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绿色建筑工程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

绿色建筑工程论文文献

建筑工程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参考文献有哪些呢?如今,在科技快速发展的21世纪,我国的建筑工程在快速的发展,备受人们的关注。下面是我分享的建筑工程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于会谦.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管理方式探讨.四川建材,20115(02)

[2]吴奕卯.工程项目劳务分包队伍管理和履约情况评价研究[D].河北:华北电力大学,2010.

[3]王靖瑜,邓富民.建筑工程项目干系人管理策略分析[J].企业导报,2014(17):36-36.

[4]沈玮.建筑工程中项目风险类型及管理策略探讨[J].建设科技,2013(20):85-86.

[5]杨斌.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3):178-178.

[6]丁舒媚,刘长玲.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6,(2):354-354,355.

[7]胡忠敖.基于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华夏地理,2014,(8):92-93.

[8]雷凯.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6,09:144.

[9]王京双.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16:207~208.

[10]邹娜.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0:108.

[11]刘辉宁.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冶金丛刊,2016,04:88~89.

潘希鸿,谈谈建筑工程投标策略与报价技巧[J],山西建筑,2007,2

刘伊生,建筑企业管理[M],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1

关柯,王宝仁,丛培经,建筑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

胡明德,建筑工程定额原理与企业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9

四川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四川省造价工程师协会. 建设工程劳动定额建筑工程.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四川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四川省造价工程师协会. 建设工程劳动定额装饰工程.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新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汇编(修订版). 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卢谦,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黄景瑗,土木工程施工招投标与合同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 第1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30-2001).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刘昌名,宋会莲,工程招投标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刘建民,不平衡报价的识别及风险防范[J],建筑经济,2004,2

宋雪荃,建设工程投标报价趋势探讨[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4,2

李洁,建筑工程承包商的投标策略[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

彭思志,孙勇毅,谈投标报价策略和作价技巧[J],建筑经济,2000,5

薛锐,王树林.浅谈投标策略及其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4,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标准定额司. 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土建工程(GJDGZ-101-95).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山东省建设厅. 山东省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推行绿色建筑 加快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N]. 北京: 中国建设报, 2005-09-25.

The Chines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Pursue the building of envioronmental protection, speeding up to build the society with resources conservation [S]. Beijing: China Construction, 2005-09-25. (in Chinese)

[2] DBJ/01-602-97.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规范(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北京地区实施细则[S]. 北京: 北京市建设委员会, 1997-08.

DBJ/01-602-97. Design specifications of civilian buildings (the part of residential heating): implement detailed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 Beijing area [S]. Beijing: The Construction Board of Beijing, 1997-08. (in Chinese)

[3] DBJ 01-602-2004.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 北京: 北京市建设委员会, 2004-07-01.

DBJ 01-602-2004. Design standard for efficiency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S]. Beijing: The Construction Board of Beijing, 2004-07-01. (in Chinese)

[4] 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 外墙保温应用技术[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02.

The Chines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External wall thermal insulation technology [M].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Press, 2005-02. (in Chinese)

[5] DBJ/T01-58-2001. 增强粉刷石膏聚苯板外墙内保温施工技术规范[S]. 北京: 北京建设委员会, 2001-10.

DBJ/T01-58-2001.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reinforced gypsum plaster polystyrene board interior insulation system for outer-wall [S]. Beijing: The Construction Board of Beijing, 2001-10. (in Chinese)

[6] DBJ/T01-60-2002. 外墙内保温技术规程(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玻纤网格布抗裂砂浆做法)[S]. 北京: 北京建设委员会, 2002-06.

DBJ/T01-60-2002.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outer-wall interior insulation (the method for polystyrence foaming granule paste with glass fiber net and anti-crack mortar system) [S]. Beijing: The Construction Board of Beijing, 2002-06. (in Chinese)

[7] DBJ 01-62. 外墙外保温用聚合物砂浆质量检验标准[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02.

DBJ 01-62. Standard for testing of polymer mortar in exterior thermal insulation on exterior wall quality [S].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Press, 2003-02. (in Chinese)

[8] DBJ/T 01-92-2004. 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规范(外墙聚合物聚苯保温板做法)[S]. 北京: 北京市建设委员会, 2004-11.

DBJ/T 01-92-2004.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exterior insulation. (method of polymer cement exterior wall panels) [S]. Beijing: The Construction Board of Beijing, 2004-11. (in Chinese)

[9] DBJ/T 01-38-2002. 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规范(聚苯板玻纤网格布聚合物砂浆做法)[S]. 北京: 北京市建设委员会, 2002-07.

DBJ/T 01-38-2002.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n construction of exterior insulation systems for outer-walls. (method of polystyrence panel covered with glass-fiber mesh reinforced with polymer mortar) [S]. Beijing: The Construction Board of Beijing, 2002-07. (in Chinese)

[10] 建设部节能中心. 外墙外保温技术[M].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9-10.

The Chines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External wall thermal insulation [M]. Beijing: China Planning Press, 1999-10. (in Chinese)

[11] 吴之乃, 王有为, 吴慧娟. 建筑业10项新技术及其应用[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10.

Wu Zhinai, Wang Youwei, Wu Huijuan. 10 new technologies used in buildings [M].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Press, 2001-10. (in Chinese)

[12] DBJ/T01-50-2002. 外墙外保温技术规程(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玻纤网格布抗裂砂浆做法)[S]. 北京: 北京建设委员会, 2002-06.

DBJ/T01-50-2002.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exterior insulation for outer-wall (the method for polystyrence poaming granule paste with glass fiber net and anti-crack mortar system) [S]. Beijing: The Construction Board of Beijing, 2002-06. (in Chinese)

[13] DBJ/T01-66-2002. 外墙外保温技术规程(现浇混凝土模板内置保温板做法) [S]. 北京: 北京建设委员会, 2001-12.

DBJ/T01-66-2002.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exterior insulation (insulation board in cast-in-place concrete form) [S]. Beijing: The Construction Board of Beijing, 2001-12. (in Chinese)

[14] 88JZ2. 挤塑聚苯板保温构造[S]. 北京: 华北地区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 2002-09.

88JZ2. Construction of exterior insulation systems for extruded plastic polystyrene panels [S]. Beijing: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f Building Design for North China, 2002-09. (in Chinese)

[15] 02J121-1. 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一)[S]. 北京: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出版, 2002-07.

02J121-1. The construction of exterior insulation systems in buildings (one) [S]. Beijing: 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Design Standards for Buildings, 2002-07. (in Chinese)

[16] 赵键, 王锋. (北京土木建筑学会) 建筑节能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11.

Zhao Jian, Wang Feng. Laws and regulation Knowledges in energy conservation in buildings [M]. Beijing: Economics Science Press, 2005-11. (in Chinese)

[1] 梁立峰.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及安全事故预防[J]. 广东建材, 2011(2):103-105.

[2] 邓思聪.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J]. 价值工程, 2011(2):86.

[3] 陈舂秀.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 科技资讯, 2011(4):157.

[4] 张新华. 浅析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 中华民居:学术刊, 2011(7X):55-56.

[5] 姚勇. 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J]. 大陆桥视野, 2011(12):33-34.

[6] 宗明珠付杰.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J]. 科学时代, 2011(7):145-146.

[7] 蒋云建. 浅议监理工作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2011(1):57.

[8] 李亚奇康崇杰和. 论建筑工程全过程安全管理[J]. 时代经贸(学术版), 2011(17):129.

[9] 王晓鹍. 浅析建筑工程施工后期安全管理[J]. 甘肃科技, 2011,27(17):120-121.

[10] 邓润华. 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J]. 建材发展导向, 2011(7):66-67.

