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语义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语义研究论文

都有查重的。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语言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语言学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呢?语言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文学,也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桥梁。下面是我分享的.语言学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奥马利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丁言仁英语语言学纲要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冯翠华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桂诗春,宁春言主编语言学方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桂诗春应用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侯维瑞英语语体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黄国文语篇与语言的功能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李延富主编英语语言学基本读本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刘润清等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上下册)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

刘润清等语言学入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戚雨村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秦秀白文体学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孙志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95—1999)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索绪尔普通语言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王德春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王宗炎语言学与语言的应用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王佐良等英语文体学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伍谦光语义学导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熊学亮语言学新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扬自俭语言多学科研究与应用(上下)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张国扬,朱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周考成英语语音学引论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0

Clark,.语音学与音系学入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Gimson,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Halliday,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Leech,

Lyon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Peccei,.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Radford,.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Robin,.北京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Quirk,Randolph,

拓展内容: 语文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鱼国超,《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初探》,《探索与实践》,2002年第二期.

[2]崔峦主编:《小学语文教学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3]董蓓菲主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4]付宜红着:《日本语文教育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5]朱绍禹、庄文中主编:《国际中小学课程教材比较研究从书·本国语文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6]范印哲编着:《教材设计与编写》,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7]娄同森:《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年4月.

[8]李汉潮:《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演变及思考》,《现代教育论坛》,2009年第11期.

[9]陆迎芬:《中学语文教材的练习系统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4届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10]顾黄初、顾振彪着:《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11]顾黄初、顾振彪着:《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

摘要:香农于1948年10月宣布于《贝尔零碎技术学报》上的论文《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通讯的数学实际)作为古代信息论研讨的末尾。1984年贝尔研讨所的香农在题为《通讯的数学实际》的论文中零碎地提出了关于信息的阐述,创建了信息论。信息论次要研讨信息的实质和度量办法。它是零碎论和控制论的实际根底,也是信息迷信的实际根底。关键字:信息概念,熵,美国数学家香农参考书目:1。《信息论》 南丰公益书院;2.《平安迷信技术百科全书》(中国休息社会保证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3.《平安工程大辞典》(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年11月出版)(平安文明网);4.局部材料摘取自互联网。(一)信息的外延1948—1949年,美国数学家香农()宣布了《通讯的数学实际》和《在噪声中的通讯》两篇论文,提出了度量信息的数学公式,标志着信息论这门学科的降生。信息论次要研讨信息的实质和度量办法。它是零碎论和控制论的实际根底,也是信息迷信的实际根底。它是关于事物运动形态的规律的表征,其特点是: (1)信息源于物质运动,又不是物质和运动;(2)信息具有知识的秉性,是任何一个零碎的组织水平和有序水平的标志;(3)只要变化着的事物和运动着的客体才会有信息,孤立运动的客体或永不改动的事物不会有信息;(4)信息不恪守物质和能量的“守恒与转化定律”, 异样的信息,大家可以共同运用,信息不会增加,相反的信息,可以用不同物质载体停止传达,同一种物质,也可以携带不同的信息,信息不会变化。信息论是一门研讨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置零碎中普通规律的学科。香农在他的《通讯的数学实际》中明白提出:“通讯的根本成绩是在通讯的一端准确地或近似地复现另一端所挑选的音讯。”信息是“人们在选择一条音讯时选择的自在度的量度”。音讯所带的信息可以解释为负熵,即概率的负对数。威沃尔指出,‘信息’一词在此实际中只在一种专门的意义上加以运用,我们一定不要把它和其通常用法混杂起来”。也就是说,这里的信息不是我们通常运用的概念(各种音讯、情报和材料的总称),而是一个变量,它表示信息量的大小。而信息量则是某种不确定性趋向确定的一种量度,音讯的能够性越大,信息就越少。假如一个零碎是有序的,它不具有很高的混乱度或选择度,其信息(或熵)是低的。信息论是一门用数理统计办法来研讨信息的度量、传递和变换规律的迷信。它次要是研讨通讯和控制零碎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传递的共同规律以及研讨最佳处理信息的获限、度量、变换、贮存和传递等成绩的根底实际。 信息论的研讨范围极为宽广。普通把信息论分红三种不同类型: (1)广义信息论是一门使用数理统计办法来研讨信息处置和信息传递的迷信。它研讨存在于通讯和控制零碎中普遍存在着的信息传递的共同规律,以及如何进步各信息传输零碎的无效性和牢靠性的一门通讯实际。 (2)普通信息论次要是研讨通讯成绩,但还包括噪声实际、信号滤波与预测、调制与信息处置等成绩。(3)狭义信息论不只包括广义信息论和普通信息论的成绩,而且还包括一切与信息有关的范畴,如心思学、言语学、神经心思学、语义学等。信息有以下性质:客观性、普遍性、完好性、专注性。首先,信息是客观存在的,它不是由意志所决议的,但它与人类思想有着必定联络。同时,信息又是普遍存在的,四维空间被少量信息子所充满。信息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完好性,每个信息子不能决议任何事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子规则排布为完好的信息,其释放的能量才足以使确定事情发作。信息还有专注性,每个信息决议一个确定事情,但类似事情的信息也有类似之处,其缘由的解释需求信息子品种与排布密码实际的进一步发现。信息论是一门具有高度概括性、综合性,使用普遍的边缘学科。信息论是信息迷信的实际根底,它是一门使用数理统计办法研讨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置的迷信,是应用数学办法来研讨信息的计量、传递、交流和贮存的迷信。随着迷信技术的开展,信息论研讨范围远远超出了通讯及相似的学科,已延伸到生物学、生理学、人类学、物理学、化学、电子学、言语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二)信息论开展历史香农被称为是“信息论之父”。人们通常将香农于1948年10月宣布于《贝尔零碎技术学报》上的论文《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通讯的数学实际)作为古代信息论研讨的末尾。1984年贝尔研讨所的香农在题为《通讯的数学实际》的论文中零碎地提出了关于信息的阐述,创建了信息论。维纳提出的关于度量信息量的数学公式开拓了信息论的普遍使用前景。1951年美国无线电工程学会供认信息论这门学科,尔后失掉迅速开展。20世纪50年代是信息论向各门学科冲击的时期,60年代信息论不是严重的创新时期,而是一个消化、了解的时期,是在已有的根底上停止严重建立的时期。研讨重点是信息和信源编码成绩。到70年代,由于数字计算机的普遍使用,通讯零碎的才能也有很大进步,如何更无效天时用和处置信息,成为日益迫切的成绩。人们越来越看法到信息的重要性,看法到信息可以作为与资料和动力一样的资源而加以充沛应用和共享。信息的概念和办法已普遍浸透到各个迷信范畴,它迫切门槛打破香农信息论的狭窄范围,以便使它能成为人类各种活动中所碰到的信息成绩的根底实际,从而推进其他许多新兴学科进一步开展。目前,人们已把新近树立的有关信息的规律与实际普遍使用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中去。一门研讨信息的发生、获取、变换、传输、存储、处置、显示、辨认和应用的信息迷信正在构成。香农把“熵”这个概念引入信息的度量。1965年法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初次提出这一概念,后来这一概念由19世纪奥天时物理学家L.玻尔茨曼正式提出。信息论和控制论又赋予了“熵”更新更宽的含义。 熵是一个零碎的不确定性或无序的水平,零碎的紊乱水平越高,熵就越大;反之,零碎越有序,熵就越小。控制论开创人维纳曾说:“一个零碎的熵就是它的无组织水平的度量。”熵这个概念与信息联络在一同后,取得这样的思绪:信息的取得永远意味着熵的增加,要使紊乱的零碎(熵大的零碎)有序化(增加熵)就需求有信息,当一个零碎取得信息后,无序形态增加或消弭(熵增加);而假如信息丧失了,则零碎的紊乱水平添加。一个零碎有序水平越高,则熵就越小,所含信息量就越大,反之无序水平越高,则熵越大,信息量就越小,信息与熵是互补的,信息就是负熵,两者互为负值。 信息量=零碎形态原有的熵-零碎形态确定后的熵 电讯零碎不存在功用性要素,即人的客观能动要素,因而不能照搬,但对计算社会信息的量,仍有参考价值。如研讨旧事的信息量时就十分有意义。一则旧事讯息中所含信息量的大小是不确定水平的大小决议的,可以最大限制地消弭人们对旧事事情看法上的不确定性的讯息,信息量就大,而不能增加受众对旧事事情的看法的不确定的,信息量就小,这与讯息的长度、字数和篇幅有关,不是版面大小、字数多寡、“本报讯”多少就能阐明信息的大小的。信息迷信是人们在对信息的看法与应用不时扩展的进程中,在信息论、电子学、计算机迷信、人工智能、零碎工程学、自动化技术等多学科根底上开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新学科。它的义务次要是研讨信息的性质,研讨机器、生物和人类关于各种信息的获取、变换、传输、处置、应用和控制的普通规律,设计和研制各种信息机器和控制设备,完成操作自动化,以便尽能够地把人脑从自然力的约束下束缚出来,进步人类看法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才能。信息迷信在平安成绩的研讨中也有着重要使用。1949年,香农和韦弗提出了有关传达的数学形式。 信源—>音讯—>编码—>信号—>信道—>信号+噪声—>译码—>音讯—>信宿 噪声—>信道 对上图的概念解释如下: 信源:信源就是信息的来源,可以是人、机器、自然界的物体等等。信源收回信息的时分,普通以某种讯息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以是符号,如文字、言语等,也可以是信号,如图像、声响等等。 编码:编码就是把信息变换成讯息的进程,这是按一定的符号、信号规则停止的。按规则将信息的意义用符码编排起来的进程就是编码进程,这种编码通常被以为是编码的第一局部。编码的第二局部则是针对传达的信道,把编制好的符码又变换成适于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序列,以便于在信道中传递,如声响信号、电信号、光信号等等。如信息源发生的原始讯息是一篇文章,用电报传递的时分,就要经过编码,转换成电报密码的信号,然后才干经过信道传达。 信道:就是信息传递的通道,是将信号停止传输、存储和处置的媒介。信道的关键成绩是它的容量大小,门槛以最大的速率传送最大的信息量。 乐音:是指信息传递中的搅扰,将对信息的发送与承受发生影响,使两者的信息意义发作改动。 译码:是对信息停止与编码进程相反的变换进程,就是把信号转换为讯息,如文字、言语等,这是第一步。第二步译码则是指将讯息复原为信息意义的进程。 信宿:是信息的承受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机器,如收音机、电视机等。作为办法论,香农的这一信息零碎形式可以被适用于许多零碎,如通讯零碎、管理零碎、社会零碎等。传达学学者对这一形式停止改造之后,成为表述人类信息传达的根本形式之一,成为传达学范畴最根本的研讨范式,而信源、编码、译码、信宿等概念也成为传达学研讨的根本概念。 香农的信息论为传达学范畴提供了根本的范式,它使以前模糊的信息概念变得在数学上可以操纵。香农的信息论与维纳的控制论是互相影响的,维纳也是最早看法信息论价值的学者,并与香农共同创造了有关信息的熵度量规律。

语义学研究论文

语言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语言学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呢?语言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文学,也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桥梁。下面是我分享的.语言学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奥马利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丁言仁英语语言学纲要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冯翠华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桂诗春,宁春言主编语言学方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桂诗春应用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侯维瑞英语语体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黄国文语篇与语言的功能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李延富主编英语语言学基本读本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刘润清等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上下册)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

刘润清等语言学入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戚雨村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秦秀白文体学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孙志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95—1999)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索绪尔普通语言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王德春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王宗炎语言学与语言的应用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王佐良等英语文体学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伍谦光语义学导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熊学亮语言学新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扬自俭语言多学科研究与应用(上下)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张国扬,朱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周考成英语语音学引论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0

Clark,.语音学与音系学入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Gimson,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Halliday,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Leech,

Lyon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Peccei,.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Radford,.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Robin,.北京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Quirk,Randolph,

拓展内容: 语文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鱼国超,《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初探》,《探索与实践》,2002年第二期.

