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氧化锆纤维的应用场景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氧化锆纤维的应用场景研究论文

ZrO2是原子晶体。二氧化锆(化学式:ZrO2)是锆的主要氧化物,通常状况下为白色无臭无味晶体,难溶于水、盐酸和稀硫酸。一般常含有少量的二氧化铪。化学性质不活泼,且具有高熔点、高电阻率、高折射率和低热膨胀系数的性质,使它成为重要的耐高温材料、陶瓷绝缘材料和陶瓷遮光剂,亦是人工钻的主要原料。能带间隙大约为5-7eV。物理性质:性状: 白色重质无定形粉末。无臭。无味。溶于2份硫酸和1份水的混合液中,微溶于盐酸和硝酸,慢溶于氢氟酸,几乎不溶于水。有刺激性。相对密度5.85。熔点 2680 ℃。沸点4300 ℃。硬度次于金刚石。化学性质:成斜锆石型的ZrO2 是黄色或棕色单色斜晶体不溶于水、盐酸和稀硫酸,溶于热浓氢氟酸、硝酸和硫酸。与碱共熔生成锆酸盐。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用于制高级陶瓷、搪瓷、耐火材料。可由锆英石与纯碱共熔,用水浸出锆酸钠,与盐酸作用成二氯氧化锆,再煅烧而制得。应用领域:1、用于制金属锆和锆化合物、制耐火砖和坩锅、高频陶瓷、研磨材料、陶瓷颜料和锆酸盐等主要用于压电陶瓷制品、日用陶瓷、耐火材料及贵重金属熔炼用的锆砖、锆管、坩埚等。2、耐火材料氧化锆纤维是一种多晶质耐火纤维材料。由于ZrO2物质本身的高熔点、不氧化和其他高温优良特性,使得ZrO2纤维具有比氧化铝纤维、莫来石纤维、硅酸铝纤维等其他耐火纤维品种更高的使用温度。3、燃气轮机等离子喷涂二氧化锆热障涂层在航空及工业用燃气轮机上的应用已有很大进展,在一定限度内已经用于燃气轮机的涡轮部分。4、陶瓷材料因为氧化锆的折射率大、熔点高、耐蚀性强,故用于窑业原料。此外氧化锆可用于白热煤气灯罩、搪瓷、白色玻璃、耐火坩埚等的制造。X射线照相。研磨材料。与钇一起用以制造红外线光谱仪中的光源灯,厚膜电路电容材料,压电晶体换能器配方。

氧化锆纤维 含量的高熔点多晶纤维,也属于气凝胶纤维。

就是用来测量氧气浓度 烟囱里面的

锆元素没有辐射,氧化锆肯定也没有(仅限于纯的)。锆石就不一定了,因为有的会含有微量的辐射性的元素钍、镭等,所以要么买天然的处理过辐射的,要么买人工合成的肯定没辐射