土木工程绿色建筑论文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对整个经济发展和建筑行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土木工程本科的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论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

摘要: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是一个全面的建筑体系设计工作,需要通过扎实的理论基础,之后加入灵活的创新思维,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完成整个设计过程。土木工程设计过程中要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安全性。根据平时工作中的设计、建设经验来完成整个设计过程。我国目前的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在设计策略和设计安全性考量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根据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使土木工程设计在合理性和安全性上更好的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性

1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概述

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在设计过程上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结构方案阶段、结构测算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在结构方案阶段中,主要是根据要施工的地区的地质勘测报告设计相应的工程公安,包括抗震防裂程度、工程高度、工程结构形式等等。当工程设计方案相对确认下来狗,就根据方案的具体要求进行下一步的布置和测算工作。在结构测算过程中,主要是对工程负载的情况进行计算。包括外部负载和内部负载的计算。负载的计算主要根据负载的要求确定相应工程配件的使用,根据组合值系数和标准值系数的测定来确定施工参数,构造施工措施要求。对于内力的测算,来完成构件截面参数的确定。内力的测算要根据构件截面、负载值确定。这包括弯矩、剪力、扭矩等等。

最后,根据构建的计算、要根据之前确定的内力计算的要求,保证测算构件是否达到了相关要求。这时也可针对需求对构件截面参数加以调整。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就是根据前两步的结构方案设计阶段、结构测算阶段,进行施工图的设计。在此过程中要将设计者的要求和设计意图通过图纸表达出来,施工图是施工的依据,施工图中要包括建设项目各部分工程的详图以及零件使用、、结构部件明细表、验收标准方法等。民用的工程施工图应具备设计图纸、包括图纸目录必要的设备、材料表、工程预算书。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的需要。

2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角度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安全角度的问题,下面将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从专业角度来说在土木工程设计中,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设计过程、梁、板的跨度计算、摩擦角区域的处理、抗震缝距离的设计、基础板厚度的确定都需要进行测算考量。

对于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设计,首先要假设出挑板可以将边跨底板钢筋进行调整,出挑板后,能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当基础形式处在天然地基和其他人工地基的坎上时,加挑板就可能采用天然地基。从土木工程建设角度来说,如果取消挑板,能够方便柔性防水的处理,在建设多层建筑时,结构设计中可兼顾到下层建筑。梁、板的跨度计算中,梁、板的跨度计算计算跨度,又叫计算长度,应当根据计算时要求、构件的组成形式、支承端约束刚度、支承反力等因素综合考虑,摩擦角区域的处理,内摩擦角,是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

基层开挖时,会应用到摩擦角区域处理的问题,如果魔草叫区域中边基地的土会受到影响较小,不会反弹。但中心部位,基土反弹情况较为明显,回弹部分需要人工进行清除。抗震缝距离的设计中,主要通过增加抗震缝的距离来对地震时产生的结构碰撞的风险降低。基础板厚度的确定要根据房间设计的不同大小来选定相应的基础板厚度。如果基础板的厚度都按照大房间的标准进行设计、势必会造成浪费。如果都按照小房间的标准进行设计则会造成安全问题。所以实际的应用中,通常是在大房间中垫聚苯,小房间设定基础板的厚度。

从安全角度来说,目前土木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有:(1)工程设计规范的安全水平比较低,与国际同类作业相比,由于没有设定规范的视屏问题,会造成工程施工的进行难度的加大,最终导致了施工质量较低;(2)工程设计规范的整体牢固性差;(3)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安全性差、正确使用与维护意识相对较差。

3加强土木工程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从具体而言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考虑:从设计的安全性上,应从管理首要保证设计的安全性,尽量选择资质等级较高、管理先进、实力雄厚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这样就可以掌握先进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设计设备也会较好、设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强、设计经验丰富,设计出的建筑安全性较高。再设计时也要加强理论学习,使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对于设计理论和设计标准能够很好的掌握。对于设计过程中,涉及到工程造价、工程量的统计、计算、所以在此类工程量计算过程中,要严谨、认真,对于每一笔数据都要认真核对。设计图纸要详细,以便施工者能够根据设计图纸准确掌握设计意图,从而进行施工,这样能够降低因图纸问题造成的施工不明确的现象,避免了事故的产生。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过程监管,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要保持联系,对于设计图纸中不明确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沟通和设计核对,以便发现错误。设计人员对于施工人员提出的建议,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从土木工程行业标准角度来说,要根据全面性因素来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估。因为土木工程的方案是工程实施的基础,对设计方案的评估要满足安全性、经济型合理性。等等。可通过对设计方案屏蔽、论证的方法,提高设计的水平。设计过程中,不一味的追求标准图,虽然采用标准图能够减轻工作量,加快设计进度,但为了保证设计的安全性,设计人员应该认真的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对于可能存在压缩费用的过程进行仔细的成本核算,在保证基础、满足行业标准的前提下,保证设计的合理性、高效性、创新性。

4总结

本文首先对土木工程设计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要阐述,根据工程设计的几个阶段展示了土木工程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要求。之后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土木工程设计中还存在的问题,从具体设计过程和安全性两个角度提出了相关的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存在的具体问题对土木工程的建设提出了建议和相应的对策。本文的研究对我国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高宇.我国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2005.

[2]张林.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J].高新技术,2006.

[3]侯力更主编.砌体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4]张吉人.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沈蒲生.楼盖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下页带来更多的土木工程本科的毕业论文范文

土木工程施工论文结课范文篇3 浅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 土木工程是建筑学科中非常具有基础性的和代表性的学科,其涉及到的方面是非常广的,其中包含土木施工的技术和土木工程施工等基础性的问题及学科。通过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学生不仅仅掌握的是关于土木建设的基础知识,更加训练的是工程师的基本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但是,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其实还是需要有很多的问题去改革和总结土木教育的问题。教学工作者需要及时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水平。本文主要针对土木工程施工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归纳及经验进行阐述。并且对土木施工技术的教学中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笔者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够给高校土木建设的课程带来一定的帮助。 土木工程实施技术教学的现状 土木建设施工中的实施教程是每个学习者都要参与的,这是一项基础而又重要的课程,每个人都要参与其中。对于土木工程的学习者来说,这既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但是有起着至关重要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该项课程的难点就是在于要将所学的基础和课本知识相互结合,并应用实践当中,,只有面对每一个实际性的问题有所解决,才能使得这门课程的学习更加深入,我国现阶段对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育其实已经在理论上有所深入,但是很多时候,对于施工技术还有施工安全,或者是施工的管理等一系列问题还是存在很多需要更加深入研究的文图,所以,我们还是需要对现阶段的土木施工技术的教学情况进行一定的完善或者是补充。 土木工程实施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有的教材其实已经不能很好的与现有技术结合,很多的技术都是没有完全认真的覆盖的有很多已经不需要的内容还是留存在教材当中,不仅仅是加重学生和老师的负担,又学习了一些已经淘汰了的知识。尽管在教材的改革和教师的交流中已经对某些新的技术与新的内容有所更替,但是,对于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土木建设施工设计来说,这样的更新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学习的内容不能适应真正的要求,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所以为了能够适应现阶段的社会发展,那就一定要改革现有的学科知识要求和学科教学的体系,这样才能够使得在日常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而不是为了去迎合教师的教学内容或者是仅仅为了得到一些学位证明。一个土木建筑者一定要具备应有的素质和知识储备。另外一点,现阶段课程的时间设计和教师的内容设计都是有一些不合理的问题的,教师不能在设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或者是因为教学的内容比较繁杂,导致学生在接受到内容后不能完全接纳吸收,这样就使得课程的学习受到一定的阻碍。 教学目标是很难的实现的,很容易对这门课程产生一定厌恶心理,这是会出现一定教学问题的。对于土木工程的教学是要贯穿很多东西,而且许多学科都是在其中交错的,所以实习和实践内容都要包含在一起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于教学过程中,是否真的能够将教学所学到的东西和在实践中需要的东西相互结合的。如果实践是没有效果的,并且忽略学习的综合性和有效性,那么将会给以后知识的运用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需要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和日常教学时都对这些方面有所重视,在学习中就要给学生一定的启发和提示,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有所帮助。 土木工程实施技术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建议 优化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及教学规划,将新的设计和新的内容根据专业的需要迅速融入到当下的教学任务来进行,另外重要的就是要根据土木工程下属的其他学科进行合理的配制和规划,改善现在术业无专攻的状况,让各位学生能更好的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尽管学科的知识不需要的每一个方面都会覆盖的,要精选的关于不同学科有关土木专业中比较精华的部分,其中应该涵盖到知识的各个方面,包括土木工程细节性的学科。也要讨论到施工中具体出现的各种问题。另外,随着互联网和其他一些教学形式的出现,其实,很多时候土工施工教学的课堂也可以变得生动有趣,凭借着一些新式的教学和授课手段,都可以改善现在课堂只有老师一人讲,学生参与互差的状况,这样将会使学生对于这门基础课程的学习更加有兴趣和 爱好 。并且很多新的设备可以准确模拟出施工的现场状况,这样就可以有更加直观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影响。通过融合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时间的要求。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授课内容和习惯将这些现代化的内容直接融入进去,用现代化的手段将课程内容顺利的融入课堂,通过图文以及教师授课同时进行的方式,不但可以加快学生的理解,这样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的理解能力达到最好的一个效果。同时可以将学术论文或者其他 渠道 刊载的最新的内容覆盖到平时的授课中去,这样学生了解到的就是最新的知识和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状况,实时的改善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让学生更好的适应课堂和接受授课内容。但是现在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还会存在一些问题,就是没有比较成功或者已经形成体系的教学材料或者教学的应用工具,所以还需要一线的学生和老师共同努力,去交流,并且要摄取更多真实的施工场景,将这些最贴近学生和实际操作的经验与教学的新手段紧密的结合起来,这样不仅仅规避了以前照本宣科的劣势,还让学生和老师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这样新做出的课件相信能够更加的有效和合理的。 也希望土木施工的教育者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这项工作当中。学生通过观摩活动,能够将学科知识与实际操作相互结合,并且提出自己的理念和观点,并且能够最直接的在现场接受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和积累。为培养合格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及学生 毕业 后从事工程实践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施工方案设计, 通过对具体的施工目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使学生熟悉和掌握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的编制原则、 依据、 方法和步骤; 要加深学生对于土木施工这一课程的合理科学有效性的理解,并且更为深入的去掌握这门学科在日常实践中所能带来的重要益处和重要的作用。 在很多教学中,有些有经验的老师会将自己的学生带到真正的施工现场,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加了解实际的施工情况到底是怎样的。但是这其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学生和老师在出入工地时,不论是安全还是传授知识的有效性都是受到影响的,学生需要和老师进行长时间的具体性的沟通,这样得到的反馈才能让老师更为容易知道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且将讲授的内容给布置下去。这样才能让实践活动起到其应有的效果。 结语 我国的土木建设团队还需要进一步的充沛,很多情况下土木建设的团队还是缺乏很多的技术支持,所以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中更加符合学生的要求,教授的内容能够更加贴近实际,并且能够将实际的知识要点覆盖其中,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现代化建设的团队,因此,改革教育团队的能力,这个教育中的各项资源,将土木建设教育中的各项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并给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这样才能真正的建设一支符合市场需求土木施工的团队。也希望本文能对土木施工的教学给予一些有利的帮助。 猜你喜欢: 1. 土木工程施工论文结课范文 2.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3. 土木工程施工论文范例 4. 关于土木工程施工毕业论文 5. 土木工程施工论文范文 6.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报告范文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方向绿色建筑

