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水力侵蚀研究现状论文

发布时间:

水力侵蚀研究现状论文

一、全国水土流失现状总体状况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其中:水蚀165万平方公里;风蚀191万平方公里;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6万平方公里。水蚀现状全国水蚀总面积165万平方公里,不同强度等级的面积:轻度83万平方公里;中度55万平方公里;强度18万平方公里;极强度6万平方公里;剧烈3万平方公里。风蚀现状全国风蚀总面积191万平方公里,不同强度等级的面积:轻度79万平方公里;中度25万平方公里;强度25万平方公里;极强度27万平方公里;剧烈35万平方公里。二、水土流失特点水土流失特点我国山丘区面积广大,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放牧垦殖历史久远,加之近年城市化和开发建设项目扩展,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使水土流失成为我国头号环境问题,主要特点表现在: 分布范围广、面积大。据全国第二次遥感调查,水土流失总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其中水蚀面积165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91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在平原区和沿海地区也局部存在。 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治理难度大。水蚀、风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相互交错,成因复杂。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漫岗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石质山区以水蚀为主,局部伴随有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青藏高原以冻融侵蚀为主;西北风沙区和草原区以风蚀为主;西北半干旱的农牧交错带是风蚀水蚀共同作用区,冬春两季以风蚀为主,夏秋两季以水蚀为主。土壤流失严重。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长江流域年土壤流失总量24亿吨,其中中上游地区达15.6亿吨;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区每年输入黄河泥沙16亿吨,特别是内蒙古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7万多平方公里范围内,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达10000吨/平方公里,严重的高达3~5万吨/平方公里,该区输入黄河的泥沙约占黄河输沙量的一半以上。三、防治措施依法行政,不断完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强化预防监督,坚决遏制人为水土流失。同时,通过法律执行,切实保障治理开发者的合法权益,把水土流失的防治纳入法制化轨道。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高度,着眼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努力做到以良好的水土保持生态系统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既要依靠广大群众积极开展综合治理,更要遵循自然规律,采取多种措施,创造条件,注重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加快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改善。 继续坚持已有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行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防治的技术路线和关键措施,抓好示范,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加快水土流失防治进程。 坚持科技进步,加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不断寻求更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措施,搞好水土保持科学普及和技术推广工作,大力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高新技术,建立全国水土流失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努力提高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科技含量。 进一步深化水土保持改革,不断完善和制定优惠政策,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机制,鼓励支持广大农民和全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治理水土流失。 加大水土保持的投入力度,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加强国际合作和对外交流,增进了解,相互学习,不断吸收国外水土保持科技的先进理论、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快速提高我国水土保持科技水平,积极引进外资,增加水土保持投入。

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及特点: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我国又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山地丘陵和黄土地区地形起伏。黄土或松散的风化壳在缺乏植被保护情况下极易发生侵蚀。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雨季降水量常达 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暴雨。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 我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我国人口多,粮食、民用燃料需求等压力大,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强调粮食产量,忽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大量开垦陡坡,以至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生态系统恶性循环;滥砍滥伐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坪,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另外,某些基本建设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不合理修筑公路、建厂、挖煤、采石等,破坏了植被,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引起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更严重的地质灾害。 ⑴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⑵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①植被的破坏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开矿 黄土高原与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 1.自然原因:土质疏松,降水集中 2.人为原因:人类的过度开发(过度放牧和砍伐) 南方丘陵: 1.自然原因:地表的起伏有利于流水冲刷,降水量大且时间长 2.人为原因:人类的过度开发(过度砍伐利用) 。 南方: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雨季降水量常达 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暴雨。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 我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北方: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强调粮食产量,忽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大量开垦陡坡,以至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生态系统恶性循环;滥砍滥伐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坪,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另外,某些基本建设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不合理修筑公路、建厂、挖煤、采石等,破坏了植被,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引起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更严重的地质灾害。分部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我国水土流失治理锁定五大焦点目前,我国水土流失治理正面临着五大焦点问题,即七大江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坡耕地改造、东北黑土地保护、西南石漠化地区土地资源抢救以及南方崩岗的防治。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负责人介绍,我国水土流失治理的第一个焦点是黄河、长江等七大江河中上游水土流失的治理。据了解,对七大江河中上游的大规模水土流失治理,最早是从黄河开始,始于上世纪50年代。张学俭表示,目前,七大江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以黄河为例,黄河目前大约有43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它造成了平均每年13亿吨泥沙下泻,仍然是我国水土流失一个最大的难点。水土流失治理的第二个焦点是坡耕地的改造。目前我国共有亿亩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坡耕地是我国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坡耕地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年均14亿吨土壤侵蚀量,而且使大量耕地资源遭到破坏。近50年来,我国因水土流失而损失的耕地达5000多万亩,平均每年损失100万亩,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坡耕地。黑土地的水土流失是从2000年才开始认识到的一个焦点问题。经测定,东北黑土区平均流失表土~厘米,按此速度推算,东北黑土区1400万亩耕地的黑土层50年后将全部流失掉。目前,黑土地水土流失的治理已经提上国家议事日程,有关部门正对黑土区进行试点治理。石漠化是当前我国西南岩溶地区最为突出又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西南石漠化地区人口多、土地少、环境脆弱,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非常尖锐。西南岩溶地区土层极其脆弱,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35年后石漠化面积将翻一番,届时将有近1亿人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第五个焦点是南方崩岗的治理。崩岗是风化的花岗岩地区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水土流失现象,主要发生在福建、江西、湖北、广东等地。近年来,因为雨水的冲刷,风化的花岗岩石大片崩塌,湮没农田,淤积水库,造成了很大危害。目前,崩岗的治理问题得到广泛重视。张学俭提出,南方崩岗的治理应该与开发相结合。南方可用土地资源比较少,尤其是福建、广东等地,结合崩岗的开发,可以使治理和开发相结合,形成大量后备土地资源。以福建省安溪县为例,在其30万亩乌龙茶茶园中,有一些茶园就是对崩岗被推平后形成的丘陵加以开发。因此,南方崩岗开发和治理相结合的前景较好。

