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鲁智深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鲁智深论文题目

【鲁智深】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汉,十员步军头领第一名。鲁智深原名鲁达,是经略的提辖,因为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鲁智深忍受不住佛门清规,醉打山门,毁坏金身,被长老派往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因将偷菜的泼皮踢进了粪池,倒拔垂杨柳,威名远扬。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高俅派人捉拿鲁智深,鲁智深在二龙山落草。后投奔水泊梁山,做了步兵头领。宋江攻打方腊,鲁智深一杖打翻了方腊。后在杭州六合寺圆寂而死。《水浒》里,第一个亮相的梁山好汉并不是鲁智深,但是第一个主要人物却是鲁智深。而读《水浒》的人,没有对鲁大师表示憎恶的(李逵和武松则有一定的争议,特别是李逵),可以说,鲁智深是施耐庵老先生笔下一个鲜活的人物。比起宋江、李逵、武松甚至林冲等人物,鲁智深在书中的出场的镜头似乎还显得少一点。但是只要有鲁智深出场,就可以说有重要事件发生。鲁智深的第一次亮相是史进在茶馆打听王进的行踪时,茶博士(相当于今天的服务生)向史进介绍的。那时他还是渭州经略府的一个提辖,学名鲁达。当时的鲁达可以说是渭州的活地图,所以茶博士不明白的时候,就让史进直接找他请教。结果鲁达告知史进,王进投的是延安府,不是渭州府。可见鲁达属于消息灵通人士。接着,引出两人上街遇见李忠,三人同去潘家酒楼喝酒的故事。从鲁达当时在茶馆和酒楼赊账的情形来看,他也算得渭州一霸,生意人不敢得罪他。但是鲁达绝对不会“官官相护”,尤其是听说了郑屠霸占金翠莲,没借给人钱却要别人还钱(《儒林外史》里严贡生的故事只不过是从这里演化而来的,而西方故事里所谓精于狡辩讹钱的犹太人要小心了,看你能否经得起鲁达的三拳)的丑行后,勃然大怒,表示要去打死他。书里从搅散了李忠卖膏药的场子开始就一直表现鲁智深的一个特点——急躁。这个性格特征对他也成事也败事:要不是他的催促,金家父女也不会那么容易逃出渭州。要不是他手下得黑了点,也不至于把郑屠打死。三拳打死镇关西确实令人感到痛快,而且鲁达能打死人后从容逃走,又看出他的智谋。鲁达对当时社会的认识要比宋江、吴用、李逵、武松和林冲等人清楚得多。他打死人后没有选择去自首。其实以他的身份,打死的又不过是地方上的流氓,自首后只要把事情原原本本的说清楚,最多也就判个充军呗。但是鲁智深清醒得很,他明白,像他这样的人,一旦入了监狱后就有的是苦头吃,不如当逃犯。于是他流亡到雁门关,结果机缘巧合就当了和尚。整个文殊院,也就只有住持智真长老看明白,这是一个人才、善人。而其他人都认为他目带凶光,像贼一样,甚至几次在长老面前表示“本寺哪里容得下这等野猫”。花和尚大闹五台山既是因为自身不习惯和尚的生活,要吃酒肉,也是因为颇受众僧的排挤,心情压抑而发作的。这可不是我编的,鲁智深要去相国寺时,其他的僧众,听了无不高兴。这之后,鲁智深来到了东京。到东京之前,他在路上还办了两件事:一是在桃花村装新娘,痛殴了小霸王周通,并和李忠一起说服周通不再强抢民女了(从后书来看,周通还真吸取教训,再没干过这样的缺德事了)。二是不忿李忠和周通强抢客商,拿了他们的金银制的酒器离开,并和史进在瓦罐寺杀了两个强抢妇女、滥杀无辜的江湖败类——生铁佛崔道成和飞天夜叉丘小乙。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鲁大师根本就讨厌那些祸害百姓的人。否则他当时就在桃花山落草了,何必再去东京当个管菜园子的头儿呢?而且他还心地善良,一听说刘太公遇到强盗,就表示要“说因缘”来管这件事。刚喝了一口稀饭,听说是几个老和尚几天的口粮,立即忍住饥饿不吃了(换了李逵或武松就不一定能这样了),并且替他们找两个江湖败类算帐。应该说,相国寺的都寺是有一定的水平的。他把鲁智深安排去管理菜地,一方面是让鲁智深有盼头,认为多管几年可以当监寺等职务。二也是物尽其用,量才用人。以鲁智深的本领,正好是酸枣门外那批泼皮无赖的克星。果然,之后就没有人敢来偷菜了。而鲁智深可以在这里自由活动,也免得受寺里清规的干扰。要不是因为林冲的出现,鲁智深也许真的就得安心于菜园子生活,当他的菜头,终老相国寺了。实际上这种生活对鲁大师来说,可谓正适合:不用受到寺内清规戒律的约束,本人又能收到点钱;而且凭借自己的本事降伏了一批泼皮,既保证了本寺的菜篮子工程不受到破坏,又有着一批人成天师父长师父短的鞍前马后的孝敬。逍遥自在,正是鲁智深追求的生活。但是命运总是在和你开玩笑:你想安定,它偏偏给你找麻烦。刚刚拔完垂杨柳的鲁智深,又要为朋友而再入江湖了。就在鲁智深为那班泼皮演练家伙时,被林冲撞见了。当然,林冲无疑是一个大好人——《水浒传》里,林教头也最受到读者的同情,没有谁对林冲表示“有意见”。不过,就是因为结交了林冲,鲁智深不得不重出江湖。说到林冲的不幸,鲁智深表示:“你怕他是太尉,洒家却不怕。若让洒家见到他,叫他吃俺三百禅杖去!”过去人们都认为“他”指的是高俅。