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土木工程灾害及防御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土木工程灾害及防御研究论文

来个简洁明了的..工程灾害一座雄伟的单跨桥,被风吹得像波浪一样起伏,还带有一些摇晃。这段年代久远的录像记录了1940年11月7日,当时享有世界单跨桥之王的塔科马大桥,被一阵不太强的风吹垮,坍塌。 日前在云南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研究员白以龙以一段录像开始了他的报告《破坏性灾害与力学》,这是“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在昆明的第二场报告。看了这段录像,底下听众很诧异。“一场那么小的风,把新型的塔科马大桥吹成那样。人们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研究发现,罪魁祸首就是卡门涡街。” 白以龙详细解释了“卡门涡街”的形成原理。“1911年在哥廷根,博士生希门茨研究水流中的圆柱表面的压力,但测出的压力总是波动不已。后来,希门茨以日耳曼人那股'傻劲’,将圆柱磨得滚圆,将水槽精磨固定,但圆柱总是晃动。其导师卡门在周末到实验室探索晃动的原因。他考虑了两种可能性,假设涡流从圆柱体顶部和底部交替出现,卡门回忆说,'我清晰地想象到,若两股涡流按一定几何图案排列,其外形就会稳定。’再经过仔细地'做’——力学和数学分析,求解,再实验,冯·卡门终于发现了'卡门涡街’。” 白以龙列举了很多工程灾害实例,从工程破坏和健康管理角度分析了演化诱致突变和灾害预测,说明在管理、技术和科学几个方面都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北京时间2003年2月1日22:00,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坠毁; 1998年9月24日晚,宁波发生了招宝山大桥断裂事故——在大桥即将合龙之前,发生主梁断裂事故,十六号块接缝面出现破坏性裂崩; 1988年,美国夏威夷群岛上空飞行的一架波音737民航班机,在飞行中忽然发现顶部蒙皮有一些小裂纹,但不久它们很快相互连接,造成机身顶部6米多长的外壳脱落。这起事故起因于几条小裂纹,每条均在承载的容限以内,一般而言应是安全的,但不巧的是这几条小裂纹的空间分布非常不利,容易贯通,正是这种细节最终酿成事故。影片《九霄惊魂》描述了这个事故。美国家交通安全委员会通过鉴定得出结论:由于疲劳等多因素形成若干小裂纹,虽均在承载容限内,但空间位形却非常不利。 白以龙介绍,这类灾难性事件从科学的角度讲,属于固体介质的破坏现象。如果能够预测固体破坏现象,我们一定能有效地应对甚至防止这类灾难的发生。 “工程到了突然破坏的时候,为什么不能预测?不能早点告诉公众?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虽然人们已对固体介质破坏现象的机理和规律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一些基本的问题仍未找到比较令人满意的答案,破坏预测也缺乏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当今,固体破坏问题已成为固体力学、材料科学、物理学以及诸多相关学科的跨世纪难题。” “对工程结构进行健康管理,就是把监测数据变成判断的依据,根据某种迹象进行判断,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发出警报,帮助延缓或修补某种不足。因为人类对自己造的工程还停留在这样一个阶段。既要用显微镜,又要用望远镜来看。我们注意到灾变的共性前兆——应变局部化和跨尺度涨落。”还可以来这里看看有没你需要的资料