水力侵蚀第一节 水流作用第二节 溅蚀第三节 面蚀第四节 沟蚀第五节 山洪侵蚀第六节 海岸、湖岸及库岸浪蚀第一节 水流作用一、水流剥蚀作用1.判断条件水流剥蚀也就是地表泥沙被水流带走,沙粒可以呈滑动或滚动形式运动。是否发生剥蚀可根据泥沙起动条件来判断。在水流流动时,砾石顶部和底部水流流速不同,根据伯努里定律,顶部流速高压力小;底部流速低压力大。所造成的压差产生了上举力Py,方向朝上,并通过颗粒重心。沙砾在流水作用下,无论是滑动或滚动,沙砾粒径总是与起动流速平方成正比。泥沙起动以后,在水流上举力作用下可以跳离床面,与速度较高的水流相遇,被水流挟带前进。但泥沙颗粒比水重,它又会逐渐落回到床面,并对床面上的泥沙产生一定冲击作用,作用的大小取决于颗粒的跳跃高度和水流流速,如沙粒跳跃较低,由于水流临底处流速较小,泥沙自水流中取得的动量也较小,在落回床面以后就不会再继续跳动;如沙粒跳跃较高,自水流中取得的动量较大,则落于床面以后还可以重新跳起。流速继续增加,紊动进一步加强,水流中充满着大小不同的旋涡,这时泥沙颗粒自床面跃起后,有可能被旋涡带入离床面更高的流区中,随着水流以相同速度向前运动,这样的泥沙称为悬移质(图1)。在一定的水流条件下,能够挟运泥沙的数量,称为挟沙力。当泥沙的来量大于水流的挟沙力时,多余的泥沙就要沉积下来。第二节 溅蚀降雨雨滴动能作用于地表土壤而作功,导致土粒分散,溅起和增强地表薄层径流紊动等现象称为雨滴溅蚀作用。或击溅侵蚀。降雨雨滴的溅蚀是降雨和土壤相互作用的结果,任何一次降雨发生的溅蚀都受到这两方面的制约。研究降雨溅蚀作用,需要首先研究雨滴的侵蚀力和土壤的可蚀性。降雨雨滴侵蚀力的大小完全取决于降雨性质,即该次降雨的雨量、雨强、雨滴大小等,而与土壤性质无关。降雨雨滴的侵蚀力计算,经过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40年代初埃利森(W. D. Ellison)、比萨尔(E. Bisal)、罗斯(J. O. Lawx)等人的大量实验,发现了降雨雨滴侵蚀力与能量有关,后来又被土壤流失资料所证实。土壤种类不同,其粘粒、有机质含量以及其他对土壤起粘结和胶结作用的物质也不同,土壤团粒粘结构的增加能降低或减少雨滴击溅下的土粒分散坡坏。随着团粒中粘土含量的增加,团粒强度增大,雨滴溅蚀量减少。富含粘粒的土壤一般易于胶结,并且其团粒较粉质或沙质土的团粒大。雨滴溅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破坏土壤结构,分散土体或土粒,造成土壤表层孔隙减少或者堵塞,形成“板结”引起土壤渗透性下降,利于地表径流形成和流动;直接打击地表,导致土粒飞溅并沿坡面向下迁移。雨滴打击增强了地表薄层径流的紊动强度,导致降雨侵蚀和地表径流输沙能力增大。上述三方面在溅蚀过程中紧密相联互有影响,就其过程而言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干土溅散阶段:降雨初期由于地表土壤水分含量较低,雨滴首先溅起的是干燥土粒;湿土溅散阶段:随降雨历时延长,表层土壤颗粒逐渐被水分所饱和,此时溅起的是水分含量较高的湿土颗粒;泥浆溅散阶段:土壤团粒受雨滴击溅而破碎,随着降雨的继续,地表呈现泥浆状态阻塞了土壤孔隙,影响了水分下渗,促使地表径流产生;地表板结:由于雨滴击溅作用破坏了土壤表层结构,降雨后地表土层将由此而产生板结现象。第三节 面蚀坡面径流的形成是降水与下垫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降水是产生径流的前提条件,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历时、降水面积等对径流的形成产生较大的影响。由降水而导致径流的形成可以分为蓄渗阶段和坡面漫流阶段。分散的地表径流亦可称为坡面径流,它的形成分两个阶段,一是坡面漫流阶段,二是全面漫流阶段。漫流开始时,并不是普及到整个坡面,而是由许多股不大的彼此时合时分的水流所组成,径流处于分散状态,流速也较缓慢;当降雨强度增加,漫流占有的范围较大,表层水流逐渐扩展到全部受雨面时,就进入到全面漫流阶段。最初的地表径流冲力并不大,但当径流顺坡而下,水量逐渐增加,坡面糙率随之减小,促进流速增大,就增大了径流的冲力,这也是坡地流水作用分带性产生的机制,终将导致地表径流的冲力大于土壤的抗蚀能力时,也就是地表径流产生的剪切应力大于土壤的抗剪应力时,土壤表面在地表径流的作用下产生面蚀。虽然层状面蚀也可能发生,但因自然界完全平坦的坡面很少,而地表径流又常常稍行集中之后,才具有可以冲动表层土壤的冲力,因此由地表引起的面蚀,主要是细沟状面蚀。坡面侵蚀过程。坡面水流形成初期,水层很薄,速度较慢,但水质点由于地表凸起物的阻挡,形成绕流,流线相互不平行,故不属层流。由于地形起伏的影响,往往处于分散状态,没有固定的路径,在缓坡地上,能量不大,冲刷力微弱,只能较均匀地带走土壤表层中细小的呈悬浮状态的物质和一些松散物质,即形成层状侵蚀。但当地表径流沿坡面漫流时,径流汇集的面积不断增大,同时又继续接纳沿途降雨,因而流量和流速不断增加。到一定距离后,坡面水流的冲刷能力便大大增加,产生强烈的坡面冲刷,引起地面凹陷,随之径流相对集中,侵蚀力变强,在地表上会逐渐形成细小而密集的沟,称细沟侵蚀。最初出现的是斑状侵蚀或不连续的侵蚀点,以后互相串通成为连续细沟,这种细沟沟形很小,且位置和形状不固定,耕作后即可平复。细沟的出现,标志着面蚀的结束和沟道水流侵蚀的开始。第四节 沟蚀侵蚀沟的形成过程。侵蚀沟是在水流不断下切、侧蚀,包括由切蚀引起的溯源侵蚀和沿程侵蚀,以及侵蚀物质随水流悬移、推移搬运作用下形成的。坡面降水经过复杂的产流和汇流,顺坡面流动,水量增加、流速加大,出现水流的分异与兼并,形成许多切入坡面的线状水流,称为股流或沟槽流。水流的分异与兼并是地表非均匀性和水流能量由小变大,共同造成的。引起地表非均匀性的原因有:①地表凹凸起伏差异;②地表物质抗蚀性强弱、渗透强度、颗粒组成大小的差异;③地表植被覆盖上的差异。因之,在易侵蚀地方首先出现侵蚀沟谷,并逐渐演化为大型沟谷;在难侵蚀的地方会推迟出现小沟谷。径流集中的过程还产生横向均夷作用,导致强沟谷并弱沟谷的兼并现象。水流能量的差异除了降水、坡度、渗透消耗等影响外,在同一地区则主要是径流线的长度。因之,总是先出现细小沟谷,然后依次出现大型沟谷。股流水流集中,侵蚀能量增强,下切侵蚀剧烈,并不断旁蚀和溯源侵蚀,改变沟槽形态。在沟谷的深、宽达到不能为生产和其他活动所消除时,地面上就留下永久的沟槽,成为沟谷。通常把晚更新世以前形成的沟谷称古老沟谷,把全新世以来形成的沟谷称现代侵蚀沟谷。现代侵蚀沟谷发育在古老沟谷上,被称为承袭沟谷。由于冲刷而形成的侵蚀沟具有一定的外形,它是一条长而深的水蚀沟,一般通入河谷或荒溪,每一条侵蚀沟可分为沟顶,沟底,水道,沟沿,冲积园锥及侵蚀沟岸地带等几个部分。第五节 山洪侵蚀山洪是山区地表径流沟网向河沟集中后形成的强大洪流。具有较大冲击力和负荷力,但其容重一般小于。依按照成因不同,可将山洪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暴雨引起的山洪它是山洪的主要类型,是由大强度的降雨所形成的,其过程特征、峰量的大小等,主要决定于暴雨的强度、暴雨中心移动方向、暴雨区域范围及暴雨过程等因素。根据暴雨的时空分布,又可分为三种:①由短历时(几小时或十几小时)大暴雨形成的局地性山洪,暴雨茏罩面积较小,约几十至几千平方公里,位于暴雨中心范围内的河沟产生较大山洪。②由中等历时的一次暴雨过程所形成的区域性山洪。持续时间在3~7天左右,可使一个地区内普遍暴发山洪,甚至使大河流发生大洪水。③由长时间大范围的连续淫雨,并有多个地区多次暴雨组合产生的大范围淫雨性山洪。其降雨时间可长达1~2个月,造成几个大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2.融雪引起的山洪主要发生在高纬度积雪区或高山积雪区。3.水体溃决引起的山洪因种种原因造成水库、湖泊等坝体溃决,水体突然涌出,产出的山洪,由于来势猛,水流急,常造成重大危害。山洪具有强大的动能,可将沿途的土沙物质侵蚀、搬运到下游,并在沟口开阔部位沉积下来。山洪发生后,在沟网中有一个汇聚过程。以河沟主沟道为准,可分为上游、中游、下游。在上游径流量小,但沟道两侧坡面陡,汇流速度快,沟底纵比降大,流速更大,所以上游产生的径流以冲力为主,沟道下切侵蚀最明显。中游由于汇水面积大,有较多支流的径流汇集于沟道,不但流量增加,而且因支沟汇流与主沟径流流向不一致,产生一定角度,迫使主沟径流向彼岸流去,形成偏态流动,产生侧蚀,冲淘河岸。下游段,坡降缓,但流量更集中,因下游支流汇入主沟道中,同样影响主沟道径流流向,存在侵蚀作用。在冲淘两岸时,由于曲流和侧蚀作用,被冲淘的一侧往往后退形成凹岸,另一侧不断淤积形成凸岸。使河流表现为蛇形前进。山洪的搬运作用与河谷水流一样,也有四种方式,推移、跃移、悬移和溶解搬运。根据水力不的定律(爱里定律)在流水中推移的单个固体物质的重量与起动流速的六次方成正比。山洪在行进过程中,当流路条件发生变化时,所携带的土砂物质即沉积下来。土砂物质的沉积包括流路中的沉积和山口的沉积。山洪行进到中下游地带,受曲流侧蚀作用影响,河道曲折,出现了凹岸、凸岸。泥沙在凸岸沉积下来,而凹岸的冲刷较严重。当山洪行进到山口地带时,地势突然变得开阔,流速很快降下来,所带土砂石块则沉积下来。在山前出现了倾斜的半圆扇形堆积体,即洪积扇。山前的洪积物质分选作用较明显,距沟口越近,组成物质越粗,距沟口越远,组成物质越细小。第六节 海岸、湖岸及库岸浪蚀海洋水体与陆地的接触称为海岸带。海岸带自陆向海可分为海岸、潮间带和水下岸坡三部分。波浪、潮夕和海流是作用于海岸带最主要的动力因素,在入海的河口,河水的动能以及河水与海水交互作用产生的动能对河口、海岸的侵蚀作用也很强烈,如钱塘江喇叭口型河口的形成就是典型一例。海洋中的波浪主要是风作用于海面将其能量传递给海水所发生的现象。能量的传递是通过风作用于海面时在波面产生的压力差以及波面的磨擦,二者对水质点作功而实现的。当水质点发生振动时,就在顺着风向的垂直断面作圆周运动,当水质点处于圆形轨道最高位置的地方,水面凸起就形成波峰。水质点处于最低位置的地方,水面凹陷就形成波谷。相邻波峰与波谷间的垂直距离h就是波高;相邻两波峰或两波谷间的水平距离L称波长;波浪传播的速度或者单位时间内波形传播的距离C称为波速;同一时刻波峰最高水质点的连线称波峰线;指向波浪前进方向而与波峰线垂直的线称波射线。波浪对海岸作用的大小决定于波浪的能量E,其大小与波高的二次方、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因此,波浪愈大,尤其是波高愈大,波能就愈大,其对海岸的侵蚀作用也愈强。波浪对海岸的侵蚀,首先是波浪水体给予海岸的直接打击,即冲蚀作用。当波浪以巨大的能量冲击海岸时,水体本身的压力和被其压缩的空气,对海岸产生强烈的破坏。波浪的冲蚀作用对于松软岩石或者岩石虽较坚硬,但节理密度较大的海岸来说,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当波浪水体夹带岩块或砾石时,其侵蚀力更大,这即是磨蚀作用。若海岸为含有易溶矿物的岩石,如石灰岩等,还要发生溶蚀作用。海岸侵蚀形态的形成和演化大都是暴风浪的产物,普通波浪则起着经常的修饰海岸的作用,因此,可以分别把它们对海岸的侵蚀比做鲸吞和蚕食。海蚀作用的结果,不仅造成海岸位置的变化,还会产生一系列的海蚀的地貌。

你河南科技学院的?

