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1500字篇1 大学三年是我一生的重要阶段,是学习专业知识及提高各方面能力为以后安身立命的重要阶段。从跨入大学的校门的那一刻起,我就把这一信念作为人生的又一座右铭。珍贵的三年大学生活已接近尾声,此时回顾自己走过的路,也更是为了看清将来要走的路。个人认为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但关键是能否正视并利用它们。三年来,我不断的自我反省,归纳了一些自己的优缺点。在校期间,在学校的指导、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下,通过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社会实践,自觉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专业功底扎实、知识结构完善、适应能力强、具有团体协作精神的青年。下面,我就对大学三年我的表现作一个总结和自我鉴定:一、在学习方面 我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好基础知识,所以在学习上我踏踏实实,一点也不放松自己。通过大学的学习我的能力明显的得到了提高。懂得了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注重独立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重视自己的学习,把在大学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积极地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从而使学习和实践融为一体。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也要进一步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自己更好的适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对于我们现代大学生来说,光光学好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二、在思想方面 进入大学以后,我认识到仅仅学习好是不够的。要追求上进,思想上的进步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大学三年 三、工作方面 在与同学们相处的三年期间,我积极主动地为同学们服务,对工作热情,任劳任怨,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组织交际能力,和同学团结一致,注重配合其他学生干部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促进了团队沟通与合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四、生活方面 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扮演着被培养对象的角色。老师是我们的长辈,所以我对他们尊敬有加。同学们就像兄弟姐妹,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娱乐,互帮互助,和睦的相处。集体生活使我懂得了要主动去体谅别人和关心别人,也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我觉得自己的事情就应该由自己负责,别人最多只能给你一些建议。遇到事情要冷静地思考,不要急躁。不轻易的承诺,承诺了就要努力去兑现。生活需要自己来勾画,不一样的方式就有不一样的人生。三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中美好的回忆,我迈步向前的时候不会忘记回首凝望曾经的岁。忙碌的大学生活就在悄然中过去了,但她已成为我人生美好记忆的一大部分。这些日子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彷徨。但却把我培养成了一个现代大学生,使我在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高,为以后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辟了而一条属于我自己的道路。 总结三年的大学生活,我收获很多。感谢老师和同学给我的关怀与帮助,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从自身找原因,改进缺点不足,改善学习方法,提高理论水平,在提高自己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使自己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和接班人。21世纪的曙光已经初露,崭新的年代展现在我们面前。作为毕业在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有理由对祖国的未来充满憧憬,对将来的工作满怀期盼!难忘而多姿的大学生活即将逝去,但我不会沉浸于过去的光辉岁月,我将用全新的心态去拥抱新世纪的挑战! 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1500字篇2 珍贵的三年大学生活接近尾声,特此总结一下大学三年的得失,从中继承做得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使自己回顾走过的路,也更是为了看清将来要走的路。 我的学习成绩不是非常好,但我却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首先是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在我考进大学时,脑子里想的是好好放松从重压下解放出来的自己,然而很快我就明白了,大学仍需努力认真的学习。看到周围的同学们拼命的学习,我也打消了初衷,开始大学的学习旅程。其次是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由于大学的授课已不再像高中时填鸭式那样,而是一节课讲述很多知识,只靠课堂上听讲是完全不够的。这就要求在课下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日积月累,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要想学好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换了好多种方法,做什么都勤于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能勤于请教。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止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专业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我更与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体会了学习的乐趣。我与身边许多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现在我已经大三,正在做毕业设计,更锻炼了自我的动手和分析问题能力,受益匪浅。 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三年中,我读了一些名著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对自己有所帮助,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回顾三年,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相对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社会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大学三年中,我参加了不少的校内活动和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参加校内的活动可以认识到更多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此外,还当过班上的组织委员,对自己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我喜欢做一些社会活动,会让大学生活更丰富多彩,做过家教、志愿者、推销员等,有时会感到累些,但乐此不彼。 体育成绩一向很好。我的体质并非很出色,可是通过我的练习和对体育项目的理解,还是能很好的完成体育课的教授项目。我喜欢运动,基本对所有运动都感兴趣,尤其是排球。在三年之后的今天,我的球技有了质的提高。我是从大一开始接触排球,起步比较迟,可进步很快,每年的排球赛我们都获得了好成绩,为系里争光。打排球球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增强了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通过三年的大学生活,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了较快掌握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思想变成熟了许多,性格更坚毅了。认识了许多同学和老师,建立起友谊,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提升了自身素质,认清了自身的一些短处并尽力改正。社会实践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1500字篇3 大学四年生活即将随着我的成长而慢慢逝去,回顾这丰富多彩的四年学习生活,我已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合格大学生了,这些日子将永远铭记在我心中。这四年在学习阶段,思想上要求上进,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毕业之际,回顾四年来的学习,工作及生活,做自我鉴定如下: 在思想政治方面,本人具有优秀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中国*领导和,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严格遵守国家宪法及其它各项法律规定。同时我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予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 在专业学习方面,我学习的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够胜任外向型经济工作和适应国际竞争的专门人才。通过四年学习,我学习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外贸英语函电、电子商务、会计学、财政与税收等专业课程。其中四门学位课程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同时顺利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学业平均成绩超过75分即将取得 东南大学 学士学位证书。本人学习态度端正,由于大学的授课和高中时有很大区别,这就要求在课下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须自己钻研并时常去图书馆查一些相关资料。而我也非常喜欢去图书馆学习,迄今为止大学阶段已看课外书籍一百多本。大学以前,一般学生都是死读书的典范,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进入大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也在不断地成熟。毫不夸张地说,大学四年没有安心地在图书馆好好看基本书,那就绝对没有真正意义上读过大学。图书馆就是这样一个改变人思想的地方。本人还注重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每逢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真完成实践报告。 在综合能力方面,本人大学四年来一直担任班级组织委员。尽管有时候会比其他同学付出更多,更累一些,但我自己对此很是满意。毕竟在这锻炼中提升了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包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和实际结合的能力,做人与处世的能力等等。另外组织协调能力,社会工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我的爱好也比较广泛,对体育方面都比较感兴趣。曾代表班级参加校首届体育知识竞赛并获得了三等奖。课余生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爱好是踢足球。在去年的校首届足球联赛中,我作为主力参加了国贸专业队,并在六场比赛中打入了五球,其中包括联赛首球和决赛第一球,最终我们专业夺得了冠军。 在操行品德方面,各方面表现也很出色。在生活上,我崇尚简单质朴的生活,不铺张不浪费,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我的时间观念也比较强,约好的时间总会提前到达。小时候的生活也锻炼了我的吃苦耐劳精神,自理自立的能力。我热心待人,诚实守信,具有创新和开拓意识,勇于挑战自我,有思想。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我与同学关系极其融洽。四年来,我不断的自我反省,努力使自己不断地进步。 四年的大学生活,我收获了了很多。以上就是在即将毕业之时,我对自己这四年来的一个自我鉴定。我自信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在毕业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正确面对挑战,不断实现自我的梦想和人生价值。 ;
可以,,,,什么 时候,,要
认识自我是人类历史上亘古不变的话题, 心理学为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及 方法 。分析弗洛伊德、霍妮、马斯洛的心理治疗理论思想,指出了这些理论在 认识自我 这一主导思想上的共通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认识自我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大学生认识自我心理论文篇一:大学生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个体对主体自身状况及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认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分析、 自我评价 三个方面。所谓的自我观察,就是将自己的心理活动作为被观察的对象,自己观察自己,即如古人所说的,人要“吾日三省吾身”;而自我分析是个体把从自身的思想与行为所观察到的情况加以分析、综合,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自己个性品质中的本质特点,找出有别于他人的重要特点;在自我观察和自我分析的基础上,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品德及其他方面的社会价值做出判断,形成自我评价。 要想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首先自我观察要全面,对所有属于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和社会关系都要进行细致的观察;其次,自我分析要科学,对自己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要 总结 概括,并作出科学的分析;最后,自我评价要适当、正确,既不能高估自己,也不能看低自己。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 教育 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们大学生都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 经验 。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大学生认识自我心理论文篇二:认识自我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认识自我,理解自我的一个过程。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够使自己得到提高,能够有方向性的训练自己,完善自己。错误地看待自己则使自己沉溺在幻想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甚至可能会失去生命。 正确地认识自己,使自己更加成熟。 三毛曾经说过:“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观的来说,它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那么我们即使不死,也在天堂里了。”是啊,寻求内心真正的安宁,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使自己快乐,才能变得成熟。像三毛一样。假如她没有认识到生活的乐趣,没有正确认识自己所需要的,所追求的,怎么会有如今三毛的流浪文学,怎么会有华文世界的传奇女子,又怎么会有我们心中最浪漫、最真性情、最勇敢潇洒的——永远的三毛。 正确的认识自己,使自己更加完美。 如果可以认识自己也不那么完美,就不用忙着去粉饰了;如果可以认识自己不那么伟大,就不用急着去证明了;如果可以去放弃自己的种种成见,就不用吵着去反驳了;如果可以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就不用哭着去申诉了;如果可以慢半拍,静半刻,低半头,就可以一直微笑了。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够将自己的优点发出万丈光芒,将自己的缺点掩盖。正确的认识自己能够使自己更加完美,将不用去模仿他人而遭到别人的嘲笑了。难道东施效颦不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吗?春秋时代,西施因生病而蹙紧眉头,却更显得美丽动人、楚楚可怜了。然东施见此,连忙去效仿不想被贻笑大方。西施的美尽显在她的举止投足之间、谈吐之间,天生的美与气质并存,而东施却以丑闻名大江南北。若东施正确地认识自己,不去模仿西施搔首弄姿,而是发扬自己的长处,那也不会落下今日如此耻笑。 正确地认识自己,使自己更加成功。 自然更替:“自然界中没有胜利和失败,只有更替。冬天让位于春天,夏天让位于秋天。羊吃草,狮吃羊。与谁强大无关。人心若能理解,那么人的灵魂则可能从肉体中解放找到成功。”正确认识自己,能够抓住机遇,获得成功。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够进行替换。论点:认识自己才能赢得机会,取得成功。毛遂是战国时期有远见卓识且口才出众的外交家。他本是平原君家中的食客,当平原君要挑选20名食客去说服楚国出兵解救赵国时,他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抓住机会,大胆,自信的说:“我可以去。”果不其然,毛遂以出色的辞令说服了犹豫的楚王,就这样赵都解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毛遂自荐的 故事 。毛遂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正是因为他正确地认识了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在关键时刻自荐,赢得机会,最终获得成功。因此,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赢得机会,使自己成功。 正确的认识自己,能够使自己得到心灵的安慰,赢得成功。 大学生心理论文篇三:浅论高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生是我国最高层次教育培养出的高层次人才,对国家的政治、经济、 文化 等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更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近年来,国家逐年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而且缺乏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控制,导致研究生整体素质下降。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承受多重压力的研究生也随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如何改善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成为国家、社会和高校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国内各个专家机构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都做了大量的调查与分析。 2011年,马喜亭、李卫华用SCL-90及《研究生压力问卷》针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压力做了调查研究,存在心理问题的研究生占;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五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成人常模。[1]同年龚惠香以浙江大学为例,针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需求做了研究,显示男性把“压力问题”排在首位,女性把“职业发展问题”排在首位;未婚的心理健康问题大于已婚的;农村家庭的心理健康问题大于城市家庭的。[2]2015年赵红伟、徐海燕用SCL-90量表对高校研究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三成学生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并且与学历呈正相关的关系。心理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人际关系问题”、“学业问题”、“自尊问题”上。