不过我认为,这里的“他”,不一定是说高俅。为什么呢?因为当时鲁智深是为了要帮林冲打高衙内而赶来的,林冲说出了“看太尉面子”的话,鲁智深才表示了上述的论调。可以说,还是要揍高衙内。后来在野猪林,鲁智深对董超、薛霸说的同样的话,才是针对高俅的。当然,鲁智深对高俅等人认识之清醒,林冲等是比不了的。林冲知道鲁智深性子急躁,所以后来就没有和鲁智深提到陆谦家的那桩“家丑”,怕鲁智深去打高衙内。要是林冲真的告诉的话,他怎样也不会入白虎节堂了。因为鲁智深会提醒他:你已经成了高衙内的死敌,疏不间亲,高俅不会为了保你而不管儿子的。这一套可不是我编造的,从后来事情的发展来看,鲁智深确实有这样的先见之明。林冲刺配沧州,如果不是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只怕早就到阎王那里报道了。鲁智深不是救了就算完,而是“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护送林冲一程。直到林冲脚上的伤全好了,而且路上再也没有险恶地方,都是人口聚集区,他才离开。由于鲁智深的恩威并施(既打断松树又给银子),董超、薛霸再也没胆子害林冲(这两个坏小子也早就打好主意了,把害不成林冲的责任全推到鲁智深头上)。其实鲁智深应该更歹毒一点,回头还埋伏在野猪林,打死两个领了回文回来的公人,这样就不会被陆谦他们害得无法当和尚了。董超、薛霸害人害己,最终贪图小利,被燕青杀死。而张三、李四他们则受到鲁智深的恩惠(实际上他们也是先吃亏的),及时报信,是以鲁智深没有被捉住。但凡是人,他就有性格上的弱点:鲁智深的两大毛病就是好酒和性急。因为好酒,他在孟州十字坡被孙二娘算计,险些送了命(孙二娘贪图他长得肥胖,又吃酒肉,又有纹身,认为不是好人,就麻翻了他)。亏了同是种菜园子的张青回来得早,救了鲁智深。之后,鲁智深结识杨志、曹正,杀了邓龙,当上了二龙山的寨主。后来,武松、张青夫妇、施恩都来到山上。因为青州呼延灼的围剿,三山聚义,攻下青州后上了梁山。上山后,鲁智深还不忘举荐才能:推荐了九纹龙史进来投奔。但是为了史进的投奔,鲁智深另外一个毛病——性急害了他去坐了唯一的一回牢。当然,贺太守实在是太狡猾了,看到鲁智深这样,就知道他是刺客。而宋江、吴用要不是劫持了宿太尉的御用金铃吊挂,也无法瞒过贺太守。其实当时为了拉李忠去喝酒,也不等人家收钱拽了就走,并且把李忠的观众赶走;后来在潘家酒楼上,见李忠给的银子少,脱口而出“也不是个爽利的人”,也从侧面证明了鲁智深有性急的毛病。之后,梁山战场上,多了一位出家人(公孙胜和武松虽然也是出家人打扮,但是前者并无出家证明,后者是假冒的出家人)。他屡立战功。不过,对于赵宋朝廷,鲁智深比谁都清楚。他就是不赞成宋江的投降路线。在梁山上,鲁智深是反对招安的一员。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么一个现象:宋江为了“早日招安”,差点杀了李逵,也批评过武松,还和吴用争执过,就是没有批评过鲁智深一句。要说宋江喝止鲁智深,就一回:张清用石子打伤鲁智深后(光头比较容易受伤)被俘,鲁智深“使手帕包了头”,要来打张清,宋江喝止了他。这之前还是之后,两人从未正面争执过。但是鲁智深依然保持他清醒的认识,对宋江表示:“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对于宋江那些虚伪的“让”(比如“让位”给卢俊义),鲁智深就和吴用一起,抵制了这类活动:“若还兄长推让别人,洒家们各自撒开!”其实,鲁智深看准了宋江最害怕的东西就是散伙(一旦梁山的好汉们都走光,宋江拿什么去招安?恐怕得去当人肉包子的馅——千刀万剐)!所以只要鲁智深表示要散伙,宋江就连忙改了口吻。因为宋江了解,这其实就是全体弟兄的意思。鲁智深真的是宋江的“克星”。可鲁智深和宋江的关系却真是非常的好。鲁智深在二龙山时,就知道“今日也有人说宋三郎好,明日也有人说宋三郎好,可惜洒家不曾相会。众人说他的名字,聒得洒家耳朵也聋了,想必其人是个真男子,以致天下闻名。前番和花知寨在清风山时,洒家有心要去和他厮会,及至洒家去时,又听得说道去了,以此无缘不得相见”。而见面时,鲁智深又说:“久闻阿哥大名,无缘不曾拜会,今日且喜认得阿哥。”宋江也表示过,“江湖上义士,甚称吾师清德。今日得识慈颜,平生甚幸。”虽然有人认为宋江有虚与委蛇的成份在里面,但是宋、鲁两人的关系好,却是真的。当然,鲁智深对朝廷一直保持着清醒的认识。首先朝廷第一次招安,虽然御酒是被阮小七倒换了,但是朝廷毫无诚意是实。而后来,鲁智深虽然受了招安,但还是和吴用、公孙胜、武松一起,不穿官服(连全真先生出身的樊瑞都换了官服),和宋江等保持一定的距离。征辽途中,还回去向庇佑过自己的智真长老参礼请教,不忘本。通过自己师傅的提醒,鲁智深更加坚定了归隐的决心。即使后来擒拿了方腊,立下了大功劳,也不还俗,反而在六和寺“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圆寂于杭州,了结自己。比自己的众兄弟结果都好(我个人的观点是,人都有一死,但是死得明白就好。否则,死活无区别)。所以我正说《水浒》人物,第一个就要评鲁智深。因为他是书中真正最明白的人,而且,也是《水浒》中唯一到现在没有什么争议的人物。鲁智深就是这部书的书胆,从他引出一系列人物来,流传的故事至今为人传诵。(哒:非常完整的一片关于鲁智深的赏析)

