(一)实际能力以及理论知识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设置教学目标应该将理论知识放在首位上,还是将综合能力放在首位上?这个问题长期以来都是在教育行业广受争议的话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基本都是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教师将理论知识进行适当讲解来传授知识,这也是最主要的目标;而项目化教学的过程当中则是以综合能力为主,注重接受学习之后得到的效果以及整个学习过程是否充分地投入进去。将学生实践水平当做课后考核最主要的指标,能够体现出学生的素质水平。

(二)课堂学生以及授课老师

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课堂的主导角色是老师还是学生也是一个非常令人难以选择的问题。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老师仅负责单纯地讲授,学生负责听课,老师是课堂的绝对主导,学生也在老师的指引下学习。整个课堂的内容单纯是在介绍知识,同时有适当的课堂活动以及对话,理论知识与实践呈现出分离的状态。但是在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则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老师负责指导,课堂内容大多也是将职业活动作为主要的导向,强调突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将项目作为载体,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了融合。

(三)理论课堂以及实际社会

大多数毕业生在离开学校,踏上工作岗位之后都表示,尽管在校期间自己学习非常努力,而且也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成绩,谈及理论基础知识都能够侃侃而谈,但是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却不能将课堂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甚至面对自己要处理的工作感到手足无措。而这也正是如今的高校毕业生在社会上不受重视的原因。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和实际严重脱节。但是在项目化教学的过程当中,始终在强调提升学生所拥有的实际操作能力,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让学生们在学校当中学到的知识能够契合未来的工作,步入工作职位之后就可以很快适应。

二、对高职院校当中的法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的改革必要性

(一)教学的改革要求

考虑到高职院校对人才进行培养的主要目标,实施教学改革非常必要且迫切,把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工作的过程、学生所拥有的综合素质、个性发展相互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进行改革也是高职院校进行教改的必然要求,需要在包括备课以及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法学课程的课程要求——以经济法为例

在开设了法学课程的高职院校当中,大部分法学课程兼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例如,《经济法》属于一门基础性的法学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具备极强的实践性课程,它对日后想要去从事法学相关的职业的学生而言,能够显著地提升其职业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水平,起到一种支撑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当中,《经济法》属于理论课,它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去尝试着理解并掌握一部分比较重要的经济法内容,并将其变成实际的手法和用法的能力。

(三)关于职业教育方面的要求

与法学相关的工作职位往往都拥有极强的实际操作性,但是在当前的教学环境当中,法学课程还是将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课程体系上,而没有立足实际工作的岗位,导致人才的培养和现实情况严重脱离。高职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提升学生所拥有的职业水平,和社会的整体需求相互对应,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必然无法与这样的目标相互满足。学生学好经济学的课程还可以帮助其在日后的工作中保证自身合法权利。

三、在高职院校当中进行“项目教学”改革基本的过程

(一)典型流程

1、选择项目

在选择项目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必须要按照本身专业以及学科不同的性质来选择结构项目或者是模板项目。随后按照实际所拥有的教学需求来选择模拟项目或者是真实项目。与此同时按照学生的综合水平以及学习能力来选择教学项目是单一性的项目或者是综合性的项目;其次,明确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项目当中如何依照内在逻辑来进行,需要老师对各个教学项目和实际工作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之后将教学项目进行系统的排列和组合;最后,注意相关联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需要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就展开分析和研究,保证在教学项目的实际实施过程中汇总每一个环节涉及的知识点都能够得到确认,掌握好相关的知识以及和项目任务支架内的衔接,借助实际问题的分析以及设计来提升教学的效果。

2、规划项目

在项目得到了确定之后,老师需要着手开始准备进行项目教学前期工作。例如按照项目当中关于实时操作的要求以及规范来制定一套比较科学的时间规划表。按照项目教学的实际实施内容和方式来对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保证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地开展。同时要把整个的教学进程当做一个完整的整体,展开具体计划以及详细安排,在这样的基础之上适当地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规划和制定。

3、执行项目

在执行项目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地对项目的计划进行准确且具体的实施操作。换言之,就是保证在实践的基础之上适当地对所选的项目展开执行操作。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可以先组建起一个项目团队,团队可以只有一名成员,也可以由几名人员共同组成,还可以是接受法学课程授课的全部学生。执行项目的过程当中需要随时对实施的过程进行检查和监督,按照现实情况的变化随时修整或更改原来的计划。

4、项目完成

彻底地完成一个项目作品并不代表整个项目结束,它要求教学的对象能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因此老师需要适当地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借助展示成果的过程,教学的对象可以系统地回忆并整理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的所见所想,同时还可以及时地和其他的教学对象展开讨论。

(二)注意事项

1、确定项目

第一,法学课程当中,在进行教学项目选择的过程中必须要优先考虑一些相对比较基层的法律工作人员日常的工作情境。将他们日常工作的内容以及过程作为基础,把在实践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一些经济法律类的任务作为主要的项目来源。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充分地调动项目教学所起到的效果,锻炼教学对象的职业能力,以及对和职业能力相符的相关法律知识进行适当的完善。第二,进行项目选择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保证导向性,即知识目标以及技能目标两种,一个好的项目需要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承载教学的目标。第三,在进行教学项目的确定过程中还要适当地结合教学对象实际情况以及授课的客观条件,按照教学的班级人数、设施等酌情进行比较合适的项目选择,以协助教学对象能够在项目完成之后顺利地展示成果,起到比较好的激励作用。

2、教师地位

就项目化教学的组织实施情况而言,教师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设计以及组织指引。想要让教学项目得到顺利的实施,作为老师需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工作。首先按照教学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教学项目。其次将其分解成一些具体的任务目标。最后对其需要的材料进行记录;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们的能力以及知识基础、个人倾向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但是总的来说,项目教学在突出教学对象主导地位的同时必须避免教师沦为课堂可有可无的角色。

结语:

总的来说,在高职院校的法学课程授课当中,适当地使用项目化教学模式,能够直接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职业岗位意识,对学生们投入到学习当中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符合高职院校进行法学教育的宗旨,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们的综合职业水平。教学的过程当中适当地推行将工作作为主要导向的“项目化教学”,直接地提升我国的高职院校进行法学课程的授课水平,对改革思路进行适当的创新,培养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法律人才。

