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写作技巧、写作套路小青春充满坑2018-03-20近日小编正在写毕业论文,特地整理了一些平常科技论文的写作技巧之类的,给广大朋友们学习借鉴。篇幅有限,请大家见谅。1、标题的写法标题是文章的“眼”,是连接文章和读者的桥梁,应当简明精炼并准确表达正文内的信息。小技巧:写论文前先拟定一个标题,之后编写过程中不断修改,待正式成文时敲定最终标题。*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标题字数尽可能不超过25字(2)不能出现动词或谓语(3)涵盖研究对象(4)标题必须与正文内容相符(5)要突出特点(6)要包含关键词(7)标题中不要出现符号(8)不能出现副标题(9)去掉不必要的“研究、分析、探讨”等词2、摘要的写法摘要和标题结合起来相当于一篇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的短文,即不用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论文中的必要信息。它是作者对该篇论文精华部分的高度概括,用简单、明确、易懂、精辟的语言反映作者的观点、主要内容、研究成果、独到的见解,分层次,条理性强。摘要写作强调四要素,即目的、方法、结果(或过程)、结论。摘要必须回答“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得到了什么结果”、“结果说明了什么”等。研究目的:一句话即可;研究方法:一、两句话就好;结果或过程:此乃摘要部分核心,但也要尽可能语言简练、惜字如金。结论:尽可能言简意赅。注意事项:(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2)不得简单重复标题中已有的信息。(3)用第三人称。(4)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插表。(5)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6)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7)切忌不可将摘要、序、结论写的一样。(8)摘要、引言、结论三者之间的关系:①“摘要”应有结论性的语言;②“引言”不应出现结论性的语言;③“结论”不应出现背景介绍、论文主要分析部分。3、引言的写法引言是正文前面一段短文,是论文的开场白,主要交代本研究的来龙去脉,可分为如下几部分:(1)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简短介绍写作背景和目的、缘起、发展状况或发展水平或研究热点、研究意义或存在问题。(2)理论依据和理论背景。对本文研究对象,前人做了哪些研究,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存在哪些空白、不足或缺陷,希望解决什么问题,该问题的解决有什么作用和意义。(3)预期结果及其地位、作用和意义。对这些空白、不足或缺陷,作者打算采用什么新方法解决呢(一句话说清即可)?通过本文研究,希望达到……目的;或者说明本文在……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引言也可以点明本文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简单阐述其研究内容;三言两语预示本研究的结果、意义及前景,但不必要展开讨论。注意事项:(1)开门见山,不绕圈子。(2)言简意赅,突出重点。(3)尊重科学,实事求是。(4)不得和摘要、结论雷同。(5)不必交待开题过程和成果鉴定程序,也不必引用有关合同和鉴定的全部结论。(6)不要插图表和数学公式的推导证明。(7)摘要、引言、结论三者之间的关系:①“摘要”应有结论性的语言;②“引言”不应出现结论性的语言;③“结论”不应出现背景介绍、论文主要分析部分。4、结论的写法结论是论文中各个章节论述后所得结论的综合,就是根据正文中的理论分析、试验验证、考察等,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判断、推理等总结出的创新点、新突破及指导性、经验性规律,要求写2~3点即可,不必长篇大论。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本文的亮点。综合全文,究竟说明了哪些问题,总结出了哪些规律,解决了哪些理论或实际问题,有何创新点、新突破及指导性、经验性规律,有何理论上和实用上的意义及价值?(2)与已发表过论文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本研究工作与前人工作的比较,作者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或否定。(3)本研究的不足之处、遗留问题、建议或展望等。注意事项:(1)结论应该内容准确、语言简洁、层次分明。(2)不得和摘要、引言相近或相同。(3)与正文内容应一致,不可出现夸张描述或无中生有的东西。(4)结论不能写成对文中各章节的简单重复。(5)不要轻率否定或批评别人的结论,也不必作自我评价。(6)不得出现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插表。(7)不得出现参考文献。(8)摘要、引言、结论三者之间的关系:①“摘要”应有结论性的语言;②“引言”不应出现结论性的语言;③“结论”不应出现背景介绍、论文主要分析部分。