[2]崔峦主编:《小学语文教学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3]董蓓菲主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4]付宜红着:《日本语文教育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5]朱绍禹、庄文中主编:《国际中小学课程教材比较研究从书·本国语文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6]范印哲编着:《教材设计与编写》,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7]娄同森:《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年4月.

[8]李汉潮:《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演变及思考》,《现代教育论坛》,2009年第11期.

[9]陆迎芬:《中学语文教材的练习系统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4届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10]顾黄初、顾振彪着:《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11]顾黄初、顾振彪着:《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

语义学在大学英语英语词汇教学的运用 摘要: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根基。大学英语学习已经进入高级阶段,传统的英语词汇教法很多时候已经无法解决学生在词汇学习中常出现的问题。本文结合语义学原理和教学实践,重点探究了语义学中并置理论、结构语义学、框架语义学、语义成分分析、格语法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运用,旨在提高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语义学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运用语义学词汇教学质量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有了新的突破,教学重点开始转向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词汇问题成为能否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关键。传统的英语词汇教法仅仅要求学生识记单词的发音、拼写、汉语意思,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的单词是孤立的,从而出现学生无法辨别近义词、词语搭配不当、英语“汉化”等现象。如何让学生正确快速地学会词汇,是每个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关注的话题。本文针对学生在词汇学习中常出现的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和语义学理论,归纳出以下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质量。 二、语义学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运用 (一)并置理论 并置理论是研究英语中某些词与另一些词之间的一种相关的关系。如mother(母亲)这个词在语言的应用中经常与nail varnish(指甲油),son(儿子),father(爸爸)等词一起使用,而很少和shave(刮胡子)连用。由此可见,并置理论不是指词汇的含义,而是指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这种搭配关系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的习惯用法。 然而目前大学生在学习英语中普遍出现词语搭配不当的问题,学生只记住了英语词汇的汉语意思,而不了解词语的习惯用法和潜在含义。例如:grow children(应为rear children)。此外学生由于受汉语思维干扰,往往按照汉语的习惯来进行词语搭配。如:I very like to play football.(应为I like to play football very much.) 因此,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并置理论指导学生学习词语的合理搭配。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明确指出,词语的结伴关系具有可能性和限制性,词语的合理搭配会受很多因素制约。比如有时受语法决定,有时受词的语义特征制约,有时约定俗成,等等。这些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教学。另外,教师还需要向学生特别指出词语的破格搭配。一些词语在一般情况下没有结伴关系,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搭配。例如:lash the waves(白费力气)。除此之外,在习语中、文学作品中及新词语中常出现破格搭配,因此,学生需要注意平时积累。 (二)结构语义学 结构语义学主要研究“含蓄的”语义关系(Implicational Relations),这种理论更关注某些词或词组与另一些词或词组之间的“语义关系”,而不是像传统语义学那样只是孤立地研究词汇的语义现象,而忽略词汇之间的语义关系。含蓄的语义关系主要分为:下义关系(Hyponymy)、反义关系(Antonym)和相对关系(Relativeness)。 下义关系又叫语意内包,指个别概念的词内包。如上义词flower(花),下义词tulip(郁金香),violet(紫罗兰),rose(玫瑰)等。上义词是指同类概括词,下义词是相对具体的词。tulip,violet,rose在语义关系上是同类关系词。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同类关系词理念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同类单词,扩大词汇量;帮助学生利用同类概括词,使行文简练。通过对词汇下义关系的分析也可以避免学生词义混乱,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反义关系主要指:①词义矛盾或对立的词,例如male—female;dead—alive。②词义相反的词,例如:young—old;cold—hot。前者在语义上互相矛盾,不能同时并存,后者在语义上并不矛盾,它们表示性质相同、但程度不同的词。比如young—middle-young—old。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引入反义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单词涵义。平时在讲解单词时,教师普遍使用近义词进行解释,其实有些单词用近义词解释并不容易解释清楚,利用反义词进行解释,学生会更容易理解。例如,rude的反义词是polite(rude是新单词,学生不知道涵义,引导学生polite是rude的反义词,学生就很快明白新单词的基本意思了)。通过引导学生分清词义矛盾或对立的词、词义相反的词,教师可以帮助他们选用恰当的词语进行英语表达。另外,也可以利用反义词进行修饰文章,避免文章呆板。 相对关系又叫converses,存在于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一对对词之间。例如:husband—wife;above—below,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语义学称此为“强相对关系”。还有一种相对关系存在于三个词之间,称之为“弱相对关系”。学生学习相对关系可以扩大词汇量,灵活运用词汇和句型。 因此,结构语义学的理论应用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合理利用含蓄词汇,从而提高英语的表达和运用能力。 (三)框架语义学 框架语义学是一种独特的语义学理念,它属于认知语言学的一支。它能为英语词汇的教学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词汇是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只拦路虎,尽管教师和学生花大量的精力学习词汇上,但结果往往并不理想。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框架语义学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简言之,框架语义学立足于人的认知,从不同的视角,将英语动词分类并放入相对应的框架中,然后针对每一个相对应的框架,将相近的名词根据其熟悉程度进行分类,进行分层次教学。至于其他词性也可参照名词和动词的做法进行学习。例如学习money这一单词,可以设置买卖交易框架,根据不同视角(sell,spend,buy等)归纳成买家和卖家两类,每个框架设有不同元素,可以将要学的单词纳入框架,根据熟悉程度进行系统性的有条理的学习。 (四)语义成分分析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因为辨别不清近义词词义而出现错误搭配。如何帮助学生识别近义词从而进行正确搭配?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语义成分分析理论进行解决。利用语义成分分析理论研究语言学已经有很长一段历史了,它主要研究Conceptual-lexical Relations(概念上的词汇—语义关系),观点是任何词的“意义”都可以分解为某些不同的“语义成分”,这些“语义成分”又可以加以系统地分类。我们可以利用此理论来解释词语,例如:bachelor——[Human]+[Male]+[Unmarried]。这一理论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比较清楚地认识同义词之间的差别及搭配,从而做到在不同的语境中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词汇。另外,语义成分分析法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在进行英汉对译的时候,“选词”不是随意的,而是要受语义成分限制的。准确得当的翻译应建立在认识词汇的正确涵义上。在目前的英语词汇教学上,如何使学生正确地掌握词汇是每一个英语教师所苦恼的,语义成分分析法为英语教师提供了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单词,对于词汇教学有一定的意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的难题。 (五)格语法格语法是一种比较严谨、别出心裁的语义学理论。这种理论是1968年著名美国语言学家菲尔莫尔首先提出的,他概括出一个新的结论:每一种语言都有表深层结构的“语义格”(Semantic Case),每个语义格都与某个介词相联系。如Agent格与介词by相联系;Object格与介词with相联系;Instrument格与介词with相联系。菲尔莫尔还认为,从深层结构的角度来看,所有的noun phrases都是介词短语,不但可以在句子中移换位置,甚至可以省略。动词是英语句子中一个重要成分,菲尔莫尔认为在深层结构中,动词总是和某些语义格连用的,因此他主张对动词采取深层格框的方式来处理。这对语义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把不同的动词加以分类。此外他还提出了三条检验规则来确定各个语义格在句子中的相互关系,探讨语义格在句子中的地位。在菲尔莫尔理论提出后,一些语义学家对此理论进行了不断的深入研究和完善。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引入关于语义格与深层格框的理论,有助于学生从语义的角度去分析英语句法,正确应用某些动词。例如:hit——[+—AO(I)];enjoy——[+—EO],从中可以看出某一类动词与某些语义格的关系在深层格框中被明确地表示出来。如果学生掌握了动词的深层格框,就能学会动词的正确用法和句型。 三、结语有效的大学词汇教学离不开正确的语言学理论去指导,利用语义学相关理念进行词汇教学,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高效地学习词汇。以上笔者探讨了五种当代语义学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其实语义学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不止这些,这仍需要英语教师在实际学习与工作中不断地探究,以提高我国英语教学水平。 [2]杜宇,李晶,结构语义学与英语词汇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76). [3]刘英莲.谈英语语用学与语义学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VOL 6,(3). [4]钱德明,周庆芳.框架语义学对英语词汇的教与学的启示[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VOL 22,(2). [5]山东省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论文集[M].石油大学出版社,1995.