关于鲁智深的人物形象分析我读了《水浒传》之后颇有感触。特别是对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中的鲁智深,更有不同与其他英雄的看法。纵观上下,鲁智深这个人物生性豪爽,行侠仗义,粗中有细,不愧是梁山好汉中的佼佼者。鲁智深是个行侠仗义的英雄,是个聪明的好汉,是个细心的粗人鲁智深是个行侠仗义的英雄从某种程度上说,鲁智深是水浒中最为行侠仗义的英雄好汉,从义救金翠莲父女(第三回),到大闹桃花村(第五回),火烧瓦罐寺(第六回),再到大闹野猪林(第八回),为救史进而谋刺贪官贺太守不遂被捕(第五十八回),无一不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举!鲁智深是个爱管“闲事”的人,只要他看到有什么不平事,他就会忍不住要插手,要痒手,要出手,若以一般人而言,金家父女的死活关他什么事;周通逼婚又没碍着他;瓦罐寺的和尚有没有吃的,受没受人欺负,都与他无关。林冲墙外一声赞叹,鲁智深一生引为知己,为救护他,一路送到沧州!如此义举,古今几人能有?鲁智深是个聪明的好汉鲁智深出于自身的正义感,看不过郑屠夫强金翠莲,决定惩治郑屠夫。而鲁智深在打死郑屠夫前,好好地戏弄了他一番:先是“奉着经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细细切做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头”,再是“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头,也要起切臊子”,又是“再要十斤寸金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不要见些肉在上面”。终于,郑屠夫按奈不住怒火,抢了一把剔骨尖刀跳了下来,结果鲁智深“扑的只一拳,……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又只一拳,……”。在三拳打死了郑屠夫后,心里慌,却稳住神,沉住气,口气轻松地说“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为自己找了一个开脱的理由。说完,就一道烟儿地走了。一出城门便溜之大吉了。这件事情上反映出鲁达的性格,这事如果换上李逵,肯定不知道跑。换上武松,也要好汉做事好汉当,等着官府来拿。如果碰上杨志,也说不定拉上几个旁观者作证,到衙门里去说理:“大家可都看见了,是他先欺侮人的。你们各位到衙门里可得给我作个见证啊。”可是,鲁达不是李逵,不是武松,也不是杨志。他先跑了再说。鲁达的聪明就可见一斑了。鲁智深是个细心的粗人鲁智深尽管是个粗放的人,但他也是一个极其细致的人。他在救金家父女时,不是先打郑屠逞一时之快,而是先将他们父女俩安顿好,让他们先逃走,并且担心他们跑得不够远,“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径到状元桥来。”(第三回)鲁智深如此粗犷之人,在旅店门口无所事事地坐两个时辰,也就是四个小时,这真是太难为他了,此处的鲁智深可谓心细如发。鲁智深之所以能够耐心坐四个小时,完全是因为他内心的责任感,他一定要让金家父女安全离开渭州,而且他也知道一个是老头,一个是小脚女人,他们可没有“俺”的好脚力,所以一坐就是四个小时。可是就在前一天,他一听说了金家的事就迫不及待地要揍郑屠,被劝住回家后“晚饭也不吃,就气愤愤的睡了”第二天,“天色微明”,他就早早地来替金家张罗。前面的急噪与此时的耐心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于此更显示其急公好义然心细如发之难得。鲁智深的细心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表现,他在桃花村救了刘太公的女儿,用武力逼迫周通不得娶她为妻。打周通之前,他心里便有个计较,怕把刘太公吓住,就不告诉他自己要揍这小子,架打完了,人也救了,他又考虑到周通、李忠与刘家近在咫尺,自己拍拍屁股走了,一旦周通这小子反悔,刘家可真得吃不了兜着走。所以,周通尽管答应了不再对刘家进行性骚扰,他还是不放心,硬给周通戴顶高帽子将他的军:“大丈夫作事,却休要反悔。”(第五回)周通无奈,只好折箭为誓,本不想做大丈夫,这时也只好稀里糊涂赶鸭子上架地去做了大丈夫,一做大丈夫,就没法做“丈夫”了。救林冲的时候也是知微见著,见到有人找董超薛霸就开始留心有无异常,在野猪林救了林冲以后,索性一直护送到沧州,深恐途中有变。估计不会再出什么事了,才分手,临分别时,还一禅杖把松树打折,不忘了向董超薛霸两人炫耀一下武力,免他们又生歹心。鲁智深在这里可谓用心良苦了:不如此不足以震慑那董超薛霸,不如此也不足以使自己放心。以上是看了《水浒传》后对鲁智深这个英雄人物的点滴体会,因本人孤陋寡闻,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浅议鲁智深鲁智深,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汉,十员步军头领第一名。鲁智深原名鲁达,是经略的提辖,因为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鲁智深忍受不住清规戒律,醉打山门,毁坏金身,被长老派往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因将偷菜的泼皮踢进了粪池,倒拔垂杨柳,威名远扬。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高俅派人捉拿鲁智深,鲁智深在二龙山落草。后投奔水泊梁山,做了步兵头领。宋江攻打方腊,鲁智深一杖打翻了方腊。后在杭州六合寺圆寂。 花和尚鲁智深是一部《水浒》中最具光彩的好汉。 不说是“最具光彩的好汉之一”,而只说是“最具光彩的好汉”,是因为以在下的眼光来看,鲁智深是水浒世界里唯一一个真正具有侠义精神的人。 换一句话来说,就是如果拿金庸、梁羽生笔下的武侠人物的行事作衡量标准,那么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中鲁智深是唯一可以入选新派武侠小说的人物。 再换一句话来说,就是:鲁智深是一百零八人中唯一真正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的人物。 在第二回中,鲁智深,准确一点说那时还应叫鲁达,一出场便是“大踏步”地走来。仅这“大踏步”三字,就已预显出此人一生的慷慨磊落。果然,从他的身影在水浒世界里出现以后,从打死镇关西,到大闹野猪林,一路散发着奋身忘我的精神:在酒楼上一听到金氏父女的哭诉,便立即对李忠、史进道:“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那厮便来。”被两人一把抱住好歹劝住后,又慷慨资助金氏父女,当晚回到住处,“晚饭也不吃,气愤愤的睡了”,这种人间鬼蜮的龌龊行径在他那慷慨卤莽而又阔大的心地里无疑激起了如火的义愤(这种义愤在其他好汉身上并不多见甚至可以说十分少见,他们更多的是一己的快意恩仇),终于,他愤然而往打死镇关西,从此踏上亡命之旅,上演了一出出如火如荼的壮剧;直到上了梁山,去少华山欲与史进等人会合时,一旦闻听史进被华州太守捉入狱,又立即不顾武松等劝阻,毅然孤身深入险地去行刺,以致身陷囹圄。这就是鲁智深,他所奋身干预的事情,没有一件和他切身相关,关涉到他个人利害,而他无不慷慨赴之,这才是十足烈火真金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也难怪,金圣叹评鲁智深为一百单八将中上上人物,又道: “写鲁达为人处,一片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之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力。” 说得真好。又如台湾学者乐衡军先生在《梁山泊的缔造与幻灭》一文里说到了鲁智深,有一段话,饱含着感情,说道: “鲁智深原来是一百零八人里唯一真正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的人物。从他一出场不幸打杀郑屠,直到大闹野猪林,他一路散发着奋身忘我的热情。……他正义的赫怒,往往狙灭了罪恶(例如郑屠之死,瓦官寺之焚),在他慷慨胸襟中,我们时感一己小利的局促(如李忠之卖药和送行)和丑陋(如小霸王周通的抢亲),在他磊落的行止下,使我们对人性生出真纯的信赖(如对智真长老总坦认过失,如和金翠莲可以相对久处而无避忌,如梁山上见着林冲便动问‘阿嫂信息',这是如武松者所不肯,如李逵者所不能的),而超出一切之上的,水浒赋给梁山人物的唯一的殊荣,是鲁智深那种最充分的人心。在渭州为了等候金老父女安全远去,鲁智深寻思着坐守了两个时辰;在桃花村痛打了小霸王周通后,他劝周通不要坏了刘太公养老送终、承继香火的事,‘教他老人家失所';在瓦官寺,面对一群褴褛而自私可厌的老和尚,虽然饥肠如焚,但在听说他们三天未食,就即刻撇下一锅热粥,再不吃它——这对人类苦难情状真诚入微的体悟,是《水浒》中真正用感觉来写的句子。这些琐细的动作,像是一阵和煦的微风熨贴地吹拂过受苦者的灼痛,这种幽微的用心,像毫光一样映照着鲁智深巨大身影,让我们看见他额上广慈的縠皱。这一种救世的怜悯,原本是缔造梁山泊的初始的动机,较之后来宋江大慈善家式的‘仗义疏财',鲁智深这种隐而不显的举动,才更触动了人心。水浒其实已经把最珍惜的笔单独保留给鲁智深了,每当他‘大踏步'而来时,就有一种大无畏的信心,人间保姆的呵护,笼罩着我们。……” 是的,每当鲁智深大踏步而来时,就有一种大无畏的信心,人间保姆的呵护,笼罩着我们,这话说得真好。还有一节,乐先生没有说明的是,花和尚虽疾恶如仇,却从无李逵两把板斧排头砍倒一片百姓的凶残,也没有武松鸳鸯楼连杀十五人的血腥,在他“禅杖打开生死路,戒刀杀尽不平人”的个人行侠旅程里,从没见他的禅杖挥向无辜弱小,这在梁山众好汉中也属罕见。总之,这是水浒世界里唯一一个真正具有纯正侠者胸怀的好汉,如果水浒世界里少了鲁智深,那么它在品格上将是一大降低。但是这里接下来要说的是,鲁智深形象在后来被接受的过程中,发生了作者始料不及的变化。就是在后来一些人心中,出现了一个文化化的鲁智深,哲学化的鲁智深,再准确点说,就是狂禅化的鲁智深。

