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答辩>常规答辩问题

论文答辩中的技巧——以学术口语的案例分析

2016-08-18 10: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本文选用学术英语口语语料库中两篇不同学科的博士论文答辩语料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英语论文答辩技巧这种特殊学术环境下答辩者运用遁言的情况。


  一、引言


  关于遁言(Hedge)的定义,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的解释为:避免做正面答复,闪烁其词另外一种定义是:保留性语言;模棱两可的话语换言之,遁言表达的是不确定性、临时性和可能性的意义。遁言这一概念最早是由Lakoff于1972年提出来的,从此引发了广大语言学家广泛的研究兴趣早期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研究日常对话中遁言的形式、分类以及语篇语用功能研究表明,遁言不仅可以就话语的真实程度或范围对话语的内容作出修正,而且可以表明说话人对话语内容所做的直接主观估计,或提出客观根据,对话语做出间接的评估由于遁言在口语体中的出现率是其在书面语体中的两倍左右,因此人们热衷于对它在口语体中的使用进行研究Lakoff的研究中详细描述了遁言的不同形式,并列举了日常会话中遁言的十大特征及功能,如保证足够的信息、故意模糊、填补词汇空&自我保护、表示礼貌、创造交谈气氛和女性语言特征等何自然从语用功能角度将遁言分为两类一一变动型(改变话语结构的原意)与缓和型(使话语的语气趋向缓和)。


  近年来关于遁言在学术文体中的应用有着广泛深入的研究很多学者研究了遁言在学术语篇中的表现形式分布情况和作用等。其中对学术英语写作方面的研究尤为突出对英文学术论文写作的体裁分析研究表明,学术论文具有客观性、信息性强等特征,所以作者在阐述个人观点时,为了更大程度得到认可,往往要非常谨慎、精确甚至是谦虚地表达个人的观点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作者常常在写作中运用一些模糊用语一一遁言(Hedge或hedging)来陈述自己的观点遁言丰富的语义特征与灵活的语用功能使得它成为学者们展现学术社会意识并增强论文说服力的有力工具这些研究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遁言这一重要语言现象的认识同时,从以往的研究中我们不难看出,学者们对日常口语和学术论文中遁言现象的研究已经很深入,但是很少有将口语与学术结合起来所形成的学术口语语篇进行遁言研究本文希望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依据英语学术口语语料库中的论文答辩语料,分析遁言在学术口语活动中的语用功能本篇论文重点分析在论文答辩的特殊学术英语环境中,答辩者在陈述论文观点、论证推理过程回答问辩问题等口语交际环境下运用了哪些主要的遁言形式,并如何运用多种遁言加强情态表达;同时分析了答辩者的交际角色、遁言运用对情态表达和论文答辩效果的影响。


  二、论文答辩的特征


  言语活动必须在一定的语言情景中进行,语句的特征随语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异因而产生相应的语言变体,形成具体的语域语域分析不仅需要对


  语言的形式特征进行描写,而且应该注意到超语言方面的限制因素,即语言使用的社会背景Halliday认为,语言的社会环境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1)话语范围(fieldofdiscourse),如正在发生或谈论的事情;2)话语基调(tenorofdiscourse),言语活动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关系(rolerelationship),交谈双方关系的差异会导致说话方式的改变;3)话语方式(modeofdiscourse),即语言在具体情景中的作用,如采用什么样的体裁(genre),通过什么渠道(channel)根据话语方式,语域可以分为口语和书面语


  论文答辩属于比较特殊的学术文体,要分析它的文体特征,就要首先了解这种特殊文体的话语背景。博士论文答辩的具体特点决定了它的特殊语域特征。


blob.png


  从话语范围分析,论文答辩是比较规范的有一定仪式的学术活动。答辩者要充分阐释对某一科学实践的调查研究,向参与答辩的专家展示自己的科研与专业能力,而且论述中通常使用大量相关专业术语答辩专家作为答辩交际的主体之一主要是提出问题,对陈述或观点提出疑义,与答辩者进行商讨辩论,并最终讨论决定答辩的通过与否同时答辩又是受一定时间限制的话语交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兼有舞台表演的成分


  从话语基调的角度分析,论文答辩是答辩者按要求陈述自己的科学实验和发现,同时机敏地回答问题,为自己的学术主张和观点进行辩护的过程答辩者与答辩专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对关系首先,两者都对该学术领域有比较深的探讨和研究,而答辩委员多数已经是该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学术上一般比答辩者要胜出一筹;其次答辩双方的社会地位也往往存在一定距离。


  就话语方式而言,论文答辩是口语性很强的即席表述,是面对公众的、理论性比较强的口头论证演讲,是对某一研究过程和结果的科学阐述、推理和论证;是交互式的问答,是巧妙合理地为某一论述辩护的交际过程。