酶纤维研究应用论文

改良碱性磷酸酶染色法[日期:2008-08-11] 来源: 作者:乔海兵,邢开宇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染色法 1939年Gomori首次提出碱性磷酸酶组织化学染色法用于哺乳动物神经系统血管内皮,1951年Gomori修改了自已的 方法 ,并称为“钙钴法”。1984年Bell在Gomori碱性磷酸酶染色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用于人脑海马和距状裂区的毛细血管取得成功〔1〕。本文以Bell法为基础,对其法的某些步骤进行了简化和改良, 应用 于脑微血管的 研究 ,同时可以显示出脑微动脉、微静脉。现将此法介绍如下。 1 原理 此方法为金属阳离子沉淀法。以β甘油磷酸钠为底物,在酶的作用下,产生磷酸离子与钙离子形成磷酸钙为第一反应产物。经硝酸铅处理变为磷酸铅沉淀,为第二反应产物。两种反应产物均易解离,进一步用稀硫化铵处理,形成稳定的硫化铅颗粒,沉淀于微血管内皮中,光镜下呈黑色〔2〕。 2 方法 2.1 取材 标本在24 h内取出,切成2 cm×2 cm×2 cm的组织块,放入4 ℃冰箱中保存。尽快放入固定液中固定24 h以上。 新鲜固定液的配制:无水氯化钙 5 g;巴比妥纳 2.5 g;纯甲醛液 5 ml;蒸馏水 488 ml。 2.2 脱水 组织固定好之后,移入70%的酒精24 h,依次移入85%酒精4 h,无水酒精,丙酮(1∶1)溶液4 h,无水酒精,乙醚(1∶1)溶液中4 h。 2.3 包埋 将脱水之后的组织块修整,移入5%的火棉胶溶液中浸泡包埋,放入4 ℃冰箱中,1周后可成块。 2.4 切片 切片厚度在60 μm左右,置入75%酒精中。 2.5 孵化 将切片放入孵化液中,在37 ℃恒温箱内孵化2 h~4 h。孵化液的配制:β甘油磷酸钠1.2 g;无水氯化钙1.96 g;巴比妥钠1 g;蒸馏水200 ml。 2.6 染色 将孵化好的切片快速更换3次蒸馏水,马上置入1.5%硝酸铅溶液中5 min,快速更换3次蒸馏水,然后放入2%硫化铵溶液中3 min,再快速更换3次蒸馏水。 2.7 裱片、脱水、封片 裱片后脱水,二甲苯透明封片。 3 改良措施 取材要新鲜,以免降低血管内皮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固定液和孵化液配好之后,可不调其pH值,只需用pH试纸测试固定液呈弱酸性,孵化液呈弱酸性即可。包埋过程中 应用 梯度包埋法,火棉胶浓度最高不能超过10%。先将组织块放入5%的火棉胶溶液中,留一小开口,置入4 ℃冰箱中,以利于酒精挥发,每天给容器加满火棉胶。2 d~3 d后改换10%的火棉胶,直至包埋好为止。包埋好的组织块应硬度适宜,用手指轻按可留有指纹,但不易碎。孵化过程适当延长,以利于内皮细胞碱性磷酸酶与孵化液充分反应。在裱片过程中由于切片较厚,切片很容易脱落。可采用先透明后封片的办法,既不 影响 切片的透明度,片子也不容易脱落。 4 讨论 碱性磷酸酶染色属于组化呈色法,由于此法对微血管显色均匀、充分,并可较好的反映正常微血管的 自然 扩张状态,有效地避免了血管灌注法的种种缺憾,而且此法经多次改良,使操作 方法 更为简单,呈色时间缩短,因而成为 目前 较为流行的一种微血管形态学的 研究 方法〔3〕。但Hunzlker等认为,由于小静脉内皮细胞碱性磷酸酶分布不集中,活性较低,因而微静脉难以显示。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对碱性磷酸酶法进一步改良之后,可显示大量的带有三角形膨大的血管(见图1),而这一特点正是微静脉所特有的,所以我们认为,并非微静脉用此法不能显示,而是在实验过程中pH值、温度掌握不准所致。 参考 文献 : 〔1〕王有伟,陈以慈.碱性磷酸酶染色法(钙铅法)在研究人脑和心脏微血管方面的应用〔J〕.解剖学杂志,9(3):227. 〔2〕杜卓民.实用组织学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版社,1982:309. 〔3〕张为龙.脑血管研究近况〔J〕.临床解剖学杂志,1986,4:118.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理 工 类 管 理 学 经 济 学 法 学 类 政 治 学 医 学 类 哲 学 类 艺 术 类 教 育 学 其 它 类 计算机类 公共管理 会计审计 论文指导 证券金融 财政税收 财务管理 工商管理 应用文写作 社 会 学 文学论文 文化类论文 理工类 位置: 首 页 --> 免费论文 --> 医 学 类 --> 医学 --> 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治疗进展 精 彩 推 荐 近年来随着临床疼痛医学、神经生理、神经解剖、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以及药理、医学影像学等诸学科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这一重要课题,重新引起临床医师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就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发展史与现状、胶原酶治疗的基础研究及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若干问题综述如下。1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发展史与现状 1934年,美国学者Mixter和Barr〔1〕通过手术证实和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神经所致的坐骨神经痛,开创了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先河。1959年,瑞典学者Carl Hirsh〔2〕提出设想用某种酶注入椎间盘内,加速椎间盘的退化过程,使之纤维化缩小来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美国学者Smith(1964)〔3〕从中得到启示,首先采用木瓜凝乳蛋白酶(chymopapain)注入椎间盘内,溶解病变的髓核组织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从而开创了化学溶解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樱帆症的历史,悄颂裤使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美国学者Sussman(1968)〔4〕在此基础上提出用胶原酶(collagenase)注入椎间盘内进行治疗。70年代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治疗技术在我国萌芽。