多少字的?我专业代笔~三万字的硕士论文我都搞定过~

我觉得选择论文题目~应该以自己擅长的领域为依据吧,所以~你去看下(土木工程),看看你自己的兴趣和擅长的领域是什么~然后再选择题目吧

建筑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参考题目1. XX工程项目筹资与投资管理的研究2. 混凝土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研究3. 建设工程造价控制问题与对策4. XX项目房地产市场营销策划编制5. 论“定额计价模式”向“工程量清单模式”的转换6. 论工程索赔和控制及其费用的确定7. 论优化设计与工程建设投资控制8. 论工程合同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9. XX建设项目投资控制实证分析10. 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实施项目管理探讨11. 论工程变更对造价管理的影响12. 工程建设投资、质量和进度三大目标的新内涵13. 基于保险公司的建筑工程一切险的理赔14. 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多项目管理15. 论价值工程与低碳建筑的结合16. 浅谈BOT项目融资方式的适用范围与特点17. 论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8. 论建筑工程管理的全寿命周期管理19. 对我国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探讨与思考20. 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构建与维护21. 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控制的范围及实施22. 论建筑工程竣工结算的审计23. 论公共工程建设的社会责任和企业目标的结合24. XX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25. XX房地产项目的银行贷款可行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5000字左右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5000字左右篇1 浅议我国绿色建筑对于节能与低碳经济的作用及影响 1 绿色建筑的解释 我国对Green Building的定义是: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由此可见绿色建筑并不是指屋顶花园,小区内的绿化越多越好,而是需要表达出一种概念。这就要求从设计之初便注重“绿色”的概念,将建设房屋所需消耗的能耗控制在一定量之内;还需要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的使用感受;并且能够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2 绿色建筑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低碳经济提出的现实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环境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国的煤、石油、天然气、水、森林总量均居于世界前列,而人均占有量却全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低碳经济必然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 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其具有规模大、能耗高、相关产业链广、寿命周期长的特点。因而Green Building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具有非常迫切的现实要求。 2009年12月全球气候变化峰会在哥本哈根召开,温家宝在会上发言说: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降低排放存在特殊困难。但是,我们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 3 绿色建筑的发展 3.1 国外Green Building的发展 1990年世界首个Green Building标准在英国发布 1993年美国创建Green Building协会 1996年香港地区推出自己Green Building的标准 1999年台湾地区推出自己Green Building的标准 2000年加拿大推出Green Building标准 3.2 我国Green Building的发展 建设部于2004年9月启动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 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07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 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推动Green Building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措施。 截至2011年底,中国取得Green Building标志的项目达353项,其中设计标识项目330项,运行标识项目23项。 2014年我国又发布了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 4 绿色建筑的认识误区 4.1 绿色并不等于高价格和高成本 Green Building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比如新疆有一种当地的特色建筑,墙壁由石膏和秸秆组合,保温性好,加上当地样式的屋顶,就是典型的绿色建筑,造价非常便宜。再比如延安的窑洞冬暖夏凉,经过改造后就是一种很好的绿色建筑。 4.2 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建筑 好多以前的老旧小区经过改造后也可以成为绿色建筑。比如在北方冬天供热时,一部分居民家里暖气不热,另一部分居民家里却热的开窗散热。政府应给每户安装热计量表,使得热量可以像电表和水表一样,按需所用,而不是像以前的大锅饭一样,一些人吃不饱,另一些人却吃的太撑。 4.3 建筑节能不只是政府的职责 政府应大力进行宣传,要让老百姓明白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含义,并不是有鲜花绿草、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 5 我国绿色建筑的推广与运用 5.1 研究和推广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 我国人均收入不高的情况下,我们引进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建造成本和使用成本,这样的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才符合中国国情。比如采用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灯、节水马桶、节能空调等,这样百姓不但能够减少电费、水费等日常费用的支出,还可以在几年内收回增加的成本。 5.2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 绿色建筑的标识需要在一系列的标准下进行评价。 ①在评价过程中,为了完善我国的Green Building评价标识体系,成立了专门的Green Building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并发布相关技术文件。 ②通过召开Green Building评价标识记者见面会、国际绿色大会Green Building评价与标识分论坛和Green Building评价标识推进会,将Green Building评价标识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广泛宣传和推广。 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环境测控优化研究中心开展Green Building标识咨询服务,协助地方政府和业主方申请Green Building标识。 5.3 我国绿色建筑推广的实例 国内首座智能化生态电厂投产绿建指日可待:随着华电莱州发电有限公司第二台百万千瓦超临界燃煤机组投产,我国首座智能化生态电厂一期工程全面投产,年发电量将达110亿千瓦时,有效地填补了我国东部沿海电力缺口。同时,以此为标志,华电集团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 “升级版零碳馆”在沪现身可由卡车运到任何地方:在日前举行的零碳馆2.0发布会上,零碳中心总裁、上海世博会英国零碳馆馆长陈硕说。世博零碳馆“升级版”,它集成了众多低碳、智能技术,能自行发电、供水。 海淀:海淀北部地区的低碳生态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启动,项目负责人俞东伟透露,海淀北部新区将设准入门槛,区域内的所有建筑都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北部还将规划“绿道”系统,鼓励人们绿色出行。这里将建设成北京市最大的低碳生态区。 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5000字左右篇2 浅析建筑装修施工技术管理 近几年来,随着装饰行业的不断发展,装饰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科技含量都在提高,建筑装饰装修市场竞争目益激烈,各建筑装饰装修企业为适应市场需 要,提高市场竞争都加大了编制拖工组织设计工作的力度,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的方法和水平都有很大提高。许多施工企业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已经突破了多年因袭的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形式,在其施工管理中发挥了一定作用。我们应当尽快提高编制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工作水平,使我们的施工组织设计真正能够起到指导施工达到优质高效的作用。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要充分设计要细致 1.装修工程的准备工作应该更加充分 因装修工程具有最新技术应用多、材料样式种类多、工种涉及要求多、中间穿插的程序多以及对成品的保护要求高等特点,因此装修工程的准备工作应该更加充分,更加完善。对照设计图纸,施工管理人员要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对每项装修工程都要设计出最优化的施工方案。 2.施工管理人员是整个项目能够顺利进行的核心 项目的正常运转要通过施工管理人员的相互协作完成,因此一个项目中应有比较完善的人员管理体系。通常在一个项目中应包括项目总监、施工人员、技术人员、质检人员、预算人员以及安全管理人员等岗位,每个岗位所需人员数量应根据该岗位的需求以及实际情况来确定。 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要求 1.针对性: 认真编写“工程概况”:根据招标文件、施工图纸、现场踏勘记录、招标答疑文件准确扼要地叙述工程概况十分重要,它显示了投标单位对施工项目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工程概况”中着重点应有施工项目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及工程施工特点分析,这是施工组织设计中针对施工项目拟定和编制施工的准备、部署、施工工艺、各项保证措施、各项计划的前提和依据。编写“施工部署”:“施工部署”是施工的战略部署、战术安排,是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体现针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施工部署”主要应有如下内容:①施工区段划分各区段的施工特点); ②主要分部分项工程量表; ③主要施工顺序、主要工艺流程(流水、交叉施工); ④工程施工所需工种安排(说明主要工种的工作范围); ⑤重点施工空问说明; ⑥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⑦与业主、设计、监理建筑各专业的协调配合措施 等。若招标要求投标方对施工质量和工期等做出承诺,施工组织设汁中必须明确做出承诺回答。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的内容、顺序、结构形式必须符合招标文件要求。对施工项目需要的项目部人员、组织结构、劳动力、材料、机具设备、施工工艺、进度计划等几大要素做出安排。 对于招标书中提出的与施工有关的问题,必须做出具体明确的回答,满足招标的要求。对招标书中提出或未提出,但工程项目施工中实际存在的难点、重点问题,必须编制出相应的对应措施和解决办法,能显示出自身的能力和实力。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根据招标要求和项目施工需要,具备有项目经理部主要成员工程履历、资质证明文件,项目经理履历及资质证明文件。 2.可行性: 在拟定工程施工项目部人员的组成时,所需任职人员的安排必须全面,避免缺职,以免造成现场管理失控,与项目施工各部管理,需保证体系的人员职务安排必须前后一致,证明项目部各管理系统清晰、明确、高效、运作畅通。针对招标要求的施工质量目标、工期目标,拟定各项保证措施时,必须切合工程施工的特点需要。对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拟定有相对应的可靠措施,证明该施工组织设计的可行。 ①招标要求的超常规施工或提前竣工(施工工作时问短于实际需要时间),或在特殊环境条件下(如外装修冬季施工、场地限制等)施工。 ②招标要求的或投标承诺的通过施工进一步降低成本。 ③落实施工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三、现场施工技术问题处理 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工艺复杂,材料品种繁多,现场施工工种的班组多,要求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务必做好各种技术准备。 首先。必须熟悉施工图纸,针对施工合同要求,尽最大限度去优化每一道工序,每一分项分部工程,同时考虑公司内部的资源(比如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以及气候等自然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确保每一分项工程能纳入受控范嗣之中。 其次。针对工程特点.除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施工工艺上作好技术准备,特别是高新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技术储备包括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长 及工人的新技术新工艺培训,施工规范、技术交底等工作。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技术交底,可以使施工技术工人、工长熟悉新的施工工艺。新的材料特性。共同提高技术操作、施工水平,进而保证施工质量。 此外。从技术角度出发,施工质量能否达到相关的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标准要求,仅仅从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作出严格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相应的质量检查制度。而建立完善的质检制度、质检手段都必须经过科学的论证,所以,必须针对每一工序、每一施工工艺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质量验收标准。以确保工程质量。 现场质量控制的主要工作包括: (1)进场材料、设备的验收管理; (2)施工样板的质量控制和确定; (3)各施工工序的质量验收; (4)出现质量问题后的整改监督管理等。 在质量控制上,相关的负责人一定要有较强的原则性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猜你喜欢: 1. 建筑毕业论文5000字 2. 建筑工程造价毕业论文5000字 3. 5000字建筑毕业论文 4.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毕业论文5000字 5.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论文5000字