[3] 二、高校研究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追逐功利的心态 现在研究生越来越多抱着功利的心态进行学习和科研活动,这与个人有关,也与学校的教育有关。研究生的教育都强调论文、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而这些又直接影响到奖学金的评定。僧多粥少的局面也必然导致同学之间关系的疏远和相互猜忌。随着论文要求的越来越严格,而且对发表质量和数量都有规定,这也让研究生的心理负担加重。 2、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随着研究生的全面扩招,研究生的文凭价值降低,就业前景也不如以前那么好,有时甚至还比不上本科生的就业率。学历越高,期望值越高,对未来的期待也越大,但在现实中一些用人单位更愿意用更低的工资去聘用本科生,而一些研究生迫于现实压力不得不去与专科生竞争同一个岗位。研究生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面前,往往都会产生挫败感。 3、网络导致人际关系淡漠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为研究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网络交往淡化了生生与师生之间多方位的人际关系;沉迷于网络容易使研究生漠视现实生活中的 人际交往 ,降低现实的人际沟通能力;网络“教育”和“监控”功能的弱化,大量的不良信息正在慢慢侵蚀着研究生的责任感和道德感。长期人际关系的淡漠就会引发研究生心理和生理各方面的问题,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易怒、思维缓慢、反应迟钝、精力不集中、丧失学习兴趣等。 三、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国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很重视,发展迅速,力度也大,但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研究生作为国家高素质、高层次人才,人们会认为研究生各方面素质都会高于大学生,但其实不然,要面对比本科生更大压力的研究生在心理素质方 面相 应会更容易出现问题,出现的问题也会比大学生的更严重。对比本科生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资源配置方面:服务层次不够深入;硬件设施方面不够完善;专项经费投入较少且来源单一。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培训力度不够;兼职为主且专业不对口,专职教师较少;男女教师比例不协调,女教师居多。教育体系方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四、加强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发挥导师的引领作用 导师的治学态度、个人作风、道德修养对研究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业科研方面,还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到关心每一个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亲人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减压策略,共同应对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2、强化辅导员的陪伴作用 辅导员作为研究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学生成为朋友,帮助研究生应对心理压力和问题,促进研究生健康成长。为了更好地做好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体验式教育为模式,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向上的态度、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理论知识投入到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3、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建立针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资料数据库,及时更新,全面动态地掌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督导制度,依靠专兼职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工作日全天候个体咨询,对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及时的干预、有效的防范。因为心理咨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时候还可能出现反复,所以需要建立跟踪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4、积极开展体育锻炼等文体活动 体育锻炼不仅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而且对心理健康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学生通过参与集体的体育活动,锻炼了身体,超越了自我,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和幸福感,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使生理和心理各方面都得到积极的发展。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1500字 2. 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 3. 大学大一心理健康课论文3000字 4. 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分析报告 5. 自我心理成长报告范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迁,当代人的心理适应也面临巨大挑战。大学生是时代的先锋,对社会变化更加敏锐,其心理健康将受到更大威胁。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成才的关键。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但首先要明确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所以,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大学生心理特点提出心理健康标准,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进而提高教育效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1、学习能力良好
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学习能给大学生带来快乐和满足,使其保持心理健康。而学习压力过重,学习方式、目标不当或缺乏学习动力等问题则易导致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具体表现在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合适的学习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效的学习效率,能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2、情绪健康
大学生大多正处于青年期,情绪情感体验丰富深刻、表达复杂多样、波动较大。情绪起伏大往往是出现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先兆。情绪健康不仅能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人成长,也使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情绪健康指情绪稳定、情绪控制良好、情绪积极,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一般表现为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善于调控情绪,既能克制约束,又能适度宣泄,使情绪的表达既符合社会需求,又符合自身的需要,在不同时间和场合有恰如其分的情绪表达。
3、意志健全
意志健全是大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意志健全指在自觉、坚持、果断、自制力、勇敢等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实践中有较强的目的性,不易受外界影响,能迅速根据实际作出决断,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行,以充沛的精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战胜困难和挫折。
4、自我意识完善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主观评价。个体只有对自己各方面都有较深的了解,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所以完善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客观、全面地认知和评价自我;善于自我接纳,自尊自信;既独立有主见,又善于合作;确立自我同一性;能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
5、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交往是个体正常的心理需要,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融入社会、实现理想的必备能力之一。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使大学生获得优质资源,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它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又是其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表现为喜欢交往、交际广泛,又有三五知己;学会分享、接受和给予;有同情心,善于理解他人;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端正交往动机。
6、适应能力强
适应能力指个体与现实生活和谐相处的能力。大学生面对大学的生活环境、管理方式、教学形式等方面的变化,如不能有效处理与现实环境的关系,则易引起心理问题。适应能力强一般表现为能主动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社会现状有较清晰正确的认识,思想和行为都能与时代发展相契合,与社会的要求相符合。
7、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人的心理发展和年龄密切相关,年龄阶段不同,心理行为特征也不同。心理行为特征只有在特定的年龄段相符合才相得益彰。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具有与年龄相符的心理行为特征: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情感丰富、朝气蓬勃、热情奔放、活力四射、反应灵敏、百折不挠、勤学好问。如出现所谓的少年老成、无精打采、喜怒无常,或过于幼稚、依赖等现象,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参考文献:
高东.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研究[J].华夏医学,2011,24(5):586-589.
魏杰.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整合的探索性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3.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的认识,是对于自己本身和自己与他人以及自己与社会关系的意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自我意识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培养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性强的新人,是高校心理健康 教育 的目的。为达到此目的,必须认清大学生自我塑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自我塑造 主要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 、有纪律的 现代 化事业的建设者,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的根本目的。本文从大学生重塑自我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途径等方面作一些浅析。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部分大学生作为独生子女,生活上依赖性强
在大学里,大学生们要独自一人在外生活,由于以前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生活习惯,当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学习和生活时,思想脆弱、社会 经验 不足的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们在同学的笑声里,就会由自信、大方转为自卑、沉默;有的刚愎自用,处处争强好胜,只是一味要求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有的自命不凡,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教育,只相信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有的一旦遇到困难,就会萎靡不振,缺乏持之以恒的韧劲,没有勇气正视现实。
2.学习动力的暂时消失和学习目标的模糊,使大学生犹豫不决
紧张而有明确目标的高中生活结束了,大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自由、有大量空闲时间的大学,心理上立刻解除了一切压力,同时也就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在大学的学习既无老师的督促,也无父母的逼近,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自觉自愿的事。有的大学生上了大学后,有意无意放松自己,开始享受。
3.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使大学生为难
在大学里,同学来自于五湖四海,不同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性格的人走到了一起,同学们一下子无法相互适应。由于大学中活动很多,个性飞扬,展示个人兴趣和特长的机会很多,是改变自己去适应别人、还是让别人去改变来适应自己,如何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全面 发展 的人等问题困扰着大学生。
4.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使大学生的心理负荷增大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日益巩固和发展,市场竞争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 科学 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由竞争衍生出来的损人利己、金钱至上以及享乐主义在大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另外,目前我国就业问题比较严重,这也让大学生心神不宁,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5. 网络 信息对大学生的正常成长也有较大影响
现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冲击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精神状态。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的网民群体,在从互联网上获得有益信息的同时,也在接受着许多有害的信息,从而给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大学生重塑自我,提高 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大学生正处于成熟阶段,正向成人过渡,在这一时期,大学生需要进行全新的人生定位,建立新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因此,大学的心理健康 教育 工作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这一转变,从而实现人生的巨大跨越。
1.确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科学 证明,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生活习惯是生活是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是诱发大学生身心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2.帮助大学生尽快实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有机结合
在大学时期,学生的意识开始向以自己本身的心理动向为对象 发展 ,他们是根据主观的自我和主观感受的 社会现实所希望自己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而达到的自我状态。他们一个是理想(主体)的自我,一个是现实(客体)的自我。如果主体与客体能保持大致的平衡,即个体的真正能力、性格、欲望能如实地表现出来,个体便能以自己的本来面目出现在别人面前,不需在他人面前掩饰什么,从而有利于发挥自己的实际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辅导员应引导学生走适合自己的路,实现主体格客体的完美统一。
3.大力加强校园 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形式,也是大学生自我塑造的阵地。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一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 环境的能力;校园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特征,它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为大学生提供锻炼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能力的机会。二是有利于开发大学生智力,提高文化修养,完善知识结构。三是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些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可帮助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认识人生,从而有效地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袭。四是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因为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双胞胎满足大学生的各种需要,如爱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求知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校园文化又能为大学生排除各种心理障碍。五是提高大学生的 人际交往 能力,为将来进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4.运用科学、积极的 方法 和途径解决心理问题
(1)努力学习有关的 心理 健康知识 ,了解和掌握心理活动的 规律 ,从而按规律行事,提高针对性,减少盲目性。
(2)大学生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培养健康的情绪。良好的情绪不仅可以治病,而且还可以防病。大学生可通过参加文体、社团、社会 实践等多种活动,加强人际交往,沟通思想,交流信息,以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
(3)建立健全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一种心理内部的调节机制,它通常能对人的焦虑、自卑、痛苦等消极情绪起到缓解的作用。因此,当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应该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正确地面对困难,并且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和手段来解决问题。
参考 文献 :
[1]高玉祥.个性心 理学 概论[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刘和平.21世纪教育学.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
[3]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N].2001,3.