  三、数据收集与统计结果


  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以及话语分析相关软件的开发完善,使得很多关于口语语料库的资料能够进一步得到分柝本文选用了伯明翰大学语料库(BankofEnglish)中的两篇博士论文答辩资料作为分析素材。两篇论文分属于两个不同学科,答辩录音时间分别为55分钟和62分钟.录音整理文本分别为5,885字和11,798字。文本资料分析是通过语言学软件系统编码SystemCoders完成的该软件系统能够将文本进行编码、切割赋予不同的编码功能,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同时也可以对分割后的多个文本片段进行比较分析。


  1.遁言运用丰富多样


  通过对两篇答辩录音文本的检索统计,可以发现代表不同学科的两位答辩者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多种遁言方式辅助交际,加强论文陈述和回答问题时的情态确定性两篇论文答辩中运用比较突出的遁言形式包括情态助动词、情态副词、条件从句、推测名词、程度形容词(副词)数量词、语义词、元语言信息等。


  情态助动词


  在所调查的两篇博士论文答辩中,使用比较多的情态助动词有will,would,should,can等。利用情态助动词可以缓和答辩者确立新论断对学术同行的挑战性因为这些词推测性的基本功能有助于显示出作者承认自己的论述尚有主观推断性成分及进一步研讨的余地,不仅反映了新论断的可能程度,更体现了答辩者向答辩委员及同行提出新论断时的交际态度和语气:不强加于人借助这些助动词,答辩者可以对某一陈述或者观点表达其论述的确定程度。比如:


  1)C ( Candidate,答辩者):... there is no specification, under which you will behave honestly,or dishonestly


  2)C: My general point was that,to do science successfully, in a culture, requires a particular way of thinking style, where, uh, possessing and expressing one, s conviction, through debate I should be personally, freely allow ed.


  上面两个例子中情态动词的使用表达了答辩 者比较确定的语气然而在有些情况下,答辩者运 用情态动词来表达不确定的语气或者是对某一论 断持探索性的判断甚至是不确定的观点。比如:


  3)C ... at some point, we might be able to have a really robust picture of what is going on in this area.


  4)C: - - - it could just be, changes-iifferences in rainfall, seasonally in those areas and and things like that


  根据数据统计结果,两篇论文答辩中共使用情 态动词97次,其中有63处(约占65%)是用来加另外34处(约占35%),情态动词则用于表达不太确定的陈述或者无法形成定 论的观点。


  情态副词


  样本中运用的情态副词主要有exactly, indeed, actually, obviously, basically, primarily, accurately,strictly,and necessarily 运用t青态副词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答辩者论述某一论断的可 能性、或然性。在例5)中,indeed用来强调答辩者 前面所述观点的正确十性


  5)G ... in chapter I,I provided a literature review indicating that Koreans and other A East Asians as well are indeed, more interactionist so they have more interactionist beliefs of self, and behavior.


  情态副词有时也用于表达语气不太确定的论 述,但是运用这些情态副词并不会降低对某一科学 论断或推理的论证力度,反而更加自然地反映了人 们对科学规律的认识态度。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特殊用途央语)体裁研究专豕 Swales认为遁言是用来表达谦逊、谨慎并营造和 其他同行协商空间的一种修辞手段。例6)中 Probably的运用不但没有形成答辩者对问题概念 模糊的感觉,相反的是,表达了答辩者比较规范合 理的科研态度,也避免了个人主观观点的过分介 人数据统计结果显示,两篇论文答辩中情态副词 用来加强论证效果和用来表达不确定语气的使用 频率基本相当。


  6)C: ... Povey et al. have suggested that you only need 15,in order to have, suitable error estimates, 15 species in your locality but um,today I d say the consensus is probably 20.


  特殊遁言动词


  答辩者在论证探索性、假设性的观点或者是不 太确切的推理时,经常使用这样一些遁言动词,如


  Ithink, I believe, I hope , I expect, I inferred that, I figured that, I felt that, I guess, it seems , tend to等两篇答辩中共有95处该类遁言动词, 其中82%是用来表达探索性的论证;另外的12% 则是用来加强语气,强调答辩者的论述或观点例


  7)中的decide表达了答辩者强调其数据分析过程 的合理性(说明多维线性分析的条件具备且程序合 理)而且当这些认识性动词与第一人称连用时,答 辩者推理的主观性比较明显,对自己论断真值的承 诺有一定的模糊限制其目的是承认自己的论断在 以促进答辩双方良性人际互动关系。


  7)C . . . so what I did do was take all of my cha- leaf character data and the climate data that I had,and I,decided that I was going to calculate,a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because one character didn t work


