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大学,一篇在Nature、Science、Cell发表的论文,奖励能达到50万。 还有更惊人的奖励。 根据珠海《横琴新区博士后管理工作暂行办法》,“在国际学术刊
研究背景. 01. 饥饿是一种古老的驱动力,但这种压力的分子性质以及它们如何调节生理机能的机制尚未可知。. 先前的研究表明,即使没有食用食物,即使是食物的
每年发NCS的人多了去了,含金量这玩意每篇都不太一样,有的诺奖级别的只发了不到IF10的,有的发了N
也是要求论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发表论文的作者大部分是要发表在普刊上的,很多论文坦白说来并没有真正的学术价值。 至于创新性更是谈不上。 少部分核
很难,肯定比你想象的要难。. 我导师发表过2篇SCience, 2篇Nature. 我国外合作导师近十年平均每两年就能发一篇NS。. 发表过程有些我还是了解的。. 一方面,
问:Nature和Science谁更牛 答:从上看N 好一些。 二个期刊,风格上好像有点差别。 N 偏重物质原理的探究, S 偏重的解释。 所以S的古生物化石之类的论文比N多了很多。Nature上的文章(
在PNAS发表的这篇文章中,研究者收集了1960年到2012年间在386个科学期刊上发表的610万论文的作者信息,按照学科分为了数学,物理学,化学,医学,生物学和跨学科期刊,其中Nature,Science
华中科技大学一92年博士在《Science》上以一作发表论文!. 2019年4月12日, 《科学》(Science) 刊发了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超快光学实验室祝雪丰副教
。反正我觉得只有近乎完美的论文才能在N/S上发表,这些文章要么解决了重要问题,要么提出了全新想法,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