科技论文写作应注意的问题1、对于初写科技论文的人来说,论文题目不宜太大,篇幅不宜太长,涉及问题的面不宜过宽,论述的问题也不求过深。应尽可能在前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一点新的看法。2、在第二步时,论文的题目可大一点、深一点。论文题目可以是着重谈某一点,如某个重要问题的某一个重要侧面或某一当前疑难的焦点,解决了这一点,有推动全局的重要意义。3、对某专业的基本问题和重要疑难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对这个专业的学术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4、对某一学科有关的领域有深邃广博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对某学科提供创造性见解,对此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或对此学科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突破。5、注意不必要去追求写全面论述性的大问题,所写的主题,可以很小,却又是重要的。其实选题很多,选自己熟悉和所从事的工作,并对今后工作有益的选题,既能总结工作的得失又能促进工作。
科技论文范文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气象科技论文英译 摘 要:关联理论为分析气象科技论文句子的特点及其翻译策略提供了支撑。借助这一理论,本文对气象科技论文英译进行探讨,旨在为气象科技论文的翻译提供借鉴,提高翻译质量,期待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国的气象科技“走出去”。 关键词:气象科技 关联理论 最佳关联 语境效果 一、引言 近年来,气候灾害事件的频繁发生,需要世界各国及时了解和共享最新的气象信息,携手应对气象灾害。然而在科技翻译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多从功能理论、目的论等角度研究,很少运用关联理论探讨气象科技论文翻译。赵彦春曾指出:“关联理论不是翻译理论,但可以有效地解释翻译活动,指导翻译活动,奠定翻译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基础”(赵彦春,1999:276)。 二、让中国气象科技“走出去” 在引进西方先进的气象科技时,我们也要让中国的气象科技“走出去”。气象科技论文作为学术研究与信息传播的载体,在科技合作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气象论文英译的需求日益突出。 气象科技论文是科技文献的一种,用以“陈述地球大气圈、气象科技领域所发生或出现的事情,描述其特点、规律、过程等,能有效记录大气科学和气象科技界的动态”(寿邵文,姚永红,2008:178),具有专业性、客观性、科学性和准确性等特点。本文的研究案例――《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边界层热力和动力结构特征影响的比较》是典型的气象科技论文,具有代表性。 在汉语中,由动词构成的动核结构是句子在语义平面上的结构。一个动核结构体现着一个事件或一个命题。因为气象科技汉语描述的主体是从事研究、分析和观测的研究者或设备,而客体往往是客观的事物、自然现象、观测的过程或实验结果,所以在客观描述气象研究内容时,气象科技汉语注重功能和意义,多用主动句,大量使用含动核结构的简单句或分句描述逻辑事理。 三、关联理论与翻译 在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1986/1995)中,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提出了有关交际与认知的关联理论,在中西认知语用学领域都产生了较大影响。他们认为,“交际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过程”(Sperber and Wilson,2001:50)。1999年,Ernst-August Gutt率先将关联理论运用于翻译研究中。Gutt在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提出,“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是与大脑机制密切联系的推理过程”(Gutt,2004:107)。为了实现原语作者与译语读者之间的最佳交际,译者在处理作者要传递的信息意图时,要作出最佳语境假设,以寻求信息的关联,然后再根据关联度进行推理,取得最大语境效果,使作者的信息意图与读者的心理期待达到最佳关联。气象科技论文属于信息文本,以传播气象科技信息为主。