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中国矿业大学认定的期刊

发布时间:

中国矿业大学认定的期刊

去研究生院3楼查查就行了,具体的因为专业不同太大了。

科睿唯安(ClarivateAnalytics)发布2020年期刊引证报告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中国矿业大学主办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矿业科学技术学报)首个影响因子(IF)为3.903。

在MINING & MINERAL PROCESSING学科里的21种国际期刊中排名第2位(国内首位),位列一区。

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一本英文双月刊国际性学术刊物,创刊于1990年,由中国矿业大学主办,目前该期刊已被SCIE、Ei Compendex、Abstracts Journal、Chemical Abstracts、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CoalAbstracts和Scopus索引和收录。

该杂志发表高质量、原创的研究型和评论型文章,涵盖采矿科学和技术领域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的最新进展,为世界各地从事矿业工程、岩土工程、地质工程等的读者和作者提供了一个国际交流论坛。IJMST发表的论文将经同行评审后,交由编辑团队进行编辑。

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一本英文双月刊国际性学术刊物,创刊于1990年,由中国矿业大学主办,目前该期刊已被SCIE、Ei Compendex、Abstracts Journal、Chemical Abstracts、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CoalAbstracts和Scopus索引和收录。

该杂志发表高质量、原创的研究型和评论型文章,涵盖采矿科学和技术领域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的最新进展,为世界各地从事矿业工程、岩土工程、地质工程等的读者和作者提供了一个国际交流论坛。IJMST发表的论文将经同行评审后,交由编辑团队进行编辑。

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创新成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进一步增强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激励研究生多出创新性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学校设立研究生创新成果基金(以下简称“创新成果基金”),主要奖励研究生所取得的优秀学术科研成果。第二条 创新成果基金的申请对象为全日制非在职研究生(不含专业学位研究生)。第二章 奖励范围第三条 凡以中国矿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若属于下列范围可获得创新成果基金的奖励:(一)被SSCI、SCI或EI收录(EI收录须为外文论文)或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或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二)在SSCI、SCI、A&HCI源期刊或EI源外文期刊上发表。(三)被ISTP收录或在CSSCI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第四条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指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论文集或有正式刊号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刊物(不含增刊、专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已录用但尚未发表的学术论文不属于奖励范围。第五条 如果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EI等多个数据库收录,不重复奖励,按照1篇计算。第六条 研究生在全国“挑战杯”等全国性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奖励或取得其它突出的学术创新成果,经个人申请、学院推荐,研究生院审批,可获得一定的奖励。第四章 申请程序第七条 研究生在每月上旬可以通过研究生院网页上的信息录入系统,如实输入所取得的学术成果情况,并打印一份《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创新成果基金申请表》。第八条 学术创新成果经导师和学院审核后,研究生应将《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创新成果基金申请表》和下列材料交到研究生院复审:(一)发表学术论文的期刊原件和复印件(包括封面、目录、论文),其中被检索或收录的学术论文应提供由校图书馆出具的检索或收录证明;(二)全国性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获奖的证书原件和复印件。第九条 研究生院复审通过后,分别于每年6月和12月发放研究生学术成果奖励。第十条 研究生必须遵守学术规范,提供的资料须真实有效。一经发现研究生有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或提供虚假资料,所有奖励取消并根据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第五章 附则第十一条 研究生创新成果基金的申报组织、评审管理等工作由研究生院组织实施。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是北大核心,CSCD核心,EI核心,刊物质量很高,望采纳刊名: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主办: 中国矿业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江苏省徐州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0-1964CN: 32-1152/TD邮发代号: 28-73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曾用刊名: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55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1)Pж(AJ) 文摘杂志(俄)(2011)EI 工程索引(美)(2012)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南大学中文期刊abc认定

当然是核心!!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是 CSSCI 核心期刊;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是 科技核心+CSCD核心+中文核心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是科技核心+CSCD核心+中文核心+EI索引 !!