项目管理课程设计论文

请求出错,状态码:500上大学读什么专业好?这是很多学生都在考虑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但是,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来选择专业。如果你对科学感兴趣,可以选择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专业。如果你喜欢文学,可以选择文学、历史、哲学等文科专业。 青岛城市学院部分专业:序号专业名称所属类别1法语文学2智能建造工学3工程造价土木建筑4大数据与会计财经商贸5俄语文学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7商务英语文学8市场营销财经商贸9工程管理管理学10嵌入式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11软件工程工学1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学13建筑工程技术土木建筑14物流管理管理学15电气自动化技术装备制造16机器人工程工学17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与信息18电子商务财经商贸19环境设计艺术学20审计学管理学青岛城市学院商务英语介绍商务英语(三年制专科) 【主干课程】 基础英语、英语基础语法、进阶商务英语阅读、外贸英语函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翻译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国际商务所需基本理论知识和业务流程的,具备较强英语应用能力和商务操作能力的,能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从事国际市场营销、商务单证缮制、涉外客户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青岛城市学院建筑设计介绍建筑设计(三年制专科) 【主干课程】 建筑初步,建筑方案设计,建筑构造与设计,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效果图表现,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BIM应用技术,室内设计,建筑材料与设备,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法规与实务,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等 【培养目标和适用岗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建筑设计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较强的从事中小型民用建筑及室内设计、施工图设计、建筑效果图表现、BIM软件应用等实践能力,适应生产一线需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适用岗位:毕业生能在建筑设计、城乡建设、房地产开发、装饰公司、园林公司、建筑效果图公司等单位,从事建筑设计师、室内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效果图设计师、BIM(建筑信息技术模型)工程师等一线技术岗位,以及建筑企业的文职岗位工作。 青岛城市学院土木工程介绍土木工程(四年制本科) 【主干课程】 土木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土力学与基础工程、钢结构基本原理、工程地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工程项目经济与管理、结构实验等。 建工方向: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设计、砌体结构、高层建筑结构、钢结构设计、工程抗震、土木工程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等。 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道路勘测设计、桥渡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桥梁施工、公路工程概预算等。 【培养目标和适用岗位】 土木工程专业就业面广,职业发展空间大,可持续性发展好。专业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理论综合及执业导向的学习经验,能够给毕业生提供广泛的就业选择,确保毕业生在这个不断变化的领域中获得职业成功。 毕业生将拥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具备在房屋建筑、道路和桥梁建设领域从事专业性工作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道路与桥梁等的开发、设计、施工、管理、咨询和投资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也为学生在建筑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与减灾、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工程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生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青岛城市学院工程管理介绍工程管理(四年制本科) 【主干课程】 工程管理主要的学习课程包含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三个平台体系。其专业核心课程有工程经济学、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双语)、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识读与钢筋算量(双语)、建筑与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双语)、工程项目管理(双语)、工程招标与投标(双语)及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双语)。 主要实践环节为各类课程设计,如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识读与钢筋算量课程设计、建筑与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工程招标与投标课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工程造价软件应用课程设计及职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培养目标和适用岗位】 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各级政府从事行政、经济管理工作,或者进入建设投资单位、设计单位、建筑施工单位、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房地产企业等从事工程管理以及相关工作,也可以选择进入一些金融性公司从事相关的管理工作。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可以考取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等研究生专业。我院历届工程管理毕业生有考取同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长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知名学府进行深造学习。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施工类,这点现在还有很多提升空间,而且现场有实践条件,如你在广东湛江,我可介绍你到现场参观学习。

推荐你到项目管理讲师吴永达的博客里面看看有没有想要的东西也可以给他留言,看看可不可以帮到你……

『壹』 项目管理成本控制有哪些不错的方法呢

其实说到底就是要让项目在计划内如期完成,才能真正做到成本控制,无论是材料、物质方面,还是人工、预算方面,都可以完美的在掌控之中。虽然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人为控制有点难,不过有了项目e App之后,就能很高效的控制成本。

『贰』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措施是什么

成本控制是保证成本在预算估计范围内的工作。根据估算对实际成本进行检测,标记实际或潜在偏差,进行预测准备并给出保持成本与目标相符的措施。

主要包括:

(1)监督成本执行情况及对发现实际成本与计划的偏离;

(2)将一些合理改变包括在基准成本中;

(3)防止不正确、不合理、未经许可的改变包括在基准成本中;

(4)把合理改变通知项目涉及方。在成本控制时,还必须和其范围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等相结合。

(2)项目管理成本控制课程设计扩展阅读

成本控制(Cost Control )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

成本控制是指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故又称为绝对成本控制;成本降低还包括统筹安排成本、数量和收入的相互关系,以求收入的增长超过成本的增长,实现成本的相对节约,因此又称为相对成本控制。

『叁』 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是什么

这个每个企业的关键点不一样,个人认为一些企业从事的技术含量不高,原料品种多的家用电器制造业,开发新的技术或新材料对大多数企业来说都存在难度,此时采购原料的价格可能成为该企业成本的控制关键点;资金密集型的快速消费品,降低存货,加速资金周转可能成为该企业的成本控制关键点;原料消耗较固定但成品率波动性较大的行业,提高成品率、降低废次品成为成本控制的关键点;升级换代快的产品,产品设计可能成为成本控制关键点;材料成本低,营销费用高的烟、酒、化妆品等,营销费用可能成为成本控制的关键点,总之,由于企业产品性质的不同,企业技术实力的差异,使得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点各不相同,企业应找出适合自身特点的成本控制关键点,从关键点着手进行成本控制,才能把力用到实处,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肆』 项目管理的成本怎么控制

可以借助于易趋项目管理软件,让成本更可控、收益最大化,首先要制定项目的预算,包括资源预算、费用预算、采购预算、收益预算等,从支出上把控;其次要真实地记录项目的实际支出;最后让项目预算和实际支出在易趋上运行计算,统计其中的偏差,项目经理就可以及时决策,做好成本控制。

『伍』 项目成本控制与项目成本管理的区别

你好: 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是相辅相成的~ 愿你成功!

『陆』 项目成本管理的过程

成本管理环节: 成本管理是由成本规划、成本计算、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四项内容组成。 成本规划是根据企业的竞争战略和所处的经济环境制定的,也是对成本管理做出的规划,为具体的成本管理提供思路和总体要求。成本计算是成本管理系统的信息基础。成本控制是利用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采取经济、技术和组织等手段实现降低成本或成本改善目的的一系列活动。业绩评价是对成本控制效果的评估,目的在于改进原有的成本控制活动和激励约束员工和团体的成本行为。 成本管理过程: 要搞好成本管理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首先要认真开展成本预测工作,规划一定时期的成本水平和成本目标,对比分析实现成本目标的各项方案,进行最有效的成本决策。然后应根据成本决策的具体内容,编制成本计划,并以此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加强日常的成本审核监督,随时发现并克服生产过程中的损失浪费情况,在平时要认真组织成本核算工作,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和各项基本工作,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采用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同时安排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正确评价各部门的成本管理业绩,促进企业不断改善成本管理措施,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要定期积极地开展成本分析,找出成本升降变动的原因,挖掘降低生产耗费和节约成本开支的潜力。 进行成本管理应该实行指标分解,将各项成本指标层层落实,分口分段地进行管理和考核,使成本降低的任务能从组织上得以保证,并与企业和部门的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 成本是体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综合指标。因此,成本管理不能仅局限于生产耗费活动,应扩展到产品设计、工艺安排、设备利用、原材料采购、人力分配等产品生产、技术、销售、储备和经营等各个领域。参与成本管理的人员也不能仅仅是专职成本管理人员,应包括各部门的生产和经营管理人员,并要发动广大职工群众,调整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降低成本的潜力,提高企业整体成本管理水平。