国内水力侵蚀研究现状论文

水力侵蚀第一节 水流作用第二节 溅蚀第三节 面蚀第四节 沟蚀第五节 山洪侵蚀第六节 海岸、湖岸及库岸浪蚀第一节 水流作用一、水流剥蚀作用1.判断条件水流剥蚀也就是地表泥沙被水流带走,沙粒可以呈滑动或滚动形式运动。是否发生剥蚀可根据泥沙起动条件来判断。在水流流动时,砾石顶部和底部水流流速不同,根据伯努里定律,顶部流速高压力小;底部流速低压力大。所造成的压差产生了上举力Py,方向朝上,并通过颗粒重心。沙砾在流水作用下,无论是滑动或滚动,沙砾粒径总是与起动流速平方成正比。泥沙起动以后,在水流上举力作用下可以跳离床面,与速度较高的水流相遇,被水流挟带前进。但泥沙颗粒比水重,它又会逐渐落回到床面,并对床面上的泥沙产生一定冲击作用,作用的大小取决于颗粒的跳跃高度和水流流速,如沙粒跳跃较低,由于水流临底处流速较小,泥沙自水流中取得的动量也较小,在落回床面以后就不会再继续跳动;如沙粒跳跃较高,自水流中取得的动量较大,则落于床面以后还可以重新跳起。流速继续增加,紊动进一步加强,水流中充满着大小不同的旋涡,这时泥沙颗粒自床面跃起后,有可能被旋涡带入离床面更高的流区中,随着水流以相同速度向前运动,这样的泥沙称为悬移质(图1)。在一定的水流条件下,能够挟运泥沙的数量,称为挟沙力。当泥沙的来量大于水流的挟沙力时,多余的泥沙就要沉积下来。第二节 溅蚀降雨雨滴动能作用于地表土壤而作功,导致土粒分散,溅起和增强地表薄层径流紊动等现象称为雨滴溅蚀作用。或击溅侵蚀。降雨雨滴的溅蚀是降雨和土壤相互作用的结果,任何一次降雨发生的溅蚀都受到这两方面的制约。研究降雨溅蚀作用,需要首先研究雨滴的侵蚀力和土壤的可蚀性。降雨雨滴侵蚀力的大小完全取决于降雨性质,即该次降雨的雨量、雨强、雨滴大小等,而与土壤性质无关。降雨雨滴的侵蚀力计算,经过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40年代初埃利森(W. D. Ellison)、比萨尔(E. Bisal)、罗斯(J. O. Lawx)等人的大量实验,发现了降雨雨滴侵蚀力与能量有关,后来又被土壤流失资料所证实。土壤种类不同,其粘粒、有机质含量以及其他对土壤起粘结和胶结作用的物质也不同,土壤团粒粘结构的增加能降低或减少雨滴击溅下的土粒分散坡坏。随着团粒中粘土含量的增加,团粒强度增大,雨滴溅蚀量减少。富含粘粒的土壤一般易于胶结,并且其团粒较粉质或沙质土的团粒大。雨滴溅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破坏土壤结构,分散土体或土粒,造成土壤表层孔隙减少或者堵塞,形成“板结”引起土壤渗透性下降,利于地表径流形成和流动;直接打击地表,导致土粒飞溅并沿坡面向下迁移。雨滴打击增强了地表薄层径流的紊动强度,导致降雨侵蚀和地表径流输沙能力增大。上述三方面在溅蚀过程中紧密相联互有影响,就其过程而言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干土溅散阶段:降雨初期由于地表土壤水分含量较低,雨滴首先溅起的是干燥土粒;湿土溅散阶段:随降雨历时延长,表层土壤颗粒逐渐被水分所饱和,此时溅起的是水分含量较高的湿土颗粒;泥浆溅散阶段:土壤团粒受雨滴击溅而破碎,随着降雨的继续,地表呈现泥浆状态阻塞了土壤孔隙,影响了水分下渗,促使地表径流产生;地表板结:由于雨滴击溅作用破坏了土壤表层结构,降雨后地表土层将由此而产生板结现象。第三节 面蚀坡面径流的形成是降水与下垫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降水是产生径流的前提条件,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历时、降水面积等对径流的形成产生较大的影响。由降水而导致径流的形成可以分为蓄渗阶段和坡面漫流阶段。分散的地表径流亦可称为坡面径流,它的形成分两个阶段,一是坡面漫流阶段,二是全面漫流阶段。漫流开始时,并不是普及到整个坡面,而是由许多股不大的彼此时合时分的水流所组成,径流处于分散状态,流速也较缓慢;当降雨强度增加,漫流占有的范围较大,表层水流逐渐扩展到全部受雨面时,就进入到全面漫流阶段。最初的地表径流冲力并不大,但当径流顺坡而下,水量逐渐增加,坡面糙率随之减小,促进流速增大,就增大了径流的冲力,这也是坡地流水作用分带性产生的机制,终将导致地表径流的冲力大于土壤的抗蚀能力时,也就是地表径流产生的剪切应力大于土壤的抗剪应力时,土壤表面在地表径流的作用下产生面蚀。虽然层状面蚀也可能发生,但因自然界完全平坦的坡面很少,而地表径流又常常稍行集中之后,才具有可以冲动表层土壤的冲力,因此由地表引起的面蚀,主要是细沟状面蚀。坡面侵蚀过程。坡面水流形成初期,水层很薄,速度较慢,但水质点由于地表凸起物的阻挡,形成绕流,流线相互不平行,故不属层流。由于地形起伏的影响,往往处于分散状态,没有固定的路径,在缓坡地上,能量不大,冲刷力微弱,只能较均匀地带走土壤表层中细小的呈悬浮状态的物质和一些松散物质,即形成层状侵蚀。但当地表径流沿坡面漫流时,径流汇集的面积不断增大,同时又继续接纳沿途降雨,因而流量和流速不断增加。到一定距离后,坡面水流的冲刷能力便大大增加,产生强烈的坡面冲刷,引起地面凹陷,随之径流相对集中,侵蚀力变强,在地表上会逐渐形成细小而密集的沟,称细沟侵蚀。最初出现的是斑状侵蚀或不连续的侵蚀点,以后互相串通成为连续细沟,这种细沟沟形很小,且位置和形状不固定,耕作后即可平复。细沟的出现,标志着面蚀的结束和沟道水流侵蚀的开始。第四节 沟蚀侵蚀沟的形成过程。侵蚀沟是在水流不断下切、侧蚀,包括由切蚀引起的溯源侵蚀和沿程侵蚀,以及侵蚀物质随水流悬移、推移搬运作用下形成的。坡面降水经过复杂的产流和汇流,顺坡面流动,水量增加、流速加大,出现水流的分异与兼并,形成许多切入坡面的线状水流,称为股流或沟槽流。水流的分异与兼并是地表非均匀性和水流能量由小变大,共同造成的。引起地表非均匀性的原因有:①地表凹凸起伏差异;②地表物质抗蚀性强弱、渗透强度、颗粒组成大小的差异;③地表植被覆盖上的差异。因之,在易侵蚀地方首先出现侵蚀沟谷,并逐渐演化为大型沟谷;在难侵蚀的地方会推迟出现小沟谷。径流集中的过程还产生横向均夷作用,导致强沟谷并弱沟谷的兼并现象。水流能量的差异除了降水、坡度、渗透消耗等影响外,在同一地区则主要是径流线的长度。因之,总是先出现细小沟谷,然后依次出现大型沟谷。股流水流集中,侵蚀能量增强,下切侵蚀剧烈,并不断旁蚀和溯源侵蚀,改变沟槽形态。在沟谷的深、宽达到不能为生产和其他活动所消除时,地面上就留下永久的沟槽,成为沟谷。通常把晚更新世以前形成的沟谷称古老沟谷,把全新世以来形成的沟谷称现代侵蚀沟谷。现代侵蚀沟谷发育在古老沟谷上,被称为承袭沟谷。由于冲刷而形成的侵蚀沟具有一定的外形,它是一条长而深的水蚀沟,一般通入河谷或荒溪,每一条侵蚀沟可分为沟顶,沟底,水道,沟沿,冲积园锥及侵蚀沟岸地带等几个部分。第五节 山洪侵蚀山洪是山区地表径流沟网向河沟集中后形成的强大洪流。具有较大冲击力和负荷力,但其容重一般小于。依按照成因不同,可将山洪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暴雨引起的山洪它是山洪的主要类型,是由大强度的降雨所形成的,其过程特征、峰量的大小等,主要决定于暴雨的强度、暴雨中心移动方向、暴雨区域范围及暴雨过程等因素。根据暴雨的时空分布,又可分为三种:①由短历时(几小时或十几小时)大暴雨形成的局地性山洪,暴雨茏罩面积较小,约几十至几千平方公里,位于暴雨中心范围内的河沟产生较大山洪。②由中等历时的一次暴雨过程所形成的区域性山洪。持续时间在3~7天左右,可使一个地区内普遍暴发山洪,甚至使大河流发生大洪水。③由长时间大范围的连续淫雨,并有多个地区多次暴雨组合产生的大范围淫雨性山洪。其降雨时间可长达1~2个月,造成几个大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2.融雪引起的山洪主要发生在高纬度积雪区或高山积雪区。3.水体溃决引起的山洪因种种原因造成水库、湖泊等坝体溃决,水体突然涌出,产出的山洪,由于来势猛,水流急,常造成重大危害。山洪具有强大的动能,可将沿途的土沙物质侵蚀、搬运到下游,并在沟口开阔部位沉积下来。山洪发生后,在沟网中有一个汇聚过程。以河沟主沟道为准,可分为上游、中游、下游。在上游径流量小,但沟道两侧坡面陡,汇流速度快,沟底纵比降大,流速更大,所以上游产生的径流以冲力为主,沟道下切侵蚀最明显。中游由于汇水面积大,有较多支流的径流汇集于沟道,不但流量增加,而且因支沟汇流与主沟径流流向不一致,产生一定角度,迫使主沟径流向彼岸流去,形成偏态流动,产生侧蚀,冲淘河岸。下游段,坡降缓,但流量更集中,因下游支流汇入主沟道中,同样影响主沟道径流流向,存在侵蚀作用。在冲淘两岸时,由于曲流和侧蚀作用,被冲淘的一侧往往后退形成凹岸,另一侧不断淤积形成凸岸。使河流表现为蛇形前进。山洪的搬运作用与河谷水流一样,也有四种方式,推移、跃移、悬移和溶解搬运。根据水力不的定律(爱里定律)在流水中推移的单个固体物质的重量与起动流速的六次方成正比。山洪在行进过程中,当流路条件发生变化时,所携带的土砂物质即沉积下来。土砂物质的沉积包括流路中的沉积和山口的沉积。山洪行进到中下游地带,受曲流侧蚀作用影响,河道曲折,出现了凹岸、凸岸。泥沙在凸岸沉积下来,而凹岸的冲刷较严重。当山洪行进到山口地带时,地势突然变得开阔,流速很快降下来,所带土砂石块则沉积下来。在山前出现了倾斜的半圆扇形堆积体,即洪积扇。山前的洪积物质分选作用较明显,距沟口越近,组成物质越粗,距沟口越远,组成物质越细小。第六节 海岸、湖岸及库岸浪蚀海洋水体与陆地的接触称为海岸带。海岸带自陆向海可分为海岸、潮间带和水下岸坡三部分。波浪、潮夕和海流是作用于海岸带最主要的动力因素,在入海的河口,河水的动能以及河水与海水交互作用产生的动能对河口、海岸的侵蚀作用也很强烈,如钱塘江喇叭口型河口的形成就是典型一例。海洋中的波浪主要是风作用于海面将其能量传递给海水所发生的现象。能量的传递是通过风作用于海面时在波面产生的压力差以及波面的磨擦,二者对水质点作功而实现的。当水质点发生振动时,就在顺着风向的垂直断面作圆周运动,当水质点处于圆形轨道最高位置的地方,水面凸起就形成波峰。水质点处于最低位置的地方,水面凹陷就形成波谷。相邻波峰与波谷间的垂直距离h就是波高;相邻两波峰或两波谷间的水平距离L称波长;波浪传播的速度或者单位时间内波形传播的距离C称为波速;同一时刻波峰最高水质点的连线称波峰线;指向波浪前进方向而与波峰线垂直的线称波射线。波浪对海岸作用的大小决定于波浪的能量E,其大小与波高的二次方、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因此,波浪愈大,尤其是波高愈大,波能就愈大,其对海岸的侵蚀作用也愈强。波浪对海岸的侵蚀,首先是波浪水体给予海岸的直接打击,即冲蚀作用。当波浪以巨大的能量冲击海岸时,水体本身的压力和被其压缩的空气,对海岸产生强烈的破坏。波浪的冲蚀作用对于松软岩石或者岩石虽较坚硬,但节理密度较大的海岸来说,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当波浪水体夹带岩块或砾石时,其侵蚀力更大,这即是磨蚀作用。若海岸为含有易溶矿物的岩石,如石灰岩等,还要发生溶蚀作用。海岸侵蚀形态的形成和演化大都是暴风浪的产物,普通波浪则起着经常的修饰海岸的作用,因此,可以分别把它们对海岸的侵蚀比做鲸吞和蚕食。海蚀作用的结果,不仅造成海岸位置的变化,还会产生一系列的海蚀的地貌。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使水土流失成为主要的环境问题。我国的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面积大,根据公布的全国第2次遥感调查结果,中国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7%,其中水力侵蚀面积达165万平方公里,风力侵蚀面积191万平方公里。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面积为26万平方公里,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特点各异,相互交错,成因复杂。土壤流失严重,根据统计,中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长江流域年土壤流失总量为24亿吨,其中上游地区年土壤流失总量达亿吨,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区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多达16亿吨。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由地貌、气候、土壤(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等因素造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指地表土壤加速破坏和移动的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以及其他人为活动,如战乱等。引发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主要有陡坡开荒、不合理的林木采伐、草原过度放牧、开矿、修路、采石等。