自己从网上转帖和编辑了下,总结了包括语言学、语用学、翻译、跨文化交际、二语习得、测试、教学法等方向的参考书籍 社会心理语言学 上海外教 王德春 2000 对比语言学概论 上海外教 许余龙 2000 语义学 上海外教 李瑞华 2000 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 上海外教 王 寅 2001 国俗语义研究 上海外教 吴友富 1999 当代西方语法理论 上海外教 俞如珍 2000 英汉修辞比较研究 上海外教 胡曙中 1999 美国新修辞学研究 上海外教 胡曙中 1999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上海外教 李瑞华 2000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 上海外教 李自俭 1999 现代修辞学 上海外教 王德春 2001 辞格与词汇 上海外教 李国南 2001 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1949-1998) 上海外教 张美芳 2001 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 上海外教 黄国文 2001 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 上海外教 朱永生 2001 现代语言学丛书 上海外教 新编心理语言学 上海外教 桂诗春 2000 心理语言学 上海外教 桂诗春 2000 语言问题探索 上海外教 王宗炎 2000 生成语法理论 上海外教 徐烈炯 2000 美国语言学简史 上海外教 赵世开 1999 汉语的语义结构和补语形式 上海外教 缪锦安 2000 应用语言学 上海外教 刘涌泉 2000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上海外教 胡壮麟 2000 神经语言学 上海外教 王德春 2000 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 上海外教 冯志伟 1996 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上海外教 戚雨村 2000 语言学和语言的应用 上海外教 王宗炎 2000 语言系统及其运作 上海外教 程雨民 1998 模糊语言学 上海外教 伍铁平 2000 汉英对比语法论集 上海外教 赵世开 2000 语言共性论 上海外教 程 工 2000 语义学教程 上海外教 李福印 2000 教学篇章语言学 上海外教 刘辰诞 2000 英语语言学纲要 上海外教 丁言仁 2001 交际法英语教学和考试评估 上海外教 徐 强 2000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上海外教 朱永生 2001 认知语言学概论 上海外教 赵艳芳 2001 新编语用学概要 上海外教 何兆熊 2000 语法的多视角研究 上海外教 金立鑫 2000 英语词汇学研究 上海外教 汪榕培 2000 英汉语篇综合对比 上海外教 彭宣维 2000 隐喻学研究 上海外教 束定芳 2000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上海外教 Ellis 2000 第二语言研究方法 上海外教 Selinger 2000 话语与文学 上海外教 Cook 2000 客观语言测试 上海外教 Spolsky 2000 口语语法 上海外教 Brazil 2000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 上海外教 Ellis 2000 实用文体学 上海外教 Widdowson 2000 应用语言学的原理与实践 上海外教 Cook 2000 英语教学史 上海外教 Howatt 2000 语言教学交际法 上海外教 Widdowson 2000 语料库、检索与搭配 上海外教 Sindair 2000 语言测试实践 上海外教 Bachman 2000 语言测试要略 上海外教 Bachman 2000 语言教学的基本概念 上海外教 Stern 2000 语言教学面面观 上海外教 Widdowson 2000 语言教学的问题与可选策略 上海外教 Stern 2000 语言教学的环境与文化 上海外教 Kramsch 2000 语言学习认知法 上海外教 Skehan 2000 语言与理解 上海外教 Brown 2000 文学与语言教学 上海外教 Carter 2000 交际法语言教学 上海外教 Johnson 2000 模糊语言 上海外教 Channell 2000 习语与习语特征 上海外教 Fernando 2000 语篇中的词汇模式 上海外教 Hoey 2000 词汇短语与语言教学 上海外教 DeCarrio 2000 语言领域的帝国主义 上海外教 Phillipson 2000 第二语言学习的条件 上海外教 Spolsky 2000 论以语言学习者为中心 上海外教 Yule 2000 英语会话 上海外教 Tzri 2000 语用学 上海外教 Yule 2000 语言与文化 上海外教 Kramsch 2000 语言学 上海外教 Widdowson 2000 第二语言习得 上海外教 Ellis 2000 心理语言学 上海外教 Scovel 2000 社会语言学 上海外教 Spolsky 2000 隐喻的研究与应用 上海外教 Low 2001 对比修辞:第二语言写作的跨文化层面 上海外教 Connor 2001 第二语言教与学的文化因素 上海外教 Hinkel 2001 语言课程评估:理论与实践 上海外教 Lynch 2001 社会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上海外教 Hornberger 2001 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置:第二语言教学研究 上海外教 Nunan 2001 语言的迁移:语言学习的语际影响 上海外教 Odlin 2001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 上海外教 Chamot 2001 体裁分析:学术与科研英语 上海外教 Swales 2001 第二语言词汇习得 上海外教 Huckin 2001 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集 上海外教 Lefevere 2001 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对比篇章语言学 上海外教 Hatim 2001 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 上海外教 Nord 2001 语用学与翻译 上海外教 Hickey 2001 翻译问题探讨 上海外教 Newmark 2001 翻译学——问题与方法 上海外教 Wilss 2001 翻译教程 上海外教 Newmark 2001 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 上海外教 Steiner 2001 语篇与译者 上海外教 Mason 2001 翻译研究:综合法 上海外教 Hornby 2001 描述翻译学及其他 上海外教 Toury 2001 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 上海外教 Nida 2001 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 上海外教 谢天振 2000 翻译文化史论 上海外教 王克非 2000 比较与翻译 上海外教 汪榕培 1997 翻译论丛 上海外教 耿龙明 1998 中国翻译教学研究 上海外教 穆 雷 2000 实用翻译美学 上海外教 傅仲选 2000 语言、文化与翻译 上海外教 奈达 2000 译介学 上海外教 谢天振 2000 语言与文化 上海外教 顾嘉祖 2000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版) 上海外教 陈福康 2000 语法隐喻理论研究 外研社 范文芳 2001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外研社 文秋芳 2001 认知语言学概论——语言的神经认知基础 外研社 程琪龙 2001 语言与语言学:实用手册 外研社 语用与认识--关联理论研究 外研社 200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外研社 蒋祖康 2000 理论文体学 外研社 胡壮麟 2000 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 外研社 高一虹 1999 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修订版) 外研社 刘润清 1991 语言的符号性 外研社 丁尔苏 2000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外研社 毕继万 2000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外研社 胡文仲 2000 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 外研社 平 洪 2000 跨文化交际面面观 外研社 胡文仲 1999 俄汉语言文化习俗探讨 外研社 刘光准 1999 语言与文化论文集 外研社 二十一世纪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外研社 中国辞书学文集 外研社 2000 汉英篇章对比研究 外研社 论新开端:文学与翻译研究集 外研社 文化与交际 外研社 许国璋先生纪念文集 外研社 陶渊明诗歌英译比较研究 外研社 语言与文化 外研社 邓炎昌 2001 中西人际称谓系统 外研社 田惠刚 1998 中国语言学的现状与展望 外研社 许嘉璐 1998 语言要略 外研社 方 立 1999 语言学方法论 外研社 桂诗春 1998 西方语言学流派 外研社 刘润清 1999 文化与语言 外研社 王福祥 2000 许国璋论语言 外研社 功能主义纵横谈 外研社 胡壮麟 2000 洪堡特--人文研究和语言研究 外研社 语言学教程 外研社 2000 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 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 外研社 Sapir 2001 普通语言学教程 外研社 Saussure 2001 语言论 外研社 Bloomfiefd 2001 语言学综览 外研社 Aronoff 2001 语言学理论:对基要原著的语篇研究 外研社 Beaugrande 2001 吉姆林英语语音教程 外研社 Cruttenden 2001 音系学通解 外研社 Gussenhouen 2001 汉语方言的连读变调模式 外研社 Chen 2001 优选论 外研社 kaqer 2001 汉语形态学:语言认知研究法 外研社 Packard 2001 转换生成语法导论:从原则和参数到最简方案 外研社 Ouhalla 2001 当代句法理论通览 外研社 Ballin 2001 乔姆斯基:思想与理想 外研社 Smith 2001 语言知识及其本质、来源和使用 外研社 Chomsky 2001 当代语义理论指南 外研社 Lappin 2001 关联性:交际与认知 外研社 Sperber 2001 语用学引论 外研社 May 2001 语用学 外研社 Leuinsou 2001 言辞用法研究 外研社 Grice 2001 如何以言行事 外研社 Austin 2001 言语行为:语言哲学论 外研社 Searle 2001 表述和意义:言语行为研究 外研社 Searle 2001 言语的萌发:语言起源与进化 外研社 Aitchison 2001 语言学简史 外研社 Robins 2001 英语学习词典史 外研社 Cowie 2001 现代词典学入门 外研社 Bejoint 2001 英诗学习指南:语言学的分析方法 外研社 Leech 2001 小说文体论:英语小说的语言学入门 外研社 Leech 2001 人类语言学入门 外研社 Foley 2001 英语:全球通用语 外研社 Crystal 2001 社会语言学通览 外研社 Coulmas 2001 认知语言学入门 外研社 Schmid 2001 语言的范畴化:语言学理论中的类典型 外研社 Taylor 2001 英语的衔接 外研社 Halliday 2001 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从社会角度诠释语言与意义 外研社 Halliday 2001 英语的功能分析:韩礼德模式 外研社 Bloor 2001 历史语言学导论 外研社 Lehmamm 2001 英语史:从古代英语到标准英语 外研社 Baugh 2001 翻译与翻译过程:理论与实践 外研社 Bell 2001 儿童语言发展引论 外研社 Cohen 2001 语言学习与运用中的错误:错误分析探索 外研社 James 2001 第二语言教与学 外研社 Nunan 2001 第二语言课堂反思性教学 外研社 Richards 2001 ESL/EFL英语课堂上的学习风格 外研社 Reid 2001 语言学习与教学的原则 外研社 Brown 2001 根据原理教学:交互式语言教学 外研社 Broen 2001 词汇、语义学和语言教育 外研社 Hatch 2001 语言教学大纲要素:课程设计系统法 外研社 Brown 2001 外语学习与教学论 外研社 Johnson 2001 语言测试词典 外研社 Dauies 2001 语言测试指南:发展、评估与研究 外研社 Henning 2001 第二语言习得与语言测试研究的接口 外研社 Bachman 2001 评估与测试:研究综述 外研社 Wood 2001 语言学课题:语言研究实用指南 外研社 Wray 2001 用语料库研究语言 外研社 Thomas 2001 语法化学说 外研社 Hopper 2001 剑桥语言百科全书 外研社 Crystal 2001 应用语言学百科辞典:语言教学手册 外研社 Johnson 2001

