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炭疽病的研究进程论文

发布时间:

炭疽病的研究进程论文

罗伯特·科赫(1843-1910),英文名Robert Koch,是德国医生和细菌学家,是世界病原细菌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科赫对医学事业所作出开拓性贡献,也使他成为在世界医学领域中令德国人骄傲无比的泰斗巨匠。

1.吴芳芳,郑有飞,檀根甲.UV-C对苹果采后炭疽病的控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 25(4): 1081~10832.吴芳芳, 檀根甲.苹果采后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菌物系统,2002,21(3):440~4433.吴芳芳, 檀根甲,韩翔.苹果采后炭疽病的化学防治技术.植物保护学报,2003,31(1):46~504.吴芳芳,檀根甲.苹果炭疽病的研究进展.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29 (1):29~335.吴芳芳,檀根甲,韩翔.苹果感染炭疽病菌后6种酶活性的变化.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4: 250~2536.吴芳芳,胡秀芳,李璐.沼泽红假单胞菌的选育及对酚降解性能探讨.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5):1889-18937.吴芳芳,郑有飞,胡正华,陈魁.紫外线UV-B辐射增强对苹果炭疽菌生长特性及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生态环境,2008,17(1):158-1628.吴芳芳,郑有飞,胡正华,陈魁.紫外线UV-B、臭氧、磁场协同沼泽红假单胞菌降解含酚废水的研究. 生态环境,2008,17(1):59-639. 吴芳芳,郑有飞,万长建,吴荣军.UV-B辐射增强对苹果采后炭疽病发病情况和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生态环境,2008,17(3):962-96510.吴芳芳,郑有飞,胡正华,陈魁.温度湿度对苹果炭疽菌分生孢子萌发芽管伸长的影响的相应模型.中国农业气象,11.吴芳芳,郑有飞,万长建,吴荣军.钙盐协同枯草芽孢杆菌对苹果采后炭疽病的控制.植物保护学报 Fangfang. Studies on the viability and infection under soil layer of Sclerotia of rice sheath blight causal pathogen Rhizoctonia the first asian conference on plant pathology. China agriculture scientech. press. 2000, 8, (56). Beijing13.吴芳芳,檀根甲.果实采后病害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策略与展望.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合肥14.檀根甲,吴芳芳.苹果采后炭疽病的侵染过程及钙盐等化合物对病害发展的影响.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6北京15.王子迎,吴芳芳,檀根甲.生态位理论及其在植物病害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27(3):250~25316.檀根甲,吴芳芳.生物脱氧控制苹果采后炭疽病的效果研究.21世纪植物保护发展战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北京17.檀根甲,王子迎,吴芳芳.水稻纹纹枯病菌营养及寄主资源生态位.生态学报.2003, 23(1):205~21018.李淼, 檀根甲,吴芳芳.植物抗病性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 24(5)731~73719.李淼, 檀根甲,吴芳芳.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植物病害研究中的应用.植物保护,2003, 29(1):5~920.檀根甲,吴芳芳.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1.王传海,郑有飞,何都良,吴芳芳. 南京地区近地面紫外辐射UV-B强度对小麦生长及产量影响的评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22(2):147~14922.高桂枝,凌洪吉,王正梅,吴芳芳,徐爱军. 植物源调节剂对水稻的影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6,18:914-91623.高桂枝,陈敏东,吴芳芳,董春燕,徐洁. 植物源调节剂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4,16(4):320-323

辣椒炭疽病研究进展论文

答:目前,对于该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靠平时的预防。具体措施有:①定期预防注射,每年春、秋两季,除对成年猪普遍进行一次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注射外,对断奶仔猪及新购进的猪都要及时防疫注射。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按瓶签说明加生理盐水稀释,大、小猪一律肌内注射1毫升,注射后4天即可产生免疫力。②猪瘟常发疫区,仔猪出生后25~30日龄注射一次,55~60日龄仔猪断奶后再注射一次,保护率可达100%。③给怀孕母猪注射疫苗,能增强母子抵抗猪瘟病毒的能力。一般于母猪分娩前一个半月进行一次预防注射。④紧急免疫接种,在已发生疫情的猪群中,做紧急预防注射,能起到控制疫情和防止疫情蔓延的作用,注射时可先从周围无病区和无病猪舍的猪开始,后注射同群猪,病猪一般不注射。为加强免疫力,注射时可适当增加剂量。⑤加强饲养管理,定期进行猪圈消毒,提高猪群整体抗病力,杜绝从疫区购猪。新购入的猪应隔离观察30天,证实无病,并注射猪瘟疫苗后方可混群。⑥在猪瘟流行期间,饲养用具每隔3~5天消毒一次。病猪消毒后,彻底消除粪便、污物,铲除表土,垫上新土,猪粪应堆积发酵。