给你找了三篇,你筛选一下吧。CNKI、万方数据库还有维普数据库是国内领先的三个数据库,只不过一般是大学里才买,有条件的话你可以去那里找到更多的你所需要的文章。浅谈由建筑施工引发的结构设计问题Discussion on structural design issues caused by building construction章亚光 (福州市房管局建筑设计院 350001)[提 要] 介绍了建筑施工中引起的几个质量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从结构设计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加强措施。[关键词] 建筑施工 结构设计 安全 质量Abstract: Introducing some quality problems usually happened in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giving the suggestion and measures from structural design。Key words: building constuction ; structural design ; security ; quality 设计与施工是建筑工程的两个重要环节,一个工程完成的好坏,设计与施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建筑结构设计完成后,接下来就是进行施工。建筑施工能否按图施工?设计是否符合实际?施工质量是否能达到设计要求?这些都是作为结构设计人员应关注的。下面就施工中容易产生的几个结构问题进行讨论,同时作为结构设计人员宜针对这些对结构不利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1 现浇钢筋砼楼板支座负钢筋倒伏问题楼板上的钢筋按设计要求绑扎完毕,隐蔽验收后方可开始浇捣砼,但施工中往往未注意保护已架立好的支座负钢筋,造成这些钢筋倒伏情况严重。这种情况造成支座负弯矩无足够的钢筋来承担,支座处板面就容易出现裂缝,板的刚度降低和挠度加大,使板的受力状态逐渐趋向简支,即跨中实际弯矩比设计弯矩大许多,因而使板配筋偏于不安全。这种由于施工不当引起的安全隐患,当然首先应从施工方法及操作规程上采取措施,加强质量管理及隐蔽签证。另外结构设计也应针对这种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设计文件中应明确提出施工要保证支座负筋位置准确的要求,施工时应设置足够的钢筋撑脚(马凳筋),以加强支座负筋的抗踩踏能力,设计时应注意适当加粗支座负筋和架立筋的直径。既然计算中连续板支座负钢筋按弹性分析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楼面板宜按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从而减小支座弯矩,增大跨中弯矩,而屋面板考虑到防水防裂,仅跨中弯矩按塑性分析,这样使计算结果较为接近实际,也提高了板的安全度。2 面层和装修的超重超载施工中常常由于模板支撑不平,造成楼屋面板结构层不平整。有时由于砼浇捣不够认真,也会造成面层凹凸不平,这样就导致砂浆找平层加厚。一般设计找平层厚为20~25mm,而实际找平层最厚可达到70~80mm,平均也达到了20~30mm,无形之中就使恒载增加~。同样砌体墙面不平,也存在面层加厚加重的情况。当前住宅多为毛坯房,由业主自行装修,木地板与花岗岩地面荷重相差较大,还有顶棚有无做吊顶、吊柜等,这样造成装修荷载较难确定。以上超重情况相当于设计降低了楼面的使用活荷载、降低了结构安全性。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中可根据当地的施工水平适当加厚面层进行计算。装修荷载方面,可考虑卧室采用木地板,厅、厨、卫部分采用花岗岩或缸砖地面。3 柱与非承重墙、构造柱与梁的连接在框架结构中后砌的填充墙与框架柱交接处,沿高度每隔500mm或400mm设2Φ6与柱拉结,伸入柱内的锚固长度不小于规范规定的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施工中浇柱砼之前须预留插筋,在柱侧模上钻孔,这在施工上存在一定难度,再加上如果施工措施未跟上,容易造成漏筋、错位情况严重。对后浇的构造柱往往都是上下各预留插筋,柱下端与梁上预留的插筋连接施工没什么问题,问题在上端,需要在模板上钻孔,定位困难,常常造成上下错位,插筋形同虚设。通常施工单位对遗漏、错位的插筋往往不够重视,采取钻孔,灌环氧树脂,然后插筋的办法,这种措施存在孔深不足,抗拔不满足要求的弊端。有的施工单位干脆凿开砼保护层,将拉结筋焊在柱箍筋上,这种破坏柱结构的做法更是不可取。拉结筋与构造柱对于抗震结构来讲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施工还是设计都应采取措施保证它们的有效作用。针对这种情况结构设计可修改插筋做法,以有利于施工和质量保证。对于遗漏错位的柱插筋、拉结筋设计上须明确采用植筋的做法,钻孔,灌结构胶,插筋锚入的深度不小于10d,这样才能确保起到构造柱和拉结筋的作用。4 现浇砼楼板的干缩开裂问题现浇砼楼板浇完砼后,往往在很短的时间楼面就开始出现龟裂,在温差较大的地区或季节尤为明显。显然这种裂缝不是板受荷重引起的,而是砼在干缩开始时出现的裂缝。这种裂缝的产生多数都是由于砼的水灰比太大引起的,这种干缩裂缝的存在使结构的刚度降低,挠度增大,受力后加速裂缝的开展,从而降低整个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现在不少工程采用的是商品砼(泵送砼),由砼预拌厂提供,因为泵送砼要求砼的和易性要好,流动性高,要有较大的坍落度。普通梁板结构的非泵送砼的坍落度是30~50mm,而泵送砼坍落度是100~200mm,相差很大。砼预拌厂为了达到可泵性,可能采取多掺水的做法,导致砼水灰比太大。为了防止砼水灰比太大引起的干缩裂缝,应根据不同环境条件下砼的耐久性要求,结构设计文件上写明该工程砼允许的最大水灰比,避免砼出现太大的水灰比。同时砼预拌厂、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要加强对砼制作质量的管理和监督,以防止水灰比太大的砼在工程中使用。5 梁贯通钢筋的连接由于抗震结构承受地震反复作用,规范规定梁顶面和底面应有贯通全梁的钢筋,并规定了相应的构造要求,但对钢筋的接头位置未给予明确,而施工单位对接头位置应设于何处比较合适未必很清楚,这样可能造成接头设在结构不利之处。因此设计中宜对接头位置加以明确。钢筋不应在梁柱节点中切断或搭接,宜避开梁端加密区,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同时接头数量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4。对于基础梁的受力情况往往同楼层梁相反,更应注明接头位置。综上所述,设计与施工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结构设计人员如能经常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具体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存在的具体问题,就能不断积累经验,针对工程通病及施工难度,对设计进行不断地改进,提高设计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中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4)浅谈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摘 要]结构设计的目的、结构设计的四项基本原则。[关键词]刚柔相济、多道防线、抓大放小、打通关节、建筑结构。 结构的设计的目的是使建筑物安全和能够适应使用的要求。结构设计还要遵循结构设计的主要要求是结构安全可靠(节省资金也是一项),所以,我们在结构设计中要保证这样要求和遵循这个原则。我们现在学习的结构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刚结构、道路和桥梁结构,我们毕业后将要从事的也是结构的设计,我们不能不去考虑一下有关结构设计的要求及其基本的原则,结构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和建筑业的发展,同时,还会影响到使用者的安全。基于这样的要求,下面来总结一下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结构设计的四项基本原则:1、刚柔相济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应该是刚柔相济的。结构太刚则变形能力差,强大的破坏力瞬间袭来时,需要承受的力很大,容易造成局部受损最后全部毁坏;而太柔的结构虽然可以很好的消减外力,但容易造成变形过大而无法使用甚至全体倾覆。结构是刚多一点好,还是柔多一点好?刚到什么程度或柔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呢?这些问题历来都是专家们争论的焦点,现今的规范给出的也只是一些控制的指标,但无法提供“放之四海皆准”的精确答案。最后,专家们达成难以准确言传的共识:刚柔相济乃是设计者的追求。2、多道防线 安全的结构体系是层层设防的,灾难来临,所有抵抗外力的结构都在通力合作,前仆后继。