绿色建筑论文3000字

绿色建筑也被称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生态建筑,将来极可能会成为21世纪建筑设计的主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绿色建筑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从绿色建筑理念的内涵出发,对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和不足做了相关分析,为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绿色建筑;能源;可持续发展

1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生态化建筑、可持续建筑。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广义上的节能,除“四节”外,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四是强调 与自然和谐共生。

学术界对绿色建筑有两个观点是比较一致的:一是要求绿色建筑关注对全球生态环境、地区生态环境及自身室内外环境的影响。二是要求绿色建筑关注建筑本身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即从材料开采、加工运输、建造、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直到最后拆除)各个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 措施 有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

2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发展将一直保持较高的速度。城市化率将从目前40%左右发展到本世纪中叶的75%以上,这意味着每年约有1200~1500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而每个城镇人口平均耗能水平比农村人口高3~3.5倍。同时,近年来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都属于高能耗建筑,能源利用率仅为33%。而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全过程中的能耗占用了全部资源和能源的50%,同时增加了环境负荷。这对我国的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理念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我国建设部、科技部已于2005年10月印发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国家建设部和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于2006年6月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第十七大 报告 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节能减排目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把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3 我国绿色建筑目前存在的不足

3.1 法制建设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我国已颁布实施的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二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只有节能与节地的相关规定,缺乏对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门法规;二是强调规划设计、评价、施工方面,忽视了物料生产、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阶段的相关政策。同时,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缺乏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有效的激励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没有可操作的奖惩 方法 来规范和制约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使得建筑节能长期落后, 成为我国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薄弱环节。

3.2 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不够:目前,我国关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理论研究多数停留在关于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绿色、生态建筑的 经验 介绍等方面,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关于农村绿色建筑的深入理论研究较少,工程实践则更少。

3.3 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片面:绿色建筑的核心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片面地认为加强建筑内外的绿化就是绿色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绿色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

3.4 绿色建材行业发育不健全:在绿色建材方面存在着:片面强调材料的性能使用,对于材料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环保考虑不多;缺乏完整有效的绿色建材认证体系,对绿色建材的评价简单和盲目追求新型材料等问题。

4 推进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的建议

4.1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激励性政策:首先,针对建筑节能的相关问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改,同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来法规,形成由统一的基本法律和相关配套法规组成的完善的法律体系。其次出台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的成套激励政策,支持绿色产品、绿色建筑、新能源的开发与建设。

4.2 完善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体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发展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未形成体系化。建设部新近制定出版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是一套科学全面、简明易操作的评价体系和标准, 将十分有利于促进我国绿色建筑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4.3 加强科研和宣传 教育 培训:在科研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开展应用研究。广泛开展绿色建筑的宣传教育培训, 使绿色建筑观念深入人心, 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它的实现必须有一套良好的经济、社会、道德方面的激励体制和可靠的技术支撑。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我国基本国情的背景下,大力推进我够绿色建筑的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绿色建筑实践将促进全球环境品质的改善,提高人类的自身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 GBTF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 柏乃宁,姚利华.对我国节能建筑发展的探析[J]城市管理,2008(4)

[3] 戈华清.绿色建筑市场的法律调整[J].中国环保产业,2005(3)

[4] 李学征.中国绿色建筑的政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1)

[5] 姚玉蓉.对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政府职能的思考[J].建筑经济,2007(8)

[6] 张文禄,胡永东.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探讨[J],铁道建设,2007(3)

“绿色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最早是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明确地提出来的。用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的 总结 ——“绿色建筑”就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可见,绿色建筑理念的提出,就是为了使得建筑在满足人类不断提高的健康、舒适、安全的需要基础上。对环境、资源影响最小,最终做到可持续发展.前提都是为了人类的永久利益。社会上有一些观点把绿色建筑看得很片面、绝对化,要不就是极端限制人的合理需求,以保护环境为唯一目的;而另一些观点就是把绿色建筑当成是仅仅是为人类的眼前利益、健康或舒适(像绿色建材、绿色蔬菜一样看待)而不怎么从整体上、长期上考虑对环境的影响。这两种观点可能都不利于“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和推广。绿色建筑最终的目标是以“绿色建筑”为基础,进而扩展至“绿色社区”、 “绿色城市”层面。达到促进建筑永续发展的目标。这意味着建筑不仅被作为非生命元素来对待,更被视为自然生态循环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的国情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居第二位,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要求,中国要采取一系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

就能源消费而言,在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探明储量中,90%以上是煤炭,人均储量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1%;天然气仅为4 5%;而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就土地的情况而言,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实心黏土砖每年毁田12万亩;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25%,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严峻的事实表明,中国不仅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也刻不容缓。

我们应该认识到我国不仅经济上“穷”,在资源和环境上更“穷”,但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要摆脱狭隘的“唯经济穷论”,全面在“四节一环保”上提高标准,用强有力的税收、金融、土地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或开发绿色建筑项目,走在地区、国内甚至国际的前列。同时,强制要求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型城市的节约标准,提到一个和自身地区资源相符合的程度。