现代大学教育是中文核心期刊如果要问此刊是几类,必须要到你们单位的人事处,要一份相关资料所谓的一、二、三类(或称为ABC类)刊物,都是自己单位规定的,不是统一的

A刊、B刊、C刊和普刊的区分有不同标准,一般以水术水平来区分。C刊即是指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为“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缩写为CSSCI)。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A类、B类、C类是一些单位对期刊的水平的简单认定,各单位不一定,也不一致。人文社科的期刊,CSSCI是南京大学的检索的,水平要高于北大的核心,因为北大核心的杂志数量更多。具体而言:C刊=CSSCI=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一般简称核心。南大核心的范围要比北大核心要小,所以C价值更高。CSSCI里顶级的期刊,有的学校认定为A,那就是中文期刊里最高级的了。而B刊是各学校以自己的标准自己规定的。所以如果要发表论文,选择期刊前,还是要到本校相关部门问清本校的期刊分类目录,才好决定投稿对象。综述而言,就所代表的学术水平来说 ,A优于C优于B。

你是大一第二学期选定自己想要的专业,根据大一两个学期的成绩加权,(不算学生干部以及其他加分,就只是单单的成绩分数)然后在暑假里面结果就出来了,大二开始就是按照确定的专业学习。而且大一的奖学金也是按照你选定的专业内部的比例来评定的,所以这就给一些成绩比较好但是选了比较热门的专业的同学造成了不公,反倒是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选了比较冷门的专业的同学的奖学金的几率就大大提高了,我觉得这是中南大学奖学金评定的一个弊端。不过话又说回来,专业,排名,二者不可得兼啊!!!除非你是全校一名那么就无所谓。关于a,b,c区是这样的:a区系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11省(市);b区系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等10省(市);c区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分数依次下降,不过选专业的时候也是按照a,b,c区内部的比例来选择,所以单单选专业而言你是和自己同区域的同学竞争,而奖学金的评定就不按照区评了。总的来说a区的竞争压力是最大的啊!!!呵呵。。。。加油吧!!!

国家认定学术期刊

国家核心期刊是指由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具备一定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的期刊。这些期刊覆盖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科学、工程技术、医学、农业、教育、文化、经济等。以下是一些被认定为国家核心期刊的例子: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术期刊目录》中包括的学术期刊,如《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等;2. 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核心期刊,如《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复旦学报》等;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认定的各类学术期刊,如《应用生态学报》、《动物学杂志》等。这些期刊不仅发表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而且在形成公共知识和引领学术方向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启发,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可以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

不是。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出了一个期刊目录,这是上面认定的学术期刊的目录,分两批公布。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

“国家级期刊”是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部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全国性人民团体、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期刊。可以看出,“国家级期刊”概念的关键点在于主办单位,无论你影响因子多高或多低,只要期刊的主办单位是中央级或国家级单位或机构,期刊就是国家级。这个概念很清晰,从杂志的版权页很容易判断,因国家级单位或单位主要集中于北京,所以国家级大多集中于北京,但也有例外,比如《中国临床研究》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是国家一级学会,显然,此刊物是国家级期刊,但杂志所在地是江苏省南京市,所以不能一概而论;此外,各大高校的学报的主管单位都是国家教育部,但主办单位是高校,所以除核心以外的学报都归到省级期刊行列里。因期刊和论文的高度关联性,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又称为国家级论文发表。

兰州大学期刊认定

是985和211

其实刊物只有普通和核心之分。

社科版是的,在“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表”里。

兰州大学即是985院校也是211院校,同时入选了第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清单,作为世界一流建设A类高校;在公布的第一轮和第二轮“双一流”学科名单中,兰州大学的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四个学科入选。所以兰州大学在全国来讲都是一所层级较高的学校。

浙江工业大学期刊认定

浙江工业大学的代码是到你可以登录浙江工业大学的光幕站

自己上知网搜一下去!!我可以操作中文核心,部分可以电话查稿付款,需要就百度HI我。

这所院校的代码为10337。学校始建于1953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创立的浙江中等工业学堂,先后经历了杭州化工学校、浙江化工专科学校、浙江化工学院、浙江工学院和浙江工业大学等发展阶段。1994年、1999年和2001年,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杭州船舶工业学校和浙江建材工业学校陆续并入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6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签订共建协议,学校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3年5月,学校成为国家“2011计划”首批认定的14家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之一。