鲁迅论文题目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称“文教思革”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小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医生,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鲁迅生平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有《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简介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称“文教思革”.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小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1902年公费至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见《呐喊》自序)。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后于1981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中《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较为知名。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首先,《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所患的病是“迫害狂”,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其突出的症状是病患者处于一种反应性妄想之中,对于周围的一切,都可能因某一事物特征引起多疑性反应:或怀疑有人害他,或怀疑有人侮辱他。所以,《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带着显著的“多疑”特征,或反过来说,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所着重表现的是狂人的“多疑”。(当然,我们不能将作品中狂人的多疑套在鲁迅身上,这待下述。) 其次,结合鲁迅的创作情况来看,在鲁迅的小说中,有一些作品不像《阿Q正传》、《孔乙己》、《祝福》、《故乡》等作品侧重刻画人物性格的外现(形貌、言行、履历、事件等),而是以人物的内心及精神世界的某一因素的活动为主,展示其某一精神意识倾向,比如《狂人日记》、《白光》、《长明灯》、《伤逝》等。这类作品虽有人物的言行活动,但主宰作品的因素是某种精神意识。以《狂人日记》来看,小说开头的第一部分就采用这样文字: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的失恋》鲁迅的这首诗,不但辛辣地讽刺了当时流行的失恋诗,而且还教育了青年,爱情应建立在共同的志趣的基础上,门第不同,生活不同,立场观点不同,思想感情两样,怎么能相互产生感情呢�这也是对当时流行的或则以地位、财富为条件,或则“一见钟情”的恋爱观的批评。 这首诗是鲁迅作来讽刺徐志摩的。鲁迅在《集外集》自序中他说,“我其实是不喜欢做新诗的……待到称为诗人一出现,就洗手不作了。我更不喜欢徐志摩那样的诗。”无论如何,徐志摩该是个优秀诗人吧,这样的诗人出现了,本该喜欢才是,怎么反而更不喜欢了。只能说鲁迅不光不喜欢徐志摩的诗,更不喜欢徐志摩这个人。他写《我的失恋》,讽刺的不只是徐的诗,更多是徐这个人。盾加剧,进行上下求索时候的作品。《野草》在思想上以书写内心、解剖心灵为主要特色,也有部分针砭现实之作。反映了鲁迅战斗、探索、彷徨、苦闷的内心感受。但是,着重表现的是黑暗重压下的战斗精神、追求精神、牺牲精神。如《秋夜》中枣树可贵的韧性战斗精神,正是鲁迅精神富有诗意的形象表现。《死火》、《腊叶》、《过客》中虽有矛盾的思想,但是更多的表现出鲁迅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雪》和《好的故事》是绚烂明丽的,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光明理想的向往。《野草》中,《影的告别》、《希望》、《墓碣文》等篇章,重点袒露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彷徨,更显示了鲁迅敢于解剖自己的精神。最后两篇《淡淡的雪痕》、《一觉》,可以看出作者已经脱离了苦闷和彷徨,格调明朗,洋溢着乐观、昂扬的战斗精神。《野草》在艺术上多采用象征主义手法,以创造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复杂的内心感受,构思奇特,境界奇幻。同时,作者也注重写实手法、抒情手法的并用。语言精致形象、饱含深情,具有音乐美、绘画美的特点。《野草》以深邃的思想哲理和成熟优美的语言艺术放射异彩,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希望》在《野草·希望》中,鲁迅先生反复地重复这样一句话:“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在“绝望”、“希望”与“虚妄”三者之间,鲁迅不仅表明了通常意义上关于“希望”而“虚妄”的逻辑关系,还更深刻更深邃也更鲁迅个人化的是他同样也表明了与“希望之为虚妄”相同的“绝望之为虚妄”。即在鲁迅那儿,绝望同样也被认知为了一种虚妄。在鲁迅的作品中,“绝望”一词的出现频率远不如另一个词“虚无(虚妄)”。“虚无”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在存在主义哲学家眼里,同其他物质一样也是一种存在的形式和方式。这种虚无作为一个特殊和特定的存在,是人的对象化的虚空,即人在外在世界“恶”的存在中所选择的一种丧失了现实自由后的精神存在,是虚空的抽象。而这种“虚无”在鲁迅先生那儿,则是由“绝望”与“虚妄”之为的虚无。这其中便包含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即表明“绝望”在鲁迅的精神系统中,不是最终的结果,而只是一种情感理性的、指向虚妄的最终结果的认知态度与价值判断。因此,把“绝望”作为分析与判断鲁迅人文精神的重要构成,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基点。分享到网易微博