成本问题

从全国范围里来讲。绝大多数普通的民用建筑在节能等方面存在巨大的缺陷和不足,因此需要我们进行综合的设计来增加建筑这些方面的品质和性能,每一方面的改善基本上都需要增加一定的成本,比如成本增加10%以上,是必然的。

就住宅而言,一说到因为“节能要增加成本”,就有许多人说会增加购房人的负担,好像以后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成本对老百姓无关紧要一样。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建造的经济成本,更要关注今后使用中的经济成本以及生态成本和社会成本。就生态成本来讲,今天对环境的污染今后需要花费更大的代价去治理;就社会成本来说,绿色建筑由于改善了室内的环境,使人的疾病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因为人有80%的时间是在室内活动,这样疾病发生率将会大幅度下降.寿命将会延长,生存质量也大大提高,这就是另一方面的节约;同时,在建筑数十年的使用过程中.使用成本将高于建造成本数倍以上。,因此,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生态成本、社会成本和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成本上,况且现在的房价即使没有技术含量和“四节”,性能的提高也在不断的增加,这种价格的增加加大了房地产泡沫的可能性,因此房地产价格的理性回归应该是建立在价值的增加基础上的。我认为可以鼓励各个地方的高档住宅或其他民用建筑通过适当的高投入,带来项目的内外环境质量、提升“绿色”性能,从而提高房子的品质,以品质来支撑高于其他普通房子的价格,让这些高价房成为“绿色建筑”的榜样,以此带动地方住宅技术及产业化的发展,最终让更多的普通房子更容易实现“绿色”梦想。

绿色建筑需要什么样的技术?

在探索绿色建筑的技术路线时.经常会听到一些专家主张应该采用“低技术”,有些认为应该采用“适宜技术”,还有些认为应该采用“适宜技术结合高技术”等等不同的观点,我个人认为这种争论没有意义。技术是用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的,应该根据具体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来选择。更多技术选择的可能性一方面能够满足建筑师的创造需要,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我们国家目前普遍技术非常落后的今天,如果不是大力去发展高新技术而一味强调低技术,只能是更落后,离我们自己的标准也会越来越远。

在技术选择上,我们应该从所需要的建筑性能和全寿命周期的观点去分析、判断、计算、选择。汪光焘部长说过,要充分认识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我们当前在经济增长方式方面主要还存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低技术能够解决还需要拖到今天吗?高低是相对的,适宜不适宜也是相对的,如果站在国际的水平上看,我们国内有些专家认为的“高技术”早已经是“低技术”和“适宜技术”了。所以根据我们的国情,恰恰需要去大力鼓励开发绿色高新技术甚至是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同时去大力鼓励使用高新技术,工程实践能促使技术的发展,使之变成适宜技术。只有这样.到2020年我们的住宅和公共建筑的能源资源消耗水平才有可能接近或达到现阶段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是我们国家建筑发展的总目标。

总之,绿色建筑的发展建设需要正确看待卫生、安全、健康、舒适的问题和当地资源情况,目前各地的节能标准里面所假定的舒适度,前提是小康标准的,是最基本的,不能完全体现今后的发展方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舒适度的标准也会提高,能源等资源的消耗也将会大幅提高。因此应该根据当地气候和生活习惯、经济水平分级,适应不同收入阶层和满足不同的需求,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绿色建筑的设计需要将有关今后使用费用(如采暖制冷等)或能耗等定量化,要具体到单位使用者,这样有利于老百姓的选择权、知情权和监督。有了老百姓的参与,绿色建筑才会更加迅速和健康地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人们追求更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在消耗着越来越多的能源,在人口密集的今天,生活坏境不断的恶化,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使我们不得不重视环境的问题,发展绿色建筑是缓解我国的恶劣的坏境首要选择,绿色建筑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它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减少能耗。以下本文就对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绿色设计要点

绿色建筑就是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外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1、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1.1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目前绿色建筑处于快速推广发展阶段,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重视。2010年的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其参加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反映了绿色建筑发展中各界对绿色建筑的关注程度达到空前的水平.而仅仅过了一年的时间,到了2011年,新建绿色建筑面积是2010年的46倍.全国评出了371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3600多万平方米。

1.2绿色建筑未来发展趋势

自绿色建筑发展以来,政府从鼓励引导、政策激励、强制推行三大方面推动发展。2012年,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建〔2012〕167号)明确,对高星级绿色建筑给予财政奖励。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要从2012年的2%提升到2020年的50%。到2015年,能源强度降低16%,到2020年,30%的商业建筑都是绿色建筑,这就意味着到2020年我国将拥有全球最多的绿色建筑。

2、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的要点

基于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状况,综合国内绿色建筑的研究成果,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筑选址和建筑功能

我国地域辽阔,占地面积巨大,气候类则复杂多样,分布在多个不同的气候带。在进行绿色节能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首先要考虑建筑的选址和建筑功能,结合建筑地点的地形特点、气候、场地资源、建筑风格和建筑功能等来确定建筑的设计规划,将环境与建筑形式相结合,避免重复性的进行简单的建筑设计。

(2)建筑平面设计

建筑整体及外部环境设计是在分析建筑周围气候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选址、规划、外部环境和体型朝向等设计,使建筑获得一个良好的外部微气候环境,达到节能的目的。

对室外风环境进行优化设计,使建筑物前后形成气压差,有利于夏季及过渡季的室内自然通风,减少冬季的冷风渗透。各用房尽量争取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以降低能耗。在进行绿色设计时应充分的考虑建筑的朝向,其目的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设计时采用明厅、明卧、明卫、明厨的设计,外墙设计要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

再者就是建筑的体型系数设计,绿色建筑的体形系数一定要先进行详细的计算分析,因为其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能耗,这主要是因为单位建筑空间的散热面积随着体形系数的增加而增加,能耗也随着提高,因此建筑通过采用合理节能建筑设计,增强建筑围护结构隔热,保温性能和提高空调、采暖设备能效比的节能措施,能满足《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建筑师在进行设计中应充分预见到建筑可能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而改造,采取适应性改变、灵活性设计等策略,以此来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益,以提高整体资源利用率,减少寿命周期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3)改善建筑围护结构,减少能量损失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a)墙体节能技术:对于外墙,应重点发展高效保温节能的外保温墙体。如采用加气混凝土、黏土空心砖以及现浇混凝土墙体等。外侧可采用高性能保温砂浆、轻质高效保温聚苯板保温层以及浅色耐候饰面层等措施。外墙内保温可采用保温砂浆抹灰、硬质建筑保温制品内贴以及保温层挂装等做法。(b)门窗节能技术:控制窗墙比,窗户的传热系数一般大于同朝向外墙的传热系数,故在进行前期建筑设计时,在保证室内采光通风的前提下合理控制窗墙比是很重要的,一般北向不大于25%;南向不大于35%;东西向不大于30%。改善门窗保温效果。采用热阻大、能耗低的节能材料制造的新型保温节能门窗可大大提高热工性能,同时还要特别注意玻璃的选材,如:选择中空玻璃、low-e玻璃,镀膜玻璃等。减少冷风渗透。门窗是空气渗透的薄弱环节,除提高门窗制作质量外,加设密封条是提高门窗气密性的重要手段。(c) 屋面节能技术: 为了提高屋面的保温性能,屋面保温隔热层主要有:加气混凝土保温屋面,憎水性珍珠岩保温屋面,聚苯板、水泥聚苯板保温屋面,蓄水屋面,覆土 种植 屋面等;对屋顶可采用架空屋面,浅色屋面,种植屋面等;还有设计通风屋面、蓄水屋面等节能措施。

(4)绿化设计

根据建筑功能的需求,应通过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环境,创造建筑节能的有利环境。要充分利用植被绿化改善建筑群内的自然亲和力,美化环境,降低城市热岛强度,调节局部微气候,实现良性氧循环。在建筑周围多种植、植被,可以有效地遮挡风沙、净化空气,遮挡阳光、降噪。植物的设计以简单为主,对此,乔木和灌木是很好的选择。提高绿地空间的利用率,增加绿量,使有限的绿量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整个景观设计为业主营造出四季如春、风景宜人的环境。

(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使用过程中的节能,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蕴含在建筑材料本身中的能源消耗量。在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选用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回收利用率较高的建筑材料。在材料的选择上也应该尽量就地选材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选用耐久性材料,使得建筑使用寿命延长,所以设计中选用耐久性较好的建材,最好做到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与建筑同步,减少材料的更换、维护,从而节约费用。

