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课题研究反思的论文

发布时间:

课题研究反思的论文

很简单,你只要上课认真听,边听边想,下课看一看,还有就是记和背

导语:报告,既能反映工作进度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又能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明确今后工作设想。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个人课题研究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个人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读写结合点:是指在八年级语文学习阶段能利于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提高的一切材料。包括课文仿写(片断或整体)、单元主题、课后“研讨与练习”、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等素材。

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八年级,一般指初中二年级,它在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要为初中一年级写作具体生动的记叙文继续打牢夯实基础,同时又要为初中三年级写作简单的议论文作好铺垫,以适应初三中考的需要。

八年级作文写作能力具体是指《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明白清楚的简单说明文,和根据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应用文。

二、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

要想提高八年级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说易也易,说难也难,难易的转化点全掌握在我们教师的手中,那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材现行编排和学生基本写作现状的基础上,能够首先尊重教材,同时又能紧扣教材本身,动点脑筋、想出办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理心理的发展,开启思维、拓宽途径、挖掘适合学生作文训练的读写结合点来创造性的应对教材,切实保持、保证学生阅读能力、语文素养的提高、提升的同时,写作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当然,最需解决的问题是在了解八年级作文写作能力具体是指《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明白清楚的简单说明文,和根据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应用文”的基础上,对读写结合点“在八年级语文学习阶段能利于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提高的一切材料。包括课文仿写(片断或整体)、单元主题、课后‘研讨与练习’、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等素材”的准确有效确立、及有效组织学生读写结合训练从而摸索出一条可供操作的具体模式,切实可行的提高八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力了。

三、课题研究的政策或理论依据

1、新课程改革关于“以人为本”的理论。只有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真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才能最终实现“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2、新课程改革关于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的理论。只有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并且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相联,互为促进,才能让学生掌握运用语文规律,触摸到语文学习的命脉之所在。

3、大语文教学观的理论。只有树立语文的内涵与外延是相等的理念,才能让学生学会到生活中去“找米下锅”,将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语文学习之路将越走越宽,越学越轻松,越学越有趣。

4、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是现代教育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不断发展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是伴随着学校教育课堂教学而生,已有不少探索和积累,有很多可借鉴的有生命力的东西。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现象分析:纵观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普遍低下,“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仍是困扰他们的三大难题。细究原因不外以下几种:

1、新教材编写过程中将写作、口语交际融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本身就暴露出重阅读轻写作的倾向,给人造成作文写作板块不突出之缺憾;

2、受新教材编排意图的影响和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等限制,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重视学生的作文,不会上,不敢上,怕上作文课的教师比比皆是;

3、因教师本人不够重视,造成学生平时训练的机会减少;

4、学生虽有了一定的阅读,但因缺乏具体指导和系统训练,思想中缺乏读写结合的意识,只读不写,喜读怕写,读写分离现象严重。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此课题的确立与研究将把八年级学生从面临的写作困境中解救出来,变“没话写”为“有话写”;变“不会写”为“我会写”,变“写不好”为“能写好”;同时这课题的确立与研究也能促使教师本人进一步钻研学生、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改理论、文本,对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问卷调查:在课题研究的开始、中间及最后阶段,为了了解初二学生的写作现状和需求,掌握第一手研究资料,我采用过口头回答、举手表决和书面问卷等方法,从最现实、最棘手的问题入手做有效研究。问卷调查的时间放在了2015年4月15日,正是本人想对此课题开展自主研究的前面(没想到后来竟成了本人开展个人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记名或不记名皆可两种,问卷调查对象既有全年级14个班,也包括本人所带的两个班(研究中期,因工作需要,本人又从新初一开始接起,后又变为全年级18个班,也包括本人所任教的两个班)调查的内容包括“1、你对你目前的写作现状满意吗?原因是什么?2、你觉得作文写作的兴趣应该如何培养?3、你的作文有过被老师当作优秀作文的例子吗?你觉得能成为范文的关键是什么?4、你觉得八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怎样才能提高?你希望老师怎么做?5、你的语文老师是如何提高你的作文兴趣和作文水平的?你对他(她)的做法满意吗?6、你的语文老师重视作文课吗?你最喜欢

老师怎样上作文课?你能描述一下吗?”共六个方面。对于第一个问题百分之九十五左右的学生对自己的写作相撞不满意,原因主要在自己读书少,平常练得少,老师没有很好很系统的做过指导;对于第二题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多动笔能够培养写作兴趣;对于第三题的回答,部分学生作文偶尔有被老师当作范文的例子,极少数学生作文经常被当作范文,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经历,自认为作文写得很一般。回答第四个问题时学生认为多读好作品、多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多练练笔作文能力能提高,同时希望老师多指导些写作技巧方法、多介绍别的同学的好作文、经常开展系列专题训练;对第五题有不少学生对语文教师不够满意,希望老师自己要重视学生的作文,同时对在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方面做得好的老师学生们也给予了肯定。最后第六题学生有直接答不重视不上作文课的,也有对做得好的老师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组织访谈:为了进一步了解初二学生的作文写作现状及写作心理,本人特地在2015年的4月18日,也就是调查问卷进行过没几天,本人趁热打铁又组织了几个作文写作层次不同的同学进行了访谈实录,主要由学生们提出他们认为困惑的问题,由我进行指导和解答,学生问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怎样你好作文题?作文题是先拟好还是作文写完后再拟?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怎样能使自己的作文语言有文采?怎样能把握住作文的中心?为何自己写时会跑题?生活中一件平淡的小事为何别人能写得很好而自己却不行?

针对学生问卷调查和访谈中暴露出的问题和感到的困惑,本人积极采取有效行动,查找很多相关研究理论,如制定相应对策即“通读课文,领会精髓(还要结合课文后的练习要求)→找准结合点,以读悟写→指导方法→读写迁移→当堂作文(或课外练笔)→及时评价→完善作文→形成能力”。

课题研讨及开展活动:带着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本人将理论与实际行动紧密结合,始终做到研究的开始、过程、结束都有理论指引,都有行动跟上,将学、研、做三者结合,让理论做指引,不走弯路。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阅读有关专业书籍、吸取名家思想精髓作为理论支撑,且注意用教材的权威,去规范,去约束,去导航。,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学生现状和需求开设专题作文指导课和专题讲座,如《记叙中怎样描写》、《记叙中怎样抒情》、《小事怎样写精彩》《让你的作文语言靓起来》《记叙文中怎样用好课文这一例子》《作文,到底该如何审题》《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如何巧拟作文题记》等,做到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再行动,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研究的有效度和实用价值。平常只要有任何一处能够让学生展示作文写作能力的机会本人都不会放过,如教师节让学生给老师写贺词,校运会让每一个学生向播音组至少投稿一篇,为北京奥运志愿者拟志愿者誓词、期中期末考试来临前让每一位学生拟计划、订目标、向同班同学或邻班发挑战书、向街头用字不规范部门写建议信,参加学校级以上部门组织的所有的征文比赛活动,重视数量取胜的同时也追求质的提高,积极向《好家长》《现代快报》《扬子晚报》《金陵晚报》等杂志报刊投稿,总之本人所教的学生的作文机会多多,能力也在平常的练笔、作文、投稿及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得以提高。

实践检验:因为所带两个班级的便利、所在初二年级全组老师的团结、协作和所在教研组、学校的大力支持,使得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多向比照:本人自己所教两个班、同年级同层次班、实施课题研究的班级与非实施班级等进行比照,得出真实有效的结论是:此课题的研究是有价值的,成功的。本人把自己所教的两个班从研究开始到结束都当作实验班级来对待,所以只能是和同年级非实施班作比较。一年多来,在课题的引领下,学生的作文写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作文水平大幅度提高,两学期区市组织的期中期末统考和学校自行组织的月考,我所教授的两个班级学生的作文均分和优分都是全年级最高的之一,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学校全区也排在前列;学生参加南京市“好家长”杯作文竞赛成绩突出,有好几个学生的作文都能在《好家长》或《少年文艺》或《江宁文艺》等杂志上发表,有一位学生还把她的所有练笔命名为《华年的思维》经我帮助整理已由安徽文艺出版社2015年5正式出版。这样的结果令人欣喜,从中也可看出这一课题的现实性、时效性和生命力。边教边研,教,学,做三者合一,也增强了本人的教学研究意识,寻到了一些读写迁移训练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方式,努力实践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读写迁移的有效性,在研究过程中本人既能遵循序列性原则,注意知识结构的难易梯度,循序渐进,由易而难,由浅而深,顺应作文教材对学习规律。如以写简单的说明文这一要求为例,其知识板块及能力训练可作如下分解:第一为基本说明方法的认知及运用;第二为对说明特征的把握;第三为说明顺序的合理安排;第四为说明语言的平实、生动。四个板块显示四个知识层次,后一层次是对前一层次的突破和提高。四个板块逐渐由低级走向高级,形成一种合理梯度;同时又能遵循可操作性原则,让学生多读、多练,以读带练、以读促练、读写相机结合、有效联系。实践证明,具体操作中可以获取只属于自我的独特感觉,可以印证别人的经验,也可以积累自己的经验;只有通过操作,才能让学生把直接或间接得来的作文知识和作文信息转变为作文技能。当然操作应有“量”的要求。每周两节的时间里,操作应落在实处,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课外还要有适当配合。要能够兼及重要的知识点和常见的题材类型。没有数量保证,自然就没有效果的保证。操作还要做到“具体”。每次训练要有明确的目的,要设计得体的题目,要安排合理的程序,要制订可行的验收标准,等等。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

1、调动了学生的作文积极性,让学生乐于习作

学生怕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跟我们教师对作文的重视程度和引导方法有关。按教材安排八年级学生一学期只需完成六篇大作文,再加上八次小练笔,一学期充其量才有14次习作的机会,语文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阅读教学上的。这样从客观上无意识地造成了语文教学重“读”轻“写”的局面,学生的作文兴趣自然得不到激发和培养,作文能力也自然得不到提高。“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研究课题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教师必须熟读课文,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写”的因素,并以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阅读,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的迁移。由于是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此时的学生对“作文”也能“文思泉涌”,也能“下笔有神”,也能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

。久而久之,学生作文积极性调动的同时作文写作能力也得到提高了。

此外,提高八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既是本课题的一个目标,也是一个策略。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求教师本人我通过语言激励、情境创设、美文品读、活动开展、成果表彰等手段来综合并用得以实现。

2、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让学生善于组材

以往一说到写作文,学生常常总会抓耳挠腮、搜肠刮肚,总觉“无话可写”,不知如何落笔。究其原因,除了学生读写分离,训练机会不多,加上学习时间紧张,生活经验不足,生活体验不深,可写的素材少之外,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作文思路没有打开,不懂得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根据作文的要求去搜集题材。本课题的研究课题注重以课文为凭借,以某一读写结合点为契机,先对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训练,再进行“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被激活后,作文的思路自然而然就宽了。只要给一个作文题目,学生的头脑就能快速运转,再通过快速构思仔细推敲,整个作文的框架就清楚,脉络就清晰。

3、夯实了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精于表达

“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研究课题更重要的在于立足教材,读写相机结合,充分发挥每篇课文的外显的和隐性的作用,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语段让学生品读、理解、揣摩、赏析,体验和感悟祖国文字之精妙,景物之丰美,人情之伟大,作者技法之高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续写、扩写、改写、补白等训练,夯实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形象、生动,从而解决了学生“有话不懂得写”的缺憾。

八年级作文写作能力具体是指《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明白清楚的简单说明文,和根据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应用文。课题的源头来自于学生的现状、需求、教材的要求和个人长期的独立思考及一线实践的摸索,故在研究过程中本人是始终充满热情和对学生的期待的,在实践过程中本人一直坚持自己当初所设的研究内容,努力提高自运用教材的能力,带领学生找准读写结合点,如:课本的表达特点是什么、学生面临的实际怎样、单元训练的主题怎样、课后“研讨与练习”又是什么等等,努力做到了多研读课本,多钻研课本要求及学生实际,切时、适宜的将课文精彩片段当作仿写训练并及时评价,将书本后的练习转化为作文片段写作并及时给予反馈,将课外读物、学校生活、社会这些有形、无形的书本当作练习的材料、情感宣泄的窗口,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创作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勤于思考、善于表达、多方展示,摸索出了诸如“模仿法”、“扩续法”“补白法”“评议法”“插图法”“引申法”等方法,学生现在“想写”、”会写”、“有话写”、“写得好”的喜人景象几乎天天出现,令人欣喜。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课题研究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值得本人反思和改进:(1)刚开始确立的个案研究法即“跟踪一个学生从始到终的写作能力的逐步提高过程,形成案例”的构想会因所带年级不衔接而被迫中断,即使这一方法仍可继续采用,但所获得的资料、信息等也属间接,所以要想达到更好的效果,掌握更真实的材料,从初一带到初三是最合理可行的。(2)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客观差异,无论在哪一个班级总存在着相应的且数量不在少数的“学困生”。“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是一个练习范围相对扩大的训练,而“学困生”在以往较为单一的阅读或作文教学中都存在学习困难,在这相对综合的读写结合训练中其学习困难也可想而知。相反,学优生通过读的铺垫,写的延伸和写的反哺作用,其读写能力都有更大的进步。班级内的优差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如何抓好“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是下一阶段的重点研究工作,尝试运用“分层教学”的策略,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给予更多的关照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程度的发展。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也给自己的视野上了一个台阶,似乎又有一个新的课题放在了自己的眼前,这就是自己的经验和探索能否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为作文教材建设作点贡献?帮助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效扭转作文教学“大而笼统、小而混乱”的局面?当然,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说到作文教材建设这一大的话题需要多种理论如教育理论、人才理论、写作理论等等的综合作用,需要反复论证和实验,本人深感需要加大理论学习,且将理论和个人的作文教学教学实践结合的再紧密些,争取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对更多的同仁产生推动和影响力,同时,经过这一轮实践和研究,绝大多数学生作文能力、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了提高、提升,个别学生进步不大,所以,让所有的学生一个不落队的整体进步应该是我们课题研究者的理想目标,本人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教研中继续努力,直至完美理想的实现。