故乡论文鲁迅题目

太多了,列几个:1. 论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激烈态度——兼论鲁迅反孔的文化契机李旭东 江汉论坛 2000年 第07期2. 论鲁迅对章太炎的评价——兼论鲁迅的人物观史莽 鲁迅研究动态 1986年 第10期3. 论鲁迅第一人称的小说叶润桐 贵州文史丛刊 2009年 第02期4. “重新认识鲁迅”“必然”论——评《论鲁迅的创作生涯》及其同调罗炯光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 第03期5. 我们的时代仍然需要鲁迅——《论鲁迅》评介李耕夫 柳树宏 鲁迅研究月刊 1996年 第07期6. 走近鲁迅、解释鲁迅的一部力作——朱寿桐《孤绝的旗帜——论鲁迅传统及其资源意义》解读陈南先 鲁迅研究月刊 2006年 第12期7. 论鲁迅小说的理性色彩——中年鲁迅与鲁迅小说研究江胜清 孝感师专学报 1997年 第02期8. 仍然是说不尽的鲁迅——读朱寿桐《孤绝的旗帜——论鲁迅传统及其资源意义》陈南先 名作欣赏 2007年 第19期9. 关于毛泽东论鲁迅的随想——纪念鲁迅诞辰12O周年刘逢敏 张家口师专学报 2001年 第04期10. 鲁迅杂文研究的新镜角新拓展——评《新文化先驱的文体选择——论鲁迅杂文文体精神》龙雨 荆州师专学报 1994年 第04期

鲁迅故乡最后一句自拟题目写作文范文如下:

路在你脚下

生活就像旅行。路很长,水是无限的。在某种意义上,每个生命都是盲目的。没有人带着存在的意义来到这个世界。然而,路在脚下,心中却有一种追求。欲望偏向物质,梦想偏向精神

一路上,有人播种种粮,一路耕耘。所以在生命的秋天,伴随着稻花的芬芳,它能在它来临时找到希望。云上有人,他们一路上都有诗意的期待。伴随着诗歌的彩虹,他能找到来的感觉。然而,也有人忘了脚下的土地,只看到空中富贵权势的幻觉,于是他们一路跟随,突然回头,当路已被掩藏在荒芜的背后,再也回不去了

当然,选择财富、权力等没有对错之分。面对这一切,我们不能否认谁是幸福的基础,但它不是生活的全部。塞万提斯说:“财富不带来幸福,财富的使用使人幸福。”对生活的追求不仅是物质欲望的满足,更是精神品质的培养,于是向酋长索要土地的贪婪之人死在了路上

一颗充满欲望的心就像一个黑洞,像一只饥饿的老虎,它可以吞噬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只有一颗充满希望和梦想的心,才能让李白在人生道路上屡屡失败的时候,发出“笑上天,走出去,我们是彭浩人”的感慨。面对世俗的混乱,我们还有庄子的“勇往直前”,在权力与邪恶的权力面前,他依然有陶渊明“半桶饭不弯腰”的傲慢

盲目追求欲望的满足,只会让你像机器一样盲目冷漠,最终只能迷失在人生的道路上。追求精神财富的人的眼睛总是闪烁着,这是内心深处梦想的折射,这才是生命的真谛所在

一路脚踏实地,脚踏实地,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持之以恒前进。一路为梦想,歌唱希望,歌唱憧憬。这就是路上的生活状态。回首人生旅途,一路飘扬着一波又一波的稻花,云朵编织成灿烂的彩虹,云层深处随着胜利的歌声旋转,路在脚下,路在心里!