1975年由朱克闻、董宏谋首先开展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在经过临床Ⅰ、Ⅱ、Ⅲ期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基础上,90年代卫生部批准在全国开展并推广。为应用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新的医疗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2 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的基础研究 正常腰椎间盘是由纤维环、髓核及软骨板构成。人体椎间盘髓核是一个高度含水的组织,水分占80%~90%;干性成分中,蛋白多糖占65%,胶原约占25%,胶原纤维无定向排列成一疏松的立体网络。纤维环中水分占60%~70%;干性成分中,蛋白多糖占20%,胶原占60%。椎间盘内主要含有Ⅰ型和Ⅱ型胶原分子,从纤维环的外层到内层,胶原构成由Ⅰ型逐渐变为Ⅱ型。Ⅰ型胶原提供纤维环的张力强度,Ⅱ型胶原提供承受压力强度。当腰椎间盘突出时,髓核中的水分含量下降,胶原含量可达60%或更高。Bromley等〔5〕用狗进行的实验认为:胶原酶注入盘内剂量达400u~500u时,有纤维环内缘的轻微溶解,超过这个剂量溶解作用将增加,但也只是纤维环内缘的溶解,注入胶原酶2w之后溶解程度不再增加。孙磊等〔6〕将胶原酶注入兔椎间盘内后观察到:胶原酶注入盘内24h,可见髓核结构破坏;1w后髓核浓缩,纤维组织增生;2w时椎间盘髓核结构界线不清;4w时椎间隙狭窄,髓核结构消失。被纤维软骨替代,但纤维环的外层胶原纤维结构无变化。Sussman(1968)〔4〕首先提出并证明胶原酶可以溶解术中切取的人体椎间盘组织,证明胶原酶能迅速地、选择性地溶解髓核和纤维环中的胶原纤维。Sussman(1975)〔7〕进行的毒性试验表明:胶原酶行盘内、静脉内、腹腔内、脊柱旁及硬膜外注射有相当大的安全范围,胶原酶对透明软骨、骨及成熟的纤维组织如前、后纵韧带作用极小,对硬脊膜、马尾神经等接触也不会造成损害,腰神经根等神经实质对胶原酶不敏感,但认为胶原酶鞘内注射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3 胶原酶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若干问题3.1 胶原酶治疗机理 胶原蛋白水解酶(collagenase,简称胶原酶),其化学本质是启简蛋白质,是一种有催化作用的高度特异性生物催化剂,是唯一能作用于胶原组织螺旋结构的酶,能在生理pH值及温度条件下水解天然胶原纤维。人体内源性胶原酶与胶原分子在细胞内共同合成,以酶原的方式处于潜伏状态〔8〕。当椎间盘内环境改变或受到机械作用时,椎间盘纤维细胞崩解,酶激活物进入基质激活处于酶原状态的胶原酶,使其具有生物活性,胶原纤维出现降解。降解的结果引起椎间盘本身出现自溶,使纤维环强度下降,出现裂隙或破裂,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当外源性胶原酶以酶原的形式大量注入病变的椎间盘,便被其中的酶激活物激活。胶原酶被激活后作用于胶原分子的全部3条α-链,距氨基酸端的3/4处,将胶原分子水解为3/4和1/4两个片段,使之溶解度增加,易解链变性被其他 蛋白酶水解〔9〕,最终降解为相关的氨基酸,被血浆中和吸收。由于椎间盘的总体积明显缩小,从而使突出物减小或消失,对神经组织的压迫得以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得以改善或消失。3.2 胶原酶治疗对象选择 对胶原酶治疗对象的选择至今仍缺乏统一认识,国内外至今尚无统一标准,如何选择病例,提高治疗效果,是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有作者〔10〕提出对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大于10mm,椎间盘突出伴钙化、伴侧隐窝狭窄等均可列为适应症。目前国内多数学者比较一致认定的是:单侧腰腿痛有明显神经根压迫症状;经系统保守治疗无效者。凡伴有过敏体质、马尾综合征、代谢性疾病、椎间盘炎或椎间盘感染、心理变态、腰椎管狭窄或脊椎滑脱、非椎间盘源性腿腰痛、孕妇及14岁以下儿童、突出物游离于腰椎管内及突出物已钙化或骨化者均不宜列为治疗选择。适应症的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关系治疗效果,故此笔者认为对治疗对象应慎重选择,不宜过宽。3.3 胶原酶治疗方法 目前临床上主要有以下5种方法:(1)经皮斜刺或侧方直刺椎间盘(盘内)注射法。此法是经典注射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椎间盘突出,尤其适用于椎间盘膨出、中央型突出或偏斜不重者。其穿刺途径安全,定位客观,精确可靠,效果确实,但操作要求准确。笔者主要采用此法,我们认为此法具有针对性强,直接溶解胶原纤维的作用。(2)经皮椎间孔硬膜外侧隐窝突出物局部(盘外)注射法。此法适于突出物偏向一侧,而且突向神经根管,临床有神经根刺激症状者。此法针对突出物,准确性要求高,术中需造影确定,效果可靠。(3)经椎板外切迹或小关节内缘行硬膜外侧隐窝穿刺法。此法系盘外注射的改进法,由宋文阁等〔11〕提出并应用于临床。此法进路骨性标志清楚,定点明确,进针角度和方向固定,可变范围小,但其应用时间较短,目前临床报道较少。(4)经皮棘突旁硬膜外注射法。它是经椎板间隙利用硬膜外套管注射法。适用于多间隙突出或老年体弱有明显骨质增生并有骨桥形成者。在操作时需在最高位间隙穿刺插管,并将硬膜外导管送到最低突出间隙,边退管边向突出区域注药。此法简单、安全,但效果不如其他方法 。(5)经皮切吸与胶原酶注射联合法。此法是先将椎间盘髓核组织吸出,使椎间盘内压力降低并有一定空隙,再注入胶原酶,使药液均匀地渗透到纤维环部,髓核及纤维环得到充分溶解。但其操作复杂,外套管针较粗,创伤相对较大。目前国外均采用盘内法注射,国内盘内、盘外均有使用。3.4 胶原酶临床疗效及与手术疗效对比 目前国内报道胶原酶治疗优良率在60%~84%,有效率在83%~96%。笔者治疗25例,优良率为74%,有效率为92%,基本上报道一致。经过比较,盘内法与盘外法治疗疗效并无明显差异。Weinstein(1986)〔12〕将胶原酶注射与手术组进行了详细比较,其结果为:化学溶核组治疗后近期疼痛缓解者为51%,手术组为41%;3个月后疼痛缓解者化学溶核组为75%,手术组为70%;1年后化学溶核组为86%,手术组为80%;2年以上无需其他治疗者分别为86%与88%。治疗后第一年度复发率化学溶核组12%,手术组18%;10年后化学溶核组为32%,手术组为39%,需再次手术。治疗后短期感觉良好,恢复工作者化学溶核组为90%,手术组87%。根据比较,化学溶核组的有效率高于手术组,而复发率却低于手术组。化学溶核术显得更为优越。3.5 胶原酶治疗的副反应与并发症3.5.1 副反应 ①疼痛反应。一般在治疗后3~10天疼痛可比治疗前加重,但笔者体会往往多在注药后1~2h后即开始出现疼痛加重。其原因是胶原酶的注入增加了盘内容积,同时胶原纤维在胶原酶作用下出现降解。