『柒』 在施工项目管理中怎样进行成本控制

一、在一些施工企业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对成本控制重视度不够,认为成本控制没有必要,没有制定切实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成本控制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成本管理意识不强,缺乏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没有合同观念。

2.管理人员对成本认识不够能力不足。

3.材料管理不严,浪费现象严重材料费用约占整个工程造价的60%~70%左右,材料费用的盈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盈亏。有些项目部没有严格执行领料用料制度,失窃严重;有的材料、物资过量消耗,浪费严重,机械设备过度磨损;有的下料计算不准确,损耗率超标。

4.成本核算流于形式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将成本预算和成本核算结合起来,没有阶段成本分析,没有分部分项成本分析,没有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计划成本的比较,因此对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指导意义不大。加上奖励机制不健全,奖罚办法不落实,成本超支与大多数人的个人收入无直接挂钩,因此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情况并不十分关心。

5.财务人员财务监控不到位,各种票据审核不严格要求。

6.单位领导不重视管理。

二、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策略:

1.强化对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意识应当充分调动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项目管理人员真正认识到施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在抓进度、质量的同时,严抓施工成本核算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学习、交流、考核、激励竞争上岗,建立健康有序的施工成本管理程序。 2.提高成本控制人员自身的素质和培养工作责任感各施工项目人员应严格执行企业制定的施工成本控制与核算管理制度,使施工成本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应加强成本监督力度,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提高成本控制人员工作能力。同时,要组织培训学习,尽快提高员工的素质。 3.抓好成本预测和计划工作,强化事前控制和合同管理工程施工前应开展编制施工预算、成本计划工作,测算出工程总实际成本和分成本。在项目的各项成本测算出来后,与项目部签订承包合同,在承包合同中,对项目成本、成本降低率、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等翔实约定。通过合同的签订,确保项目部和公司总部责、权、利分明,双方按合同中的责任,自觉地履行各自的职责,以保证项目施工顺利完成。 4.加强材料管理加强材料管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如果忽视材料管理,项目成本管理就无从谈起,材料管理必须是全方位、全过程管理。首先,工程从中标后,编制施工预算作为材料需求量计划的依据,同时也是项目部对操作层限额领料的依据。施工预算报材料部门,由材料部门根据项目部编制的采购计划和企业的资金情况采购材料,强化材料计划的严格性。 5.要注意提高项目承包班子的整体成本管理素质以项目经理为代表的项目管理班子的成本管理素质很重要,如果这层人素质低,将直接反映整个项目的成本管理水平低下,因此,要想方设法提高项目承包班子人员的素质,特别是项目经理的整体素质,组织进行内部交流学习,向同行吸取先进经验,不断提高项目经理的管理水平。 6.适应新形势,科学改进项目成本核算制度随着我国进入WTO,我国建筑企业将走向世界,在国际市场上,建筑企业将承受各种风险,这就要求项目管理人员要具备较强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开拓、创新、判断、应变能力,加强目标管理,落实考核责任制,以工程合同为纽带,增强工程索赔意识,向科学管理要效益,使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同时建筑施工企业要积极研讨WTO的有关规则,建立健全适应市场发展的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制度和相应激励制度,调动项目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成本核算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 总之,进行项目成本管理,可以促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不断挖潜,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成本控制需要多个部门相互配合,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造成项目成本不必要的损失。成本核算过程与施工生产过程同步进行,在时间上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项目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才能真正做好项目成本控制。

『捌』 如何加强项目管理成本控制

二、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 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包括技术、社会、经济三个分系统,这三者是施工项目系统的三个不同的侧面,三者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技术系统。 技术系统是三个分系统的核心,因为施工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向业主 交付低成本高质量的工程产品。施工活动关键是技术性活动,只有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才能做到低投入高产出,并创造优质产品。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是技术系统的重要内容。 (2)社会系统。 施工项目是由人来操作的,故必然产生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即为社会系 统。项目管理,人是第一要素。工程施工项目的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除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具有较全面的施工技术知识、具有较高的组织领导工作能力,而这组织领导工作能力高低的体现关键就在于能否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这也是顺利实现项目目标的关键所在。 (3)经济系统。 经济系统是项目管理施工系统的关键分系统,是“目标分系统”之一。工程施工是一种生产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经济活动过程。工程施工势必投入“人、材、机”及资金,投入太多会造成浪费,投入不足又会影响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 经济系统是与技术系统、社会系统相伴随而发生的,是一个投入和产生的系统。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投入产生分析,搞好责任成本管理,对所有资源要素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组合,以保证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生,也就是说,工程 项目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就要进行项目成本控制,成本核算过程与施工生产过程同步进行,在时间上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项目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才能真正做好项目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控制,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半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一、项目成本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原则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施工崐项目经理部在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成本最低化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促进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以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二)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亦称“三全”管理。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等,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人人不管。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求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疏漏,又不能时紧时松,应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三)动态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 ,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即使发生了纠差,也已来不及纠正。 (四)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 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 即PDCA循环。 (五)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各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各班组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项目成本控制措施 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途径,应该是既开源又节流,或者说既增收又节支。只开源不节流,或 者只节流不开源,都不可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至少是不会有理想的降低成本效果。控制项目成本的措施归纳起来有三大方面: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 (一)组织措施。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组织项目部的成本管理工作 ,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工程技术部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和进度的负责部门,应在保证质量、按期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先进技术,以降低工程成本;经营部主管合同实施和合同管理工作,负责工程进度款的申报和催款工作,处理施工赔偿问题,经济部应注重加强合同预算管理,增创工程预算收入;财务部主管工程项目的财务工作,应随时分析项目的财务收支情况,合理调度资金;项目经理部的其它部门和班组都应精心组织,为增收节支尽责尽职。 (二)技术措施 1、制订先进的、&127;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施工方案包括四大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 2、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求各种降低消耗、&127;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 3、严把质量关,&127;杜绝返工现象,缩短验收时间,节省费用开支。 (三)经济措施 1、人工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改善劳动组织,减少窝工浪费;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加强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劳动纪律,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 2、材料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合理堆置现场材料,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和限额领料制度;制订并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合理使用材料,综合利用一切资源。 3、机械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正确选配和合理利用机械设备,搞好机械设备的保养修理,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从而加快施工进度、增加产量、降低机械使用费。 4、间接费及其它直接费控制。&127;主要是精减管理机构,合理确定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节约施工管理费等等。 项目成本控制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三者是融为一体、相互作用的。项目经理部是项目成本控制中心,要以投标报价为依据,制定项目成本控制目标,各部门和各班组通力合作,形成以市场投标报价为基础的施工方案经济优化、物资采购、经济优化、劳动力配备经济优化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 综上分析,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才能控制项目成本;也只有达到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才有意义。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体现了施工项目管理的本质特征,并代表着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的客观、公正的标尺。