这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做个问卷,然后根据回答论文就出来了。一般的提纲大概是这个样子:一、研究性学习相关范畴分析,包括研究性学习对中学生的重要意义。二、高一学生的特殊性以及高一学生与研究性学习的契合度分析。三、高一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看法,问卷分析、各别采访等。四、改进性措施。怎样保证高一学生与研究性学习实现良性互动,共同提高。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学期我校教科研工作,坚持以积极稳妥地推进课程改革,切实提高教学效益为主题,在“科研为先导”的旗帜下,进一步加强学习与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紧紧围绕新的学科课程标准,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课题研究活动,帮助教师改变&方^案范%文.-&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优化学生学习策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校教科研工作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转变观念,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研究课标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探索实施与新课程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贯彻执行崇尚创新的工作精神及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的要求,加强教学研究如教学管理。在“教书匠”、“经验型”向“学者型”、“科研型”转化过程中,迈出了坚实有力的第一步。

二、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我们认真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的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课程理论知识,做好教师业务学习的改革工作。本学期,我校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具体课题,如课堂教学策略、学科专题研究等。邀请市教研室、教科室的专家来校作教科研知识讲座,并邀请了首席教师徐瑞芳校长来我校就教师专业化发展做了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培训、研究、交流等多种途径,努力建立一支师德高、善创新的教科研教师队伍。

1、课题研究与各类公开课.合。

为推进教学研究与新课程改革,学校开展了各类公开课活动:研究课、优质课、示范课、汇报课等。各课题组成员能将自己承担的公开课与各自研究的课题结合起来,在公开课中落实课题研究的措施,体现课题研究的特色,充分发挥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的作用。

教研组长及为教科室组长。在期初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时,明确了本教研组研究课题,根据本组成员所承担的研究课题情况的,围绕学校的课题,落实研究的..。在公开课研讨、备课组活动等教研活动中,课题研究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主要分析研究措施的落实,实施的效果、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等内容。

本学期,我校遵循“问题即课题”的原则,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在学期初定出自己的教研专题,数学组的“问题解决意识”、低年级语文组的“写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高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英语组的“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自然学科的“实验课中实验观察的指导”,还有其它学科也分别根据实际教学制定出了教研专题。各教研组每周一次教研,教研活动内容要围绕自己的专题进行活动,学期末撰写专题论文,根据论文的质量,学校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对教师进行奖励。

2、全体教师撰写反思、随笔,形成浓厚的氛围。

全体教师撰写教学后记和反思,学校每月由教研组长进行月查,期中和期末由教导处进行检查。通过写教学反思和后记,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而且在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规范,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兴校之本。针对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的,我们从学习理论入手,要求教师每学期写好一篇自己的专题论文,要求中青年教师人人写心得体会。全校共收到了70多篇教师的校内的教学论文及十多篇获省、市级一、二、三等奖的论文。其中汤群教师的教育叙事《和孩子聊会闲话》在《胶州教育》杂志第五期刊出。提高教师素质的又一个重要途径是课题研究。没有课题,就无所谓教育科研,更谈不上“科研兴校”。在学好理论的同时,我们积极支持、鼓励和组织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超越自我。我们要求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因为教育活动虽有规律,但这些规律在不同条件下的运用会有很大不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育经验的借鉴也得通过自身的实践和研究加以改造消化,使之成为自己的经验,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只有参与教育科研,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我们以课题为抓手,将骨干教师团结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提高,这样可以聚合一批人,带动一批人,培养一批人,推出一批人。

4、培养教育科研意识。对教师而言,科研意识就是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追求和探索,是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自觉性,是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一种清晰而完.的认识,基于上述观点,我镇各校注意在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方面下功夫。(1)转变观念,提高教师教科研意识。以前,学校大部分教师对教科研漠不关心,认为教科研是专家的专利,自己把书教好就行了。针对这种认识,我校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强调教科研的意义,揭开教科研神秘的面纱,指出现代社会要求教师必须搞好教科研,搞好教科研是指导教师走进新课程,以及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并把教科研工作纳入教师量化管理,逼着教师改变&方^案范%文.-&过去的看法,增强教科研意识。(2)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师教科研意识。我们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提高学历,训练教学基本功。而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自觉地去追求探索和研究。为此,我们多次请有关人员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培训。提高了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5、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了青年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本学期,我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只要一有机会,学校就派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参观、听各种讲座,进一不提高了他们的教研水平。同时组织青年教师上研究课、示范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了教师苏州的全面提高。刚毕业一年的于萍的创造教育课荣获胶州市优质课一等奖;付丽丽参加快乐英语优质课比赛荣获一等奖。

6、强化课题全过程管理,切实提高课题研究实效。

本年度,我校对市级课题《家庭教育实效性研究》进行了较深入、细致的研究,认真制定了课题实施计划,填写了课题阶段鉴定申请表。要求每位教师撰写子课题论文,并根据论文的质量评选出一、二、三等奖,期末对部分教师进行奖励。另外,完成了《家庭教育中儿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和方法》方案设计报告。

回顾本学期的教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充实,尤其是在今年的教科研评估中,存在了很多问题,得到了教体局教科室领导的指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提供消息交流的场所,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稳步前进。

教育科研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在区科研部的指导下,已进入了深入研究阶段,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一年来的课题研究工作做一个简要回顾总结。

一、规范管理,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科研教育思想。

为提高我校科研水平,调动教师全员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研促教研,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月坚持自学,并做好3000字以上的学习笔记。同时要求每位教师每月撰写课题研究案例、教学反思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参加省、市、教育学会组织的科研论文征集工作课题研究培训活动,拓宽自己的研究研究思路。

二、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将课题研究融入日常教学中。

“科研兴校”一直是我们办学指导思想,为使课题的研究工作能真正落实到实处,我们在加强教师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计划性,着重要求教师们将课题研究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1)我校组织教师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制定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各课题小组结合学科特点从多元角度拿出方案并认真实施。

(2)教师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继续围绕课题进行小课题研究活动,小组成员间相互听课,研讨交流。

(3)由课题组统一领导,落实好本学期的实验研究工作。学校科研室跟踪指导,带领各小组不断修正补充完善。

(4)每位课题组成员每月上交案例分析、课题研究反思等。

(5)、本学期学校开展了“青蓝杯”青年教师课题课教学大赛活动,青年教师结合学校的研究课题进行教学大赛,相互交流学习,推动了课题研究的进行。

2、我校将“小课题研究”活动纳入常规工作当中,已开展多年,以学年组为单位的“小课题”研究活动,有效的促进了老师香胡交流和提高。

3、积极进行课题研究构筑有效生命课堂。有效的教育、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追求,也是我们教育科研的最终目标。教研与科研相结合是教育科研发展的必然趋势。积极围绕“有效生命性”这一主题开展教科研研究。我们精心研究备课教案;要求各教研组能结合理想课堂的构建,针对教学中的困惑、难点确定教研主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等研讨活动。

三、抓好过程管理,做好阶段性总结,健全课题管理档案。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教育科研工作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

就科研工作制度而言,本校从XX年起开始制订有关教科研工作的规章制度,并逐年修订、补充、完善。确保了我校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

在参加学校“十一五”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每位课题成员都能根据自己收集到的实验材料按时做好课题的阶段性总结。学校及时总结并将过成材料归档。

四、课题研究初见成效。

我校的课题研究虽然开展充分显示了它的生命力,收到了显著的成果。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更新较快,特别是一部分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了学校科研工作的骨干。“十一五”科研期间,我校以省、市、县级的征文活动为契机,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投稿。许多教师把自己在教学中收集到的点滴写成论文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论文评比。我想,只要我们为之努力,争取了,我们才有可能得到丰厚的汇报。

1,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就是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课堂教学过程,是若干个体共同协作,相互提升和影响的过程。我们教师应充分发挥每一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彼此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巨大的磁力,吸引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发现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互补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与创新意识。例如,在课外阅读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时,老师让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假如你是比萨城的一位记者,听说伽俐略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公开试验,你会有什么反映?你会对他提出什么问题呢?这样一问,激起学生对新知的渴求,产生了强烈的交流欲望,思维的火花频频燃起。他们围绕课文内容展开充分的交流探究,在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得到主动发展,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大胆交流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你为什么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公开试验呢?”“你这样做是否有科学根据呢?”“你这样做是不是太固执、太胆大妄为了呢?”“亚里士多德是个有权威的大哲学家,你怎么敢否定他的说法呢?”“你这样做是否违背人类的真理呢?”……学生课堂表现异常活跃,始终处于自主探索的学习状态,有效地培养和开发了创新意识和潜能。

3,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还注意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课堂,通过关注生活现象来拓展学生的探究渠道,开放探究的时空,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4,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通过开展课题实验活动,学生在学习兴趣、知识积累、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提高,在参加各级各类的活动竞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

一、指导思想。

我校的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正处于第二阶段,属于积极进行课题试验的过程性阶段,是大力进行教学研究活动的阶段。XX年--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已顺利结束,上一学期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课题组成员明确了各自所在的模式中应该探索的目标和方向,课题组也在活动中积累和收集了一些原始而有价值的资料。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不足,特别是过程性研究资料搜集不全,有些资料不够精细,为使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使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取得满意的成果,特做课题研究计划如下:

二、总体目标

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在课题组组长的带领下,要经常进行研讨活动,探索出教学光盘播放模式和卫星教学收视点、计算机网络教室三种教学环境下,适合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课题实验教师要抽出时间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积极地查阅资料,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服务于课堂教学,做到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并及时地进行反思,努力营造一支能自觉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与资源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能力发展;注意收集相关过程性研究资料,建立资源开发、整合、传输和应用的机制,形成教育资源库,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对周边学校能起到辐射示范作用,力争使课题研究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具体要求

1、加强相关教育理论的学习。课题实验教师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并留有课题研究理论学习笔记,记录自己的收获与心得体会。

2、制定学期研究方案。课题实验的教师根据本学期的研究重点,结合自己的教育问题,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计划要目标明确,措施详细,操作性强,并针对研究过程中的实际随时做好调整工作。

3、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课题实验教师认真写好教育教学日记,不断总结得失,进行反思,实验反思一定要有针对性,一要针对实验记录的内容,二要针对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及时上传相关研究资料。

4、课题实施细化分层研究。课题组长根据课题组成员的特长,选择研究的相关主题,把任务分解到小组,落实到每个课题组成员,并且要根据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调整研究措施。

5、课题组组织收看“教育信息”中的“空中课堂”节目,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观看名师精品课例。

6、每一位实验老师要根据平时的实验,做好课题研究记录,这是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实验记录的内容可以是整个课堂教学,也可以是一个片断或某个知识点的教学等,但记录的内容一定要围绕着本课题所研究的具体内容;

7、每位课题实验教师要结合课题研究的情况,精心撰写一篇课题研究论文。论文必须紧紧围绕农村远程教育课题撰写。要全面体现新课改理念,充分展示课题研究成果,观点要独特、内容充实、现实针对性强。论文内容要来源于对课题研究实践的思索与总结,要能够给现行教学以一定的指导与启迪。严禁东拼西凑,抄袭他人论文。

8、各课题组每位实验教师要结合具体的研究内容整理收存好研究资料。资料是记录研究轨迹的第一手资料,真实完整的资料是规范课题研究的重要保证.课题组也要确定专人负责收集过程性材料

9、课题组的教师与其他学科、其他老师密切协作,定期做好学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四、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制订XX年——20xx学年第二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2、各子课题组长制订子课题研究计划;

3、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本学期研究任务。

4、林乃喜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5、杨甫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6、代玉军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7、王道兵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8、侯玲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9、中心校组织农远资源利用优质示范课活动。

四月份:

1、参加校课题研究课听课、评课活动。

2、子课题组理论学习。

3、参加课题组组织的相关理论学习。

4、王永平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5、胡万勇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6、朱昌叶老师上课题汇报课。

7、严保忠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8、詹丽丽老师上课题汇报课

五月份:

1、参加课题组组织的相关理论学习。

2、非课题组教师利用课题组探究研究出来的一些方法进行上课。

3、与合肥少儿艺术学校进行教学、课题交流活动。

4、子课题组理论学习。

5、课题组网管教师定时、及时更新、完善课题组“课题实验”专栏。

6、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总结,讨论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7、相互学习评定“课题研究”和“教师博客”专栏。

六月份:

1、理论学习、交流活动。

2、撰写听课心得,上交一篇案例,教学设计或论文

3、开展优秀教学案例、论文评比活动;

4、李丙秀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5、学校评选课题研究积极分子

七月份:

1、课题组长召集召开本学期课题组总结会议;

2、撰写个人课题研究实验总结。

3、课题阶段性小结

4、做好学期课题资料总结工作。

5、收集、整理本阶段的研究资料,入盒,入档。

明光市城西小学

二〇xx年二月二十日

xx年3月,我校初中物理、化学组申报了合肥市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便在市、校教研部门的组织领导下,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全体实验教师分工合作,不断探索与积极实践,该课题已取得初步成就。下面就整个课题研究做阶段总结。

