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书馆学教育要以增强学生职业竞争力为导向, 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1)2、国外图书馆藏书发展政策面临的问题与走向. 图书与情报,2007(3)3、关注现实问题:图书馆学研究永恒的方向.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5)4、以需求为导向的数字信息资源开发.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6)5、调查引发的思考——图书馆学教育七问. 图书馆建设,2007(6)6、关于图书馆学专业核心课程的调查与思考. 图书馆论坛,2007(6)7、图书馆学教育对图书馆员职业竞争力影响的调查分析. 《变革发展前瞻——第二届中美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8、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图书情报知识,2008(1)9、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图书馆员职业竞争力——来自图书馆馆长的调查与分析. 图书情报知识,2008(1)10、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图书馆员职业竞争力——来自图书馆员的调查与分析. 图书情报知识,2008(1)11、数字信息资源的服务形态与经营模式.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2)12、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职业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3)13、开放式馆藏资源整合层次的分析和体系设计.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6)14、国内外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比较与思考. 图书与情报,2008(6)15、论我国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政策体系. 情报资料工作,2008(6)16、《全国总书目》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图书馆,2008(6)17、基于非盈利机制的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研究. 图书馆论坛,2008(6)18、我国信息资源建设政策体系的构建. 图书情报工作,2008(12)19、Service in China: A National Survey of Recent Graduates.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Fall 2008/ 420、构建国家级人文社科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北京宣言》的理念与CASHL的实践.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1)21、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政策保障机制. 情报科学,2009(3)22、论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整合. 图书情报工作,2009(5)23、新中国文献资源建设六十年. 图书馆杂志,2009(7)24、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政策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4)25、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原则. 图书情报工作,2009(19)26、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图书情报工作,2009 (19)27、商业性数字资源建设政策需求分析. 情报科学, 2009(10)28、我国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目标和重点. 图书情报知识, 2009(6)29、Survey and Analysis of Library Science Education and Occupational Demand in China. 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 200930、构建数字环境下的图书馆管理文化. 图书与情报, 2009(6)31、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 图书馆论坛, 2009(6)32、图书馆组织管理科层制分析. 图书馆建设, 2009(6)33、The Research of Open Access Resource Development Policy in China.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w Trends in Information and Service Science (NISS2009) Ei检索34、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实施研究.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3)35、用户导向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探讨.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0(3)36、我国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法律需求的调查分析与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37、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图书馆管理. 图书与情报,2010(4)38、近五年来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图书馆学研究进展》,武汉大学出版社,、近五年来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与实践进展. 《图书馆学研究进展》,武汉大学出版社,、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 《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进展》,武汉大学出版社,、基于不同模型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管理策略.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6)42、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的机制创新. 情报科学,2010(11)43、国内外学术机构知识库的调查与分析. 图书馆论坛,2010(6)44、新世纪十年信息资源建设回顾与展望.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1),人大复印报刊资料(G9),2011(6)45、台湾地区大学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研究.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2)46、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47、职业需求的变化与图书馆学教育的变革. 图书馆,2011(3)48、铁肩担道义——《湖南省县(市、区)公共图书馆服务公约》解读. 图书馆. 2011(5)49、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文献资源建设研究.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6)50、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价值. 图书馆论坛,2011(6)
随着藏书协调的发展,文献资源建设的内容也不断丰富。原先仅称“图书采访”,到60年代以后已扩展为“藏书发展”或“藏书建设”,内容包括藏书规划、藏书补充、藏书评价和藏书剔除等几部分。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图书馆界又提出了馆藏体系与馆藏结构的理论,对文献收藏的完备、系统问题作了较为科学的解释并提出了比较可行的办法。60年代由英国人提出的馆藏稳定状态理论(零增长理论),虽然引起不少争议,但它提出的文献数量控制问题已获得广泛理解和关注。20世纪逐步发展起来的文献计量学,特别是其中的文献增长规律、文献分散规律、文献老化规律等,被应用于文献的收集和评价,促进了文献资源建设的科学化。文献合作采集和收藏活动及资源共享的实践,使注重整体协调的文献资源建设成为文献情报事业发展的趋势,也成为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浅议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路径论文
【摘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在认识、整体规划以及制作标准上存在一定问题。探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优化路径,有针对性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提出若干解决思路。
【关键词】 网络教育;整体规划;资源共享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通信网络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教育也必然向网络化发展。网络教育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内容丰富,较强的交互性和真实性大大促进了人类的有效学习。网络教育作为大众化教育手段,在继续教育、在职学历教育、辅助教学乃至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作用。但是,当前网络教育在资源建设方面仍然存在部分问题,必须给予重视与解决。
1 当前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当前网络教育已得到巨大的发展,但是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上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值得我们分析研究。具体存在的问题如下:
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目前人们存在一种误区,将课件等同于网络教育,认为将课件放到网上,由学生上网学习就是网络教育。网上的资源开发不单单是将面授教育资源直接搬到网上进行,其宗旨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资源,如何将有效资源转化成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体现出网上教与学的理念与传统教育观念的不同。
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由于教育主管部门缺少统筹规划,各高校、教育机构在网络教育的硬件建设方面各自为政,教学站点相互覆盖,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合作,造成了资源大量重复建设,形成了巨大浪费。
缺乏科学的标准
一方面,缺乏衡量软件质量、性能、用户使用界面等方面的标准,导致开发者对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几乎可以随心所欲,而使用者无所适从;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开发平台性能差异大,不同的开发者,甚至是同一开发者推出的不同的课件产品之间都会存在很大不同。对于学习者来说,为了学习不同开发者的`课件产品,或同一开发者的不同课件产品,需要不断更换或维护自己的软硬件平台[1]。
2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优化路径
进行整体规划,实现资源共享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整体规划必不可少。第一个层面是教育主管部门对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教育主管部门可就定位和分工问题给予统一考虑,对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进行规划与必要的宏观调控,促进院校等教育机构网络学院之间的合作。地域上比较集中的教育机构的网络教育可尝试实现资源共建、共享[2]。对于发展比较快的网络教育学院,在适当的时机可以考虑从各自隶属院校中分立出来,合并组建新的独立的网络学校,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与原隶属各院校合作招生教学,即通过新成立的网络学校招生,学生可同时使用原隶属学院的教学资源,所获利益与原隶属各院校共同分享。这样既能促进实力较强的网络教育机构快速发展,又能使传统院校在发展网络教育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反过来也更能主动促进网络教育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第二个层面是教育机构对其内部网络教育资源的整体规划。由于当前教育机构对其内部网络教育资源缺少整体规划,可能会导致一方面硬件上出现重复建设,同一院校内的不同部门重复构筑网络硬件资源,另一方面软件上出现网络教学课件重复开发,这两方面都严重的浪费了人力物力。因此,教育机构需要对其内部的网络资源进行整体分析整体规划,力争让不同的部门共享硬件、软件资源[3]。
加强与第三方合作,共同建设网络教育资源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作,它要求开发人员不仅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学习理论和规律,还要掌握网络技术;网络课程开发需要开发人员与学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密切配合,需要他们倾注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课程内容与网络技术的整合。目前,缺乏大量优质的网络课程是影响网络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资源建设合作化是网络课程开发的必由之路。网络教育机构在硬件资源建设及网络课件软件开发方面,有必要走合作化的道路。术业有专攻,网络教育机构应该将网络教育资源的实现(例如课件的开发)交予第三方专业的开发机构去完成,同时让经验丰富的教师集中精力去根据教学需求设计网络教育资源,让设计与实现相分离,这样能使教师从繁重的网络课件开发中脱离出来,极大提高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效率。
制定统一的制作标准
为了充分地共享与高效地开发网络教育资源,有必要制定统一的制作标准。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开发网络教育资源的技术手段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教育主管部门至今尚未制定相关标准或协议以允许网络教育资源在教学管理平台上进行一致性管理和交换,导致资源的大范围共享与交流受到区域性和平台性限制[4]。如果不统一制作标准,不同开发技术开发出来的网络教育资源将不能很好的共享与进一步利用。因此,教育主管部门有必要制定一套统一的开发平台或标准,让教育机构参照该标准去实现网络教育资源,这也是促进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有力手段。
总而言之,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发展已经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和应用的问题。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若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得到管理与应用方面的支持。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将更加高速与高效。
【参考文献】
[1] 郭德华.高校网络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集团经济研究,2005(1):111112.
[2] 杨建军,杨改学.保证质量,实现网络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3):68.
[3] 史文崇,崔勇.我国网络教育资源共建机制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3(4):3739.
教学资源包建设公路运输论文
1、教学资源建设内容
专业资源
专业资源主要包括专业调研报告、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教学进程、实践教学体系等教学资源。首先,对公路运输管理专业的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行业主管部门进行深层次、广泛的调研,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能力,形成专业调研报告、人才需求分析报告和就业分析报告;其次,在专业调研深度分析的基础上,将核心能力筛选、序化和重构形成专业核心课程;最后,建设和完善专业考核标准、毕业条件等教学资源。
课程资源
在调研的基础上,初步确立了《运输管理实务》、《运输安全管理》、《汽车客运站务管理》、《城市公交管理》、《运输市场营销》五门核心课程,构建五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具体建设内容包括:
(1)核心课程标准:每门核心课程负责人在课程调研的基础上深度分析该门课程映射的核心能力,并将核心能力进行筛选、序化和重构,形成课程内容框架,构建该门课程的课程标准。
(2)教材及校内讲义:每门课程根据实际情况建设课程教材,作为教学资源的教材可以是公开出版的教材,也可以是活页讲义。
(3)教学课件:开发独立的教学课件及课件辅助资源。作为教学资源的课件,不是传统简单的PPT电子资料,而是将任务单、教学案例、视频资料、动画等集成一体的现代化教学课件。
(4)题库资源:一改传统任课教师独立开发题库的做法,课程小组共建题库。每门课程开发试题库十倍量的题库资源,题库题型丰富,能够满足日常教学后的课后练习及考试需要。
(5)案例库资源: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教学案例库,案例素材均来自于企业生产实践一线,由企业真实案例编撰而成。
(6)视频及动画资源:开发适合课程使用的视频资源,将企业真实的运输生产过程情境通过拍摄小视频的方式做成视频资源,方便学生形象地掌握和了解真实的生产流程及所需的.业务技能。
2、教学资源包建设的展望
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包的建设绝非一蹴而就,项目结题也绝非资源建设的终点。教学资源建设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探索,其宗旨是开发多种媒介的教学资源平台,方便教师使用和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资源的使用和评价也将是教学团队日后的重点工作.