鲁迅故乡最后一句自拟题目写作文:

人生,如同旅途,路迢迢,水茫茫。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生命都是盲目的。没有人带着生存的意义来到人间,然而路就在脚下,可是心中便有了追求,偏于物质的叫欲望,偏于精神的叫梦想。一路上,有人播下粮食的种子,一路耕耘,于是在人生的秋季,顺着一路的稻花香,它能找到来时的希望。

有人种上云彩,一路上就有了诗意的期待,顺着诗的彩虹,他能找到来时的情怀。而有人却忘了自己脚下的土地,只望见空中财富、权贵的幻影,于是一路追随,蓦然回首,来时的路已隐没在身后的荒芜之中,再也走不回去了。

当然,选择财富、权贵等等,这本无对错可言,面对这一切,我们无法否认谁是幸福的基础,然而决不是人生的全部。塞万提斯说:“财富不带来幸福,使用财富才使人幸福。”人生的追求决不单单只是对物欲的满足,更多的是对精神素质的修养。

明白不了这一点,于是向酋长索取土地的贪恋的人累死在路上,追求权贵的于连最终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一颗充斥着欲望的心,就像一个黑洞,就像只饥饿的猛虎,可吞食一个个的生命.一颗满怀希望,拥有梦想的心才能使人生路上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时。

仍能有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潇洒,在面对世俗纷乱时,仍怀有庄子“往矣,吾将曳层于涂中”的从容,面对权贵恶势时,仍能有着陶渊明的“不为半斗米而折腰”的傲骨。一味追求欲望的满足,只会使自己如同机器般盲目而冷酷,最终只能迷失在人生的路上。

追求精神富足的人,他的眼睛总是闪着光的,那是心灵深处梦想的折光,那是生命真义的所在。一路上脚踏实地,坚定脚下的每一步,辛勤耕耘,执著前行。一路上为梦想高歌,高歌希望,唱出憧憬,这才是人生路上该有的状态。

回望人生旅途,一路上飘荡着阵阵稻花香,朵朵云彩编织成绚丽彩虹,云的深处回旋着胜利的歌声,路就在脚下,路就在心中!

我与鲁迅论文题目

1.邓稼先元勋 奠基 可歌可泣 选聘 谣言 鲜为人知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梳头 抱歉 秩序 深宵 伴侣 小楷 锲而不舍 硕果 卓越 心不在焉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咳嗽 调羹 绞肉 薪金 校对 草率 洗澡 悠然 吩咐 抹杀 深恶痛绝 疙瘩 健康 不以为然4.孙权劝学博士 涉猎 刮目相待5.黄河颂气魄 狂澜 浊流 宛转 屏障 哺育 浩浩荡荡6.最后一课婉转 喧闹 诧异 懊悔7.土地的誓言誓言 胸膛 呻吟 嗥鸣 山涧 高粱 斑斓 缠绕 亘古 默契 田垄 埋葬9.阿长与《山海经》憎恶 菩萨 竹竿 烦琐 土匪 辫子 胸脯 疮疤10.老王惶恐 肿胀 荒僻 取缔11.台阶门槛 厚道 言外之意 糟糕 醒悟 微不足道 晌午 烦躁 大庭广众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生疏 草率 诲人不倦 商酌 恳切 不耻下问 譬如 朦胧 颠沛流离14.驿路梨花暮色 陡峭 露宿 竹篾15.最苦与最乐失意 达观 如释重负 契约 监督 海阔天空17.紫藤萝瀑布瀑布 迸溅 挑逗 凝望 繁密 笼罩 忍俊不禁 枯槐 遗憾 仙露琼浆18.一颗小桃树忏悔 哆嗦 矜持 执着19.外国诗二首瞬息 怀恋 涉足 萋萋21.伟大的悲剧昔日 堡垒 辜负 凛冽 吞噬 疲惫 钦佩 鲁莽 毡鞋 保佑 厄运 拯救22.太空一日炽热 轮廓 俯瞰 模拟23.带上她的眼睛点缀 漫步 迟钝 闲暇 拍摄 蔚蓝 合拢 吟唱纯手打,如觉得我的回答不错的话,我,!