本质上讲,气象科技翻译可视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际活动,译者不仅要将原语作者的信息意图推理出来,还要将此信息意图展现给译语读者。 四、关联理论指导下的气象英译 气象科技论文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而准确地传达原文中所包含的信息。在关联理论指导下,为了满足读者的心理期待,译者要准确分析原语逻辑关系,合理调整语序和划分意群,灵活采用顺译法、倒译法、合译法及转译法等翻译策略。下面从关联理论角度,列举几个典型案例来研究气象科技论文中句子的英译。 (一)顺译法 气象科技汉语中的句子较为简单,句子间逻辑关系比较独立。作者与读者的认知语境虽有差别,但也存在共性。依据关联理论,为了再现原语语境,可以采用顺译法,即按照汉语原句的语序进行翻译。句与句之间的简单对应必然不会对读者的推理过程产生阻碍。但有一点不同,为了准确描述客观规律,英语句子偏长,结构复杂,常常采用各种从句。 案例1:原文:YSU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是MRF方案的改进版本,次网格尺度扰动通量(w′c′)与平均量(C:u,v,θ,q)的关系为 (二)倒译法 关联理论认为,翻译不能单纯地根据字面意思进行翻译,而是要准确推测原文的深层次语义,把握原文所要传递的信息意图及最佳关联。在描述一些气象定义或实验过程时,气象科技汉语通常先叙述方法后呈现结果,而英语则先结果后方法。所以,为了准确传递作者的信息意图,给读者提供最大的语境效果,常采用倒译法,根据译文读者的语境表达习惯,将内容忠实、规范地表达出来。 案例2:原文:本文采用①高分辨率中尺度WRF模式,通过改变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进行多组试验②,评估③该模式对美国北部森林地区边界层结构的模拟能力,同时比较④五种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模拟得出的边界层热力和动力结构。 译文:To assess③ the performance of simulating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boundary layers at the forest areas in the northern Unites States and compare④ the thermal and dynamic structures of boundary layers simulated by the five different boundary layer parameterizations, a high resolution mesoscale WRF model was employed① in this paper to carry out② multiple experiments with different boundary layer parameterization configurations. 分析:原文描述的是一个气象实验过程,采用动核结构,分句较多,如果顺着翻译,译文将生硬难懂。根据关联理论,可以采用倒译法。将“结果”译成“目的”并置前,将中文动核结构译成非谓语动词结构,即“to assess...and compare”、“to carry out”,把主动汉语分句整合为含有一个主谓结构的被动英语长句,描述“方法”。这样句子结构严谨,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实现了原文与译文的最佳关联,准确清晰地将作者的信息意图传递给读者。 (三)合译法及转译法 在关联理论框架下,翻译不仅要把握原语语义,还要考虑译入语的逻辑表达习惯,实现话语语境的最佳关联。比如,气象科技文献在解释研究原理时,往往采用表示逻辑连词“因为……所以”、“于是”等。但英语中,有些动词(如cause)或动词短语(如result in,lead to)本身已含因果关系。此外,汉语习惯采用不同词语(多为形容词)表达同一个意思,若逐一翻译,则显得重复��嗦。在描述气象现象时,论文大量使用动核结构,含有多个主谓结构,这跟英语的形合句型完全相反。这时,为了更清晰地表达原文逻辑,实现更大的交际效果,通常采用合译法和转移法,将重复的表达简单化,并灵活转换词性,多使用名词化结构。 案例3:原文:这主要是因为③太阳辐射不断增强①,地表热量也不断增加②,于是③由浮力产生的湍流动能不断增加④,边界层内强的湍流混合能发展到更高的高度⑤。 译文:This is mainly because the increased solar① radiation and surface heat flux result in② the continual increase③ of the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generated by buoyancy and strong turbulent mixing energy in the boundary layer. 分析:原文中①、②、③、④和⑤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依据关联理论,采用合译法和转译法,将①”和②合并“the increased”,动词转换为形容词,使信息明确。