语义研究论文范例

康托尔是德国一名伟大的数学家,康托尔创立了集合论。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康托尔的集合论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康托尔的集合论论文篇1:《基于集合论思想的人性》 摘要:作为人类,我们有必要去了解自己,这样才能更加地进步。人性是从根本上决定并解释着人类行为的那些人类天性。本文利用集合论的思想对此进行了一些讨论。 关键词:人性;理性;社会性;自然性;集合论思想 一、引言 在长期以来的生活中,人类的大脑会在无意识的作用下储存某些事物的信息,由于并没有通过大脑严谨的思考,所以这些信息大部分是外在的,只是事物表面的一些形态特征而已。这些信息并非零散的分布,之间没有联系。而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虽然结构不严谨,可能其中会有错误。但是有时候却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仅依靠这样的意识形态,因为我们有自我意识,需要不断完善,不断进步。依靠这样的意识是不可能看到事物的本质的。 有时候你问某个人为什么,他可能会答道:“凭直觉”。我并不否认直觉所带来的“便利”,但这种“便利”是给自己不去思考事物本质的借口。直觉也是一种意识形态,但是这种意识是在潜意识之下的,这样意识的形成也是要通过长时间的作用。大脑可以自己不断地调整,不断地完善,但是这个过程相当缓慢。要进步可不能依靠这样的思想。 现在我想说的是,我们必须减少对这些意识的依赖。因为这些意识都不是通过严谨的思考之后得到的产物,所以用这样的意识去做出一些反应是很容易出错的。这也会阻碍我们对真实世界的探索。我们应该挖掘出这样的意识,分析其中的思想结构,将不好的思想去掉,并且把有缺陷的思想不断加强和完善。这样一来,我们就会更加理性。人就具有这样的性质——理性。因此人类才能进步,文明才能发展。 二、理论分析 假设A={a1,a2,…,an},B={b1,b2,…,bm}。若A?奂B,则说明A中的n个元素均可以在B中找到,且m>n。反之,说明中的个元素均可以在A中找到,且n>m。若A=B,则说明中的所有元素与B中的所有元素相同,且n=m。如果某一个元素可以在集合A中找到,那么记作a∈A。 结合以上思想,对人与动物进行分析,动物={青蛙,鱼,狗,猫,人,……},可以看出人是属于动物的,即人动物。并且将这样的集合叫做普通集合,以区分下面所叙述的性质集合。既然青蛙,鱼,狗,猫,人等都属于动物,那么也就是说它们具有共同的性质,比如:没有细胞壁,必须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能量,无叶绿体,能自由移动等。但是人除了这些共同性质之外,还有其他的性质。也就是说,从性质集合上看,动物的性质集合包含于人的性质集合中的。即动物的所有性质,人类均有。我们将性质集合中的元素命名为“属差”,而将普通集合命名为“种”,普通集合中的元素命名为“属”。 如果B的性质集合包含于A的性质集合,那么A和B就具有相同的属差,并且B的所有属差均是A中的属差。属差越多,则性质集合的表述范围就越小,即越受限制。那么B显然比A的表述范围大。说明B可以述说A,即A是B,其中A就是主词,而B就是宾词,则B的所有属差是A的属差。 那么按照上面所说,动物可以表述人,即人是动物。“人”的属差比“动物”的要多,也就是限制的条件要多一些。 有些存在于主体中的事物,其定义是不能用来表述一个主体的。例如:对于白人来说,“白”就依存于身体这个主体,并被用来表述身体这个主体,也就是说身体可以被说成是白的,但是要注意,“白”的定义却不能被用来表述身体。 属和种的属差都可适用于第一实体,种的属差适用于属,所以属和种决定了实体的性质。例如:“人”和“动物”的属差都可适用于个别的人,可以说人是动物,个别的人是人,个别的人是动物。也可以这样想:对“动物”的定义肯定也适用于对“人”的定义,因为“人”是属于“动物”的。所谓的“第一实体”,比如“个别的人”、“个别的老虎”等,是真实存在的个体,并不依存于其他个体。[1] 属差的定义也能适用于属和个体,并且还可以用来表述属和个体。例如:“有脚的”、“有手的”的定义也可以适用于“人”和个别的人。并且还可以说“人”和个别的人是“有手的”。既然属差的定义可以适用于个体,那么属差也就可以决定了个体的性质。而且这些性质都可以用属差表述其个体。 分析到这里,我们应该感觉到有点思路了。也就是我们现在要找到这样的属差,然后根据这些属差的定义来表述个体。 但是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个别的人是不是实体呢?因为刚才我们得到一个结论:属和种决定了实体的性质。也就是这些分析都是以实体作为前提的。所以我们要知道个别的人是不是实体。其实我们从实体最原始,最根本的定义出发,个别的人的确属于实体,因为是真实存在的,并且不依存于其他主体。 三、结果分析 1.人具有理性:有一篇关于鱼“自杀”的报道。我就在想鱼如何“自杀”的呢?自杀就说明鱼有自我意识,能够自己选择死亡。但科学上表明自然界(这里并不指整个宇宙)中除人类外,其他动物都只有直接意识,而没有自我意识。难道科学不客观?其实并非这样,只不过是媒体的故意渲染而已。鱼只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做出本能的反应,这样的本能就是直接意识,鱼并没有思考这样做会不会导致死亡,只是出于本能。那么人与其他动物相比,不同之处就在于人有理性。 比如一只老虎饿了,看到食物就会扑上去吃。但是人饿了却不会看到食物就扑上去,而要想想这能不能吃。这就是与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也就是说“理性”是“人”的一个属差。 2.人具有社会性:人处在社会之中,与其他个体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信息。进行物质的分享、分割和交换。社会是互动的,不可能是个别的个体所支撑。也就说明我们身处社会,只有聚集起来才能共同完成分享、分割和交换。有人说自己很孤独,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孤独,也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孤独。因为人不可能摆脱社会性而存在。可能有人会对刚才我说的“不会有真正的孤独”有意见,他们会说:“既然没有孤独,那么创造这个词不就没意义吗?”孤独只不过是人们的感受,感受并不能反应事物的真实规律。所以我在之前也说过,我们必须放弃一些错误的思想。这样才不会被感觉和表面现象所蒙蔽。 在人类社会这个庞大的群体性活动中,无论是什么简单的活动,都不可避免要与其他个体进行信息传达。这样人类才能发展和繁衍下去。这样说来,动物也应当存在社会性。这显然是肯定的。一些动物也是具有这样的性质的,例如:蚂蚁,蜜蜂等。可见“社会性”也是“人”的一个属差。 3.人具有自然性:人类是自然界中的一员,就不可能不具有自然性。人类的组织结构、生理结构和自然界交往过程所产生的一些基本特征都表现出人的自然性。人类不可能脱离自然性而独立存在。而其他生物也一样具有这样的性质。所以“自然性”也是“人”的一个属差。 四、结束语 我们作为人类,有必要去了解自己,这样才能更加地进步。通过集合论的思想来分析人性,是本文的亮点。除了三个性质外,还存在着其他的性质。在这里由于自己的智慧有限,没有给出更多的性质,但是本文重点是在于提供一个可行的分析 方法 。通过数学的逻辑,会使得分析变得更加严谨和系统化。这是本文做出的大胆尝试。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一卷)[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康托尔的集合论论文篇2:《集合论与第三次数学危机》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新教材中,任何一个新概念的引入,都特别强调它的现实背景、数学理论发展背景或数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知识发展水到渠成。所以特别希望在教学中能不时渗透数学史的相关知识,充分发挥和利用数学史的 教育 价值,使学生通过了解数学史,而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感悟数学。 一、集合论的诞生 一般认为,集合论诞生于1873年底。1873年11月29日,康托尔(,1845-1918)在给戴德金(JuliusWilhelmRichardDedekind,1831—1916)的信中提问“正整数集合与实数集合之间能否一一对应起来?”这是一个导致集合论产生的大问题。几天后,康托尔用反证法证明了此问题的否定性结果,“实数是不可数集”,并将这一结果以标题为《关于全体实代数数集合的一个性质》的论文发表在德国《克莱尔数学杂志》上,这是“关于无穷集合论的第一篇革命性论文”,在其系列论文中,他首次定义了集合、无穷集合、导集、序数、集合运算等,康托尔的这篇 文章 标志着集合论的诞生。 二、集合论成为现代数学大厦的基础 康托尔的集合论是数学史上最具革命性和创造性的理论,他处理了数学上最棘手的对象——无穷集合,让无数因“无穷”而困扰许久的数学家们在这种神奇的数学世界找回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它的概念和方法渗透到了代数、拓扑和分析等许多数学分支,甚至渗透到物理学等其他自然学科,为这些学科提供了奠基的方法。几乎可以说,没有集合论的观点,很难对现代数学获得一个深刻的理解。 集合论诞生的前后20年里,经历千辛万苦,但最终获得了世界的承认,到了20世纪初,集合论已经得到数学家们的普遍赞同,大家一致认为,一切数学成果都可以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之上了,简言之,借助集合论的概念,便可以建立起整个数学大厦,就连集合论诞生之初强烈反对的著名数学家庞加莱(JulesHenriPoincaré,1854-1912)也兴高采烈地在1900年的第二次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宣布:“借助集合论概念,我们可以建造整个数学大厦。今天,我们可以说绝对的严格性已经达到了。”然而,好景不长,一个震惊数学界的消息传出,集合论是有漏洞的!如果是这样,则意味着数学大厦的基础出现了漏洞,对数学界来说,这将是多么可怕啊! 三、罗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悖论导致第三次数学危机 1903年,英国数学家罗素在《数学原理》一书上给出一个悖论,很清楚地表现出集合论的矛盾,从而动摇了整个数学的基础,导致了数学危机的产生,史称“第三次数学危机”。 罗素构造了一个所有不属于自身(即不包含自身作为元素)的集合R,现在问R是否属于R?如果R属于R,则R满足R的定义,因此R不属于自身,即R不属于R。另一方面,如果R不属于R,则R不满足R的定义,因此R应属于自身,即R属于R,这样,不论任何情况都存在矛盾,这就是有名的罗素悖论(也称理发师悖论)。 罗素悖论不仅动摇了整个数学大厦的基础,也波及到了逻辑领域,德国的著名逻辑学家弗里兹在他的关于集合的基础理论完稿而即将付印时,收到了罗素关于这一悖论的信,他立刻发现,自己忙了很久得出的一系列结果却被这条悖论搅得一团糟,他只能在自己著作的末尾写道:“一个科学家所碰到的最倒霉的事,莫过于是在他的工作即将完成时却发现所干的工作的基础崩溃了。”这样,罗素悖论就影响到了一向被认为极为严谨的两门学科——数学和逻辑学。 四、消除悖论,化解危机 罗素悖论的存在,明确地表示集合论的某些地方是有毛病的,由于20世纪的数学是建立在集合论上的,因此,许多数学家开始致力于消除矛盾,化解危机。数学家纷纷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通过对康托尔的集合论进行改造,通过对集合定义加以限制来排除悖论,这就需要建立新的原则。 在20世纪初,大概有两种方法。一种是1908年由数学家策梅洛(Zermelo,ErnstFriedrichFerdinand,1871~1953)提出的公理化集合论,把原来直观的集合概念建立在严格的公理基础上,对集合加以充分的限制以消除所知道的矛盾,从而避免悖论的出现,这就是集合论发展的第二阶段:公理化集合。 解铃还须系铃人,在此之前,危机的制造者罗素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层次的理论以解决这个矛盾,又称分支类型化。不过这个层次理论十分复杂,而策梅洛则把这个方法加以简化,提出了“决定性公理(外延公理)、初等集合公理、分离公理组、幂集合公理、并集合公理、选择公理和无穷公理”,通过引进这七条公理限制排除了一些不适当的集合,从而消除了罗素悖论产生的条件。后来,策梅洛的公理系统又经其他人,特别是弗兰克尔()和斯科伦()的修正和补充,成为现代标准的“策梅洛——弗兰克尔公理系统(简称ZF系统)”,这样,数学又回到严谨和无矛盾的领域,而且更促使一门新的数学分支——《基础数学》迅速发展。 五、危机的启示 从康托尔集合论的提出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数学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一切都与康托尔的开拓性工作密不可分,也和数学家们的艰辛努力密不可分。从危机的产生到解决,我们可以看到,数学的发展跟提出问题和面对困难是离不开的,期间要经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但是只要坚持,终会走向成功。 矛盾的消除,危机的化解,往往给数学带来新的内容,新的变化,甚至革命性的变革,这也反映出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历史性动力的基本原理。正如数学家克莱因(FelixChristianKlein1849-1925)在《数学——确定性丧失》中说:“与未来的数学相关的不确定性和可疑,将取代过去的确定性和自满,虽然这次悖论已经找到解释,危机也已化解,但是更多的还是未知,因为只要仔细分析,矛盾又将会被认识更为深刻的研究者发现,这种发现不应该被认为是‘危机’,而应该感到,下一个突破的机会来到了。”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教师教学用,人民教育出版社 2.胡作玄,《第三次数学危机》 康托尔的集合论论文篇3:《模糊集合论视角下的隐喻》 【摘 要】本文从模糊集合论的角度出发,研究隐喻解读过程中的逻辑真值问题,揭示出隐喻的模糊性是固有的,客观的,对人类认识世界以及进行文学创作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模糊集合论;隐喻;文学创作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客观事物自身范畴的模糊性、人类认知的局限性以及不同的话语语境均会导致模糊语言的形成。模糊集合论从诞生伊始,便开始了与诸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语言学的结合使得我们在语义研究方面有了新的视角。隐喻作为一种特殊的语义现象,其解读过程显现出模糊语言的特点。隐喻的模糊性反映出人类的潜逻辑规律,是客观的,隐性的,它不仅是人类心理范畴化的结果,也是人类模糊思维的产物,所以模糊集合论为我们研究解析隐喻开辟了新的窗口[1]。 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札德受语言模糊性的启发在《信息与控制》杂志上发表了论文《模糊集合》,最早提出了“模糊集合论”的概念。传统的集合论强调,任何一个集合的成员要么属于它(隶属度为1),要么不属于它(隶属度为0),只有两种真值情况[2]。但是如果对自然界中的诸多对象进行分类,我们经常会找不到能够精确判定其身份的依据。所以, 札德在论文《模糊集合》中对模糊集的定义为: 设X是由点构成的一个区间, 区间内的类属性元素用x表示, 即X ={x}。在区间X中,模糊集A由具有构成该集合元素属性的隶属函数fA(x)表示。该函数与区间[ 0, 1 ]内的任一实数相关联,此对应值表示x所具有的构成A的资格程度。如果区间内设置两个临界点, 即0 <β <α < 1, 那么我们就会获得一种三值逻辑: 如果fA(x) ≥α, 则x属于A;如果fA(x) ≤β, 则x不属于A; 如果隶属函数fA(x) 所表示的值位于α和β之间,则x具有一种相对于A的中间状态。模糊集合论之所以适用于语言研究,是因为语言范畴实际上就是某一个论域中的模糊集合。某一范畴中所有成员共有的典型属性构成此范畴的核心部分,它相当于集合的定义,这部分是明确的,清晰的;相比较而言,范畴的边缘却是模糊的,很难对其进行明确地界定,此部分相当于集合的外延,也就是构成该集合的所有元素。传统集合论实际上是二值逻辑,一个命题,即一个表达明确意义的陈述句,其真值只能是真(记作“1”),或者是假(记作“0”),没有第三种可能性。例如“汤姆是名学生”这个命题,只允许取值“1”或“0”。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个 句子 中的“学生”加个修饰词,变成“好学生”,问题就出现了。因为“好”是个模糊概念,其内涵容易辨认,外延却不明确。对于这样的命题,如果用传统的集合论就很难判断其真值。基于二值逻辑的缺陷,札德提出了“隶属度”的概念。即对于像“好”、“坏”这样的模糊概念的集合,规定其成员对该集合的隶属程度,可以取闭区间[0,1]内的任何实数值。模糊逻辑本质上是一种多值逻辑,这使得模糊集合论在研究隐喻时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模糊集合论为隐喻真值的合法性提供了依据。隐喻的理解有赖于对两组不同范畴的特征的识别,如果我们要把“A is B”视为隐喻,而非字面意思,那我们就需要确定A和B的所指。句法,语义以及语境都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其含义,但是最终还是意义的解读决定对相似属性和不同属性筛选的结果 [3]。要想理解隐喻所指双方语义属性的比较过程,我们可以求助于模糊集合论的概念。通过模糊不同集合的界限,隐喻所指某一集合的属性可以部分的与其他集合的属性相结合,进而克服精确定义所带来的阻碍。从语言的表层结构来看, 隐喻的本体集合与喻体集合是不相容的。如果我们运用模糊逻辑的开放性原理, 就可以对这两个不同集合中的属性进行对比区分, 找到相互类似的属性以及不具有可比性的属性。 以莎士比亚名句“Juliet is the sun.”(朱丽叶是太阳)为例: “太阳”是无生命语义标记的子集, “朱丽叶”是有生命语义标记的子集。由于这个隐喻指出了太阳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与朱丽叶对于罗密欧的重要性之间的相似性,相关元素属性的隶属函数是一个小于1的值,使得此隐喻带有较强的启示力和暗示性。一般来讲,根据逻辑真值,可以把隐喻分为epiphor(表征性隐喻)与diaphor(暗示性隐喻)。威尔赖特( P. Wheelwright)在1962年出版的《隐喻和现实》(Metaphor and reality)中指出epiphor 的基本功能在于表达(express), 而diaphor的主要作用是暗示(suggest) [4]。隐喻所指的并置会引起语义集合的矛盾,所以有些学者把隐喻视为不合语法逻辑的实体。但是如果我们通过模糊集合论中三值逻辑来解读隐喻,我们就可以证明它的用法是正当的,合法的。根据扎德的标准, 0 <β <α < 1, 一种三值逻辑的可能性是成立的。如果我们再加入一个中间值γ,区间将变为0 <β <γ<α < 1, 这样三值逻辑就可以扩充为四值逻辑, 其真值分别为: Truth( fA (x) ≥α) 、Falsity( fA (x) ≤β) 、Diaphor (β < fA (x) <γ) 以及Epiphor (γ≤fA (x) <α) 。如果α的值趋近于1而β的值趋近于0, 并且中间区间的集合不包含任何 其它 元素, 那么这就是一个传统的二值逻辑。如果隶属函数值介于β到γ的区间,就会产生暗示性隐喻;如果隶属函数值介于γ到α的区间,就会产生表征性隐喻。隶属函数会发生变化,因为很多隐喻由于不断的重复使用,固定了所指之间的关系,暗示性隐喻也就会变成表征性隐喻,如果太过普遍,则会变成死隐喻。由此可见,模糊集合论很好的解释了隐喻解读过程中本体集合与喻体集合的冲突,使得双方在合理的范围内找到交集,而这个交集内的元素属性很可能不是唯一的,这就造成了隐喻解读的多样性与模糊性[5]。 隐喻的本质是模糊了本体集合和喻体集合之间的界限,从而来寻找两个集合的契合点。由于模糊集合论设定了三个区间边界α、β和γ, 并且0 <β <γ <α < 1,这种四值逻辑不仅有助于消除隐喻所指不同集合之间所存在的矛盾,而且揭示出隐喻的模糊性实际是固有的,客观存在的。隐喻的模糊性主要是指其解读对语境的依赖性。无论从隐喻的编码,还是解码过程来看,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合,同一隐喻可以被赋予不同的含义。正是隐喻的这种模糊性开启了人类的想象空间,文学作品中好的隐喻总是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隐喻,而在隐喻所创造的模糊世界里,我们非但没有因为模糊而影响生活,反而借用隐喻的模糊性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参考文献】 [1]Earl R. MacCORMAC, METAPHORS AND FUZZY SET[J].Fuzzy sets and systems. 1982(7). [2] Set. Information and (8). [3]安军.隐喻的逻辑特征[J].哲学研究,2007(2). [4]苏联波.隐喻的模糊化认知机制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5). [5]束定芳.论隐喻的基本类型及句法和语义特征[J].外国语,2000(1). 猜你喜欢: 1. 高中数学论文题目大全 2. 关于数学文化的论文范文 3. 数学与哲学的论文 4. 人工智能逻辑推理论文 5. 数学学术论文范文大全 6. 数学论文离散数学