『玖』 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的方法

1、加强事先控制的措施。

(1)要加强制度建设。项目开始前,应结合企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必须建立严格的成本管理制度,并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可行性。项目成本管理制度一旦建立,必须按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具体落实到每个人或部门任何领导或任何人首先要以身做责。

(2)对项目成本费用的进行预测与计划。项目开工前必须作科学的分析论证,预测出完整项目所需要的总成本额,以此作为进行计划成本控制与目标考核的依据。

(3)控制主要材料成本支出。在数量上,首先把住材料进场关,防止备料过程中材料数量亏吨现象。其次还要避免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材料数量的损失浪费现象和料场保管过程中的流失现象,如果控制好材料运行中这“三个环节”完全可以保证材料数量避免亏吨现象 2、加强事中控制的措施。

应做到:一是加强信息化管理,提高统计分析的管理水平。要积极创造条件、优化施工方案、改进施工工艺、严格落实质量责任、克服质量通病,用杜绝质量事故、不停工、不返工来有效节约成本。

(9)项目管理成本控制课程设计扩展阅读:

项目成本控制的过程:

1、资源计划过程--决定完成项目各项活动需要哪些资源以及每种资源的需要量。

2、成本估计过程--估计完成项目各活动所需每种资源成本的近似值。

3、成本预算过程--把估计总成本分配到各具体工作。

4、成本控制过程--控制项目预算的改变。

历史课程设计实例研究论文

历史教学在生源薄弱学校的发展如何也值得历史一线教师探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对于现代高中历史教学来说,多媒体设备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教师应该对多媒体设备进行充分的运用,将多媒体技术融入日常的教学当中。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高中历史教学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历史教学作用进行优化

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对于历史教学来说,语言的描述还是略显枯燥和不足,很难将学生引入真实历史的回忆当中。例如,在教学《甲午战争》时,教师可以寻找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进行播放,例如电影《甲午海战》和《甲午风云》,让学生通过观看影片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当时中国的落后、所受的屈辱、将士保家卫国不惜牺牲的壮烈情怀,以此来触动学生的心灵,加深学生的记忆,让学生融入其中,感受其中的耻辱,以此来激发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高尚情操。

二、优化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成为目前我国教育的核心目标。相对来说,历史考试的内容难度也是越来越大,因此这种发展趋势使得我国的教学模式不得不发生改变以适应教学的需求。现代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将造福于整个社会。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学生的学习量进行最大化,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历史的质量。

2.有效利用多媒体设备

对于现代高中历史教学来说,多媒体设备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教师应该对多媒体设备进行充分的运用,将多媒体技术融入日常的教学当中。在对课程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配合相关的影视资料和图片资料,以其图像效果和声音效果,给学生一种最为直观的感受,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历史的兴衰荣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已知的历史内容作为基础寻找相关的历史信息和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应用多媒体设备可以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真实感和存在感,对于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长久地发展。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的教学需求。信息技术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在当今社会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调节课堂气氛,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历史教学中的美育赵秀玲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2-20

2、师专历史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初探王玉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05-30

摘要:总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有利于扭转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困扰,也有利于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发展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在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今天,只有不断进行教育方式的创新,才能使教学更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1高中历史传统教学模式分析

“灌输式”教学模式

灌输式教学模式,简而言之,便是以老师为课堂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强调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一个被动接收的状态。学生的教学环节时刻处于老师的掌握之中。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应试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但历史全局观和辩证思维却难以得到有效发展。

“论证式”教学模式

“论证式”教学模式主要指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以教材结论为主,采取归纳和分析的方式来对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有着“照本宣科”的感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着极强的操作性,学生也可以更好地记忆和整理思路,但同时这一做法也局限了学生的思路。例如我们在讲晚清改革派与传统守旧派之间的矛盾冲突时,老师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向学生传授慈禧太后对改良派的迫害进而说明封建王朝的反动性,却很少涉及甚至是完全忽视当时国内外的政治环境和改良的渐进性,这便容易对学生的思维形成误导。并且即使有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也很难在实际考试中表达出来。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缺乏质疑精神。

“表演式”教学模式

“表演式”教学模式主要指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以在讲台“表演”的形式来完成教学计划。这种教学模式中老师会像演员来对自己的动作和语言进行编排,思维僵化而缺乏课堂创新。这一教学模式更多的被运用到公开课当中。“表演式”教学模式中基本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仅仅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承载体呈现。

2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

互动式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使师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呈现。师生之间加强课堂交流、互动,使问题在交流中得到探索。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问题的探索和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但是这同时也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仅要对原本的教学内容进行准备和设计,同时也要对学生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与老师互动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自己对历史的认知度,使自己的历史思维得到更好地发展。

情景教学模式

情景教学模式是通过一定的情景构建,将书本知识和历史知识通过语言、动作行为进行历史画面的构建,使历史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景。在历史学习中既有英雄人物,也有历史事件,这些问题都可以给我们以更深入的思考和感悟。在历史教学中老师可以从这些问题入手,通过情景模式的构建来使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感受到历史的脉搏,提高学生的历史感悟和文化归属感。

开放式教学模式

开放式教学模式是指在历史教学中老师通过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对历史形成自己的感悟和见解。高中是学生自我学习,思维和学习模式构建的关键时期。老师在教学中应当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规律和心理发展历程,形成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教学理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例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某一学生对西汉历史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有着深入的研究,我们便可以寻找资料辅助学生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可以让其为大家进行一个讲解,起到一个示范性的作用。

3总结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有利于扭转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困扰,也有利于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发展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在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今天,只有不断进行教育方式的创新,才能使教学更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谈谈历史图示教学的功能黄有为,楼建军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03-01

2、略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仇世林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2-27

历史专业论文在历史的补充和整理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历史资料是历史专业论文的血肉。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初二历史小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反思

一、教学设计脱离课标,目标庞杂

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 方法 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实践中,有些教师的教学设计确立的目标脱离课标,庞大、杂乱、抽象,这样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是很难达成的。例如,北师大版 八年级 上册《辛亥革命》一课,有个教师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孙中山及革命党人主要革命活动。(2)了解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3)评价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关于孙中山的历史资料,概括孙中山一生的革命活动和革命精神。(2)比较兴中会和同盟会, 说说 同盟会纲领与“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3)组织小组讨论,评价辛亥革命和孙中山。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学习一代伟人为振兴中华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辛亥革命志士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志。这节课设计的教学目标所包含的内容的容量非常大,不是一节课45分钟能够完成的,如“教学过程与方法”中:“阅读孙中山的历史资料,了解孙中山一生的革命活动和革命精神。”如果改成学生课前做准备,或者教师提供关于孙中山的典型 事迹 给学生阅读,这个环节才具备可操作性。教学设计要体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本质,坚持有效性原则。这节课要让学生收获什么?通过什么途径去实现?教学设计中目标要清晰,明确,切实可行,这是实现历史课堂教学高效的前提。