  条件从句


  答辩中情态的确定性还可以通过条件从句来 传达在两篇论文答辩中,有25处出现了条件从 句。其中有20处是答辩者用于传达确定的话语情 态,加强论证的肯定性另外5处条件从句则没有 明显的情态信息例8)中的条件从句所要传达的 情态非常肯定,强调该条件所能形成结果的必然 性


blob.png


  8)C - - - if you want to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mate and leaves- and leaf morphology- um, you wanna look at specific areas. And right now,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equations that have been, put forward in the literature to determine temperature


  遁言名词


  一些表示推测、推理建议等意义的名词,如,


  possibility, presumption, chance, likelihood, assumption, idea, suggestion, supposition 能句多传 递情态信息在这两篇答辩中,有6处用到了上 述名词。尽管这些名词在答辩中的情态指代意义不 是非常突出,但是运用这些名词恰恰反映了答辩者 比较规范的科学态度,比较真实准确地报告科学实 验和研究的结果,从而使得报告结果从科学研究的 角度分析更为可信和准确。


  9)C ... but nobody actually look at the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being surprised and, other consequent behaviors. So,uh,well yoii re right, I mean, I just took that, assumption, in my di ssertation


  程度形容词


  名词词组中表达程度的形容词能够赋予所修 饰的名词更具体的含义,比如优秀学生(an excellent student),蹩脚司机(a poor driver)等。这 两篇论文答辩中也出现了很多类似形容词(如


  greater hindsight bias; more desirable; clear answer; better correlated, better job; significant error; great thing; real high; more accurate, extensive deposits等),用来强调观点论述的正确。


  相关性等


  10)C: um we see this quite a lot and yeah well thert, s just this enormous main effect in this society I mean more than any other industrial society


  大量使用程度形容词反映了答辩人的交际心 态:对于认为需要强调的结果和发现,他们着力选 择更能表达程度的形容词来突出论证效果,使论证 更加充分有力 程度副词


  不同程度副词如very,quite,completely修饰 形容词能够形成强弱不同的概念论文答辩的特殊 交际任务决定了答辩人必须尽力使自己的论述让 人信服,所以就很自然地选择运用程度副词来加强 语态


  11) C: . . . so w hen the target person, who was a very religious person,did not help the, victim, Koreans showed,greater hindsight bias 为了使论述更有说服力,两位答辩人均使用了 丰富的程度副词,如 really nasty; really robust picture; quite consistent; quite impolite; pretty quick; pretty good job; fairly good job; nowhere; near等。其中 very 一词就出现了 27次 数量词


  数量词可以分为具体量词和整体量词。具体数 量词能够给人以比较清晰的数量概念,比如要证明 论文中的统计分析结果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 相关性;要证明某些变量的相关关系,就必须用准 确的具体数据。而整体量词尽管给人的数量感稍微 有些模糊,但是借助于上下文,整体量词的使用对 阐述一个概念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在这两篇论文答 辩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整体量词分别为all (42 次), many ( 24次 ) , some (19次 ) , no ( 14次 ) , a couple of (9次),a lot of /lots of (7次)使用比较 少的整体量词如 most, none, any, whole, about, part of,several,each of,very few,only 下面歹举 了所选语料中答辩者运用的部分数量词


  all plant fossils; _all the data,_all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s, etc. ; many people, many plant and animal fossils, many different equations,etc. ; some criteria,some of the different characters,some of the sites, etc.;迴 success, no connection, etc. ; a couple of the other basins,_a couple of coal layers,a couple of ways,etc. ; a lot


  12)C: . . . there are many,um sequences that indicate um syneruptive, um,deposition,such as this,which is,basically,ashfall....


  13)G ... there, s very few data that is collected so, the first question I asked was, which published regression equation should I use,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paleol- paleotemperature of nabon Basil?


  答辩者通过选择不同的量词,希望对问辩或陈 述形成预期的效果有的量词的选用是为了加强正 面的论证,而另外一些量词则使得论述中的负面信 息弱化比如在例12)中,答辩者用many来强调其 论述中的重要方面(sequences that indicate syneruptive depositions)而在第 13)例中,答辩者 运用very few来强调則人所做研究的有限性(very few data collected),从而间接表达该项研究的重要 性


  元语言注解


  这里所说的元语言注解(metalinguistic comments)是指答辩交际中的答辩人与答辩委员 在进行论证商榷时使用的一些辅助用语如what I will say with this is, this is not to say that, I will say that, I can tell you that....兀语言注解作为 一种话语修饰,是对话语的再加工,再修饰答辩人 运用元语言注解是为了强调某一论述,在交际中有 加强话语情态的作用,同时也表达了答辩者对相应 论述或命题要承担的责任。