语义学在大学英语英语词汇教学的运用 摘要: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根基。大学英语学习已经进入高级阶段,传统的英语词汇教法很多时候已经无法解决学生在词汇学习中常出现的问题。本文结合语义学原理和教学实践,重点探究了语义学中并置理论、结构语义学、框架语义学、语义成分分析、格语法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运用,旨在提高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语义学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运用语义学词汇教学质量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有了新的突破,教学重点开始转向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词汇问题成为能否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关键。传统的英语词汇教法仅仅要求学生识记单词的发音、拼写、汉语意思,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的单词是孤立的,从而出现学生无法辨别近义词、词语搭配不当、英语“汉化”等现象。如何让学生正确快速地学会词汇,是每个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关注的话题。本文针对学生在词汇学习中常出现的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和语义学理论,归纳出以下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质量。 二、语义学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运用 (一)并置理论 并置理论是研究英语中某些词与另一些词之间的一种相关的关系。如mother(母亲)这个词在语言的应用中经常与nail varnish(指甲油),son(儿子),father(爸爸)等词一起使用,而很少和shave(刮胡子)连用。由此可见,并置理论不是指词汇的含义,而是指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这种搭配关系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的习惯用法。 然而目前大学生在学习英语中普遍出现词语搭配不当的问题,学生只记住了英语词汇的汉语意思,而不了解词语的习惯用法和潜在含义。例如:grow children(应为rear children)。此外学生由于受汉语思维干扰,往往按照汉语的习惯来进行词语搭配。如:I very like to play football.(应为I like to play football very much.) 因此,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并置理论指导学生学习词语的合理搭配。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明确指出,词语的结伴关系具有可能性和限制性,词语的合理搭配会受很多因素制约。比如有时受语法决定,有时受词的语义特征制约,有时约定俗成,等等。这些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教学。另外,教师还需要向学生特别指出词语的破格搭配。一些词语在一般情况下没有结伴关系,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搭配。例如:lash the waves(白费力气)。除此之外,在习语中、文学作品中及新词语中常出现破格搭配,因此,学生需要注意平时积累。 (二)结构语义学 结构语义学主要研究“含蓄的”语义关系(Implicational Relations),这种理论更关注某些词或词组与另一些词或词组之间的“语义关系”,而不是像传统语义学那样只是孤立地研究词汇的语义现象,而忽略词汇之间的语义关系。含蓄的语义关系主要分为:下义关系(Hyponymy)、反义关系(Antonym)和相对关系(Relativeness)。 下义关系又叫语意内包,指个别概念的词内包。如上义词flower(花),下义词tulip(郁金香),violet(紫罗兰),rose(玫瑰)等。上义词是指同类概括词,下义词是相对具体的词。tulip,violet,rose在语义关系上是同类关系词。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同类关系词理念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同类单词,扩大词汇量;帮助学生利用同类概括词,使行文简练。通过对词汇下义关系的分析也可以避免学生词义混乱,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反义关系主要指:①词义矛盾或对立的词,例如male—female;dead—alive。②词义相反的词,例如:young—old;cold—hot。前者在语义上互相矛盾,不能同时并存,后者在语义上并不矛盾,它们表示性质相同、但程度不同的词。比如young—middle-young—old。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引入反义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单词涵义。平时在讲解单词时,教师普遍使用近义词进行解释,其实有些单词用近义词解释并不容易解释清楚,利用反义词进行解释,学生会更容易理解。例如,rude的反义词是polite(rude是新单词,学生不知道涵义,引导学生polite是rude的反义词,学生就很快明白新单词的基本意思了)。通过引导学生分清词义矛盾或对立的词、词义相反的词,教师可以帮助他们选用恰当的词语进行英语表达。另外,也可以利用反义词进行修饰文章,避免文章呆板。 相对关系又叫converses,存在于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一对对词之间。例如:husband—wife;above—below,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语义学称此为“强相对关系”。还有一种相对关系存在于三个词之间,称之为“弱相对关系”。学生学习相对关系可以扩大词汇量,灵活运用词汇和句型。 因此,结构语义学的理论应用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合理利用含蓄词汇,从而提高英语的表达和运用能力。 (三)框架语义学 框架语义学是一种独特的语义学理念,它属于认知语言学的一支。它能为英语词汇的教学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词汇是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只拦路虎,尽管教师和学生花大量的精力学习词汇上,但结果往往并不理想。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框架语义学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简言之,框架语义学立足于人的认知,从不同的视角,将英语动词分类并放入相对应的框架中,然后针对每一个相对应的框架,将相近的名词根据其熟悉程度进行分类,进行分层次教学。至于其他词性也可参照名词和动词的做法进行学习。例如学习money这一单词,可以设置买卖交易框架,根据不同视角(sell,spend,buy等)归纳成买家和卖家两类,每个框架设有不同元素,可以将要学的单词纳入框架,根据熟悉程度进行系统性的有条理的学习。 (四)语义成分分析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因为辨别不清近义词词义而出现错误搭配。如何帮助学生识别近义词从而进行正确搭配?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语义成分分析理论进行解决。利用语义成分分析理论研究语言学已经有很长一段历史了,它主要研究Conceptual-lexical Relations(概念上的词汇—语义关系),观点是任何词的“意义”都可以分解为某些不同的“语义成分”,这些“语义成分”又可以加以系统地分类。我们可以利用此理论来解释词语,例如:bachelor——[Human]+[Male]+[Unmarried]。这一理论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比较清楚地认识同义词之间的差别及搭配,从而做到在不同的语境中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词汇。另外,语义成分分析法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在进行英汉对译的时候,“选词”不是随意的,而是要受语义成分限制的。准确得当的翻译应建立在认识词汇的正确涵义上。在目前的英语词汇教学上,如何使学生正确地掌握词汇是每一个英语教师所苦恼的,语义成分分析法为英语教师提供了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单词,对于词汇教学有一定的意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的难题。 (五)格语法格语法是一种比较严谨、别出心裁的语义学理论。这种理论是1968年著名美国语言学家菲尔莫尔首先提出的,他概括出一个新的结论:每一种语言都有表深层结构的“语义格”(Semantic Case),每个语义格都与某个介词相联系。如Agent格与介词by相联系;Object格与介词with相联系;Instrument格与介词with相联系。菲尔莫尔还认为,从深层结构的角度来看,所有的noun phrases都是介词短语,不但可以在句子中移换位置,甚至可以省略。动词是英语句子中一个重要成分,菲尔莫尔认为在深层结构中,动词总是和某些语义格连用的,因此他主张对动词采取深层格框的方式来处理。这对语义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把不同的动词加以分类。此外他还提出了三条检验规则来确定各个语义格在句子中的相互关系,探讨语义格在句子中的地位。在菲尔莫尔理论提出后,一些语义学家对此理论进行了不断的深入研究和完善。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引入关于语义格与深层格框的理论,有助于学生从语义的角度去分析英语句法,正确应用某些动词。例如:hit——[+—AO(I)];enjoy——[+—EO],从中可以看出某一类动词与某些语义格的关系在深层格框中被明确地表示出来。如果学生掌握了动词的深层格框,就能学会动词的正确用法和句型。 三、结语有效的大学词汇教学离不开正确的语言学理论去指导,利用语义学相关理念进行词汇教学,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高效地学习词汇。以上笔者探讨了五种当代语义学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其实语义学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不止这些,这仍需要英语教师在实际学习与工作中不断地探究,以提高我国英语教学水平。 [2]杜宇,李晶,结构语义学与英语词汇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76). [3]刘英莲.谈英语语用学与语义学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VOL 6,(3). [4]钱德明,周庆芳.框架语义学对英语词汇的教与学的启示[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VOL 22,(2). [5]山东省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论文集[M].石油大学出版社,1995.