[摘要]自我意识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意识影响着人格形成的性质、方向、速度和进程。本文对自我意识的概念、结构、发生发展、研究工具及方向、完善塑造进行了一定的阐释。
[关键词]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
1自我意识的概念
苏格拉底是自我意识的“助产婆”。苏格拉底坚定认为存在普遍可靠的真理并且探求普遍必然性的途径是“认识自己”。因此,西方哲学的自我意识概念产生于古希腊时期[1]。在此之后对自我意识的思考很长一段时间主要停留在哲学的思辨领域中。直至1890年,James在其著作《心理学原理》中首次将自我意识引入心理学研究领域。心理学的先驱人物冯特也对自我意识的研究有所涉及。但是,早期的心理学家们对其概念进行理论探讨,但缺乏一致性,其研究结果可谓扑朔迷离、含糊而繁杂[2]。直到20世纪20年代,西方心理学界的学者们纷纷研究起了自我,具有代表性的有库里(Cooley)、米德(Mead)以及弗洛伊德[3]。其中弗洛伊德提出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人格三结构后,自我意识的概念开始明确化。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以及对自己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
2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意识即个体对自己的意识。很多研究将自我意识与个性心理特征和倾向视为并列的人格组成部分,但是也有很多学者持反对的态度。至今对于自我意识在人格中与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倾向的关系没有一致的观点。但是一致认为的是自我意识不仅与基本的知情意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与人格也有紧密的联系。
自我意识有其自身的结构,即它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组织、控制和推动作用。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或心理结构。从表现形式上,主要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4]。很多学者的分类方式均不同,朱智贤认为所谓自我意识,即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对自己肌体活动状态的意识;对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5]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把自我分为主我(I)和宾我(me)两个方面,主我是自我的主动部分,是认识、发动、指挥和调节个体活动的方面;宾我是自我中被注意、思考和知觉的客体等心理活动的意识[2]。从意识活动的指向来看,自我意识还可以分为私我意识(private self-consciousness)和公我意识(public self-consciousness)前者是指个体关注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评价标准,后者是指个体关注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他人的评价标准[6]。类似以上的分类还有很多,均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其结构。
3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
个体自我意识从婴儿起就开始萌芽,至青春期逐渐成熟。研究表明个体自我意识发展有两个飞跃期:第一飞跃期大约在1~3岁,是以 儿童 可以用代词“我”来标志自己为重要特点的;第二飞跃期是初中阶段[7]。
韩进之,等[8]的研究表明: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总趋势呈现由低到高的曲线形。这一总趋势还呈现了三个上升期和三个平稳期。第一个上升期为小学一年级至小学三年级。由小学三年级到小学五年级进入平稳期。第二个上升期为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一年级,此后进入初三平稳期。第三个上升期为初三到高一,此后至高三进入平稳期。自我意识发展还有不同观点。杨宏飞等研究也发现,学级至初三年级均有所下降[9]。王维等研究发现,四年级学生在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和对学校态度方面有所下降,提示四年级的学生的自我意识较二年级学生有所下降[10]。Piers和Harris的研究证实,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在自我意识量表中的得分大大高于六年级[11]。我国学者杨善堂的研究表明,初中二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12]。杨心德的研究发现,初中二年级可能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13]。因此对于初中阶段自我意识的发展曲线是如何变化的尚无定论。
4自我意识的研究工具及研究方向
通常使用的是自我意识量表,是由Fenigstein,Seheier和Buss编制的[14]。本量表由三个分量表共23个题项构成,分别是测量私我意识的10个题项,测量公我意识的7个题项和测量社交焦虑的6个题项。这些分量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其中,私我意识是指习惯性地注意自我中私密的方面,这些方面只有本人才能观察:公我意识是指习惯性地注意自我中公开的方面,这些方面是别人能够观察和评价的;社交焦虑则反映个体由于感知到他人的存在而引起的不安。原量表公我意识和私我意识、公我意识和社交焦虑之间均为适度的正相关;而私我意识和社交焦虑之间的相关接近于0。量表采用5级评分,从0(非常不符合)到4(非常符合)。
自我意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私我意识方面,研究不仅是关于私我意识的优缺点[15]、单双因素[16]、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6],而且还涉及个体差异的比较研究。例如Scandell等在一项私我意识与大五人格因素的相关研究中发现私我意识与公我意识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在用偏相关技术控制了公我意识的影响之后,私我意识与大五因素中的经验开放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宜人性呈显著负相关。Kemmelmeier的研究发现,高私我意识的个体所拥有的价值取向和态度是一致的;而对低私我意识的个体来说,价值取向和态度之间没有关系。在性别方面,许多研究发现女性在私我意识或者公我意识上得分比男性更高。对女性而言,私我意识可能是更重要心理体验。那些有高自我意识(或者是私我意识或者是公我意识)的女性更强烈地体验情感状态,而这些影响并不发生在男性身上。在地域方面,Shuzo等的研究表明日本人的私我意识程度比美国人低。在私我意识的两因素中也发现了跨文化差异。Chart在其研究中发现,香港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私我、公我和社交焦虑三个因素上均显著高于德国、法国、丹麦和瑞典大学生。综上所述,现今关于自我意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私我意识和性别方面,而不同文化地域的比较研究比较少。
5自我意识的完善、塑造
自我意识在人格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对人格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遗传和教育。但是自我意识是这些因素的中介,自我意识决定着这些因素对人的影响。换一句话说自我意识影响着人格的形成速度、性质以及能动性和自主性等。那么,自我意识的完善、塑造对人格的形成、发展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5、1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个体认识自我主要有两个途径。第一,分析体会自我的心理活动及行为,并且和周围的人进行一定的对比,从而了解认识自我的内心世界,并作出一定的评价。第二,依据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自己。别人给予的评价,个体会将其与自我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进行对比,最后达到加深自我认识和 自我评价 。
在积极准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接受自我的优缺点,但是不能因为缺点,而在潜意识中逃避认识自我。只有能正视自我,愉悦地接受不完美的自我,才可能做到真正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5、2自我体验的作用
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个体产生一定的体验标准。当符合标准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出现的时候,自我体验是愉悦的,当个体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有损人格,会出现恐惧和羞耻等不良的自我体验,最终可能收敛或制止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
5、3强化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意志上的表现,是在自我认识和自我体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我控制不仅限制着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性质、方向,并且要力求其符合社会要求准则。制定旨在完善和提高自己行动的相应计划和程序。行动中运用自我分析、自我体验、自我鼓励、自我监督、自我命令等各种激励手段。
5、4提高自信心
自信是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前提。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认知状态,是自我意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人在肯定自己存在价值的基础上对自己力量的客观充分估计,它直接影响着自我概念形成、自我评价定位以及自我理想的设计和把握,对于全面体验和调控自我思想与行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信能够帮助个体激发自身的潜能,勇于面对失败和挫折。在大学生的课堂中,我们采取各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帮助他们客观地认识自我的同时,让他们 总结 过去的成功经历,最终使“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这样的信念内化,达到提升自信的目的。
5、5提高自尊
自尊感是一种个体的重要情感体验,包括自爱、自己尊重自己和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自尊感是个体在对自己进行积极的价值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参加 社会实践 活动,在具体的活动中发挥自我的价值和能力,来满足自尊。可以选择自己能力较强的方面参加活动,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标,以便容易实现,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获得成就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自尊心。
参考文献:
[1]江午奇、自我意识理论的历史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1(11).
[2]孙圣涛,卢家楣、自我意识及其研究概述[J]、心理学探析,2000,20(73):17-22.
[3]肖晓玛,尹显作、论自我意识研究的历史与发展[J]、韶关学院学报,2002,23(11):104-108.
[4]聂娟、大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及其策略[J]、社会心理科学,2010,8(25):32-35.
[5]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6]黄希庭、时间与人格心理学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肖晓玛、论自我意识研究的历史与发展[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11):104-108.
[8]韩进之,等、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74.
[摘 要]本文试从分析高职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及偏差入手,提出了如何调试高职生的自我意识以促进心理健康。
[关键词]高职生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特点 自我意识的偏差 自我意识的调试 心理健康
在高职生中,我们会发现有这样的学生――因自己的容貌不够娇好而郁郁寡欢,她们会因此自惭形秽、寝食不安;我们也会发现有这样的学生――从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没有学习动力,认为上了高职就是来“混日子”,丝毫不把学习任务放在心上……这些都是自我意识过强或过弱的表现。
自我意识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意识的健全和发展能使高职生有一个健康的人格。无疑,健康的人格是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因此,高职生应了解自身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偏差,掌握调试自我意识的方法,这些对于高职生来说都至关重要。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以及对自己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自我。
不难看出,自我可分为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和社会的自我,而认识、体验和愿望则可理解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某高职生认识到自己体弱多病而产生了苦恼的情感,并随之产生了参加体育锻炼以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愿望;某高职生认识到自己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及出众的口才,相应地产生了自信的情感,并随之坚定了重点培养自己这两方面的能力, 毕业 后从事销售工作的愿望;某高职生坚持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以自己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而产生了自豪的情感,并随之萌发了传递社会正能量的愿望……这些都是高职生的自我意识的表现。
雨果说;“只要目的正当,纵使走在摇撼的路上,步伐也是坚定的。”所以,自我意识是高职生一切活动的动力,能帮助其树立奋斗目标和发挥能动作用。同时,自我意识能令人不断地 反思 、反省。因此,自我意识具有导航、自控、内省的功能。
以下,我从谈高职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及偏差入手,简析高职生如何对自我意识进行调试以促进心理健康。
一、高职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1.自我认识――客观、现实、自觉
随着生理上的日趋成熟,高职生在自我认识上不太脱离现实,他们能自觉地按社会要求评价、设计自己。而且,知识及社会生活经验的不断完整与丰富,使高职生在自我认识上更为客观,且基本与外界保持一致,遇事也多能“三思而后行”。
如:几年前,高职生对毕业的理想薪酬在近两年已大致与现实接轨。
2.自我体验――强烈、敏感、丰富
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件都会引发情感。高职生对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的重视强烈而敏感,甚至一件小事、一句评价都会使高职生的情感掀起波澜,久久难以平静。多姿多彩的高职生活亦丰富着他们的自我体验,诸如自矜、自怜等自我体验,在高职生面对的各种学习、生活事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由于高职生的情绪本身具有丰富多样性、冲动性、波动性等特点,所以,高职生的自我体验自然而然会强烈、敏感而丰富。
3.自我调控――积极、主动、持久
这是高职生自我意识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高职生已能够积极主动地按标准要求长期有效地调控自己的 言行举止 ,以实现理想自我。他们在要求独立的同时还反对墨守成规,喜欢以新思维去接受新思想,并乐于人际交往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及能力。
除此之外,高职生对自身的发展前景尤为关注。他们会考虑自身生存与生活的意义,也会思索诸如“自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社会问题。而对国际、国内、社会、校园的关注也使其能不断地修正自己。
二.高职生自我意识的偏差
1.过度的自尊、自信、自卑
过度的自尊就是虚荣,过度的自信就是自负,过度的自卑就是自我否定或自我毁灭。
有些高职生因家境贫困而怕被同学嘲笑,他们毫不估计自身的经济条件,盲目攀比、心理崩溃,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而强烈的虚荣心也使那些过度自卑的高职生愈加陷入自我否定、自我毁灭的“怪圈”,导致恶性循环以不能自拔。相反,过度自信的高职生往往目中无人、妄自菲薄、狂妄自大、心理失衡。
“三自”心理影射出高职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待提高的重要性。