这时候,如果把“生存”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某个单一的构件上,是非常非常危险的。多肢墙比单片墙好,框架剪力墙比纯框架好等等,就是体现了多道防线的设计思路。也许我们会自信计算的正确性,但更要牢记绝对安全的防备构件是存在的,还是应该多多考虑:当第一道防线跨了,第二道防线能顶住吗?或者能顶住多少?还有没有第三、第四道防线?3、抓大放小“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是建筑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有人问:为什么不是“强柱强梁”“强剪强弯”呢?为什么所有构件都很强的结构体系反而不好,甚至会有安全隐患呢? 这里面首先包含着一个简单的道理:绝对安全的结构是没有的。简单地说,虽然整个结构体系是由各种构件协调组成一体,但各个构件担任的角色不尽相同,按照其重要性也就有轻重之分。一旦不可意料的破坏力量突然袭来,各个构件协作抵抗的目的,就是为了保住最重要的构件免遭摧毁或者至少是最后才遭摧毁,这时候牺牲在所难免,让谁牺牲呢?明智之举是要让次要构件先去承担灾难。“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如果平均用力,可能会“玉石俱粉”,损失则更大矣!在建筑结构中,柱倒了,梁会跟着倒;而梁倒了,柱还可以不倒的。可见柱承担的责任比梁大,柱不能先倒。为了保证柱是在最后失效,我们故意把梁设计成相对薄弱的环节,使其破坏在先,以最大限度减少可能出现的损失。如果梁柱等同看待,企图让他们都“坚不可摧”,则可能会造成同时破坏,后果会更糟糕,损失会更大。所以关键时刻要分清主次,抓大放小,也就是要取大舍小。4、打通关节 在结构体系中,所谓关节,是指变化相聚之处,或变化出现的地方。不同类型的构件相接处,同一构件截面改变之处,是关节。广义上,诸如结构错层之处,体量改变之处,转换层亦是关节。关节无处不在,因为结构体系乃是变化的统一。外力突然袭来之时,对于单一的构件,力量的传递简明,因而容易控制。对于复杂的结构体系,关节的复杂性难于预测和控制,即使从理论上保证了每个组成构件的强度和刚度,但因关节的普遍存在,力量的传递往往不能畅通而出现集中甚至中断,破坏由此而发生。历次灾害表明,从节点开始破坏的建筑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所以理想的结构体系当然是浑然一体的--也就是没有任何关节的,这样的结构体系使任何外力都能迅速传递和消减。基于这个思路,设计者要做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把结构中各种各样的关节“打通”,使力量在关节处畅通无阻。中医上云:“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结构就象一个人,气穴若不能畅通,症结和隐患就会产生。在设计的四项基本原则中,“刚柔相济”,“多道防线”,“抓大放小”是设计概念中的战略问题,但要想得让这些战略思想得以实现,靠的是“打通关节”这个原则作为保证的,结构设计的具体操作,最后全都归到“打通关节”的贯彻和实施上来。如何打通关节?在设计概念里,要解决的是外力在结构体系内重分配的问题,要确保力量是按照各构件的刚度大小进行分配的,避免出现不合理的集中,最终达致静态的平衡。因结构形本为“静”,灭于“动”中。所有 “动” 的因素对于结构均为不利。打通关节保持平衡的目的其实就是使其永远处于原始的静态,当力量不能畅通时,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的组成元素与元素之间的静态平衡一旦被破坏,结构变成机动,“动”即是死,即为终结。可见设计者是协调者,其任务是让所有互不相关的静态构件相聚之后依然处于静态(也就是使其保持常态),或者是处在相对的静态之中。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初步的了解一下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从而为我们设计的合理和安全也奠定了基础。浅谈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绍兴市水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王开元 王水超后浇带是指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留存的临时性的带形缝,起到消化沉降收缩变形的作用,根据工程需要,保留一定时间后,再用混凝土浇筑密实成为连续整体的结构。根据笔者体会,将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方法作一介绍。 一、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高低结构的高层住宅、公共建筑及超长结构的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其他有特殊要求结构中的后浇带施工可参照本方法。 二、施工工艺 1、由于施工原因需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结构形状而定,留设位置应经设计院认可。 2、后浇带的保留时间。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当设计无要求时,应不少于40天;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下,应保留60天。 3、后浇带的保护。基础承台的后浇带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垃圾杂物掉入。保护措施可采用木盖覆盖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盖板两边应比后浇带各宽出500毫米以上。地下室外墙竖向后浇带可采用砌砖保护。楼层面板后浇带两侧的梁底模及梁板支承架不得拆除。 4、后浇带的封闭。浇筑结构混凝土时,后浇带的模板上应设一层钢丝网,后浇带施工时,钢丝网不必拆除。后浇带无论采用何种形式设置,都必须在封闭前仔细地将整个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凿除,并凿成毛面,彻底清除后浇带中的垃圾及杂物,并隔夜浇水湿润,铺设水泥浆,以确保后浇带砼与先浇捣的砼连接良好。地下室底板和外墙后浇带的止水处理,按设计要求及相应施工验收规范进行。后浇带的封闭材料应采用比先浇捣的结构砼设计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微膨胀剂UEA,掺量为12%—15%)浇筑振捣密实,并保持不少于14天的保温、保湿养护。 三、施工要点 1、后浇带砼中使用的微膨胀剂和外加剂品种,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现场施工条件选择,并事先通过试验确定掺入量。 2、所有微膨胀剂和外加剂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及产品技术资料,并符合相应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 3、微膨胀剂的掺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其秤量应由专人负责,允许误差一般为掺入量的±2%。 4、混凝土应搅拌均匀,否则会产生局部过大或过小的膨胀,影响混凝土质量。所以应对掺微膨胀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适当延长。 5、后浇带砼应密实,与先浇捣的砼连接应牢固,受力后不应出现裂缝。 6、在预应力结构中,后浇带内的非预应力筋必须为预应力筋的锚固、张拉等留出必要空间。 7、预应力结构中的后浇带内有非预应力筋、预应力筋、锚具、各种管线等,此处的后浇带砼浇捣时,应高度注意其密实度。 8、地下室底板中后浇带内的施工缝应设置在底板厚度的中间,形状为“U”字型。 9、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采取带模保温保湿条件下的养护,应按规范规定,浇水养护时间一般砼不得少于7天,掺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砼不得少于14天。 10、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如有抗渗要求,还应按规范规定制作抗渗试块。 四、质量要求 后浇带施工时模板应支撑安装牢固,钢筋进行清理整形,施工质量应满足钢筋混凝土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以保证混凝土密实无裂缝。 五、效益分析 通过设置后浇带,使大体积混凝土可以分块施工,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了施工工期。由于不设永久性的沉降缝,简化了建筑结构设计,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性,同时也减少了渗漏水的因素。 (绍兴市水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王开元 王水超)注:发表论文要交版面费的,8000字的论文要交很多钱的,基本没有。