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和考研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

学院介绍

浙江工业大学,简称浙工大,主校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教育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国家“2011计划”首批牵头高校,入选“111计划”、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孔子学院奖学金接收院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为亚洲规划院校联盟(APSA)、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

截至2022年2月,设有朝晖、屏峰、莫干山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365亩。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2月,学校设有26个二级学院和1个部,另有独立学院1个,开设本科招生专业66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2月,学校有教职工3125人,其中专任教师2277人,正高级职称教师487人,副高级职称教师97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05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双聘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10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9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浙江省特级专家9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2人、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42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2月,学校有9个博士后流动站;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一级学科未覆盖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一级学科未覆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5个;具有19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权和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拥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3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3个、11个省一流学科(A类)和7个省一流学科(B类)。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工业催化。

省级重点一级学科(7个):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药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省重点学科(22个):化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中药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管理科学与工程、结构工程、新闻传播学、桥梁与隧道工程、设计艺术学、食品科学、应用数学、刑法学、光学、教育技术学、化学生物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农药学、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药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个):工商管理硕士、电子信息硕士、机械硕士、材料与化工硕士、资源与环境硕士、能源动力硕士、土木水利硕士、生物与医药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农业硕士、药学硕士、教育硕士、艺术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法律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应用心理硕士、会计硕士。

教学建设

国家级特色专业:制药工程、生物工程、应用化学、汉语言文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

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16个):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环境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安全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生物工程、软件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

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机械工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可再生资源利用与加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适应地方制造业的机械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数字媒体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职业教育师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精品课程:生物工程设备、基础化学实验、工程经济、现代控制理论、标志设计、国际贸易实务、微生物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自动控制原理。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益智游戏的思维启迪、走进口腔的数字化技术。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化工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践中心、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艺术设计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实验教学中心等。

省优势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化学、汉语言文学、生物工程、环境工程、应用物理学、工业设计、自动化、软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土木工程、制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省级精品课程:基础化学实验、数据结构、信号与系统、线性代数、大学军事课、电路原理、化学工艺学、工程材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计算机网络基础、形态设计、大学英语、有机化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计算机控制技术、管理学、机械原理、C++程序设计、模拟电子技术、环境保护概论、高等数学、机械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生物工程设备、电工学、现代控制理论、工程经济、标志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无机及分析化学、基因工程技术、材料力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自动控制原理、化工原理、体育、生物化学、工程图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大学物理实验、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应用投资学、国际贸易实务

浙江省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软件工程(中外合作)。

浙江省优势专业(17个):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机械工程、应用化学、生物工程、应用物理学、汉语言文学、工业设计。

历史沿革

1953年7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据根据政务院“必须对中等技术教育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整顿和发展”的指示精神,发文将浙江省温州工业学校、浙江省杭州工业学校化工科、江苏省苏州高级工业技术学校化工科合并,并选址杭州市建校,校名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杭州化学工业学校。校园占地235亩,设无机物工艺、分析化学、化学工厂机械装备等3个专业。三校合并后,有学生835名,19个班级(其中6个在温州)。浙江省温州工业学校改名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杭州化学工业学校温州分校。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2月,对外交流活动日趋活跃,已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比利时、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韩国、瑞典、芬兰、奥地利、爱沙尼亚、马来西亚、泰国、加纳等国家的7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中外合作办学、引进海外智力、来华留学生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学校具备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浙江省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共有来自80余个国家、地区的留学生,学习汉语言、中国文化及本科、硕士、博士专业课程。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2月,学校建有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牵头建设)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11个、浙江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12个(包括参建)、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浙江省工程实验室2个。

截至2021年2月,浙江工业大学共建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5个。

国家“111计划”:激光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引智基地、绿色制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端激光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环境生物技术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机械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工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中国轻工业重点实验室(首批):中国轻工业绿色塑料助剂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国家化学原料药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绿色化学制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能源材料及应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绿色制药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过程装备及其再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转化与生物净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教育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工业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浙江省重点实验室(12):浙江省绿色农药清洁生产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工程结构与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可视媒体智能处理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塑料改性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嵌入式系统联合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制药工程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绿色化学合成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生物燃料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通信网技术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量子精密测量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科技服务平台(1):浙江省新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