一、研究体会

我们研究内容首先是学习相关课题理论。我们通过网络平台和专业杂志了解有效教学教育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动态。

其次我们开展教师培训,统一思想。加强对每一位教师参与课题的使命感、责任感教育。我们认为做课题研究不是塑料花和花瓶仅仅供摆设的。我们要做专家型教师,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要通过尝试与创新来实现。由于特色校的缘故,我校初中学生素质相对较好,因而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多做一些新的尝试与创新。

我们把研究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课题研究计划注重与教研组、备课组及学校的科技节等活动计划联系起来,成为其中有机组成部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日常工作就是课题研究,为了提高课题研究的研究性我们明显的特色在于:

1、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与培训力度。

2、课题组进行比较明确课题任务的分工、责任明确。

3、课题组成员人人学会总结与反思并注重团队分享。

4、有意识地进行过程性资料的收集。

我们的研究的范围不仅局限于课内,我们的教育资源的利用也不仅局限与校内。具体内容如下:

1、围绕学生物理、化学小制作来展开,主要以学生动手操作为基本特征,在制作中学习,在制作中体会。在小制作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小制作的成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关注学生在做中学中的心情愉悦程度,还关注学生自主评价能力的培养。我们的理念是今天小制作,明天大手笔。学生的小制作成果也的确让我们感到兴奋与意想不到。我们的特色在于:

(1)使小制作系列化,有序化

(2)重视交流评估与展示

(3)兼顾普及与提高

(4)制作主题与教学同步

(5)既有规定主题制作,又有适当比例的自主创新课题制作

(6)倡导自主评价,标准多元。

2、在理化课堂教学中渗透有效教学理念。

物理、化学是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课堂教学渗透有效教学理念是课题研究内容的主渠道。我们通过革新课堂,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质疑探究、动手创新、观察思考、查阅资料等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在实验中体会。对学生在实验中所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点评,或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图书等多种形式获取答案和有用信息。我们的理念是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真正的主人。此外还通过课内外的结合与互动,让学生在课内学习理论,课外进行调查研究、创新发明、数据收集等并通过制作板报、课件、图表、写心得等多种形式研究体会。

二、研究经验:

1、团结协作、加强学习

课题研究必须依赖团队的力量,而我校物理、化学组新教师偏多。许多教师有工作热情、研究兴趣,但教学经验、研究经验缺乏。所以开展校本教研,立足校本,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突出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子,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尤为重要。课题组利用有限的课题经费,购置数十本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与实践书籍供全体课题组教师轮流参阅。这也促进所有课题组教师理论与实践技能的提高。

2、突出学生主体,调动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做中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所以实践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是本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我们除了采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做的意义外,还将培训学生参与小制作作品的评价作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式之一,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我们在评价方式上将学生在课题研究中的表现与成果以适当比例量化成考试成绩,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课题的积极性。

历时两周的科研课题研究课选拔圆满结束,共有4人参赛,最终有2人被评为县级竞赛参选人员。选拔期间由5人组成的评审小组(校长刘明浩、业务校长唐海军、科研主任杨清华、教务主任吴中华、科研骨干殷长杰)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组织听课、评课,严格按照下发文件的指示精神,将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完整的融合在一起,更有效的提升了教师的科研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评选结果如下:

第一名是初二语文教师z,承担的科研课题是市级科研课题《农村中学潜能生成因与转化》,授课课题是《爱莲说》,课堂教学注重潜能生的培训,体现了本人所承担的科研课题实施的重要性,对潜能生的每点鼓励,每一份关注都会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从而提高潜能生学好语文的信心。

第二名是初一语文教师z,承担的是县级科研课题《多读多写、创造开放的语文课堂》,采用“双主互动、合作探究”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展示的方式多样,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

本次活动,不只是两位教师得到了锻炼,其他参选人员也验证了本人科研课题的实效性,用教学检验了课题的实施和实验的效果。运用先学后教,双主互动、合作探究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学生是主体的作用,在我校省级科研课题的引领下,努力完成自己的子课题,教学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业务校长又做了总结,令各位教师对“科研指导教研、教研引领教学”这一指导思想理解深入,视野开阔。

小学语文课题论文的研究反思

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及反思1 本学期,本校语文备课组紧紧围绕"二期课改",切实把握语文学科教改方向与重点,以课例研究和校本教研为抓手,树立新课程环境下的教学质量观,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开学初组织本组教师参加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习,使大家真正理解教改精神,接受新课程的理念并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每位教师紧扣新课程标准,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撰写教案,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把课堂真正作为教学改革的实践地,把语文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同时,我们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并抽出宝贵的时间作教学课件,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趣。在周三听课日活动中,每位教师都上了一节精彩的课,收到良好的效果,突破了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备课组教师除了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还在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二、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备课组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全体备课组教师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35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教师之间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质量检测。 三、认真参加校本研修,促备课组教师专业成长。 1、本学期,学校提出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种研修方式为核心,以问题为出发点,针对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展开研究。我们充分利用图书资源、学校网站,倡导本组教师多读教育理论书籍,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完善教研机制,把校本研究和校本培训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认真做好教师"五个一",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上一节课改研讨课、写一篇成功教育教学经验文章、参加一个小课题研究、每月递交一份典型案例的教学反思。 2、以项目为依托,加强主题教研。 近几年来,有相当一部分外来民工的子女要求进入我校就读,就拿一年级来说,外来民工子女人数占年级人数的三分之二,随着这批流动儿童的到来,给学校和班级的教育和管理也带来了新的课题。特别是有些民工子女卫生、行为习惯都比较差,常常惹得本地孩子不愿和他们沟通、交往,有些本地孩子甚至不愿与他们同桌,使得同学之间都产生了隔阂,也使得一部分民工子女深深地产生了自卑感。这些都给学校和谐班集体的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本学期学校倡议,要关爱外来民工子弟,开展"关爱学生"的校本活动。我组成员认真贯彻学校精神,做到关心外来民工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积极引导本地孩子学会接纳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尽快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中来,从思想上、习惯上、学习上关心他们,爱护每一位外来学生,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思想上、习惯上、学习上有不同的提高,积极创建和谐班集体。 整个一学期以来,语文备课组的所有老师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在下学期的工作安排中,语文备课组将继续关注课改,聚焦课堂,同时确立共同的研究主题,积累课堂中的真实案例,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本备课组语文教学的整体提升。 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及反思2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一学期很快又要过去了。我们低年级语文教研组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配合市局的督导安排,全组老师团结协作,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真抓实干,兢兢业业搞好语文教学工作。通过全组老师的努力,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俗语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们有着几分充实、几分收获,现将一学期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狠抓备课,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为了实现轻负担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承诺,我们低年级语文组在开学初就要求每一位老师要严格执行辅导组电子备课的规章制度,每一位老师每学期备出两篇精品课作为集体备课,并认真上好一节教研活动课。同轨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要结合班级实际进行个性化修改。其次,每位教师要扎实备好每一堂课,在备课中努力体现年段特点,突出重难点的突破过程设计,设计中还要安排好每堂课的练习时间,可以是口头表达的,更重要的是课堂上要留有书面作业的时间,尤其是生书写的时间,保证识效果和写质量。同时,通过随堂听课来检查各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同轨教师要利用时间经常探讨教材的解读以及课堂教学情况,及时探讨出现的问题,商榷改进措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为了配合教研室的学期抽查与市局的督导,我们组在本学期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磨课活动。第一次,每个年级安排一位主备教师设计,然后同组教师共同研讨,就课堂设计提出各自的看法,再进一步斟酌商榷,提高改进,最后形成定案。上完课,再就课堂中的得失进行研讨,及时总结反思,促进后继教学。第二次,每位教师先各自研究,进行个性设计,然后互相阅读,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有主备教师进行二度设计,定案后制作课件。根据学校安排,再派一位教师外出借班试教,同轨教师跟班听课,通过上课情况进行研讨,进行三度备课。通过多次的打磨,设计出一堂相对完美的课。通过扎扎实实的备课,大大提升了课堂的效率。 二、以教研课为抓手,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精神,我们低年级语文教研组规定:每位教师每个学期要上好一节教研活动课,而每个年级组再安排一节课作为组内的公开展示课。为了上好课,年级组内的同轨教师根据上课安排集中磨课、试教,根据课堂教学问题再进行研讨修改,最后公开展示,年级组内教师都要自行安排好课务,认真听课、评课,填写好评课。本着平等、民主的精神,组内教师能对备课、上课畅所欲言,共同探讨,群策群力,真正体现了思想的交流、思维的碰撞。通过反复打磨,亮出精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保证教研活动,为学习、研讨搭建平台。 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为教研组内教师学习、探讨搭建了平台。这一学期来,我们低年级语文教研组共开展了八次小组研讨学习活动。每位教师基本保证不缺席,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在活动中,本着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原思想,组内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就研讨、学习的问题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实事求是地做出公正的评价,共同解决课堂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一学期来,通过活动,大家的业务能力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得到提高。 四、展望未来,以阅读为根本,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好语文,提高学生素养最有效的途径是扩大阅读面。推进阅读,大力提倡阅读,成就书香校园是我校师生的共同愿望。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借助常熟教育局开展的阅读考级活动的东风,从下学期开始,将继续启动之前的“每班小书架”,并开展好以下活动:定期定时更换图书,图书馆推介新书,学生自主借阅,同伴交互阅读,班级内好书漂流阅读,每班设计阅读墙报,开展阅读知识竞赛,评选阅读之星,评选书香班级。通过读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同时,伴随学生的大量阅读,我们还将提倡、鼓励组内的每一位语文老师也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夯实自身底蕴,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与时俱进。 追随着岁月的脚步,我们总会感叹时间的无情。在匆匆结束的学期末做一总结,希望以此为起点,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及反思3 时光匆匆,转眼这个学期已经接近尾声了,回顾一学期来所走过的足迹,我们语文教研组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主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实施新课程教育,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扎实的教研活动,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我校语文教研组现有7位任课教师,是一个和谐的团队,也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一个学期来,我们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都能全身心地投入本职工作中。大家本着爱生、敬业、求实、进取的准则,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及教研工作。 一、常抓常规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明确管理——加大教学管理力度开学初,根据本学期学校的工作计划、要点,每位教师认真制定自己的个人教学工作计划,并将计划细化到教学中的方方面面,把工作做精做细。小到备课和作业的要求,大到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和对不同班级学生的具体分析,都做了细致的计划。教研组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爱生、敬业、求实、进取的良好教风及学生明理、勤学、善思、向上的良好学风的形成。每个月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检查。并在检查之后及时反馈小结,以便老师们互相学习,扬长避短。 2、强化意识——注重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我校教师能以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指导教学实际,在课堂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努力创设学生求知的氛围,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我们语文组还组织教师每人上好一堂教研课活动。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是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如何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每位老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均有着或多或少的收获3.互相交流——校本培训彰显活力我们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发挥校本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的优势,切实开展互相交流活动。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让骨干教师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让广大教师受益匪浅;在组织的上公开课活动中,上课的教师一遍一遍深入钻研教材,一次一次磨课、修改教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在教师上完展示课后,教师们互相点评,共话优缺这些活动引领全组语文教师积极、主动投身于教学中去。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积极开展校本教研 1、开展教学业务学习,进一步提升教研水平。我们教研组每学期都要进行新课程标准先进教师事迹优秀的教育教学方法等学习,以多种形式求发展、促提高。 2、不断实践,努力探索有效、和谐教学策略语文组在教研活动中,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抓住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围绕研究专题,通过各种形式、不同层面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真正有效的教学操作策略,努力构建生活化、人文化、无痕化的和谐课堂,突出和谐化教学,讲求教育科学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促使广大教师在实践、反思、研讨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行为,寻求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策略。 三、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 回顾过去,我们踏踏实实地走过,满载着丰收的喜悦。一学期来,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问题也不少,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行囊。求真务实,携手共进,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竭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及反思4 学期的工作转眼有已接近尾声,俗语说"春的耕耘、秋的收获",回顾一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我们有着几充实、几分感概,本学期,我们教研组的工作本着"为了学生服务,为了自己的提高"的理念,在全体老师们兢兢业业的工作中扎扎实实、卓有成效的开展着,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理论,更新了教育观念 几年来,我们经常有一句话挂在嘴边: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后来,又有人认为,一桶水岂能解决?古人不是说为有源头活水来吗?要有源源不断地水流才能左右逢源、应对自如。也许,这只是揭示了教师需要具备丰足的学科知识而已。开学初,我们全组老师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了解了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开展了新课程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标准讨论。之后又选取《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及《小学语文教师》等教育名著或教育教学杂志,通过个人自学、组内交流等多种方式来学习新课程,把握新课程,以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全组每位教师至少摘录笔记20则以上,学习、阅读蔚然成风。并不断反思,积极撰写教育教学随笔和教学论文,特别是张春宵老师,养成了每天写随笔的习惯。 二、继续开展校内听课评课及教学诊断活动 认真积极地开展组内听课活动,促进整组教师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传统。本学期,我们三年语文组积极开展组内开课听课活动,每位教师至少开出一节组内研讨课,其他组员认真听课、议课,听课节数最少15节以上,最多的达30多节,研讨氛围十分浓厚。在此基础上,推荐张春宵老师上校级研讨课,围绕校教导处提出的如何上好阅读课第一课时这一主题,整组老师参与备课,陈海云老师说课,李雪芬老师评课,开出了一节真实、朴实,并力求扎实的课,受到领导及其他听课老师的好评。 三、进一步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如果能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扬长避短,我们的工作就能事半功倍。但由于种种原因,以往集体备课常常流于形式。本学期我们认真落实教导处有关规定,严格纪律要求,改进组织方式,在备课组内实行定课题、定时间、定主讲人、全体参加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集体备课的质量。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力求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特别是在备教学目标,备学生练习,备教学方法时能集思广益,取长取短,同时通过集体备课,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情况,针对教材的特点,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 四、教学常规检查常抓不懈,落实到位 为了使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条理化,一学期两次的常规检查,都很抓落实,不走过场形式,认真细致,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所以在上次是教育局的规范办学抽查到我们组时,我们并没有刻意的准备,但我们的备课、作业批改等深受领导的好评,这都是我组教师平时认真对待教学工作的结果。 五、举办多种活动,促进学生学习语文 在教导处的领导下,本学期,我们组还组织学生参加了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如在第13周和第19周两次组织学生参加阅读考级活动,在每位语文教师的精心指导和鼓励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参加了阅读考级活动并顺利通过,还有百分之四十的学生参与越级考级获通过。更可喜的是,虽然才三年级,但大部分孩子在这次活动的影响带动下,养成了每天阅读经典书籍,与老师同学交流感受,学会摘录好次好句等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孩子的获取广博的知识、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大部分孩子一学期看了近10本长篇书籍,最多的大30本左右,阅读量大大增加。 六、积极投身教科研活动 在学校教科室的指导鼓励下,我组多位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科研活动,在认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围绕学校总课题《小学课堂关注有效倾听的实践与研究》,张春宵和李雪芬两位老师分别撰写了《小学课堂关注学生有效倾听的实践与研究》和《小学课堂关注教师有效倾听的实践与研究》这两分课题研究方案,为学校的教科研活动尽自己的一份力。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短短的12个字充分概括了我们教学教研的方向与精髓,唯有我们在这浩瀚的教海中乘风破浪、勇于开拓,才能在课程改革的瞧石上激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我们相信,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组下学期各方面的工作会做得更好。 (一).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方案设计范文(四篇) (二).幼儿园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范文(三篇) (三).幼儿园中班教研活动记录表内容(两篇) (四).幼儿园教研活动个人总结记录范文(三篇) (五).幼儿园教师教研活动总结和收获(三篇) (六).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与反思(三篇) (七).2022年学校教研活动主持词范文(四篇) (八).2022年教师教研活动主持词开场白和结束语(三篇) (九).2022年小学教研活动主持词范文(三篇) (十).2019年教研活动计划 ;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既是素质 教育 改革的要求,又是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 反思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篇一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我们高兴地看到,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意识已发生了改变,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已被慢慢认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也在日益发生着变化。