2.以自我为中心
高职生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大有人在。他们一切从“我”字出发,只注重个人价值的追求与实现,而将社会意义置之度外。自私心理使得这些高职生万事讲条件,而一旦事情没有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则会情绪激动、偏激、消极,最终导致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出现。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一个人不快乐,是关心自己太多的缘故。”
高职生应懂得“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这也是高职生学会做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两极化倾向突出
由于高职生的思想还不够完全成熟与稳定,再加之其情绪本身具有波动性、爆发性、易于心境化等特点,所以,我们往往会发现高职生诸如沾沾自喜与心灰意冷等情绪都会随时表现出突出的两极化倾向。
综上所述,可以考虑从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这三方面对高职生的自我意识进行调试。
三.高职生自我意识的调试
1.自我认识――辩证、客观、多元角度
正确地认识自我是调试自我意识的前提和依据。
首先,要与自己比较,要看相对于自己来说是否有进步。如:对于在某个学科上不太擅长的高职生来说,他能从60分提升到70分,这就是质的飞跃,而完全没有必要强求他在短时间内该科成绩达到90分。其次,要与他人比较。有些高职生对于自己不学习的想法毫不介意。那么,应当与周围同学比较,在爱学习的同学的带动下,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加强学习。最后,要自我反省。“吾日三省吾身”。高职生要敢于进行自我批评,时刻进行自我教育。通过以上方法,可以达到辩证、客观、多元化地认识自我。
2.自我体验――平和、乐观、自信
高职生应当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环境、人与事,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去扬长避短,在困难、挫折、失败面前能以乐观、自信的态度去应对,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与行为,用自己发现的更理智而有效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夯实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其实,挫折本身又是性格特点的一块“试金石”,它能帮助高职生发现自身性格上的弱点以更好地完善自我。高职生应培养良好的情绪,调整不良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3.自我调控――主动、及时、适时、校正
自我调控是塑造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最根本的途径。
高职生应以坚强不屈的良好品格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脚踏实地地树立理想自我,并实事求是地打造现实自我,还应主动、及时地了解国情及社会,思考人生,参与社会实践,确立目标与榜样,在付诸于实践的过程当中适时地校正。
总之,高职生针对自身自我意识的特点,不断纠正自我意识上存在的偏差并进行正确的调试,相信,随着自我意识的优质发展,必将有一个愈加健全的人格,而这也会使高职生拥有一个更加健康的心理。
猜你喜欢:
1. 自我心理成长报告范文
2. 大学生认识自我心理论文
3. 大学大一心理健康课论文3000字
4.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5. 大学生自我心理探讨论文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论文篇一
《自我意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 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取决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自我意识的发展
心理健康指的是持续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马斯洛从成功名人的人生历程中归纳出来的心理健康标准是一种“精英标准”,他认为,具有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就是心理健康的人。精神科医生认为,凡无心理症状的人都为心理健康的人,这是“临界标准”——一种衡量健康状况的低水平。正视现实和自我,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自我调控能力,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对心理健康标准的共识。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划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自我意识可划分为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三个方面。物质自我是自己的身体、衣着、金钱等物质方面意识;社会自我是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角色意识;精神自我是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按自我意识的作用划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积极的自我意识,包括自信心、自尊心、责任感、义务感;二是消极的自我意识,包括自卑、自我否定等。按自我意识的观念划分,可分为实现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三类。
二、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可为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也会成为困扰大学生心理的原因,主要表现在:
1.智力发展显著
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占据主导地位,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显著提高,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喜欢质疑和争论,因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他们常对此感到迷茫和不安。这种心理压力既可成为发展的动力,同时也可成为学习进步中的阻力。
2.自我意识增强
学生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进行关注。但由于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初期,评价自己和别人常带有片面性、情绪性和波动性,对周围的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因自我意识的发展不成熟而易产生心理易损性。因此,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自信而强大、自我调控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
3.情感的发展与现实的矛盾
由于大学生自尊心强,思想感情和个人秘密不愿向他人吐露,自我封闭有时会产生孤独感;他们渴望独立,有极强的“断乳”愿望,但阅历不够丰富,环境复杂陌生导致缺乏信心;情绪不稳定,容易感情用事,不善于调控感情和理智之间的关系;他们富于幻想,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但对现实的困难和阻力估计不足,常因学业、就业、恋爱、不正之风而困惑,会有挫折感,易悲观失望。这些矛盾若持续得不到解决,将会使大学生心理失去平衡。
在大学生的成长和发现过程中,这些心理特征是产生心理压力和心理冲突的根本原因,这些矛盾和压力将伴着大学生的心理特征逐渐成熟,逐步得到缓解。其调节的有效性依赖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或者说是对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解自我的准确把握;其心理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大学生人生观的定位和价值观的形成。心理健康反映出一个人健康的人生态度。心理健康的人对生活抱开放乐观的态度,心理健康的人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心理健康的人富于利他精神,心理健康的人追求高尚的生活目标,正视现实,放弃做“完人”“超人”的念头。归根结底,心理健康是一种人生态度的映射。
人们通常把平衡和适应作为心理健康的特征,但“适应”不等于“顺从”,“平衡”不等于内心无“冲突”。积极、健康的心理应是渴望生活的挑战,寻求生活的充实与人生的意义,并不是永久性的无压力、无冲突、无痛苦。大学生心理健康应突出表现在个体与现实保持动态平衡,以实现高尚的人生目标为目的,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整,求得内心平衡、和谐、正常发展。
面对矛盾重重的日常生活,以人生目标为指向,有效的自我调整是维护心理健康标准的重要条件。因此,自知、自尊、自我接纳,不仅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提高自我意识,有利于自己对主体产生比较科学明确的认识,从而提高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能力,用积极的心态解决心理矛盾和冲突,实现积极的心理平衡。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更是一个过程。自我意识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是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于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论文篇二
《自我意识与自我发展》
摘 要:关于人的主体性问题已经成了当前哲学研究的“热点”。在研究这一问题时人们必须首先思考和回答:人的本质是什么?人为什么能够成为主体?人作为主体的本质特征又是什么?在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中,人们往往有意或无意地迥避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对人的自我意识的研究,忽视了自我意识是人的主体性的本质特a征之一。然而正是由于人所具有的自我意识,人才成其为人,成其为自觉认识的实践的主体,成其为社会和历史的主体。如果离开人的自我意识,人的主体性的地位将因失去其内在的本质规定而无法得到充分的说明。
关键词:心理学;自我意识;个性发展
一、 “自我”的内涵分析
研究自我意识,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自我”,“自我意识”也就是认识主体对自身的反省和认识,对自我意识的研究要求我们,有必要对“自我”这一概念首先作一基本分析。
“自我”一词在英文里的对应词是self或ego。在现实的自我认识过程中,“自我”表现为双重身份,即具有整体统一性的“自我”分裂为两部分:“主体的我”与“客体的我”。在《自我意识的原初确立》一文里,主客体的分化使人类有了自身与外界的最初区别,有了自我感与朦胧的自我意识。但应该指出,这种自我意识是很原始的,极度抽象的。要使自我意识真正深化拓展下去,还有赖于主体在意识中进一步把“自我”分化为意识主客体。因此,如果说主客体的分离是自我意识产生的第一基础的话,那么“主体我”与“客体我”在观念上的分开则是自我意识产生的第二、也即最为现实的前提。因为主体与客体的分离是人类走向自我觉醒的第一步,但当时还只是极抽象地将我与外界的一切(作为整体)对立起来,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最初阶段。要从这种抽象的主客体分离对立,发展到生动具体的自我意识,就必须有“自我”本身的二重分裂:“主体我”与“客体我”的分离。所以,发称这种自我本身的二重分化为自我意识产生的第二步亦即现实条件。在这里,我们看到主客体的矛盾运动与变化发展构成自我意识内在运动的基本骨架。
所谓“主体我”也就是自身活动与行为觉察者的我,“客体我”则是被观察被认识到的自我的身心活动的状况。美国人类学家米德把前者称为I,把后者称为me。
二、 影响自我意识的因素
影响自我意识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研究较多的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年龄、性别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影响学生的自我意识。首先,自我意识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不断增长而不断发展、不断发生变化的。Marsh和Shavelson、Hater假设,在青少年时期的中段是自我意识最不稳定的阶段。Piers和Harris(1964)的研究证实,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在自我意识量表中的得分大大高于六年级。我国学者杨善堂的研究表明,初中二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杨心德的研究发现,初中二年级可能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性别差异方面,Piers和Harris在年级相同的学生中,没有发现性别不同对自我概念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Wylier的评述论文包括年龄跨度从6岁到50岁的研究对象。她说在她读到的论文中,没有找到切实可靠的证据,说明年龄和性别对整体自我意识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我国学者杨心德的研究表明,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存在着性别差异,男学生略高于女学生。杨善堂的研究也发现初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但韩进之等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生中女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高于男生,男女之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Davish和Greenberg在下层社会的学生中做过一项研究。他们发现成绩优良的学生在评估有关自我的三个方面――个人能力、学业能力和社会能力时,都比成绩落后的学生给自己打的分高。Taliuliag和Gama也在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中主持过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成绩优良的学生有着较高的自我意识得分。我国杨善堂的研究表明,自我意识的发展在初中学生中存在着显著的城乡差异。但韩进之等的研究发现,我国城市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与乡村儿童基本上吻合,不存在显著差异。尽管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上三方面,但自我意识发展的水平是否存在性别、城乡差异仍有争议,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查和探讨。此外,地区差异、民族文化、环境等方面,对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研究也有涉及到,但为数不多。
三、 自我的发展
自我的发展就是自我的不同层面的协调发展。自我的发展是没有固定限制的,而影响自我发展的实际水平的是不同层次发展中的协调。决定发展中的协调性的首先是社会生活的影响本身。社会生活有很多不同的领域,它们对人的生存、发展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它们对自我的不同层面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的,而是综合地起作用的。及时、正确、有效地接受这些影响,就会有助于诸层次在发展中的协调。其次,更为重要的是不同层面之间的转化。自我的不同层面在其发展中都会发生困难、矛盾和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驱使人根据各个层面间相互关联的逻辑到其他层次中去探求障碍的原因。一旦这些起因被发现或排除,该层发展中的困难就得到排除。由于社会自我的现实性的品格,故困难和障碍最多,最经常地出现在社会自我中。这时,人就感到在人际关系、人群活动中的矛盾和困难。这时,人就会在除了从社会生活本身,还从人的物质与精神的自我中寻找矛盾的起因,从而使问题和困难得到解决,使正常的发展得以继续。这种转化,也就是自我意识的对象两个领域间的的移动和转变。我们常常从改变对待别人的态度和原则做起,最终达到人际关系和活动效果的改善,这就是从一种自我向另一种自我转化的最典型、最常见的事例。
结语
总之,学者们对于自我意识问题的研究,从单纯的理论上的探讨和描述到理论探讨与调查研究相结合,从大规模的协作研究与心理学家的个人探索相结合,为自我意识的深入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自我意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有许多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周晓虹. 现代社会心理学[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
[2]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引论新编[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3] 左其沛.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少年期的特点[J].心理学报,1985.
