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关门弟子”翟荟:用“最笨”的方法做科研“我可能一辈子才带过十几个博士生。”杨振宁先生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翟荟就是其中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虽然刚四十出头,翟荟
杨振宁就曾说过,中国按部就班把知识给孩子,平均起来是好的,可中国教育有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对特别好的,占总数5%的最聪明的学生比较不利。因此,对于那些本身素质很好的5%的同学
而杨振宁在西南联大学士论文的题目选的就是《群论和多原子分子的振动》,他的老师吴大猷就借此引导他从
“现在,我带着这篇新论文重回这个领域。”杨振宁在信中写道。 关于1 维δ函数排斥势,杨振宁做出过重要工作。1967 年,杨振宁发现 1 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费米子量子多体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矩阵方程,
笔者发现,杨振宁另外还有 6 篇论文发表于他的生日: 1948 年关于核反应产生粒子的角分布的论文,即杨的博士论文的内容 (论文序号 48a)、 1960 年和李政道合
1947年杨振宁还钻研了四个课题,其中之一是核物理和粒子物理中的各种角分布 [1]。角分布(E2)论文与之密切相关。这是杨振宁的博士论文工作,基于对转动对
爱因斯坦和杨振宁所写的论文,可以在以下几个网站上找到原文: 1. arXiv:arXiv是一个免费的在线文档存档和分发服务,包含了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
而且我们上文提到的“杨米尔斯理论”是杨振宁人生中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也是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在学术圈,主流的观点认为是杨振宁贡献远大于米尔斯,原因是这样的,当时的杨振宁是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