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国家天文台获悉,自今年1月验收以来,“中国天眼”(FAST)设施运行稳定可靠,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学成果,发现脉冲星数量超过240颗,基于“中国天眼”数
观测服务超过5200个机时,超过预期目标近2倍;累计发现脉冲星超过240颗;基于观测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达到40余篇……这是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
中国天眼FAST自今年1月验收以来,设施运行稳定可靠,近一年已经观测服务超过5200个机时,超过预期设计目标近2倍,基于FAST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达到40多篇。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天文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 记者从国家天文台获悉,自今年1月验收以来,“中国天眼”(FAST)设施运行稳定可靠,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学成果,发现脉冲星数量超过240
观测服务超过5200个机时,达到预期设计目标近2倍,累计发现脉冲星超过240颗,基于观测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 文达到40余篇。这是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 射电望远镜
来自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的消息称,FAST近一年观测服务超过5200个机时,超过预期设计目标近2倍,发现脉冲星数量超过240颗,基于FAST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
评估一个大科学设备的好坏,还要考虑到科学家能用它能发多少论文,因为论文数量越多就证明收集到的数据越丰富,而目前基于中国天眼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已经达到了70多篇,为人类了解
目前基于FAST数据发表的科研论文已超过120篇,引用590余次。 下一阶段,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将加快推进射电天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 中国科学
而在2020年1月11日,“中国天眼”也通过了国家岩石,正式开放运行,到如今,在“中国天眼”相关数据基础上发表出的具有高水平高质量的论文数量已经超过了70篇,并截止在2021年上半年就
基于FAST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达到70多篇。 其中包括国际学术期刊《自然》连续发表我国科研团队在快速射电暴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 “中国天眼”通过对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