③中的连词翻译为动词词组“result in”,准确地体现了逻辑关系。同时④和⑤合译为“the continual increase of”的名词结构。这两种译法的巧妙结合实现了最佳关联,为读者提供了最大语境效果。 四、结语 和传统的翻译理论相比,关联理论框架下的翻译观突破语义层面,更侧重翻译活动的认知与交际属性,将作者的信息意图与读者的心理期待联系起来,以实现最佳关联为目的。这对以传递信息为目的的气象科技论文翻译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依据关联理论,为了准确传递气象科技论文的信息意图,译者应以最佳关联原则为翻译准则,使译语读者在推理过程中付出最小的信息处理努力,实现理想的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文妍,范新勇,等人.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边界层热力和动力结构特征影响的比较[J].北京:地球物理学报,2014(5):1400-1414. [2] Gutt,.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 [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107-199. [3] Sperber,D.& 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Second Edi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50. [4] 寿邵文,姚永红.气象科技英语教程[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178. [5] 赵彦春.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 [J].广州:现代外语,1999(85):276. 看了“气象科技论文怎么写_怎么写气象科技论文”的人还看: 1. 气象科技论文800字 2. 气象科技论文范文 3. 气象科技服务论文范例 4. 气象科技论文 5. 气象科技论文2500字 a("conten");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科技论文是科学技术人员或其他研究人员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以及人文艺术研究领域的现象或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综合的研究和阐述,进一步的进行一些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总结和创新另外一些结果和结论,并按照各个科技期刊的要求进行电子和书面的表达。但许多科研工作者往往由于没有熟练掌握科技论文的写作要点,在文章体裁、结构、语言、语法以及行文规范上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达晋编译提醒大家,期刊科技论文写作千万不要忽视了以下的要点。一、简洁。因为大部分读者在阅读科技论文时通常会是先快速浏览,如果觉得对自身科研工作有帮助才会进一步阅读文章的细节。即使读者决定花时间研读全文,由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多数情况下他们也只会利用零星的碎片时间来阅读。因此,为了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并更好地将所要表达的信息传递给读者,作者在写科技论文时应该尽可能使用简洁的语句。繁复冗长的表达不仅会掩盖文章的核心思想,而且会浪费读者的时间,以致使读者失去耐心。二、立意清晰、逻辑合理。科技论文不同于散文、诗歌、新闻、公文等文章体裁,科技论文的目的是通过描述实验内容和分析实验过程来阐述研究观点,进而说服读者认可实验结果、理解分析思路并对由此产生的研究结论表示赞成。为达到这一目的,科技论文的语句和逻辑必须清晰易懂,只有这样读者才能精准地理解作者的观点。例如下面的句子:In the field of nanoparticle research, it has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biomedicine.应该改为:Nanoparticle has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biomedicine.三、认真准备精美的稿件。这一点经常被科研工作者所忽视。科技写作的阅读对象不仅包括文章发表后的读者,还包括期刊的编辑和审稿人。如果作者在没有将数据、图表准备齐全的情况下就贸然投稿,审稿人将无法对这项研究进行客观的评判。在没有完全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下,审稿人很有可能将这篇文章拒稿。而编辑根据工作经验会认为,如果作者准备稿件都粗心、敷衍,那么他提交的这份科研成果的水平很可能也并不高明,实验操作和数据甚至值得怀疑。作者提交稿件中的材料缺失过多,或者图表制作非常粗糙,甚至手稿排版过于潦草都会导致这篇文章不予送审而直接被拒稿。所以在提交稿件之前,一定要仔细研读投稿须知、认真准备稿件,尽可能做到图文精美,尽量给编辑和审稿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沙漠与绿洲之间的风向有昼夜变化。