导致椎间盘内容物增加,使盘内压升高及降解过程中的化学刺激反应,窦椎神经受到激惹后出现的〔13〕。 ②尿潴留和肠麻痹。是由于盘内压力增高后窦椎神经受到激惹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13〕。 ③脊柱失稳性腰背痛。椎间盘溶解后椎间隙变窄,小关节将出现重叠,对窦返神经的刺激,出现反射性腰背部不适和疼痛。3.5.2 并发症 ①过敏反应。胶原酶作为一种生物制剂,存在过敏反应的可能。杨述华等〔14〕报道1例二次注射发生过敏反应;谢国华等〔15〕报道1例于注射后8h出现过敏性休克。 ②椎间隙感染。主要表现为腰肌痉挛,腰痛加剧,有深压痛,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可正常或升高,血沉增快。高翔等〔16〕报道1例椎间隙感染。 ③神经损伤。多为穿刺针刺伤脊神经根或穿刺过程中误伤脊膜或神经外膜,高浓度胶原酶使神经根发生脱水、变性,一旦误入蛛网膜下腔,轻者出现化学性脑膜炎,重者可发生截瘫。高翔等〔16〕报道2例神经损伤致腓骨长、短肌瘫疾,经治疗后一个月恢复。汤华丰等〔17〕报道全麻下2例产生腰神经根症状,半年后随访尚未完全恢复。鞠作金等〔18〕报道1例出现化学性脑膜炎及严重的神经根损伤,术后1年随访肌力仍未完全恢复。 ④继发性腰椎管狭窄。3.6 尚未解决的问题3.6.1 胶原酶用量问题 目前报道盘外注射胶原酶用量基本一致,都为1200u;但盘内注射用量尚未完全统一,各家报道有400u、600u、1200u三种规格。另外,椎间盘病变程度与所用胶原酶剂量问题尚未达成统一标准。3.6.2 有关造影剂使用问题 目前盘外注射一致使用造影剂进行定位,而盘内注射定位时是否非要使用造影剂问题并未达成一致,各家观点不一。临床上有单纯靠腰椎正、侧位定位的,也有在此基础上注射造影剂行椎间盘造影定位。另外,造影剂是否对胶原酶的溶解作用产生影响这一问题仍未见有系统研究报道。3.6.3 副作用和并发症问题 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胶原酶注射产生的副反应及并发症,目前尚未达成一致的方案。另外,对所有治疗的病例进行系统、完整的CT及X线复查结果方面,仍未见有完整、准确的临床报道。 综上所述,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以及正确熟练的操作方法,胶原酶注射溶解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且疗效与手术治疗无明显差异。它住院时间短、操作较简单、并发症少、痛苦小、病人负担较轻且安全有效,即使失败也不影响再次手术,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增加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相信随着胶原酶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及临床应用的进一步开展,胶原酶注射法必将成为继传统保守治疗之后首选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 Mixter WJ,Barr JS.Rupture of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with involvement of the spinal canal.New Eng J Med,1934,211:2102 Hirsh C.Studies on the pathology of low back pain.J Bone Joint Surg,1959,41B:2373 Smith L.Enzyme dissolution of the nucleus pulposus in human.JAMA,1964,187(2):1374 Sussman BJ.Intervertebral clisolysis with collagenase.J Natal Med Assoc 60(may),1968:1845 Bromely JW,Varma AO.Santoro AJ,et al.Double-blind evaluation of collagenase injection for herniated lumbar disc.Spine,1984,22:1326 孙 磊,宁志杰,王培杰,等.胶原酶椎间盘内注射后的形态观察.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7,4(5):3947 Sussman BJ.J NeuroSurg,1975,42:389~3958 张昌疑.主编.生物化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85~1169 Smith EL.Connectiro tissue.In: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New York:Mc Graw-Hill,1983:22310 王执民,王义清,吴智群,等.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研究.实用放射学杂志,1997,13(8):458~46011 宋文阁,傅志俭,马 玲,等.硬膜外腔侧隐窝穿刺的研究.中华麻科学杂志,1998,18(4):25012 Weinstein JN,Lehman TR,Hejna W.Chemonucleolysis versus open discectomy-a ten year follow-up study.Clin Orthop,1986,206:5013 刘 伟,杨 华,雷云坤,等.注射用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疗效及影像学分析.云南医药,1999,20(1):29~3014 杨述华,杜靖远,罗怀灿,等.化学溶核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中华骨科杂志,1996,16(7):415~41715 谢国华,蒋慧娟.胶原酶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江苏中医,1999,20(2):3216 高 翔,李加坤.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国厂矿医学,1999,1:7~817 汤华丰.丁鑫昌.髓核化学溶解(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近期随访报道.中华骨科杂志,1989,9(2):88~9018 鞠作金,吴旭东,赵勇进.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并发症1例.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7,12(6):325