岩土工程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岩土工程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经济发展使得各种资源开发及工程不断开展,不同地区地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地质灾害不断发生。因此,工程在实际建设中,需考虑到多方面因素要求,注重减少对的周围地质的破坏。地质灾害自身情况复杂,且容易出现突发情况,分布分散,威胁人们生命安全。岩土工程中,地质灾害对周围环境及人员影响最大,为避免地质灾害发生,以下对其防治方法措施详细分析,旨在为合理应对地质灾害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方法;实践;

我国国土辽阔、地势复杂,地质灾害发生严重,且地质灾害自身种类较多,容易对周围人们财产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为解决这一问题,需采取先进的防御措施,对地质灾害进行提前防治,针对岩土工程的真实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措施,降低地质灾害发生几率。

1、地质灾害及其造成的影响

地质灾害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较多,但是经常发生的为泥石流、岩石滚落、地面塌陷等等,文章主要针对泥石流地质灾害、崩塌及滑坡等进行分析介绍。

地质灾害特点及影响

滑坡

滑坡主要是斜坡的岩土受到雨水冲刷,加之原本重力影响,导致岩石向下移动,形成灾害。若斜坡岩土没受到外界力的影响,则一般不会出现滑坡。发生滑坡危害的原因来说,如雨水冲刷、斜坡水土流失、斜坡植被过度开采等,都会导致滑坡发生。

崩塌

岩土工程施工本身是对岩土进行施工操作,施工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部分岩土产生裂缝,导致岩土分为较多部分[2]。分裂后的岩土其自身较为空虚,崩塌会往往滚落堆积到底部。发生崩塌的原因主要是对矿产过度开采,或土木工程不合理开发、水库发生渗漏等,导致原本岩土受到破坏。

泥石流

泥石流在我国属多发性地质灾害,对交通及附近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威胁附近居民生命安全。分析泥石流产生的原因,发现其主要是山区降水过多,导致泥沙和石块等固体伴随雨水形成含有大量泥沙的洪流。导致泥石流的原因较多,其中,对土体不合理开发,容易导致泥石流发生,岩土开发随意,导致岩土完整性及稳定性都受到较大影响,土体自身受到较大冲击,就会导致泥石流发生。最后山林滥砍滥伐,导致岩土失去固定依赖,更容易被雨水冲刷,容易引发泥石流。

2、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分析

滑坡防治

滑坡对周围交通安全、居民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的影响较大。对滑坡进行治理,可以在容易滑坡的位置的上方,采取清方减载、填土反压等方式,做好外部支持,同时以抗滑挡墙技术,避免滑坡发生后,对下方公路造成严重的阻塞影响[3]。采用抗滑挡墙,其施工布置灵活,不同山体、土坡都可迅速建设,施工简单。在早期我国铁路建设中,为避免滑坡对铁路造成严重影响,还采用抗滑桩技术,发现其滑坡治理效果一般,后采取地表排水及减方减载相结合的措施,采用多技术结合互补,建立滑坡治理体系,在治理中对地面、地下、立体排水等综合治理,发现治理效果突出,有效控制滑坡地质灾难出现。

崩塌防治

崩塌本身灾难来临迅速,威胁较大。对崩塌防治,需对对应岩土仔细检查,看岩土是否不稳,若发现确实不稳定,应对岩土加固处理,避免岩土发生滑落,减少土体产生裂缝几率。相较于滑坡防治,对崩塌防治难度较低,治理简单。但是,就陡峻边坡崩塌治理而言,其裂缝和沿途结构组合及地质情况具有不确定性,无法以人为方式很好的预控制,受卸荷裂隙区扩张、扩展影响较大,裂缝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需对危险性岩土进行清理,之后采取锚杆加挂网喷护锚固方式实现对土体的加固保护,避免崩塌发生。

生物措施

通过生物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治,防治环保,有利于促进生态和谐。例如,可采用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方式进行防治,保持水土。通过植物种植的方式,确保水土稳定,若岩土受到外界强烈冲击,岩土仍然受到植物根系天然保护,不会发生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此外,采取生物措施对一些地质灾害进行防治,其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突出,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可改善地区生态平衡。

但是,当下生物措施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其生物措施发挥作用时间较长,植物需经过较长时间的种植,才能发挥自身真正作用。因此,在部分经常发生泥石流、坍塌、滑坡等地区,要结合当地情况,选择最合理的措施对地质灾害进行控制。同时,一些地区可采用封山育林的方式,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防治,同时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减少地质灾害发生几率。

泥石流防治

不同地质灾害中,泥石流造成的破坏范围最广、影响最大。在泥石流防治中,要重视周边的环境治理,还要全面治理当地岩土,管理部门结合生态工程,充分了解泥石流发生的现状,对区域化沟、坡全面检查治理,在经济迅速发展大环境下,对泥石流的治理按照上坡治理为主,对堆积区、沟谷区等依次治理。在实际遇到泥石流问题,不能按照理论死搬硬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实际情况变化综合考量,发现某地区灾情严重,要预先建立防护林,对裸露的地表加固处理,稳固斜坡,提高岩土结构,避免侵蚀现象不断加剧。

要针对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区域的自然条件以多种措施配合,提高防治效果。在严重的地质灾害区域,可采取适当避让措施,减少地质灾害发生对人员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例如,在雨雪天气应适当避让山区公路,可能出现灾害的变形斜坡、工程隐患,在恶劣天气下远离那些区域,位于山脚位置的山村、城镇要制定好紧急转移措施,下雨天安排好居民转移。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不是一时可以完成的,要将眼光放长远,以新型材料、新型技术融入到地质灾害防治中去,完善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岩土工程施工中,需对现场环境仔细检查,了解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了解不同地质灾害造成的安全风险,重视对不同的地质灾害的防护处理,有效避免灾害产生。

参考文献

[1]廖何森,崔茂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对策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7(5):223-224.

[2]王雷.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8(3):175-175.