鄢毅1,刘明生2,汪宇2
(1.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成都 610081;2.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成都 610072)
摘要:本文通过盐源盆地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势地貌等几方面,分析说明了马坝龙塘暗河的赋存条件及其地下水资源特征,阐述了盐源马坝龙塘暗河的成功开发及其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结了暗河水源开发以及作为水资源冷水渔业养殖等综合开发方式的经验,为盐源盆地广大岩溶石山区岩溶地下水及暗河全面有效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参考。
作者简介:鄢毅(1954—),男,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研究工作。
关键词:盐源盆地;马坝龙塘暗河;暗河赋存条件;水资源开发
马坝龙塘暗河位于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境内的盐源盆地内。盐源盆地是一个高原断陷盆地,四周高山环抱,地形切割强烈,高差悬殊大,高程3000~4000m;盆地内则多为垄岗状丘陵和阶地坪坝,海拔2350~2700m,发育多级夷平面;盆地最高峰北部的幺罗杠子海拔,最低处为盆地西南侧的梅雨河出口,海拔2300m;盆地边缘及山麓地带河流坡降较大,水流较急,河谷多呈“V”形,而盆地底部则河流蜿蜒,坡降小,仅2‰~3‰,水流平缓。区内地表水系虽然比较发育,但由于气候干燥、降水集中、蒸发剧烈,加之灰岩地区渗失严重,盆地内多数地表水具有源短水少、枯季断流的特点。盆周山区的地表水、地下水向盆地中部、西南部汇集、排泄,形成多处集中排泄带,马坝龙塘一带便是盐源盆地盆底的主要排泄区之一。因此,分析研究马坝龙塘暗河赋存条件及其综合开发利用经验,对盐源盆地岩溶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1 马坝龙塘岩溶暗河河赋存条件分析
马坝龙塘暗河位于四川盐源盆地,东经101°30′″、北纬27°34′″,发源于大河乡的麦地湾、两层楼一带,向南西方向径流,流程长约10km,出口位于干海乡龙塘村马坝河左岸,形成集中排泄带,其中以大龙塘流量最大,最大可达8290L/s,一般为1000~5000L/s。附近的东西小龙塘、牛吃水、及左、右龙眼均为该暗河的排泄口。大龙塘出口至马坝河流程约300m,暗河水直接排入河中。
地层、岩性条件是岩溶暗河形成发育的基础
盐源盆地地区出露地层以沉积岩为主,主要包括中生界三叠系和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地层,缺失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三叠系中统盐塘组(T2y)为灰绿色、黄绿色、灰色粉砂岩、页岩、泥灰岩、泥质灰岩、泥质白云岩,具明显的多韵律性;三叠系中统白山组(T2b)为灰—深灰色厚层块状灰岩夹白云质灰岩;三叠系上统下博达组(T3xb)为粉砂岩及泥灰岩;古近系红崖子组(Eh)巨砾岩、砂砾岩夹透镜状粗砂岩;第四系全新统( )砂砾石层和亚砂土砾石层。
盆地底部主要由第三系及第四系地层覆盖,盆地边缘及山麓地带主要出露三叠系碳酸盐或碳酸盐夹碎屑岩地层,其中以白山组灰岩出露最为广泛,碳酸盐岩以数十至数百米厚的“纯层型”单独产出,厚度大、岩溶发育、含水丰富,是该区最主要的含水岩组,为盐源盆地岩溶大泉及地下暗河形成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马坝龙塘暗河就发育于白山组灰岩地层中(图1)。
图1 盐源盆地马坝龙塘暗河发育位置示意图
地质构造条件
图2 马坝龙塘暗河剖面示意图
盐源地区属盐源“山”子形构造体系(图2),弧顶位于盐源县梅雨镇以南,由北北西向构造急剧偏转呈一天然向南突出的弧形。脊柱位于盆地北部,由三叠系组成的元木厂向斜、足木背斜、三汊河向斜等紧密褶皱及走向近南北的挤压带组成。元木厂向斜北东10°,核部由上博大组地层组成,而足木背斜和三汊河向斜的轴向则由北东急转向北西,构成一个向南突出的紧密弧形。马蹄形盾地由潘家沟向斜、马道子背斜等比较开阔的复式褶皱和苦竹坝断层以及弧顶内侧的梅雨至卫城一带相对稳定区域组成。潘家沟向斜扬起端位于盆地东北部,向南西延伸经潘家沟至大水塘被第四系覆盖,轴向北东30°~40°,核部由博大组地层组成,两翼为中、下三叠统地层,地层倾角40°~80°,与两翼伴生的白山向斜、古柏树背斜、八米罗向斜、大院子背斜等次级褶皱构成一个比较舒缓的复式向斜;马道子倒转背斜自拉拉山向南经马道子至上干海附近被第四系覆盖,出露长约22km,褶皱走向北西30°,核部由中三叠统盐塘组地层组成,两翼由白山组灰岩组成,倾角40°~80°。
暗河汇水区域中主要构造有复式背斜以及褶皱构造体系,褶皱构造展布、断裂系统发育深度,结构面性质及挽近活动状况,为地下水提供运移通道,控制大泉及地下河展布格局及径流方向。马坝龙塘暗河形成于“山”字构造北东侧,潘家沟复式向斜以北,坪坝背斜、大沟向斜一带,多样复杂的褶皱构造体系以及复式背向斜构造单元,控制了龙塘暗河的补给、径流、排泄及赋存规律(图3)。
图3 盐源“山”子形构造体系纲要图
1—压性断裂;2—压扭性断裂;3—张扭性断裂;4—张扭性断裂;5—性质不明断裂;6—张性断裂;7—背斜;8—倒转背斜;9—穹窿背斜;10—向斜;11—短轴向斜
断裂编号及名称:①水草坝张性断裂;②马道子压性断裂;③小高山压性断裂;④马坝张扭性断裂;⑤苦竹坝压性断裂;⑥棉垭张扭性断裂;⑦霍儿坪压扭性断裂;⑧麦架坪压扭性断裂
褶皱编号及名称:1—磨盘山向斜;2—大湾子向斜;3—青山寨背斜;4—灵官台背斜;5—花红沟向斜;6—上白山背斜;7—潘家沟向斜;8—坪坝背斜;9—大沟向斜;10—帽脑壳背斜;11—葫芦口向斜;12—跑马梁子背斜;13—罗水呷向斜;14—槽梁子背斜;15—三岔河向斜;16—足木背斜;17—羊牧场向斜;18—元木厂向斜;19—娃五沟向斜;20—马道子背斜;21—臭水塘向斜;22—西山火普向斜;23—大庆向斜
地势地貌差异是暗河形成的动力条件
龙塘暗河补给区主要位于北东侧2600m夷平面阶地坪坝,出露的白山组灰岩及红崖子组砾岩地层中垂直型地表岩溶形态发育,如落水洞、漏斗、溶蚀洼地等,发育密度10~15个/km2,为大气降水大量而迅速直接补给地下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暗河流量的变化与降雨量大小基本一致。另外,枯柏河河水的大量下渗也是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源。暗河径流方向由北东向南西,径流长度最大可达10km以上。暗河进口处标高2450m,大龙塘出口标高2389m,高差约61m,暗河水力坡度约6‰。
2 暗河水资源特征
大龙塘是暗河的主要排泄口,位于马坝河左岸,其北侧、北西侧有东、西小龙塘等7处出水点,南侧有左、右龙眼、牛吃水等5处出水点,其中右龙眼越过马坝河底从河右岸涌出,整个排泄带宽约1km。
由于暗河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枯柏河水,地下水径流交替快,上游的降雨数小时或十几个小时后就可在暗河出口处显示,表现为出水量增大,水变浑浊,降雨停止后经数天至十数天水才清澈,暗河流域年平均降雨量为779mm,主要集中在6~10月(图3)。经取样分析(见下表),大龙塘暗河水为HCO3—Ca型水,矿化度为,pH值为,呈弱碱性,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1993),属较差类。其他几个出水点为HCO3—Ca或HCO3—Ca/Mg,矿化度200~300mg/L,分别为优良、良好、较差。估计与各自的流程及自净化有关,一般流量越小,水质越好,其流量动态变化也越小。
大龙塘暗河水质分析成果表
3 盐源盆地马坝龙塘暗河水资源开发工程
冷水渔业养殖、调洪蓄水开发利用方案
马坝龙塘暗河发源于大河乡的麦地湾、两层楼一带,向南西方向径流,流程长约10km,出口位于干海乡龙塘村马坝河左岸,形成集中排泄带,其中以大龙塘流量最大,最大可达8290L/s,一般为1000~5000L/s。附近的东西小龙塘、牛吃水、及左、右龙眼均为该暗河的排泄口。大龙塘出口至马坝河流程约300m,暗河水直接排入河中(图4)。
图4 马坝龙塘地下水动态长观曲线图
大龙塘暗河出口海拔较低,仅高出马坝河水面约12m,流程约300m后与河水汇合,多年来一直未加利用。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酝酿在暗河出口下游约1km处的峡谷地带修建水库(龙塘水库)。1995年盐源县政府以以工代赈方式在原设计坝址下游约600m处修建了双石包水库,蓄水高程2380m。该水库较原设计的龙塘水库容量小许多,于枯水期蓄水,可灌溉下游数十公顷粮田和供人畜饮用,极大地缓解了枯水期用水紧张问题。库水主要来源于马坝河水及龙塘地下水,最枯季节水库来水主要依靠暗河补给。
2001年,干海乡龙塘村五组村民高代礼联合另两位村民共同投资约15万元,在大龙塘出口以下修建了4级围堰,围堰出水口用细密的钢丝网拦住,修造活水养鱼池,最低一级围堰刚好与双石包水库最高水位持平。围堰有一定的蓄水量,又留有足够的防洪能力,保证了鱼苗的安全。由于暗河水温度常年保持在16℃上下,最适合养殖冷水鱼(又称细甲鱼)。夏季暗河水量大,可携带大量养分,冬季水量小,便于投放饲料养殖。冷水鱼以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而闻名,其生长缓慢,一般3~5年才可长至左右,目前市面上供不应求。
开发暗河带来的经济效益
对暗河水的开发利用为当地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双石包水库修建后,解决了下游的滑泥堡、马场、柳树湾村以及梅雨的大部分地区从中受益,缓解了冬春两季干旱缺水问题,保证了冬季人、畜饮用水和来年春耕用水,安定了民心,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龙塘暗河围堰养鱼,工程投资约15万元,投放细甲鱼苗约700kg,近万尾,按60元/kg计,鱼苗费约万,以玉米为饲料,到目前为止已投入资金接近25万元。经过3年的养殖,部分鱼苗以长至以上,可以进入市场销售。按4年一个养殖周期计算,到2006年可产成鱼约5000kg,以目前的市价120元/kg计,销售收入可达60万元,除去近30万元的前期投入,可赚近30万元,年回报率达6万元,而以后每年利润将会逐年递增,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4 结语
马坝龙塘暗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用于蓄水引用、灌溉,同时根据其低水温、良好水质等水资源特征,开发冷水渔业养殖,更大地发挥暗河水资源特点。盐源盆地地区碳酸盐岩分布广泛,灰岩地层岩溶发育,岩溶大泉、暗河出露较多,龙塘暗河成功的开发,给地方政府综合开发、合理利用岩溶地下水提供了参考。盐源盆地岩溶条件复杂,流域地质环境条件各不相同,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不可能采取相同的模式,而应根据各流域地下水的特点,结合地方经济和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地制订开发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2005.四川重点地区岩溶地下水与环境地质调查
中国人民解放军00931部队.1978.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比例尺1∶20万)(盐源幅)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2003.四川(川南、攀西)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报告
刘俊贤,葛文彬.2002.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论文集.见:中国地质调查局.四川岩溶地下水深循环研究[C]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溶研究组.北京:中国岩溶研究[M].1979.科学出版社
刘民生.2004.四川盆地及盆周地区深部岩溶地下水的循环模式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49~51
四川省碳酸盐岩类地区综合开发研究课题组.1988.四川省碳酸盐岩类地区现状调查及开发利用途径研究报告
四川省地质矿产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1983.四川大泉(暗河)分布图及说明书