辣椒炭疽病是半亚门真菌性病害,危害辣椒叶片和果实,病菌适宜滋生温度12-33摄氏度,高温高湿天气下易于滋生和传播,叶片染病出现病斑黑褐色成水侵状,果实染病出现皱病斑慢慢腐烂,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需综合防治。 治疗方案速净70-100ml+大蒜油15ml+沃丰素25ml+有机硅兑水30斤连喷2-3次,3天喷施1次,控制后改为预防。

辣椒连年种植,病原积累快,没有及时清除病叶、病果,通风性较差的话,病菌通过风、雨不断向外传播,播种的时候没有消毒,易发病,栽植密度大、偏施氮肥、排水不良,可以加快病害的流行,用炭疽福美加氟硅唑咪鲜胺、多菌灵加氟硅唑咪鲜胺、甲基托布津进行防治。辣椒炭疽病发病原因辣椒连年种植,病原积累快,没有及时清除病叶、病果,通风性较差的话,病菌通过风、雨不断向外传播,播种的时候没有消毒,易发病,栽植密度大、偏施氮肥、排水不良,可以加快病害的流行。辣椒炭疽病症状表现辣椒炭疽病危害将近成熟的果实,果实的表面出现不规则形病斑,稍凹陷,还有橙红色小粒点,之后变成黑色,空气湿度大的时候溢出淡粉红色的粘稠状物,叶片开始出现近圆形的褐色病斑,严重时可引致落叶,茎和果梗染病,出现凹陷的褐色病斑。辣椒炭疽病治疗辣椒炭疽病用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加氟硅唑咪鲜胺、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氟硅唑咪鲜胺、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世高水分散性颗粒剂进行防治,每周喷一次,连续喷2-3次。辣椒炭疽病防治方法1、选用病害能力强的品种,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抗病品种,一般辣味强的品种较抗病,种子播种之前需要做好消毒的处理,可以浸泡在55度的温水中10分钟,取出后冷水冷却,催芽播种。2、加强田间的管理,发病较高的田块要与茄科和豆科蔬菜实行2-3年以上轮作,应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配施氮、磷、钾肥,避免栽植过密和地势低洼地种植,出现病株要及时拔出,最好消毒的处理,减少病菌侵染源,在发病初期或果实着色开始喷药。

(1)种植抗病品种。

(2)选用无菌种子及种子处理。

(3)加强栽培管理。

(4)清洁田园。

(5)在化学防治上,定植前要搞好土壤消毒,结合翻耕,每亩喷洒3000倍96%天达恶霉灵药液50千克,或撒施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千克,或70%的甲霜灵锰锌千克,杀灭土壤中残留病菌。定植后,每10~15天喷洒一次1∶1∶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进行保护,防止发病(注意!不要喷洒开放的花蕾和生长点)。每2次波尔多液之间,喷1次600~1000倍瓜茄果专业型天达—2116(或5000倍康凯、或5000倍芸薹素内酯),与波尔多液交替喷洒。

炭疽病的病理过程论文

炭疽病畜尸体内的炭疽杆菌,暴露在空气中则形成芽孢,抵抗力很强不易彻底消灭,为此,在一般情况下,对病畜禁止剖检。在特定情况下必须进行剖检时,应在专门的剖检室进行,或离开生产场地,准备足够的消毒药剂,工作人员应有安全的防护装备。1.急性败血型:由于猪有抵抗力,此型发病少见,约占猪炭疽的3%左右,主要是牛、羊、驴、马等。猪发生此型时,可见程度不同的变化。尸僵不全,天然孔流出带泡沫的血液。黏膜呈暗紫色,有出血点,皮下、肌肉及浆膜有红色或黄红色胶样浸润,并有数量不等的出血点。血液黏稠,颜色为黑紫色,不易凝固。脾脏肿大,包膜紧张,黑紫色。淋巴结肿大、出血。肺充血、水肿。心、肝、肾也有变性。胃肠有出血性炎症。2.肠型炭疽:肠型炭疽多见于十二指肠及空肠,淋巴组织为中心,在黏膜充血和出血基础上,形成局灶性病变,初为红色圆形隆起,与周围界限明显,表面覆有纤维素,随后发生坏死,坏死可达黏膜下层,形成固膜性灰褐色痂,周围组织及肠系膜出血。肠系膜淋巴结亦见相似病变。腹腔有红色液体,脾肿大、质软,肾充血或出血。有的可见肺部炎症。3.咽型炭疽:咽炭疽约占全部猪炭疽的90%左右。病猪咽喉及颈部皮下炎性水肿,切开肿胀部位,可见广泛的组织液渗出,有黄红色胶冻样液体浸润;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或见中央稍凹下的黑色坏死灶。喉头、会咽、软腭、舌根等部位可见肿胀和出血。扁桃体常见出血或坏死。4.慢性咽炭疽:猪多在宰后检验中发现慢性炭疽。据上海食品公司调查,头颈部检出率占。其特征变化是咽部发炎,以扁桃腺为中心,扁桃腺肿大、出血和坏死。咽背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出血和坏死,切面干燥、无光泽,呈黑红或砖红色,有灰色或灰黄色坏死灶。周围组织有大量黄红色胶样浸润。