[3]薛增荣.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7(5):213.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类型多,主要灾害种类有地震、火灾、洪灾、地质灾害、风灾、雷电等。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噪声、疾病、工业事故、交通事故、建设性破坏等城市灾害也有加重的趋势,且还会不断出现新的灾害源。

如超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地下空间利用、天然气生产和使用、核技术利用中存在的致灾隐患等。可以说,我国防灾减灾的任务非常艰巨。

防灾减灾与土木工程有着密切的关系。灾害之所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多与土木工程的破坏有关。因此,土木工程师对防灾减灾负有重大责任。

一、土木工程中的灾害及其分类土木工程中的灾害主要分为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

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物质变化、运动造成的损害。例如,强烈的地震,可使上百万人口的一座城市在顷刻之间化为废墟;滂沱暴雨泛滥成灾,可摧毁农田、村庄,使成千上万居民流离失所;严重干旱可使田地龟裂、禾苗枯萎、饿殍遍野;火山喷发出灼热的岩浆,可使城镇化为灰烬;强劲的飓风、海啸可使沿海村镇荡然无存??诸如此类,都是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天灾”。

人为灾害是由于人的过错或某些丧失理性的失控行为给人类自身造成的损害。

二、灾害的基本属性

(1)普遍性和恒久性灾害是物质运动形式普遍发生,不断发生,直至永恒。

(2)多样性与差异性每一类灾害都各具特点,既有多样性,也有差异性。

(3)全球性与区域性全球处处有灾害,不同区域灾害种类各不相同,严重程度也不一样。

(4)随机性与预测困难性根据时间、地点、强度和范围的不同,增加了灾害的随机性和预测困难性。

(5)突发性和迟缓性突发灾害如地震、火山、海啸爆发等;迟缓灾害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

(6)迁移性、滞后性与重现性迁移性,如加拿大酸雨来自美国污染;滞后性,如人口膨胀等;重现性,如每10年一次大地震,中国每年约遭遇20次台风袭击等。

(7)后果的严重性如火山灰经风化后可成沃土;台风给沿海地区带来降雨和降温;地震使矿床上移;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但利于光合作用等。

三、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防护性无论从筑巢穴居,还是到近代的地下指挥所、核电安全壳都需要土木工程的防护。

2. 超前性防护设施必须建在遭受袭击之前,如交通需要先修路架桥、发电先建电厂等。

3. 基础性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具有投入大、效益大、服役周期长等特点。

4、普遍性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土木工程,而其对土木工程也有不同程度的依存关系。

5、恒久性浅谈土木工程中的灾害临沧汇邦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罗仕姜摘要: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类型多、发生频繁、灾害损失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过去的40年间,每年灾害经济损失约占同年国家财政总收入的六分之一至四分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每年约1000亿元,个别年份甚至达数千亿元,严重制约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各种土木工程灾害也时有发生,使建筑者们也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四、土木工程中的灾害和防治笔者以下五种灾害为例,阐述并总结土木工程中的灾害的防治

(1)地震中国多为30千米以内的浅震,6度设防城市超过80%。历史上死亡2万人以上的地震有十余次,中国占四次,其中1556年1月23日的陕西华县、潼关大地震中死亡人数为83万,为历史之最。

防治的主要方法为提高热度,防震减震。

(2)山体滑坡、泥石流山体滑坡与泥石流是一种由气象灾害引发的次生灾害。

这类灾害具有分布广、破坏性强、隐蔽性及容易链状成灾等特点,不仅会阻塞河道与交通、毁坏农田和建筑物,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防治的主要方法为锚索加固,挡土结构。

(3)洪水河南1975年8月因台风北移,大片积雨云遇冷骤降,连续暴雨三昼夜。总降水量达到1605mm,若干水库溃坝,不少堤坝被迫炸口分洪。有29个县113万平方千米农田被淹,1100万人口受灾,9万人死亡,损失超过100亿元。

防治的主要方法为溢洪防洪,拦洪蓄洪。

(4)沙漠化世界每年沙漠化面积6万平方千米,受沙漠侵蚀的面积为21万平方千米。其中,全球35%的土地,25%的人口受到沙漠化的威胁。中国沙漠化面积约为20万平方千米。沙漠化地域主要集中在北方。每年扩大2100平方千米,危及400万公顷农田,467万公顷草场因为沙漠化每年损失783~918亿元。

2000年3月22~30日的一场席卷华北,延及南京、上海的沙尘暴起自内蒙西部阿拉善沙漠,大范围的沙尘和泥雨波及京、津、冀、陕等地,汽车和马路上被泥雨污染得斑斑点点,污渍不堪。

防治的主要方法为引水改沙、编织固沙。

(5)核泄漏1986年4月26日当地时间1点24分,苏联的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原本以列宁的名字来命名)发生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该核电站的第4号核反应堆在进行半烘烤实验中突然失火,引起爆炸,其辐射量相当于500颗美国投在日本的原子弹。事故导致31人当场死亡,上万人由于放射性物质远期影响而致命或重病,至今仍有被放射线影响而导致畸形胎儿的出生。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故。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土木工程灾害的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未雨绸缪重视土木工程灾害的防治工作,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有效地防治,把土木工程灾害所造成的各项损失降到最低点,促进国民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保证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的安全。

同学还是自己写一下吧。

比如结构抗震设计、选择建筑位置、基础选择等等。

自然灾害防御毕业论文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损失严重。我国最常发生的灾害有洪涝、干旱、地震、台风和滑坡泥石流等5种,所造成的损失占损失总量的80%至90%。1949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农作物受害面积年均超过4000万公顷,受灾人口年均超过2亿。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不断加强应急体制、机制建设。经过查阅书籍和网页,我对防灾减灾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了,以下是我在书上和网页上搜集来的资料: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严重自然灾害并不可怕,关键是要科学应对、积极防御,必须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事实证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加重了自然灾害。特别是上世纪中叶以来,由于化石能源燃烧造成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在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灾害逐渐增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淡水资源日益匮乏,大气和水污染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海平面上升,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为此,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上,保护自然环境,加强生态建设,节约资源能源。要尊重自然规律,调整工业特别是对自然环境具有较大影响的工程建设布局。要未雨绸缪,加强规划,科学设计,使人居环境和重要的战略基础设施远离灾害多发、易发区和自然环境脆弱区。 增强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能力,还必须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研究、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当前,科学水平对重大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能力距离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仍有差距,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预测预报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并且由于技术水平的制约,预警信息传递仍然是广大农村、山区、海岛防灾减灾的薄弱环节。必须进一步加强地球系统科学、全球变化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科学的研究,发展先进的天基、空基、海基和地基探测技术和地球系统预测预报模式系统,通过对地球系统各个圈层的实时监测,收集大气、海洋、陆面、冰雪、植被等演变的信息,提高和改进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灾害的监测、预测、预报能力。在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昔日的锦绣河山,今日已经成为废墟,这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地震灾害我们无法阻止它的到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认识逃生技能来保卫自己的安全。以下是避灾自救口诀:大震来时有预兆,地声地光地颤摇,虽然短短几十秒,做出判断最重要。高层楼撤下,电梯不可搭,万一断电力,欲速则不达。平房避震有讲究,是跑是留两可求,因地制宜做决断,错过时机诸事休。次生灾害危害大,需要尽量预防它,电源燃气是隐患,震时及时关上闸。强震颠簸站立难,就近躲避最明见,床下桌下小开间,伏而待定保安全。震时火灾易发生,伏在地上要镇静,沾湿毛巾口鼻捂,弯腰匍匐逆风行。震时开车太可怕,感觉有震快停下,赶紧就地来躲避,千万别在高桥下。震后别急往家跑,余震发生不可少,万一赶上强余震,加重伤害受不了。希望大家在学习认识这些防灾救灾的知识后,能够多一份安全感!