二、教学设计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我们知道,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发展。但是在班级授课制下,几十个孩子们集中在教师里上课,教师真正关注的是学生整体,学生的个体往往被忽视了。其实,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需要思考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教学,获得成长。一个课堂里坐着几十个学生,他们的知识基础、能力素养、个性特征等各个方面都是有差异的。作为历史学科,最明显的差异是,学生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知识储备差异。当前,很多历史教学设计看不出对学生差异性的关注,似乎所有学生都在一个水平线上,只不过是基于全体学生起点或高或低进行设计罢了。进入课堂,即使在公开课上,学生可能在老师的授意下做了课前的预习,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大相径庭:常见的是,有几个学生听课专注,兴致盎然,表现积极。一节课的大多数问题都靠他们的踊跃参与解决了,有的同学的发言甚至堪称精彩绝伦,激起师生热烈的掌声。然而,与他们“大显身手、独当一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当多的同学在课堂上只是“观众”。他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沉默着,偶尔配合性地齐声应和一下,或自始至终无声无息。如何调动所有同学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呢?老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如何了解学情差异?面对差异,在历史教学设计中又该如何处理?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对此,有些老师的做法值得推广。如,组织学生课前搜集、阅读与本课有关的历史信息,或者提供相关资料供给学生拓展阅读,让学生带着一定的知识储备来上课,带着一些经过思考的问题走进课堂,缩小学情的差异,能比较好的促进学生广泛参与课堂。此外,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坚持差异性原则。在教学设计中,问题的设计可以分出层次,让不同兴趣和能力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问题的解决,既要体现分层教学的理念,还要注意分层教学的可操作性。

三、教学设计重形式,轻内容

新课改以来,人们开始关注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进而关注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这个方向本身没错。但是,目前看来有点矫枉过正,喧宾夺主了———很多教学设计过于强调新颖灵动。在历史教学研讨活动中,若是一节课设计了一个别人未用过的形式,就会获得“好评”一片,似乎那就是课的“亮点”。在这样的评课标准的“激励”之下,许多教师趋之若鹜,许多教学设计盲目追求标新立异,甚至忽略了教学内容。我曾经听过一节大市级公开课,课题是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 上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 措施 》。授课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以后,作为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件上呈现了代表四个阶层的卡通人物:农民、手工业者、士兵和地主,每个人物旁边是他们表达自身感受的文字。此环节设计的意图是肯定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其中农民的感受是:“有了土地,就有了劳动积极性,日子过得好开心啊!”这里很明显犯了科学性的错误:教师不但将商鞅变法的内容凭空迁移到了这里,还忽略了秦王朝统治时期苛捐杂税繁重的史实,试想:秦王朝时期的农民若是生活得如此幸福,还会有秦末农民战争吗?秦亡的重要原因就是秦的暴政,然而授课教师为了让形式新颖,看起来完整,让课堂更有趣味,就随意篡改历史,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教学态度。这种现象不是个案,必须要引起重视。作为历史教师,必须要有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必须要本着对学生、对学科负责的态度设计教学。教学设计要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坚持科学性原则。我们也许无法保障完全呈现历史的真相,但是我们至少要努力接近真相。因此教学设计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千万不要用内容去迎合形式!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形式,都要建立在知识正确的基础上,或者尊重历史真相的基础上。传递给学生研究历史的严谨科学态度也是我们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教学预设与生成脱节

在初中历史教研活动或教师赛课评比中,听了很多老师的课,发现不少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是脱节的。有的教学设计中的重点与课堂教学凸显出来的重点不一致,有的课堂教学没有按照教学设计的思路去开展。课后研讨时,授课教师说:课前设计得很好,但在上课时学生“不配合”,自己没有办法按照预先的教学设计完成教学。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无法全部精准预见,也就产生出许多的生成性问题。生成可分为两种,一类是我们预设下的现象,另一类是我们不曾预设到的现象。因此,笔者认为解决预设与生成脱节的问题需要关注这样几个问题:首先,在做教学设计时,要结合课标、教材,特别是学情,合理设计一节课,使这节课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目标的达成。如:课堂导入的设计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教学问题的设计难度是否适中?在有难度的问题呈现前,是否为学生深层思考做了铺垫?等等。其次,教学设计要有预设的弹性。“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它强调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固定不变、按部就班、机械僵化的教学模式,主张课堂教学必须构建生成性的探究性活动过程。因此,教学设计中就要给课堂教学机动的空间,坚持目标性与弹性相结合原则。第三,在课堂教学中要遵从教学设计,不能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地上课,课堂脱离教学设计,目标很难达成。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形同虚设,被学生拖着走。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运用自己学识与技能,以及教学机智,理性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让整个课堂“形散神不散”,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五、结语

总之,历史教学设计要依据历史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学习历史的需求,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价值、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条件。教师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打造 高效课堂 ,促进全体学生学习和终身成长。

范文二:初中历史教学历史影视资料研究

一、影视作品的内涵

历史题材的影视资料通常是以纪录片的形式存在,对历史事件或者人物从一定程度上采用复原的方式进行拍摄,能够将历史演化中一些重要的革命性事件进行具象化的展现。不过这种影视资料并不一定遵循教科书上的阐述,有时会结合各种历史资料甚至各种稗官野史等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虚构。但是这些历史影视资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依然具有积极的作用。对此,历史教师在选用历史影视资料时,需要进行认真筛选,和课文知识进行巧妙结合,从而让这些历史影视资料在历史教学中凸显重要的价值。

二、初中历史教学应用影视资源教学的必要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引入历史影视资料,对于促进学生兴趣的提升、积极性的增长具有积极作用,而且这种直观的视觉感官刺激也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历史,非常适合历史教学应用。

1.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通常是通过板书或者口述方式来教学,知识会相对枯燥,从而影响到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历史影视资料不断丰富,这些资料将声音、图像和历史知识进行了有效综合,能够在教学中冲击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激发初中学生的兴趣,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

2.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虽然历史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将初中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学生在理解上却存在着很大困难。因为历史知识中还有部分抽象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往往更加困难,从而阻碍学生的学习。

3.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

在新的课程标准体系下,初中历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以及认知能力同样极为重要,如果将历史影视资料引入其中,就能够让这些情感的培养更加具象化。比如初一历史课程大多讲述的是我国古代史,这时候可以向学生展示四羊方尊以及古代的四大发明等视频资料,从而增强学生对祖先智慧的尊敬,激励后辈不断超越前贤。

三、引入历史影视资料教学需要规避的问题

1.影视资源利用原则

(1)严谨性

历史教材的内容对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进行筛选,大多都是盖棺论定的。但是影视资料为了增强作品的吸引力,往往在介绍正史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借鉴很多稗官野史的内容,甚至为了引发争论还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如果将这些资料全盘照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就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惑。所以需要对这些历史影视资料进行适当的剪裁和说明,引导学生正确地掌握知识。

(2)时间性

历史影视资料种类很多,而且同一个历史题材在不同时期都有相应的影视片段,对此教师需要对不同时期的历史影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让学生能够了解真实的内容,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历史影视资料的利用效果。