就矿找矿理论浅析摘要:在老矿山深部及外围开展就矿找矿,是解决危机矿山资源、增加地质储量的重要途径。阐述了就矿找矿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指出了成矿系列理论、成矿系统理论、矿床模型理论、丛聚理论、构造等距分布理论、带状分布理论、侧伏理论等是指导就矿找矿的重要理论基础,并举例对就矿找矿理论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关键词:就矿找矿;危机矿山;成矿预测;预测理论经过几十年大规模找矿,在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大部分直接出露地表的矿产和容易识别的矿产几乎全被发现,新矿床的找矿难度极大。另一方面,地质勘查资金又严重不足。就当前这种情况而言,要提高找矿效果,自觉地实行“就矿找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1970年以来世界发现的65个金矿床所涉及的勘查理论与方法统计,其有效性顺序为:地球化学方法、地质填图、就矿找矿、地球物理方法。就矿找矿即在老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在已发现的65个金矿床中有38个是就矿找矿的结果,占58%。由此可见,开展就矿找矿,发现新的矿床、矿体,增加储量,可以延长矿山企业的服务年限,并充分利用己建矿山企业的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就矿找矿工作的性质与特点就矿找矿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在已知矿床的深部、外围开展矿体预测工作,即在一定预测理论指导下,利用有效的预测方法和技术,预测工业矿化地段或矿体赋存的空间位置、形态与矿化强度等特征,为勘查工程验证提供依据。其工作区范围一般在几平方公里至几十平方公里内。因此,就矿找矿是一项复杂的科学系统工程,属于大比例尺成矿预测范畴[1]。就矿找矿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因为从成矿地质理论上分析,一个矿床的形成是多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金矿床的存在绝非是一种孤立的地质现象,而是与其周围地质环境有一定的内在的有机联系。能够形成该矿床的多种综合地质作用在地壳某一地区出现,通常在空间上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而往往不会局限于一个极小的仅仅相当于矿床的空间范围之内,这就是相似的矿床常常在一个地区内成群出现、成带分布的原因。因此,在已知矿床,特别是在大型矿床附近类似的地质环境里,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整合找矿手段,综合分析并综合预测,在地表和浅部附加值高的矿产大多已经发现和开采的基础上,注重寻找中深部隐伏矿体,已成为开拓地质找矿新领域的必然趋势。现代地质科学的发展进步为就矿找矿提供了不竭的思想理论源泉。日臻完善的各种找矿技术方法的应用,使其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就矿找矿有一个已知矿为基础,交通、生活一般较新区方便,更有利于地质勘查工作的组成和实施。就矿找矿要以一定的勘查找矿理论为指导,从某种意义上讲,就矿找矿是运用许多地质专家总结出的一系列反映矿床空间组合的理论,来指导找矿。下文着重就当前的就矿找矿理论进行分析讨论。2就矿找矿理论浅析2. 1矿床成矿系列理论成矿系列的核心是把成矿过程的四维空间作为一个完整体系来考虑,研究成矿作用在四维空间中的规律,其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研究一个区域中与一定成矿事件有关的,在不同演化阶段、不同控矿条件下形成的各类型矿床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这些矿床的总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及其发展历史,研究各种控矿因素(构造、沉积、岩浆、变质等)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因而将传统矿床学着重对单一类型、单一成因、单一模式的研究提高到区域的、综合的、历史过程的研究[2, 3]。成矿系列是矿床学理论研究与矿产勘查实践之间的桥梁,具有科学预见性和较高的实用价值;根据每一个成矿系列所包含的不同类型矿床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相伴生的特点和相似地质背景条件下可大致重复出现的规律,当在一个地区发现某种矿床类型时,即可根据成矿系列理论寻找属于同一成矿系列的其它类型矿床;利用两个成矿系列和两个端元矿床之间的过渡性规律,可能发现过渡类型矿床;利用成矿系列,可对该区的资源潜力作出全面评价,从而提高成矿预测的综合预见性;突破单一矿种,如金、铜、铅、锌即是一个成矿系列,可互为找矿标志。如与花岗闪长岩有关的铜金矿床,因岩浆侵入就位的地层和构造条件不同,因而产出多种多样的矿床类型:围岩为碳酸盐岩时易生成矽卡岩型矿床;在硅铝质围岩中易形成斑岩型矿床;在含沉积黄铁矿层的碳酸盐建造中经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形成层控-矽卡岩型矿床。而在超浅成部位,则可形成角砾岩筒型和热液脉型矿床。当具备适宜的构造时,这类中酸性岩浆和有关热液有可能喷出地表,生成海相喷流型和陆相火山岩区的铜金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上述各类型矿床在成因上密切相关,在时间上依序发展,在空间上共(伴)生产出,构成在浅表环境中与中酸性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的铜-金(多金属)成矿系列。在对成矿环境和控矿因素有基本了解的前提下,这个系列中的各矿床类型(矽卡岩型、斑岩型等)可以互为找矿标志。就矿种而言,铜、金矿也可以互为找矿标志。2. 2成矿系统理论成矿系统概念中包括了成矿的地质环境、控矿要素、成矿作用过程、成矿产物(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及矿床形成后的变化与保存等,几乎涵盖了有关成矿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矿床形成有关的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形成、演化的统一性、整体性和历史观[4]。其对矿产勘查的指导作用表现在:成矿系统分析从事物的联系性和整体性出发,将复杂的成矿作用以系统思路贯穿起来,将成矿的环境、背景、要素、作用、过程、产物、异常和演变等作为一个自然作用的整体加以研究,全面认识成矿动力学机制、成矿形成演变历史过程和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以一个成矿系统所形成的矿床系列(组合)作为找矿的总体目标,预测和发现新的矿种和矿床类型;以一个成矿系统中所形成的异常系列(组合)作为找矿的整体目标,有利于建立起区域找矿的战略眼光,这就增强了找矿工作的主动权,与“单打一”的找寻单个矿种和矿床类型相比,更有利于提高找矿命中率。从矿化网络(包括矿床、矿点和各种异常)入手逐步缩小靶区,强调异常系列在找矿勘查中的重要作用(矿化网络是进行区域找矿的总体对象)。由于矿致异常一般比矿体占有更大的空间,能显示更多的成矿信息,因此常是有效的找矿标志。充分运用地质成矿理论,全面研究矿床形成条件和保存条件,区分和筛选这些有关异常,逐步地缩小找矿靶区,可以达到发现新的矿床目的。2. 3矿床模型理论矿床模型理论是指通过一批典型矿床研究,获取或解释各种基础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资料,对复杂的地质环境中矿床形成的全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建立一套特定地质环境中特定类型矿床的识别标志,作为实际勘查过程的指导原则。矿床模型理论对就矿找矿的指导意义在于:矿床模型能为地质类比和矿床地质研究提供思路,给予启迪,帮助勘查人员把注意力集中在靶区内与矿床有联系的关键性地质特征上;矿床模型集中归纳了复杂的地质现象,在具体勘查过程中,使地质人员明白在探寻矿床的哪个部位,还能使研究人员指明典型矿床研究工作中缺少哪几部分有关内容;模型提供有关成矿作用的完整概念,有助于研究整个成矿环境并区分成矿环境和非成矿环境,发展区域成矿学和矿床学理论,为成矿预测提供地质理论依据;模型帮助领导人员增进对勘查项目的了解程度,洞察全局,把握重点,制定合理的勘查战略和最佳勘查技术方法组合,是提高勘查效益的决策依据。2. 4矿床分布的丛聚性理论矿床丛聚性理论是指矿床在空间的分布上往往在一定范围内集中出现,构成矿化集中区或特定的成矿区域。是指在一个不太大的范围内,某些矿产或矿产组合物别丰富,形成具有一套固定的标型矿产或矿床组合,有人称之为“大型矿集区”。国内外这种矿化集中区实例很多,如胶东半岛的金矿化集中区,东秦岭Mo、Au矿化集中区,长江中下游铜多金属矿化区南岭钨、锡矿化集中区等[5]。成矿区带内已知矿床、矿点的外围或深部是寻找同类或同一成矿系列的有利部位。许多矿区的勘查史都表明,矿床往往是成群出现的,在一定的范围内会集中多个矿床或矿体。例如,在加拿大诺兰达矿区已发现19个有经济价值的矿床中,有16个位于以霍恩矿床和奎蒙特矿床为圆心、半径16km的圆内,而8个矿位于以上述两矿床为圆心、半径为8km的圆内,最远的两个矿床距圆心34km。2. 5构造等距性分布理论所谓构造等距性分布,是指矿体、矿床、矿田、矿带等在空间分布上大致以相等的距离有规律地出现,这种等距性可以表现为直线等距,也可以表现为弧线等距。成矿作用的等间距分布规律为就矿找矿提供指导。成矿带的等距分布是很有特征的,如北半球的6条巨型纬向构造成矿带,每相邻两条带之间大致保持相等的距离,间距约为纬度8°左右,在中国境内存在3条巨型纬向构造成矿带。在一些矿带、矿田中,同样存在矿床等距性特征,如海南东方戈枕金矿带,矿床受控于北东向戈枕断裂带和近等距分布的东西向构造,尤其在两组构造相交的锐角区出现,致使矿床具有等距性分布特点,为进一步预测提供了依据。2. 6矿床的带状分布理论矿床的带状分布是指不同矿种、矿床类型或矿石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矿物组合等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呈现出有规律的交替变化。矿床带状分布现象普遍存在,大至全球,小至矿床、矿体甚至微观领域。根据规模级别,矿床的带状分布可分为全球成矿带、区域分带、矿区分带和矿体分带[6]。全球成矿带中最著名的有环太平洋成矿带、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区域性成矿带如秦岭地槽褶皱带等,就矿找矿工作中主要考虑矿床或矿体的分带问题。(1)矿床类型的走向分带:如吉林小西南岔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与燕山期中酸性小侵入体有关,矿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大体可分为3个带:内带,位于北山段石英闪长岩西侧,Cu、Mo矿化以浸染状为主;中带,位于北山段石英闪长岩与二叠系角岩“盖层”或斜长花岗岩接触带, Cu、Au矿化呈细脉浸染状和复脉状为主;外带,位于南山矿段,Au、Cu矿化以脉状为主,这种分带特征为区内进一步预测指明了方向。(2)矿床类型的垂直分带:在一个矿区(矿带)内同一矿种不同类型的矿床共存的情况,是就矿找矿的重要依据,实践证明,无论是对一个成矿区,还是一个成矿带、一个具体矿山,根据矿床的垂向分带特点,寻找新的盲矿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7]。以在招掖金矿带为例,根据玲珑式石英脉型和焦家式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建立了“双段分带”模式,该模式指出两类金矿是同源、同期、相同地质作用条件下形成而赋存于不同深度的金矿床类型。二者在垂向上呈渐变过渡关系,自上而下可分为5种类型,中间三类为过渡型:缓倾破碎蚀变岩型(焦家式);陡倾破碎蚀变岩型;细脉密集带型;群脉过渡矿化型;石英脉矿化类型(玲珑式)。并且在空间分布上,蚀变岩型一般赋存在0m标高以下,石英脉型一般赋存在150m标高以上, 0~150m标高是两种矿床类型的过渡型,可以此标高为参照,在矿带内对矿床的相应矿化类型进行预测。望儿山金矿床被认为上部是石英脉型、下部是蚀变岩型垂直分带的典型。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互为找矿标志,且可指导深部找矿。近几年来,在郭家岭花岗岩体内发现了界河金矿,在玲珑花岗岩体内发现了孙家洼金矿,认为是花岗岩型金矿,其与另外两种类型金矿在成因和赋存空间上有着密切关系,由此可见,在招掖金矿带金矿类型变为蚀变岩型—石英脉型—花岗岩型,这不仅为找矿提供了新思考,可能导致胶东金矿找矿工作再次取得突破。小秦岭地区同样存在矿化垂直分带的特征。根据该地区金矿体形态、矿化类型、矿物组合、围岩蚀变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可将小秦岭地区金矿化分做三段:上段(2 000~1 500m)为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化,中段(1 500~800m)为黄铁矿-石英脉型金矿化,下段(800~0m)为少黄铁矿-石英脉型金矿化。由此作出了如下结论:上部矿化地段(2 000~1 500m),是指正在勘查和开采的范围,以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化为主;中、下部矿化地段(1 500~800m , 800~0m),是预测深部矿化赋存的可能范围。最近,杨砦峪金矿深部钻孔在标高900m,发现自然金-黄铁矿-石英脉型金矿化;寺范金矿钻孔在标高690m处发现金矿脉;大湖峪、竹峪两个矿山在500m标高处发现盲矿体,属少黄铁矿-石英脉型金矿化。证实该分带规律的存在,同时也为后续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2. 7矿体侧伏理论矿体的侧伏是指矿体随倾斜移动,其最大延伸轴逐渐偏离倾向线,与矿体走向线(矿体最大延长线)间出现夹角———侧伏角,此现象称矿体的侧伏,脉状矿体与透镜状矿体常出现这种现象。矿体侧伏特征的研究,主要是尖灭再现、尖灭侧现规律的研究,是指导矿山就矿找矿,进行深部矿体预测的重要准则。以灵山沟金矿为例。两条主矿脉5号脉和1号脉具有明显的向东北侧伏现象,并由地表向深部侧伏角变缓。基于对这一构造控矿规律的认识,对上部矿体形态、产状,特别是对矿体侧伏角作了系统分析,根据两个矿脉的侧伏方向和角度,提出了深部探矿工程布置方案,查明1号、5号矿脉在深部侧伏角变缓处形成第二富集带,同时在其两翼也发现了新矿体,新增金属量7. 8t。根据金矿体的侧伏再现规律,有关单位相继在望儿山矿床的深部,获得了明显的找矿效果。3结语经过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努力探索,在就矿找矿理论研究方面已取得明显进展,积累了许多成功的范例,但在勘查工程验证前,对隐伏矿体的确切形态、位置和矿化强度的认识仍然不清楚,表明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研究仍然是项大风险、高难度和复杂的科学系统工程。如何做好矿山预测工作,找矿理论是基础,找矿方法技术的突破关键。进行多学科联合、不同找矿预测理论相互渗透,同时引入新的技术方法和手段,从四维空间角度进行隐伏矿体定位、定量预测,是今后就矿找矿工作的主要攻关方向。[参考文献][1]杨言辰,李绪俊,马志红.生产矿山隐伏矿体定位预测[J].大地构造与成矿, 2003, 27(1): 83-90.[2]陈毓川,裴荣富,宋天锐.中国矿床成矿系列初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8: 4-7.[3]杨言辰,马志红,杨宝俊.中国北方古元古代成矿带矿床成矿系列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2: 1-3.[4]翟裕生,彭润民,邓军,等.成矿系统分析与新类型矿床预测[J].地学前缘, 2000, 7(1): 123-132.[5]裴荣富,吴士良,熊群尧.中国特大型矿床成矿的偏在性与成矿构造聚敛场[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8: 262-286.[6]翟裕生,邓军,李晓波.区域成矿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4-15.[7]李惠,张国义,禹斌,等.金矿区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及找矿效果[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6.