炭疽杆菌 系一需氧或兼性厌氧无鞭毛的粗大杆菌,长4一8μm,宽1一15μm 。菌体两端平削呈竹节状长链排列,革兰染色阳性。在人体内有荚膜形成并具较强致病性,无毒菌株不产生荚膜。炭疽杆菌生活力强,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炭疽杆菌繁殖体于56℃2小时、75℃1分钟即可被杀灭。常用浓度的消毒剂也能迅速杀灭。在体外不适宜的环境下可形成卵圆形的芽胞。芽胞的抵抗力极强,在自然条件或在腌渍的肉中能长期生存。在土壤里可生活数十年,在皮毛上能存活数年。经直接日光曝晒100小时、煮沸40分钟、l40℃干热3小时、110℃高压蒸汽60分钟、以及浸泡于10%甲醛溶液15分钟、新配苯酚溶液 (5%)和20%含氯石灰溶液数日以上,才能将芽胞杀灭。炭疽杆菌的抗原组成有荚膜抗原、菌体抗原、保护性抗原及芽胞抗原4种。荚膜抗原是一种多肽,能抑制调理作用,与细菌的侵袭力有关,也能抗吞噬,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扩散;菌体抗原虽无毒性,但具种特异性;保护性抗原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芽胞抗原有免疫原性及血清学诊断价值。炭疽杆菌繁殖体能分泌炭疽毒素,此毒素由第I因子(水肿因子,EF)、第Ⅱ因子 (保护性抗原,PA)及第Ⅲ因子 (致死因子,LF)所组成的复合多聚体。3种成分个别注人动物体内均无毒性,但保护性抗原加水肿因子或致死因子则可分别引起水肿、坏死或动物死亡。 当一定数量的芽胞进入皮肤破裂处、吞入胃肠道或吸入呼吸道时,如果人体抵抗力低下或减弱,病原菌借其荚膜的保护,首先在局部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导致组织及脏器发生出血性浸润、坏死和严重水肿,形成原发性皮肤炭疽、肠炭疽及肺炭疽等。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致病菌即迅速沿淋巴管及血循环进行全身播散,形成败血症和继发性脑膜炎。皮肤炭疽因缺血及毒素的作用,真皮的神经纤维发生变性,故病灶处常无明显的疼痛感。如人体健康,而进入体内的芽胞量少或毒力低,则可以不发病或出现隐性感染。炭疽杆菌的致病主要与其毒素中各组分的协同作用有关。炭疽毒素可直接损伤微血管的内皮细胞,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加之急性感染时一些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增加,从而使小血管扩张,加重血管通透性,减少组织灌注量;又由于毒素损伤血管内膜,激活内凝血系统及释放组织凝血活酶物质,血液呈高凝状态,故DIC和感染性休克在炭疽中均较常见。此外,炭疽杆菌本身可堵塞毛细血管,使组织缺氧缺血和微循环内血栓形成。炭疽的主要病理为各脏器、组织的出血性浸润、坏死和水肿。皮肤炭疽局部呈痈样病灶,四周为凝固性坏死区,皮下组织呈急性浆液性出血性炎症,间质水肿显著。末梢神经的敏感性因毒素作用而降低,故局部疼痛不著。肺炭疽呈现出血性支气管炎、小叶性肺炎及梗死区,纵隔高度胶冻样水肿,支气管及纵隔淋巴结高度肿大,并有出血性浸润,胸膜及心包亦可累及。肠炭疽的病变主要分布于小肠,肠壁呈局限性痈样病灶及弥漫性出血性浸润,病变周围肠壁有高度水肿及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腹腔内有浆液性血性渗出液,内有大量致病菌。脑膜受累时,硬脑膜和软脑膜均极度充血、水肿,蛛网膜下腔除广泛出血外,并有大量菌体和炎症细胞浸润。有败血症时,全身其他组织及脏器均有广泛出血性浸润、水肿及坏死,并有肝、肾浊肿及脾肿大。 炭疽散布于世界各地,尤以南美洲、亚洲及非洲等牧区较多见,呈地方性流行,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来由于世界各国的皮毛加工等集中于城镇,炭疽也暴发于城市,成为重要职业病之一。目前本病在国内的发病率已逐渐下降。(一)传染源 患病的牛、马、羊、骆驼等食草动物是人类炭疽的主要传染源。猪可因吞食染菌青饲料;狗、狼等食肉动物可因吞食病畜肉类而感染得病,成为次要传染源。炭疽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也具传染性。(二)传播途径 人感染炭疽杆菌主要通过工业和农业两种方式。接触感染是本病流行的主要途径。皮肤直接接触病畜及其皮毛最易受染,吸入带大量炭疽芽胞的尘埃、气溶胶或进食染菌肉类,可分别发生肺炭疽或肠炭疽。应用未消毒的毛刷,或被带菌的昆虫叮咬,偶也可致病。(三)易感者 人群普遍易感,主要取决于接触病原体的程度和频率。青壮年因职业 (农民、牧民、兽医、屠宰场和皮毛加工厂工人等)关系与病畜及其皮毛和排泄物、带芽胞的尘埃等的接触机会较多,其发病率也较高。一次感染后有较持久的免疫力。全年均有发病,7一9月份为高峰。吸入型多见于冬春季。