2.讲解和直观展示要充分结合

历史影视资料的直观性较强,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能够让学生从头至尾关注下去,可是这种直观性不能够让学生自己观看,教师要结合历史影视资料的内容对课程进行讲解,等讲解到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时,才播放一些历史影视资料的片段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而不是将历史影视资料通过多媒体教室向学生从头至尾地播放。另外,教师在讲解中穿插历史影视资料之后,还需要对学生进行 总结 。尤其影视资料中可能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简介,教师也要旁征博引,引用不同时期历史专家的观点进行综合论述。

3.防范历史影视资料滥用问题

历史影视资料只能够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方法,不能够将其作为教学的核心过程。所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必须要结合当前的教学内容对历史影视资料进行筛选,只有到讲解内容的环节时才播放相关的历史影视资料进行例证,这样才能够发挥出历史影视资料的教学价值。否则,一味地滥用历史影视资料,不仅不会给学生带来更加深刻的认识,反而使之变得肤浅,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就更无从谈起。

范文三:初中历史教学资源运用浅析

一、初中历史教学要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

网络是当今社会最为迅捷高速的信息搜集手段。借助于电脑网络,教师可以下载各个方面的教学信息,无论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还是相关的历史背景,网络让历史教学插上了翅膀,为历史课堂提供了生动丰富的信息源。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发挥网络的作用,借助于网络集聚更多的教学资源。例如在《贞观之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贞观之治”前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数据对比,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贞观之治”带来的巨大变化。再比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既可以通过网络搜集这一时代的世界形势、中国国内形势,也可以搜集影视资料中的一些片段场景,特别是“火烧圆明园”这样留在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场景,通过网络资料的搜集为历史课堂教学增加丰富的信息容量。这样的信息既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图像影音资料,在教学中将网络作用发挥出来,可以有效辅助历史教学工作开展。

二、初中历史教学要发挥生活资源的作用

历史是生活的积淀,若干个生活的节点构成了历史的发展长轴。许多历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或是在他们的生活中能够找到相关的影子。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避免空洞说教,要竭力寻找生活中的着力点,将生活资源的作用发挥出来。例如在《““””的十年》的教学中,学生没有经历这一时代,对“”产生的背景、造成的危害缺乏直观了解,但是学生的爷爷奶奶这一辈人却是十年“”的经历者,甚至是受害者,从他们的生活经历中可以提取出许多“”十年的点滴碎片,让学生提高对这一场浩劫的直观感知印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向自己爷爷奶奶、外婆外公了解他们所经历的“”,从“”期间的生活条件、社会形势,乃至国家发展等各个方面寻找这一场浩劫留下的印记,也能亲身收获许多有关“”的鲜活讯息。结合接下来的教材分析,师生对这一场十年浩劫的了解将会更加全面,分析更加透彻,较好地实现了学习目标。生活资源的利用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再比如《改革开放》这一课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教学相关的资源,重点引导学生从自己家庭着手,回顾五年前、十年前与现在的条件发生的变化,从家庭居住条件、家用电器、交通工具、通讯工具,以及日常的饮食结构等诸多方面了解生活所发生的变化,从这样的显著变化中直观感受到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家庭生活条件在快速提高,对改革开放的成果具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从家庭生活这一微观角度前后对比变化,侧面验证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样的生活资源有力提升了教学成效。对学生而言,生活资源具有加深理解作用,起到了促进巩固与提升教学成效的目的。

三、初中历史教学要发挥情感资源的作用

对学生强化思想 教育 、情感渗透,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一项重要的职能。广大教师要善于从历史教材中发掘情感资源,与学生思想成长结合起来,与弘扬主旋律、倡导正能量结合起来,更好地体现历史学科情感性教育目标的实现。比如在《难忘九•一八》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极具震撼力的视频画面及数据资料,让学生直观了解侵华战争对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对日本帝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具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学生在这样的演示之后无不群情激昂,教师还可以从这一课联系到当前中日两国东海纷争、钓鱼岛纷争等时事政治内容上,进一步激发学生为维护祖国领土主权完整而甘愿奉献自身力量的爱国激情,引导学生明白中华民族的强大是广大中华儿女矢志不渝、卓越奉献的结果,将来建设祖国、壮大民族的责任当之无愧落在青少年的身上,让爱国主义成为他们心中涤荡的主旋律,让强烈的责任感成为推动学生认真学习的强大动力。再比如《钢铁长城》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寻找展示现代人民解放军战斗力显著提升的精彩场景,如新式武器装备、解放军战士生龙活虎训练等影音资料,增强学生为祖国强大、军队强大的自豪感。

四、初中历史教学要发挥活动资源的作用

历史教学既要重视课堂也要重视课外,既要强化师生互动探究,也要发挥活动促进功能。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开展了一系列课外活动,将这一资源的功能体现出来。例如在《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在课后自主搜集资料,研究海峡两岸近十年来在经济 文化 交流方面的巨大成果,并对本地区台资企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以鲜活的案例、详实的数据、实实在在的内容,验证海峡两岸人民一衣带水的同胞之情,验证了海峡两岸经济文化政治交流的不断深入、祖国统一大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有效增强了学生实际感知成效,巩固了教学成果。

五、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需要丰富的资源作为基础与支撑,广大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深入发掘、广辟途径,为历史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强劲支撑。

小学综合实践课课程设计研究论文

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社会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实施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多 元化、 动态化, 极富现代教育的时代特征。 因此, 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 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亲近生活, 亲近实践。本文从“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注重生活时 、 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实施学生生活中 、 的教学”等方面进行阐述,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自主选择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开展探究和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 感悟,获得经验,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 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 活密切联系起来。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和社会” ,目的就是让学生 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 来” ,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教育灌输。 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 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 生活并学以致用; 推进学生对自我、 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 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 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 才会使小学综合实践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 程。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呢? 首先,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 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 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 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 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 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 缩小与学生的距离, 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 使它们得以沟通。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春天》时,可以让学 生们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春的变化,春的气息,这毫无疑问比课文中的描述要更有说服力。 其次,要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 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 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 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 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 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 获得发展。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时,教师 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 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 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 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 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了通信及交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最后,要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实施学生生活中的教学。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知识包罗万象,它可使幼童成长为学生,可把学生 熏陶为学者,可让学者历练为智人,可将智人钝化为哲父!生活课堂,使每一位 在其怀里成长的孩子都享有积极的受教育的机会。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伟 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大力倡导生活教学。 他说: “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这样,教育的材料、 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 多起来。 ”他还指出,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 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 真正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 , 。由此他认为生活的过程就是 教育的过程,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从中可以看出他极其重视学生在生活 中的亲身经历、实践和创造,注重教育向生活的回归。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小 学综合实践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 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 有效达成。 由此可见,小学综合实践课只有系统性知识教学是不够的,学校现实生活中 的各种生活事件随时发生,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的切入点、结合点, 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 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 有目的地渗透, 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教育, 从而促进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统一, 生活与发展的统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还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 融洽了师生关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践活动课中,师生的角色不同 于传统课堂上单一性,在共同探讨问题、共同操作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与教 师的相互合作精神,师生交流机会增多了,彼此间相互了解、相互沟通,从而保 证了实践活动继续开展及相关自然科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也提高了教学质量。每参与一次实践活动,学生就要通 过上网、 阅读科普书籍、 报刊, 或向专业人员咨询等多种途径, 以获取相关知识, 并且亲身实践。使学生形成了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方式。在这 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动手操作、观察实验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驾驭知识 的综合能力。 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含着对旧知识应用巩固、延伸和对新知识渴求探索, 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所以,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与社会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 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是力求教 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 基础上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这 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唯此,才能使小学综合 实践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