氧化锆论文答辩

山东财经大学高教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撰写要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文的撰写,是本科专业课程设计中考核的重要环节,是考生必须完成的总结性作业。撰写毕业论文,既是对考生学习本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总结,也是对自考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科学研究的训练,是对考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全面检验。由于高教自学考试本身的特点,自考生没有普通高校全日制学生那样经过严格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因此要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毕业论文并非易事。自考生撰写毕业论文,虽然有专门的老师指导,但指导老师一般只从专业内容角度进行帮助与指导,很难顾及研究方法、写作技巧、论文规范等写作中的具体问题。故而在此就毕业论文的写作步骤及方法、要求和注意事项作一个原则性介绍,供大家参考。1.选题选题是指确立论文题目,确定研究的目标和主攻方向一定要和所学本专业相关。考生在选题时应该注意以下四点:(1)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实意义。首先要注意选题的实用价值,也就是我们选的题目,应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特别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类问题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和阶段社会生活的重点和热点,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的。我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很有意义的。其次要注意选题的理论价值。我们强调选题的实用价值,并不等于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也绝非提倡选题必须有直接的效益作用。(2)难易适中,大小适度。要选好毕业论文的题目,把握“适中”的原则是很重要的。首先,题目的难易要适中。选题既要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信心,又要做到“量力而行”。如果难度过大,超过了自己所能承担的范围,一旦盲目动笔,很可能陷入中途写不下去的被动境地,到头来迫使自己另起炉灶、更换题目,这样不仅造成了时间、精力的浪费,而且也容易使自己失去写作的自信心。当然如果论文题目选得过于容易,这样也不能反映出自己真实的水平。其次,题目的大小要适度。一般来说宜小不宜大,宜窄不宜宽。题目太大把握不住,考虑难以深入细致,容易泛泛而论。当然题目大点好还是小点好,每个人情况不同,难以一概而论。有的考生理论素养好,情况了解多,写作水平较高,也可以写大一点的题目。但一般来说,题目还是小一点、具体一点为好。小题目容易驾驭,只要写得丰满深入,同样很有价值。(3)知己知被,量力而行。所谓“知己”,就是要充分估计到自己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所谓“知彼”,就是要要了解本专业本领域中已有的科研成果,了解别人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还存在什么问题;是否有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什么;那些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那些方面的研究尚待开拓等等。只有知己知彼,才能避免重复和雷同。(4)勤于思索,刻意求新。毕业论文质量高低、价值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章是否有新意。所谓新意,即论文中表现自己的新看法、新见解、新观点。有了较新颖的观点(即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点上能给人以启迪),文章就有了灵魂,有了存在的价值。文章的新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第一,从观点、题目到材料直至论证方法全是新的。这类论文写好了,价值较高,社会影响也大,但写作难度大。第二,以新的材料论证旧的课题,从而提出新的或部分新的观点、新的看法。第三,以新的角度或新的研究方法重做已有的课题,从而得出全部或部分新观点。第四,对已有的观点、材料、研究方法提出质疑,虽然没有提出自己新的看法,但能够启发人们重新思考问题。以上四个方面并不是对“新意”的全部概括,但只要能做到其中一点,就可以认为文章的选题有新意。2.拟定论文提纲根据论文题目,通过图书馆、情报机构、互联网等各种渠道,广泛搜集资料,还可以进行实地调查、开会、访谈、等方法来获取资料。有了充分的材料,还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资料进行推敲、筛选,留下最能反映问题本质、最具有说服力的材料,提炼和形成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论点,明确拟定论文提纲。形成论点时应注意:(1)论点要鲜明,不能含糊其词,同时论点又要辩证,不能走极端;(2)论点要科学正确,不与常理和事实相背离;(3)论点要准确,不要夸大其词,防止偏颇。拟定论文提纲可以是简单提纲,也可以是详细提纲。简单提纲只是概括地提示论文的要点,详细提纲则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详细的列出来,这样写作时就能更顺利完成。提纲可以采用标题式、提要式和图表式三种,一般标题式较为常用,用简洁的标题形式把论文各部分的内容要点概括出来,同时这些标题可直接作为论文中各部分的小标题。3.撰写正文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占据论文的主要篇幅,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作者理论水平和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它决定着论文水平的高低和质量。论文的正文一般包括三大部分:绪论、本论和结论。绪论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讲清研究的动机、写作的理由、目的和意义、提出问题、概述内容、明确中心论点等。一般要求语言简洁扼要,开门见山,引人注目。也可以简要交代确定选题的过程和有关背景材料,目的是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全文的旨要。本论是论文的主体,要求以充分有力的材料阐述观点,条理要清晰,逻辑要严密,要求内容扎实、丰厚。本论是表达作者的见解和研究成果的中心部分,要展开论题,对论点进行分析论证。考生在这一部分必须根据论题的性质正面论证,或反面批驳不同的看法,或解决别人未解决的问题,或论述新思想新发现等。论证是极其重要的,它决定着论文的成败。写好本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论点必须明确新颖、深刻严肃;(2)论点必须有材料的支撑;(3)论证逻辑要严密。结论是全文的总结,是整篇论文中分析、论证问题的综合性概括,是论文的精华所在。其内容主要是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解决了什么理论或实际问题、有何创新、还存在哪些不足及质疑等等。还可以对自己或他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一步提出展望,以及对有关人士致谢等内容。结论要求完整、明确,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不能与本论相矛盾,应与绪论呼应;对成果的评价要恰如其分,不能自鸣得意或借故贬低他人;语言应简洁、干净利落。4.论文修改与定稿正文初稿写好以后,考生应该多修改几遍,对整篇论文逐行逐句逐段反复推敲,检查每一个具体论点、论据、论证是否恰当有力,表达是否合乎逻辑,务求不留疑点。检查并修改初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论点与论题的一贯性;(2)观点与材料的统一性;(3)论文的结构层次与逻辑思维的密切性;(4)论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5)标点符号使用的正确性;(6)采用的数据、年代、人物名及地名是否准确。然后和指导老师联系,须指导老师同意后方可定稿参加答辩。5.论文基本格式毕业应采用汉语撰写;一般由7部分组成,依次为:(1)封面,(2)中文摘要和关键词,(3)英文摘要和关键词,(4)目录,(5)正文,(6)参考文献,(7)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各部分具体要求如下:(1)封面(采用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统一规定的封面)(2)中文摘要和关键词中文摘要应将学位论文的内容要点简短明了地表达出来,约300~500字左右(限一页),字体为宋体小四号。内容应包括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新点,语言力求精炼。为了便于文献检索,应在本页下方另起一行注明论文的关键词(3-5个)。(3)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相同。字体为TimesNew Roman小四号。(4)目录 标题应简明扼要并标明页号。(5)正文 毕业论文一般要求不少于8000字,内容一般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分析与讨论、研究成果、结论及展望。(6)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参考文献一律放在论文结束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7)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指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6.打印格式(1)纸型、页边距及行距毕业论文一律用国际标准A4纸(297mm×210mm,70g)打印,论文的上边距:25mm;下边距:25mm;左边距:25mm;右边距:25mm。一、二、三级标题行距为单倍行距,段前、段后间距各设为0.5行(即前、后各空0.5行),正文为1.5倍行距。(2)论文字体、字号及标点符号的要求一级标题 黑体四号 二级标题 黑体四号 三级标题 黑体小四号 正文及参考文献 宋体小四号文中的标点符号应正确使用,忌误用、混用,中英文标点符号应区分开图、表、公式、页码(从目录开始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用宋体6号,居中书写。(3)标题和层次标题采用三级标题,格式如下:1.××××1.1 ××××1.1.1××××(4)图、表、公式图:a.要精选、简明,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 b. 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一致。 c. 图序及图名居中置于图的下方。表:a.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 b. 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公式:编号用括号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 图、表、公式等与正文之间要有一行的间距;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节(或连续)编号。如:图2-5,表3-2,公式(5-1)等。若图或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 (5)参考文献根据《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的要求书写参考文献,并按顺序编码制,即按中文引用的顺序将参考文献附于文末。作者只写到第三位,余者写“等”。 几种主要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为:连续出版物:作者,文题,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专(译)著:作者,书名(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论 文 集:作者,文题,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学位论文:作者,文题,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授予单位,授予年专 利:申请者,专利名,国名,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授权日期技术标准:发布单位,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举例如下:[1]王传昌,高分子化工的研究对象,天津大学学报,1997,53(3):1~7[2]李明,物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58~62[3]DupontB.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n sever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with anunrelated MLC compatible donor.In:White H J,Smith R,eds.Proceedings of theThird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Hematology.Houston International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1997.44~46[4]王健,建筑物防火系统可靠性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1997[5]姚光起,一种氧化锆材料的制备方法,中国专利,891056088,1980-07-03[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GB3100-31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11-01(6)量和单位要严格执行GB3100—3102:93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具体要求请参阅《常用量和单位》计量出版社,1996);单位名称的书写,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以用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不要两种混用。7.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1)毕业论文的成绩按百分制计分,75分以上为良好以上,低于60分为不及格。(2)本科毕业论文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及是否同意参加答辩的意见,最后成绩由毕业论文答辩小组和指导教师确定最终成绩。(3)学生所写论文能够运用所学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在学术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观点明确,结构严谨,语言通顺,格式规范,可评定为优秀或良好;论文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有一定深度,结构较合理,观点较明确,语言能顺,格式规范,或评定为中等或及格;论文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观点无新意,内容东拼西凑或有抄袭现象,基本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或文不对题,结构安排也不甚合理,文字不通顺,格式不规范,可评定为不及格。8.毕业论文答辩(1)本科毕业生只有其论文经指导教师初评合格并同意进行答辩后,方可参加答辩;否则不予以安排答辩。(2)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具体负责毕业论文答辩事宜。(3)毕业论文答辩不合格者及已被要求参加答辩而未能参加答辩者,需重新进行答辩。