然而,目前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还是在课的准备和设计方面比较重视,注重最大限度的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大力倡导“质疑”,“探究”的精神,但在听课中却发现小语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

1、对文本主旨的把握问题

教学中要摆好整体把握与局部解读的关系,防止“以偏概全、因小失大”。

如《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师引导学习了陶罐和铁罐对话之后,问学生:“你喜欢陶罐和铁罐?

老师紧接着告诉学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从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来看,是让学生懂得怎样看问题和想问题,文中有个小泡泡,是这样问的:读了这个 故事 ,我想到了……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允许学生从多方面去谈自己阅读中的感想和启示。而且本课的主旨不是停留在“谦虚和落后”上,而是明白“人和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仅要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主旨的多元化以及主旨的提炼都是教师解读文本中要关注的问题。何况这是第一课时,课文还只是上了第一部分,故事还没有讲完,完全没有必要在这里揭示课文的主旨,从这个教学环节来看,我觉得教师问题的指向性有所偏颇,对文本主旨缺乏整体把握。教师该怎么问学生,如何设计问题,在什么时候呈现问题,都需要进行精心预设,都应该是认真细读文本之后进行的。

文本细读,不光需要微观层面的细腻地读,也需要中观层面、宏观层面的细读,这三者应该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教师在钻研教师时,既要有字词方面微观的细读,还要有对 文章 结构方面的、 文化 背景方面的宏观的阅读。

2、对文本整体感知的问题

整体感知课文,能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也是让学生对作者如何布局谋篇有个清晰的认识,初步感知文章的结构特点,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 逻辑思维 能力都是很有必要的。

以《长城》一课为例,有一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说说 长城给你的印象?

本应该在学生表述完之后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文章的结构出来了,上课的思路也呈现了。可是老师在学生说了“我觉得长城很长”之后马上就进入了课文的第一小节学习。

《孔子拜师》一课、《清澈的湖水》一课,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学习生字词后就直接进入了第一小节的学习。

《珍珠鸟》一课,自由读文后,让学生想想作家的珍珠鸟是怎样的?

紧接着就从书中找出写珍珠鸟小的 句子 。然后了解珍珠鸟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样的教学设计,40分钟里所关注的都是珍珠鸟,始终忽略了作者“我”,也使得文本所表现的主题“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没有着落。

如果在导入之后,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围绕“课文写了什么”进行自由阅读。学生可能会说:“课文写了珍珠鸟很小、很胆小、很可爱、……”

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看出学生读出的还是局部,没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因此教师的教学不是就此打住,马上进入下一个点的学习,而是应该及时地给与引导。

教师此时可以这样导:“是呀,课文写了珍珠鸟的小、可爱等,那除了写珍珠鸟,还写了谁呢?

生:还写了作者“我”。

师:那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呢?你能将两者联系起来说一说吗?

生:写了珍珠鸟在我的精心照料和呵护下渐渐胆大,告诉我们……

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珍珠鸟的?想想“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

教师这样的引导,让学生懂得阅读一篇文章之后,能抓住主要人物,把人物之间发生的主要事情概括出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本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中显现出来,教学目标明确,学生的阅读能力、概括能力就是这样的引导下逐渐形成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小学语文大纲》中明确要求学生学会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教师们非常关注文章的结构,一般一堂课都是在理清了文章脉络之后进行精讲的。但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却渐渐淡化甚至丢失了这种整体上把握全文的意识。其实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从整体入手,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精读课文之后再回归整体的传统教学,依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精华,我们语文教师不应丢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篇二

“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啊!于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我常常在思索着: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我思量着: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每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我都会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我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语言、我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我尊重学生们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 经验 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点击下一页阅读更多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篇三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从笔者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

随着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1. 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

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教师的导向有很大关系。在小学阶段,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因为,这样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但是,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 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

2. 你学懂了什么 。

教师话落,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场面热烈感人。教师或全盘肯定,或蜻蜓点水式评价,不深究,听之任之。仔细品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可谓竞相纷呈。然而遗憾的是,教师的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及在情感体验上体现 拨云见日 的功力,给人以 神龙见首不见尾 之感。更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绝佳途径。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从 零起点 开始,很少去考虑学生已经获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资源浪费。

3. 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

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 语文教材 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或说理。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一概以 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 可以吗?而实际上,我们常常看到的只是教师虚晃一枪, 真主意,假商量 而已。教师总是有办法赶着学生朝设计好的圈子里钻。

4. 你真棒 。

现在教师视批评如越雷区、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 牛顿 ,夭折了一个 爱迪生 。殊不知,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 温柔杀手 。当课堂上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教师的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 你们都有一定道理 你们都很聪明 就会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观点到底对不对,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学生最需要的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学习有认知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验和感悟,从而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到底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我认为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情感最丰富。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 人文性 ,其基点就在于 情感 。一个没有情感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 充满情感的我 ,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 燃烧的岁月 !

2、尊重 需要 ,注重 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直观演示、或猜 谜语 、或进行质疑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 我要学 我想学 的积极教学气氛。 激趣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 变苦为乐 。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师生的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就是师生间的和谐。教学当中的 情 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 催化剂 ,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 交流的课堂 。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 交流 。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 交流 的课堂,实现 文本对话 、 师生交流 和 生生交流 。

(三)给学生一个 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 展示自己 。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情感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在教学 请、清、情、晴 这组形近字时,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我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学生说: 太阳出来天就晴,应在青的左边放日,地上洒水就清洁是清,心里有事老想着是情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 学习方法 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

(四)给学生一个 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 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

在课改实验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处理好以下几大关系:1.继承与创新。我们应始终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次教育改革都决不是另起炉灶,从头开始。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诵读,重积累,重书面表达,这种 教学方法 源远流长,自有其合理的内核。当然,由于忽视独立思考、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造就了不少孔乙己似的迂腐呆板的书生,这也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认为,继承和创新,两者并不排斥,应该可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应重视读和背,但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在理解感悟的过程中读出意味情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言语交际的能力,强调以学生主体性、开放式和愉快式积累为主,从而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创造性。2.发散与集中。崔峦老师说: 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走,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 老师应处理好发散与集中的关系。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十来岁的小学生,如果光顾发散、求异,忽视求同、集中,会很难形成正确的主导意识。

3.探究与接受。我们认为,两者不可偏废。探究不是惟一的教学方式,当不当用,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确定。学生学习知识和发展探究能力同样重要,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获得能力的本身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在组织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更需要老师的有效指导,学生理解体会不到的地方,老师应当通过适时点拨、启发,甚至是直接讲授告诉学生,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让学生都通过探究来获得所有的知识。

4.分组与合作。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探究,并不是让学生孤立学习。同样,合作学习也并不等于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师生互动、同位交流、全班讨论,都是合作。它包括学生与学生间的、学生与集体间的、学生与教师间的合作。教师是学生学习上的鼓励者、支持者,学生与学生之间同样也是学习上的鼓励者、支持者,是共同学习的伙伴。检验合作是否必要,是否有效应,其标准是 三看 :一看学习内容是否有价值;二看全体成员是否人人投入;三看是否有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合作的时机,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

5.诵读与训练。学生诵读,读中感悟,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但不是全部。学生诵读,不应忽视教师的方法指导,不应忽视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品味揣摩,规律发现;学生诵读,不应忽视学生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诵读,还必须兼顾说写训练。听说读写有机结合,阅读教学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一、关于合作学习

新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还需要合作探究吗?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 好钢还要用在刀刃上 ,讨论要在真正需要的时候用,讨论的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而且不宜过多。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问题如果过多,往往他们连问题都记不住,还合作探究什么?那么究竟什么时候需要合作探究呢?笔者认为:第一,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探究;第二,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而且有一定难度时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第三,当学生的意见不一致,而且有必要争论时,不妨让持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探究,准备与对方争辩。小组合作学习还应明确分工,主持人、记录员等各负其责。每位组员既要会表达见解,还要会倾听意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 整合 功效。笔者还看到有些教师为了合作而合作,把一个完整的句子拆开来让两个学生合作读,如:读《看花灯》一文时, (一生) 元宵节 ,(一生)看花灯,(一生)大街小巷(一生)人欢腾。(一生)纸糊的金鱼(一生)吐泡泡,(一生)纱做的猴子(一生)眨眼睛。(一生) 这是何等地残忍,优美的诗句被拦腰截断,语感怎么培养?

二、关于收集资料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还需要合作探究吗?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 好钢还要用在刀刃上 ,讨论要在真正需要的时候用,讨论的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而且不宜过多。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问题如果过多,往往他们连问题都记不住,还合作探究什么?那么究竟什么时候需要合作探究呢?笔者认为:第一,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探究;第二,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而且有一定难度时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

三、关于整合学科

过去,我们的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所以我们要改革,增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以提高学习效率,但不是说可以无目的地、随意地整合学科。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无论何时,语文课都姓 语 。都应 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都应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融合其他学科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表演、绘画、歌唱 走进 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堂更轻松、活泼,使 语文学习 更快乐、高效。我们提倡语文与艺术 结合 ,但究竟该在什么时机 结合 ,以什么方式呈现,仍要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为语文学习目标的实现服务,切不可为了追求时髦,追求气氛而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

1.及时 总结 、记录自己教学的成功之处

2.从瞬间的灵感中给人以感悟

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瞬间迸发出的教学灵感,抑或是学生 思维方式 的独到的见解、想法、做法,都是难能可贵的。身为教师,在及时给予学生以正面鼓励的同时,将其记录下来,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新意。

3.及时对教学行为进行记录与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重新设计作为教师,每上完一堂课都应反问自己:今天的这节课上得如何?哪些较为成功,哪些方面处理得不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不成功又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对自己教学行为及时写课后记、教学 随笔 ,进行课后备课,通过对自己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为自己进一步重新设计教学活动提供了重要线索,从而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实现自我提高与自我超越。

4.通过 说课 、 听课 、 评课 等日常教学活动,与别的教师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发现自己或别人在教学设计中的优缺点,取长补短。别人的缺点对自己也许有很重要的启发作用,它同样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设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找到教师反思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明确教育教学反思的内容,探求教育教学反思的方式、方法。从而真正提高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性,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

★ 语文老师课堂教学反思体会

★ 语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3篇

★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反思三篇

★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总结

★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反思范文

★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集锦

★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反思

★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反思

1、发现问题;2、制定研究方法;3、按照方法解决问题;4、总结研究过程;5、实践运用。

论文研究设计课后反思

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只有在吃透课标、深钻教材、研究学生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精心备课,在教学中胸有成竹和有的放矢。