文献资源建设不论属于何种范围,一般都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或步骤:①对现有文献资源状况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主要对一定范围内所藏文献的类型、学科、语种、数量、分布情况、文献利用情况、对决策和研究的保障和支持情况、各收藏单位的收藏重点与所形成的特色(强项)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对此进行分析研究,为制定资源建设规划提供参考或建议。②制订规划,确定目标。在综合考虑文献资源现状、文献需求状况以及其他可能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文献资源建设的规划、目标和采用的布局模式。③建立有权威的管理或协调机构,确定参加单位,建立协作关系,获得经费保障。对参加单位的数量在原则上不应限制,但参加单位必须具有馆际互借和直接阅览等条件,重点单位应是具有一定收藏特色的文献情报机构。各参加单位一般都要订立协议,确立文献收集的分工合作,资金分配以及馆际互借、资源共享等权利与义务。应有适当经费资助,但不能减少各馆本身的经费或其他渠道的经费。④实际进行文献合作采集或分担收集工作。这是文献资源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此外还必须开展相应活动,如确立文献寄存制度、建立贮存图书馆;编制联合目录或建立计算机联机联合目录数据库;建立计算机化的文献采购系统、文献检索系统、馆际互借系统等。⑤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资源共享活动。包括文献报导、查询、阅览、复制,以及文献检索、参考咨询、综合评述等。⑥定期进行文献资源建设评估活动。主要利用各单位馆藏目录或文献数据库,运用一致的标准和方法,对一定范围内的馆藏状况和使用状况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作出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完善(见馆藏评价)。
图书馆是进行知识传递、资讯共享的资源中心,是进行学术活动和知识传授的交流中心,是进行知识创造与传承的文化中心。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试论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智慧财产权保护问题 摘要: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涉及到资讯的数字化、资讯传递及共享。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智慧财产权保护的问题。 关键词:图书馆,智慧财产权保护 1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的智慧财产权问题 智慧财产权是指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涉及到资讯的数字化、资讯传递及共享,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智慧财产权保护的问题。。与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相关的智慧财产权主要有著作权即版权、计算机软体所有权和专利权。其中,版权与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和应用更是有着直接的关系。 作品复制中的版权问题 馆藏资源的数字化是调整图书馆馆藏结构的主要方式之一,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只涉及到 馆藏资源的储存方式的改变,并没有创新的成分,是一种完全复制工作。而复制是智慧财产权 中重要的一项——著作权中最重要的权利。我国著作权法对复制的定义是以印刷、影印、临摹、拓印、录音、录影、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多份的行为。因此,图书馆在对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的过程中,应当按照复制权的有关规定,关注数字化权的归属、内容、行使及限制等各方面的规定。若有不慎,就会陷入智慧财产权的争端之中。 图书馆网站建设中的智慧财产权问题 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图书馆的网站有着引导读者访问和浏览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作用。网站的网页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的作品,网页的制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网站能为图书馆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图书馆要重视保护自己网站的智慧财产权,同时尊重其他网站的智慧财产权,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资料库建设中的智慧财产权问题 资料库开发是数字图书馆资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主要是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独立开发和购买他人的资料库来实现的。一般来说,我国著作权法将那些汇集有著作权材料的资料库作为编辑作品加以保护,规定编辑作品内编辑人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对于那些以事实性资讯或无著作权材料汇集为特征的资料库,主要采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由汇编者享有著作权。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中涉及到资料库的智慧财产权问题,主要存在于资料库的建设和应用过程之中。特别是在图书馆建设全文资料库过程中,由于需要使用作品全文,因此需要获得版权人的许可。 除进人公有领域的作品或失去著作权保护期的作品外,在使用原文时必须获得版权人的许可,同时对资料库连结使用时,必须经过同资料库权利人签订某项合作协议,否则属于侵权。另外,图书馆开发的资料库也享有版权,在避免侵犯他人的资料库版权的同时,也应具有自我保护意识,保护图书馆自己开发的资料库的版权。 在现实工作中,如果未经版权人许可,拷贝资料库内容,然后用于有偿的情报咨询服务,这种行为是严重的侵犯版权人的智慧财产权的行为,在现行知识产权制度下是严格禁止的。因此,图书馆在资料库建设和应用中应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图书馆馆藏资源在网路传输中的智慧财产权问题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将数字化了的资讯,通过网路传输等手段传递给读者。数字图书馆的最大特点在于通过网路资源的共享,实现使用者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资讯资源利用。在数字图书馆的广阔资源空间里,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路终端对数字图书馆的数字资讯资源进行浏览、下载、列印。而网路传输这种已兴起的传播方式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的智慧财产权问题。著作权法已经对网路传输权有了法律认定,因此图书馆能否合理、有效的规避侵犯作品作者的智慧财产权将会是图书馆数字化资讯网路传输的前提之一。为了借助资讯网路发挥这些数字作品的作用,《资讯网路传播权保护条例》规定,图书馆、档案馆等机构可以通过资讯网路向馆舍内服务物件提供这些作品。 数字参考咨询中的智慧财产权问题 在现有的网路资源环境下,网路资讯资源为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手段。而在网路参考咨询服务中,需要对文献内容进行摘录和引用,如果没有严格的按照智慧财产权法的要求尊重作品作者的署名权以及其他一些权利,那么就会产生智慧财产权纠纷。根据我国《专利法》及其实施条例、《计算机软体保护条例》等智慧财产权法律档案规定,专利技术在受保护期内,他人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不能实施。因此图书馆在开展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时,应加强咨询委托合同中关于智慧财产权的约定,避免涉及专利侵权纠纷。 2图书馆如何在数字化建设中规避智慧财产权纠纷 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增强智慧财产权保护意识 素质能力是图书馆专业人员的立身之本,无论何时都应不断加强和提高。在当前的网路环境下,要得到智慧财产权保护并且不侵犯他人的智慧财产权,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自身智慧财产权素质,积极学习智慧财产权法律法规制度。由于国内智慧财产权事业的迅猛发展,新的法规也相继出台。图书馆员在运用资讯咨询系统发挥资讯职能的同时必须增强智慧财产权的保护意识,提高自己的政策认知能力及业务素质能力,充分掌握智慧财产权的法律法规。 与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相关的智慧财产权法律法规,除了要学习《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体保护实施条例》等法规之外,图书馆馆员还应该在数字化建设和应用中,通过各种网路通讯方式,向读者传达智慧财产权保护思想,提高读者的智慧财产权保护意识,减少读者违法传播图书馆数字化资讯造成的智慧财产权纠纷,从而达到在图书馆服务范围内普及智慧财产权保护意识的作用。 加强图书馆网站数字资源的版权保护 图书馆在建设自己的馆藏数字资源的同时,要通过各种手段加强数字资源的版权保护,在图书馆网站网页中,应该注重本馆馆藏数字资源的版权说明,按照智慧财产权相关法律规定,预防网路数字资源的侵权行为。图书馆应提高馆藏数字资源的自我保护意识,及时搜寻、发现他人网站对本馆馆藏资源的非法转载和连结,并运用法律手段及时制止他人通过网路侵犯图书馆数字资源版权行为的发生。 恰当利用“合理使用”原则规避数字化建设中的智慧财产权纠纷 合理使用原则是指使用人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不必征得版权人的同意,也不必向其支付报酬,基于正当目的而使用他人版权作品的合法行为。《资讯网路传播权保护条例》结合网路环境的特点,将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情形合理延伸到网路环境,并规定图书馆、档案馆等机构可以通过资讯网路向馆舍内服务物件提供数字化作品。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宽了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的合理使用范围,将成为图书馆规避智慧财产权侵权纠纷的一个重要渠道。 完善版权集体管理制度 网路环境中,版权集体管理机制的健全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图书馆功能的发挥,因为数字化作品的公共性与外部效应大大增强,提高了版权交易的费用。图书馆也必须判断将要使用的作品的版权状态,鉴别真正的版权人,并向他们取得授权,这就大大地增加了图书馆的交易费用。而通过网路版权集体管理机制,不但可以降低版权人监督作品使用情况的难度,而且可以具有比个人更强的管理能力,并且集体管理机构通过对不同图书馆就同一版权作品的授权申请的批量处理,可以大大降低交易的费用。 使用技术方式加强智慧财产权保护 在高科技时代,对智慧财产权进行的 *** 行为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中为了加强智慧财产权保护,应该对图书馆的数字化资讯资源进行技术武装,达到预防侵权行为发生的目的。目前比较成熟的有防火墙技术、数字水印技术等。 ***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当前网路资讯安全防范措施最重要的手段。防火墙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被保护网路与外部网路之间设立一道屏障***即防火墙***,在此检查进出被保护网路的资讯是否被准许通过,或使用者的服务请求是否被允许,从而阻止非授权使用者的进入和对资讯资源的非法访问。 ***2***数字水印技术。 数字水印技术是用讯号处理方法在数字化的多媒体资讯中嵌入隐藏的标记,这种标记通常是不可见的,只有通过专用的检测器或阅读器才能提取。使用数字水印技术将作者姓名、创作时间、作品使用条件和要求等权利管理资讯嵌入到数字作品中,由于数字水印具有几乎不可破译性,因此,偷换水印、去除水印的难度很大,从而使作者的精神权利和经济利益得到了保障。一旦该数字资讯被复制,该水印会在其中央明显地显示版本资讯,要想正常阅读复制数字资讯,使用者只能向数字图书馆的拥有者申请合法使用。 总之,在网路时代,智慧财产权保护问题已成为图书馆必须直接面对的问题。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只有关注智慧财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的更新和发展,从多方面、多角度重新审视数字化资源的合理合法性,才能为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提供优化的执行环境和必要的保障体系,不断推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翟云仙.毛一国. 网路传播对图书馆资讯服务的影响 四川图书馆学报,2004 ***6***:9-12. [2]杨晓晴.邓里.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讯资源合理利用中的智慧财产权保护,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 ***1***:116-118. [3]吴静珍. 浅读数字图书馆建设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 ***6***:24- 25 [4]欧穗东. 试论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的发展[J] 医学资讯,2003 ***3***:138- 141. [5]罗雪英. 也谈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目标[J] 现代情报,2002 ***12***:131-132 [6]张文德. 再论数字图书馆的智慧财产权保护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2 ***12*** [7]刘可静. 智慧财产权与图书情报工作[J].图书情报工作,2002 ***12*** 篇2 论网路环境下图书馆的馆藏发展 摘要:馆藏是图书馆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所谓馆藏发展。这是网路环境下图书馆馆藏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 关键词:网路环境,图书馆,馆藏 馆藏是图书馆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图书馆藉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发挥多种服务功能的前提。所谓馆藏发展,指的是图书馆依据既定的原则与政策,系统收集与维护馆藏文献的工作。传统图书馆是以收集印刷型馆藏文献为主,根据读者的需求预期以及文献的价值来进行藏书建设。 近年来,随著书刊价格的持续上涨,尤其是电子出版物的日益盛行、资讯科技的进步以及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等,传统的馆藏模式已经严重不合时宜了。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发展正面临着强烈的冲击和挑战,因此,图书馆除了传统纸质文献收藏外,还必须努力建设及维护各种电子馆藏,这是网路环境下图书馆馆藏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 一、网路环境下重新定位馆藏概念 传统图书馆以藏为主,所收集的文献型别,无论是图书或期刊、报纸,一律统称为藏书。因此图书馆学理论研究,针对图书馆藏书的种类、数量、质量等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形成了一整套原则和理论,即“藏书建设”原理和原则。进入20世纪80年代,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概念,被藏书发展取而代之,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系统概念,它的外延扩充套件到从图书选择、图书采访、藏书补充到藏书评价、藏书组织管理的全过程,即馆藏发展。 1.目前图书馆馆藏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图书质量相对下降。 主要表现在:***1***一些政治性,思想性较差的图书入馆。***2***出版物的学术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内容雷同,拼凑抄袭的图书入馆。***3***馆藏文献收藏的连续性较差。一些连续性的文献,如年鉴,多卷书等缺藏,从而破坏了图书馆藏书的系统性,完整性。***4***由于资金投入量不足,馆藏文献入藏数量减少。 第二,馆藏文献载体形态单一化。 馆藏文献基本上还停留在以传统的纸质型文献为主,缺少现代意义上电子图书的收藏。