1.吴芳芳,郑有飞,檀根甲.UV-C对苹果采后炭疽病的控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 25(4): 1081~10832.吴芳芳, 檀根甲.苹果采后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菌物系统,2002,21(3):440~4433.吴芳芳, 檀根甲,韩翔.苹果采后炭疽病的化学防治技术.植物保护学报,2003,31(1):46~504.吴芳芳,檀根甲.苹果炭疽病的研究进展.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29 (1):29~335.吴芳芳,檀根甲,韩翔.苹果感染炭疽病菌后6种酶活性的变化.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4: 250~2536.吴芳芳,胡秀芳,李璐.沼泽红假单胞菌的选育及对酚降解性能探讨.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5):1889-18937.吴芳芳,郑有飞,胡正华,陈魁.紫外线UV-B辐射增强对苹果炭疽菌生长特性及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生态环境,2008,17(1):158-1628.吴芳芳,郑有飞,胡正华,陈魁.紫外线UV-B、臭氧、磁场协同沼泽红假单胞菌降解含酚废水的研究. 生态环境,2008,17(1):59-639. 吴芳芳,郑有飞,万长建,吴荣军.UV-B辐射增强对苹果采后炭疽病发病情况和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生态环境,2008,17(3):962-96510.吴芳芳,郑有飞,胡正华,陈魁.温度湿度对苹果炭疽菌分生孢子萌发芽管伸长的影响的相应模型.中国农业气象,11.吴芳芳,郑有飞,万长建,吴荣军.钙盐协同枯草芽孢杆菌对苹果采后炭疽病的控制.植物保护学报 Fangfang. Studies on the viability and infection under soil layer of Sclerotia of rice sheath blight causal pathogen Rhizoctonia the first asian conference on plant pathology. China agriculture scientech. press. 2000, 8, (56). Beijing13.吴芳芳,檀根甲.果实采后病害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策略与展望.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合肥14.檀根甲,吴芳芳.苹果采后炭疽病的侵染过程及钙盐等化合物对病害发展的影响.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6北京15.王子迎,吴芳芳,檀根甲.生态位理论及其在植物病害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27(3):250~25316.檀根甲,吴芳芳.生物脱氧控制苹果采后炭疽病的效果研究.21世纪植物保护发展战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北京17.檀根甲,王子迎,吴芳芳.水稻纹纹枯病菌营养及寄主资源生态位.生态学报.2003, 23(1):205~21018.李淼, 檀根甲,吴芳芳.植物抗病性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 24(5)731~73719.李淼, 檀根甲,吴芳芳.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植物病害研究中的应用.植物保护,2003, 29(1):5~920.檀根甲,吴芳芳.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1.王传海,郑有飞,何都良,吴芳芳. 南京地区近地面紫外辐射UV-B强度对小麦生长及产量影响的评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22(2):147~14922.高桂枝,凌洪吉,王正梅,吴芳芳,徐爱军. 植物源调节剂对水稻的影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6,18:914-91623.高桂枝,陈敏东,吴芳芳,董春燕,徐洁. 植物源调节剂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4,16(4):320-323