1、教育反思的含义。何谓“教育反思”?概而言之,教育反思,即教师自觉地以自己的教育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和总结。2、教育反思的特点。(1)教育反思强调以教师自身的真实性为基础。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遇到的大量教育教学事件,是教师进行教育反思的源源不断的素材。(2)教育反思以探索教师行动意义为目的。教师进行教育反思的动力来自于对高效、优质教育的追求,来自于自我成长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不是为了发现或贡献原理性的知识和体系。(3)教育反思架起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策略的桥梁。教师的教育反思是一种为改进自己教育行为而进行的反省、思考和探索,是一种从实践到理论的研究,即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出发,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基础上,将普遍性的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理论,从而实现自身行为的改进和提高。3、如何撰写教育反思。教育教学反思的内容是什么呢?如何写好教育教学反思?简单的说,教育教学反思就是研究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我们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记录和思考。(1)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点。(2)写教育教学中不足、失败之处。(3)记录整理学生的创新思维。(4)记录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和记录学生的问题和建议。(5)课后重写“教学设计”。读后感:读完第一章,使我对教育反思有了新的认识。回想自己写过的教学反思,大多是“就事论事”,就现象说现象,至于为什么会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没有找到,不会反思,所以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不快。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将从教学中的“四大环节” “三大行为” “三个角度”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树立问题意识,有序地、多层次地进行教育教学反思,从而对自身行为产生指导意义,让所学理论真正能应用到实践中。二、描述案例,不断提高教师的分析能力。摘记:1、何谓“教育案例”?教育案例是指包括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简而言之,教育案例就是叙述一个教育故事。它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2、教育案例的特征。(1)教育案例是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2)教育案例是与教育行为、目的和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密切相关的。(3)教育案例是与教学变量、理论观点的多元性密切相关的。3、教育案例与论文的区别。从文体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可举不同的事例,但都是为了论证同一个观点,而案例则以归纳总结规律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从写作思路看,论文是为理论找事例,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思维过程,案例是通过事件找理论,通过故事说明道理,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维过程。读后感:之前,自己对“案例”一词的理解很模糊,只知道是“举例说理”,但是究竟如何举例,举几个例,自己还不太清楚。仔细回想,有些案例自己已和论文混淆,写作不是很规范。读了本书的第二章,使我的思绪豁然开朗,我真正了解到案例不同于论文、教学设计、教育随笔和教育叙事,它是围绕主题、经过选择和取舍、更系统的教学后记。它的结构包括:案例题目、主题背景、情境描述、问题探究、评价反思。在实际工作中,可写的案例有很多,只要我们注意观察、注意倾听、注意思考,从事例中寻找理论支撑,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三、撰写论文,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摘记:1、什么是教育论文?用文字把思考的问题、研究的成果,进行加工、整理、提炼、记录下来,使创造性的思考一层层展开、一步步深入,并在纸面上视觉化,这就是教育论文。它是教育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2、教育论文的结构。(1)论文题目。(2)作者姓名和单位。(3)摘要。(4)关键词。(5)序论。(6)本论。(7)结论。(8)引文或参考文献。3、撰写教育论文应注意的问题。(1)选题要适当。(2)论证要清晰科学。(3)行文要有个性。读后感:论文是我们教师经常写作的一种文体,但是许多教师都怕写论文,确切地说是不知道如何去写。读完本书第三章,我知道了论文分为研讨型、经验型、述评型、报告型等,而且,写论文时要注意规范,选题要小,从小处入手,以小见大;根据论文题目列出小标题,即一篇论文分成几块来写,做到心中有数;语言要准确,要简洁,既要让读者看得懂,又要叙述生动,使读者乐意读下去。我会谨记这三点,以后再次写论文时,努力使论文写得陈述规范、语言精练、观点鲜明、推理严密、结论清楚,不断提高自己分析、总结的能力,向“研究型”教师努力!

国际问题研究的反思与思考论文

对大学教育国际化的思考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对大学教育国际化的思考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 要: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既缩短了各民族之间的距离,又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对人类的教育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为教育的交融提供了契机。

关键词: 大学教育论文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既缩短了各民族之间的距离,又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对人类的教育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为教育的交融提供了契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课题,它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自身变革不可避免的趋势。大学如何在全球化大进程中提高国际化水平、 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走特色发展之路,已成为大学发展的现实和挑战。

一、什么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及教育国际化面临的障碍

什么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对于这个问题,人们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各不相同,可谓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大学教育国际化也常被称为高等教育国际化。IAU(国际大学协会)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上而下的,也有自下而上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变化。”从特征上看,大学教育国际化主要体现在观念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管理等诸多方面。观念的国际化主要包括确立现代化的改革观、发展观、质量观、价值观、人才观、合作观等;教学的国际化主要包括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专业设置、课程标准及教学质量评估等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和管理的国际化,应该着力于人才知识和市场观念的掌握、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心理状态和沟通能力的拓展上。从外在含义上来讲,强调大学的开放性,各国都要开放教育市场,既要到国外办学,也要接纳外国在本国办学,强调资源的共享性,各国要广泛地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做到扬长避短、互通有无。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大学是移植西方大学制度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大学的发展就是在交流和开放中对西方大学某种标准的择取。面对新一轮的教育国际化,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讨教育国际化与特色化的关系、办学体制、评价机制、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机制、教学方法等议题。我们在借鉴西方大学国际化经验的同时,更应该结合自身特点,总结我国大学国际化的不足,挖掘国际化潜力和优势,制定教育国际化策略。但是,在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同时我们也面临层层障碍,这其中既有组织层面的也有来自个人层面的因素。例如,国家和学校没有独立的针对国际化的发展目标、政策和策略支持 ,缺乏国际合作的沟通机制和共享国际资源的平台,教师和学生缺乏参与国际化所必需的兴趣和热情等。那么,结合现代中国教育发展体制,我们究竟该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热潮中推进教育国际化,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二、教育国际化要考虑的两个问题

教育国际化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学生国际化。培养通晓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并能把握国际大势的各行各业的领导人才,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时代使命。学生国际化就是指国际大学间的学生流动,包括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本国学生前往他国就读。其中有长期留学和短期留学,前者一般是为了取得学位或因课题研究,后者则多属于校际交换或短期研修,主要在于获得文化经验和语言能力。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事业,不仅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共同战略,也愈来愈成为发展中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

其次应该考虑的'是教师国际化,也就是引进强大的师资力量。教师作为整个教育系统中另一重要因素,教育的国际流动也成为大学教育国际化的一条捷径。具有国际知识和经验的教师可以直接推动教学、科研的国际化发展。教师可以到外国进行一些前沿的高深研究,从事某项特定的研究项目或钻研某种专门的学科,可以有助于充实教师的经历,提高其技能,进而提高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大学要有计划地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外攻读学位、进修、访问或交流,汲取前沿的学科专业知识,感受新的技术,学习使用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以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化素养。

最后是课程体系国际化。要做到课程国际化,首先是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为提高学生国际适应能力, 大学应将课程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整体设计,构建体现国际教育的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如开设世界哲学、艺术、文化等课程,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开发与建设并重,在现有课程中加入国际元素,如国际教育、国别研究、国际网络课程等。开设专门的国际教育课程,开展普遍关注的国际重大课题研究等。只有在国际化课程观念指导下开展课程建设,才能紧跟时代和世界的步伐,大学课程国际化才能顺利进行。然后就是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应与国际通行课程的形式、方法和手段接轨,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