60秒; 4)安全点火时间(T2):10秒;二段火开启时间(T3):15秒,;火焰失败反应时间:< 2秒;防护等级:IP40。  1.3、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由于锅炉燃烧对象是一个具有多变量、强耦合、强干扰、大滞后的复杂过程系统,常规的PID控制很难相互兼顾使三个控制目标达到相对稳定,因此需要考虑更加复杂的、先进的、智能化的控制方案才能实现。根据上述自动化目标,本毕业设计选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和力控ForceControl V6.0实现蒸汽压力控制和燃料与空气的比值控制。  1.3.1、系统硬件配置 锅炉燃烧过程中,用常规仪表进行控制,存滞后、间歇调节、烟气中氧含量超过给定值、低负荷和烟气温度过低等问题。采用PLC对锅炉进行控制时,它运算速度快、精度高、准确可靠,可适应复杂、难于处理控制系统。,可以解决以上由常规仪表控制难以解决问题。所选择PLC系统要求具有较强兼容性,可用最小投资使系统建成及运转;其次,当设计自动化系统要有所改变时,不需要重新编程,对输入、输出系统不需要再重新接线,不须重新培训人员,就可使PLC系统升级;最后,系统性能较高。 系统要求,选取西门子PLCS7-200 CPU226 作为控制核心,同时还扩展了2个EM231模拟量输入模块和1个CP243-1以太网模块。CPU226IO点数是2416,这样完全可以满足系统要求。同时,选用了EM231模块,它是AD转换模块,具有4个模拟量输入,12位AD,其采样速度25μs,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以及含氧检测传感器输出信号调理和放大处理后,成为0~5V标准信号,EM231模块自动完成AD转换。 S7-200PPI接口物理特性为RS-485,可PPI、MPI和自由通讯口方式下工作。为实现PLC与上位机通讯提供了多种选择。 为实现人机对话功能,如系统状态以及变量图形显示、参数修改等,还扩展了一块Eview500系列触摸显示屏,操作控制简单、方便,可用于设置系统参数,显示锅炉温度等。还有一个以太网模块CP243-1,其作用是可以让S7-200直接连入以太网,以太网进行远距离交换数据,他S7-200进行数据传输,通信基于TCPIP,安装方便、简单。  1.3.2系统软件配置 1)PLC可编程控制器 控制程序采用STEP7-MicroWin软件以梯形图方式编写,S7-200PLC给出了一条PID指令,这样省去了复杂PID算法编程过程,大大方便了用户使用。使用PID指令有以下要点和经验: (1)比例系数和积分时间常数确定。应经验值和反复调试确定。 (2)调节量、给定量、输出量等参数标准归一化转换。 (3)按正确顺序填写PID回路参数表(LOOP TABLE),分配好各参数址。 2)三维力控PCAuto组态软件 力控PCAuto软件是对现场生产数据进行采集和过程控制的专用软件,最大的特点是能以灵活多样的"组态方式"进行系统集成,它提供了良好的用户开发界面和间接的工程实践方法,用户只要将其预设置的各种软件模块进行简单的组态,便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和完成监控层的各项功能。 PCAuto软件具有功能强大的图形开发环境Draw,采用面向对象的图形技术,创建动画式的人机界面系统及高可靠性快速的图形界面运行系统View,用来运行Draw创建图形窗口先进的分布式实时数据库DB是整个应用系统的核心模块,负责整个力控应用系统的实时数据处理,历史数据存储,统计数据处理,报警信息处理,数据服务请求处理及完成与过程的双向通信。  2、软件设计  2.1、锅炉燃烧系统的控制目标 锅炉燃烧系统主要有三大控制目标: 1) 控制主蒸汽的压力恒定,以便满足“负荷流量”所需的压力。例如:负荷流量为35吨/小时的供热锅炉,需要把压力控制在3.3兆帕左右。 2) 控制炉膛内氧的含量。一要保证有足够的氧供燃料充分燃烧,不使烟气中有过量的CO,避免浪费燃料和造成环境污染;二是要满足经济燃烧的要求,保证氧量不能过多,以避免尾气带走过多热量形成浪费。例如:一般燃气锅炉需要将含氧量控制在3%~6%之间比较好。 3) 控制炉膛负压在一定范围,保证安全生产。例如:炉膛负压一般要求在-20 ~ -40帕之间比较合适,保证炉膛不往外喷火。  2.2、锅炉燃烧系统的控制手段 根据上述控制目标,锅炉燃烧系统需要相应的控制手段: 1)主蒸汽压力的控制:主要通过调节输入的燃料量和送风量的多少来实现。当“负荷流量”增加时,压力会下降,为了保证流量的供应,必须提高压力使其返回到额定值,因此调节手段主要是增加燃料输入量和送风量;当“负荷流量”下降时,压力会上升,为 了保证流量供应,须降低压力使其返回额定值,这时的调节手段主要是减少燃料输入量和送风量;当“负荷流量”恒定时,保持压力为额定值不变。 2) 炉膛内含氧量的控制:主要通过调节空气(即送风量)和燃料的输入成一定的比例来实现。一般情况下,燃料增加时,燃料耗氧量要增加,为了保证含氧量不致于过低,调节手段是必须相应地增加一定比例的空气量(送风量);燃料减少时,燃料耗氧量会减少,为了保证含氧量不致于过高,这时的调节手段应该是成比例地减少一定的空气量(送风量)。 3) 炉膛负压的控制:主要通过调节引风机的引风量来实现。当燃料和送风需要增加时,炉膛负压势必会向正压的方向减小,为了保证负压,调节手段应该是先增加引风量;当燃料和送风需要减少时,炉膛负压势必会向负的方向增大,这时的调节手段应该是先减少引风量。  2.3、锅炉燃烧系统的控制方案 锅炉燃烧自动控制系统基本任务是使燃料燃烧所提供热量适应外界对锅炉输出蒸汽负荷要求,同时还要保证锅炉安全经济运行。一台锅炉燃料量、送风量和引风量三者控制任务是不可分开,可以用三个控制器控制这三个控制变量,但彼此之间应互相协调,才能可靠工作。对给定出水温度情况,则需要调节鼓风量与给煤量比例,使锅炉运行最佳燃烧状态。同时应使炉膛内存一定负压,以维持锅炉热效率、避免炉膛过热向外喷火,保证了人员安全和环境卫生。  