提高小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持久性的策略[摘要]: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贴近生活确定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评价,保持长久的兴趣和旺盛的热情,自己去实践、去探究、成就精彩![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兴趣 生成 形式 评价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已全面实施,与语文、数学学科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和趣味性,所以,一经开展,就获得了学生的喜欢,极大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着他们对整个活动不会保持长久的兴趣和旺盛的热情。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推动学生关注课程、积极动脑、发挥想象和创造的重要的内在动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安排活动的每个环节,做到有张有弛,有涨有落,使学生爱学、想学、乐学。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能持续地保持一个个高涨的兴奋点。在几年的指导实践中,形成了以下三大策略:策略一、主题,基于生成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 关注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 重视学生个性潜能的开发、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主题要具有现实性及可操作性,只有符合学生认识实际,切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才能可持续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从而保证活动开展的质量。但小学生的研究课题不同于科学家的研究,从哪里生成课题?面对众多的题目,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确定呢?1.多问几个为什么,从日常生活中生成。生活中的有些常见现象,甚至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看似简单,但如果处处注意观察,就会发现有那么多的问题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例1.《你的坐姿科学吗?》我校五⑵班学生发现上学期本班近视人数有18人,这学期初上升至22人,其中即将近视的(即视力在—)有3人,而且身边的“小驼背”也越来越多,有报道证明颈柱病已出现低龄化趋势,坐姿不正确是产生这些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同学高远的阿姨因坐姿不正确而导致腰椎骨突出。因此,学生产生了要了解正确的读写姿势的欲望。老师因势利导,开展了四个活动:查找、访问、听讲座,了解坐姿知识;观察拍照、问卷调查,了解坐姿情况;认识不正确的坐姿的危害,并纠正不良坐姿;写倡议书,倡议人们告别不正确坐姿。通过本次的综合实践活动,给同学们上了一堂非常有意义的坐姿课,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之后,上课坐得不端正的现象大大减少了,并且能够及时地提醒身边的每一个人,还会向他们介绍有关坐姿的知识呢!现在,班里的每一个同学都仿佛成了坐姿方面的专家。从以上的例子可见,引导学生确立活动主题时不妨从身边的一点一滴抓起,滴水映日,通过深层的挖掘,得出形象生动的结论,掌握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促进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教育的完善。此活动还获得了浙江省二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2.延伸学科知识,从学科知识中生成。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学生在日常学科教学产生了很多疑问或感兴趣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同于学科课程,但也不是与其他学科完全割裂开来,可以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如果老师对学生适当引导,延伸学科知识,能从学科知识中生成课题。例2.《铁棒磁性与摩擦次数的关系》。小学科学课《做一个小磁铁》中,有一个“自己做个小磁铁”的实验:握住磁铁的一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重复作20~30次可以把钢针变成磁铁。在一次综合实践课上,陈诗慧同学问:磁化钢针一定要象书本上所说需20~30次单向摩擦吗?能减少次数吗?这是多么值得敬佩的探究精神呀!我肯定了学生向书本质疑的精神,鼓励她用实验来证明,她借来的电子天平,用磁铁把钢针磁化,然后把吸取的铁粉进行称量,结果发现用磁铁把钢针单向摩擦5~6次,磁性达到最大值,磁化钢针没必要象书本上所说需20~30次单向摩擦。她还把不同长度的钢针、铁钉进行磁化,发现用磁铁单向摩擦5~6次,磁性就达到了最高值。通过反复实验,孩子从这里得到的启示,不仅仅是活动本身,而是明白什么是严谨的科学态度。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课堂探究教学大多为部分的探究,许多问题可能在学生很想深入探究的时候就不得不终止,此时提出的问题却是学生最感兴趣,是对学生最有吸引力的课题,这种吸引力可以驱使学生课外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学生将所学的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与提升。同时,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得到拓展和加深。3.关注生活现实,从生存环境中生成。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我们应该充分注重环境的功能,挖掘身边的资源。如家乡经济发展了,可家乡的河流却污染严重,是让许多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例3.宋斯亮同学在观察比较瑞安河水颜色的情况时,发现河水颜色不同,河水里的水蚤数量不同。喜欢动脑思考的他猜想是因为脏水的微生物越多,水蚤吃的东西就越多,繁殖得就越快。于是宋斯亮就用旧矿泉水瓶捉来水蚤开始研究。为了能看清楚水蚤的样子,他请妈妈帮忙买来了显微镜;为了能找到不同的水质,他跑到市环保局要来市区水质检测表,从不同的河边弄到不同水质的水,用大大小小的碗,把收集来的水蚤养在这些水里。接下来,他每天仔细观察,撰写观察记录,春夏秋冬,通过将近一年的观察纪录,最后他发现水蚤在不同的水质里心率、存活率、繁殖率不同,以及水蚤在洁净水无法进行单性生殖等特点。通过实验,他还发现可以利用水蚤在不同水质中的反应知道水质受污染的程度,还可以通过观察水蚤生理现象的变化来检测水质是否受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物质的污染。实验中,宋斯亮碰到不少难题。比如水蚤的心跳很快,很难数清心跳次数。于是,他想了个办法,就是先取下显微镜的目镜,把水蚤心跳用摄像头拍摄下来,然后用慢镜头放出来,再数出一分钟跳几次,终于算出水蚤平均心跳在不同水质里少的在257次,多的达290次。可以想像如此精确的数据需要花费多少心思。正是这种兴趣让他走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他的《水蚤生活和水质关系的探索发现》获得二十三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项目一等奖。实践证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开展的效果就越好。孩子们的问题意识还是有的,但由于年龄小,有时他们的问题或许是幼稚的、可笑的,限于条件或许还难以成为课题,但每一位教师都要善于捕捉、乐于引导,把可行性问题引申为可研究课题,只要课题有一点价值,学生有探究的兴趣,课题本身有研究的可能,我们就应该主动地与学生一起去探索。4.源于动手实践,从学校特色中生成许多学校都举办一年一度的科技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锻造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形成了自己的科技活动特色。学校特色优势项目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综合实践活动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对富有本校特色的、从自己身边来的课题, 研究起来更感兴趣,也更容易取得成功。如我们结合学校科技特色,进行了《我与知识产权同行》、《科学车模火起来, 探究车轮转起来》等实践活动,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例4.《我与知识产权同行》。为响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推动中小学创新教育和普及知识产权教育,搭建一个创新型人才培育、交流、展示的平台,我校开展了为期达3个多月的 “知识产权与我同行”科技综合实践活动,分阶段有重点地了开展了:“我知道、我倡议、我设计、我制作、我申报”等一系列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对我校小学教师和学生集中进行一次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及宣传,使大家能了解和掌握我国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做知识产权的明白人,成为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者和保护者,通过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活动,推进创新能力培养。例5.《科学车模火起来, 探究车轮转起来》。车模活动是很受部分小学生欢迎的科技活动,我校开展这项活动有15年了,我们过去单纯地依靠现成车模比赛材料,单纯地向学生灌输车模知识,让他们来开展活动,由于受到年龄、知识结构、物质条件及活动场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直不能普及到全校的学生。