防灾减灾专题教育

自然灾害,包括人造灾害,都是人们最大的敌人。自然灾害有许多,比如,地震、酸雨、温室效应、台风等。人造灾害有火灾、水土流失等。远在古代,人们没有防范意识,都是求神拜佛保佑平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懂得用科学道理、实用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减少灾害威胁到自己的生命。本文将告诉大家怎样用科学的方法来防震减灾,保护自己,保护家园。 关键词防震、减灾、自然灾害、美好家园、防范意识、人造灾害、据调查,全国有许多地方发生大地震,如1514年云南大理大地震,1975年辽宁海城大地震,1605年海南琼州大地震,1786年四川康定南地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如此多灾害,损伤惨重,特别是唐山大地震,有20多万人死亡和受伤。 其实,有些灾害是可以预防的。地震发生前,会有些预兆。比如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到处窜跑;老鼠成群结队搬家……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发生地震,如果发现这些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须先辨别真假,再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地震发生了并不是就必死无疑,其实,还有很多自救的方法。例如:地震了,你被压在废墟的底下,这时候,你不要盲目乱动,要冷静,先把手抽出来,慢慢地挪动废墟,先保持呼吸顺畅,再想办法呼吸,喊人员来救你。如果发生地震时你在家里,必须马上钻到坚硬、并且没有倒塌的小房间中躲避,以免砸伤。还有,要贴着坚固的墙壁或在门口蹲着,在房子倒塌后,再求生,要避免被弄伤。如果在野外,一定要避开陡崖,防止掉下山。还有要预防山体滑坡,以免滑下去。如果在学校,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躲到课桌下,注意保护头部,如果在上体育课,要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不要被砸伤。如果在电影院,要躲在观看椅底下避震,要避开挂在天花板上的灯、空调的悬挂物,用东西保护头部,听从指挥人员指挥撤离现场。在商场发生了地震,要避开玻璃柜,避开货物、广告牌、灯等物品。如果在公共汽车内,要躲在椅子底下或蹲下,要稳住重心,扶好扶手。其他自然灾害不像地震一样不可避免,有时是完全可以控制的。酸雨,被人们称为“空中死神”,因为人们的工厂排放出的废气,(硫化物)飘到空中,一下雨,便和雨一起下来,就成了酸雨。酸雨会导致湖水变酸,鱼虾类死亡;森林渐渐衰老;农田变贫瘠;一旦滴到文物古迹,珍贵字画上,马上会被腐蚀烂……可见,酸雨对人们的危害有多大!温室效应就是指大气层中有气体吸收红外线,导致气温升高的一种效应。它的危害也不小,会导致很多人丧失生命,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子。温室效应会使人得哮喘病等肺病,还会引发许多疾病,如脑炎、高烧。并会造成干旱、洪水,粮食减少,许许多多地方财物损失重大。 还有许多自然灾害,其中有许多是人类自己的“杰作”。所以,我们要有这方面的知识,不要自己害了自己。不止自然灾害,还有人造灾害。如火灾、泥石流、水土流失等,都是人类自己砍伐树木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我倡议大家做好以下几点: 1、 保护森林,种植树木,保护水土。 2、 工厂不要排放太多废气,多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 3、 要保护臭氧层,汽车不要排放废气。 4、 小心用火,不乱丢烟头。 5、 要多学防震、防灾方面的知识,有防范意识。 6、 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 如果先做好了这几点,会减少灾害的发生,或者一旦灾难发生时会挽回不少人的生命。 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便是保护自己。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让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灿烂!

震灾防御技术杂志

《震灾防御技术》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ISSN:1673-5722CN:11-5429/P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库(2013-2014)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3年版) 主题分类: 基础科学: 地球科学 虽然这本刊物不是北大中文核心(2011版),但是确是中科院和科技部的核心,质量不错,个人认为该刊进入北大中文核心(2014版)难度不大。

[1]潘华、李金臣,2006年12月26日台湾恒春海外地震及其对核电厂的影响, 震灾防御技术, , [2]潘华、吴健,新版IAEA安全导则《核电厂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分析与评述, 震灾防御技术, , [3]潘华、赵凤新、高孟潭, 城市地震影响特征研究, 地震学报,,No.(2),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rthquake's impact on cities.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 , No.(2)[4] 潘华、赵凤新、高孟潭, 城市地震影响相关性研究, 地震学报,,No.(3), on the correlativity of earthquake's Impact on cities.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 No.(3)[5] 潘华、金严、胡聿贤, 地震带与地震统计区关系探究, 地震学报,,No.(3),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ismic belt and seismic statistical zone,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 No.(3)[6]潘华、黄玮琼, 地震统计区划分不确定性对场点地震危险性计算的影响, 地震学报,,No.(2), [8]高孟潭、潘华、俞言祥,国际ITER项目中的地震问题, 国际地震动态,,

防灾减灾救灾的刊普有《防灾减灾工程学报》,《震灾防御技术》,《地震地质》。《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刊期:双月刊。是由江苏省地震局主管,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主办的核心期刊。《震灾防御技术》刊期:季刊。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主办的核心期刊。《地震地质》刊期:双月刊。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主办的核心期刊。