在资讯科技迅猛发展,以数字图书馆为方向的图书馆发展时代,文献载体形态单一化,无疑给图书馆朝着资讯化,网路化方向的发展蒙上阴影。 第三,馆藏文献缺乏特色。 面对文献量剧增、文献型别庞杂、书刊和纸张价格飞涨这种困境时,藏书发展还停留在“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上,具有自身特色的文献收藏体系和资料库没有建立和完善。而馆藏特色是要在长期社会分工协调的基础上,资源共享网路环境下实现的,它既是构成文献资讯保障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也是构成资源共享网路的基础,只有形成特色的馆藏才能在资源共享网路环境下发挥其文献的作用。 2.网路环境下馆藏新概念 网路环境下的图书馆馆藏概念比传统图书馆馆藏概念的外延内涵大大地扩充套件了,它既包括图书馆实际拥有馆藏,同时又涵盖了虚拟馆藏。而图书馆的虚拟馆藏,则是网路化资讯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网路环境下的图书馆馆藏。在网路环境下,界定馆藏不能只考虑它实际拥有的馆藏数量,也应考虑网路化文献资讯资源。但是,能够计算为馆藏的网路化文献资讯资源只应该是图书馆能够利用的那部分网路文献资讯资源。 从以上馆藏文献形式的变化可以看出图书馆形态、管理模式的发展变化。传统图书馆时期,以书籍为主,管理模式是文献的管理。自动化图书馆时期,计算机等先进的电子辅助手段介入图书馆的管理,并对馆藏文献进行自动化处理、加工、传递等。这种图书馆模式的出现反映出社会对资讯需要的增强,以书籍文献为主的馆藏向以多元化、多媒体为主的资讯资源转变,图书馆资讯资源建设体系突破"藏书"框架而呈现出整合发展的态势。复合型图书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 网路知识时代的复合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已不再是仅仅对书籍或对文献的管理,而应是对知识的管理。既抓文献资讯资源建设,保证馆藏文献资讯的完整性、连续性,又注重网路资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即将馆藏文献进行数字化建设,又将网路资源进行排序、重组、整合。网。 二、调整馆藏发展策略,建立合理的馆藏结构 各类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都有自己的专业设定,这些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就形成了该校特有的“主流读者群”。图书馆也必须围绕本馆所服务的各类专业有针对性地进行馆藏发展,可以坚持“藏以致用”、“以用为主”、“以用定藏”的方针,探讨其最佳馆藏结构,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馆藏结构方案,优化其馆藏,以微薄的资金建设“小而精”的具有自己特色的馆藏,使图书馆能更优质高效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图书馆合理的馆藏结构即是包含多种藏书组合要素和各种要素间的最佳组合关系,能最大限度满足本馆读者文献需求,能最大限度发挥馆藏文献使用效益的藏书整体。合理的藏书结构应具备以下特点:有重点、有层次、有特色,紧密围绕本馆的中心任务,完成本馆藏书的特定功能、体现本馆文献收藏的主攻方向。 既含有较完整系统的重点学科文献资料,也含有各种不同水平的相关学科和基础学科文献资料与重点学科文献配合。整个结构应当呈现多维型,各维之间相互协调、相互渗透、优化选择、优化组配,共同构成适合本馆读者需求的藏书结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载体种类也越来越多,为了与现代化学习方式和现代学习手段相适应,图书馆应在注重传统馆藏建设的同时,尽可能地入藏多种载体文献,积极开发数字化网路资讯资源,建立好电子馆藏。 三、坚持传统文献馆藏和电子馆藏并重发展 1.继续做好传统文献的馆藏发展 由于网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馆藏取代传统藏书的观念日趋普遍,许多图书馆采取了获取资讯“使用权”而不是文献“拥有权”的馆藏发展策略,但图书馆的纸质文献建设仍将发展。 其原因主要: ①将过去的或将来的出版物全部实现数字化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实现,因为这项工程的成本太昂贵。目前有些领域的出版物的确已部分甚至全部电子化,但目前它们仍属少数,总体上来说电子资源不仅数量有限,而且涵盖范围也很窄,大多以理工科为主,其内容远不如纸质文献的多彩缤纷。 ②以学习习惯而言,纸质文献在提供随着浏览及阅读的舒适性等方面比电子读物有着更多的优越性,所以仍是相当重要的资讯资源。 ③有些资料***如书籍***电子化能达到与原件相同的可读性和可能性,但有些资料如艺术品、图象、影片、手稿等,尽管数字化也可能做得很精致,使用者仍觉得需要看到原件,才能达到使用效果,因此,现今图书馆的馆藏体系仍是一个传统图书馆与自动化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并存互补,纸质印刷载体与电子出版物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馆藏体系。 2.加快“虚拟馆藏”的建设 在网路环境下,读者的“无限需求”可以靠全球范围内的文献来满足。并且,随时可用***或传真传递文献,这已经能基本满足读者对文献的及时性要求。因此,对资讯资源的直接占有优势已相对减弱,一个馆藏书多寡已不重要,关键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及时把其它馆的文献“借”到手。图书馆满足读者文献需求率的高低不再主要依靠自身的馆藏,而主要依靠从网路上的"索取"能力。 在网路环境下,图书馆不仅包含物理实体馆藏,还包括以网路资讯资源为主“虚拟馆藏”,主要是指从网路上传送到图书馆的电子文献资讯。因此,图书馆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本馆的“虚拟馆藏”,为此应建立指引库,对网上资讯进行精心筛选、分类、标引、注释和评价,将某一或某些主题的节点集中在一起,按照方便读者检索的原则,用读者熟悉的语言组织起来,指引读者到特定的网址获取所需资讯,使之成为本馆读者的“虚拟图书馆”。 “虚拟图书馆”是以电子文献为基础的,主要包括存于计算机中的电子图书和期刊、各类联机资讯资料库、各类光碟、软体产品、视讯和电子文字,还包括电子邮政和传真机传递的资料等。由于电子资源数量日益增多,将其纳入图书馆馆藏的范围是必然的趋势。
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创新策略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创新策略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为了创新图书馆管理形式和内容,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分析了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缺乏信息化建设意识,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提出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的创新策略:应创新管理机制,分类管理资料,以人为本,提高服务质量,优化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率,完善服务模式,合理运用手机App与微媒体,强化数据管理能力,解决文献资源服务的突出问题,合理利用云计算技术,打破传统的文献管理模式。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策略;
1、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概述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是为了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更好地满足客户基本需求,通过信息技术来更好地让图书馆管理工作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发展。图书馆信息化的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管理图书馆工作中,整体上利用信息技术。图书馆管理工作是一类信息以及文化服务。所以,对图书馆服务的手段及管理模式要求比较多,需要和时代发展步伐相适应,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第二,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优化配置图书馆信息化管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也需要进行深入创新和改革。因此,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让图书馆信息管理实现更好的资源优化配置,使图书馆管理手段更加丰富,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第三,不断更新图书馆信息。互联网时代下实现了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推动了管理模式的现代化、个性化发展,对图书馆进行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意义重大。
2、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缺乏信息化建设的意识
很多人认为图书馆管理工作比较轻闲,而信息化建设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虽然一些图书馆已经在向着数字化的方向迈进,但因为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在具体的应用方面并没有获得大的.成效,更没有实现信息共享等目标。再加上信息化建设及管理缺乏规范性,使得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发展缓慢。
、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
要想使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管理落到实处,必须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管理队伍,只有专业的人才作为支撑,才能达到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当前的图书馆管理人员结构比较单一,在管理水平及综合素质方面也参差不齐,信息化建设难以与时代接轨。
、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
图书馆管理工作要想改变传统管理的现状,实现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必须要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进行现代化、网络化建设,比如数据库建设及各项硬件、软件设施的建设,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但从当前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来看,这些基本要求并没有达到,并且距离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差距较大,需要各地政府部门的扶持与关注。
3、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策略
、创新管理机制,分类管理资料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管理机制也要有相应的变化,管理者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创新图书馆的采购方式,合理规划采购数量和类型。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清楚地了解不同种类书籍的需求,按照读者需要的种类、数量采购书籍,这样既能满足读者的图书需求,也简化了管理者的工作内容,提高了图书采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信息化管理系统还能为读者提供书籍搜索功能,管理者可以根据读者的搜索记录分析图书情况,完善图书馆书籍。图书的管理和放置都有一定的规则,管理者需要了解采购书籍的类型和内容,找到书籍间的联系,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书籍分类,才能方便读者查找。利用信息技术管理图书时,管理者可以将书籍名称输入到系统中,系统能够自行对书籍分配和定位,读者在查找书籍时可以看到相关的资料,还能了解相似的书籍。这样既节省了管理者的排列时间,也整合了图书馆的资源,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以人为本,提高服务质量
图书馆管理者需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服务和满足读者的需求,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开放度,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共享。管理者要运用人性化的方式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例如,管理者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了解读者关注和阅读较多的书籍,将它们放置到明显的区域,使读者能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合理规划图书馆区域,将影响力或关注度较大的书籍单独放置在一个区域,这样能够为读者提供选择。还可以根据信息系统对书籍的分析,为每本书制作简介,这样读者就能清楚了解书籍的基本内容、相关信息和作者简介。图书馆管理需要管理者关注读者不同的需求,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优化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率
读者不仅通过纸质书籍获取信息,还可以利用视频、网络、音频等获取想要的信息。图书馆应针对这一现象创新信息管理形式,及时更新书籍信息,了解网络动态,使读者能够在网络上下载电子书或电子文献。管理者还要创新借阅方式,如网络预约借书、代借书籍等。如果读者想要借阅图书馆的书籍,可以先登录官网查看书籍的借阅情况。可以在官网上开辟读者建议模块,让读者对图书馆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或服务反馈,根据读者的意见适当调整管理内容,这样能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实现图书馆管理的创新。
、完善服务模式,合理运用手机App与微媒体
对于图书馆工作人员而言,在“互联网+”环境下应充分认识到手机App与微媒体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媒介寻找新的服务模式。例如,可以直接在微信公众号上以本图书馆为ID注册平台,并提供文献资料服务,这样读者能够直接在关注公众号之后,通过检索关键词来获得自己想要的文献资料,有助于提高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而图书馆的相关文献管理政策,也能够通过公众号直接发送到读者手机上,实现了图书馆与读者双方的有效交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直接推出图书馆文献的手机App,该App应该根据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服务的对象开设不同的版块,包括学生版块、教师版块、权威文献资料版块等,使读者可以直接通过App查阅文献资料。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记录读者的文献查阅信息与浏览时间,对于多次检索并且长时间阅读的文献资料,可以利用App的信息推送功能随时推送给读者,减少读者不必要的查阅步骤,有助于提高服务满意度。
、强化数据管理能力,解决文献资源服务的突出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需要进一步强化文献资料管理能力,针对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例如,图书馆可以建立互联网平台,该平台的主要职能是统计读者的阅读需求信息,若读者对某些文献资料产生需求之后,可以直接在平台上阐述,该平台则通过大数据技术,快速抓取用户需求的关键词,了解读者想要阅读的文献资料,并统一反馈给工作人员;图书馆可以与本地的上门服务单位达成合作,将相关资料通过快递方式邮寄到家中,保证用户足不出户就能阅读文献,扩大图书馆的用户群体。
、合理利用云计算技术,打破传统的文献管理模式
工作人员可以借助云计算技术进一步完善服务模式。通过大数据统计不同读者的阅读兴趣爱好,并根据兴趣爱好进行分类,如历史资料、政策资料、文学资料等;在分类之后,分别建立云计算平台,通过技术成熟的百度云盘等手机App,上传资料,工作人员可定期对网盘信息进行更新。当读者对某些文献产生需求之后,将需求反馈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可快速在网盘中查阅资料,并通过网盘的好友分享功能,直接将文献分享给读者,方便快捷。
参考文献
[1]戴伟.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的优化路径研究[J].才智,2019,(01):55-56.