烟草炭疽病病菌研究论文

一、烟草真菌性病害的症状特征 1.烟草黑胫病在苗期发生较少,主要危害大田成株,苗期发病首先在烟茎基部发生黑斑,或从子叶发病蔓延至茎,当苗床温度高时,黑斑很快向上扩展,并布满白霉,迅速传染附近的烟苗,造成幼苗成片死亡。大田成株期的根、茎、叶均可发病,但以茎基部受害最重,其发病症状有以下几种类型: (1)“穿大褂”茎基部受害后,很快影响水分的运输。外部病斑有时长达30~70cm,病株叶片自下而上依次变黄,夏季大雨后遇高温烈日,全株叶片突然凋萎,然后枯死,这就是烟农称的“穿大褂”。 (2)“黑胫”指病菌从根部或茎基部侵染,导致根部出现黑色坏死。茎基部出现黑褐色坏死斑。黑胫出现不久,地上部分就会萎黄枯死,烟农把这种症状称为“黑根”或“黑秆疯”。 (3)“黑膏药”烟根发病后变黑,在多雨潮湿时,中下部叶片产生暗绿色或褐色的大圆斑,病斑初期无明显的边缘,水渍状,以后迅速扩大,中央呈褐色,隐约有轮纹,形如膏药状,群众称这为“黑膏药”。 (4)“腰漏”由叶部发病后经主脉到叶基,再蔓延到茎部,造成茎的中部腐烂,呈“腰漏”状。不论是茎或叶发病,在潮湿的条件下,病部表面都会产生一层白色菌丝体。在此茎斑上的叶片枯死,在干燥时,叶斑扩展较慢,常成孔洞。 (5)“蝶片状”纵剖病茎,可见髓部呈黑褐色,干缩成蝶片状,蝶片之间生有棉絮状菌丝体。 2.烟草赤星病俗称“红斑”,属衰老期病害。主要在大田生长后期发病,烟株染病后,下部叶片先发生深褐色小圆点,病斑扩大后仍保持近似圆形,受害组织开始变褐。病斑上的死组织具有同心轮纹,病斑边缘明显,外围有淡黄色晕圈,病斑与健康组织有明显的界限,病斑中心长出有褐色或深褐色霉状物。 3.烟草**病俗称“上灰”、“上硝”、“冬瓜灰”。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的表面。幼苗受害后叶上长满**,叶色变黄,逐渐干枯死亡。大田成株发病,通常在比较老熟的叶片上先发生,从脚叶开始,由下而上逐渐蔓延,很快遍及全株,被害表面出现近似圆形的病斑,然后整个叶呈灰白色,着生一层**状物,故称“**病”。 4.烟草蛙眼病俗称“白斑”、“鱼眼睛”,又称“蛇眼病”。主要发生在大田成株的叶片上,下部叶片发生较多。病斑圆形较小,直径多在10mm以下,褐色或灰白色,中央为白色,有狭窄而带深褐色的边缘,形如青蛙眼球状,故名“蛙眼病”。 5.烟草炭疽病俗称“水点子”或“水花点”,有的烟农称“烘斑”。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小点,不久扩展成圆斑,褐色、黄褐色或黄色,病斑周围隆起,可有少许轮纹,中央凹陷呈赤褐色。病斑扩大后可相互合并成大斑块,发病严重时,烟苗成片枯焦如火烧状,有的烟农称为“烘斑”。 6.烟草根黑腐病主要危害根系,烟苗发病后,幼茎、子叶和根尖发黑腐烂,重病株的根部则全部腐烂,并呈特异的黑色,这是该病的主要特征。病苗不死,病株的地上部分生长缓慢、发黄、矮化。 7.烟草猝倒病病苗初期,病苗基部显湿腐状,近地面处往往形成褐色水渍状腐烂,整个病苗像开水烫过一样,成片的烟苗变成暗绿色,萎蔫倒伏腐烂。苗床湿度大时,病苗和病床表面可见白色珠丝状物,即菌丝体。猝倒病的根部是保持白色。 二、烟草真菌性病害发生的条件 1.烟草黑胫病是由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的真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这种真菌喜欢高温多湿,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32℃,酸碱度以pH值7~8为最适宜。粘土、低洼、排水差的地块发病重;高氮、低磷、碱重地发病会加重;烟田连种发病重。 2.烟草赤黑病由半知菌亚门交链孢属的一种真菌侵染所引起的,感病阶段的雨量大、田间湿度大,此病流行强度大。流行温度属于中温,25℃以上时则严重发病。沙土发病轻,粘土、排水差的地块发病重;早栽发病轻;施氮素过多或过晚发病重;移栽密度过大的发病重;平顶前不易感病。 3.烟草**病由子囊菌亚门**菌属的真菌侵染而引起的。**病流行的最适温度为16~24℃,相对湿度为60%~75%。此菌以子囊孢子在病株残体或土壤中越冬。**病在温暖、潮湿的地区发生较多;在氮肥过多,烟株密度过大时易受侵染危害。 4.烟草蛙眼病由半知菌亚门尾孢属中的一种真菌侵染引起。该菌为弱寄生菌,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传播。最适的发病温度为30℃左右。