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享誉全球的杂交稻之父袁隆平的弟子,彭既明也成为全球知名的杂交稻专家。 刚到袁隆平门下不久,1999年,彭既明就受袁院士派遣去缅甸进行杂交稻的科研
袁隆平撰写的论文《水稻雄性不孕性的发现》手稿(发表件标题有变化)。水稻博物馆供图 1964年,袁隆平在稻田中无意间发现了一株长得非常粗壮的水稻秧苗,他小心翼翼地在苗上扎了个小布条做记号,
3、主要贡献 袁隆平在中国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在他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
1966年,袁隆平在《科学通报》上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式提出通过培育水稻“三系”(即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雄性不育恢复系),以“三系”配套的方法
华夏大地,飘香的稻穗凝结着袁隆平的汗水与心血,广袤的稻田为袁隆平矗立起光辉的丰碑。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
袁隆平院士一直是我们90后、00后乃至10后共同的榜样,他将一生致力于研究杂交水稻的故事更是激励着一代代中国青年。. 在袁隆平院士逝世两周年 ...
1966年2月28日,袁隆平在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学通讯》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论文。 这篇论文的题目就叫《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当时,《科学通讯》是中国科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记者离开三亚基地的时候已是4月7日的黄昏,北国还是春寒料峭,这里已经袁隆平把记者送至路口,说:“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