(6)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绿色建筑节水系统可归纳为减少排放、回收利用、循环使用和生态用水。主要采取如下节水措施:①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②设置合理、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③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④建筑内卫生器具合理选用节水器具。⑤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⑥采用 雨水 收集利用系统,绿化、景观、洗车等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⑦按用途设置用水计量水表。⑧采用太阳能提供生活热水。⑨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如给水龙头、坐式大便器等。

3、结 语

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新兴产物,对环保、节能的要求,值得探索、研究和尝试。虽然绿色建筑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它的未来一定会是一片光明。今后在建筑设计的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以绿色建设设计理念为指导,以节约资源,注重保护自然环境为目标,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寻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周世春.浅谈绿色建筑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设计和应用.建筑设计管理,2009第6期

[2]宋德萱.节能建筑设计与技术.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 浅谈LEED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启示和借鉴

2. 有关园林建筑赏析论文

3. 有关住宅建筑节能论文

4. 低碳建筑论文范文

5. 浅谈园林建筑毕业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应该怎么写?其中要包含哪些内容?下面是建筑网带来的关于绿色建筑论文的内容介绍以供参考。绿色建筑论文:浅谈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摘要:在可持续发展这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在建筑行业里,我们相应地提出并推行发展绿色建筑,为协调人类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而努力。由此出发,本文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进行了浅谈。关键词:绿色建筑 生态环境 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能源、资源的利用不断上升。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很多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向大气中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等具有强吸热性的温室气体,日积月累导致了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的使用,让空气中的氯氟烃等化学物质含量过多,造成了臭氧层的破坏、臭氧空洞、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增强等一系列问题。种种的迹象表面,我们的生态环境正在被破坏,人与自然的平衡被打破。为此,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在这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在建筑行业里,我们相应的提出并推行发展绿色建筑,为协调人类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而努力。由此出发,本文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进行了探讨。1 绿色建筑1.1 绿色建筑概念及内涵 在GB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于绿色建筑的定义为: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由绿色建筑的定义里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能够提供给人类健康、安全、舒适的内部居住空间,它同时还要具有能够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外部建筑环境。绿色建筑内涵我们可以做如下的理解和归纳:以节约资源、能源,减少建筑对环境负荷的压力为前提,运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的建筑方案和技术,为人类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最终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2 绿色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是宏观上的总体概念,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好“绿色”二字的定义,建筑师不应该只局限在个体的建筑上,而是应该从整体出发,着眼于大局,将绿色理念放在整体规划和整体设计中去进行思索。因为在绿色建筑中融汇了许多现代的理念和技术,像污水的有效处理、太阳能、风能的采集及利用等。许多技术范畴超出了建筑行业的知识认知水平,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师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略知一二,勤于与其他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进行及时的交流和学习,在多方的配合下,共同实现绿色建筑行业的开发和兴起。设计师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循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在尊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将“四节”: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落实到实处,达到既满足人类对建筑的功能和空间的需求,又让建筑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目的。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加对自然环境的理解,使人们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协调统一。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和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正确处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及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早期规划中就应制定出绿色建筑技术的导则,利用简单的实用技术、使用节能的建筑材料。要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避免使用易破坏环境、产生废物的建筑材料;同时还应注重地域性,尊重民族习俗,依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状况、气候特点等,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绿色建筑。2 生态环境2.1 生态环境概念及问题 《环境管理学》里对于生态环境的定义为:生态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2.2 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在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同时,必须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彻底扭转一些地区边建设边破坏的被动局面,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应充分考虑区域和流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同步实施,把城乡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3 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3.1 推行绿色建筑是生态环境的需要 由上面的定义和分析,我们知道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如果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则会反作用于人类的生活,所以,针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全面推广节能技术,制定并强制执行节能、节地、节材、节水标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2 绿色建筑的误区3.2.1 绿色并不等于高价和高成本 绿色建筑和生态环保近几年里才逐步被人民大众所了解和认识,所以很多绿色建筑和生态环保在近几年里才逐步的被人民大众所了解和认识,所以很多人误以为绿色就代表着先进的技术和前沿的科技,由此将“绿色”与高价和高成本无形中画上了等号。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我们所倡导的绿色建筑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它并不意味着高价位和高成本。对于承建单位和开发单位来说,其目标之一就是尽可能地降低建筑的成本,那么如若将眼光放的长远些,从整个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角度去计算整体成本,那么采纳和利用低能耗的环保建材是极为划算的。为了眼前的利益,在建筑的修建初始,采用成本低廉,但质量牵强、能耗大的材料,其结果是往往在使用过程中,能耗量大,维修费用高,总体的消耗远远大于低能耗环保类建材的使用效果。所以,着眼于未来,采用低能耗的环保材料,提倡和全面发展绿色建筑势在必行。3.2.2 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筑 提倡绿色建筑并不是只建设新建筑物的时候我们所采用的模式,它还涵盖了对于老建筑和已有建筑的绿色改造,使原本的建筑通过相应的节能环保措施达到绿色建筑的相关指标,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日常生活中的水、电、气等与人民大众息息相关的生活要素说起。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供水、供电已实现了插卡制度,用户购买水卡、电卡,插卡取用能源,杜绝了换表偷水、偷电的行为,加强了人们节约的意识。污水收取治理费用,符合国家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也让百姓有了环保的观念。对此,我们对于供暖的计量改造也有了新的想法。以往的集体供热使得许多家庭在冬天里开窗过冬,这无疑是对能源的一种浪费。实行单户改造,一户一表,在上班和出差时可以停止室内供暖,即经济又节约能源,符合生态环保的概念。就我国目前的形式来看,当今任务之一是北方的供热体质改革将要全面启动,对于新推行供热地区和供热城市,应采用新的供热体质;二是就我国耕地保护行事严峻的国情,率先在沿海地区推行紧凑型的城镇、小区和建筑规划设计模式;三是因地制宜,加强本土的建筑绿色改造。3.2.3 建筑节能不只是政府的职责 生态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推行绿色建筑不仅是政府的一项政治措施,更是人民福利的工程。因此,要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绿色建筑,不是有鲜花绿草、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如果老百姓都能关注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有了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牛季平.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J].工业建筑,2009(12).[2]张勤.推行绿色建筑建设生态城市[J].今日国土,2005(12).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绿色建筑毕业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应该怎么写?其中要包含哪些内容?下面是建筑网带来的关于绿色建筑论文的内容介绍以供参考。绿色建筑论文:浅谈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摘要:在可持续发展这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在建筑行业里,我们相应地提出并推行发展绿色建筑,为协调人类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而努力。由此出发,本文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进行了浅谈。关键词:绿色建筑 生态环境 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能源、资源的利用不断上升。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很多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向大气中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等具有强吸热性的温室气体,日积月累导致了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的使用,让空气中的氯氟烃等化学物质含量过多,造成了臭氧层的破坏、臭氧空洞、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增强等一系列问题。种种的迹象表面,我们的生态环境正在被破坏,人与自然的平衡被打破。为此,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在这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在建筑行业里,我们相应的提出并推行发展绿色建筑,为协调人类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而努力。由此出发,本文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进行了探讨。1 绿色建筑1.1 绿色建筑概念及内涵 在GB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于绿色建筑的定义为: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由绿色建筑的定义里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能够提供给人类健康、安全、舒适的内部居住空间,它同时还要具有能够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外部建筑环境。绿色建筑内涵我们可以做如下的理解和归纳:以节约资源、能源,减少建筑对环境负荷的压力为前提,运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的建筑方案和技术,为人类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最终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2 绿色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是宏观上的总体概念,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好“绿色”二字的定义,建筑师不应该只局限在个体的建筑上,而是应该从整体出发,着眼于大局,将绿色理念放在整体规划和整体设计中去进行思索。因为在绿色建筑中融汇了许多现代的理念和技术,像污水的有效处理、太阳能、风能的采集及利用等。许多技术范畴超出了建筑行业的知识认知水平,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师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略知一二,勤于与其他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进行及时的交流和学习,在多方的配合下,共同实现绿色建筑行业的开发和兴起。设计师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循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在尊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将“四节”: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落实到实处,达到既满足人类对建筑的功能和空间的需求,又让建筑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目的。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加对自然环境的理解,使人们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协调统一。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和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正确处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及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早期规划中就应制定出绿色建筑技术的导则,利用简单的实用技术、使用节能的建筑材料。要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避免使用易破坏环境、产生废物的建筑材料;同时还应注重地域性,尊重民族习俗,依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状况、气候特点等,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绿色建筑。2 生态环境2.1 生态环境概念及问题 《环境管理学》里对于生态环境的定义为:生态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2.2 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在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同时,必须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彻底扭转一些地区边建设边破坏的被动局面,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应充分考虑区域和流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同步实施,把城乡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3 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3.1 推行绿色建筑是生态环境的需要 由上面的定义和分析,我们知道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如果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则会反作用于人类的生活,所以,针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全面推广节能技术,制定并强制执行节能、节地、节材、节水标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2 绿色建筑的误区3.2.1 绿色并不等于高价和高成本 绿色建筑和生态环保近几年里才逐步被人民大众所了解和认识,所以很多绿色建筑和生态环保在近几年里才逐步的被人民大众所了解和认识,所以很多人误以为绿色就代表着先进的技术和前沿的科技,由此将“绿色”与高价和高成本无形中画上了等号。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我们所倡导的绿色建筑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它并不意味着高价位和高成本。对于承建单位和开发单位来说,其目标之一就是尽可能地降低建筑的成本,那么如若将眼光放的长远些,从整个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角度去计算整体成本,那么采纳和利用低能耗的环保建材是极为划算的。为了眼前的利益,在建筑的修建初始,采用成本低廉,但质量牵强、能耗大的材料,其结果是往往在使用过程中,能耗量大,维修费用高,总体的消耗远远大于低能耗环保类建材的使用效果。所以,着眼于未来,采用低能耗的环保材料,提倡和全面发展绿色建筑势在必行。3.2.2 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筑 提倡绿色建筑并不是只建设新建筑物的时候我们所采用的模式,它还涵盖了对于老建筑和已有建筑的绿色改造,使原本的建筑通过相应的节能环保措施达到绿色建筑的相关指标,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日常生活中的水、电、气等与人民大众息息相关的生活要素说起。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供水、供电已实现了插卡制度,用户购买水卡、电卡,插卡取用能源,杜绝了换表偷水、偷电的行为,加强了人们节约的意识。污水收取治理费用,符合国家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也让百姓有了环保的观念。对此,我们对于供暖的计量改造也有了新的想法。以往的集体供热使得许多家庭在冬天里开窗过冬,这无疑是对能源的一种浪费。实行单户改造,一户一表,在上班和出差时可以停止室内供暖,即经济又节约能源,符合生态环保的概念。就我国目前的形式来看,当今任务之一是北方的供热体质改革将要全面启动,对于新推行供热地区和供热城市,应采用新的供热体质;二是就我国耕地保护行事严峻的国情,率先在沿海地区推行紧凑型的城镇、小区和建筑规划设计模式;三是因地制宜,加强本土的建筑绿色改造。3.2.3 建筑节能不只是政府的职责 生态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推行绿色建筑不仅是政府的一项政治措施,更是人民福利的工程。因此,要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绿色建筑,不是有鲜花绿草、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如果老百姓都能关注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有了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牛季平.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J].工业建筑,2009(12).[2]张勤.推行绿色建筑建设生态城市[J].今日国土,2005(12).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绿色建筑也被称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生态建筑,将来极可能会成为21世纪建筑设计的主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绿色建筑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从绿色建筑理念的内涵出发,对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和不足做了相关分析,为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绿色建筑;能源;可持续发展