语义学的研究论文

摘要:香农于1948年10月宣布于《贝尔零碎技术学报》上的论文《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通讯的数学实际)作为古代信息论研讨的末尾。1984年贝尔研讨所的香农在题为《通讯的数学实际》的论文中零碎地提出了关于信息的阐述,创建了信息论。信息论次要研讨信息的实质和度量办法。它是零碎论和控制论的实际根底,也是信息迷信的实际根底。关键字:信息概念,熵,美国数学家香农参考书目:1。《信息论》 南丰公益书院;2.《平安迷信技术百科全书》(中国休息社会保证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3.《平安工程大辞典》(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年11月出版)(平安文明网);4.局部材料摘取自互联网。(一)信息的外延1948—1949年,美国数学家香农()宣布了《通讯的数学实际》和《在噪声中的通讯》两篇论文,提出了度量信息的数学公式,标志着信息论这门学科的降生。信息论次要研讨信息的实质和度量办法。它是零碎论和控制论的实际根底,也是信息迷信的实际根底。它是关于事物运动形态的规律的表征,其特点是: (1)信息源于物质运动,又不是物质和运动;(2)信息具有知识的秉性,是任何一个零碎的组织水平和有序水平的标志;(3)只要变化着的事物和运动着的客体才会有信息,孤立运动的客体或永不改动的事物不会有信息;(4)信息不恪守物质和能量的“守恒与转化定律”, 异样的信息,大家可以共同运用,信息不会增加,相反的信息,可以用不同物质载体停止传达,同一种物质,也可以携带不同的信息,信息不会变化。信息论是一门研讨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置零碎中普通规律的学科。香农在他的《通讯的数学实际》中明白提出:“通讯的根本成绩是在通讯的一端准确地或近似地复现另一端所挑选的音讯。”信息是“人们在选择一条音讯时选择的自在度的量度”。音讯所带的信息可以解释为负熵,即概率的负对数。威沃尔指出,‘信息’一词在此实际中只在一种专门的意义上加以运用,我们一定不要把它和其通常用法混杂起来”。也就是说,这里的信息不是我们通常运用的概念(各种音讯、情报和材料的总称),而是一个变量,它表示信息量的大小。而信息量则是某种不确定性趋向确定的一种量度,音讯的能够性越大,信息就越少。假如一个零碎是有序的,它不具有很高的混乱度或选择度,其信息(或熵)是低的。信息论是一门用数理统计办法来研讨信息的度量、传递和变换规律的迷信。它次要是研讨通讯和控制零碎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传递的共同规律以及研讨最佳处理信息的获限、度量、变换、贮存和传递等成绩的根底实际。 信息论的研讨范围极为宽广。普通把信息论分红三种不同类型: (1)广义信息论是一门使用数理统计办法来研讨信息处置和信息传递的迷信。它研讨存在于通讯和控制零碎中普遍存在着的信息传递的共同规律,以及如何进步各信息传输零碎的无效性和牢靠性的一门通讯实际。 (2)普通信息论次要是研讨通讯成绩,但还包括噪声实际、信号滤波与预测、调制与信息处置等成绩。(3)狭义信息论不只包括广义信息论和普通信息论的成绩,而且还包括一切与信息有关的范畴,如心思学、言语学、神经心思学、语义学等。信息有以下性质:客观性、普遍性、完好性、专注性。首先,信息是客观存在的,它不是由意志所决议的,但它与人类思想有着必定联络。同时,信息又是普遍存在的,四维空间被少量信息子所充满。信息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完好性,每个信息子不能决议任何事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子规则排布为完好的信息,其释放的能量才足以使确定事情发作。信息还有专注性,每个信息决议一个确定事情,但类似事情的信息也有类似之处,其缘由的解释需求信息子品种与排布密码实际的进一步发现。信息论是一门具有高度概括性、综合性,使用普遍的边缘学科。信息论是信息迷信的实际根底,它是一门使用数理统计办法研讨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置的迷信,是应用数学办法来研讨信息的计量、传递、交流和贮存的迷信。随着迷信技术的开展,信息论研讨范围远远超出了通讯及相似的学科,已延伸到生物学、生理学、人类学、物理学、化学、电子学、言语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二)信息论开展历史香农被称为是“信息论之父”。人们通常将香农于1948年10月宣布于《贝尔零碎技术学报》上的论文《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通讯的数学实际)作为古代信息论研讨的末尾。1984年贝尔研讨所的香农在题为《通讯的数学实际》的论文中零碎地提出了关于信息的阐述,创建了信息论。维纳提出的关于度量信息量的数学公式开拓了信息论的普遍使用前景。1951年美国无线电工程学会供认信息论这门学科,尔后失掉迅速开展。20世纪50年代是信息论向各门学科冲击的时期,60年代信息论不是严重的创新时期,而是一个消化、了解的时期,是在已有的根底上停止严重建立的时期。研讨重点是信息和信源编码成绩。到70年代,由于数字计算机的普遍使用,通讯零碎的才能也有很大进步,如何更无效天时用和处置信息,成为日益迫切的成绩。人们越来越看法到信息的重要性,看法到信息可以作为与资料和动力一样的资源而加以充沛应用和共享。信息的概念和办法已普遍浸透到各个迷信范畴,它迫切门槛打破香农信息论的狭窄范围,以便使它能成为人类各种活动中所碰到的信息成绩的根底实际,从而推进其他许多新兴学科进一步开展。目前,人们已把新近树立的有关信息的规律与实际普遍使用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中去。一门研讨信息的发生、获取、变换、传输、存储、处置、显示、辨认和应用的信息迷信正在构成。香农把“熵”这个概念引入信息的度量。1965年法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初次提出这一概念,后来这一概念由19世纪奥天时物理学家L.玻尔茨曼正式提出。信息论和控制论又赋予了“熵”更新更宽的含义。 熵是一个零碎的不确定性或无序的水平,零碎的紊乱水平越高,熵就越大;反之,零碎越有序,熵就越小。控制论开创人维纳曾说:“一个零碎的熵就是它的无组织水平的度量。”熵这个概念与信息联络在一同后,取得这样的思绪:信息的取得永远意味着熵的增加,要使紊乱的零碎(熵大的零碎)有序化(增加熵)就需求有信息,当一个零碎取得信息后,无序形态增加或消弭(熵增加);而假如信息丧失了,则零碎的紊乱水平添加。一个零碎有序水平越高,则熵就越小,所含信息量就越大,反之无序水平越高,则熵越大,信息量就越小,信息与熵是互补的,信息就是负熵,两者互为负值。 信息量=零碎形态原有的熵-零碎形态确定后的熵 电讯零碎不存在功用性要素,即人的客观能动要素,因而不能照搬,但对计算社会信息的量,仍有参考价值。如研讨旧事的信息量时就十分有意义。一则旧事讯息中所含信息量的大小是不确定水平的大小决议的,可以最大限制地消弭人们对旧事事情看法上的不确定性的讯息,信息量就大,而不能增加受众对旧事事情的看法的不确定的,信息量就小,这与讯息的长度、字数和篇幅有关,不是版面大小、字数多寡、“本报讯”多少就能阐明信息的大小的。信息迷信是人们在对信息的看法与应用不时扩展的进程中,在信息论、电子学、计算机迷信、人工智能、零碎工程学、自动化技术等多学科根底上开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新学科。它的义务次要是研讨信息的性质,研讨机器、生物和人类关于各种信息的获取、变换、传输、处置、应用和控制的普通规律,设计和研制各种信息机器和控制设备,完成操作自动化,以便尽能够地把人脑从自然力的约束下束缚出来,进步人类看法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才能。信息迷信在平安成绩的研讨中也有着重要使用。1949年,香农和韦弗提出了有关传达的数学形式。 信源—>音讯—>编码—>信号—>信道—>信号+噪声—>译码—>音讯—>信宿 噪声—>信道 对上图的概念解释如下: 信源:信源就是信息的来源,可以是人、机器、自然界的物体等等。信源收回信息的时分,普通以某种讯息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以是符号,如文字、言语等,也可以是信号,如图像、声响等等。 编码:编码就是把信息变换成讯息的进程,这是按一定的符号、信号规则停止的。按规则将信息的意义用符码编排起来的进程就是编码进程,这种编码通常被以为是编码的第一局部。编码的第二局部则是针对传达的信道,把编制好的符码又变换成适于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序列,以便于在信道中传递,如声响信号、电信号、光信号等等。如信息源发生的原始讯息是一篇文章,用电报传递的时分,就要经过编码,转换成电报密码的信号,然后才干经过信道传达。 信道:就是信息传递的通道,是将信号停止传输、存储和处置的媒介。信道的关键成绩是它的容量大小,门槛以最大的速率传送最大的信息量。 乐音:是指信息传递中的搅扰,将对信息的发送与承受发生影响,使两者的信息意义发作改动。 译码:是对信息停止与编码进程相反的变换进程,就是把信号转换为讯息,如文字、言语等,这是第一步。第二步译码则是指将讯息复原为信息意义的进程。 信宿:是信息的承受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机器,如收音机、电视机等。作为办法论,香农的这一信息零碎形式可以被适用于许多零碎,如通讯零碎、管理零碎、社会零碎等。传达学学者对这一形式停止改造之后,成为表述人类信息传达的根本形式之一,成为传达学范畴最根本的研讨范式,而信源、编码、译码、信宿等概念也成为传达学研讨的根本概念。 香农的信息论为传达学范畴提供了根本的范式,它使以前模糊的信息概念变得在数学上可以操纵。香农的信息论与维纳的控制论是互相影响的,维纳也是最早看法信息论价值的学者,并与香农共同创造了有关信息的熵度量规律。

语言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语言学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呢?语言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文学,也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桥梁。下面是我分享的.语言学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奥马利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丁言仁英语语言学纲要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冯翠华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桂诗春,宁春言主编语言学方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桂诗春应用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侯维瑞英语语体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黄国文语篇与语言的功能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李延富主编英语语言学基本读本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刘润清等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上下册)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

刘润清等语言学入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戚雨村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秦秀白文体学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孙志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95—1999)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索绪尔普通语言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王德春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王宗炎语言学与语言的应用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王佐良等英语文体学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伍谦光语义学导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熊学亮语言学新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扬自俭语言多学科研究与应用(上下)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张国扬,朱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周考成英语语音学引论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0

Clark,.语音学与音系学入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Gimson,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Halliday,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Leech,

Lyon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Peccei,.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Radford,.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Robin,.北京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Quirk,Randolph,

拓展内容: 语文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鱼国超,《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初探》,《探索与实践》,2002年第二期.

[2]崔峦主编:《小学语文教学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3]董蓓菲主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4]付宜红着:《日本语文教育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5]朱绍禹、庄文中主编:《国际中小学课程教材比较研究从书·本国语文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6]范印哲编着:《教材设计与编写》,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7]娄同森:《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年4月.

[8]李汉潮:《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演变及思考》,《现代教育论坛》,2009年第11期.