同时由于沙石的比热都较小,沙石吸热升温迅速,从而使地面附近的空气也升温迅速,空气对流,使沙漠地区空气迅速升温。
到了夜晚,地球表面向空气进行热辐射,空气对流,沙石和地面附近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又由沙石向空气成降温传递。
沙漠与绿洲的转变: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介绍,库布其沙漠治理中一些创新举措对其他受荒漠化严重影响的国家及地区有参考和借鉴作用。“大力发展光伏和风电以减少碳排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修复生态以增加碳汇,大力加强科学管理以增加旱地吸碳能力,并通过碳市场交易获得经济收益,将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沙漠与绿洲气象杂志简介《沙漠与绿洲气象》杂志,于200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65-1265/P,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研究论文、综述、其它等。《沙漠与绿洲气象》杂志,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干旱与半干旱区的气象相关领域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术论文、研究综述、学术争鸣,也免费发表一些相关的科技新闻。
通知单上有环境方面的展示,沙漠变绿洲样板,气象有兰天图像。
2006年的全国气候公报需要购买说实在的,辽宁省气象局有一本双月刊杂志叫《辽宁气象》,你去找找2009年第一期与2007年第一期,应该会有2002年以前的,那你就要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图书馆或者开设有关气象学科的大学图书馆去找找看了
很不错。《气象》杂志为气象科学专业刊物。内容涉及大气科学及其各个分支学科,侧重应用技术的研究,着眼于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和普及。《气象》编辑部多年来,《气象》一直被列为国家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历年的统计中,《气象》在气象类刊物中也位居前列。
气象学报 高原气象 气象 应用气象学报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热带气象学报 气象科学 中国农业气象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Annual Report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浙江气象 沙漠与绿洲气象 四川气象 陕西气象 山西气象 山东气象 气象与环境学报 气象科技 气象教育与科技 内蒙古气象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气象与减灾研究 吉林气象 暴雨灾害 黑龙江气象 气象与环境科学 贵州气象 气象研究与应用 广东气象 干旱气象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青海气象 共34个*%3f%e6%b0%94%e8%b1%a1*%3f%e6%b0%94%e8%b1%a1&NaviLink=%e6%a3%80%e7%b4%a2%3a%e6%b0%94%e8%b1%a1具体你点击上述网址上中国知网的期刊导航中看看,你看到每个期刊的信息及其全文内容。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 (第六版)P4 大气科学(气象学)类核心期刊表1大气科学5南京气象学院学报(改名为:大气科学学报)8气象科学2气象学报9气候与环境研究3高原气象6气象10气候变化研究进展4应用气象学报7热带气象学报
很不错。《气象》杂志为气象科学专业刊物。内容涉及大气科学及其各个分支学科,侧重应用技术的研究,着眼于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和普及。《气象》编辑部多年来,《气象》一直被列为国家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历年的统计中,《气象》在气象类刊物中也位居前列。