像水资源论文的范例,最多的就应该是这个领域的期刊撒~你可以 去找下(水资源研究)吧~~~

钢筋锈蚀研究现状论文

要看你现在所从事的什么行业,还有所学的专业特点来写,不知道这样能不能帮到你,呵呵......

土木工程论文提纲模板

所谓论文提纲,是指论文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是论文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构思谋篇是指组织设计毕业论文的篇章结构,以便论文作者可以根据论文提纲安排材料素材、对课题论文展开论证。下面我为大家推荐2篇关于土木工程论文提纲的模板,希望大家喜欢!

土木工程论文提纲模板一

摘要 3-5

ABSTRACT 5-7

1 绪论 11-27

论文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4

论文研究背景 11-13

研究意义 13-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24

碎石土散体材料特性研究 14-17

渗流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17-23

研究进展评述 23-24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24-27

研究目的 24-2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5-27

2 库区重庆碎石土路基渗水破坏类型及特征 27-41

三峡库水位变化及地质灾害分布 27-29

库水消落区分布及库水调度 27-28

库区重庆地质灾害分布 28-29

库区重庆区域地貌及地质特征 29-34

库区重庆区域地貌 29-30

重庆库水影响区载地质特征 30-34

库区重庆公路碎石土灾害类型及诱因分析 34-40

重庆公路概况 34-37

库区重庆公路路基灾害诱因 37

库区重庆公路碎石土路基灾害类型 37-40

本章小结 40-41

3 路基碎石土物理力学特性及其渗水强度参数研究 41-81

碎石土材料特性 41-42

路基碎石土基础参数测试 42-49

路基碎石土颗粒级配 42-43

碎石土试验级配的确定 43-45

碎石土物理参数 45-47

试验结果及分析 47-49

碎石土压缩模量梯度变化规律 49-54

试验设计 49-52

压缩试验结果及分析 52-54

碎石土抗剪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54-67

试验设计 54-56

P-S 曲线及试验值 56-59

细粒土百分含量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59-61

细粒土含水量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61-63

细粒土百分含量及其含水量对 C、φ的影响 63-65

室内试验与现场大剪试验的对比 65-67

碎石土三轴试验 67-74

试样制作及试验设计 67-68

碎石土三轴 CD 试验曲线 68-72

试验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72-74

现场静载荷试验 74-77

库区碎石土参数区域特征 77-78

本章小结 78-81

4 库区公路碎石土路基流-固耦合分析 81-95

路基碎石土渗透特性影响因素 81-82

路基碎石土渗透特性试验分析 82-87

达西渗流定律 82-83

碎石土渗透试验参数 83-87

公路碎石土路基流-固耦合计算 87-93

碎石土流-固耦合的.计算模型 87-92

碎石土渗流系数的动态函数 92-93

本章小结 93-95

5 库区公路碎石土路基渗流弱化稳定性分析 95-117

含水量对路基碎石土力学特性影响分析 95-102

含水量对碎石土力学特性的影响 95-101

库水对碎石土抗剪强度的影响 101-102

库水位下降碎石土路基浸润线的确定 102-111

潜水非稳定渗流计算模型的建立 102-104

库水位下降时滑体内浸润线的求解 104-106

计算公式的简化求解 106-109

稳定库水斜倾浸润线的计算 109-110

库水位下降倾斜隔水层浸润线的计算 110-111

库水位影响下的路基弱化计算 111-114

碎石土路基边坡算例分析 114-116

本章小结 116-117

6 巫山某公路碎石土滑坡稳定性分析 117-131

碎石土滑坡区域概况 117-119

滑坡区区域工程地质 119-121

地层岩性及水文地质条件 119-120

地下水类型及分布 120

地质构造与地震 120-121

公路碎石土滑坡形成机制 121-123

滑体形态 121-122

滑坡成因 122-123

滑体物质组成及物理参数 123-125

滑体组成 123

滑体物理参数取值 123-125

碎石土滑坡稳定性分析 125-130

滑坡渗流数值计算 125-127

碎石土典型渗水滑面稳定性计算 127-130

本章小结 130-131

7 结论和建议 131-133

主要结论 131-132

建议与展望 132-133

致谢 133-135

参考文献 135-145

附录 145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145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145

