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刘天罡团队联合海外学者《Nature》发文揭晓新型三萜类天然产物合成机制并搭建萜类化合物深度挖掘路径. 6月1日,Nature(《自然》)在线发表我校药
颜宁能在Nature上连发两篇论文,却评不上院士,除了中科院院士评定标准,还有其他的原因。这里面存在某些人为的因素,但是终究还得努力,外在的不好因素,我们无法避免,因为每个人
2022年已经结束,2023年已经开始。. 值此之际,iNature编辑部统计了2022年中国学者在 Nature 及Science发文量,共计267篇,对此进行了汇总:. 按杂志划
中国人在Nature发表的第一篇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论文,出现在1930年, 作者是YH Woo。这当然是大名鼎鼎的物理前辈吴有训先生了,时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以系统、精湛的实验为康普顿效应
谢斐是广西大学教授,论文发表日距离她入职这所西部“双一流”高校刚满一年。 这也是广西本地研究机构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在Nature发表论文 ...
相关研究论文以“ In-plane charged domain walls with memristive behaviour in a ferroelectric film ” 为题,于 2023 年 1 月 18 日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Nature 上在线发
2020年,中国在《自然》《科学》杂志上,共发表论文166篇,占全部1702篇的9.8%,位居世界第二位。20
在Science的一篇历时6个月的调查报告里,他揭露出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研究领域的一篇引用2300多次的Nature论文涉嫌造假,称其可能误导全世界的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长达16年。
在寻常985估计都可以评上教授了,双一流高校山西大学也就在2023年发了第一篇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