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伴随着青春期到来的重要心理变化,大学生处于青年期的最后一个阶段,需要在解决自我意识发展矛盾中形成健康的自我结构,完成人格成熟和个人成长。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和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策略分析》
摘要:大学阶段是青年期自我意识逐渐走向成熟和稳定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正确处理自我意识发展中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自我展示和自我封闭的矛盾,形成独立自信的自我,对大学生获得健康人格,顺利适应社会生活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自我意识;现实自我;理想自我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体验和监控。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伴随着青春期到来的重要心理变化,大学生处于青年期的最后一个阶段,需要在解决自我意识发展矛盾中形成健康的自我结构,完成人格成熟和个人成长。
一、正确处理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
现实自我是个体对当前自我状况的认识和评价,理想自我则是个体期望达到的自我状况。二者之间的差距,既是个体进步和完善的动力,也是青少年烦恼的重要根源。大学生是一个抱负水平相对较高的群体,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短时间难以弥补,导致一部分大学生产生自卑和自责情绪,或者沉湎于好高骛远,难以踏实做事的虚幻自信中。合理解决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可采取以下三种可能的调整策略:
(一)努力改善现实自我,使其逐渐接近理想自我
这是最为积极同时也是最有难度的协调策略,要求学生基于对现实自我的客观认识,确立切实可以达到的理想自我,并具体化为可操作的目标,通过顽强的意志努力使现实自我走向完善。
(二)基本放弃理想自我而迁就现实自我
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到,大学生群体是有着巨大的个别差异的,其中有些个体既没有过人的才能,也没有其他突出的优点,他们是大学校园中的相对弱势群体。受到整个大学生群体较高的理想自我的影响,这些人的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更加突出,而且由于其自身能力的局限,很难达到理想自我。他们所能做的,是基本放弃理想自我,接纳现实自我,尽自己所能做得更好,学会与自己的过去作“纵向比较”中来确立自我信心,摆脱与他人进行“横向比较”而带来的自我伤害感,获得平常心,平静而踏实地面对生活应该成为这部分大学生健康的自我观念。
二、展示自我和封闭自我的矛盾
大学文化是一种多元化的文化,给学生展示个人风采提供了许多机会,同时展示自我和封闭自我的矛盾也凸现出来:成功的个人展示可以使大学生在他人的赞赏中获得个人信心和自我价值感,但展示中的挫折和失败也可能伤及自尊和自信;而封闭自我,深居简出,默默无闻,自我是安全的,同时也是孤独的,自我的无价值感常常困扰着试图封闭自我的大学生。面对着两难情境,大学生往往无所适从。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要求大学生完成由关注“他人评价”模式向关注“自我评价”模式的转化,形成正确的理念: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为了对自我的发现和发展,寻找成功和愉快体验,而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喝彩。在这样的理念支配下,可让大学生更加放松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在一系列失败和成功的尝试中获得个人成长。
三、确立独立自信的自我,摆脱成长中的烦恼
根本解决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展示自我和封闭自我的冲突,需要摆脱自我形成过程中的外部依赖,确立独立自信的自我。
(一)独立于他人评价,接纳现实自我
大学生常常把他人评价作为自我的标准,过多关注是否符合别人的评价标准导致的自我不确定性是烦恼的重要来源,而健康和成熟的自我最重要的特征是独立于他人评价,能够基于个人经验完成对现实自我的客观评价和认识,坦然地接纳自己。因此,实现由外在评价标准向内心评价标准的转化,才能获得对自我的信心和个人成长的愉快体验。
(二)独立于社会压力,完成自我与社会的协调
学校教育以正面引导为主流,社会对大学生群体在才学、品德、能力等方面都有着较高期望,这些期望与大学生的实际行为往往形成一定的反差,大学生自我发展中的部分焦虑来源于这种社会压力,常常感觉自己的所作所为不符合大学生的形象,因此产生自责和罪恶感。摆脱这种困扰,需要大学生在社会要求和个人能力之间学会灵活和折衷,接受自己个性中某些不为社会赞赏和肯定的方面,扬长避短,不勉强自己屈从社会压力,应该认识到,在不妨碍社会和他人的前提下,成熟和独立的自我应该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一个人也不需要在所有方面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赏。本着这样独立于社会压力的理念,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张扬个性中积极的方面,淡化消极个性因素带来的心理困扰,完成自我与社会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郑日昌主编.大学生心理卫生[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王登峰,张伯源主编.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自我意识和心理健康论文
写作思路:构思要围绕主题展开。若要使论文写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必须要使全文有一条贯穿线,这就是论文的主题。主题是一篇学术论文的精髓,它是体现作者的学术观点学术见解的。
论文影响读者主要就是靠其主题来实现的。因此,下笔写论文前,谋篇构思就要围绕主题,构思要为主题服务。
例文:
每个人都希望有个比较完善的自我意识。那么,如何将自身的认知机构调整到最佳状态,将自我意识更加完善呢?大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要正确地实事求是地接纳自己。
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与不完善的地方。每个人的容貌、体型、生理特点以及父母的职业、身世地位等家庭与社会背景是无法选择的,甚至是很难改变的。
在现实生活中,个人的发展和前途,也不总是由个人的主观意志把握和诀定。因此,人首先要面对这个严峻的现实,不必为碰到了不好的遭遇而灰心丧气,其次要相信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
第二,不要过分苛求自己。
对大学生期望过高,对自己能力估计过高,往往使一些同学带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步入大学。当现实与幻想、理想的天平发生倾斜时,一些同学的心理失去平衡。这种由不切实际的幻想和高期望的损毁带来的不健康心理,延长了许多同学的适应期,有的甚至因此造成了某些心理障碍。
一个人应该有理想,但千万不能抛弃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事实证明,期望值是一个相对值,对自己和环境的期望要适合自己的能力及环境的客观情况。过高地期待自己,不切实际苛求环境都会损害自己。
造成失望乃至绝望,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确立合理的需要和理想,把理想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一个人的能力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发展共同决定的。每个人的能力都有一定限度,都具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大学生应当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在学习和工作中都要付出最大的努力,但不要对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
第三,对他人不要苛求。
许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若对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觉大失所望。事实上,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身的个性与特点,强人所难本身就是一种认知方面的错误。他人是无法按照你的个人意愿来行事处世的。
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友过程中正确把握自己,既不要强求自己,也不能苛求他人,更不能把他人的评价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第四,疏导不良情绪。
青年学生在学习、生活或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这就要求青年学生遭遇挫折或情绪激动时,应该及时疏导、宣泄不良情绪。疏导的方法有合理宣泄、注意转移、目标升华等。让新的环境、新的目标感染、转化你的情绪。
如果一味地陷于苦闷、自责之中,则会做出一些蠢事来。总之,把一个人的认知结构调整到合理的轨道上来,完善自我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做到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大学生是否成才的关键和基础。
对自我进行深刻剖析,正确的认识自我,会有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进而有助于培养健康的心理,平衡灵活地进行交际和接受新事物,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走好人生之路。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自我剖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自我分析和自我提升》
摘要:作为一个大学新生,升入大学来,我一开始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确实缺少足够的心理准备,经验和能力来适应全新的学习,生活。因此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和模式自然非常重要。首先,在主观方面要对自己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心理认识。接下来,因为知识水平有限,我将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自己做一个简略的分析。
关键字:自我分析;自我提升;大学生
自我分析就是要自我观察,自我反省。首先,我认为我的心理还是是比较健康的。一些学者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做出这些解释:情绪较稳定,无长期焦虑、忧郁,少心理冲突,乐于工作,能在工作中表现出自己的能力;能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且乐于和他人交往;对自己有适当的了解,且有自我悦纳的态度;对于生活环境有适当的认识,能切实有效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我基本符合上述要求。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来判断:
1、智力表现正常:我认为我不是一个天资聪慧的人,我的智力水平不是很突出,但是我有较强的求知欲,并且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大学里虽然氛围很宽松,学习的气氛没有高中时那么浓厚,但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是不可以放松的,这是我们以后再社会上打拼的基础。
2、情绪稳定:在情绪方面,我是属于那种隐忍不动的类型,平时能够顶住一些不开心的情况,保持相当稳定的状态,但是,脾气也会有爆发的时候,就像火山的能量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在遇到挫折和压力等情况时,如前期的晚上睡眠问题,也会有一定的焦虑和忧郁,但很快就能进行自我调整,恢复正常。比如说睡觉的时候让同学关灯,戴耳机玩电脑,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目前情况还好,以后遇到情况变化再做处理。总体上是属于情绪较稳定的类型。
3、意志健全:这个标准要求我们拥有良好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我觉得我的自觉性和自制力都还可以,能够抵制住诱惑特别是不良诱惑,能够适时地做出决定并运用一定方式解决问题,不会盲目行动,畏惧困难乃至顽固执拗。4、人格完整: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我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会产生自我统一性错乱,而且我一直都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且为此而行动。比如说大学的目标,奖学金,资格证书,考研等等,都是要积极进取才能得到的。
5、对自己能充分了解,知道自己的长处及弱点,这个我对自己还是有一定认识的,在大部分时候明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要求,以及自我的能力范围。但有时候也会产生一定的迷茫,往往是自信与自卑并存,内向与外向并存,挺矛盾的感觉,自己也说不清。
6、与人和谐交往:在交往中,我还是能够和同学们处理好关系,并且有自己的亲密的朋友,有独立完整的人格,交往的目的很少有功利性。
7、能较快适应社会:个体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协调自己和客观环境的关系,我觉得自己还是可以的,我愿意接触社会,在社会中能够学到很多学校学不到的东西,真正能锻炼自己,发展自己。
8、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应该有与年龄和角色相适应的心理行为特征,大学生的一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a.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
b.进入成人社会,承担社会义务;
c.开始恋爱、结婚。
个人分析大一新生还未能全部达到上述标准,但会在将来逐步完成。
以上是我对自己的一个简短的分析,接下来简单阐述一下提升自己能力的设想。大学是一个宽广的舞台,这里也有很多锻炼的机会。自己能力的提升主要来自生活(包括社团活动和班级工作)和学习两个方面。在生活中,我会积极参加各类能够锻炼自己的活动,比如演讲比赛,学术比赛等等,在活动中既展现了自己又锻炼了自己,同时又加强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在班级工作中,锻炼与人沟通,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认真工作的同时也会被大家认可,何乐而不为呢?心理素质也会在各类活动中得到提升,同时对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很有必要的,这将会让我获得正确的心理学知识从而获得正确的指导。在学习上,我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毕竟文化知识是以后在社会上奋斗的基础,同时也会涉猎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多泡图书馆,认真学习,不能松懈,要有目标和实现这个目标的决心和毅力。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诱惑,会很孤独,也会有巨大的压力。但是要想成为一个成功者,必须抵得住诱惑,忍得了寂寞,顶住压力,比如考研,准备阶段的那段时光是枯燥乏味的,因此要有强大的毅力和决心,为了目标努力奋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因为心中有理想,所以便只顾风雨兼程。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自我剖析论文
大学生要想完善自我意识 ,首先要给自己有个明确的定位 ,把自己的学历技能及优点了解清楚 ,也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定下基调 。
认识自我是人类历史上亘古不变的话题, 心理学为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及 方法 。分析弗洛伊德、霍妮、马斯洛的心理治疗理论思想,指出了这些理论在 认识自我 这一主导思想上的共通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认识自我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大学生认识自我心理论文篇一:大学生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个体对主体自身状况及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认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分析、 自我评价 三个方面。所谓的自我观察,就是将自己的心理活动作为被观察的对象,自己观察自己,即如古人所说的,人要“吾日三省吾身”;而自我分析是个体把从自身的思想与行为所观察到的情况加以分析、综合,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自己个性品质中的本质特点,找出有别于他人的重要特点;在自我观察和自我分析的基础上,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品德及其他方面的社会价值做出判断,形成自我评价。 要想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首先自我观察要全面,对所有属于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和社会关系都要进行细致的观察;其次,自我分析要科学,对自己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要 总结 概括,并作出科学的分析;最后,自我评价要适当、正确,既不能高估自己,也不能看低自己。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 教育 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们大学生都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 经验 。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大学生认识自我心理论文篇二:认识自我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认识自我,理解自我的一个过程。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够使自己得到提高,能够有方向性的训练自己,完善自己。错误地看待自己则使自己沉溺在幻想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甚至可能会失去生命。 正确地认识自己,使自己更加成熟。 三毛曾经说过:“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观的来说,它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那么我们即使不死,也在天堂里了。”是啊,寻求内心真正的安宁,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使自己快乐,才能变得成熟。像三毛一样。假如她没有认识到生活的乐趣,没有正确认识自己所需要的,所追求的,怎么会有如今三毛的流浪文学,怎么会有华文世界的传奇女子,又怎么会有我们心中最浪漫、最真性情、最勇敢潇洒的——永远的三毛。 正确的认识自己,使自己更加完美。 如果可以认识自己也不那么完美,就不用忙着去粉饰了;如果可以认识自己不那么伟大,就不用急着去证明了;如果可以去放弃自己的种种成见,就不用吵着去反驳了;如果可以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就不用哭着去申诉了;如果可以慢半拍,静半刻,低半头,就可以一直微笑了。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够将自己的优点发出万丈光芒,将自己的缺点掩盖。正确的认识自己能够使自己更加完美,将不用去模仿他人而遭到别人的嘲笑了。难道东施效颦不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吗?春秋时代,西施因生病而蹙紧眉头,却更显得美丽动人、楚楚可怜了。然东施见此,连忙去效仿不想被贻笑大方。西施的美尽显在她的举止投足之间、谈吐之间,天生的美与气质并存,而东施却以丑闻名大江南北。若东施正确地认识自己,不去模仿西施搔首弄姿,而是发扬自己的长处,那也不会落下今日如此耻笑。 正确地认识自己,使自己更加成功。 