  1.遁言运用与情态表达的一致性


  从一般意义上理解,情态可被看作是说话人对 一个状态的认知上情感上和意愿上的态度 (Asher,1995)在传统语法中,情态就是一系列情 态助动词所表达的意义系统功能语法认为,情 态是人际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示语言使用者本 人对事物认识的估量和不确定性情态所表达 的意义是从说话者本人角度对其命题的成功性和 有效性所作的判断从语义上说,它所体现的是一 致性中肯定和否定两极之间的意义


  情态意义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来表达, 韩礼德称其为“取向”(orientation)主观性与客观 性以及价值观是情态系统所表达的最明显的内容 交际者就是通过情态系统来表达对事件的态度和 所涉及的程度论文答辩中答辩者对命题的可能性 的判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他自己话语效度的评 价和判断答辩人可以明确地表明某个观点是他自可能使自己的观点。客观化,使答辩委员听起来客 观自然。情态表达可以分为表示可能性、经常性的 情态化和表示义务和意愿的意态化四种能够 体现主观情态形式的情态表达有表示可能性的情 态化和表示义务的意态化在上文提到的特殊遁言 动词运用中,答辩者运用了如I believe,I think, I will say that等表达明确的主观取向,体现了非常 主观性的情态表达同样,体现客观情态形式的遁 言在这两篇论文答辩中运用也很广泛。比如答辩者 运用了表示推测、推理、建议等意义的遁言 possibility, presumption, chance, likelihood 等,这 些名词从情态角度理解可以看做是情态化名词。答 辩者通过使用这些情态化的名词,能够将情态表达 成具有某种属性的命题,强调了答辩者对事物判断 的客观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将情态意义构建成令人 信服的“事物”,使表达更具有客观取向


  2.情态表达的人际意义


  英语的情态按照在话语中的功能可以分为高、 中、低三个等级以助动词为例表达为:高级 (must).中级(should)低级(might)情态的不同 赋值使得交谈者能够根据不同的谈话环境灵活选 择情态方式和类型。通过采用不同的情态量值,谈 话者可以加强对命题的主客观取向,从而突出交谈 目的从两篇答辩语料的整体看,答辩者所采用的 情态方式跟要陈述的命题的可估性有关也就是 说,当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出现时,答辩者通常不是 正面直接回答问题,而是通过延长话轮长度,合理 运用遁言,先采用低量值情态表达进行低调处理, 并逐渐将话题过渡到有利于自己的论述上来,继而 转用高量值情态模式,再次强调自己的命题和论 述在这种情况下,灵活选择不同情态表达能在一 定程度上减轻答辩者面对困难问题时的尴尬,并能 够有效地逃避情态责任(modal responsibility),将 交际转到更有利于自己的论述上来与此相反的是 当面对与论文观点相近的问题时,答辩者会采用明 确客观的高量值情态表达,强调命题或论述的客观 性,也预示答辩者对该论述承担较高的客观责任 因此答辩者所采用的情态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受问 题性质的影响,不同量值的情态表达体现了答辩者 对命题、论述不同程度的主、客观判断,从而表达一 定的交际意义


  四、结论


  遁言作为学术英语的特殊文体现象,对于论文 答辩这样的学术口语交际活动非常有意义通过运用遁言,答辩者可以灵活地调整交际中的话语情态 强弱,有效地为自己的论文和研究成果辩护论文 答辩是非常凝练的科研活动,是对答辩者长期研究 的检验和总结从交际的角度分析,答辩者需要努 力营造比较确定自信的情态模式,这是由交际者的 交际目的决定的。论文答辩过程中,答辩者要充分 展示其论证过程的可靠性和个人知识的丰富性,其 论证过程要充分体现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合理统一 而问辩专家作为交际的另一方,则更多的是对答辩 者的论证提出质疑,并在问答中对某一问题进行商 榷。因此在论述过程中,答辩者要采取灵活的情态 表达来维护自己的论证当遭遇对自己论题不利的 问题或者比较有挑战性的提问时,答辩者会倾向运 用遁言来营造合理的情态表达,借以保护已有观点 并迂回论述不用遁言说明答辩者从逻辑推理和实 证资料得出的命题是绝对真实的,而运用遁言则暗 示答辩者的个人陈述来自较为可靠的推理,从而减 轻答辩者对命题真实性应承担的个人责任,或使答 辩者对命题的真实性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所 以,使用遁言是论文答辩这种特殊的学术交际环境 中非常必要的语用手段而研究分析论文答辩中遁 言运用和情态表达的状况有利用我们更清楚地了 解这种特殊学术文体的风格特征


  单旭光\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