上述刊物都是核心期刊,而且属于专业领域,因此中稿难度都很大,现在核心期刊选稿一是看作者单位,如果名气大,通过的概率也会较大,二是看作者学位,通常博士学位会优先录用,硕士难度较大,三是看作者职称,讲师以下职称发核心难度大,副教授以上相对容易,四是文章有无课题或基金,如果有相关内容审稿录用的概率会高些,还有,文章的内容和质量很重要,每个刊物都有自己的栏目和特色,因此投稿前一定要仔细研究下过刊的文章内容,把握好文章写作的方向,吃准刊物风格才有利于中稿,盲目乱投有可能浪费时间和精力,最后哪个也中不了。本人是论文中介,但上述刊物没有合作,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很不错。《气象》杂志为气象科学专业刊物。内容涉及大气科学及其各个分支学科,侧重应用技术的研究,着眼于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和普及。《气象》编辑部多年来,《气象》一直被列为国家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历年的统计中,《气象》在气象类刊物中也位居前列。
有很多个方法都可以查询到一个地区的气象统计数据(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量、风速、风向、辐射等等)
1.中国气象科普
2.中国国家气候中心
3.羲和能源大数据
4.中国气象局
5. USGS Earth Explorer(美国地质调查局)
6. NOAA CLASS(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s Sentinel Mission(欧洲航天局哨兵系列卫星)
步骤一:输入地理信息,自动给出经纬度及所在时区。
步骤二:输入想查询下载的起止时间和数据源。
步骤三:选择所需要的气象数据下载。
气象家园论坛的网址为:气象家园。
气象家园论坛的网址查看方法:
1、在电脑上打开任意浏览器,如下图所示:
2、在浏览器中输入“气象家园”点击搜索,如下图所示:
3、然后在搜索结果中找到“气象家园”官网,点击进入,如下图所示:
4、然后在顶部导航栏中就能看到论坛地址了,如下图所示:
虽然查看实时气压有些好处,能够帮助我们根据昨天和今天早晨的气压推测当天的可能的气压趋势,但是总觉得缺乏预见性,不能够抓住气压急剧上升的过程,而“气压急剧上升过程之中”鱼情才是最活跃。使用气压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如果能够提前知道气压的变化趋势有多么好啊!能不能够“未来早知道”呢?摸索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发现:能够做到。1,查看预报气压的具体方法在互联网上,下载软件“灵图UU”。在电子地图上,采用放大的方式找到你所在的县市或者乡镇(例如我找到我的所在地阆中市),并且点击“我要标注”,做出标记。然后,采用缩小的方式,看到亚洲地图。这时,大地图上面就有了小地方的准确标记。可以看出,阆中市在成都市东北方向某一位置。如果没有这个标志,你很难在既无城市名又无省界国界的亚洲气压形势图上确定一个小地方的位置。从标记目标地的那一点横向向右和竖直向下用鼠标划线,找到几个与直线相交的而且地形特殊的“点”(A,B,C),并且记在心中。如图所示。有了这几个特殊点作参照点,不难确定所在地的位置。搜索《天气在线 中国 国家》,点击“图”-“气压”以及日期、时刻,就会看到某一天某时刻亚洲气压形势图。这个图上虽然没有国界、省界、城市,但是,能够在图上找到前面所说的两三个特殊的参照点(A,B,C)。由特殊参照点横向向左和竖直向上用鼠标划线(可以想象)。两条线的交点就是所在地的位置。这个位置上的气压就是所在地当时的气压。下图是2009年4月13日看到的第4天(17日)20时的气压形势图。可以预见到4月17日20时,阆中市的气压是1005百帕。一天之中的不同的若干时刻(例如02时、08时、14时、20时)的不同气压就能够表明一天之内气压变化的趋势。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看到连续几天的气压变化趋势。2,预报气压的准确性探讨。实时气压比较准确,预报的气压可能随时发生改变,不是十分准确,究竟参考价值如何?为了了解这个情况,我记录了一段时间的一天预报气压和实时气压。预报气压是前一天记录的第二天的预报气压;实时气压是晚上查看的当天的气压。下表是3月12日-18日的实时气压(括号外)和提前一天的预报气压(括号内)。比较一天的预报气压和实时气压,能够看出一些问题。①,前一天的预报气压与实时气压数字相差不大。气压趋势图有很多等压线。我看到的目标地的位置往往在两条等压线之间。每两条等压线之间相差4百帕。我记录的预报气压选择的是比较低的数值,难免偏低。例如,阆中某时的气压在1017百帕与1021百帕之间,我看不出十分准确的数字,就低不就高,记录预报气压为1017百帕(实际上应该是1017-1021百帕之间)。实时气压比较记录的预报气压高1-3百帕,是十分正常的,是相当准确的(例如13日的20时,实时气压比较预报气压高3百帕)。如果实时气压比较预报气压低(例如13日的02时,实时气压比较预报气压低3百帕),说明预报有一些误差。如果实时气压比较预报气压高出4百帕(例如13日14时,高出5百帕),也是有点误差,实际误差没有5百帕只是在3百帕左右。这些误差的数字一般都不大,大约在1-3百帕。通过比较,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前一天的预报气压基本上准确,可以作为参考。同时还发现,3天的预报气压也是误差不大,也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