自然更替:“自然界中没有胜利和失败,只有更替。冬天让位于春天,夏天让位于秋天。羊吃草,狮吃羊。与谁强大无关。人心若能理解,那么人的灵魂则可能从肉体中解放找到成功。”正确认识自己,能够抓住机遇,获得成功。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够进行替换。论点:认识自己才能赢得机会,取得成功。毛遂是战国时期有远见卓识且口才出众的外交家。他本是平原君家中的食客,当平原君要挑选20名食客去说服楚国出兵解救赵国时,他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抓住机会,大胆,自信的说:“我可以去。”果不其然,毛遂以出色的辞令说服了犹豫的楚王,就这样赵都解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毛遂自荐的 故事 。毛遂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正是因为他正确地认识了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在关键时刻自荐,赢得机会,最终获得成功。因此,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赢得机会,使自己成功。 正确的认识自己,能够使自己得到心灵的安慰,赢得成功。 大学生心理论文篇三:浅论高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生是我国最高层次教育培养出的高层次人才,对国家的政治、经济、 文化 等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更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近年来,国家逐年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而且缺乏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控制,导致研究生整体素质下降。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承受多重压力的研究生也随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如何改善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成为国家、社会和高校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国内各个专家机构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都做了大量的调查与分析。 2011年,马喜亭、李卫华用SCL-90及《研究生压力问卷》针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压力做了调查研究,存在心理问题的研究生占;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五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成人常模。[1]同年龚惠香以浙江大学为例,针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需求做了研究,显示男性把“压力问题”排在首位,女性把“职业发展问题”排在首位;未婚的心理健康问题大于已婚的;农村家庭的心理健康问题大于城市家庭的。[2]2015年赵红伟、徐海燕用SCL-90量表对高校研究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三成学生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并且与学历呈正相关的关系。心理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人际关系问题”、“学业问题”、“自尊问题”上。[3] 二、高校研究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追逐功利的心态 现在研究生越来越多抱着功利的心态进行学习和科研活动,这与个人有关,也与学校的教育有关。研究生的教育都强调论文、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而这些又直接影响到奖学金的评定。僧多粥少的局面也必然导致同学之间关系的疏远和相互猜忌。随着论文要求的越来越严格,而且对发表质量和数量都有规定,这也让研究生的心理负担加重。 2、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随着研究生的全面扩招,研究生的文凭价值降低,就业前景也不如以前那么好,有时甚至还比不上本科生的就业率。学历越高,期望值越高,对未来的期待也越大,但在现实中一些用人单位更愿意用更低的工资去聘用本科生,而一些研究生迫于现实压力不得不去与专科生竞争同一个岗位。研究生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面前,往往都会产生挫败感。 3、网络导致人际关系淡漠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为研究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网络交往淡化了生生与师生之间多方位的人际关系;沉迷于网络容易使研究生漠视现实生活中的 人际交往 ,降低现实的人际沟通能力;网络“教育”和“监控”功能的弱化,大量的不良信息正在慢慢侵蚀着研究生的责任感和道德感。长期人际关系的淡漠就会引发研究生心理和生理各方面的问题,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易怒、思维缓慢、反应迟钝、精力不集中、丧失学习兴趣等。 三、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国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很重视,发展迅速,力度也大,但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研究生作为国家高素质、高层次人才,人们会认为研究生各方面素质都会高于大学生,但其实不然,要面对比本科生更大压力的研究生在心理素质方 面相 应会更容易出现问题,出现的问题也会比大学生的更严重。对比本科生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资源配置方面:服务层次不够深入;硬件设施方面不够完善;专项经费投入较少且来源单一。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培训力度不够;兼职为主且专业不对口,专职教师较少;男女教师比例不协调,女教师居多。教育体系方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四、加强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发挥导师的引领作用 导师的治学态度、个人作风、道德修养对研究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业科研方面,还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到关心每一个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亲人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减压策略,共同应对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2、强化辅导员的陪伴作用 辅导员作为研究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学生成为朋友,帮助研究生应对心理压力和问题,促进研究生健康成长。为了更好地做好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体验式教育为模式,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向上的态度、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理论知识投入到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3、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建立针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资料数据库,及时更新,全面动态地掌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督导制度,依靠专兼职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工作日全天候个体咨询,对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及时的干预、有效的防范。因为心理咨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时候还可能出现反复,所以需要建立跟踪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4、积极开展体育锻炼等文体活动 体育锻炼不仅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而且对心理健康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学生通过参与集体的体育活动,锻炼了身体,超越了自我,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和幸福感,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使生理和心理各方面都得到积极的发展。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1500字 2. 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 3. 大学大一心理健康课论文3000字 4. 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分析报告 5. 自我心理成长报告范文
如果这里堆积了你们家庭作业的现成答案,你们的前途就废了……国家的希望啊……
大学生如何完善自我意识?论文首先是世界观,然后是远的目标,最后是自己的想法,对于人生的认识
(一)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地认识自我是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基础。而人的自我认识可以分成两方面,一方面是自我定性,就是对自己的性格,特长,兴趣,爱好以及家庭对自己的影响,性格的弱点等等。如果一个人能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准确地评价自我,就能量力而行,为确立合适的理想自我,并会为实现理想自我而不懈努力。另一方面就是自我反思,这是一个终身的过程。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才是进步的前提,才不会自以为是。如前所叙,认识自我主要有三条途径—经验法、比较法和反省法。除此之外,大学生还要尽力拓宽生活范围,增加生活阅历,扩展交往空间,积极参加活动,扩大社会实践,才能找到多种参考系,才能凭借这些参考系来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自我。还要学会将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关于自我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与比较,实事求是地全面评价自己。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方法看待自己和他人。比较的视野越广阔,方法越科学,自我定位就越恰当,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客观对待自我I.积极地接纳自我接纳自我就是愉快、满意地接受自己,即悦纳自我。悦纳自我是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的核心和关键,也是适应社会的前提。悦纳自我不决定于个人财富的多少、地位的高低、生活条件的好坏,而更多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理状态。一个悦纳自己的人,才能为他人接纳。这样的人是以积极的态度来接受自己的一切,他们对生活乐观、豁达,能理智地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冷静地对待得失,不夸大也不贬低自我,能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不回避自身的现状,更不以哀怨、自责甚至厌恶来否定自己。这样才能培养自信、自立、自强、自主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自我意识,成为生活的强者。2.良好地控制自我自我控制是健全自我意识、完善自我的根本途径,是主动定向地改造自我的过程,也是个体对待自己的态度具体化的过程。因此,在改变现实自我向理想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大学生要面对现实,从实际出发,排除各种干扰,合理定位。并在这一连续的自我监控、自我呈现、自我修正的自我调适系统运行过程中,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从而做到自我的有效控制,最终实现理想自我。(三)不断超越自我马克思说过:“人生有两大目标,一个是自我的完善,一个是创造人类的幸福。”这两大目标是统一的,前者属于自我追求自我价值,后者属于社会价值;一个伟大的人,两种价值缺一不可。自我成就,自我完善,最好的方式就体现在为社会服务当中,你为人类留下一点什么。一方面自我实现,一方面也为社会做出贡献。因此,完善自我是个体在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基础上,自觉规划行为目标,主动调整自身行为,积极改造自己的个性,使个性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是个体自我同一的过程,也是其从个人“小我”走向社会“大我”的过程,在为他人和社会的服务中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艰难而漫长的,是需要个体毕生不断完善的过程。它要求大学生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身的特点,本着科学的态度,辩证地看待社会,在社会实践当中,分析自我,把握自我,一步一个脚印开拓与发展,才能走向理想的自我、完善的自我。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很不平衡,存在诸多不协调和矛盾,而健康的自我意识是形成身心和谐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帮助大学生发挥自我意识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从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调控,不断地完善与改过,才能达到自我实现,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从而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使他们能够和谐、健康、全面地发展。
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认识自我越来越成为首要考虑的核心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认识自我的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基于认识自我》
摘要: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认识自我越来越成为首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大学生职业规划中认识自我的介绍,从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大学生认识自我的内容和途径,并进一步探讨了失学生职业辅导工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认识自我;职业规划:辅导
中图分类号:G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5-0161-02
一、认识自我与大学生职业规划
著名符号论美学家卡西尔曾说:“认识自我是哲学探索的最高层面”。而现在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到了三四年级仍然是“现在工作太难找了,自己根本不知道要做什么”。没有职业方向、没有人生规划、没有准确定位、不能清楚认识自己,这就是目前大学生迷茫的现状。在专家看来,解答这个问题最核心的问题是认识自我。
什么是职业规划?什么是自我?二者之间有何联系?这是大学生职业规划课时最初形成的几个问题,也是职业规划课需要弄明白的首要问题。目前国内各大学校都在开设职业辅导课程,纵观一切辅导、训练活动,首先的步骤一定是从自我人手,以便自我的了解,懂得定位与定向;各种职业辅导书籍皆从自我的角度切入,如自我的了解,自我属性的探索等,展示了自我和生涯规划的密不可分。生涯发展三要素为知己、知彼及抉择与行动。知己列为首位。职业规划首要做的无非是澄清自己的条件与需求,例如我的能力如何?那些是我感兴趣的事情。我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对这些问题应予一步步深入的解答,也只有对这些有关自我的内涵精准地察实后,才可能对知彼――了解社会、明白就业市场供需状况等产生意愿,而个人也才能在知己、知彼的综合考虑上,表现出有效的抉择和行动。
二、大学生认识自我探索的内容和途径
(一)自我与自我概念
自我不仅是一个人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总和。而且是个人了解自己扮演这些角色的一种能力,是我们察识多面自我的核心。弗洛伊德在探讨人格时提出了构成人格的三个主要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将自我视为人格的一部分。其重要观念是:人是有无限潜能的,人是会寻求自我成长与自我实现的。人本主义学家罗格斯的“我自论”也阐明这一观点。当我们认为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时,产生了自我概念,即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人本主义学家菲兹提出五种自我概念:生理我、道德伦理我、心理我、家庭我和社会我;在具体运用方面如“周哈里窗”――“开放我、盲目我、隐藏我和未知我”等理论和模式,都以更清晰的构架来帮助我们了解自我概念。透过自我概念。学生会更了解外界的事实,根据环境为自己定下最适合的职业发展模式。
(二)自我探索
自我探索是根据职业发展理论。使用标准化的职业测评和非正式评估工具如分类卡、工作价值观清单、想象引导、生涯人物访谈等。对自我的职业兴趣、价值观、人格、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量化评价和分析,以便深入全面地认识自我。主要内容有:
1、性格探索:性格是自我了解的一个重点,也是职业生涯探索中的重要部分。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特质,性格与职业的最佳匹配使得我们成为更有效的工作者,更容易获得成功的事业。可以通过MBTI理论和测评等方法的学习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并思考其对职业的影响。此外,还可以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等途径来进一步认识自我。
2、兴趣探索:兴趣是影响人们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对职业进行分类的重要基础。尤其强调在进行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时,将兴趣作为考虑因素的重要性。重点介绍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类型论。并根据兴趣探索练习和标准化测试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对其兴趣进行探索和分类,清楚自己的职业兴趣。
3、能力探索:能力就是成功地做事情或工作的潜能。既有实际“所能为者”,即一个人的实际能力,也有个人将来“可能为者”,即一个人的潜在能力。技能是经过学习和联系发展起来的能力。能力的评估可以帮助个体确定具备怎样的技能,以及擅长怎样的技能。帮助学生从自己以往的经验中辨识个人擅长的技能,从而明确自己需要发展和培养哪些技能来胜任自己心仪的工作。
4、价值观探索:价值观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所看重的原则、标准或品质。它指向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个体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是个体的职业选择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激励、影响作用。学习马斯洛与赫兹伯格的相关理论,借助价值观分类卡、价值观问卷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价值观,从而能够明确定义自己最重要的工作价值观,并能运用于自我职业抉择过程中。
三、大学生认识自我的职业辅导工作
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树立科学的职业发展观。实施全程化、全员化的职业辅导。