1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生态化建筑、可持续建筑。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广义上的节能,除“四节”外,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四是强调 与自然和谐共生。

学术界对绿色建筑有两个观点是比较一致的:一是要求绿色建筑关注对全球生态环境、地区生态环境及自身室内外环境的影响。二是要求绿色建筑关注建筑本身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即从材料开采、加工运输、建造、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直到最后拆除)各个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 措施 有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

2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发展将一直保持较高的速度。城市化率将从目前40%左右发展到本世纪中叶的75%以上,这意味着每年约有1200~1500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而每个城镇人口平均耗能水平比农村人口高3~3.5倍。同时,近年来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都属于高能耗建筑,能源利用率仅为33%。而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全过程中的能耗占用了全部资源和能源的50%,同时增加了环境负荷。这对我国的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理念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我国建设部、科技部已于2005年10月印发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国家建设部和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于2006年6月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第十七大 报告 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节能减排目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把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3 我国绿色建筑目前存在的不足

3.1 法制建设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我国已颁布实施的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二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只有节能与节地的相关规定,缺乏对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门法规;二是强调规划设计、评价、施工方面,忽视了物料生产、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阶段的相关政策。同时,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缺乏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有效的激励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没有可操作的奖惩 方法 来规范和制约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使得建筑节能长期落后, 成为我国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薄弱环节。

3.2 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不够:目前,我国关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理论研究多数停留在关于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绿色、生态建筑的 经验 介绍等方面,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关于农村绿色建筑的深入理论研究较少,工程实践则更少。

3.3 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片面:绿色建筑的核心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片面地认为加强建筑内外的绿化就是绿色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绿色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

3.4 绿色建材行业发育不健全:在绿色建材方面存在着:片面强调材料的性能使用,对于材料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环保考虑不多;缺乏完整有效的绿色建材认证体系,对绿色建材的评价简单和盲目追求新型材料等问题。

4 推进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的建议

4.1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激励性政策:首先,针对建筑节能的相关问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改,同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来法规,形成由统一的基本法律和相关配套法规组成的完善的法律体系。其次出台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的成套激励政策,支持绿色产品、绿色建筑、新能源的开发与建设。

4.2 完善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体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发展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未形成体系化。建设部新近制定出版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是一套科学全面、简明易操作的评价体系和标准, 将十分有利于促进我国绿色建筑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4.3 加强科研和宣传 教育 培训:在科研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开展应用研究。广泛开展绿色建筑的宣传教育培训, 使绿色建筑观念深入人心, 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它的实现必须有一套良好的经济、社会、道德方面的激励体制和可靠的技术支撑。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我国基本国情的背景下,大力推进我够绿色建筑的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绿色建筑实践将促进全球环境品质的改善,提高人类的自身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 GBTF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 柏乃宁,姚利华.对我国节能建筑发展的探析[J]城市管理,2008(4)

[3] 戈华清.绿色建筑市场的法律调整[J].中国环保产业,2005(3)

[4] 李学征.中国绿色建筑的政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1)

[5] 姚玉蓉.对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政府职能的思考[J].建筑经济,2007(8)

[6] 张文禄,胡永东.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探讨[J],铁道建设,2007(3)

“绿色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最早是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明确地提出来的。用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的 总结 ——“绿色建筑”就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可见,绿色建筑理念的提出,就是为了使得建筑在满足人类不断提高的健康、舒适、安全的需要基础上。对环境、资源影响最小,最终做到可持续发展.前提都是为了人类的永久利益。社会上有一些观点把绿色建筑看得很片面、绝对化,要不就是极端限制人的合理需求,以保护环境为唯一目的;而另一些观点就是把绿色建筑当成是仅仅是为人类的眼前利益、健康或舒适(像绿色建材、绿色蔬菜一样看待)而不怎么从整体上、长期上考虑对环境的影响。这两种观点可能都不利于“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和推广。绿色建筑最终的目标是以“绿色建筑”为基础,进而扩展至“绿色社区”、 “绿色城市”层面。达到促进建筑永续发展的目标。这意味着建筑不仅被作为非生命元素来对待,更被视为自然生态循环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的国情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居第二位,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要求,中国要采取一系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

就能源消费而言,在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探明储量中,90%以上是煤炭,人均储量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1%;天然气仅为4 5%;而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就土地的情况而言,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实心黏土砖每年毁田12万亩;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25%,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严峻的事实表明,中国不仅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也刻不容缓。

我们应该认识到我国不仅经济上“穷”,在资源和环境上更“穷”,但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要摆脱狭隘的“唯经济穷论”,全面在“四节一环保”上提高标准,用强有力的税收、金融、土地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或开发绿色建筑项目,走在地区、国内甚至国际的前列。同时,强制要求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型城市的节约标准,提到一个和自身地区资源相符合的程度。

成本问题

从全国范围里来讲。绝大多数普通的民用建筑在节能等方面存在巨大的缺陷和不足,因此需要我们进行综合的设计来增加建筑这些方面的品质和性能,每一方面的改善基本上都需要增加一定的成本,比如成本增加10%以上,是必然的。

就住宅而言,一说到因为“节能要增加成本”,就有许多人说会增加购房人的负担,好像以后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成本对老百姓无关紧要一样。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建造的经济成本,更要关注今后使用中的经济成本以及生态成本和社会成本。就生态成本来讲,今天对环境的污染今后需要花费更大的代价去治理;就社会成本来说,绿色建筑由于改善了室内的环境,使人的疾病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因为人有80%的时间是在室内活动,这样疾病发生率将会大幅度下降.寿命将会延长,生存质量也大大提高,这就是另一方面的节约;同时,在建筑数十年的使用过程中.使用成本将高于建造成本数倍以上。,因此,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生态成本、社会成本和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成本上,况且现在的房价即使没有技术含量和“四节”,性能的提高也在不断的增加,这种价格的增加加大了房地产泡沫的可能性,因此房地产价格的理性回归应该是建立在价值的增加基础上的。我认为可以鼓励各个地方的高档住宅或其他民用建筑通过适当的高投入,带来项目的内外环境质量、提升“绿色”性能,从而提高房子的品质,以品质来支撑高于其他普通房子的价格,让这些高价房成为“绿色建筑”的榜样,以此带动地方住宅技术及产业化的发展,最终让更多的普通房子更容易实现“绿色”梦想。

绿色建筑需要什么样的技术?