[2]杜栎荣.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模式发展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6):77-78.
很多时候写作都是一大难题,遇上困难不要着急可以参考网上的范文。多多分析范文为什么这样写,那么我们自己怎么写出一篇范文呢?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关于作风建设总结”,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20xx年,我校以“优化机关作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执行潜力、建立一流党校”为主题,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在活动中,我校以思想建设为根本,以班子建设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教学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用心开展“热爱党校,忠诚于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的建立礼貌党校活动,改变了工作作风,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我校面貌有了很大改善,好的机关作风进一步构成,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现将我校所作工作汇报如下:
一、制定方案、动员部署
县委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后,我校迅速组织召开全校干部职工会,常务副校长刘道兴同志传达了全县机关作风建设大会精神,要求全体职工认真组织学习讨论。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形式,重点加强政治理论、宗旨意识、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业务知识和廉政规定等方面的学习。透过学习,全体职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深远好处和具体要求,全体教职工参与机关作风整顿的自觉性与用心性得到明显提高。
二、查摆问题、分析原因
我校多次召开机关作风建设专题会议,透过个人剖析、群众查找、领导点评、社会反馈等程序,对照“理想缺失、信念不牢;学风不浓、业务不精;得过且过、玩风渐长;执行不力、效率低下;服务不周、热情不够;约束不严、纪律松弛;节俭不够、铺张浪费;廉洁不严、吃拿卡要;配合不力、相互推诿;会议频繁、文件过多”等十种机关作风行为,认真查找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问题成因。每位职工用心进行自我检查、剖析,找出自身不良作风,并构成了3000字以上深刻的自查报告。另外,校办公室将专题会上各位职工共同纠出的不良作风及提出的推荐归纳总结,构成群众材料交由县委、县政府分管联系领导审查,并报县“机关作风优化年”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三、制定举措、解决问题
我校对从整体到每位职工个人排查出的主要问题和不足,认真制定具体详细的作风整改优化方案,做到时限明确、职责明确、标准明确;认真抓整改,抓紧落实整改措施,克服解决自身存在的不良作风。校务委员组织整改督查,坚持“四不放过”,即问题说不清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不吸取教训不放过。以高要求、严管理不断提升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全面履行好党校各项职责带给坚强保障。
我校并将学校作风整改优化方案经县委、县政府分管联系领导签字后,报县“机关作风优化年”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并向社会公开,理解公众监督。单位职工作出个人整改提高承诺,在本单位公开,理解职工和领导的监督。
四、理解评定、巩固提高
为巩固作风整改所取得的成果,深入切实地将作风整改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我校对取得的成绩并不满足,继续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回头看”,对照之前个人的整改提高承诺,根据整改状况,由班子对职工的作风优化状况进行评定,职工对班子成员进行书面评定。建立了长效机制,巩固整改成果,提高机关党员干部职工整体形象。
在今年的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中,我校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用心响应,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工作方案,提出了提升机关效能的措施,把“优化机关作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执行潜力、建立一流党校”作为主题。明确开展机关作风建设的目的和任务,扎实做好了每个阶段的工作,使我校在“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强化管理,注重实效,优化服务,使机关作风有明显的转变,对一些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认真的整改。经过一年“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主题活动,确保督导工作取得实效,4月7日上午,潼关县组织召开作风建设年督导工作会议。
会上,县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郭耀琴宣读了中共潼关县委作风建设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成立作风建设年主题活动工作督导组的通知》、《关于作风建设年主题活动学习动员阶段督查工作实施方案》,从县纪委、组织部、政法委、宣传部等部门抽调31名干部成立七个督导组,全程督导、检查、指导各单位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推动工作任务落实,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督促加以解决。承担“五查四整三提升”作风建设主题活动、“三创三增””主题党建活动和“强买强卖、强揽工程、强行阻工”等违法犯罪行为专项整治的牵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对活动第一阶段主要督查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
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马世仓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各督导组一要周密谋划、迅速行动,对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 推动全县作风建设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要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严格对照督查内容,以先进典型为标杆、以反面典型为镜鉴,推动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三要强化落实、严肃问责,对活动组织不力、工作消极懈怠、整改提升没成效的单位和个人及时上报县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相关要求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会议由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杨少锋主持,就开展好作风建设督导工作,杨少锋要求:各督导组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先学一步、提前领会,坚持原则、真督真查,严明纪律、统筹兼顾。
老师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开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市、局“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精神,安排我校“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学校广大干部职工,强化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弘扬奉献精神、实干精神,通过干部教师共同努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科学发展。
我讲三点:
一、正视我校干部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与突出问题,紧紧扭住人这一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努力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作为一个基层单位,我们开展活动的对象与范围是学校全体干部与教职员工,针对工作的共同特点与不同方面。找准看清问题是我们开展活动的基本要求。
1、校级领导。第一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不善于站在高处看学校,不善于站在局外看自己,理论知识水平薄弱,在确定学校发展方向发展道路上,看不清、看不准,决策水平低。第二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解决问题,深入课堂站到现场不够,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缺乏,解决主要矛盾突出问题的办法不多,在学校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上思路狭窄。第三方面问题主要表现,本位主义严重,协调沟通意识差,为学校发展发扬拼搏精神,形成合力还很不足。而在学校负前行的发展时期,校级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则显得尤为关键与突出。
2、中层干部与年级组长,第一方面思想基础十分关键,最突出问题干部应该是各项工作的带头人,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应该反过来,当干部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当了干部就想放松,就想着接着往上当的思想是非常有害的。第二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管理能力不强,教学水平不高,成绩不突出,不能在教师中起到示范作用,也无法起到引领作用。早来晚走,认真工作、乐于奉献、能够吃亏,做得不如普通教师。第三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在自己所负责与主管的工作职责范围对工作不能真正负责,遇到困难回避上交,工作标准不明确或不高,安于现状,争先创优意识差。第四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服务意识不够,安排工作不能从一线实际出发,只安排、不指导,只检查、不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3、班主任队伍。第一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对班主任工作没有工作热情,得过且过,想方设法不当或推掉工作,对学生没有感情,对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回避退让,站在与学生对立的角度看待学生,对学生问题或哄或压。第二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满足于工作现状,对学生管理与德育工作不进行学习与思考,习惯按经验办事,教育方法缺少针对性、实效性,高中多反映于失之于宽,放任放纵,初中多反映在简单生硬,一味压制,都无法得到学生与家长的认可,无法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教师队伍。第一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将教师工作只当做谋生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投入精力不够,只将精力放在个人生活或者工作中只计较个人得失,工作中出现矛盾消极畏难,采取逃避推卸责任态度,甚至对自己的谋生职业都不尊重。第二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僵化、因循守旧,面临教育新形势新问题缺乏主动应变,固步自封,课堂效率低下,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第三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不从学生实际出发,缺乏与学生沟通与交流,出现教学困难却只将学生学习当做理由与借口,甚至为提高成绩赶走学生现象。第四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纪律意识,违反了纪律先为自己找理由找借口,缺乏一名教师起码应有的自尊心、荣誉感。
今天我总结这些问题大家可能不能理解,不能接受,或者自己仍然有这样那样的理由,但是大家冷静客观地思考一下,我们身上是否多多少少存在这些问题,我们认清看准了这些问题并勇于与纠正和改进,我们的干部与教师队伍才能逐步真正地强大起来,我们学校的工作才能真正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扎实开展好三项活动,在重点难点问题上实现突破,努力使“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真正取得成效。
所有的工作提出之后如果不能落实就等于没有提,甚至还不如不提,我们今天提到的这些问题解决需要长期不懈坚持努力才可能逐步解决,但是所提工作的扎实开展,与重点难点问题上的尽快突破是必须与必要的,今年我们也将把“干部作风建设年”主要活动与我们学校自己工作的主要安排紧密结合起来,力求活动取得真正实效。
1、“履职尽责、精心育人”活动深入开展。
在干部教师广泛此项活动的基础上,干部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履职尽责上,教师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精心育人上。
第一个主题教育环节中,重要的是公开;将职责面向广大教师与学生公开,我们会认真谋划做好。
第二个主题实践环节中,抓手是两个结合,干部完成本职工作与为一线服务结合,教师成绩评价与学生评价结合。
第三个反馈监督、评价奖惩环节中关键在考核奖惩,将本次实践活动的评价作为学校准备认真健全的总体评价考核体系的依据和重要内容。
2、“校本革命活动”大力开展。
在此项活动开展中需要把握好三个环节:
第一敢于否定自我,坚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基础,摒弃一切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办学从教理念与思想,打破一切不适应发展和实际需求的条条框框,重新审视自己、反思自己、否定自己,重新塑造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模式。
第二大胆探索实践,本学期学校提出明确学生主体地位,要求每位教师每节课安排10-15分钟随堂检测,将学生学习效果作为反思教学行为的一个主要内容,将学生听课评价作为教师听课评价的一个主要内容。老师们要敢于实践,做好初期有可能影响自己教学节奏和教学效果的准备,并且积极探索规律、研究方法,并进行阶段性总结。
第三扎实开展工作,本学期教研活动明确“校本教研,为教学服务,为教学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为课堂改革服务”这一指导思想,教研活动实行备课组长和主备人负责制,活动内容体现到教案与反思上,严格每名教师教研活动考勤与活动效果。
3、“学校服务年活动”扎实开展。
校长“六个一”干部“三问”教师“三要”这几项活动内容是校长服务师生,干部服务一线,教师服务学生的具体方式,这些做法的提出既是让大家牢固树立服务思想与意识,又是帮助大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的有效方法,如何能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对大家的工作将会大有帮助的。
4、干部教师管理制度与力度不断改进与加强。
第一、学校各级干部必须上课,牢固树立我们都是老师,教书育人是我们基本工作的思想,50周岁以下干部必须上课,不能上课必须得到上级与校长批准,结果要向全体教师公示。
第二,控制中层数量,淡化中层管理,继续探索实行教育教学主要中层包年级制度,继续探索二级制管理模式,学习先进管理经验,低重心运行,近距离服务,走动式管理。
第三、干部考核加大奖惩力度,营造干部能上能下氛围,寻找干部出口,激发干部工作动力,增大干部工作压力,教师管理力度同时加大。
三、加强领导,协同动作,切实增强作风建设的推进力度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二要注重活动实效。三要强化宣传引导。四要完善考核评议。
老师们,让我们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求真务实,扎实推进工作态度与作风,迅速投入到日常工作与“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去,真正让教育工作队伍成为全社会最优秀的群体,广大干部教师成为我校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共同奋斗!