2.3.1、控制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燃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方案,与锅炉设备类型、运行方式及控制要求有关,对不同情况与要求,控制系统设计方案不一样。将单元机组燃烧过程被控对象看作是一个多变量系统,设计控制系统时,充分考虑工程实际问题,既保证符合运行人员操作习惯,又要最大限度实施燃烧优化控制。 控制系统包括:滑压运行主汽压力设定值计算模块(由热力系统实验获数据,再拟合成可用DCS折线功能块实现曲线)、负荷—送风量模糊计算模块、主蒸汽压力控制系统和送、引风控制系统等。主蒸汽压力控制系统采用常规串级PID控制结构。  2.3.2、燃料量控制系统 当外界对锅炉蒸汽负荷要求变化时,必须相应改变锅炉燃烧燃料量。燃料量控制是锅炉控制中最基本也是最主要一个系统。给煤量多少既影响主汽压力,也影响送、引风量控制,还影响到汽包中蒸汽蒸发量及汽温等参数,燃料量控制对锅炉运行有重大影响。 设置燃料量控制子系统目之一就是利用它来消除燃料侧内部自发扰动,改善系统调节品质。另外,大型机组容量大,各部分之间联系密切,相互影响不可忽略。特别是燃料品种变化、投入燃料供给装置台数不同等因素都会给控制系统带来影响。燃料量控制子系统设置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手段。  2.3.3、送风量控制系统 实现经济燃烧,当燃料量改变时,必须相应改变送风量,使送风量与燃料量相适应。燃烧过程经济与否可以剩余空气系数是否合适来衡量,过剩空气系数通常用烟气含氧量来间接表示。实现经济燃烧最基本方法是使风量与燃料量成一定比例。 送风量控制子系统任务就是使锅炉送风量与燃料量相协调,可以达到锅炉最高热效率,保证机组经济性,但锅炉热效率不能直接测量,故通常一些间接方法来达到目。以实测燃料量B作为送风量调节器给定值,使送风量V和燃料量B成一定比例。 稳态时,系统可保证燃料量和送风量间满足 选择使送风量略大于B完全燃烧所需要理论空气量。这个系统优点是实现简单,可以消除来自负荷侧和燃料侧各种扰动。  2.3.4、引风量控制系统 保持炉膛压力要求范围内,引风量必须与送风量相适应。炉膛压力高低也关系着锅炉安全和经济运行。炉膛压力过低会使大量冷风漏入炉膛,将会增大引风机负荷和排烟损失,炉膛压力太低会引起内爆;反之炉膛压力高且高出大气压力时候,会使火焰和烟气冒出,影响环境卫生,可能影响设备和人生安全。引风量控制子系统任务是保证一定炉膛负压力,且炉膛负压必须控制允许范围内,一般-20Pa左右。 控制炉膛负压手段是调节引风机引风量,其主要外部扰动是送风量。作为调节对象,炉膛烟道惯性很小,内扰和外扰下,都近似一个比例环节。一般采用单回路调节系统并加以前馈方法进行控制。 炉膛负压实际上决定于送风量和引风量平衡,故利用送风量作为前馈信号,以改善系统调节性能。另外,调节对象相当于一个比例环节,被调量反应过于灵敏,防止小幅度偏差引起引风机挡板频繁动作,可设置调节器比例带自动修正环节,使小偏差时增大调节器比例带。负压S测量信号,也需进行低通滤波,以抑制测量值剧烈波动。  3、毕业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熟悉工艺流程及组态软件的构架和软件功能; 2)熟悉PLC控制器的使用,根据工艺控制功能要求设计控制系统,内容包括:操作界面、工艺流程图、数据显示、PLC选型以及PLC控制程序等。  4、毕业设计进度安排 1)2011年1月3日至2月3日熟悉组态软件。 2)2011年2月4日至2月21日完成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及开题报告。 3)2011年2月22日至3月19日编制控制程序及系统模拟调试。 4)2011年3月20日至4月30日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整理设计文件和实验记录。 5)2011年5月1日至5月6日送评阅教师审查及修改论文。 6)2011年6月1日至6月10日完善论文、准备及参加毕业设计答辩。  5、参考文献 [1] <<监控组态软件及其应用>>马国华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8; [2] <>周美兰,周封,王岳宇科海出版社2003.5; [3] <<监控组态软件及其应用技术>>曾庆波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2; [4] 力控PCAuto联机帮助文件等; [5] <<三菱PLC基础与系统设计>>刘艳梅,陈震,李一波,渠莉娜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8; [6] <<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赵晓玲大连海事学院出版社2005.2; [7] <<锅炉手册>>林宗虎、张永照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2; [8] <<锅炉燃烧技术及设备>>庞丽君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7; [9] 《锅炉原理》(第二版)陈学俊,陈听宽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10]C200HX/C200HG/C200HE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Revised October 1997 [11]Reading course for college English Science and Technology,Wang Yong,2000。