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粘重、常年连作、烟株过密、透气性差的烟田发病较重。 5.烟草炭疽病由半知菌亚门毛盘孢属的一种真菌侵染引起。此病在病株残体、土壤、肥料、种子内外越冬。病菌靠风雨和灌溉水传播。发病最适温度为25~30℃。苗床排水不良,烟苗过密时病害加重。 6.烟草根黑腐病由属半知菌亚门的根串珠霉菌侵染引起。此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株残体上越冬。主要靠水传播。发病最适温度为17~23℃,高湿有利于该病的发生。连作或前作是豆科的烟田发病严重,酸性土壤不利于此病的繁殖。 7.烟草猝倒病由真菌中属鞭毛菌亚门腐霉属的瓜果腐霉、狄巴利腐霉等几种腐霉侵染引起。该病菌为土壤习居菌在土壤中越冬。靠雨水或浇灌水传播。空气湿度大、土壤水分高,有利于病菌的繁殖;中高温下易发生流行,24℃以下的温度容易发病;留苗过密有利于此病的传播。 通过以上真菌病害发生的条件,我们可以总结出真菌病的发病规律:多数烟草病害的病原物能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源。烟草生长期借助风雨、昆虫、流水、土杂肥及农事操作传播,引起再侵染,苗床及大田期低温、高湿或高温高湿重茬烟地,地势低洼,种植过密,偏施氮肥及管理粗放等均有利于发病。 三、烟草真菌性病害的防治 烟草真菌性病害,是烟草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受到病原物寄生而发生的,对这些常见病害的防治时必须从选用抗病品种;消灭其越冬来源;改进栽培技术和环境条件,使之不利于病原物的生长发育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等多方面着手。具体的措施如下: 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目前我国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烤烟抗病品种有:NC89、NC82、G80、G28、中烟14、中烟15、红花大全元、许金2号等,这些对烟草黑胫病、赤星病,**病、根黑腐病等有较强的抗性,因此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2.加强栽培管理栽培管理是综合防治烟草真菌性病的重要环节。通过改进和加强栽培管理,创造有利于烟草而不利于病原物的条件,把病害的危害性控制在最小限度。其主要措施有:轮作换茬;选好植烟地并深翻、苗床土消毒,培育无病壮苗;适期播种和提高播种质量;合理的肥水管理注意烟田防旱排涝,适时适量浇水,合理施肥,施净肥,增施磷、钾和微肥;搞好田间卫生,清除病株残体并于深埋或消毁。 3.适期适量用药,控制病害发展 这些真菌病害中,属低等真菌的有黑胫病和猝倒病,其余都为高等真菌引起的病害,因此在防治时,首先要确诊病害,然后对症下药: (1)烟种消毒用硝酸银或1%硫酸铜溶液浸种消毒10分钟,以消灭种子带的病源。 (2)苗床防治苗床易发生的是猝倒病和炭疽病。因此苗床应定期喷1∶1∶200~1∶1∶120波尔多液,或75%甲基托布津800倍液,约10天左右喷用1次。 (3)大田期在确诊病害的前提下,下列病害可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 ①烟草黑胫病主要用25%甲霜灵或40%乙磷铝对水喷淋茎基部,或用95%敌克松掺细干土在移栽封窝前及起垄培土前,于茎基部各施1次。 ②烟草猝倒病波尔多液喷雾或淋浇,或用甲霜灵喷雾防治效果比较理想。 ③烟草赤星病烟株感病阶段可喷洒50%退菌特或大田防治有5%多菌灵液。常用药剂有50%朴海因和多抗霉素。喷药要均匀周到,脚叶采收后的发病初期开始第1次喷药,共喷2~3次,每隔10~15天喷药1次。 ④烟草**病常用药剂有50%的退菌特,75%百菌清,70%甲基托布津等,每7~10天喷药1次,连续2~3次,在底叶开始发病时进行喷药。 ⑤烟草蛙眼病苗期定期喷波尔多液或喷防霉灵,发病前后每隔5~7天喷1次,共喷2~3次。 ⑥烟草炭疽病发病前可喷波尔多液,发病后喷退菌特或百菌清、代森锌。7~10天喷洒1次,连续喷2~3次。 ⑦烟草根黑腐病可用甲基托布津进行茎基喷雾或苗床喷雾,也可用福美双喷淋茎基或浇蔸,还可在移栽前进行沟施。 (通联: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农业局616650)