根据XX《关于对集中整治活动自查自纠阶段工作回头看的通知》精神,我办对自查自纠阶段的工作认真开展了回头看,现小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1、认真查摆了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对照我县指出的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5个方面19种突出问题,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再一次开展了七查七看活动,深入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再次自我批评,党员在支部党员在会上进行自我批评,其他工作人员以书面形式再次深入查找存在问题,通过开展回头看,再次查找出一是干部职工学习不够深入:二是工作作风存在庸、懒、散、慢现象。对查找出的问题我办及时建立了整治台账并及时进行整改。
2、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征取意见环节,我办畅通了征求意见渠道,共发放征求意见表120余份,收回100份,召开村、组干部代表,龙头企业代表座谈会1次,深入三送挂点村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1次,召开党员大会2次,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党员大会等形式征求意见和建议,没有收集到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
3、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我办抓住自查自纠这个关键环节,针对查找出的问题进行了归类整理,建立了整改台帐,对存在问题的原因逐一进行了剖析,每个干部职工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形成了单位及个人的有问题、有分析、有措施的剖析材料。
4、进行了认真整改。结合我办工作实际,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方案,明确了整改期限,指定了责任人,做到了边查边改。
5、干部作风得到了明显好转,开展整治活动以来,干部职工的组织纪律明显加强,无上班迟到、早退及上班玩电脑游戏、炒股、无故离岗等违纪违规现象,无赌博等其它违法乱纪现象。对群众的来信来访办结及时,上下稳妥,无越级上访事件发生;干部主动下基层为农民服务的积极性提高了,坚持每月一次集中学习,大大提升了干部的业务水平,提升了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
通过开展回头看活动,我办对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查找的更彻底,原因分析的更透彻,整改的目标更明确,措施更具体。
二、存在问题
1、少数干部不求上进,存在懒的思想,还有的干部认为压力大,纪律要求太严,有抱怨情绪。
2、整改措施力度有待加强。
三、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办将继续抓好整改提高阶段工作,坚定不移地落实五项制度,促进工作制度化,推进干部作风建设的常态化管理;进一步加强干部的思想素质教育,进一步转变观念,把压力当动力,提速、提质、提效,优化发展环境,切实解决我办干部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将集中整治活动纵深推进。
20xx年是珠海全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新一轮大发展的启动之年,也是珠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中极不寻常的一年。一年来,全市各单位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转变作风抓工作落实,提高效能促科学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保增长、调结构、抓改革、促民生、定格局”五大任务,进一步转变作风、优化服务、创新管理、完善制度,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为我市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争当科学发展示范市和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作风保障。
一、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发挥机关作风服务大局新作用
面对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全市各机关单位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沉着应对,积极化危为机、危中求进。
一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了给市委市政府制定政策措施提供详实的资料和具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市委办、市府办、市委政研室、市统计局和市财政局等单位就加快推进‘保增长、定格局’重点工程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深入开展了交通建设、产业发展、城市规划,横琴新区发展、港珠澳区域合作发展等重大课题进行调查研究。市政协还联合XX当代经济研究中心,就“我市当前经济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展开专题调研,并向市委、市政府报送了《关于“国际金融危机对珠海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的建议》;市委统战部也积极开展了“应对危机、科学发展”为重点的建言献策行动。
二是全力服务重大项目。全市各机关单位紧紧围绕十大重点建设工程、以贯彻落实《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横琴发展总体纲要》为契机,全力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如市发改局积极争取市重大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计划,督促项目单位抓紧落实用地、规划、环保、征地拆迁等工作,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建设;市环保局开通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采用“后台先行,前台跟进”的方式,确保重大项目的顺利审批,并安排专人跟踪督办服务;市国土资源局提出“一切工作围绕项目展开,一切工作服务项目建设”,确保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市交通运输局把机场高速、高栏港高速等重大交通建设项目作为“一号工程”,对项目进度工序实行倒排,落实责任;市港口管理局每月5日定时召开“港口重大建设项目协调会”,帮助港口企业解决在建、拟建项目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行政服务中心建立了针对重点项目的专人跟踪协调制度和重点项目交易满意度反馈制度,积极介入重点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落实重大项目联系、跟踪服务责任制,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项目招投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大幅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采取对重大项目实行跟踪督办、合理下放审批权限等措施,在得到广大企业群众好评的同时,也受到了市领导高度重视,专门作出批示要总结和推广该局转变作风、优化服务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市掀起了进一步转变作风增效能、优化服务促发展的新高潮。
三是主动服务企业发展。各机关单位积极扶助企业发展,抢抓机遇、共克时艰。如拱北海关与珠海、中山政府签署《携手应对金融危机共同扶持企业发展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出扶持企业发展的九条合作措施;市工商局出台了《XX市工商局发挥职能服务大局促发展的若干措施》,实行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等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举措;市国税局积极落实减免税政策,助企业应对危机;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通过帮助企业获得出口免验资格等措施,推动企业扩大出口;市海事局及时推出“海十条”,帮助港航企业和广大船员有效应对了金融危机给水运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市人保局出台“三补一缓缴”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并提取专项资金扶持困难企业发展;市科工贸信局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市外事局帮助企业用好、用活、用足各项外事便利措施;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献一计、帮一企、解一难”活动,帮助企业在危机中把握机遇、健康发展。市工商联组织企业家参加“粤商XX行”等活动,帮助会员企业拓展市场,壮大企业实力。
二、大力改革体制机制,提升机关政务工作新水平
一年来,全市各单位以大部制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进机关运行体制和机制创新,促进机关政务工作新提升。20xx年,我市在全省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公众评价调查中总体满意度名列第一。
一是全面推进大部制改革。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改革方向,高标准地完成了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市政府工作部门精简至27个,精简幅度约为1/3,议事协调机构减少83。3%。积极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重点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战略产业三大领域集中,为构筑“一体两翼”体制创新格局实现率先突破。同时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综合改革先行先试,逐步构建“小政府、大社会”,政府与社会组织、公民共同管理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二是积极推进工作机制创新。一年来,全市各单位进一步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在首问责任等制度建设上形成了有效的制度链条。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构建全市的电子政务审批平台,大幅度减少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优化和简化了办事流程。如市财政局建立 “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民生保障和以绩效为导向的绩效管理等六大机制;市纪委(监察局)制定《关于开展对全市各级机关作风建设暗访工作的意见》,加强作风建设的明查暗访,督促各级机关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作风;市委组织部扎实开展“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建立“组织部长接待日”,提高工作效能;市中级人民法院设立了公众服务大厅,实行敞开式办公,方便群众办事;市检察院建立健全各项“阳光检务”工作机制,方便群众了解和监督检察工作;市安监局对所有行政许可办事指南、办事时限、工作流程进行梳理,提高了工作透明度;市国资委围绕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落实跟踪督办责任制;市城市监督管理局全面实施“辖区责任制”的城管执法运行管理机制,提高行政执行力;市教育局开展了“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承诺活动,从提高效能、优质服务等八个方面对机关人员进行规范管理。
基层国土所处在国土资源管理的最前沿,是与广大群众实际接触的“排头兵”和部门的“形象大使”,党风廉政建设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国土资源部门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法律法规在基层的有效实施。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各项制度的完善,国土资源部门反腐倡廉力度日渐加大,行业党风廉政建设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基层国土干部作风也发生了根本转变,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形象,赢得了好评,但追其细节,仍存在不少问题,仍需要结合实际,努力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力度。 一、解决基层国土员思想上的误区。部分干部认为基层国土所处在最底层,地位低,权力小,行贿受贿、挪用公款等腐败现象离自己很遥远,都是高层领导的事,与自己无关。对于上级的警示教育往往置若罔闻,左耳进,右耳出。孰不知,恰恰犯了思想认知上的错误。对上级高层领导来说,也许反腐的内容是行贿受贿,买官卖官、贪污和挪用公款等,对于基层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干部来说,反腐的重点就是在平时工作、生活中的细节上。思想认识不到位,行为上就容易放松对自己的约束。因此,解决基层国土干部思想上的问题,是基层国土所党风廉政建设首要问题。应加大教育力度,彻底改变思想不重视、或重视不够的现状。通过加强干部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干部养成良好的道德风范和素养。 二、建立健全有效的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着力加强干部管理。一个有效的制度是管住人,管住事的基础。在国土资源部门垂直管理的状态下,党风廉政建设往往出现了乡镇不愿管,县局管不到的空挡,很多时候是自己管自己,自我约束。再者由于基层国土所人员少,事情杂,制度建设容易被忽视,有的管理松散,纪律涣散,出了事隐瞒不报或姑息迁就,久而久之问题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要建设一支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就必须结合基层实际制定细致的切实可行的反腐倡廉制度,夯实党风廉政责任,充分发挥上级纪检组和当地纪委、人大监督功能,从制度和机制上杜绝腐败问题发生。同时要加大干部管理,树立“治病救人”的思想,及时纠正工作和生活中的不良作风和习气,把一切歪风邪气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加大财务管理力度。财务问题涉及金钱,容易触动人敏感的神经,同时也是党风廉政的高压线。财务管理的松与紧,直接关系到基层国土部门的安危,因此财务管理是基层国土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中之重。基层国土所虽然是报帐制单位,但也有罚没收入。因而,财经纪律同样不容忽视。“座支”、“挪用”、“打白条”、“乱收费”等现象便是断送干部前程罪魁祸手。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严格按照省级政府核定的政策收费,实行票据的专人管理,按时缴款,按时报帐;实行严谨的财经管理制度,为国土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和国土资源管理事业长足发展保驾护航。 四、坚持政务公开。加强基层国土所党风廉政建设,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便是政务公开。工作职责、办事依据、办事条件、办事程序、办事纪律、办事期限、监督办法和办事结果,部门的收费、罚没标准和收缴情况,财务支出等情况都应做到及时公开,真正做到国土所的所有行政行为都是阳光操作,公开透明,全程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一)热情接待群众。群众来办事,算是有求于人,如果工作人员摆姿态,耍态度,推诿扯皮,坐事不理,人民群众怎么看,怎么想?相反若是热情接待,进门一张笑脸,一个座位,一杯茶,一句问候,耐心细致地听取和解决实际问题、委婉客观地说服教育群众,给前来办事的人员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让他们找到亲切的感觉。则又是什么效果?结果不言而喻。 (二)注重工作作风建设。基层国土所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和受地域和交通条件的限制,时常出现办完业务无法立即返回而在村组长时间逗留的情况,于是一些农户“招待”甚至是玩牌娱乐的现象就应运而生,甚至个别人员还存在“吃,拿、卡、要”现象,或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建房审批和执法过程往往存在影响公平、公正处理的主观意识。这些都需要上级部门加快基层国土所交通工具的配备,使国土所下乡办结公务后减少在农户家中的逗留时间,避免因长时间停留给农户增加额外的麻烦。另一方面要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凡事讲求效率,勇于承担本职工作,把人民群众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办,取得人民以群众的信任。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于一个人来说,良好的精神风貌能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对于一个集体,一个单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提高单位凝聚力,战斗力的有效途径,同样也是维护良好行业形象的一个方面。因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善于正确引导,提倡正确的生活方式,倡导健康的、低碳的生活习惯,培养为人谦和、团结奋进、自信自强的性格魅力,坚决遏制酗酒,赌博等不良生活习气的蔓延,多举办有意义活动,丰富业余生活,使之无论从工作也好,生活也好,都能养成良好作风和习惯。才能充分展现国土人的良好精神风貌。 只有把握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辩证施治,有的放矢,并长期坚持,反腐倡廉的警钟才敲得更响,余音更长!