我 ,们,做的。

研究论文的应用场景

可以更好的进行研究,可以更好的进行总结,可以让自己对自己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更好的提高成绩。

一、研究领域分类(2类)按照研究领域论文可以分成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两个大类,人文社科类论文主要针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社会发展趋势,寻找社会问题并提出措施和建议;自然科学类论文主要针对自然现象,通过试验方法结合理论研究,阐述科学问题,对自然现象做出解释,并提出改善自然、应用自然的实践方案。二、研究形式分类(3类)1、综述类论文针对某个研究领域的研究理论、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研究技术等等进行综合阐述,分析其研究方向和研究优势及缺陷,利用作者对大量文献资料的综合汇编整理成的论文。2、应用型论文这类论文是大学生和研究生普遍撰写和发表的,根据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的不同方向,做出实际的调查或试验,结合理论分析和数据模型,对社会和自然问题进行发掘和解决,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理论指导。3、综合型论文综合性论文主要指将综述性配合评论、辩论形成的一种论文,主要是通过对某个领域大量资料的整理,提出理论问题,进行解释和分析,也有单独作为辩论类型的论文,但由于也要进行文献资料的大量参考,故将综述论文和辩论论文合并统称为综合型论文。三、应用场景分类(4类)1、学位论文包括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是获得相应学位的必备资料,需要对某个领域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需要涵盖学术成果,其中博士论文还需要对重要问题做出系统解释,学位论文有及其严格的撰写、发表流程,具有严谨的格式要求和字数要求,还需要通过专家审阅,通过后留存院校和网上数据库,作为获得学位的必要凭证。2、学科论文是指高校或科研院所内,学生对某学科进行学习,结课时要上交的论文,作为对某学科有基本了解的凭证,另外,在大学某学年结束后,也有相应要求需要撰写年度学期或学年论文。这类论文的学术质量不高,主要是学生对研究方法和方案的初步了解。3、调查报告是针对某科研问题或社会现象进行的实地调查获得的报告类论文,根据调查问题和调查对象的不同,调查报告的质量和要求也不尽相同。4、研究型论文一般只是发表在某期刊上的具有学术性质的论文,硕博研究生都需要发表期刊论文作为学术成果以达到毕业标准,大学生有保研或竞赛也需要发表研究型论文。这类论文同学位论文一样也需要很高的要求,保证原创的同时,对论文格式、排版都有相应规定。四、专业学科分类(若干)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所撰写的论文也会有相应不同类型,是对研究领域的进一步细致划分。主要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管理学、艺术学几个学科大类,我国对学科门类进行了进一步的一级学科划分,共有110个一级学科,375个二级学科。目前随着学科发展,有很多交叉学科出现,让很多论文的专业分类标准逐渐模糊

1、毕业设计类。主要是指高校毕业生独立完成构思、设计和实现,并且有流程进行介绍的毕业设计文档,一般由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写作较多。2、作品制作类。指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表演或者艺术品制作,并且通常还需要配有作品制作说明书或者写作总结,一般是艺术类、新闻类以及其他相近专业的大学生写作比较多。3、实证调查报告类。指由学生本人现场调查直接获取数据构成主要篇幅,然后进行研究,从而得出分析结论的调查报告,一般是经管和文科类专业的大学生写作比较多。4、毕业论文类。指由学生本人以查阅图书资料或网络查询等多种方式,然后获取到数据构成论文的主要篇幅,最终得出主要研究分析结论的论文,这也是大多数应届毕业生主要写作的。

尼龙纤维的应用领域研究论文

尼龙6是尼龙材料最主要产品之一,普遍应用于纺丝、注塑、薄膜等方面。尼龙6纤维为最早开发的合成纤维。目前我国尼龙6生产技术相对成熟,尼龙6生产能力逐年提升,尼龙6下游应用领域不断由尼龙纤维领域拓展至工程塑料及薄膜领域,我国已成全球最大的尼龙6消费国。

尼龙的种类:

尼龙塑料底材的种类丰富,常见的有PA66、PA6、PA11、PA12、PA46等等,还有例如PA610、PA612、PA1212、PA6T、PA9T等其他类型的尼龙底材。

尼龙的应用:

尼龙主要应用于纤维和树脂。用作纤维时其突出的优点是耐磨性优于其他纤维,在混纺织物中加入一些聚酰胺尼龙纤维,可大大提高其耐磨性和拉伸强度。在生产中常见的应用有例如服装、蚊帐、地毯等,在工业生产领域则主要应用的有帘子线、工业用布、缆绳、传送带、帐篷、渔网、安全气囊等,当然还有例如降落伞及军用织物。

用做树脂时,聚酰胺尼龙可通过挤塑、注塑、浇注等成型加工方法制造从柔软性制品到刚性硬质制品,从热塑性弹性体到工程结构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汽车、电子、电气、家具、建材、生活用品、体育用品、包装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等,其中汽车、电子电气和包装行业是聚酰胺尼龙树脂应用非常广泛的领域。

增强尼龙底材与油漆、胶水附着力的方法:

尼龙表面喷漆、胶粘表面处理工艺中,不良缺陷现象发生较为频繁,实际的情况表现为掉漆、脱胶等。其主要的原因则是由于尼龙底材与油漆之间的附着力差所导致,因此想要解决掉漆、脱胶问题,就需要提升两者之间的附着力。有效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底涂炅盛尼龙处理剂的方式,打底法施工在尼龙基材表面,再喷涂油漆,从而达到增强附着力解决掉漆问题的作用。

化工材料方面的制作;如尼龙绳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