在任何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往往会变成加快这一发展的催化剂。高等教育只有走向国际化,才能够更有效地利用优质资源,更新理念,拓展视野,提高社会和人们相互依赖的意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相互渗透、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这些问题或现象涉及到全球所有国家,而解决问题又非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所能及或能够取得成效。科学地认识和把握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和坚持“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贫富差距悬殊是全球性现象富国愈富、穷国愈穷,富人愈富,穷人愈穷,这是当今世界的现实。世界银行《2002/2001年发展报告》中说,在新世纪初,贫困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在世界60亿人口中,有28亿人每天仅靠不足2美元来维持生计,其中12亿人每天靠不足1美元来生活。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最不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640美元下降到90年代初的510美元,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扩大到。北方富、南方穷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贫富差距悬殊也是发达国家的一个诱发社会不安定、潜在的社会问题。美国是发达国家中最大的国家,也是发达国家中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的财富集中在10%的最富有者手中,而10%的最贫穷者只占有的财富。据报道,欧洲青年人的“攻击性”行为在增加,其主要原因是社会中下层的不断贫困化。生态环境不分东西和南北世界观察研究所在研究报告中提出警告:在新世纪开始之际,全球环境已到危险的十字路口。目前,全球生态系统正向危险的临界接近。据统计,在过去的10年中,自然灾害给世界造成的损失达6080亿美元,相当于此前40年中的损失总和。联合国在2001年2月份发表一项报告中说,在21世纪,全球“极端的气候现象如热浪和暴雨发生的频率将会加快,因此,水位上涨、洪水、滑坡和雪崩将会增加。”随着全球气候的继续变暖,干旱、洪水、饥馑和瘟疫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严重威胁。环境作为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公认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东方和西方、南方和北方之分。生态环境把全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环境污染更无地理边界而言。全球人类安全的新概念、新要求,迫使世界各国建立一种积极、务实的相互联系的新框架。这种新型的伙伴关系,系由合作双方的彼此利益所驱使,而非一方向另一方的施舍;是公平分享市场机会,而不是奉行单边的保护主义。毒品泛滥危及全球世界毒品形势严峻,并出现一些新的动向,其中最突出的是:全球黑社会组织与毒品集团正以不同形式联手,成为威胁全球的不安定因素;麻醉品渐呈多样化,各种“软毒品”成为毒品消费市场上的“新宠”。据估计,全球吸毒人数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长;而吸用人工合成毒品的人数增长最快。联合国禁毒署专家说,冰毒将逐步成为21世纪在全球范围内滥用最广泛、蔓延最迅速、危害最严重的毒品品种。毒品的生产、加工、贩卖和消费已形成一个盘根错节的国际性网络。据联合国禁毒署统计,全世界每年非法洗钱的数额高达1万亿至3万亿美元;其中,每年有3000亿到5000亿美元的黑钱通过一些世界金融中心被合法化。毒品问题跨越国界,并非某一个国家能够独自解决;需要毒品输出国和消费国密切配合。随着国际社会在禁毒领域开展的各项活动的深入,人们开始意识到,只有各国政府协调一致的紧密合作才是彻底解决毒品问题的唯一途径。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愈演愈烈自20世纪中期,国际恐怖主义孳生以来,各种旗号的恐怖主义组织有1000多个,各种恐怖主义行动,每年都要发生数百起。“9·11”恐怖袭击事件举世震惊,标志着世界范围内的恐怖主义浪潮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国际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上国家、民族、阶级、宗教间各种尖锐复杂矛盾的反映。就本质而言,恐怖主义是一国范围内经济、政治、文化等矛盾不断累积和世界范围内南北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交互作用而生成的毒瘤。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恐怖分子也更多地采用高科技手段为其恐怖活动服务,恐怖器材和装备的高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电脑恐怖活动和利用生化武器的超级恐怖活动更加引人注目。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恐怖主义活动大都有国际背景。但根除恐怖主义活动决非易事,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新闻媒体说,消除恐怖主义威胁将是一场长期的战争。反恐怖专家认为,恐怖主义不仅是“20世纪的政治瘟疫”,更是21世纪世界安全的头等大事。民族分裂主义活动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民族纠纷骤增,民族冲突加剧。这是当前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一个重要根源,也是影响21世纪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一个重大因素。民族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复杂的社会问题,关系到各国的内部团结和国际局势的稳定。在经济日益走向全球化的时代,民族分离主义却同这一潮流背道而驰。当前民族分离主义的一个主要倾向是谋求独立。另一值得注意的动向是,当今世界的民族分离主义势力越来越多地利用国际形势于己有利的变化,力求扩大原有事态,谋求国际支持和干预,促使其要求国际化。移民(难民)潮席卷全球伴随着商品、服务和投资在全世界流动,人们也以创记录的数量跨越国界。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的爆炸式增长和发达国家人口的老龄化,大批移民从发展中国家涌向欧美等西方国家。据世界银行统计,从1965年到1990年,北美和西欧的移民总数每年以的速度增长,远超过当地人口的增长。联合国估计,到21世纪初,约有亿人生活在异国他乡。此外,由于地区性冲突不断和自然灾害频仍,难民人数急剧增加。随着移民(难民)的数量增多,移民(难民)接受国频频发生城市地区的种族冲突和增加劳动力市场的压力,因而导致一些国家加强对移民的限制。针对发达国家的限制移民(难民)流人的措施,偷渡现象层出不穷,从而引起有关国家之间对外关系的紧张和人道主义的谴责。妥善处理移民(难民)问题已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问题。政治体制改革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际社会出现了一种对资本主义进行检讨和反思的思潮。为寻求解决欧美发达国家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第三条道路”随之应运而生。“第三条道路”是西方国家的一种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尝试。但不走“第三条道路”,出路又在哪里呢?这是当前西方国家面临的最大难题。同时,在国内外因素的推动下,近一、二十年,第三世界许多国家在政治体制上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改革。有些国家恢复和改行多党制,有些国家在一党制的范围内进行某种改革,有些国家准备或实行新的体制。第三世界许多国家在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社会动乱,甚至流血冲突。政治改革是大势所趋,但究竟如何进行,既要保持社会安定、又要促进经济发展,仍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大多数国家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主权与不干涉内政主权一般指的是内政、外交的最高权力,在国内享有至高无上的威信,在国际上又是独立的象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信息的电子传输没有空间的限制和国界的壁垒。土地对经济活动的作用相对下降,传统的国家主权内容随之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原本完全是一国所独有的,却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共同拥有的权力。各国的经济活动和对外事务越来越多地遵循国际惯例和国际条约来运作。西方国家正是利用这一新的形势,打着联合国的幌子,大肆干涉第三世界国家的内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鼓吹“传统主权观念过时论”,打着人道主义的幌子,主张进行跨国界干预。甚至,某些国际势力公开鼓吹修改国际法中不干涉内政的内容,主张国际法应向干涉权、国际监护权、有限主权等概念演变,不承认国家在国际秩序中的首要地位。这种以经济全球化为理论依据“弱化”主权的论点,必将使国际关系更为复杂,成为南北斗争的一个焦点。人权与人道主义干预人权本是国内法的一个概念,它作为一个法律原则和公民权利被规定在有关国家的宪法、民法或其他法律之中。二战后,人权问题大量地进人国际法的领域。但由于国际人权文书具有不同的法律性质,特别是由于各国社会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以及民族传统的不同,有关人权的解释和运用是不同的。再加上,有些国家将人权作为推行其对外政策、干涉他国内政的一个借口,就使得人权问题在当今国际关系中更有复杂性和尖锐性。特别是,近年来某些国际势力,一方面加紧推行所谓“人权外交”,鼓吹“人权无国界”、“人权高于主权”,主张国际社会应拥有“合法的人权和人道干预权”等等。其实质是以“人权”之名,干涉别国内政和欺压别国人权的借口;另方面,却对国际社会公认的大规模严重侵犯人权的事件,或避而不谈,或漠不关心。人道主义干预实质上是西方国家在新形势下推行强权政治、维护霸权、干涉第三世界国家内政的合法挡箭牌,并使之合法化。这是全球化时代的新干涉主义。维护国际安全的形势逼人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核威胁依然存在,军费开支依然高昂,从而增加了各国财政负担和减少了发展经济的财力。美国为扩展其政治和经济利益,强行实施NMD和9ND,引起地区乃至全球军备竞赛;一些地区大国走向军事大国,引起邻国的严重不安;热点问题很不稳定,严重影响地区安全局势;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相互配合,活动猖獗。为抑制不安全因素的蔓延,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国际大环境,需坚持《反导条约》、《核不扩散条约》等国际公约的有效性和严肃性,防止破坏国际战略平衡;建立行之有效的双边和多边的地区安全机制,与联合国维和机制相辅相成,加大维护世界秩序的力度。除军事安全以外,还有政治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环境安全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地威胁人类的生存,需要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才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全球化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进程,又是具有内在矛盾性和两面性的动态发展过程。它虽然为很多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其间又充满了利益的差异、竞争甚至冲突,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全球化范围的竞争”。全球化给当代国际关系带来了多方面的复杂影响。1、全球化加深了各国的相互依赖,进一步确定了和平和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它的不平衡性也使强权政治在一定时期内有所抬头,多极化仍将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使各国在经济等领域的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持续加深,共同利益也不断增加。尤其是大国间形成了一种既相互磨擦、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相互制约的关系,单个大国独立解决或垄断国际事务的能力正在下降,动辄进行干涉、制裁乃至战争等损害别国利益的做法往往会反作用于己。这些趋势的发展使得各国在处理国际争端时,更多地采取协调与合作的方式,更多地去寻找利益的交汇点。可以说,全球化的发展是冷战结束后国际体系相对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对大国间的全面对抗起了很重要的制约作用。这一事实表明,和平与发展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是时代的主题,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仍然有可能避免,各国仍把振兴经济、谋求更加有利的国际经济地位放在首位。任何偶发的、严重的事件都难以改变世界政治经济基本的运行态势。但由于现阶段的全球化进程是在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出现的,西方发达国家是最大的受益者和主导者,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却处于更为不利的局面,国际力量格局对比失衡的问题非常严重。1999年,占全球人口20%的发达国家拥有全球GDP的80%、世界贸易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力量在一定时期内不是壮大而是相对减弱了。一些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力量,使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一段时期内可能还会强化,“新干涉主义”仍有可能再次大行其道。全球化过程中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国际政治的多极化将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2001年初在美国举行的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览会上,有世界各国1800个技术领先的厂家展示各自的最新技术。2、全球化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家主权问题上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并面临如何有效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等新课题。在全球化进程中,各国的地位和处境很不相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主权问题上就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首先,全球化扩大了强国与弱国之间的主权不平等。从相互关系中双方的地位来看,发达国家对高技术、资本的垄断使发展中国家始终处于被动和脆弱的地位。其次,全球化进程需要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而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综合实力在几乎所有的国际机制中拥有更多的发言权,由此产生的国际行为规则必然使发达国家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在很多问题上,发展中国家必须要与它们进行协调与合作,在获得新的利益、权利和机会的同时,也使国家在行使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时受到掣肘。同时,发达国家为维护其既得利益,总是试图在“人权高于主权”、“主权有限论”的幌子下要求发展中国家让出部分国家主权,并以此为借口干涉他国内政,其真实意图在于牺牲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维护其自身利益。与国家主权密切相关的就是国家安全问题。由于全球化趋势涉及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一国安全除军事层面外必然还会涉及金融、信息、环境、能源等问题。这些领域的安全问题与军事安全相比,其重要性已不可低估。尤其在国际经济活动因全球化进程而空前广泛和复杂的情况下,经济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金融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全球化时代,资本几乎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不受限制地流动,主权国家对金融或经济的掌握也相应减弱。一旦市场规则被恶意、无序、无约束地滥用,成熟市场对不成熟市场就具有侵略性,资本的力量将会对一国经济和社会安全形成致命的打击,其危害绝不亚于一场战争带来的损失。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印尼、泰国等国的GDP一年左右时间就下降了40%至60%,国内经济倒退了10年以上。因此,如何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等非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安全已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严肃面对的问题。3、当前国际关系中的一个新特点是,世界各国将就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行为规则的制订和改革展开激烈斗争。一个能给世界各国带来“共赢”的全球化必须以法律和制度为保障。全球化客观上要求国际机制在国际关系中发挥越来越强的作用,要求国际机制具有真正的行动能力。但现在处理全球政治和经济问题的国际机制,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七国集团等,几乎都是在冷战时期形成并且是由西方大国主导的。冷战结束后,这些机制的功能和性质受到越来越多的怀疑,已不能令人满意地解决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在未来15年内,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力量的现实格局,对这些机制进行大幅度改造或完全推倒还不太可能,但是围绕国际机制改革的斗争将会非常激烈,其中既涉及到大国间利益的调整,也涉及到南北关系的利益分配。这种趋势已从新千年回合的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中初见端倪。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15年中,世界各国将就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行为规则的制订和改革展开激烈斗争,这将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突出特点。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但某些挑战和问题有了新的发展,值得关注。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这不仅使一些地区的人民生活被置于水生火热之中,而且使这些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拉大,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其二,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如今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冲突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中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其三,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今许多局部冲突和地区争端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事实上,在当今多数地区性冲突的背后,都有不同大国之间的利益角逐。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美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霸权主义直接间接地引起、激化或加深了当前世界的许多地区性冲突、动荡和紧张,是不争的事实。 目前,由于在伊拉克遭受一定挫折,美霸权战略的策略和手法有所调整。美在伊战后治理问题上面临的困境超出布什政府当初的想象。伊战后,美在伊拉克迅速稳定局势、以美式民主改造伊拉克社会以及将投放在伊拉克的大批美军战略力量抽出他用等计划不仅一一落空,而且不得不面对伊战带来的种种问题和压力,如伊境内连绵不断的恐怖袭击和暴力事件、持续攀升的美军伤亡人数、美军虐俘丑闻、以及始终不能为发动伊拉克战争找到一条法理上站得住脚的理由,等等。美为借助联合国及国际社会帮助其解脱在伊拉克等问题上的窘境,单边主义姿态有所收敛。不过,迄今为止,美谋求霸权的势头没有因此而受到根本性遏制。美在伊拉克等问题上的姿态变化虽暴露美难以单枪匹马独步世界,但与越南战争不同,在伊拉克受到的挫折并未使美伤筋动骨,没有动摇美推行强权政治所依赖的实力基础,亦难以使布什政府对其霸权战略进行全面反思,从根本上吸取教训。 2005-1-9 17:55 回复 qq315960805 1位粉丝 2楼不论美两党中的哪一方赢得这次大选,美对外战略都将保持一定连续性,一些基本特征在中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第一,美为其世界霸权谋求制度和法律保障、建立单极世界秩序的战略目标不会改变。尽管民主党在加强美世界霸权的策略手法上与目前的共和党政府会有所不同,但争取使美世界霸权最大限度地制度化、合法化,建立以美国利益为中心的世界新秩序,是美两党的共识;第二,美加强对国际地缘政治中敏感地带控制的方针不会改变。美历来重视地缘政治因素在国际战略平衡中的重要意义。近年来,美针对国际形势的新特点,正全面、系统地调整其全球战略部署,以便为给其新的霸权战略在地缘上提供更好的依托和保障。北约东扩计划、大中东改造计划、亚太军事部署调整计划,是美全球战略部署大调整最重要的三个组成部分。从地缘上看,这三个部分涵盖整个欧亚大陆,并将大西洋、太平洋乃至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一体贯通,形成整合两翼(欧洲和亚太),突破中央(从中东、中亚到南亚的新月地带)、彼此呼应的态势。美全球战略部署调整意在一箭四雕,即整治穆斯林国家、牵住欧洲、堵住俄罗斯、看住中国。美政府轮换可能会在某些局部和具体步骤上影响美全球战略调整的实施,但不太可能触动其整体框架。第三,美倚重军事优势加紧争夺国际战略制高点的趋势难以改变。目前,美军费开支占世界军费开支的一半,美超强地位最突出的方面反映在军事上。美在推行霸权战略的过程中,正不遗余力地利用其在世界新军事革命中抢占的先机,全面加强美军的机动反应能力,扩大美战略优势地位。今年8月,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今后10年中将逐步调整大约7万名驻扎在西欧和亚太地区的美军地面部队,以适应21世纪战争的需要。美在军事技术和能力上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不对称优势,是其实施全球战略大调整的前提和保障。民主党在用兵上可能比布什政府相对慎重一些,但军事优势在美推行霸权战略过程的特殊意义不会因此而被忽视。 三、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美国反恐战略对国际反恐斗争之局限和弊端进一步显现;国际反恐斗争中双重标准问题反映出国际反恐阵线的内部分化倾向。 今年以来,国际反恐形势出现若干新动向。首先,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袭击规模扩大。西班牙、俄罗斯等地先后遭受严重恐怖主义袭击,举世震惊。 其次,美国反恐战略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局限和弊端暴露无遗。布什政府在“9·11”事件后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的两场“先发制人”的战争,不仅未使恐怖主义受到震慑,或使美国和世界变得更加安全,反倒使伊拉克成为又一个恐怖主义的滋生中心,恐怖主义活动愈演愈烈。“反恐战争”使世界出现“越打越恐,越恐越打”的怪圈。这种现象同美国反恐战略中几个根本性的问题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一是反恐动机不纯,利用反恐图谋霸权。伊拉克战争是典型例证。伊拉克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本来没有关联,现在却变成了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在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上对伊拉克制造 “莫须有”的罪名,强行发动一场旨在实现其大中东霸权计划的入侵战争,在伊拉克社会和阿拉伯世界激起强烈反美情绪。二是将反恐斗争等同于军事斗争,治标不治本。布什总统在“9·11”事件后称美国与国际恐怖主义进入长期战争状态,实属无稽之谈。恐怖主义袭击无论手段如何残忍,破坏如何严重,本质上仍属跨国犯罪活动。有效的反恐斗争应更多倚重司法、公共安全、情报和金融体系中的资源和手段而不是军事手段,而消除恐怖主义的根源更有待于经济和社会政策的配合。除非别有动机,将反恐斗争与战争简单地划等号,不仅牵强附会,使反恐斗争伤及大量无辜,而且难以触动恐怖主义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三是美国将巴以问题同国际反恐混为一谈,不但促使巴以双方继续以暴易暴,而且加剧了伊斯兰世界的反美情绪,为国际恐怖势力所利用。 2005-1-9 17:55 回复 qq315960805 1位粉丝 4楼五、国际形势变化趋势对我国的影响 对我国来说,对当前国际形势进行评估,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认识国际环境对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影响。这既涉及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也涉及到对当今世界长远变化大势中一些深层问题的认识。 首先,从总体上看,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仍是机遇大于挑战,有利于我国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特征、世界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革命新浪潮给我国发展提供的巨大动力和机遇,是长期性、可持续的。只要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些机遇就会继续促进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其次,当前国际矛盾的特点、世界战略格局的调整方向、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趋势、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仅没有弱化而且正在强化国家主权在国际关系中的基石地位和重要意义。要在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保持和争取比较有利的地位,对于国家主权在国家利益中的核心地位和基础价值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矛盾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必须坚持和倡导在相互尊重主权的前提下,积极寻求存异基础上的求同,多元基础上的共识,共赢基础上的合作。 再次,台湾问题对中国保持和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构成的不利影响呈增大趋势,已成为中国在本世纪国家安全面临的最大隐患。涉台外交在维护中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对“台独”分裂势力在两岸关系中制造种种突发性事件的任务与日俱增。美军积极调整在亚太的军事部署虽然是为其全球战略服务的,但客观上使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环境更加复杂。面对挑战,中国必须不断发展自己,提高包括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使我军建设更加适应未来战争的要求。 最后,世界经济保持繁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加大了对世界各种资源的需求,同时也促使世界经济利益分配格局调整加快,有关国家之间为争夺资源和市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磨擦增多。这使中国在未来的发展和开放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压力,也对中国继续参与国际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需要在自身经济增长方式和对外合作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开拓进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大旗,积极应对这些问题,处理好维护中国自身利益与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之间的关系。