土木工程论文提纲模板二

摘要 3-4

Abstract 4-5

第一章 绪论 8-22

课题背景 8-10

材料与构件受荷载和腐蚀环境作用研究 10-17

材料与构件受荷载和腐蚀环境作用研究内容 10

材料与构件受荷载和腐蚀环境作用理论研究 10

材料与构件受荷载和腐蚀环境作用试验研究 10-17

钢筋混凝土构件疲劳性能研究 17-19

混凝土构件疲劳断裂基础研究 17-18

疲劳损伤累积理论研究 18-19

钢筋混凝土梁腐蚀疲劳问题研究 19-20

钢筋混凝土梁疲劳腐蚀断裂机理 19

腐蚀和疲劳耦合作用研究意义 19-20

论文研究工作 20-22

第二章 试验设计 22-33

引言 22

试验梁设计和材料试验 22-24

钢筋混凝土试验梁设计 22-23

材料试验 23-24

试验梁制作 24-26

试验梁荷载与腐蚀试验设计 26-28

承载力试验 26

恒定荷载和氯盐环境耦合作用试验 26-27

交变荷载和氯盐环境耦合作用试验 27-28

测点布置和数据采集方法 28-30

试验梁氯离子浓度测试方法 30-32

混凝土粉末取样方法 30-31

氯离子含量测试 31-32

本章小结 32-33

第三章 恒定荷载和腐蚀环境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梁试验研究 33-42

引言 33

承载力试验 33-37

恒定荷载和腐蚀环境耦合作用梁性能试验研究 37-41

试验加载过程 37-39

试验梁挠度结果分析 39-41

本章小结 41-42

第四章 交变荷载和腐蚀环境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梁试验研究 42-64

引言 42

试验概述 42-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57

试验过程和破坏形态 44-47

疲劳梁荷载挠度曲线分析 47-52

相同荷载幅值不同环境梁混凝土应变分析 52-54

相同荷载幅值不同环境梁混凝土裂缝分析 54-56

相同荷载幅值不同环境梁固有频率分析 56-57

腐蚀试验梁钢筋锈蚀电位分析 57

腐蚀环境下混凝土梁氯离子扩散规律分析 57-61

腐蚀疲劳梁氯离子含量 57-59

恒载和交变试验梁氯离子含量对比 59-61

腐蚀疲劳特征分析 61-62

本章小结 62-64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64-66

引言 64

基本结论 64-65

展望 65-66

参考文献 66-69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9-70

致谢 70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是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技术基础。我为大家整理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论文篇一 浅议建筑工程质量检测 【摘要】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是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技术基础。本文对检测行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与检测技术,并提出了做好检测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 质量检测;检测内容;策略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 编号】 1727-5123(2012)03-045-02 建筑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工程的适用性和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随着我国现代化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规模不断扩大,一旦发生工程质量问题,会直接影响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因而,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 热点 。 1检测行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规模由小到大,工作类型由单一到综合,检测市场化概念已经形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⑴从只能检验砂石、水泥、砖瓦、钢材发展到市政工程材料、地基基础检测、建筑工程结构可靠性检测、建筑节能检测、室内环境检测等,检测的内容越来越精细,检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⑵建筑企业试验室属于第一方试验室,即企业为了保证自身承包的工程质量而设立的试验室,由于其自身性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们的发展,使其在经济实力、检测能力、规模和技术力量等环节处于劣势,在检测市场所占分额很小。但是这种情况正在改变,企业的试验室正在逐步分离出来, 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检测机构;⑶市场的竞争,使检测费用远远低于成本,导致部分试验无法正常进行;⑷检测行业目前的技术门槛过低,造成人员技术素质较低。虽然现在实行的是见证取样,施工现场的见证人员不仅没有相应的资格,甚至有一些人员连最简单的常识都不懂,样品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所得到的数据与实际严重不符。 2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内容 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检测。 地基。通常采用钻孔取芯试验、静载荷试验和触探试验对复合地基进行检测。检测要求有:⑴砂石桩复合地基的质量检测要求。施工后等待一段时间,抽查检测砂石桩的处理效果;可采用静力触探、标准贯入、原位测试的 方法 检测桩间土的挤密质量;⑵振冲桩复合地基的质量检测要求。施工结束后间隔一定的时间,可采用单桩载荷试验对振冲桩的质量进行检测;对于场地复杂或是重要的工程,应检测复合地基的处理效果。 桩基工程。桩基检测项目主要有:⑴单桩竖向承载力试验。在同一个条件下,试桩的数量应大于3根;应采用油压千斤顶加载;基准桩与压重平台支座、试桩之间的中心距应符合相关规定;制作的试桩应符合要求;加载方式选择慢速维持载荷法;测读桩沉降量的时间间隔应掌握好;严格按照要求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⑵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检测之前需对电源、传感器、仪器、设定参数等进行检查,确保无误;锤击设备选用自由落锤时,应保证最大锤击落距小于3mm;如果只需检测桩身的结构完整性,可降低落距,减轻锤重;⑶混凝土灌注桩终孔持力层检验。人工挖孔桩终孔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对孔走向、表面岩状及桩端持力层进行检验;可采用原位载荷试验测得的结果,并结合实践 经验 和桩基设计要求,对桩孔孔底土层的承载力进行复验。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测另外还有地下结构施工监测和建筑物的变形检测等。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检测。钢筋混凝土质量检测可分成三类。⑴外观检查。对于混凝土外表产生的质量问题,可用此法,如尺寸偏差、蜂窝麻面、表面损伤、缺棱掉角、裂缝、冻害等;⑵预留试块检测。这种方法有一定的误差,如预留试块的取样不当,试块与结构没有同条件养护,试块的振捣方法与结构的施工方法相差过大,则试块就没有代表性;⑶在结构本体上进行检测。这种检测内容有:混凝土的强度和缺陷、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问题的常用手段,其测试结果可作为判断结构安全问题的重要依据。后者称为破损检验,是在非破损检测尚无法确定其承载能力时使用,或对新结构需要分解其受力性能时使用。常用较成熟的非破损检测方法有:回弹法(表面硬度法)、拔出法(半破损法)、超声波法(声波法)等。回弹法是一种测量混凝土表面硬度的方法,利用回弹仪冲击动能测量回弹锤撞击混凝土表面后的回弹量,确定混凝土表面硬度,用试验方法建立表面硬度与混凝土强度的关系曲线,从而推断混凝土的强度值;拔出法是直接测定混凝土的力学特性的方法,使用拔出仪拉拔埋在混凝土表面层内的锚杆,根据混凝土的拉拔强度,推算混凝土抗压强度;超声波法可以测定混凝土的强度,用超声波发射仪,从一侧发射一列超声脉冲进入混凝土中,在另一侧接收经过混凝土介质传送的超声脉冲波,同时测定其声速、振幅、频率等参数,判断混凝土的质量。 砌体结构工程检测。 砌体结构的现场检测方法。砌体结构主要指砖砌体,砌体强度是由砖块和砂浆强度或施工时制做的砌体试块强度来决定的,传统的检测方法是直接从砌体结构上截取试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而砌体结构的特点导致取样存在较大难度,取样时的扰动又会对试样产生较大损伤,从而影响试验结果。因此,砌体结构的现场原位非破损或半破损试验方法理所当然地受到重视,并广泛开展研究和工程实际应用。砌体强度直接测定法包括:抽样检测法、原位检测法、动测综合法、微观结构法等。 砌体强度的间接测定法。砌体强度与砂浆和砖块强度有直接关系。由砂浆和砖块强度等级可确定砌体的抗压强度,间接测定法就是使用专门的仪器和专门的测试方法,测量砂浆和砖块的某一项强度指标或与材料强度有关的某一项物理参数,并由此间接测定砌体强度。主要方法有:冲击法、回弹法、推出法,此外尚有筒压法、点荷法等通过测定砂浆的强度来测定砌体强度的方法,都已在工程中得到应用。 3做好检测工作的策略 建立检测信用档案 良好的信用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检测机构及检测人员信用档案,包括检测机构和人员的业绩、检测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及不良行为记录等。检测机构和人员的信用档案是对检测机构申请资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完善检测信用管理,建立诚信获利和失信惩戒机制,发挥信用管理调控市场的作用。通过各种 渠道 ,宣传质量检测信用好的单位,扩大其社会信誉度和知名度。 完善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体系。针对建设项目规模,建立相应等级试验检测机构和质量保证体系,对工程质量负责。试验检测机构业务范围内的有关规范、规程、标准等技术文件应齐全,试验检测应严格按有关标准、规程及规范进行。各级质量管理部门应各司其责,按质量第一的方针和全面质量管理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 措施 ,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实行质量自检,加强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逐步建立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还要增强建设各方面的质量意识,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真正落实质量岗位责任制。 培养高素质的技术队伍,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勘察设计单位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对设计工作的要求很高。因此,提高设计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提高人的素质,包括提高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生产技能。同时,必须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增加技术储备,为设计生产提供资源和技能保障。 坚持质量 教育 ,建立质量原理和质量责任制度。在质量管理工作中,质量意识的提高有两个途径:⑴靠坚持不懈的质量教育;⑵建立和落实质量管理和质量责任制度。因此,质量教育经常化和质量管理制度化是我们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 严格验收工程。完成项目工程能否交付好的产品,关键在于最后验收。⑴工序验收是验收工作的基础。工序验收的过程是:先由操作者自检,再交由班组长检验。要采取必要经济制约手段,完善签字鉴证手续,严格执行每道工序,确保质量;⑵分项分部工程验收是验收工作的主要组织部分。分项分部验收要做到规范和严细:首先,保证验收工程的全面性,验收项目的品种和数量不得缺少。其次,从保证项目到允许偏差项目,验收都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不得降低等级,严禁弄虚作假。最后,建设(监理)单位现场质量监督员应参加验收并签字鉴证;⑶竣工工程验收是工程交工的前提。工程整体验收应注意三个环节:首先,施工单位的自评;其次,建设(监理)单位的预验;最后,工程主管部门的正式验收。验收不但要现场检测,而且还要进行观感评定;不但要听取汇报,而且要严格审查一整套的工程技术档案资料。验收要明确工程遗留的质量问题,提出处理意见,确定保修条款,保证交付用户一个满意的产品。 总之,在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推向市场的过程中,要加强见证取样工作的监督,无论是招标、规划、质量监督工程的各个部门在工程的每个环节都不要放松。做到每一个样品的取样合理,真实可靠。各检测单位还要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质量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服务观念,在市场经济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树立现代 企业管理 观念,借鉴和利用一切企业管理的先进手段和办法来帮助检测机构健康发展。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论文篇二 刍议建筑工程质量检测 【摘要】建筑工程的数量也随着社会主义发展而不断增加,而工程检测是现代建筑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也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途径。工程检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了整个建筑质量的好坏,结合具体的工作经验,本文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遇到的相关问题展开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质量检测;建筑工程;问题探讨 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潜在的安全隐患。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的意外事故发生率在不断增加,很多施工场地都出现了伤亡事故。这些都在警示人们,工程建筑施工必须要做好质量检查工作。检测时需要积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结合科学的实施程序,提高建筑工程的检测效率,尽可能避免过大的经济损失,维护建施工的安全进行。 一、建筑工程检测的主要内容与技术 1、地基基础的检测 (1)桩基工程的检测 桩基是隐蔽工程,支撑着地面上的构筑物,它是建筑物的基础,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这些建筑物的安全。在桩基础的施工过程中,桩基检测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a.单桩竖向承载力。在检测的同时必须要注意几个重点:在相同环境下,保证试桩的数量在3根以上;需使用油压千斤顶进行加载;对基准桩、压重平台支座、试桩三者的间隔要控制在标准范围内;设计的试桩需要满足实际工程需要;严格控制测读桩沉降量的时间长短好;根据具体标准来限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b.基桩高应变动力。在现场进行检测工作需要结合相关要求进行:在检测前期需做好相关的检查,如:电源、仪器、设定参数等,保证无误后投入使用;在锤击设备采取自由落锤时,要将最大锤击落距控制在3mm 以内;若需要对桩身的结构整体性进行检测,需要降低落距,减小锤重。c.混凝土灌注桩终孔持力层检验。检验技术要点:人工挖孔桩终孔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对孔走向、表面岩状及桩端持力层进行检验。 (2)建筑物的变形检测 a.倾斜。对建筑物倾斜情况实施检测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其主要包括了直接测定法、间接测定等方式。直接测定法有:经纬仪投影法、垂线法、天顶天底仪观测法等;间接测定法有:对建筑物基础的相对沉降实施测定等。b.挠度与裂缝。通过运用检测仪器来做详细的观察;c.沉降。对地基的实际情况做好检查分析,避免因地基严重而影响到建筑质量。 (3)地下结构施工的监测 a.结构内力监测。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内力测试,主要是通过在支护结构构件主筋上布置钢筋应力计,以监控支护结构的应力变化。b.支护结构的侧向变形观测。采用测斜仪可以测量不同深度支护结构及土体的侧向变形程度。 二、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检测 1.对混凝土内部状况的检测 由于混凝土材料的缺陷才导致的内部状况。这是因为施工大意、技术管理不到位等造成的。通过超声波可以探明缺陷具体存在的位置,并进行及时补救。直角传播法、钻孔对测法、单面平测法和直接穿透法等都是主要的检测方法。 2.对混凝土中钢筋的质量检测 对钢筋锈蚀的检测。如果钢筋发生锈蚀,则会对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会产生影响。通过采用半电池检测的方法,利用钢筋锈蚀程度与测量电位间建立的关系,对钢筋的锈蚀程度进行判断。对钢筋的位置进行检测。可以利用钢筋位置检测仪,这一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测量,其能准确的测出混凝土中钢筋的位置以及保护层的厚度,确保其稳定性。 3.对混凝土强度的检测 主要是针对混凝土的内部结构而进行的非破损强度检测,主要运用回弹法等方法,对当前的建筑行业而言,这是对混凝土强度检测中比较常用的方式[2]。其重点主要在于:①在检测前需要对被检测对象的相关情况进行熟悉;②在构件上,要确定试样及分布其测区;③对回弹值、碳化深度要进行循环测试;④对试验数据要做好处理。 三、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测 (1)混凝土中钢筋的质量检测 a.钢筋锈蚀的检测。钢筋发生锈蚀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可采用半电池检测法,利用测量电位与钢筋锈蚀程度间建立的关系,判别钢筋的锈蚀程度。b.钢筋的位置检测。钢筋位置检测仪作为一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可以准确的测定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位置以及保护层厚度,保证其稳定性。 (2)混凝土强度 主要是针对混凝土结构的非破损强度进行,主要运用的方法包括了回弹法,这是当前建筑行而言比较常用的混凝土强度的方式。其重点在于:a.检测前需熟悉被检测对象情况;b.于构件上确定试样并分布测区;c.逐渐测量回弹值、碳化深度;d.对试验数据做好处理。 四、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 建筑材种类繁多,各种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必须根据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试验检测,其检验的项目也必须符合国家、行业、地方的相关要求。常规检测项目有:主体结构(梁、板、柱) 砼标号及钢筋数量检测,竣工后房屋空气质量状况检测,钢筋抽样检测,混凝土试块检测,瓷砖性能检测,铝合金门窗三性检测等,这些项目都是强制性要求必须检测的项目。 五、建筑门窗 (1)塑料门窗 检测对象包括:a.根据断面图标准,对配合尺寸、断面尺寸的允差检查;b.低温落锤冲击试验;c.检测加热后的尺寸大小变化。 (2)铝合金门窗 包括:a.表面质量。检查门窗的装饰表面是否出现损伤,其表面的致密、配合情况是否良好。b.装配标准。检查运用的材料能否达到要求,其硬度与强度之关系是否合理。c.性能。门启闭力在50N 以下;抗风压性能要尽可能更强。 六、做好检测工作 1、建立检测信用档案 检测信用档案,包括检测机构和人员的业绩、检测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及不良行为记录等。检测信用档案是对检测机构申请资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完善检测信用管理,就是要建立诚信获利和失信惩戒的管理机制,发挥信用管理在市场调控中的作用。 2、完善技术管理工作制度 要认真执行工程技术标准,它是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最基本保障,是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法规。要想使质量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必须健全和完善建设各方主体工程质量技术保证体系,建立健全工程各方主体的质量技术管理控制机制,督促施工单位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施工工艺、操作规程和内部控制标准。 3、培养高素质的技术队伍,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 勘察设计单位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对设计工作的要求很高。因此,提高设计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提高人的素质,包括提高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生产技能。同时,必须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增加技术储备,为设计生产提供资源和技能保障。 4、严格验收工程 工程整体验收应注意三个环节:一是施工单位的自评。二是建设(监理)单位的预验。三是工程主管部门的正式验收。验收不但要现场检测,而且还要进行观感评定;不但要听取汇报,而且要严格审查一整套的工程技术档案资料。验收要明确工程遗留的质量问题,提出处理意见,确定保修条款,保证交付用户一个满意的产品。 结束语 对建筑工程实施质量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工程的质量具有决定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工程成本的过度消耗,并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起到了维护的作用。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而由施工单位采取相应的科学措施来进行检测。 参考文献: [1]杨莉萍,谢平.浅议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及要求[J].云南建筑,2008(5) [2]王晓萍.关于混凝土构件荷载检验方法的探讨[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8(5) [3]周涛.浅谈工民建工程的质量检测[J].城市建设,2009(32) 看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范文 2. 建筑工程技术研究论文范文 3.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毕业论文3篇 4.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5. 浅谈工程技术建设论文