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浙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浙江省工程实验室(2):绿色制药浙江省工程实验室、手性生物制造浙江省工程实验室。

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中国语言文学。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防灾减灾。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2月,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共有馆藏图书已达1028万余册,中外期刊37174种。其中印刷型图书231.4万册,电子图书163.7万册,印刷型期刊合订本20.2万册,电子型期刊合订本87.2万册,硕、博士论文322.4万册。主要收藏中、英、德、法、日、俄等文种的专业文献,文献覆盖文、理、工、法、农、经济、管理、医药、教育等学科门类,尤其以化学工程、机电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经贸管理等类文献最为丰富。被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授予“浙江省高校图书馆2013—2014年度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根据全国211大学名单可知:浙江工业大学不是211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简称浙工大,位于杭州市,是教育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浙江省首批“省重点建设高校”、国家“2011计划”首批牵头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孔子学院奖学金接收院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为亚洲规划院校联盟(APSA)、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学校始建于1953年,1953年9月10日,学校正式开学,14日举行开学典礼,是为校庆纪念日,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创立的浙江中等工业学堂,先后经历了杭州化工学校、浙江化工专科学校、浙江化工学院、浙江工学院和浙江工业大学等发展阶段。1994年、1999年和2001,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杭州船舶工业学校和浙江建材工业学校陆续并入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6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签订共建协议,学校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3年5月,学校成为国家“2011计划”首批认定的14家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之一。

截至2022年2月,设有朝晖、屏峰、莫干山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365亩,固定资产总值48.19亿元;设有26个二级学院1个部,另举办1个独立学院;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2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6个本科招生专业;全日制本科学生19727人、各类研究生12732人。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2月,学校有教职工3125人,其中专任教师2277人,正高级职称教师487人,副高级职称教师97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05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双聘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10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9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浙江省特级专家9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2人、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42人。

优势学科及专业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工业催化

省级重点一级学科(7个):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药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省重点学科(22个):化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中药学、 城市规划与设计、管理科学与工程、结构工程、新闻传播学、桥梁与隧道工程、设计艺术学、食品科学、应用数学、刑法学、光学、教育技术学、化学生物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农药学、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制药工程、生物工程、应用化学、汉语言文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

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16个):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环境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安全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生物工程、软件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

省优势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化学、汉语言文学、生物工程、环境工程、应用物理学、工业设计、自动化、软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土木工程、制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浙江省优势专业(17个):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机械工程、应用化学、生物工程、应用物理学、汉语言文学、工业设计

教学建设

截至2021年2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6个,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4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有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浙江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0个,省优势专业17个,省特色专业12个,省级精品课程50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8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5个、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2个;有工信部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个,工信部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基地1个(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1个;在近三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二等奖9项。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单位。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2月,学校有9个博士后流动站;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一级学科未覆盖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一级学科未覆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5个;具有19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权和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拥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3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3个、11个省一流学科(A类)和7个省一流学科(B类)。

学术研究

截至2021年2月,学校建有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牵头建设)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11个、浙江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12个(包括参建)、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浙江省工程实验室2个。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2月,对外交流活动日趋活跃,已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比利时、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韩国、瑞典、芬兰、奥地利、爱沙尼亚、马来西亚、泰国、加纳等国家的7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中外合作办学、引进海外智力、来华留学生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学校具备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浙江省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共有来自80余个国家、地区的留学生,学习汉语言、中国文化及本科、硕士、博士专业课程。

图书馆资源

截至2021年2月,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共有馆藏图书已达1028万余册,中外期刊37174种。其中印刷型图书231.4万册,电子图书163.7万册,印刷型期刊合订本20.2万册,电子型期刊合订本87.2万册,硕、博士论文322.4万册。主要收藏中、英、德、法、日、俄等文种的专业文献,文献覆盖文、理、工、法、农、经济、管理、医药、教育等学科门类,尤其以化学工程、机电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经贸管理等类文献最为丰富。被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授予“浙江省高校图书馆2013—2014年度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11大学一般指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