我们老师通过反思认识到,车模活动主旨并不仅仅停留在依靠现成车模比赛材料一般的“操作”层面上,确定了普及全校车模活动的指导思想:1、小车制作的所有材料都应该是学生们熟悉的、低成本的、是学生身边随手可得的,以及可以利用的废旧材料。2、利用学生现有知识作为研究基础,激发探究的兴趣,学生在活动的实践中,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欢乐。因此,我校响亮地提出“尝试车模设计,参与车模实践,探究车模科学”为主题的车模科普实践活动。为全校学生设计一系列车模活动:一、二年级学生自带家里已有的遥控车进进竞速比赛,三至六年级学生自选车体材料,设计制作车模,并进行竞速比赛。自制车模科技实践活动是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扎实地开展,全校有90%的学生参加了班级选拔赛,由于本次活动是做中玩,玩中学,学生参与面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以提高。科学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活动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抓住社会的热点问题,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作为研究基础,在活动设计时要为学生留出创新空间,探究空间,实践空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作为活动的主体,他们的科学素养才能得到有效提高。策略二、形式,基于活泼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想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除了教师必须善于抓住时机、选好主题、当好参谋、正确引导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活动的主题设计出多种多样新颖别致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增长知识,锻炼各种能力。为此,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例6.如五年级开展的《让校园更美——认识校园里的动植物》实践活动,学生分别调查了校园内的动物和植物种类,开展了蚯蚓、蚂蚁和蜗牛等的研究。以叶片为标木,历时一年多,五十多名同学一共采集装帧了叶片一千多张。并配以生长过程、作用等文字说明。为了写文字说明,学生更是查资料、走访能人、上网搜索,甚至调动了近一半的家长参与,完成文字资料近十万字。还制作了植物名标牌,进行浇水、拔草、松土等劳动实践。此项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浙江省二等奖的好成绩。同学们在活动中对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说:“要是我们也能亲手种植花草,那该有多好啊!”种植花草,这对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城市孩子来说是多么新奇的活动,也是多么巨大的挑战啊!同学们跃跃欲试,于是《在劳动中成长——种植花草综合实践活动 》成了本班学生第二学期的实践活动,也在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应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运用体现其个性特征的自己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获得自己的独创性理解。要让学生真正发挥主人翁精神,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个性和才华,“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醉心于此,乐此不疲。体验成功,感受幸福,创造快乐。策略三、评价,基于发展积极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能否引起学生持续兴趣,激发学生研究动力的生命所在。适当的评价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从而激发兴趣与动力,维持学生学习的热情;认识到实践过程的问题所在,才能够认真检讨,调整研究方案、研究手段等等,从而顺利完成研究任务。在获得成功与发现缺陷、纠正缺陷过程中提高能力,快乐体验,获取知识。1.积极鼓励,还学生一份自信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教师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肯定、鼓励。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树立“我能行”、“我最棒”的意识。美国电影《师生情》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历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动力,教师不要过多的指责他们,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才能使他们自觉、自信地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2.成果展示,促进人人参与展示交流是对学生在整个活动各种表现和实验结果综合体现,也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主题活动的深入拓展。一些研究课题经过研究后,会得出令人惊奇的成果,让学生们通过校内电视台和广播把这些成果传扬出去,也可以办一个“成果展览室”,适时让学生们来参观,成果的研究人进行讲说,这样不仅促使研究的学生研究兴趣更浓,而且使更多学生有了研究的欲望。3.设计评价工具,引导学生反思综合实践作为一门课程,如何进行学期总结性评价呢?评价结果以什么方式进入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呢?为此,教师可设计些评价工具,并通过它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如有位教师设计让学生通过填写“说说心里话”一表,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依次自我反思,并在交流中相互促进,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同时在小组内进行自我评价和其他成员的评价。“说说心里话”评价表评价项目 学生的话对这次的研究活动是否感兴趣,请说出理由想对你的指导老师说什么呢认为自己做的结果如何在做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通过这次活动,最大收获是什么小组合作是否愉快这样的活动,愿意继续参加吗?请谈谈你的想法小组评价表评价内容 小组描述性评价参与计划的制定开展活动的积极性宣传活动达到效果小组协作精神组员文明礼貌勇于探索精神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评价时注意对学生的各种活动方式给予充分的肯定,多鼓励,赞扬学生,多以描述性评价为主,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这些记录评定和协商研讨评定可使学生深入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 增加自信,学会扬长避短,敢于创新,激发他们对综合实践的兴趣。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领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给了孩子自主空间,也给了教师一定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拓宽思路,转变观念,激发学生主动生成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获得一种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学生将伴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活动中去,保持长久的兴趣和旺盛的热情,自己去实践、去探究、成就精彩!参考文献:1、郭元祥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2、周又红、 李岗编著《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竞赛指导》,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

研究设计课程论文

教育学类的论文,因为教育学学科本身就具有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特点,这就要求教育学的相关研究必须建立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切实的研究成果。如果不结合教学实践或者其他实践活动,而凭空去写作论文,那势必很难产生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的研究结论,这样的论文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如果仅仅是应付本科毕业论文或者课程论文,倒是可能会比较容易糊弄过去,但是这样的话,就失去了学术研究的精神和价值,不值得提倡。

论文的基本研究内容一般包括论文名称。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其中,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方法。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

安全隐患:

明确研究变量:科学研究必须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界定研究变量,确定主要变量与研究目的直接有关联的变量,研究者操纵或测量从中获得研究结果的变量,通常在研究的题目中显示。

定义研究变量:给变量下定义,要尽可能清晰准确,不得含糊其词,给变量下定义的方法是先下抽象性定义,然后下操作性定义。

研究设计的写法:首先要确定你的研究题目、研究范围、研究目的等,而研究设计即依据你的研究目的,研究问题与相关文献进行探讨,找出具有针对性,并且可以正确解答研究问题的可行研究设计,进而阐述选题存在的意义,达到最初的研究期望值,最后也要注意整体布局的完整性。论文的研究设计通常考察作者的基础知识,还有逻辑思维能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