烟草苗期多雨,容易出现炭疽病,地势低洼、积水严重、排水不良,成株发病亦重,一般在发病前喷施波尔多液预防,发病后可用克菌丹、多氧霉素(480倍液)进行喷雾,如果防治效果可达到90%以上,则还可用退菌特、百菌清、代森锌、炭疽福美、福美双等药物进行喷施。烟草炭疽病发病原因烟草炭疽病在温暖的环境中容易出现,发病最适宜温度为25-30度,在这种温度下,潜育期仅48小时,对病害的发生、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雨水,因此,苗期多雨,病害常比较重,地势低洼、积水严重、排水不良,成株发病亦重。烟草炭疽病症状表现烟草炭疽病危害叶子的生长,叶子长出暗绿色水渍状小斑,后面变成褐色圆斑,中央稍凹陷,潮湿时病斑上产生轮纹和小黑点,病害严重时叶子枯黄。叶脉、叶柄及幼茎也会受到影响,病斑褐色,凹陷纵裂,情况严重的话幼苗折倒,叶柄折断,茎秆病斑较大,凹陷,黑褐色,空气湿度大的时候病部长出黑色小点,萼片、蒴果出现褐色近圆形小斑。烟草炭疽病治疗烟草炭疽病一般可以在发病前喷施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发病后可用克菌丹、多氧霉素(480倍液)进行喷雾.如果防治效果可达到90%以上,则还可用退菌特、百菌清、代森锌、炭疽福美、福美双等药物进行喷施,喷施后也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治理得当就会恢复。烟草炭疽病防治方法烟草实行薄膜育苗,选择抗病害强的品种,种子提前消毒,可以用福尔马林溶液浸种10分钟,洗干净后再催芽或者晾干播种,这样可减少病菌的出现。烟草适合种植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块上,提前消毒,种植时控制好密度,注意田间通风透气,施用充腐熟的肥料,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平时浇水要适量,不可出现积水,雨季需要做好排水的措施。