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 管希雄 文献来自: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1年 第01期 鲁迅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的农民的形象,塑造了一系列知识分子的形象,除此之外,还塑造了好几个妇女的形象。在鲁迅所塑造的妇女形象中,作为主人公出现的就有单四嫂子、祥林嫂、子君和爱姑等。 鲁迅所塑造的妇女形象,虽也有涉及婚姻问题或其他问题的,但主要在于揭示封建社会中.... 2. 浅析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 徐红云 文献来自: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3年 第01期 张小萍1浅析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徐红云$景德镇三中!江西景德镇 333000鲁迅;;妇女形象;;可怜 ... 3. 略论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 薛艳萍 文献来自: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年 第04期 略论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薛艳萍$清远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清远,511500鲁讯;;小说;;妇女 ... 4. 鲁迅笔下妇女形象的反抗性格 薛伟 伍夫楹 文献来自: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 第01期 子君、爱姑这三个富于反抗性的妇女形象。 在鲁迅描写的妇女形象中,受封建压迫之重,摧残之烈,莫过于((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 ... 5. 谈鲁迅小说中的劳动妇女形象 李善修 文献来自:许昌学院学报 1986年 第04期 ②鲁迅《南腔北调集·我怎样做起小说来》。谈鲁迅小说中的劳动妇女形象@李善修<正> 妇女,是中国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在社会解放和建设事业中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由于历代反动阶级的压迫和封建 ... 6. 略谈鲁迅小说中的几个妇女形象 张衍芸 文献来自:朔方 1981年 第10期 时广大妇女的彻底 解放,仍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略谈鲁迅小说中的几个妇女形象@张衍芸<正> 妇女问题是阶级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也是社会改造的主要内容之一。恩格斯曾明确指出:“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 ... 7. 谈鲁迅的妇女观及其笔下的女性形象 印晓红 文献来自: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 第01期 对此鲁迅非常讨厌,并且但愿“阿金也不能算是中国女性的标本”卢在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中,爱姑是最不具备传统女性逆来顺受的品性的。然而她拼个“家贴人亡”的目的,只不过是要维持在无爱的封建家庭中的奴隶地位,而且是极为屈辱的 ... 8. 论阿金形象系统(鲁迅笔下的别一类妇女形象) 夏明钊 文献来自:绥化学院学报 1986年 第03期 论阿金形象系统(鲁迅笔下的别一类妇女形象)@夏明钊<正> “愿阿全也不能算是中国女性的标本。”——鲁迅提起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人们印象最深的怕要算是祥林嫂,其次如子君、爱姑、杨二嫂、华大妈等。而阿金这个女性形象似乎不被读者和评 ... 9. 鲁迅对中国妇女命运问题的探索——从鲁迅小说中的三个妇女形象谈起 郜润科 张计生 文献来自:开封大学学报 1997年 第02期 妇女问题仍然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鲁迅对妇女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对我们仍然很有启迪 ... 鲁迅小说中妇女形象的内涵十分丰富,还需要我们后人一代代探讨下去。鲁迅对中国妇女命运问题的探索——从鲁迅小说中的三个妇女形象谈起@郜润科$山西阳泉教育学院@张计生$山西阳泉教育学院鲁迅小说中的女性主人公具有形象、 ... 10. 妇女解放要从自身做起——试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邹海燕 文献来自: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 第02期 是鲁迅二十年代中期创作的三部反映中国妇女命运的小说。三部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三个不同的女性形象,无论是善良勤劳的祥林嫂,还是大胆泼辣的爱姑,或是果敢又脆弱的子君,都给人留下了鲜明而强烈的印象。作者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一 ... 回答:2007-12-22 16:10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十分感谢! 共2条评论...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称“文教思革”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小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医生,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鲁迅生平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有《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朝花夕拾01 朝花夕拾02 二心集 鲁迅传略 伪自由书 野 草 长明灯<仿徨集> 肥皂<仿徨集> 高老夫子<仿徨集> 孤独者<仿徨集> 离婚<仿徨集> 伤逝<仿徨集> 示众<仿徨集> 幸福的家庭<仿徨集> 兄弟<仿徨集> 在酒搂上<仿徨集> 春末闲谈<坟集> 从胡须说到牙齿<坟集> 灯下漫笔<坟集> 寡妇主义<坟集> 坚壁清野主义<坟集> 看镜有感<坟集>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坟集> 论“他妈的”<坟集> 论雷峰塔的倒掉<坟集> 论照相之类<坟集> 娜拉走后怎样<坟集> 说胡须<坟集> 题记<坟集> 未有天才之前<坟集>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坟集> 我之节烈观<坟集> 写在"坟"之后面<坟集> 杂忆<坟集>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坟集> 自序<呐喊集> 端午节<呐喊集> 风波<呐喊集> 故乡<呐喊集> 孔乙己<呐喊集> 狂人日记<呐喊集> 明天<呐喊集> 阿Q正传<呐喊集> 头发的故事<呐喊集> 兔和猫<呐喊集> 鸭的喜剧<呐喊集> 药<呐喊集> 一件小事<呐喊集> 题目可以写成《亟待人约束的本性》。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称“文教思革”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小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医生,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鲁迅生平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有《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毕业论文题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一门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毕业 论文是考核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写作现当代文学论文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定题目。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一) 1. 汪曾祺小说文体的独创性 2. 试论汪曾祺的传统性 3. 论张贤亮小说的女性情结 4. 余秋雨 散文 的 文化 “寻根”情结 5. 千古文人侠客梦——论金庸小说中的侠与义 6. 论池莉市民小说中的“日常生活理想” 7. 阿城《棋王》的叙述学分析 8. 论阿城小说中的中国 传统文化 精神 9. 莫言小说运用色彩词的特点 10. “酷刑”与审美——论莫言《檀香刑》的美学风格 11. 论残雪小说的窥视心理描写 12. 两种病态人格的心理透视──论张爱玲与残雪笔下的母亲形象 13. 余华小说中死亡意象分析 14. 余华创作中的苦难意识 15. 《白鹿原》中的宗法文化研究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二) 1. 阿Q“精神胜利法”的心理学分析 2. 《阿Q正传》中的丑陋人性 3. 《伤逝》和《寒夜》爱情悲剧比较研究 4. 鲁迅《狂人 日记 》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比较论 5. 《狂人日记》的解构主义特征 6. 《狂人日记》的反讽叙事 7. 在过去、现在、将来之间穿越——鲁迅《狂人日记》的叙述学解读 8. 社会学场域中的悲剧之痛——鲁迅《祝福》之还原性解读 9. 论鲁迅小说的叙事伦理 10. 鲁迅小说中女性人物的主体意识 11. 鲁迅小说创作中的疯癫意象透视 12. 鲁迅小说中人物“死亡”现象初探 13. 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分析 14. 论鲁迅《野草》的原罪意识 15. 郁达夫作品中的忏悔意识 16. 沉沦与救赎——论郁达夫小说中的情欲描写 17. 颓废——郁达夫悲剧小说的美学形态 18. 冰心与庐隐之比较 19. 论许地山小说的宗教色彩 20. 论《雷雨》中的“俄狄浦斯情结”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三) 1. 论曹禺早期剧作中的基督教意识 2. 《雷雨》的神秘命运色彩探微 3.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曹禺的影响 4. 家的梦魇——曹禺戏剧创作的心理分析 5. 曹禺前期戏剧中的人性剖析 6. 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如繁漪、陈 白露 、花金子、愫方等) 7. 蘩漪悲剧成因的心理探析 8. 试论曹禺剧作的“出走者”人物系列 9. 论《骆驼祥子》中的戏仿叙事 10. 高觉新和汪文宣比较论 11.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乡村少女形象 12. 色彩、意象与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 13. 朦胧诗与新生代诗比较论 14. 汪曾祺小说创作中的宗教情怀 15. 从《受戒》看汪曾祺的佛教文化意识 猜你喜欢: 1. 现当代文学论文选题参考目录 2. 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3.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参考 4. 有关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5. 浅谈现代文学本科生论文 6. 关于当代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其中论文选题又是毕业论文成败的关键。下面我将为你推荐现当代文学论文题目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你!