毕业论文对研究的反思

(一)选题把握不准选题是确定毕业论文研究的方向,是毕业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即使教学学院给提供了一些参考选题,但学生在选题时仍有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追求热点,对药品现代物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立医院改革、药妆等兴趣浓厚,选此类热点课题的多,能够创新的少;二是游离在所学专业或毕业实习之外,如在苏州礼来公司实习的医药贸易专业学生选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下的公路建设与发展”,在药品经营企业仓库实习的学生选题是“税收政策与促进就业的思考”,在山东步长制药实习的学生选题是“目前我国发展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分析”等;三是理论性太强,选题难度太大,超出了本科生能够把握的范围,如在药品检验所实习的同学选题是“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构建研究”。(二)拼凑现象严重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比较普遍,网络给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打开了惰性的方便之门。直接从网络上下载他人的文章当然是严令禁止的,但拼凑却是屡禁不止。一是拼凑法,从网络上下载几篇同类型的论文,通过剪接拼凑成一篇论文,往往结构混乱,内容不完整,甚至自相矛盾;二是雷同法,几个同学的论文题目略有差异但内容雷同,甚至仅是顺序安排上略有差异;三是穿越法,为通过文献检索方法核查,把不同专业师兄师姐或不同年度的毕业论文,稍作修改或拼凑

浅析普通师范类专科毕业生就业困境与对策研究旅游专科教育中人文素质培养与通识课程体系建浅谈成人本专科函授生《计算机实用基础》教学试论本科教育专科化问题及其成因和对策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糖尿病专科护士考核与评定的实践研究外国文学在专科英语教学中的定位思考公安专科院校消防管理课程改革研究专科生中知青子女的心理特点分析专科词典编纂的学科依托改革,而改革的基础是明确法学本科毕业论文以应用型为主、理论性为辅的定位。

毕业论文是大学期间学习的结果,毕业论文的质量,决定于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今天,我们强烈感知到毕业论文这个学习结果存在诸多问题,这其实是学习过程出了问题。所以,从结果“倒推”过程,从毕业论文存在的不足,反思整个教育过程的问题,不失为一条有效的思考路径。

一、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与问题

法学专业是典型的文科专业,现阶段毕业论文普遍存在问题,如言之无物、“假大空”、网络抄袭等现象在法学学科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论文写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存在诸多问题,说到底是写作的积累不够,准备工作不足。

(一)知识积累不够

“法学论文写作的过程,就是法学知识辩证运用和实际运用的过程”[1],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不可能实现知识的运用。我国任何一所高校的知识传授都是充足饱满的,三年半的教学进程,一百多个教学周,大量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然而人才培养的效果更强调知识的有效积累。不仅要建立本门课程的知识体系,还需要把各门课程知识勾连起来,将碎片化的知识构建成系统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实现知识的有效积累。知识的有效积累还应具有立体化特征。法学是一门有较强普遍联系性质的社会科学,一个领域的法律现象或问题,与周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都相关。除法学专业知识外,相关专业知识也有必要纳入积累范围。

现在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反映出明显的知识碎片化特征,就一个现象说现象,就一个问题说问题,法学各领域专业知识无法建立连接,法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也不能有机结合。因此,毕业论文不可能有新颖的观察视角和分析工具,读起来枯燥无味。知识积累不够,还会使学生陷入只有感觉和判断却无法论证的困境[2]。

(二)思想缺乏创新

一篇言之无物、人云亦云的毕业论文是如何“炼成”的?首先是互联网这一便捷工具提供海量信息,然后在短时间内学生用“剪刀+糨糊”方式复制粘贴出一篇所谓的论文。在此过程中,学生没有对研究问题进行基本的思考梳理,更没有对论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论证,根本达不到锻炼提高能力的目的。指导教师每年看到的本科毕业论文几乎千篇一律,前后几届学生的论文题目也相差无几,论文内容更是看不到新颖、创意和特点,味同嚼蜡。

假如学生头脑中对某一专业问题有兴趣有思考,并且有自己的看法观点,相信学生会把自己的想法在毕业论文中体现出来。而现在大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只是文字的堆砌,好一些的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对专业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但往往深度不够。归根结底,是学生不能对专业知识展开独立思考,平时的学习不过是对教师授课内容的记忆背诵。因此,在论文选题时,毫无想法的学生才会从教师提供的备选题目中随意选择一个。在撰写论文时,学生不过是重复课堂上教师讲过的内容,缺乏自身主动的思考和论证,更不要说创新。

(三)写作训练不足

中国的学生比较习惯整齐划一,考试有标准答案,写作文有惯用套路。对于通过各抒己见探讨真知的学术性论文不甚了了。虽然有的教师给学生布置论文式作业或测验,但因缺乏有效监管,学生多是应付了事,这样,有的学生甚至到大四还觉得毕业论文很遥远很抽象。没有论辩性思维的基础,四年大学中的写作训练有限,毕业论文中出现明显的质量问题也就不足为奇。

很多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机械罗列概念、特征、原则,看不到作者的问题意识和论证思路,不能建立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结构,把论文写成了教材的体例;在论文层次安排上不会正确使用序号,引用参考文献时不遵循学术规范,不善于使用法言法语,对论文摘要和关键词的作用一头雾水等等现象,也特别突出。所有这些训练,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学生需要在四年大学学习过程中进行反复训练,否则不可能在最后的毕业论文撰写中写出一篇漂亮的论文来。

二、加强法学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对策

(一)教育观念:教育者要树立能力培养意识

教育改革首先是教育者的改革。传授知识是教师职责之本,但仅仅做到传授知识还远远不够,教师必须同时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要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知识结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写作表达的能力。法学专业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所讲授课程和毕业论文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和意义,也应当充分认识到当前本科毕业论文存在质量问题的根源所在,更应该认识到撰写毕业论文的“功力”必须也只能源自整个本科学习过程。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首先要帮助学生掌握该课程的知识体系,理顺“知识点—知识脉络—知识体系”结构的关系。这样点面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该课程的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将该课程的知识与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理想的教与学应该是全部课程结束后,学生能在头脑中搭起以基础课和专业课关键知识点为节点,相互有机联系组成的专业知识架构。”[3]

其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恰当运用,才能体现出知识的价值,这个价值的实现,必须有学生对知识的积极思考。学生的思考不是源于教师在课堂上的灌输,而是教师对学生积极引导之后学生进行主动的、自觉的思考。法学知识是关于社会实践的知识,很多问题不是事实问题,也不是逻辑问题,而属于价值判断问题。即便是立法层面已经明确了的问题,教师仍然可以在阐明立法规定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做价值层面的反思与探讨。教师对学生思想的引导,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教师的适当引导加上学生自身的积极思考,才能实现知识的体系化和立体化。也只有学生独立思考,才有学生创新的可能。

最后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功在日常中,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不二法则。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就某个事件、观点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篇幅可以不长,但在论文规范方面要严格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掌握论文层次结构的安排、引用参考文献的标准,使其学习撰写论文摘要和确定关键词,讲解如何就一个观点展开论证等。

毕业论文是法学本科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呈现,不可能靠本科毕业之前的“突击”一蹴而就。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必须延伸至整个法学本科教育培养过程,法学专业教师应当建立教学工作的整体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引领。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不断积累知识与能力,才能获得水到渠成的效果,完成高质量的本科毕业论文。

(二)教学管理:规范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

优秀的教学管理是成功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离不开教学管理的积极调控。虽然教学环节时间安排与就业时间重合只是毕业论文质量不佳的客观原因,但在就业压力巨大的现阶段,作为教学单位必须考虑这个现实问题。通常本科的毕业论文环节安排在第八学期,这个时间正是学生忙于寻找就业机会的阶段。在就业和完成毕业论文之间,学生自然选择就业,对毕业论文得过且过。实践中也的确有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指导教师疏于管理的现象。因此,合理设计培养方案,加强对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管理是必要而迫切的。

建议毕业论文工作的整体安排提前,第七学期开始毕业论文工作。在毕业论文工作开始之前制定时间进程表,确定论文工作的主要时间点和工作任务。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阶段:一是准备开题阶段,需要每年更新毕业论文备选题目,论文题目应体现社会热点和前沿问题,建议将专业课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列入备选题目;之后召开毕业论文动员大会,说明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毕业论文的主要注意事项,强调毕业论文在本科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然后是开题,开题环节务必认真对待,对于不认真选题的学生起到督促作用,也可以帮助其明确写作目的和内容。二是论文撰写阶段,指导教师须与学生保持经常性联系,对论文结构、观点、参考书目和形式等进行指导。其中设置论文的中期检查,统计学生的论文进展情况,这也可以起到对学生的监督作用。三是评阅和答辩阶段。制定评阅和答辩标准,告知学生答辩方式和要求。四是论文总结阶段,对本轮论文工作进行整理总结和反思。总之,要做到各个环节无管理真空,实现写作环节的全过程管理,教学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务必严格执行管理规范。

(三)毕业论文形式:探索多种方式

所有教学环节都应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灵魂在于体现出学生未来从业所需的各种能力。法学专业毕业生应当具备较强的资料检索整理能力,未来才能从浩繁的案件材料中快速获取有效信息;应当具备较强的分析论证能力,未来才能对各种法律问题抽丝剥茧、以理服人;应当具备较强的文字驾驭和语言表达能力,“笔杆子”和“嘴皮子”是法律人的两大法宝,较好地掌握这两项能力,能够帮助法学专业毕业生准确表达观点,更好地解决法律问题。法学本科毕业论文既要反映国家法律规定的初步科研能力要求,也应围绕培养目标锻炼其未来从业所需的各种能力。

三、从结果倒推过程:明晰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定位

对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所有改革措施,都指向一个根本问题,即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定位问题,定位统领着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改以改革及如何改革的问题。

我国的.高等教育早已从精英化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从教育精英化到大众化最大的改变,是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再以从事知识传承创新的科研人员为主,而是遍布于各行各业运用专业知识从事基本专业事务的普通劳动者。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科学研究不再是大学的唯一任务或目标,甚至不是最主要的目标,培养和教育社会所需人才成为大学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4]。应用型人才成为大众化教育阶段的主要培养目标,特别是对处于法学教育金字塔底层的众多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培养应用型人才是这类院校法学专业存在的社会价值所在。毕业论文作为本科教育的组成部分,应当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不仅体现法学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研究能力,更应当体现他们必要的文献检索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驾驭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法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够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而不仅仅是培养专门从事法学研究的理论型人才。“对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认识,是进行法学高等教育的起点,也是开展法学学位论文写作工作的前提。”[5]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转换决定对本科毕业论文定位的重新认识。

目前,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众多问题为法学教育敲响警钟,提醒身处法学教育领域的人们反思问题根源何在。出现问题,固然是教学工作有怠惰,教学管理有疏漏,但更关键的问题也许是今天我们对毕业论文的认识已经不合时宜。在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毕业论文被赋予科研导向的内涵,其理论性学术性的定位不言自明。今天教育发展阶段有所不同,毕业论文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有必要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定位做出明确说明,帮助教育制度的执行者尽快转变认识。在大众化教育阶段,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定位不应完全是理论型的,而应当定位于以应用能力型为主、理论型为辅。接下来就要求,教育管理者和专业课教师必须与时俱进,重新认识本科毕业论文,积极推动和参与各个环节的改革。转变认识的意义,既在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也在于推动高等教育切实地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

毕业论文是“果”,教学过程是“因”,对于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这个不令人满意的“果”,教学过程这个“因”虽不是唯一的却极为重要。从教学过程入手,建立体系化教育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管理方式,充分理解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内涵,做出合理定位,为毕业论文做充足准备,可以成为破解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有效路径。法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学教育的质量关系着法治的未来。希望通过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提升,以点带面,带动整个法律人才培养体系的良性演进。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本科毕业论文的答辩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昨天,我到安康参加电大法学本科毕业答辩,答辩过程有些紧张,但还顺利。答辩完后,和同学们聊天,才知道很多同学答辩时问题没有回答好,我把自己和同学们参加答辩的过程整理成几点心得体会,准备毕业答辩的朋友可以借鉴一下:

一是毕业论文题目不要太大,范围不要太广,尽量写的具体些,最好是与自己工作生活有关联的;

二是论文最好自己执笔,可以在网上找些相关资料借鉴,内容中最好有工作生活中的实例;

三是论文写成后,要了解内容相关的知识,准备答辩;

四是在答辩的过程中,不要紧张,普通话要标准,语速要中等,不宜太快或者太慢;

五是要有礼貌,答辩开头要说老师好,介绍自己的个人资料,结束要说我的回答完毕,老师;

六是答辩分为两部分,开始是用简练的语言介绍论文的大概内容,然后是老师根据论文提出问题,一般是三道题,准备五分种后回答问题;

七是回答老师的问题,一定要说全面,尽量举一些例子,让老师觉得你的论文深入了实际;如果回答的不全面,老师还会临时提出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定不能紧张,理清思路,知道多少回答多少,千万不要卡壳;

以上是自己胡乱总结的一些心得,也不知道对不对,权当是自己的无聊之笔。

答辩一般是几位相关专业的老师根据你的论文对你提一些问题,同时听取你的个人阐述,以了解你对论文的熟悉性。一般各位学友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首先阐述个人的论文简介;

2、边演示边结合你的论文进行讲解;

3、回答老师的问题(要说明的是老师可能在任何时候提问,不一定要到最后才提问)结合以上的步骤,你可能已经知道自己该怎样做了。但我还要提醒你注意以下几点,这才是一般人容易疏漏的地方,同时又是很行之有效的方法:

1、一定要显出自信

答辩老师会时刻盯著您的眼睛,他们也许真的很想看出你的破绽:,自信会很有效的打破他们的任何企图。使你自信的方法只有自己看熟论文、搞懂论文的原理与步骤。同时,让自己的眼睛注视着各位老师,尽量以站姿进行答辩,并保持中等偏慢的语速。这些措施都能使你显得充满自信!