大气腐蚀国外研究现状论文

国内外研究现状写法技巧如下:

第一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时候首先需要具备的是研究国内的现状,需要举出一系列的数据,同时这些数据必须是来源于正规的数据平台,这样的平台国家已经很多,比如中国知网是一个全国比较大家的数据库大家可以在这里查找,这个方法大家要记住。

第二大家写国外研究的时候,需要明白的是国外的整体情况,需要了解具体国家的整体数据,同时对这个国家的文化要有了解,这样才可以引述正确。这些资料可以各大国际知名网站查找,美国的很多大学网站对外开放一部分,可以去那里研究一下。

数据的来源需要注明,这点十分重要,同时在做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比的时候要明晰的说明的整体对比和结论,要写明国内外相互的关系,相互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问题,这样才是一篇完整的论文。

介绍:

研究学位的时候,尤其是大学生,都需要研究一些具体的课题和具体的研究方向,这样的研究难度都很大,大学生都需要面临这样的课题,同时还要写一篇针对性的论文,这样才可以大学毕业,合格的研究性论文,并不是很好写,需要很多技巧。

很多论文的提出大多是要有国内外研究现状这个内容,这样的情况下写论文的难度是很高的,严格的教育才可以出人才,严谨的学习才可以做好事业,所以论文的难度正是大学生和研究生以及其他人员需要挑战的事情。

1.大气腐蚀起始与发展过程特征系列研究系统研究了主液滴、微液滴、薄液膜、动态和分散液膜、锈层液膜等液相状态在大气腐蚀过程中作用,经费支持100万元,发表研究论文35篇。主要贡献如下,主液滴的形成与腐蚀原电池的建立;微液滴的形成、特征及其在大气腐蚀过程中的作用;静态薄液膜在大气腐蚀过程中的加速作用分散薄液膜在大气腐蚀过程中的加速作用和数学模型动态薄液膜在大气腐蚀过程中的加速作用锈层薄液膜下电化学腐蚀行为特征2.扫描KELVIN探针参比电极技术与应用从1990年先后接受日本,澳大利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和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委托研制了该国首台共计4台扫描KELVIN探头测试装置。其主要成果如下:先后为日本,澳大利亚和中国三个国家研制了该国第一台KELVIN探头电位测试装置。解决了KELVIN探头参比电极测试技术的关键问题。建立了全软件控制扫描KELVIN探头测试装置,灵敏度高,分辨率高,测量速度快,性能优异,成为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装置之一。使用KELVIN探头方法研究了极薄液层下氧扩散过程,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模型使用SKP扫描KELVIN探头研究了盐微粒诱导大气腐蚀发生与发展过程的电位分布图谱特征,首次发现了火山型电位分布图谱。证实了大气腐蚀电位分布与化学分布,形貌分布相关性。证实干湿循环对大气腐蚀加速作用原因。提出了液相形态决定了大气腐蚀阶段的系统理论3.锈层对金属腐蚀电化学行为影响首次发现电化学方法测定带锈碳钢腐蚀速度值偏大而不可靠,锈层越多偏差越大;证实电化学方法测定带锈碳钢腐蚀速度值偏大的原因是锈层中活性Fe2O3在测量过程中还原而增大了金属腐蚀速度;提出了校正电化学方法测定的带锈碳钢腐蚀速度值的除氧法测量方法。4.硫酸盐还原菌微生物腐蚀与监测首次研制成功硫酸盐还原菌现场快速检测传感器技术;研究了硫酸盐还原菌对环境化学状态和腐蚀过程影响;5.腐蚀电化学虚拟仪器技术开发了虚拟频率响应分析仪和虚拟恒电位仪,开辟了虚拟腐蚀电化学测试仪器领域;6.海洋环境腐蚀现场监测技术开发了海洋腐蚀现场检测技术和装置;开发了全球海洋腐蚀数据库;7.缓蚀剂阳极脱附现象发现了阳极电流突然急剧增加的缓蚀剂阳极脱附现象,系统研究了这一现象的腐蚀电化学行为特征,缓蚀剂极大值现象、缓蚀剂阳极脱附作用机理和动力学模型。主要结果为:首先发现并系统研究吸附型缓蚀剂的阳极脱附现象;分析阳极脱附现象的电化学特征;提出描述阳极脱附现象的电化学参数—脱附电位Edes;提出了阳极脱附机理和动力学模型;运用阳极脱附理论解决了多年悬而未决的缓蚀剂浓度极值现象。8.局部腐蚀的电化学阻抗谱特性与数据解析首先发现了孔蚀电极电化学阻抗频谱特征为孔蚀孕育期 实部收缩单容抗弧和孔蚀发展期双容抗弧现象;开发了具有弥散效应单、双容抗弧电化学阻抗解析方法并编制相应解析软件。