在探索绿色建筑的技术路线时.经常会听到一些专家主张应该采用“低技术”,有些认为应该采用“适宜技术”,还有些认为应该采用“适宜技术结合高技术”等等不同的观点,我个人认为这种争论没有意义。技术是用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的,应该根据具体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来选择。更多技术选择的可能性一方面能够满足建筑师的创造需要,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我们国家目前普遍技术非常落后的今天,如果不是大力去发展高新技术而一味强调低技术,只能是更落后,离我们自己的标准也会越来越远。

在技术选择上,我们应该从所需要的建筑性能和全寿命周期的观点去分析、判断、计算、选择。汪光焘部长说过,要充分认识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我们当前在经济增长方式方面主要还存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低技术能够解决还需要拖到今天吗?高低是相对的,适宜不适宜也是相对的,如果站在国际的水平上看,我们国内有些专家认为的“高技术”早已经是“低技术”和“适宜技术”了。所以根据我们的国情,恰恰需要去大力鼓励开发绿色高新技术甚至是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同时去大力鼓励使用高新技术,工程实践能促使技术的发展,使之变成适宜技术。只有这样.到2020年我们的住宅和公共建筑的能源资源消耗水平才有可能接近或达到现阶段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是我们国家建筑发展的总目标。

总之,绿色建筑的发展建设需要正确看待卫生、安全、健康、舒适的问题和当地资源情况,目前各地的节能标准里面所假定的舒适度,前提是小康标准的,是最基本的,不能完全体现今后的发展方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舒适度的标准也会提高,能源等资源的消耗也将会大幅提高。因此应该根据当地气候和生活习惯、经济水平分级,适应不同收入阶层和满足不同的需求,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绿色建筑的设计需要将有关今后使用费用(如采暖制冷等)或能耗等定量化,要具体到单位使用者,这样有利于老百姓的选择权、知情权和监督。有了老百姓的参与,绿色建筑才会更加迅速和健康地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人们追求更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在消耗着越来越多的能源,在人口密集的今天,生活坏境不断的恶化,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使我们不得不重视环境的问题,发展绿色建筑是缓解我国的恶劣的坏境首要选择,绿色建筑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它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减少能耗。以下本文就对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绿色设计要点

绿色建筑就是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外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1、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1.1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目前绿色建筑处于快速推广发展阶段,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重视。2010年的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其参加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反映了绿色建筑发展中各界对绿色建筑的关注程度达到空前的水平.而仅仅过了一年的时间,到了2011年,新建绿色建筑面积是2010年的46倍.全国评出了371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3600多万平方米。

1.2绿色建筑未来发展趋势

自绿色建筑发展以来,政府从鼓励引导、政策激励、强制推行三大方面推动发展。2012年,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建〔2012〕167号)明确,对高星级绿色建筑给予财政奖励。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要从2012年的2%提升到2020年的50%。到2015年,能源强度降低16%,到2020年,30%的商业建筑都是绿色建筑,这就意味着到2020年我国将拥有全球最多的绿色建筑。

2、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的要点

基于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状况,综合国内绿色建筑的研究成果,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筑选址和建筑功能

我国地域辽阔,占地面积巨大,气候类则复杂多样,分布在多个不同的气候带。在进行绿色节能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首先要考虑建筑的选址和建筑功能,结合建筑地点的地形特点、气候、场地资源、建筑风格和建筑功能等来确定建筑的设计规划,将环境与建筑形式相结合,避免重复性的进行简单的建筑设计。

(2)建筑平面设计

建筑整体及外部环境设计是在分析建筑周围气候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选址、规划、外部环境和体型朝向等设计,使建筑获得一个良好的外部微气候环境,达到节能的目的。

对室外风环境进行优化设计,使建筑物前后形成气压差,有利于夏季及过渡季的室内自然通风,减少冬季的冷风渗透。各用房尽量争取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以降低能耗。在进行绿色设计时应充分的考虑建筑的朝向,其目的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设计时采用明厅、明卧、明卫、明厨的设计,外墙设计要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

再者就是建筑的体型系数设计,绿色建筑的体形系数一定要先进行详细的计算分析,因为其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能耗,这主要是因为单位建筑空间的散热面积随着体形系数的增加而增加,能耗也随着提高,因此建筑通过采用合理节能建筑设计,增强建筑围护结构隔热,保温性能和提高空调、采暖设备能效比的节能措施,能满足《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建筑师在进行设计中应充分预见到建筑可能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而改造,采取适应性改变、灵活性设计等策略,以此来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益,以提高整体资源利用率,减少寿命周期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3)改善建筑围护结构,减少能量损失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a)墙体节能技术:对于外墙,应重点发展高效保温节能的外保温墙体。如采用加气混凝土、黏土空心砖以及现浇混凝土墙体等。外侧可采用高性能保温砂浆、轻质高效保温聚苯板保温层以及浅色耐候饰面层等措施。外墙内保温可采用保温砂浆抹灰、硬质建筑保温制品内贴以及保温层挂装等做法。(b)门窗节能技术:控制窗墙比,窗户的传热系数一般大于同朝向外墙的传热系数,故在进行前期建筑设计时,在保证室内采光通风的前提下合理控制窗墙比是很重要的,一般北向不大于25%;南向不大于35%;东西向不大于30%。改善门窗保温效果。采用热阻大、能耗低的节能材料制造的新型保温节能门窗可大大提高热工性能,同时还要特别注意玻璃的选材,如:选择中空玻璃、low-e玻璃,镀膜玻璃等。减少冷风渗透。门窗是空气渗透的薄弱环节,除提高门窗制作质量外,加设密封条是提高门窗气密性的重要手段。(c) 屋面节能技术: 为了提高屋面的保温性能,屋面保温隔热层主要有:加气混凝土保温屋面,憎水性珍珠岩保温屋面,聚苯板、水泥聚苯板保温屋面,蓄水屋面,覆土 种植 屋面等;对屋顶可采用架空屋面,浅色屋面,种植屋面等;还有设计通风屋面、蓄水屋面等节能措施。

(4)绿化设计

根据建筑功能的需求,应通过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环境,创造建筑节能的有利环境。要充分利用植被绿化改善建筑群内的自然亲和力,美化环境,降低城市热岛强度,调节局部微气候,实现良性氧循环。在建筑周围多种植、植被,可以有效地遮挡风沙、净化空气,遮挡阳光、降噪。植物的设计以简单为主,对此,乔木和灌木是很好的选择。提高绿地空间的利用率,增加绿量,使有限的绿量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整个景观设计为业主营造出四季如春、风景宜人的环境。

(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使用过程中的节能,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蕴含在建筑材料本身中的能源消耗量。在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选用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回收利用率较高的建筑材料。在材料的选择上也应该尽量就地选材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选用耐久性材料,使得建筑使用寿命延长,所以设计中选用耐久性较好的建材,最好做到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与建筑同步,减少材料的更换、维护,从而节约费用。

(6)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绿色建筑节水系统可归纳为减少排放、回收利用、循环使用和生态用水。主要采取如下节水措施:①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②设置合理、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③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④建筑内卫生器具合理选用节水器具。⑤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⑥采用 雨水 收集利用系统,绿化、景观、洗车等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⑦按用途设置用水计量水表。⑧采用太阳能提供生活热水。⑨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如给水龙头、坐式大便器等。

3、结 语

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新兴产物,对环保、节能的要求,值得探索、研究和尝试。虽然绿色建筑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它的未来一定会是一片光明。今后在建筑设计的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以绿色建设设计理念为指导,以节约资源,注重保护自然环境为目标,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寻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周世春.浅谈绿色建筑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设计和应用.建筑设计管理,2009第6期

[2]宋德萱.节能建筑设计与技术.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 浅谈LEED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启示和借鉴

2. 有关园林建筑赏析论文

3. 有关住宅建筑节能论文

4. 低碳建筑论文范文

5. 浅谈园林建筑毕业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