对学生进行职业辅导时应当构建全程化的辅导模式,从人学的目标教育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就业观念,使职业规划贯穿大学生涯始终。当前很多高校都采取了全程化模式,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开设各阶段的职业辅导课程,配备专兼职辅导人员,重视和发挥专业教师的指导作用。此外,还充分动员学校、社会、家庭各方全员介入、参于、评价全过程。这是职业辅导工作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
其次,以大学生需要为本,构建大学生职业辅导课的内容。
高校开设职业辅导课的时间并不长,有的高校还尚未将其纳入必修课。而部分已经开设大学生职业辅导课的高校,在设置课程内容时普遍以指导者为中心,教学内容还停留在毕业环节的择业指导上,具体表现为对毕业生进行政策解说、信息发布、技巧指导三个方面。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尚未从“问题性”指导向“发展性”指导这一核心地位转变。因此,可以更多从大学生的人职匹配、职业生涯规划等人手,课程分层次设计,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既要考虑不同的年级,更要考虑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结合大学生的需要和社会发展形势,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择业方式和择业观念。
再次,注意改进教学方法。
职业辅导课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参与性很强的课程。其中,调整就业观念成为促进就业率的辅导关键和难点。在遵循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引入资料分析法、参观讨论法、案例引导法、场景模拟法及模拟招聘会等活动。形式新颖、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如美国大学的专门职业辅导机构,除了向学生进行课堂讲授外,还开展个体咨询和服务。
总之,自我认识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自我认识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只有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努力完善自我,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康人格和德才兼备的人才,也才能真正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
认识自我是人类历史上亘古不变的话题, 心理学为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及 方法 。分析弗洛伊德、霍妮、马斯洛的心理治疗理论思想,指出了这些理论在 认识自我 这一主导思想上的共通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认识自我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大学生认识自我心理论文篇一:大学生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个体对主体自身状况及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认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分析、 自我评价 三个方面。所谓的自我观察,就是将自己的心理活动作为被观察的对象,自己观察自己,即如古人所说的,人要“吾日三省吾身”;而自我分析是个体把从自身的思想与行为所观察到的情况加以分析、综合,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自己个性品质中的本质特点,找出有别于他人的重要特点;在自我观察和自我分析的基础上,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品德及其他方面的社会价值做出判断,形成自我评价。 要想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首先自我观察要全面,对所有属于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和社会关系都要进行细致的观察;其次,自我分析要科学,对自己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要 总结 概括,并作出科学的分析;最后,自我评价要适当、正确,既不能高估自己,也不能看低自己。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 教育 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们大学生都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 经验 。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大学生认识自我心理论文篇二:认识自我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认识自我,理解自我的一个过程。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够使自己得到提高,能够有方向性的训练自己,完善自己。错误地看待自己则使自己沉溺在幻想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甚至可能会失去生命。 正确地认识自己,使自己更加成熟。 三毛曾经说过:“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观的来说,它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那么我们即使不死,也在天堂里了。”是啊,寻求内心真正的安宁,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使自己快乐,才能变得成熟。像三毛一样。假如她没有认识到生活的乐趣,没有正确认识自己所需要的,所追求的,怎么会有如今三毛的流浪文学,怎么会有华文世界的传奇女子,又怎么会有我们心中最浪漫、最真性情、最勇敢潇洒的——永远的三毛。 正确的认识自己,使自己更加完美。 如果可以认识自己也不那么完美,就不用忙着去粉饰了;如果可以认识自己不那么伟大,就不用急着去证明了;如果可以去放弃自己的种种成见,就不用吵着去反驳了;如果可以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就不用哭着去申诉了;如果可以慢半拍,静半刻,低半头,就可以一直微笑了。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够将自己的优点发出万丈光芒,将自己的缺点掩盖。正确的认识自己能够使自己更加完美,将不用去模仿他人而遭到别人的嘲笑了。难道东施效颦不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吗?春秋时代,西施因生病而蹙紧眉头,却更显得美丽动人、楚楚可怜了。然东施见此,连忙去效仿不想被贻笑大方。西施的美尽显在她的举止投足之间、谈吐之间,天生的美与气质并存,而东施却以丑闻名大江南北。若东施正确地认识自己,不去模仿西施搔首弄姿,而是发扬自己的长处,那也不会落下今日如此耻笑。 正确地认识自己,使自己更加成功。 自然更替:“自然界中没有胜利和失败,只有更替。冬天让位于春天,夏天让位于秋天。羊吃草,狮吃羊。与谁强大无关。人心若能理解,那么人的灵魂则可能从肉体中解放找到成功。”正确认识自己,能够抓住机遇,获得成功。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够进行替换。论点:认识自己才能赢得机会,取得成功。毛遂是战国时期有远见卓识且口才出众的外交家。他本是平原君家中的食客,当平原君要挑选20名食客去说服楚国出兵解救赵国时,他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抓住机会,大胆,自信的说:“我可以去。”果不其然,毛遂以出色的辞令说服了犹豫的楚王,就这样赵都解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毛遂自荐的 故事 。毛遂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正是因为他正确地认识了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在关键时刻自荐,赢得机会,最终获得成功。因此,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赢得机会,使自己成功。 正确的认识自己,能够使自己得到心灵的安慰,赢得成功。 大学生心理论文篇三:浅论高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生是我国最高层次教育培养出的高层次人才,对国家的政治、经济、 文化 等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更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近年来,国家逐年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而且缺乏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控制,导致研究生整体素质下降。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承受多重压力的研究生也随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如何改善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成为国家、社会和高校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国内各个专家机构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都做了大量的调查与分析。 2011年,马喜亭、李卫华用SCL-90及《研究生压力问卷》针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压力做了调查研究,存在心理问题的研究生占;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五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成人常模。[1]同年龚惠香以浙江大学为例,针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需求做了研究,显示男性把“压力问题”排在首位,女性把“职业发展问题”排在首位;未婚的心理健康问题大于已婚的;农村家庭的心理健康问题大于城市家庭的。[2]2015年赵红伟、徐海燕用SCL-90量表对高校研究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三成学生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并且与学历呈正相关的关系。心理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人际关系问题”、“学业问题”、“自尊问题”上。[3] 二、高校研究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追逐功利的心态 现在研究生越来越多抱着功利的心态进行学习和科研活动,这与个人有关,也与学校的教育有关。研究生的教育都强调论文、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而这些又直接影响到奖学金的评定。僧多粥少的局面也必然导致同学之间关系的疏远和相互猜忌。随着论文要求的越来越严格,而且对发表质量和数量都有规定,这也让研究生的心理负担加重。 2、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随着研究生的全面扩招,研究生的文凭价值降低,就业前景也不如以前那么好,有时甚至还比不上本科生的就业率。学历越高,期望值越高,对未来的期待也越大,但在现实中一些用人单位更愿意用更低的工资去聘用本科生,而一些研究生迫于现实压力不得不去与专科生竞争同一个岗位。研究生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面前,往往都会产生挫败感。 3、网络导致人际关系淡漠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为研究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网络交往淡化了生生与师生之间多方位的人际关系;沉迷于网络容易使研究生漠视现实生活中的 人际交往 ,降低现实的人际沟通能力;网络“教育”和“监控”功能的弱化,大量的不良信息正在慢慢侵蚀着研究生的责任感和道德感。长期人际关系的淡漠就会引发研究生心理和生理各方面的问题,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易怒、思维缓慢、反应迟钝、精力不集中、丧失学习兴趣等。 三、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国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很重视,发展迅速,力度也大,但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研究生作为国家高素质、高层次人才,人们会认为研究生各方面素质都会高于大学生,但其实不然,要面对比本科生更大压力的研究生在心理素质方 面相 应会更容易出现问题,出现的问题也会比大学生的更严重。对比本科生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资源配置方面:服务层次不够深入;硬件设施方面不够完善;专项经费投入较少且来源单一。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培训力度不够;兼职为主且专业不对口,专职教师较少;男女教师比例不协调,女教师居多。教育体系方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四、加强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发挥导师的引领作用 导师的治学态度、个人作风、道德修养对研究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业科研方面,还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到关心每一个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亲人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减压策略,共同应对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2、强化辅导员的陪伴作用 辅导员作为研究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学生成为朋友,帮助研究生应对心理压力和问题,促进研究生健康成长。为了更好地做好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体验式教育为模式,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向上的态度、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理论知识投入到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3、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建立针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资料数据库,及时更新,全面动态地掌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督导制度,依靠专兼职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工作日全天候个体咨询,对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及时的干预、有效的防范。因为心理咨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时候还可能出现反复,所以需要建立跟踪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4、积极开展体育锻炼等文体活动 体育锻炼不仅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而且对心理健康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学生通过参与集体的体育活动,锻炼了身体,超越了自我,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和幸福感,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使生理和心理各方面都得到积极的发展。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1500字 2. 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 3. 大学大一心理健康课论文3000字 4. 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分析报告 5. 自我心理成长报告范文
一、自我分析(一)兴趣,偶像及对自己的影响在个人兴趣爱好上,我喜欢写作,音乐,但我并不是一个很有艺术细胞的人,只是很喜欢,并从其中获得快乐。专业兴趣上,我比较喜欢贸易类的,也正是我现在所学的货运专业,我认为此专业可以让我接触到更多的人与事情。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中,我做过一次人格分析和职业分析,鉴于测评结果,我的优势职业类型为企业型,创业型。我认为这很符合我的专业需要。因为首先我是一个精力充沛、自信、善于交际、热情洋溢、富于冒险;通常具有领导才能,能够说服他人共同达到组织目标;为人务实,做事有较强的目的性。我心目中的英雄,偶像是自己的朱镕基,海伦凯勒。我觉得他们的做事风格和对生活的忍受能力都是我需要学习的,并且对我自己的影响非常大。(二)性格及对自己的影响类型:外向,开朗,但很感性。我是一个热情开朗,很容易和他人交往,合作和适应的能力特别强。喜欢和别人共同工作,乐于参加或组织各种社团活动。不会斤斤计较,对于别人的批评也能欣然接受。和陌生人初次见面时,也很能和对方聊得来。在集体中倾向于承担责任和担任领导。思维敏捷,头脑灵活。情绪比较稳定,对于生活中的变化和各种问题,一般都能比较沉着地应对,但遇到重大挫折时,或在紧急情况下,也可能会有一些情绪波动。能较好地协调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想法,一方面,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和想法,不会人云亦云;另一方面,也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不会固执己见。通常活泼任性,轻松愉快,在集体中比较受人欢迎,对人对事非常热心。来自:
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认识自我越来越成为首要考虑的核心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认识自我的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基于认识自我》
摘要: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认识自我越来越成为首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大学生职业规划中认识自我的介绍,从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大学生认识自我的内容和途径,并进一步探讨了失学生职业辅导工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认识自我;职业规划:辅导
中图分类号:G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5-0161-02
一、认识自我与大学生职业规划
著名符号论美学家卡西尔曾说:“认识自我是哲学探索的最高层面”。而现在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到了三四年级仍然是“现在工作太难找了,自己根本不知道要做什么”。没有职业方向、没有人生规划、没有准确定位、不能清楚认识自己,这就是目前大学生迷茫的现状。在专家看来,解答这个问题最核心的问题是认识自我。
什么是职业规划?什么是自我?二者之间有何联系?这是大学生职业规划课时最初形成的几个问题,也是职业规划课需要弄明白的首要问题。目前国内各大学校都在开设职业辅导课程,纵观一切辅导、训练活动,首先的步骤一定是从自我人手,以便自我的了解,懂得定位与定向;各种职业辅导书籍皆从自我的角度切入,如自我的了解,自我属性的探索等,展示了自我和生涯规划的密不可分。生涯发展三要素为知己、知彼及抉择与行动。知己列为首位。职业规划首要做的无非是澄清自己的条件与需求,例如我的能力如何?那些是我感兴趣的事情。我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对这些问题应予一步步深入的解答,也只有对这些有关自我的内涵精准地察实后,才可能对知彼――了解社会、明白就业市场供需状况等产生意愿,而个人也才能在知己、知彼的综合考虑上,表现出有效的抉择和行动。