1. 余华小说中死亡意象分析

2. 余华创作中的苦难意识

3. 《白鹿原》中的宗法文化研究

4. 论王安忆小说叙事策略

5. 鲁迅《人之历史》解读

6. 鲁迅《文化偏至论》的精神要义

7. 鲁迅《摩罗诗力说》中对有关诗人及作品的评论

8. 鲁迅《野草》中的战士形象简析

9. 论《野草》对国民性弱点的批判

10. 论《野草》中鲁迅的想象力

11. 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及鲁迅的态度

12. 论《朝花夕拾》中的幽默

13. 胡风论诗

14. 评曹禺的《北京人》

15. 论夏衍抗战时期的戏剧

16. 论杨绛抗战时期的戏剧

17. 论丁西林抗战时期的戏剧

18. 评骆宾基的长篇小说《边陲线上》

19. 论谷斯范的长篇小说《新水浒》

20. 从《速写三篇》看张天翼讽刺小说的特点。

21. 论沙汀的长篇小说《淘金记》

22. 沙汀的长篇小说《困兽记》的内容与艺术特色。

23. 解读沙汀的长篇小说《还乡记》

24. 解读艾芜的长篇小说《丰饶的的原野》

1. 阿Q“精神胜利法”的心理学分析

2. 《阿Q正传》中的丑陋人性

3. 《伤逝》和《寒夜》爱情悲剧比较研究

4. 鲁迅《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比较论

5. 《狂人日记》的解构主义特征

6. 《狂人日记》的反讽叙事

7. 在过去、现在、将来之间穿越——鲁迅《狂人日记》的叙述学解读

8. 社会学场域中的悲剧之痛——鲁迅《祝福》之还原性解读

9. 论鲁迅小说的叙事伦理

10. 鲁迅小说中女性人物的主体意识

11. 鲁迅小说创作中的疯癫意象透视

12. 鲁迅小说中人物“死亡”现象初探

13. 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分析

14. 论鲁迅《野草》的原罪意识

15. 郁达夫作品中的忏悔意识

16. 沉沦与救赎——论郁达夫小说中的情欲描写

17. 颓废——郁达夫悲剧小说的美学形态

18. 冰心与庐隐之比较

19. 论许地山小说的宗教色彩

20. 论《雷雨》中的“俄狄浦斯情结”

1. 《雷雨》的神秘命运色彩探微

2.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曹禺的影响

3. 家的梦魇——曹禺戏剧创作的心理分析

4. 曹禺前期戏剧中的人性剖析

5. 试论曹禺剧作的“出走者”人物系列

6. 论《骆驼祥子》中的戏仿叙事

7. 高觉新和汪文宣比较论

8.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乡村少女形象

9. 色彩、意象与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

10. 朦胧诗与新生代诗比较论

11. 汪曾祺小说创作中的宗教情怀

12. 从《受戒》看汪曾祺的佛教文化意识

13. 汪曾祺小说文体的独创性

14. 试论汪曾祺的传统性

15. 论张贤亮小说的女性情结

16. 余秋雨散文的文化“寻根”情结

17. 千古文人侠客梦——论金庸小说中的侠与义

18. 论池莉市民小说中的“日常生活理想”

19. 阿城《棋王》的叙述学分析

20. 论阿城小说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21. 莫言小说运用色彩词的特点

现当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1、 鲁迅《人之历史》解读

2、 鲁迅《文化偏至论》的精神要义

3、 鲁迅《摩罗诗力说》中对有关诗人及作品的评论

4、 鲁迅《野草》中的战士形象简析

5、 论《野草》对国民性弱点的批判

6、 论《野草》中鲁迅的想象力

7、 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及鲁迅的态度

8、 论《朝花夕拾》中的幽默

9、 论《故事新编》中的荒诞描写

10、 简析《铸剑》中的复仇

11、 论胡适《尝试集》的艺术特征

12、 论郁达夫散文的审美特征

13、 论郁达夫散文的审美特征

14、论周作人二十年代的散文

15、论瞿秋白的杂文

16、论戴望舒四十年代的诗

17、论田间抗战时期的诗歌

18、论艾青抗战时期的诗歌

19、藏克家《烙印》解读

20、论藏克家抗战时期的诗歌

21、论洪深的《香稻米》

22、论胡风的诗歌创作

23、 论夏衍的报告文学创作

24、 胡风论诗

25、 评曹禺的《北京人》

26、 论夏衍抗战时期的戏剧

27、 论杨绛抗战时期的戏剧

28、 论丁西林抗战时期的戏剧

29、 评骆宾基的长篇小说《边陲线上》

30、 论谷斯范的长篇小说《新水浒》

31、 从《速写三篇》看张天翼讽刺小说的特点。

32、 论沙汀的长篇小说《淘金记》

33、 沙汀的长篇小说《困兽记》的内容与艺术特色。

34、 解读沙汀的长篇小说《还乡记》

35、 解读艾芜的长篇小说《丰饶的原野》

36、 论艾芜的长篇小说《故乡》

37、 论茅盾《腐蚀》对赵惠明的描写

38、 试析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中的几个重要人物

39、 论齐同长篇小说《新生代》中的几个知识分子形象

40、 试谈老舍《四世同堂》中的几个汉奸形象

41、 论巴金《寒夜》中的心理描写

42、 论钱钟书《围城》的幽默艺术

43、 论黄谷柳的长篇小说《虾球传》中的景物描写

44、 张恨水的长篇小说、

45、 陈敬容的诗集《交响集》、《盈盈集》(可以择其一研究)

46、 谈袁水诗歌的讽刺艺术

47、 陈白尘的戏剧(讨论其艺术特色)

48、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可以考虑其文学史意义、其精神内涵,以及它的局限性)

49、 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艺术成就、人物塑造等)

50、 40年代解放区的报告文学

首先,《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所患的病是“迫害狂”,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其突出的症状是病患者处于一种反应性妄想之中,对于周围的一切,都可能因某一事物特征引起多疑性反应:或怀疑有人害他,或怀疑有人侮辱他。所以,《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带着显著的“多疑”特征,或反过来说,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所着重表现的是狂人的“多疑”。(当然,我们不能将作品中狂人的多疑套在鲁迅身上,这待下述。) 其次,结合鲁迅的创作情况来看,在鲁迅的小说中,有一些作品不像《阿Q正传》、《孔乙己》、《祝福》、《故乡》等作品侧重刻画人物性格的外现(形貌、言行、履历、事件等),而是以人物的内心及精神世界的某一因素的活动为主,展示其某一精神意识倾向,比如《狂人日记》、《白光》、《长明灯》、《伤逝》等。这类作品虽有人物的言行活动,但主宰作品的因素是某种精神意识。以《狂人日记》来看,小说开头的第一部分就采用这样文字: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