防灾工程学报

是中文核心期刊名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创办日期: 1981主管部门: 江苏省地震局主办单位: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江苏省地震局主 编: 欧进萍刊期: 双月电话: Email: 国内统一刊号(CN): CN 32-1695/P国际标准刊号(ISSN):ISSN 1672-2132 本刊被以下核心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TP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俄罗斯《文献杂志》AJ of VINITI美国《剑桥科学文献》CSA

这些东西有很多的!你随便搜下就能找到的,建筑类杂志里面论文跟好多职称评定挂钩的!含金量不是很大!不过对于初涉建筑也的人来说作用还是很大的!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是防灾减灾工程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刊载以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为主的各类灾害的基础性学术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内容包括:地震与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爆炸与火灾、植物灾变以及其它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危害的各类灾害。开展多种灾害学间的学术和科技成果交流,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灾害科学方面的结合,推动防灾减灾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促进有效减灾,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为从事防灾减灾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政府和企事业部门的防灾减灾专业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

防灾减灾救灾的刊普有《防灾减灾工程学报》,《震灾防御技术》,《地震地质》。《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刊期:双月刊。是由江苏省地震局主管,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主办的核心期刊。《震灾防御技术》刊期:季刊。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主办的核心期刊。《地震地质》刊期:双月刊。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主办的核心期刊。

土木工程防水毕业论文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对整个经济发展和建筑行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土木工程本科的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论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

摘要: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是一个全面的建筑体系设计工作,需要通过扎实的理论基础,之后加入灵活的创新思维,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完成整个设计过程。土木工程设计过程中要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安全性。根据平时工作中的设计、建设经验来完成整个设计过程。我国目前的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在设计策略和设计安全性考量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根据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使土木工程设计在合理性和安全性上更好的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性

1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概述

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在设计过程上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结构方案阶段、结构测算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在结构方案阶段中,主要是根据要施工的地区的地质勘测报告设计相应的工程公安,包括抗震防裂程度、工程高度、工程结构形式等等。当工程设计方案相对确认下来狗,就根据方案的具体要求进行下一步的布置和测算工作。在结构测算过程中,主要是对工程负载的情况进行计算。包括外部负载和内部负载的计算。负载的计算主要根据负载的要求确定相应工程配件的使用,根据组合值系数和标准值系数的测定来确定施工参数,构造施工措施要求。对于内力的测算,来完成构件截面参数的确定。内力的测算要根据构件截面、负载值确定。这包括弯矩、剪力、扭矩等等。

最后,根据构建的计算、要根据之前确定的内力计算的要求,保证测算构件是否达到了相关要求。这时也可针对需求对构件截面参数加以调整。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就是根据前两步的结构方案设计阶段、结构测算阶段,进行施工图的设计。在此过程中要将设计者的要求和设计意图通过图纸表达出来,施工图是施工的依据,施工图中要包括建设项目各部分工程的详图以及零件使用、、结构部件明细表、验收标准方法等。民用的工程施工图应具备设计图纸、包括图纸目录必要的设备、材料表、工程预算书。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的需要。

2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角度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安全角度的问题,下面将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从专业角度来说在土木工程设计中,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设计过程、梁、板的跨度计算、摩擦角区域的处理、抗震缝距离的设计、基础板厚度的确定都需要进行测算考量。

对于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设计,首先要假设出挑板可以将边跨底板钢筋进行调整,出挑板后,能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当基础形式处在天然地基和其他人工地基的坎上时,加挑板就可能采用天然地基。从土木工程建设角度来说,如果取消挑板,能够方便柔性防水的处理,在建设多层建筑时,结构设计中可兼顾到下层建筑。梁、板的跨度计算中,梁、板的跨度计算计算跨度,又叫计算长度,应当根据计算时要求、构件的组成形式、支承端约束刚度、支承反力等因素综合考虑,摩擦角区域的处理,内摩擦角,是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

基层开挖时,会应用到摩擦角区域处理的问题,如果魔草叫区域中边基地的土会受到影响较小,不会反弹。但中心部位,基土反弹情况较为明显,回弹部分需要人工进行清除。抗震缝距离的设计中,主要通过增加抗震缝的距离来对地震时产生的结构碰撞的风险降低。基础板厚度的确定要根据房间设计的不同大小来选定相应的基础板厚度。如果基础板的厚度都按照大房间的标准进行设计、势必会造成浪费。如果都按照小房间的标准进行设计则会造成安全问题。所以实际的应用中,通常是在大房间中垫聚苯,小房间设定基础板的厚度。

从安全角度来说,目前土木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有:(1)工程设计规范的安全水平比较低,与国际同类作业相比,由于没有设定规范的视屏问题,会造成工程施工的进行难度的加大,最终导致了施工质量较低;(2)工程设计规范的整体牢固性差;(3)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安全性差、正确使用与维护意识相对较差。

3加强土木工程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从具体而言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考虑:从设计的安全性上,应从管理首要保证设计的安全性,尽量选择资质等级较高、管理先进、实力雄厚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这样就可以掌握先进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设计设备也会较好、设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强、设计经验丰富,设计出的建筑安全性较高。再设计时也要加强理论学习,使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对于设计理论和设计标准能够很好的掌握。对于设计过程中,涉及到工程造价、工程量的统计、计算、所以在此类工程量计算过程中,要严谨、认真,对于每一笔数据都要认真核对。设计图纸要详细,以便施工者能够根据设计图纸准确掌握设计意图,从而进行施工,这样能够降低因图纸问题造成的施工不明确的现象,避免了事故的产生。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过程监管,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要保持联系,对于设计图纸中不明确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沟通和设计核对,以便发现错误。设计人员对于施工人员提出的建议,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从土木工程行业标准角度来说,要根据全面性因素来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估。因为土木工程的方案是工程实施的基础,对设计方案的评估要满足安全性、经济型合理性。等等。可通过对设计方案屏蔽、论证的方法,提高设计的水平。设计过程中,不一味的追求标准图,虽然采用标准图能够减轻工作量,加快设计进度,但为了保证设计的安全性,设计人员应该认真的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对于可能存在压缩费用的过程进行仔细的成本核算,在保证基础、满足行业标准的前提下,保证设计的合理性、高效性、创新性。

4总结

本文首先对土木工程设计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要阐述,根据工程设计的几个阶段展示了土木工程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要求。之后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土木工程设计中还存在的问题,从具体设计过程和安全性两个角度提出了相关的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存在的具体问题对土木工程的建设提出了建议和相应的对策。本文的研究对我国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高宇.我国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2005.