1.大气污染的概念大气是由一定比例的氮、氧、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固体杂质微粒组成的混和物。就干洁空气而言,按体积计算,在标准状态下,氮气占%,氧气占%,氩气占%,二氧化碳占%,而其他气体的体积则是微乎其微的。各种自然变化往往会引起大气成分的变化。例如,火山爆发时有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喷射到大气中,造成火山喷发地区烟雾弥漫,毒气熏人;雷电等自然原因引起的森林大面积火灾也会增加二氧化碳和烟粒的含量等等。一般来说,这种自然变化是局部的,短时间的。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向大气中持续排放的物质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复杂,引起大气成分发生急剧的变化。当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物质达到对人类健康、动植物生长以及气象气候产生危害的时候,我们就说大气受了污染。2.大气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大气污染源就是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1)工业:工业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工业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性质复杂,有烟尘、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化物、碳化合物等。其中有的是烟尘,有的是气体。(2)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城市中大量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煤炭在燃烧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灰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特别是在冬季采暖时,往往使污染地区烟雾弥漫,呛得人咳嗽,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污染源。(3)交通运输:汽车、火车、飞机、轮船是当代的主要运输工具,它们烧煤或石油产生的废气也是重要的污染物。特别是城市中的汽车,量大而集中,排放的污染物能直接侵袭人的呼吸器官,对城市的空气污染很严重,成为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汽车排放的废气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前三种物质危害性很大。3.大气污染的危害大气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立方米。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比如,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发生的煤烟雾事件死亡4000人。人们把这个灾难的烟雾称为"杀人的烟雾"。据分析,这是因为那几天伦敦无风有雾,工厂烟囱和居民取暖排出的废气烟尘弥漫在伦敦市区经久不散,烟尘最高浓度达毫克/米3,二氧化硫的日平均浓度竟达到毫升/米3。二氧化硫经过某种化学反应,生成硫酸液沫附着在烟尘上或凝聚在雾滴上,随呼吸进入器官,使人发病或加速慢性病患者的死亡。由上例可知,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很高时,会造成急性污染中毒,或使病状恶化,甚至在几天内夺去几千人的生命。其实,即使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不高,但人体成年累月呼吸这种污染了的空气,也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癌等疾病。(2)对植物的危害:大气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当污染物浓度很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急性危害,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者直接使叶枯萎脱落;当污染物浓度不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叶片褪绿,或者表面上看不见什么危害症状,但植物的生理机能已受到了影响,造成植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坏。(3)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① 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从工厂、发电站、汽车、家庭取暖设备向大气中排放的大量烟尘微粒,使空气变得非常浑浊,遮挡了阳光,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据观测统计,在大工业城市烟雾不散的日子里,太阳光直接照射到地面的量比没有烟雾的日子减少近40%。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天天如此,就会导致人和动植物因缺乏阳光而生长发育不好。② 增加大气降水量:从大工业城市排出来的微粒,其中有很多具有水气凝结核的作用。因此,当大气中有其他一些降水条件与之配合的时候,就会出现降水天气。在大工业城市的下风地区,降水量更多。③ 下酸雨:有时候,从天空落下的雨水中含有硫酸。这种酸雨是大气中的污染物二氧化硫经过氧化形成硫酸,随自然界的降水下落形成的。硫酸雨能使大片森林和农作物毁坏,能使纸品、纺织品、皮革制品等腐蚀破碎,能使金属的防锈涂料变质而降低保护作用,还会腐蚀、污染建筑物。④ 增高大气温度:在大工业城市上空,由于有大量废热排放到空中,因此,近地面空气的温度比四周郊区要高一些。这种现象在气象学中称做"热岛效应"。⑤ 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近年来,人们逐渐注意到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问题。经过研究,人们认为在有可能引起气候变化的各种大气污染物质中,二氧化碳具有重大的作用。从地球上无数烟囱和其他种种废气管道排放到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约有50%留在大气里。二氧化碳能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使近地面层空气温度增高,这叫做"温室效应"。经粗略估算,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25%,近地面气温可以增加~2℃。如果增加100%,近地面温度可以增高~6℃。有的专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照现在的速度增加下去,若干年后会使得南北极的冰熔化,导致全球的气候异常。4.大气污染的防治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很多,但最根本的一条是减少污染源。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措施:(1)工业合理布局:这是解决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还应把有原料供应关系的化工厂放在一起,通过对废气的综合利用,减少废气排放量。(2)区域采暖和集中供热:分散于千家万户的炉灶和市内密如树林的矮烟囱,是煤烟粉尘污染的主要污染源。采取区域采暖和集中供热的方法,即用设立在郊外的几个大的、具有高效率除尘设备的热电厂代替千家万户的炉灶,是消除煤烟的一项重要措施。(3)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减少汽车废气污染,关键在于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从而减少有害废气。(4)改变燃料构成:实行自煤向燃气的转换,同时加紧研究和开辟其他新的能源,如太阳能、氢燃料、地热等。这样,可以大大减轻烟尘的污染。(5)绿化造林: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叶子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飘尘。如此往复拦阻和吸附尘埃,能使空气得到净化。大气污染的危害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做出的定义,大气污染“通常系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健康、舒适感和环境”。由地表至1000千米左右的高空的大气层,一般可认为是由干燥、清洁的空气、水蒸气和各种杂质三部分组成的。干燥、清洁的空气的组成是基本不变的,水蒸气的含量因时因地变化,各种杂质(如粉尘、烟、有害气体等)则因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的影响,无论其种类还是含量,变动都很大,甚至导致大气污染。导致大气污染的自然因素包括火山活动、森林火灾、海啸、土壤和岩石的风化以及大气圈中空气运动等自然现象。一般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自净机能,各种自然现象一般多能自动协调生态系统的动平衡关系。人类活动包括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而防止大气污染的主要对象,首先是生产活动。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空气污染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燃料的燃烧过程;2.工业生产过程;3.交通运输等。其中燃料燃烧(包括煤、汽油、柴油、天然气等)产生的空气污染物约占全部污染物的70%;工业生产产生的空气污染物约占20%;机动车产生的空气污染物约占10%。这些空气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气溶胶态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气溶胶系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液体粒子在空气介质中的悬浮体,如粉尘、烟、飞灰、液滴、轻雾、黑烟、雾等。气态污染物大体有五个方面,以二氧化硫为主的含硫化合物;以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主的含氮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及卤素化合物等。这些空气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消化道吞入和皮肤接触三条途径侵入人体。其中以呼吸道吸入为最多,最危险。空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大多表现为呼吸道疾病。在高浓度污染物的突然作用下可造成急性中毒,甚至在短时间内死亡。例如,1952年英国伦敦发生的震惊世界的“烟雾”事件,四天内就死了四千多人。长期接触低浓度污染物,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甚至会引起肺癌。除此之外,空气污染物对植物、动物、农作物、器物(建筑物、器具等)、气候等都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疾病;对植物可使其生理机制受抑制,生长不良,抗病抗虫能力减弱,甚至死亡;大气污染还能对气候产生不良影响,如降低能见度,减少太阳的辐射(据资料表明,城市太阳辐射强度和紫外线强度要分别比农村减少10~30%和10~25%)而导致城市佝偻发病率的增加;大气污染物能腐蚀物品,影响产品质量;近十几年来,不少国家发现酸雨,雨雪中酸度增高,使河湖、土壤酸化、鱼类减少甚至灭绝,森林发育受影响,这与大气污染是有密切关系的。各种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煤烟引起支气管炎等。如果煤烟中附有各种工业粉尘(如金属颗粒),则可引起相应的尘肺等疾病。硫酸烟雾对皮肤、眼结膜、鼻粘膜、咽喉等均有强烈刺激和损害。严重患者如并发胃穿孔、声带水肿、狭窄、心力衷竭或胃脏刺激症状均有生命危险。铅略超大气污染允许深度以上时,可引起红血球碍害等慢性中毒症状,高浓度时可引起强烈的急性中毒症状。二氧化硫浓度为1-5ppm时可闻到嗅味,5ppm长吸入可引起心悸、呼吸困难等心肺疾病。重者可引起反射性声带痉挛,喉头水肿以至窒息。氧化氮主要指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中毒的特征是对深部呼吸道的作用,重者可臻肺坏疽;对粘膜、神经系统以及造血系统均有损害,吸入高浓度氧化氮时可出现窒息现象。一氧化碳对血液中的血色素亲和能力比氧大210倍,能引起严重缺氧症状即煤气中毒。约100ppm时就可使人感到头痛和疲劳。臭氧其影响较复杂,轻病表现肺活量少,重病为支气管炎等。硫化氢浓度为100ppm吸入2-15分钟可使人嗅觉疲劳,高浓度时可引起全身碍害而死亡。氰化物轻度中毒有粘膜刺激症状,重者可使意识逐渐昏,虽直性痉挛,血压下降,迅速发生呼吸障碍而死亡。氰化物中毒后遗症为头痛,失语症、癫痫发作等。氰化物蒸汽可引起急性结膜充血、气喘等。氟化物可由呼吸道、胃肠道或皮肤侵入人体,主要使骨骼、造血、神经系统、牙齿以及皮肤粘膜等受到侵害。重者或因呼吸麻痹、虚脱等而死亡。氯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粘膜对人体发生中毒作用。当空气中氯的浓度达~毫克/升时,30~60分钟即可致严重中毒,如空气中氯的浓度达3毫克/升时,则可引起肺内化学性烧伤而迅速死亡。

国内外研究现状需要在论文中写出你的研究综述,写出关于你做的课题的国内研究的现在和国外目前的研究现状,比如研究糖尿病课题你需要写清楚国内对于糖尿病研究到了什么层次,治疗药物,治疗方法以及治疗的精确程度,写国内外现状需要你阅读大量文献。

在写开题报告时,一定要重视“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的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是重灾区,很多同学说我复制别人的,老师也不一定去查,那你就错了,老师看过的文献比你吃的大米还多,而且由于不同学者的文风不同,你复制的时候如果不修改,很容易被看出来不是一个人写的。

论文的撰写

在写作之前,同学们应该先收集和阅读相关的论文,整理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要对其观点进行充分阐述论证,并按照时间,国家进行分类,最后再进行客观评述,也就是说是否存在研究空白,是否亟待解决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述评评述是对前面论述的内容做一个总结,或是提出自己的取舍褒贬,指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所需的条件,或是提出预测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还可提出展望和希望。结语的作用是突出重点,结束整篇文献。

字数以200~300字为宜。参考文献部分是指本文献综述引用和参考的文献。应当详细列举井注明篇目、著者、出处等。参考文献著录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索。

钢筋混凝土腐蚀研究现状论文

桥梁工程中的腐蚀问题探讨论文

摘要 :本文从桥梁工程中的腐蚀类型分析机制入手,对桥梁工程中的腐蚀机理以及原因分析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着重阐释了桥梁工程中腐蚀问题的整治措施,旨在为相关工程质量管理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 :桥梁工程;腐蚀;问题;原因;对策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我国桥梁工程项目也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但是,在实际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还存在很严重的腐蚀问题亟待解决,需要相关研究人员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具体管控措施,建立更加完善的管控机制。同时,在对桥梁工程项目进行监督和管控的过程中,相关技术要针对腐蚀问题给予有效关注,建构更加完整的工程项目监管机制,从而提升工程管理效果。

1桥梁工程中的腐蚀类型分析

在对工程项目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桥梁腐蚀类型进行分析,由于腐蚀过程主要指的是材料在环境介质内发生物理或者是化学变化的情况,不仅会对整体技术体系产生影响,也会导致整体工程项目的性能受到损害。在实际腐蚀问题中,比较关键的问题主要包括桥梁化学腐蚀、桥梁物理腐蚀以及桥梁电化学腐蚀三类。在工程项目中,桥梁腐蚀问题主要是钢材腐蚀以及混凝土腐蚀,都会对整体工程项目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导致整体工程的安全运行受到严重威胁[1]。

2桥梁工程中的腐蚀机理和原因分析

(1)桥梁工程中的腐蚀机理桥梁发生腐蚀问题,影响比较大的就是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在化学腐蚀中,桥梁会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基本原理就是离子交换。在电化学腐蚀过程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相对独立,并且在阳极和阴极的作用下产生一定的变化,导致整体桥梁结构出现裂缝;(2)桥梁工程中的原因分析在对裂缝原因进行分析后,主要针对材料选择、施工结构以及养护机制进行综合分析和管控,确保实际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实现整体运行和管控机制的完整度。第一,钢结构出现严重的腐蚀问题。主要是在桥梁工程中的钢结构,会出现严重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大气和水共同作用,加之不同自然因素的影响,就会导致整体结构出现裂缝问题。特别要注意的是,在一些污染情况较为严重的地区,环境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也会导致桥梁出现严重的腐蚀裂缝问题。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大气水分含量、降水量、尘埃以及光照都会影响到桥梁的实际质量,甚至会导致整体系统的结构和情况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第二,钢筋混凝土本身组成成分中有水泥,其水化会产生CaO,当该物质和钢筋接触后,就会在钢筋外部产生FeO的化学膜结构,起到保护作用,但是这种保护作用会在接触到外界酸性物质后被破坏,实际的保护作用也会减弱;第二,混凝土出现严重的腐蚀问题,由于混凝土本身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复合产物,其实际组成中,硅酸二钙以及硅酸三钙是关键要素,其发生腐蚀反应主要是由于碳化分解以及氯离子出现了严重的腐蚀,都是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混凝土碳化过程中,正是基于本身的碱性环境,若是出现酸性物质,就会和原物质发生反应,致使平衡被破坏。在裂缝原因分析过程中,也要对酸化腐蚀进行集中处理,主要指的是废气废水、酸雨以及酸性物质,由于其都会和混凝土材料发生反应,也就导致反应后生成难溶物质,破坏混凝土结构后,产生了严重的裂缝问题。