2、预先设想老师会问的问题

如果你已经对老师问的问题有了预先的准备,那答辩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实战前总结自己的毕设,回忆制作中的难点与重点并结合自己的论文,写出10-15个问题就足够了(一般答辩提问数量在3-6个问题),当然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准备好这些问题的答案啦!

计算机类专业答辩一般老师提问都行如以下的问题:

软件类:这个功能你是如何实现的?使用了怎样的技术?采用了何种数据结构?那些是你编写,那些是自动完成?

硬件类:使用了那种器件?该器件有何种特点?

3、准备好了吗?最后,让自己按以上的三个步骤全部演习一遍,别以为没有必要,事实证明它是非常有效的。

最后,再提醒各位学友一点:请注意你的礼貌问题,上台要向各位来时问好;征求老师的同意后再开始讲述;答辩完后,就算你怎样不情愿,也要谢谢各位老师。记住,给各位老师留一个礼貌自信的形象是对你非常有好处的!

今天,我们班开始了意义重大的论文答辩。之前,道听途说来的关于答辩的种种细节让我们一直很是忐忑不安。虽然学院关于学年论文和实习报告的审核都很宽松,甚至有点程序化,但是论文答辩是学院对一个人专业知识水平、学业发展水平和对事件的观察及分析能力的总结和考核,所以尽管大家嘴上都说不要杞人忧天、学校不会为难人之类的安慰词,但是大家私下还是挺用心去准备,认真仔细地熟悉自己的论文、文献综述及参考文献,还有有关论文的一些知识点。

这三天,是清明节假期。昨晚,学校的图书馆也不再是座无虚席,寥寥落落地分布在图书馆的各层学习区域,但是有一半是在准备着毕业论文答辩的毕业班学生。桌上整整齐齐地摆着洁白的材料,每个人都正襟危坐,如临大敌,有的还咬着笔陷入了沉思。赵舍更是精益求精,都已经答辩在即了,还在检索机上查找资料充实论文。我从他身边大摇大摆,故意要引起他注意力,他也没有理我,让我自讨没趣了一番,还引来了其余的人看怪物一样的眼神。反思之下,更悲哀的是,相对我们赵舍那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追求完美的严谨的治学态度,我的学习态度真的是太不端正。不是我不喜欢学习呀,也不简简单单是毅力不如别人的问题,还有从小就没有重视过对学习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回到宿舍,看到小军在煲电话粥,我们都有点惊讶,但更相信他此时的如此轻松是因为他的胸有成竹和镇定坦然的心态,所以每个人都不惜溢美之词,大赞他可以在每个人都有点彷徨的时候如此轻松,有做大事的英雄风范,羡慕他的香艳熏人的桃花运,而且还抢着拿自己的人格打包票说他肯定可以进入第二轮的大组答辩,说得我们发现原来大家的吹牛拍马的功夫已经达到如火纯青的地步,一个个慷慨激昂的抒情句,把自己都给感动了。(老师说过,优秀的论文可以进入第二轮答辩。)他也开始飘飘然了,看到他笑容灿烂,欲推还迎的姿态,于是大家又开始快马加鞭地奉承他......说得他不好意思了,又去打第二个电话。不过说心里话,我们的话里的确有一半是包含着对他的知识和学习态度的肯定。晚上,我们按照当天宿舍内部达成的规定,准时熄灯了。躺在床上,我发现原来我的生活节奏可以如此紧凑的。只是有点落寞。夜深了,你还好?熄灯后,赵舍拿着晚上打印的自认为老师可能提出的问题的纸,满怀激情地一个人站在阳台,昏暗的灯光下,他开始有模有样地想象着次日的论文答辩现场的情景,手舞足蹈地把纸上每个问题的答案说得有理有据、铿锵有力,声音一如既往的洪亮和清晰,很是震撼了经过大门的舍友们,虽然大门紧闭、外面雾气朦胧细雨滴答,仍可以想象那是怎么一副感天动地的景象呀。要求进步的同学们,当以此为榜样!

今天,八点半,大家都很准时来到理工楼三层。我们刚走到那,时间还没到,可三间教室的三个小组的同学都已经到了,以前上课,我们宿舍是最早的,今天答辩,我们却是最迟的。大家都很投入地在准备着,很少人在聊天,也很少人在走动,默默看着自己的论文,若有心思、悄悄地动着嘴唇。大专毕业时,我没有被抽中参加答辩,因为对于教室里那样的桌椅排列和那种氛围,有点敬畏的感觉。

抽签开始了。我和舍友们按着黄老师的意思,把答辩用的教室摆出了样子。教室的中间拉出三张桌椅,并成一排,这是答辩老师坐的,然后隔着两张桌子的距离又放着一张桌子,正对着老师们的座位。其他的桌椅都被规则地拍到教室的四周,这样便于答辩的同学可以快速地交换进出。等我们排完桌子,桌上的纸条已经剩下可怜的三两张,看了一下数字:1、4、3、15、19、20。不是很前面,就是较后面。我有点怀疑刚才抽签的公平性了。不过早晚都得挨刀,而且没有轻重之分,但第一个答辩有压力,我就挑了四号。有个比较晚抽的家近的女生拿着19号的小纸条,说她不想等到下午答辩,便和我作了交换。

本课题是在我的导师李会庆研究员的精心指导和悉心关怀下完成的。导师严谨的科研思路、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敬业的精神、对科研工作敏锐的洞察能力是我毕生学习的楷模。在此,对导师三年来对我学术上的`精心指导与生活上的关怀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衷心感谢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赵仲堂院长、王永杰副书记、姜希宏副书记、李士葆老师等在业务与生活等方面给予的关心与帮助。感谢姜宝法教授、王束玫教授、贾存显老师、王洁贞教授等在我学习上提供的帮助。

感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生物中心高雪芹老师、黄海燕老师等在我实验中给予我的无私帮助。

感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化验室邢杰大夫和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皮肤病防治所检验科的李娜大夫等在标本采集中提供的帮助与支持。

感谢章丘计划生育服务站、诸城计划生育服务站、岱岳计划生育服务站和无棣计划生育服务站的领导与有关人员在现场调查与标本采集过程中提供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感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所流行病研究室的刁玉涛老师在科研工作中提供的支持与帮助。

感谢师兄弟、师姐妹王志萍博士、郑国华博士、陈会波博士、周英智博士、杨艳芳博士、房学强博士、郑薇硕士和黄克锋硕士在我学习与生活上的关心与帮助。

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学习和生活上的全力支持和关怀。

最后感谢在我学习、生活及论文完成过程中给予过我关心和帮助的所有老师和同学。

首先,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赵仲堂教授。当我面对科学的高峰有些彷徨时,是导师在鼓励我,“攻坚莫畏难,只怕肯登攀”;当我在科学的殿堂中步履蹒跚时,是导师在指点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我埋头于书本执迷不悟时,是导师在明示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是导师在引导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的导师,学识渊博,对专业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百忙之余仍然读书不辍,不断探求;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传道授业,呕心沥血。如果说我从导师那里学会了怎样做好学问,那么首先应该说我从导师那里领略了真正的学术精神,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坚韧的探索精神将使我终生受益。

衷心地感谢李士雪、王志玉、徐凌中、姜宝法、王束玫、彭绩、方鹏骞、卢祖洵、李立明、曾光等教授的鼎力支持,以及王陇德、姚志彬、江捍平、张丹、钟育新、陈广源、王立新、刘松暖、陈金喜、钟天伦等领导,在我工作和学习中,时常能感受到他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衷心地感谢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全体老师。当我在千里之外迷茫、徘徊时,是他们慷慨地为我敞开了大门,把我领进了一个深奥而又迷人的殿堂。感谢亲爱的师兄弟们,感谢他们在科研工作中给予的大力帮助!

衷心地感谢深圳市卫生局、宝安区卫生局及各系统、各部门的领导、同事和朋友们在我平时工作及完成论文过程中对我的支持与帮助。

最后,衷心地感谢宝安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区编委等各级领导及区人事局、区计划局、区财政局等部门、社会各界对我区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视和支持!衷心地感谢宝安区公共卫生系统的各位同仁以卓越的执行力作出的突出贡献!

终于在XX年5月26日这一天中午12点半,苦心经营三年多的毕业论文——《XX》终于告一段落了。

毕业汇报上,奥运公园的总规划师XX老师对我的论文思路提出了质疑:为何以十三陵、雅典卫城等以帝王将相为祭祀主体的案例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案例如何有助于表达中央苏区烈士陵园的场所精神,又怎样能够有助于体现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精神境界?

我急中生智,做出了如此这般的解答:电影《吴清源》的导演田壮壮在拍摄影片时,强调尽管电影的剧本完完全全是按照吴清源先生的自传《中的精神》改编而来,但并不是要以影像的方式还原历史,而是力图恢复精神层面的境界。同样,我的设计也是依据帝王陵寝建筑的格局还原烈士陵园精神层面的场所精神,而且精神境界在还原到“人”的层面时,具有一定的趋同性。XX老师则坚持予以否认,并明确指出我没有理解者20多万为何而牺牲。

其实静静想来,明国时代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而他的陵墓依然按照帝王陵寝的格局:牌坊、甬道、陵门、碑亭、方城明楼、宝鼎这一空间序列完成;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毛主席的纪念堂也是按照林肯纪念堂建造的。究其原因,诚如程XX老师所说:旧的系统完全崩坏,新的系统又没能建立起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设计师尚且“人在旅途”。说到底,问题的根源是在这个尴尬的、新旧交替的时代,中国新时代的民族形式该何去何从?

显然,这不是单凭我一己之力就能够解决的,一定程度上我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惋惜的同时,又深感责任重大,绝不敢有半点松懈,而更要打起百倍的精神走完未来的路。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论文作者要顺序通过答辩,在提交了论文之后,不要有松一口气的思想,而应抓紧时间积极准备论文答辩。那么答辩者在答辩之前应该准备哪些呢?

第一,要写好毕业论文的简介,主要内容应包括论文的题目,指导教师姓名,选择该题目的动机,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以及本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二,要熟悉自己所写论文的全文,尤其是要熟悉主体部分和结论部分的内容,明确论文的基本观点和主论的基本依据;弄懂弄通论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概念的确切涵义,所运用的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仔细审查、反复推敲文章中有无自相矛盾、谬误、片面或模糊不清的地方,有无与党的政策方针相冲突之处等等。如发现有上述问题,就要作好充分准备——补充、修正、解说等。只要认真设防,堵死一切漏洞,这样在答辩过程中,就可以做列心中有数、临阵不慌、沉着应战。

第三,要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所写论文相关联的知识和材料。如自己所研究的这个论题学术界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目前,存在着哪些争议?有几种代表性观点?各有哪些代表性著作和文章?自己倾向哪种观点及理由;重要引文的出处和版本;论证材料的来源渠道等等。这些方面的知识和材料都要在答辩前做到有比较好的了解和掌握。

第四,论文还有哪些应该涉及或解决,但因力所不及而未能接触的问题,还有哪些在论文中未涉及到或涉及到很少,而研究过程中确已接触到了并有一定的见解,只是由于觉得与论文表述的中心关联不大而没有写入等等。

第五,对于优秀论文的作者来说,还要搞清楚哪些观点是继承或借鉴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哪些是自己的创新观点,这些新观点、新见解是怎么形成的等等。对上述内容,作者在答辩前都要很好地准备,经过思考、整理,写成提纲,记在脑中,这样在答辩时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作答。

昨天在思考为什么自己看了一阵子论文了,感觉还是成效不高,于是看了一下学堂在线一门关于写论文的课程。看完反思了一下: 一、自己的阅读量也不够,于是我立马去搜集了这个领域一些重要的书籍,打印好以后,写好日期,打算按照顺序一本本看过去。 二、论文阅读的时候,没有写足够多的反思。从论文的框架到如何遣词造句,再到观点如何演变而成,我都没有认真去记笔记,写反思,所以前段时间看的论文属于无效的,这也导致我至今对论文的整体构造不甚熟悉。 三、不了解期刊,没有每天关注各种期刊,视野仅仅停留在知网上,而知网上的论文是一篇篇的,而非一本本,所以我很难形成一个整体感受,遑论了解期刊特点。 四、上课没有深入思考老师的问题,并就其问题进行归纳思考,也大概是不感兴趣吧,这方面只能通过读书思考。 五、勤于练笔。虽然现在每天都在写,但是感觉写的都是废话呀,但胜在坚持,除此之外,打算从现在开始,就一个领域持续跟踪,通过写综述来锻炼自己的写作水平。 能想到的也就这些了,道理知道再多也只是道理,重要的是执行的能力。每天都给自己写一份日程计划,一点点的执行起来。 感觉写反思的过程有点局限,只思考了一个学习的角度,明天开始可以多添加点别的角度,让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