炭疽病的病理过程论文范文

辣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味道辛辣爽口,深受人们喜爱。在辣椒种植过程中炭疽病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辣椒的正常生长,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技巧,供大家参考使用。辣椒炭疽病症状果实染病,先出现湿润状、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稍凹陷,斑面出现明显环纹状的橙红色小粒点,后转变为黑色小点,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天气潮湿时溢出淡粉红色的粒状粘稠状物,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团。天气干燥时,病部干缩变薄成纸状且易破裂。叶片染病多发生在老熟叶片上,产生近圆形的褐色病斑,亦产生轮状排列的黑色小粒点,严重时可引致落叶。茎和果梗染病,出现不规则短条形凹陷的褐色病斑,干燥时表皮易破裂。辣椒炭疽病发病原因1、重茬种植连年种植,病原积累快,基数高,一旦条件适宜,病害就会迅速扩展、蔓延。病叶、病果、残体不彻底,病菌通过风、雨不断向外传播,即使新茬,但只要病原存在、条件适宜即可造成病害爆发、流行。2、苗床管理不科学,即不进行种子药剂杀菌处理、土壤消毒,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苗床感染,移入大田后,可继续危害。3、病菌从伤口入侵,发病后,通过风雨、气流及蚜虫、跳蝉等剌吸式害虫传播为害。发病条件病菌发育温度为12-32℃,适宜温度27℃,相对湿度为95%左右。雨季来得早,温湿度适宜,也是病害发生和流行的重要原因。4、重复浸染次数多,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87%-95%,病菌潜育期仅3天左右,侵染次数频繁,病原积累快,在短期内可以造成大流行。夏季干旱、持续高温,日灼严重,有利于后期病害的流行。5、栽植密度大、偏施氮肥、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可以加快病害的流行。用药不及时忽视苗床和大田药剂防治,没有做到早查早治、防患于末然。辣椒炭疽病防治方法(1)种植抗病品种。甜椒如长丰、茄椒1号、蒙椒3号、哈椒2号、早丰1号、吉农方椒、九椒1号,皖椒1号;辣椒如早杂2号,湘研4号、5号、6号、3号,中子粒等较抗病。(2)无病株留种或种子用55℃温水浸30分钟后移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后播种。也可先将种子在冷水中预浸10—12小时,再用1%硫酸铜浸种5分钟,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浸1小时;也可用次氯酸钠溶液浸种,在浸种前先用—%的碱液清洗种子,再用清水浸种8—12小时,捞出后置入配好的1%次氯酸钠溶液中浸5—10分钟,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3)发病严重的地块实行与瓜、豆类蔬菜轮作2—3年。(4)采用营养钵育苗,培育适龄壮苗。(5)加强田间管理,避免栽植过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避免在下湿地定植;雨季注意开沟排水,并预防果实日灼。辣椒炭疽病用什么药1、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0%氟硅唑咪鲜胺800倍液。2、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氟硅唑咪鲜胺800倍液。3、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10%世高水分散性颗粒剂800-1000倍。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西瓜营养丰富、性凉爽口,是一种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水果产品,在我国众多地区均有种植。然而,随着西瓜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西瓜炭疽病的危害也呈日益加重的趋势,给农户们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本文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西瓜炭疽病相关知识,供大家参考。西瓜炭疽病的大田症状西瓜在生长的各个时期都有可能感病。在幼苗期植株感病表现为茎部缢缩,然后变为黑褐色,引起植株猝倒。叶片受害时,开始为圆形淡黄色水渍状小斑,然后变褐色,有小点和同心轮纹,病斑容易穿孔,外缘常有黄色晕圈,病斑色泽比较均匀,病斑上面有散生小黑点,最后扩大变黑,叶片枯萎凋亡。叶柄和蔓上呈长椭圆凹陷或梭形病斑,初为水浸状黄褐色,后变黑褐色,随着病痕的不断扩展,茎蔓逐渐死亡。当果柄染病时,幼果颜色深暗,逐渐萎缩致死。果实受害后,初为暗绿色油渍状小斑点,然后扩大成圆形暗褐色,在表面产生凹陷,并出现有轮纹的病斑,当病害严重时,病斑连片,西瓜腐烂。西瓜炭疽病的发生规律西瓜炭疽病病菌以菌丝体和拟菌核在病残体上或地里越冬,粘附在种子表面的菌丝体也能越冬。病菌也可在保护地温室、大棚内的旧架材上。来源主要是土壤中越冬寄主和种子,其中85%左右来源于土壤中寄主残余物,15%来源于种子。常年连作地土壤中病原菌较多,当遇到适合的条件,就会造成病害大暴发。另外,种子带菌也是引起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育苗前应进行种子消毒处理,避免造成苗期染病。当气温在24~28℃时,空气相对湿度较高,这样的环境利于炭疽病的发生,当空气相对湿度在87%~95%的条件下,西瓜炭疽病病菌潜育期只有3d,当湿度低于54%时,该病就不能发生。西瓜炭疽病病原菌及生理小种西瓜炭疽病病菌属半知菌亚门葫芦科刺盘孢真菌。菌体有隔,丝状分生孢子盘寄生于寄主表皮下,成熟后突破表皮外露。分生孢子梗无色,单孢,圆筒状,大小20~26μm×~μm。分生孢子无色,单孢,卵圆或长圆形,大小14~20μm×5~6μm,多聚合在一起呈粉红色黏孢子团。分生孢子盘上有刚毛数根或很多,长90~120μm,具有隔膜2~5个,暗褐色。据一些学者观察发现,瓜类炭疽病菌存在生理分化现象。目前发现了7个生理小种,小种1、2、3最为普遍。相关研究认为有新的生理小种存在,因而对新的生理小种研究与发现是非常有意义的。西瓜炭疽病的综合防治方法1、农艺措施选育抗病或耐病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土壤环境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选育抗病或耐病品种是防治西瓜炭疽病的基础,一些易感病品种容易导致炭疽病大规模的发生。庆发八号、庆发12号、庆农五号、耐湿王8802、华蜜八号、抗病早冠状、华蜜十号、郑抗七号、绿宝金花王、特大郑抗三号等品种具有较强的耐湿和抗炭疽病能力。种子消毒。在播种前应将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用50~55℃的温水将种子浸泡20~30min或者用4%甲醛100倍液浸种30min,将种子表面带的病菌杀死,清水洗净后得到无菌种子,再催芽播种。加强田间管理,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及时将园中的杂草、病株清除,保持瓜园清洁。控制好温湿度,因在高温、多雨、高湿的环境下极易发生炭疽病。当气温为28℃时,西瓜炭疽病病菌萌发最快,当温度达到或超过28℃时,病势受到一定的抑制。因此,在酷热的盛夏此病发生的不多。棚内湿度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因素,湿度与其潜伏期成反比,湿度越低,潜伏期越长,病害越轻;反之病害越严重。当湿度低于54%时基本不发病,而湿度处于87%~95%的高湿环境下,病菌只有3d的潜伏期,当空气相对湿度超过95%时发病最严重。加强肥水管理。施入充足的基肥,基肥应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促使植株长势健壮,具有很强的抗病力。灌水根据天气情况而定,避免大水漫灌,灌水应适当,灌溉太多水反倒加重病害的发生,不利于植株的健康生长。可以适当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以增强植株的抗病力。加强土壤管理,进行合理选地与轮作。土质的好坏也是引发西瓜炭疽病的原因之一。常年只种西瓜的连作地,过多地施用氮肥,造成土壤酸性偏大,灌水过多,排水不及时,通风效果不好,或者种植密度过大,茎叶郁闭,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植株长势不健壮等都可导致炭疽病的严重发生。因此,要加强土壤土质管理,合理调节土壤酸碱度;合理选地与轮作,实行与非瓜类作物3年以上的轮作,将越冬毒源消除掉。2、化学防治植物的病虫害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当病害发生时,可以适当喷洒化学农药以控制病害的继续扩大。在选择化学农药防治的过程中,应做到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应交替、轮换使用不同的农药。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农药进行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800倍液,或20%施宝灵3000倍液,或15%粉锈灵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60%百菌通500倍液。每隔7~10d喷药1次,连喷3~4次,轮流交替用药,以全面控制病菌的萌发。3、生物防治虽然化学农药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地抑制西瓜炭疽病病菌的大量萌发,但是其对环境及产品具有较大污染,且具有很强的残留性,对产品造成巨大的污染,不适合广泛使用。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既安全又经济的防治方法。近些年来,生物防治成了研究热点,但真正用于生产上且防效很好的生物农药不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