[9]陆迎芬:《中学语文教材的练习系统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4届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10]顾黄初、顾振彪着:《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11]顾黄初、顾振彪着:《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

语义类型的研究论文

语言学(linguistics)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运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语言学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语言学的发展与趋势

论文摘要:世界的全球化趋势决定了语言交际的重要性。研究语言学对于外语教学,特别是以英语为目的语的外语教学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立足于语言学的基础发展,着眼探讨其发展趋势,试图从其中把握其研究热点。

1 语言学的发展

语言学的前身应该可以被既定为历史比较语言学(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追溯更早则称之古代语文学阶段。现代语言学是从索绪尔开始的,索绪尔开创了结构主义新时期,这一时期索绪尔()著有《普通语言学教程》(Th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结构主义中以美国结构主义影响最大,, , 三者较为出名,他们创立了新结构主义学派——美国描述语言学,三者中以后者较为出名,所以美国语言学也叫“布龙非尔德主义”。

美国的结构主义

美国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四种:替换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分布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其主要内容如下:

(1)替换分析法(Substitutional Analysis),即用一个语言单位代换另一个语言单位是否得到新的事实。

(2)对比分析法(Contrastive Analysis)是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语言单位,找出他们相同或不同部分从而确定单位性质。

(3)分布分析法 (Distribution Analysis)为研究词位出现的位置,词类(实、虚)分布的位置。

(4)直接成分分析法(Immediate constituent analysis)一个句子首先可切分成两个部分,切到词素为止。

(5)序列分析法(String analysis)是把句子带有修饰或不带有修饰的基本单位、结构成分或基本单位、修饰成分。

(6)转换分析法(Transformational analysis) 为把任何的结构看成核心句(Kernel sentence)的转换,所谓核心句是基本句型(SVO, SV等)其他是核心的拓展或是从核心句转换而来的。

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 . Halliday (韩礼德) 师从伦敦学派(弗斯)。后来,我国的两名学者罗常培和王力,打破传统语言或结构主义的根本,把语法形式意义、语言用法等系统地有机地连结起来。

转换生成语法

20世纪50年代Chomsky 对美国结构语言提出挑战,创立了转换生成词法或形式语言学,提出研究重点人是如何从有限的语言单位创造出无限的语用句型。这一时期的发展共经历了五个阶段:经典理论时期、标准理论时期、扩充标准理论时期、修正式扩充标准理论时期、最简的解释理论时期。这个时期Chomsky提出了两个很重要的概念:深层和表层结构。这两个概念对“同形异义、异形同义”歧义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2 语言学的动态研究

语用学 (Pragmatics) 即语言使用学,其主要研究问题包括:指示语 (Deixis)包含人称指示、时间指示、话语指示、承接指示;前提 (Presuposition), 语用推论, 以语言结为根据,靠逻辑推论语言的前提条件;语用含义(Implicative)话语含义, 给语法事实提供重要功能解释。

语篇学

语篇学是在句法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叫篇章语法或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上世纪70年代开始,语言学由静态到动态的大转变,由结构研究到功能研究。篇章语法主要解决篇章结构研究;篇章语义主要解决篇章意义连贯,研究篇章的层次。篇章的语用研究,重点探讨会话结构、话轮(说话顺序)邻近配对(前者说话的反应),也解决影响会话因素(心理因素、文化),篇章理论研究,研究篇章的产生。

社会语言学

社会于语言关系的科学,它是一门交叉科学。从社会变化与发展来研究语言变化,又由语言变化来研究社会的规律。其分为微观社会语言学与宏观社会语言学。微观是研究具体的语言与社会关系,如语言与性别、语言与民族等,也研究语言的细节,如语言世界、语言等。宏观主要是研究语言与社会中的地位和社会对语言的选择,如国际文化交流中采用哪几种语言、在本国推广哪几种语言、语言的推广和文字改革等等。

3 我国语言学研究的热点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

单以核心刊物《外国语》上发表有关系统功能语言学就有30多篇;《外语教育研究》上发表有10多篇;出版的重要著作有胡壮麟先生的《系统功能语法概念》于1989年在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语篇的衔接语连贯》;程琪龙的《系统功能语法导论》。论文集有湖南教育出版社的《语言系统与功能》;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语篇·语境》;任绍鲁的《语言·系统·结构》等等。系统功能的基本概念的引进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胡壮麟为首,系统功能的语法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系统功能语法的语言观于方法论;对系统功能语篇研究理论进行实践和补充。

语用学的研究

近年来,《外国语》在语用学发表文章达30多篇;《外语教学与研究》有10多篇;出版的专著主要有:何自然的《语用学概论》;何兆熊的《新编语用学概要》。语用学在90年代最现风光,也当之无愧地成为最核心的科目,其研究有三个特点:

(1)在继续引导外国的方法的同时,通过对语言具体事实提出修正何补充。例如:何自然的《国外语言学的研究》。

(2)对语用学的内涵进行了新的开拓。比如何自然的《语用模糊》、《情态动词的语用分析》由卫国的《现在完成时的语用含义》。

(3)从翻番而论转入专题研究。把汉语与外语的研究联系起来。例如刘绍忠的《“清”字用法汉英对比》。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

《外国语》和《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共有10多篇;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特点主要表现在:(1)由宏观方法转入微观具体语言现象分析,例如:《委婉语社会语言研究》、《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

(2)从解释的社会学角度转向心理学语言运作的社会心理机制。例如:王德青的《社会心理语言学科性质语研究对象》和素定芳的《委婉语研究》。

话语分析研究

《外国语》中有将近20多篇;《外语教学与研究》有10多篇。从80年代中期开始系统介绍西方话语分析基本概念与理论。90年代转入英汉对比分析。从话语口语转入语篇研究。近几年来,话语分析有交叉和重叠趋势。

4 我国语言学研究的趋势

(1)研究对象看,由微观转入宏观,语言本身系统转向跨学科研究,出现交叉学科,如跨文化交际学、国情语言学;由结构研究转入功能和应用研究,由静态到动态,如描写构词句法规则到句法结构的不同功能;单个词的意义到单词在特定环境中的意义;由单一语言研究转向多语言的对比研究,如对比语言学,包括双语对比、多语对比,包括同族语对比、非同族语对比,即有语言自身的对比,也有语言与文化的对比,如跨文化交际学。

(2)研究方法看,由单层次和单角度,静态研究转入多层次、多角度、动态研究。

(3)研究目的看,目标不断从窄到广,从肤浅到深度;从描写转向解释 Chomsky 试图从大脑的遗传基因来解释语言的事实;从理论的探讨转向应用价值分析,如计算机的发展离不开语言学,语用学的分析应用到法庭审讯中等。

(4)发展趋势看,语言学研究有三个:①侧重宏观语言学,语言与心理、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的关系;②着眼认知语言,语言与大脑关系;③鼓励用科学技术研究,如《对学者个人差异研究》。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何自然.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浅议对比语言学

摘 要:对比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研究事物的最常用方法,其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对比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一支,发展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本文仅就对比语言学的定义、分类、历史发展、原则与程序做一简单概述。

关键词:对比;对比语言学;定义;分类;历史发展;原理与方法

一、对比语言学的定义及分类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许余龙1992/2008)。对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理解如下:首先,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它和其他分支密切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其次,对比语言学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对比描述,而普通语言学则是对某一种语言的普遍描述。再次,对比语言学是在共时理论的框架下发展的,也就是说其研究的对象,是语言的发展状态,而不是其演变。最后,对比语言学虽然研究描述语言之间的异同,但重点却在不同的方面。

对比语言学可划分为理论对比语言学和应用对比语言学两大类。理论对比语言学又由一般理论对比语言学和具体理论对比语言学构成。一般对比语言学是一般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旨在研究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具体对比语言学是具体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旨在运用对比语言学的原理和其他语言学的相关知识,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具体的对比描述。应用对比语言写属于应用语言学的范畴,其也可以划分为两类,即一般应用对比语言学,它旨在研究如何将对比语言学的理论成果应用于语言外语教学活动中去。另一类是具体应用对比语言学,其任务是对两种语言进行具体的对比描述,以便为某一具体的应用活动服务。

二、对比语言学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自从人类产生了语言后,语言之间的比较与研究便蓬勃发展起来,对比语言学学科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有两个渊源,一是起源于欧洲,其二是起源于美国。欧洲的对比语言学学科始于19世纪末,发展于20世纪初,其理论框架为对比型理论性的共时语言分析,而后由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家继承发展。美国的对比语言学发展于二战期间,对比语言学的英文名称contrastive linguistics一词,由语言学家Whorf于1941年在其著作《语言与逻辑》一书中首次提出。而与欧洲传统的对比语言学特点不同,美国对比语言学的研究主要是应用性的。表现在运用语言对比的方法进行语言接触和双语现象研究等理论方面的探索,另外还运用对比语言学研究为外语教学服务。但20世纪60年代以后,对比分析的两个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受到极其严厉的批判,对比语言学也开始走下坡路,从此一蹶不振。而与此同时,对比语言学在欧洲却持续发展,大部分的语言学家则采用转换生成语法作为对比描述的语言学框架。在此后的30多年中,理论对比语言学在欧美越来越受到了关注,学科地位得到提高,学术界对对比语言学本身的一些理论、方法问题的探讨也逐渐深入。我国国内的对比研究学者有严复,此外还有马建忠、黎锦熙、赵元任、王力和吕叔湘等都对汉外对比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对比语言学的原则与研究程序

(一)对比语言学的一般原则:共时对比原则和同语体对比原则。

共时对比原则:对比研究是一种共时比较,当我们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状态进行对比描述时,不能拿不同时代的语言现象进行对比。

同语体对比原则: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具有不同的功能语体,不同的语言拥有不同的选择、使用、组织语言单位的规范和规则。书面语与书面语对比,口语与口语对比,即相同的语体进行对比。

(二)对比研究的程序:

1、确定对比范围。首先确定对比的范围,即描述的对比层面是什么。比如在音、词、句、篇章、语用等选择一个层面来进行比较。其次需要进一步确定其具体对比描述对象是什么,也就是对比的语言单位。例如,在语法层面上,可以选择词组或句子结构等单位作为对比的对象。最后就是对比的语言学内容。

2、文献搜集与研究。首先先要搜集某一对比范围内已有的对比研究,这样可以使我们避免重复做别人做过的工作。其次就要搜集出这个研究范围内对两种语言分别所作的分析研究。

3、确定理论框架。对比研究的理论框架是指以某一种语言分析研究的理论或模式为基础的对比描述方法。选择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确保语言描述的可比性。我们常用的对比描述方法有中心词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近年来,转换生成语法,格语法等也被许多研究学者所采用。而对比研究的理论框架的选择取决于对比研究的目的和范围。

4、搜集语言材料。语料可以分为实例语料和内省语料。而内省语料又可以分为自我内省语料和实验内省语料。选择语料我们需要考虑对比研究的性质和目的、理论框架、描述内容这些因素。

5、分析对比。对比分析是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某一确定的理论框架对搜集的语言材料作某一方面的分析和对比。

6、总结。分析对比后,我们要总结这一对比的成果是什么,讨论其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可以找出其局限性,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

四、总结

对比语言学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目的殊途同归是为了解决教学或翻译问题而对比两种语言的异同。对比可以在语音、语法、词汇、语义、语用等层次进行,也可以从语言的文化、心理、民族角度进行对比研究。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对比语言学这一学科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和青睐。

参考文献:

1、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第2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10

2、王利众.对比语言学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

英语歧义句研究的论文

摘要:在语言交流中,常常有人会因为歧义现象而造成误解;也有人因为很好地利用歧义句(AmbiguousSentence)而妙语连珠。从句法学的角度按照歧义的类型对歧义举例进行句法分析,以避免误解,更好地发挥歧义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英语歧义句;句法学

1英语歧义的类型

在生活中,人们主要通过语音,语调,语气,词汇,以及特定的语法结构(structure)等语言的不同层面来表达。因此,人们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常常会在这些方面产生歧义现象。

英语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歧义类型主要有五种:

(1)一词多义:Iwenttothebank.(银行/河岸);

(2)词类不同:Pleasemakeherdressfast.(名词/动词);

(3)层次不同:[beautiful(girl’sdress)]/[(beautifulgirl’s(dress)];

(4)语法关系不同:Flyingplanescanbedangerous.(定语—中心语/述语—宾语);

(5)语义关系不同:theshootingofthehunters(thehunters为shooting的施事/受事)。

歧义类型中的一词多义和不同的语义关系属于语义范畴,本文不作详论。这里,我们主要讨论:词类不同、层次不同、语法关系不同这三种歧义类型。

2英语歧义的句法分析

词类不同的歧义类型

一个词兼属不同的词类叫兼类词。句子里有兼类词,句子就兼属不同的句式。这是引起这种类型歧义的主要原因。例如:

(1)Theywererelieved.

本例中relieved可以理解为两种词性:形容词“感到宽慰的”和被动形式的动词“被救济”。因此,句子就兼属不同的句式。翻译为:①“他们感到宽慰。”②“他们被救济。”

(2)Johnwasoffended.