二、大学生认识自我探索的内容和途径
(一)自我与自我概念
自我不仅是一个人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总和。而且是个人了解自己扮演这些角色的一种能力,是我们察识多面自我的核心。弗洛伊德在探讨人格时提出了构成人格的三个主要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将自我视为人格的一部分。其重要观念是:人是有无限潜能的,人是会寻求自我成长与自我实现的。人本主义学家罗格斯的“我自论”也阐明这一观点。当我们认为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时,产生了自我概念,即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人本主义学家菲兹提出五种自我概念:生理我、道德伦理我、心理我、家庭我和社会我;在具体运用方面如“周哈里窗”――“开放我、盲目我、隐藏我和未知我”等理论和模式,都以更清晰的构架来帮助我们了解自我概念。透过自我概念。学生会更了解外界的事实,根据环境为自己定下最适合的职业发展模式。
(二)自我探索
自我探索是根据职业发展理论。使用标准化的职业测评和非正式评估工具如分类卡、工作价值观清单、想象引导、生涯人物访谈等。对自我的职业兴趣、价值观、人格、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量化评价和分析,以便深入全面地认识自我。主要内容有:
1、性格探索:性格是自我了解的一个重点,也是职业生涯探索中的重要部分。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特质,性格与职业的最佳匹配使得我们成为更有效的工作者,更容易获得成功的事业。可以通过MBTI理论和测评等方法的学习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并思考其对职业的影响。此外,还可以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等途径来进一步认识自我。
2、兴趣探索:兴趣是影响人们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对职业进行分类的重要基础。尤其强调在进行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时,将兴趣作为考虑因素的重要性。重点介绍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类型论。并根据兴趣探索练习和标准化测试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对其兴趣进行探索和分类,清楚自己的职业兴趣。
3、能力探索:能力就是成功地做事情或工作的潜能。既有实际“所能为者”,即一个人的实际能力,也有个人将来“可能为者”,即一个人的潜在能力。技能是经过学习和联系发展起来的能力。能力的评估可以帮助个体确定具备怎样的技能,以及擅长怎样的技能。帮助学生从自己以往的经验中辨识个人擅长的技能,从而明确自己需要发展和培养哪些技能来胜任自己心仪的工作。
4、价值观探索:价值观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所看重的原则、标准或品质。它指向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个体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是个体的职业选择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激励、影响作用。学习马斯洛与赫兹伯格的相关理论,借助价值观分类卡、价值观问卷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价值观,从而能够明确定义自己最重要的工作价值观,并能运用于自我职业抉择过程中。
三、大学生认识自我的职业辅导工作
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树立科学的职业发展观。实施全程化、全员化的职业辅导。
对学生进行职业辅导时应当构建全程化的辅导模式,从人学的目标教育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就业观念,使职业规划贯穿大学生涯始终。当前很多高校都采取了全程化模式,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开设各阶段的职业辅导课程,配备专兼职辅导人员,重视和发挥专业教师的指导作用。此外,还充分动员学校、社会、家庭各方全员介入、参于、评价全过程。这是职业辅导工作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
其次,以大学生需要为本,构建大学生职业辅导课的内容。
高校开设职业辅导课的时间并不长,有的高校还尚未将其纳入必修课。而部分已经开设大学生职业辅导课的高校,在设置课程内容时普遍以指导者为中心,教学内容还停留在毕业环节的择业指导上,具体表现为对毕业生进行政策解说、信息发布、技巧指导三个方面。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尚未从“问题性”指导向“发展性”指导这一核心地位转变。因此,可以更多从大学生的人职匹配、职业生涯规划等人手,课程分层次设计,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既要考虑不同的年级,更要考虑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结合大学生的需要和社会发展形势,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择业方式和择业观念。
再次,注意改进教学方法。
职业辅导课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参与性很强的课程。其中,调整就业观念成为促进就业率的辅导关键和难点。在遵循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引入资料分析法、参观讨论法、案例引导法、场景模拟法及模拟招聘会等活动。形式新颖、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如美国大学的专门职业辅导机构,除了向学生进行课堂讲授外,还开展个体咨询和服务。
总之,自我认识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自我认识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只有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努力完善自我,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康人格和德才兼备的人才,也才能真正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
认识自我是人类历史上亘古不变的话题, 心理学为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及 方法 。分析弗洛伊德、霍妮、马斯洛的心理治疗理论思想,指出了这些理论在 认识自我 这一主导思想上的共通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认识自我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大学生认识自我心理论文篇一:大学生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个体对主体自身状况及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认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分析、 自我评价 三个方面。所谓的自我观察,就是将自己的心理活动作为被观察的对象,自己观察自己,即如古人所说的,人要“吾日三省吾身”;而自我分析是个体把从自身的思想与行为所观察到的情况加以分析、综合,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自己个性品质中的本质特点,找出有别于他人的重要特点;在自我观察和自我分析的基础上,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品德及其他方面的社会价值做出判断,形成自我评价。 要想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首先自我观察要全面,对所有属于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和社会关系都要进行细致的观察;其次,自我分析要科学,对自己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要 总结 概括,并作出科学的分析;最后,自我评价要适当、正确,既不能高估自己,也不能看低自己。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 教育 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们大学生都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 经验 。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大学生认识自我心理论文篇二:认识自我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认识自我,理解自我的一个过程。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够使自己得到提高,能够有方向性的训练自己,完善自己。错误地看待自己则使自己沉溺在幻想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甚至可能会失去生命。 正确地认识自己,使自己更加成熟。 三毛曾经说过:“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观的来说,它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那么我们即使不死,也在天堂里了。”是啊,寻求内心真正的安宁,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使自己快乐,才能变得成熟。像三毛一样。假如她没有认识到生活的乐趣,没有正确认识自己所需要的,所追求的,怎么会有如今三毛的流浪文学,怎么会有华文世界的传奇女子,又怎么会有我们心中最浪漫、最真性情、最勇敢潇洒的——永远的三毛。 正确的认识自己,使自己更加完美。 如果可以认识自己也不那么完美,就不用忙着去粉饰了;如果可以认识自己不那么伟大,就不用急着去证明了;如果可以去放弃自己的种种成见,就不用吵着去反驳了;如果可以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就不用哭着去申诉了;如果可以慢半拍,静半刻,低半头,就可以一直微笑了。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够将自己的优点发出万丈光芒,将自己的缺点掩盖。正确的认识自己能够使自己更加完美,将不用去模仿他人而遭到别人的嘲笑了。难道东施效颦不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吗?春秋时代,西施因生病而蹙紧眉头,却更显得美丽动人、楚楚可怜了。然东施见此,连忙去效仿不想被贻笑大方。西施的美尽显在她的举止投足之间、谈吐之间,天生的美与气质并存,而东施却以丑闻名大江南北。若东施正确地认识自己,不去模仿西施搔首弄姿,而是发扬自己的长处,那也不会落下今日如此耻笑。 正确地认识自己,使自己更加成功。 自然更替:“自然界中没有胜利和失败,只有更替。冬天让位于春天,夏天让位于秋天。羊吃草,狮吃羊。与谁强大无关。人心若能理解,那么人的灵魂则可能从肉体中解放找到成功。”正确认识自己,能够抓住机遇,获得成功。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够进行替换。论点:认识自己才能赢得机会,取得成功。毛遂是战国时期有远见卓识且口才出众的外交家。他本是平原君家中的食客,当平原君要挑选20名食客去说服楚国出兵解救赵国时,他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抓住机会,大胆,自信的说:“我可以去。”果不其然,毛遂以出色的辞令说服了犹豫的楚王,就这样赵都解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毛遂自荐的 故事 。毛遂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正是因为他正确地认识了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在关键时刻自荐,赢得机会,最终获得成功。因此,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赢得机会,使自己成功。 正确的认识自己,能够使自己得到心灵的安慰,赢得成功。 大学生心理论文篇三:浅论高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生是我国最高层次教育培养出的高层次人才,对国家的政治、经济、 文化 等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更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近年来,国家逐年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而且缺乏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控制,导致研究生整体素质下降。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承受多重压力的研究生也随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如何改善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成为国家、社会和高校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国内各个专家机构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都做了大量的调查与分析。 2011年,马喜亭、李卫华用SCL-90及《研究生压力问卷》针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压力做了调查研究,存在心理问题的研究生占;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五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成人常模。[1]同年龚惠香以浙江大学为例,针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需求做了研究,显示男性把“压力问题”排在首位,女性把“职业发展问题”排在首位;未婚的心理健康问题大于已婚的;农村家庭的心理健康问题大于城市家庭的。[2]2015年赵红伟、徐海燕用SCL-90量表对高校研究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三成学生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并且与学历呈正相关的关系。心理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人际关系问题”、“学业问题”、“自尊问题”上。[3] 二、高校研究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追逐功利的心态 现在研究生越来越多抱着功利的心态进行学习和科研活动,这与个人有关,也与学校的教育有关。研究生的教育都强调论文、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而这些又直接影响到奖学金的评定。僧多粥少的局面也必然导致同学之间关系的疏远和相互猜忌。随着论文要求的越来越严格,而且对发表质量和数量都有规定,这也让研究生的心理负担加重。 2、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随着研究生的全面扩招,研究生的文凭价值降低,就业前景也不如以前那么好,有时甚至还比不上本科生的就业率。学历越高,期望值越高,对未来的期待也越大,但在现实中一些用人单位更愿意用更低的工资去聘用本科生,而一些研究生迫于现实压力不得不去与专科生竞争同一个岗位。研究生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面前,往往都会产生挫败感。 3、网络导致人际关系淡漠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为研究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网络交往淡化了生生与师生之间多方位的人际关系;沉迷于网络容易使研究生漠视现实生活中的 人际交往 ,降低现实的人际沟通能力;网络“教育”和“监控”功能的弱化,大量的不良信息正在慢慢侵蚀着研究生的责任感和道德感。长期人际关系的淡漠就会引发研究生心理和生理各方面的问题,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易怒、思维缓慢、反应迟钝、精力不集中、丧失学习兴趣等。 三、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国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很重视,发展迅速,力度也大,但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研究生作为国家高素质、高层次人才,人们会认为研究生各方面素质都会高于大学生,但其实不然,要面对比本科生更大压力的研究生在心理素质方 面相 应会更容易出现问题,出现的问题也会比大学生的更严重。对比本科生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资源配置方面:服务层次不够深入;硬件设施方面不够完善;专项经费投入较少且来源单一。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培训力度不够;兼职为主且专业不对口,专职教师较少;男女教师比例不协调,女教师居多。教育体系方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四、加强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发挥导师的引领作用 导师的治学态度、个人作风、道德修养对研究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业科研方面,还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到关心每一个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亲人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减压策略,共同应对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2、强化辅导员的陪伴作用 辅导员作为研究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学生成为朋友,帮助研究生应对心理压力和问题,促进研究生健康成长。为了更好地做好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体验式教育为模式,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向上的态度、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理论知识投入到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3、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建立针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资料数据库,及时更新,全面动态地掌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督导制度,依靠专兼职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工作日全天候个体咨询,对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及时的干预、有效的防范。因为心理咨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时候还可能出现反复,所以需要建立跟踪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4、积极开展体育锻炼等文体活动 体育锻炼不仅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而且对心理健康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学生通过参与集体的体育活动,锻炼了身体,超越了自我,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和幸福感,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使生理和心理各方面都得到积极的发展。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1500字 2. 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 3. 大学大一心理健康课论文3000字 4. 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分析报告 5. 自我心理成长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