[2]张林.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J].高新技术,2006.

[3]侯力更主编.砌体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4]张吉人.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沈蒲生.楼盖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下页带来更多的土木工程本科的毕业论文范文

土木工程建设是人类最早开展的生产生活活动,他不仅仅是工程建设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凝聚了人类的建筑智慧,人类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也不断的总结出了工程建设的技巧和经验。 为了更加形象地为大家阐释土木工程硕士专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技巧,我们为大家分享了,下面这篇文献综述范例,以供大家参考。 建筑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形成发展的。由于经济的发展、土地的减少,现代建筑趋向于多高层建筑,而砌体结构存在自重大、砌筑工作相当繁重、抗拉抗弯性能低、粘土砖用量很大,往往占用农田,影响农业生产等缺点,现代建筑多采用框架结构、框剪结构、框筒结构等结构体系。而框架结构是多高层建筑的一种主要结构形式框架结构有钢筋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而钢筋混凝土框架在教育建筑中较为常用。随着建筑行业迅速发展,我国混凝土行业已与世界混凝土技术进程同步。从干性混凝土到大流动性混凝土,再到混凝土建筑砌块。高强混凝土,混凝土外加剂发展,各种性能更优混凝土,绿色混凝土发展,混凝土行业前景一片光明。混凝土的各种优越性已充分体现。框架结构内部可用轻型材料分隔,许多轻型、隔热、隔音材料不断出现,绿色建材不断涌现。 框架结构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构成。按施工方法的不同,框架结构可分为现浇式、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三种。在地震区,多采用梁、柱、板全现浇或梁柱现浇、板预制的方案;在非地震区,有时可采用梁、柱、板均预制的方案。 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各构件将产生内力和变形。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侧移限值通常控制梁、柱截面尺寸。框架结构的侧移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由水平力引起的楼层剪力,使梁、柱构件产生弯曲变形,形成框架结构的整体剪切变形;由水平力引起的倾覆力矩,使框架柱产生轴向框架结构的变形,形成框架结构的整体弯曲变形。当框架结构房屋的层数不多时,其侧移主要表现为整体剪切变形,整体弯曲变形的影响很小。我的毕业设计是做框架结构,需要对该结构具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该办公楼的建筑要求设计4200平米左右,四层。建筑设计要求建筑物功能分区合理,房间布置适宜,满足各项使用功能要求;结构设计要求结构布置合理,构件设计安全经济合理。 一:框架结构体系的特点: 1、结构自重较轻。 2、建筑立面容易处理。 3、计算理论比较成熟。 4、设计时要控制高宽比。 5、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能获得较大空间空间,也可按需要做成小房间。 6、整体侧向刚度较小,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较大,有时候影响正常使用。 二、框架结构体系选择的因素及适用范围: 1、考虑建筑功能的要求。例如多层建筑空间大、平面布置灵活时。 2、考虑建筑高度和高宽比、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等因素。 3、非抗震设计时用于多层及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一般情况下框架结构多用多层及小高层建筑。 4、框架结构体系是介于砌体结构与框架-剪力墙结构之间的可选结构体系。框架结构设计应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的原则。5、框架结构由于其抗侧刚度较差,因此在地震区不宜设计较高的框架结构。在7度设防区,对于一般民用建筑,层数不宜超过7层,总高度不宜超过28米。在8度设防区,层数不宜超过5层,总高度不宜超过20米。超过以上数据时虽然计算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但是不经济。 三:框架结构结构布置原则: 1、结构平面形状和立面体型宜简单、规则,使各部分均匀对称,减少结构产生扭转的可能性。 2、控制结构高宽比,以减少水平荷载下的侧移。 3、尽量统一柱网及层高,以减少构件种类规格,简化设计及施工。 4、厂房的总长度宜控制在温度伸缩缝间距内,当厂房长度超过规定值时,可设伸缩缝将厂房分成若干温度区段。 四:框架结构的承重方案:根据承重框架布置方向的不同,框架承重体系可分为: 1、横向框架承重方案:在横向上布置主梁,在纵向上设置联系梁。楼板支撑在横向框架上,楼面竖向荷载传给横向框架主梁。由于横向框架跨数较少,主梁沿框架横向布置有利于增加房屋横向抗侧移刚度。由于竖向荷载主要通过横梁传递,所以纵向联系梁往往截面尺寸较大,对于给定的净空要求使结构层高增加。 2、纵向框架承重方案:在纵向上布置框架主梁,在横向上布置联系梁。楼面的竖向荷载主要沿纵向传递。由于联系梁截面尺寸较小,这样对于大空间房屋,净空较大,房屋布置灵活。不利的一面是进深尺寸受到板长度的限制,同时房屋的横向刚度较小。 3、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均布置主梁。楼板的竖向荷载沿两个方向传递。柱网较小的现浇楼盖,楼板可以不设井字梁直接支撑在框架主梁上。由于这种方案沿两个方向传力,因此各杆件受力较均匀,整体性也较好,通常按空间框架体系来进行内力分析。 五:变形缝的设置。在框架结构总体布置中,考虑到沉降、温度变化和体型复杂对结构的不利影响,可用沉降缝、伸缩缝和防震缝将结构分成若干独立的部分。框架结构设缝后,给建筑、结构和设备的设计和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基础防水也不容易处理.因此,目前的总趋势是避免设缝,并从整体布置或构造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沉降、复杂温度变化或体型复杂造成的不利影响。当必须设缝时,应将框架结构划分为独立的结构单元。 该毕业设计是综合应用我们四年来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技术知识来解决具体的土木工程问题,使我能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比较独立地完成办公楼的设计,可以熟悉相关的设计规范、手册、标准图集,掌握AutoCAD、Office、PKPM等办公软件技术,为我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 梁兴文 史庆轩 主编《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 科学出版社出版 [2] 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建筑科学院主编《建筑设计资料集》(1~10)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4年 [3]《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发行 2002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