同样,本例中offended可以理解为两种词性:形容词“感到生气的”和被动形式的动词“被冒犯”。因此,句子就兼属不同的句式。翻译为:①“约翰感到生气。”②“约翰被冒犯了。”

这种类型歧义比较容易理解和辨认,只要留意一个词在词类上的不同而引起的意义上的差异就可以。

层次不同的歧义类型

结构层次不同就是直接成分(immediateconstituents)的划分不同。这类歧义在英语中最典型的主要有两种:偏正型和并列偏正型。借助树形图,识别这种歧义就不是很困难。

(1)偏正型。

偏正型主要是多个修饰成分与中心语的.不同划分而引起。

例如:Anoldman’sbicycle.

本例可以理解为:一辆老人的车。

树形图为:

(2)并列偏正型。

并列偏正型主要是并列成分与中心语之间修饰关系的不同划分而产生的歧义。

例如:oldmanandwomen.

本例可以理解为:老的男人和老的女人们,其结构关系为:[old(manandwomen)];

本例又可以理解为:老人和女人们,其结构关系为:[(oldman)andwomen]。

又例如:Hisobjectisnottoeat.

本例可以理解为:他的目标是不要吃。其结构关系为:Hisobject[is(nottoeat)].

本例又可以理解为:他的目标不是吃。其结构关系为:Hisobject[isnot(toeat)].

语法关系不同的歧义类型

所谓语法关系就是常说的主谓、述宾、偏正等结构关系。由于语法关系不同引起的常见歧义类型主要包括:

(1)述语—宾语/定语—中心语、述语—宾语结构与定语—中心语结构之间的混淆是结构方面引起歧义的主要类型之一。一个经典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

例句:Flyingplanescanbedangerous.树形图为:

例句中Flyingplanes作“正在飞行的飞机”解释时是定语—中心语结构,可以理解为:“正在飞行的飞机是危险的。”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中国论文联盟例句中Flyingplanes作“驾驶飞机”解释时是述语—宾语结构,可以理解为:“驾驶飞机是危险的。”

(2)述语—宾语/状语—中心语。

述语—宾语结构与状语—中心语结构之间的混淆可以由下面的例子加以说明。

例句:Thestatisticianstudiesthewholeyear.

树形图为:

例句中studiesthewholeyear作“一年到头进行研究”解释时是状语—中心语结构,可以理解为:“统计员一年到头进行研究。”中国论文联盟

(3)双宾语/宾语—补足语/同位语/定语—中心语。

下面举两例说明这些结构成分之间容易造成的歧义。

例句:TheycalledJohnateacher.

此例句有三种理解:

第一种,例句中John和ateacher之间作双宾语关系时,可以理解为:“他们为约翰叫了一位老师。”

第二种,例句中John和ateacher之间作宾语—补足语关系时,可以理解为:“他们称约翰是一位老师。”

树形图为:

另外,定语—中心语结构关系与宾语—补足语关系易造成的歧义混淆可以举下例说明。

例句:Johnhadabookstolenfromthelibrary.

此例句可以理解为:stolenfromthelibrary可以是abook的宾语补足语(had可以理解为sufferedthelossof);stolenfromthelibrary也可以是abook定语(had可以理解为possess)。

3英语歧义句的应用

歧义现象只是客观的语言现象,它的效果主要取决于语言使用者的应用情况。英语歧义句的应用效果主要包括:无意识的消极应用和颇具匠心的巧妙运用。

日常生活中对歧义句的无意识的运用就可能带来一些消极的效果。生活中,我们在菜市场买猪肉时常常听到因为歧义而造成的误解。有的顾客说:“Boss,howmuchisyourpork?(老板,你的肉多少钱?)”老板反击道:“.(你才是猪呢,这是你的肉。)”这里“yourpork”在所属上有两层解读:一是老板所拥有的猪肉;二是暗指这猪肉是老板身上的肉。英语歧义句也有其巧妙运用。人们常利用歧义的双关功能在一定的语境之中达到讽刺,幽默等修辞效果。

参考文献

[1]@AndrewRadford,Syntax::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0,8.

[2]@Fromkin,V.&Rodman,:Holt,RinehartandWinston,1983.

[3]@张克礼.英语歧义结构[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

[4]@谢莉洁.英语幽默中的双关[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62.

[5]@沈家煊.英语中的歧义类型[J].现代外语,1985,(1):26-351.

[6]@李国南.双关语翻译初探[J].外国语,1988,(1):60-65.

语义学在大学英语英语词汇教学的运用 摘要: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根基。大学英语学习已经进入高级阶段,传统的英语词汇教法很多时候已经无法解决学生在词汇学习中常出现的问题。本文结合语义学原理和教学实践,重点探究了语义学中并置理论、结构语义学、框架语义学、语义成分分析、格语法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运用,旨在提高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语义学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运用语义学词汇教学质量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有了新的突破,教学重点开始转向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词汇问题成为能否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关键。传统的英语词汇教法仅仅要求学生识记单词的发音、拼写、汉语意思,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的单词是孤立的,从而出现学生无法辨别近义词、词语搭配不当、英语“汉化”等现象。如何让学生正确快速地学会词汇,是每个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关注的话题。本文针对学生在词汇学习中常出现的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和语义学理论,归纳出以下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质量。 二、语义学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运用 (一)并置理论 并置理论是研究英语中某些词与另一些词之间的一种相关的关系。如mother(母亲)这个词在语言的应用中经常与nail varnish(指甲油),son(儿子),father(爸爸)等词一起使用,而很少和shave(刮胡子)连用。由此可见,并置理论不是指词汇的含义,而是指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这种搭配关系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的习惯用法。 然而目前大学生在学习英语中普遍出现词语搭配不当的问题,学生只记住了英语词汇的汉语意思,而不了解词语的习惯用法和潜在含义。例如:grow children(应为rear children)。此外学生由于受汉语思维干扰,往往按照汉语的习惯来进行词语搭配。如:I very like to play football.(应为I like to play football very much.) 因此,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并置理论指导学生学习词语的合理搭配。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明确指出,词语的结伴关系具有可能性和限制性,词语的合理搭配会受很多因素制约。比如有时受语法决定,有时受词的语义特征制约,有时约定俗成,等等。这些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教学。另外,教师还需要向学生特别指出词语的破格搭配。一些词语在一般情况下没有结伴关系,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搭配。例如:lash the waves(白费力气)。除此之外,在习语中、文学作品中及新词语中常出现破格搭配,因此,学生需要注意平时积累。 (二)结构语义学 结构语义学主要研究“含蓄的”语义关系(Implicational Relations),这种理论更关注某些词或词组与另一些词或词组之间的“语义关系”,而不是像传统语义学那样只是孤立地研究词汇的语义现象,而忽略词汇之间的语义关系。含蓄的语义关系主要分为:下义关系(Hyponymy)、反义关系(Antonym)和相对关系(Relativeness)。 下义关系又叫语意内包,指个别概念的词内包。如上义词flower(花),下义词tulip(郁金香),violet(紫罗兰),rose(玫瑰)等。上义词是指同类概括词,下义词是相对具体的词。tulip,violet,rose在语义关系上是同类关系词。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同类关系词理念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同类单词,扩大词汇量;帮助学生利用同类概括词,使行文简练。通过对词汇下义关系的分析也可以避免学生词义混乱,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反义关系主要指:①词义矛盾或对立的词,例如male—female;dead—alive。②词义相反的词,例如:young—old;cold—hot。前者在语义上互相矛盾,不能同时并存,后者在语义上并不矛盾,它们表示性质相同、但程度不同的词。比如young—middle-young—old。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引入反义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单词涵义。平时在讲解单词时,教师普遍使用近义词进行解释,其实有些单词用近义词解释并不容易解释清楚,利用反义词进行解释,学生会更容易理解。例如,rude的反义词是polite(rude是新单词,学生不知道涵义,引导学生polite是rude的反义词,学生就很快明白新单词的基本意思了)。通过引导学生分清词义矛盾或对立的词、词义相反的词,教师可以帮助他们选用恰当的词语进行英语表达。另外,也可以利用反义词进行修饰文章,避免文章呆板。 相对关系又叫converses,存在于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一对对词之间。例如:husband—wife;above—below,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语义学称此为“强相对关系”。还有一种相对关系存在于三个词之间,称之为“弱相对关系”。学生学习相对关系可以扩大词汇量,灵活运用词汇和句型。 因此,结构语义学的理论应用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合理利用含蓄词汇,从而提高英语的表达和运用能力。 (三)框架语义学 框架语义学是一种独特的语义学理念,它属于认知语言学的一支。它能为英语词汇的教学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词汇是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只拦路虎,尽管教师和学生花大量的精力学习词汇上,但结果往往并不理想。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框架语义学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简言之,框架语义学立足于人的认知,从不同的视角,将英语动词分类并放入相对应的框架中,然后针对每一个相对应的框架,将相近的名词根据其熟悉程度进行分类,进行分层次教学。至于其他词性也可参照名词和动词的做法进行学习。例如学习money这一单词,可以设置买卖交易框架,根据不同视角(sell,spend,buy等)归纳成买家和卖家两类,每个框架设有不同元素,可以将要学的单词纳入框架,根据熟悉程度进行系统性的有条理的学习。 (四)语义成分分析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因为辨别不清近义词词义而出现错误搭配。如何帮助学生识别近义词从而进行正确搭配?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语义成分分析理论进行解决。利用语义成分分析理论研究语言学已经有很长一段历史了,它主要研究Conceptual-lexical Relations(概念上的词汇—语义关系),观点是任何词的“意义”都可以分解为某些不同的“语义成分”,这些“语义成分”又可以加以系统地分类。我们可以利用此理论来解释词语,例如:bachelor——[Human]+[Male]+[Unmarried]。这一理论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比较清楚地认识同义词之间的差别及搭配,从而做到在不同的语境中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词汇。另外,语义成分分析法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在进行英汉对译的时候,“选词”不是随意的,而是要受语义成分限制的。准确得当的翻译应建立在认识词汇的正确涵义上。在目前的英语词汇教学上,如何使学生正确地掌握词汇是每一个英语教师所苦恼的,语义成分分析法为英语教师提供了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单词,对于词汇教学有一定的意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的难题。 (五)格语法格语法是一种比较严谨、别出心裁的语义学理论。这种理论是1968年著名美国语言学家菲尔莫尔首先提出的,他概括出一个新的结论:每一种语言都有表深层结构的“语义格”(Semantic Case),每个语义格都与某个介词相联系。如Agent格与介词by相联系;Object格与介词with相联系;Instrument格与介词with相联系。菲尔莫尔还认为,从深层结构的角度来看,所有的noun phrases都是介词短语,不但可以在句子中移换位置,甚至可以省略。动词是英语句子中一个重要成分,菲尔莫尔认为在深层结构中,动词总是和某些语义格连用的,因此他主张对动词采取深层格框的方式来处理。这对语义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把不同的动词加以分类。此外他还提出了三条检验规则来确定各个语义格在句子中的相互关系,探讨语义格在句子中的地位。在菲尔莫尔理论提出后,一些语义学家对此理论进行了不断的深入研究和完善。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引入关于语义格与深层格框的理论,有助于学生从语义的角度去分析英语句法,正确应用某些动词。例如:hit——[+—AO(I)];enjoy——[+—EO],从中可以看出某一类动词与某些语义格的关系在深层格框中被明确地表示出来。如果学生掌握了动词的深层格框,就能学会动词的正确用法和句型。 三、结语有效的大学词汇教学离不开正确的语言学理论去指导,利用语义学相关理念进行词汇教学,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高效地学习词汇。以上笔者探讨了五种当代语义学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其实语义学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不止这些,这仍需要英语教师在实际学习与工作中不断地探究,以提高我国英语教学水平。 [2]杜宇,李晶,结构语义学与英语词汇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76). [3]刘英莲.谈英语语用学与语义学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VOL 6,(3). [4]钱德明,周庆芳.框架语义学对英语词汇的教与学的启示[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VOL 22,(2). [5]山东省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论文集[M].石油大学出版社,1995.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