3桥梁工程中腐蚀问题的整治措施

针对具体问题,相关研究人员要建立健全完整的管控和处理机制,确保桥梁腐蚀问题能得到有效的解决,特别是针对不良气候条件,要确保钢结构桥梁的腐蚀问题能得到优化管控。第一,要有效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问题。要从组织形式以及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出发,提升整体管控机制的有效性,并且确保管理行为和科研管控成果能建立有效的`平衡[2];第二,管理人员要针对实际问题进行优化处理,有效隔离污染问题的侵扰,在工程项目建立过程中集中选用耐腐蚀材料;第三,要集中选用较为先进的制造技术,提高桥梁项目的整体运行技术,促进管控结构和管理效果的优化发展;第四,在对桥梁裂缝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后,相关管理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有效的技术框架建立一种动态化的管控机制和项目优化措施,从根本上落实最经济也是最有效的实践方案,从而提高整体裂缝处理问题的有效性。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针对桥梁工程,相关施工单位要建立最优化项目处理机制,强化裂缝问题的处理水平,确保技术层面和人为管理层面的同步优化,一定程度上提升工程项目的实际质量。只有强化问题处理措施和处理效果,确保整体项目管控框架的完整度,才能为我国桥梁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彭建新,邵旭东.CO2排放、气候变化及其对混凝土结构开始腐蚀时间和时变可靠度评估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2014,26(10):76-81,86.

[2]石建光,余志勇,林挺宁等.沿海混凝土桥梁工程的腐蚀环境评价以及耐久性设计要求[J].混凝土,2013,15(12):67-71.

[1]陈强. 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和梁裂缝的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11.[2]陈红梅. 钢筋混凝土桥梁病害分析及其维修加固[D].大连理工大学,2011.[3]于秋波. HRB500级钢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08.[4]宋立元. 海洋钢筋混凝土结构氯离子腐蚀耐久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5]师燕超. 爆炸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动态响应行为与损伤破坏机理[D].天津大学,2009.[6]何庆锋.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倒塌性能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0.[7]易伟建,何庆锋,肖岩.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倒塌性能的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2007,05:104-109+117.[8]马千里.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9.[9]杨伟. 钢筋混凝土结构损伤性能设计及整体抗震能力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10]蔡斌. 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性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11]朱红兵. 公路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疲劳试验与剩余寿命预测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12]徐伟栋. 配置高强钢筋的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7.[13]陈磊. 基于ANSYS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试验有限元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4.[14]张素芬.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分析[D].湖南大学,2008.[15]张普,朱虹,孟少平,吴刚,吴智深. FRP片材增强钢筋混凝土梁刚度与变形计算[J]. 建筑结构学报,2011,04:87-94.[16]王东升,司炳君,孙治国,李晓莉,艾庆华. 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桥墩塑性铰区抗剪强度试验[J]. 中国公路学报,2011,02:34-41.[17]何庆锋,易伟建. 考虑悬索作用钢筋混凝土梁柱子结构抗倒塌性能试验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2011,04:52-59.[18]周颖,吕西林. 智利地震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震害对我国高层结构设计的启示[J]. 建筑结构学报,2011,05:17-23.[19]孙治国,王东升,郭迅,李晓莉. 钢筋混凝土墩柱等效塑性铰长度研究[J]. 中国公路学报,2011,05:56-64.[20]张元鹏.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评估[D].湖南大学,2009.

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钢筋混凝土桥梁防腐蚀技术措施研究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上海的道路交通设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成了内环高架道路、延安路高架道路、南北高架道路、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徐浦大桥和高架明珠轨道线等。在这些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构筑物的量不断增加,就目前所修的桥梁结构而言,绝大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根据目前对上海地区范围内立交桥和高架道路的初步观察发现,混凝土构筑物在耐久性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正常的使用寿命,主要表现特征为某些部位的混凝土开裂,钢筋锈蚀,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太薄,混凝土抗水、有害离子渗透性及抗碳化性能差等等。如不予以重视,不尽早根据其使用状况和应用环境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不久的将来会对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和安全带来严重的后果。混凝土腐蚀劣化过程一般经过两个阶段。初始阶段和扩展阶段,在初始阶段没有显著的材料弱化或结构功能退化现象出现,但某些保护层被侵蚀介质破坏。而在扩展阶段,将出现主动性的损伤并加速发展,如钢筋腐蚀。到目前为止,如何减缓和防止混凝土桥梁腐蚀,以提高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还没有一套有效的方法。因此,本文就保护材料及工艺,保护技术方面加以研究,并提出一套有效的混凝土防腐蚀保护技术。1、试验原材料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砂采用细度模数为的中砂,粗集料采用5~38mm的石灰石。混凝土配合比见表1.聚合物涂层采用纯丙乳液(AC)、苯丙乳液(PA)、叔碳酸盐乳液(TC)和有机硅(OS)等四种聚合物。试验方法混凝土碳化试验按照《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实验方法》(GBJ82-85)中快速碳化试验进行。采用100mm×100mm×300mm长方体试件,标准养护26d,在60℃烘48h取出测试。混凝土气体渗透试验按照RILEMTC116-PCD[1]步骤进行。每组2块,试块采用直径150mm,高度为50mm的圆柱体。养护时尽量减少试块与外界环境的水分交换。养护在20℃的室内进行,立即将试块密封保存。采用氮气作为渗透气体。渗透压力分别为×105、×105、×105Pa(绝对压力)。计算各压力下的Ki,取平均值即得各配比混凝土的渗透系数K.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能采用ASTMC1202[2]建议的电量法测定。试件为直径100mm,高度50mm的圆柱状混凝土。2、试验结果与分析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劣化现状和力学性能现状我们调查了上海公路系统的团港桥、内港河桥、医院桥、五灶港桥和六灶港桥等钢筋混凝土桥梁。这些桥梁均有不同程度腐蚀破坏。从现场进行钻孔取样,并根据要求制样,以测定其氯离子渗透性、碳化深度和强度。钢筋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的检测钢筋混凝土碳化深度的检测钢筋混凝土抗压强度测试钢筋混凝土桥梁防腐技术措施研究以上对取芯试样的测试结果表明:受调查的上海地区这几座桥梁的混凝土均受到了相当严重的腐蚀。可以推测其他桥梁也应该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如何防止钢筋混凝土桥梁的腐蚀应该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本文就此提出钢筋混凝土防腐技术措施,并对其作出评价。试验分别对不涂涂层的基准混凝土(NO)和涂有不同聚合物涂层:纯丙乳液(AC)、苯丙乳液(PA)、叔碳酸盐乳液(TC)和有机硅(OS)的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抗碳化性能和气体渗透性进行了研究。并且对不同厚度的苯丙乳液(PA)涂层对耐久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不同涂层对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氯离子渗透性对于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的耐久性是一个重要考察指标。氯离子即使在高碱度下,对破坏钢筋的钝化膜都有特殊的能力。钢筋的锈蚀最终会导致混凝土强度大大降低,这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来说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威胁。试验表明,基准混凝土通过的电量为1233C.而涂有各种涂层的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得到显著改善。不同涂层对混凝土气体渗透性的影响与基准混凝土相比,纯丙乳液涂层可以使混凝土气体渗透系数降低1个数量级,叔碳酸盐涂层可以使渗透系数降低2个数量级以上,而涂有苯丙乳液的混凝土根本就不透气。有机硅对混凝土的气体渗透性影响很小。不同涂层对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混凝土碳化是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不断透过混凝土毛细孔扩散到混凝土内部,气相扩散到混凝土内部充水的毛细孔中与其中的孔隙液所溶解的氢氧化钙进行中和反应,生成碳酸盐或其他物质的现象。从总体上可以把混凝土碳化过程分成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二氧化碳气体扩散到混凝土孔隙中;第二个步骤是二氧化碳与混凝土中物质发生反应。很明显,前者是发生碳化腐蚀的前提条件。利用涂层包裹混凝土的表面,从而形成致密的保护层可以防止二氧化碳气体的扩散。从表6的数据可见,除了有机硅涂层外,其他涂层对防止混凝土的碳化都有很好的效果,基准混凝土28d碳化深度为,而涂有苯丙乳液的混凝土28d碳化深度最小仅为,纯丙乳液次之为,叔碳酸盐再次之为.从碳化的发展速度来看,基准混凝土和涂有纯丙乳液、叔碳酸盐涂层的混凝土早期碳化发展较快,后期较慢。这是因为碳化产生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填充了混凝土的部分空隙[3],使得二氧化碳气体扩散变得更难,所以减缓了碳化速度。不同厚度的涂层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分别调整苯丙乳液涂层的厚度为、和,进行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气渗、碳化深度测试。试验结果见图2.由试验结果可以发现,混凝土28d的碳化深度随涂层厚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小。其中涂层的混凝土碳化深度为,而涂层的混凝土碳化深度增加到.而涂层厚度对混凝土气渗和氯离子渗透几乎没有影响,综合考虑经济与效果两方面因素,建议选择涂层厚度为、结论1)桥梁混凝土现场取样试验结果表明,原设计强度为C30的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都有惊人的下降,如不立即采取桥梁防腐措施,后果不堪设想。2)不同涂层对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气体渗透性和防碳化方面都有显著的效果,其中苯丙乳液最理想,可以使混凝土的气渗系数降低至0,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提高3个数量级,碳化深度下降到)苯丙乳液涂层厚度对混凝土气渗和氯离子渗透几乎没有影响,而混凝土28d的碳化深度随涂层厚度增加而明显减小。综合考虑经济与效果,建议苯丙涂层的厚度为.震及竖向荷载作用下避免严重垮塌。对此,本文提出了“强转换”、“强底梁、强节点”、“强剪弱弯”的抗震设计总原则。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