(2006年4月21日)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06年元月初,中纪委召开第六次全会,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了2006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要任务,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贯彻《党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月24日,在国务院召开的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对全国政府系统做好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讲话不仅对各级领导干部提高党性修养、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而且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指明了方向。中纪委第六次全会结束后,自治区纪委召开第八次全会,全面安排部署了我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区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都要把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和自治区纪委第八次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始终把反腐倡廉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
2005年,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全区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干部职工依法行政和勤政意识明显增强,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各项制度不断健全。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区国土资源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任务仍很艰巨。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六次全会上强调,要深刻认识现阶段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定不移地把反腐倡廉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我们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从“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要求出发,以更加积极进取的精神、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成效,促进我区国土资源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突出重点,认真抓好国土资源领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六次全会上指出:“今年要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也指出:“商业贿赂在一些行业和领域严重存在,毒化政风、行业作风和社会风气;一些地方和部门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严重,直接影响干群关系和政府形象。”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对我们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中纪委第六次全会和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2006年4月初,国土资源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研究了治理国土资源领域商业贿赂的有关问题,并要求注重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和掌握国土资源领域商业贿赂的特点和表现,结合实际,制定有效措施,狠抓落实,确保治理工作取得成效。目前,国土资源部对国土资源领域治理商业贿赂的范围初步确定为4个方面:一是土地使用权出让;二是探矿权、采矿权出让;三是项目发包,包括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及矿山环境治理项目等;四是土地、矿业权评估。治理商业贿赂是一项新的工作,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重要性。要严格把握政策,尤其要注意区分正常的商业活动与不正当交易行为的界线、违纪违规与违法犯罪的界线,防止工作中出现偏差。要从建立健全预防长效机制入手,把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作为2006年反腐倡廉工作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切实抓出成效。
(1)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实行“阳光行政”。政务公开是提高国土资源部门行政效能、防治腐败的有效措施,要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使政务公开成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一项基本制度。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办事方式。一是继续推进和完善窗口办文,坚持报件受理和办理分开、受理人和办理人分开以及封闭办公、集中对外的制度。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进一步规范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审批等行政许可行为。三是加强内部会审,进一步完善会审程序,明确会审责任,提高会审效果,坚决纠正把会审形式化、利用会审淡化和规避责任的现象。要通过政务公开等“阳光行政”措施,进一步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保障各族群众对国土资源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国土资源部门与各族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沟通渠道更加通畅。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结合实际,把国家和自治区对政务公开的要求,贯穿到各项改革和制度建设中,落实到具体业务工作中。在工作中,要主动接受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它是督促我们各级干部更好地履行职责的一种手段,不能逃避检查,规避问题,有效地检查和监督能更好地促进本单位的全面建设,进一步规范我们的办事程序,不断消除可能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
(2)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以下简称“两个28号文”)以及相配套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办法。通过对“两个28号文”所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分解和细化,进一步推进国土资源市场化配置,从源头上杜绝商业贿赂等腐败问题的发生。
一是全面落实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明确要求:“今年,各地区、各部门都要实行经营性土地出让招标拍卖制度。”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原则,能够减少人为因素对资源配置的干预及不合理控制,有利于从源头上促进国土资源管理领域的廉政建设工作。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国家和自治区的要求上来,使广大干部真正懂得实行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土地,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严格执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的规定,不得干预经营性土地使用权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严禁用行政手段,以打招呼、批条子等各种形式指定供地对象、供地位置、供地面积、供地用途、供地方式和供地价格等。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必须进入市场,必须实行招标、拍卖、挂牌等竞争方式出让,否则,无论有没有权钱交易的行为,都属于违纪。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落实国土资源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严格规范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程序,确保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规范、有序进行。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纪检监察机构要会同业务部门,对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认真进行监督检查,对经营性土地使用权仍采取协议方式出让,规避招标、拍卖、挂牌的;对单位和个人擅自先行立项、先行选址定点、先行确定地价的;对在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对领导干部干预和插手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违纪违法行为,都要严肃追究主管领导及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是进一步规范探矿权采矿权审批。要严格界定探矿权采矿权行政审批和公开出让的政策界限、管理权限,规范操作程序,完善探矿权采矿权管理制度。对国家、自治区投资探明的矿产地和具备以竞争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的,都必须实行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对不具备以竞争方式出让的,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出让,并公示审批结果。要在总结以“摇珠”方式确定采矿权评估委托单位做法的基础上,继续坚持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办法并加以推广,从制度和措施上保证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
(3)加强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监督管理。近几年来,我区各类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资金投入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这些项目大部分进展顺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从2005年对已实施的52个国家、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检查情况来看,部分项目在实施方案编制、项目区勘界、招投标程序、项目款项支付手续等方面仍存在不规范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出我们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中管理还不够到位,制度还不够落实。对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要求进行前期踏勘,严把项目选址关。同时,要加强项目招投标工作的监督,严格按照厅《关于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招投标管理工作的通知》(新国土资发〔2005〕653号)的要求执行。要严格落实财务管理各项制度,进一步加强财务审计监督。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公开操作程序和管理办法,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增加透明度,坚决杜绝权钱交易等商业贿赂问题的发生,确保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标本兼治,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2006年,中央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都把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作为政府机关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明确要求。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对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司马义·铁力瓦尔地主席在自治区廉政工作会议上也指出:“当前,一些地方在征收征用土地、城镇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食品药品安全、工矿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和医疗收费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并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解决好土地征收征用等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社会政治大局的稳定,事关干群关系和政府形象。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不断加强调查研究,改进工作方法,密切联系群众,主动急民之所急、办民之所想、解民之所忧。尤其是要深入到困难多、群众意见多、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同群众一道分析矛盾、解决问题。要认真执行国务院《信访条例》,加大信访案件的督查督办力度,妥善解决好信访问题。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和谐社会的要求,健全征地程序,完善土地补偿和安置办法,使征地补偿费及时、合理地返还给被征地农民,严格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要按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的要求,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落实到“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中。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组织协调,既从严治标、惩治腐败,又着力治本、预防腐败;既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又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努力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
四、加强内部监督,防范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
加强内部监督,是对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防止发生腐败行为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土资源重点项目和专项资金增多,管好、用好这些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一项事关全局、事关各族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为确保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和专项资金安全、合理、有序的使用,对项目从可研、预算、招投标、施工、竣工等全过程实行监督势在必行。对此,要重点抓好4个环节:
一是加强对项目立项可行性论证阶段的监督。要参照国家投资开发整理项目入库审查要点,对项目报件齐全性、项目合法性、可研报告的完整性以及投资估算进行审查。通过查阅有关专家论证评审意见、实地调查和现场踏勘等方式,掌握该项目总体概况,防止一些地方只注重申报项目资金,而对项目可行性、投资效益等缺乏科学论证,造成项目可行性研究不实,立项缺位。
二是加强对项目预算编制与招投标阶段的监督。项目预算编制与招投标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影响着项目实施的全局。预算是确定项目资金的依据,要对照有关预算定额,审查是否选聘具有资质的机构进行预算编制。要按照招投标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的原则,择优选取施工队伍,防止项目招标走过场,暗箱操作,造成“人情”工程和“面子”工程。
三是加强对项目施工阶段的监督。项目施工阶段是监督的重点。要审查是否按照项目实施与监理相分离的原则,实现项目监理制;审查是否实现监理公开招标、是否签订监理合同、监理机构和监理人员是否具有相应资质、监理记录是否规范、真实。要按照规定,审查前期工作费、工程施工费等各项费用是否实行总量控制,据实核销。要审查资金的拨付和预付是否依据工程进度和合同约定分期进行。要检查项目资金、会计核算是否规范,会计科目及账簿设置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按项目进行全成本核算。
四是加强对竣工验收阶段的监督。要按照《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依法对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真实、准确、合法性进行审计监督。
内部审计工作是加强内部监督的重点工作,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既要保证资金安全、项目安全,又要保证干部的安全,不能项目做完了,干部却倒下了,要做到项目上得去,干部还站得住。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既是从机制和源头上强化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推进依法行政,保障国土资源部门领导干部充分行使职责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厅将组织对国土资源重点项目和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等方式进行内部审计。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工作,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协调,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要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组织领导,真正发挥好审计监督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教育,不断增强内部审计人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同时,要加强内部管理,强化本单位及领导干部自我约束和监督,有效防止资金使用中的不正之风,促进本单位内部科学管理,堵塞资金管理漏洞,防止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发生。
五、严格规范,不断加强行业作风建设
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需要解决的大事、难事还很多,任务十分繁重。要切实承担起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历史重任,关键的是要严格规范办事程序和建立一支素质高、作风硬的干部队伍。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把行业作风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抓行业作风与抓业务有机地统一起来,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做到业务建设与行业作风建设相互促进,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配合抓、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和支持的工作机制。开展国土资源系统行业作风建设,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必须把思想教育贯穿于行业作风建设工作的全过程,把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要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六次全会和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领会精神实质。要把学习《党章》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作为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的重要内容,使广大党员干部全面了解、把握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确保学习教育活动落到实处。要通过学习,进一步拓展抓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思路,营造和形成“反腐倡廉、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自觉履行岗位职责,为行业作风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思想保证。
二是必须把加强行业作风建设与加强业务规范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国土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如何,直接关系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使全系统干部职工努力形成按照操作程序履行职责的良好风气。要围绕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国土资源制度建设、规划管理、市场建设、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管理等方面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增强行业作风建设的实效性,全面提升我区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促进国土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三是必须突出行业作风建设工作重点,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纠建并举”的方针,坚决落实《国土资源管理系统行政为民十项措施和工作人员五条禁令》,以推进依法行政为重点、以提高队伍素质为核心、以开展行业作风评议为载体、以树立良好形象为目标,建立依法办事的新制度,完善公开、便民的好办法,形成行政为民的新理念。同时,要通过落实政务公开、窗口办文、内部会审、责任追究等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以群众反映强烈和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为重点,集中解决国土资源行政执法和社会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逐步形成纠、评、建相互促进的行业作风建设工作机制,促进国土资源行政效能建设,提高干部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的意识和水平,以公开促公平,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促廉政,树立国土资源系统切实为群众服务的良好形象。
四是必须转变职能,将行业作风建设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要结合“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积极开展民主评议行业作风工作,真正把国土资源部门置于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在加强窗口办文、信息查询、政务公开等行业作风制度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开展好自评自检、聘请特邀行风监督员工作。要认真征求和广泛听取特邀行风监督员及各族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检查实施政务公开的效果,不断提高政务公开的质量。同时,要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对国土资源部门的舆论监督,采取设立举报箱、意见簿、在新闻媒体上公布举报电话等形式,积极受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不足,真正把评判权交给人民群众。
(在自治区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摘要,原载《新疆国土资源》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